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20:1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测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高效软件测试团队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1.1软件测试团队的特质建设
软件测试团队的素质建设对于整个软件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是测试工作中最具价值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应该积极构建合格的、高质量的合作团队。(1)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工程开发都需要程序员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对软件检测结构以及程序的缺陷要如实汇报。对于软件项目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处理,以此减少客户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2)软件测试人员还要具备足够的怀疑精神,对可能存在的漏洞性错误要及时予以检测和纠正,进而提高其自我创造力。(3)软件测试团队要积极构建沟通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与客户进行必要的沟通来及时发现软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中测试者可以针对模拟环境下用户对于软件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以此对软件编写过程和总结文档进行反复检查检测,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和正确性。(4)必备的检测技术能力。软件测试团队必须具备重要的专业技能,需要精通数据库、通信、网络、GUI测试、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脚本和相关业务领域等,以此全面提升他们的测试能力和测试积极性。
1.2软件测试团队的制度性建设举措
一个优秀的软件测试团队必定拥有一套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高端测试人员,通过不断规范团队管理制度,做到扬长避短,及时提升整体测试质量。其中,软件测试团队需要不断加强汇报制度建设、工作总结制度建设、奖惩制度建设、测试审核制度建设、会议制度建设等,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职责关系来进一步强化团队成员的素质建设。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于资深测试人员的正确引导和建设,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不断丰富团队的测试知识库,通过科学吸收先进的测试管理知识来提升整体测试技能和技巧,以此减少开发团队协同工作中的一些领域瓶颈。
2结语
篇2
关键词:计量特色;软件测试人才;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目前,全国有50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对一所像中国计量学院样的普通高校而言,如何在这种庞大的专业规模和激烈的专业竞争中办好自己的专业,专业特色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不同类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具有不同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依托各自学校的办学优势体现专业特色。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学校在29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和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专业面对目前国内软件测试人才失衡及培养渠道缺失现状,针对软件测试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依托学校计量测试的办学优势,以培养社会急需的软件质量与测试人才市场为目标,研究探索了具有鲜明计量特色的“软件质量与测试平台+模块”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与体系,构建了由实验教学、软件度量与测试专业技能训练和校内外软件质量与测试实践基地的计量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z生软件质量意识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动机。
1计量学与软件测试间的关系
计量学(metrology),简称计量。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计量学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就内涵而言,计量学曾被称为度量衡学和权度学,一般指关于测量的科学,具体指以技术和法制手段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单位统一的测量,此处的“量”主要是有形的、物化的量,可通过“测”来获取。而广义的计量学,则突破“测”的手段来获取无形的量[1]。
在传统计量时期,社会经济活动较简单,计量主体是度量衡和时间度量,随着近现代数学、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学的发展,现代计量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拓展,从一般物理量扩展到工程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等,甚至还包含了现代社会的商贸、医疗、贸易,出现了形态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网络计量学。计量学已经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方面[1]。
科学仪器是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科学研究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仪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就是仪器”、“计算机软件就是设备”早已成为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软件应用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扩大,IEEE、ANSI和ISO等一系列关于软件质量控制和测试的国际标准均相继问世,使软件质量和软件测试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人们认识到软件测试不单纯是发现错误的过程,而且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2004年ISO和IEC的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l)提出的软件工程标准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软件测试是为评价、改进软件产品质量、标识软件产品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即软件测试并非传统意义上产品交付前单一的“找错”过程,而是贯穿于软件生产过程的始终,是一个科学的质量控制过程[2]。因此可以说传统计量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实现软件测试技术的基础,软件测试技术是传统计量测试技术的延伸与拓展,是现代计量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的计量测试也是测定某个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技术与传统计量测试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被测对象不同[3].
