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098-0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绿色化和低碳化,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上也需要不断体现出环保的理念,而海绵城市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众多城市规划部分的认可和青睐,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如何切实实现城市的建设设计,也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1 海绵城市的理念
受一些设施建设和气候的影响,对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在基础设施上最大化使用绿化,让城市在面对洪涝和干旱灾害时能够像海绵一样进行缓冲调节,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在储存、供给、净化水资源、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上发挥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管理,其对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进行了改善,创建分散化、多目标以及源头化的核心水资源管理思想,并且将水源和最终使用形成了一个循环[1]。
2 海绵城市的优势所在
海绵城市理念是我国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一个主要体现,具体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渗透渠、下洼式绿地以及透水铺装等设施可以实现城市对雨水的吸收,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的地下水位降低问题;(2)当城市面临缺水问题时,海绵城市通过其蓄水装置所存储的水量可以作为清洁水投入使用,同时这些蓄水装置也可以在城市的汛期有效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避免城市内涝问题;(3)海绵城市的蓄水装置还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能够实现存积雨水的净化,继而可以作为城市的清洗用水,可有效降低城市对水资源的消耗。
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规划方式
3.1 明确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首先需要对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进行明确,在对城市现状进行完善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具体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贯彻生态的理念。明确建设的主体为城市,而海d城市理念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排水系统方面。在绿地系统、水资源以及水系布局建设阶段需要贯彻因地制宜的理念,切实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进入,而不是强行套用。
3.2 落实区域试点检测工作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我国还属于试点阶段,根据每一座城市的不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初需要在城市中选取一个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试点项目上,必须最大化的模拟城市的基本生态环境,并且从实际建筑出发,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多样化和防洪排洪系统[2]。
3.3 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保护
海绵城市的基础就是最大化的实现生态化城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最大化的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保护,反言之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其基础就是对城市原有生态进行保护,能够在城市的水资源和绿地资源上有切实的保障,选择和制作出最为合适的城市发展方案。具体而言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对城市的原有湖泊、河流以及绿地等敏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适当对城市的原有自然水文特征进行维持,整体上符合海绵城市发展的要求。
3.4 健全生态建设指标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是存在于诸多方面的,这些指标主要是用于对城市的建成环境进行评价,并且在后续的改造阶段,能够给出理论上的指导。
3.5 体现在具体城市建设设施上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设除了需要在理念和思想要有深刻的认知之外,在具体建设上也需要切实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例如在城市道路规划上,首先在道路两侧设计上,绿化带需要设计为凹式绿地的形式,增加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存储能力;其次应用该绿化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水资源净化功能,此外在绿化的下面还需要设计用水和排水系统,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再者在道路的人行道部分,可使用透水式的铺装工艺,避免水流大量的在人行道路面囤积。在水系湿地的规划上首先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禁建区和限建区,通过这种方面最大化保留城市原有水系湿地的面积,让这些天然的海绵设施继续发挥作用,进而让市民认可海绵城市理念,从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一种生态化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海绵城市可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节,最大程度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应用。明确化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落实区域试点检测工作、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保护、健全生态建设指标、注重理论指导作用的最大化是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简易论述可以给城市的规划部分以参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水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8202
1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原有土地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大量的城市公共绿地如:树林、农耕地、天然草地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各种硬化路面。与此同时大量的河流、湖泊也被围填,这些直接导致了当地的水文特征发生巨大改变[1]。由于城市小区的高度集中,住宅小区对雨水的调蓄和入渗能力明显下降,显著加大了地表径流系数,使得径流雨水汇集时间大大减少,这就增加了城市住宅小区出现的内涝几率[2],使得小区的居住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3]的特点是帮助城市适应环境的改变,并且使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拥有良好的可调节性。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河流湖泊、沟渠、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维持所在地的水文特征在开发前后保持一致,还有利于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
3创建生态小区的规划要求
3.1以人为本 生态优先
由于城市小区建设过度集中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矛盾突出,所以建设生态小区首先应注重保护当地小区的绿色生态环境,在建设城市住宅小区时应统筹规划小区分布[4]。
高度密集的小区不利于环境保护,小区的绿化覆盖率一般要达到国家规定的30%左右,合理建设小区的人工雨水景观,使小区环境在生态的基础上同时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充分体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3.2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在建设生态小区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雨水综合利用技g的措施和方法,合理开发小区绿地,确保开发小区所处地域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循环在开发前后保持基本不变。建立单一的或多样化的生态设施,如:小区路面可采用合适的透水铺装,修建渗水塘,建造下沉式绿地等,利用生态资源创设生态景观的多样化,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化。
3.3加强管理 措施到位
小区的发展离不开强有效的管理,小区绿化环境的建设包括小区绿地的浇灌,雨水景观的修护以及地下雨水管网的维护等,为保证小区绿化设施和雨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必须资金到位、职责明确、专人专管,以保证绿色生态小区得以延续。
4创建生态小区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
4.1路面透水性铺装
城市住宅小区路面和小区内休闲绿地以及停车位根据需要可选择性地采用透水性铺装[5],如嵌草砖、透水砖、鹅卵石、细碎石等,这些铺装材料也可结合使用,该铺装能有效降低小区路面的地表雨水径流量,从而有效减轻住宅小区地下排水管网的压力。同时通过透水性铺装也降低了雨水中污染物的含量,而且透水性铺装显著提高了雨水的入渗量,可有效地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维护地下水的平衡。
4.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主要是利用自然低洼地区或人工开挖的低于周围地面水平的凹地,一般在下沉绿地内种植耐淹、耐涝的草本植物, 通过下沉式绿地可以对地表雨水径流实现有效滞留和调蓄,同时能达到净化雨水和促进雨水下渗的作用。该雨水处理设施对自然雨水入渗的时间受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影响,但入渗的效率相对较高[6],可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补充,也为多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3建筑采用绿色屋顶
建筑绿色屋顶的构造通常由屋顶种植的植物、植被土壤层、雨水排水管和防渗漏层等构成,该项雨水处理设施是利用有限空间资源创造城市绿地,它不仅可以截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同时过量的雨水经下水管引入雨水收集池,经净化处理后可作一般的生活用水。屋顶植物可美化小区环境、净化空气质量、调节室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建筑绿色屋顶[7]雨水处理设施提高了自然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增加了城市绿色覆盖率,改良了小区的生态环境。
4.4景观雨水池
景观雨小池是把雨水收集利用融入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生物滞留设施。一般情况下,景观雨水池维持在正常水位,当遭遇强降雨时,周边高地的雨水就可以通过地表一部分下渗进入地下,绝大部分汇入雨水池中。通过景观雨水池[8]实现对雨洪的调蓄贮存,减小对小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利用贮存的雨水实现景观水池内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这种技术设施充分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一方面实现了把雨水设施运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中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朱剑平,等: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小区的创建探讨
自然与生态
5结语
传统小区绿地面积少,小区的生态环境落后,由于住宅建筑密集度高,造成小区排水不畅,导致排水系统的技术成本较大且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通过把海绵城市技术运用到小区的建设中,可充分实现小区建筑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和建筑景观设计相融合,从而不但实现了建筑排水低成本、低能耗,而且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绿地覆盖率,为海绵城市的全面推广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魏立强.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30~32
[2]朱思诚,任希岩.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11):62~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4]孙玉艳.浅谈城市生态环境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6):332~332.
