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

篇1

一、重视制度,制定目标管理

制度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好的制度可以使教学秩序规范、有条理、高效地实施。

建立健全的制度是教学活动的保证,树立制度意识,制定与时俱进的制度,结合现代教学观念的发展,制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措施,目的目标管理制度,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等。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诊断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提高。要经常听课,指导学科教学工作,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尊重教师个人意见,营造求实氛围,肯定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善意地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优秀成果,促使他们由不自觉的创新意识上升到自觉的创新行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不断完善。

管理还应该引导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过程,强调多元;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不仅注重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力求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要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有利于呵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

二、建立评价体系,客观公正执行

建立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制度确立的基础上,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价钱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映学校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例如,学生你对哪些老师的教法效果较满意?哪些不满意?为什么?关心学生,管教管导,经常下班辅导的老师是哪几位?你对各科作业布置有何意见和建议?作业批改较认真的是哪些学科?作业批改不太认真的是哪些学科?你对具体学科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等方面的评价要求。让学校与老师的管理更加可行和客观。

建立评价体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教学管理往良好方向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没有目标便无法协调成员的行动。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们的行动,最终实现要达到的目标。为了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确定目标是方向。我校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任职资格和所教学科的学生基础,制定出经过本人努力能够达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建立是管理的翅膀,既可以激励教学机制的活力,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促使教学不断取得更大成果的重要环节。

三、管理要与时俱进,落实学校发展

管理的与时俱进,反映了管理在实践中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实施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措施,具体要落实到学校发展之中。领导班子要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学校管理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导航者,要做到不辱使命,就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深谋远虑的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长远规划和发展,吸纳优秀人才,协同各学科老师的精髓,各科教师齐动员。为使教师成为落实课改的主角,真正推动课改的落实。立足根本,校内培训显成效。由于教师培训量大面广,仅依靠专家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是最直接的研究中心,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更为有效。 要学习实践《纲要》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解读《新课程标准》,分析大修订本教材,不仅从理论上深化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可行方案,不断反思自我,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篇2

【关键词】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做法;建议;思路;措施

作为全县农村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试点校,如何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按照县教科局年度调查研究工作的安排,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工会主席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中的做法

(一)立足实际,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立足寄宿制小学实际,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转型为寄宿制小学后,原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管理模式都需要改进与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转变管理观念。我们认真研究小学管理,明确办学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进一步优化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积极建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三是进一步拓展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提高管理实效。推进民主决策,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在坚持政策标准的前提下,集中教职工的智慧,群策群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2.深入实施快乐教育,进一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教育对象由初中生转变为小学生后,为了使小学生在学校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在快乐诵读、快乐大课间活动、快乐教学、快乐班级创建的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探索开展了“快乐家园”创建等活动,将学生在校活动全部纳入“快乐教育”实施范围。

3. 扎实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丰富青少年课外生活

根据市、县文明委《关于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深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空置房屋和场地改建成“乡村少年宫”活动场地,增强了学校现有教室、场所的利用效率,配备了相应远教设施、教室图书架、开放式书吧和学生大课间活动必需的体育器材。“低碳生活”调查体验活动已组织开展,“珍惜生命之水”调查体验活动正在申报当中。

(二)强化职责,不断改进师生服务工作

1.落实职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模拟演练,不断增强师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排查调处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校园稳定,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强化意识,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服务育人的方向,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后勤服务工作。重视小学生生活指导教师配备与培训,加强寄宿生服务与管理。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美化、绿化档次;改进师生食堂管理,安排教职工参与食堂原料采购和成本核算,监督承包人把好原料采购关、从业人员资质关、饭菜质量关,保证让师生吃到数量充足、味道可口、营养全面的饭菜。

二、寄宿制小学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教育经费投入难度大

学校由初级中学转型为寄宿制中心小学以后,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经费问题。学校身处生源少公用经费不足的尴尬处境,真正用于学校发展的经费十分有限 ,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很多。大量配套建设项目与有限的财力和教育投入的矛盾加剧,实施工作难度大。

2.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随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成,学生集中到同一所学校学习生活,管理难度必然增大。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睡眠、课时、课外活动安排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寄宿生的就餐、就寝和课余时间管理也就不可能按照初中生的模式来进行。同时,家长传统观念认为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后,学习生活就是学校的事情了,很多家长就放手不管,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3. 教学生活师资不足

农村寄宿制学校从理论上讲是有利于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这种资源的集中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教师受编制限制,存在师资调配难问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音乐、美术等课程无专业教师,学生娱乐活动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素质教育无法实现。学生年龄小,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老师,但是,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教师,班主任老师既是学习辅导老师,又是生活指导老师。工作量大,这样必然会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合理安排结构调整布局

集中办学要考虑可操作性,在办学规模上不要搞一刀切,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列学校规模要求。在调整学校布局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到交通不便偏远的农村子女的上学问题,不能单纯追求办学集中。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努力增加教育投入

一是加大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力度,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将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及教育专项资金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备一些必需的教学设备和文体活动器材,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范围。财政应从教育转移支付中单列建设经费,并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建立各项相关资金管理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政府为教育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用于因寄宿制学校工作量增大的教育补贴,特别是要尽快调整农村学校班主任津贴待遇,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有序