2具有计量特色的软件测试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
何谓具有计量特色的软件测试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所谓具有计量特色的软件质量测试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牢固软件质量观念、明确计量标准意识和较强软件质量和测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其特点是对软件度量、标准、质量方面的问题非常敏感、理解非常准确、工作上手非常快。
软件质量度量是对影响软件质量的属性所进行的定量测量,其实现的基础是软件测试,测试作为一种通用的度量方法,其重要作用在于软件质量保证、功能的验证和确认,以及产品可靠性的评估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软件行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市场竞争,业内人士已清醒地认识到:“优质的产品、一流的服务、良好的信誉”是软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在注重软件开发过程规范化的同时,通过测试的手段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贯穿于软件产品研发周期内每一个环节中,在整个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4]。
目前,我国软件业服务范围广泛,从电子消费到医疗航天,已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据了解,随着软件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大软件公司对国内软件市场、软件外包业务的争夺愈演愈烈,软件质量不得到改善,我国软件行业就无法和美、日、德、英、法等软件大国竞争。然而由于我国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认识较晚,现阶段大多数软件企业中测试人员数量还不足开发人员的五分之一,远远落后于国外1:1的比例,且具备5年以上行业经验的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不超过两万人。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已达30万人。
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以前做软件开发转行的技术人员;二是来自计算机专业的高等学院毕业生;三是经过一定的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据51Testing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软件测试从业人员的学历集中在本科,其比例为70%,大专学历次之,其比例为23%,高学历者(包括硕士、博士)占6%,大专以下的有1%。因此高等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将是我国今后软件测试人才的主要来源。
3具有计量特色的软件测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有二:一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专业条件;二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近年来随着大学计算机专业在规模上蓬勃发展,各高校均面临着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教育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认为在新形势下,只有以特色立校,扬长避短,才能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才能凸现学校的品牌与地位。
中国计量学院地处IT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的浙江省,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其办学特色是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立足于浙江省和国家的需求,依托学校计量测试的办学优势,根据国内外在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创新教育方面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形式下社会对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专业人才在应用动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需求,在我们专业实力、专业水平和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结合计量学院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办学特色,突出计量测试特色,培养具有鲜明的计量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具有鲜明的计量测试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可以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培养人才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创造力、在招生、就业,争取科研课题方面的竞争力和对浙江省和国家的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的贡献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水平和实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企业支持。
(2)课程体系和计量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为基础,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强调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工程基础,但专业课程的重点放在现代软件质量工程和软件测试理论和软件测试新技术方面。培养计划强调软件测试领域的应用实用型特点,重点加强软件测试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进行软件测试的能力。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实现:
①专业基础:包括计算机专业引导性课程和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等,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②专业课:包括计算机专业自身的核心课程,如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传统的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同时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的核心类课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在高年级专业的专业方向学习阶段,采用专业方向平台教学手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发展方向、就业趋向等选择合适的平台课程进行学习。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设置软件测试与应用方向平台、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平台、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方向平台等三个专业方向平台。在专业方向平台课程中,除侧重点不同外,都具有计量测试特色,如软件测试与应用方向平台包含软件质量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嵌入式系统方向平台包含软件质量工程和嵌入式系统测试技术等。
③选修课:与质量测试领域、职业发展素质和一般工程方法相关的选修课。如计量学概论、产品质量工程概论、检测技术与仪器等,以增强学生的质量测试意识和职业素养。另外软件的测试的行业或领域非常强,掌握领域专业知识也是非常关键,我们通过聘请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以技术讲座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行业或领域知识,以避免学生缺乏领域知识。
④实践教学:根据软件测试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三个环节。课程实验主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大量操作、实践,熟悉各种测试软件和测试工具;课程设计通过安排小型的软件测试项目,让学生运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践结合毕业设计,一方面安排学生走出学校,参加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另一方面我们专门设计针对电信/互联网服务和典型行业(金融、银行、保险等)等应用领域的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的实践项目,并在实践过程中模拟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训练学生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学习创新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与知名软件测试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建设校内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条件、生源条件;培训机构的师资、技术、资金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建立良好的测试环境(各种流行测试工具),引入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利用双方的互补资源优势,相互学习、协作、促进,实现双赢。同时与省内软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参与实际测试项目。与第三方测试机构合作,承接了力所能及的测试项目,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计划。
(3)计算机学科和计量测试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通
在软件质量测试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体现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办学特色,我们将“明确标准、注重量化、追求质量”渗透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努力达到“标准先进、计量精确、质量可靠”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计量测试特色,在研究计算机学科和计量测试相关学科各自特点基础上,提出了计量测试大学科意识,实现了两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通。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如计量学概论、产品质量工程概论、检测技术与仪器、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化概论等课程,将计量测试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渗透和融通到计算机学科,使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建立起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对计量、标准、质量方面的问题更敏感、理解更到位、工作上手更快。近三年来,学生共有50余项与专业特色相关的专利申请被受理,参与的学生人数和专利项目申请数均列省属高校前茅。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性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多数也与专业特色密切相关。
4结束语
中国计量学院属于行业性较强的学校,计量学本身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等多个方面,由计量派生出来的相关学科、领域和方向也在不断增加。在计量这个大框架下建立我们计算机专业特色,是我们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质量意识和软件测试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开展具有计量特色的软件质量测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是迫切的现实需要,这一能够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软件度量与测试人才,也更能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培养人才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水平和实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企业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建忠.现代计量工程教育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78-82.
