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烹饪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产业化发展是中国烹饪迎接入世后餐饮市场竞争的明显趋势之一,中国烹饪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趋势有自身的独特性,烹饪理念需要革新,烹调方法和生产工艺上需要切合产业经济的特点进行优化,凸现餐饮市场效率化、产品生产工业化、烹饪文化多元化等产业特征,从而推动中国烹饪的良性发展。
如果从单一行业对社会生活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贯穿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烹饪无疑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中国烹饪的特点一直都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一类文化形式的体现。所以,在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如何使之更和谐地接受“市场改造”,从具体的烹调技艺和方法的沿袭变革到由烹饪事业向现代餐饮业进行横向转变,需要一种创新的思维来把握新时期下中国烹饪的发展方向。而在研究这一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之后便很容易发现,单一性质的方向不符合中国烹饪的发展趋势。多层面、多角度的发展思维才是科学之举。烹饪产业化发展便是在这种形势下由市场提出的要求,是在效率提升和效益创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一次创新和变革,也是对烹饪性质的一次转变和扩充。
1烹饪产业化特点及发展契机
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能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组织,这一组织是以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关系结构为对象,保持产业内的企业有足够的改善经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利用“规模经济”使产业单位成本处于最优化水平。烹饪事业属于服务经济范畴,体现的是服务劳动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具体可以表现为烹饪(餐饮)工作者围绕着餐饮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以及消费而进行的活动。这一经济活动中,由生产者的自我服务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今天,烹饪活动便显得空前的活跃,推动产业化发展便是其产业升级、产业成熟的趋势和标志。
当前正是烹饪产业化发展的契机,我国“十五”计划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商业零售业和餐饮业”,这一宏观决策为烹饪产业化营造出尤为宽泛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的发展战略在为餐饮市场的持续繁荣不断注人新的活力,而餐饮业的红火又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有力举措,良性循环的运行态势给传统的中国烹饪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态势促使中国烹饪质量和品格的双重提升,在与相关产业的相互促进下,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产业化发展的时机已然成熟,条件已然具备,但用比较的视点去深人分析这一过程时,不难发现中国烹饪有自身的特色,其产业化发展也有别于其他行业和西式餐饮,产业化的趋势更要注重自身的原则和特点。
2技术创新趋势下的标准化问题
在21世纪全球经济高增长态势中,知识及其精华—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左右上升到70 % — 80 %,知识和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动力。而目前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0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仅有20 %,其余的多为60—70年代水平。企业科技投人不足,研发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短缺成为滞碍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因素,加之餐饮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是主体,在餐饮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上能力更为有限。所以,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和技术创新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烹饪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一种技艺和经验相结合的生产操作,尤其是经验型烹饪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书籍和菜谱中出现较多的是“适量”、“少许”、“x成油温”等。尽管菜点风味流派和特色的多样化是体现中餐竞争力的长处,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中国烹饪的“模糊优势”,但针对于某个固定品种的特点和口味难有准确的定性,显然会影响产品的推广和传播,产业化也只能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中国烹饪在文化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积淀需要进一步发扬,但着眼于产品的市场化发展需要摈弃一些传统思维,尤其是当传统技艺在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和冲击时,如何更好地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弥补,进而推动产业升级,这是中国烹饪产业化发展所要面临的新课题。打破一些现有的观念是当务之急,技术创新就是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反映在新工艺、新产品的构思、设计及其后的生产制造直至销售、应用中的各个环节。产业化发展同样是一种创新,因而,符合产业化特点的尝试和做法要在行业内得到逐步推广,产品制作和生产工艺上的变革尤其如此,量化操作、菜肴制作标准化无论是烹饪研究还是行业实践都需要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一些传统名菜点在市场中要保持其特色和个性,就必须要确保不同地域同一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恒久性。实现这一可能的关键环节是确定菜点制作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寻求连锁经营的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原料加工和半成品配送中心建设,另一方面要在市场和经营实体中强化统一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流动机制。作为知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载体优化调整方式—猎头(人力资源中介)在餐饮业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地认可和广泛地出现,这一点无疑将会栓桔烹饪标准化趋势中的产业化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进程。
