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焊工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焊工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焊工技能培训

篇1

关键字:浅谈电焊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TG421 文献标识码: A

职工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职工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教育培训则是提高职工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当今是信息社会,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铁路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性作用,而终身教育将占据核心位置。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焊接技术在工业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加工技术,其广泛的应用在制造业中。电焊工在工种类型中属于特种工种,由于其施工环境比较危险,电焊工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关上岗证,才能走上工作岗位。

但是,如何保证电焊工培训过程中质量的提高及考核合格率,使电焊工实际操作技能在生产中灵活应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逐步完善。下面结合我公司电焊工培训工作,对培训电焊工提高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做扼要的阐述。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电焊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电焊工的技能操作技术性和技巧性要求很强,要熟练掌握其操作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就要运用焊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独力地完成电弧焊实际操作中的各项课题。

建筑物中的钢结构是用钢板、型钢和圆钢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制造出来的骨架结构。由于钢结构在施工时速度快、周期短、承载力高以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当中广泛使用。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主体来说,钢结构的质量一旦存在缺陷,它对于整个建筑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焊接连接的强度取决与焊接材料强度及其与被焊接的钢材的匹配程度、焊接工艺、焊缝质量和缺陷。在进行焊接结构设计时,应使焊件接头性能满足构件的使用性能。接头性能与焊件材料、焊条、结构工艺性、接头形式、焊接方法以及操作工艺等有关。据统计:焊接结构件的损坏,其中材质不良约占25%;设计不良占50%左右;余下为施工不良。为了能使焊接结构安全可靠,应首先根据结构工作时的负荷大小,正确选择结构件材料、焊接方法、合理布置焊缝和正确设计焊接接头等工艺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今后电焊工教学要点包括:

(一)焊件材料的选择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艺学和电工学,掌握常用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热处理的几种方式和采用哪种热处理方式,使构件达到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并了解材料与加工工艺的关系以及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

(二)焊缝的合理布置教学要点:

合理的焊缝布置,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保证焊件质量有重要作用。焊缝布置应注意的事项:

1.避开应力最大的截面的区域;

2.考虑缺口对应力集中的影响。

3.焊接接头力求分散,避免热量集中;

4.焊缝布置要便于旗焊、运输和检验。

(三)焊接方法的选择教学要点:

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对提高焊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很大影响。重点讲述焊接接头的种类及常用的接头方式,焊缝坡口的形式、尺寸及清理,采用的焊接位置以及各种焊接位置的操作要点。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等各种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设备及应用范围等。

表一.几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焊接方法 手弧焊 埋弧自动焊 CO2气体保护焊

特点 与气焊比:

焊接质量好;

焊接变形小;

生产率高;

与埋弧自动焊比:

设备简单;

适应性强,可焊接各种空间的位置和短、曲焊缝。 与手弧焊比:

生产率高,成本低;

质量稳定,成形美观;

劳动条件好,对焊工操作 技术要求低;

适应性差、一般只焊平焊;

设备复杂,且需工艺装备。 成本低;

生产率高;

焊薄板变形小;

可全位置焊;

有氧化性;

成型较差,飞溅大;

设备使用维修不便。

应用 单件小批生产;

板厚一般≥3mm,1—2mm也可焊,但质量不易保证;

全位置焊;

短、曲焊缝。 成批生产、中厚板、长直焊缝和较大直径(一般30mm以上)环缝的平焊。 碳钢和强度级别较低的普通低合金钢;

宜焊薄板、也可焊中厚板;

单件小批、短曲焊缝用半自动CO2焊,成批生产、长直缝和环缝用CO2自动焊。

(四)分析焊接接头成形成败的教学要点

1.分析影响焊接变形的原因

了解焊接热过程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在考虑防止焊接变形措施时,首先应分析和变形有关的因素,结合具体的事例运用因果图来分析其产生的变形的真正原因。

图一影响焊接变形的因果图

2.防止焊接变形的措施

(1)减少焊接热量,避免过于集中,如减少焊缝数量,改变焊接顺序,采用逆向分段法及平衡对称法;采用小焊条、小电流或改用大的焊接速度焊接法,如埋弧自动焊和半自动焊等。

(2)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使焊缝有自由收缩的余地,降低焊接中的残余应力。

(3)层间进行锤击,使焊缝得到延展。

(4)预热拉伸补偿焊缝收缩(机械拉伸或加热拉伸)。

(5)焊接高强度刚时,选用塑性较好的焊条。

(6)采用整体预热。

(7)降低焊缝中的含氢量及焊后进行消氢处理。

(8)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整体高温回火、局部高温回火或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一半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3.焊接变形矫正方法:

(1)机械矫正法: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来矫正结构变形的方法;

(2)加热矫正法:利用火焰对焊件局部变形较大位置进行加热,然后在用水冷使发生收缩引起变形来抵消原来的变形。

篇2

该区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联合崇左市定点培训机构,举办多期电工、电焊工、钳工、育婴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等10个工N的培训班。在创业培训方面,联合培训学校免费为贫困户开展创业培训班,为贫困户创业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在“两后生”培训方面,与扶贫、教育等部门联合摸底掌握江州区“两后生”情况,组织推荐“两后生”就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享受生活费补贴每学年5500元/生(由各县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中统筹),并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包吃、包住、包培训、包推荐就业),让“两后生”实现技能就业。

二是开展就业专项活动,提供精准就业帮扶。2017年1―2月,江州区人社局先后开展就业援助月及春风行动专项招聘会3场,进场求职人员将近1710人,共有50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或协议。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联合140多家企业开展多场招聘会,共提供8000多个工作岗位,涉及生产普工、保洁、保安、后勤、电工、维修工等工种。

三是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扩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就业 “百千万”工作,即“走百企访千户促万人就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深入贫困村发动建档立卡户到企业务工,针对新和异地移民搬迁这个项目,对接辖区内多家企业,预计2017年能够提供64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移民搬迁的贫困户制定培训方案,组织贫困户等开展“订单式”培训。积极做好辖区内企业新增就业岗位社保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对符合认定新增就业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主导产业企业增加认定,鼓励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

四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推动返乡创业。目前,江州区本级筹集落实农民工创业贷款担保资金356万,最高可以发放贷款1800万,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28笔1260万元。积极依托江州区经济产业园新和片区申报江州区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篇3

一、培训基地建设

1、组建培训班子、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为培训及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及制度保障。

方正县职工技术学校与保障部、帮扶中心联合成立了强有力的管理领导班子,由县总工会副主席担任学校校长,保障部、帮扶中心负责对学校的日常管理,由帮扶中心主任负责学校培训及管理工作,学校下设培训部和办公室,分别行使培训、招生就业及综合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制度、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各部门岗位责任制,配备了学校管理人员3人,管理人员齐备,使培训及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培训师资,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培训教师5人,为学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3、强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充足的培训场地。

4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学校配置了办公电脑2台,投影仪1台,打印机等,购置了齐备的教学用具,保证了办公及教学所需。

二、多渠道开展培训工作,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

1、年初,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按照市总工会的安排布署,学校利用农闲期间,深入到宝兴、松南、德善3个乡镇组织了农民工116人,集中在宝兴小学,德善小学进行了技能培训,开办了酒店服务、家政服务2个专业共3个班,本次培训拉开了我县首批农民工技能大培训的序幕,在全县掀起了强烈反响。培训规模之大,培训专业性之强,培训学员热情之高,各级党政之重视,属我县之首。据统计,这批学员中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0%,合格学员95%以上实现就业。

2、组织人力物力,开展科技下乡,积极开展就地培训。

为满足部分乡镇的培训愿望,学校在有条件的乡镇,通过就地办班方式,把设施设备搬到当地,聘请有经验的技师授课,先后在宝兴、德善2个乡镇举办家政服务、酒店服务培训班,并帮助在当地酒店就业,70%以上的学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3、充分利用县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在县内开办了酒店服务培训3期,共培训学员达120人。其中,酒店服务班为订单培训,全部就业。

三、广泛拓展就业渠道,落实就业安置工作

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年共培训学员216名,实现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率达75%,订单培训就业安置率达100%,创业培训实现自主创业就业达60%以上。主要做法如下:

1、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招生就业保障体系,一方面,在积极开展培训的同时,学校先后与方正县兴隆笔业、鑫禧酒店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劳务输出订单协议,学员培训后直接推荐给协议企业就业;

2,与相关乡镇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本地学员亦可通过乡镇政府集中组织输出;

3、积极鼓励学员智力之乡,学好技能回乡创业;

4、积极开展订单输出培训和本地企业合作培训以保证培训学员顺利实现就业。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学校的培训工作在各方努力配合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培训招生工作是今后培训最困难的工作。特别是新的培训政策出台后,对学员实施普通技能培训适应不了当前的用工单位。

篇4

按照《关于20__年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会议决定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的通知》(县委督查通知第8期)通知要求,现就我县20__年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__年,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26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总收入7.66亿元,纯收入3.68亿元。20__年春节前后,全县返乡农民工41360人,其中回乡过春节或因事返乡26080人,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返乡15280人占返乡总数的37%;失业返乡农民工中自珠三角地区返乡4988人,自长三角地区返乡4940人,其它地区返乡5352人。截止20__年3月20日,全县返乡农民工中已转移就业32745人(有序转移4972人,能人带动转移27773人),其中失业返乡农民工转移10887人,占失业返乡农民工的66%。目前,返乡农民工中有8615人尚未转移,培训转移工作正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二、主要做法