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规定》,规范管理,杜绝发生安全事故。一是根据《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应该增加学校后勤人员编制,逐步解决师资难问题。按师生比1:30的标准配备生活教师,应逐年增加学校人员编制或采取聘用合同工办法,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缺乏的问题。二是寄宿制小学要配备专职校医,同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医疗服务合同,发现问题及时由乡镇卫生院出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搞好食堂和宿舍管理,避免群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篇3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传统的学校管理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反映了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是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人”、“理性人”的哲学假设为基础,理论和方法是科学主义分解、精确、逻辑和实验法则的具体运用。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

注重规范。传统管理模式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学校管理者认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凡事都要按照既定的制度来进行处理,通过制度管人达到规范师生行为的目的。特别是对教师的管理,一般学校都对上下班制度、作业批改、科研活动、日常管理、家长反馈、学生成绩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整齐划一的效果。

注重效率。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以提高教学科研效率为出发点,把学生成绩、升学率、数量、科研成果档次等重要指标作为核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度引导和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例如,部分高中学校,还将毕业班学生升入重点大学人数纳入到奖惩范围,甚至每升入一名清华、北大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更是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学校管理原则。

注重权威。传统的学校管理属于自上而下的管理类型,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管理思路来进行,以此保证管理体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落实管理制度方面,其奖罚措施的轻重也多与学校管理者的主观态度有关,明确带有“人治”的色彩,更需要通过建立管理者的权威才能实现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目的。

传统的学校管理对于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转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传统的学校管理还属于“刚性管理”的范畴,其自身也有很多不足:

缺少“人本性”。“刚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事不对人”,尽管不可能完全做到,但这是“刚性管理”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样就带来了“重制度、轻情感”的问题。无论是绩效工资的评定也好,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处理也好,都明显具有“机械”色彩,没有把教师面临的具体情况考虑进去吗,例如所带班级学生的入学基础、教学设施之间的差异等。一概而论地以学生成绩论英雄,并不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劳动量和劳动成果,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缺少“灵活性”。“刚性管理”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服务学校安排、遵守制度要求,不允许有“例外”情况,一旦违反了制度要求,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性后果。按照的观点,任何事情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教师有其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科研思路、工作习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而论,必然引起教师的“反感”或者“软抵触”,从而导致“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出现。

缺少“民主性”。“刚性管理”重视学校管理者的权威,必然导致忽视教师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施重大决策的时候重集中、轻民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难以体现到学校管理过程之中,不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最终也必将削弱管理效果。

二、实施现代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校是受社会委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其精神、能力的发展变化,使其学会做人、做事。教育性,是学校的根本属性,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保持良好教学秩序、实现良好教育效益和维护等级鲜明的层级关系,很显然并没有把如何实现学校的教育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更不用说作为惟一的教育管理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等新的形势变化,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出来,迫切需要将现代管理方式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概括起来说,实施学校现代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升学率和科研成果,这就要求学校现代管理必须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否则就会导致新课程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尽管推行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进行了普遍的培训,教学方法也进行了调整,但教育的终极目标并没有调整到位,仍然有意或无意地把升学率,尤其是重点大学、名校的升学人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成果的重要指标,这种评价制度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也成为新课程改革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实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纠正这种偏差,使学校真正回归到教书育人的社会属性上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是仅仅为名牌大学培养精英人才。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学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只有每所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都能够体现以人为本、鼓励创新、保证教学质量等具体要求,才能确保纲要的顺利实施。如果仅凭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方面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达到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想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首要的是要保证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从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来看,过分看重教师的付出,而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则重视不够,不仅不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也难以调动教师群体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三、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学校管理很难界定为“刚性管理”或者“柔性管理”,而是这两种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以现代管理目标为核心,通过刚柔相济的管理手段,来保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现代学校管理的原则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的功能是育人,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学校管理,旨在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教师为本,关心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他们能够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到实施,都必须体现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原则,只有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积极性,教育活动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当然,以人为本不仅仅指为教师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也不仅仅指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还需要为教师创造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管理意见和建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公平的发展机会等。

发展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和制度体系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氛围,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支柱。学校管理要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基本要求,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全校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发自内心地按照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把学校管理上升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思维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不是就制度论制度,生硬地加以落实,而是通过让大家认识到制度的文化内涵,激发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坚持依法治校。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必须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教育活动。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校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对学校管理者来说,必须切实增强法制意识,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些专业法规和《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实施学校管理,绝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搞“独立王国”。

篇4

华威大学PULSE教师满意度调查背景介绍

PULSE调查,即脉搏调查,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通常是组织用来衡量和评价员工满意度,了解员工对组织评价、工作态度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近些年被逐渐引入教育领域。通常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来保证隐私和公平性。

