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教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庸》就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多读)、审问之(提出问题)、慎思之(缜密思考)、明辨之(明辨是非优劣)、笃行之(实践)的五步读书过程。它其实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这一古训也深刻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当今的阅读教学方法各异,可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在这点上,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爱好等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关的阅读任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走出去,走进来”,即将课内阅读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课本为依托,激发学生扩展课内知识的兴趣,从课内阅读带动他们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笔者将席慕容和冰心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其作品特点。在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阅读书廊”,要求他们从中找出这两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果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涨,又自行阅读了诸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绿的歌》、《春水》等优秀的作品。这种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效果很好。
二、尊重个性化差异,营造整体性阅读氛围
阅读不只是方法,它更体现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出发,放开学生的阅读内容、角度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问题来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还应该在整个班级营造一种全员阅读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来。为此,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一直坚持着课前五分钟的说话练习,内容就是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感受或体会。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无形当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多次组织课外诗歌朗诵会,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目,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读书展示活动,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意识,逐渐使他们感受到文化思想的内涵。
三、教师指点迷津,将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的同时,应该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步迁移到其写作当中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诸如对课文的情节改写、结尾续写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例如:笔者在教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事的结尾做一续写,想象一下“我”拿着要回的木雕,手里握着象征我们友谊的那把小刀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到家之后父母对我态度的转变如何,第二天到学校后万芳对我的态度如何等内容加以续写。学生们以平时的阅读能力为依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可以看出学生平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有机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高效率地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走弯路,降低阅读效率。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培养学生在理解所读内容,解决相关问题之后,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阅读的主人,教师万不可在阅读教学中越俎代庖。在阅读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教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于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着这样的一种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的理念,革新教学手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彻底的实施阅读教学。那么,怎样让阅读教学支撑起小学语文的一片天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阅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所以,更要重视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习惯,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小学语文教学,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体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讲,不注重学生的阅读,就像是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雨打,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的讲解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其次,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阅读就像是一个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阅读为前提,没有阅读做基础,就无法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能力的形成时期,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为初高中以及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小学阶段重视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阅读和交流显示出了更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已经是当今社会对于小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学生只要对阅读感兴趣了,那么,阅读教学的实施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利用课前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情绪的影响很大,上课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导语,就一定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认真阅读课文,例如,学习课文《落花生》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花生怎么落呢?难道花生是长在树上吗?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疑问,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认真仔细的读完了课文,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全文的主题,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
2.利用情景渲染,营造阅读氛围
要激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学会利用情景渲染,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上课前笔者放了一段《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利用歌曲进行情景渲染,让学生进入到对母爱的回忆和品位中,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调动阅读兴趣。
3.利用表扬鼓励,加大阅读动力
表扬与鼓励是课堂教学的一柄利器,任何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何况是荣誉感最强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发表的阅读感受,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闪光点,捕捉亮点,并且针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这样对于被表扬的学生是一种激励,也让其他学生看到只要认真阅读,就会有所收获,让学生的阅读动力得到彻底的激发。
三、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重视习惯的养成,因为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的基本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划出重点语句段落,概括基本大意,分析判断全文信息,主动探索的习惯,这样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有利于以后课堂教学的组织。
2.增强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把阅读的还给学生,甚至可以上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段落。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上台表演,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利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及,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越来越丰富,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文字结合图片和声音,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例如,学习课文《四季的脚步》,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的图片,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播放动画,培养阅读的兴趣。另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总之,提高阅读能力,已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案,通过有计划的阅读训练,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阅读彰显强大的魅力,让阅读教学支撑起小学语文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训练模式及语境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2]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J].读与写,2010(5)
篇3