针对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县农村人办资源开发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工作意见》(鲁办法〔20__〕13号)等农民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全办人员为农民工服务意识,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三是从20__年12月起县人力办和乡工作站实行返乡农民工监测“十日一报”制,加强农民工回流监控预报;四是于20__年12月中旬选派骨干人员通过跨区域劳务合作与洽谈,对广东省东莞市龙华胜鞋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正大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好孩子集团、浙江省义乌市大和针织有限公司等15家用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签订劳务订单,收集了3000个就业岗位并在__电视台滚动播出向社会公布信息,到目前已收集到10000个省内外就业岗位;五是从20__年1月起,在全县12个乡镇进行宣传培训,发放“春节慰问信”、“务工服务卡”和“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31600份,接受咨询24000人次;六是在春节前及时召开返乡农民工代表慰问座谈会,邀请十余家部门领导和两家培训学校负责人与农民工代表面对面的座谈、交流,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为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七是在县内积极开设了十字绣技术、钢筋工、电焊工、电子电工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务工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截止3月20日,已培训5968人,经培训转移5512人;八是举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欢送仪式”劳务宣传活动,增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信心;九是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车票并派专人护送到厂,同时采取发放路费补助的方式,鼓励能人带动返乡务工农民转移就业。

三、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

篇5

国家和企业都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机修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落实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防患于未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机修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文明生产”,使学生具备必需的生产安全知识,为将来在工厂企业中安全生产奠定基础。机修专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作业环境的安全、用电的安全、用气的安全、以及机修工具使用的安全等。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安全”教育的常抓不懈,时刻提醒,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如:电线起火如何处理、触电如何处理、有毒气体如何处理等。

二、教学方法的困境

很多技工学校都实行理论与实训分开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的脱节。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学习分三周理论,三周实习,并且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分开,这就会形成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各自为政,出现理实关联不强、进度不一,学生学习无从适应的现象;即使理论与实训同步,但由于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时间差,造成学生对知识点容易忘记、记不牢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到上实习课时、实习老师不得不重新把知识点讲一次,这样就把实习的时间占用了。其实技工院校就是以技能教学为主,也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底子相对基础薄弱,在上专业理论课时会吃力,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心理,以至于专业理论学习只能应付。同时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学生退学。由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因而就无法做到像大专院校那样以理论指导实践。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技工教育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发展方向。由于学生的主体已确定,那么,就只能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适应当今技工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一体化教学,是现阶段技工教育模式的改革方向。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习中更好地把理论学习与实习学习融为一体,避免出现过去理论与实习分开造成教学脱节的现象。更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技能的训练。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随着教学办公软件应用的越来越普及,在机修的实习教学中多媒体应该大力应用。过去的版书式和挂图式教学比较单调,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泛味,多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图片、视频、动画的应用也得心应手。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并能摆脱过往由于场地的限制、有些示范性教学难以展开的缺点。能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来观察机械的装配过程,机械设备的传动方式和工作原理,突破由于设备本身局限性而影响教学视觉限制。多媒体的可重复性和动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和重点的掌握,同时可加深同学们对装配过程和机械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克服遗忘、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机修教学中Pro/E机械设计软件的“机械装配的模块”很适合机修教学应用,它能设计不同的装配模式和传动模式,而且在装配过程中更能把不正确的装配顺序反映出来,让同学们来分析、改正。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我院根据自身的条件,机修专业实行实训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机械工程系几百台各类设备的故障均由机修专业的学生负责维修。机械工程系的机械设备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线切割、各类磨床、普通车床等,设备的多样化可以丰富学生的实习。机修专业的现场教学实行项目式教学。设备故障的不确定性会造成项目多样化,这对实习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要求更高。现场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现场项目式教学是以设备真实的日常故障为基础来开展命题,同学们先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故障问题,再进行讨论,老师先不参与。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提出故障项目的命题,学生思考分析故障,列出解决方案。老师加入学生所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形成师生在教学中良好互动性,项目式教学方法,把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工厂所需要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有利于同学们将来更好适应企业的工作中去。

五、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

机修专业开设的技能多,要求学习的知识面广。同时来读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差,会造成很多学生怕学,学习的信心不足。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学生会出现怕学、厌学、甚至消极学习。由于我校机修专业多采用应用式教学与现场项目式教学相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无区别。通过设备的实际故障分析,用实例告诉同学们大多数的设备故障都是由于简单的设备元件或电器元件引起的,让同学们通过排除简单的故障来增强同学们学习的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多些鼓励也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六、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

