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相关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相关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云计算;电信通信网络;关系分析;应用
1 云计算的简介
如果站在技术的角度对云计算进行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基础性的设施,其主要的架构构成是在其上搭建多个的框架,云计算的概念可以通过分层模式进行体现,其具有虚拟化的物理硬件层,能够为整个系统提供一个非常灵活的自适应平台,为了能够在各个层次上都能对其业务需求进行良好的响应,云计算可以给予SaaS平台、PaaS平台、IaaS平台来进行计算。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云计算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赛门铁克、Redhat、SUN、Oracle、微软、IBM等主流的软硬件生产商都在进行云计算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云计算体系及架构,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来进行云计算的研究,各个厂家所提出的云计算的架构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上的概念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各个厂家对于云计算的概念理解及研究视角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另一方面,虽然云计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其主要的技术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多个虚拟机的功能融合、QoS问题、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等。
3 云计算在电信通信网络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3.1 基于云计算的客户价值预测
在电信通信网络中的客户价值预测工作中,通常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而如果将云计算应用于客户价值预测中,对用户信息及通话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应用分位点的概念,对新入网的用户进行有效的价值预测,该种预测方法与传统的绝对区间划分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预测误差。
其主要的预测流程为:将客户信息及通话记录中的有效字段进行抽取,然后将相应的字段进行合并连接;然后对用户的所在区域、年龄、性别等进行解析,解析完成之后将不符合筛选要求的用户予以剔除;然后将通话时长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结合分位点,将相关的通话记录进行有效的分类,如果在分类的过程中采用了n-1各分位点,那么可以根据此分位点将所有的用户划分为n类,然后根据类别划分的不同,将n类记录分别进行存储,依据分好类的n个文件的不同类别,分别对其进行bayesian模型的训练,然后还要运用测试集对相关的模型效果进行检查对比。
3.2 基于云计算的好友推荐
在运用云计算进行好友推荐的计算时,主要的参考依据是用户的熟悉度及相似度,这种计算方法在电信通信网络关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中的绝对量是熟悉度,通过二度好友的贡献度及熟悉度来进行二度好友的查找,通过这种算法能够得到二度好友的相关熟悉度,然后会根据相关的熟悉度对朋友的属性进行加权算法,最终能够得到非常精确的偏好特性,在该种计算方法中,会根据电信数据的特点,提取交流时长、交流频率等信息,通过对二度好友的属性相似度、用户偏好、熟悉度等进行计算,然后可以得到用户之间的总的推荐度,最后把总相似度较高的二度好友推荐给用户,使得好友推荐更加的精确。
其主要的计算流程为:首先对一度好友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通过对一度好友的熟悉度的计算,能够得到相关的二度好友关系,然后再对其相似度进行计算,并要根据一度好友计算出用户的环境偏好,然后通过用户自身属性、环境偏好及二度好友的熟悉度,计算出总的推荐度,根据总推荐度的高低,为用户进行好友推荐。
3.3 基于云计算的电信社团特征结构化存储及验证
将云计算应用于电信社团特征的结构化存储中,其主要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一个月之内的通话记录分析,对其中所存在的社团属性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社团特征提出一种存储方案,并根据相关的通话网络来进行验证,对社团结构特性的统计分析进行归一化,并将其在相关的结构中进行存储,为进行二次的深入分析提供方便,在进行方案验证时,将社团作为研究单位,对其整体感兴趣的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之前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不同的特征进行统计。
其主要的计算流程为:首先要对社团中存在的各种属性进行统计,如果存在没有统计的属性,要对其单属性进行统计,然后将其统计特性进行归一化处理,制定出统计特性的概率分布情况,然后将其进行一致化处理,并将其结果存储于上述的存储结构当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云计算 云计算影响
当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一切贸易活动都变得公开化了。作为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商业活动平台和方式,电子商务已经在近年成为各大企业家和实力集团首选的贸易交易方式之一,电子商务也以其特有的形式逐渐扩展出无数的相关领域。
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者,企业对政府等4种模式,其中主要的有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2种模式。随着国内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日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电子商务最常见之安全机制有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及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两种。
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先驱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Electronic 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该公司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的概念。但中国在引进这些概念的时候都翻译成电子商务,很多人对这两者的概念产生了混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及内容是有区别的,E-Commerce应翻译成电子商业,有人将E-Commerce称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将E-Business称为广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E-Business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帐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在这里,我们就引进由Google提出的云计算概念,来谈谈当代信息技术对资源的整合,为未来电子商务操控领域带来的影响以及云计算本身的问题研究。
2、云计算的概况
云计算概念最先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3、云计算对未来电子商务的影响
云计算通过将网络资源有机整合,而在以数字为空间的四维空间里进行着有序累加、递增乃至爆棚,它将无限的数字赋予有生命的思维空间,把信息传输作为消费主体,将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作为消费对象,在极端事件内通过呈天文数字的交易数额获得原始财富的迅速繁殖,看不见的金钱在瞬间就成为现实的物质条件,云计算提供给了人现实的网络以无限遐想空间!
