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习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学习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学习培训总结

篇1

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宾馆领导和夏经理对我的信任和关爱,在四月份安排我去南京进行餐饮经理班培训班的学习。自从在学校接受了酒店管理的学习之后,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一直没有太多的进展,众所周知,现代酒店发展的非常迅速,现在已经进入了品牌餐饮阶段,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的经营模式,那么我们就会落后。在南京学习的这段时间,感受特别深,授课的老师也是全国知名的酒店专家,期间也参观了一些酒店,更是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酒店经理进行了交流,每个酒店都有自己成功的经营理念。总体来说,这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理论上和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的一些心得,可能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刻,还望大家见谅。

下面对匡家庆老师和郑曦老师所讲到的关于培训这一科目,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我们餐饮前台,最重要的是服务,餐饮服务其实是由有形实物和无形劳务组成的一种特殊的饭店产品,餐饮服务还是一次性的。它的一次性是不能被储存,只能当次使用,当场享受。所以每天面对不同的客人,我们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制订部门培训计划,我们部门经理夏经理制订了专题性的培训计划,并制订培训目标。按照夏经理的指令,我们重点进行专业性和业务性进行培训,逐步开展复合型、交叉型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并评估培训效果,及时沟通和反馈。我们每次进行培训夏经理都参加进行督导,及时纠正我们培训的不足。

综合以上的问题,我认为以后培训要进行深入化,具体化和切实化。在培训活动中,应该分为六大部分,观察与分析、设计与计划、激励与调动、实施培训、评估和认证。

1、观察与分析

员工的管理者就是员工的培训师。培训师在日常的工作和服务中,要随时进行观察和分析,其重点内容包括:目前的服务标准和程序做得如何?餐厅服务员的知识、技能怎样?服务的持续性是否令人满意?客人反馈意见是否达到餐厅的质量要求?餐厅服务员情绪、工作热情符合工作要求吗?培训师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准确了解培训需求,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

2012年酒店管理培训学习工作总结相关:

查看更多>> 培训工作总结

2、培训的设计与计划

培训活动的设计与计划职能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预测培训结果与拟订培训目标,安排地点、时间、人员、设备等,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培训课程。

3、培训中的激励与调动

培训师要解释培训的原因和重要性,带领员工共同描绘出参加培训对他们自己和宾馆分别有哪些好处。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尊重员工,并适时提出对他们的挑战与鼓励。要为员工提供成功的机会,如鼓励发言、鼓励展示等。当员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他们将更乐于参加培训。

4、培训中的问题与处理

培训活动中总是会有不同的问题发生,训导师要有能力随时解决问题,排除培训中的障碍,倾听员工的反馈并做出回答。培训师反馈的首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及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效果,给出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必须是建设性和没有威胁成分的。培训师给出反馈信息时,要将注意力放在被反馈人身上,反馈内容要具体而不能笼统。反馈应针对行为表现,而不是个性,应基于培训师的观察,而非推断。建设性的反馈强调长处,而非弱点。反馈要针对可以改正的表现,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量提供。反馈的目的在与帮助员工,要求对方改进表现。因此,正确评价餐厅员工的学习状况,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

5、培训工作的实施

实施培训是为了增加部门中的技术人员人数,提高餐厅服务员的自信心和工作满意度,提高服务和产品水平,建立餐厅服务员的荣誉感。

6、评估和认证

培训师要随时评估与认证餐厅服务员的学习效果,以保持餐厅服务员工作的趣味性。要展示和承认餐厅服务员的进步。培训结束前,要针对餐厅服务员工作进行总结。

以上是在学习后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和一些心得,我相信我们在夏经理和郭经理的支持和指导下,餐饮部的培训工作会做的更好。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员工就更会有信心。

在南京学习过程中还学习了餐饮品牌建设、高效餐饮运作管理、餐饮生产与厨政管理、餐饮成本控制、管理艺术与技巧等十二门课程,从中也学到许多的知识。培训班结束后,我们餐饮班还建立了qq群,经常在网上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许多酒店成为好朋友。

以上是我在南京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学习成果,在此向大家简单的汇报了一下,有认识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谢谢大家

餐饮部:王锋

篇2

【关键词】农电工学历教育 素质 效果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河南省农电工队伍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从2012年开始对全省基层农电工进行了两期的全职培训,目前有194名员工完成了中专及中级工在职学历教育。对我省基层农电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做了有益的尝试,加强了我省农电队伍学历教育的全面提升,为公司各岗位和专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农电体制改革完成后,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近年来,由于繁重的农网改造任务,很少花时间对基层农电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实际操作的规范性较差,以至在工作中一些农电工专业知识薄弱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安全思想放松、不按规程办事及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给单位及个人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危害,加强对农电工的学习与培训刻不容缓。

为使学历教育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中心针对全省农电工学历教育的严重不足,专业知识的严重缺陷,培训中心设立了农网配电与营业这个针对农电的专业。农网配电营业工,包含装表接电、抄核收、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三个内容。各公司选派了两批学员,脱产学习为时一年,他们与在校生一样住宿学习,一切从零开始,切切实实做学问,勤勤奋奋苦练功。一天八节课,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一年下来共有十八门课程,课业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学员们知道自己的基础差,自动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在实操基地,教室课堂都能看到他们忙碌学习的身影。

