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关键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关键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篇1

关键字:云计算GFSBigtable数据存储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 A

0 绪论

云计算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计算模式,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在各大企业以及学术界的共同推动下,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融合物联网将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的挖掘,促进产业爆发。

1 云计算

1.1对云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1.2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

1.3云计算的特点

1.3.1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 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服务。

1.3.2极其廉价

“云”的特殊容错措施使得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所以云计算造价低廉。

1.3.3高层次的编程模型

用户通过简单学习,就可以编写自己的云计算程序,在“云”系统上执行,满足自己的需求。

1.3.4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

1.3.5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2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2.1 核心服务层

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平台即服务层(PaaS)、软件即服务层(SaaS)。

IaaS提供硬件基础设施部署服务,为用户按需提供实体或虚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

PaaS是云计算应用程序运行环境,提供应用程序部署和管理服务。

SaaS是基于云计算基础平台所开发的应用程序。

2.2服务管理层

服务管理层对核心服务层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和用户进行协商,并制定服务水平协议(SLA),使得双方对服务质量的需求达成一致。

2.3用户访问接口层

用户访问接口层实现了云计算服务的泛在访问,通常包括命令行、web服务、web门户等形式。

3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3.1数据存储技术

为保证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GFS和HDFS。

GFS是一个管理大型分布式数据密集型计算的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使用廉价的商用硬件搭建系统并向大量用户提供容错的高性能的服务。GFS系统由一个Master和大量块服务器构成。Master存放文件系统的所有元数据。在GFS文件系统中,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对于数据的所有修改需要在所有的备份上进行。GFS与传统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区别在于将写操作控制信号与数据流区分开。

3.2数据管理技术

BigTable是一个很庞大的表,它将所有数据都作为对象来处理,形成一个巨大的表格。有很多Google的应用程序建立在BigTable之上,基于BigTable模型实现的Hadoop Hbase也在逐渐发挥作用。

是一个稀疏的、多维的和排序的Map,每个单元格由行关键字、列关键字和时间戳来进行三维定位。在任意时刻每个Tablet只被分配到Tablet服务器。依靠一个master服务器监视子表server的负载情况,根据所有子表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数据迁移。

4 结语

云计算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捷,使用某个软件时无需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购买,而是利用云上虚拟机,以租赁的方式进行使用。在各大企业和各大高校的推动下,云计算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金玉.狄卫华基于云平台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评标模式的探讨[期刊论文]-项目管理技术 2013(5)

[2]张程基于云计算的荆门烟草信息系统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13(24)

篇2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云计算;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218-02

在计算机网络中,云计算是涉及到大量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或者互联网连接的一种计算方式,它以用户为中心,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它表示同时运行许多连接的计算机或应用程序的能力。云计算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共享Internet提供的资源,将互联网变成个人的数据计算以及数据存储中心。

1 电子商务中使用云计算的必要性

1.1 电子商务数据的特点

随着电子商务被越来越普遍的使用,用户在面对繁杂的商品信息时无从下手,难以寻找自己所需商品。因此做好对电子商务数据的处理,是电子商务可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电子商务数据可分为两类,前端行为数据和后端商业数据,前端行为数据主要指对商品的浏览量,点击量等,后端商业数据是指交易量,投资回报率等,后端交易数据侧重的是商业数据。电子商务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据繁杂丰富。电子商务环境中所搜集的数据非常多样,其中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商品交易数据,对商家的评价数据,等等;

2)数据收集过程的电子化:电子商务中,电子化的数据收集方式替代了传统商业中手工收集数据的落后方式,不但使数据收集过程简单化,而且减少了手工数据收集的误差。

1.2 云计算的优点

面对丰富的电子商务数据,云计算在处理数据时的优势便显而易见了,云计算为用户提供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其核心是提供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网络传输服务。云计算将数据处理的过程,利用Internet的传输功能,在互联网上高性能服务器上处理个人数据。云计算有以下几个优点:

1)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云计算将用户数据存储在一个一致性的共享资源体系中,这个共享资源体系由专业团队进行维护,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可以得到最好的保障,也就是说,云计算是将个人的数据通过互联网的传输,由专业的数据处理人员进行维护;

2)云服务可以减少数据的管理成本。云服务将数据存储在互联网的共享资源体系中,这样可以让用户避免前期基础设施的成本,以及让用户减少了对数据管理和维护的投资成本;

3)超强的计算能力。数据是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因此云计算的计算能力比用户自己管理数据速度有很大提高,可以达到10万亿次/秒。

2 电子商务中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及关键技术分析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到大量用户数据和商品交易数据,因此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云计算运用于电子商务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因此首先需要了解云计算本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云计算存在的安全隐患

云计算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据存储方面的隐患,由于网络的共享资源为存储数据提供了超大的整合容量,因此数据的存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包括数据存储的定位,数据传输的隔离,数据修复等。

其次是数据传输安全方面的隐患,因为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是通过互联网的传输来完成数据的交换和存储的,这就意味着用户大量的隐私数据要通过云计算进行存储,必须先通过互联网的传输,这就造成了数据的安全隐患。另外,用户使用的客户端所处环境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大原因。

2.2 应对安全隐患的安全技术分析

了解了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来分析一下云计算中的安全技术。云计算环境下加强安全性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

2.2.1 云计算服务商需要加强云计算中数据的安全传输以及存储

1)云计算服务商加强对数据的安全传输

由于云计算服务所涉及的用户数量庞大,这就需要保障很大数量的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传输,提高传输中密钥的安全系数,利用密码学方面的知识对传输密钥进行构建。对云传输中所产生的日志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并且对传输过程中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多次验证。另外对访问数据的用户要进行安全审核,严格执行所需要的安全策略。

2)云计算服务商要加强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加强数据存的安全性,首先要使云计算的存储有良好的兼容性,因为云计算涉及庞大的数据,往往一个服务商不足以满足用户数据存储的需求,这就需要几个服务商的合作,如果服务商存储数据没有好的兼容性,会造成存储数据的损失。另外存储数据要有应对灾难性瘫痪的功能,有良好的数据恢复机制。

2.2.2 电子商务提供商应提高安全性

1)在数据进行网络传输前,电子商务提供商应该自己采用一套自己的加密机制对数据进行一次加密;

2)监控传输数据,电子商务供应商应该对云计算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安全问题马上处理。

3 电子商务中云计算的其他关键技术分析

云计算模式下,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由电子商务设施级服务层,电子商务平台级服务层,软件级服务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软件级服务层又包括数据共享资源池,客户访问层以及管理层三部分。其中的核心服务层分别是应用层,平台层和资源层,这三个核心服务层对应云计算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而针对这三个核心服务层的关键技术包括:

3.1 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且在读取数据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因此,云计算中的数据管理通常会使用数据库(DataBase)中的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方式。例如,BigTable数据管理技术。BigTable是一个可压缩高性能的文件系统专有数据存储系统,是由谷歌首先提出的。BigTable使用列存储方式,将任意两个字符串值和时间戳对应到相关的任意字节数组。它不是一个关系数据库,可以将其更好的定义为一个系数的,分布式的多为排序图。

3.2 编程模型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云计算环境中的变成模型十分简单,云计算多采用Map-Reduce模式,Map-Reduce是一个应用于大数据集并行编程的模型,其算法属于分布式算法。执行Map-Reduce程序需要五步:输入文件,将文件合理的分配给几个执行者并行执行,本地写配置文件,并行运行文件,输出结果。将Map-Reduce运用在云计算中是研究云计算关键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但是这种程序由于其开发工具Hadoop的限制,导致他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其开发工具。

4 结论

电子商务中云计算的运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些技术还并不十分成熟,本文对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志泉,张敏,冯登国.云存储密文访问控制方案[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1(5).