3.1 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网络\系统软件授权和应用软件开发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同一系统可供多次使用并收取多次使用费,这样可以使效益最大化。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
3.2 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产生了,但是直到最近才在IBM、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诞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并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3 网络服务
同网络服务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单机程序。
3.4 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服务方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第三方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3.5 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这是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3.6 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贸易活动的各种服务。
3.7 互联网整合
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篇3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学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在各类媒体中被广泛报导,大多新近涌现的计算机类产品均以云计算技术为推广概念。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IT界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正在发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部门,个人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工作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个人计算机只有30%的计算能力被有效利用,而其余70%的计算能力则处于被闲置的状态。而这些闲置的计算机资源与计算能力可以利用分布式系统,从而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个国家的计算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进入了信息化的过程,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建设了网络中心,并且在硬件建设、维护和扩张中耗费巨大,虽可以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但是仍很难满足教育系统的多元化需求。云计算的出现改善了高校网络中心建设,并且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改善高校教学活动。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虚拟化、负载均衡、网络存储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合。云计算服务规模在过去的5年间快速发展,保守估算其市场规模可达426亿美元。当今企业尤其是在IT界的企业正在不断的引入云计算技术,而且增长趋势迅猛。总之,云计算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云计算的概念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其的理解也不断的更新变化,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中国云计算、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以及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概念。通过总结不同的概念,可以得出云计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构造上层应用程序的基础是构建底层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在基础设施平台上构建云计算应用程序。总结来说,云计算是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联合成一片“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按需服务。云计算收集互联网中的所有资源信息,然后供用户利用和检索。同时云计算可以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大量计算机构成资源池上,使应用系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可以进行流通,就像水电一样的商品,区别在于它的流通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云计算的运行的原理是个人用户运行的应用程序不运行在个人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如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网络上的服务器集合体中。处理的对象不占用本地的存储空间,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库中。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专业企业负责的。
(二)云计算的特点
计算能力超强。云计算是由很大数量的计算机集合构成的,知名企业的云计算构建需要的服务器数量动辄达百万,如Google云计算拥有百万多台服务器,亚马逊、微软、雅虎等云计算的服务器数量均达到几十万台,小型企业也拥有数百甚至上千台服务器。整合以后的计算机集合体的运算能力是普通用户计算能力无法比拟的。
高性价比。传统服务器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可以使用价格较低廉的计算机终端来构建服务器集群,云计算的集中、自动化管理方式,使企业不需要负担昂贵的数据管理中心开销。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成本,因为云计算构建应用程序的方法是同时设计底层结构和上层应用,改善了云计算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加。
数据的高安全可靠性。个人终端的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崩溃会导致数据的大量损失,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因为云计算环境会对数据进行多副本的复制等保护措施,所以云环境中的数据不会有任何损失,比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07年,谷歌与IBM公司就已致力于在美国大学的校园推广云计算服务,让高校学生充分享受云服务的丰富资源。目前很多计算机公司,在中国同样致力开展云计算合作,与高校建立相关合作项目,推动云计算在中国的应用。清华大学已率先参加了相关项目,建设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课程,开展前沿课程的教学。云计算的引入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云计算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在投资总额与比例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的还远远不足。在地域分配上,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很低,可以减少高等教育的资金耗费。云计算在节省开支的同时打破了开展科研项目的瓶颈,使更多的师生可以参与到更多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中去。
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减少高校在硬件更新上的消耗,不需要频繁更换电脑终端。在软件方面,云计算为高校提供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即高校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的授权,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价格低廉。最后云计算服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可靠的数据存储空间。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可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现有教育网络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面向服务的改造,同时建设新的服务应用和数据库,增加虚拟的云接入点。利用云计算服务建设更加高效的在线办公系统,将应用程序和文件如在线课件、文档、表格等都保存在服务器端,快速完成相关应用程序的请求,给个人终端减负,减少升级的负担。同时对病毒具有很好的查杀作用,且不需要下载和更新病毒库。
云计算的引入可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条件可以有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及科研任务。云计算服务可构建丰富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由于空间及保存的不足,常造成图书的丢失及损坏。高校可直接利用云计算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直接使用服务器集群里的大量数据,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航等,从而克服图书馆访问和存储数据的困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方便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篇4
关键词:云计算 云计算甄别标准 云计算体系架构 云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81-02
1 引言
云计算是自1980年以来,从大型计算机转换到客户端服务器的过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er)、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其特点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机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上,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 云计算的概念界定
对云计算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提供以下定义供读者参考。百科名片上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上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经常关系到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易扩展且通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把工厂的基础设备交付和使用模式以需求、易扩展的方法获取所需资源;在广义上来讲,云计算指的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它的这种服务于IT、软件互联网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它意味着可以把计算能力看做是一种商品,目前云计算商业化产品主要四大类:(1)基础设施服务产品;(2)平台服务产品;(3)软件服务产品;(4)云软件产品。
