煤炭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经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经济研究

篇1

煤炭经济研究论文范文一:煤炭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鱼骨图对煤炭城市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城市衰退的原因,并根据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QFD等相关技术方法,对煤炭城市的现有生产技术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从寻找后备资源,持续产业培育,周边要素协助支持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认为利用技术创新进行经济转型是摆脱城市衰退的唯一出路。通过技术创新路径有序展开来提升企业价值,为煤炭城市推广技术创新并顺利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煤炭城市 技术创新 经济转型

建国初期,在极低的工业基础上,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尤其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随之兴建了一大批煤炭城市。然而,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加之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的固有矛盾,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纵观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国的煤炭城市都经历了转型,或正在转型,或将经历转型,然后繁荣振兴,走向可持续发展。但也有少数矿业城市未经转型,最后走向矿竭城衰。实践证明,煤炭城市转型是其走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然而煤炭城市的振兴,面临的是全新的问题,根本在于激发其内在的活力及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看,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对决。因此,要激活煤炭城市沉睡的僵局,重振昔日的雄风,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1.煤炭城市现状分析

目前煤炭城市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使其面临全面衰退的现实,在充分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现状的基础上,从客观及主观条件出发,通过对煤炭城市近年来不断出现衰退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可知其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互相影响交叉进行的。

图1煤炭城市衰退鱼骨图

fish-bone diagram of coal city in decline

针对上述因素,东北煤炭城市作为矛盾比较集中、比较突出的地方,提出转型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目前看来,转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表面上看已经完成了转型任务,但产业转型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除抚顺之外,多数煤炭城市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接续产业问题。如2002年本溪市将矿井全部关闭,煤炭产业已经从城市中消亡,但由于接续产业并未发展起来,原来煤炭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并未得到弥补,从而导致一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非常困难,环境治理的欠账也比较多。

(2)处于成长期或已经意识到资源危机的煤炭城市,虽然会遇到一些矛盾,但对转型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只顾加紧开采,使煤炭产业越做越大,而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培育接续产业。

2.煤炭城市转型总体规划

通过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煤炭城市存在问题、衰退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可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全力配合。因此,总体规划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见图2。

3.技术创新实施流程

3.1结合质量功能展开(QFD)识别用户需求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是一种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开发需求的有效工具,同时它可以催动设计、生产及营销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其他质量管理工具注重解决具体质量问题,而QFD则被用于识别产品改进的机会及提高产品的卓异性,采用QFD可以有效地识别客户及市场需求,将其纳入技术创新的过程,有利于从实际出发,从而最终在成本、质量和性能之间寻求最适当的平衡,帮助煤炭城市转型的顺利展开。因此,根据相关因素建立质量屋,如图3所示。

3.2技术创新路径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源于新创意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制造、营销直到产品为消费者接受。这一过程的成败,又与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因素有关,牵涉众多的方面。因此,技术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抓住核心过程,按照技术创新路径有条不紊的展开。

对于那些在资源储量及资源开发成本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其产业增加值较低,产业辐射影响力不大,从而影响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城市,具有从资源型演变成资源加工型的经济技术基础,可以考虑在转型中利用现有资源,延长产业链的发展,促进资源产业的深加工和产品的升级来增加企业的收入,推进城市的发展。具体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寻找后备资源

①加强煤炭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为煤炭城市经济振兴提供基础性和先导性资料。

②鼓励利用多渠道社会资金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察工作。

③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特别是资源耗竭矿区的周边和深部开展矿产资源勘察,增加后备资源,减缓产量递减。

(2)持续产业培育

①煤化工。

21世纪煤化工发展的主流是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包括醇燃料和烃燃料)及多联产工艺技术。为了谋求生产过程的污染最低、能量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电化一体化多联产集合或组合技术。此外,还要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继续做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探索煤炭开发和利用的新途径。

②煤层气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为拓宽煤炭资源发展路径,煤层气化工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主要在:煤层气制合成气新工艺、新催化剂;煤层气制甲醇(二甲醚)生产装置大型化;煤层气制烯烃;煤层气制乙炔旋焰炉技术及联产乙烯技术。

③煤炭副产品研究与开发。

煤炭作为燃料销售和将其作为化工原料销售以及加工成化工产品销售,其价值相差甚大,同样副产品的利益也不容小视。开发利用与煤共伴生矿物;加强对煤炭副产品和废弃物(如煤矸石、煤渣、洗煤泥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并提供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的洗选加工水平等都是可以借鉴的有效途径。

(3) 周边要素协助支持

① 生态环境的治理。

许多煤炭城市的露天矿因资源枯竭而闭坑,因此而遗留下的废坑将会导致各类水涌入,带来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因此,为避免问题继续恶化,可以通过污水治理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减少污水排放量,实现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减少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提高处理效率等,实现从末端向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控制相结合方向转变,逐步实现污染零排放。

② 人才利用与培训。

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参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建设,抢占经济制高点,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编制、职务、职称、住房、报酬等方面依据经济建设需要和个人能力、贡献大小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对其亲属随迁、就业等方面从优安置;支持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形式获取合法收益;制定人才奖励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供科研和创业补助经费,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③ 园区建立与完善。

东北部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如阜新等)建立科技工业园区,这些科技工业园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基地,是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平台,是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目前这些科技工业园区必须寻求新机制、新动力,进行二次创业。

为此,必须加强科技工业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和创新服务能力的建设,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品化以促进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培育。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和给予专门的财政贴息;整合东北农业科技资源,建设东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继续加大对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支持。

④ 科技政策实施。

为提高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科技水平,既要优化科技组织结构,加强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又要扩大开放,建立有效的适用技术转移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交流和合作的良好环境,吸引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变矿业开发中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

⑤ 其他方面。

另外,企业研发阶段会有创新成果的产出,形成专利;在制造阶段也会有创新成果产出,比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因此,专利保护成为关键。

4.结论

成功的技术创新,会给企业带来以下效益,表现在:第一,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第二,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第三,企业主体的素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促使企业不断从事技术创新,从而形成与企业价值增长的良性循环。

但是目前由于对煤炭城市的系统理论研究滞后于煤炭城市转型实践的需要,转型实践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带有很大盲目性。因此,煤炭城市要真正转型成功,必须从煤炭城市存在问题实际出发,对技术创新的核心过程进行分析,从持续产业培育角度,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技术与产品进行改进及创新而达到目的。

我国煤炭城市较多,在历史发展中曾经为国家经济的腾飞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因此煤炭城市转型的探讨不仅仅是学者面临的紧急研究课题,同时也应该受到社会、政府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琼.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要有新思路[J]. 求是,2009(12): 29-31

[2] 李旭红,安树伟.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J].中国科技论坛,2005(4):21-25

[3] 孙雅静.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分析[J].资源产业,2003(6)

[4] 许强,王立杰.煤炭城市经营的思考[J].中国煤炭,2003(6): 18-21

[5] 张武城.术创新方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煤炭经济研究论文范文二:近年来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研究及预测

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尤以煤炭资源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方的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成为了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能源,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能源的地位目前不可替代。但是子啊市场需求急剧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暴露除了很多问题,本文就从这些问题着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煤炭经济局面。

