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业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篇1

一、东营市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

据东营渔业部门统计,2012年,东营市渔业增养殖面积达到187万亩,实现水产品养殖总量50万吨,养殖总产值115亿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40%、25%和237%。2012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367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1个百分点,比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个百分点。目前,东营依托沿海滩涂资源,打造了100万亩沿海渔业产业带,包括东营区、广饶县10万亩,河口区50万亩,垦利县30万亩和利津县10万亩。10万亩淡水板块已成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核心基地,20万亩海水板块已建成海参池塘10万亩,建成了多家水产品加工项目,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单片滩涂养殖区。2012年大闸蟹养殖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达到1.7万吨,产值20亿元,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海参养殖面积达23.3万亩,年产1万吨,产值18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海参养殖繁育基地。政府积极支持水产养殖发展,组建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在东营设立了黄河三角洲海洋渔业科研推广中心。

二、农发行支持水产养殖现状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步伐加快,行业发展方兴未艾,农发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职能作用,在信贷方面积极介入,保障水产养殖业资金的有效供给,争取支持这一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省级渔业龙头企业4家,渔业龙头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达到7.1亿元,年加工能力4万多吨,年销售收入9.7亿元;全市水产育苗企业达到43家,育苗水体40多万方,其中,海参苗种繁育实现突破,育苗水体达到28万方,年繁育优质参苗30万公斤。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山东海星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市通和水产有限公司、东营市景明水产有限公司、东营市鑫港渔业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末,农发行累计发放水产养殖类贷款24笔,累计金额1.85亿元。在贷款担保方式上,首次推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2007年9月,率先在东营市办理了第一笔海域使用权贷款,为东营市海星集团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支持其以文蛤为主的贝类养殖,2008年企业发展海参育苗和养殖,海参收入已达818万元。截至2012年末,企业资产达23454万元,净资产17506万元,文蛤等贝类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由于该企业为沿海渔村型养殖企业,村民入股加财政补贴,资金宽裕,企业贷款总计2050万元,我行贷款占比49%。东营市通和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浅海贝类养殖,捕捞,加工,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水产养殖业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普遍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我农发行得知企业的融资困境后,通过调查研究创新担保方式,推出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累计为东营市通和水产有限公司办理贷款6笔,金额3000万元,及时解决了其融资难题,帮助其建设了3000立方米的贝类育苗场,实现了贝苗的自身繁育,大大减少了其养殖成本,达到了贝类的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的一体化,我行有贷款500万元,占其全部贷款的15%。我行支持的水产养殖企业较大的还有东营市鑫港渔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资产6189万元,主要产品为虾皮、对虾、竹节蛏等,公司年加工、储运水产品1.6万余吨,实现产值1.1亿元。

在我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东营水产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我行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一是拓宽了支持农村建设新路子,有效破解养殖户融资难题,解决了生产中资金不足的困难,增加农民就业;二是有效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户增收、农村各项经济持续发展;三是通过勤劳养殖,大部分水产养殖户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增收愿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企业经营效益。

在支持水产养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水产养殖行业存在许多风险隐患,如环境污染、无序竞争、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等问题,要求我们加强贷款监管,确保资金稳健安全运转。

三、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风险

(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污染是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二是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三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所在地,沿岸分布着大小油井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和石化企业污染入海。四是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张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据统计,渤海、黄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有100多处,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五是水产养殖污染。传统养殖模式从资源、产品再到污染排放,使水质严重恶化、鱼病频繁发生,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区域性环境污染,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产养殖贷款营销竞争激烈,存有信贷风险隐患

近年来,我行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实施有效投放,优化信用环境,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应看到,支持“三农”还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我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水产养殖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不仅从客观上给金融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也为贷款投入主体即贷款对象的选择带来了难题。东营地区水产养殖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小企业担保难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抵押难。这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场所多为租赁,无资产抵押。二是保证担保难。一方面目前担保权力义务的失衡令大企业不愿为小企业提供担保;另一方面如果由担保机构担保会产生很大的额外费用,作为小企业很难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另外,企业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相对较高。

(三)缺乏有序监管和品牌意识

水产养殖业规划不够科学,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滞后。政府对行业监管不到位,表现在:一是未能科学规划水域滩涂的功能分布,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业无序、过度开发,破坏了水域滩涂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保护不够;二是部分养殖场地未有完善的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设施;三是未成立水产品养殖行业协会,水产养殖户各自为政,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和技术咨询等服务机构;四是缺乏长效的技术指导和快速反应及防疫机制。

水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弱,行业竞争以价格拼高低,优势不明显。目前,环渤海地区水产品养殖业都是单打独斗,未能形成区域性的品牌,整体上水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弱,行业竞争纯粹以价格拼高低,社会效应和宣传效应并不突出,优势不明显。

