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在现代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来看,具有巨大的隐患和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所教授的小学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小学数学的运用普遍不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处处离不开数学的计算和规划,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中,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相应的教学任务,还应当努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显得越发重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行业教育的进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个人教学理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一个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具有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所学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和最终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使小学数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理解和运用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点当做教学的切入点,很容易就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心中希望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注意力得到空前提高,还能让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也就增强了小学数学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疑难问题的能力。
2.加速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与人的交互中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来完成相应的计算任务。如,常见的买东西付钱、上学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回家的路程远近和选择的路线。这种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认知,才能不断加速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现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正常积极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的策略
1.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元素代替
虽然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较为简单,但对于小学的同龄学生来说仍旧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何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易学是教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和素材,让小学数学中较难的数学模式问题转化为相关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这种方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自身的专注,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于这类数学问题更加容易理解,并学习到其中的内涵。将较难的小学数学知识转化成简单的生活元素,从教学上来说能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缓解和下降。
2.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小学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常常是紧密相连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灌注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大量做题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自然课堂学习效率和最终学习质量也相对较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注意将生活中的常识和小学数学中的知识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元素,并且将这些问题收集和汇总,最后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统一的提炼和解答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该如何运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彻底变成一项有效的生活质量提升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身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合理地运用起来。
3.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提倡的综合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从学生本身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并设置好相应的教学步骤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想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就要充分领会现代小学生心中所想,从小学生本身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情况出发,针对性地制订相关学习计划。在一种和谐进取的学习环境中,让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推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不仅对于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影响,还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相关数学知识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对小学生教授小学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注意到将小学数学中复杂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各类简单元素来代替讲解,还需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思考探索精神,将教学活动和平时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向生活化靠近,从而达到让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目的,并且让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培养。
篇2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将要讲的内容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以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情境来引发学生去体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深入谈谈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目标的不断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已经应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并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稳定提升.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所形成的运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生活情境促进了数学教学,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弱,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要利用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进行教学,并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其二,生活情境取代了抽象知识,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在生活情境教学中,能利用图形等教学形式优化抽象性的教学形式,并使学生在利用知识以及学习知识期间能更熟练.其三,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会了对知识的运用.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规则
首先,虽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数学体现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形成了一定距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联系生活情境教学期间,一定要形成紧密联系,并使学生能将知识合理利用.而且,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生活情境教学中,还要合理利用德育教育,要贯彻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形成科学性的教学体系.最后,小学数学在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期间,还要重视对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如果教师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没有将重点知识突显出来,只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将会失去生活情境教学的效果,也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愿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合理利用,并针对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合理突显出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三、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创建生活情境
根据生活中的相关因素,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正面的、积极性的内心情感,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关注,还能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活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将生活中的实践知识与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并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在对人民币进行识别期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视频短片,增加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开发生活情境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的变化规律、实际特点综合考虑,并加强对生活数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人教版小学教学中学习“统计”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每名学生、教师的年龄、生日月份等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绘图,并让学生直观找出数据的变换规律,如:对相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统计,对教师的生日月份与学生生日月份相同的进行统计等.学生在教学中,不仅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
(三)加入生活中的实际知识
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就是在生活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就要利用生活中的实践因素实施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要为学生增加数学知识,就要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变化.例如:在学习厘米、米等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进行测量,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身高、班级中的桌椅以及学生的书本、工具等进行测量,并使学生认识到厘米与米之间存在的差异变化.然后再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长度以及高度进行估算,并锻炼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观测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四)抽象生活情境问题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学好该学科.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阅历浅,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浅.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就要结合生活中的知识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百位以内加减法”时,为了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应为学生创建实际的教学情境.如:组织学生拿100元人民币到超市进行购物,然后根据学生在付钱期间的找零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生活中,还能灵活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并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结合,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数学素养提升,还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占金芳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灵溪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
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最后还会通过实践应用到生活中去。离开生活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准确的把握,不能传统地只为了教而教,学生被动地接受,不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为完成任务而已,应付考试,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离开生活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较难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略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让他们积累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运动会上,跑200米和400米的学生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有电线杆为什么都做成圆柱形状等等。因此,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二、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知识的运用中既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正是教育培养的好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新的、有趣味的、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得教学具有趣味性,不再枯燥无味。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根据生活情境来开展实施教学,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融于一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学习. 教师可以用问题 “国庆节是哪天?”“你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来引起学生兴趣后,再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日历拿出来,利用道具结合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用日历学习,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到日历就可以自觉地去记、去想,将教学方法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帮助更大。
四、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数学。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返璞归真,学以致用。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走进数学、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所有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研究与实践的。只有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在生活中体现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并有效地将这种兴趣与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培养数学综合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提高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视,构建开放的、互动的、实际的数学课堂,并在不断地应用中,创新教学方法,将生活问题化,将问题生活化,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文会.让小学数学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1,(08)
[2] 徐卫娇.生活化教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咨询,2010(11).