一、新形势下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各类矿产资源均出现了大量的消耗,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逐渐呈现出枯竭的状况,而这一问题也收到了全世界各国人士的共同关注。目前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个国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在科学合理开发的大前提下, 不断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从而实现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寻求一种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中煤炭资源更是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以非常严峻。在我国煤炭资源在所有矿产资源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自开发以来便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之一,因此一直主导者国民的经济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一惊人的速度前进的同时是以牺牲矿产资源作为代价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资料显示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供求平衡,煤炭资源开采量也随之加大,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的开采利用率为80%,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也日趋增加,与之相应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并没有因为石油天然气的缘故而缩减,反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由此观之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类资源不可替代的,所以煤炭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二、目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

1、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报告显示,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明显,导致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经过仔细的查访和分析发现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①占用了山林和耕地。煤炭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势必要占用土地资源,在对农田和山林的占用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现象;②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进行工作面的巷道采掘时会将地下大范围内挖成空洞,比如大型的机械不断的挖掘,可能会在山体等下形成四通八达的隧道,而这些隧道会影响当地的地形和地貌,甚至严重濡染了地下水源,破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平衡;③在开采原煤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机械设备,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工业废水和大量的参杂有煤的污水,水质中不仅仅有煤尘还混合有毒性比较大的化学物质,在流经地表之后,如果居民和动物引用,均会发生中毒或者其他疾病。特别是某些乡镇或者地区的煤矿才开单位,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或者水资源净化系统比较落后,均不能完全实现除尘去毒处理,直接影响生物生长和生态平衡。④污染物处理系统功能落户。调查显示我国的大部分煤炭企业没有完整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很多煤矿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限制、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等原因根本没有污染净化系统,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外部因素的影响

(1)采煤工艺落后。我国的采煤工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综采采煤工艺、普通机械采煤工艺和爆破采煤工艺。由于就技术的限制导致大部分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是原煤的开采和生产,而且在没有技术作为支持的前提下更谈不上二次利用,所以煤炭经济的生产效益非常低,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较大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高级技术型人才严重匮乏,所以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内部管理不到位。煤炭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对煤炭经济管理的经验,因此在煤炭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某些煤炭的经营者在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之下开始铤而走险经常利用非法手段实施圈地活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本来可以通过整体全面开发的矿产资源在利益的驱使下分成了若干小份,每一个小份分成不同的开发负责人,因此机械设备不同、生产技术的区别等均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煤炭的开采方面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的使用适当的方式,一味的寻求眼前利益进行乱采和滥挖破坏了矿藏资源的整体性规划。作为政府和国家面对这种情况却不能拿出一套有效的方案和制度,导致该种事件和现象层出不穷,种种原因都导致煤炭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1)完善煤矿经济管理体制。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引导煤炭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①建立严格的煤炭经济交易法律法规,规范煤炭市场行为,加大煤炭经济发展的监控力度,保证煤炭经济发展的公平性;②在煤炭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引进比较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和经济发展方式;③完善煤炭企业的福利制度,为煤炭经济管理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力量;④合理的降低煤炭企业的税收成本,促使其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济投入;⑤对于那些非法开采的小型煤矿企业应该强令关闭,将煤炭的开采权交由有实力的煤矿企业,从而保证开采的有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2)积极转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在煤炭经济不断发展的未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煤炭资源的地位,摈弃传统的发展方式,不断调整煤炭经济的发展方向,积极的转变成现代化发展方式,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可持续从发展的措施,为煤炭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3)构建煤炭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因此作为政府应该起到倡导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尽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最低的环境破坏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做好煤炭资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分排放处理工作,降低对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煤炭企业应该致力于研究新型高科技采煤工艺技术,联合电力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煤炭供应产业链,减少浪费降低污染,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作为煤炭企业所在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和煤炭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煤炭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改善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地方由于煤炭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政府部门应该联合企业对当地的居民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加大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快速回复当地的生态平衡,尽量降低环境对于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篇2

关键词:绿色发展;煤炭企业;问题;策略分析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给煤炭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环境污染形成一定的破坏,而随着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的提出对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相关煤炭企业绿色发展渠道,这就成为当前急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所以,要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就必须要能够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绿色发展。

一、煤炭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性探讨

(一)绿色、低碳经济时代的道路成为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在对传统的经济学企业而言,就仅仅是针对企业的经济系统进行选择,不涉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发展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要从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对煤炭企业的运营模式提出新的质疑,要想克服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污染,就必须要能够加强对绿色发展战略的研究。这就需要涉及整个煤炭企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系统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很多的煤炭企业都是属于高污染企业,都是一些非可持续发展的运营发展模式,在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企业要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统一出发,另外一方面,要能够从煤炭工业的绿色发展角度出发,以绿色发展经济理论为主要依据,从而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

(二)绿色发展战略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煤炭的开发历史和经济体制等一些方面,我国煤炭企业至今还是沿袭着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特别是“三废”排放量大,对煤炭开采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从而使得企业和整个的国民经济付出很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管理,在新时期下,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思维,实行绿色发展战略。从某个角度上说,实施绿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实现企业集约型经济增长,还能够实现企业的生态环境和科技型的发展,从而能够极大提高现代企业发展的生态科技文化含量,能够有效构建煤炭企业的经济、文化和资源之间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三)煤炭能源节约发展的需要

煤炭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行所必要的动力,没有煤炭能源,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停滞不前。这里笔者所提到的煤炭能源,煤炭资源国家的工程建设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特别是和煤炭能源消耗相关的生产利益链息息相关的产业,如果对煤炭能源的消耗量太大,这就很容易造成能源危机,尤其是这其中煤炭资源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没有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样很容易造成能源危机,因此,我们要对煤炭能源的进行节约,也是绿色建设的一部分。首先,要减少浪费,优化各项煤矿开采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为煤炭能源的节约打下基础。其次,要更新设备,研发新的技术,利用新型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能源的节约。最后,国家也应重视能源的问题,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对能源进行深加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立法保护能源。另外,还应不断进行新能源的开发,缓解我国当前遇到的能源紧张的问题,为我国煤炭能源企业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煤炭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道路研究

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行业不可避开的问题,煤炭行业不仅仅占用大量的耕地,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对大,所以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对环境的改造较大,这更加重了我国煤炭绿色发展道路上造成一定的阻碍。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的发展和建设,都要与环境相适应,避免环境、生态等问题的出现,以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高速度,无疑是饮鸩止渴,是不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推进煤炭开采施工的环境友好型发展。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当前的技术已经有能力支持这一发展模式,因而当前煤炭开采工程的绿色发展迫在眉睫,对于环境友好型的煤炭工程建设,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转变

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一定要有核心思想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在煤炭企业内部进行思想统一,转变原有的生产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只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就必须要煤炭企业内部宣传有关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转型策略,从而能够使得全体煤炭企业员工对绿色发展战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准确地定位,让企业员工尽快转变自身的定位和角色,更方便煤炭企业开展绿色发展战略的行动。

(二)在煤矿矿区上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煤炭开采是属于一种长期的施工过程,煤炭开采时间较长,所以煤炭企业的开采本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对于一些煤炭开采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改变当地环境的例子,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困扰。因此,笔者认为煤炭开采应当尽量因地制宜,尽量避免对当地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在不破坏当地环境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煤炭开采的相关工作发展。首先煤炭能源企业就应当对当地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环境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开采实施方案。其次,使开采实施方案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不至于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其次,煤炭开采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进行环境的改造,而这种改造应当是温和型的,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手段,保证煤炭开采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最后,我们应当建立责任负责制度,实现煤炭开采区责任的分区责任制。煤炭企业要能够对当前的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负责,从而促使煤炭开采过程与环境相友好。

