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全服务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安全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安全服务体系

篇1

关键词:计算机云服务;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09.2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优化,在构建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网络中,通过采用计算机云服务的模块,形成具有更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集约、高效、便捷、智能的新型政府,构建互联,整合,共享,重构,效率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简述计算机云服务技术在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中的运用模式

1.1 技术环境的整体突破

在当前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快速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基于技术环境下的移动终端技术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政务数据信息的快捷显示,能促进整个政府学习效果的推进。在现代技术以及操作层面的优化环境中,在2Mbps数据传输模式下,对相关数据在实现无线网络连接的传递中,可以对政府政务数据中的声音、图像数据等动态化的技术管理。因此,在强化系统学习、移动管理的资源共享模式中,可以更大地加强整个数据库建设的信息运用。

1.2 系统学习的交互式模式

交互式管理是在基于计算机云服务模式下的技术融合方式,在整个政府政务数据信息的系统化学习运用中,可以形成交互式的测验信息运用,在综合采用移动运营的系统化方式中,采用短信群发或者其他先进的计数方式,在标准化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形成设备综合管理的升级模式,尤其是在基于C/S架构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的技术平台运用中,对于数据信息技术的处理,包括在对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电子邮件、网站界面的访问等,都能有整体的优化。形成移动学习与数据统计的方式,并集合当前的J2ME、J2EE以及.NET技术的运用,实现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云计算技术的交互式模式运用。

1.3 终端发展趋势分析

在多样化移动终端数据处理能力加强的状况下,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设备不断加强,在具备有话音通信技术功能的运用中,将具备数据通信与数据计算能力的硬件运用到整个政务信息数据管理之中,形成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构建系统资源的调度与综合管理,并对整个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整体管理平台,在3G、4G等终端技术的整体发展,突出政务信息数据在终端定制、开放业务等多方面的智能平台,形成数据管理与服务型政府的整体对接。

2 分析计算机云服务与政务信息化模式的发展阶段

2.1 智慧是政务信息化的新阶段

在当前政府政务数据信息的智慧政务服务阶段,尤其是在互联网条块分割与信息孤岛的状况下,加强对政府电子政务的资源整合,尤其是结合政府数据信息中的重点项目,对一些重点领域的业务协作、资源开发、市场调研等,在互联网协作中得以实现,能提高整个资源共享的力度。通过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构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形成相对优化的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加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的各项职能,奠定更好的管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中,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的集约、高效智能、服务型转型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从政府智慧型发展的状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内部资源的综合管理,形成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2.2 资源整合新理念的运用

资源整合也是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管理的基础,在通过机制管理以及法律建设的进步中,加强数据信息的障碍破解,尤其是在突破数据管理中的区块、部门之间的界限的体制障碍,充分整个数据信息的关联性,形成跨部门、跨业务之间的资源信息数据,在满足数据构建以及信息流转的过程中,有效满足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的信息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拓展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应用的整体价值,并从多角度挖掘信息数据的价值,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运用这些数据,形成政府政务信息数据时代中各种技术的综合,尤其是在资源数据的价值展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技术处理、数据挖掘等,对综合业务功能的决策支持与辅助,在决策层、执行层等各个角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创新运用。

图1 以数据为中心的城市综合平台示意图

3 探讨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方式

3.1 数据挖掘系统的技术运用

数据挖掘作为一种综合技术,与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运用相结合,主要是突出基于计算机云计算的技术处理,在数据仓库、知识库系统运用的技术手段中,形成数据系统分析模块,在加强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状况下,形成知识信息数据的整体挖掘,在开发整合系统的运用中,形成以用户信息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在计算机软件操作层面,构建自动化生成的统计报表,并围绕宏观、微观等角度,做好政府服务职能中的经济运行状态与社会综合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整体发展形成领导决策的正要依据,并在相应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中,制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的方式,通过网站、智能手机、电子显示屏等终端技术,形成政府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的关联与主动性,激活政府于民众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政府政务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公信力。

3.2 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模块运用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政务建设将使得政务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大大提升,促进用户对于信息的收集、利用,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给数据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扰。简单的数据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我们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应用需求和服务。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高效地获取数据,有效地挖掘并最终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变得非常困难。

图2 服务型的智慧政务示意图

3.3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设计方案

在基于云计算信息化数据处理功能的体系运用中,在数据认证以及基本PKI数字认证机制的身份识别功能,建立全方位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模式,突出安全性能的综合管理,尤其是注重网络病毒的综合防治,形成单机防止病毒以及网络模式防止病毒的方式,防止对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入侵,确保整个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在网络化背景的安全防护中,实现动态化的杀毒模式,防止病毒的扩散。在边界访问过程中,形成高智能的综合防火墙和网闸模式,这样可以对综合数据包进行分解或者重建,形成静态的数据,对网络协议与代码扫码等方式,实现整个信息数据安全的综合管理。

4 结束语

基于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综合运用,尤其是与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相融合,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将智能化、信息化的模式全面运用,形成无线终端设备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连接,从而实现计算的无处不在,获取信息资源并进行技术的处理,实现技术和行政双重方式来维护整个系统的安全,在通过对网络使用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有效地促进网络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许垂泽,廖淑华.构建高效安全的校园网络系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7).

[2]胡丽琴.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2).

[3]陈芬.浅析网络Cookie[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5).

[4]马晓虎.全国高校网上录取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机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5).

篇2

【关键词】现代网络安全;云安全技术;模式

1云安全技术概述

1.1云安全技术内涵分析

近几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大面积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建构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模型,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提升管控层级的实际水平,并且利用新型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升级。云安全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是在云计算和云存储项目发展起来后产生的技术体系。并且,在经过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后,云安全技术融合了相关优势,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和管控需求,确保升级模型和运行维度的最优化。在技术运行机制建立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处理网络计算过程以及未知病毒,也能对不安全行为进行集中判断,从而建构系统化的升级模型和安全控制规划,从根本上升级网络信息安全要求。在云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综合管理,确保相关管理维度能得到有效传递,通过网状客户端有效监测网络中相关软件的实际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能对互联网结构中的木马病毒以及恶性程序软件进行集中的处理和消除。并且,要对其进行综合维护和集中管理,确保新信息传达机制能得到有效处理和综合控制,利用Server端自行分析和系统化处理。从而有效升级整体控制模型的实际效果,积极建构优化客户端模型。也就是说,在云安全技术应用模型中,要结合互联网维度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确保相关平台的有效性。既能监测带有恶意性的软件,也能有效处理系统中的病毒,确保管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最优化。云安全技术不再是以往的单机杀毒模式,转变成为网络化防毒模式,将传统被动管理维度转变为主动管理。