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机修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为适应企业对机修人员的要求,以及拓宽机修学生的就业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机修人员的培训不能像以前的单一技能培养,而是要进行多技能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专多能。机械设备的维修不单涉及机修钳工技能还会涉及到其他技能的应用,如电工技能和焊工技能。过去的单一培养模式,会造成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难以排除,往往要机修人员和电工人员一同会诊,而且由于机修人员和电工人员技能的单一,通常只能以自己片面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利于快速解决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样,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经常会应用到焊工技能。例如:对于一些长年在恶劣条件下运行的设备进行装拆,由于螺母或螺栓等零件生锈严重,用常规的方法难以拆卸,这样我们就会用到破坏性的拆卸方法,而一般机修人员都会常见地采用气割技术来拆御。有时,机械设备的故障,也会应用到焊接技术来维修。现在企业招聘机修人员的要求,由过去的单一技能转变为掌握多技能。只掌握单一技能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会受到多方局限,形成就业困难。学院于2009年后,对机修专业学生在巩固机修钳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了机修专业学生在电工技能和焊工技能的培训,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机修专业的学生流失率创新低,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喜爱。很多机修专业的学生在定岗实习两三个月后就能与企业的老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甚至有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与企业提前签定了就业合同。

七、结语

篇6

集团坚持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调查研究。每年都根据企业的实际,对下属二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工种分类、人员技术等级情况、文化素质及需培训鉴定的人员数量等,制订出集团公司年度技能培训、鉴定计划。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以各二级企业或车间班组为主,针对生产操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各种岗位适应性培训;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职工技能竞赛活动,为职工交流学习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三是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基础工作。集团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部分工种(岗位)技能培训教材,使教材更加贴合企业实际,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集团公司不定期组织培训教师、考评员参加业务学习,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参加考察学习,学习优秀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好经验、好方法。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

西开有限公司实施多项举措实现企业育人目标。一是开展多岗位、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中、高层领导授课制度。公司规定,高层领导必须亲自为公司举办的培训班授课,并列入年度培训计划。计划中规定了所有领导干部每年的授课时数,将此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三是建立首席员工制度。在基层推荐、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和工作业绩考评的基础上,通过公司“首席员工考评领导小组”考评和公示,经办公会批准后,最终评出数控操作类、金加工等十余个不同岗位的“首席员工”,并给予相应待遇。四是网上在线学习。公司与时代光华签订协议,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网络在线学习,由各部门中层干部负责,学员一年内必须完成60课时的学习,并有学分的考核。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特别重视培训教材建设工作。为进一步适应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的需要,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写《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驾驶员》、《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城市轨道交通变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桥隧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调度》等教材。同时,为培养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保证实训基地建成后能顺利使用,申通集团从实际出发,以城轨驾驶员和变电检修工(城轨)为切入点,开发编制《城轨驾驶员实训指导手册》和《变电检修工(城轨)实训指导手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为提升企业人员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高速铁路建设施工的骨干企业,公司强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加强岗位培训。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和送培训到施工现场等形式,积极开展以岗位知识、专业技能为核心内容的技能人才资格培训、等级培训、适应性培训等工作。二是依托院校培训。公司利用郑州铁路技师学院的软、硬件设施,校企联合,举办各级别、多工种的培训班,涉及电焊工、起重工、钢筋工、工程测量工、试验工、电焊工、电工、接触网工等13个主要技术工种,通过培训与交流,拓宽了技能人员的视野,提高了技能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认真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公司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鉴定工作已在员工达到100%持证上岗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升级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已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由人事副总经理为组长,由人力资源部等各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员工培训教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和政策、制度。将员工培训教育经费的内容写进《集体合同》,并将不少于员工教育经费的5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经费投入上,专门制订计划确定每年的培训费用额度,并随着企业效益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在培训奖励上,修订完善了《职工教育管理办法》等文件,对通过技能鉴定考试的员工按等级给予不同额度的奖金。在使用上,公司出台《工人技师评聘及管理办法》、《关键、重要技术工人岗位津贴暂行办法》、《关于在技术工人中设置并聘任助理技师技术职务的通知》等政策,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被公司聘用的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和首席员工、关键或重要岗位员工给予每月津贴。在培训模式上,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和名师带徒,同时聘请120多位由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员工培训从师资上得到保证。