(三)从煤炭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绿色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让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步入一个绿色发展的时代,要能够针对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战略规划设计,从而让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可以有一个可以依赖的目标规划,并能够实现相关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规划不但要能够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的,还应该是要结合煤炭行业发展未来导向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未来轨迹来进行判断,煤炭企业要能够切实根据市场反馈过来的信息,对煤炭产品进行绿色加工和深加工,能够对市场进行有效预期估算,才能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样的,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够确保做出的战略规划能够帮助我国的煤炭企业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另外,笔者还认为我们应当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绿色煤炭企业能够在法律制度下有序的运行。例如,法律中要明确规定煤炭企业的消耗量范围,并进一步明确的标明责任的承担,并明确惩戒手段,从而使得煤炭企业的绿色化改革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促进煤炭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进程。

三、结语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加大,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逐渐加大,这必须要能够对我国相关的能源企业进行约束,而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引起了很多人关注,但是,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要能够及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战略计划,能够更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根据淮南矿区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水土流失、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数据,分析了煤炭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为解决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持久发展的策略,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煤炭产业和其它产业相协调,国有投资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煤炭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经济

1引言

淮南矿区位于安徽中北部,矿区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倾斜宽约3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煤炭储量丰富,总储量占安徽省的74%,华东地区的5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咨询研究中心的专家认定,淮南矿区煤炭资源是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源最好,也是最大的、唯一的煤炭资源,是一块难得的整装煤田,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基地,比较优势明显。

2004年,煤炭产量2982吨,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上缴税费10.7亿元。煤炭开采在本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在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极化现象突出;产业结构不完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不高;造成许多“矿城”、“矿区”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本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煤炭开采带来的影响

2.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与国外煤炭工业和国内加工制造行业相比,中国煤炭工业形成了有特色的生态环境问题。其特点是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造成煤矸石、废水、废气和塌陷区“三废一沉”等环境问题;以资源消耗和生态损害为主,消耗大量的土地、水和环境旅游资源。

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引起了桂和荣等专家的关注,大量矿井水排放造成地下水资源流失,致使许多矿区矿业、工农业及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煤炭开采地面沉陷损害了土地资源,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煤矿固体废物堆积占地,部分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工业废水、煤矸石等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2.2对经济的影响

煤炭作为本地区煤电化三大支柱产业的龙头,2004年,煤炭产量2982吨,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上缴税费10.7亿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2.6万元。2005年目标是,总产3260万吨,利润1亿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3.7万元。煤炭开采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淮南地区的积极发展功不可抹。

但是,这种过重依靠煤炭的格局造成了淮南市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极化现象突出,体现为“二个单一”,主要表现为“二个单一”,即产业结构单一和经济成份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体现在煤炭及其初级加工业在全市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经济成份单一,具体表现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在各种经济成份中占据绝对优势。

过多的依靠煤炭产业的经济结构,形成了本市经济随着国际煤炭市场的波动而大幅度震荡,不利于经济稳定。当前煤炭能源市场过热,行业收入差别过大,过多吸引了本地区的资金、人才和其它资源,对其它非相关产业和弱势产业形成较大冲击。

短时间过多的资金收入出现资本寻租。在短时间煤炭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一时难以适应,资金过多集中在少数几个“短平快”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房价上涨过快,带动物价上涨,出现经济过热的趋势。

行业的极化还拉大贫富差距,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0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4元,淮南矿业集团在岗职工人均收入3.7万元。造成淮南市行业收入差别上的天堑,行业收入差别的过大可能直接冲击其它行业的发展,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

2.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淮南市经济明显存在“两多一少”的结构特点,即以煤炭为主体的采掘业和以电力、化工为主体的初级加工多,而其它深加工产品少。

在淮南市,以煤炭及其初级加工为主体的煤、电、化等基本部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未能有效地波及关联行业的发展。主要行业的规模发展较快,但门类与层次较少。与此同时,城市的其它行业和辅助行业发展不够。这种单一的行业结构,存在着以下二个方面的缺陷:第一,矿产品加工深度不够,资源利用面窄;第二,社会经济环境较差;第三,科技结构、人才结构单一。从而对城市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结构。根据淮南市统计局的数字,淮南市的煤、电、化产业的产值在乡及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30.6%增加到1997年的37.3%,这反映了非煤、电、化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

煤炭开采是以消耗土地和水等资源为代价的。这些资源的消耗显著的影响了本地区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淮南市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2年的99874.2hm2减少到2003年的96892hm2,11年累计减少量2855.2hm2。

2.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煤炭开采的迅速扩张,随矿建城,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但同时,城市建设并没有相应的跟上,形成了百里煤城,城乡交错。城镇分散、布局失调、城市功能弱化。这种格局给市容、生活、交通和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过快的煤炭发展影响了本地区的生活质量。张桂芳对淮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1998年至2002年间所收治的煤工尘肺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后发现,煤工尘肺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合并真菌感染的死亡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矿区的环境不仅形成了尘肺、关节疾病多种职业病,危害职工的健康,矿区的环境污染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淮南采煤沉陷区范围大,约有1.7万余户、12.8万百姓生活在沉陷区内。

3对策

3.1做好长远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矿产资源的储藏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衰亡或转型,是矿业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矿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焦作市是以众多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典型煤矿城市。但是,近年来,焦作矿区步入大规模衰减阶段,陆续关闭了位于城区的王封矿等多个矿区,其它开采区也面临资源枯竭,濒临关闭。

矿业城市大都要经历“起步-成长-成熟-衰退或转型振兴”四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如果非矿业经济发育不充分或停滞不前,受资源可耗竭性的制约,矿业城市会随着矿业经济的衰竭而走向衰亡;相反,如果非矿业经济在资源枯竭前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支撑矿业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则会出现矿竭城荣。

3.2保护环境,走生态发展道路

矿业城市必须坚决摒弃“先开发后治理”或者是“严格环境限制下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而应走一条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协调发展道路。这就需要矿业城市不断加快资源型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步伐,构建清洁型产业结构体系和绿色产业结构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使原来以黑色的重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向绿色生态的、轻重比例协调的国民经济体系转变,由“黑色生存经济”向“绿色生态经济”转变,由资源主导向科技主导转变,由“地下”向“地上”转变,由开发矿山向开发旅游转变,由加工矿产资源向加工农副产品转变,由黑色主宰向绿色主题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和生态化,突出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特色化。

3.3注重科技,走科技兴市道路

煤炭型经济特点关键是科技发展。我国煤炭业“十一五”战略任务第一项是在保证安全清洁生产的前提下,煤炭产量到2010年翻一番;要求开发总量与环境总量基本平衡。到2010年,SO2不超过1200万m3。第二项任务是生产清洁煤炭23亿吨,加强煤炭绿色产业建设,加大综合加工利用力度,如矸石利用率超过50%,这些任务离不开科学技术。

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科技。1990年8月,淮南市提出了“科技兴市”的决定,1993年2月,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1995年9月又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但是形式并不乐观。目前在全市68家国有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只有9家,仅占13.2%,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GDP的1.09%.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的1.72%。