ND-5班的一位学员来自汝阳的一个小县城,高中毕业的他硬是自学成为一名基层的农电工。为了学到专业老师的正规指导,一年来没请过一天假,没缺过一次课,勤奋刻苦,努力钻研,不放过一个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使他在班级中脱颖而出为使学员学习技能和工作技能得到提升,为各单位输送一批技能素质过硬、工作规范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安排了最有经验的老师授课,老师们上课认真,细致缜密,知识面极宽,学员从知识的点到面,从装表接电到抄表核算,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清晰明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针对农村电费的计算方式就给学员讲解多种计算方法,使抄表数字精确的小数点的四位数,学员受益匪浅。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是农电学员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员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极其广泛。输电专业的老师们从备课,搜集资料,实操的安排,工具的准备,一样样精准细心,毫不马虎。还有老师从课堂教学的由浅入深到实操现场的登杆示范规范作业,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讲授一个个原理,这样不但便于理解而且也易于学员留下深刻的形象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交互式授课,老师和学员之间充分进行交流,边讲边提问题,不断地鼓励学员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根据大多数学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联想到已有过的工作实际经验,把实践和理论不相符或不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利用较短的时间解答出来,使主动提问和被动听课的学生都能加深理解,起到带动学习的作用,老师也可以通过不断总结学员提问,找出学员中带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讲解的重点部分。使学员们真正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学员们由衷感叹规范技能培训太重要了,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少出事故,减少损失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在教育管理上,创新管理必须注重实效。培养和树立学员的自主观念和意识,开发学员自身管理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在学员管理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学员自我管理的潜能,让他们在管理上唱主角、展才华。具体方法是:一要选好班级班干部,充分发挥优秀学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二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学员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增强管理效果。

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单位,尤其是这些学员在基层工作中面对的服务人群多,事务较繁杂,工作压力大,而我们的培训多是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为此,我积极探索、立足实际,采取宽严相济的人性化管理。本着对送培单位和学员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大胆管理;突出“严”字,做到从严管理,这是搞好培训学员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但在坚持制度管理过程中我还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性化管理寓于制度管理之中,以人性管理之柔弥补制度管理的刚性之不足,实现管理的最佳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农电学员在相应岗位上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时也存在骄傲自满的现象,老师们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规范的实操技能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员心服口服,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实训教学灵活多样,针对农电工基层的实际工作内容,加强他们学习的实用性指导,使得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不管是在理论考试中的“纸上谈兵”还是现场实操中的“校场比武”,无论是在抄核收的电脑流程操作、表单打印,还是在能表安装、杆上作业环节中,学员均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标准作业、规范实训。学员对教学效果非常满意,获得了教与学的双赢。

篇3

关键词:操作技能;基本要求;素质培养

0 引言

维修电工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主要力量,提高电工的操作技能,是各机电维修电工技术公司在实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也变成了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行业的发展,电器维修技术人性化,能够提供高品质性能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业内的发展规则。

1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维修电工存在的技术问题

1.1对维修电工的技能培训方式没有全面的规划

维修电工大多具备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在机器故障时有能力抢修。维修电工是保护正常生产的重要力量,是安全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平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工种,维修电工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一般情况下,维修电工的专业知识包括常用的控制计算方法,熟悉电气类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以及精通对电气设备及相关电气安全电子仪器的维修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的知识进行辅助,对于他们的技术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维修电工的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全面的培训计划。对维修电工进行完整的培训,基本上依靠外部的供应来进行培训。但这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说将人才送到厂外培养的成本较高,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不能够系统全面的培养等等,这就会对后续维修电工的技能培训产生一定的影响。

1.2维修电工实际操作时间过少,不能总结工作经验

先进的多功能设备具有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先进的设备无论在材料使用、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可以降低电气工作时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减少了维修电工动手维修机器的时间,有效的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但这也使得维修电工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减少,能力得不到加强。一旦机器由于故障需要大规模的维修,维修电工为了解决机器能够正常运转的问题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应用知识。如电气的安装和维护,设备维修和地面各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操作等等。在当前,维修电工具备实用技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维修电工来讲,没有实用的技术是不成熟的,不可靠的。维修电工的平时工作是极其危险的,稍有不慎遭受电击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练习应用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操作的能力,熟练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增强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的解决方法

2.1 对维修电工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

专业技术对维修电工来讲是基础的理论。为了完成工作,你需要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专业的教育培训是提高维修电工技术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对维修电工进行知识教育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工自身的技术水平,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更好地掌握、理解这些理论,为自己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擅长机械和电气这两大知识体系,是维修电工学习提高的重要支撑理论。维修人员只有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推进机电公司的快速发展。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才能认识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教育和培训可以更直接的提供专业知识的补充,不断促进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培训,维修电工仍可以继续理解知识的重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理解吸收消化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关,企业会为维修电工实践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你有大量的维修电工培训问题,企业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好地方。通过在企业实践学习并解决一些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维修电工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当前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应该只单纯的依靠过去的经验和习惯判断解决问题,而应当主动的学习了解新知识,新观念。如果不发展,就会落后于时代,最终结果就是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不但要完成相应的本职工作,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更要进一步的研究当代文化,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发现并积极探索新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2提升维修电工的观察能力