【关键词】西藏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学生认识生字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写作的必需前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西藏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乡镇小学的阅读量是非常少的,乡镇小学的图书陈旧,藏区小学生难以看懂的汉语,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 其实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阅读观念, 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小学生有一种想阅读的欲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1.是为小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2.是帮助小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3.是把小学生思维引向深入;4.是引导小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小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小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小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5.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为烛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阅读教学中,还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 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 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 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
(二)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 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的科学阅读活动。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
三、在阅读教学中讲究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把握阅读基本要领。 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这几种。 要想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的基本手段。评析则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相应评价。 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来进行的,它们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小学生能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且在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中,把握阅读的基本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二)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的把握、感悟文章内涵,学会略读。 所谓整体把握、感悟,是要求小学生在自学文章的同时,首先要弄清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 所谓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要学会设疑、释疑。 所谓局部的突破,就是要更加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层次,具体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来写,各层次之间关系又是怎样的。
(四)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 “重创”、 “轻讲”。“重读”即是重视朗读和默读。 而且还要让小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能身临其境,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 老师的作用就是启发、引导,在小学生发表了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要让小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五)引发想象,要在阅读过程中融进生活积累。 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理解。所以本人认为,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的约束,从课文中被动地来接受一些东西,而是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激情来想象、思考、品读。
四、要抓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增加其阅读量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要教给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要想提高乡镇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小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对小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更是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的传统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因为当时的教育是本着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原则的,传统的阅读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制约与束缚,无论是内容和方法都受当时社会背景的限制,如今看来它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甚至应该摈弃的弊端。但不可否认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中总会包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吸取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髓,来丰富和推动当代语文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以张志公的《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以下简称《 初探 》)为蓝本简要地论述传统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大致内容、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也是在封建蒙学体系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 初探 》中把传统的语文教育的完整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大致分为识字、阅读和写作训练。其中阅读作为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对识字和写作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儿童经历了集中识字和进一步识字教育之后,就要进入真正的阅读教学阶段了。以下以表格形式简明地介绍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表1)。
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
从以上简要的阅读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教学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强调熟读、精思、博览
(1)熟读方面。传统阅读教学强调“读”,并且注重讲读结合。以诵读为基础,重视熟读文本,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宋代朱熹在《 童蒙须知 》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诵读、熟读,不仅容易形成语感,而且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古人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明白文中道理,读讲结合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清代唐彪曾提出:“随读随讲,则能明析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开悟,若读而不讲,不明其理,虽所读者盈简,亦与不读者无异矣。”[2] 这说明了读讲结合的作用,只有学与教都积极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2)精思方面。这是在熟读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学习,所谓“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讲的就是读与思的密切关系。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3] 清代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中 》也谈到他的体会:“读书须将文本读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会不得处,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后将注脚看,始有益。”熟读是为了加强记忆,精思是进一步的心领神会,如此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含义,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博览方面。传统阅读教学提倡在熟读、精思的同时,也重视广泛涉猎,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我们今天的学生,读书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狭小范围之内,要通过放开眼界的广泛阅读,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经典,并通过文字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另外,就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来说,“读”对“写”的作用不可小觑,我国古代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即可证明通过有目的的博览可以“涉猎”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2.注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阅读教学同其他的学习过程一样,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传统阅读教学的过程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为学生安排了由易向难、由浅入深的阅读内容。由此宋代朱熹提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并进一步主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学顺序,成为古今学习过程的经典言论。当然,在有规律的阅读教学进程中,少不了“夫子循循善诱人”的诱导和启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引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散思维,领悟深刻的社会道理和人生意义。
3.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传统阅读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对文章圈点评注来进行。“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评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学能力,并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使用这种方法,从圈点符号是否正确、评注内容是否恰当,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检测学习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
4.“文”“道”不可偏废