3.4优势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纵向发展和技术改造,扩展原有产业链,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从而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原有的产业优势转化为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

在煤、电、化三大支柱产业继续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篇4

关键词:矿井煤岩破裂;探测技术

1 引言

煤矿采矿活动造成地下岩体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岩体的破裂损伤,伴随着采动的影响,将会诱发矿山煤岩体的震动破坏(即矿震或冲击)。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往往与人工开挖过程具有特定的联系,例如:采动损伤造成煤岩体内部积聚的大量能量瞬间释放,将会导致冲击矿压;采动损伤极大地改变围岩的渗透性,将会导致顶板、断层带或底板突水事故;采动损伤造成煤岩体的卸压以及松散,将会导致煤与瓦斯涌出(突出),甚至发生瓦斯爆炸灾害,这些灾害事故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日益严重。煤矿采场围岩空间破裂形态与应力场的关系,是预测和控制冲击地压、矿井突水、煤与瓦斯突出以及顶板整体冒落等矿井灾害的基础。因此,探究煤岩破裂的机理和煤岩破裂的探测技术十分重要。

2 煤岩破裂及其动力灾害发生原理

裂纹的扩展开始是零星和随机的,随着应力变形的增加,裂纹不断扩展和连通,而且逐渐集中在某一局部范围;当应力达到煤岩体峰值强度以后的阶段,煤岩体的破坏方式为剪切滑移,而且破坏集中在局部区域;针对冲击矿压与突出的发生需要满足能量条件、刚度条件和冲击倾向性条件。煤矿中,煤层、底板、顶板构成一个平衡系统。其中顶底板的强度均比煤层的大,而且煤体是开采的对象,故在压力作用下,煤体极易遭到破坏,如果是稳定破坏,则表现为煤柱的变形、巷道的压缩等,如果是非稳定破坏,则表现为冲击矿压或突出(即煤层冲击)。

3 煤岩破裂探测技术的分析

煤岩灾害动力现象的发生过程,或者结构材料的失稳破坏,实际上是一种能量释放的物理或化学过程,通过检测声波、声发射,电磁辐射、地电或温度变化规律,就可以对其变形破裂过程和特点进行分析与预测。

3.1 煤岩破裂的声波探测。采用声波技术来评价开采引发的采矿动力危险(冲击地压、煤和瓦斯突出),其基本原理是冲击矿压等采矿动力危险是岩体中的应力造成的,与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有关,而岩体中的应力分布状态与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声波的分布有关。声波测量的基本参数是不同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及在阻尼系数的影响下,振幅和能量的变化。

上述声波的参数,特别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体中的应力应变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岩体中重要的矿山压力参数为裂隙率。岩体的破坏过程伴随着裂隙区域的变化,对应声波参数的变化及范围的变化,那么就可以通过测量波速来辨别。

3.2 煤岩破裂的声发射探测。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主要与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断裂过程有关。裂纹扩展,造成应力弛豫,贮存的部分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产生声发射(Aeoustlc Emis-sion)。岩石的每一个声发射信号都反映岩石内部缺陷性质的丰富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处理分析和研究,可以推断岩石内部的形态变化。

岩石声发射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岩体中的应力状态以及预测采掘面及周围岩体突然、猛烈的破坏。如冲击矿压、煤和瓦斯突出、垮落等。

声发射法是以脉冲形式记录弱的、低能量的地音现象。其主要特征是频率从几十到至少2000Hz或更高,能量低于100J,下限不定,振动范围从几米到大约200m,甚至更多。

采矿声发射方法主要用来确定在掘进的巷道或正在回采的工作面的冲击矿压危险,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站式连续监测和便携式流动地音监测。用来监测和评价局部震动的危险状态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主要记录声放射频度(脉冲数量)、一定时间脉冲能量的总和、采矿地质条件及采矿活动等,

3.3 煤岩破裂的电磁辐射探测。煤岩体裂纹扩展时,处于裂纹尖端表面区域中在应力诱导极化作用下积聚大量正负电荷,裂纹尖端表面区域的扩展运动、电荷的迁移过程以及破坏停止后正负电荷的快速中和过程均会伴随电磁辐射效应。煤岩剪切摩擦过程微观上是破坏过程,同样也会伴随电磁辐射效应。因此,承载煤岩在微观上非均匀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及破裂过程必然伴随着电磁辐射效应。煤体中应力越高,变形破裂过程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越强,其主频带也越高。

地层中的煤岩体未受采掘影响时,基本处于准平衡状态。当掘进或回采空间形成后,周围煤岩体失去应力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变形或破裂,以向新的应力平衡状态过渡,即发生变形或破裂,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即使当采掘空间或巷道周围煤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时,由于煤岩体仍然承受着上覆岩层的应力作用,此时工作面煤体处于流变状态,同样会产生电磁辐射。

煤体受载破裂时,其声发射信号的频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载荷及变形破裂过程而发生变化,基本上是随着载荷的增大及变形破裂过程的增强,声发射信号增强,主频带增高。因此,可将声发射技术应用于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研究煤岩体等材料的破裂过程。

3.4 煤岩破裂的地电探测。采矿电法是利用岩石电特性的变化来解决顶板、地质及采场技术的问题。

其探测方法有电阻法和雷达法两种。在电阻法中,主要是测量岩体的电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测量电阻可以获得采矿影响下岩体结构及变化信息。雷达法是属于电磁波传播的方法之一,其物理基础是利用电磁波传播和阻尼与岩体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这种波的传播就像地震波的传播一样。电磁波正传播途中遇到电介质不同的边界会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根据反射波传回的时间和速度可对边界定位,从而可以探测煤岩体的破裂及裂隙等。

3.5 煤岩破坏的红外温度探测。红外遥感对物质的温度十分敏感,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诸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红外遥感目前探测的物理量主要是物质的红外辐射温度。

煤柱承载直到屈服破坏是一个动力过程;煤爆、煤岩与瓦斯的突出也是一个动力过程;煤层顶板运动破坏也是一个动力过程,它们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的共同作用于产生移动变形,并会引起煤岩内部结构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必然包括能量的转移和电子的跃迁。那么,作为电磁辐射之―的热红外辐射温度的特征变化必然反应上述物理化学过程,并提供一些前兆信息。

4 结束语

总之,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煤岩破裂探测方法有声波法、声发射法和电磁辐射法,这些测试方法不受人工和工作面煤岩体分布均匀及稳定的影响,预测准确率高,成本低,不需打钻,对生产影响小,预测费用大幅度降低。其中电磁辐射法真正实现了非接触预测,而且这些方法能够连续监测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活动,但是由于使用的探头需要和煤岩体耦合,这给探测带来了误差。地电法中的雷达(地质雷达)法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地下岩层包含黏土、水和盐类物质的这些特性,显著减小了雷达的穿透能力,因而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近年来,红外温度探测法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辐射衰减以及其他辐射源的干扰仍然是面临的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孙玉成,煤岩破裂产生的冲击破坏及其探测技术,《煤炭科技》杂志,2009、11