四、农发行防范水产养殖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加大对存量风险贷款的监测力度,建立预警机制,增强信贷抗风险能力。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农发行既要支持水产养殖业发展,为本地经济区域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开拓增收致富门路,又要从金融经营安全角度着想,着力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的管控能力。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风险苗头问题,无疑给我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发出了一个预警信号,抓住苗头性问题,揭示风险隐患,进行合规性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把信贷资产质量当成银行的生命线,认真把控贷款,强化信贷管理,建立预警机制,想方设法从各方面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精神,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根据贷款新规的内容要求,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对每一户新增水产养殖贷款,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和个人信用报告审查,必须确保贷款准入判断准确,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三是实施贷后跟踪检查制度,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控,既要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或改变用途,又要协助养殖户做好种苗防疫、治病工作,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四是加大对存量风险贷款的监测力度,加强全流程的风险防控管理。通过贷后检查、配比还贷、风险透析、风险计量和现金流充盈预测等监控手段,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资金使用、经营状况、风险程度等,对正常贷款向下迁徙或存在风险隐患的,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五是信贷从业人员应加强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借款客户的经营、财务指标以及贷款信息等情况的分析,着力提高风险预警的灵敏度、对风险的全方位识别和应急管控处置能力。

(二)完善贷款抵、质押手续,确保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保障金融债权,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在发放水产养殖业贷款中,应严格执行抵、质押物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完善抵、质押物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办理贷款发放。在审查时,一是查实抵、质押物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争议和瑕疵。二是查实抵、质押物是否已出租租赁,租赁合同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贷款出现风险时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债权实现的不利因素。三是在办理抵押物他项登记手续前,必须要求出押人出具承诺书,承诺在抵押期间若需出租抵押物的,必须以书面提出申请,经得抵押权人同意后方可办理抵押物的出租。四是抵、质押物存在共有人的,必须提供共有人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和当面签字等。只有第二还款来源有了充分保障,信贷风险才能大大降低。

(三)加强水产品认证,提升地区品牌优势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存在问题;水产业;养殖;预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S9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44-1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产养殖业可以为水利事业提供经费来源,同时也可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说是水利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病害情况,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报就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对于我们县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水产养殖事业能否更好地发展,其病害监测预报工作至关重要,因而也就对水产业的长足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但能为渔业生产中各种鱼类的病害预防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还能进一步地为其提供的早期预防的相关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外,对于水产养殖病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我县向海水库区内,经过多年对水库内的鱼类等病害的监测预报工作,为我们向海水库内的水产养殖业乃至全县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种种情况表明,基层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预测预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对县内向海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1 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

经调查,我县向海水库管理处参与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仅有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的1人,其余2人为具有初级以上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负责经常性工作检验的专业技术人员1人。水库区内在编人员共有35人,这些人当中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的有13人,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有11人,总人数中具有及中专以上学历的5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14人,其余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总体情况上来看,这些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工作人员已经能够在水产养殖的预测预报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鱼类的病情,同时在我县内还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的实验室,可以为预测预报水产养殖的各种病情提供检测方便。在我区内所调查的几处水域中,我们总共设置了渔类病害测报点4处,预测预报面积共30000m2,测报了我区内所有鱼的种类8种,分别为我区内所有的草、鲤、鲫、鲢、鳙、青、泥鳅、鲶。从我县开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技术工作人员共监测出发病鱼类品种6种,其中监测出病毒性种类1种,监测出细菌性种类3种,监测出真菌性种类1种,监测出寄生虫性种类1种。通过调查我区水产养殖业平均发病率为18%,死亡率为3%,而且从近年来病害监测的数据来看,危害我县水产养殖业的病原体的发病率、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2 今后发展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对策和建议

2.1 国家方面要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

实践证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扶植,因此,作为县级水库来讲就要创造一切条件,确保所管辖区域内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把我县辖区内水产养殖病害的预测与预报工作当成我县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公益事业工作来抓,把其视为渔业生产和水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亲自抓,这样就会取得更好的、更显著的成绩。有鉴于此,各级渔业部门要给予那些在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人员以一定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相应奖励以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现实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国家和省已经对于少数重点水产养殖地区的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工作进行了投入,但对像我县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渔业产值少而且渔业欠发达的的县份来讲,其投入的资金是不言而喻的,这毫无疑问会加大水产养殖业各个县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对于类似于我县这样的渔业产业均衡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我县的水产养殖各个时期内病害预测预报及各个对应预测点是直接测报的基层单位,他们承担着全县渔业生产和发展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基层预测预报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水库提供资金来源和方便人民群众消费,如此看来,确保水产养殖病害的测报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2.2 建立在全县内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三级网络系统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水产养殖地区内的发病情况的检查分析和统计病害预测预报总体情况,再进行汇总,进而把全县内所有的预测预报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连接起来,加强各个养殖区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可以相互弥补,使资源能够共享,更好地实现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全县各个不同的水产养殖单位以及水产养殖的个人也能够通过政府或一个部门或组织预测预报到的这个基本情况来判断自己的水产养殖病害方面的各种相关信息,做到早发展,早预防,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3 明确水产养殖区内所有水类型产养殖病害的类型和重点

篇3

[关键词] 发展 渔业 经济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81-01

1 概况

1.1 基本情况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辖四镇四乡,102个村民委会,5个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8万人。2013年农村人均有粮409公斤,农民人均所得3789元,远远低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山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438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2.9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35万亩。全县水域总面积3.8万亩,人均占有水面0.19亩,其中自然水面3.7万亩,养殖水面0.03万亩,占水域总面积的0.66%。

1.2 渔业资源情况

兰坪县全境均属澜沧江水系,县内有通甸河、a江河、碧玉河等大小支流93条都流入澜沧江,总长度为458.9公里。有丰坪水库、黄梅水库、白羊水库、东坞水库和正在建设的黄木水库五个水库。兰坪县境内有鱼类25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其中土著鱼19种,占土著鱼种数的63.1%。鲇形目6种,占31.58%,合鳃目1种,占5.26%。兰坪县境内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虹鳟鱼、鲢鳙鱼等,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全县共有82户养殖户,已办理养殖证的有43户。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1亩,水产品产量170吨。