篇3

关键词:云计算 分布存储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06-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计算机的大量应用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现今大量数据源计算和存储需求的通信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可以分享基本资源的计算机模型,是发展中具备划时代意义的模型。云计算的核心是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个人计算机的方式,构建多个计算机相连接形成大量设备网络数据中心,以此来存储大量数据信息,数据存储中心的基本作用实际上就是依据上层服务和应用为以后提供便捷、安全、可靠、透明的服务和数据存储功能。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能够连接系统中不同业务以此来操作各种业务,服务提供上能够依据各种数据来获得合理的服务。内容提供商主要就是从数据中来获得相应内容。依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独立计算机中存储大量数据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出现了云计算模式下的分布存储技术。这种计算机技术能够节约大量费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中心存在不同节点,各种节点上存储大量数据,也可以存储在不同中心上,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数据和组织方式[1]。

二、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技术的结构

数据中心是保障正常运行云计算的基础,一般包括两部分:软件和硬件。云计算模式下,硬件实际上是说数据中心基础设备,包括支撑系统以及计算机设备。软件主要就是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的安装程度和服务。数据中心节点结构和云计算高效、安全存储的关键和基础。所以,对数据中心不同类型路由转发功能节点进行分类处理,基本上包括三种类型,如下所示:

1.服务器结构

服务器结构实际上就是依据网线来相互连接,其结构中服务器一般就是用来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并且同时也包括转发数据包的功能。在结构组成和线路交换方面来说服务器核心结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不需要交换机等硬件设施,能够更好的进行底层网络和服务器的交互工作,为以后高效的路由算法开发提供保障,但是这种结构实际应用的时候会出现一定问题和不足,例如服务器占用大量的计算、链路存在冗余、提高服务器负载压力,以至于导致严重降低服务器计算的整体效率,以此会降低服务器性能和提高设计成本[2]。

2.交换机结构

数据存储的传统结构一般都是使用交换机,在没有正式应用云计算技术以前,大部分用户使用过程中数据存储中心就是交换机,也就是说一起联系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交换机是上述两部分的枢纽,存储技术就是交换机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实际操作中基本上都是树形结构,包括三个部分:聚合层、核心层和边缘层。实行结构具备扩展性强、容易连接、操作简单等特点,但是交换机结构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问题和不足,例如,存储技术落后、有限的存储量等。存储数据的时候能够优化处理存储的高效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应用空间。

3.结合交换机和服务器的结构

上文所述的单一交换机结构和单一服务器结构都会存在缺陷和不足,所以,实际应用中有机结合两种方式进行混合应用,取长补短。这种混合模式可以在可扩展性、路由费用、建设成本、网络结构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成本建设汇总主要就是因为混合结构能够凸显服务器和交换机的优势,在具备相同性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建设成本;扩展性角度来说混合结构受到网卡安装数据限制服务器的功能,并且也存在有效的数据中心节点规模;网络结构角度来说,混合结构一般能够结合应用服务器和缓解路由转发的基本功能,保障更加灵活、方便、自由的应用网络结构[3]。

三、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关键技术

1.数据容错技术

数据容错技术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联系现代网络数据服务业务,此外,数据容错技术是云计算环境中最重要的分布存储技术。数据容错技术实际上就是说在运行网络数据信息服务系统的时候,形成错误激活问题的基础上数据信息仍然能够为用户提供保证性技术以及无间断数据服务。这种运用模式以及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体系统更加可靠、安全的运行数据服务信息机制,以便于全面提高服务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能够提高访问数据信息的效率。数据容错技术应用的时候,在出现数据错误的时候可以保障稳定、安全、有序的运行整体化技术系统,并且也能够在确保安全运行系统的基础上,及时修正系统错误信息,同时也可以及时删除或者对比确定冗余信息,全面实现突破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性。目前包括两种数据容错技术,复制容错技术和纠删码容错技术。

纠删码容错技术实际上属于信道传输编码技术,可以容忍丢失多个数据块,并且也能够在分布式存储中融入信息,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存储空间,编码容错技术能够编码多个数据目标,形成众多数据目标,以至于能够降低复制数据的效率,但是具备成本高、开销大的缺陷。复制容错技术实际上是数据对象应用中构建多个相同模块,在不同存储节点中进行合理分布,也就是说数据对象失效以后,还是能够依据此来获得相同有效的数据。复制容错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组织结构、数据复制策略两个面[4]。

2.节能技术

2.1软件节能技术

软件节能主要就是在不降低网络数据服务系统的基础上,达到控制信息存储数据最低耗能的目标,软件节能技术的关键就是数据管理和节点控制管理操作,依据上述管理行为来达到有效控制设备节能的作用[5]。软件节能技术包括数据管理技术和节点管理技术两方面。节点管理技术实际上就是为选择分布存储节点提供依据,并且其他节点处于封闭或者低耗能的情况,从而起到降低消耗的作用。目前分布式存储中包括三种数据管理技术,动态数据存放管理技术、静态数据存放管理技术、缓存预取管理技术。

2.2硬件节能技术

硬件节能技术主要就是从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硬件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计算机整体技术和数据中心技术两种类型。数据中硬件技术一般来说就是高能耗、高性能的替换操作。计算机整体技术就是广泛运用新型技术体系的结构,以便于能够降低总体耗能的标准。云计算环境中运用分布存储技术能够实现节能技术属性,全面提高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广度,实现软件节能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为保护环境提供保障和基础[6]。

硬件设备降低耗能的主要特点就是拥有良好节能效果,不需复杂的组件,但是需要重新设计系统硬件和体系结构,硬件设备具备比较差的灵活性,不能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并且大批量替换已经应用的硬件设备会产生比较高的成本,所以这种方式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目前研究云计算分布存储技术的时候,软件节能技术是关键和热点,这种技术不需要改变硬件设备,依据数据管理技术和节点管理技术改变数据缓存方式、数据存放,构建更加节能的磁盘节点,从而达到降耗节能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当今时代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云计算是新型计算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在存储数据结构中,云计算能够有效连接网络设备和大量数据节点,从而构成大规模数据中心,为满足不同条件的服务需求奠定基础。实际应用分布存储技术的时候,虽然数据规模比较大,但是也会出现数据失效等现象,以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为以后发展分布存储技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国平,邱阳.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30-31,41.