篇5

关键词:现代经济;煤炭;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现代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因此,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已经成为煤炭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重要表现的一个方面,这也成为新时期下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综合性科学管理活动。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投资以及融资等方面的决策。虽然我国一些煤炭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做得不是很到位。从这些年煤炭行业的发展来看,煤炭产量的增加虽然导致了产能过剩,但建设绿色矿山的企业文化理念已逐渐形成,同时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内部经济管理进行不断强化。

一、现代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通过煤炭进行火力发电的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在国民生产的电力供应方面,火力发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不断增加发电总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电力增长需求,因此要保障市场煤炭产量满足市场供应的需求,从而保障下游行业顺利生产。党的十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经济发展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在此形势下我国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并不乐观。首先,与往年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加快随之而来的是能源需求强度下降,媒炭作槲夜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市场需求减弱供需失衡矛盾日益突出;其次,煤炭企业库存清理形势依然严峻,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6月底,大型煤炭企业存煤1.2亿吨,同比减少1122万吨,下降8.6%。大型发电企业存煤5458万吨,同比减少1083万吨,下降16.6%,环渤海五港存煤1171万吨,同比下降42.8%,煤炭企业库存压力仍然很严峻。

二、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一些煤炭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落后趋势,难以适应时展的潮流。现代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不进行创新,必然会遭到淘汰,但是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战略发展意识和危机感,仅仅着眼于企业当前的利益,无法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很多企业强调效益第一,一切管理活动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服务,在这种理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科学性、长远性,容易造成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矛盾,让企业陷入一种不良的经营模式。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煤炭企业从计划经济的体制中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虽然建立健全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阶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制度上执行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造成影响。并且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只是走走表面形式,难以将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相关层面上去。同时由于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随意性,在执行方式上也是很不规范。这样长此以往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便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让企业管理的更多问题暴露出来。

(三)财务处理不够专业

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便是盈利,许多企业在经营上取得巨大的胜利,然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却比较松懈,企业财务状况混乱,业绩数据分析不到位。煤炭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关注度更是非常不够,在管理的部门上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而且在进行财务管理是各部门的协调度也不高,部门之间相互隔离,难以涉及到生产程序当中去,所以在资金的利用上缺乏相对合理的规定,限制和监督也不够全面,使得资金经常出现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方面都是的造成煤炭企业难以进一步合理发展的因素。

三、现代经济视角下煤炭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一)创新管理理念

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创新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首先,企业领导干部要全面认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工作调整,并且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为导向,调整战略性的经营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增强危机意识,现在的市场竞争形势十分激烈,领导干部和企业内部的员工必须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从而制定有效的经济风险防范措施,提升战略发展水平,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企业的发展需要凝聚所有员工的力量,因此,领导干部要与基层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采纳员工的建议,提升经济管理的灵活性,促进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

(二)企业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煤炭产业也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市场格局在不断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变化。在新时期,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才能促使煤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就必须要改变经济管理方式,从煤炭企业管理的内部入手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并不断吸引外来企业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从而实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在不同的岗位上要切实根据人员的情况进行有效分配,保证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整改创新,进一步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的精细化的创新管理。

(三)加强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管理意识,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并不断听取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性建议,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渗与企业的投资预算对于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制定财务预警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财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制定好预定策略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只有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推动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煤炭行业发展极为关键。为进一步加快煤炭企业转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重视煤炭经济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娜.企业现代经济视角下煤炭经济管理创新[J].企业北方经贸,2016,12:132-133.

[2]高小照.企业新时期煤炭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企业科技经济市场,2014,09:37-38.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发展 策略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业,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煤炭产品仍将保持强劲的需求态势.煤炭市场依旧看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煤炭企业的发展大多不尽如人意,往往存在着经济结构转型不畅、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为加快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深入研究煤炭企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煤炭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

一、当前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煤炭企业远离城市,属于特殊行业,开采条件难,技术含量低,这就要求国家对煤炭行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支持不够。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但还不完善,对于电力、铁路、电信行业还是垄断经营,价格也由国家统一制定。煤炭作为基础产业,主要面对的是电力用户、铁路运输等垄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不公平的地位,加之行业自身比较分散,很难形成联合竞争优势。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影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煤炭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煤炭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转变原先那种粗放型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向集约型、可持续增长转变。

(三)科技含量低、设备设施简陋制约煤炭企业经济发展

当前,在很多煤矿,尤其是小煤矿中,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同时,那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四)生存环境、价格下滑以及资金回转困难问题都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煤炭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一方面,煤炭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负担沉重,同时,还有大量下岗职工等待再就业,继续精简人员已经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同大多数非国有企业相比,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仍然是导致煤炭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最后,企业办社会现象依然严重,许多事情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接管,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不但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极大地分散了企业的精力,使企业产生众多的富余人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近几年,煤炭产量增速下降的同时,煤炭的价格也有所下滑。煤炭价格持续下降,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很多煤炭企业资金回转困难,大幅度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不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发展,影响设备的更新等。

二、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

(二)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企业应当加大低碳技术研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积极推进煤基多联产。结合国家产业导向和企业结构调整实际,加强在矿井水、瓦斯、地热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开发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等低碳经济项目,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制定有效市场策略,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炭生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产销观念,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生产方案,确保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符合市场要求,增强市场对企业生产的导向作用,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煤炭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工作,生产出多样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保障产品的销量,避免出现大量库存积压的状况。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转变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实现战略成本的管理。同时,煤炭企业还要制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灵活调整煤炭产品的价格,提高煤炭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与煤炭用户建立更加长期、稳定的关系。

(四)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形成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至今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结束语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设备技术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 循环经济 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能源需求也在增加。但长时期的高投入、高排放以及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使能够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关基础正在逐渐削弱,能够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变得更加的紧张。因此,只有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实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很大比例,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煤炭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逐步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的排放,保持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生产经营链条、争取较大效益,实现健康、持续及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要求。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指的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清洁生产为经济形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在把社会经济的全部活动都纳入到一定规律的基础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对“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通过再生循环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尽可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最终促进企业资源永续利用,从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转变煤炭企业发展方式,对于煤炭产业而言,逐步放弃传统的生产和销售运营模式,依托矿区资源,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建立煤矸石发电、水泥生产等不断循环再利用的工业,这样就可以加大煤炭的回采率,使废料及多余的物料能够多次回收再利用,从而扩大了产业的范围。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出煤炭产业的相对优势,促使煤炭企业的产业主体多元化和安全生产自动化,实现煤炭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轻环境的污染

据数据分析,我国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如果能提高百分之一,每年废弃物排放就能够减少一千万吨左右。煤炭利用率如果能够达到世界的较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每年的排放就可以减少约四百万吨。所以,推行煤炭清洁生产,加大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力度,就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降低经济和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相对需求。

(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资源缺乏的矛盾

煤炭消费支撑了我国能源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GDP总量翻了两番。到贰零贰零年,GDP总量根据国家规划还要再翻两番,因此,如何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是实现这一规划是我国面临的难题。如果继续采用煤炭大量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实现继续发展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为此,为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减轻社会经济增长给资源供给带来的压力,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一些国有矿山建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目前已有有三分之二正在步人“老年期”。因为资源的日益枯竭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给煤炭业带来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导致这一情况是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低下造成的,比如我国出现的四万矿工下农村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煤炭企业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