1.3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兰坪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是山区,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兰坪县水产养殖处于养殖面积小、规模小的状况,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只达到321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4亩。水产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水源为冷水(山泉水)水源。由于兰坪县渔业生产起步较晚,池塘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注排水不方便),养殖管理手段落后,养殖科技含量低,形成粗放粗养,产量低(亩产600千克/亩)、经济收入低。兰坪县境内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要从外地购买,因长途运输,鱼种投放后成活率不高,造成养殖成本高。

从近年来对兰坪县水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来看,全县鲜鱼销售量平均为400吨/年,而自产的水产品总量每年只有17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兰坪县水产品销售市场需求,水产品销售市场缺口仍然很大。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大多都是从外地调入,价格昂贵,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很大。

2 造成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1 养殖基础设施脆弱、养殖条件差。全县池塘规范化程度低,池塘老化,池埂垮塌时有发生。进排水设施不完善,不能保证定时注水和排水;池塘塘深普遍偏低,有的平均水深不足1m,池底淤泥过厚,有机物沉积过多,造成富营养化,形成氧气供应不足,鱼类时常出现浮头现象和发生鱼病。给水产养殖生产者造成损失。

2.2 规模化化程度低。兰坪县水产养殖总面积为294亩,分散在全县的八个乡镇。多为一家一户式经营,是典型的家庭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单一,只有鲤鱼、草鱼;连片程度极低,面积最大的养殖户只有18亩,很难形成规模。养殖方为粗放粗养,没有定时定量投放饲料,鱼苗生长缓慢,产量低。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化程度低,据调查了解,县内已在使用的自动饲料投喂机仅有一台,增氧机不足10台。

2.3 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兰坪县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养殖户自己到外地购买。各养殖户由于缺少资金或节省资金,购进苗种的渠道不同,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苗种质量。从外地购进的鱼苗,经长途运输后造成苗种损伤,投放后成活率低,增加养殖户经济成本。大多数养殖户因苗种质量差,品种不纯,形成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难以得到提高。

2.4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兰坪县的水产养殖者没有把水产养殖作为专业化来进行养殖,现在的养殖模式基本都属于附属养殖,养殖者大多数时间都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弱,对水产养殖技术缺乏系统了解和认识,养殖管理跟不上。现在养殖的品种多为常规养殖品种,苗种质量差,规格参差不齐,产量低,没有主导品种和优势品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更没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2.5 渔业科技推广力度不足。兰坪县水产养殖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工池塘养殖和水产品品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养殖业的发展除了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县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弱有很大的关系。兰坪县是一个民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技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资金,不能有效的组织、开展水产新技术科技培训,养殖户没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导致兰坪县水产养殖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影响兰坪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 市场信息不畅。兰坪县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品市场信息缺乏了解,没有充分掌握水产品养殖、销售渠道的信息。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未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仍以常规品种和传统养殖方式进行水产品养殖和生产。水产品产出单产较低,且品质差,缺乏价格竞争力,水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2.7 开拓市场的能力差。名优水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经济效益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兰坪县水产品新品种难以打开市场销售局面。因为名优水产品养殖因养殖成本较常规品种高,养殖技术要求高,市场销售价格高。而水产品消费者对名优水产品价值了解甚少,高价格的销售很难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名优水产品没有被投入到更大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自产自销或者销售到高消费的餐厅,市场空间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者对新品种的引进、开发的积极性。

2.8 病害防治手段简单。由于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池底淤泥大量沉积,池塘水质质量下降产生富营养化,水中氧气含量减少,有害物质富集,病菌滋生,造成养殖水域环境恶化,鱼病频发。由于养殖户缺乏鱼病防治知识,不能正确的判断鱼病和及时预防、治疗,一旦发生鱼病,就没有办法控制病害,直接产生鱼苗或成鱼直接死亡的现象,给水产养殖户造具大的危害和损失。

3 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措施的几点思考

3.1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要根据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科学谋划渔业发展战略措施,制定水产养殖规划,报行政主管部门,将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长点,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将水产养殖业纳入兰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加大对兰坪县对渔业资金投入的力度,稳步推进兰坪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改造养殖池塘,提高养殖技术和鱼苗鱼种质量。近几年来,国家开始对地方渔业发展予以重视,对有利于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项目都给予立项。为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兰坪县水产站要以渔业项目为依托,,组织技术力量,以养殖大户为重点,积极申报渔业项目。利用成功申报的资金对养殖户的池塘进行规范化改造,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引进优质鱼苗种,形成规范化养殖,达到以养殖大户带动周围养殖户共同致富的目的。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是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3.3 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兰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要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和加大水产养殖新技术培训力度。在渔业新技术推广和培训过程中,利用项目资金,以条件好的养殖大户为培训基地开展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推广和培训的目的。通过现场培训养殖户,让他们掌握养殖实用技术,并在水产养殖实践中加以利用,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带动兰坪县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3.4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新产品被市场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养殖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逐渐将以引导和制定养殖品种,以达到增强市场开拓的能力。但是养殖过程中养殖者不能为了高价格而盲目扩大,最好是养殖本地适应能力强的土著鱼类或试验养殖成功的冷水鱼类。如兰坪县高坪龙泉生态园养殖成功的虹鳟鱼,由于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和成功的养殖技术,到目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消费渠道只是餐厅消费,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因此水产品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市场,也要不断开拓扩大新市场。