维修电工敏锐的观察能力决定了自身的维修能力。维修电工必须学会对机器故障进行遗漏排除,以确保器械的顺利运作,保证企业电器的正常生产经营。在工作时电工一定要注意提高器械的维护意识,要注意检查器械的每一个细节,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每一个危险的细节遗漏都会给生产过程造成致命的伤害。当然,这样的观察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掌握一个通用的操作技巧对于现代电器维修人员来说除了应该具有健全的知识体系,还要具有积极协调解决应对瞬息万变的电力市场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电力发展。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做很多练习,我们也应该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比如说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引导作用。集成电路方向的发展又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改进。而在这之后,又要出现向信息自动化发展过渡的过程。因此,维修电工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拥有不断扩展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想法。随着机械和电气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先进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勤奋学习来武装自己,要具有不断学习先进知识的精神。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的发展负责!

3 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维修电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维修电工学会努力钻研业务以提高自身的技能,还要学会不断适应高科技的发展。一个合格的维修电工必须掌握在工作中学习的技巧,具有正确的学习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当前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不断的更新、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现代维修人员来说更应该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只有学会创新,积极化解矛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不断变化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职专 电工教学 举措

一、职专电工教学培养目标的分析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蒸蒸日上的生产发展以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不断崛起,机械、电子、仪表一体化设备生产量与使用量迅猛增长,导致生产、销售、使用“机电仪”一体化的企业急需“机电仪”一体化的人才,使那些“懂电不懂机”和“懂机不懂电”的人才不再受到青睐。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一状况,把握社会需求、与时俱进,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机电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市场需求和考证要求,电工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三有”“八能”“八会”:

“三有”,即有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有全面的电工安全技术知识;有熟练的电工操作技能。

“八能”,即能看懂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原理图;能用CAD进行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能正确区分各类接地保护;能判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及故障;能掌握低压变配电装置安全运行维护知识;能熟练装配电动机控制电路;能正确安装电度表和照明电路;能正确运用安全技术措施处理电气事故。

“八会”,即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正确选择常用的低压电器;会合理地选择导线与电缆;会安装与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会正确使用电工安全用具;会对照电气原理图分析故障;会运用PLC技术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编写程序;会触电急救和对电器设备防火、灭火。

二、职专电工教学改进的相关举措

针对职专电工教学的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职专电工教学。

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些发达国家大学实践性教学(包括练习课、讨论课、实验课等)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55%左右,理论课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45%左右。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实际上,理论教学学时太多有害无益,既妨碍学生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实际锻炼太少,害怕实际操作,只会“纸上谈兵”,碰到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所以,电工教学应按照“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合理增加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我个人认为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应分别占教学总学时的60%和40%为宜。

2.增强教学实践性

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各专业要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增加自学内容,少讲、精讲、多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上下工夫。现在一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不爱动脑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推一把向前走一步,非让教师将知识“嚼得细细”地“喂”给他们“吃”,讲快了就不能接受、消化。这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差,是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训练和自学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增加练习课、讨论课、演示课,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练习、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我们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我们首先要开好基本实验课,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自选仪表、自己接线、自己测量,真正做到以学生自己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实验室应办成开放式的,除完成规定的基本实验外,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选做一些提高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职业教育办学特殊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高超的实践操作技能。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与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先进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自身实践经验少,再加上没有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才能使职业院校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懂理论教学,又懂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肖贤信.加强中专生电工考证培训的力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9).

[2]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谈.2008(97).

篇5

1在“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人认为对非电专业的电工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给学生结论,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教学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建立、推广、发展过程,基本概念、规律、定理、公式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保持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而不要急于将最终的结果告诉学生。在学生思维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排除障碍,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参与了思维的整个过程,使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知识的结论、明确原理,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重视课堂教学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思想上对本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基础知识很简单,或认为该课程与专业关系不大“没有用”。主动找同学座谈,帮助同学们分析原因,让学生理解几个道理:第一,听课是学习的捷径。教师把自己多年的积累,结合自己的体会讲给学生,易懂易会,记忆深刻,比自学省时省力,理解透彻。第二,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习知识就是给大脑做体操,不要说一门课程有用与没有用。在以后的工作中你可能没有机会直接运用某一知识,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方法却受益终身。作为大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知识就是培养能力。第三,学习是竞争力,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未来社会知识更新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学习能力是在对每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翻。

3用建构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思想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关于人类知识学习的理论。“建构式”教学法的基本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要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并使学生“会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按照建构主义进行电工基础教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有重点地再现电工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同时还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电工学知识的应用环境。通过教学环境与应用环境的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且使得建构更加牢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通过媒体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它克服了教师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局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很强的可复现性并且效率高、信息量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该能设计、制作适合教学的电子课件,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此,我们开发了一整套电工基础与实验的教学课件,并建立了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克服了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