1.2云安全技术特征分析

在云安全技术运行过程中,要结合技术模型的基本特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模型,能实现病毒查杀能力的纵向提高。也就是说,在技术应用体系中,能结合相关管理维度和处理措施,对“云安全”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病毒软件体系的稳定性。在云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技术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身改良。其一,多数安全厂商会结合市场要求和具体软件结构,开始改进自己的病毒软件,以满足市场。在实际软件结构应用过程中,其实际的病毒处理能力以及收集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不仅仅是病毒处理能力,对于一些特殊问题也能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模块。其二,在软件升级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对相关参数进行系统化升级,并且保证其反病毒对抗时间,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实际处理效率,也就是说,在样本采集后能直接建立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病毒处理效果的最优化。其三,在实际技术应用和处理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框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到位的服务,从根本上减少相关处理机制对于用户的影响。

1.3云安全技术优势分析

在云安全技术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软件处理优势。对于安全厂商来说,只需要借助网络渠道实现杀毒处理,减少了人力物力投资,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有效处理相关问题。对于用户而说,要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为了不损坏电脑的能源,提升杀毒效率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病毒查杀能力,减少消耗水平。

2现代网络安全中应用云安全技术的模式分析

在网络安全中应用云安全技术,针对广大互联网用户,能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确保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第一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国内,一些软件安全厂商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并设计了相关软件,在软件中能对病毒以及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面对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用户,要想实现有效的杀毒操作,就要在用户的客户端上安装相应的软件,从而对异常情况集中提取并消除,建立针对性的处理报告,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统漏洞查杀。在这种处理模式中,对于发现的恶性程序以及木马病毒要对其特征进行集中收集和上传,具体软件就会在服务器上对其展开有效分析和解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相关补丁,对病毒和木马进行集中处理。第二种模式,是一部分科技公司提出的安全云系统,是一种云端客户端,能保证其安全性,建立在Web信誉服务体系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病毒特征会以文件的形式保留在互联网的云端数据库中,进行集中验证和校对,利用服务器群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优化并行能力的同时,对威胁用户的病毒展开阻拦操作,从而有效处理,充分发挥其保护网络的重要作用。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仅仅能有效感知未知威胁,也能提升客户的实际体验。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云安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模型,确保防御水平的综合提升,优化用户的实际体验,实现计算机保护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永利,李伟杰,于金霞等.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04):405-411.

[2]刘玉岭,冯登国,连一峰等.基于时空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08):1681-1694.

[3]李赛飞,闫连山,郭伟等.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与统一管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26(03):478-484,503.

篇3

【关键词】 云计算 基础结构设计 云应用

前言:在当前社会的商业、交通、卫生等领域中,云计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不能仅仅看到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也要警惕伴生的隐患和风险。我们在享受云计算和云应用服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安心地对其进行应用和推广。

一、什么是云计算

为客户提供计算和服务,是云计算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可以省下大笔的设施购置费用,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来租用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网络、应用、存储和服务等。这样可以在省下大部分成本投入的同时,享受快捷和专业的计算服务。这就决定了云计算的应用前景很美好。但是云计算也有缺点:运行容易出现故障,可靠性受到质疑。这是由于云计算具有资源虚拟化、快算型架构、多租户和应用托管等特点。

现在,运用云计算的更多是大型企业。企业通过一级一级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组合成自己的企业云计算系统。利用这种企业云系统进行计算,企业大大简化了管理工作的进行,节省了精力。同时这种计算服务还有减少费用,复杂程度低的优点[1]。

二、云计算的基础结构

云计算的信息服务,需要两点必备因素:一是基础结构的配置要正确,二是运行环境要适宜。云计算通过预订网络的存储空间和计算机的资源进行服务,比如通过电子邮件预订来获取软硬件信息资源。云计算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来进行服务的,其结构类型主要有:公共云、社区云、私有云、混合云[2]。

云计算的开发是在网络服务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省下基础设施的费用,保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云计算的服务质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网页应用服务的全面。云计算通过标准规范和标准需求,保证自己的应用性和扩展性。一个完整的云计算组织包括五个组成部分:云消费者、云提供者、云者、云审计者、云载体。云计算具有全面、多样的功能,比如费用需求、规则要求许可、服务级别协议、商业组织应用开发和风险管理等。

三、云安全对云数据的保护

在云计算的服务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数据的保护管理。汇集数据的时候,要对归类数据,对数据的可恢复性进行确认。根据联合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和特定策略,对所有的IT系统都要进行安全形势的授权,以防范数据在云环境中的存放产生风险。

云安全主要指两方面内容:所有类型云结构的基础设施安全和云数据的应用安全。采用云服务之前,一定要确认安全授权的条件。对于系统崩溃、数据泄露、非授权访问等数据事件,要进行危险通告,并采取紧急处理机制。服务提供商要对各类安全违规事件承担起责任,对安全服务要及时进行恢复。

四、云应用有什么风险和优势

云应用是对云计算系统的具体使用。它可以提供的服务有:开发应用与测试应用、内部IT基础设施、Web基础设施、商业决策和分析、合作计算、高性能计算、交易过程的处理等。在这些过程中,云服务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在评估、策略、结构、隐私、安全、应用、合法性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为了让云系统可以稳妥地处理这些风险,我们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则和解决方案。云计算服务具有可伸缩性、费用节省性和商业灵活性[3]。同时云计算能耗低、可以进行持续服务、高效率服务,设备与位置相对独立,还可以在出现内部灾难的时候备份站点。

五、结论

云计算是一种大规模运用和转化数据,综合收集信息并加以运用的模型。按照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云计算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应用。云计算和云应用服务的利用都是在互联网上,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电子商务可以运用云计算和云应用服务,教育、交通、政府企业都可以运用,甚至图书馆也能够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管理。云应用服务已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全面普及,从方方面面方便了我们人类的工作与生活。

参 考 文 献

[1]姜福成. 云计算的基础结构设计和云应用服务[J]. 软件,2014,07:97-102.