三、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原因

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仍会保持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但目前很多煤炭企业不重视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短期利益,不做长远的规划管理,加上政府在监管上监督不力,以及在技术支持的投入上也不够重视,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竞争不断加剧,从而导致企业为实现更大的利益,表现为大量生产、消费、废弃,出现以单纯靠提高产量的粗放型经济模式。长此以往,这种生产方式会导致煤炭资源枯竭,次级资源、伴生资源不能被充分的利用被而当做废弃品处理掉,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有限,这样也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污染了环境。比如地质灾害、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等由于长年开采 ,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很多固体废物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矿区的生产和周边居民生活。还有比较严重的可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都是煤炭的开掘导致,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如果煤炭没有得到专业的处理,所加工产生的污水就可能被排放到江河水流之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排除的甲烷废气等也会加剧温室效应,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煤炭企业培育扶持的发展资金不足。煤炭企业市场的开拓周期也十分长,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只依靠煤炭企业的自身积累发展循环经济是不行的,循环经济的项目需要很大的资金投资。二是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十分落后。由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不足,我国的大部分煤炭企业还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水平低。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对环保产业的重视,都是片面地追求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而且没有循环经济系统观点的支持,往往是先污染、 后治理的模式。三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在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没有有效的奖励政策支持,所以煤炭企业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上就很难向前推进。

四、煤炭企业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是观念上的更新。煤炭企业经营者要想使企业长久的发展,首先要认清我国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转变只图眼前利益的错误观念,加强资源紧张和生态破坏的忧患意识,通过制定循环利用煤炭资源的相关政策,鼓励员反映各种资源利用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煤炭企业要善于发现企业的长处,不要只看到自身的不足。煤炭行业是循环产业链的起点,作为一种开发资源的行业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和先决条件。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种伴生资源和次资源,在煤炭的开采和生产上,开发各种新产品,为企业创收更多的效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争取良好的社会声誉。煤炭经营者应注重企业品牌的打造,因为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长期发展的有力支柱。企业只有树立的环保信誉形象,利用广泛的品牌力量和社会公信度来壮大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业绩和表率,促进企业的高层次发展。

(二)促进科技研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煤炭企业要在技术方面进入深入的研究,来有效的清洁产余废弃物,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技术的支持,通过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和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不断探索煤炭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的开发,并鼓励在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上的创新和专利保护。此外还要设立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并设立专业的部门负责管理企业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专项工作。大力发展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再利用,推进废弃物资源化的处理,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和引导

在资源循环利用上,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给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积极的扶持,运用适当的财政补贴等手段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降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耗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投资政策、 技术政策上出台优惠政策,给煤炭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的监督可以直接促进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政府要利用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安全监察,建立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严格把关,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负责。政府还要提供讲座和培训的机会,对煤炭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观,杜绝煤炭资源的浪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6(01)

篇8

关键词:政府激励;最优回采率;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马川(2012)[1]主要通过优化开拓布局,合理布置采区和工作面进而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量,达到提高煤炭回采率的目的;韩杰(2010)[2]和张海志(2013)[3]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设备更新及建立严格的奖惩体系来实现煤炭回采率的提升;赵国浩(2011)[4]主要通过找到煤炭资源的最优耗竭率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赵国浩还在经济学视角下提出了煤炭资源的最优回采率。本文在赵国浩探究煤炭资源最优回采率的基础上,在政府干预下,进一步探究煤炭资源最优回采率,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一致。

二、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现状

(一)地理条件限制。中国炭资源分布不均,且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地质结构复杂,交通不便利,对煤炭开采造成了极大困难,严重影响着煤炭回采率。

(二)“唯利是图”,放任开采。为短期获得高额利润,弃难采易,采厚弃薄,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技术落后。煤炭企业开采规模不一,且小规模煤炭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了煤炭资源的非必要浪费,大大降低了煤炭资源的回采率。

(四)管理不当。由于煤炭企业都是寻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忽视了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为更快地获得利润,煤炭企业没有合理优化开采布局,留下很多保护煤柱及边角煤无法利用,造成了煤炭资源大量浪费。同时,由于煤炭回采率的计量和要求指导刚性差,无法对煤炭企业形成有效监督。

总之,通过分析能源结构及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下的一系列因素,本文的目的不仅是提高煤炭回采率,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找到煤炭资源最优回采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致性。通过建立模型来进一步探讨煤炭资源最优回采率。

三、模型建立

本模型是以赵国浩在经济学视角下求解煤炭最优回采率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引入政府激励因素而量化形成的。其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a)煤炭资源可开采量是一定的,假设为Y,t;

b)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提高需支付一定的成本,假设为A(k),成本A是回采率k的函数;

c)煤炭资源单位时间开采量Q(t)与煤炭资源回采率k成正比,且煤炭资源回采率k是认为可控的,则:

Q=kY,(1)

d)当煤炭资源完全开发时,即当Y完全开发,此时政府货币激励为R,R为常数,R>0,则:

r=R/Y(2)

式(2)中,r为吨煤货币激励,元/t;

e)假设煤炭资源开采的各项外部环境成本F(Q)是关于煤炭资源开采量Q的函数,且F(Q)、A(k)是与煤炭资源回采率k近似成指数分布的函数;

f)P为销售煤炭的吨煤价格(元/t),C1为不考虑外部环境成本和提高回采率成本的吨煤成本(元/t)。

假设函数如下:

外部环境成本函数:

F(Q)=∑ni=1Fi(k)=12ak2+b,(3)

提高回采率成本函数:

A(k)=12ck2+d,(4)

式(3)~式(4)中,F(Q)为煤炭资源开采各项外部环境成本函数;Fi(k)为第i项环境损失造成的成本,单位:元,它是煤炭回采率k的函数;A(k)是提高煤炭回采率所产生的成本,单位:元,它也是关于煤炭回采率k的函数,两者都是随着煤炭回采率的提高而增加的,是煤炭回采率的增函数。其中,a、b、c、d是外部环境成本函数与提高回采率函数的系数,且都是大于0的常数。

假设外部环境成本与提高回采率成本之和为C2:

C2=F(Q)+A(k)=∑niFi(k)+A(K)

=12ak2+b+12ck2+d=12mk2+n,(5)

式(5)中,C2为外部环境成本与提高回采率成本之,单位:元;m、n为C2的函数系数,且均为大于0的常数,C2的一阶、二阶导数C2 ′、C2″也都大于0。

在经济学视角下考虑到政府激励的情况下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函数:

π2=P×Q+r×Q-C1×Q-C2

=(P+r-C1)kY-12mk2-n,(6)

式(6)中 π2 为引入政府激励的利润额。

对π2进行两边求导:

π2 ′ =(P + r-C1 )*Y-mk。(7)

令π2 ′ = 0,即(P+r-C1)Y-mk=0,求得:引入政府激励的最优回采率

k2 * =(P + r-C1 )*Ym,0 < k2 * < 1。

四、结语

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经济学角度下分析煤炭资源最优回采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综合考虑到煤炭开采的各项成本及煤炭企业的销售收益,在经济分析下找到最优煤炭回采率,进而实现煤炭企业净收益最大化,本文在引入政府货币激励这一因素,进而影响煤炭回采率的变化,促进煤炭企业自觉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意识和效果,在最优煤炭回采率处实现社会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统一。(作者单位:1.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41);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晋教财[2012]46号);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3081070);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晋教财[2015]41号)

参考文献:

[1]马川.关于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2):29-31.