篇4

关键词:广西钦州;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57-1

0 前言

钦州,地处祖国西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 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漫长的海岸线给钦州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广西钦州水产养殖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1 广西钦州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广西钦州市水产养殖业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促进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1-6月,水产品产量21.75万吨,同比增3.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6万吨,同比增2%;海水养殖产量11.14万吨,同比增6%;淡水产品产量6.01万吨,同比增2.94%。在淡水养殖方面,按市场需求,先后引进了泰国果巴丁,美国叉尾,黄沙鳖等经济价值高的名特优新品种进行示范养殖。其中,由市水产畜牧局组织在钦北区实施的果巴丁与4大家鱼混养项目、在灵山县实施的黄沙鳖养殖示范项目均通过了水产专家的验收,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推广的名贵品种比传统4大家鱼经济价值提高2倍以上,而且市场竞争力强。 海水养殖重点推广大蚝无害和对虾标准无公害养殖。钦南区和钦州港区充分利用茅尾海、犀牛脚、七十二泾海域生态保护良好的有利条件,实行开放式的无公害养殖,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达14万亩,钦南区今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正式命名为“中国大蚝之乡”,确立了我市大蚝养殖在中国大蚝养殖产业中的龙头地位。

2 广西钦州水产养殖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渔业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渔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各类渔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和社会服务作用,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农户”、“行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各类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渔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探索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新途径。要依法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按照合作社原则完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统一服务和销售。积极引导其向养殖户以出资入股的形式,即股份制的合作方式转变。股份制在决策机制、用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具有的先进性和灵活性,可以保证入股会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齐心合力、各尽所能,为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目前发展较好、公司性质较为明显的渔业合作社,可以引导其向龙头企业发展。

2.2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以对虾养殖业为例,该养殖业是钦南区一大优势产业,全区共有对虾养殖面积6.85万亩,年产对虾1.8万多吨,年产值4亿多元。为把优势产业对虾养殖业做强,今年以来,该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扶持发展对虾养殖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发展海水养殖业的一个战略措施来抓,海水养殖业面积发展到24万亩。一是大力发展堤内堤外养虾。该区充分利用拥有的沿海荒山、荒滩、低产咸酸田68万亩,重点逐步开发这些咸酸田和荒地发展堤内养虾,以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养虾产业发展和培植新经济增长点。二是积极开发海水虾塘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农户个人投资和区镇机关单位集资参与等方式。据统计每年投入资金1.5亿多元,新增产值1.8亿多元,开发虾塘每年给农民带来直接收入(含土地租金、劳务等)可达2000万元。三是着力发展对虾种苗生产。该区现已发展有对虾种苗生产单位27家,孵化培育虾苗12亿尾。四是推广对虾标准化养殖。该区养虾业已逐步由普通粗放型养殖向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向发展,并在东场、犀牛脚、大番坡、那丽等镇,已有20000亩虾塘全面推广对虾标准化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示范。

2.3 完善渔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渔业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思路,加强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市、区、镇三级渔业技术推广网络,稳定和充实基层渔业技术推广队伍,明确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纯公益性,加快渔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保障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科研、试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经费。深化渔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强与渔业科研院校的科研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突破水产养殖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增强渔业科研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养殖生产的科技含量。深化技术专家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参与程度。建立科研人员参股经济合作社、为部分专家配股等合作形式,促进科研院所和专家与经济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加强苗种生产质量管理,落实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确保了苗种质量,增强了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嘉民.刍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5).

[2] 魏友海. 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科学养鱼,2005,(12).

[3] 孔蕾,郑天伦,张晓辉.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重要性[J].科学养鱼,2005,(06).

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养殖结构;水产体系

1 太湖县水产养殖业现状

1.1 基本情况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105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境内地表径流丰富,河川密布,溪流交错,有大小河流20条,长河纵贯县内81公里;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年均降水1368.4毫米,水资源丰富,南有波光万顷的泊湖,北有风景秀丽的花亭湖,水质清新,总水面积39万亩;渔业资源丰富:全县定居性鱼类67种,其中有不少名贵的地方品种和国家保护品种。全县可养鱼水面25万亩,水产养殖业潜力巨大。

“十二五”以来太湖县把水产养殖作为农业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取得了较大成绩。截至2013年底,全县完成养殖面积20.33万亩,生产鱼苗0.87亿尾,其中名、特、优0.21亿尾,生产鱼种2108吨;投放鱼种9650万尾、4250吨;河蟹870万尾。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3.23万吨,渔业产值5.18亿元;水产养殖以鱼类为主,主要养殖青、草、鲢、鳙四大鱼种,占水产养殖的89.65%。养殖经营方式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为主,占经营户的80%。全县渔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人均收入1.02万元。

