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是我们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语文也成为国际社会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力和认知力。此外,良好的语文教育还可以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提高判断能力,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并且积极向上,充满创新创造能力。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在获得新知识时缺少独立思考,而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一些学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需要教师的带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而且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在思维和智力水平快速发展的年龄段,学生没有及时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到高年级后,在接受大量新知识时,思维水平不能达到所需的水平,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学生长期处于老师填鸭式的教育环境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老师的灌输,而自己却不能真正学到语文知识的精髓,更无法通过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也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下降。
2.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仍以板书和教材为主,老师上课时受到教学用具的限制,教学方法很难创新。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纪,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些新鲜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学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新鲜感,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过于关注书本内容,缺乏实践锻炼。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时间不断增加,课业负担不断加重,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赢在起跑线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周末家长也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为孩子报奥数、书法、音乐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课间运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小学生在娱乐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国外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不仅身体素质不达标,而且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信和地位,老师居高临下的态度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许多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却不敢大胆地说出来。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只有处于自由轻松的环境,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学生在课堂上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慢慢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这一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从小学教育抓起,不重视创新性教育的小学教育是落后于时代步伐的。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答案的统一标准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想象力无法发挥,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老师应该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学生的新奇想法,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
3.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他们需要获得必要的成就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表扬和肯定。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表扬,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表扬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肯定和评价,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发散性思维予以一定的保护。老师的肯定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可以温暖学生的内心,无形中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积极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提高课堂活跃程度。
4.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要以此为目的,过去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只能满足应式教育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读物,书读多了,学生的见识也多了,视野也开阔了,对于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掌握,而且好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此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广播站、宣传团等带有较多语文性质的团体,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篇2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W目标缺乏明确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不断实施,教育部门也提高了对学生的教育标准。但由于绝大多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对自身所设定的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这些目标。加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一些较为新颖的教育想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一定阻碍,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缺乏一定的明确性,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故而阅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1]。
(二)教学模式单一且无趣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学生及教师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单一的围绕阅读文本,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极度缺乏交流。故而无法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学生阅读面较为狭窄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忽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及兴趣的培养,将其关注点放置在阅读文本的基础知识上。换言之,给学生提供的阅读范围只是单纯地局限在课本当中,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非常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的思维习惯,这样一来极大地降低了其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四)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较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的兴趣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对学生而言,如果教材本文内容没有趣味性,就难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学生也无法有效地配合教师的阅读教学思路。这样一来,就无法深入理解阅读内涵[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增强学生参与度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积极地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同时还可以积极组织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有效地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使其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如《窃读记》这篇文章朴实且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为此教师可采用《送别》这首歌来开始新课。通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共鸣,跟着其合唱,之后引入《城南旧事》的电影,娓娓地为学生讲述英子的故事,进而有效地引出《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并为学生介绍作者。与此同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有效地揣摩文中人物的神情、语言以及形态,并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有效地丰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及兴趣,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其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增加教学趣味