古人对于“文”“道”关系的看法,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诸如“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等都贯彻了关于文道关系的基本精神。《 初探 》中标注“文”指语言文字之学、辞章之学,“道”指当时社会正统思想的总称。张志公先生在此处进一步阐述:“‘道’是根本的,然而正确的‘道’必须有高明的‘文’来阐发,传播,人们也必须通过‘文’来理解‘道’”,因此,二者是不可分的,不可偏废的。”[4] 基于此种观点,古人主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讲解文章的名物、训诂、句读、篇章,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文本,同时领会以伦理道德教化为主的教育内容。
5.主张利用诗歌教育学生,培养语感
读诗是蒙学中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唐宋以来,儿童在识字之后,会读一些优美而浅近的诗歌,这些诗歌“容易念,容易背,朗朗上口,适合儿童的爱好”,可以培养儿童对读书的兴趣。诗歌是语言最精炼且涵韵最深刻的文本形式,它不仅形式整齐有规律,而且讲究押韵,音调和谐,适合大声诵读,反复体味,从而启发思考,有所感悟。张志公在论述这方面的经验时也表述道:“多念一些好诗,孩子们逐渐会感觉到语言的美,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从而培养了他们爱好语言的感情,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增长了他们思考、想象的能力。”[5] 当然,在诗歌教学方面,教师适当的指点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选择内容健康、语言优美、表达浅近的诗歌,其次在指导阅读时要带领学生仔细揣摩领悟,这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大有裨益。
三、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历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既博大精深,又鱼龙混杂,传统阅读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需要我们在研究它时不仅要全面认识有益的经验,也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审视和批判,才能有力地推进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1.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口语和生活实际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大致上可分为两类,即经学读本、文选读本。封建统治者多为巩固统治地位而把它们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化”的工具,这使得古代语文阅读教学高度伦理化、政治化,以至于成为经学和科举的附庸,割断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教育应该是以口语交际和生活应用为主要目的工具性学科,然而古代语文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是把功名利禄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这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而且也给学生造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解。另外,从能力培养上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口头语言的教学,造成了书面语与口头语言的脱离,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发展产生了阻碍。
2.忽视文学教育
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时代文化历史的精华,可以丰富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概况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进行必要的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的教育是极其必要的,然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在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除了教学内容的封闭与保守,教学方法上的死记硬背也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自由感悟和思想创新。
3.忽视知识教育
语文知识教育作为贯穿于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有其自身完整清晰的并且适宜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这个目标在古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没有达到,甚至说是被忽视的,从而导致了在片面强调阅读训练时造成了语文知识教育的缺失,实际上,“在加强种种实际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一点有关文字、声韵乃至语法的基本知识,能够提高他们学习言语文字的自觉性,这对提高读写基础训练的效率是有帮助的。”[6] 如果学生能够利用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工具书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疑问,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方法单一,重讲授和灌输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重“教”轻“学”的,课堂的状态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教学。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只重整体感知,缺乏分析知识;只强调求同思维、单向思维,忽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只尊重维护作者权威,无视读者理解的主动性、创造性……”[7] 长此以往,使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缺少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进一步影响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达成。
回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尽管古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自身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也是有待研究和整理的。面对精华和糟粕,清醒的头脑和犀利的批判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秉着“淘尽黄沙始得金”的自信,用传统阅读教学中的甘泉灌溉当代语文教育事业的沃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3]转引自庄静肃.语文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篇5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艺术探微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和阅读速度等。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怎样才能达到阅读效果呢?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 我结合本人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一方面,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以及进度,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能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其次: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第三: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最后是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
四、以学生为阅读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阅读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p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教法呆板,教得反味,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得厌烦,学了也不会用。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许多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的字词句段篇章。教师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热闹和花样,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以为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课文内容的描写,教学中淡化了阅读,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表演,以议代读,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读。有些教师就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由于老师的全面讲解,学生渐渐养成了依赖的心理,缺少了主动的参与精神,这都是教学方法陈旧造成的结果。
3.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
不少一线教师不能虚心地、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不能用足用好一切教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不能进一步完善它、丰富它。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往往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通过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领悟教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正确把握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耗时低效的状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语文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或越位或不到位,造成阅读教学的盲点。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达成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设置训练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
2.深入挖掘教材,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书海浩瀚无边,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却是每个单元阅读主题的典范,是学生今后能读好更多书的基石。我们教师作为文本的先行探路者,一定要沉入文本语言的深处,以学生的终身阅读为计,既要读书,又要得法,真正做到读与法的结合,这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所以说,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3.重视学生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感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性看,培养语文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的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篇7