[2]韩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煤炭回采率[J].科技风,2010.12:7-8.

篇9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职业教育;策略

促进农民市民化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壁垒的影响,我国农民市民化还存在诸多障碍,素质障碍是主要方面之一,而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比较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家,英美两国都是高度城市化,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2.57%,预计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城市化率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 中国

城市化率(%) 3 6 52.57

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城市化,其城市化进程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目前,虽然还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再加上英国实行严格的农民准入制,其素质更远非传统农民可比。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也和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类似,没有政府任何的干预。而中国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将农村居民置于生存的临界极限,农民到城市就业大多是行动主体理性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结果,详见如表2。

表2 农民市民化模式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3[ 中国

城市化模式 以“圈地运动”为代表 以自由迁移为主 行动主体理性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人口转移模式 强制性转移 自由迁徙,无政府干预 自由迁徙为主,政府主导为辅

英美农民总体素质较高,大多数人已达到中专或普通高中水平,还有一部分人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如:到1985年,美国农民中有86.6%的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美国农业部(USDA)于1993年对其国内25岁以上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做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场主和家庭劳动力都受过高等教育。而英国78%的农民受过大学、中学及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详见表3。

表3 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 中国

总体素质 较高 较高 较低

受教育年限 大于9年 12年 小于9年

而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2年我国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整体受教育程度远低于英美国家(见图1)。数据还显示,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低(见图2)。

图1 中国农民工受教育情况统计

图2 中国进城民工参加培训情况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农民工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但英美两国历史同期也出现过大量的移民问题,其面临的就业与城市融入问题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十分相似。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其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教育英美经验

英美两国对农民的教育体系比较完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与生活并重。两国政府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有立法和相应的奖励政策措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广泛筹集教育培训资金,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形式以及丰富的培训内容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美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14.09年和18.04年。具体表现在:

英国政府各部门(如:教科部、就业部、农业部等)各司其职,负责教育培训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为保证相关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针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定期地组织调查研究,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详见表4)。据统计,英国每年约有30%的农业劳动者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培训活动,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效果明显。

表4 英国政府及各部门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的作用

职能部门 教科部 就业部 农业部 农民协会

发挥作用 教育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 就业培训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 农业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 农业技术交流,农民集体权益维护

政府 1982年颁布《农业培训局法》,5年后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改革、督查、管理、协调各部门工作。

设立“国家培训奖” 奖励技术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者。

整合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业培训机构,三网融合,按照实际需求,分层实施教育与培训工作。

整合部门 成立16个地区培训中心,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工作。

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对教育培训进行严格考核,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而美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首先体现在立法上。作为高度法制化的国家,美国不断促进法制体系完备,进行依法治农(详见表5)。

表5 美国涉农法案

法案名称 《莫雷尔法》 《哈奇法案》 第二个《莫雷尔法案》 《史密斯―莱沃法》 史密斯休斯教育法案

通过年份 1862 1887 1890 1914 1917

法案内容 各州可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一些公用土地,出售土地所得必须创办至少一所农业与机械学院,也即赠地学院 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5万美元,资助各州在赠地学院内设立农业实验站,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联邦政府提高对赠地学院的资助额度,以保证这些新型的技术学院具有充足的财力得以正常地运行。 联邦政府资助各州赠地学院与联邦农业部合作,共同开展社区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推广工作,传播并鼓励应用有关农业和家政等方面的实用知识。 联邦政府拨款在中学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并设立统一的标准大纲,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

其次,美国建立了高效运行的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专门管理机构,形成了农业学院、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推广站等“三位一体”教育体系。联邦政府农业部设有农业合作推广局,各州有推广服务中心,各县有推广站和农民组成的推广顾问委员会。1928年,美国创建全国性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未来农民联合会,利用业余时间对青年农民进行系统培训,向成年农民传授新的知识,以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最后,美国中等农业教育培训形式多样。政府在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发展中等农业教育。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教育的推进策略

英美经验表明,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加强和重视农民市民化教育,能够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影响城市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与英美相比,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无论从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及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地区差异明显。而职校尤其高校是文化科技教育的高地,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职校、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满足农民市民化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农民市民化教育是对农民进行深入的城市生活规则教育,通过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电化教育等形式,引导他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劳动技能,树立文明意识,提升城市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经济发展,详见表6。

表6 农民市民化教育各层面职责和任务

层面 履行职责及工作目标

政府 加强宣传引导,消除城乡歧视观念,创造宽松平等的社会环境。

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物质生活待遇,为农民市民化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地方各级政府以劳动局、社区、企业为龙头,举办“农民大讲堂”,建立面向民工的市民学校,聘请职校、高校志愿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以及市民观念教育。

社会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对进城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共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正确引导。

树立科学发展观,崇尚科学意识。

关心时事,培养社会主人翁的意识。

遵守社会规则,普及法律法规。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城市适应能力。

学校 要统筹城乡教育培训,构建以地方普通院校为依托、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多元培训体系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推广廊坊“百万农民大培训”模式,深化其培训内容,拓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职校、高校及城市优势教育资源主动支援农村教育,通过捐建农村科技书屋、高校师生乡村支教、高校干部驻村帮扶、高校选拔村官、大学生村医等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全面健康发展。

探索农村学历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了增进农民工流动的有序性,满足企业单位用工需求,要广开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大力拓展“订单式”、“项目式”、“校企合作式”、“创业式”等形式的培训。

资金 建立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支撑、个人共同承担、社会力量捐助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个人 要转变保守封闭思想,努力培养市民观念,提升向市民转换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社区归属感,增强法制观念。

加入工会、妇联等机构,借助团体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l]陈柳钦,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光明网-光明观察, [EB/OL] 2010-06-25,.

[8]、[9]梁艳萍,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

[10] 经济日报,河北廊坊百万农民大培训调研,农博网-农博要闻,[EB/OL] 2012-07-13,http://.cn/20120713/510209624.shtml.

[11] 李亮、尹静、翟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推进策略――基于中美英教育比较研究,Proceedings of 2013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ICSSE 2013) Volume 48 2013,452-457页.

作者简介:尹静(1965-),女,蒙族 ,天津市人,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篇10

【关键词】沉积环境;赋存规律;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

引言

同忻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北东部,井田内赋存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和中生代侏罗系两套含煤建造,其中侏罗系煤层经过多年开采已逐渐趋于枯竭,下部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煤层开采已提到议事日程。同忻煤矿是同煤集团第一批批准延伸开采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矿井,矿井2007年建井,2010年投产,设计产量1000万t/a。研究井田内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是矿井晚古生代煤层研究、开采的关键所在。沉积环境不仅控制沉积物的形成而且直接影响含煤地层的成煤作用。

本文综合分析井田钻孔资料,对井田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聚煤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

1 区域地质背景

大同煤田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南侧,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北端。西邻吕梁经向构造带的西石山脉,东与新生代断陷盆地-大同盆地接壤。

往东则属于祁吕贺山字形东翼弧形构造,左行斜列的六棱山脉、恒山山脉和五台山脉隆起;南与洪涛山毗邻。再往南为新华夏系北北东向的宁武向斜。大同向斜、宁武向斜组成了一个北东向“S”型构造。