华威大学从2005年起开始采用教师满意度PULSE调查模式。调查由学校和第三方咨询公司ORC国际公司合作开展。ORC国际公司代表学校组织实施,调查问卷结果不通过学校,而直接反馈给ORC国际公司,保证结果的公平性。调查结果以匿名报告的形式由公司反馈给学校。经过多年的宣传和实施,华威大学的教师逐渐接受并认可PULSE调查模式,有效问卷回收率从2005年的40%上升到2010年的62%。学校认为PULSE调查中所反映的教师意见对学校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将倾听教师意见作为职责所在。

调查的内容集中在管理改革、交流沟通、领导力、教师贡献、教师满意度等方面。该调查,广泛地调查了每一位教师的意见,给予每一位教师参与华威大学未来发展的机会。调查的结果将用于学校和部门的未来发展。华威大学认为,PULSE调查能够反映学校教师的整体敬业度。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挑战,学校可以通过2005年以来PULSE调查的结果趋势判断学校当前的状况。

正因为PULSE调查有诸多优势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它被广泛地在各个领域使用。高等教育界也有一些高校采用了这种方式,除了英国的华威大学外,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分别从2004年、2008年和2011年开始引入PULSE调查。

华威大学PULSE调查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紧凑高效的调查步骤

华威大学的PULSE调查每年进行一次,准备充分,节奏紧凑。每次面对3,000多人的调查量,从启动到公布结果,用时不到3个月。调查在每年2月或3月进行,结果于同年5月。整体进程一般持续2个月~ 3个月。调查中学校、教师、第三方调查公司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紧凑和高效。以2010年为例,华威大学的PULSE调查工作进度如表1。

表1:2010年华威大学PULSE调查工作进度

时间(2010年) 工作进度

2月中旬 学校各部门收到关于PULSE调查的海报、传单通知等宣传资料

2月22日 调查正式开始,调查系统开放

3月12日 网上调查系统关闭

4月底 收到第三方公司递交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完成分部门或专项报告

5月初 面向全校全面分析报告,向部门领导递交分部门报告

资料来源:Pulse Staff Survey Information 2010 [EB/OL]. http://www2.warwick.ac.uk/insite/pulse.

(二)切中要害的满意度关键因素设定

PULSE调查模式中的满意度因素设定具有鲜明特色,除了一般调查常规的对工作和环境的基本看法等普适因素外,PULSE调查模式增加了关键因素的设定。关键因素的选取是核心内容,也是用户诊断问题,提升短板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用户提前对组织的目标、现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预判,才能准确地找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华威大学认为,关键因素的设立有助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更具针对性地调整战略方向和改革措施,对各部门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有效引导。2010年起,华威大学根据学校发展现状采用了新的关键三因素,即领导力、沟通、变革管理。调查问题的设计、分析和政策建议等都基于这三个关键因素。华威大学为每一个关键因素指派一位高层领导负责,并尽量控制调查问卷题目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反馈率。

每一个关键因素都由一组问题构成,通过对问题的反馈能够了解教师对关键因素的看法,也能反映出关键因素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问题为单选客观题,大部分问题是对一句客观描述的评判,答案由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组成。教师也可提供署名或匿名的书面建议。

1. 领导力

领导力关键因素是针对学校战略层面提问的,目的在于广泛征询教师对学校管理层领导能力和战略执行力的看法。这一因素的调查对象由高层管理和部门管理两个指标群构成。具体问题,如“学校高层领导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学校高层领导对学校未来发展具有清晰的规划”“学校的管理改革有效”“我与我的主管领导能够经常沟通”“我的主管领导支持我追寻发展机会”“我可以定期从我的主管领导那里得到建设性的意见”等。

2. 沟通

近年来,加强教师个人、部门、学校三者间的沟通成为华威大学的重要战略措施,学校认为有必要在PULSE调查中检测这些改革措施是否有效。调查中设计的问题包含学校的信息公开、教师个人与学校和部门间的沟通渠道等,是对学校建立开放而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的评价。具体问题,如“我认为学校的相关部门能够将关键信息有效地传达到我的部门”“我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学校的相关信息”“我认为学校管理工具(例如校园网、邮箱等)有助于我的工作”“学校内各部门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在影响我工作的决定作出前,我能够有机会向主管领导表达想法”“我认为我对学校中进行的事情能够自由地向相关部门表达想法和意见”等。

3. 变革管理

近年来,华威大学越来越重视内外部环境变化会对管理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变革管理也作为关键因素进入PULSE调查的视野范围。在这一关键因素的问题设定中,针对学校面对挑战采取的管理改革的方式方法和平稳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具体问题,如“我认为学校对环境变化作出了相应变革”“我认为学校在衡量改革成效时考虑了教师个体贡献”“我认为学校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等。

(三)科学务实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华威大学每年通过PULSE调查采集和收集大量的调查数据,学校和第三方机构对数据进行年度纵向分析和跨部门横向分析。学校也会根据需要对其中的专项数据进行分析,如从2010年起,学校以三个关键因素为专项给出专门的建议报告(见表2)。