5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不断出现,电子学知识更新很快。人们仅凭大学阶段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不足以应付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的责任绝不是为培养青年人准备进入具体的“生活”,而是为他们作好继续接受教育的准备。学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而学习,或者为了变得更完美而学习。可见,终身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将是决定劳动者能否适应社会快速变革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主要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迎接各种挑战。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整合与优化,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还包括基本学习能力和完善发展的个性。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当今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学习技能,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方面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让学生真正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把这些方法主动运用于《电工基础与实验》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6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基础实验操作、验证性实验操作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操作三方面着手进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基础电工操作的关键,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通过基础实验教学使电工专业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基础操作方法的掌握;验证性实验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关键,通过对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了解验证性实验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验证结论,促进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掌握,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电工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为后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训学生按照实际工作要求或工作内容进行电工实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操作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经,所以要加强和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有些教师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总是存在种种顾虑,怕学生出事故,损坏仪器,怕影响课程进度,往往采取传统实验的指导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上面的顾虑,我们采用“外紧内松”的方式,在学生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后,大胆让他们做,甚至个别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正确方法的理解,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采用EWB提高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实验的效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有效的保证。

7改革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为克服以前的成绩由最后的试卷决定而造成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复习的弊端,大胆改革了《电工基础与实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第一,增加了期中考试,期中与期末考试,侧重知识考核,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期中考试采用开卷形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体现学生智能的考核的内容占课程成绩的60%左右。第二,实验考核侧重过程和能力考核。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应重视过程考核。要记录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能力,排除故障能力,课前准备及课后总结情况,这样能反映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实验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20%。第三,侧重学风和学习态度考核,量化学生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答疑等情况等。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实验报告是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积极提问题也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反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风是学好知识的保证。学风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20%。综合采取知识、能力及学习态度的评定成绩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避免考试突击。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牢固了,能力也提高了。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思考

中图分类号:F41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电气自动化、电气智能设备也全面提高。下面就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应用做简单的剖析:

一、电气自动化主要特点

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量相比热工控制量,其操作运行时与控制的要求中有诸多不同。对于相对热机设,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的信息采集对象较少、数量较小、操作频率低,但是要求快速和准确。电气设备的保护自动装置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动作速度快。而且需要较高的对抗干扰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以顺序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为主,相对联锁保护多。所以机组电气系统归入DCS控制,需要控制系统具备较高可靠性。除了实现正常的起停与运行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实时检测和显示运行状态异常及事故状态下的状态及数据,而且提供相对应的操作指导以及应急处理的措旋方法,以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挖制在安全合理状态下进行运转工作。 二、控制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式

1、集中监控

集中监控方式主要出在于运行维护便捷,系统设计容易,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但是基于此方法的特点是将系统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任务繁重致使处理速度受到影响。此外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会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导致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树立增加,成本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会影响到系统的呵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凶为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复杂,查线不方便,增加了维护量,并存在因为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造成误操作的可能。

2、现场总线监控

当前智能化电气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企业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使得系统设计更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拥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的间隔情况进行设计,也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此外,采用这种方式还可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于柜、I/O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降低成本和安装维护工作量。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并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是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何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原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所以,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将成为供电企业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3、远程监控

远程方式具有节约材料(如电缆的量等)、节省安装费用、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不够高,而电厂等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而不适用于大范围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三、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相当广泛,以电力系统为例,下文简述主要包括的几个内容:

1、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其主要功能包括参数输入、参数显示、性能计算、报表打印、异常报警、事故序列记录、历史数据追忆等。

2、汽机电液调节系统。我国早期汽机控制使用液压控制系统,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为控制设备、电气元件以及电液转换器可靠性的提升,而且使用高压抗燃油伺服机构,使得电调系统较多的为汽机配套,从而实现转速、电功率、调节级后压力三个回路控制,接应力启动功能和阀门管理。控制汽轮发电机组由盘车开始,依次冲转,暖机,升速,阀切换并网,带初负荷,加负荷,直到正常运行。参加电网的一次调频及接受电嘲的调度来改变负荷。不但保证机组安全,并且达到了在运行状态变化中,尽量延长机组寿命,以及稳态运行过程中尽量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3、汽机旁路系统。旁路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高/1氐压旁路压力调节和高,1氏压旁路温度调节系统,旁路阀门执行器可以依据系统对运作时候力矩及速度的要求来选择电动或是电液执行器。

4、汽机监视保护表。汽机需在机组的启动、运行及停机过程里使用保护仪表来视机械工作状况,避免发生事故。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生产的汽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增加,必须开发相应机械参数的监视保护仪表,其中包括转速、轴向位移、轴承盖振动、轴振动、偏心度、鉴相相对膨胀、汽缸热膨胀等整套的装置,从而使得机组连锁保护系统有准确的保护监视信号。

5、机、炉协调系统。协调控制系统作为火电站主控系统意义重大。其主要任务是控制机组的各项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能量平衡以及质量平衡,并且不断对运行过程中的内、外干扰行进消除,以满足电网对于机组负荷的需求,使得机组稳定运行,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电网负荷调度,参与调频和调峰,控制汽机、锅炉间的能量输入输出平衡,协调锅炉内诸如送风、燃料、引风、给水等子系统的控制动作,协调辅机设备实际能力和机组出力等。

