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计算的好处

篇1

关键词:双重非均匀性 燃毒物颗粒 燃耗计算

中图分类号:TL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47-03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Double Heterogeneity Effects on Burnup calculation

Qin Dong Ju Haitao Qiang Shenglong Ni Dongyang Wei Yanq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eactor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Laboratory,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Chengdu 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The dispersion fuel is an advanced fuel element form,which has advantages of high burnup,strong ability of containing fission products and good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dispersion fuel cell has both lattice heterogeneity and fuel core heterogeneity,which has an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of double heterogeneity.And a certain amount of burnable poison particles can be arranged in the fuel cor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reactivity.If calculating dispersion fuel with burnable poison particles in a homogeneous way,the absorption will be over evaluated and a certain deviation will be introduced.This paper studies the double heterogeneity effect on burnup calculation in dispersion fuel element with MOI code.

Key Words:Double Heterogeneity;Burnable Poison Particle;Burnup Calculation

弥散燃料是一种先进的燃料元件形式,它由燃料颗粒(U、Pu的化合物)弥散分布在惰性基体材料(如金属、陶瓷或者石墨等非裂变材料)中构成。弥散型燃料元件在一般非均匀性(燃料芯体、包壳、慢化剂或冷却剂)之外引入了新的非均匀性,即燃料芯体的非均匀性(燃料颗粒、可燃毒物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材料中),形成燃料元件的双重非均匀性。对于此类燃料特别是在含有可燃毒物颗粒的情况下,如果仍然采取工程上常用的均匀化混合处理的方式,即将燃料及可燃毒物颗粒和基体材料均匀化混合,有可能高估可燃毒物的吸收,造成一定的计算偏差[1]。

该文基于弥散型燃料,使用MOI程序对弥散燃料单板栅元模型进行了计算,初步分析了双重非均匀性对燃耗计算的影响。

1 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单板燃料栅元,栅元可分为燃料芯体、包壳和慢化剂三部分。其中燃料芯体是弥散在金属基体中的UO2以及硼可燃毒物颗粒。在实际计算建模时,对栅元芯体采用两种处理方式:(1)认为UO2颗粒、可燃毒物颗粒以及金属基体均匀混合,形成单一混合物材料,不妨将该计算模型称为均匀模型,模型示意见图1所示;(2)将UO2和金属基体材料均匀混合(计算表明,UO2颗粒的双重非均匀效应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本次不做考虑),认为可燃毒物颗粒独立存在(可燃毒物颗粒作为一个独立燃耗区),不妨将该计算模型称为颗粒模型,模型示意如2所示。

2 MOI程序

MOI[2,3]程序系统是基于连续能量蒙特卡罗方法开发的堆芯燃耗计算程序,可在UNIX或LINUX平台下运行,可以实现并行的调棒临界燃耗计算,具有蒙特卡罗方法可处理任意几何、异性散射、任意边界条件等优点,其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同时MOI采用了独特的混合燃耗计算模式,可计算多种类型可燃毒物(包括弥散的可燃毒物颗粒),并且该软件具有较高的燃耗计算精度,适用于该文的研究。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均匀模型与颗粒模型比较

弥散燃料单板栅元的均匀模型与颗粒模型燃耗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见,均匀模型和颗粒模型的单板栅元Kinf随燃耗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燃耗初期以及燃耗中期有一定的计算偏差。燃耗初期均匀模型Kinf偏小,与颗粒模型相比相对偏差接近-5.0%。这是因为均匀模型中将可燃毒物与燃料混合处理,高估了可燃毒物对中子的吸收;燃耗中期均匀模型Kinf偏大,与颗粒模型Kinf的相对偏差约2.0%。总体上看,均匀模型与颗粒模型Kinf相对计算偏差呈现从负到正,再逼近零的变化。相对计算偏差由负变正的燃耗时刻约在30000 MWD/tU左右,出现最大正值的燃耗时刻约在60000 MWD/tU左右。

不同计算模型B-10核子密度随燃耗的变化见图5所示。从图5中可见,不同计算模型B-10核子密度随燃耗增加单调递减。但颗粒模型与均匀模型B-10核子密度的差随燃耗增加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可燃毒物核子密度差值最大时刻约在30000 MWD/tU左右,对于Kinf而言是计算相对偏差从负变正的时候。

由于可燃毒物热中子吸收截面很大,随着燃耗的进行可燃毒物消耗很快,自屏效应也会随之削弱的比较快,因此,这两种模型计算的Kinf应会不断接近,最终相对偏差趋于零。但从计算结果看,这两种模型所计算的Kinf的相对偏差并不是直接逐渐逼近零,而是先从-5.0%逐渐变为+2.0%,然后从+2.0%逐渐逼近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自屏效应引起的可燃毒物消耗速度不一样。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如下参数:N均为均匀模型中B-10核子密度;σ均为均匀模型中B-10微观吸收截面;N颗为颗粒模型中B-10核子密度;σ颗为颗粒模型中B-10微观吸收截面。

均匀模型中B-10在燃料芯体中均匀分布,最大程度弱化了B-10的自屏效应,即σ均>σ颗,使得B-10核子密度消耗较快,即N均递减较快,那么均匀模型中B-10的总吸收Σ均=N均(快)×σ均(变大,速度较慢),从而Kinf增加也较快。