表2:2010年华威大学PULSE调查关键因素专项建议汇总

关键因素 建 议 负责人/部门

领导力 学校应继续发展学校的战略,并考虑如何能将战略意图和已取得成果最好地传达给全体教师 学校管理层

应考虑如何将学校战略分解为部门战略,如通过年度考核的途径 人事部门、学校管理层

学校应继续扩大高层领导的沟通渠道,如通过部门座谈、董事会开放会议、校长沟通论坛、校园教师小聚会等其他方式 交流办公室

学校战略和高层领导的信息随时准备通过各种沟通渠道传递。为了取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学校及部门管理层应更积极地鼓励教师多进行沟通 学校管理层、交流办公室

沟 通 学校采用的层级信息传递方式应该进行评估,这种方式能够确保部门与学校间信息沟通的频度 交流办公室

新的战略改革将告知学校的全体教师,并会通过一系列沟通方式传达,以确保对学校战略方向的支持与理解 交流办公室

学校应对战略交流资讯的表达方式给予更多的思考,有时它们显得过于光鲜 交流办公室

管理改革 学校应反思管理改革的方式,使学校能够灵活地应对挑战,保持教师的热情和士气 人事部门

学校应进一步反思专项报告中指出的管理评估建议,并应找到合适的方式使员工感到参与了学校政策的制定 人事部门、学校管理层

在管理变革中,学校应采取措施衡量教师的贡献 人事部门

学校应继续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并鼓励部门对压力报告进行反馈 安全与职业健康服务办公室、人事部门、部门主管

其他 为了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学校将以下3个关键因素作为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 校级管理层

PULSE调查的目的之一是使定期征询教师意见和有效推进改革措施之间保持均衡和协调 人事部门

为了更好地推广PULSE调查,应继续努力提炼和精简问题 人事部门

关键因素由学校指派校级管理层中的专人负责,主要负责结果分析及后续改革措施的实施 校级管理层

PULSE CHAMPIONS将继续参与和推进部门一级的调查后续工作 人事部门、交流办公室

资料来源:Central Pulse Action Team Report 2010-Executive Summary [EB/OL]. http//:www2.warwick.ac.uk/insite/news/intnew2/pulse_central_action/central_pulse_action_team_forweb.doc.

每次PULSE调查收集和分析的重点包括:学校整体调查结果,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汇总及数据分析发展趋势;关键因素分析,针对PULSE调查设定的三个关键因素进行特定分析;归属度指标,一组衡量教师为学校发展贡献个人努力的意愿和能力的指标;在调查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各种建议;人口学分析报告,从人口学的角度分析调查结果,包括从性别、年龄、来校时间、种族、合同类型、岗位类型等方面分析;对学校重点关注的其他问题进行专项分析。

每次调查结束,学校将分层次公布调查结果。PULSE调查的总报告在校园网上公开,全校师生都可以下载查阅。三个关键因素的分项调查结果和深入分析,则通过纸质版本送达学院层面。近几年的调查数据在学院层面共享,院长会得到针对学院的详细调查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学院的发展趋势和与其他学院的比较结果。

此外,学校还要求各部门将结果告知教师,并围绕以上三个关键因素向教师征询改革建议。各部门的改革重点要与学校制定的三项关键因素相吻合,体现在部门战略中。在下一次调查启动前,学校将要求部门汇报改革成果。

(四)周密完善的组织保障

为了顺利有效地推进调查进度,学校成立了专门的PULSE调查行动小组,由人力资源部的正职领导担任组长。小组的职责之一是指导和保障调查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并提出学校层面的改革动议。职责之二是汇总、撰写和各级各类调查报告。小组成员来自校长办公室、交流办公室、安全与职业健康服务办公室、人力资源等部门。

在PULSE调查的实施过程中,调查行动小组出台的一些保障性措施有利于调查的实施。例如,调查小组为调查的设计定下三条原则:一是专人负责原则,即每一个关键因素都由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二是问题精简原则,为了使问题更有针对性、更加切中要害,也为了调查能够顺利推广,问题数量一直被压缩。三是频度适当原则,调查的间隔一直是小组慎重考虑的问题。正因为有了PULSE调查行动小组的高效性和专业性,调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华威大学PULSE调查的特点

与传统的满意度调查模式相比,PULSE调查具有一些理念和做法上的显著优势,这也是其在国外为众多企业、高校和第三方咨询公司所使用的原因。

(一)关键因素法有的放矢

华威大学所采用的PULSE调查模式的亮点就是其中关键因素法的有效应用,取“脉搏”二字正是为了描述这种调查像心脏电子监控仪一样监测组织的健康情况。华威大学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使学校聚焦战略要点,并在调查、分析和战略改革中一脉相承,并充分利用每一年的满意度调查倾听教师的意见,不断改进,逐渐形成提升关键因素的良性循环。所以,PULSE调查模式中的关键因素法也成为其区别于传统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在学校内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PULSE调查模式有助于学校逐渐在普通教师和管理层之间建立起良性沟通的渠道,给教师充分的空间表达想法。在PULSE调查模式中,由于采用网络和匿名方式,教师能够毫无保留地表达个人观点,不必担心身份被泄漏;管理层则可从中掌握并仔细研究和探讨更多工作中的信息,包括问题、机会和障碍等。同时,华威大学规定各部门必须向教师反馈调查结果,并听取教师的改革意见。这些做法都能促使学校更好地与教师互动。