关键词: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10-01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本文仅根据这一要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优化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1.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引进了"体验、对话、感悟"等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阅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得当,以至于出现种种误区。所以,阅读教学优化的基本思路是:从学生阅读的心理入手,制定有效阅读教学的可行实施方案;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地进行理解性与品味性的阅读;注重课堂阅读质量与效率,运用发式、开放式、创造性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美育渗透,提高学生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通过阅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认真审视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偏差
2.1强调"语文素养",而忽视"知识建构"。不能因为说"语文素养",就取代基本的阅读知识、技能、策略的训练,其实这些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2.2教学对话中出现了形式对话与低效对话。由于新课改反对教师独霸课堂的"满堂灌",注重教学对话,于是教学中看似注重对话,你来我往,有问有答,其实其中充斥着不少虚假对话,无效对话。
2.3没有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倡导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感悟,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探讨脱离文本,"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泛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的角色丧失,教师没有起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发生跳跃的的脚手架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探讨"、"解读"不能给予正确的导向性的评价,使学生阅读方向不明确,方法不恰当。
2.4形式主义严重。为改变过于的接受性学习,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接受式"学习便被"无情地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堂课频繁的"四人小组"探究活动,这种没完没了、没有实际效果的探讨其实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简单化和异化,是搞形式,摆花架子,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效果很差,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会使学生产生反感。
3.优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3.1注重学生主体,强化主体意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最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得出了"是罪恶的封建制度残害人"的共识,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3.2培养学生评价性与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观点去审视作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如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评价文中的观点,评价结构,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等等。如《孔雀东南飞》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这道题开放性较强,并没有对内容评价作明确指向,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中要提高自己对此类问题的主观审视能力,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一分为二法"、"反观法"、"比较法"等等,从而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反映在考试评价当中,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有创新的实践和机会,从中展露创新的才能。
3.3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身心发展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为学生构造精神的家园――陶冶人性与情操、心智与灵魂,唤醒生命与智慧、主体性与创造力,从而充实生命内涵、洞察人生真谛,把握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往往与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培养、提升有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讨如何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如何将阅读课堂与学生们的性格特点相衔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积极研究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步骤流程式阅读教学
教师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从阅读教学的步骤方案出发进行改革,由此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基本素质,那么正确的阅读步骤与流程是怎样的呢,教师们应该如何将这些基本方法有效传授给学生们呢?笔者就自身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教学进展来看,教师应该贯彻“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和角度,让学生们逐渐接触不同形式的阅读方法,使其在基本阅读素养上获得提升。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流程主要分为这样几种:(1)基本资料的搜集与了解。这是教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逐渐带领学生们融入相应阅读材料的第一环节,能够为整个阅读课堂铺垫相应的情感基调与氛围,使得学生们的课堂适应性增强。(2)文章的通读教学,这一教学步骤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们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其能够逐步扫清生字难词障碍以及对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等等形成感性的认知与了解。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过程,能够让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效的阅读思路,逐渐理解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当然,在文章情节的理解过程中对学生们的情感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作用,能够使得学生获得一定、有效的学习成果和收获。(3)阅读教学的第三个步骤则是带领学生们进行文章理解性阅读,这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分析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教师应当从最重要的阅读内容出发,进行重难点区分,适当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让学生们在阅读能力上获得一定的提高。
比如,在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文《想北平》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贯彻上述三个阅读课堂教学步骤,做到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方案“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层次性阅读思维。首先,在基本资料与搜集环节中,我让学生们先对作者老舍进行资料查询,了解其人生经历,并且让他们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其次,在进行文章通读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带领学生们对《想北平》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以及难词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让学生们拥有作为高中生应当具备的字词基础。同时,我还让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结合语言的情感思路,帮助学生们一步一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用意,让学生们逐步了解老舍对北平的爱。最后,在进行到解读性教学环节时,我将每一段落中的中心句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句进行筛分挑选,作为赏析载体来培养学生们的文章鉴赏能力。
二、推动阅读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化,角度多元化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中要想充分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要从阅读教学步骤和流程的优化出发,还要能够采取一系列教W优化方案,使得阅读课堂的教学思路逐渐清晰,帮助学生解决各自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推动整个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过程获得清晰的方案与确定性结果。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树立阅读课堂教学思路的同时往往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下面笔者就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分类与形式特点谈谈推动阅读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化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文章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文章中的文字语言描述内容进行筛分,将细枝末节的语言描述部分进行合理剪切,从而能够在有限的阅读课堂教学时间中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紧抓文章关键词和关键句,使得学生们能够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初步掌握和理解,对文章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文章归纳与分析,带领学生们就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情感进行内容性分析,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分析把握能力。
三、加强阅读课堂反思
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理念需要与高中生的心理、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尤其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阅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们不断进行课堂反思,反思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突破多样性问题的困与限制,总结出一套科学、完整的阅读教学方案。
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从学生阅读基础的夯实和积累出发,让他们时刻保持阅读前瞻性,继而通过持续性的阅读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改进,让学生们始终在科学、有效的阅读平台上进行锻炼。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纲,挖掘、准备阅读课堂教学素材,切实做好教学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伟. 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 课程・教材・教法,2014(02):63-67.
