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篇1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着《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篇2

关键词:学习动机;二语习得;激发

一、引言

最近几年,外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在整个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趋势,特别是在中国成功取得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并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能够精通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被看作是通向未来成功的敲门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英语的学习。但是语言的学习是一十分复杂且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年龄,意志力和性格)对二语习得,尤其是英语的学习有着非常直接且重要的影响。由于英语学习受认知的支配,学习者是否具有持之以恒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才是关键。根据Jakobovits的研究表明,影响英语学习的几大因素所占比例分别如下:学习动机占33%,天赋占33%,智商占20%,其他的占14%(摘自贾冠杰,1996)。基于这个原因,本人着重研究了激发二语习得学习动机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1.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心存动机的,事实上他们从未有过无动机状态。根据Belyayev, B. V. (1963) 所述,虽说人们从不主动做别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绝对的否认他们总是心存动机的事实。然而,从心里学层面上来看,动机是能激励和引导行为向目标转化的一种推动力。正如动力能移动物体一样,动机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更形象化一点,Don Hamachek(1989)曾提到,“如果把个体比作机器,那动机就是发动机器的引擎。动机有以下三个重要功能:激励,引导和调整。”简而言之,动机是能引发学生完成目标并在某个时间段内将自己的努力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延伸的一种内在状态。

2.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

动机不仅是学习并掌握二语习得中相关知识的强烈欲望,更是促使学生自主热情的学习语言的一种内在诱因。就像机器的引擎和动力轮能够运转机器一样,动机也能促使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语言,比如说,英语。二语习得中的动机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目标,努力的行动,完成目标的欲望和态度。对语言的学习持有正确并积极的态度,目标明确,学习欲望强烈,并能付出巨大的努力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绩一般都高于那些没有明确学习动机并将语言学习看成是一种无聊的课业的学生。也就是说,学习动机作为二语习得中的最基本的元素,任何老师都不应该忽略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享受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表扬或奖励。

2.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一种外在的动力。具体来说,学生学习外语的唯一原因是为了获取某些外在的东西,比如,通过考试,金钱的奖励,老师的表扬,父母的青睐,找工作或取悦他人等。根据Cheryl L. Spaulding (1992)所说,“外在动机仅存在于当学生受到跟学习本身无关的外在的结果和好处所驱使时。”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关系

在二语习得这个大环境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时至关重要,不可分割并相互补充。内在动机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来使得他们保持着学习热情和动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并积极的去完成相关的语言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表扬及害怕挂科等外在因素能促进学生从消极的学习状态向积极的学习状态转变。有些时候,使用表扬、奖励这种外在的动机能在某种成都上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比如,老师的表扬如果是侧重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而不是学生的参与度。

三、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利用各种各有有趣的课堂活动

通过采用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并具备相关挑战难度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记忆大量地单词、词汇、句子和语法,并通过联系来锻炼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将英语学习结合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学生才会更愿意参与到英语的学习活动中。二语习得课堂中,以下几种活动经常被采用:猜谜、填补空缺、故事接龙、角色扮演,情景讨论等。

(二)采用新型、有效的教学技术

如今,很多新型有效的教学技术被应用到二语习得的教学当中,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学技术与资源可供老师选择并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比如说,电脑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及教育软件的使用等。这些教学技术不仅新颖、有趣、实用、有效,而且图文并茂,信息充实,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强的学生,不仅在学校更能在家通过有效的自学来提高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三)高期望并采用合适的奖励制度

基于外在的学习动机理论,给予学生高期望的同时并使用适当的奖励是能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外在驱动力。有研究表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成绩,高期望能诱导学生更好的表现。正如David Freeman 和Yvome, S. Freeman (1978)曾提到,“我们对别人的期望会促使我们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会说,‘我知道只要你认真思考,你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老师随时准备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这些话显示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与情感上的支持,且能促使那些特别内向及因害羞不愿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老师还可以多次提问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他们回答完问题之后给予更多的鼓励。作业的批改和考试后的评价,老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但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是他们应得的。老师在避免严重批评的同时,也要切忌表扬和奖励泛滥成灾。

(四)创造一个积极放松的学习环境

有研究发现,‘学习环境不但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机也会受到影响。’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动机、需求和积极放松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觉得有安全感,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动机也会得到提升。在二语习得的课堂上,学生会有大量地口语练习,因此需要制定一些相关规定才能保证学生在充分有效的利用练习时间的时候,即使犯错也能有种安全感,不受到其他同学的批评和嘲笑。

(五)引导学生参与团结协作的学习活动

在外语教学中,有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团结协作的学习活动来保证学生的安全感,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失败的恐惧感。即使对那些不愿意甚至害怕犯错的同学来说,也会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并分享他们的想法。但是这种学习活动比较适合更高水平的学生。

(六)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外语进行交流,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自愿的使用所W到的外语,尤其是那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过受挫经历的学生。如果教师能更多的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成就感,那学生就更能受到鼓励并成功的使用所学的语言。而且,大量的研究中曾提到,学生的成就感更能鼓励学生的动机水平,而学生的失败感却恰恰相反。

四、结语

总之,学习动机至关重要。与外语学习相比,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更为重要。本文所提到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根据Kripa(1988)所述,“老师就像是一名推销员,他需要说服自己的顾客(学生)相信他具备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作为一名老师,掌握更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非常实用且必要的,尤其是掌握学习动机理论及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配以新的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Belyayev , V. (1963). The Psychology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Oxford: Pergamon Press.

[2]Cheryl L. Spaulding (1992).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United States: McGraw-Hill.

[3]Don Hamachek(1989). Psychoogy in teaching, learning and growth. The United States: Allyn and bacon.

[4]David Freeman & Yvome, S. Freeman (1978). A Road to Success for Langu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