本人认为云计算就是把存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在极大的规模上可扩展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3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目前业界普遍共识认为云计算包括三层服务架构体系:
(1)共有云端:共有云端服务提供者只是逻辑和法律上拥有和管理的权利。服务器和用户可以完全脱离,用户可以按需灵活的购买服务;
(2)专(私)有云端:专(私)有云端用户仍然需要进行IT基础设施建设,独立拥有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但是用户开发和使用应用的效率更高;
(3)混合云端:混合云端综合了共有云端和专(私)有云端共同优点,当然在建置步骤上会先从私有云端开始,待一切运作稳定后在对外开放,企业不断可提升内部IT使用效率,也可籍由对外的公共云端服务获利。
基础设施虚拟化:构造真正的云计算。真正的云计算:与底层硬件无关,没有固定CPU概念,也没有固定或静态的RAM概念的服务器实体。这就是在调动水平上与管理程序紧密结合,但与处理器,NUMA(非一致存储访问)优化或RAM运行无关的操作系统。
笔者认为甄别(判断)是不是云计算有三条标准:
(1)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再客户端而来自网络;
(2)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
(3)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4 云计算模式分析
云计算的服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2)平台即服务(Paas);(3)软件即服务(SaaS)。
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Infrastructure-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利用Internet获得所需的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以软件研发平台作为核心理念来操作的服务,以SaaS的模式服务于所需用户,所以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同时PaaS形式促进着aaS的发展,尤其是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的加快。
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a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由Internet系统提供的软件模式。
5 云计算存储技术原理分析
云存储与云计算一样,必须经由网络来提供随机分派的储存资源,重要是网络必须要有具备良好的QoS机制才行,对于用户来说具备弹性扩展与随使用需求弹性配置的云存储,可节省大笔的存储设备采购及管理成本,甚至因存储设备损坏所造成数据遗失的风险,也可因此避免,总之,不论是端点使用者将数据备份到云端,抑或企业基于法规遵循,或基他目的数据归档和保存,云存端皆可满足不同需求。
云存储操作执行的运作机制如下:
(1)客户端透过CDMI接口创建一个CDMI容器,并将其转换成一个OCCI导出型态,CDMI容器Object ID会回报结果。
(2)客户端接着透过OCCI接口创建一个虚拟机,并藉由该Object ID附加一个CDMI类型之储存容量。OCCI虚拟机ID会回报结果。
(3)接着客户端以OCCI虚拟机ID进行CDMI容器对象导出信息的更新作业,如此才能让虚拟机存取该容器。
6 云计算安全问题与策略
云计算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们的网络存储安全如何,会否造成数据泄密。
(2)客户在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时的安全性。
(3)客户要保管好自己的帐户,防止他人盗取你帐号而让你埋单。
(4)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在“云”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犯罪人员利用租用的虚拟机以隐瞒犯罪行为,为公安司法机关犯罪取证带来困难。
恶意软件,恶意代码能够抢先控制恶意硬件,防病毒软件失效。
云计算安全技术隐忧:
(1)在特定的服务中,不同客户之间的数据溢出
(2)供应商系统遭到大量恶意软件攻击
(3)恶意人群操作“导致的资料外泄”
(4)共享信息的不安全
(5)黑客盗取供应商系统的数据
囿鉴如此,云计算安全管理应采用如下策略:
应采用身份验证策略、网络安全策略、内容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状态事件监控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前四个是云安全重点关注方向,是今后云计算应用对现代密码学、信息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科研新方向。
7 云计算应用前景展望
在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广泛被看好,数据中心专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化云为雨”,寻找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发展紧密结合,切实促进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重视云计算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我们有望扭转现在我国软件产业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取得信息技术上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目前云计算应用呈现三大发展趋势:(1)发动驱动力从“政策引导”转为“市场拉动”(2)业务创新源从“技术导向”转为“应用导向”。(3)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为“平台构建”
从我国云计算应用总体实施环境看,呈现出三大特点:(1)即国家提升云计算战略定位,加快统筹推进;(2)地方谋求云计算先发优势,纷纷抢位布局;(3)应用需求进入集中爆发期,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云计算研究发展迅速,IDC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7%,2012年将从目前的160亿美元增长至420亿美元。政府、企业、科教等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开展具体布局和研究。
篇5
关键词:云审计 内部审计 高校
一、 云计算与云审计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提供便捷的、可用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并且是按照使用量计费的模式,计算资源也是可配置的,这些可配置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服务器、存储、软件及服务等。通俗地说,云计算就像我们建立信息的公共供电厂。它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像电一样,是一种取用方式方便、成本低的流通商品。无论是企业使用者还是个人消费者,都不需要自己去“发电”,而只需购买其提供的服务。在常见的云计算环境中,我们只需要一台电脑或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满足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例如计算、存储、应用程序、联网、编程工具等。
(二)云计算的特点
1.可靠性高。云计算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扩展性强。云计算能够无缝地扩展到大规模的集群之上,可以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扩展,扩展的宽度和维度大大增强。
3.可用性大。在云计算系统中,由于云计算可以自动检测节点出现错误和失效,并具有自动清除和修复功能,提高了可用性。
4.采用虚拟技术。云计算是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它将底层的硬件设备全部虚拟化,并通过互联网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资源池内的计算资源。
5.低成本。云计算供应商以提供服务的形式统一进行系统硬件和件建设,用户无需再耗费大量的资金去进行硬件设备购买和软件升级,仅需支付低廉的服务费用就可完成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从而大大减少了资金成本。
(三)云审计
有学者将云审计定义为联网审计的演变,是通过网络为载体完成的数据传输、处理与合作。也有学者简单地把云审计定义为“审计+云计算=云审计”。究竟什么是云审计?现阶段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限定,因为云计算本身就是不断丰富的概念,基于云计算的云审计会随着云计算概念深入、成熟而得到发展、丰富,有可能会导致云审计技术与思想的改变。综合来看,云审计是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概念,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云审计是对未来审计模式的一种猜想,不仅仅是云计算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更包括了随着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不断创新的一种理念、一种思考方向。
二、云审计为高校内部审计带来新机遇
云审计将是审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给高校内审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云审计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云审计极大地便利了审计人员的数据与资料的采集过程,审计人员不再需要像传统审计模式那样亲自去其他审计部门实地采集数据和收集资料,而只需要根据项目的审计风险情况以及业务流程需要,利用云审计所构建的云审计平台,通过系统的特定接口下载所需要的数据即可,它使得数据采集不再需要面对面地完成,即云审计克服了地域的限制。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避免了由于审计工作而给整个单位运行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整个单位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内的其他审计部门通过云审计平台可以快速地向高校审计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到与审计相关的信息。云审计提高了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可以实时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消除了时间上的束缚,节约了时间成本。
(二)云审计降低了内部审计成本