颗粒模型存在自屏效应,使得B-10的等效微观吸收截面较小,进而B-10的消耗要慢于均匀模型;但随着燃耗的加深,自屏效应减弱,使得颗粒模型中B-10的微观吸收截面逐渐增加(但仍小于均匀模型),进而使得B-10消耗也逐渐加快,即颗粒模型中B-10的总吸收Σ颗=N颗(慢)×σ颗(变大,速度较快),从而Kinf的增加要慢于均匀模型。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关系:

初始时刻:σ均>σ颗,N均=N颗,因而均匀模型的Kinf与颗粒模型的计算偏差较大。

燃耗过程中:σ均>σ颗,N均

燃耗末期末:σ均≈σ颗,N均≈N颗,因而Kinf和B-10核子密度计算偏差均约等于零。

3.2 质量修正的燃耗初步分析

含弥散可燃毒物颗粒的燃料芯体,必须采用颗粒模型才能较为准确的进行计算,而目前一般的栅元计算程序无法进行颗粒模型的建模,难以考虑双重非均匀性,因此,若继续使用均匀模型计算则必须考虑一定的修正。

引入可燃毒物的自屏因子[4],它的定义为:

由此可见,可燃毒物有效吸收截面为:

对于可燃毒物总吸收截面,有:

由于MOI程序使用点截面库,对可燃毒物吸收截面使用修正因子可等效视为对毒物核子数量使用修正因子。引入修正因子使得燃耗初期Kinf与颗粒模型计算结果一致,并继续进行燃耗计算。修正均匀模型与颗粒模型计算的Kinf随燃耗变化见图6所示。从图6中可见,燃耗初期和燃耗末期的Kinf相对偏差均为零左右。燃耗初期Kinf相对偏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引入了修正因子,使得均匀模型计算时吸收减小。燃耗末期Kinf相对偏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可燃毒物已基本全部消耗,自屏效应已完全消失。但是在燃耗中期附近,修正均匀模型的Kinf比颗粒模型大4%左右。这种变化趋势和B-10的核子数量变化相关。由于采用了质量修正,这两个模型的B-10初始核子数量并不一致,因此,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后两模型B-10核子密度差值及Kinf相对偏差随燃耗的变化见图7所示。从图7中可见归一化B-10核子密度差值及Kinf相对偏差随燃耗的变化曲线从形态上是一致的,只是出现极值的燃耗时刻有些差别。

从上述结果看,质量修正能够在燃耗初使得均匀模型的Kinf计算结果与颗粒模型一致,但是这种修正在燃耗中期会带来较大的计算偏差。

4 结语

该文基于MOI程序,对弥散燃料单板栅元进行了均匀模型和颗粒模型建模计算,初步分析了双重非均匀性对燃耗计算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双重非均匀性的存在使得含有弥散可燃毒物的栅元Kinf在燃耗初期和燃耗中期出现一定的计算偏差。

(2)如果引入的修正因子不随燃耗变化,在燃耗中期会高估栅元Kinf,因此,在修正时必须考虑修正因子随燃耗变化。

参考文献

[1] 常鸿,杨永伟,经荣清.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初次临界物理计算的蒙特卡罗方法模型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5,26(5):419-424.

[2] 强胜龙,秦冬,柴晓明,等.PWR堆芯中弥散型可燃毒物的燃耗特性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4,35(2):1-4.

篇2

实际上,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样已经或者正在考虑采用云办公软件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要不要云办公软件已经成为他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云办公软件?

对于大多数知识性员工而言,微软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是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办公软件。根据Forrester 200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当时部署Microsoft Office的企业用户达到89%。但随着云计算的流行,越来越多的IT高管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决策:是否要部署云办公软件。

Forrester公司2011年针对150名 IT决策者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虽然所有150人都支持继续使用Microsoft Office,但其中的72%正考虑云办公软件。更具体地说,3%正在准备采用或已经采用了谷歌Docs或Zoho,15%正在试点或试验,44%的人表示他们有兴趣。其中的原因包括节约成本、提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

以洛杉矶市为例,该市两年前把电子邮件系统换成了Gmail,仅此就帮助该市在软件、硬件和支持成本上每年节约了约100万美元。目前,洛杉矶市约1.7万名公务员使用Gmail。洛杉矶市首席技术官Randi Levin说,洛杉矶市选择Gmail是因为节约成本,而不是仅仅因为赶“云”这个时髦。

不过,她说,无论是IT部门还是用户都感受到云办公软件的诸多好处。比如,他们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设备查收电子邮件,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是传统PC。而让IT部门高兴的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也得到了改进。同时,IT部门可以把原来支持邮件系统的资源用来做其他的工作,因为Gmail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支持。

Montes也表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采用云办公软件的原因在于云应用更便宜、更容易维护,同时提供了更多可扩展性、更多存储空间和冗余,员工很容易使用。所有这些好处,再加上员工们越来越熟悉云应用,让Montes开始考虑是否应采用更多的云应用,如微软的Office 365和Google Apps。

全面评估云办公软件

在正式决定采用更多云应用之前,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还要对公司网络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有足够的带宽来支持这些基于云的应用,确保延迟不影响使用。更重要的是,Montes还对云办公套件是否能像桌面版办公套件那样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些担心。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企业决定采用云办公软件时普遍的担心。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早就习惯了Microsoft Office。实际上,我们不仅习惯于它,并且它已经成为办公软件事实上的标准,而对云办公软件,我们还不知道该如何用好它。”一位分析师表示。

