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

篇1

一、野生动物的饲养

野生动物的饲养是国家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农户家中饲养的家畜、家禽以外,能够被称之为动物的便都被统称为“野生动物”。由于家畜、家禽经过人类的人工培育,符合人类要求的特性,因此不归类于野生动物行列。人类在饲养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所繁殖的后代只要是没有进行人工定向培育的,仍然归类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着不同的遗传特性,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同并不是“野生”和“家养”的区别。在人类的思想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有些人认为通过人类本身饲养甚至驯化的野生动物不能再称之为“野生动物”这是错误的观点。按照地球生态环境平衡的需求,人类不仅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和管理,还要让野生动物繁衍后代,进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野生动物的相关养殖业,也被称为特种养殖业。这种所谓的特种养殖主要包括陆生及水生的野生动物。为了能够成功开展野生动物饲养,我们要建立好养殖行业的服务部门,如各种养殖协会,有了主要负责技术和管理的部门,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规划养殖业,通过组织养殖技术的推广以及技术的交流,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养殖技术,解决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进而大力的推动特种养殖行业的发展。

二、野生动物饲养盲点如下

1饲养技术落后。由于野生动物的品种繁多、各品种问的养殖特性不尽相同、研究和饲养工作人员短缺,导致了野生动物饲养面临诸多难题。市场需求和饲养技术发展速度十分不协调,无法形成连续的产业链。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它独特的生活习性,对药物、饲料、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都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在饲养过程中,我们要依据每种动物特殊性进行科学饲养,如果不特殊对待每种野生动物,照搬其他动物的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后果不堪设想。野生动物的饲养技术大部分人了解的比较少,因此研究先进的饲养技术,是我们饲养野生动物的重中之重。

2饲养不集中。野生动物饲养进程中存在着许多散养的小户。这些散户各自为政,没有加入统一技术的合作社或是养殖协会,也缺乏与养殖技术先进的大型养殖户的交流沟通,使得这些小型养殖户饲养野生动物很难成功。这些散小养殖户仅凭借自己的饲养经验进行养殖,经常出现因饲养方法不得当而导致野生动物全军覆灭的案例,拖累行业整体的发展。

3盲目跟风。一些养殖户通过某些渠道发现了养殖野生动赚钱,就在没有任何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养殖,这种不顾后果的做法不但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让一部分的养殖户倾家荡产,让自己盲目的养殖付出了血的代价。

4盲目炒种。准备从事野生动物养殖的人,在选择养殖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品种的养殖是否已初具规模,销售渠道是否具备等。在野生动物养殖这个特种行业中,有很多人通过盲目炒种来达到谋求利益的目的。一部分人为了谋取暴利,以次种源充好,不负责任的误导、宣传,炒作卖种源,坑了许多大量购买种源的人。这种一锤子买卖骗钱的养殖方式无疑给我们的野生动物饲养业发展带来了难题。

5野生习性。野生动物具有野性,生性凶猛,不容易与人接近,往往需要定时、定点、定量喂食。大型野生动物在饲养过程中还会攻击饲养人员,不但给饲养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也使饲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对于野生动物,饲养人员往往会采取笼养方式,但是笼养的应用范围不广泛,且笼养环境不是动物生活的最佳环境。另外,大多数野生动物具有独立生活的习性,胆小喜静,也给饲养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6饲养环境:由于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亡,为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及获取我们必须的一些动物产品,我们不得不采用人工饲养方式来壮大野生动物种群。野生动物的饲养环境发生改变,饲养人员要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活特性,并结合饲养地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合的野生动物进行饲养,不要被一些非法广告宣传所迷惑。例如:要养一些皮毛动物就要选择天气较为寒冷的地方进行饲养,北方就非常合适。相反一些喜欢潮湿的野生动物北方就不适宜饲养。

7饲养规模。饲养野生动物都要有一定的规模性,最好选择那些已经养殖成规模的野生动物品种进行饲养。野生动物种源、饲料、药品、饲养技术是否成熟,往往决定野生动物饲养工作能否成功开展。我们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强行饲养,否则,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养殖者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实力,并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自然的地理位置适当的选择种源,由小规模向大规模逐渐扩大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确保养殖成功。

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生猪养殖;常见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85-1

1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猪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的皮肤、粘膜引起传染。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皮肤出血、眼结膜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拉稀、公猪积混浊尿液等为主要病状。主要病变有:喉头、肺出血;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脾出血性梗死;肾贫血、有出血点;大肠粘膜出血、溃疡等。防治措施: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病初期可试用抗猪瘟血清。主要控制方法是平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免疫方法为仔猪30日龄用猪瘟免化弱毒疫苗首免,7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种公、母猪每年免疫2次,或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苗预防注射。

2 猪丹毒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急性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疹块,慢性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人也可感染,称“类丹毒”3~6月龄架子猪多发,夏秋炎热多雨季节常发,主要通过消化道、损伤部位传染。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又称“大红袍”。主要病变为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胃及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心内膜、心外膜出血,肾脾肿大、淤血等。防治措施:加强免疫接种可预防本病发生。病猪用青霉素有特效,土霉素、磺胺类等药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3 猪链球菌病

由链球菌引起,急性表现为败血症及脑膜炎症状,慢性表现为关节炎和淋巴结脓肿。本病以5~11月份最为常见,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途径传播。体温升高,皮肤充血,呼吸困难,卧地不起。主要病变: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肾肿大、出血、充血,胸腹腔常见纤维素性渗出物,胃粘膜充血、出血。防治措施:(1)多发地区及养殖场加强免疫接种,加强猪舍消毒。(2)早发现早治疗,病初选青链霉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有一定疗效。出现淋巴脓肿,需采取外科处理,创口冲洗消毒,放入抗菌素。

4 猪气喘病

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喘气和咳嗽。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炎,病肺呈“肉样”病变。以仔猪、妊娠母猪最易感染,尤以土种猪发病率最高。病猪体温、食欲一般变化不大。防治措施:(1)猪场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带入病原体,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能力,逐步净化猪群。(2)早发现,早治疗,选用猪喘平、卡那霉素、长效抗菌剂等药物治疗有效,若与土霉素交替使用,效果更佳。(3)污染猪场,可按每吨饲料加入50~100克金霉素或加入200克林可霉素,连喂3周,有一定预防效果。

5 猪附红细胞体病

是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本病温暖季节多发,传播与蚊子、牛虻、猪虱子等吸血昆虫有关,饲养管理不善,气候恶劣,饲料突变及其他应激因子刺激可引起本病流行。小猪最早3月龄发病,持续高热,发抖,先便秘后拉稀,两耳先发绀,后全身皮肤明显红紫色,可视粘膜黄染或苍白。主要病变:血液稀薄呈樱桃红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肺发炎、水肿。心肌松驰、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肝黄棕色,脾肿大呈蓝灰色,肾贫血肿大、淤血。小肠有绿豆大小的出血点。防治措施:病猪选用贝尼尔、土霉素、四环素制剂等药物治疗有良好效果。减少闷热、拥挤等应激刺激,可减少本病发生。用土霉素粉每吨饲料加入600克,连用2~3周,可预防本病发生。

6 球虫病

猪的球虫病是由艾美科的球虫引起的,寄生于猪肠道上皮细胞内,病猪表现肠粘膜出血性炎症和腹泻等症状。本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对猪球虫病作了普查,证实其感染率较高,是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养猪业构成了威胁。球虫是一种个体很小的原虫,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本病与仔猪红痢、黄痢和白痢等仔猪腹泻性疾病有相似之处,不易区别诊断,在临床上常常是并发或继发感染,不可截然分开。预防和治疗:(1)预防保持仔猪舍清洁干燥,产房采用高床分娩栏,可大大减少球虫病的感染率。若发现母猪感染球虫,应在产仔前用抗球虫药治疗,以防新生仔猪感染。(2)发现后及时联系当地兽医治疗。