(三)全面科学的数据采集和深度分析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注重数据积累和深度分析是华威大学PULSE调查的另一显著特点。华威大学不仅将PULSE调查看作了解教师满意度的平台,而且将在调查过程中围绕战略关键点采集的大量数据作为决策数据库。此外,学校非常重视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每次数据采集后的数据专项深度分析类别近十种,包括调查整体报告、各部门分报告、关键因素分析报告、人口学分析报告等。学校的调查行动小组和第三方公司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完成所有报告。在数据分析中,PULSE调查还注意横纵结合,除了横向比较外,更注重积累历次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查看趋势。

(四)关注反馈率,使调查全面和高效

篇5

一、调查情况与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其前提在于学校管理者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程度以及课时是否落实到位等。调查结果显示: 87.59%的学校管理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必要单独开设, 73.19%的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很有帮助,57.25%的对该课程实施及发展状况十分关注;相反,认为该课程没有必要单独开设的只有12.41%,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完全没有帮助的只有1.45 %,只有0.72%的学校管理者不关注该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该课程每周安排三课时,有40.82%的学校每周安排了三节或三节以上的,24.49%的学校每周安排了两节,只有34.69%的学校每周只安排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66.67%的学校每周所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完全按课表来上,32.58%的学校偶尔会上,只有0.76 %的学校基本不上。从以上数据看,大多数的学校管理者对该课程开设价值认识程度、课时落实的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课程实施的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组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实施活动内容,是学校管理者层面和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层面制定出一份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总体方案并落实到位。具体来说,要制定课程设置、资源开发以及实施的整体规划,以及课程保障措施、规章制度;要成立课程组织管理机构(如教研组等),并制定课程评价机制等。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39.23%的学校已制定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相应方案并全部在实施当中,52.31%的虽也已制定但只是部分实施,8.46%的没有制定(如图1);只有28.57%的学校成立了该课程的管理、资源开发机构,71.43%的还没有成立;而成立了该课程教研组的学校也只有35.04%,64.96%的还没有成立(如图2)。由以上数据看,大多数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图1)制定实施相应方案的情况

(图2)成立教研组、资源开发及管理机构的情况

⒉师资薄弱,师资培训有待加强

师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学校管理者应切实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力量。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贵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科任老师是专职还是兼职时,有75.89%的学校管理者选择了兼职;而20.57%的选择兼职专职都有;只有3.55%的选择专职(如图3)。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只有26.62%的学校管理者选择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校外学习研讨或观摩;56.12%的选择偶尔组织;17.27%的选择从不组织(如图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比较薄弱,师资培训也亟待加强。

(图3)师资配备情况

(图4)师资培训情况

⒊课程宣传有待加强

新世纪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受到了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但同时家长们又不愿孩子的学业成绩受到影响。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家长对该课程的态度非常矛盾。为保证该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管理者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宣传与说服工作,及时沟通、反馈,使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切实地感受和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与功能。从调查结果看,只有10.95%的学校管理者经常领导组织邀请家长来校参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而45.99%的偶尔领导组织;43.07%的从不领导组织(如图5)。也就是说超过2/3的学校对该课程的宣传还不到位,力度有待增强。

(图5)对家长的宣传情况

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建议

⒈完善课程实施的保障制度

学校管理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是该课程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而确保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在于学校管理者建立并完善该课程的保障制度。具体来说,要切实执行与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资源的配备及协调制度等);给予该课程一定的政策支持,如经费保障及其它一些激励教师教学的相关制度与措施等;设立负责开发、研究、协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设计的专门机构,如教务处、教科室、教研室等。

⒉加强课程师资与学校管理者的培训

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课程实施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如此。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加强师资与学校管理者的培训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作为全新课程,学校管理者亲自担任课程实施负责人,有利于推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以及管理者积累新课程实施经验;同时也为教师们树立了榜样,带动学习研究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⒊加大课程宣传力度

篇6

    我们学校有两个水池,一个是离教学楼比较远的供学生洒扫用的大水池,一个是教学楼前不远处供师生欣赏的环绕假山的小水池。学生为了图方便,洒扫时总是到小水池里提水,水桶有时很脏,时间一长,水池里脏兮兮的。有些学生甚至把拖把也偷偷地放在小水池里“沐浴”。到了夏天,一些学生还会把脚放在水池里戏水。

    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在校会上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加强教育,每次会议后的几天,学生做得都还好,但没过几天又会恢复“常态”。

    于是,我在办公室的通知栏下了一个通知,要求每位教师提一个可行的建议,以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周后,我把学校的意见箱打开,收获了很多建议。“我建议,在水池旁竖一块牌子:‘禁止任何同学到水池里提水,洗拖把,违者严肃批评’”,“我认为,可以在水池旁写一个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爱护我们的‘青山绿水’”,“我想,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