因此,培训必不可少。比如,IT部门应该告诉员工,不要通过来回发电子邮件来对文件进行修改,而是应该学习如何同时对同一个文档进行修改以协同工作——这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协作方式,而高效协作正是云计算所带来的主要好处之一。但这种流程上的改变往往是采用云办公软件最大的挑战之一。

实际上,CIO们一定会把提高协作效率作为云办公软件的主要卖点之一,但他们还要看到“云”更具成本效益,也更易于管理,因为此时软件的升级完全由供应商来负责,另外,只要有能上网的设备、能上网就能使用也是云办公软件的优势之一。

同样,云办公软件也有一些局限,必须予以重视。例如,如果在Excel采用了很多宏,并且有很多表格,其中还嵌入了大量复杂的公式,此时切换到云版电子表格工具,就会遇到问题。这一点也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因为托管的PowerPoint和Excel目前还不具备桌面版同类软件的功能水平。

“我认为现在还不能完全不用微软的Office,比如财务人员常常会用到非常复杂的电子表格,云办公软件就满足不了需求。另外,对非常频繁地使用PowerPoint的公司也不能一下子全面采用云办公软件。”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另外,用户是否接受也是一个问题。云软件过于频繁的更新和改变(大多数云产品都是如此)常常让用户备感挫折。还有,一些用户对云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也很关注。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一些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已经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专家和安全功能。

篇3

敏捷开发在软件开发中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应用,越来越多开发者享受到了敏捷开发带来的软件开发效率的提升和软件质量的提高。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敏捷开发也开始向这些新技术靠拢。

基于云平台的敏捷开发

所谓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能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可靠性、缩短开发时间,并且确保应用软件真正有助于用户。敏捷开发方法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设性,还强调面向人而非面向过程,完全颠覆了传统软件开发方法。

关于ThoughtWork敏捷开发的好处,一位开发者这样说:“ThoughtWorks教会了我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身边日复一日的软件开发活动,在平淡之中追寻软件开发的乐趣,在惯性思维之外取得突破。”致力于推广敏捷开发的IT咨询服务提供商ThoughtWorks总结出了一种高效的项目启动方式――QuickStart,用以确认在项目开始之前理解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

谈到敏捷开发的新的发展趋势,Thoughtworks创始人Roy Singham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对敏捷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正成为敏捷开发的重要发展趋势。

Roy Singham认为,这一趋势源于客户的需求。他解释说,尽管采用敏捷开发可能把软件开发过程从6个月减少到3个月,但是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它们还需要再花3~4个月去测试和部署。它们认为,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还应该缩短。

与此同时,有调查显示,76%的CEO认为IT管理和维护人员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客户价值没有任何贡献,现在有了虚拟技术和云计算,他们不仅非常希望将开发环境迁移到基于网络的云平台,还希望将后期的集成部署、安全管理和测试也外包给云平台。

Roy Singham透露,Thoughtworks正在帮助企业将项目整体迁移到云平台。考虑到在云平台上业务和安全的复杂度,Thoughtworks在这方面开始的尝试可能会是一些偏互联网性质的项目。

中国市场还需培育

遗憾的是,尽管我国软件产业普遍存在对大型软件项目管理不善、项目不能按时交付等问题,但是我国软件企业对敏捷开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却并不高。作为敏捷开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Thoughtworks中国的业务主要是针对海外的。

谈到敏捷开发在中国的发展,Roy Singham指出,他了解到中国软件企业中的一些开发人员已经认识到了敏捷开发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却往往对敏捷开发缺乏了解。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敏捷开发在中国软件企业的推广。因此他认为,在中国,首先要让管理者充分认识敏捷开发的好处。

篇4

园区转型中的云契机

7月17日,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清风徐来,静谧的莫奈湖做漾秋波。谁能想象,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老工业区;而今,一个集聚上千家高端服务型企业的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园、“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已脱胎新生。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40余家互联网上市企业的“数据总部”,这其中包括互联网公司腾讯、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国内知名的电子支付平台付费通以及卫生部命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示范工程等企业、机构和项目。

一个曾经传统老旧的工业园,何来如此大的吸引力?以创新推转型,以品牌促发展,以服务求增值。“因地制宜,高端引领,整合资源,后来居上”。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说,当别人还在为转型会损失产值而犹豫时,上海市北园区早已瞄准云计算等高端产业大步前行。

事实上,北高新园区的转型之路几乎就是很多国内园区转型的真实写照,1992年始建时,定位为工业园的市北园区即承载着上海污染企业“三废转移”的功能。由于园区合金工厂较多,工人常常“白衣上班灰衣下班”。随着商务成本提高,市北园区淘汰传统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升级换代势成必然。

2003年,市北园区在上海率先提出向“2.5产业”转型。2.5产业,即生产业,既为生产性企业提供贸易、结算、咨询等管理服务,又兼备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职能。这使得一大批如科勒投资、环达电脑、晶澳太阳能、研华慧胜等高效率、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型企业纷纷加人,园区企业结构向信息技术、总部型企业、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类企业等方向发展和集聚。

2008年起,园区不仅正式摘掉了传统“工业园区”的帽子,并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首批上海市生产业功能区,“调结构、转方式”进入收获阶段。

而现在,随着上海建立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密集的资金流和信息使得拥有强大的数据中心集群成为两中心顺利发展的前提,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也因而成为园区独具优势的专业服务。信息技术高新企业相继将总部设在园区内,带动了中小型技术创新、创意企业跟进服务。目前,园区的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势头,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引入云背后的经济账

曾经,量化IT设备的投入产出比是困扰CIO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现在,经济园区纷纷看中“好处”而引入云计算,那么这些“好处”究竟在哪里?