篇4

面对移动威胁,网秦早已胸有成竹。网秦移动云安全服务平台具备可扩展的垂直安全搜索引擎,能够解决当前和未来用户所面临的移动安全问题。截至2011年3月底,网秦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用户,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安全服务体系。不仅如此,网秦还分别在香港、台北、旧金山建立了分支机构,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支持10种语言的国际化产品。

随着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成本继续降低,3G网络应用体验逐步提升,用户不久将会迎来真正的移动互联生活。网秦CEO林宇博士介绍:“虽然3G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满三年,但是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的需求已经被点燃,而且注定势不可当。围绕这些需求,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物联网、手机游戏、微博社交等应用市场所蕴含的商机无限。”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带给中国巨大的商业机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我们有能力成为移动创新方面的先驱。”这句话来自林宇在201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发言。他对于“创新”一词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模式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创新关乎企业的未来走向。因此,创新模式是维系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

近年来,伴随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化,微软、谷歌、盛大等一批高成长企业正进行战略创新,互联网行业正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林宇介绍,网秦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在于免费与增值业务并行。

篇5

IBM(中国)有限公司

作为助力行业与企业转型及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翘楚,IBM因其综合贡献荣获了“2013年度产业变革领导力成就大奖”。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推行5年,此奖项是对IBM公司在中国推动该战略的进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移动、社交商务、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助力企业、行业转型与城镇化发展中所展现的产业领导力的高度认可。

2013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头市与曙光携手共同推进建设的包头市工业云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贯彻“8337”发展思路、落实工信部“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一项阶段性工作成果。平台以曙光包头云计算中心为基础支撑,以资源整合共享为立足点,既能满足当前包头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需求,又能深化服务体系,为的政府、企业及个人在政务、教育、交通、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提供信息服务。

201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企业奖

奇虎360 科技有限公司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360”)创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免费安全服务,并为中国互联网安全做贡献。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木马、病毒、流氓软件、钓鱼欺诈网页等多元化的安全威胁,奇虎360坚持以互联网的思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奇虎360奉行开放与合作的精神,通过360导航、360游戏中心以及360软件管家等产品,与诸多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奇虎360的用户、流量、品牌,实现合作共赢,共建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2013年度中国IT产业最具价值分销商奖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世界知名IT产品在国内的分销业务,同时也是金融、制造、流通等多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技术咨询和服务的领先供应商。其目前共有26家分支结构,搭建起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上千家经销商在内的稳定的多维渠道体系,成为HP、H3C、微软、 LifeSize 、BARCO、康普、富士通、三星、康宁等IT厂商在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2013年度中国云计算创新企业奖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自2010年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启动向云计算转型战略至今,已成为涵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在技术创新层面,浪潮在云计算核心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中国中国第一台云服务器和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和云安全产品方案。此外,浪潮还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云计算节能体系、云计算安全体系等领域主导起草了7个国家级标准。而在技术之外的“商业模式创新”层面发力,它也在积极推动自身由产品、方案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

2013最佳CDN厂商奖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蓝讯通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hinaCache)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内容传输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ChinaCache在全世界拥有15000多台服务器,为国内外21000家知名企业提供网络应用基础服务,拥有25项发明专利和14项软件著作权。2012年,ChinaCache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面向海量用户的新型视频分发网络”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ChinaCache正式了内容感知网络服务下重新定义的四大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

2013年度最佳CDN服务奖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CDN/IDC服务8年,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CDN内容分发网络的平台搭建运营以及互联网增值业务拓展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目前帝联在全国近300个CDN节点,储备带宽超过2500G。同时帝联和众多运营商开展CDN节点合作业务,率先在中国移动、教育网、铁通、电信通、长城宽带、科技网等运营商部署大量节点资源,显著提升在运营商的覆盖能力。

2013年度中国IT解决方案智慧引领奖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提供专注于前瞻技术、高效和优秀性价比的服务支撑体系及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了包括医疗、教育、金融、政府以及中小企业等多个行业的数十套解决方案。在建筑智能化领域,其推出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囊括了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布线、整体机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讯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通过组合应用到办公、医院、学校、交通等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中。

2013年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奖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是实现显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对策。”这是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升提出来的,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10000项。截至目前,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五。与此同时,京东方积极布局新型显示生产线。京东方鄂尔多斯的中国首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已于11月21日投产,正在建设的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也将于近期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度4G 宽带集群产业创新奖

篇6

2012年2月23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隆重召开2012年度业务策略会。在执行总裁李友的带领下,高级副总裁章培林、向奇汉、谢志华,副总裁陈强兵,助理总裁陈玉刚等核心团队成员,悉数亮相。

在全球经济步入深度洗牌、中国经济深化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生存环境也更加复杂。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中,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器的作用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效力。用友不可能意识不到,机会正在慢慢靠近。

李友表示,“2012年企业信息化市场机会很大。大中型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将推动整体信息化市场和需求保持强劲增长;而企业的电子商务化、移动化、云化等需求将会催生新的信息化需求。”同时也不否认挑战的存在:“由于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人才缺乏与人力成本上升压力增大;而国际公司中国化、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浪潮,将使得产品国际化迫在眉睫;在中高端市场与国际厂商将展开一轮真正的较量。”

但让他颇感欣慰的是,“在同业中,用友的基础最佳,无论是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还是专业服务、客户基础及体系,已经具备全方位强竞争力。同时,用友全球化步伐稳健:港澳台、东南亚市场取得高回报。”2011年,用友与欧洲最大的ERP厂商源讯合资创立云安公司以开拓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中国云计算市场,就是最好的注解。

全面信息化

众所周知,现在本土管理软件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越国际厂商,并牢固扎根于庞大的中国企业集群之中。不仅如此,本土管理软件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也已取得全部或部分领先优势。用友就是本土管理软件企业的佼佼者之一。

据了解,在大型企业集团层面,用友目前已经拥有超过8000家客户,其中,中国500强中60%均选择了用友的产品和服务。用友服务的战略企业客户,诸如中国建筑、中粮、恒安、邢钢、茅台、金川、华泰等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客户,已覆盖16大行业68个细分行业。

2012年,中国施行比较优势的国家竞争战略,在财富增长、要素市场升级的驱动下,大企业不仅要大力推进产业与技术升级,同时还要实现经营转型及可持续的商业创新。然而,中国大企业集团的自主发展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增长、均衡发展、架构IT能力的大幅提升已呈背水一战。“精细管控+灵活高效”,是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必经之路。

受益于此,2011年,用友中高端业务取得超过40%的增长率,实现效益化高增长的年度总体策略。主管大型企业业务群(LE)的用友高级副总裁章培林告诉记者:“用友大客户业务群(LE)秉持客户化经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并为客户快速实现价值的理念,是用友赢得客户信赖的根本,做到了与客户共创造共成长。”

2012年,用友推出“新灯塔计划”,旨在以IT为推动力和战略落地的抓手,推进绩效指标+流程\制度\体系+商业变革,全方位落实企业战略、经营战略和智能战略,为中国各行业的领先企业提供更完善的管理信息化保障。