7仔猪副伤寒

篇3

关键词:畜禽养殖场;用药现状;抗生素;误区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43-02

畜禽产品质量是关乎到人民健康、中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越来越普及,大量兽药被用来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同时由于药物残留引发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关注动物性食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先后推出了《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兽药休药期规定》等一系列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严格规范我国畜禽养殖业兽药的使用。

1 畜禽养殖场用药现状

1.1 养殖方式变化导致对兽药的需求增加

当前,中国畜禽养殖业正在经历从散养到集约化养殖的转变过程,集约化的养殖比起散养更加注重疾病的防控,大量集约化养殖场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兽药和抗生素用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集约化养殖饲养密度大,导致畜禽自身免疫力下降,疾病迅速传播,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兽药的用量。

1.2 缺乏科学的指导,乱用、滥用兽药现象严重

中国畜禽饲养产业结构复杂,存在大量以家庭、个体为单位的养殖户,许多养殖户的科学养殖知识匮乏,并且没有科学养殖技术的指导。养殖畜禽一旦患病,养殖户往往不能明确确诊病情,盲目用药,不知道用药安全和配伍禁忌,胡乱搭配,起不到应有的药效反而延误病情。

1.3 长期依赖抗生素药物

不少养殖户为了预防疫病发生,长期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病原体长期与抗生素接触,由于基因突变的发生,逐渐产生耐药性,因此多种抗生素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就出现药效减弱的情况。并且病原体的耐药性日益增加,当药效不足时养殖户首先会加大抗生素的用量,这也导致了抗生素用量随之增大。

2 畜禽养殖场用药存在的误区

当前中国疾病流行情况复杂,畜禽养殖场发病也多以混合病例为主,因此也常常出现非典型化临诊症状。而大部分养殖场都考虑不全面,往往希望只通过一种药物控制疫病,不注重联合用药,导致用药效果不理想。并且在疾病的防治上过分依赖药物,但是由于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

2.1 防疫措施不

当前规模化养殖场往往侧重疾病的预防,但是预防手段还仅仅停留在“打针防疫”,并没有合理的规划疫苗程序和用药程序。防疫过程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从病原的入侵考虑,做好消毒措施,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预防病原的入侵。对疫苗和兽药的使用应做好合理的规划,设置适当的疫苗间隔时间和休药期,每次接种疫苗或给药后都需要做好工作记录。

2.2 盲目用药

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疾病的治疗不止要对症更要对因。在使用药物前要尽量做好疾病的确诊。但是,当前大量养殖户发现病情后急于用药,往往等不到医院或者科研单位给出明确的诊断就开始用药,导致用药效果不理想,病情得不到遏制。

2.3 长期用药和超量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会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导致药效减弱或者用药失效。当抗生药效减弱时,养殖户往往选择直接加大用药剂量,但是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往往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还造成兽药残留的现象,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2.4 随意更换药物和停止用药

很多养殖场出现病情时紧急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如果使用药物短时间不见效,他们就认为是确诊有误或者药效不好,马上更换其他药物。又或者用药后效果较好,病情稍有好转便担心治疗成本过高,立刻停止给药。这些行为都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功效,影响治疗效果。

2.5 不注意配合用药

由于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单一使用某一种药物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常用多种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的配伍用药可以提高药效,并且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养殖户出于经济的角度考虑,往往不愿意联合用药,希望只通过一种药物治疗疫病,导致用药困难,用药量增加。

2.6 给药途径不正确

家畜常用给药途径有注射、拌料、气雾和饮水等,给药途径是根据药物特性、剂型和病畜种类及病情设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养殖户往往觉得给药手段麻烦,或者物理条件所限不能完成气雾给药等给药方法,而使用较为简单给药方法,如饮水、拌料等。这些给药途径常常不能让药物正常发挥药效,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

2.7 不区别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

养殖场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往往在畜禽正常饮水和饲料中都添加抗生素,但是添加量往往超过合理预防用药量。在实际生产上,预防用药的药量一般为治疗用量的一半左右,把治疗用药剂量用作预防,会导致耐药性发生,在真正发病时候,用药效果大打折扣。

篇4

“草儿化成奶,牛儿家家买,牵着奶牛奔小康,富民强区齐喝彩。”这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奶农自编的顺口溜。丰润区是全国闻名的“奶业之乡”,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奶牛存栏数由1996年的8000多头,迅速增加到如今的12.5万头,农民人均奶业收入超过1000元,奶牛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不过,对于以家庭散养为主的当地奶牛养殖业来说,这棵“摇钱树”上的“钱”似乎越摇越少了。

从养牛到杀牛

唐山市丰润区长期以来一直有着饲养奶牛的传统,这里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非常适宜奶牛生长。丰润还是全国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年产量30万吨左右,充足的秸秆和牧草资源保证了饲草和饲料的供给。同时,丰润地处连接东北、辐射华北的重要通道,近邻京津唐等主要消费市场,奶产品销售非常便利。这些自然条件,使丰润区成为全国闻名的“奶业之乡”。广东乐百氏、上海均瑶、内蒙古蒙牛、湖南南山四业巨头先后在此建厂,日加工鲜奶1400吨以上。龙头企业的落户极大促进了当地奶业的发展,截至2005年年底,全区奶牛存栏已达到12.5万头,年产鲜奶可达40万吨,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均居河北省第一位。全区奶牛养殖业产值约为6.7亿元,分别占畜牧业和农业总产值的37.2%和18.8%。

奶牛养殖也催生了一批快速致富的农民。丰润区京丰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兆民老汉算了一笔帐,他的牛场奶牛存栏800多头,产奶的有500多头,单产奶量平均每天25公斤左右。每头牛耗费饲料20元/天,雇佣工人50人,月工资700~800元/人,如果按牛奶收购价2.20元/公斤计算,不考虑技术费用,每年鲜奶的销售与出售牛犊可净赚300万元!

不过,不是所有的养殖户都能像王老汉这么幸运。在丰润,越来越多的奶农失望地发现“奶牛没法再养了!”据统计,丰润区仅2005年前10个月,散养奶牛就被宰杀了近四分之一。杀牛的原因很简单:原奶收购价格过低,饲料的价格却节节攀升,养奶牛无利可图甚至赔本。

这是另外一本辛酸帐。奶农们说,2000年时,“顶好”的饲料价格是每斤6角2分,现在“一般”的要9角;稻草在2000年时每斤6至7分钱,现在“1角5分都难买到”,所有东西都翻了番,而原奶收购价不升反降。里外一算,“每头奶牛每年要亏损500块以上啊。”

散养之弊

王老汉与大多数奶农的区别只有一个:王老汉的公司是规模养殖,盖了挤奶大厅并购置了保存鲜奶的冷藏罐,奶源的质量有保证,与均瑶公司签有长期收购合同,公司直接来人收购,奶价能保证。而目前丰润区奶牛养殖人仍然以农民散养为主,散养奶牛占到了总存栏数的60%以上,散养鲜奶的收购实行的是“公司+经纪人+农户”模式。

经纪人又被称为“奶贩子”。大量奶农需每天把奶牛赶到散奶收购点去与奶贩子打交道。奶贩子带技术人员对牛奶进行化验,打出等级来,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给价。散奶一般给1.8元/公斤,如果在收购淡季,奶贩子会以细菌超标为由把价格压得更低,而鲜奶的保质期只有短短的五、六个小时,奶农只能忍痛卖掉,据了解,有时鲜奶连1.4元/公斤都卖不出去。不过,质量标准只是奶贩子针对奶农设立的,牛奶的质检过程与指标均不透明,而所谓的不同等级的牛奶并不分开储运,而是倒入奶贩子的奶罐车里,最终又一起卖给了企业。奶贩子支付奶款一般是一月一结或两月一结,长期占压农民资金,有时还出现骗取奶农款项的现象。