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员工”为目标,以各单位建立的培训基地为依托,在公司内部实施“公司级、单位级、班组级”三级培训模式,由各二级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培训师,传授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公司结合不同时期的重点项目,采取校企联合办学、送出去、请进来等不同培训模式,满足公司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岗位能力提升的要求。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补助制度,制定了《操作人员技术等级认证及聘任管理办法》,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公司各工种(岗位)统一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相应的薪酬补助。建立激励机制,各二级单位根据公司相应评选的个性条件,评选出专业技术和业绩水平特别突出的职工担当技术带头人,公司对各单位聘选出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每月给予特殊津贴。

西门子(中国)公司

作为技术创新的领导者,西门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利用专业经验与先进技术积极为中国教育事业作贡献。2004年至今,西门子与中国的大学和职业院校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九所国内知名院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先后与中国70余所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累计投入四千万元人民币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实验中心并设立西门子奖学金;300余名来自国内顶尖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加入“销售100 培训生”项目;通过西门子教师赴德夏令营,新技术培训等活动培养了千余名参与一线教学的教师;发起并独家赞助了五届“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天士力建立起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即50%岗位技能培训,30%能力提升培训和20%外部培训教育。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目的,对不同类别的人员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使组织培养与个人意愿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人才与团队的培养手段更多地趋向于多样化。目前应用到的管理措施有:定制化培训、成长导师、专业技术导师、项目管理、学历深造、轮岗、竞聘、继任者计划等。同时建立管理过程跟踪评估,定期检验培养效果,逐步完善人员培养与评估方法,使评估过程标准化、制度化。

河南水利第一工程局

积极开展后续学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岗前培训、下岗职工转岗培训、校企合作等活动,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法措施。一是加强管理。把各单位人才培养工作和培养效果纳入局年度管理目标考核体系,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监督管理。二是引导和激励。要求中层以上领导每年必须在局内部网上自撰或摘发两篇以上文章,进行学习交流。鼓励职工自学和局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制定后续学历费用报销、职业资格、职业补贴等措施,提高职工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三是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让年轻技术人才参加局各类大型会议,进行交流,展现自我,为成长较快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工作平台。

篇7

一、工作任务

2019年至2021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0.45万人次以上;

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达30%以上。

二、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全市各类企业职工,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下同)、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下同)、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含强制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下同)等就业重点群体;

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培训次数,同一人不同工种不同层次培训不受限制,分别计算人次。同时,总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单位具有专项培训资金,在开展本部门服务对象培训的,可以纳入全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总数进行计算。

(二)培训种类

1.企业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中对我市热点产业塑料加工、亚麻产业、林木加工、森工林业等行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合格后上岗。

2.重点产业。坚持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主导的培训政策,对园区企业、重点工业项目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重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大对煤炭、食用菌、种植、养殖业等重点产业的培训力度,以满足用工需求。

3.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双创培训”。对本年度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本年度毕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能力;

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

4.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网络创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实现技能带动创业就业。

5.农民工创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失去工作返回家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等领域以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

三、培训主体、内容

(一)培训主体

1.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主体包括具有培训能力的企业、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高中、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

2.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培训机构的作用,如:石管家、晨辉、洪伟等培训机构专业涉及面广,其中包含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培训、电子商务等相关培训内容,积极鼓励公共培训机构承办职业技能培训。

3.针对开发区重点企业如林木加工业、矿产业、绿色食品等用工需求,本着储备人才的原则,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本产业的需求培养定向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4.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城乡社区工作局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根据不同部门掌握的人群需求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确保覆盖面更广,满足更多人群需求,激励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二)培训内容

1、以增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为目的开展综合性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知识、消防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等。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开展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和项目按省人社厅、财政厅公布的《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确定,主要培训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煤炭、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钳工、焊工、纺织、亚麻、塑编、阀门、冶炼、木材加工、石墨、食品加工、建筑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商贸餐饮服务等工种。本着实用、实效为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参训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四、培训补贴政策

(一)免费培训

1.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个人或培训主体补贴。

2.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参加项目制培训的,培训费拨付承担项目制培训的主体。

3.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管理部门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培训主体补贴。

(二)培训补贴

1.对企业职工参加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培训补贴;

对企业职工参加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200元/人、1800元/人、2500元/人、3500元/人、4500元/人培训补贴;

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的培训补贴。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含安全技能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培训补贴。

3.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上述生产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每人每月500元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生活费补贴

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个人15元/天生活费补贴。

(四)完善补贴政策

1.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含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职业培训补贴,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2.对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可向其先行拨付不低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

3.对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培训后6个月内,由培训主体推荐在省内实现就业的,给予培训主体2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助。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11—11月20日)

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培训需求预测分析,摸清培训主体底数,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召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推进会议,部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对培训主体进行政策宣讲解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1日—2021年12月31日)