据了解,1997年,SAP开始在中国推广其“灯塔计划”,将中国各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树为“灯塔”型企业,通过助力这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带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时过境迁,中国企业和本土管理软件市场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友此番提出“新灯塔计划”,虽然表述近似,但所代表的内涵已经不同。

而用友新一轮全面信息化的普及浪潮则是从中端开始。主管用友中型企业业务群的高级副总裁向奇汉更深谙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他认为,新一轮企业全面信息化普及浪潮将表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助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新一轮企业管理信息化升级浪潮,将与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紧密结合;二是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化升级浪潮。这一次企业信息化普及浪潮,将向全面性、集成性发展;三是全面进入创造客户价值应用的新阶段。新一轮升级普及浪潮,基于改善经营绩效为目标的管理信息化,将是企业追求的重点目标。

与中型企业的需求同步,用友的中端U8产品和服务体系,如今也非常完备,已进入到“标准化、规模化、云服务化”的大发展阶段。向奇汉表示:“2012年,用友会战略性加大分销力度,大力拓展产业链分销伙伴,与伙伴共同拓展和分享信息化企业市场的发展成果,提升产业链伙伴的满意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客户的信息化价值。”

创新+产品+服务

在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对近年来十大技术趋势分析中,云计算、商业分析、移动应用等都榜上有名。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热潮也被引爆,广受追捧。今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高管,已经高度关注这些新兴的技术和应用,并想方设法使之为己所用。

针对上述企业信息化新需求,用友更针对性地推出了创新业务。为此,2012年,用友成立了专门的创新业务群,以加速推进新兴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用友副总裁陈强兵表示:“用友的创新业务不仅包含有最炙手可热的私有云与应用集成、商业分析,还包括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企业培训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揭幕商业创新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同时,他强调,以私有云为核心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将带给企业云计算最安全的应用体验。

除了创新业务外,产品和服务也被放到战略高度。不论大型企业或是中型企业,若想开展全面信息化,完善的产品和与之相配的支持服务必不可少。近10年来,用友已经推出数个世界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如用友NC、U9、商业分析、集团管控、云计算平台等。

篇7

在IT产业变革的前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赛迪集团)主办的中国软件大会・2011论坛于11月16日成功举办,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软件产业的技术趋势、市场变革,并从软件质量、软件评测、知识产权、投融资、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IT产业新变革的前夜

依据长波理论,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IT这5大技术主导了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的5次经济的增长长波。每一项新的主导技术在其扩散过程中,通过围绕其建立的新的产业形态,继而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也在解构原有的产业形态。

在IT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大型机、小型机、PC等新旧主导计算技术的每一次兴替,都带来了IT的进一步普及,从而使得IT的价值在更大的范围得以释放。新的主导计算技术在推进IT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颠覆了原有的市场格局。

如今,IT产业正迎来新的主导技术――结伴而来的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使得服务无处不在。

“云计算、社交商务、商业智能和移动应用将会改变企业的很多核心应用,从而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战略及市场总监吴立东说,“过去的5年,IBM软件业务越来越成为公司策略性发展的方向。去年,IBM公布了2011-2015发展路线图,将IBM从一个服务提供商重新定位为服务和软件的提供商。”

吴立东表示,IBM希望增强6个方面的能力来发展软件业务:通过洞察力把信息转化为洞察,通过协作力提高交往和协作,通过优化力来优化业务基础架构和服务,通过敏捷力来驱动业务集成与优化,通过创新力支持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安全力管理风险、安全性和合规性。

然而,技术和应用重大创新的背后,往往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云安全联盟(CSA)和惠普去年在对29家企业、技术供应商和咨询公司进行调查后,得出云计算的“七宗罪”:数据丢失与泄露、共享技术漏洞、供应商可靠性不易评估、身份认证机制薄弱、不安全的程序接口、没有正确运用云计算、未知的风险。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院士认为,应该从技术防护、运营管理和法规保障这三个层面综合审视云计算带来的安全问题。

沈昌祥表示,首先,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防火墙、IDS、防病毒等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应该在可信的基础上构建安全的基础设施,即在安全管理中心的支撑下,通过可信计算环境、可信边界接入和可信网络通信这三重防御架构,从技术防护上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其次,以往在运营管理上是自顾自,云计算则是集中管理,因此必须研究云计算运营管理上新的理念和方法;第三,应该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同时要明确运营商和用户相应的法律责任。 软件产业价值重构

“在过去10年中,云计算无疑是软件产业乃至整个IT生态系统内发生的一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的变革,将会导致包括IT产业链在内的整个IT生态系统价值的重新分配。”赛迪顾问总裁李峻认为。

李峻表示,企业、政府和用户是推动云计算的三股力量。在IT和互联网企业积极推进云计算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电信运营商向云计算的转型;不少地方政府也把云计算作为庞大的产业来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支撑服务并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而在用户层面,较之传统计算模式,云计算能节省约20%的运营成本,节省50%的应用部署时间,且用户的IT投入是持续性的,无须一次性高强度投资,相信用户会评估云计算这些优势和它所带来的风险。

李峻建议,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要做好产业的顶层规划,做好承接国家产业布局的准备,主动实施示范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做好人才保障,建设好软件园、开发区等承载主体;对于企业来说,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并积极参与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标准的落地,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今年1~10月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23.4%,产业集中度与以软件著作权登记为标志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介绍,在此基础上,北京提出了“十二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目标: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创新中心,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接包地之一,成就一批世界级企业,聚集一流人才,到2015年,产业收入达到6800亿元。

童腾飞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将以发展战略新兴IT产业和促进传统IT产业作为实施路径,并加强服务体系、产业政策、重大项目、企业成长、金融体系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软件质量与安全挑战严峻

今年11月12日,伊朗顶尖的导弹专家现场观摩新式弹道导弹,伊朗弹道导弹之父穆加达姆通过电脑进行演示时,导弹在接到指令后,突然离奇爆炸,穆加达姆本人与现场十多名导弹专家和军官当场丧命。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人为地通过名为Stuxnet的病毒攻击导弹控制系统的结果。软件质量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软件日益复杂给软件质量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子河警告说,企业用户在享受以软件为核心的复杂大系统带来的便利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软件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提高复杂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已经成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黄子河表示,在商业软件趋向服务化、工业化的同时,个人软件趋向快餐化、免费化,特别是在线应用商店的兴起,使得个人软件的制造和越来越成为个人或小组行为,而非公司行为,使得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而消费者短期内又难以自行判断软件的质量,因此,软件质量和安全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常态化。