除去遭奶贩子盘剥压价,散养奶牛本身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端。大部分散养户不懂得选种,容易买到假奶牛或低产奶牛;不懂科学喂养,以为喂得越多产奶量就越大,结果导致产量下降;饲料不能科学搭配,导致奶牛营养不足,奶牛的产奶量越来越低。最为严重的是,手工挤奶微生物感染的机会较多。事实上,正是由于手工挤奶的细菌含量等无法满足很多企业的乳制品加工的要求,丰润四品企业没有同家庭散养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只与丰润区的102个机械化挤奶大厅签有收购合同。这些挤奶大厅有的是规模奶场自建的,有的是奶贩子建的,也就出现了收购散奶过程中压质压价的现象。至于奶贩子的散奶收购点,因为均是手工挤奶收购,价格就更低了,一个奶农说最低时5毛一斤。

据蒙牛的技术人员介绍,手工挤的奶根本无法用于发酵奶的工艺,只能用于高温消毒后作普通饮用奶。所以,手工奶的收购是有限制的,即使被收购,价格也与机械化挤奶厅的收购价相差甚大,如蒙牛、乐百氏、三鹿等大型乳品企业的机械化挤奶厅给出的奶价与手工挤奶比,价格差在0.4~0.5元/公斤。如果遭遇淡季,机械化挤奶鲜奶价格降幅为3-5%,手工挤奶的降幅则达到12-15%。据了解,丰润2005年宰的牛全部为散养农户的,规模牛场的没有。

悲剧背后

那么,家庭散养为何又源源不绝呢?农民心里另有一把小算盘。从饲养来看,散养的管理费用、精粗饲料费用均比规模养殖低且人工成本忽略不计,利润是相对较高的。比如,一散户农民家养4头奶牛,按每头牛日产鲜奶20公斤计算,每年如果正常出售可净赚15000元左右,利润远远高于规模养殖的牛场。从挤奶来看,虽然挤奶大厅可收取一定费用后为散养奶牛采奶,但有的路途较远,有的农民不愿交费,加之散养奶牛数量远远超过挤奶大厅的工作量,而挤奶又有时间限制,散养户天天到挤奶大厅挤奶并不现实。短期利益的诱惑,造成丰润区农民一再重演“养牛-杀牛”的悲剧。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给予奶农的优惠政策千差万别,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丰润奶农规模养殖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 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工程,同时也是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科技活动辅导教师,通过近20年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认识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目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远,属农村中学。我们紧密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在现代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中,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主动发展个性潜能,通过各种科技教育渠道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形成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

一、养殖场里的科技创新教育

1999年前后,皖北地区兴起了各种特色养殖业。特别是北极狐养殖业发展较快,大大小小的北极狐养殖场就有三十多个,特种养殖成为皖北经济的一大亮点。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特别是北极狐的养殖难题更多,如饲料配方、疾病防治、品种退化、幼狐哺饲、皮毛加工销售等。湖沟中学的养狐场也不例外。

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开展了养狐科技知识培训,并组织了由部分老师和学生参与的攻关小组。北极狐养殖这一新课题蕴藏着丰富的现代科技教育内容,广大同学对狐狸养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在活动课上及课余的时间里,仔细观察狐狸的生活习性,认真研究如何对狐狸饲料进行科学配方,如何用中草药防治疾病,如何对母性差的母狐在产仔后把幼狐分离出来,并用代养法和人工哺饲法来进行养殖。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培养了既会动脑想,又能动手做的能力。他们不仅掌握了科学方法,又学到了科学知识,从而养成了严谨的科学习惯,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如我校学生张杨、张恒两同学根据自己探索并总结的养狐经验,撰写了科技论文《利用中草药防治北极狐犬瘟热和病毒性肠胃炎的试验》(1997年)、《幼龄北极狐的人工哺饲和代养初探》(1999年)、《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北极蓝狐的试验》(2002年),参加了省和国家的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获得了国家优秀项目的三等奖和长江小小科学家奖,团中央颁发的枫叶奖。

二、农田里的科技创新教育

我校学生90%以上为湖沟镇周边的农民子弟,他们在寒暑假、周末及节假日,与父母一同下田劳作。在劳作中,大部分同学深深体会到父母劳作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要想丰产丰收,只靠勤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品种要改良,技术要革新。

湖沟镇是皖北著名的西瓜之乡,年年都有大批的西瓜远销各地。在西瓜的种植中令瓜农头疼的是西瓜还未长成瓜苗就死了,黄河源同学家里瓜田的这种情况尤为严重。黄河源随父母在瓜田里劳动时。深深体会到父母的勤劳并未带来西瓜的丰产。有心的黄河源同学把父母的忧愁带到了学校的科技活动小组。在学校科技辅导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瓜苗死亡的原因――重茬,西瓜种植不能重茬。于是黄河源和老师及同学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到宿州市瓜果科研所找专家,想办法来解决瓜苗死亡问题。第二年,黄河源同学家里扩大了西瓜种植面积,采用西瓜的嫁接改良,结果瓜苗健壮,西瓜又大又甜,重茬问题得以解决。2001年黄河源同学的科技论文《西瓜的嫁接改良》获得第六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高一年级的黄军棋同学,父母是菜农,每年都要栽种辣椒。辣椒收获后要把辣椒株拔掉。而细心又好奇的黄军棋同学发现,过了一段时间,断了枝权的辣椒根发出了新芽,部分新芽枝叶长成后还开花结果了。黄军棋同学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第二年在辣椒收获后,他留下200棵辣椒不拔,剪去枝杈,重新施肥、浇水,剪枝的辣椒发芽、出叶、长枝并结果。黄军棋同学把握了这一科技试验的机会并写成了科技论文《辣椒剪枝再生的试验》,该论文获得全国科技发明比赛二等奖。

作为农家子弟的黄河源、黄军棋成功的科技试验活动,说明了农村学生创新机会大多在农田,只要辅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三、大山深处的科学探索

科技创新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我们想方设法积极为青少年提供动脑想、动手做的活动机会,参加科技夏令营就是青少年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

2007年,我校科技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大别山科学探索夏令营活动,并得到了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安徽大学生命工程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在大别山深处的蚂蟥沟,专家、教授及我校辅导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了蚂蟥的形态、习性。了解了蚂蟥沟的蚂蟥多的原因,认识了蚂蟥沟的蚂蟥与家乡河沟的蚂蟥的区别。在野猪岭,专家、教授及我校辅导老师指导学生观察野猪的特征及习性,认识了野猪与家养猪的区别,讨论了野猪可不可以捕杀,野猪能不能人工饲养等问题。又指导学生观察大别山植物的种类,识别鸟及蝴蝶的种类,学习采集植物标本和制作蝴蝶标本方法。广大青少年营员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每天回到住地都要数数捕捉了多少只不同品种的蝴蝶,采集了多少不同品种的植物,并分别制作成标本。

篇6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375)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淡水水产养殖的规模和产量迅速提高,成为各地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但近年来,水产品的价格日益攀升,养殖户的收益却不见增长,究其原因在于养鱼场的成本居高不下。本课题以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 ;成本控制 ;预算法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42-03

收稿日期:2015-03-15

作者简介:蔡杭芷(1992-),女,汉,广东海丰人,研究方向:成本控制。

1引言

广东作为全国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消费最大的省份,水产养殖业在广东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全省水产养殖业共投资64,985.17万元,与去年同比上涨31%;同时,全省渔情信息采集点共出售成鱼共计48,834.99吨,实现收入78,074.72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3%和6%,处于稳中趋升态势。广大养殖户借助广阔的市场,利用地区优势,进行水产养殖,获得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小规模水产养殖以其投资小、风险小、方便管理、收益快等操作优势,成为很多农民进行水产养殖的首选方式,实现了提高农户收入的效果。其中,小型养鱼场是小规模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

2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经营特征

2.1小型养鱼场界定

养鱼场的规模大小,通常要根据鱼场面积、营业收入、经营方式来确定。养鱼场中鱼池的总面积一般为基地总面积的60%~65%,大型养鱼场面积需达到1000亩或以上,包括成鱼池、鱼种池、鱼苗池、饲料基地等;其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组织形式以公司法人注册成立的养殖公司为单位,会雇佣专门的养殖、销售人员以及技术开发人员。中型养鱼场面积一般为500~1000亩,主要为个体经营,常年雇佣4~6名工人;年营业收入为50万元~500万元。而小型养鱼的养殖面积通常为100亩以下,年营业收入为50万元以下;养殖经营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成员2~3人,以夫妻档为主),每年在八月至十月的售鱼期间临时雇佣1~2名工人。