技术创新的物质载体主要体现在烹调器具和设备上,中国烹饪科技含量和知识容量的单薄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以手工为主的操作方式一直难有明显改进。新式烹调器械和设备的研制推广无疑是影响烹饪产业化进程的一个瓶颈,尽管当前行业内已出现了诸如测温勺、切割机等提高厨房生产效率的设备,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迎接人世后更大范围内的市场竞争,需要切准产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同时,我国服务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人为作用将会占据较大的比重,菜肴的量化会涉及许多的指标,在数量不大的情况下,各项指标都进行统一的话,很可能会变得更加烦琐,“效率优先”的原则很难显现。西式餐饮在这一点上已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先进的器械设备保证了餐饮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和制作上的高效率。中餐的产品生产要逐步开发和运用一系列能够提高菜点制作和生产效 率的工具和手段,以此来减少单位产品的制作成本,使产业成本处于最优化水平。
3由烹饪向餐饮的横向产业转化
2002年全国餐饮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营业额保持16%的增长幅度,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多,年度营业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占到GDP总量的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确13%。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西式餐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快餐方面依旧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从餐饮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来看,出现这一情形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如果要对照中西餐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中餐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来看,启发是不无深刻的。中国烹饪的优势无须赘言,只是在由烹饪向餐饮的产业转化效果方面,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西式餐饮在食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方面早就形成了严密的标准体系,进军国内后,在国人的.比较心理中已转化作一种休闲饮食方式,产业内涵得到有效扩充,这时候,消费者往往不再刻意强调食品的营养组分和人体的吸收效果。因而,虽说中餐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都能体现出亲情化的特点,尤其是服务特色。但所欠缺的除去一些硬件环节之外,却正是这些辅助技术的有效运用、营销方式的独具匠心、企业发展的前瞻意识等。 当前的中餐业在投资规模不大、融资渠道尚不畅通的整体气象中,企业的“内功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企业的“软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要形成一套全新的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企业在经营成熟的情况下再进行连锁扩张,去创造品牌优势,以品牌支撑企业的规模体系,以规模促进品牌的延伸推广。同时,从消费档次上,与西餐的差异和差距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存在着,在这样的态势中,很多的中餐企业免不了要进人“高开低走”的状态中。然而,在社会总体消费意识中,消费者对于中餐的接受和喜好将始终强于西餐,这一直都是中餐在市场中的优势。因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人们对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始终是中餐的责任,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扩充烹饪内涵,让传统文化接受市场改造,在餐饮与市场上产生效应。
4建设产业化进程中的现代“烹饪工业文明”
从烹饪原料的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社会饮食思想的不断进步,求新求异的消费人群将会越来越少,人们对于日常饮食质量和效能的认识都将发生明显的转变,珍稀动植物资源在法律和认识两方面作用下将逐渐退出餐桌,饮食原料资源会更趋于广泛化和普遍性。因而,在产业化进程中应主要着眼于现有的普通原料,进行有效转化加工,进而产生规模效应,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的“烹饪工业文明”,这将会是中国烹饪产业化发展的又一明显趋势。
迎合这一发展趋势,就需要与相关产业进行密切结合,发展态势迅猛的食品工业便担当了这样的角色。“十五”期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已制定了关于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细则,对照这一细则,食品工业将会重点发展新一代营养、安全、美味的速冻、微波、保鲜、休闲、调味食品和中西式快餐食品等方便食品,不断提高人们一日三餐中工业食品的比例,使主食消费的工业食品城镇居民占50%以上,农村居民占20%以上。这一发展思路为不少地区粮食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为烹饪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借鉴。烹饪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决策部门拿出一些具体措施,同时更要注重课题之间的交融和互补。尤其是针对一些地方独特的饮食品种和原料资源,通过烹调技术的革新优化转化为“工业化食品”完全是两者相互结合的切实可行之举。以淮扬菜为例,扬州近年来就发展了以速冻点心为主打产品的系列冷冻食品,鹅类制品也已形成了盐水鹅、风鹅等体现淮扬风味的工业化产品,其中不少都已享誉国际市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中餐中的许多品种是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一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是必需的,品种开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要方便烹调制作。另外,存贮技术的研发、烹调方法的改进、保鲜技术的运用等是关键环节。所以,要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原味,就必须认真评估原料加工冻制后品质的变异程度,除速冻环节之外,诸如原料的选择、整理、切割、热烫等都要与烹调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图;工业化食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青少年人群,产品特色应在分析其饮食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侧重。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开发和运用一些新式烹调方法,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烹饪工业化”生产,进而提升产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同时,对于餐饮行业经营实体而言,产品工业化生产也是推动企业品牌建设的有力举措,杭州楼外楼实业有限公司所属食品厂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的常规品种达30余种。类似这类经营方式已在行业内广泛出现,特别是一些快餐企业,流水作业的工业化食品已成为其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主导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说都是现代科技和烹调艺术的最佳组合。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烹饪工业化”只是中国烹饪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功能性因子,两者在概念和内涵上有着本质性差异,同时,这应该是建设现代“烹饪工业文明”的重要着眼点和立足点。