1.2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实施水产大县创建工作 一是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县水产局颁布了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渔业部门确立了生态渔业、精养渔业、特种水产品养殖三项渔业重点工程发展目标,制定了苗种基地、大水面鳙鱼、水库群白鲳、池塘精养、网箱养鳝五项支柱产业发展措施,经过“十一五”和近些年的切实工作,已在水产品产量和渔业经济总量二项指标达到水产大县创建标准。二是科学布局,根据水域所在地的功能制定合理的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8万亩花亭湖是我县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库周山高林密,植被茂盛,饵料丰富,坚持纯天然养殖为主,同时控制网箱养殖和拦汊养殖面积。10万亩泊湖为跨界水面,为保护水草和底栖生物资源,严格控制河蟹和草鱼苗种投放数量,重点发展二龄鳙鱼种养殖,已成为重要的二龄鳙鱼种生产基地;为提高湖区丰富的低值野杂鱼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了网箱优质鱼养殖;利用泊湖水产品资源鲜活、丰富特点,建设休闲渔庄。针对本县山塘水库较多,重点引进水库群白鲳,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户养殖,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养池塘特种鱼类养殖业。今年太湖县在全省水产大县绩效考核中有望进入前20名。

1.3 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完善水产养殖的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全面提升群众性养殖水平。目前已完成22家渔业合作社建设,通过省渔业局对口扶持为各合作社配备了电脑相关硬件设施。县水产局和县农委经管科组织了渔业专业合作社法人和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管理能力,有力保障了我县群众性养殖健康发展。例如太湖县共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精养池塘210亩,年产优质商品鱼200吨、大规格鱼种4万公斤,所有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论证,实现利润80万元。并组织成若淮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仅此一项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壮大水产龙头企业和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利用县金融担保公司,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推进水产系列食品加工开发,扶持壮大水产品批发、配送交易市场,强化水产品牌整合和推广,提升“花亭湖”牌水产品市场知名度。

1.4 紧抓良种体系建设,满足优质种苗要求 徐桥水产良种场是我县的市级水产良种场,实施了池塘养殖倍增计划,开展了50亩池塘微孔增氧养殖试验,引进了黄颡鱼、鳜鱼、乌鳢、大口鲶苗种养殖,良种养殖效益日益明显。为解决水产良种供应的不足,花凉亭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吸收社会资本投资500万元,利用珠珊湖低洼湖田资源建设了800亩水产良种基地,引进团头鲂、乌鳢繁育设施,争取2―3年时间建设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将显著提高我县渔业经济发展水平。

1.5 加大渔业招商力度,提升养殖水平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县水产局和县委组织部已和江苏盐城裕达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书,客商计划在我县创业圩和汪家港投资亿元开发万亩精养池塘。2013年11月客商正式进场,全面实施投资计划。该项目完成后,将推动我县渔业生产方式、养殖技术、经营观念、产量效益等更好更快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太湖县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粗放养殖为主,科技含量低 我县水产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单一,粗放型养殖模式、传统型养殖品种主体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渔业企业经营理念、经济实力和带动作用不强,离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县水产局虽然在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基层渔技推广机构缺乏,集约化养殖技术很难幅射个体养殖户;盲目建设、盲从养殖,严重制约养殖效益提升。

水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泊湖粗放式经营,花亭湖拦汊和网箱治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泊湖养殖户靠用天然饲料(鱼草、树叶等)喂养,往往是年初投放鱼苗,年尾捕捞,疏于管理,抗灾能力弱,靠天吃饭,粗放经营。花亭湖养殖户使用有机肥料培肥水质,如施用牛粪、人粪尿或施撒无机肥如氮肥等,污染了县城的饮用水源,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水产品的品质。从事精养池塘养鱼的渔(农)民的养鱼技术知识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大力推广的名特优品种养殖技术知之甚少,大多数人养鱼是摸着石头过河。水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从而严重制约了太湖县水产养殖业的效益。

2.2 扶持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县政府虽已把水产养殖作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但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体制机制不健全;实际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同时,管理机构、服务体系、投入机制等缺乏连续性,妨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池塘养鱼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池塘养鱼的渔(农)民水质管理意识弱。在精养池塘工程建设上,存在速度慢、标准不高、措施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良种繁育体系、病害防治体系、市场信息传递体系、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不配套。晋熙水产品交易市场还在建设中,市场信息和流通体系不健全,水产养殖户主要通过收购商收购,虽然因为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太湖县的水产品品质优良,口感好,产品不愁销路,但由于养殖户自身规模小、产量不高、分散经营,不能形成合力,销售环节大部分利润无法分享。

2.3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生产扩展及产业升级 养殖户除了在技术上感到自身严重不足外,对资金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在受访的10个养殖户中都感觉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首先是政府扶持不足,财政补贴、周转资金支助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是严重不足,比例极不协调;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贷款困难,时间过短,不能与渔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由于资金不足,养殖户从饲料到药品,真货不好买,假货到处有, 制约本地渔业健康、快速发展。技改资金投入不足,新建池塘标准不高,设计不规范,对养殖病害和自然灾害抗御能力差。渔政执法机构,人员配备不齐,力量不足,往往不能及时查处偷盗、偷钓等各种渔政案件,难以有效维护养殖户利益。

2.4 稻田养鱼优势拓展不够 稻田养鱼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适宜的鱼类有鲤、鲫和泥鳅等,可以稻鱼兼作和稻鱼轮作,提高生态效益。太湖县现有水稻种植面积61万亩,在稻田养鱼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新仓花园的个体养殖户李祚霞在发展猪鱼混养的同时,今年拿出两亩水田利用当地猪粪多的资源优势开始试验种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鳅稻共生的养殖模式,达到了稻香、鳅肥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他本人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认为如果技术条件成熟的话,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太湖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广,具有稻田养鱼的天然优势。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对于稻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对稻谷增产的认识不够,很少在稻田养鱼。虽有少量养殖户稻鱼混养,但品种单一,依靠稻田中的自然饵料和稻花为食,收割稻谷时即全部捕捞,水田利用效率低。