6月,重庆经开区的“企业服务云计算平台”正式上线,成功实现了为重庆经开区300余家企业和20个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对此,经开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刘家勤表示,“经开区云平台的上线,可以使区内所有企业方便地使用IT服务。使用CRM构筑的投资公司关系管理体系后,不仅解决了中心业务上的难题,简化了工作流程,而且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到每个办事人员的内心”。

苏州工业园区在2011年迈向了政务私有云,园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整个园区管委会下属20多个局、委、办政务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制定,提供项目咨询、基础实施运维服务的专业技术部门。其应用主要包括面向企业服务、公众服务、招商、财政、规划建设等60余个专用业务系统以及管委会机关的电子办文、邮件等OA系统。

园区信息中心负责人杨迪从园区信息中心的投入方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务私有云资源池中的11台物理服务器(平均功耗1000瓦/时),可提供虚拟服务器约200台左右(与此配置相当的物理服务器平均功耗为350瓦/时)。物理服务器减少了90台,以前耗电61.3万度,现在仅为9.6万度,冷却每年节省77.5万度。由于云模式通过虚拟化对资源进行统等分配和调度,目前政务私有云架构中的高性能服务器(每台20万元)配置为4路32核CPU、128GB内存,可虚拟配置为4CPU、4GB内存的虚拟服务器(每台2万元)约25台左右,节省设备开支180万元。同时,云计算服务也极大地改善了园区的软环境,增益了招商引资的喷量和速度。

此外,苏州工业园现在租用风云在线的云服务,一年费用只需7000多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成本。这使得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动漫游戏等领域在内的200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

在西湖区电子信息管委会副主任傅阳的眼中,云计算所带来的“好处”则更为形象,他把云计算比喻为水龙头,“企业有相关的需求随时可以拧开这个水龙头,各取所需”。

以熟悉的办公室电脑为例,云计算能够建立数据库对每台电脑的数据进行备份,更重要的是它能取代传统笨重的电脑机箱。也就是说今后只要人人配一台显示器外加一个传输数据的小盒子就能使用电脑。用户通过Web页面选择自己想要的基础配置,比如硬盘、内存的大小,CPU的功率,使用何种操作系统等等。云计算平台很快就会创造一个符合要求的虚拟环境,运行效果和实际上配置的硬件和软件无异。而所需的费用只是盒子的几百块钱外加低廉的租金。

傅阳表示,水龙头式的服务方式,给园区内企业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降低了准入的资金门槛。前,包括中国银联、东方医院等大型企业已加入到云计算平台,采购成本平均降低了30%~50%。

园区的逆向思维

对于园区经济的发展来说,尽管云计算带来了种种好处,但是一些冷静的园区负责人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杨迪最为担心的是,云计算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对于云计算未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微软、IBM、HP等企业也在想办法预防。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虽然目前国内外在云计算的使用过程中尚未发生重大安全问题,但仍要引起重视。拿数据来说,每块数据都被良好地隔离,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进行相应操作。

云计算产业本身也逐渐成为了一些园区的负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2010年开始,经济园区中把云计算产业作为重要引进项目的园区不在少数。在赛迪顾问一份名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中,则用了云计算这样的描述。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元至1万亿元人民币。面对“钱景诱人”的云计算产业,近两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许多城市涌现出云计算投资热潮,争相斥巨资打造各种规模庞大的云计算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北京、上海等众多一线城市已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北京市“祥云工程”计划,云计算服务将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带动云计算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产值。上海市颁布云海计划,三年内培育10家在国内年经营收入超过亿元的云计算企业,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

篇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都已经进行了改革,开始建设信息化,虽然信息化能够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时存在些问题,而且对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问题。接下来先详细阐述何为云计算。

2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网络与传统计算机发展而渐渐融合产生的,发展的基础则需要借助互联网,显著的特点有两个:即易扩展和虚拟化,随着对其的改进,目前云计算已经在市场内流通起来。而且云计算由于自身具有廉价性、可靠可用性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比如:企业会计信息化上的成本则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以此来达到降低的目的,同时也能对会计信息化的系统起到维护,可谓一举两得。以上就是云计算的简单内容。

3简述云计算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企业对云计算没有很高的认知度云计算可以说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信息技术,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成熟的运用此项技术,那么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一定具有很大的优势。而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也意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也在公司中进行推广利用,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对于云计算的认知也仅限于大公司,在一些小型企业对云计算并没有什么认知,而且也不会轻易地去尝试云计算这门技术,再加上企业管理者对云计算的也没有清醒的认识,久而久之这种态度则会成为阻碍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3.2怀疑云计算的安全性。在企业保障数据的安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把所有数据都放在云计算这个平台,一旦管理不善则会被人盗取,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会面临倒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使得部分企业在面对是否使用云计算这门技术有点犹豫不决,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还是存在疑虑。3.3从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职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大多从事会计这行的人员其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的现有专业素质跟云计算对其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还有就是虽有些丰富经验专业素养很高的老会计,但是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接受新科技,不能适应信息化的会计操作技术,所以也就间接的阻碍了企业建设会计信息化的步伐,再加上以往的会计管理办法不能很好地适应云计算环境,长此以往更不利于提高会计工作。3.4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在我国云计算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也没有配套的设施,再加上操作繁杂、技术也不成熟,种种因素使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在我国也有很多企业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去,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些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技术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也没有认识到使用云计算技术能够给企业未来带来多大的好处等,长久下去,就算企业使用了云计算技术也会失去市场中的竞争力,甚至会出现经济上的问题。