小型养鱼场区别于大中型规模的养鱼场,主要具有四个显著的经营特点:

(1)一人兼顾多种职位。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一般是家庭养殖,经营方式是自负盈亏,资金投入少。为了节约成本,在经营过程中,除销售聘请员工外,其他时间工作人数通常为1-2人。经营者需要同时要肩负管理员、技术员、财务员、供销员、饲养员等工作。

(2)养鱼场的面积小,鱼场池量少。

(3)方便管理。

(4)季节性生产和销售,资金占用量大,周转慢。由于常年性投入,使得水产品生产资金占用时间相对较长,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2.2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的经营特点

高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市年平均气温为22.8℃。处于茂名地区的中心,三面环山。2010年1月,高州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高州地区水产养殖面积为10多万亩,养殖户达1547户,其中小型养鱼场占97%。

高州地区区小型养鱼场除具有一般养鱼场经营的特点之外,还有其独特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高州地区主要为淡水养殖。虽然茂名地区东临南海,但高州地区为内陆县市。高州地区利用其池塘等淡水水域优势,开展淡水养殖。高州地区农副产品较多,但水产品较为稀缺,然而从茂名沿海地区至当地批发水产品,运费成本高,因此当地的水产品发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单纯投喂商品饲料养殖模式。淡水养鱼的模式有两种,一是肥塘与投饲相结合养殖模式,二是单纯投喂商品饲料养殖模式。单纯投喂商品饲料养殖模式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养殖户缺乏市场观念、专业技术有限。这种养殖模式,操作简单,自1992年起在高州市迅速得到推广,收到了很好的养殖效果。

(3)鱼场租金便宜。高州地区的小型养鱼场大多位于较偏僻的山区附近,不仅租金较为便宜,面积大,方便养殖经营的开展,同时充足的水源为鱼场提供天然的资源,可达到节约部分经营成本的目的。

(4)水塘养殖。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大多是水塘养殖。不同于湖泊河道养殖,水塘养殖的水源不与外界相通,因此也不需要拦鱼设施。这种养殖方式比湖泊河道养殖的规模小很多,因此,更方便操作管理,更能节约成本。另外,水塘养殖也适合混养,养殖密度大,产量高。

3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养鱼场成本项目构成

养殖成本项目反映了水产养殖成本的范围和构成,成本项目划分的合理与否将对养殖成本控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实际,其养殖成本项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苗种费、饲料费、鱼药费,材料费、人工费、租金、水电费七项。

(1)苗种费: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鱼苗成本。

(2)饲料费: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中的饲料成本。

(3)鱼药费: 用于治疗鱼类养殖病毒性疾病的药物。

(4)材料费: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各种渔需物资和船、网、工具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费用。

(5)工资:指销售鱼时临时聘请人员的工资等开销。

(6)租金:指租赁养鱼场地的金额。

(7)水电费:指养殖过程中消耗的水电量而支付的费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地区小型养鱼场成本,本文搜集了2013年高州地区三个小型养鱼场的生产成本等有关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三个小型养鱼场成本构成见下列各表。

从上面三个表可知,在三家小型养鱼场成本构成中,饲料成本为最主要的成本项目,约占总成本为68%~69%之间;其次是苗种成本,占养殖成本17%左右之间。租金在各养鱼场养殖成本所占比重也较高,但由于其固定性,成本控制余地较小;再次是鱼药费,占养殖成本约1.3%~1.5%之间,鱼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鱼的成活率,鱼药成本值得养殖者的重视。其它成本费用控制余地不大。因此,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成本控制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苗种费、饲料成本和鱼药费三个项目的控制上。

3.2目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常,水产养殖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成本计划资料、成本前期资料为依据, 对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反映出来的产品成本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经济活动工作。 通过成本控制, 有助于小型养鱼场养殖者有效地利用资金, 杜绝浪费, 搞好增产节支, 提高养鱼场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际调查和分析,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经营中在成本控制工作上存在以下问题。

(1)成本记录不全面。成本记录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工作。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的养殖户大多数是农民,缺乏专业财会知识和成本控制意识,无法进行规范的记账。并且,受本身规模和成本的限制,也没有足有的资金聘请财会人员进行规范记账,养殖者一人兼顾多种职务,无法在费用发生时及时的进行统计,从而导致成本记录的遗漏和缺失。通过笔者在高州地区的实地考察,超过80%以上的养殖者没有进行月末的成本核算,其余的养殖者成本核算的时间比较随意,造成计算的成本不科学,并未能发挥其价值。

(2)养殖成本计划不周全。高州地区小规模养鱼场虽然相当普遍,但是针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由于每个养殖户相互独立,且大多以农民为主,缺乏市场观念,对市场动向把握不准,不能判断渔情。农户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编制较为简单的养殖成本计划,但此类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养殖环境的变化,很难应对风险。

(3)饲料成本增长过快。近年,随着我国物价的飞涨,购买饲料成本大大增加,造成了养殖者对饲料购买量的设定很不合理。养殖者忽视了饲料的实际需求量,为了防止饲料价格再次攀升,在养殖前期盲目增加饲料购买量,致使鱼场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逐年递增。表3-1是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2011年至2013年度平均饲料成本情况。

通过上表我们看出,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2011年至2013年饲料成本逐年递增,每一年度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重也相应的增加。广东其他地区比较知名的养鱼基地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比重一般保持在55%左右,所以笔者认为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比重过高。

(4)养殖成本存在浪费问题。养鱼场成本浪费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饲料投喂量无定额,无标准。小型养鱼场养殖人员少,工作量大。饲料的投喂量无定额标准,投喂次数也不科学。②鱼药利用率。鱼药配制对鱼病防御和治疗十分重要。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的鱼药配置都是养殖者自身配制,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配置的鱼药的成效不大,造成浪费。

4改善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成本控制的措施

对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进行成本控制,要求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控制标准和手段,对每项成本形成的具体活动加以组织、调节和监督,从而使各种费用开支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并且发现成本耗费偏差,及时找出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小型养鱼场的经济目标。为此,对养鱼场成本进行控制,应建立成本预算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提高经济收益。

4.1编制简单的预算计划

针对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的上述问题,为有效控制成本,各养鱼场应该编制主要成本项目的预算计划,饲料成本是养鱼总成本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因此,预算计划的关键是编制饲料成本预算。

饲料是养鱼生产可靠的物质基础,养鱼场必须每年制定饲料需求和供应计划。编制饲料成本预算,需要根据各个时期出鱼苗的饲养数量、各类鱼群的饲料等定额资料,按全年各类鱼群的饲养总量、日期分别乘以各种饲料的消耗定额来确定养鱼场饲料的需求总量,然后把各类鱼群需要各种饲料总数相加,再增加5%~10%的损耗量,以此作为下一养殖周期饲料购买量,同时合理估计各种饲料的价格水平来预计和控制饲料成本的发生水平。

对于其他成本项目,如其材料、租金等,养殖者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其数额,根据实际数额固定成本预算,并据以进行事前成本控制。

水电费主要包括池水更换、照明及机器设备用电等。针对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的发展规律,池水更换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水电费可以根据上年实际生产耗费量进行预算。

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鱼药费等。编制时,以正常业务量为基础,每增加一定的比例,确定一个费用预算数,作为控制依据。

人工费和鱼药费的预算可根据上年的实际发生费用进行预算。

4.2重视苗种和饲料费用的节约

在上述分析养鱼场成本构成中,可以看出,苗种费和饲料费是水产养殖的两个重要投入因素。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在养殖中占有重要比例,平均达68%左右,所以,有效控制饲料成本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养鱼场应每天固定的饲料投喂量,合理投喂、科学投喂。按“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四定原则投喂,这样可便于观察雨的摄食情况,减少饲料浪费。尽量采用少量多次投喂方法。一般成鱼投喂分早喂和晚喂两次,早上在8~9时,下午在5~6时为宜。