篇4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前言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挖掘,所以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要尽可能地灵活,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数学应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好帮手。因此,我们提倡小学数学教学要更加趋于生活化,教师要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对此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加密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差,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还不成熟,再加上数学中包含的一些公式理论有时过于抽象,所以小学生很难理解数学中的一些原理和公式推导。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数学问题,这能使数学学习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得知,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如果教师仅仅讲授理论知识,不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那么就很难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把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转换成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地讲授,不应拘束于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将枯燥的文字和数字转换成图片和幻灯片放映,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生对于抽象复杂的事物很难有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通过直观的模式或者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这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数学教学生活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只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教学模式和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建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教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经历,能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不断地锻炼巩固了知识的运用,从而到达了知识与生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目的。
(二)通过实物直观教学模式,加深小学生的理解
对于理解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理论显得苍白无力。要想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就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展现实物,通过实物的直观展示来进行教学。如讲到“正方体”这一概念时,如果教师仅仅讲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小学生也许会感到很迷茫。此时,教师可以通过魔方来展示正方体,让学生一目了然,这增加了学生对正方体的印象。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明白了正方体一共有12条棱,且每条棱的长度相等。并且,小学生会在头脑中对正方体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这样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类似正方体的实物,就会一眼辨认出来,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学生对正方体的理解和认识。
(三)通过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
教师可以针对当前讲述的数学知识,对学生做深入的了解,然后通过调查发现每个学生喜欢的蔬菜水果各不相同。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别准备三种最喜欢的水果,然后记下它们的价格,制成价格表。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市场采购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教师可依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奖励,给任务完成出色的学生发小红花或者作业本等,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未来的任务中能够越来越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五、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算数问题,如上街购物以及会计结算等都需要我们对数学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算数等问题,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一共买了5本练习本和一瓶酸奶,练习本一本2元钱,酸奶每瓶4.5元,小明给了老板20元钱,那么应该找回多少钱?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被父母派去买东西,自己如果不会算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时,要尽可能地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帮助。通过课堂上的例子,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会不畏惧困难,会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
六、结语
数学学习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为实际生活服务。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找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也要学会灵活应对,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学现状调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建议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传统。传统课程观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数学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学好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基础。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征以及原有的认知基础,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变传统的在书本上学数学为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行措施
1.享受现实生活,凝练数学思想
用心生活,生活中只要用心体会,便从中感受到不少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实用性”特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后练习的布置上则强调通过亲自的实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来的数据,并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等。
2.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和归宿,教师要用好生活资源。教学时,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结合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创设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使学生喜欢数学,感到数学并不陌生,它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课改轰轰烈烈的背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化?是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美结合了?
由于一些教师观念上的理解错误与对新课改的解读过于表面化,以致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只要是数学知识,就进行生活化处理,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使用电脑时,拖动边框上的箭头就可以实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新知的导入上,教师花了心思的,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1∶2还是2∶1是将图形放大上产生疑惑。
冷静思考,热闹背后,学生真的学到知识了吗?照现在这样子的做法,部分教师追求表面的热闹,将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弄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时缺少了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反而适得其反。一次次测验,教师相当惊讶,为什么课堂上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真的动笔做起来,却什么都不会呢?
四、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的建议
学校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布置,如在走廊胖挂一些知识图片,在校园内竖一些有关数学与生活的海报。这样能在无形之中传递学生以知识,增强小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改正教学观念,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弄清楚“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区别。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务必要参照所学的知识点,结合教材所选素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形象的现实情境。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54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2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乐学、会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点拨、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下,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和期待,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成长性,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迎接挑战、打破常规,在学生犯错误时,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与改进上,从而使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生活气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再将实际生活和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并不陌生和抽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使学生善于捕捉、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时,教师可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有几本书、几只笔以及家里一些物品的数量。学生善于观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在研究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而不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综合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情景,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加强感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实物或挂图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教师可利用公交车上人数的实例来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公交车上原来有多少人,上来多少人,下去多少人,让学生算出现在有多少人。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自行车挂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和认识自行车的轮子的形状。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演示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化抽象为具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相等。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045-02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材,促进学习材料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联系生活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生活当中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联系生活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贴近生活的数学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生活环境中有关小数的信息。二是有目的选择密切联系生活的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每块橡皮0.6元,买5块橡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所提问题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提问,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学生熟知的生活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生活营养”,让教学扎根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生活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笔者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的过程,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从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培训。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渗透一些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出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知识,与日常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而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不成熟,理解和认识能力有限,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然后详细论述了在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体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能够最直接的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展现给学生,告诉学生数学的学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很有限,因此,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尤其是对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而言,数学课更让他们觉得枯燥,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呆板,就容易挫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如果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的数学教学的话,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小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创建活跃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而激学生对于数学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样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融洽、和谐、熟悉的环境中,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课堂伊始,我就给同学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年级的同学去春游,大家想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去!”“但是,在这里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学校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那么我们年级4个班的同学应该如何安排呢?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各个班级的人数等信息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在听课之前先熟悉了有关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境,从而能够更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
(二)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小学生的特点,将数学课堂教学中那些让人听起来枯燥、乏味、陌生的专业术语与名词,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更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让小学生对数学这门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他们觉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我并没有直接写出数学计算式让同学们计算,而是将简单的运算式转化成了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语言,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解题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授加法课程时,计算7+5等于多少,可以跟学生讲:你手中原来有7个苹果,现在妈妈又给了你5个苹果,现在你手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等类似问题,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强数学课程的趣味性。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之中,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因此,课后布置的作业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续。要让小学数学教学彻底地走向生活化,那么小学数学作业也应该体现数学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模式,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写算算,而是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环境。这样的数学作业就能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就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例如让学生讲解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哪些问题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相关,有个学生会提到去商店买铅笔,一盒铅笔12只,一共买了3盒,就是36只铅笔,这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乘法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12×3=36。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以后数学乃至理科学习的基础,如果小学的数学没有学好,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小学数学的教学,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 上一篇: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
- 下一篇:电工实训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