5彰显文化特性,形成并完善烹饪文化产业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烹饪文化属性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特征也已成为当前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倾力打造“川菜王国”》的作者就以独特的视角提出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带动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川菜产业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营销到培训、资本、传媒、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也是烹饪多种属性的鲜明体现,通过各种属性的有效聚合去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将会是烹饪产业化发展的另一显著趋势。
篇2
1、汽修专业,初中毕业学什么专业好,对于男生来说,可以选择汽修专业去学习。从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汽修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潜力无穷的,就业市场倾向于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汽修行业。可以说在全国汽修行业也变得也来越重要,最重要的是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汽修技术也是一门比较好入门的技术。
2、厨师烹饪专业,厨师烹饪对于喜欢美食、喜欢厨艺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门非常合适的传统手艺。不仅男生可以选择,女孩子也可以选择,毕竟俗话说“厨师是永远不会失业的职位”。而且厨艺学好了就业十分简单,薪酬也是非常可观,如在很多高级餐厅厨师的行业的收入基本都在1万以上。因此厨师烹饪也是初中毕业学什么专业好的最好的答案之一。
3、幼师专业,女生初中毕业学什么专业好,幼师专业可以说非常适合女孩子的,特别是一些初中毕业的女生。一是初中毕业的学生稚气未脱,很适合跟小孩子在一起;二是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力度的增大以及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师专业前景发展是非常好的。
4、护理专业,女生初中毕业学什么专业好,除了幼师,护理也是女孩子的首要选择之一。对于女孩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持续的收入是很重要的。而护理专业不仅可以满足女孩子想做白衣天使的愿望,也能拥有稳定的工作。另外如果有男生喜欢护理的,也是可以选择的,而且目前男护理在各大医院是相当受欢迎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由于工作环境制约,时间有限,我不能经常收看贵刊。
既然选择烹饪这一行,学习面点,就应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做好。由于地处小城市,书籍等学习资料很有限,学理不清思路,我诚恳地请求贵刊的工作人员能帮助一个渴望学习、发展的女孩。
我想看看贵刊创刊20余载中编辑过有关面点制作方面的文章,刊登的各大酒店面点精品制作,历届技能大赛的面点制作(CD光盘)。
山西的面食制作历来走在全国的前沿,由于环境制约,无缘去山西学习,我想看看贵刊刊登的大型《中国・山西面品》电视系列示教片(精装现场版)VCD版,希望能在异地他乡亲领山西烹饪大师的技艺。
我想借助贵刊结识一些烹饪界的名家,向成功的人士学习请教,怎样学好面点基本功,如何学面塑、船点(象形点心)。
了解如何参加职业技能认证(希望各省市能举办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艺)。
2007第2期(总第261期)刊登的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创新菜点选刊中的苹果酥、象形核桃、枣花酥的制作应再具体详细些,酥心与酥皮的具体作法,让初学者看后也能做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我想学正规的中华面点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初级、高级。比如:面团的调制标准、馅心的调制(做酥饼、水油面:油酥的比例,油酥中,油与面粉比例等)。
希望各位领导、编辑在百忙之中抽空,关照下远方渴望学习的年轻一代。千里之外,渴望学成的女孩期待您的回复。
给各位工作人员添麻烦了,在此表示我崇高的敬意、诚挚的谢意。
祝贵社的期刊越办越丰富、精彩
爱出者爱返 福佳者福来
中华面点的发展趋势
中西合壁,南北融汇,菜点结合。点心筵席的发展博采众长,扬长避短
有志者事竟成 奋斗不停息,超越无止境
万里征程不落帆,勇立潮头向彼岸。
亲爱的秀龄同学:
您好。
看了来信,我们被您的求知若渴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所感动。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相信,只要您认准这个目标,并努力不懈地常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实现您的理想――成为一位出色的面点烹饪师。
我们,作为一个烹饪刊物的杂志社及其编辑,当然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您实现您的愿望和追求。然而,毕竟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为您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而只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为您提供些必要的帮助。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在近期尚存的本刊期刊中,寻找有关刊有面食、面点文章的期刊,免费寄去几本供您学习参考。
二、我们再把您的来信复印一份,给“山西面食培训中心”校长刘志娟同志,看看她是否能给您提供一些帮助。这是因为一则她是国家级特级面点师,您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向她请教二则您信中提到的“大型《中国・山西面品》电视系列示教片”也是他们学校的产品,而我们只是为他们做介绍而已(该校联系方法,期刊后页有刊载)。
篇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餐饮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中等烹饪职业教育均呈蓬勃发展态势,成为了热门学科。随着各类餐饮品牌的不断兴起,既给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推进了烹饪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改革的步伐。本文就当前中职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普遍缺乏较为完善的烹饪教学体系,课程不够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此外,还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在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内容繁杂,脱离了烹饪教学的培养目标,这严重制约了中职院校烹饪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施和方法陈旧落后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逐渐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依旧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致使中职烹饪教育的经费不足、教育设施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枯燥单一,这些都不利于激发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烹饪教学质量不高,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资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烹饪教育在中职院校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师资队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壮大,但是很大一部分烹饪专业教师学历较低、重视实践操作、缺乏对学生基础理论的传授,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就缺乏实践和理论知识,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对烹饪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烹饪的综合能力偏低,难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烹饪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迟,但是它有营养学、保健学、生物学、基础化学、美学以及工艺学等理论基础雄厚的学科作支撑,有自身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因此烹饪学科的发展还是有基础的。