    在众多的建议信中,一个别致的信封,不成熟的字体,简笔画“笑脸”忽然进入我的眼帘,我好奇地打开信:“敬爱的校长,您好!打扰您了,我是五(1)班的语文课代表,上个星期在交作业时,看到了您发给老师们的通知,我想提个建议,不知合不合适……能不能在假山下的水池里放几条金鱼,那样同学们就不会再污染水池里的水了……”我眼前一亮,回味良久,第一封来自学生的建议信……

    第二天,我让后勤人员买了二十几条金鱼,黑的、红的、鼓眼睛的……自那以后,我发现看鱼的同学多了,而且水一直清澈见底,有时水池里还会多一些水草……

    我在心里思忖了好久,让后勤订做了一个意见箱,由我来写信箱的名称。我小心翼翼地写下了“学生建议箱”,并附了一小段留言: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建设和谐的校园,请提出你们的建议。就这样,学校里有了两个意见箱。再后来,我看到了很多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很多建议都被我采纳,学生提建议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就从那时开始,我喜欢接受学生的建议。

    从学生实际的建议中,我总结出了喜欢接受学生建议的几点原因。首先,孩子们的建议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需求。我们办学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有时我们学校会单方面地从学校的管理需要出发,制定出一套套的校规校纪、班规班风,这都是正常的管理措施。但我们能否像对待教学一样对待学校管理,既备教材教法,也备学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我们何不让他们敞开心灵的大门,倾听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其次,孩子们充满童真,他们的建议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在学校的管理上,老师为了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有时对于学校的工作建议会朝着有利于自身方面倾斜。学生就不一样,他们童心未泯,考虑问题往往能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提出的建议毫无功利。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抓好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搞好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着眼学校未来的角度,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整改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把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各处室、各学校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整改上来。从维护学校良好形象的角度认识整改工作的紧迫性,从完善学校管理,提高全校教职工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认识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实现学校行评工作目标。

二、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我校在行风评议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学校决定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整改工作。

1、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和教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

4、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安全和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学生没有出现上网、打游戏等问题。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常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

6、实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并严格按标准收费,严禁乱收费。

7、不向学生强制推销保险、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等。不违规对学生组织各类补课班、培优班等。

8、注重学校卫生和绿化,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校管理,形成安定有序的办学环境。

三、整改的步骤

按照区教育局行风评议的总体布署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学校行评领导小组决定,整改共分成四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宣传发动

1、成立校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

2、召开党支委员会议,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3、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行风评议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4、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

5、挂横幅、利用橱窗、校园广播站、校报、网络宣传教育系统民主评议行风的意义和措施,争取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关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征集意见

1、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听取行风监督员以及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对我校行风建设的意见与建议,设立行风评议意见箱。

2、汇总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及建议,形成我校行风建设自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危机管理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34-01

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频频爆发,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有关危机预防及处理的方面的工作,一直是我国高校管理中的重点。实践大学生危机管理意在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大学生危机的统一体制,负责危机信息的收集,判断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评估危害风险,同时积极主动的协调学校各院系、各部门采取行动应对发生的危机,以及危机发生后把损失减小到最低并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以维护学生和教职人员的安全与利益,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1 大学生危机的定义

1.1 大学生危机的分类

(1)由于大学生危机的产生具有不同的原因及后果,因此可据此将各种危机分为以下三类:管理决策危机、灾变性危机、信誉危机等。比如水、电、火危险物品引起的事故;或者集体性生活问题如食物中毒,宿舍内疾病交叉感染等;或是自然灾害印发的危机,如洪水、地震等。

(2)从危机产生及影响的范围来划分,还可以将危机分为两类,即内部危机及外部危机;而从其性质等来看,又能将其分为人为危机和非人为危机。

1.2 大学生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在爆发前虽多有征兆,但人们往往无法知晓其发生的确切地点、时间,同时危机一旦爆发,往往会超过学校控制力和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具有突发性。

(2)紧迫性。危机爆发时的突然性,往往触及学校预案所不及,使得事件紧迫,让学校管理层来不及防备。

(3)不确定性。因为信息的来源、环境的区别、人们的应对心理等因素往往造成危机的不确定性。比如危机的状态、影响力和对危机的回应等,往往都表现出不确定性。

(4)非程序性。由于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等,使得学校管理层在处理危机时,往往给予人工判断而缺失科学指导,使得危机处理具有非程序性的特性。

(5)效果双重性。事情都是双面的,而危机也是双刃剑,只要处理得当,很可能会带来新的机会。

2 高校应对大学生危机管理的现状

2.1 大学生危机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较低

当前,我国高校的危机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危机管理存在思想误区,通常把大学生危机管理当成应急处理,没有制定过危机应对方案或者成立相关危机管理机构,对大学生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大学生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学生危机管理还处于一种应急机制状态,一是管理机构缺乏,即出现危机了以后,在临时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缺少科学的预案和应对方法,使得危机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二是危机应对机制建设落后。由于缺少危机意识,使得多数高校危机预防机制不完善,在危机出现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加大人力财力的浪费,更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危机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三是缺乏心理干预。加强心理干预,能在发生危机时使受到校园危机极大影响的相关人员,所受到的心理创伤得到及时平复,高校秩序和形象也可以尽快得以恢复。然而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心理干预。