“从2003年到2011年初,根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缺陷库的记录统计,在11个行业1127个项目中不包括产品的相关缺陷的总数大于167944,平均每个项目有150个缺陷。”黄子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对113个不同项目的应用系统进行抽样统计后显示,平均每个项目有97个缺陷,虽然有所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潜在对系统安全和可靠性带来较大影响的严重性和一般性缺陷数之和占到总缺陷数的43%。”

黄子河认为,三大难点制约了当前软件质量的提高:首先是软件价值被低估,表现在用户重硬轻软,国内软件企业开发与测试人员比通常为8:1,比例严重失调;二是现有测试技术和方法难以适应软件测试需求正从产品及开发过程测试向复杂大系统可靠性测试的转变;三是先进设备与低级管理之间矛盾突出。

“只有全社会提高对软件价值的认识,加大对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充分利用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构筑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力推动质量保证的体系化建设,才能有效地提高软件质量。”黄子河强调说。

投融资、知识产权护航软件企业

“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都充分认识到软件正版化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表示。

王志成在澄清市场上对正版化的片面认识时表示,正版化更重要的是推动民族软件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一个国家不具有软件核心地位,想在其他国家立足是很难的;正版化既不是单纯的微软化也不是单纯的国产化,国家推进正版化对内对外一视同仁。

王志成强调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他说,软件资产管理不仅能对软件资产实现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使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能更好发挥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管理和防范由于不正当使用软件而带来法律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夯实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同时,将软件作为资产纳入管理体系,确保软件资产不流失,已成为现阶段软件正版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除了知识产权外,投融资也是构成软件产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8

[关键词]云技术高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机制

[作者简介]卢静(1978-),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50-02

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整体实力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如何合理建设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调整教育管理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思路,满足高校自身发展与校际合作发展需要,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共享条件不足、信息搜索效率低下、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缺乏有效论证与合理规划,资源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多数学校自行研发开发课件等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随意性较强,缺乏宏观层面上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如校本位的狭隘观念、缺乏市场理念等观念弊端,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进行非营利性共享,大大限制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因此,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和完备的软件系统,可整合各高校异构的、动态变化的教育资源,建立合适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二、云计算技术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提供指导思想

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模式,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中。云技术思想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并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其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点,对于当前分布不均衡、建设经费紧张的高校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提供了最恰当的资源共享、共用、共管的思想依据。

三、基于云思想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1.教育资源标准化共享机制建设。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教育资源的显著特点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形态各异,如果不遵循特定的资源建设标准规范,这些教育资源将成为一盘散沙,其价值很可能会大打折扣。高校教育资源建设标准可以参照国际ISO15836-2003标准,或国内科技部制定的“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的“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规范”与“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来制定教育资源标准。为了整合各高校教育资源,使其统一构成资源云的组成部分,首先必须对所有资源进行标准化管理,如建立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和资源数据接口标准。

第一,建立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所谓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也就是指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它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能够不需要直接浏览教育资源就获得教育资源的主要特征信息。建立对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可以为教育资源建立极其可读的框架,为检索技术的实现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对教育资源进行描述、分类与管理,为使用者在云环境下对教育资源的检索、获取和运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于高校的师资、软硬件资源,可根据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制定管理规范,使资源建设具有可扩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建立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构建高校教育资源云,首先必须建立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统一资源数据接口,才能够顺利地构建资源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对于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的建立,可以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Interopera? bility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FRM)来制定。IFRM框架是针对不同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问题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制定规范的形式,详细阐释和定义了不同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进行互操作的体系结构规范、接口规范和数据规范。IFRM的制定和实施,构建了不同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进行互操作的框架标准,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保证。

2.教育资源应用共享机制建设。云技术是一个三层结构的多项服务集合,包括底层结构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层应用平台服务和顶层软件程序服务。高校教育资源的应用共享,可糅合以上三层服务体系构建如下共享机制:

第一,教育基础设施共享。教育资源中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群、存储器等,可向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为师生提供现有资源、计算力或空间等。云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最小化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可以做到网络设施和服务设备零投入、客户终端低投入和多样化,不仅提供了更优的服务质量,更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第二,教育平台应用共享。教育平台应用共享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实际应用的运行环境,相当于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定制软件栈和应用程序集。如高校多媒体教室、机房的教学平台资源的获取,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共享。如对各教室计算机安装云端软件并连接到校园中心的云服务器系统;通过云技术的高层控制系统对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共享;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系统并向师生提供服务。此外,信息化校园管理平台作为管理类的教育资源也可整合到资源应用层平台上,如可向学校提供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机房管理、数字图书馆、一卡通等信息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应用。

第三,服务共享机制建设。教育资源服务共享机制主要由基本数据服务、师资共享服务和数据安全服务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数据服务: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可以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数据服务,如统一认证服务,高校图书联合体服务等。二是师资共享服务:建设高校的教育师资共享机制,可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同时还可以使高校教师在资源共享的交流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也为高等教育的优秀课程开发提供了广泛的资源环境。另外,高校之间还可实现管理人员的师资共享,立足区域教育环境,以教育资源的整体平衡来考虑师资配置。三是数据安全服务:资源共享过程中,不免会受到病毒对“云”的攻击,云安全技术则能够截获、记录并反击这些病毒。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必须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防卫技术和产品,并从系统层面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权限管理、安全认证监测服务等多维安全机制,落实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计划,确保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平稳运行。

四、教育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建设

1.健全资源管理机构。目前,各高校已建立起自身的教育资源库,但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激励措施,使得资源库建设流于形式,局限于校内服务,不能在高校资源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由区域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建设高校教育资源库的资源管理机构,由主管部门领导建设,下设各高校分机构,整合高校管理人才,加大管理人才的交流与流动,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的合作力度,不断拓展教育资源总量,协调资源的应用与服务共享。

2.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就高等教育资源云的建设、资源共享应用等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强对教育资源开发、共享的一系列流程的监督和共管,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激励和考核管理机制,对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共享成效进行考评,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提供者加以奖励,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和学习,推动教学改革。

3.提供有利的共享环境。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应具备有利的支撑环境,包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技术支撑环境以及资源共享的资金保障环境,从而利于教育资源共享的安全、顺利发展和运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建设应从各高校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与论证,对各种教学设备、资源云的基础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同时建立多方案的应急维护和管理机制,对资源的共享环境进行主动、超前、快捷、可靠的维护管理。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建设应根据各校实情,探索资源共享方案,指导资源共享的建设;为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者的教师提供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培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通。资金保障环境建设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相应机构应预设专项资金,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应用,这是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

4.加强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只有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才能够激发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因此,首先应加强资源提供者与获取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高校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发、应用、服务的管理工作中,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还应在高校教育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教育资源运用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加以技术保护。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现了法律对知识成果的认可和对知识成果所有者的权益保护,它必然鼓舞和激励知识资源创造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又约束和规范着利用他人智力成果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对知识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五、结语

云计算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方法论,而不是技术,这就是云计算思想的本质。通过云技术思想建设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必须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数据共享、应用共享和服务共享,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对资源教学进行标准化处理、协调调度和统一管理,从而促进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蒋鸣和.独家报道:《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前瞻[DB/OL].,2012-04-20.