云审计是以云计算为依托的。云计算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升级维护等费用都是由第三方运营商所提供的,高校不需要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和其他的审计设施,也不需要再为审计软件的不断升级与更新支付一大笔费用,只需要定期向云审计平台供应商支付使用费即可获得优质的审计服务,从审计传统模式转变为云审计模式。而且,使用云审计还可大大节约办公费用,因为云审计是基于云审计平台来进行审计工作的,故不需要像传统审计模式一样,占用大量的实物空间和存储空间来保存审计资料。另外,当前云计算正处于新兴阶段,为了推广云计算在众多领域的应用,第三方供应商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客户,所以每月只需支付较低的服务费用即可获得高效的服务。因此,云审计将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的前期投入大大减少,节约了运营成本。
(三)云审计提高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云审计通过云审计平台系统自带的特定终端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最终以云滴的形式存储在云平台上。包括数据云滴、目标云滴、方法云滴和案例云滴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云审计平台快速高效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具体数据,而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审计数据的收据、审计资料的获取以及审计数据的检索上面,对于账簿转移、实物资产盘点、会计报表项目的勾稽计算等简单劳动通过云审计平台可以快速地完成,从而为审计人员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控制的审计以及审计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事项,从整体上提高了审计的质量与审计的工作效率。
(四)云审计增强了高校内部审计实力,为高校间审计人员协作提供了可能性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之间审计人员合作又多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云审计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将处于不同地域的审计人员联合起来,实现不同高校之间审计人员协作,共同完成某项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
三、云审计使高校内部审计面临新挑战
数据安全性是互联网时代首要考虑的问题。数据安全包括数据本身存储的安全以及向第三方泄露的可能性。云审计会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数据存储与审查权限性问题
云审计在技术上依托于网络设备,因此审计单位的数据保密性和数据安全性问题是首要问题。在没有查阅权限限制或者限制不足的情况下,传送至云端的相关数据可能会脱离审计人员的掌控,致使安全隐患产生,数据的安全性降低。非法入侵、越权操作或是存储介质故障等都直接威胁到云审计数据安全。
(二)信息可能会被强制性披露给第三方
审计人员使用云审计平台将会面临一个问题,云审计平台的供应商在涉及到民事诉讼、法律诉讼时,可能需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云计算平台上存储的数据,这意味着,审计单位的信息数据等可能会被强制披露给政府有关部门。审计人员在使用云审计平台并在平台上存储数据时,就需要考虑将来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并未出台云计算平台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有关部门必将针对云计算监管相关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
(三)网络宽带传输速度问题制约了云审计的推广
快速、便捷的网络宽带传输平台是云计算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对云审计平台的应用必然依赖于网络宽带,信息数据的传输下载都涉及到网络宽带传输速度的快慢。因此,云审计的推广发展要想有一个大的突破,必须着力改善网络宽带传输平台的负载能力。在我国,网络宽带平台是处于被垄断的,我国网络环境的运行速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云计算平台供应商和审计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内部审计形式的变革可能会遇到内部人员的阻碍
内部审计从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云审计对于整个审计的发展历程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其他部门以及云审计平台的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云审计可能会遇到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所以,为了实现向云审计的转变,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宣传云审计的审计理念,使得高校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真正理解云审计的理念和运营模式。
四、云审计平台框架结构
云审计不仅能提高目标高校的内部审计实力,促进高校间的审计交流与资料共享,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高校的监督。
(一)审计模式工作流程
云审计平台通过自身系统内置以及外部获取审计资源,将审计资源归类汇总,以支持访问该平台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活动。如上页图1所示,云审计平台将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数据云滴存于云端;高校将项目的审计目标录入云审计平台,形成目标云滴;云审计平台中还内置常用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经典案例以供参考,形成方法云滴和案例云滴。审计人员登录云审计平台,经协同机制建立协同审计项目组,获得分派的协同任务和审计数据。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数据共享等协同方式与相关成员进行经验交流并可咨询专家经验和参考协同案例库,从而得出审计评价并汇总。最后,专家组集体讨论,得出最终的审计结论。
高校审计项目可划分为重大审计项目和非重大审计项目,两者审计方式有所区别。重大审计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比如大型基建项目、大型科研项目等;另一方面是指复杂的、审计风险较大的项目,比如高校自营项目。对于重大审计项目,应由高校协同审计联盟组建的高校间协同审计项目组共同来完成。
(二)安全审计平台
安全审计平台是立足于为云计算环境下各主体和客体提供全面的、可靠的统一监测、监督、预警的安全卫士。审计监控对云平台提供全面的异常监控和故障监测;漏洞扫描对平台提供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定期扫描、评估和测试平台安全水平;安全预警是对平台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追踪,并形成分析评价指标,当监测到云环境中有安全漏洞时,及时提供预警,并定期形成预警事件报告和实时响应机制。
(三)外部应用接口
为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数据传递、资源共享,平台还设计了对外应用接口与外部机构和其他部门挂接。通过外部接口使审计机关和各级部门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共享主题资源、数据传递渠道畅通。同时还可提供公众信息服务,开通网上公众举报、政务公开、审计结果公开、审计网上宣传、新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与开展进程等,以此提高审计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力,树立审计的公众形象。
五、高校云审计实施效果分析
(一)降低审计成本
在传统的审计过程中,由于高校审计人员必须现场采集数据、收集相关资料,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这将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云审计将审计相关数据存储在“云”中,只需要通过系统的特定接口下载所需的审计信息即可。云审计过程中所需的专业软硬件和程序是由云审计平台的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高校不必在审计设备上花费大量资金。云审计下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审计部门的机会成本。
(二)审计资料能及时共享并实时交流
审计人员不再需要将收集到的各项资料和采集、生成的各种数据自己找内存存储,他们可将手中的这些数据分类存储在云平台上,实时共享审计信息,从而避免了收集数据的重复,减少人力成本。通过云审计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审计项目组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资料。
在云审计平台上,审计人T可以及时了解各自负责的审计项目的审计任务进展情况,并能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和汇报;组员之间还可以通过平台的通讯系统实时互相了解组员的工作情况,方便对工作的见解和及时沟通,并共享审计所获取线索和方法。
(三)实现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项目负责人或者管理者通过云审计平台实时查看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能全面、及时地了解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进而可以对整个项目有的放矢地进行指挥;审计人员之间也可通过系统了解各自的工作进度和情况,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监督。在云审计环境下,整个审计过程都是在互相监督之下进行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的质量。
(四)提高审计软件的兼容性与审计的可比性
在云审计过程中,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都是存储在“云”端,云供应商对审计程序进行设计,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升级,不再由使用云审计平台的用户独自承担,那么审计软件或财务软件的兼容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所有审计的数据都储存在第三方云审计平台中,审计人员都是运用相同平台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其可比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结束语
云审计在高校的推广应用,以及其探索与验证路径并非短时间能够准确实现,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将云审计与高校内部审计相结合,云审计是未来云经济社会下审计发展的必然结果,云审计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必然能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效率,促进高校间资源的共享。本文提供的云审计平台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后续还存在许多改进之处。如云审计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安全技术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解决的。对云审计的研究是国家审计实务工作的一种开创性探索研究,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J
参考文献:
[1]冯建.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陈晓芳.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审计整合框架[J].中国审计,2006,(2).