[2]康一梅,张永革,李志军等.嵌入式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3
1.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浅谈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
3.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研究
4.基于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软件开发
5.软件开发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6.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发展
7.需求工程对于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8.软件复用技术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9.试论VB编程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10.软件开发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11.分析软件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理论的实践
12.基于WBS-RBS的软件开发风险识别与控制
13.敏捷软件开发的双迭代模型
14.基于MATLAB的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开发
15.软件开发劳动计量方法与软件成本估算
16.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分析
17.一种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
18.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方法与实践
19.ABC: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20.面向软件开发信息库的数据挖掘综述
21.浅谈三层架构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2.使用开源软件进行软件开发的风险分析
23.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软件开发模式研究
24.软件开发与层次化思维方式
25.SQA规范对于教育软件开发的启示
26.基于证据理论的软件开发风险评估方法
27.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8.敏捷型软件开发方法与极限编程概述
29.信息化软件开发项目经理绩效考评研究
30.基于“众包”的软件开发模式
31.软件开发模型研究综述
32.支持第四代语言的并行进化式软件开发模型CESD
33.光滑粒子动力学核心算法与软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34.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价值链
35.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研究
36.支持模型驱动式软件开发的建模语言框架研究
37.3G智能终端软件开发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38.软件开发国际合作模式研究
39.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GIS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40.有色Petri网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41.浅谈软件开发的成本核算
42.一种高效率的软件开发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方法(UCD)
4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技术综述
44.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软件开发及应用
45.软件构架设计在软件开发中的意义
46.面向软件开发信息库的数据挖掘综述
47.谈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分析
48.浅谈插件化软件开发
49.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植保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50.Onboard:以数据驱动的敏捷软件开发协同工具
51.软件开发综合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
52.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平台中的应用
5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模型的研究
54.软件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5.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
56.军用软件开发工程化质量管理研究
57.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
58.基于学生软件开发团队的沟通机制研究
59.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60.面向农业软件开发的构件库研究与实现
61.搭建式GIS软件开发及其对软件工程的影响
62.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探析
63.软件开发本体构建与模块化的应用研究
64.基于CDIO的高职软件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65.典型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及其软件开发
66.有效的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67.框架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研究与实践
68.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69.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开发框架研究
70.面向软件开发信息库的数据挖掘综述
71.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式研究
72.以《数据结构》为核心的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
73.护理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研究与软件开发
74.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75.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法比较之敏捷与传统
76.基于虚拟硬件在环的控制软件开发
77.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78.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79.软件开发中的设计原则
80.基于学习遗忘作用的人员调度实验设计及其软件开发
81.基于网络的可信软件大规模协同开发与演化
82.华池油田结垢预测及软件开发
83.探析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规范化
84.软件开发自动化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85.架构和面向对象技术在PLC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86.国外XBRL软件开发技术比较及启示
87.企业软件开发标准化探讨
88.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及其Google Android上的软件开发
89.浅析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意义——从软件功能测试的作用谈起
90.软件开发方法及其应用
91.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软件开发的特点及优势
92.基于VB中MSComm控件的通信软件开发与实现
93.软件开发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问题研究
94.基于Java语言的安卓软件开发的研究
95.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
96.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97.培养大学生软件开发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98.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学O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