养殖者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投喂技术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少饲料的浪费,这是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一项重要途径。养殖户在挑选苗种时,要注意结合高州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成活率高,市场广阔的高质苗种,通过提高成活率,节约苗种成本。要尽可能选择能自繁的养殖品种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获得稳定苗源的养殖品种,以达到降低直接成本的目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优势,利用当地的各种优势, 养殖一些别处无法养殖的稀有品种或地方稀有品种。

重视饲料科学搭配,合理利用饲料,可以优化水质,充分利用池塘天然生产力,生产出无公害产品,具有低投入、效果好的优势。重视当地饲料源的开发和利用,养殖者可以利用塘边空地种植黑麦草、苏丹草等优质青饲料,利用小杂鱼、螺蚬贝类、蝇蛆蚯蚓等作为粗饲料源开发,有利于小型养鱼场节省成本,提高利润。

4.3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专业知识匮乏、养殖技术不全面是目前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养殖面临的基本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养殖者可以向其他较有经验的养殖者学习经验,配施鱼药应多向有关专家请教,做到科学配制鱼药,合理使用鱼药。养殖户可以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加强养殖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市场销售知识的培养,可使农民养殖户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养殖,而且懂得如何把握市场动向,成为一名专业养殖户。

5总结

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在茂名市水产业总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因其规模小、投资少的优势受到高州地区农民养殖户的青睐。但由于养殖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术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面临着成本记录不全面、养殖成本存在浪费、饲料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养殖户应该通过编制预算计划、重视鱼药和饲料节约、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实现成本控制。只有这样,高州地区小型养鱼场才能取得成本控制效果,达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立法.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 崔桂芳.库布其奶牛场生产成本控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09.

[3] 汲昌霖.关于水产养殖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渔业致富指南.2009(16):13-16.

[4] 袁新华.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成本收益变动分析[J].农业经济.2010(3):118-125.

篇7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 仔猪生产 诊断与防治

仔猪副伤寒在目前猪养殖行业成为焦点,该病又称仔猪沙门氏菌病, 其病因主要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导致仔猪不能正常生长。其基本特征为: 败血症, 坏死性肠炎, 肺炎。

一、流行病学特点

仔猪副伤寒没有固定的发病季节,春季和冬季发病的概率较为高。所主要影响的的仔猪为小于半年的,在 1~4 月龄最为常见,体重大约在10~15kg。仔猪副伤寒主要传播途径也是经过病猪和带菌猪之间相互接触。此外,排泄物和分泌物也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渠道,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可能进入到仔猪的生长环境,并可能进入到其食物和饮水中,最终感染仔猪的消化道。此外,带病母猪可能通过子宫和脐带传染给仔猪。由于受到猪饲养环境的影响,病原菌很容易在仔猪间相互传播。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 饲料营养价不全, 突然更换饲料, 长途运输等都可能成为引发仔猪副伤寒的病因。仔猪副伤寒传播面积广泛,影响严重,并与猪瘟、猪气喘病同时发生,成为了目前猪养殖行业的焦点问题。

二、症状

仔猪副伤寒潜伏期不定,一般情况为 4~6天。根据发病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型

该类型多伴有败血症发病。病仔猪的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体温 41℃~42℃。仔猪副伤寒的病程长, 仔猪在病期出现呼吸困难,腹泻,腹痛。并且,观察仔猪耳根、胸前、腹下局部存在紫斑。发病时间在1~4天,该病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断奶仔猪死亡率颇高。

2.慢性型

该类型多伴有坏死性肠炎和肺炎。病仔猪的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在40℃~41.5℃之间。仔猪在生病期间出现便秘和下痢交替, 粪便有灰白色、淡黄色和暗绿色,气味呈恶臭, 并且有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排出。生病仔猪脱水并逐渐消瘦。肺感染使其咳嗽严重。皮肤不同位置均有痂样湿疹或紫斑,生长停滞和贫血。病程比急性型要长得多,一般在14~21天作用。最后仔猪机体功能丧失,衰竭而死亡。

三、剖检

1.急性型

可见败血症病变。在耳、腹部、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 出血。胃肠粘膜卡他性炎症。各脏器粘膜如心内外膜、咽喉, 膀胱粘膜及肾脏均有出血点。脾肿大, 边缘钝, 呈暗紫色或蓝色, 为本病的特征。肝肿大, 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胆囊粘膜坏死。

2.慢性型

主要病变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坏死和溃疡, 表面覆有一层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质, 称为假膜, 小病灶逐渐融合, 形成弥漫性坏死, 肠壁肥厚。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 部分为干酪样变。脾肿大, 网状组织增殖。肝有黄灰色坏死点。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前下缘有肺炎实变区。

四、诊断

1.在诊断过程中首先进行观察临床症状,根据其具体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的病症包括败血症、大肠坏死性肠炎和肺炎,并对于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从而确认发病原因。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标准,由专业单位进行。

2.进行仔猪器官检查,将死亡病猪的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等制成涂片,进行相关观测操作处理,并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和镜检, 最终观测可以看到两端钝圆或卵圆形、不运动、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在37℃环境下,病料直接划线接种于硫酸铋琼脂上18~24h培养,当在培养基中发现中心带黑色的菌落就进行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斜面,如底层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 产生硫化氢, 变棕黑色, 上层乳糖不分解, 不变色, 可判为阳性。

4.鉴别诊断该病,仔猪副伤寒多与猪瘟、猪痢同发,但需要进行区别诊断。仔猪副伤寒基本发生于仔猪中,成病时间较长。猪瘟主要发生在成年猪,发病时间段,多为急性。猪痢疾则属于传播性较慢,成病时间较长,并仔猪有下痢现象,观察其粪便可以看到带血和粘液, 肠粘膜弥漫性坏死。

五、治疗

仔猪副伤寒需要采取尽早治疗,并要对饲养场所进行及时的消毒,对病猪隔离消,合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抗生素疗法:土霉素每日50~100 mg/kg体重。新霉素每日5~15 mg/kg体重,分2~3次口服,连用3~5 d后,剂量减半后,继续用药4~7d。强力霉素,口服,每次2~5 mg/kg体重,1次/d。(2)磺胺类疗法: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嘧啶20~40 mg/kg体重,加甲氧苄氨嘧啶4~8 mg/kg体重,混合后2次口服,连用1周或用复方新诺明70 mg/kg体重,首次加倍,口服,2次/d,连用3~7 d。(3)大蒜疗法:将大蒜5~25 g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口服,3次/d,连服3~4 d。(4)肌注硫酸黄连素100 mg,2次/d,连用2 d,或穿心莲(鱼腥草)5 mL,1次/d。通过使用以上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仔猪副伤寒的危害,防治该病的发生。

六、预防

1.免疫注射

进行仔猪副伤寒疫苗接种,注射次数要大于两次,使用的剂量超过5mL,并且,根据当地该病的发病情况相应的控制免疫注射频率。

2.完善仔猪的饲养条件,保持猪舍的干燥和通风,控制单位面积的饲养数量。

3.该病较为常见的地区除了要及时的进行免疫注射外,还以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饲料。

4.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将仔猪活动区域进行划分。

5.对于已发生仔猪副伤寒的猪圈,必须采取隔离的措施,并用10%石灰乳或3%草灰木进行消毒,病猪进行治疗,死猪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七、小结

仔猪副伤寒已成为影响仔猪生长的重要传染病,严重危害了我国猪养殖业的发展。由于该病易扩散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除了基本的饲养管理外,可以借助药物来综合性防治。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为我国猪饲养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萍.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云南农业. 2009(11).

[2]齐秀艳.浅谈仔猪副伤寒病诊治[J].今日畜牧兽医. 2006(04).