[2]王意洁,孙伟东,周松等.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J].软件学报,2012,23(4):962-986.

[3]冯敬益.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5):59-60.

[4]王方,蒋弦.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2):89-89.

篇4

关键词:电子文件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应用将导致支撑电子文件管理实现的技术框架发生本质上的转变。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云计算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影响和所带来的新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①,但缺少对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本文重点探讨整合应用这些技术的通用框架、关键技术、实现原则和建议方案,为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技术基础和实施依据。

1 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

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实现SaaS层次上的资源虚拟化,而且还应根据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对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平台层和设施层的云服务进行选择、配置和优化使用。私有云的成功实践和成熟推广会进一步推动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应用与发展,并进一步带动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认识水平的提升,最终将逐渐会被混合云或公共云替代。

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框架和电子文件管理的系统建设和应用需求,采用分层方法设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的首要任务,图1呈现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

1.1固件/硬件层主要包含硬件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物理基础设施,为软件内核层提供硬件的操作、管理和更新服务;软件内核层负责管理固件/硬件层的物理硬件设备,通常由操作系统内核、虚拟机监控器、集群中间件等工具和技术来实现。

1.2非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电子文件通常是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方式存在,云计算环境中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存储通常采用分布式文件管理技术如Google的GFS、Hadoop的HDFS等。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存储过程中,一般按照实现配置好的大小(默认为64MB)进行分块,并对每个分块进行唯一索引后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块服务器上,所有数据块服务器由主服务器统一管理,力求控制流和数据流的分离。在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特别是大数据对象的文件将被存放到分布式的非结构化文件系统中,由文件系统统一管理。

1.3结构化数据对象的分布式存储。云环境下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技术有Google的Bigtable、Amazon的RDS、Hadoop的HBase等技术,与传统关系数据库不同的是,云环境下的结构化数据模型一般由一个行关键字、列关键字和时间戳进行索引,其数据访问需要数据锁服务。云环境下的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一般采用主服务器和子表服务器进行分工管理,其中主服务器负责新子表的分配、子表服务器的监控和负载均衡等问题。在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的元数据一般存储在分布式结构化表中,由分布式结构化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1.4分布式数据处理。与传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不同的是,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将会采用以MapReduce为代表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电子文件,需要对目前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技术实现工具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

1.5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服务。该层为电子文件管理业务层提供一些共性的基础和核心功能,包括电子文件封装、电子凭证管理、完整性校验、分布式存取、电子文件监控和电子文件的溯源。

1.6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服务。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捕获、安全与监控、保管与处置、检索与再现、系统管理、非电子文件管理,负责实现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服务的虚拟化,形成电子文件管理的工具资源池。电子文件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接口,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如Web界面)和程序编程接口(如Web服务、API等),以租用的方式享用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服务的各项功能。

除了上述组成部分之外,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还需要系统管理、安全保障、容错机制和服务质量等技术,它们贯穿于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所有层次,需要统一设计和研发。

2 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的关键技术

图1所示的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的通用技术框架的应用需要如下关键技术的突破:

2.1电子文件的对象建模技术

电子文件的对象建模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不同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中,对电子文件的封装要求有所不同。如何构建SIP ( Submission Information Package,提交信息包)、AIP ( Archival Information Package,存档信息包)、DIP (Dissemination InformationPackage,信息包)的信息模型以及如何实现这些不同信息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是云端电子文件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外,电子文件对象建模技术还需要考虑云计算环境本身的技术特殊性,如多副本管理、大文件分块管理、分布式处理等特征。因此,电子文件对象的建模与封装是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2.2海量异构电子文件的分布式存取技术

海量异构电子文件的分布式存取是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传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区别之一。以Google文件系统为例,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中心服务器模式,不缓存数据,在用户态下实现和只提供专用接口。目前的电子文件管理中采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云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处理任务中。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需要进行大文件的分块、MapReduce、多副本管理、结点动态加入、用户态下实现等特殊操作。因此,面向海量异构电子文件的分布式存取技术是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2.3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溯源技术

云计算技术本身的特殊性为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溯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云环境下电子文件回溯可分为两类:结构化数据表的溯源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溯源。以Bigtable为例,其数据模型由行、列、时间戳组成。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Bigtable中采用了关键字排序、列簇(ColumnFamily)存储和时间戳,可以很容易在不同版本之间回溯。此外,云计算环境中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中采用了多副本技术,也较好地支持文件实体对象的溯源。但是,云计算中的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支持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回溯操作,如证据保留和凭证生成等。因此,凭证性回溯技术是云端电子文件管理中需要突破的重要技术。

3 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的实现方案

图1所示的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通用技术框架和上述关键技术的实现需要以下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

3.1实现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3.1.1底层技术的简单性与上层应用的复杂性之间的平衡原则。简单实用性是云计算服务模式的重要特征。其简单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云计算的设计思想中,云计算的实现并不追求新技术的创造,而更加重视现有技术的重组;另一个是云计算的实现技术上,云计算一般采用简单实用的实现技术,不主张实现技术的复杂化。以Amazon提出的SDB(SimpleDB)为例,这种技术不需要实现定义模式信息,其属性的修改添加以追加形式实现,操作类型简单(不支持像连接、排序等复杂操作)。然而,底层的简单实用往往会增加上层应用的复杂度。因此,在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不仅要考虑底层技术的简单实用原则,而且还注重避免上层应用的复杂性,力求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

3.1.2经济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平衡。经济性也是云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云计算的经济性体现云端和终端的经济性。云端的经济性体现在云端部署在成本相对较低的服务器硬件之上,不追求服务器集机群的实时更新换代。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相等的情况下,搭建一个云端服务器集群的成本要低于购买一台超级计算机作为服务器的成本;终端的经济性体现在云计算对终端的要求较低,用户可以使用瘦终端就可以调用功能强大的云服务,不需要购买昂贵的软硬件设备和进行繁琐的软硬件管理与维护工作②。因此,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可直接部署在配置较低的普通服务器硬件上,而且应支持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但是,经济性原则往往带来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容错处理问题。经济性带来的容错处理是云计算的重要难题之一,涉及云计算中的Master服务器、Sever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等每个组成部分。因此,在经济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是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3.1.3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统一。灵活性(或弹性)作为云计算的重要特征,涉及节点动态管理、故障动态监测、动态故障恢复、多副本管理、动态租约管理和弹组合。显然,灵活性给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带来了较大程度的方便性。但是,灵活性也给电子文件的一致性、可靠性和保密性提出了更复杂的管理要求。因此,保证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是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IT实现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3.1.4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针对性强调的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的区别性,主要强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遵循相关的功能要求标准的符合程度。当前国内外关于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标准有ISO15489、DoD5015.02、Moreq2、ICA、《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等。因此,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实现中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和要求,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或专业性。同时,针对性的实现也要支持和遵循可持续性。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实现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应统一规划,分步骤实现,重视部门协同和资源共享。因此,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是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研发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3.2实现方法