[4]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5]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
[6]谢华等.云审计为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之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4,(20).
[7]刘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内部审计数字化平台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2,(3).
篇6
关键字:术语定名,术语知识发现,术语定义抽取,术语定义聚类,术语识别
中图分类号:H083;N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3-0014-04
Abstract:The scientific term desig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term work. The creation of the designation of a concep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spread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e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term desig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rm knowledge discovery.
Keywords: term designation,term knowledge discovery,term definition extraction, term definition clustering, term recognition
术语定名是给一个概念制定科学的术语的过程。术语定名应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的正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原则[1]。上述原则对于术语所指称概念的推广与传播、术语标准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术语学研究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成为术语学研究的新方向。术语知识发现的相关研究已有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将从基于大规模语料的术语定义抽取、术语定义聚类与术语识别三大主要术语知识发现的应用研究出发[2],探讨术语科学定名对于术语知识工程的支撑作用,从语言工程的实现过程对术语科学定名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一术语科学定名在术语定义抽取中的作用
术语定义抽取是了解术语概念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基于网络海量信息的术语定义抽取通常是将一个术语查询项提交给抽取系统,系统根据该查询项关键词进行文本检索,再通过一系列规则与统计的计算方法,将得分最高的句子抽取出来作为术语定义的最优选项 [3-4]。
冯志伟认为名称与概念之间具有单参照性,即一个名称与一个且只与一个概念相对应。他还认为术语的同义现象会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在术语工作中,应该尽量减少术语的同义现象,这是术语标准化的任务之一[5] 。
当术语同义现象严重时,由于提交给查询系统的关键词每次只有一项,这就必然造成系统无法识别出包含其同义术语的文本集合,从而降低了抽取系统的准确率。例如,路甬祥谈到术语滥用的问题时举例,“ergonomics”一词,分别有人机学、人机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工艺学、人类环境改造学、劳动经济学、工作环境改造学、工效学等22种叫法[6]。
我们将上述名称分别作为查询关键词,提交给术语定义抽取系统,进行实验。对抽取结果分析后发现,提交查询项对抽取质量的影响较大。系统的准确率与查询项术语的使用频率正相关。在公众中知晓度与使用度相对较高的术语如“人机学”“人际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作为查询项时,系统返回的文本数量较大,文本中的信息与术语定义相关度高,抽取准确率高。反之,使用的查询项权威度、知晓度、流通度与使用频率均较低时,虽然多数搜索引擎在关键词处理过程中会使用同义词扩展功能,但抽取结果排序时通常给原始查询项赋予一个较高的权重,这就造成质量较高的同义词定义排在后面,从而降低了抽取结果的准确率。例如“人类环境改造学”“工作环境改造学”由于在公众中的知晓度与使用度降低,搜索引擎返回的文本数量极其有限,抽取出的候选句子的数量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由于知晓度低,这些文本并非包含权威机构的术语定义,通常是网络上自媒体参与者发表的个人观点,客观性、规范性与科学性都无法得到保证,在这些文本集合中进行术语定义的自动发现,会大大降低术语知识提取的准确度。
从语义角度考察,在这22种叫法中,“生物工艺学”“劳动经济学”与源语语义相似度较小,与科技文献翻译的相对等值性原则背离甚远,以该类词语作为查询项得到的结果显然不能对所指称概念进行合理的描述。
作为查询项的术语,其定名的合理度即与术语的定名原则契合度越高,对识别系统的贡献度越大。如果将上述22个名称通过择优整合成一个术语,从术语标准化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普及术语概念。另一方面,网络文本撰写者逐渐统一使用固定下来的权威、规范的术语,也同样可以加速术语指称概念的传播。用统一的术语作为查询项,其识别效果显然远远大于多名术语的抽取结果,术语定义的抽取系统又直接服务于术语概念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概念普及的良性循环。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首字母缩合词术语同名异义的现象,在所有术语类型中最为普遍。无论从术语学本体或术语知识发现的角度,存在的问题都较大。
术语的单义性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内,术语具有形式与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学科概念,然而对于具有跨领域特性的多义术语,不具备形式与意义的一一对应性。换言之,在术语的命名过程中,术语的单义性原则只能落实到单一领域的范围。以首字母缩合词“CPI”为例,该术语共有17个不同义项,分别覆盖经济、政治、信息、管理、医学等领域,其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在这17个义项中知晓度与使用频次最高。其余义项知晓度与使用频率较低,这类术语更多被所属领域的专家或学习者使用,领域内部的流通率较高,但领域外流通率较低。在这些跨领域的多义术语中,即使同一领域内部依旧存在同形异义的现象,例如“费用绩效指数”“关键绩效指数”“成本绩效指数”。由于上述术语的英语首字母相同,造成同一词形表达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显然违背了术语单义性的原则。在术语定义识别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识别噪音。在首字母缩合词术语的命名过程中,术语学家需在术语构成的经济性原则[7]与单义性、准确性原则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术语定名的单义性与准确性原则对于术语定义的识别系统的支撑作用是显著的。如果查询术语符合术语的定名原则,特别是符合在单一领域内单形单义的定名原则,将提高系统抽取的效率。
二术语科学定名在术语定义聚类中的作用