然而,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要想较快地提高自身地位,必须加大建设力度,特别在形成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和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上狠下功夫。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烹饪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特别要加强烹饪技能教师的培养。要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使之更能符合餐饮业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从而保证烹饪大学生能够学用一致,成为餐饮业所期盼的实用的高级人才。
(二)贴近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专业教材
目前,餐饮业中广泛运用的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在烹饪专业的现行教材几乎未加介绍和分析,实际上教的都是“老教材”,学的却是“新菜肴”,这显然是矛盾的。因此,烹饪专业教材必须强调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要改变传统观念,教材必须有效地针对施教对象,具体地为其服务。教材的内容要注意与餐饮企业接轨,以企业的需要为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注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相衔接,为学生顺利取得中级厨师等级证书创造备件。
(三)完善教学手段,添置教学设施
据调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有烹饪原料的幻灯图片的学校也不多;专业实践课仍旧教师口头讲解和制作演示。在21世纪的今天,已不合时代潮流。在计算机已基本普及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改善实习环境,不能用的旧设备,该淘汰的要淘汰,行业中使用的新型烹饪设备,要适当增添。
(四)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现代餐饮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这种高素质不仅体现在掌握职业技能,更体现在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烹饪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古今烹饪史话,地方民俗、食物营养知识、食物卫生知识、食物化学知识,食品微生物知识等;二是与人生有关的人文知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生命体,除了工作之外,还有生活,而要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就需具备开阔的人文知识,如历史、艺术、文学、运动等等。
篇5
关键词:基础技术理论;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
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使德国建立起了统一、协调、高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制度。这不但使政府、企业、学校职责、任务明确,还使职业教育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保证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效果。就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而言,双元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需要的教学模式的一种,运用双元制对现行的高职高专烹饪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必要的。
校企双方合作的可行性。目前,烹饪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的矛盾已经成为一种事实,院校和企业都迫切希望解决目前这一难题。一方面,院校希望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能聘用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另外,酒店的实习生干的是普通员工的工作,而工资是最低的生活标准,比普通员工少得多,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我们在看到目前专业供需错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校企双方这种潜在的合作可行性,校企双方是存在强烈的合作愿望的。实施校企合作是烹饪专业与旅游企业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校企双方应高度重视,成立酒店管理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运作,为酒店培养高素质人才。双元制可以将学校和旅游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校企双方都急需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可行性也为双元制的顺利推广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合作机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
校企双方主观因素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我国目前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集中在浅层次的实习实践合作,原因是在校企两方面的。首先从主观上讲,多数学校的主要出发点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率与实习实践场地不足等问题,对于行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思考并不充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旅游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有限,因此企业管理的系统性欠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很少能够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企业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多数合作企业的合作层次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本身,与学校间很难开展全方位合作,也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纵观整个历史,办学成功的高职院校都是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学校。因为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而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环境有差距,一些职业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也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掌握和内化。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许多新技术边应用边发展,未必能及时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地点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烹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封闭的校内教育,而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形成做人做事的本领。