篇8

防控体系不健全,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虽然说各地对此次发生的禽流感应对从容有序,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并且高速运转,到目前全国爆发禽流感的地区只有一处没有解除封锁,人心稳定,生产生活井然有序。但是中间暴露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据《了望周刊》报道:通过禽流感疫情,如此多的禽只被扑杀,我们还是有必要正视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尤其是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县乡机构改革的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面临严重困扰,不少地方兽医站的牌子摘了,人散了,基层防疫体系出现许多空白点;管理体制不顺,防疫保障措施不力,站内建设落后,服务手段落后,防疫人员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基层防疫的普遍现状;更为严重的是,基层防疫人员大多自收自支,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来源全靠防治收费解决,基层队伍普遍存在轻防治、重治疗的现象。笔者曾经参加过吉林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调查,上述问题非常突出。从现行的动物防疫体系看,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与差额拨款单位、自收自支单位与差额补贴单位混杂;事业职能与企业职能、行政执法职能与经营职能不分,责权不明,监督执法、公益服务和诊疗经营职能交叉,严重制约了动物防疫机构作用的发挥。国务院[1999年]79号文件明确要求乡级兽医站定性、定员、定编,定编后人员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开支。有的地方三定可能搞了,但是定钱却没有到位,这是导致防疫队伍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白城市为例,乡镇兽医站共有编制789人,在职人员951人,离退休人员212人。1999年开始定编后,每年地方财政仅拨付210万元,只够给离退休人员和37名在职人员开支,其余914人全部为差补或自收自支。这使乡一级许多专业防疫人员为养家糊口而设法改行或离岗自谋职业,不仅原有的专业人员严重流失,就连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也不愿意从事动物防疫工作,不少人干脆不报到就改行自谋职业去了。更危险的是一种浮躁的情绪弥漫在动物防疫体系中,由于体制不顺,运转不灵,掩耳盗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塞责在整个系统内普遍成风,从而导致了防疫不到位,在动物防疫上对于新发病例不重视。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说,自己更像救火队员,哪里有疫情就往哪里去。更让人们感到不安的是,在我国目前对动物疫病、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检疫缺乏由国家控制的专业防检体系。目前在动物防疫这方面是多头管理,动物饲养、运输由农业部门兽医检疫;屠宰加工由企业的兽医进行屠宰检疫;畜产品进入市场由工商和卫生部门执法;进出口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这种非全过程、散乱的兽医监督机制,责任不明,很难有理想的效果。辽宁省黑山县动物防疫站的站长说:在县里,他们属于畜牧局,在市里归政府农委管,在省里又归省动物检疫部门管辖。

农民损失巨大,补贴难以为继

其实,禽流感对农民真正的影响不光是心理上的,而且还有实际上的经济问题。对于城市里的老百姓可能仅仅是心理上的影响,如不敢吃禽类产品,不敢接触鸟类。而农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损失。在去年的禽流感疫情中,养殖户王民年初借了20多万元,并投资53万元购置了养鸡设备,养了14000只鸡。然而,11月突然爆发的禽流感使他损失殆尽,让他欲哭无泪。按照国家的政策,每只鸡补偿10元,他只能领到14万元。这点补偿连还高利贷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的经济损失。还有一个问题,禽流感发生之后,疫区半年之内不能养殖禽类,这样下来,农民的损失无形中就更增加了。

王民只是黑山县众多养殖户中的一个,而有他这样遭遇的人在全国是不计其数的。当禽流感突然来临之际,这些人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经济上的补偿能否及时合理地到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自2003年末禽流感爆发以来,对养殖户损失的赔付问题已经渐显出来。由于《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因防范禽流感灭杀禽类作了给予补偿的规定,2004年2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禽流感扑杀补助经费进行了详细规定:鸡、鸭、鹅等禽类每只补助10元,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禽类和幼禽、成禽的补助有所区别。其实,一只鸡的成本从进雏、防疫、饲料等等,至少要20元。因此说,不发生疫病还好,一发生疫病,养的越多损失就越多。我们不能不正视农民的损失。根据这个暂行办法,一些爆发禽流感的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以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也应尽早出台相应的补偿办法。

制定相应措施,严管禽类产业

禽流感的再次来袭,暴露了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养殖业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如果在这些地方发生禽流感,将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地冲击,其后果影响也是深远的。

我们不能保证今后是否还会发生禽流感,但是,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疫病的发生则是有可能的。痛定思痛,我们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建立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加强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的建设。从现行的动物防疫机构内部看,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与差额拨款单位、自收自支单位与差额补贴单位混杂;事业职能与企业职能、行政执法职能与经营职能不分,责权不明,监督执法、公益服务和诊疗经营职能交叉,严重制约了动物防疫机构作用的发挥。200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和防疫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机构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职能划分、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问题。

二是要借机构改革之机,强化动物防疫监督体系的建设。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动物检疫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授权的执法主体,属公益事业和政府行为。然而,许多地方动物防疫部门仍为自收自支的编制,不仅难以保证正常的执法工作,也容易产生政府部门的违法行为,影响政府的形象。政府应当保证这些部门的编制和人员的开支,不要临时抱佛脚,来了疫情再重视防疫工作。

三是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我国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十分脆弱,不仅市县一级的动物防疫机构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经费和人员,乡镇的动物防疫机构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基本不具备对动物疫病的初诊确诊的能力,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所以,一定要切实落实科学防疫的方针,加大对防疫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和资金支持。在防疫工作上要舍得投入,否则我们付出的会更多。在动物防疫上省钱,在疫情的控制上就会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农民改变饲养方式。连续两年的禽流感,正在考验着中国未来的动物防疫工作。散养家禽,庭院养殖模式,这就是中国农村的现实。散养家禽不仅在农村,在城市里也是不鲜见的。在农村应当教育农民尽快转变传统的饲养观念和饲养方式,尽快适应现代化的饲养要求。对于散养的家禽,应当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对于城市中的散养家禽,应当坚决取缔。

篇9

关键词:鱼塘征收;认定;补偿估价;价格

中图分类号:S95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在传统的耕作用地方式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鱼塘养殖专业户,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势、水资源条件,通过对自有承包地挖塘、湿地改造、承包承租废弃坑塘、取土坑等形式,经过环境改造,建立了专业化鱼塘养殖生产方式,有的伴随有偿垂钓消闲等经营方式,增加了鱼塘养殖收益的多元性,也增加了征收补偿的复杂性。

1对鱼塘及设施的认定

征收鱼塘和养殖水面,必须是付出人工劳动的养殖方式及相应设施,而区别于自然水体或极为简单粗放的养殖方式。判定养殖鱼塘,应该从几个方面分析认定:

1.1要具备一定的面积和蓄容养殖能力

在北方水面面积不小于1hm2,平均深度不小于3m,这样才能形成一定规模、容积的养殖能力;

1.2独立的系统

具有独立的取水、蓄水、排水以及水调节设施,相对远离居民点,有自然或人工的生态屏障,有涵养水源、加固筑坡的植被。水体自然无污染,水边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协调。有专门的生产设施、存储设施、加工设施和看护管理设施。

1.3较为精细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措施

包括养殖品种与数量、投食喂养、育苗孵化与引进、产销渠道与品牌,以及水体净化与循环、塘底处理、水体的功能分区、塘底形状与坡度、定期清淤、除草、消杀、保持正常水位、越冬透氧等生产管理细节。

1.4生产设施完备

包括电力设施、深水机井、泵、船、网、网箱、暗管、闸、增氧设备、蓄水池,以及岛、滩、坡的组合结构。

2对精养方式的认定

是否构成精养鱼塘,对其价值有很大影响。养殖方式一般分为精养、半精养和一般饲养几种程度,不易区别和把握,主观性较强。作为区分精养和非精养的本质区别和指标,在实际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养殖设施的完善性

包括水体生产设施、管理看护设施、交通联系设施等设施的齐备、完好,规模及占地比例适当。特别是水体生产设施,要水面开阔通风、塘体堤坝坚固、塘底处理工艺合理、无渍化、沉积营养物质丰富、水体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物保有量适当、藻类生物丰富多样。

2.2养殖品种多样性或稀缺性

包括常规的鲫、草、鲤、鲢、鲇等食用鱼,以及由不同品种、规格及多样、密放、混养相结合的方式、其它水生生物构成的水体生态系统。对专门化养殖彩鲫、锦鲤等精品观赏鱼种的,因其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也可以从品种上判断其精养程度。