[2]何克抗.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DB/OL]./ 20031126/3094951.shtml,2012-04-06.

[3]庄秀丽,傅骞,孙波,等.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3(4).

[4]严继昌.探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3(10).

[5]范小华,谢德体,龙立霞.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10).

篇9

安全专家将DDoS攻击称为攻击中的核武器,实现大面积的网络瘫痪,正是DDoS攻击的效果。而目前,DDoS攻击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只要有钱,甚至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借助这些灰色产业的力量进行DDoS攻击。

DDoS,攻击中的战斗机

卡巴斯基实验室联合B2B International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认为收入和信誉受损是DDoS攻击可能造成的最具破坏性的后果。

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多数企业对DDoS攻击的危害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但是很少有企业会量化DDoS攻击到底会造成多少伤害。来自卡巴斯基的调查分析显示,一个单个的DDoS攻击将对企业造成至少40万美元的伤害。

该统计数据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名受访者,其中17%是员工数量在5000~50000人之间的大企业,12%的受访者是员工数量在1500~5000人之间的中型企业。另有25%的受访者的企业员工数量在250~1500人之间,剩下部分是企业员工数小于250人的小型企业。DDoS攻击造成61%的公司无法访问其关键业务信息,38%公司无法访问其关键业务,33%的受害者因此有商业合同或者合同上的损失。

遭遇攻击后,65%的公司会向IT安全专家咨询,49%的公司会支付资金来修改他们的IT基础设施,46%的受害者不得不咨询律师服务,还有41%的公司会投资保险业务。

而以上披露的仅仅是表层伤害,对于关键业务的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声誉的损失有时候是不能够简单量化计算的。

不仅如此,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于DDoS攻击的后果不同。例如,工业、电信以及电子商务和公共事业及能源企业更倾向于将信誉损失排在失去业务机会之前。而建筑和工程行业则更关注部署备份系统的成本,其原因可能是大型企业在使用这类系统时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预算。

百度总裁张亚勤认为,网络安全领域正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物联化,以及非标准化的趋势。9月17日,在百度云加速3.0全球会现场,进行了一场迄今为止史上最大流量的DDoS攻防演练,成功抵御了峰值超过1Tbps的超高流量攻击。据了解,这次演练采用全SYN Flood流量型攻击,同时混合50万QPS的CC攻击。整个演练过程中模拟了多种专业手段,包括流量攻击与应用层攻击,从强度上也模拟攻击流量不断攀升、波动、区域流量变动、巨大流量突袭等各种形式。

从安全威胁本质来说,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其实并没有不同,他们面对的安全威胁依旧是病毒、木马、SQL注入、缓冲区溢出、DDoS,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业务特性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性质的安全问题。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他们更多遇到的是Flood类型的DDoS,也就是以大流量的攻击为主,主要危害是滥用了企业带宽和服务器资源,造成内部办公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而互联网企业一般都有较大的带宽、较多的分布式IDC和CDN,因此大流量攻击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主要的DDoS攻击是类似CC这样的应用层攻击,针对网站及后台数据库进行攻击,造成网站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互联网企业又是特别依赖网站,因此这种攻击带来的危害特别大。

在处理这些安全问题时,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相同的部分在于他们都会采用一些专业的安全设备来进行防护,可以解决大多数常规安全威胁;不同的部分在于互联网企业的定制化需求更多,很多是一般通用的安全设备无法解决的,需要二次开发或自主研发一部分产品才能完全满足要求。

目前,防御DDoS攻击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现有网络出口处部署DDoS防御设备,在攻击流量威胁到用户网络之前将其阻隔在外。

日益泛滥的DDoS攻击不仅给最终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网络的稳定运行也造成了严重威胁。

2014年11月28日,CSDN遭受到50Gbps的DDoS攻击,一度服务中断,短暂恢复后再次瘫痪;2014年12月10日,运营商DNS网络DDoS攻击事件爆发,从12月10日凌晨开始,现网监控到攻击流量突增的情况,到当日11点开始,攻击开始活跃,多个省份不断出现网页访问缓慢,甚至无法打开等情况;2014年12月20日~21日,部署在阿里云上的一家知名游戏公司遭遇了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DDoS攻击,攻击持续了14个小时,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

为确保网络的正常使用,以及业务顺利开展,近年来,运营商愈加重视DDoS防御设备的采购及部署。继中国电信集团对DDoS设备进行集采后,中国移动集团也于2014年底启动了2015年全年中国移动所有DDoS设备供应商的集中采购。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十G甚至上百G的流量攻击愈来愈频繁,迪普科技大容量异常流量清洗设备的出现帮助运营商从容面对海量的流量攻击事件。通过静态漏洞攻击特征检查、动态规则过滤、异常流量限速、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和先进的“指纹防护”等技术手段,深入识别隐藏在背景流量中的攻击报文,实现精确的流量识别和清洗,保证网络的安全畅通。

迪普科技凭借异常流量清洗设备采用大型框式设备、分布式架构,能够提供单块业务板40G处理能力、整机400G以上的清洗能力等优势特性,成为仅有的两家入围厂商之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异常流量清洗设备一般部署在汇聚层或核心层,因此除了单纯的防护能力以外,组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设备应用能力。迪普科技设备支持策略路由、MPLS VPN、MPLS LSP、GRE VPN、二层透传等各种回注方式,尤其在城域网当中,采用MPLS回注方式可避免在核心设备上进行频繁配置操作,保证网络性能,降低操作风险。

信息安全动起来

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课题,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一般的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无法根本解决,同时,各个行业对信息安全有不同的需求,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合自身要求的总体信息安全规划方案,专业安全咨询服务因此应运而生。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如风险分析、策略优化、应急处理、渗透性测试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效能,确保业务的安全运营。