[5]陈鹏,沈春红,苏墨.生态型透水铺地探研[J].四川建筑,2007,27(3):27~29.
[6]张金龙,张志政.下凹式绿地蓄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节水灌溉, 2012(1): 44~47.
篇3
[关键字]浅谈 城市 绿色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我国以往的以及现在的建筑都是以传统的为主,传统的建筑浪费资源严重,土地得不到极大地利用,而且传统的建筑方式也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因此,绿色建筑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理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建设的全部寿命周期中,全程运用绿色材料,最大限度的节水、节地、节材等。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绿色,并不是简单的绿色立体化,它有起自己的内涵与理念。绿色建筑,在空间上布局合理,不浪费土地,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等。绿色建筑,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减少以往房屋建设给人体带来的伤害。绿色建筑,可以很大程度的家减少建筑在资源方面的浪费。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做到,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绿色建材,注重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在国外一些国家,早就将这些材料应用与居民建设,城市建设等,而在我国这才刚刚只是个开始。无论是绿色建筑亦或是绿色建材,两者都同时强调在资源方面的节约,强调人与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绿色建筑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引进的,相对于外国的一些国家有些晚。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还算丰富,但是人均占有却很少,加之我们跨入经济飞速发展的行列不是很长时间,各个方面都有待发展,绿色建筑的是实际建设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这也不会阻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相反的,现在随着绿色意识和节能减排在人们心中的逐渐深入,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势头会越来越迅猛。例如,杭州建设的首个绿色建筑,其位于丁桥镇,名叫“郡枫绿园”,这里的住宅多具有节能设备,如节能反馈电梯、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景观灯等节能设施。其中的节能反馈电梯时以改以往的电梯耗电系统,利用电梯来回上下产生的动能和势能 ,将其转化为电梯所需的电能,这样就节省了不少的资源。不仅如此,住宅的阳台上还有太阳能电池板,白天聚集太阳能,以供住宅居民夜晚的用电事宜。其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遇水后进行净化处理,便可解决小区的灌溉问题,解决了不少的水资源问题。杭州的这个绿色建筑很好的向人们展示了绿色建筑带来的便利与洁净。绿色建筑已逐步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的一跟支柱。政府也加大了对绿色建筑的推广活动,这也为绿色建筑可在我国未来更好的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再比如,最简单的,各个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搞绿化,不论是居民小区还是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层出不群,马路两旁的绿色植物可很好地吸收汽车排放的尾气,降低大气污染;同样的,城市新添的的绿色植物及建筑给一座城市带来了生机,这也同样符合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不仅在民用住宅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其他方面同样如此。社会不停的发展,出现了好多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占地面积巨大,浪费资源过度,如若将绿色建筑的概念融入其中,笔者认为其收益定会翻倍。
绿色建筑在我国可有三个绿色来概括,浅绿、深绿、泛绿,现如今的中国只是“浅绿”,处在构建绿色建筑的技术堆砌的地位,但是,笔者认为,依照现在的绿色建筑发展势头,想达到后面几个“绿”,也只是时日问题而已,我们大可对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抱有信心与乐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被绿色建筑全部覆盖。
三、绿色建筑设计
现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大都集中在旅游、景观等方面,还没有大面积的投入到住房建设当中,更不要说对城市实施大规模的设计与建设了。中国人口众多,要怎样在设计当中融入绿色的概念是个棘手的问题。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并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很大的检查力度与专业人才。绿色建筑设计包含了很多的、各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某个地方设计绿色建筑,要考虑到此地的环境,勾划怎样的结构才可充分的利用空间,充分的利用此地的各种资源,也要考虑此地的文化与习俗,真正的做到建筑是为人们提供方便与利益。绿色建筑设计是整个绿色建筑的核心部分,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那么一切都将只是在纸上谈兵而已。笔者认为,最起码的绿色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几点:(1)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资源,做到资源利用无污染化;(2)回归自然,设计绿色建筑是应考虑到建筑使用的材料来源与大自然,在旧弃不用回归自然时也要对自然没有伤害;(3)居住舒适健康,这其实是绿色建筑对人类最有裨益的地方,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加入更多的人性化,在实现绿色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绿色建筑设计不等同于高价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是指设计,建造的整个过程都是绿色化,无污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是高价格的投资。绿色建筑设计要重点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带来的资源,设计好好的设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资源为建筑带来便易。
四、绿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说绿色建筑裨益多多,但是在发展和覆盖的道路上却也是阻碍不断。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不是很精湛,有很多问题的解决还得请教外国的某些专家,在这个方面的人才的缺失是阻碍我们发展的主要阻力,国家需要培养大批这方面的人才填补这个空缺。其次,虽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关注绿色环保问题,但是普及的还不够,我国人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农村,这方面的普及更是不到位,我们应该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加入绿色建筑的设计,让老百姓感受到绿色设计带来的好处。例如,我国西北的的一些新农村建设时,在楼层建设时将一些了保暖的材料加入其中,在建成后,就有在建筑的外层裹上厚厚的类似海绵的东西,这样做不仅给楼层良好的保暖,也降低了北方地区冬季燃烧煤的利用,降低了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我国地大人多,城市也很多,想要彻底建设绿色城市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而且现在有些房地产在自己的品牌中加入“绿色”的概念,鼓吹他们的建筑是绿色建筑,欺骗消费者,造成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解甚至是抵触,让绿色建筑在推行中受挫。最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选址都需要严格的计算与规划,很难让所有的建筑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的绿色建筑兴起的比较晚,人们对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认识的不是很清楚,很多人对待绿色建筑的心态只是好奇并不敢尝试。诸多的原因使得绿色建筑的在我国的发展的步伐有些缓慢。