2.3人工管理的精密性

包括鱼苗引进、饵料精细度和投饵规律、轮捕轮放、调节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方法、病虫害防治防疫技术的日常记录和账目管理、水体循环净化周期和方式、增氧频次、日常巡视与采样监督等,也包括人工对鱼塘的地形地势、各功能池分隔、人工岛设计、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2.4生产的连续性及可持续性

包括塘体结构和坝体的安全稳定性、常水位保持与水体更新、合理持续的养殖经营过程、持续的投入与维护、合理的鱼种比例及数量、合理的休渔与非停工散养等,并留有相应的记录和证据。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包括土地权利的稳定性,无论是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都应有正式的合同文书,载明土地使用年限、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2.5环境生态的良好性

包括与居民点、工厂、道路特别是铁路、垃圾运输路远离或保持必要的距离,环境较僻静,周边较开阔,无水体(地表、地下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无人为扰动,有水塘湿生植物与岸体植被及周边农田、河渠相协调的生态环境。

3适用收益性土地的评估路线

对征占鱼塘的补偿,以往的方式是参照耕地(主要是水田)的产值或者在耕地产值基础上提高一定幅度作为鱼塘产值,再结合“两费”的倍数确定补偿价格。这种传统方式存在着不足,主要是忽视了渔业生产和农田耕作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本质区别,没有体现渔业及产品作为粮食过腹转化的农产品增加值,把渔业生产看做简面式而没有当作立体式使用土地来处理,过于强调土地及水体的自然生产力而没有看到生物饲养工程的复杂性和重复性、日常性,忽视了现代养殖方式与观赏性鱼种的商品价值,忽视了休闲垂钓场地设施的衍生价值。对于有足够规模和生产能力的鱼塘,符合国土部、农业部设施农用地中“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的规定和条件,应按设施农用地对待,同时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按农用地管理,性质区别于非农业建设用地。但作为一个整体的生产设施和有收益性土地,其仍然适用于收益性土地的评估路线,即可以采用收益还原法进行整体评估,这也尊重了经营性、收益性、工厂化养殖的客观事实,又尊重了传统的借鉴耕地产值的产值与倍数相结合的补偿理念。

由于鱼塘养殖属于特殊生产方式,采用收益还原法需要考虑制约因素很多,最重要问题包括客观收益、收益年限、风险因素、还原率等。要准确运用客观的市场单价。根据养殖品种、替代品种、市场价格现状及走势,谨慎结合成本、供求进行分析,推导未来的客观单价或单价区间。客观单价是市场认可的以平均劳动强度和稀缺性相结合的商品价格。要合理确定现有的及改进生产方式下的各品种产量和生产成本。确定产量和成本既考虑个体因素,同时要考虑常规饲养的平均水平。一般应聘请渔业水产管理部门或行业专业人员,根据本地常规鱼种一般养殖规律、池塘鱼苗鱼种培育及越冬技术规程、常规蓄水体积及有效生长空间、成长期、成活率、饵料系数、卫生防疫等综合判断产量。对于不以速成食用为用途的观赏鱼,还应该按其生长规律、筛选与保留、市场销售方式等,按各种规格完整的生长、销售、保留的平均周期,以可供市场投放的有效销售数量作为产量。在确定产量同时,按照正常合理经营的劳动强度,对所投入的鱼苗、饵料、防疫、筛选、净化、巡视、管理以及设施、折旧与损耗等,合理计入固定成本与流动成本,并按年度进行分摊。要适当考虑垂钓休闲的收益和景观价值。在确定客观收益时,可以考虑到场地经营行为的附加收益和综合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好、僻静无干扰、交通相对方便的大型鱼塘,在养殖主业基础上,存在着附加功能,需要在价值上得到合理体现。但由于垂钓休闲收益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很难衡量,一般可在基本收益基础上增加5%左右的比例。但对于以休闲垂钓功能为主、养殖生产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则需要用有效收益天数、收费标准、工具设备出租收入、经营成本、空置率等指标将整体收益按比例分解为经营收益和养殖收益,确定以场地营运收益和运行方式为主的评估路线。

在利用收益还原法评估鱼塘设施价格时,除重点考虑客观收益外,必须时刻注意风险因素。除已在未来市场价格波动、供求分析、各鱼种成活率、收益还原率的确定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外,对于渔业生产必须考虑风险对价值的减损,这是对渔业生产高风险、相对脆弱性的理性考虑。这些风险主要来自灾难性气候和极端天气、渔业露天作业的自然特点、鱼池功能分区的自我调剂与保护能力、病虫害防疫与传染病、管理者文化技术素质、不可预见的外来侵扰等。风险因素减值至少在20%以上。

运用收益还原法评估鱼塘设施价格是较为客观、合理的,它也继承了传统的按农业产值结合倍数确定补偿价格的基本理念,但它较此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收益还原法不是按以往前三年的年产值乘以补偿倍数的对原有生产能力的补偿,它是通过科学判断未来市场价格来确定假设在持续经营、最佳使用的前提下,放弃经营所造成的收益损失。它不是基于现在,而是科学合理地模拟未来,并以土地最佳使用方式为条件,体现了预期收益水平,因而更体现了对损失的补偿性,更容易被养殖户所接受。

4如何运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充分体现鱼塘设施的价格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对区域内各种生产方式、农产品种类、平均劳动强度和收益水平的综合性、均化性的处理,它属于设定价格,在现实中也是最低价格。由于综合和均化,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更多考虑以种植业为主、特别是耕地的产出和收益水平,适当兼顾了土地区位和当地经济条件,但对于土地利用的特殊方式,比如全天候的温室生产、菌类生产以及饲养业、养殖业等更为复杂的生产方式所考虑的比重是极为有限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体现了土地基本产出能力和自然劳动、社会生产的投入,但并不否认在特定地域、特定生产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特定产物的劳动投入和客观价格。

对于鱼塘而言,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只是以水平面或塘基底为基础的土地价格的基点。鱼塘作为渔业养殖设施,它是由塘体、水体、鱼群组成的立体混合体,既有平面浮动变动的部分,也有平面以下固定的实体部分,更有介于平面到塘底并依附于该空间生长的鱼群生物,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基本的鱼塘生产设施,应该从塘体、水面、鱼群三维一体的方式和视角来认识和认定。那么由于鱼塘的动态性与固定性、生物性与物理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一个动态的事物,应该以一个相对科学合理、恒定稳定的指标进行界定,即鱼塘的塘体是固定的,其表面积、容积是恒定的;水体是波动、流动变化的,既不能以空塘无水而论,也不能以塘满漾水而论,应该以常水位、最大安全生产水位及体积判定,使之由动态变成可衡量的相对静态;鱼群生物以现状可视、有记载的投放、抽样分析或最大理论养殖能力来确定。

对于天然水面的鱼塘,其有别于人工鱼塘主要在于塘体形成的天然性或久远性,或直接性(取土坑的改造)。对于人工鱼塘而言,鱼塘的形成有一个人工挖掘、布局设计、积蓄水体、水体质量维护、鱼种生长,以及投食、除草、清塘、防疫、巡视等日常劳动,可以转化到鱼产品的价格中去衡量和体现。而鱼塘的人工形成过程,即固定资产的形成所付出的劳动投入应该得到体现和补偿,那么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其一般针对的是平面性物体结构,但对于鱼塘的立体结构和物体由下而上依托附着的形式,地价的运用和方向不是平时的向上延伸,而应该是向下延伸。其价格基础应投射在塘底或以塘底作为地价的实体依托和起点。水体和鱼群作为附着物,塘体作为人工设施,进行以区片地价为土地价格基础的、同时对水体、鱼群作为附着物、鱼塘塘体作为人工设施的综合性补偿。人工鱼塘成本按原地貌与施工工艺、实际挖掘体积、砌筑堤坝、修建排水沟渠等确定工程量。结合当地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和当时的市场劳动力成本,按现时价格、工艺水平评估重置成本。水体按抽取地下水、清理处理周期、更新方式等综合考虑,转化为鱼产品价值,侧重按现状水资源环境、生产力价值以及水体理化性能稳定性和平衡性进行定性,不重复性计算。鱼群要综合考虑鱼苗投放、生长期、成活率、存活量、平均单产水平及市场价格分品种、规格确定现状价格。