一方面,静态的安全产品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静态安全产品的防护以及业务系统,都要面临实时动态更新的安全威胁与安全攻击。动态的安全服务已经成为信息安全工作的核心要素,通过定期的安全服务为静态安全产品策略细化、攻击特征的更新、业务系统的定期安全评估检查与规划,更好地为安全防护策略,安全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专业的安全服务可以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发达国家,专业安全咨询服务占信息安全行业市场的50%以上,但目前在我国的信息安全领域,安全服务市场还占不到整体行业的10%。2014年12月,IDC了2014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分析报告,统计出2014年上半年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规模接近30亿元,并预计全年可达70亿元,据此估算,专业安全服务市场大有可为。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信息安全企业并未将安全服务业务作为重点,而是仍专注在传统的安全硬件与软件。

由此可见,信息安全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问题或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迪普科技一直以来倡导“应用即网络”理念也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应用”也涵盖了安全的内容。安全与网络是一体化的,没有安全就没有网络,没有网络也没有安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管理、制度、服务、运维等各方面,才能比较全面解决安全问题。

迪普科技安全产品部部长李瑞指出:“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一步步‘侵蚀’,企业的安全边界被彻底打破。面对如今复杂的安全形势,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早已过时,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需要具有下一代网络的性能和丰富特性、有面向下一代安全威胁的集成抵御能力、面向下一代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能力,同时需要具有基于专业安全咨询服务的下一代安全架构设计能力。”

联网进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服务器虚拟化和数据集中部署显著地改变了传统网络应用模式。飞速增长的数据和业务不仅使网络架构变得非常复杂,同时也面临网络安全、应用体验、业务持续可用等巨大挑战。

由于云计算应用的用户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带来的安全事件后果也较传统应用高出很多。与传统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相比,在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的信息系统中,增加了虚拟化平台、虚拟化管理平台、虚拟网络、虚拟机等系统和设备,这意味着,更多的攻击面和被攻击目标,复杂的云环境管理也将有更多几率造成由于管理配置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传统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在云环境中的部署和实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物理硬件为主的安全防护产品不能够提供可随被保护计算资源同步弹性扩展的按需安全服务能力。面对云计算环境中众多颠覆传统安全思维的问题和挑战,安全厂商也纷纷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产品,迪普科技也不例外。

面向下一代云安全,迪普科技推出了全新安全技术理念DP xDefense,由此带来了云时代信息安全的新特征。

安全产品不再成为性能瓶颈。通过安全与网络深度融合,迪普科技支持虚机感知、大二层组网、MPLS VPN组网、IPv6等网络特性,实现网络与安全在管理、虚拟化、部署等方面的无缝融合,提供与网络融合的L2-7服务。另外,由于在IPv6中IPSec作为必备协议,迪普科技在保证了端到端通信安全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等安全防护技术的要求,因此下一代网络需要真正实现与安全和应用的紧耦合。

传统网络以连通性为核心构建,而新网络面向应用的智能与弹性承载,下一代安全威胁已由传统的病毒木马、系统漏洞、缓存溢出、SQL注入、XSS、0Day等转变为虚机安全、移动安全、APT攻击、大流量DDoS等。迪普科技通过基于虚拟环境的全新检测机制、APP-ID专业安全特征库、多业务板卡混合部署、L2-7业务流定义等特性,可有效针对下一代安全威胁进行实时、有效的防御。

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迪普科技通过虚拟安全设备(VSA)可提供自定义的安全资源,无需部署独立的各类物理安全设备,在组网、管理、建设、灵活性、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满足业务灵活部署,以及虚机感知、资源池化和自动编排的要求,同时还具备云数据中心核心要求的架构简单、智能可靠及性能可扩展。将专业安全咨询产品化,提供安全评估类服务、总体规划设计类服务、安全运维类服务以及安全培训类服务,形成了一整套动态安全服务体系。

无独有偶,国内安全厂商以太信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太信御”)近日推出了SecurityLink系列解决方案,而这一方案的核心是以BowlineBox硬件盒子的方式整合业务系统保护、ERP安全保护等安全组件,解决用户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安全。在以太信御看来,CEO、CFO、CIO的眼里企业是经营、企业是业务,把企业内外组织连接在一起的,是资金流、物流、信息流。BowlineBox通过应用创新,让业务实践与安全实践无缝集成。

第三平台时代到来

“棱镜门”事件的爆发震惊全球,也引发了人们对国外网络及安全产品的担忧。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表示,在大数据和云环境下,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资源高度积聚,面临系统漏洞、攻击渗透、人为泄露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并且网络数据生成和传播更加智能实时,网络信息内容面临失察失控的风险,这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他建议“国家应着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扶持,实现国内安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IDC的《中国防火墙和统一威胁管理市场格局》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的IT开支正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全面超越日本,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IT支出市场,且增速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但从信息安全投资比例的角度分析,中国信息安全投资占整体IT支出的比例仅为1%,而对比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差距较大。然而随着用户对信息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的驱动,中国信息安全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前景乐观。根据该报告显示,凭借在下一代威胁防护能力、L2-7层虚拟化、产品超高性能、下一代网络融合能力、创新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本土安全厂商迪普科技已位列领导者象限。

纵观中国整体信息安全的投资,其中安全硬件设备占比超过了一半份额,而防火墙硬件市场和统一威胁管理硬件市场总和占整个安全硬件市场的 65%,并且防火墙和统一威胁管理市场均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19 年,整体防火墙和统一威胁管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 20%。

以移动设备和应用为核心,以云服务、移动宽带网络、大数据分析、社会化技术为依托的 IT 市场第三平台时代已经到来,引领未来的发展。

网络安全市场正呈现出以下特点:

・ 信息安全行业一直是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政策也一直是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主导的自主可控战略将进一步促进防火墙以及统一威胁管理市场的增长。

篇10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物品和物品与物品可靠互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已经成为现实的多种装置的互连网络,例如手机互连、移动装置互连、汽车互连等等,都揭示了下一代网络在互连任何物品方面的发展趋势。

三是深度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主要目的是对物理系统的控制,这要求物联网系统具有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嵌入式系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嵌入式系统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等多项技术,是针对某一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广泛应用机、汽车、家电、工业装置、医疗器械、监控装置等各类物理设备中,国际上把利用计算技术监测和控制物理设备的嵌入式系统称为深度嵌入式系统。

(二)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误区

一是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领域,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二是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事实上物联网可以是传统意义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组成局域网、专业网,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类似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局域网才是其最大的应用空间。

三是认为物联网是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已在为我们服务。物联网理念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特征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提升。

二、我国和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联网研究起步早,技术研发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进行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都部署了物联网相关技术攻关,并在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走在世界前列,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我市拥有较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示范应用经验