云计算环境中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方案有多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商业解决方案和开源解决方案。考虑到电子文件管理需求的特殊性及未来应用的可扩展性,建议采用开源解决方案。目前,主流的开源方案有Hadoop、Eucalyptus、Nimbus和Sectorand Sphere。其中,Hadoop和Eucalyptus分别模仿了两个主流的商业解决方案,即Google和Amazon的云技术。综合考虑实现技术的成熟度、普及程度、内部技术的公开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在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中采用基于Hadoop的开源解决方案。

在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应采用基于Hadoop的编程模式或类似于Hadoop的编程模式。Hadoop是Apache开源组织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计算机框架,包括Hadoop Common、Avro、Vhukwa、HBase、HDFS、Hive、MapReduce、Pig和ZooKeeper等编程技术③。其中,Hadoop HDFS、MapReduce、HBase、ZooKeeper、Pig分别对应Google的GFS、MapReduce、Bigtable、Chubby和Sawzall。因此,在图1所示的通用技术框架中,可以分别使用Hadoop HDFS、HBase、MapReduce和ZooKeeper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分布式处理和锁服务。

4 结语

以云计算为中心的新型信息生态环境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了新的计算模式和技术实现方案。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初期建设往往定位于SaaS层的私有云。随着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的成熟与发展,电子文件管理将逐渐采用混合云或公共云技术,并将渗透至云计算的不同层次。为此,本文将云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通用技术划分为七个层次,探讨所需的四项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研发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案。因此,本文研究对于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研发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完善本文研究成果。

本文是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Z11110007501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语义Web环境下的大规模协同知识处理模型研究”(项目编号71103020)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集成与服务研究》(项目编号:12&ZD220)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薛四新,黄萃.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综述[J].北京档案,2011(09):25-27.

朝乐门,张勇,邢春晓.云端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4):44-49.

篇5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统计云

1.前言

云计算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统计生产力、提升统计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充分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电子化、网络化,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是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需要,在未来的统计工作中,云计算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需要不断与实践结合,从而更好地为统计工作服务,这在当前统计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中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给政府统计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云计算的理论和技术以及政府统计数据的特点,分析云计算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具体应用,探索政府统计部门建设云计算中心的困难与问题,最后展望统计云的发展。

2.云计算在政府统计中的研究现状

2.1 云计算定义

对于云计算,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MST)将其定义为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人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只需投人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者只需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就能够被快速提供。根据该定义,云计算就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云端就代表了互联网,通过网络的计算能力,取代使用原本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软件,取代原本资料存在自己硬盘的动作,通过网络庞大的虚拟空间来进行各种工作。

2.2 云计算特点

根据云计算的定义,其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2.2.1计算资源的集成提高了设备计算能力。即使一般规模的“云”也至少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这造就了用户能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把大量计算资源集中在公共资源池中,通过多种租用方式让不同用户共享计算资源,为支持超大数据量计算提供有力保障。

2.2.2高可靠性。云计算中的分布式数据中心保证了系统的容灾能力,“云”采取了数据多副本容灾、容错机制和相关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确保了服务的可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

2.2.3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不同的终端获取应用服务。用户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有形的实体,同时,获取的应用运行在“云”中,用户无须了解、也不用关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随需随取”的人性化服务,甚至包括超级计算的应用。

2.2.4低成本。在云计算中,由于在整个用户群中减少了大量价格极高的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重复购置,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还减少了由于设备运转带来的电力耗费和碳排放量。

2.3 云计算在政府统计中的现状

大多数政府统计信息化部门的建设模式是一个服务器运行单个应用,大多数时候,这些服务器的负载在15%以下。随着各级政府对统计调查频率的提高,同时统计调查与分析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带来以下问题:(1)报送流程长;(2)统计人员录人等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难以在统计分析方面做出贡献;(3)数据易丢失,且难以共享,难以适应统计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购买新的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

因此,使用日臻成熟的云计算对现有的政府统计设备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通过集群的方式组成系统资源池,可以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资源无法共享和协同调度、资源利用率低下、管理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建设网络化、开放化并具有高并发业务处理能力的政府综合统计信息化平台,实现更强的策略执行力度和更高的数据安全。

3.云计算在统计业务中的应用与问题

3.1 云计算在统计业务中的应用

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生产、处理过程涉及行业范围广,数据量大,对数据审核、汇总、分析等都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数据也在爆炸式增长,要满足分散的数据分布、海量的数据存储、高效的数据运算等需求,而云计算在这方面体现出来的优势,正好满足统计业务这一需求。

关于云计算技术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郑慧勇(2011)提出在总结历年使用的统计软件、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模式,以规范的统计业务流程、统计信息标准为前提,开发集网上直报、数据管理、统计查询、业务自定义为一体的专业通用统计信息管理软件平台,从而构成一个面向统计调查对象、统计工作者、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统计专业数据库云计算平台”。

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许剑毅(2011)提出要加快部署“统计云”。他认为国家统计局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即统计云。

近年来,统计系统已成功使用的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及近期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都是云计算的典型应用。由国家统计局的高性能服务器池与节点省份的服务器共同构架了云基础设施平台,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构建三经普数据采集处理平台。

在数据采集阶段,“三上”企业通过使用联网直报平台,其他单位和个体户采用PDA移动终端分别将数据传送到位于“云端”的三经普数据处理平台。

在数据处理与开发阶段,各级普查机构通过统计内网登录三经普数据处理平台,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本地区所有单位的排重、数据的审核与汇总等工作。对本地区的普查数据进行合库、审核、汇总、数据评估和资料开发。这些数据最终经过国家统计局审核、汇总后分类存入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和经济普查数据库。

这些相关工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国家统计局的云计算平台上一气呵成,所有的数据都直接存储于该平台之中。参与三经普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汇总等各环节操作的不同用户,都登陆这个平台进行操作,每个操作都有日志记录,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3.2云计算在统计业务中的问题

云计算由于技术宽广性、实现综合性导致企业从事云计算研发的技术、资金门槛很高,所以目前从事云计算的政府部门、企业还不是很多。地方政府统计平台如何应用云计算技术尚在探索过程中,其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3.2.1信息安全问题

作为统计数据的公共部门,数据对于统日来说就是生命。如何保证统计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云安全”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内部层面的信息安全,二是外部层面的信息安全。

3.2.2行业标准缺乏

统计云的实施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国家、省、地、县、乡、村六级系统相互之间标准不统一,难以达成有效沟通。

3.2.3基础设施不足

互联网的带宽、稳定性和数据长途传输的延迟,都会影响云服务发展和交付的问题。而现有的数据中心不能满足云计算的发展需求。

4.结束语

近几年,统计系统云计算基础构架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最终将形成以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机资源为核心,分层次涵盖全国各级统计部门的“统计云”。在“统计云”中,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实现横向纵向调度,可以进一步深入开展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多种业务系统应用。当系统的资源匮乏时,可以随时往里面加资源,实现对资源的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为民,唐剑峰,罗治国,等.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王庆波,金何乐,等.虚拟化与云计算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ARRASJID J, EPPING D, KAPLAN S. Foundation for Cloud Computing with VMware vSphere 4 [M].Berkeley,CA,USA: USENIX Association,2010.