术语定义聚类是按照术语的领域归属类别将术语定义划分到各自所属的类别的过程,该系统的实现能解决大规模术语定义自动分类问题,对于领域术语数据库的构建以及规模化地研究领域术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必定要使用一个指称去描述此概念。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而言,任何一个新概念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绝大多数新概念都是在原有领域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在语言学特征上,大多数新术语不是凭空而造的词,而是与先前的相关术语在语义上构成一定的关系。因此描述新概念的术语,所采取的语言形式多为组合型术语。概念体系是由一组相关概念构成的集合,以属种关系为框架,层级结构分明,并包含了各种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每个概念在概念体系中占有明确的位置。依据术语命名的系统性,新术语的命名需纳入原有系统之中,概念体系间结构层次分明便于规范指称,使被定义概念在术语概念体系中准确地找到其相应的位置。
例如,“基金”是一个上位术语。随着近年来基金业的迅猛发展,基金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术语来指称这些概念。其下位术语包括: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契约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收入型投资基金、平衡型投资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指数基金、认沽权证基金、区域基金等。
经过自动分词系统的处理,这些词组型术语的整体语义与词组中每个词的语义之和的关系示例如下:
成长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
认沽权证基金认沽+权证+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
由于这些新术语尚未收录在分词词表中,在分词过程中被切碎成几个词组的组合序列,然而聚类系统的实验统计却表明,未收录术语对最终聚类的准确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聚类系统使用语义知识库进行语义间的相似度计算。从上述切分结果可以看出,被切碎词组的义项之和与该术语本身的义项基本相同,即被切分词语的碎片与原术语之间保持着较大的语义相关度。
反之,某些外来意译型未收录术语,经过分词系统切分后,每个碎片的语义之和与术语整体语义关联度较小。例如“漂绿”(green wash)意为“公司、政府或是组织以某些行为或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的行为”。
分词系统切分为:漂绿漂+绿
切分后的义项累加与原术语之间没有过多的语义关联,两者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极低。由于领域聚类的过程是基于句子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显然这种术语的定名方式对整个聚类系统的准确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从语言学特征来看,“漂绿”的表意特征较弱,理据性较差,使用者无法从指称推断其相关概念。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受试者为20―50岁年龄段,包含各个教育等级的人群,数量为20人。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均无法从该术语的字面意思推测出该术语的大致意义,甚至无法推测出其领域归属类别。确保意译术语的简明性,同时符合汉语的概念理解模式,在科学性、概念体系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源语与译语间形式与意义的忠实度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是术语学家在术语定名过程中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遵循术语定名规范的词组型术语的语义与构成该术语的每个词语的语义之和相似度极高;反之造成被切分后的碎片部分语义之和与原术语语义的割裂,对聚类系统的准确率影响较大。该现象从术语工程学的角度也验证了:科学规范的术语命名对高质量的术语定义聚类系统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术语科学定名在术语识别中的作用
大多数的新术语都是在相关旧术语的基础上建立或演化而来的,与该领域内部的其他术语保持某种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如层级关系、部分―整体关系、联想关系等。术语系统将新产生的概念囊括在原有相关概念体系之中,并与原有概念建立一定的结构、层级与语义关系。术语的语缀体现了术语命名的系统性与能产性的特征。在术语系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缀包括:
前缀:亚、超、有、无、非、不、泛、类、可、反、单、双、多、自、总、半、云、次、大、小、被、逆、子、准、过等。
后缀:率、化、学、度、性、论、式、法、物、子、系、质、素、炎、仪、计、剂、体、器等。
很多包含高频词缀的术语是伴随着新的学科领域而产生的,这些词缀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可与其他已知概念组配在一起,产生一批与该概念相关的概念集合。虽然有的语缀出现时间较短,但影响力大,能产性高,数量增幅巨大,覆盖领域广泛。以术语前缀“云”为例,我们统计到的包含“云”的术语超过一百个。这些术语都是基于“云技术”而产生的,词缀构词的术语定名法便于术语所指称的概念在概念网络中找到相应的节点,分别与“云技术”建立关联。包含“云”的术语几乎涵盖了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如:云政务、云支付、云社交、云指控、云音乐、云学习等。可以理性地推断,在不久的将来,以“云”为前缀的新术语的数量将会继续增长,覆盖领域将更广泛,社会影响力以及知晓度和使用频率将越来越高。
术语的语缀从语义上准确表达了术语所表达概念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概念的识别作用明显。例如词串:云+N,V+率。若前缀“云”后紧跟一个名词,或后缀“率”前出现一个动词,那么这种词汇共现关系与术语成词概率是紧密相关的,即“云+N”与“V+率”的词串作为术语的概率较高。实际上,即使出现在术语定义上下文窗口中,术语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尤其从网络获取到的术语定义,语言结构灵活多样,术语可能出现在句首、句尾或句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位置信息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术语识别的难度。在术语粗抽取的基础上,识别系统利用语缀信息,在发现术语语缀之后,通过抽取方向的选取以及相应的抽取算法,将术语识别出来[2] 。
语缀具有术语识别的指示功能,从术语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而言,语缀构词法便于术语在术语知识库中找到其相应的节点,方便术语的整理、归类,也能提高术语数据库用户的查询、检索的效率。从术语知识发现的角度而言,术语语缀尤其是能产性强的语缀,对于术语的自动识别、新术语的自动发现起到了强大的支持作用。利用语缀信息可辅助系统准确、快速地识别出一批包含特定概念的术语,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术语学研究离不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该技术使得大规模的术语知识发现、领域术语的系统化研究以及术语数据库的构建成为可能,对术语学本体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术语学本体研究影响着术语知识发现系统的实现。科学的术语定名不仅对术语概念传播、术语标准化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术语知识发现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冯志伟.现代术语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 张榕.术语定义抽取、聚类与术语识别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06.