4云计算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4.1着手完善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为了更好地使云计算发挥其计算性能,那么就应该加强对其的生产与管理。还有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在运行云计算系统进行管理时,应该提前对其进行调查,要对其有详细的了解认知,同时还要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向提供云计算软件的生产商提合乎情理的要求,且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按照流程进行,以减少云计算系统出现问题的概率,进而达到确保数据精确的目的。另外,为了企业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企业也应在此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化会计的功能,进而保证其健康良性发展。4.2要着手加强云计算的安全性能。企业在运用云计算技术时,要想降低风险,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就应该对云计算系统进行实时监管、查看,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反馈给云计算服务中心,跟其进行交流,找到解决之策。另外使用云计算之前,也应该对云计算有初步的了解,比如数据保护、恢复及安全等功能,熟知这些功能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企业间的数据产生混乱,也能有效防止其他用户盗取自己公司的数据。因此,登录云计算系统时,应该有一套严谨的登录程序,也就是说企业应该规定使用云计算工作的职员在登录时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身份验证,而且还要对使用的服务器进行加密处理;另外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最好对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以上就是在加强云计算安全性能方面做得努力。4.3注重培养人才队伍。在云计算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良性发展,那么就应该定期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再者,云计算系统本身的操作能力就很强,所以员工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应对工作,所以就需要企业多组织一些有关云计算系统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培训,并强制员工参与,以此来提高其操作动手能力。4.4规范企业的信息化。如果要想规范企业的信息化,那么就有必要对企业的诸多信息进行透彻的了解,比如:应该清楚企业的管理目标是什么以及经济实力、规模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只有对这些信息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进而走上会计信息化的道路。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抢的先机,那么必然要充分利用云计算这门技术,所以各个企业应该重视此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在以上篇幅中,本人主要概述了什么是云计算以及云计算背景下企业会计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作者:刘兴超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这份调查报告基于Applied Research公司在2011年4月~7月期间汇集38个国家的5300名受访者的意见,包括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组织中负责计算机、网络和技术资源的IT和专业管理人员。该调点关注企业如何部署云计算,以及如何处理云计算给IT管理带来的变化等。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云安全的态度十分矛盾――既将其列为迈入云端的首要目标,同时又将其看做最大的担忧,潜在风险包括恶意软件、黑客盗窃以及机密资料的丢失。

同时,大多数公司仍未做好迈入云端的准备。只有少数受访者(15%~18%)认为其已经完全做好过渡到云计算环境的准备。造成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因为仅有25%的IT团队拥有部署云计算的经验。

调查还显示,目前企业在云计算方面还是说得多做得少,不到20%的公司已经实现了调查所涵盖的任一种云计算环境。其中,安全是用得最多的云服务,用得较多的云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服务(例如管理或安全)、安全管理、网页和即时通讯(IM)安全在内的云服务。而在那些已经尝试云计算的企业中,其实现效果并不令人满意,88%的受访者期待云计算能改善其IT灵活性,但是仅有47%的企业实现了预期。调查结果还显示,云计算在灾难恢复、效率、降低运营费用以及改进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仍未达预期。

篇7

这就是事实。当很多人还在对何谓云计算感到虚无缥缈的时候,云计算就在敲打我们的应用之门了。相比云计算环境的杀伤力和商业模式转变的速度,云计算的概念本身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作为普通计算机用户,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何适应云计算的应用环境?现在可以看到的基本端倪是,当云计算时代全面到来之后,计算的重心将从我们习惯的桌面PC转向网络,即“云端”了。

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Google是最先预见到云计算前景的企业之一。于是我们看到,除了提供强大的搜索引擎服务,Google一直执迷不悟地推出各种在线应用,从电子邮件、相册、博客、计算器、地图、主页定制到在线办公软件,好像一个百宝箱。这些应用看似完全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但是,不知不觉间,当你把每天上网登录和使用Google提供的应用当做一种习惯和必须之后,就恍然顿悟,自己已经成为这场网络大移民的一员!