[4] 房秉毅,张云勇,程莹,徐雷.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J].电信科学,2010年S1期.

[5] John W. Rittinghouse,JamesF.Ransome. Cloud Computing: Implementation,Management, and

Security[M].2009.08.

[6] 刘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上海: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全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大数据环境下云计算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T15165。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建材管理;运用策略

引言

建筑材料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供应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体对象。通常情况下,材料费用占到了施工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施工进度制定相应的材料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可以保证材料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同时,加强对建筑材料采购计划的管理,既可以避免建筑材料供应不上,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又能避免因施工材料供应过多造成积压,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1对建材实施计算机技术管理的作用

在建筑材料管理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完善建筑材料管理的手段,提高材料管理的效率,可以使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具体来看,对建材实施计算机技术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对建材实施计算机技术管理,最显著的作用就是减少了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建材管理的工作效率。在传统的建筑材料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很大,而且管理的内容十分繁琐。不仅要到施工现场以及材料库中清点材料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要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剩余量进行详细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的难度,如果材料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例如将材料使用的数据记录错误,就会造成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供应计划有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而在建筑材料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对相关数据的记录也更加准确,提高了建筑材料管理的工作效率。

1.2提高建材统计的准确率

建筑材料的品种很多,如果仅依靠人力进行材料使用情况以及材料剩余量的统计,很可能会造成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导致对材料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建筑材料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分类,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剩余情况都会在计算机中清楚明了地显示出来。特别是对一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时,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和处理,可以使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更加准确,避免数据出现差错。同时,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速度也远远高于人力的速度。

1.3长时间保存数据

在传统的建筑材料管理工作中,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采用的是纸笔记录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容易造成统计过程中数据出现差错,而且对相关数据的查询也很不方便。与原有的纸笔记录方式相比,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建筑材料管理中有许多优点:一是数据的准确性更高;二是进行数据查询十分快捷;三是数据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可供今后类似工程的建材管理工作借鉴参考。

1.4优化了台账

在传统的建筑材料管理工作中,对于不合格材料台账的处理,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写出来然后进行上报,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同时在进行台账统计时还可能会造成数据差错。而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对于出现差错的台账,计算机可以自动筛选并打印出来,简化了台账制作的流程,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建材管理中的运用

对建筑材料实施计算机技术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建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制定相应的材料采购计划,以保证材料的供应状况能够满足正常的施工进度要求。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1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在建筑生产活动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很多,有些可以通过对材料合格证进行确认或者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就能够对材料的质量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但是也有一些材料,例如对建筑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的材料,在施工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只有材料参数达到了设计要求才能应用于施工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材料参数进行有效检测,不仅能够提高材料检测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材料检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这是因为在材料检测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材料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有效、严格的控制,使得材料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相比于传统的材料检测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材料进行检测,能够使相关的参数更加符合建筑整体的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例如,在对水泥或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按操作规程成型试块,然后按规定进行养护。当试块达到相应的龄期后进行强度检测。其中按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的规定,水泥压力试验机应以(2.4±0.2)kN/s的速率均匀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对于均匀加荷这一要求,如果离开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很难实现的。在水泥胶砂试块或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过程中,试验数据也同步传输到计算机中。试块强度检测完成后,检测数据就会出现在计算机相关的软件上面,通过打印机就能够直接打印出检测结果。可见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材料进行检测和数据处理,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精度和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数据误差,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材料质量检测数据和结论。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就更具有针对性,便于选出符合建筑设计要求、质量合格的材料,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2.2对建材价格进行有效控制

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材料的质量以及材料的数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要对材料的价格进行管理。只有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材料价格实施有效管理,才会使建筑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建筑材料价格的预算,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相关的定额以及施工图纸,在遵循建筑工程预算规则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的材料用量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建筑材料的预算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这种模式导致预算人员的工作量特别大,而且在材料价格计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错,并对后续的材料价格计算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工程量以及材料价格进行调整,传统的计价模式难以对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变动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价格预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算量软件的运用上,目前使用较普遍的算量软件是广联达。广联达算量软件分为钢筋、图形、计价等部分,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各种材料进行有效的预算。图形算量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土建部分材料费用进行计算,钢筋算量主要是对钢筋以及混凝土的使用量进行计算,计价则是根据工程量套用造价清单,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汇总计算。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广联达算量软件还可以根据工程量的变化对相应的系数进行调整,提高了材料价格管理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2.3增强施工管理的意识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工作内容繁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因为建筑材料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有水泥、钢筋、砂石、砖、混凝土、墙体材料等,都需要进行统计和管理。所以,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应该加强在各类材料管理中的协调工作,对不同的统计流程安排专人负责,使每个管理流程都能够有责任的溯源。同时还要对计算机的权限进行管理,只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才能进行建材管理系统的操作。

2.4建筑材料数据的统计和录入

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来讲,在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剩余量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材料供应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在材料进场时,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就要对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材料的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应该以纸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原始数据。然后再将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后,统一录入到计算机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反映材料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能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材料供应计划提供参考。

2.5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计算机最擅长的功能之一。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材料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减少建材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降低工作的强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为材料的供应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确保材料采购数量合理,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6相关报告的打印

对相关数据进行输出和打印也是计算机重要的功能之一。计算机对于数据的处理和输出具有快速、敏捷的特点,与人工操作相比,在将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之后,通过计算机的运行就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输出、打印,使相关的数据信息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来。例如在对台账进行处理时,对于出现了差错的台账,计算机可以自动筛选并打印出来,既简化了台账制作的流程,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7数据查询

建筑材料的种类很多,相应的数据也有很多。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查询功能,就能对材料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查询。在传统的材料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翻阅大量的纸质资料才能找出相关的数据,而且费时费力。而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查询,只需要在查询栏中输入查找的材料的名称,则有关该材料的所有数据都会显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查询的效率。

3结语

本文主要对计算机在建筑材料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计算机技术在建材管理中的优点进行了阐述。计算机技术管理是未来数据管理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这类数据庞大、工作复杂的行业,更应该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效率,使相关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尹悦.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47):61-62.

[2]张云敏.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探微[J].四川水泥,2016(2):17.