各责任部门按分工各负其责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培训任务。市人社局负责市职教中心、域外中高职院校、市直企业培训中心、两个森工林业局和市域各培训机构等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市人社局工作专班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依法实施监管,每半月汇总培训统计表,每月上报培训和任务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5日)

市直各相关部门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办法、流程,研究制定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各乡镇、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八面通林业局劳动局、穆棱林业局劳动局、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承担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同步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资金申领程序、拨付方式等。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依法依规主动接受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责任追究问责,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予以严惩,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先行先试或探索试验开展培训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无意过失的行为按规定给予宽容。

3.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课时)目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加大培训主体和培训质量监管力度,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和评价服务,评估工作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全程写实”制度,依托市“金保工程”平台,通过建立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4.实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半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各市直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5.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三进三送”活动(政策宣讲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提升行动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技能人才激励,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成才的深厚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和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完善考核办法。分解下达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此次培训工作。

组长:王俭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昌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篇8

关键词:农民;培训;凉山州;变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50-03

2011年6月,我们课题组申报的《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实现三农与中等职业教育良性互动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考核,获得了立项。此后,我们开始做相关的调查准备工作,考虑到民族地区的范围太广,要收集到比较全面的数据难度太大,于是我们决定以我校所在的凉山州作为具体的调查对象,通过一个州的农民培训情况来反映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在实现三农与中等职业教育良性互动情况之一斑。选择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我们分析研究的对象,不仅因为这里是我校的所在地,而且因为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的人口近半,同时因为州内还居住与生活着藏、回、苗、蒙古、傈傈、布依等十多个民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它在三农方面涉及的问题,以及农民培训方面的情况,应该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从它所开展的农民培训对三农发展的影响中,我们就大体可以看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对三农发展影响的一般情况,也可以说,凉山州农民培训对三农的影响,其实就是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对三农影响的一个缩影。而本报告因为是本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在这项报告中,我们将不涉及具体的培训内容,而只反映农民培训给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农发展带来的变化情况。相信通过农民培训对凉山这样一个典型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明农民培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2010年全州的总人口共478.94万,其中彝族就占了236.63万,比例达49.41%),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全州17个县市在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沟坝河谷”地区发展不平衡,安宁河谷地区与彝区及藏区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一些县产业特点不突出,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未能从根本改善,影响了全州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困难不仅在于总体自然条件的不利,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更在于它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观念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而最重要的困难在于农民素质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三农问题解决起来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汉族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

凉山州的农民培训跟全国的培训开展在时间与基本做法上是大体一致的。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农民培训工作也主要是在之后,通过“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为帮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开展的“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培训”、“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服务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村干部兴农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等等来实施的。同时凉山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三农的发展跟“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彝区“三房”改造结合起来进行了相关的培训,除了农业技术外,还进行了农机操作、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中式面点、中式烹调等培训。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通过大规模的农民培训,给凉山的三农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篇9

第一部分主要工作成绩

一、受委托,从年8月份开始,对“三项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先后带队考察了公司内外改革、改制多家单位,组织人员起草了《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公司十届三次职代会精神,今年2、3月份与公司相关处室共同协商,完善了该方案,并获得批准。7月份率先对进行了改革。由于精心安排,周密布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二、今年元月份,主持制定了《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以经营责任制为中心,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经营责任制考核体系,有效发挥了经营责任制的杠杆作用。

三、重视职工技能培训,从年8月到今年8月,共组织举办了电工、管工、焊工、司炉工、锻工、泵工、化验工、铸造工等培训班,培训人员人,奖励人,降岗人,促进了技术工人技能的提高。而且我厂也荣获了职工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四、今年4月份,在“”肆虐时期,按公司要求,及时组织抽调人员,设立检查站保护水源、并经常检查督促此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五、协助开展户搬迁和周转房、腾空房处置等工作,并负主要责任。此项工作时间长,任务重,焦点多,矛盾大。为了搞好这项工作,近一年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经常深入车间、单身楼、家属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平息矛盾,克服了诸多困难,使我厂此项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

六、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从年7月份开始,全厂干部、职工实行挂牌上岗,并制定了《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并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极大地改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

七、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使用的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上任伊始,我就抓紧学习财务知识,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堵绝各种漏洞。先后多次带队对各车间的库存进行了盘查,摸清家底,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年10月,组织人员深人实际,收集资料,历经一月,编制了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以此,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年12月份,今年8月份两次带队对各单位帐务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年初亲自起草制定了《关于现金管理的办法》,堵决了小金库的存在。严格执行差旅费、材料费用等的报销制度,堵决弄虚作假。今年6月份,安排重新对全厂的固定资产进行了认真核查,规范了管理。通过以上等方面的努力,使我厂的内部控制工作更加有效,财务核算工作更加合理、真实、可靠。