五、总结
城市绿色建筑的实现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绿色”由浅绿到泛绿也是在时间的的步调下注定会实现的。只是这一切的是在短时间内还是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城市建筑实现绿色化,给这个国家带来的裨益是不可小觑的,现如今的地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怎样的发展才是即利于人类社会又不会使得大自然受到破坏,这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但笔者真切的希望城市绿色建筑会在不久的将来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06期
[2]宁永涛;姜东宇;浅谈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J];硅谷;2008年05期
篇4
关键词:建筑住宅;设计;处理措施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组成之一,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进步,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发达,对于住宅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除了满足日常的遮风挡雨外,舒适程度、个性化、环保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强。尤其在当今社会,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居住空间越来越紧张,高楼层建筑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那么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妥善的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把简约、时尚、环保融入进住宅设计中,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正是如今考虑住宅设计问题的重要之处。
1现阶段住宅建筑设计几大特点
1.1平面布局设计更具合理性
从历史上来讲,随着社会的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住宅已经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慢慢的变成一种可以更加舒适享受的地方,从曾经的茅草屋,片瓦遮身,只需要一张椅子一张桌子可以接客到现在有专门负责,娱乐、享受、迎接客人等职责的客厅。商品房已经迈入了主流,而商品房的重点在于房间设计合理性,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各个空间充分发挥作用。现在商品房的空间结构特点在于以客厅为中心,散射性的设计,卧室空间减小,厨房作为住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空间大规模增加,厨房可以增加各种设施,使用更加方便,整体设计更加的规范。此外考虑住宅的外部美观增加空间利用率和内部采光的问题,大部分住宅选择设计阳台。在住宅内部,强弱电线的布局也是当今住宅设计的重要之处。
1.2竖向布置表现多样性
屋顶的形式现在大多分为两个,竖向布置与平顶设计。在原先的住宅设计中,平顶式设计虽然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居住的舒适程度差,夏季多雨的时候容易屋顶漏雨,气温升高的时候不容易散热,屋子内部闷热不堪。现在的住房采取了更加舒适的隔热设计,在屋顶的下方采用科学的设计理念设置保温隔热层,这种设计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方面防止外部的热量直接交换室内,使室内温度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室内热量不容易流失[1]。此外比较常见的形式还有两种,单坡顶与双坡顶,就是在屋顶下方留下一部分空间和倾斜的屋顶形成一个夹层,这个夹层一方面可以隔绝热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储存物品的空间。
1.3平面布置更具灵活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所以住户也有不断的需求,在这个期间使用的功能也不断的改变,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现代住宅设计必须要更加的多变,能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如今的商品房设计更加满足这个特点,例如预留门洞等,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改变内部的空间设计,一方面也可以将各个部分分开或整合,灵活性增加,所以很多的商品房,一套房子大都可以使用数代,给住户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1.4住宅及外部环境的协调性
现在住宅设计均考虑外部的环境因素,根据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确定住宅的空间设计。例如小区的设计类型,绿化带的覆盖程度。都需要考虑地理等条件,提前把绿化位置设计好,可以为小区住民提供更好的感官体验。
2现阶段居住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住宅也面临着各种的问题,如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同居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在追求个性化的社会背景中,对住宅设计有了更高的需求,居民对房屋的质量等各方面更加的重视,而且未来还要迈入智能时代,所以在今后的住宅设计中不但要满足住宅设计的高格调还要减少住宅的设计成本,为开发商减少投资,满足各方的需求[2]。住宅的环境环保设计是现在住宅的一大特点,但是因为对环保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进入一个思维盲区,很多的设计者为了追求过度的外观美感,忘记了住宅功能的本质,绿化区面积的增加确实履行了环保的理念,但是由于绿化区域增加,土地利用率减少,这并不是环保设计真正的理念。环保设计不仅仅是绿化面积,还有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使用纯绿色没有污染的材质建造住宅,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等。
3现阶段住宅建筑设计的应对措施
3.1科学规划总体设计
随着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日益增加,不但要满足小区与环境的协调,还要体现当前城市的特点特色,将当地的文化融合在住宅建设中。与此同时小区的建设在保证个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地城市环境的统一性,增加城市整体的美感。住宅区内部的土地划分也要合理,不能够空间狭小太过的堵塞,注重小区住户的疏散与舒适程度。
3.2合理完成建筑设计
建筑的材料和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新工艺的使用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享受自己生活,建筑系统的智能化也是今后的发展目标之一。例如自动消防系统,停车报警系统,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使住宅设计更加的精细化,住宅更加的人性化,所以设计师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来不断适应发展迅速的社会[3]。
3.3环境及室内的景观设计
住宅的景观设计,不应该只满足环保,更要满足日常的休闲娱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各个年龄断的人群提供不同的需要,例如老人的健身区,儿童的娱乐区等。在小区内部的绿化景观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植物的特点,通过各种的搭配组合给人们一种新奇的感受,给居民带来一种意境一种自然的渗透感。小区内部的绿化配置要一年四季都有绿色的植物,无论何时都可以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最大的景观效益。对于屋内的环境设计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以人为本,突出的表达个性化,从景观外表的美感提升到对于景观风格文化的感受。
4结束语
根据以上论述,在现代的小区设计中,居住小区设计的重点应该在于内部规划、住宅的设计风格,内部的景观设计等,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使住宅区有着超前的设计理念,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被淘汰,建设出当今时代的精品建筑。
参考文献:
[1]李黎.住宅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28+130.
[2]曹玉龙.超高层住宅设计的技术对应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3.