篇7

关键词 云计算 云服务 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Changing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Abstract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Cloud compu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xt of digital libraries is an issue worthy of our consideration, starting from the status of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relying on the contents of the cloud environments digital library building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omotion role of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cloud service; digital library

1 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自1996年初国家图书馆率先立项“数字式图书馆试验项目”以来,各地、各高校已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图书馆在建和建成。从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图书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丰富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的建设跟上了信息时代的发展。然而,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由于传统图书馆建设的惯性思维和缺乏全局观念,各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自身为主,并与其他图书馆相互孤立,造成馆藏资源建设重复、建设内容雷同,浪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各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所建成的数字图书馆自成体系,各系统之间的标准不同,使跨库操作、共享互用难以实现,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2 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

2.1 云计算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是互联网技术向多元化、高效化、服务化发展的产物。云计算的核心是应用服务,云计算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平台互通,并向不同的对象,如:学习者、教师、图书管理员等提供不同权限的应用服务。其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是将硬件资源当作服务内容提供给用户,用户无需购买、升级、维护这些设施,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购买硬件资源的使用权限,从而获得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性能、带宽等。

(2)平台即服务(PaaS)。相对于软件即服务(SaaS)来说,平台即服务(PaaS)是更自由化的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为人们提供应用程序的整体开发环境,人们可以按照组织特性、自身需求等来开发、部署、管理一些与众不同的应用软件,从而实现软件的定制化。

(3)软件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是指把应用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面向不同需求的多样化、规范化的应用服务。用户可以灵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软件,将这些软件集聚起来,形成个性化的应用软件包。用户购买这些软件的使用权后所要专注的只是自身的工作,软件的升级和维护等交由软件提供商负责。

2.2 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的联系

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数字图书馆和云计算都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是当今各种新技术以提供应用服务为理念集合而成的,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有机结合。云计算可以从自身的三个层面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助力(见图1)。

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一些实力薄弱的图书馆相对吃力,通过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形成基础设施的共建,也可以租赁使用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大型云计算中心,按需购买使用权限,大大节省了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对于基础设施来说,云的虚拟化技术也可以更好地分配、调用硬件的物理资源,大大提高硬件的使用率。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建设也不用局限于软件厂商的固定应用程序,通过平台即服务(PaaS),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和现实特点来开发具有特色的应用程序,并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有自身特色的应用程序集合;云的建设者也可以灵活地选择多元化的应用程序来构成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当觉得一些应用不再适合数字图书馆使用时,可以取消应用程序,从而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成长性和活力。

3 云计算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变迁

3.1 终端建设从公有到私有

数字图书馆的终端一开始是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提供,一般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电子阅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图书馆的终端开始从计算机向移动设备、智能电视、投影仪等扩展。云计算技术加快了终端多样化的发展速度。由于数据存储和资源建设都在云上进行,只要终端能够连接互联网,就可以享受到云服务;在网络连接的前提下,云服务具有随时随地可用的特性。云计算提供的这种便利性将促使人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数字图书馆。随着时间的前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者提供终端的局面将逐渐改变,用户利用自己的终端访问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主流趋势。

3.2 应用服务组合方式的变更

以往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由软件提供商建设并提供固定的应用内容,访问者登录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总是自己权限内的应用集合。由于云平台的开放性,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程序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建设者随时可以开发或加入一些新的应用。

面向数字图书馆,云计算提供一个统一的门户,即应用程序入口;按照管理员、教师、学生、其他访问者的不同来分配登录权限。门户通过用户登录来识别用户的身份,并提供相应权限的应用服务;在云平台给予的权限范围内,用户可以灵活自由地选择数字图书馆内的多种应用服务,用户可以将这些应用服务组合在一起,并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给予排序,形成应用集合;当用户登录数字图书馆门户时,这些应用集合将显示在用户的界面上,从而形成快捷便利的个性化应用程序集合。

3.3 从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

数字图书馆上的包括全文检索、知识挖掘、信息推送、文献传递等在内的服务内容通常以检索和获取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这种从图书馆到读者的信息传递遵循单向的传播流程。然而,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需求更多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资源,需求自己所生产、组织和积累的信息资源的聚合,在一些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被普遍需求,一些以服务咨询和信息反馈为目的的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交流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求所在。

3.4 信息资源的来源

云计算技术把数字图书馆服务从自身门户网站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消除了馆内、馆际、互联网等各个层面的资源之间的障碍,提高了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在云环境下,来自不同层面的优质信息资源呈现在云上,数字图书馆的访问者可以无障碍地获取这些资源。

3.5 数据存储的变迁

云计算中心是云时代数据存储的归宿,云计算中心具有高容量、高性能、低耗能等特点,虚拟化技术可以在集群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类似于独立服务器的部分,每个部分均有云服务器的镜像,任一服务器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到存储备份的稳定,防火墙和组隔离技术也为数据存储提供了保障。基于以上云存储的特点,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云存储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容灾能力,云存储的高容量特点能满足数字图书馆TB甚至PB规模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源建设者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内容建设,而不必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数据存储硬件的管理和维护上。

3.6 数据利用的提升

数字图书馆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检索传递,然而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上浏览和检索等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并没有被利用起来。云服务器可以容纳海量的原始数据,云平台具有对海量原始数据加工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建设者通过云平台提取海量原始数据并进行挖掘。通过分析资源流向、关联文献点击率、用户浏览量、页面停留时间等,可以更好的分析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所在,掌握图书馆内容建设的走向,为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为访问者提供更好地内容服务。

4 结语

云计算技术是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主流趋势,利用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时展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优秀的数字化阅读服务,是值得我们长久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孔凡娟.云计算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2):93-95.

[2] 范并思.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5-9.

篇8

关健词:水土保持;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nd to explore "3s" technology, spatial database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us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architecture, the overall functionality of its keytechnology and features. Also provid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emonstration and learn.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ftwar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patial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动态实施监测,监测指标体系分为指标类、指标亚类和指标三级,并分析评价水土流失危害及其治理成效的过程。新技术的发展对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设计了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对于掌握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

一、概述

利用计算机对水土监测系统的构建需要基于“3s”技术、逻辑关系型空间数据库技术、组件式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并实现多技术的有机集成。水土流失过程是水文气象、下垫面土壤、土地利用、植被、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的复杂函数集。遥感技术与GPs技术为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采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撑;GIS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属性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间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处理能力,其中组件式GIs技术已成为新一代GIS技术;仿真技术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模拟极其复杂,要求具有灵活性、可移植性与实时交互等特性;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引擎技术的发展使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物理集成成为空间数据库构建的技术保障。

二、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863 计划重大行业3S 应用示范支持项目,并得到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及中关村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系统面向水土保持各项业务包括: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信息系统和基于WebGIS 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通过自动化快速准确获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治理与预防保护等各项动态数据形成自监测点到国内5级监测网络互联互通技术构架,实现了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共享,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和预测、预报、预防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数字技术平台。该系统已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中全面应用。

1.系统主要内容及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围绕水土流失监测、治理项目管理、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执法、科学研究以及项目前期规划、工程设计、水土保持信息等业务进行设计和开发,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省、市、县(区)多层次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标准化和自动化。系统必须满足省、市、县(区)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同时具有图形数字化输入(出)、数据库管理、统计报表、小流域规划设计等功能。

2.技术应用

系统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DTGIS 和Oracle数据库针对不同应用人员特点将用户分为业务用户、决策用户和公众用户。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内各功能模块均采用模块化和插件技术以利于系统重构。分布式GIS实现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分布式计算,统一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可随时添加到系统中实现各类项目统一管理。

(2)综合应用3S技术、数据仓库、时空动态数据库、元数据、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

(3)规范水土保持各项业务信息建立了统一的水土保持空间和业务元数据库。按业务动态加载各项功能可操作性强。

(4)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地市县各级监测站网关系,建立互联互通的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层次信息资源共享。