充分发挥烹饪专业职业院校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进行校校合作。从彼此熟悉的专业或学科做起,合作双方共同探讨学科规划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现有的师资、设备为平台,实现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师资、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多方位的科研合作、学生技能创新活动;以网络视频会议和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形式,积极寻求在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点,建立合作互动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实行城乡合作和跨地区合作办学。利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带动欠发达地区和为农村服务的高高职高专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可以利用一部分基础较好的院校的资源优势,同中心城市的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社区性烹饪职业院校,使高职高专烹饪职业教育发展更贴近急需人才的基层和农村,不仅有利于调整人才的城乡、地区、行业布局,也为高职高专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烹饪职业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应以国际标准为参照,关注国际烹饪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扩大国际生存空间;鼓励教师和学生到国外接受培训和工作实践,加快参与国际互联网上的烹饪职业教育活动,从发达国家中汲取有利于我国高职高专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建立多国姊妹学校、合作公司,开展学生、教师互换交流和实习等活动。
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跨地区合作、国际合作,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篇6
就餐饮行业如何进行低碳管理这一热议话题,本刊走访了上海市烹饪协会会长沈思明,以下是他对餐饮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餐饮业不仅要文明服务、满足消费,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特色菜点;而且还要积极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低碳餐饮,可从以下几方面倡导或实施:
1、制定餐饮业低碳化的行业规范要尽快建立科学、节能减排的管理与操作规程,在餐饮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规章制度。
2、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设备可在饭店建筑装潢设计、室内空调和照明、各种设备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各方面尽量采用节能技术或节能产品,以有效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比如,环保建筑装修材料、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灯具、节能灶具、节能锅具、感应式节水龙头等。据测试,大功率的商用电磁灶就比传统燃油灶具、液化气灶节能50%~60%,而且无明火又安全。
3、拒绝或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具要积极倡导低碳餐饮消费理念,拒绝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具。
4、杜绝购买储存、制作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反对过度包装食品,提倡对包装的回收再生利用现在不少餐饮企业都在生产销售外卖食品,例如“月饼、糕点、腌腊制品、半制成品”等,如果都能加强环保意识,避免食品过度包装并提高包装的回收再生利用率,有利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6、减少浪费,引导顾客理性消费、适度消费餐饮企业应该积极引导顾客按人点餐,减少浪费、适可而止。如果饭店不仅建议客人把吃不完的菜打包,而且还能主动教他们如何回家把剩菜做成另外一道新菜,这样既可为顾客的荷包“减负”,又可有效减少餐厨垃圾,降低饭店的餐厨垃圾处理费用。
7、倡导低碳烹饪方法,推广低碳营养菜谱积极开发推广低碳营养菜,例如蒸煮菜、凉拌菜等;提倡少吃荤多吃素的低碳饮食,能减少饲养量,间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饮食也符合追求营养健康的现代餐饮理念。
篇7
美的主导修订IEC电压力锅安全标准
电压力锅是顺德家电企业自2005年开始研发的新产品。经过美的等企业的不断研发,电压力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和压力安全防护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该标准的电压力锅具有压力控制敏感性高,压力安全防护可靠性好,改变了传统的刚性结构电压力锅通过温度间接控压、需要高强度材料承压的技术路线,既能节省材料又简化了结构,既可压控烹饪,又不易堵塞。弹性结构电压力锅的无沸腾烹饪(不排气)原理,大大节省了能耗,提高了烹饪效率,是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行业发展趋势的现行产品,是电压力烹饪器具诞生百年以来在压力控制和压力安全防护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对传统电压力锅烹饪器具在压力控制和压力安全防护技术路线的成功颠覆。
从技术到专利,从专利到标准,从联盟标准到国际标准。美的集团主导修订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压力锅安全标准2012年底。这是美的主导制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至此,美的压力锅走向国际市场取得了通行证,也标志着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能够更多地使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压力锅。
此次标准为IEC60335-2-15,即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的第二部分标准: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在此标准前,IEC相关标准是基于“刚性结构”的,但以美的为代表的国内主流电压力锅技术是基于“弹性结构”的,国际标准的不适用性,严重限制了电压力锅出口。
2010年,美的联合行业在美国西雅图会议上提出并通过电压力锅IEC标准修订提案。2011年,在印尼举行的83届IEC/TC61委员会会议上,美的电压力锅公司代表中国共提出了四项(弹性结构电压力锅、合盖安全性、泄压安全性和防堵安全性)标准提案。2012年,在德国柏林IEC/TC61的第85届会议上,美的集团代表中国,再次提出标准完善意见,将弹性结构压力锅与刚性结构压力锅完全分开,在标准相关条款中单独要求,实现电压力锅国际标准的最终修订。2012年年11月29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瑞士日内瓦总部正式IEC60335-2-15(Ed6.0)标准。
近年来美的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这不仅可以克服技术贸易壁垒,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出口的份额,同时对于行业技术发展,掌握国际前沿技术具有战略性意义。