篇5
在君主社会时期,城堡的功能异常繁多。威严的城墙见证了皇室家庭的生活与病老;奢侈浮华的宴会在一望无际的大堂尽情地举行;无数的仆人为着少数人的奢侈生活而劳碌奔波。这些皇家城堡有时甚至成为文化中心抑或生态园区。鉴于城堡在封建社会所担当的军事、内阁与文化角色,加上18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复兴为城堡注入的美学因素,现在的建筑师从这些古老的建筑中寻找设计灵感也就顺理成章。我们将介绍一个护城河围绕的现代感私人住宅。作为市中心重建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将见证城堡式建筑在日本大田的复兴。
水上宫殿
想象将自己的家建成一座城堡,自己被困在城堡之中,幻想文艺复兴的集市成为生活中的实景。但是Peter Vetsch不是这个家伙。相反的,他的兴趣在于将旧时代的工艺与自己的前瞻性思维结合成生态建筑。就像他所设计的著名地球公寓(见侧栏),他的水上公寓充分利用了优良的天然材料以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其内部设计也是现代美学不可多得的养眼大餐。
拥有双平板水景侧翼的前门人口设计;虽然没有实用性,却带来十足的设计感。而坐落在环绕护城河的这款建筑当之无愧的拥有了“水上皇宫”的响亮名号。当然,没有塔楼的城堡是不完整的:Vetsch就已建成两个。一个为来自18世纪法国教堂的金嘴锻铁吊灯提供了生活区,另一个的用途则是主卧室套房。与椽架屋顶高度平行的地方,Vetsch为自己的妻子修建了工作室,而凉爽的海绵状地下室变成了一个匀称酒窖,而为了突显画廊的空间,酒窖旁边的超模车库也被打造成画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清爽洋溢的地下室,设计的灵感可谓是源源不绝,所以也不难看出Vetsch把自己工作室建立在这里的巧妙用意。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己的家是一座城堡的概念还很难接受,仅仅为那庞大的空间取暖制冷就让人头痛不已。但是对于Vetsch,这却是一个让他迫不及待想要尝试的挑战。他运用了50厘米厚的砖块作为储蓄热量的主要构建生物材料,并启用在寒冷天气可以散播热气的高效率土壤作为建筑原料。Vetsch的设计对朝南的门窗提供大量的自然光线和温暖;也因此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潮湿、黑暗的典型设计。
奥古斯滕堡的复兴
DEVE是一个欧洲设计舞台上的新秀,在设计领域已经开始展露头角。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European 10的比赛中,DEVE为丹麦奥古斯滕堡海港的设计勇夺桂冠。奥古斯滕堡市由周围海峡臂弯围绕,因此拥有强劲的游艇旅游文化。奥古斯腾堡曾为城市发展有过重大推动作用,现在它的这种作用已经走向中立。海港区工业大厦的大量涌进,不仅阻隔了人们与水的交流,也窒息了城市的文化脉搏。
DEVE处理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纳入这些看似无关的元素,将它们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些矗立在奥古斯滕的楼宇是代表这座城市走向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DEVE的建筑师纳入了其设计的很多建筑结构与理念。该城堡的概念源于它结合了坚固的构造与只能在家中才能找到的文化交流的多元性。为了达到这种平衡,DEVE运用了奥古斯滕堡,并把它推向了城市的中心位置。而坐落在周围的自然景光与新建设的社区服务场所(新图书馆、剧院和广场)也让人耳目一新。在DEVE的设计下,奥古斯滕市民拥有了与水更加亲密的互动。
金山社区活动中心
篇6
【关键词】屋顶景观绿化;园林景观;空中花园
在城市环境备受重视的今天,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绿化方式来换取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屋顶景观绿化已成为众多城市环境规划者眼中的“宠儿”。屋顶景观绿化又可称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或“空中绿洲”,是在屋顶、露台、天台或阳台上广植花木,铺植绿草,建造园林景观。
1 屋顶花园的历史及现状
屋顶花园并不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UR城所建的大庙塔,就是屋顶花园的发源地。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伦德・伍利爵士发现该塔3层台面上有种植过大树的痕迹,真正的屋顶花园是在亚述古庙塔以后1500余年才发现的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它被世人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04~562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皇家贵族的享受,它反映古代帝王所追求的奢侈生活。自此之后2500多年来,除了个别地区屋顶上绿化和城市中心商业区地下车库顶绿化外,并没有建造真正的屋顶花园。
2 屋顶景观绿化特征
在屋顶上造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一切造园要素都受到支承它的屋顶结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造园因素――挖湖堆山、改造地形进行营造。但是,屋顶花园毕竟是人们将地面上的“园”升到屋顶上来的,它具有本身的特征。从造园手法运用上,可运用一般的园林造园构景手法,创造优美的绿色环境;同时,亦受到所处居高临下、场地狭小、四周围绕建筑墙壁所限。首先,屋顶花园是完全建在人工“地基”――屋顶楼板上,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受限于屋顶花园下的梁板柱和基础、地基的承重力。由于建筑结构承载力直接影响房屋造价的高低。因此,屋顶上允许的单位荷载受到限制,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种植土的厚度。而屋顶花园的种植土形成的栽植环境,对树木花卉生长发育所需的理想条件相差甚远。
3 屋顶花园的类型
屋顶花园的类型和形式按使用要求的不同而不一样,按使用要求区分为3类。
3.1 公共游息性屋顶花园
这种形式的屋顶花园除具有绿化效益外,还是一种集活动、游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在设计上应考虑到它的公共性。在出入口、园路、布局、植物配植、小品设置等方面,要注意符合人们在屋顶上活动、休息等需要。应以草坪、小灌木花卉为主,设置少量坐椅及小型园林小品点缀,园路宜宽,便于人们活动。
3.2 家庭式屋顶小花园
目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多层式阶梯式住宅公寓的出现,使这类屋顶小花园走入了家庭。这类花园面积较小,主要是植物配置,一般不设置小品,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作垂直绿化,还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性种植。另一类家庭式屋顶小花园为公司写字楼的楼顶,这类小花园主要作为接待客人、洽谈业务、员工休息的场所,可种植一些名贵花草,布设一些精美的小品,如水景、藤架、凉亭等。
3.3 科研、生产用的屋顶花园
以科研、生产为目的的屋顶花园,可以设置小型温室,用于培育珍奇花卉品种,引种观赏植物、盆栽瓜果的培育。既有绿化效益,又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这类花园的设置,一般应有必要的设施,如种植池和人行道规则布局,形成闭合的、整体地毯式种植区。
4 屋顶景观建造
4.1 植物的选择
屋顶花园一般应选用比较低矮、根系较浅的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草本花卉:天竺葵、球根秋海棠、风信子、郁金香、菊仡、金盏菊、石竹、一串红、全鱼草、雏菊、含羞草、紫茉莉、虞美人、美人蕉、萱草、鸢尾、芍药、葱兰等;②草坪与地被植物:天鹅绒草、酢浆草、虎耳草等;③灌木和小乔木:红枫、小檗、南天竹、紫薇、木槿、贴梗海棠、腊梅、月季、玫瑰、八角金盘、金钟花、栀子、金丝桃、八仙花、迎春花、棣棠、拍杞、石榴、六月雪、荚迷等;④藤本植物:洋常春藤、茑萝、牵牛花、紫藤、、蔓蔷薇、金银花、常绿油麻藤等;⑤果蔬:金桔、葡萄、猕猴桃、草霉、黄瓜、丝瓜、番茄、青椒、香葱等。
4.2 基质的选择
屋顶景观绿化所用的基质与其它绿化的基质有很大的区别,要求肥效充足而又轻质。为了充分减轻荷载,土层厚度应控制在最低限度。有以下几种:①泡沫有机树脂制品(容重30kg/m3)加入体积50%的腐殖土;②海绵状开孔泡沫塑料(容重23kg/m3)加入体积70%~80%的腐殖土;③膨涨珍珠岩(容重60~100 kg/m3,吸水后重3~4倍)加入体积50%的腐殖土;④蛭石、煤渣、谷壳(容重300kg/m3);⑤空心小塑料颗粒加腐殖土;⑥木屑腐殖土是目前应用较大,且又经济的一种基质。一般为7份木屑加3份普通土或腐殖土。
4.3 假山
屋顶上空间有限,又受到结构承重能力的限制,不宜在屋顶上兴建大型可观可游的以土石为主要材料的假山工程,仅宜设置以观赏为主、体量较小而分散的精美置石。
4.4 水体
各种水体工程是屋顶花园重要组成部分,形体各异的水池、叠水、喷泉以及观赏鱼池和水生种植池等为屋顶有限空间提供观赏景物。但应做好防渗漏措施。