四、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建设的深度思考

如今的科技技术都不断进步,其中计算机技术、电子学在电工科学广泛应用,如此可见今日的电工学科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变化相当可观,就职于电工行业的人员明显感受到了只知道传统的电工理论和其运用的知识已经无用所以世界各国电气工程都普遍关注到了如何才能培养新的电气工程人才这一问题。这门学科主要综合了微电子,计算机,电力电子,传感器技术,检测与转换。控制等多项技术性学科。可以说,它是强弱电的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软硬件的结合。元件与系统的结合。运行研制的结合。其发展目标在于坚持贯彻拓宽面向。加强基础。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建设思路,用知识能力,素质互相协调,共同发展,改善培训课程的体系,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改革建设师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案。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工程的能力等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电气工程也为现代化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是培养能够操作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自动控制,试验的分析,研制的开发,经济管理和电子的计算机运用技术领域。做到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型的人才,以深厚的知识做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应变能力要非常强,学习能力良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R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21)。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136教学模式”;实践创新

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是当前中职学校的普遍状况,大部分中职生学业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因此,对学习没有兴趣,自信心缺乏,不信任甚至是排斥学校教育,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较差。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积极性,学生频频出现旷课,课堂上睡觉、聊天、偷玩手机等现象,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有冲突。而中职的电类课程,是这一状况的重灾区。比如“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学生的反映学起来又难又没用,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课程结束了,都不知道学了什么,学了有什么用,连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都不会用,电路到底该怎么接就更不懂了。鉴于以上情况,柳州市交通学校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将“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了若干个项目,推行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应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136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氛围活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内涵是:“1”代表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主题。“3”代表知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情感三维目标。“6”代表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或知识拓展)。(二)“136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1.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主题贯穿相关的知识点。“136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体系教学思路,通过调查研究相关企业的岗位工作技能群,将彼此相关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社会知识整合进一个大的教学项目之中,学生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就能掌握和熟练相关知识。整门课程由几个大的项目构成,完成了这些项目,就完成了对全部课程的学习。2.实现三维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6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信息技术应用、与他人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核心竞争力,让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3.六步教学法,环环相扣实现高效课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36课堂教学模式”设置的“情境导入—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六个步骤,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从听中学”的特征,体现了现代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为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136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观念。通过走访调研柳州市机电、数控、汽车等学生对口就业企业十余家,研究了企业的岗位群,掌握企业工作岗位对电工技能所做的要求,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了“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和项目内容。为了保证大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又将大项目分成了若干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电工技能的培训,又要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要达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还要为学生的升学打好基础。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我们主要设计了以下项目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三、“136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步骤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情境导入—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我们主要借鉴了情境教学法的思路,通过访谈法和教学实验法,了解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电路基本理论,我们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导入学习,而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我们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学习。比如对于项目一的任务四“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我们给学生观察一个双回路的电路,让学生计算一条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欧姆定律,一定会想到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然后开始引发激烈的讨论,调动起课堂气氛,接着引入课程。而对于项目三中的任务二“安装白炽灯电路(设计一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我们可以通过现在房间装修过程中,客厅的灯需要能够在客厅和卧房实现两地控制这个生活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计划决策这一环节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情境导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生成问题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项目三中的任务二“安装白炽灯电路(设计一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为例,在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学习内容后,教师给每一小组分派项目任务———假如你们接手这个装修任务,你们将如何满足客户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如教材、微课视频、实训指导书、网络资源等)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开关元件,自主设计电路,来实现他们客户的要求,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三)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按照小组的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创造实践活动。教师从旁监督和指导,强调电工操作规范,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这一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项目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建立。(四)成果展示项目实施完成后,各小组要向大家展示本小组的项目成果。本环节要注意全员的参与性,成果展示包括操作展示、书面展示和口头点评。一般是要求小组中的C层成员进行成果演示、B层成员进行设计思路讲解,A层成员负责点评。成果展示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分享,也可以是错误的教训总结。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关注每一个细节,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能在展示和点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五)工作评估工作评估是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的关键环节,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成良好的认识模块和方法体系。对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并建立对他人的客观评价,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六)任务延伸任务延伸拓展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培养迁移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给学生呈现拓展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13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柳州市交通学校“电工基础”课程中应用“136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近3年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睡觉、聊天、玩手机的现象少了,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二是学生通过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提高,电路识读、理解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三是课程教学目标得到较好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能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学习实用性明显增强;四是毕业生深受品牌4S店等企业的肯定和欢迎,初步实现高品质就业。

五、“13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在“13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明显感觉新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对课程目标的控制能力要求均提高了,课程授课老师已深感自己在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上还需要不断提升。今后,我们还会对“136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细节,继续深入研究、深入改革、深入实践,预期让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让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全面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学习、高品质就业。

参考文献:

[1]蔡尤森.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5(8):99-100.

[2]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55-156.

[3]李锡,林连山,樊薇薇,等.谈电工学教学中的探索式与研究室教学[J].教育探索,2012(3):44-45.