目前,美的已获得了IEC秘书处认可,负责主导修订电压力锅、吊扇IEC相关标准,同时参与压缩机、吸油烟机、豆浆机、微波炉、洗碗机等多项国际标准的修订。以后美的可以制定更多的国际标准,美的在国际标准舞台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
美的“鼎釜”
―源自中国 问鼎世界
“鼎”、“釜”都是古代煮物的器物,鼎三足两耳,国之重器,政权象征,寓意高贵,显赫,如大名鼎鼎;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2015年4月13日,赶在樱花花瓣还未飘落之际,美的携代表了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电饭煲新品,登陆“家电王国”日本,开展了一场有关中日米饭文化和电饭煲技术的研讨交流会。期间,美的荣耀了在电饭煲内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鼎釜,首款使用鼎釜内胆的突破性单品――美的焖香IH全智能电饭煲,也隆重亮相日本东京,
篇8
饮食文化是每个种族每个国家都存在的现实文化。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美国饮食文化和云南高原特色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对立统一性,以及二者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饮食文化;美国;云南
1.饮食文化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顾名思义,饮食便是人类不可否认的永恒课题。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造就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璀璨。然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更是中华饮食文化发展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饮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如阮静秋的《中外饮食文化》就以详实的笔触记录了中西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且在酒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等方面做了比较,使我们对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有了大框架的了解[1]。袁国友、杨玲共同完成的《乡土•乡情•乡事———云南农耕文化调查实录》则是从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的角度剖析了云南这块高原地带的特色饮食文化,以此让我们对云南特色饮食文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2]。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跨文化交际中,有学者就曾表述,人们可以观察到世界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互补和融合的态势。那么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极具中国色彩的云南特色饮食方式对比研究,会发现一系列在饮食文化交流中值得人们探讨研究的问题[3]。
2.美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由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许多地方的人们组成的一个移民国家[4]。正是因为这些来自于各个地方的移民,在美国历史的沉淀下,美国的饮食文化也慢慢开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1美国饮食文化的理念首先,与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所追求的“色、香、味”俱全,美国人更注重是科学和营养,他们习惯从营养学以及吸收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日常饮食。其次,与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所追求的各种烹饪方式不同的是美国人更注重烹饪的效率问题,在他们看来,饮食只是一种填饱肚子的手段,只要吸收了身体所需的营养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的烹饪方式也就相对简单许多,正如牛奶、面包、三明治、生蔬菜等,都是简单操作就可进食却又有有营养的。这便是美国饮食文化的理念,营养的同时讲究效率。
2.2美国餐饮业的经营方式说起美国的餐饮,人们会立即想到美国的快餐文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美国人都喜欢快速进食,这也便成就了美国的快餐文化,其中便属肯德基和麦当劳最具盛名。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的快餐文化不仅在国内繁盛,更是迅速的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起来。类似于像这样的快餐店,在美国还是不够的,于是小吃店,熟食店等接踵而至,简单的设备,快速的服务,经济又营养的美食,均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亟需的。此外,美国的自助餐饮业也是相当受欢迎,尤其是外来者。琳琅满目的食物,可随意取放的方式,不仅快速饮食的美国人喜欢,也方便了许多外来游客,正所谓是一箭双雕。
3.当前云南餐饮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问题
3.1云南餐饮文化的发展状况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同时,云南也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诸多国家相邻相连,其诸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国而居,正因如此,云南的饮食文化一直处于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此外,据调查了解云南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之多,这样的地理环境也给云南的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障碍,许多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在高山面前也就无形的增加了推广的难度,这也就阻碍了云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3.2云南餐饮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来看,云南的饮食文化属于历史积淀厚,民族特色鲜明,同时也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结合,使之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如此重要的一方特色却受着诸多的影响阻碍着其发展。其一,由于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居多,又与多国相连,民俗文化均呈现着多样性,没有一种统一性,餐饮业想要整体发展起来几乎不可能,此外,据我们调查组成员实地走访发现,云南地大山多,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往往都是隔着群山,这样也就进一步导致了饮食的差异性,在这样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环境下,云南是很难形成风格一致的饮食文化。其二,受云南山多的地理影响,很多生产技术,运输技术都无法运用到云南的餐饮行业,人们至今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之上。现做现吃,无法长时间的保存更无法做到精细的加工以保证在长时间的运输中不变味,技术的落后甚至使其一直以最原始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更不能说是唯美的包装设计,这样云南的特色饮食又怎能以好的形象展现在世界各地人们的眼中。云南的地理环境,人文气息,民族特色等造就了云南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阻碍着云南特色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4.美国饮食文化对云南特色饮食文化的启示