4.5 园路
屋顶园路铺装是做在屋顶楼板、隔热保温层和防水层之上的面层。面层下的结构和构造做法一般由建筑设计确定,屋顶花园的园路铺装应在不破坏原屋顶防水排水体系的前提下,结合屋顶花园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4.6 雕塑
屋顶花园中设置少量人物、动物、植物、山石形象以及抽象的几何形象雕塑,可以陶冶游人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比一般园林小品更有意义。
4.7 花架
用刚性材料构成一定形状的骨架供攀援植物攀附的园林设施,又称棚架、绿廊。花架可以供人休息和欣赏风景,并可以点缀园景。花架设计要了解所配植物的原产地和生长习性,以创造适宜于植物生长条件和造型要求。
5 屋顶景观绿化养护
屋顶花园建成后的养护,主要是指花园主体景物的各类地被、花卉和树木的养护管理。当然,还有屋顶上的水电设施和屋顶防水、排水等管理工作。这项工作一般应有园林绿化种植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来承担。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注意不得任意在屋顶花园中增设超出原设计范围的大型景物,以免造成屋顶超载。在更改原暗装水电设备和系统时,应特别注意不得破坏原屋顶防水层和构造处理,更不得改变屋顶的排水系统和坡向,并应保持屋顶园路及环境的清洁,防止枝叶等杂物堵塞排水通道及下水口,造成屋面积水,最后导致屋顶漏水。植物养护主要有日常浇水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季节植物的更换、松土除草等措施。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更多绿色的生活空间。屋顶花园这一形式,既可以提高园林绿化面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供新的休息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为顶层住户免去一些冬冷夏热的影响。对促进生态平衡,优化人居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节约用地,控制成本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卫.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 规划 建筑设计
1、经济适用房小区特点及设计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经济适用房小区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其住房对象面向中等收入家庭,住房标准面积控制在90平米以下,在政策上享受“免租、减税、限价”优惠。经济适用房小区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即建筑功能与建设标准达到居住区标准,同时符合减少环境负荷的生态原则,提供多样化居住空间,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要求为原则,尽可能地使居住者生活健康、舒适、幸福、和谐和高效率。
2、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设计
2.1场地规划结合环境
以场地的生态和环境状况为依据,对场地的生态和环境进行详尽的调研和分析, 尽一切努力保持场地特点,包括原生地貌、地形、植被和水文等。遵循文化背景和生态系统的原则,保护场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尽可能把开发所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2建筑布局紧凑
以并联式单元建筑或组团式建筑布置可以有效利用场地,通过错落排列,在满足日照间距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密度。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指标要求,合理确定容积率、绿地率,做到居住环境优美的同时,使建筑布局紧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3适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创造步行环境,吸引居民进行步行交通,从而减少对汽车的使用,使居住者绿色出行。利用tod模式,小区出入口设置距公交站场400米范围内,使居住者可以更多地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到达公交车站,从而减少对机动车的使用。
3、经济适用房建筑单体设计
3.1结合自然条件
尽可能使建筑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设计考虑季节变化的影响,包括太阳光入射角、强度、暴雨和云层覆盖的影响。在炎热地区,尽可能减少对实体围护结构的使用。
尽可能采用屋顶、门窗、细长的楼层平面来扩大通风面和减少内部蓄热:可以使用有盖通廊把房间隔开以扩大墙影来进行通风采光;尽量把洗衣间和厨房等生产空间同生活居住空间隔开;可以通过覆盖物、走廊或门廊等遮挡室外生活空间,用挑出物或挑檐等遮挡窗户和墙体;可以利用树木和场地的特点遮挡东、西面外墙,采用透光和透风的门廊、百叶窗和有藤蔓的格架等遮挡设施。而对于寒冷地区,多采取完全保温隔热措施来减少建筑内的热损失,可通过采用密封层、挡风雨条、挡风墙板和防风条来减少透风,窗户也尽可能设在朝阳面,建筑外表面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隔热。
3.2建筑节能设计
尽量做到高能效,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提高墙体、门窗的保温隔热性、密封性。努力增加建筑舒适度而使造价少增加或不增加。大多数建筑可通过天然制冷、日光照明和采用被动太阳能供热,而不需增加造价来维持室内供暖、供热。使建筑长边朝南在15度以内(稍微偏东),而车库和储藏间则分别布置在西边和东边。使南面窗户遮挡阳光大于65度,南面玻璃面积等于总建筑面积的8%。如果采用热质材料(如混凝土、石和砖、瓦),则南面玻璃面积可达楼层面积的1 2%。同时还要尽可能利用烟囱效应和采用对流通风来调节室内温度[1]。
3.3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力求空间的灵活划分和优化利用,力求做到小而巧,巧而精。通过用优秀的设计方法使内部空间在满足居住者需要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利用。楼梯间根据使用需要合理确定尺寸,减少公摊面积。规整布局,减少转角等部分不利于使用的空间,从而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3.4优化材料的利用
尽可能优化利用材料。例如简化住宅建筑的结构类型和几何尺寸,避免结构设计过于复杂而造成浪费;设计时采用标准建筑尺寸和标准天棚高度,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4.1 就地取材,低成本材料的使用,利用本土材料和乡土树种进行景观场地的营造,同时巧妙应用其它工程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成为景观元素,融入到整体景观之中。在绿化设计上,广泛应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长期生长在当地,对当地的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同时,乡土树种的养护管理费用要比舶来品的费用少很多。
3.4.2设计采用市场通用规格,避免非通用规格,降低材料成本。景观工程在石材、木材等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多次调研周边建材市场,了解市场上供应规格,比较选择合理规格。同时在设计上避免各种流线的铺装设计,减少材料的现场切割,同时,在个别不够模数的区域,通过选择卵石或洗米石材料,避免石材的切割,同时增加了铺装的质感变化。绿化设计中,选择市场上大量供应的苗木规格如乔木胸径10~15em这类规格苗木。这类规格苗圃苗比较多,供应量相对较大,价格相对低廉。
3.5屋顶绿化
尽可能进行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指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地面绿化的总称。屋顶绿化可以增强隔热、隔声,还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波动来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对于保持居住区空气湿度,减少大气灰尘,屋顶上的植被也有重要作用。绿化屋顶在降雨量大的时节,就像“海绵”一样可以留住大量的雨水,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3.6雨水收集和中水系统
考虑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尽可能利用雨水来浇灌树木和花草。同时,还要调查研究利用中水的可行性,中水包括洗衣用过的水、淋浴用过的水以及洗涤槽流出的水等。