叶圣陶先生曾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往往触发学生的情感,都与情境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问等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阅读,有效启发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阅读教学情境,进一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爱上阅读,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显著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提问等方式,如:文中“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用“借”呢?具体是怎样用的呢?通过一个“借”字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通过上述提问可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使其快速地进入情境中。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性探究了解到诸葛亮的胆识及智慧,进而更好地对诸葛亮产生崇敬之情。除此之外,教师为了更好营造教学情境,还可以邀请几个学生来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上自己的理解及体会,有效地融入情境当中,进而更好地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导入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由阅读,比如提问学生,你看到课题之后想到了什么?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置一些悬念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阅读兴趣。
(三)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出教材文本的魅力,教师必须要深入地挖掘教材文本材料,捕捉文本里的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充分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现及写作意图,进而更好地掌握课文中遣词造句的特点,更好地实现自身同文章之间的快速对话。
教师在进行《伯牙绝弦》的教学前,必须要熟读课本及教辅材料,了解及查阅伯牙绝弦的有关资料以及伯牙绝弦故事的起因和背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制作出直观、生动的教学课件,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呈现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形象,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悲痛不已,同时也为学生传播了文本魅力,诱发其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理解、感受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充分体会教材文本的内涵及语言之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这样阅读,必定会积累丰富的词语。
(四)拓展阅读途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85-01
语文教学是特别是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首先,语文是所有中国人的国语,它不仅教会每一个人去怎样听、说、读、写,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如果说数学是理科之父,那么语文就是文科之母,或者更深层次的语文是学习其他任何科目的基础,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你一旦不能理解题目的要求,那么只会和正确的结果越来越远,永远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的安排的时间跨度,还是可以看出它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因此开展差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状况
1、差异教学模式不够清晰,主要还是“一言堂”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来分布题型和教学的难易程度,从课文的开始到结束,人教版的教材主要是由简到难、从熟悉到陌生的学习的过程。本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给不同学生来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没有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来教学,只是简答的从开始到结束,不论学生能否学到知道,能否明白知识点,是否理解其含义,全部学生的教学做到“一把尺子”,简答的认为达到标准就是合格,达不到就是不合格。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到差异性教学,就更达不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的根本目的。
2、追求差异教学的模式,忽视差异教学的实质
差异教学不仅只是简单的模式的问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能力具体的安排学生的语文教学任务。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主要有各种课后练习,章节的总结学习,期中和期末的复习等,都是有不同的安排学习,并且题型的难度也是从易到难。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时候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生字生词还不熟悉的基础上又去学习语句的鉴赏,在基础的断句还没有学好的前提下又去背诵其他的文章。又或者文章才刚刚开始能够读顺句子,马上又让学生展开联想。一旦询问为什么这样从事语文教学,就回答这就是差异性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只有“撒大网”,多方面的安排,就可以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差异性教学。这既是典型的只重视教学的模式,忽略教学的意义和实质。
3、差异教学中设置的教学目标的不合理
在差异教学中的不合理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过高,主要体现在超出本阶段应当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但是语文及教师还是一位的追求“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另外一方面,过度追求差异性的教学忽略了基础教育的内容。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是考虑不同最后不明白语文教学的基础,到最后就是语文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同时差异性教学的内容,学生学习的也是一知半解,到最后是什么都没有学到,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和人教版教材基本的目标。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开展的策略研究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生的观念
小学的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教育,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效果。比如,可以主动询问学生,课堂小练习,抽选的方式等,目的就是不只搞“一言堂”,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差异教学的实质,整体提高差异教学的水平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会怎样去正确的运用和掌握,差异教学的模式很重要,但是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差异教学的实质,让每个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通过差异教学掌握语文知识才是重要的手段和目的。
3、差异教学中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的目标需要重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要加大对基础知识的夯实。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更要从基础开始,制定合适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差异教育的一般模式,更应该重视其内涵,做到内外一致,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华国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田立莉;差异是和谐课堂的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篇4
【关键词】 古诗词 诵读 咏物叙事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古诗词诵读可以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根基,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者思考的重点,应该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但是现在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当中对古诗词诵读理解的偏差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古诗词诵读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些现象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1古诗词诵读教学侧重点存在偏差
在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当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古诗词的记忆和诗词含义的理解上,而这恰恰是与古诗词诵读的初衷相违背的。理解诗词不是目的,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才是最重要的。对古诗词生硬的记忆和逐字逐句的解构会严重破坏学生对古诗词美感的体会。
1.2古诗词的选择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古诗词的选择上侧重点也存在偏差,古诗词诵读贯穿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在小学初级阶段古诗词主要为咏物诗,但是到了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咏物诗减少,抒情诗和明理诗增多,这样看似合理的逐渐过渡,实际上是远远超出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抒情诗当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范畴之内的,这点值得注意。
1.3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古诗词诵读教学上存在的偏差,使得W生对古诗词诵读的理解上也产生了偏差。学生简单的将古诗词诵读理解为背诵古诗词,更甚者为了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会将古诗词的解义部分一起背诵,对于古诗词的真正含义漠不关心,对古诗词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同样模棱两可。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在是古诗词诵读教学失败的表现。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对策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它们限制了古诗词诵读教学发挥的空间,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可以遵循以下思路来进行,改变上述古诗词学习与诵读的不足之处,具体的讲:
1、诵读为主,明理为辅。在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当中就应当以诵读为主。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载体讲究的是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宋词,宋词原本就是用来唱的,虽然唱词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可考了,但是诵读宋词依然可以感受其中的韵律感。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教会学生如何富有感情的诵读诗词,而对于诗词的含义,则是次要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会对古诗词的含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具体含义则可以留到后续教学当中来阐明。
2、咏物叙事为主,抒情明理为辅。在诵读的古诗词的选择上应当以咏物诗和叙事诗为主,而抒情诗和明理诗为次。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和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对于诗歌当中的情感是把握不到的,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为例,同样是描写送别时的感情,但是所体现出来的心态却截然不同,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离别,无论教师怎样解释也不会使小学生产生共鸣。相反咏物诗和叙事诗则相对客观好理解。
3、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借助科技体验诗词。古诗词诵读是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传统文化教学完全可以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可以采取制作动画的形式来再现古诗词当中所描绘的场景,通过这种直观而且小学生喜爱的形式来展现古诗词,可以很好的让小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含义,而不需要教师来逐字逐句的结构古诗词。如果咏物诗当中所描写的东西依然存在,则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相应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照事物的照片来体会古诗词描写的妙处。
结束语: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之一,诵读古诗词可以使小学生受益良多。但是由于在古诗词诵读教学当中教师的侧重点出现了偏差,使得学生将精力放在了背诵诗词与解义上,而忽略了去体会古诗词的美感,从而使得古诗词诵读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调整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以诵读为主,而理解诗词含义为辅,在古诗词的选择上以咏物诗叙事诗为主,而抒情诗和明理诗为辅,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以诗词内容为主旨的动画作品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从而达到诵读古诗词所要达到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篇5
1.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普通话功底甚差,声调不准是通病,更甚者,有的教师连声、韵母都把握不准,导致学生读错字音,唱读文本。
2.部分教师语文教学理念陈旧,对朗读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3.朗读的方式单一。
4.读错字音、读破句子得不到及时纠正。
5.学生缺乏朗读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总结,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或许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正人先正己”,“给人一碗水,自己至少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虚怀若谷、活到老学到老的学者思想,从读准声韵母开始,到读准声调,说好普通话,不要因为教师的错误而以讹传讹,制造朗读教学的悲哀。
2.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朗读,加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技能,当好扮演师,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3.采取激励机制,或设计趣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学生自卑思想重。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即使是读得非常差的同学,教师也应当善于捕捉其亮点,给他一点好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4.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
(1)范读。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我很好地发挥了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2)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掌握重点、理清层次时宜用引读。(3)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对于对话较多课文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4)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地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5.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文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时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最后上升到心境合一读书境界,从而落实以读感悟的读书思想。
6.诵读中提高。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假如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你亲身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递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读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学生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渴望:“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再加上教师、同学及时肯定,学生必然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不仅是课文,久而久之,在读自己的作文时,也会流露出真情实感。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篇6
【关键词】藏族 小学汉语文教学 特点 教学现状
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确是非常重要,老师们要在小学汉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汉语学习的乐趣,让他们进入到汉语文世界当中,老师们要帮助他们提高使用小学汉语文的能力,这不仅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成绩,还要让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汉语的书籍、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藏族小朋友在小学汉语文学习中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更有针对性,老师们也需要了解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而采取更好的教学方式。那么,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呢?笔者想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特点
1、拼音教学有难度
老师们在对藏族学生进行拼音教学的时候会觉得有很大的困难,藏族的小朋友学不会拼音中的声调,对普通的小学生来说,声调的学习是很简单的,就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学生们通过一个顺口溜就可以学会声调的转变,但是藏族的小朋友在声调的学习上简直是惨不忍睹,这可能是因为藏语中没有声调这个概念,以至于学生们习惯了没有声调的读法。藏族的小学生在的平翘舌也有些分不清楚,还有前后鼻韵母也有点模糊,这样就使得学生们的读音是非常不标准的。
2、听说读写教学要面面俱到
汉语学习对普通的小学生和藏族的小学生是具有很大差别的,汉族的小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够接触汉语,在他们开始上学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字词,还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然而,对藏族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汉语之前几乎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零开始,听说读写教学也需要面面俱到。老师们需要先让认识一些汉字,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还要训练学生的课文朗读、课文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每一方面的教学都不能松懈,比如说,老师们在教学《走出大山》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先让学生认识这节课的一些汉字“公、玩、唱、园”和这节课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祖国、高山、北京、外边”等,之后老师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去朗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范读,也可以给学生放一下录音,最后,老师们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和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3、注重教学的工具性
对于藏族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教学不是为了为了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汉语使用技能。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和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可以写出文章即可。其实,汉语对藏族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门工具课,老师们在小学汉语文教学中也要注重整体教学的工具性,对很多内容不要进行深度讲解,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