纵观美国的餐饮业,其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发展的。面对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美国的快餐业便应运而生,同样在云南这块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土地上,我们也可以将饮食与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以吃为方式,以精神享受为目标的发展方式,此外,还可以加大极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开发,充分发挥云南本土所具有的特色饮食。其次,国家政府加大对云南边远地区的开发和扶持工作,使其发展进步的步伐能紧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这样云南这片高原地带的特色饮食文化终将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阮静秋.中外饮食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袁国友尧杨玲.乡土窑乡情窑乡事---云南农耕文化调查实录[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篇9
“灶,炊穴也。” 灶,本义指用土砌成的,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灶具的定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此。简单地说,灶具就是容纳燃料或控制热量或承载炊具的一个产品。
在几千年的生活中,灶具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它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自然饮食的状态,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灶具承载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诉求,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灶具的使用和普及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人类的进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灶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设计演变过程不但遵循着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和进化规律,同时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诸如文化、政治因素。随着灶的发展,中华民族书写了一部关于灶具发展的史籍。
2.灶具发展史及TRIZ理论的应用
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篝火、火塘的形式应该就是灶具的前身。当时生存的原始人们居住在野外,因为需要遮风挡雨,所以要求居所尽量是密封的,但是使用灶具时又需要排烟,因此居所又应该尽量是敞开的,这是一个物理冲突。为了解决这个冲突,原始人们创造了半包围式样的穴居篝火(图1),这里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条―分割原理,将完全密封的空间分割出一个联通空间,供排烟使用,同时又尽量保证了空间的相对密封性。火塘的出现是原始人们希望对火加强控制而出现的灶的形式(图2),原始人类不是在地面向上搭建出一个聚拢火的结构,而是反向地下挖出一个聚拢火的结构来,其中应用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3条―反置原理。
在河姆渡时期出现了各型的陶灶(图3),在这个时期的陶灶上面,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排烟效果,原始人们在陶灶上打出许多孔来,以供排烟,同时又可以透过火而隔绝燃料,使灶具部分变成了多孔的材料,此处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31条―使用多孔性材料这个原理。
战国时期有款提梁虎形青铜灶(图4),这个青铜灶由灶身、烟囱、提链以及与之相配的平底釜和甑等几部分构成,可进行拆装。这种结构设计使灶具携带起来更方便,非常适合军旅使用。这里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条―分割原理和第5条―组合原理。另外,灶身内壁上分布有小尖状结构,在上面搪了泥,这样可以使灶内热量不易散失,节约燃料,有效解决了青铜材质本身热量易散失的问题,提高了灶的热效率,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40条―复合材料这个原理。
东汉后期出现在灶身两边悬挂水缸的陶灶(图5),利用灶的热量给悬挂水缸里的水加热,方便人们使用热水,从而更加充分利用了灶膛的热量。这里运用到了提高理想化程度的方法6―利用资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晋灶中出现了两个灶口的合成灶(图6),可同时在两个灶口烹饪食物或烧水,更好地利用热量,提高效率,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5条―组合原理。
宋代能见到多层蒸笼(图7),多个蒸笼重叠放起来,更充分利用热量,应用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7条―重叠放置原理。
明清是厨房格局的定型期,此时灶的形制和功能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以江苏启东三眼灶为例(图8),这个灶台的烟箱连接着灶塘和烟囱,烟雾在此经过并流入烟囱,是灶台与灶门的双层隔离墙,由于烟箱内有烟雾产生的热量,因此烟箱周围十分干燥。在烟箱中开有一到两个称为焦心或焦心洞的内凹空间,用来搁置火柴、食盐、醋、酱油等物品,不仅可以防潮防湿,而且方便烹饪时随时拿取使用。这里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3条―反置原理,以及提高理想化程度的方法6―利用资源。另外,此灶具已经具有了风箱部分,风箱在明代已出现,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已有记载,其作用是把形成的气流压送到灶塘内,增加空气的对流,促使柴薪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其中正应用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25条―自我服务原理。另外以江南地区农家靠壁灶为例(图9),将长方形的灶台做成圆筒形,方面了操作使用,避免了棱角的伤害,此做法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4条―曲面化的原理。
自第一次开始,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传统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便受到了影响,随后至当代逐渐出现燃气灶、电热灶、电磁灶、微波灶等现代产品。燃气灶的发明使用是灶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图10),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源上,燃气灶结束了以固体柴草为燃料的时代,以可燃气体代之,同时,一定程度上结束了灶具作为容纳燃料的容器的时代,可使燃料单独储存在燃料瓶中。应用到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进化规律9―系统的分割。另外,在燃气灶上火的大小实现了轻松调节,使其在大小之间可以动态变化,运用到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5―动态性进化法则。
电磁炉的出现是灶具发展史又一重大突破(图11),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路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的锅具底部放置于灶面时,锅具切割交变磁感线而在锅具产生交变电流,锅具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融入了电磁场的概念,构成了一个物场模型:人―电磁场―食物或水,是一个有效完整系统。微波炉应用了微波加热的原理(图12),简单说来就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的水分子,将随微波场而变动,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震动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8条―机械振动原理。