(5)按流域行政两种逻辑组织和管理时空数据符合水土保持管理需要。按业务定制专题图,用户自由定制统计报表,各类统计结果均可保存为Excel 文件。

(6)GIS、 MIS 与水土保持业务有机集成,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自动化。

(7)增量存储空间动态数据,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管理各类业务,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

(8)应用系统平台与各级水土保持数据库集成,方便定制个性化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本系统具有数据入库,编辑,查询显示,专业分析统计报表,专题制图,审核上报信息,三维虚拟等功能,可以对各专题的属性数据,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进行编辑,可以用多种方式按照多种标准查询各类不同的专题,并按照业务需求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和各类报表等。

三、软件技术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中有两种数据,一是空间数据,二是属性数据。空间数据是指描述空间目标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以及与其他空间目标相对关系的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空间目标的社会或自然属性的数据。

1.Arclnfo软件运用

Arclnfo是美国ESRL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世界上功能强大而且应用广泛的GLS软件之一。Arclnfo及其系列产品结合ERDAS,ARCGLS等GLS软件,正在被成功地应用于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建设、遥感图像处理、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植被覆盖度调查、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三维立体景观建立等很多方面。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利用Arclnfo软件勾绘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图斑,提取水土保持信息,具有操作方便、精度高、编辑容易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Arclnfo支持多种GLS软件的数据格式,并且提供了与部分软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

篇9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煤炭企业;车辆装载运输监控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241-03

Abstract: Paper describes some of the problems occurring in coal enterprises during loading and transportation, we proposed the use of cloud comput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o solve this old problem. It introduces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s of coal vehicle loading and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diagram. And on its basis, it details the application layer, the platform layer, 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The system has solved the co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loopholes in the way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transportation, improv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al enterprise; loading an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成本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重视降低成本的一个原因。特别是现在煤炭价格不高,各个企业都迫切的需要降低煤炭的成本。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如在内部管理和销售等环节上降低成本。在煤炭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软件较多,起到了降低煤炭企业成本的作用。但是对于煤炭的运输环节,各个煤炭企业一直重视度不够。以往总是通过人工管理,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人员疲劳而产生装卸和运输管理上的漏洞,给企业带来损失。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这些新技术引入到煤炭企业的装卸和运输过程的信息技术开发中,可以解决以前不能完全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最终使煤炭生产企业受益。

在煤炭车辆的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可以在煤炭车辆上装有射频识别(RFID) 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使得车辆与系统总部始终保持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达到利用物联网在装卸和运输途中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实现了煤炭企业在装卸和运输途中的基础网络。

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解决企业自己组建平台时存在购买软件成本高或者自己开发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减少了不菲的硬件成本和需要面对不断升级和改造的要求,还有也解决了要面对高额的维护费用等问题,达到了减轻煤炭企业负担的目的。云计算平台还具有运算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对煤炭车辆进行监控时处理大量图像问题的需要。因为图像处理本来就是高维数据的问题,对硬件要求比较高。为了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的煤炭车辆进行实时监控,需要对图像的处理速度快。

1 煤炭车辆装载运输监控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通过对煤炭企业的车辆在实际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煤炭车辆装载运输监控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煤炭车辆装载运输监控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煤炭车辆装载运输监控管理系统包含三层,应用层SaaS,平台层PaaS,基础设施层IaaS。通过企业客户端的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移动手持终端,平板电脑和承运商客户端的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移动手持终端,平板电脑,分别接入应用层。

2 系统架构

2.1 应用层

应用层设计包括客户管理、提货管理、车辆信息管理、车辆装载管理、车辆运输监控5个子模块。它是根据客户在煤炭车辆装载运输监控管理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功能而建立起来的模块。

1)客户管理。该模块对购煤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性质、客户信用。其中客户基本信息又包括客户的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地址。客户性质包括事业单位、国有、民营、私营、个人。客户信用是客户及时还款或者预付款情况,根据以前的信用情况进行判断,此次是否给予发货。包括预付款记录、欠款记录、还款记录。

2)提货管理是对客户提货的相关情况进行管理的模块。包括提货单管理、余额管理。提货单管理包括了提货的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地址、提货品种、提货数量、提货时间、经手人。余额管理是客户此次提货后剩余货款或者欠款数额,如果是有欠款还要有还款日期及担保人信息。

3)车辆信息管理是对实际运载煤炭的车辆的信息进行采集管理。为购煤客户选择车辆时提供信息,并能够让客户自主选择运输车辆。它包括车辆所属单位信息、车辆类型、车辆载重量、车牌号、车辆司机信息、车辆选择。

4)车辆装载管理包括排队管理、上磅管理、提货单审核、发票管理、领导审核。它是对运煤车辆在运煤场进行装载过程的管理,通过扫描车牌号进行上磅管理,通过电子签名进行提货单审核和领导审核。根据客户的需要,发票可随车带给客户、邮寄客户、客户自领、并且在发票开出后发送邮件通知客户。

5)车辆运输监控是对运煤车辆在运煤途中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该模块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是应用层的重点模块。包括信息发送、煤车定位跟踪、煤车历史轨迹、监控查看、预警功能。信息发送包括人工信息发送和自动信息发送。煤车定位追踪包括煤车位置追踪、煤车车况信息追踪、煤车定点定位追踪。煤车定位追踪能够实时把煤车运行到哪里显示在地图上,并且能够把煤车的方向,运行速度标示在地图上,并且具有放大、缩小等功能。煤车历史轨迹可以查询每辆车在需要查询的时间段内的历史轨迹,并且可在地图上弹出个对话框显示其方向、速度、图片等。监控查看包括历史视频查看、实时视频查看。历史视频查看可以对煤车所有时间段的视频进行播放查看。实时视频查看则是可以在线实时查看任意车辆的运输情况的视频。

预警功能包括预警提醒、风险提醒、警情处理、违规车辆信息。预警提醒包括不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的预警提示;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到达预定运输地点的预警提示;发现半路卸煤、偷煤、换煤的预警提示;煤车超速预警;司机疲劳驾驶预警。风险提醒是煤车进入高风险区进行的风险提醒。警情处理是对煤车进行预警提醒后由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的进行沟通处理。违规车辆信息是对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运输的车辆和运输途中煤的质量、重量发生变化的车辆信息进行记录,包括车牌号、司机姓名、联系电话、违规原因等。

2.2 平台层

分为系统卸载、系统计费、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使用管理、版本更新、权限管理7个模块。它是根据使用该系统的不同客户需要,进行系统和软件维护。

1)系统卸载是提供系统服务的功能,可进行卸载或重载安装。包括有系统安装、系统下载、系统卸载、系统查障功能,对各个功能的使用有文字描述进行帮助。

2)系统计费是对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根据其实际使用时间进行相关的计算收费,并对使用不同时长的客户有不同的折扣优惠,并在规定的期限给客户账户发送邮件以核对计费数额。