3 发展壮大太湖县水产养殖业的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为使太湖县水产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真正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以期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3.1 调整养殖结构,提高科技含量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是太湖县养殖户生产实践中选定的优良种类,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丢弃的。在稳住“当家鱼”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引进销路好 、价格高的新品种(如已经引进的鲳鱼、鱼、黄颡鱼、黄鳝、泥鳅等品种),发展特色养殖。建立养殖示范户,为群众树立榜样,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努力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向高效渔业、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的四个转变,不断提高渔业附加值,促进渔业效益的快速增长,

加强渔技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实施创业指导,改变养殖户小富即安、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知难而退、不思进取的不良心态;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设基层渔技推广机构,渔技人员向养殖户手把手传授科学养鱼技术,大力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及时防治常见的鱼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产量和利润。在鱼塘改造上,要逐步实现自动排灌、自动化的施肥投饵系统、增氧系统及水质监测系统。拓展稻田养殖及池塘种养轮换的养殖方式,达到渔农双丰收。同时加强渔政管理,切实做好野生渔类资源保护工作,确保生态平衡和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精品、休闲养殖上下功夫。

3.2 转变经营方式,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整合养殖资源,走联合经营、统一品牌、集体采购养殖饲料、龙头带动股份制道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扩大滩涂沟圩池塘建设,增加养殖面积。

探索土地流转新方式,稳定承包关系。在今后的水面承包过程中,建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水面资源的流转,选择有资金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承包主体,以确保在投入和水产品产量、质量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承包期应依据水产品的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以避免一旦经营不善改变难的问题。在签定承包合同时,要明确投入标准,根据承包水面的资源情况合理确定投放量和捕捞量;每年投放鱼苗时,水产主管部门都应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其按生产需要的数量和质量合理投苗;对于经营、管理好的养殖户要稳定承包合同,鼓励长期承包。

对于山塘、水库的养殖户要合理调度灌溉用水,让农业保险同时覆盖养殖户,确保养殖户利益。

制定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域内外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承包开发,投资水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3.3 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一大瓶颈。首先要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强中央、省对支农惠农措施的贯彻力度,使文件中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银信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信贷额度和归还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养殖户的资金需求。担保公司也可拓展水产品担保以便水产养殖户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开发渔业保险产品,降低水产养殖风险。

篇6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推广队伍来讲,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各项技术推广工作也未得到认真的落实。同时,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活动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当前养殖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需求,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目标;其次,在推广方式上,在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背景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筹集水产技术资金、销售推广水产品,以及市场预测分析方面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推广体系的教育、科研和水产间的联系也不密切,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少有渔民能够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再者,在推广资金方面。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完善,资金严重匮乏,同行由于无法给予推广工作人员相应的资金与奖励,从而难以调动其工作热情,也无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1]。

2优化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农村水产科技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成员知识结构也有待优化,难以适应水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水产科技队伍建设,对科技队伍结构域培训机制进行不断优化。首先,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引导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基层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水产部门应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到基层去开展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积极为农村养殖户示范新技术。此外,应积极鼓励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掌握,全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各项推广工作、政策的高效落实[2]。

2.2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在建立推广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水产技术的推广范围,重视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水产品的销售推广,大力开展水产技术资金的筹集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弱化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对推广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其技术推广部门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多样的技术推广手段,形成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产技术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科学整合,对其运作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推广物资、经费也要做到协调统一分配,加强水产科研、生产的有机整合,而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准确把握人才、技术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

2.3加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首先,面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的匮乏情况,应适当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国家也应该结合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当地水产业的具体情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而使农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的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等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做出科学安排,并科学整合社会的闲散资金,在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对其渠道进行灵活妥善的运用,进而获得足够的技术推广资金,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4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首先,要想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就应该积极领导农村水产推广机构,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进而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大力引进新品种,加强集约化的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鱼病的科学防治等技术的科学示范与引进,从而进一步拓展良种的覆盖率,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科技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养殖技术相关的专题培训,在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其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相关水产信息网站等,进而使广大农村养殖户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得苗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并获得更多新颖、先进的养殖理念与技术。

3结束语

水产养殖极易收到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养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村水产养殖业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确保养殖户的收益,应不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积极建立养殖示范园与合作社,重视行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农村水参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121-122.

[2]魏明伟,何军功,杨道松等.利用废弃坑塘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1):16-17.