灶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整个发展过程遵循着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不断应用着40条发明创造理论,也不断向理想化进步。
3.灶具发展演变方向和规律分析
从灶具使用能源种类来说,经历了柴草灶具、燃气灶具、电磁灶具、微波灶具的过程,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原理中的第35条―转换物体之物理、化学状态的原理。
从制造灶具材料来说,经历了陶、青铜、铸铁、钢或其他材料等的过程,也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原理中的第35条―转换物体之物理、化学状态的原理。
同时也经历了从明火到无明火的过程,柴草、燃气灶具均能看到明火,电磁、微波灶具看不到明火,从宏观原理到微观原理应用的过程,从宏观上点燃燃料获取热量到应用电子、微波微观原理,符合技术系统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也经历了由不易控制到能够轻松控制的过程。先前的靠填放燃料多少控制热量是不容易被控制的、不精确的,近代出现的有调节热量大小的旋钮或按键,能够实现容易和较为精确的热量调控,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原理中的第24条―调节器的原理,并且符合进化规律中8―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进化过程中固定式灶具与可移动式灶具交替出现发展,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原理中的第45条―动态性的原理。
4.灶具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着重开发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各自应有各自的个性化、差异化产品,不仅仅围绕着节能、热效率开辟环保、安全、健康等新理念,更有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有力的保障。如热水器的安全装置,其他灶具的缺氧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熄火保护装置、停水温升保护装置、风压保护装置、防干烧保护装置等,既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也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但对于燃气灶来说,其研发还应在功能上进行拓展和优化,提高热效率和节能仍然是是两个大主题。另外,目前燃气灶操控方式仍然是以手动旋钮点火和进行火力调节为主,相对于其他电器产品,显得古老又传统。因此提升燃气灶具的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首先要解决灶具控制系统及其执行机构与其它电器联动、自动烹调、联网操控等问题。灶具智能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控制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市场用户的认可。
一体化嵌入式灶具面板在外观工业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还有较多的空间,如何满足青年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融合技术和情感是一个新的探讨方向;更能够营造一个更舒适、洁净的厨房环境的灶具产品和理念才更能让消费者接受。
责编/刘红伟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段玉裁,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2]赵新军.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关建国.从欧洲灶具现状看中国灶具发展方向[J/OL].http:///
[4]张耀引.原始社会至秦汉灶具形态演变及设计分析[J/OL].http:///
[5]戴吾三.灶具:从古代到今天[J/OL].http:///
[6]王强,白羽.中国古代灶具设计演变研究[J/OL].http:///
[7]郑勉勉.论中国汉式厨房的发展与演变[J/OL].http:///
[8]李正琪.基于青年消费心理的组合电磁灶设计[J/OL].http:///
篇10
本刊特稿
(5)集团化运作下的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宋玉臣 马建云
经济理论与实践
(13)不同类型被拆迁人与政府间的博弈研究 洪开荣 彭鸣
(17)13省市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岳立 王晓君
(21)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台州城镇居民为分析对象 金台临
(25)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孙晓慧
(28)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与风险的分析 李丹琳 张晓兰
(31)下一代网络产业融合演进竞争趋势分析 杨菂
(35)产业转移效应的案例研究——以新余光伏产业为例 赵瑞霞 胡黎明
(39)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刘凡胜
管理理论及应用
(45)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经济效应分析 赵红娟
(50)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王诏怡
(56)中国电影音像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詹小琦
(61)南通市服务外包业发展模式研究 王慧 顾玉萍
(65)福建农场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丁丽英
(69)基于swot分析的泉州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徐淑延
(73)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其机制研究 黄知然
(77)山东省居民风险态度及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周路路 杜秀芳 闫婷婷
政治法律社会问题研究
(81)社会学视野下中美法院功能差异解析 傅林 王继国
(85)论古希腊自然法观念的转向 王绍源 崔文芊
(88)美国推动美韩fta与tpp的动因分析 陈庭翰
(92)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滕丽娟 张艾玲 张沛源
吉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96)加快吉林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付文心 李金宝
(100)吉林省农民增收对策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 王淑珍
(103)吉林省特色酒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王维坚 边忠博 侯丽丽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106)团体依恋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韦耀阳
(110)论新形势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马庆辉
(11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体验的质性研究 杨楠
(116)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的启示 宋颖
(119)构建会计本科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吴艳 王春莲
(122)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重构及教学方法探讨 初国清
(126)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课校外实践教学的思考 张克夫
无
-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 下一篇:新闻传播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