[3] 荀恩东,贾爱平,宋柔.基于互联网的术语定义获取系统[J].中文信息学报,2004(4):37-44.
[4] 荀恩东,李晟.采用术语定义模式和多特征的新术语及定义识别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1):62-69.
[5] 冯志伟.术语中的概念系统与知识本体[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1):9-16.
篇7
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应用,在国内市场,也已经显露出即将大规模发展的端倪。但是在云计算大面积落地的过程中,标准、安全、公有私有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旧是各方所关注的话题。日前,英特尔数据中心中国总监张彤与英特尔中国用户平台集成部高级经理张宇向记者讲述了英特尔对云计算的愿景和相关策略。张彤表示,随着用户终端类型的不断丰富和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的不同,用户的计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未来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根据用户的这些不同特点,针对性地把一些相应云计算服务推送给用户。“就是英特尔所提出的‘平衡计算’的概念,平衡就是通过对客户计算能力感知的基础,通过服务提供商的计算,来决定到底把什么样质量的服务,什么样的计算能力推送给用户,真正实现因客户、因终端设备来提供云计算服务。”
张宇举了一个例子,他认为,通过云计算手段可以提升铁路部门客票和旅客服务的水平,从而大大缓解春运期间的矛盾。“春运期间,由于大家集中出行,因此会集中访问铁路部门的客票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如此多的用户访问,势必会造成硬件设备计算能力不够的情况。在今后完全可能出现新型的应用模式,例如在春运这样的特殊时期,铁路运输部门可以利用一些公有云的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比如说铁道部门可以通过电信或者是其他服务提供商的‘公有云’,在短期内来提高客票服务或者是旅客服务能力,解决一时急需。”
而如何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第三方提供的云计算能力或服务,张宇认为需要有一个开放的云计算标准。“通过一个开放标准,包括业内厂商和最终用户在内,各方就可以一起来制定一些云计算的安全标准,并最终被各方认可,就可以推动私有云跟公有云的融合。”张宇透露,英特尔正在积极推动云计算标准的制定工作。
张彤介绍,除了云计算标准的制定,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还在关注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的优化,以及Cloud Builder软件计划。据悉,对于前者,英特尔将结合自身在芯片、虚拟化等方面的技术,动态调配数据中心资源,为云计算提供商提供各种优化技术。而对于后者,英特尔会结合开发一这项目、最佳实践和研究工作,促进云计算开发和部署。
篇8
青睐私有云
对私有云的基本理解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控制。私有云建设方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方式。私有云的典型实施是商用硬件虚拟化内部,再添加应用服务层。
在云计算从概念日渐落地过程中,有不少机构对私有云情有独钟。据悉,光大结合目前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情况,考虑到云计算具有弹性敏捷部署、资源池化、灵活调度等特点,光大选择进行私有云规划,推动IT服务转型。
虽然,在云计算技术领域一直有公有云、私有云之争,并有人认为,在强调互联互通、开放交换互联网文化中,区隔出来、服务单个公司的私有云将不会是云计算主流框架。
但在目前云计算发展状态下,选择私有云有更多深层次原因。目前,监管部门并没有运营云的专门法律法规,公有云的使用缺乏必要保障。另外,目前能提供公有云服务的机构数量有限,其收费方式等也仍处于相对模糊状态。且公司机构在开始推进云计算初期,一般都会习惯性地选择私有云,在私有云领域探索较早,积累的经验也较多。因此,在继续推进相关项目时,也多顺势选择私有云。
公有云大行其道
篇9
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的电子商务的产生,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据有关调查统计,至2010年12月,其行业网站数达到1.86万家;在2010年,电子商务行业访客数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12月份,到访电子商务网站的网民数高达3.5亿,占总网民数的87.22%,全年行业访客数增长了36.51%;另据商务部计算,2010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万亿元,(资料来源:中国B2B研究中心)。
站在消费者立场而言,面对一系列高度开放、运用灵活的新技术,并享受着通过各种网络终端带来的便捷服务的同时,更为关心的,是自身的消费权益、安全隐私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更愿意看到服务商在提供商品的同时,如何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将各种可能的风险化解。这样,才能让新技术为更多人所拥有,才真正谈得上落地,也才符合其设计初衷。因应于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在良好制度环境下,服务提供商以及IT业界的开发商应共同为消费者打造愈益完善的软件运用平台,从而取得互惠多赢的局面。
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和日益普及,只是互联网技术走向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云计算”,已作为概念出现,而它将如何成为一种新型的工具,渗透融合于各种应用当中并实现其经济价值,让使用者从中受益,这仍然需要业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人们拭目以待。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卓越亚马逊这样一个整体的出现。卓越网作为我国本土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的领先者,且亚马逊又是“云计算”最早的推行者之一,拥有自身的“云计算”软件平台Amazon EC2(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如何将这两者完美结合,从而搭建一个在电子商务行业,为中国的服务商和消费者提供有特色的全方位应用平台,使各方面能够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很好的沟通,满足买卖双方的共同期待。笔者认为,“云计算”的应用,应该从具体的行业实践开始,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提升服务,实现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功能。在国内,其实已有企业提出了“行业云”的概念,而关键仍然在于应用。这是“云计算”应有之义。
篇10
5月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云计算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对于云计算概念在中国普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婚姻关系中,有“七年之痒”之说。经过7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从概念炒作阶段逐渐过渡到应用落地的阶段。未来,云落地还要迈过哪些门槛呢?