篇7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趋势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篇8

关键词:水循环;养殖技术;发展与现状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趋增多。水产品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因其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且易于为人体吸收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这一趋势下,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养殖收获的水产品消费量仅占全球水产品消费总量的6%;而现今,全球水产品的50%以上出自于水产养殖[1]。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其养殖总量、养殖面积以及从事水产养殖相关行业的人数均居世界首位。1988年起,中国的水产养殖总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总产量,养殖总产量占据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2]。

然而,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高水产品产量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大量养殖废水肆意排放造成养殖水域的水|下降,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障碍。传统开放式水产养殖模式中,大量残饵粪便排放至附近水域[3],以致大量有机、无机营养元素以氨氮、亚氮、磷酸盐或有机颗粒等形式进入临近水域[4],不仅造成了养殖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加剧了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恶化,诱发病害发生,影响到水产品的安全,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5]。

因此,为保护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资源利用效率,亟需发展并完善一种保证产品质量,有效利用资源并兼顾解决环境污染的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6]。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养殖环境高度可控的养殖模式,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收集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并对其进行回收处理[7]。RAS是集中了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生物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去除残留的残饵粪便、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等污染物,以净化养殖环境为目的,对污水进行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去除CO2、消毒、增氧、调温等处理,再将净化水重新输入养殖池,并通过实时监测与反馈及时调整养殖过程中投喂等养殖行为的过程[8]。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养殖生物提供了安全可控的环境,充分利用养殖用水,合理分配养殖资源,为实现环境友好型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典型的RAS主要处理单元包括养殖池、机械过滤装置(固液分离器、微滤机等)、泡沫分离器/蛋白分离器、CO2去除装置、生物滤池、消毒装置(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增氧机等。其中,固液分离器借助离心力、重力作用去除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微滤机用于拦截固液分离器无法去除的小颗粒物;泡沫分离器/蛋白分离器则是通过射流器将空气射入水底,产生微小气泡,在气泡上浮过程中借助其强大的表面张力吸附水中溶解态杂质或小型颗粒态有机杂质;生物滤池作为RAS的核心单元,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基质上附着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去除养殖池中TAN、NO2--N等有害物质;紫外灯或臭氧发生装置则主要用于去除养殖系统内可能存在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RAS加强了对养殖系统中生物状态、环境指标、饲喂行为的实时监测,并根据反馈的检测数据及时调整养殖行为,确保养殖生物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养殖环境,养殖资源始终得以合理使用,进一步推动了RAS的发展。

我国目前,循环水养殖在国内外均迅猛发展,养殖品种也日益增多。在循环水养殖技术相对发达的欧洲地区,多数养殖企业在水产养殖苗种孵化及育成阶段均采用循环水养殖工艺,越来越多的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得以成功实践[9]。在挪威,其幼鲑产量从2005仅约35万尾剧增到2009年的380万尾[10],可见其循环水养殖的规模在不断增大;从2000年起,丹麦法罗群岛培育大西洋鲑(Salmo salar)幼鱼便全部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方法。法国将循环水养殖工艺应用于大菱鲆(Turbot)苗种孵化、育成等其他几乎所有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欧洲循环水养殖种类多达100余种,年产量已超300万吨,养殖面积超过35万m2。循环水养殖理论与技术也成为欧洲重点研究领域之一[9]。

近20年来,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也将海水循环水养殖带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沿海各省如辽宁、山东、福建、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循环水养殖规模不断提升,可以工作的循环水养殖车间数量逐年增加,养殖种类也逐渐增加,已经多达几十种。目前典型的养殖品种主要包括欧鲈(European seabas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大西洋鲑、石斑鱼、大菱鲆、对虾、河等。但循环水养殖在工厂化养殖中所占比例还是相对小,因为循环水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高昂的成本。以天津市、山东省、辽宁省和河北省为例,其现有的循环水养殖总面积只占工厂化养殖的6.72%,约为3.2×105 m2[11]。在经过了开拓、探索、整合等不同阶段的发展,我国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因此,研发运行成本降低的设备,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同时培育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提高系统的盈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循环水养殖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FAO.在满足日益增加的全球水产养殖食用鱼类绣球方面应对各种挑战的机遇.FAO渔业

[2]谭洪新,罗国芝,朱学宝,阮赞杰.对我国循环水养殖产业发扎的若干思考[J].封闭循环水养殖一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2009, 22-27.

[3]Read P, Femandes T.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arine aquaculture in Europe[J]. Aquaculture, 2003, 226(1): 139-163.

[4]Piedrahita R H. Reducing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ank aquaculture effluents through intensification and recirculation[J]. Aquaculture, 2003, 226(1), 35-44.

[5]陈立侨,候俊利,彭士明等.环境营养学研究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J][J].饲料工业,2007,28(2):1-3.

[6]侯沙沙,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气水比对生物滤器去除效率的影响,青岛理工大学,2011.

[7] 陈家长,何尧平,孟顺龙.封闭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C].2006 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循环农业与新农业建设:537-540.

[8] 刘鹰. 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50-53.

[9] 刘鹰.欧洲循环水养殖技术综述[J].渔业现代化,2006,6(6):47-49.

篇9

1研究现状

在当前水产养殖工程中,水体净化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乎着水产养殖事业的未来发展,具体是指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引入最新工程原理与现代方法,改善原有的养殖方式。在1975年已经开始出现与水体净化技术相关的报道,经过长期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现阶段,池塘高密度养殖是一种应用最广的水产养殖手段,虽然它可有效提升水产养殖产量,但是因污染物的大肆排放也涌现出了较多的不足,导致水产品面临严重疾病威胁,频频发生死亡事故,使得人们愈发重视水体净化技术,并进行深入研究。

1.1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体净化技术,它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具体是指借助硝化细菌,转换氨氮与亚硝酸盐,消除氨氮等不利于水产品生长的物质。