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为了最佳吸收太阳能,可采用向南坡度为40―55度的屋顶;采用太阳能供应热水,条件允许时最好配上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
4、经济适用房户型设计
经济适用房户型设计应突出节约紧凑、舒适实用等理念,同时做到各方面协调合理[2]。
4.1节约紧凑
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经济适用房工程应注重节能降耗,从“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环境负荷大”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资源节约型模式转变。遵循节约紧凑理念,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达到使用空间的高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
户型空间形体紧凑。对公共部分设计,把公共交通公摊面积降到最小,使得户内使用面积最大,是对住户最实际的关心。经济适用房户型设计在满足使用和规范的前提下,优化交通公共核心布置,通过选择一梯4户,减少走道面积,减小管井面积来控制公摊面积。
对户内设计,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具备基本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条件为前提,细化平面布局。在既定面积的空间内将厨、卫、卧室等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紧凑布置,功能齐全,具有居住功能空间的适宜尺度。厨卫集成,空间利用实现合理化和最大化。
4.2舒适实用
从经济适用房的性质来看,它属于社会保障范畴,主要为满足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者的基本居住需求。基于这一特性就要求突出住房的实用性,使户型不同功能区面积的分配,空间流线的布置,动静分区做到合理,满足居住者在有限空间内生活、学习、交往等需求的舒适性。
5、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提高住房质量。因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在数量上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在质量上要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达到:标准不高水平高,面积适中功能全,造价不高质量高,占地不多环境美。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地铁;环境污染;防护措施;实例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many big cities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for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also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By collecting relevant material, will our country subwa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listed examples, so as to compare, summarizes and learning.
Keywords:subwa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example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铁建设中可能产生六种影响:噪声、振动、排水、电磁、生态、文物。对于这六种影响,可以采取很多措施进行削弱,甚至消除。现将我国各大城市的部分防护措施列举如下,方便学习和总结。
一、降噪措施
(一)成都地铁1号线:列车采用双扇电控电动塞拉门,有效降低了客室内的噪音,提高了旅客乘坐的舒适性。
(二)长沙地铁2号线
采用盾构作业,盾构作业是最干净环保的施工方法,地上行人不会感到地下颤动,更不会听见噪音。地铁施工不用爆破也不用内燃机,这样的施工方法,既免除了爆破时可能产生的粉尘和噪音,也免除了内燃机轰隆的噪音及产生的废气。此外,局部将设置隔音屏,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噪音影响。
(三)昆明地铁
1、低档减震地段:钢轨上单趾弹条扣件,它的弹性作用使钢轨不和地面发生直接的碰撞。
2、中档减震地段:指的是地铁经过路段20米距离内有机关单位的路段,该路段的地铁采用双层非线性减震扣件,即当中有两层隔断层,减震效果更胜一筹。
3、高等减震地段:是当地铁距离医院、学校、高级宾馆等建筑物距离不足20米时的路段。采用橡胶隔震垫减震道床,钢弹簧悬置板将轨道和地面完全分离。
(四)沈阳地铁1号线
因控制中心调度大厅空间太容易产生混响,对装修时降噪标准要求非常高,可与电台、电视台的录音棚装修标准相比
(五)北京地铁4号线、6号线
全国首条采用综合减振降噪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采用了6种技术,其中梯形减振轨枕道床技术是首次在国内的地铁建设中大规模使用,使用里程近8公里,占全部减振降噪里程的近60%
6号线采用了包括已用于四号线的梯形减振轨枕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在内的多种降噪技术。
(六)深圳地铁3号线
因为铁轨与轮轨之间的空隙会引发噪音,而铁轨不平顺也会使噪音加剧,因此三号线公司通过国际招标花500万美元购买打磨设备,对全线进行打磨。同时安装特殊设备减少轨道与轮轨的空隙,以上措施能比普通轨道减少三成噪音。
(七)宁波地铁
在高架路段的线路两侧居民区均设置了声屏障降噪措施,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内部均采取了消声措施,减少运营时对沿线居民的干扰。
(八)成都地铁1号线
火车北站附近铺设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相当于给地铁铺一张‘弹簧床’,列车经过时对地面建筑的影响将降到最低,同时1号线铺设的轨道全都为无缝对接的,所以不会有接头处因摩擦发出的噪音。
(九)沈阳地铁1号线
列车车体采用了隔音性能良好的材质,比如,地板使用了静音隔音毡和隔音降噪铝蜂窝地板,车轮设计了降噪器装置等等,使得车内噪音控制在60分贝左右,不会让乘客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十)长沙地铁2号线
为最大限度减少扰民程度,施工时使用低噪设备,调整作业顺序,比如说混凝土车在深夜不作业,因为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是最好的办法。
二、减震措施
(一)成都地铁1号线
采用了日本制造的“空气包”,大如车轮的“空气包”,“垫”在车身和车轮之间,不少零件连接处还有小“气包”,替代下传统的弹簧减震系统。
(二)沈阳地铁1号线
为了提高铁云区间下穿东环国际花园小区地段的轨道结构减震效果,工作人员将该地段原有的弹性短轨枕及DTⅥ2型扣件更换为一般短轨枕及先锋扣件,以减小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对周围环境震动的影响。
(三)沈阳地铁2号线
铺轨时使用了先进的减震工艺,还为一些重点位置的轨枕穿上了“靴子”。这个“靴子”其实就是一种由高密度橡胶板制成的套子,被套在轨枕的外面,靴子里面还有个类似鞋垫的东西,是一块微孔垫板,像海绵,但比海绵的强度更大,更有弹性,使列车在运行时的噪音和震动都会更小,降低对地面上的影响。
(四)广州地铁3、4号线
1、对一般轨道采用60kg/m重型钢轨并焊接成无缝线路,提高轨道平顺度。
2、对中等轨道采用弹性短轨枕道床减震,减震效果可达8-12分贝。
3、对高等轨道采用橡胶浮置板道床,减震效果可达16-20分贝以上。
4、对特殊轨道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震效果可达25分贝以上。
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能有效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使列车运行状态更平稳,乘坐更舒适。
三、减少电磁污染的措施
(一)广州地铁3号线
其配套变电站五山主变电站选用的高压设备和建筑设计均考虑了电磁污染的防范等问题,变电站设置时已经预留了安全的距离,此外,五山主变电站高压带电部分配备有全封闭的金属外壳,可有效屏蔽和隔绝电磁辐射。先前选址完全符合“国标”和环保要求,后来徇众要求再作调整,将向东北迁移近130米。
(二)广佛环线
其主变电所离居民区大于30米,电力机车运行时因受电弓和接触网滑动接触会产生脉冲型电磁污染,对沿线采用天线收看电视的居民的收视效果将产生不利影响,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电视收看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尽可能使主变电所远离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幼儿园、密集居民区等),最小距离大于30米,以减轻人们对电磁场影响身体健康的担忧,减少投诉纠纷。