应用正在不断地向互联网迁移,现在火热的SaaS模式是这股迁移潮的助推器。原本擅长于终端操作系统并藉此垄断终端应用(如Office)的微软也因此很着急,不得已加快了追赶的步伐。最近的一连串举动就是证明。它将简化了的Office推向互联网,不失为一着好棋。毕竟,大家对于Google在线Office的尝鲜也才刚刚开始。不过,在争夺云计算商业模式的主导权方面,微软显然还有很多功课需要恶补。

篇8

2007年,Citrix凭借对虚拟化厂商XenSource的收购进一步丰富了其应用交付技术框架。经过一年的技术与产品整合,Citrix实现复杂IT应用统一、快速交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在平台、交付及管理等方面,Citrix解决方案能够对云计算应用提供全面支持。在云计算市场快速升温之时,Citrix携“经过验证的云”虚拟化技术自己的云计算战略可谓恰逢其时。

构建云中心

Citrix希望将虚拟化与网络产品整合起来,通过这种独特的组合为下一代云供应商打造虚拟基础设施平台。Citrix产品营销部副总裁Matt Fairanks说:“虽然云计算的概念在今年才大范围得以推广,但是Citfix已经在该领域进行了很多技术积累和应用尝试。

目前,Google、Amazon等云计算的供应商都在通过CitrixNetScaler Web应用交付产品向客户交付云服务。”

与此同时,有超过21万的企业用户每天通过Citrix交付中心以类似云服务的形式向用户交付应用和桌面系统。

结合云计算战略的,Citrix云中心(C3)产品系列也同期面世。C3包括一个参考架构,它将Cirk的数个产品线的单独功能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功能强大、动态化、安全、极具可用性、基于服务的基础设施,更好地适用于IT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的大规模及随需交付。这一架构包括四个关键的部分:平台、交付、桥梁、自动化编排,

“CitrLxN中心为客户提供真正‘经过验证的云’解决方案。”Cittix亚太区市场营销副总裁NabeelYouakim说。并且,他指出,Citrix云中心C3所包含的很多技术内容是在行业中经过实践验证的。

目前,Xen Hypervisor为全球有数百个大型的云供应商提供支持,而NetScaler每天为约75%的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这些技术配合WorkFlowStudio的工作流编制及数据中心优化功能。将会让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云计算梦想成为现实。”Youakim说。

与微软保持互操作性

Project Kensho计划让客户可以充分利用Citrix和微软这对长期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所带来的好处。由于工具都是根据业界标准模式设计的,因此客户拥有丰富的选择生态系统来实现虚拟化。

篇9

而当“云计算”呼啸而来时,企业自建私有云却面临着无路可循的艰难境地。一家大型央企的CIO在一次信息化会议中就曾公开质疑,“每次开会把私有云说得很热闹的大多是软件服务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企业自建私有云,这时候建企业私有云不靠谱吧?”

正是在这样的猜测和质疑中,中航国际选择了自建私有云的大胆尝试,其实此时的朱东恐怕也并未意识到,中航国际这一探索性创举已经于不经意间开启了企业私有云领域的“潘多拉魔盒”,让企业看好但无突破的私有云领域在中航国际已经破晓。

“我们已经掌握了私有云的放置技巧,现在私有云上的信息化系统与服务器的关系,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与他自己的汗毛,死掉的是汗毛变的孙悟空,而孙悟空本人却永远也死不了。”朱东如此形象评价中航国际自建的私有云。

尴尬的“替身”

中航国际于2007年开始实施“大集中”的ERP模式,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分支机构相继将服务器统一归到总部,“全公司所有业务的服务器都集中在我这儿,”朱东说,“从那时起我就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总觉得这就像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引爆。”

实际上,中航国际的企业性质就已经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中航国际以国家防务和民用航空所需的航空技术和产品进出口为核心业务。除了航空产品之外,还有大宗政府产品出口、船舶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一般贸易业务,以及电子制造、零售、钟表业、房地产、酒店与物业管理、矿产资源等业务。飞亚达手表、深南电路板、天马液晶显示板等都是该公司所属企业生产的。用朱东的话来说“公司经营的业务看似有点杂”。

中航国际是一个多业务形态的跨地域大型集团公司,在国内有12个子公司、在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60多家海外机构,拥有7家上市公司,公司员工超过5万人,资产规模逾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600亿元。

朱东心里清楚,这样一个大型国企,在全公司实施“大集中”的ERP模式,意味着公司所有的业务将由总部的服务器统一协调运行,如果总部的服务器因地震等不可控因素出了故障,那么公司的整个业务运营将面临停摆的严峻考验。

“假如有一天,服务器‘啪’的一下,出现故障而瘫痪了,那又该怎么办?”在ERP系统上线之前,朱东不断思考着,试图找到万全之策。

为了避免“隐形炸弹”被引爆,中航国际在离总部30公里的地方安装了实时灾备系统。在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机房,有一个和总部机房里的ERP系统一模一样的系统,而每做一个业务总部服务器上的数据就会随着实时传过去,这就相当于“为总部的服务器找了个替身”。

在朱东等人的周密部署下,似乎一切都是可控的,但是,在一次主动发起的非常逼真的信息化系统灾备演习当中暴露出的问题使得朱东像被一盆凉水泼了个透心凉,那次以后他对现有灾备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了高度的怀疑。

灾备系统平时处于一个半休眠的状态,它虽然活着但是不能工作,只能接受数据,公司做一点业务就传一点数据过来,朱东清楚,系统真正启动起来是需要花时间的,而到底要花多少时间,这正是灾备演习的核心目的。

2008年的一天,在中航国际信息化系统和往常一样正常运行之时,“啪”的一下,系统突然出故障了,为了确保全公司上下5万多人正常工作,朱东立即吩咐手下的工程师将离总部三十公里的机房里的备份系统启动,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工程师急地直跺脚,朱东的心也越揪越紧,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上一分一秒正在流逝的时间。直到1小时40分钟之后,灾备系统才正式启动,各项业务也才开始正常运行。这是一次对于“替身”应急启动演习的场景,虽然只是一次演习,却让朱东不得不暗自思索,“在我精心准备、布局到位的情况下,启动灾备系统还需要1小时40分钟,那么在无准备的突况下,还不知道何时能启动起来。”这让朱东的神经重新紧绷起来,“灾备系统的‘替身’功能真的太差了”。