3)系统管理是对使用该系统的用户进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注销、用户退出等功能。用户注册是使用该系统的用户进行注册登记,包括用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用户账户、用户账户密码。用户登录是用户通过注册的用户账户和密码进行登录,以能运行该软件。用户注销是用户不再使用该系统后进行相关信息的注销。用户退出是用户登录运行该系统结束后进行退出,以便下次需要时再次登录该系统。

4)用户管理是对使用该系统的不同的用户进行管理,如煤炭企业用户管理、煤炭运输企业用户管理、煤炭车辆司机用户管理,这样三种用户进行管理。分别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煤炭种类;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信用和商誉、运输车辆类型、以往运输的煤炭企业;姓名、性别、电话、车辆类型、开运输车时间、是否有不良开车记录。

5)使用管理是对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类,以便以后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一步对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它包括使用信息次数、系统评价、系统问题。系统评价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系统问题又分为功能模块设计是否合理、系统运行是否良好、收费是否合理。

6)版本更新是针对不同煤炭企业使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在细节上会有不同,并且根据实际煤炭企业的需要可以不断的更新版本。模块包括煤炭企业类型、版本类型、版本种类。煤炭企业类型包括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版本类型包括特大型企业版本、大型企业版本、中型企业版本、小型企业版本、微型企业版本。版本种类根据具体开发版本的时间设为不同的版本名称。版本更新模块包括版本上传、版本下载、版本在线更新。版本上传是新版本可上传到该模块。版本下载是用户点击需要的版本可下载到指定的下载地址上。版本在线更新是用户可以在在线的状态下更新其所需要的版本。

7)权限管理是对不同使用权限的用户进行管理。如煤炭企业用户、运输煤炭企业用户、购煤用户等分别具有系统不同的使用权限。如购煤用户只能监控到负责运煤的车辆的运输监控,无法看到其他客户运煤车辆的运输情况。它分为用户类型、用户权限。

2.3 基础设施层

分为计费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管理3模块。其中数据管理模块需要较好的硬件支持,客户不需要自己配置实现这些功能的硬件,只需要使用该层就可实现这两个功能。它是对使用该系统不同企业进行管理和满足不同企业对监控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1)计费信息是对不同使用系统用户的详细使用情况进行计费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类型、企业名称、企业联系电话、企业地址、企业历史记录、企业当前计费记录、企业付款情况、联络记录。企业类型包括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历史记录包括企业是否曾经使用过云网络,使用多少次,多少时间,收费情况,使用哪个版本。企业当前计费记录是该企业现在租用云网络的情况,使用了多少分钟,哪个版本,收费是多少。企业付款情况包括企业是否及时付款,是否有欠款,欠款是否达到预警线。联络记录是根据企业以往历史使用云网络付款情况,决定是否通过人工沟通及时进行感情联络,了解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更新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2)资源管理,对不同的使用系统的企业进行不同的管理服务,对该项功能设置不同的查看和修改权限。对不满足继续使用该系统的企业可以暂停系统服务。

3)数据管理。对使用该系统的各个用户产生的所有数据根据日期进行保存、查看、修改和删除。各个用户单独拥有使用权限,其他人不能进行查看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欧莹元.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J]. 中国煤炭, 2014(7).

[2] 李勇. 基于云计算的煤矿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中国煤炭, 2014(2).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企业文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87-01

为实现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将历史性的文件进行有效地的研究,真正将内部的文献进行良性管理,使自己的建设事项能够在计算机的整体控制下能够被整合起来,使企业内部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断提升。

一、整体的技术分析研究

1.企业文件管理技术分析。企业文件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始于管理信息系统(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企业内部的建立。这一系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建立,要依托在企业职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MIS的建立,一般来说,先要选取较为优良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运用,把握其中的重点事项进行有效地研究,使建设性的管理系统能够不断强化,在进行会计事项的正确流程演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地关注,把握在原始凭证、票据中的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进行整体性的数据输入过程中,一定要将整体性的数据库建立起来,把握对其中较为优良的建设环境的完善,真正将会计电算化内部的整体环节进行完善巩固。

(2)真正将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筹资事项、投资建设与建设中造价事项进行综合施用,使其中的建设能够不断进行强化,把握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重要的事项能够在网络化的信息建立过程中不断完善。

2.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原则,将内部的人力资源、经济业务的档案数据进行有效研究分析,使其数据能够在渗透过程中,保持一致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写。这项工作首先要按照著录项目构建存储数据库,将数据库进行完善的建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各项数据都是真实的、完善的,在进行提取施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目录进行有效提取,使其能够为今后的经济、人力资源发展方向提供条件。

(2)借助计算机开展档案检索。对原件进行提取检索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利用和掌握,真正将内部的信息进行有效建立与提升。在此过程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操作。

(3)借助计算机完成档案管理中的各种数据与情况的管理与统计,在进行统筹管理过程中,将入库与出库的各个数据事项能够建立起来,把握较为精准的统计、审核的状态,进行自行建立,使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排列组合,并且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强化,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优良的建设条件。

二、两者联合施用的技术分析

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现如今,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自主开发或购买而配备了一体化的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对企业文件与档案的综合性管理。此阶段与第一阶段主要区别就是在档案管理子系统上建立了一个端口,把握较为优良的管理办法,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使计算机能够建立完善有效的系统数据库,使真正能够使数据提升的建设事项不断强化,真正将企业内部的建设理念进行渗透,使其数据能够不断完善地进行渗透建设。

三、企业文件的电子文件管理事项研究

对于电子文件的理解有许多种解释,在进行有效地认识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使电子文件能够在生成过程中,将内部的各项数据进行完善地体现,并且要真正认识电子文件的特点,就必须弄清其与机读文件的差别,两者间的主要区别见下:

1.生成的环境不同。机读文件指能被计算机的输入装置读取的文件。机读文件的读取通常分为两种,其一,指信息从某个存储区读至另一个存储区;其二,指计算机系统从某一类型的记录媒体,比如磁盘,读取信息。因此,识别与复制是机读文件主要的特点。

2.管理模式不同。对机读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是对企业文件与档案手工管理程序与方法的模拟,没有本质变化,而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则是基于管理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整合的基础。

3.存在的具体形式不一样。电子文件就是依据网络技术中的高科技技术进行系统连接,在进行远程传输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的强化,并且电子文件的时效性、准确性都是较高的,是能够体现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属性的。

4.管理者构成不一样。原有文件管理事项中,主要就是由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管理,把企业内部的档案及原有的各项零散数据进行整合,在控制过程中,由独立的管理人群进行建立分析;但是目前的电子文件主要就是以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设,真正将企业的数据建设事项进行了有效地统计,使整体性的数据能够不断进行提升。

四、结语

正文对三个阶段进行的划分,并不是简单的依次替代,而是依据类型进行的区分。因为,在现代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未完全到位的背景下,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倾向于长期并存。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提升,真正将创新的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在进行企业公司内部的自主创新事项进行研究,把握经济市场中的有效元素,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对企业内部的整体事项都进行有效地渗透。

参考文献:

[1]张力.档案管理的跨越——计算机技术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J].科技档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