四、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篇9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1导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工程成本占到总成本近三分之一,因而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效益和加快施工进度。发展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也随之重要起来。
2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采用单层模板支架技术为主,利用起来比较容易,技术也已经趋于成熟,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具有施工安全、可靠的优点,多用于简单的模板施工。随着多层模板支架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单层模板无法应用于复杂建筑施工中的难题。混凝土建筑结构多层模板施工体系的受力情况复杂,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多层模板施工的受力性能和掌握存在较大的难度,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操作技能,充分考虑多层模板的各方面因素,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的质量。
3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模板施工技术是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中工程量最大的分项工程,从模板的原材料到模板施工方案制定都要遵循高质量、低成本的原则,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模板施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阶段,能够保证工程结构的形状及尺寸在准确的位置,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
4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对于模板施工方面,专业性和技术性是操作的重中之重。在操作流程上必须一以贯之的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不容自行修改和变更。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一步一步操作,也需要对每个步骤的操作都非常纯熟,以防止误差的产生,导致施工造价过高。下面从3个方面来介绍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4.1支模
首先是要检查是否漏放预埋件、孔洞是否正确、并设置固定点。在确保无误后,在模板衔接处涂一层玻璃油灰以阻塞模板衔接处的缝隙,然后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顺序进行搭接。搭建时要注意每个柱模底部的模板必须定位在四角角筋加保护层的位置上,并且在各个柱脚处须开一个不小于0.1平方米的垃圾检查口。
4.2接缝
模板接缝不应该有漏浆现象。所以在处理模板与楼板间的缝隙时,可以用二米刮杠刮各楼板的板面,以确保下口平整,缝隙处用胶带纸粘贴好;而在模板与门窗洞口模板侧壁的拼缝过程中,要注意确保门窗洞口模板的侧模跟墙厚尺寸相同。
4.3立杆以及架网
在具体施工中随立杆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有一定的承载力。立杆时要夯实基础并且在夯实碾压后铺设20cm厚的碎石层,再在立杆底脚设置垫板以满足其承载力标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采取设坡和排水沟等措施对基础进行排水处理。
5模板工程安装工艺及操作方法
5.1柱模板安装
在安装第一片柱模板的时候设临时的支撑或用不小于14号铅丝与柱主筋绑扎临时固定;之后安装第二片柱模,要在接缝处粘贴2mm厚的海绵条,以防漏浆;用连接螺栓连接二块柱模,作好固定等等。要保证自下而上安装柱套箍,较正柱模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线,采用小型钢间距500mm分上、中、下固定柱模,最后固定牢靠。
5.2墙体模板安装
在下层外墙砼强度不低于7.5mpa时,利用下一层外墙螺栓孔挂金属三角模板架,要在注意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顺序,墙体模板按照两面模板分正、负模板对穿模板的对拉螺栓,并调节至大致水平,用托线板测垂直,使模板垂直度、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钢管就位后,立即拧紧螺栓。在内墙模板的外端头安装活动堵头模板它可以用木板或用钢板根据墙厚制作。
5.3梁模板安装
在具体的梁模安装中要注意,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对基土整平夯实,并加木垫板,支撑间距一般为600~1000mm,支柱下应用木楔垫块,支撑之间应设剪刀撑。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撑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此处是按普通住宅梁考虑,如遇大跨度,高大粱,需进行承载力计算,确定支撑间距。
5.4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虽然看起来非常容易,但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模板是否可以拆除得看混凝土是否达到拆模要求强度。拆模时要严格按照拆模程序,不可因为反复操作造成情绪烦躁就违规操作。
6中国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近几年来,由于建筑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支持,我国加大了对于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我国建立了相应的模板体系简化分析模型,充分考虑了模板支架对薄弱层的施工影响,增加了模板施工的科学合理性。另外模板支撑薄弱层会导致施工荷载在施工时结构体系中不同重量分布,这样会明显加大上层楼板承担施工荷载,所以现在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期间,必须对模板的支撑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较好的模板支撑结构造型。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良好的模板质量就没有良好的结构造型。为防止防止出现模板支撑薄弱层,模板的施工工艺由最初的木质模板发展为小型的组合钢模。现在,愈来愈多的高层建筑施工采用了大型钢模。这些都是我国模板施工技术所取得的主要发展与进步,还有一些成果便不一一说明了。
7结论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当前城市中高楼林立,高层建筑标准也逐步完善。在我国,因为建筑需求逐年增多,所以对混凝土模板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符合标准的模板能够增强建筑物的强度,也能够实现建筑物对安全系数的要求。所以要着力提高混凝土结构模板技术,有力保障我国国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标准,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锋.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J].门窗,2013,11:148.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引言
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逐渐开始进行 BIM 技术的应用,大型施工企业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成功使用了BIM 技术。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1.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为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BIM是一个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可以导出各种建筑部件的三维尺寸,并能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工程进度及概预算等,其准确程度与建模的精确程度成正比。BIM强大的数据库功能,也为以后项目的维修、保养、改建甚至拆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由于模型可以精确的计算出每种材料的数量,甚至直接自动生成数量报表,使得施工周期(图1)变得十分容易。相关人员只需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对模型自动生成的报表进行调整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