5对部分征占鱼塘的补偿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都是整体征占鱼塘,多改造利用为绿化环境,部分征占主要是穿越、跨越式占地,借助鱼塘的空间或塘底作为支撑。以热电厂铁路专用线穿越鱼塘为例,其征地补偿不仅是表面性问题,涉及到塘底筑坝(基)、切割水体、机械振动、环境再造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主要的技术性问题包括征地面积的计算、次生破坏的补偿等。

5.1征地面积的计算

通常对线路穿越鱼塘的征地面积,一般按水面有形物体的表面积掌握,包括道线、辅路、防浸护堤等,面积直观可确定,但直观所反映的并不是占地的实际。由于鱼塘是立体结构,线路征地所依托的并不是水面和水体,而是塘底,并且在以塘底为支撑实现水面通行中,必须砌筑坝体式基础,一般为安全稳固,多采用底角30°~45°的等腰梯形结构,从而改变了鱼塘的水体体积结构和水下通行结构,这种征地通过截面图直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如果以坝体浮出水面的表面积作为征地补偿面积,显然是不能被养殖户接受。这种方式本身忽视了鱼塘立体结构、水体介质、坝体带来的容积和水位变化、水下养殖生产空间的变化,而解决水下空间的实体变化与水面表象关系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水下、水中、水面的转化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的可塑性的介质特点。主要方法有两个,第一种方法是借助地上建筑按各自用途的建筑面积分摊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作为分摊土地面积的比例系数的方法,将线路沉入式坝体占新形成的现状鱼塘容积的比例,作为分摊水面表面积的比例系数,将所得的面积作为征地补偿面积,即容积比例分摊法。这种方法尊重了水上、水下的工程环境、养殖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水体介质、浮力原理,从数量上解决了如何认识线路沉入式坝体及占地面积问题,能够被养殖户和征地单位所接受。这种方式的数学计算意义必须是梯形结构,而不是矩形结构。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以水下坝体的底面积向上投影至水面的投影面积作为占地面积。这种方法符合透视原理,利用鱼塘水深相对较浅,基底可视特点,将水下地表表面积隔水透射,空间换位,重新真实反映水下坝体实际占地情况。这种方法在清塘空底时更好解释,相当于以塘底作为占地的起点,符合鱼塘水体动态变化,具有附着物属性的特点,充分利用水体的透视反射特点,缺点是它没有充分利用水体整体性和介质性、变化性特点。

5.2鱼塘整体环境的次生破坏问题

篇10

作为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农牧职工增收问题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农牧职工的增收和的稳定,经济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就目前情况看,由于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覆盖面不足,市场价格波动大,还不足以拉动农牧职工收入的更快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是新疆传统的畜牧业大区之一,畜牧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的新形势,基于资源比较优势和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分工日益明显,我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丰富的资源优势,畜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畜牧业必将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发展畜牧业的优势的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我们今后进一步趋利避害,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牧职工增收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⒈地缘优势。地处、塔城两地区,东西长余公里,南北宽余公里,分布于地区的、××等县一市和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我有个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国接壤,部位于地区中心,位于国道、省道、省道交汇处,奎北二级柏油路及奎北铁路在近几年内即将开工运行,交通极为方便,有三个已开放口岸,我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喀纳斯口岸,正在积极争取早日开放。为畜牧业产品流通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

⒉水利资源优势。我位于山麓,水资源十分丰富,垦区有额尔齐斯河、克朗河、别列孜克河、阿拉克别克河、乌伦古河、和布克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大小条河流,总径流量亿立方米。垦区周边主要有乌伦古湖,若巴色苦尔湖、阿拉哈克湖三个湖泊垦区大小自然坑塘个,总水面万亩,可引水灌溉的个,可用于养殖的有个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有利于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⒊土地和草场资源优势。全土地总面积万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有天然草场万亩还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茂盛的湖草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⒋从事畜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我有着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广大农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牧工队伍和高科技养殖示范户,实行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形成了、、连三级畜牧业兽医服务网络。他们是我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有力保证。

⒌畜产品价格优势。现阶段,我国的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而我的畜产品价格又低于国内其他市场,特别是加入后,随着我国畜产品出口环境的不断改善,我的畜牧业生产价格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⒈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我位于新疆的最北端,全年平均气温℃,冬季漫长,气候条件恶劣,平均每隔三至五年就遇到时一次较大的风灾、雪灾、洪灾等自然灾害,漫长的冬季使牲畜只能舍饲,增加了生产成本。

⒉畜草矛盾、林牧矛盾与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困境。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牧草资源已严重退化,牧草的品质降低,产草量下降,草畜矛盾较为突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我绝大部分牲畜集中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的河谷进行越冬,这一带又是我区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地区,林牧矛盾长期存在。

⒊以牧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以及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落后造成的低效益。我的畜牧业生产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相当的比重,绝大多数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低效;畜群结构中大多以羊为主,大畜的比重小,牲畜品种混杂的现象随处可见,良种牲畜比例小,科技含量较低,科学的饲养方法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⒋畜产品的生产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品质较低,缺乏竞争力,没有品牌优势,没有商标。兽医防疫工作滞后,设备陈旧、技术老化、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大,畜禽疫病时常波及到本地,往往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加快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进行结构调整,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种草业,这是加快发展我畜牧业的先决条件。

发展畜牧业,草业要先行。我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要想做大畜牧业,必须大面积种植草料地,要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把包括旱地、沙地、碱地全部种草种料,迅速扩大苜蓿等高蛋白优质饲料的种植,全面推进青贮、黄贮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要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加大牧区退化草场的治理,推进划区轮牧、围栏封草、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草原地治蝗等天然草场保护措施,建设优质饲草饲料基地。

(二)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农牧结合,这是加快发展我畜牧业的方向。

要快速增加农区牲畜总量,支持农牧职工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带动千家农万户发展养殖业,增加农牧职工收入,必经要树立大农业格局,集中精力狠抓农区畜牧业,彻底打破农牧区别。围绕畜牧业发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田间林带、宜草的弃耕地、荒地等扩大人工种植草面积,将农区变成养殖种植结合的畜牧业饲草饲料基地。

三提高科技含量,大力进行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科技含量低,是我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关键。要以牲畜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落实“科技兴牧”战略。在大力改良和发展本地特色优势牲畜品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鼓励农牧职工引进高品质的冻精和胚胎,缩短改良周期,淘汰本地的劣势牲畜,扩大良种畜数量,提高牲畜的单体效益。引进 企业化经营机制,集中进行胚胎移植,分散饲养。要建立科学化的完善的畜牧业疫病测防御网络,按照国家通行畜产品的标准生产,为我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加强对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承包责任制,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导建立面向畜牧业市场的、规模较大的畜牧业服务队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加强牧区基础设施,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减少牲畜的灾害损失,基础建设是关键,搞好牧区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农牧职工贷款等形式自筹资金建设棚圈、房屋、围栏等设施,以调动农牧职工自我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为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建立以“给牧区以资金、给城市以市场”的富民政策,改革农牧区货币长期供应量紧缩的状态,采取贷款方便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了资金的支持,牧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牧工才能增加收入。

(五)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带动和辐射能力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是制约着我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结合我实际,走牧区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重点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龙头企业,二是要抓外向型企业,要实施外向拉动战略,大力引进扶持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面向内地和国际市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做好各项服务,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来我投资,办厂,或以联合、兼并、入股等经营方式,通过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整合资源,积极完善畜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打破行业界线和所有制界线,走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畜牧业的路子。要以为中心,在周边集中布局,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扶持、培育家庭养殖大户,以大带小、以大促小,发挥养殖大户在技术、信息方面的示范作用,促进养殖水平的提高。要围绕畜牧业,以加工业为主线、流通为手段、市场化为内容,采取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等多种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职工收入。

(六)抓好教育事业和人才队伍,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