2.3 大学生危机管理培训力度不强

在我国多数高校中,缺乏对师生进行专门危机意识教育,导致危机发生时,学生和老师反应过激,不知所措,不能自救,管理者不能科学应对危机。现在各大高校注重的是课堂专业知识的教授,从而忽视了对师生进行应对大学生危机知识的教育和危机应对实践性操作的培训,使得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面对危机不能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和应对能力。

3 大学生危机管理的建议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本课题组认为,针对危机事件在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特点,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原则。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管理,不能刻意隐瞒和回避;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尽最大努力保护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快速反应,广泛参与原则。一旦危机爆发,管理者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危机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同时,要尽一切力量动员一切刻意动员的力量,做广泛的调动全校师生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危机解决。三是权责明确,依法处理原则。处理危机是,要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同时,还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地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同时,为了使危机管理有序进行,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1)科学制定危机应对计划。由于危机突发性、紧迫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科学地提前制定各类危机处理应急预案和计划,从而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2)强化危机意识的有关教育和培训。为提高师生,尤其是学校管理层之危机意识,学校应制定相危机意识教育培训计划,将危机意识教育和培训纳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大力开展危机处理模拟实践,从而提高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3)完善管理措施。通过完善管理措施,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危机管理的科学化、常规化。在管理的过程中确认情况、危机等级评定、初步处理、联络相关者、管理指导、信息处理与等。其中,确认情况主要包括确认学生的安全情况、确认受害情况等。危机等级评定主要是根据危机的具体情况,把危机分为若干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初步处理即最先接触危机的人员(主要是学生辅导员)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联络相关者主要包括联络系统利用、情况上报、根据不同情况联络其他相关者(如学生监护人、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社会治安管理部门等)。管理指导主要是指危机处理流程中各领导环节的指导程序和方针。信息处理与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筛选、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信息、对媒体的信息等。

(4)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一是在危机发生时,要及时告知全校师生发生了什么和应该怎么做;二是学校必须积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如法律、信息等部门沟通,让他们了解最新情况,并参与危机处理;三是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家属都必须被通知到危机程度和他们家人当时情况;四是必须及时按照合法正常程序将实时信息公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虚假消息的扩散。

(5)建立有效善后机制。由于危机具有效果的双重性,所以学校管理层应抓住机会,除科学有效妥善处理好危机,及时做好经验总结,汲取教训以为,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善后机制,制定科学的善后计划,迅速恢复正常的学校日常工作和教学科研秩序。同时做好危机处理信息整理、归档工作,建立完备的危机处理档案,为以后的危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篇9

根据县委、镇委和教育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党支部加强领导,深入学习、明确主题、精心部署,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学习活动情祝小结如下:

一、本阶段开展的活动

1、继续深化理论学习

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等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中去。

2、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重点征求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新问题,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注意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与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充分注意做到内容的针对性和严肃性,范围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并把服务对象也纳入征求意见之列。我校此次征求意见建议活动分别采取召开了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共收到原始意见和建议58条,汇总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惠民、党员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8条意见和建议。为下步分析检查以及整改落实的阶段性工作打好基础。

3、深入开展谈心活动

广泛开展征求意见后,支部主要领导带头与班子成员分别谈心交心、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交心、领导班子成员与所分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谈心交心、党员干部之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谈心。在谈心中,既做到了严于解剖自己,又善于帮助同志,坦诚相见,推心置腹。通过谈心活动,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形成共识,促进团结,为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4、开好两个生活会议

(1)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按照局党委和镇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党支部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一专题,进行个人党性分析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民主生活会过程中,班子成员能够认真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端正态度,消除顾忌,对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性、党风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诚恳地自我批评,从深层次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制订出整改的措施,使自我批评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不护短、不遮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班子成员按照“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的方式,本着对党、对同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地进行了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相互批评。整个过程,大家都能讲实话,讲心里话,扣紧主题,一针见血,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不回避矛盾,做到以理服人,把问题说清、讲透。

(2)党员组织民主生活会

在党员组织民主生活会上,每位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一专题,党员干部们积极发言,从解决问题出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剖析问题,大家勇于触及思想,从自身找原因,查找问题,大家态度鲜明,重点突出。学校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思路也更加清晰,改革创新的热情也更加强烈。广大党员和教师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导处积极采纳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教研活动有声有色;学校管理工作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使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二是增强宗旨意识,改进作风。三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四是严于律己,拼搏奉献。

5、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自进入第二阶段以来,支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根据查找出的问题,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起草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反映了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简明扼要地概述了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充分反映了我校实践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分析检查报告为我校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本阶段取得的成效:

1、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增强。

通过分析检查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提高了对学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支部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上取得了五点共识: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保证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

我校领导班子通过认真调查、深刻剖析,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重点是抓好“五个着力”,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着力实现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人力支撑;加大教育创新力度,着力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意识,在精神状态上进一步展示了诚实、自信、负责、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在作风建设上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4、促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

我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一边学习,一边把学到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首先,重视制度管理,进一步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教职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能进一步落到实处。如通过领导值周、教师、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对班级管理进行量化评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管理。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制订师德评价体系、健全师德评价制度、制订师德考核管理制度。