图1 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施工进程
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数字仿真模型,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虚拟设计、可视化决策、协同化建造、透明化管理,将极大提升工程决策、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水平,较少失误,缩短工期,将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BIM自引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以来,带给行业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还体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并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其价值逐渐被认知并日益凸显,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出如下探讨。
2.1优化设计
由于BIM的基础是一个3D的建筑模型,平、立、剖面、明细表双向关联,一处修改处处更新,自动避免低级错误,减少设计缺陷,降低成本。任何建筑方面的修改,可以及r的反映在另一个用户端的相关软件中,避免了重复工作。
2.2高效沟通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基于BIM的数据模型终端,使得构件、设备等其他相关专业能及时接收到反馈信息,及时得到更新版的模型,大大的减少了传统项目中各专业在交流和互换信息方面的障碍,还可以把数量方面的信息直接报告给施工管理的负责人员,让施工方与项目其他参与方以及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链接起来,使得各专业的交流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开始进行。
2.3虚拟施工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各种异型曲面的建筑设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增加人们视觉美感的同时,却给建筑项目施工方带来了挑战,应用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建筑的迫切需求。因此,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建筑业中提出了虚拟施工(Virtual Construction,简称VC)这一概念。
虚拟施工通俗地讲,就是实际建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仿真实现,以便发现实际施工中存在的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该技术采用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结构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等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本身发展的基础上协同工作,对施工中的人、财、物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全真环境的三维模拟,为各个参与方提供一种可控制、无破坏性、耗费小、低风险并允许多次重复的试验方法。
2.4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一直是施工方的一块心病,传统2D模式的时候,因为设计上的错漏碰缺,再加上人工检查,动不动就要付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代价来弥补。利用BIM技术建立3D可视化模型,运用碰撞检查软件进行管线检测,直观解决空间关系冲突,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返工,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减少施工阶段存在的返工现象。利用可视化3D模型进行施工交底,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改善项目质量。
2.5运维基础
当施工结束后,自动形成的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为工程在施工阶段建立基于BIM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集成对文档的搜索、查阅、定位功能,充分提高数据检索的直观性,提供相关数据的利用率。还可以为后期运维方及工作人员提供快速查询及定位。同时,项目竣工后BIM模型中的所有构件都包含了全部的数据信息及属性,这样为运维方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方便运维方指定维护计划、指定运营规划,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成本。
3.BIM技术发展前景
BIM技术的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已经成为设计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但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科学技术,我国应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世界的步伐。
近些年来,政府致力于BIM技术在国内的扎根与推广工作,除紧扣国际上BIM技术发展趋势与大量搜集国外相关技术信息与引进外,积极与国内工程业界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导入BIM实作与研发;并且广邀国内外各界在BIM技术相关的实作与研发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办理多次的BIM趋势论坛,期对国内工程各界在BIM技术领域的发展与新知的认识有所贡献。
目前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只是冰山一角,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3.1在应用的深度上
目前我们应用深度比较浅,比方说建建模,做做碰撞检查,做一做动画这样的深度,实际上这些应用还可以加深,应该由重大项目上的点式BIM应用着手,逐渐向项目级甚至社会化BIM应用过渡。
3.2在应用的广度上
BIM技术可以应用在更多阶段,更多的参与方中,应用从目前单一阶段的建模服务逐渐转向全过程BIM应用,与政府呼吁的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城市管廊、海绵城市逐步与BIM结合,体现BIM技术的核心价值。
3.3标准的提高
BIM技术最终的目的是实现项目全生命期,更多的参与方,实现信息的共享。这个共享没有标准是做不到的,标准的制定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国内已经开展了一些,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4BIM技术可以和其他技术集成应用
BIM技术在集成方面还有待突破,比如从BIM软件应用为主转向BIM软硬件结合,和信息化系统集成起来,未来会有更多的集成,使BIM技术发挥很大效率。
由此可见,采用BIM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更快、更省、更精确,各工种配合得更好和减少了出错风险,而长远得到的好处已经超越了设计和施工的阶段,惠及将来的建筑物的运作、维护和设施管理,并导致可持续地节省费用。
4.结语
BIM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的一系列创新和改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BIM的研究对提高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恒,郭红领,黄霆等.BIM在建设项目中应用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0,24(5).
[2]张建平.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资讯,2011.
精品范文
1海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