1.1.1藻类藻类净化水质是指通过微藻、卤虫来维持养殖系统的平衡,确保生物总量稳定,达到优化水提条件的目的。研究调查指出,微藻的实际生长速率以及水体的酸碱含量是影响水体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1.1.2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可有效消除水体中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水溶性物质,它是保障封闭循环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的重点,且能量消耗量以及成本投入均较大。

1.1.3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与当前渔业发展目标相符,它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也被称作有益微生物,其中最常用的微生物为光合细菌,该菌具有固氮、氧化等功效,生理功能具有多样性,可分解水体中不利于水产品生长的物质,可加快有机物循环速率,并可大幅缩氨氮含量。

1.1.4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作为自然净化系统,可转换污染物,无需能源输入,也可不用进行定期维护,拥有自给自足的显著优势,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便于操作的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它主要建立在城市污水湿地处理之上,最开始是被应用在淡水养殖中[1]。

1.2物理方法

1.2.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在水体养殖中的应用正处在探索阶段。现阶段,在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借助纳米材料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借助纳米材料进行消毒杀菌,其中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多;

1.2.2泡沫分离泡沫分离是指借助气液界面中所包含中的物质持续提供气泡,进而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杂质等。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可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体深度达到1m,在泡米分离操作中无需压缩空气,主要借助回转翼,外加水体的流动性来分化气泡。如果使用负压空气,将会获得更高的效率;

1.2.3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水体净化技术,旨在通过物理过滤手段来消除水体中的悬浮物。

1.3物理化学方法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中,水体中不仅包含致病因子,还存在致病菌,他们会消耗一定的溶解氧,进而制约水产品的正常生长。水体净化系统通常包含消毒杀菌设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来降低致病因子和致病菌对水产品的负面影响程度。紫外线、臭氧消毒等是较为常用的消毒手段,其中紫外线消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消毒效果稍微较差。

2最新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既是引发环境污染的根源,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承受者。为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保护水资源,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将生物和工程技术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净化养殖水体。而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更加重视水体净化技术,专家学者也针对水体净化开展了深入研究,格外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并研制出了许多新型微生物制剂和现代过滤材料,还进行了生物制剂在检测环节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生物处理、全封闭式健康养殖系统等方面。

3发展策略

3.1重视基础研究对水体净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离不开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支撑,应重视基础研究,进而准确剖析水质改良技术,借助逻辑基础有效沟通水体净化技术所包含的各个工程。

3.2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目前,水产养殖业愈发重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世界各国纷纷在节约工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来进行研究,涌现出了较多的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而这有利于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应从多种渠道着手,加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进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积极扭转高效、产量不高,节能、成本较大的局面。同时,着重研究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业的统一性,尽可能低降低成本投入,缩减运行成本,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篇10

此次普查涉及规模化养殖场1个、养殖专业户90户,养殖模式均为池塘养殖,养殖面积556.13 hm2,占全县养殖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于漳河、黄浒河流域,以“人放天养”的粗放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少有池塘精养和特种水产养殖,四大家鱼仍为主要养殖品种,特种养殖以河蟹为主。

1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

1.1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近年来,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繁昌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不断增加,以及生产方式不合理,不能循环利用水资源,导致渔业污染加重,特别是河蚌育珠对水体污染加剧,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1.2自染程度较轻

据普查,当年种苗投放量318.95 t,养殖总产量1 401.98 t。渔药使用量168.72 t,主要为清塘消毒药物,占70%;防治鱼病药物占30%左右,流失量15%~20%,约25.3 t。渔药使用以漳河流域的平铺镇、黄浒河流域的孙村镇居多。饲料使用量1 745.11 t,以青饲料为主,占85%,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只有15%)。养殖废水排入外部水体量达6 234 575.73 t,无循环利用及排入农田。根据繁昌县水产养殖特点,总体上投入品不多,配合饲料使用较少,水产养殖自染程度轻[2]。极少数集约化养殖水平高的养殖水域存在极其轻度的污染,随废水排入外部流域,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

2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繁昌县渔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渔业的快速发展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改善消费者膳食结构做出重要贡献。但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大、排放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逐步显现:养殖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池塘老化,净化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配合饲料使用率低,投喂冻鲜小杂鱼养殖现象普遍,局部地区养殖排放污染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因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的主要障碍[3-4]。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渔业节本增效、增加渔民收入、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治理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产养殖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目标,采取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措施,提高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管理机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也涉及到管理、企业、生产者和科研推广各个方面,必须科学谋划,积极推进。要统筹规划节能减排与渔业发展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

3.2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

切实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调动协会和渔民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形成渔业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3.3大力推进养殖业节水减排

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全面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设施,配备水质净化和环保设备。研发并推广高效配合饲料,减少投喂鲜活小杂鱼。推进构建精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和大水面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增养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加大增殖放流力度[5]。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养殖设施风能、太阳能、地热利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3.4树立安全用药意识

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渔药,最好使用水产专用药物,食用鱼上市前,遵守相应的休药期。选择商品饲料时要注重品牌,不在饲料中乱添加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自染情况的发生。利用某些鱼类能净化水体的作用,大量养殖,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的作用[6]。

4参考文献

[1] 易诚,程胜高,胡国平,等.衡阳市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61-64.

[2] 王金乐,李建光,向燕,等.贵州省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及其污染防治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64-65.

[3] 丁树谦.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基本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65-67.

[4] 陈清华,彭海君,刘明清.基于最佳管理实践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管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90-9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