1、老师们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在进行藏族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灌输式为主,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在黑板上进行了大量的板书,而学生们的学习则主要是通过记笔记和背诵记忆来做到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没有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更没有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说,老师们在教学《龟兔赛跑》的时候,老师整节课都在讲课,在一些问题的讲解中,老师们甚至把参考书上的答案念出来,让学生拿笔记下来,老师根本没有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而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
2、老师们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但是我们会发现老师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教学,而不是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观念是不正确的。很多老师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去纠正学生错误的发言,也没有让学生说出标准的普通话,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朗读训练,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多老师没有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们不擅长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老师们应该让学生在平时多用汉语进行交流;老师们没有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些陈词滥调,毫无吸引力和创新意识,老师们要多给学生讲解写作技巧。
【结束语】
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老师们需要根据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老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老师们也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担任初中语文教学的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成绩比较优异的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挫伤学习其他学科的积极性。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关系到学生今后语文能力的掌握,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俗话说:“治标不如治本”。既然要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肯定要找出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因素。究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就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一生受益。2、教材的差异。目前中小学教材差异较大,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因而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往往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3、年龄特征的差异。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年龄的跨度并不大,但他们的心理跨度很大。如果心理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4、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课堂节奏的差异。小学的语文课堂容量小,老师讲课速度慢,但初中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有较多的教学步骤。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这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策略:
1、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知识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知识教学应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应用和感受体验。具体手段有:(1)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2)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求知欲。(3)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4)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5)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知识。
2、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理解、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12-01
一、目标模糊不清,内容杂乱繁多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甚至是凭自己经验的主观要求。对学生应该形成什么能力,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这一课该教会什么,教师都不清楚,而是一味追求课堂的精彩纷呈,气氛的热烈活泼,课堂设计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使课堂就成为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大多数“啦啦队”队员的呼喊,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学生实际能力提升较慢。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十分明确具体,而我们常常一只眼睛看过程与方法精彩纷呈,一只眼睛看分数高低论英雄,却把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丢了,以至于教师教得很困惑,很烦累,学生学得很迷茫,语文素养较低。
我们认为,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新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双基”训练欠实,学生能力薄弱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淡化“双基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就不要双基训练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个误解。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师傅领进门”的关键时期,他们良好的写字、阅读等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而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视频导入,也有课外拓展,教师都在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至于学生的字是否写会、写好,词语是否会用,表达是否完整流利,都不去细心、耐心的指导,而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到了小学六年级,能够写一手漂亮钢笔字的同学超不过三分之一,在作文中,能够准确使用标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流畅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更是少数。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是各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从字、词、句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跟随时代脚步,我们要对“双基”赋予新的内涵。
三、教学策略不当,阅读感悟欠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阅读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1)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流。课堂上依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都围绕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可供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2)教师是为了分数而教,学生是为了分数而学。很多教师的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以读代讲意识不强,朗读功力欠缺,设计缺乏层次,指导存在盲目性,读讲尺度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方法与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3)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浅尝辄止。在新形势下,有的教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但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透,利用不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被采用,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实效性差。(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附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文本,畅谈感受。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课堂评价模糊,有效生成不足
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课堂上,评价简单划一,只是一味地说“你真棒”“读得真好”等,长此以往,这几句评价语本有的激励效果也渐渐消失,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怎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另外,介于语文本身的广泛与灵活,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也是丰富多彩,如何评价引导,积极利用,也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说,对生成的利用能力也是语文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
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灵活利用课堂生成,精彩进行点评,当教师在课堂中“妙语连珠”时,学生也会像教师一样妙语连珠。
五、阅读写作脱节,课外拓展不足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正如语文教学前辈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看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只是引导品味文本,很少挖掘突破口,引导学生“有所撰作”,即使有些教师有所设计,也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篇9