会议期间,记者听到一些声音。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云计算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如果让他自己创业,他不会选择云计算。究其原因,云计算服务商做得很辛苦,而且绝大部分中国的云计算企业至今仍没有盈利。另外,云计算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本届大会的规模相比往届有些缩水。大会许多论坛的主题也并不仅限于云计算,而是增加了许多与应用相关的话题,比如大数据等。记者在与一些参会人员闲聊时听到很多人表示,这次云计算大会已经不像一个“标准”的云计算大会,真正谈论云计算技术或架构的比较少,更多会议内容都与大数据、“互联网+”等应用相关。
云计算刚出现时,大家对云计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所以需要像中国云计算大会这样的平台,对云计算概念进行深入阐述,并介绍相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经过7年的讨论和研究,企业对云计算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主动开始尝试部署云应用。云计算是一种服务,也是一个工具。用户只要接受并会使用云服务和云工具即可,而不必太纠缠技术细节。本届大会表现出的更关注应用落地也符合当前云计算发展的趋势。
打造云生态圈
在本届云计算大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负责人邱跃鹏发表了“腾讯云,成就创业家”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首次披露,为了更好地服务创业者和政府、企业,腾讯云将推出“云+计划”,目标是打造国内第一大云生态圈。
以“云+计划”为契机,腾讯云将向创业者提供一亿元的创业资金,并联手北极光创投、鼎晖创投、红杉资本、IDG资本等多家创投机构,推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创业生态服务。邱跃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云+计划’,全方位服务‘互联网+’,发力智慧城市,连接百万企业和创业者。”腾讯云正在为创业者提供多样化的连接方式,包括众创空间的资源连接、QQ物联的设备连接等。腾讯云的“云+计划”将为创业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腾讯云将联合云集成商、云软件提供商、孵化器、园区、投资机构等,共同为创业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从行业来讲,腾讯云去年专注于游戏领域,今年将重点关注移动APP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腾讯云已经与全国十几个城市签署了“互联网+”合作战略协议,推动政企的业务转型和升级。“我们更希望扶持中小创业者,不仅为它们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而且通过腾讯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的超过50万平方米的众创基地,为中小创业者提供包括人才招聘、广告、办公地点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创业者可以拎包入住,只关注自己的商业模式,把业务做好即可,剩下的事情都由腾讯来完成。”邱跃鹏表示。
运维很重要
从2009年开始,新浪就涉足云计算领域,并且是国内最早提供公有云服务的企业之一。随着用户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云落地的工作重点也逐步从构建云基础架构慢慢转向如何将应用安全、平稳地迁移到云中,以及提供专业的运维服务。
现在,国内很多公有云服务平台虽然可以快速提供虚拟机和其他相关IT资源,但是云平台的运维是缺失的,这对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来说是一大隐患。很多公有云平台都宣称可以实现自动扩展、自动伸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问题。在云中创建虚拟机,然后配置路由,再把流量、业务、应用导入虚拟机,需要一套完整的流程,这不是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以完成的,需要具有专业运维经验的人员提供帮助。
新浪公有云平台Sina App Engine(SAE)的一大优势就是免运维。一些缺乏技术能力的创业企业,如果选择了新浪SAE,只要关注自己的软件代码、应用,而不必关注后台使用的是什么设备或性能等技术指标,只要每天查看一下流量即可。
新浪SAE之所以能够实现免运维,一个关键是实现了对业务的有效监控。普通的监控只是系统级的,比如查看虚拟机的状态、内存、网络连通性等。但是新浪实施的业务监控,将监控重点放在业务能否在云平台上正常运行、数据存储与访问是否正常等。具体实施业务监控时,新浪SAE会在相关节点上部署APP,通过APP模拟用户的行为。这个APP会用到新浪SAE所有的服务,包括存储、队列、计算等。用户从注册到登录、创建应用直至退出,整体业务流程都会受到监控。
运维这项工作责任重大又辛苦。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减少运维的负担。运维即服务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关键是如何让它落地。新浪SAE总负责人丛磊表示,运维即服务只能在公有云中实现,在私有云中做不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内部很早便开始实施运维即服务。
丛磊结合新浪自身的实践,归纳出实现运维即服务的三个关键点:第一,做好接口;第二,实现运维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三,实现运维服务的商品化。“不仅产品和方案有价值,运维也是有价值的。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丛磊表示。
在企业内部实现运维即服务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公有云中,实现运维即服务却比较简单,各种级别的服务都明码标价。把不同的运维水平服务化或者说商品化,正是公有云的特点。
CDN大战一触即发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掀起了CDN降价潮。除了蓝汛、网宿这些传统的CDN厂商以外,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厂商也纷纷加入CDN市场。CDN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产物,同时也是互联网技术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迅雷CTO 陈磊认为:“CDN是互联网行业中‘最不互联’的,它必将被颠覆。”
CDN技术从诞生至今已经有20多年历史,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CDN技术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自建CDN,用来取代外采的CDN服务。这是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发现,它们采用的专业CDN公司提供的CDN服务,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不如它们自建的CDN。CDN的门槛低到什么程度?陈磊举例说,某互联网企业自建CDN后,流量很快便超过600TB,而且管理人员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人还是兼职,其自建的CDN质量优于专业CDN公司提供的服务,成本也更低。
难道CDN只能陷入价格战的泥沼了?迅雷站出来说,它要重新定义CDN。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迅雷的CDN流量其实在整个行业中算比较大的。2014年,迅雷内部有一支4个人的团队,花了一年时间自建了CDN。在互联网行业中,自建CDN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CDN的市场价格并不透明,而且计价体系非常复杂。“CDN的服务费最低价格可以达到1.5万元/月,而很多客户支付的实际费用为3~4万元/月。”陈磊介绍说,“很多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客户所使用的带宽,但是专业的CDN厂商以前很少使用。究其原因,采用P2P等技术会削减流量和带宽,那样CDN厂商的收入也会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