2 井田地质概况

同忻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北东部。属大同向斜的东翼。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N10-50°E,倾向北西,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为3-10°,东南及南部靠煤层露头处地层陡峭,倾角一般为30-80°,局部直立、倒转,向西北方向很快变为平缓(即向井田内水平距离约1000m,地层倾角变缓)。

3 含煤地层

大同煤田下煤系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地层系统 华北地层分区

上覆地层 下石盒子组

下二叠统 隆林阶 山西组

上石 逍遥阶

炭统 达拉阶 太原组

本溪组

下伏地层 马家沟组

(1)本溪组

井田内普遍赋存。受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喀斯特地形的影响,地层呈不均匀形态。井田最厚为1106号钻孔42.32m,最薄2302号孔为11.26m,平均厚23.81m。本组虽厚度分布不均,但在走向上或倾向上的沉积层位均较稳定。最底部为铝土质泥岩和呈鸡窝状形态的山西式铁矿层,中、上部常含1-2层石灰岩或泥灰岩,其中靠下部一层较为稳定,定为标志层K1。本组与太原组相比,含煤性较差,个别地段含有1-2层煤线。

(2)太原组

本组沉积韵律较为清楚,一般由粗粒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煤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粉砂岩、砂质泥岩多为灰、深灰或黑灰色,结构致密,层理清晰。泥岩、炭质泥岩为灰黑色或黑色,呈薄层状且含较多植物化石。地层在井田内的变化趋势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最厚为1106号孔,赋存厚度92.46m,最薄普21号孔为13.44m,平均厚72.39m。纵观大同煤田的太原组分布,在左云、十里河、云冈一线以北剥蚀尖灭,这主要受北部内蒙古陆的明显制约所致。本组共含煤10余层,井田3-5、8号为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层零星赋存。

(3)山西组

本组在井田内北部受内蒙古陆的制约未接受沉积,南部大范围只发育于井田中部,并呈东-西向展布。最厚为永6号钻孔达75.37m,平均厚23.41m。本组为陆相含煤建造,共含煤4层,仅中、下部的山4号煤层在井田内较发育,局部可采,其余为零星赋存。下部为一套河床相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等粗碎屑岩体,最下部一层在井田较为稳定,厚0.40-26.56m,平均厚6.11m,定为标志层K3。

4 沉积环境分析

(1)本溪组

第Ⅰ旋回:岩性为褐红色,褐色铁质泥岩,灰白色铝土岩及灰白色泥岩、砂质泥岩。泥岩主要由石英碎屑、云母碎片组成,并含有有机质填隙物为碳酸盐及粘土,生物碎屑为蜓、腕足类碎片,沉积相为泻湖-潮间坪相。

第Ⅱ旋回:由灰色石灰岩(K1)、灰白色粉砂岩、粗粒砂岩组成。石灰岩成份以粉晶方解石和生物碎屑为主,含蜓、有孔虫、腕足类碎片,沉积相为浅海碳酸盐相-潮间坪相-远砂坝相。

第Ⅲ旋回:岩性为灰黑色、灰白色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成份主要由石英、岩屑构成,填隙物为粘土、碳酸盐,并见有少量有机质碎片及黄铁矿结核。沉积相为泻湖-海湾相-远砂坝相。

(2)太原组

第Ⅰ旋回:由灰白色粗粒砂岩、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及8号、9号煤组成。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岩屑、高岭土和云母,以及少量铝土矿、褐铁矿,分选差,杂乱堆叠。胶结物为泥质高岭土。岩相为河漫相-三角洲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第Ⅱ旋回:岩性由灰白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泥岩、深灰色高岭质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细砂岩组成。砂岩成份主要由石英、岩屑构成,胶结物为泥质和有机质。岩相为河漫相-湖泊相-泥炭沼泽相-湖泊相。

第Ⅲ旋回:岩性由灰白色含砾粗粒砂岩、中粒砂岩、黑色炭质泥岩、深灰灰色高岭质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细粒砂岩及1号、2号、3-5号和6号煤组成。碎屑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和岩屑,胶结物为泥质或铝土质。泥岩成份由高岭土或黑色炭质构成。岩相为三角洲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决口扇相。

(3)山西组

第Ⅰ旋回:由灰白色含砾粗粒砂岩、粗粒砂岩、中粒砂岩、灰黑色泥岩及山4煤组成。碎屑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有泥质岩屑以及中、酸性长石,填隙物主要为粘土杂基和少量碳酸盐胶结物。泥岩由粘土和粉砂级碎屑组成,其中粘土以高岭石为主,碎屑主要为石英,并见有少量云母碎片,另外还见有丝炭化的有机质。岩相为河床相―河漫滩―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第Ⅱ旋回:由一套灰白色粉、细砂岩及山2、山3煤、灰白色中粒砂岩组成。岩石成份以石英和高岭石为主,大多都含有丝炭化的有机质以及细小的碳酸盐颗粒。填隙物为碳酸岩胶结物和粘土杂基。岩相为河漫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5 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

大同含煤盆地发育在华北克拉通聚煤的北侧,阴山隆起带的南侧,沉积、发展演化受华北克拉通盆地基底及北侧兴蒙-阴山造山带影响,自奥陶纪后期至早石炭世上升为剥蚀区,地面经长期准平原化,在古风化壳上堆积了不规则团块状褐铁矿及松散粘土(山西式铁矿),晚石炭世受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盆地随同整个华北地块发生坳陷并接受沉积。井田在中石炭本溪早期开始进入了泻湖潮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岩性以铁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本溪中期,受一次规模较大海侵影响,井田接受了碳酸盐沉积,形成K1灰岩;本溪晚期,海退作用发生,井田处于三角洲环境,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沉积为主,局部为短期的泥炭沼泽环境,形成1-2层煤线(703号钻孔)。太原早期,继续接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K2砂岩),后期因河道逐渐淤积,发生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可采8#煤层;太原中期,整个三角洲平原发生泥炭沼泽化,形成矿井可采,稳定,巨厚的3-5#煤层;太原晚期从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为陆相环境。早二叠世山西期,本区进入陆相曲流河环境演化阶段。

6 结论

同忻井田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主要经历了泻湖潮坪、三角洲、陆相河流三大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本溪期地壳开始缓慢下降、海水入侵,形成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直接覆盖于中奥陶统的侵蚀面上,形成了一套泻湖-潮坪-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砂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晚石炭太原期形成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岩性以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次之,层段顶部形成8#可采煤层;中期以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煤层;晚期以中、细砂岩及3-5#煤层为主,该时期对泥炭沼泽的堆积极其有利,为成煤作用的关键时期,沉积了3-5#特厚煤层。早二叠世主要为河床-河漫滩沉积体系,这一时期沉积层含砂率高,砂岩粒度变粗,层段底部为含砾粗砂岩(K3),砂体侧向连续性较好,交错层理发育。

参考文献:

[1]韩美莲,王真奉,刘海燕,张燕.华北地区晚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3(12).

[2]辛成华.大同煤田北部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特征分析[J].山西煤炭,2013(3).

[3]龚杰立.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演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11).

[4]曾勇,胡斌,林明月.古生物地层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5]赵省民,郑浚茂.山西大同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层序地层意义[J].地质评论,1997(1).

[6]田乾乾,韩建光.我国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成煤作用[J].煤炭技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