第二部分工作剖析和自身剖析

工作剖析

在一年的任职经历中,虽说尽心尽力,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值的我去反思,去不断地改进。

1、亏损,虽说是由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但我在查库工作中没有及时发现,特别是去年的潜亏转移到今年,给今年的经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应负很大责任。

2、《经营责任制实施方案》由于考虑市场变化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较少,因而造成一些车间的经营情况与预期的结果出人较大。

3、职工培训投入大,

效果不很明显,投人与结果不对等。虽说与大环境有关系,但主要与培训缺乏创新,方法单一有关,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改进。

4、改革后,没有及时抓劳动纪律,最近,全厂劳动纪律有所退步。

自身剖析

我分管经营工作,管钱、管人、管事。可以说利在手中,但我深知“贪欲一开始,就意味着要在牢狱中去终”。所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腿。廉洁自律,秉公办事。自身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管理能力,业务水平,能紧密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大胆工作。但“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我自身还有许多缺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加以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更加自如地干好本职工作,使的经营工作上台阶。

第三部分建议、意见和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建议、意见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认为这很正常,改革就是破旧立新,就是要改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树必要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旧的利益关系。市场经济日益趋于成熟,而我们的观念不改变,我们的机制、体制不创新,只能生存于一时,不能生存于长久。改革是大势所趋,时代所迫。为了机电修配厂的生存,发展,各项改革应稳步向前推进。

篇10

迁安市职教中心自1983年建校以来,一直以增强服务发展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使职业培训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以来培训规模逐年增长、培训质量稳步提升,11年间共为社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5.2万人,为迁安市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成为迁安市乃至河北省知名的职业培训品牌学校。

瞄准需求,用好政策

迁安市职教中心的职业培训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确定了“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长短并进、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致力于加速构建长短并进的大职教发展格局;得益于迁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机遇;得益于国家、省、市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良好政策。

1.迁安市对办学的强力支持和职教园区的建设,为职教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多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形成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多元措施为职教发展聚力,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出了构筑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的发展目标。其中构筑教育培训功能中心位列首位,核心就是依托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迁安市职教中心,将迁安教育做大做强,使教育既发挥基本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又能作为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打造教育培训功能中心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

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市财政投资建设了迁安职教园区,共占地1800亩。园区按照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主要包括市职教中心、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和市奥体中心。其中职教中心占地552亩,投资3.98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汽修等8个实训中心112个实训室,设备总值4800万元,可满足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年短期培训10000人教学需要,软、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

2.迁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职教中心提供足够的培训空间

近年来,迁安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原有产业基础,提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确定了构建“3+5+6”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煤化工、包装建材、食品医药、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五个产值超百亿产业板块。培育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消费购物、养老养生、总部经济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在政策的吸引下,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中海油、徐州重工、红星美凯龙等40余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

随着大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企业刚性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教育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7家,超千万元的200多家。未来五年企业为迁安市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需求达8600余人。但在所调查的13.6万企业职工中,在职工人(在职职工数减去管理和辅助人员数)8.5万人,占在职职工的62.5%;技术工人2.4万人,占在职工人28.2%;高级工以上0.55万人,中级工1.1万人,初级工以下0.75万人,分别占迁安市技术工人的22.9%、45.8%、31.3%。因此,现有企业职工队伍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此外,大量普通毕业生、不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转岗人员、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提升就业技能,因此,学校未来办学在职业培训方面空间巨大。

3.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为职教中心职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4年国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培训时间为15?9 0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经费实行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培训工作,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与中央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2007年迁安市政府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政策为基础出台了《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工程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收费标准在2000元以内的技能培训实行全免费培训;参加免费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满一年并招用2名以上员工的奖励3000元,同时根据招用人数按每人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创业成功人员。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还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创业补助。

2009年迁安市对全市在职职工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为岗前技能培训的一半,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2014年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其中种养大户人均补贴2500元,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均补贴800元。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到政府支持的培训工作中,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赢得了学员的高度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整合资源,强化功能

1.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00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各行业、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等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和综合效应。学校积极主动与各部门寻求合作途径,探索共同发展之路。一是依托迁安市人社局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二是依托迁安市安监局建立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三级资质);三是依托迁安市质监局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基地;四是依托迁安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五是依托迁安市农牧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六是依托迁安市委组织部建立县域特色人才项目基地;七是依托迁安市财政局建立迁安市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八是依托迁安市总工会、迁安市人社局成立迁安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九是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借助“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功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迁安市职教中心在政府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指导委员指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市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等14个部门组成,负责对集团的建设、改革、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集团理事会由首钢迁钢、燕山钢铁等15家企业和迁安市职教中心组成,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为迁安市职教中心,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功能,已与60多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引校入厂、引企入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学校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32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长期与燕山钢铁公司、九江线材有限公司、轧一钢铁集团、东安超商、锦江饭店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首钢迁钢、燕钢、松汀、轧一、荣信等企业举办首席技师培训班;在迁安市总工会组织下开展了五届全市职工技术比武。