5、班级文化建设各有特色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是结合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及班务工作的需要而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文化活动。它可以分为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大部分,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锻炼才干、陶冶情操。本学期,我校要求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突出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深入查找存在问题

1、学校管理方面

(l)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教师的文娱、体育活动比赛,增强教师之间的友谊,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促进教师的集体荣誉感。

(2)教师工作量要大致平衡,挖掘潜力,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能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搞好学校工作。

(3)应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如让学生参与值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助手作用等。

2、教育教学方面

(1)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多种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2)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加快课堂改革步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教育改革创新理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4)低、中、高年级段的任教教师最好能相对固定,有利于教师熟悉教材。(5)要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6)应以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与水平,多提供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

3、教育惠民方面

(l)要继续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和社会团体以及家长的联系,解决好整合后学生的接送、食宿问题,保证学生安全上学,愉快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

4、党员教育方面

(1)要注意有关政策理论学习,经常上党课,提高党员思想觉悟。(2)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弘扬正气、减少私心杂念,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3)开好民主生活会,找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队伍建设方面

(1)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2)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多安排他们轮流外出学习、听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要想方设法引进青年教师。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对教师的文化生活重视不够,集体活动开展较少。

2、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抓得不紧,有重教学轻学习的思想,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方面水平不高。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在教学中体现,致使课堂教学方法有的较为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3、学校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低、中、高年级教师相对稳定,影响了教师更好的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技能科教师不足,有的学科只能兼课,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负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4、学校对教师、学生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教师的考核有的方面不完善,教师的奖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到位,个别党员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党员的形象。

五、应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1、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管理水平,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进步明确办学方向和目标,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与老师们多交流,多听取老师们的合理化建议与意见,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2、进一步健全落实学习制度,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计划地组织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互帮互学,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争取机会,多外派教师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取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篇10

关键词:中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60-0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现实情况,笔者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随机抽样进行调查。本次主要对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和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调查了中职教师对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及态度、参与管理的内容、参与途径、存在的障碍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项目内容。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91%。笔者试图通过对中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中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动力,激励教师真正能发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及分析

一是性别情况。在调查样本中,男教师为44人,占调查样本人数的34%;女教师为84人,占调查样本人数的66%。

二是年龄构成。在本调查所选择的样本中,样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2~35岁和36~50岁这两个年龄段,这两个年龄段的教师占到了被调查对象的90%以上。具体情况是,年龄在22~35岁的教师为82人,占调查样本数的64%;年龄在36~50岁的教师为38人,占调查人数的30%;年龄在51~60岁的教师为8人,占6%。

三是学历结构。本次调查样本学历构成如下:大专学历教师占到样本总数的6%,本科学历占到调查样本的79%,研究生学历的占到调查样本的15%。

四是职务分布情况。在本次调查抽取的样本中,79%的教师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为专任教师,9%的教师担任科组长职务,12%担任科长职务。

五是教龄结构情况。如图1所示。

六是调查样本的编制(来源)情况。在本次调查抽取的调查样本中,绝大多数是在编教师,有86人,占67%,外聘教师(非正式编制)42人,占33%。

七是调查样本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如图2所示。

中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及态度

调查显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趋于“常态化”与“中间化”,有部分教师表现出消极参与态度。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69%的教师选择“愿意参与”,19%的教师选择“非常愿意”参与,可见大部分教师还是认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同时,有12%的教师选择“不愿意”参与。在对待参与管理的态度上,主动参与者50人,占39%;被动参与者64人,占50%;不愿参与者14人,占11%。一般来讲,教师表达参与的意愿容易理解,而有超过一成的教师对参与管理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访谈中,笔者也遇到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某女性教师,有5年以上、未满15年教龄。当笔者问及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看法时,该教师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认为对于学校管理,教师应当适当地参与,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嘛。”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如果每个教师都能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相信学校很多事情都容易解决,在参与过程中,教师既搞好了关系,又锻炼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女性教师,20年教龄。当面对笔者同样的问题时,该教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不是专业科长,又不是专业带头人或教研组长,只是一名普通教师,我觉得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就算好了,至于学校其他的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学校不是有专门的部门在管吗?再说了,做多错多,有时候,领导还不一定喜欢你这样的好管分子呢。”

这两位女教师分别代表了教师参与的两种态度,尤其是后一种态度,尽管他们消极参与的原因各异,却反映了部分教师参与决策水平的低下,以至影响了很多教师的参与信心。

(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分析

我们认为,教师参与并不意味着人人参与或事事参与,教师参与存在范围和程度的差别。教师究竟希望参与什么样的管理事务?调查发现,首先,教师实际参与事务比较多是学生管理(占62%),其次是教学管理(占46%),再次是行政管理(占25%),最后是人事管理(占12%)。这主要原因是现在中职学生主要以初中生源为主,普遍年龄偏小、基础较差、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因而教师除了要准备好上课事宜,更多地会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去,以便能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减少流失。至于行政后勤、人事管理和其他事务,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的关心或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而已。

(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现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