篇8

关键词: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1]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却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才是关键。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在高等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工业工程专业的开办,顺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工业工程这一起源于美国,并为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强大发挥过重要贡献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2]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为两大支柱学科,依托我校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强大的学科实力,使学生受到“近机类”扎实工程基础训练,同时在以工厂管理为代表的工业工程领域受到系统专门的培养。

一、修订和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计划

在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中,基本明确了工业工程专业服务面向制造型企业,工业工程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以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并努力成为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工业工程师。具体从事企业ERP实施与管理和物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

a、定位有特色: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首要特点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类与管理工程类知识的综合培养,定位为制造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体现了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

b.扩展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在开设学科课程方面,一方面体现了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另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知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宽而厚的基础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内的多项工作。确定了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二个专业方向;“ERP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c.加强实践环节:重新规范、整合了实践环节,使之更有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同时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了金工学与电工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等。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认证培训与参与竞赛的多种教学形式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以“ERP”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与金蝶软件(中国)公司的合作,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认证培训教学这一大胆尝试,并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首先对ERP以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再通过课程设计及课外培训等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金蝶ERP软件的认证考试,成绩合格者将授予金蝶软件公司的ERP培训合格证书,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时,能够多一分胜利的砝码,提高本专业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绝对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希望在“ERP”专业方向获得更大进步的同学,我们还和金蝶公司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并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参加“全国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赛”的宝贵机会。通过参加比赛,正确定位自己,检验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够提高认识,得到相应的心理锻炼。对于获奖选手,学院领导会予以奖励表彰,这无疑是一项提升专业学生自信心的有力举措。

2.软件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物流建模与仿真设计”和“MRPⅡ/ERP”两门课程中使用了软件教学的手段: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对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内容,分别介绍应用了英国Lanner公司出品的Witness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软件,以及金蝶(中国)ERP企业资源战略规划软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能够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提供更实际更有价值的技术保障,提高应届学生的就业竞争价值。

3.具有实践意义的毕业设计

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在大四第一学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受到了工作单位让其尽早参加工作的压力约束,这也导致近年来各个专业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质量逐步下滑、完成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工业工程专业与企业工作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较为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即根据学生就业签约情况,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内容,在专业方向的条件许可下,灵活的选择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并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系统的过程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有内容、生动鲜活的毕业设计课题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尽可能直观而充分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广度和完成质量,充分发挥出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灵活、手段多样的特点。

4.专业化的实验室建设

为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设计。如“设施规划与物流仓库实物模拟”、“Witness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仿真”、“金蝶K3/ERP应用软件”“ERP沙盘模拟”等,这些实验设施紧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购置,不仅保证完成工业工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要求,还能够满足我校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安全工程、纺织工程等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将极大地改善仿真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开放实验室,将其建成我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使该实验室所购设备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工业工程实验室为我校仿真技术、物流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使我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增强了本专业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实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发展前景

创新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认证培训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课外培训、认证考试及模拟对抗、参加竞赛等手段,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致力于在此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培训及锻炼,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工业工程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专业方向、办学思想一定要明确,工业工程是跨学科专业,科研究的方面很多,在办学之初千万不要多个方向“齐头并进”,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由点带面、逐步发展;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突出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思路;[3]实践环节注重应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习、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实践、尽量多的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当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支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薛伟.蒋祖华主编.工业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6

篇9

[关键词]电工仪表;对策;消除误差;测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41-02

电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离开电、通信、交通、照明、取暖等一系列与电相关的应用,工作与生活都会瘫痪,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不便。对此,为了让人们更有效掌控电能,电工仪表作为人的监控、了解的主要手段、防止产生故障,所以正确使用与维护电工仪表的方法极其重要。电工仪表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电器产品的检测、用电设备的调试与安装等等。但是,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人们即使将电工仪表正确使用方法得以掌握,其结果也并非十分精确,测量结果误差难免,这也是一些因素所致。

一、 电工仪表的应用

熟悉运行过程电工仪表专业名词是对电工仪表了解之前的工作之一,与一般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不同,在使用、传输、变配、产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测量电能负载情况与质量,并分析各种电工仪表的测量结果,才能够确保线路、用电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除此之外,与相关测量误差的常用的如量程、基准期、分辨率、灵敏度、精确度、准确度等电工专业名词也是需要掌握的。其中,精确度不同于准确度,电工仪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重复的程度是为精确度,而真实值与仪表测量结果之间所想接近的程度则为准确度。能够被电工仪表真实反映出的被测量最小变化为分辨率。被测量变化量与电工仪表读书变化量的比值就是灵敏度。

能够实现电路参数、磁量、电量等测量的技术设备的总称为电工仪表。电工在电工仪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电路参数、磁量、电量等相关数据。比较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电工测量的方法。比较测量法虽然操作繁琐、且价格高、设备复杂,但是具有准确度高的有点,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度量器,被测量数值需要通过对比数值来确定;间接测量法是先将被测量相关电量测出,之后被测量数值可通过计算求得,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如对工作状态下元器件的电阻值进行测量等对准确度要求不高的特殊情况,该方法最适合测量非线性元件电阻,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式获得需要数值;直接测量法就是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带有特定刻度的电工仪表则是直接测量的测量工具,在对比标准量值与被测量值后,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该方法虽然准确度不高,但是读数迅速且方法简便。我们要分析的测量误差指的是真实值与测量计算后的结果值之间的偏差。