篇9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 方法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02-01
阅读是学生采集信息、认识世界,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学生能从中得到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重点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课程改革不断进行。在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方向出现了偏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刻地理解教学改革的深刻含义的情况下,为了显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出现了偏离语文阅读教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脱离阅读文本,讲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重视人物的丰富形象和内容的新颖性,但忽略了对基本阅读技巧和阅读知识的教学。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对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偏离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初中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一般都非常模糊,理解也非常宽泛,而且大部分都仅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有明确这些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重视阅读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来说也是如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阅读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感即语言感知能力,语感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靠阅读来实现的。让学生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文学带来的美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才能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有促进作用,可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的指导和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阅读兴趣对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就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即使老师准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也没有实际效果。教师应不断强化对学生语文基础的教学和学习,让学生逐渐对语文教学、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课外书,使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解题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阅读训练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面阅读的积累,对于阅读解题训练来说,就变得比较容易了,因为也许需要解答的阅读问题在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已经思考或者解决了。通过适当的阅读解题练习,让学生掌握阅读习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三 结束语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特别是对于汉语这种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来说,更要重视平时生活中的积累。
参考文献
[1]祁增海.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初读、精读[J].新课程(中学),2012(8):45~46
[2]李世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8):28~29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87-01
为社会培育及输送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语文是中职学校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为目标,阅读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由此可见,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响应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等要求,进一步探讨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 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不甚理想,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与问题,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深度不够
很多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意义。因此,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深度不够,忽略了对阅读教学的钻研,对阅读内容的教学与讲解草草了事。
2.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科学
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甚理想,教师多以单一、程序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认知,使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必然会剥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置,无法在自主阅读文字语言时获得知识信息与审美体验,不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与学生阅历不匹配
吸纳到中职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基本都是经典的阅读材料,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把阅读教学控制在一定的思想空间内,不能任意想象和随意阐述, 要把握阅读材料与学生间的时代差距。同时,社会阅历极不丰富的学生很难读懂历经岁月沧桑的作者所创作的极富感慨的文字,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缩短这种差距,学生对阅读材料似懂非懂,很难培养阅读兴趣,致使阅读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二 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下面对如何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几点建议。
1.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身为教师应加强业务钻研与新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能、专业知识以及教学内容,透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思想,确立准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要跟紧形式,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内容,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措施,正确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中职学校中学生的特点。要因材施教,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2.回归阅读主体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其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知识面极不丰富,所以围绕学生获取与提高自身阅历及知识的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的过程去感受、领悟,体会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心灵上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阅读实现自身的情感升华及知识与阅历的积累。
3.推行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应是积极的知识研究者。所以说,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注重学生的主观、自我及个性化研究,使学生自主学习、领悟发现、感受创造、培养中职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讨热情,锻炼中职学生的主体思想与合作意识。同时还要推行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
4.营造师生同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本。教师的兴趣与习惯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自身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运用阅读活动与同学展开友好的交流,通过交流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迈进健康的阅读之路。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依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务必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 上一篇:零基础电工入门速成笔记
- 下一篇:国民经济统计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