与此同时,让朱东颇为头痛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存在不可控因素。从总部服务器向灾备系统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经常有第三方施工将线路挖断的情况发生,或者电信、网通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公司的专线系统停滞半小时,一停数据就传不过去了,这就出现了新数据传不过去,灾备系统中的数据还是老状态的情况。“此时,备份系统的数据就和正式系统的数据不一样了,也就是说出错了。”朱东告诉记者。

随着中航国际在全公司对ERP系统的持续推广,朱东越是觉得自己就如“刀尖上的舞者”,时刻谨慎地跳着舞,却不知何时就会被尖刀刺得遍体鳞伤。

那年“云计算”还没兴起,自建灾备系统只是下下策,却也是唯一能把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法。而当“云计算”真的来临时,朱东感到,幸福真的来敲门了。

“试验田”涉云

“当发现云计算这一有利‘武器’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借它来拆除‘大集中’ERP模式下的‘隐形炸弹’。”朱东自2009年起就对云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云计算很快在宏观领域大放异彩,公有云、私有云等诸如此类的词语也成了企业纷纷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多大型国企对公有云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的同时,也对自建企业私有云疑虑重重,甚至有大型国企CIO向记者抱怨,“企业自建私有云虽说不是‘难于上青天’,却也处于懵懵懂懂、无从下手的阶段。”

一度朱东也不断问自己,“云计算”到底是什么?他很迷茫,因为各种纷繁复杂的观点充斥着,就连“云计算”专家也难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他又问自己,“自建企业私有云的话,虚拟化是必要条件吗?”他依然难以回答自己,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踏出这一步,业内也就没有有价值的案例可供参考。

“那么到底要不要涉足企业私有云呢?”朱东第三次问自己,为了回答自己的诸多疑问,他带领IT工程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调研、分析、论证的工作中,以研究企业私有云对企业到底有没有好处,调研结果证明私有云对企业是有很大好处的,然而,在整个行业诸多疑问都悬而未解的情况下,中航国际到底是继续观望还是大胆尝试呢?“我们当时考虑的很简单,只要对企业有好处我们就做。”朱东非常庆幸公司上下对此项目的一致支持。

于是,从2010年初开始,朱东就将其已在全公司推广开的ERP系统交给了手下的部门经理打理,自己则将80%的精力放在了企业私有云上。刚开始,朱东采取了小范围、少资金的试验形式,当时他们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是如果试验成功了,就在全公司正式上马私有云;二是如果不成功,由于在资金和人力上的投入也不算大,可以作为今后信息化之路的“前车之鉴”。“现在看来,这种模式是可供其他企业参考的。”朱东回忆起来颇为欣慰。

普遍的观点认为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向云计算的过渡正在进行虚拟化的准备工作。但是,部署完云系统的朱东却语出惊人,“虚拟化不是企业部署云平台的必经之路。不实现虚拟化也可以实施云的架构”。

不过,起初朱东也将虚拟化作为云平台部署的前提。然而经过不断探索和试用后,他们发现,公司采用分散于各地的实体机,在用户请求进来时,用户本身不知道请求被分配在哪里,由哪台服务器响应。但是云的特征都已具备,对于云的实现也没有任何影响。虚拟化虽然很有用,但也可以在有更多应用需求出现时,再将其部署上去。

“别人一般猜测比较多,认为虚拟化是做云必不可少的前提,而我们对于虚拟化和非虚拟化都尝试实践过了。”朱东非常乐于分享经验,他认为,“实体的服务器集群也能够做资源池,动态地调取资源,给每台服务器分配不同的任务。虚拟机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脱离具体服务器的物理形态,更加灵活地展开部署。通过虚拟化,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部署多台服务器,灵活地加减系统,不受物理机数量的限制,这是物理机与虚拟机的唯一区别。因此,云平台的部署不绝对依赖于虚拟化。同时,虚拟化也并不意味着云的实现。”

“我们误打误撞走上了这条路,其实是有一定运气的。”在朱东看来,公司上ERP系统时面临着两种技术的选择,一种是买一个大一点的小型机,另一种则是买PC服务器。他们在论证过程中发现,公司的信息化系统需要有这种随需随加的集群和负载等技术,而公司颇为英明的决策在于最终选择了PC服务器。实践证明,搭建企业私有云,用大一点的小型机的话,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势必要走上虚拟化之路,与走PC服务器这条路相比显然复杂一些。

由于中航国际一方面没有在硬件方面做大规模变动或更替,也没有投入大额资金,另一方面这些心血的结晶都是公司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并未与相关的软件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关于私有云平台,公司上下的过渡就变得容易多了。

2010年10月,中航国际的第一套ERP系统正式搬到了企业私有云上,当年12月,公司的第二套ERP系统也搬到了私有云上,今年年初,公司上了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管理系统,并将此两个系统与ERP系统相结合,然后将含有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管理系统的ERP系统搬到了私有云上。“这就更复杂了。”朱东补充道,“不过最终还是将其实现了。”