二、 仪表分类

1、 按照用途、结构划分

按照仪表用途、结构可将其分为:智能仪表、数字仪表、比较仪表、指示仪表四类。智能仪表可以实现分析运算、数据处理、自诊断故障、自动校正、记忆、程控等功能,其利用了微处理器的计算和控制功能。数字仪表以数码的形式,采用数字测量技术,将被测量的大小直接显示出来。比较仪表在测量过程中,对比某一特定标准量和被测量后,通过对结果的对比来对待测值大小进行确定。指示仪表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读书所产生的误差,可从仪表指示的读数上直接确定被测值的大小。感应系仪表、电动系仪表、电磁系仪表、磁电系仪表等是按照指示仪表的工作原理划分的。

2、 仪表误差类别

差值的存在不论电工仪表的质量,也不论电工仪表的种类,差值也称之为误差。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是仪表误差的两类。基本误差就是在工作条件正常时,仪表因制造工艺、自身结构等方面缺乏完善所致。附加误差属于额外误差,是与规定的工作条件发生偏离而产生的。

3、仪表测量误差

引用误差、相对误差以及绝对误差是电工仪表的测量误差。待测量与仪表的指示值两者的差值即为绝对误差;真实值与绝对误差之前的百分比则为相对误差;而仪表量程,即最大读书与绝对误差比值的百分数就是引用误差。

三、 测量误差以及消除对策

在使用电工仪表的过程中,误差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系统设备、实验等自身造成的误差,要减小该误差就需要通过优化方案;另一种是因读数造成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对不同的误差展开具体探讨。

1、 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显著与正常值偏离,其将测量结果严重歪曲。由于操作人员疏忽与粗心造成了疏失误差的产生,通常情况下,测量的结果会受到测量人员的工作心态、工作习惯、专业素质、分辨能力、工作经验等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因情绪问题造成测量误差、操作人员使用的方法不得当、测量总错误记录数据导致计算错误等等。

消除疏失误差的对策:先抛弃不用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素质教育,通过长期的学习与积累,端正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才能确保测量方案更适合。为从根本杜绝疏失误差,测试人员应养成耐心和细心良好习惯,将自身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强化及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消除疏失误差,直至测量结果与要求完全符合为止,进行重新测量。

2、 随机误差

在测量误差中,还有一种随机误差,因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没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也称作偶然误差。产生随机误差主要源自于不确定的外界因素,例如:操作人员微小变化、频率、电源电压的骤变、磁场的干扰、温度与环境的突变等等。在测量个别数据时,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这种误差特点包括:多次测量过程中,绝对误差相对比较大的数据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小,反之,出现的频率较大;在增加测量次数后,随机误差出现对称性;测量工作一定的环境下,某一个限定值会大于随机误差的绝对值。

消除随机误差的对策:虽然一次测量的结果没有规律,但经过N次测量后,可以看出偶然误差与统计学规律相符。采用重复测量法来减小出现随机误差的频率。可将重复测量的次数增加,测量值可选用平均值,这样则可从一定程度上对测量结果准确度进行确保,减少随机误差。测量次数越多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误差越小。

3、 系统误差

由系统设备、实验测量不严密等原因产生的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具有一定规律性,在对一个特定的待测值进行重复测量时,获得的数据规律性很强。在测量之前,就存在着系统误差,但是测量的结果在系统误差的影响下,总是向特定方向偏离。产生系统误差原因:第一,在测量的过程中,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有适用的测量设备,不仅如此,测量时外界环境以及测量仪表自身缺乏完善性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一定误差和影响。第二,不够完善的测量方法导致误差的产生,将不完善的方案用于测量过程中,很大测量误差会产生。从而对测量数据造成影响。第三,因改变了仪表工作条件导致的附加误差,或者测量仪表自身不完善而导致的误差等。作用不可避免的误差,系统误差具有自身特点,如测量数据规律性极强。无法通过试验次数的增加来减小误差,而必须采用低误差测量设备、以及优化测量方案等。

消除系统误差对策:为减小系统误差,可先对系统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才能够保障准确的测量结果。第一,注意高精度的、合适的工作仪表的选用,尽量为电工仪表提供所需的环境。第二,采用如替代法、正负误差补偿法等合适的测量方法。替代法是被测量由已知量数值代替,保持仪表工作状态不变。正负误差补偿法即两次测量同一量,使系统误差一次为负,一次为正,在对平均值进行计算后,可将系统误差消除。第三,将校正值法引入测量过程,测量数据与校正值的绝对误差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主要就能够将系统误差减小或消除。修正值也是校正值,其为被测量的真实值,进行测量前,若仪表的校正值已知,根据校正值与仪表的指示值可将被测量的真实值求出。第四,在操作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将准备工作做好,防止测量仪器之间的干扰,检查是否规范线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测量仪器的安装等等。在测量的过程中,为尽可能将误差减小,确保准确读数,还需要对测量位置正确选定。