是省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在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人才资源和新型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聚集了北洋集团、新北洋、华菱电子、双丰电子、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北洋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在射频识别和图像读取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市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分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我市拥有省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内容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我市先后启动了工业、海洋、环保、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北洋集团研发的国际海运物流管理系统和港集团建设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时应当看到,我市物联网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外先进区域相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体系尚不完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体系不健全,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面对激烈竞争,我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资源集聚,大力推动示范应用,才能确保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

主要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专业化水平强、产业化应用好、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强市。

一是建立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核心产业、关键技术、公共平台建设以及示范应用取得突破,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形成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聚集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与研发中心,在传感器及节点、应用软件、高端集成、应用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品系列,自主研发、产业保障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提升,并在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培育一只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物联网人才支撑环境,引进一批物联网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初步显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建成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人才高地。

四、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重点

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紧密跟踪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攻克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

(一)集中突破物联网重要核心技术

1.新型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重点围绕关键传感器件、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发挥北洋集团、双丰电子、卡尔电气等企业技术优势,重点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打印与扫描图像、地震检波、石油勘探传、光纤测温、智能家居、物位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各类新型传感器研制,和低功耗传感节点及监测设备的嵌入式微系统技术研发。

2.物联网信息安全及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强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等技术研发;加快云安全技术的研发;开发快速、高精度、高效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算法与模型;研发高效率传输光缆及数据压缩、传输、处理技术。

3.物联网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技术。加强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加强各层次数据接口信息交互的标准化研究;加强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新一代网络服务业务。

4.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重点加强可编程、系统测试、数据保护等共性技术研发及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先进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的研究。加强关键技术协议与规范、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核心框架及中间件构造等技术研发,重点加强面向行业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研发。

(二)重点培育物联网关键产业领域

1.先进传感器产业。围绕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抢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产业,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研发和制造企业,迅速提升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影响力。大力支持北洋集团开展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开展相应读写器具研发和生产;引导新北洋、卡尔电气等企业开展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华菱电子研发高精度图像传感器、北洋集团研发光纤测温传感器、双丰电子研发地震检波和石油勘探传感器;支持和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海洋环境检测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传感器并产业化。

2.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开展传输技术和安全技术研究,引进一批基础设备生产和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加快培育新一代网络产业。大力支持宏安集团研发高性能光纤光缆、通信电缆、超五类数据缆;支持东兴电子、宝岩电气、新康威等企业研发智能数据传输与连接线缆;支持渔翁科技研发高性能数据加密设备和信息安全设备;积极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数据加密等,并尽快进行产业化。

3.物联网基础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软件等相关基础产业。支持家和科技研发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与集成方案;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学(分校)联合相关企业研发面向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核心框架及中间件产品;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微电子研发中心研发汽车电子芯片;支持农友软件研发新一代农村信息化集成服务系统。

4.物联网应用提升产业。利用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积极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重点推动港集团、威东航运、胶东国际海运、汇峰物流园、鑫通物流园、华东海运等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服务;积极推动威高集团、金猴集团、光威集团、天润曲轴等大企业集团实施制造业物联网工程;支持好当家集团、寻山水产集团等企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产品加工和海水养殖。

5.物联网集成和服务产业。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与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相关的通信传输、智能处理、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尽快形成以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内容提供以及运营服务为主的物联网网络运营和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基础条件和服务支撑体系。

(三)加快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

1.构建适合物联网应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积极引导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开放、标准、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广泛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支持网络运营商、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搭建物联网信息中心,构建综合性物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和测试平台,为物联网相关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处理以及系统测试等服务,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实施。

2.建设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依托北洋电气集团的省智能光纤测温重点实验室和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建成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具备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哈工大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工大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推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执行重大示范项目等主题开展集中攻关。

3.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鼓励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技术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立足、辐射全省的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推进省内物联网技术交流合作,对接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会工作组,推动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应用项目。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智能工业示范应用。加快三角轮胎、万得集团的射频识别项目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监视、质量控制智能化。在黄海造船、成山集团、天润曲轴推广数字化设计、电子识别、可配置信息集成等先进生产技术。在威高集团应用产品质量和成份智能监测技术。

数字渔业示范应用。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海上110”、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洋产品加工及等领域的应用,以公安边防为依托,加强海上基础设施建设。以好当家渔业集团、鸿洋神为重点,推动海洋产品分类、质量检测、产品流转、生产加工等智能化。建立海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整体提升。

智能物流示范应用。以港(国际物流园)、华东海运、家家悦集团为主体,建设港口集装箱智能调度、职能仓储系统、商品分拣调拨、物流信息处理、车辆调度等智能信息系统,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等物流模式的应用,推动以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模式发展。

智能电网示范应用。积极推动北洋集团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在我市电网中应用,实现重要输变电设备和电缆温度实时监测和远程预警。以佳衡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远程抄表、自动通知和缴费系统,提升精细管理和智能运营能力。

智能交通示范应用。加快射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智能交通行车诱导、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智能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等系统示范应用,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数字节能环保示范应用。推动基于传感技术的高耗能行业传统工艺改造和生产流程优化项目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污染源监控、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噪声监测和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护等系统领域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的监测、防控体系。

智能城市管理示范工程。依托已建成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建设中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对突发事件、事故灾难、大型活动实时监控、应急指挥。以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为示范,探索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

五、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

(一)确立物联网产业战略高技术产业地位,予以重点支持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强有力的促进和推进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物联网产业推进计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市场支持和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产品。成立物联网专家咨询机构,聘请技术、经济、公共管理等领域知名专家,就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论证。

(二)加快推动基地园区建设,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

支持物联网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通过专业园区建设,集成创业服务、技术支撑、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物联网项目在基地(园区)布局,打造涉及研发、制造、集成、运营多个环节,涵盖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基地(园区)集中,引导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及其它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推动新型企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由政府牵头组建若干产业技术联盟,协调联盟各方利益和冲突,消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实的或者潜在的风险。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作用、核心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重要市场开拓。提升各高校之间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物联网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大型物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合作研发、合作营销、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等,促进产业联盟的国际化。

(四)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技术标准是技术化的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点,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我市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发挥政府、协会、联盟等的作用,完善市场驱动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核心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要加强与国内重要系统集成商和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使之成为我市技术标准合作者,加快我市参与的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完善。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要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及时了解国际相关产业发展动向,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

(五)创新多种形式的金融市场,快速聚集产业资本

建立政府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物联网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建设、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及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等。积极组织物联网产业园、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积极参与我市物联网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做好上市融资协助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