最省钱的方式

在中航国际政府产品出口部综合处工作的王立(化名)最近发现,自己办公离不开的ERP系统运行得非常稳定,以前隔三差五就发一个关于系统需要打补丁的通知已经被取消了。

以前,公司每为系统打一个补丁就得发一个通知,涉及范围包括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机构,告知他们在几点到几点不许在系统上做业务,要打补丁了。“现在有了云平台,随时折腾系统随时响应,整个系统再也不中断了。”朱东告诉记者。

云平台搭好后,朱东原来时刻担忧的“隐形炸弹”也被其轻而易举地拆除了。虽然公司仍然实施大集中的ERP系统,可是服务器却不再只是总部这一处了,朱东颇为兴奋地说,“云分布在我设计的地方,我想让它在哪就在哪儿,这个问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解决了,目前来说,我们将云放在了总部和三十公里外的机房里。”

更让朱东颇为激动的是,假如总部服务器出故障了,对系统运行不会有任何影响。举例来说,海外一个分支机构的用户,在ERP系统上做了某个业务,由云自动分配哪台服务器响应他的操作。因为,所有的服务器都是活的,这时候任何一台服务器坏掉了,也丝毫不影响剩下的服务器继续工作。

私有云平台还为企业带来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好处。以前公司购买一台服务器需要150万元左右,因为要考虑其长期运行的问题,所以要留大概20%~30%的空量,而这设计空量多出的40多万元在系统运行中基本上是用不着的,是属于应急备用的,但这部分设计的空量仍属于成本的一部分。另外,这些空量部分虽然没有工作,但是它的CPU要工作,内存和硬盘都要转,都要耗电。这部分损耗相应的电力,以及跟电力相配的空调也要消耗电,而这些都造成了成本的增加。而这仅仅是一台服务器造成的成本浪费。自从建了企业私有云以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多少买多少,什么时候需要新资源了,买一个插上去就好了。”朱东轻松地说。

而私有云在计算资源更新方面的硬件投入也较原来模式更加经济。几个月前,朱东等人做了一个有关计算资源更新的成本投入测试,当时设计的是IBM 3650m3,两个CPU,每个CPU是6核,20G内存大概加5块硬盘,成本为6万元。用10台这样的设备,设计120个CPU计算能力的设备花费仅仅60万元,较原有模式中动辄一两百万元投入大幅降低。“最主要的是计算资源更新的资金是根据需求随时投入的,而不是原有模式中在设计之初预投入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花,用多少花多少,这种模式被看做是为企业真正省钱的好方式。”朱东幸福地说。

篇10

“我们需要重新架构我们的数据中心,我们需要一起来进行创新,让数据中心需要由应用和服务来进行定义。”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强调。

大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而且还意味着一种提供商业价值的机会,提供商业上的洞察力,商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更好地管控安全和风险,让数据的分析把不需要的垃圾清除出去提高运营的效率。大数据是一个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价值的市场,大概到2020年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搭载在英特尔架构基础上,因为英特尔能降低40%成本,并提高90%效率,能够使得大数据的解决方案真正成为可能。

此外,除了自身推出大数据处理的Hadoop发行版,英特尔还和cloudera有稳固的合作关系,英特尔上周已经宣布对该公司投资7.4亿美元,并获得后者18%的股份。英特尔对Cloudera的投资估值为41亿美元,并且放弃自己的Hadoop版本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英特尔将从自己定制的Hadoop版本中逐渐转移到Cloudera版本,这样可以提供全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用户抓住500亿的市场机遇。

数据中心除了对计算能力和伸缩性的巨大要求以外,随着云计算技术、理念与网络的逐步结合,通用芯片计算能力的极大提升和业务需求走向多样化,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正在成为整个业界的趋势,而对于处理器厂商出身的英特尔来说,这个市场也是它发挥自己优势强力进入的新疆界。

“尽管整个市场价值160亿美元,但是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份额大概是在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的增长是有非常大的潜力。” 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通信与存储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Rose Schooler对此市场充满了期待。网络负载有四个主要环节:第一个首先是应用,像计费、运营的真实系统在应用范围内;第二个是控制,控制包括路由选择协议、对话管理;第三个是数据包,这里面有QoS、数据压缩等;最后一个是信号,信号包括转码及信号处理。原来这些任务都通过不同的专用硬件设备来处理,现在英特尔通过不断提高处理器性能以及集成图形处理器和信号处理器的方式来完成对各类专用硬件的替换,好处就是平台通用,功能完全依靠软件来完成,而不需要购买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数据中心由此得到重构。

物联网时代的端到端智能系统方案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万物智能”的时代,2013年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间互联设备数量实现了300%的增长。但由于很多智能系统缺乏与云、存储等技术的联结,往往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做出快速反应。英特尔希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未来不论是安防、交通、环境等用途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好的串联在一起,通过在前端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再借由云平台等后端力量有效的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与环境监控公司罗克佳华的合作是英特尔在环境的监控和减排领域做出的新尝试,英特尔为罗克佳华公司提供后端云平台的服务和终端网关器件,借由完全基于英特尔架构上的计算解决方案,从终端到云端。罗克佳华能够用网关器件去整合各个碎片化的传感器信息,而后将信息提供到云端进行处理,保证煤矿的安全、企业排放检测和控制,双方的合作能够很好的对大企业能量污染排放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