摘要: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更是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农村小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思维不够开阔,导致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关键词:农村 小学作文 现状 思考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
我校地处偏远,贫困,全校学生共900余人,均来自来自全乡17个行政村,80%是留守儿童,在我县农村小学中具代表性。我对我乡部分村级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共200人进行习作情况调查显示,通过调查发现:
(一)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或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学生们对写作根本毫无兴趣可言,有些连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成问题,这又如何谈得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二)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对我校一些学生的作文教学情况深入的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图书不多,再加上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
从前年我校小学毕业质检试卷分析看,有的学生套题套范文的现象比较多。“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
在农村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
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二、对策与思考
(一)、生活积累
生活积累,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同的情思。简言之,生活积累即经验的积累。积累得越是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未能达到周到和真切的写作动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做到:
1、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让学生写生活札记,可三言两句,可长篇大论,关键是养成积累的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看的事,对所读的书,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漠视生活,不跪着读书,这是提高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则。
3、命题作文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积累出发。作文题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积累,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诱导他们尽量把积累吐出来。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讲,所写文章就言之有物。经过几年这样的训练,养成习惯,日久天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时也能写出文章,这便是写作教学的成功。
4、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
(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合二而一的。有的学生说:“脑子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其实,他的想法还是朦胧的思想,语言还是零零碎碎的语言,当然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小学生在作文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统一起来。
1、作文和逻辑思维训练统一。学生的作文离不开逻辑思维,思维的概括性、准确性和条理性是使语言表达简明、准确、条理的基础。
2、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学生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允许学生放开思想。要开放学生的作文的题材、体裁,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围绕自己的家庭、学校生活命题,这些题材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写起来比较容易,是应该保留的。但也要鼓励孩子们放眼广阔的生活,放眼大自然。
(三)、语言表达
作文是语言表达、交际的载体,是语言的实践。语言训练,主要靠课内阅读,读写结合。目前,有的阅读教学不到位。尤其是对语言的感悟差、积累少,学生语感不强,写出的作文语言枯燥、贫乏。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物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阅读教学应该是由两个过程组成的,一是由语言——内容;一是由内容——语言。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还要体现在平时练笔上。最好是经常有小练笔,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上,教师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如果说充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教师们应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从基础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仁增.《叶圣陶谈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3总第107期.
篇10
一、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课堂过于严肃
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其实不然,真正让语文这门学科枯燥的原因在于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传授学生知识,上课毫无趣味可言,这便给语文这门学科烙下深深的烙印――枯燥。比如《春雨的色彩》一课,在学习过程中得让学生感受到春雨的魅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就是教师为主导,分析课文,讲生字词,完全不和学生进行互动,缺乏幽默性,学生感觉不到一点趣味性,只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势必会大大降低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语文这么学科的反感和厌恶心理。
2.教师批评过重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大多数学生心理都比较脆弱、稳定性差、单纯、好胜心强,受不了一点点小小的失败,喜欢表现自己来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一般来说,教师都会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一部分同学也会积极配合,但是有些教师比较“心急”,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在语气方面可能会表现出不满,这让学生自尊心收到了严重的打击,减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和教师沟通方面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讨厌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批评适当,注重观察小学生的心理变化。
3.教师注重“眼前”同学
在语文课堂上一般需要在黑板上展示的比较多,所以一些教师总是喜欢站在讲台上,这时候一些老师就只注重了座位靠前边同学,而忽略座位靠后边的同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意识,靠前边位置的学生学习好,靠后边位置的学生学习差。当然,有些教师也喜欢按成绩排位置,将学习好的学生排在前边,学习差的排在后边。这样坐在靠后位置的学生无形中就对老师产生了陌生感,将自己归位学习差的学生当中,慢慢的,学生在潜意识里就放弃自己,不喜欢发言,不喜欢听课,更不喜欢和教师交流,这样大大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二、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策
1.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因为传统的课堂气氛严肃,所以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沟通。教师可以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所谓的师生角色互换就是学生代替教师上台讲课,但是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所学的课堂任务。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将本课所学知识点以大纲的形式写出来并叫学生完成,第二天再课堂上讲课。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叫其余同学补充问题。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教师严肃的“一人堂”,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从而更好的沟通。
2.教师注重沟通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和学生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而且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你是一个优秀教师。那么要想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就必须多交流沟通沟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当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勇敢和积极发言的态度。如果学生回答对了,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的鼓励,比如一个微笑。这样也算是一种沟通方式,这种鼓励的沟通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3.提升学生沟通意识
小学生心智不承受,一般不擅长与人沟通,并且对教师有这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出击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沟通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适当的玩游戏。比如开小火车游戏。在教完本课学习的生字后,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那在手上,进行开火车,这时师生同说:“小火车,开起来。”师生可以边说边做开火车动作,这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然后教师说:“开到哪里去?”学生便说:“开到这里来!”教师可以随便站到任何一个同学身边,之后学生开始读生字。这样的游戏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变为朋友关系,从而使得学生敢于沟通,不失为一个提升学生沟通意思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