3.实行一校带“多点”,构建覆盖全市的教学网络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偏远地区学员参加培训,依托当地场地、设备设施,学校在全市6个乡镇、8家骨干企业建立了14个职业培训教学点,同时利用乡镇社保站社会职能,建立了19个招生宣传网点,为当地有培训意愿人员咨询、报名、资料审核工作提供便利。

4.完善机构建设,健全管理职能

为充分发挥各行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学校不断完善内部机构建设,成立了技能培训科、创业培训科、社会培训科、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部门,分别对应各培训基地,负责相应培训项目的招生、培训、就业、协调等方面工作,实现了“培训部门与政府部门”“培训部门与行业企业”“培训部门与培训项目”的三个对接,实现了职业培训的专业化。技能培训科负责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科负责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负责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考核鉴定、职工技术比武等工作,社会培训科负责联系其他行业培训项目及业务。

科学施教,提升层次

1.依据职业标准,结合成人培训特点,制作功能齐全的教学培训包

学校的培训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7项11类23个职业(工种),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培训内容难易不同、培训标准高低各异,学员来源渠道复杂、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差距大,很难统一标准。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成立了以职业培训科室主任为组长,吸纳专职教师、学员代表、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组成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研究每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分析学员构成,精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大纲,细化培训计划等环节,制定了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功能齐全的培训教学包,包括该职业(工种)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模拟试题和考核标准等,尽量突出声光像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使培训内容易于接受、培训效果达到实效。

2.培训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流职业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注重培训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校内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不间断。多年来,学校共派出专职教师参加人社、安监、财政、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省、市级培训125人次,现共有企业培训师4名,创业培训教师8名,创业指导师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4名,安全生产培训教师15名,注册会计师4名,会计继续教育讲师5名,各职业(工种)考评员24名。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共聘请创业指导专家5名,行业、企业专家12名,政府职能部门领导14名,大学教授8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使学校的职业培训教学团队能力逐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3 .创新培训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培训功能,让各级优惠政策和学校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学员,学校改变原来坐等企业、学员来校培训的被动局面,大力开展送技术入企业、进农村、到社区活动。多年来共开展入企业培训216班次196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40000课时;进农村培训112各班次60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9000课时;到社区培训12各班次7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1000课时,解决了培训与生产不能兼顾的矛盾。在培训教学上积极开展互动式、模块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取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基地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手段,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4.强化调研,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途径对全市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全市技能人才需求方向、需求数量,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培训学员QQ交流群、微信平台,结合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了解培训学员就业、创业、发展等情况,了解企业、学员对培训的建议,从而完善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社会,打造品牌

2004年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以“服务政府,为政府分忧;服务社会,为百姓解难”作为职业培训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培训工作,共完成各类培训15.2万人。其中,完成技能培训4 6 9 1 7人,包括:初级工3 3 2 3 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完成创业培训6752人,创业成功3215人,带动15676人就业;完成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8252人,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9346人;其他人员培训22000人,为市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8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86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服务水平,为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2.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丰富了区域经济结构

2004年以来,6752名有创业意愿的学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有3215人创业成功,带动15676人就业,迁安市十大创业明星中有两位是职教中心的创业培训学员,有效促进了全民创业工程,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学员中,有1.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使那些靠种地为生的普通百姓走进了生产车间、走向了超商、酒店;有0.5万下岗失业人员成功转岗,使他们从原来不适应的岗位走向了新的岗位。

4.提高了市域技能人才总量,改变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

2004年以来,已培训企业技能管理人员1520人,完成技能人才培训46917人,包括:初级工3323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使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5500人增加到775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16.5%增加到22.1%,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5.提高了企业员工操作水平,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并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燕山钢铁黄瑞山、松汀钢铁王学超、津安钢铁杨检等学员在迁安市职工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炼铁工、炼钢工、钳工组一等奖,荣信钢铁公司学员周金在唐山市职工技术比武荣获气焊工技术状元。

通过培训,企业一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企业技术骨干理论素质和科研攻坚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改项目进展加快。全市企业职工发明专利2012年达129项,2013年达107项。参训学员胡永付负责的津安钢铁公司第二烧结作业区配电室改造项目,将母排温度由原来的80—90度降低到40—50度,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