四、 总结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普及,提高了生活水平。电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离开电,照明、采暖等一些列与电相关的应用与工作都会瘫痪,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不便。对此,为了防止产生故障,正确使用与维护电工仪表的方法极其重要。文章对产生电工仪表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如疏失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消除电工仪表测量误差提供方法。在测量电的过程中,应根据电工仪表测量的特点,明确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为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应尽可能将测量误差减小。只有掌握正确操作技能,对合适的消除误差测量方法进行选用,才能有效控制电工仪表的测量误差。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学科“电力系统领域”2011年项目交流会在宁成功举行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

[2]李静. 维修电工专业教材、教法改革探讨――基于维修电工岗位知识结构需求[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9).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板块;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信息含量;会计信息;国民经济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1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80

由于过快的建设速度,风电企业过度追求发展规模,使得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其建设进程发生了脱节。为满足风电现代安全管理需要,构建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长远发展机制,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能力,成为风电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体系与现状分析

目前风电场的安全管理体系一般比较简单,通常是场长、副场长、值长、运行和检修人员。所谓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兼职安全员,一般由安生部主任或者值长担任。因此说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应该是全员的管理,应该以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能力为主。

风电场的安全管理一定要与风电行业具有的特征相适应,确保指挥工作有力,工作效率较高,机构精干。通常风电场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包括如下方面:在人员的数量上要相对少些,在组织机构上要相对简单些;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应用先进的方式和技术出色地实现各个工作任务。

2 风电场合格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分析

作为一个合格的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运行经验,还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总体概括其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如下文所述:

2.1 安全生产职责能力合格

安全管理的源头在于责任制的落实,所以说要想管好安全工作,就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由于风电场生产条件艰苦,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就要站在讲奉献、讲大局、讲责任的高度,对那些违反安全操作和违章指挥的人和事必须依据制定的安全规章体系严格落实。

2.2 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合格

对各类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维护方法及运行程序熟练掌握,具备基本的机械及电气知识;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依据知识的学习,提高依法、依规管安全;要掌握一定的急救和应急知识,掌握触电现场急救方法,可以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

2.3 组织和决策领导能力合格

安全管理无小事,当遇到每一项问题时,都要涉及组织相关人、财、物,进行领导决策。尤其在事故应急状态显得更为重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协调各方面资源,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可能状态。此外,如风电场安全隐患排查、设备缺陷等问题的解决都需领导决策。所以说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胆略,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决策能力。

2.4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合格

风电场人员比较少,每个人均承担多项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较繁杂,各类问题层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直面发生的各类问题,加强反事故措施管理工作,做好危险点预控,把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均考虑到,并认真抓细节、抓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2.5 具备风险辨识的能力合格

可以针对风电场实际独立地进行工作,能够对于变电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故障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处理,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应付突发的问题,可以分析变电站中存在的故障的原因,并制定安全对策措施予以实施。

3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所具有的技能以及专业素质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应根据持续调整、系统、科学改进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

3.1 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能培训

在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很多风电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从大多数风电企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重视安全培训的广度,而对于培训的内容则缺乏针对性,也不够具体。此外,风电场的学习和培训更多注重了专业技术的学习,而对安全方面的培训较少,对于基本原理以及基础理论的学习则比较忽视,造成风电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很难提升。所以,作为风电企业来说,应该结合风电场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组织相关的高校或是资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材或书籍的编制,从而为安全管理人员具有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奠定基础。通过持续地注重专业深度和实用性学习,使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进一步拓展理论知识。

3.2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情感认知与领导力

安全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更多地体现在情商方面,要提高情商就需要加强情感培养。风电场相关人员因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量,每天要从事大量的风机维护工作,使其疲于应付、身心俱疲;工作环境相对差和艰苦,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种种原因,使得风电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形成职业冷漠和厌烦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影响其领导力。

为此,建议风电企业注重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情感培养,构建多种不同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上突出安全管理发展与情感研究的结合,逐步建立起以企业情感为中心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3.3 健全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体系

安全管理重在闭环,要想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建立完备的考核体系。如果考核体系不能得到完全的落实和贯彻,就很难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更不能实现安全目标。

为此,建议风电场针对其实际特点,建立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体系,实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全过程闭环管理,为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提供管理理论支持。

3.4 鼓励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

要想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其参加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风电安全技术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讨风电领域的问题或者隐患,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实践的过程。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因为长期奋斗在风电场一线,并且专门处理一些紧急、繁琐的日常工作,通常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都会有很多新的体会、感悟和经验总结。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让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到风电场安全技术科学研究中,不仅可以增强工作人员自我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提高风电场整体管理的水平。

为此,建议风电企业选派一些敢于创新、善于总结和学习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应用系统安全的方法和技术,科学地分析、探讨和研究风电场安全管理问题,并通过不断进一步研究改进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增强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地确保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安全目标。

3.5 坚持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强力支持下,风电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迅速,无论从风电机组运行,还是检修、检验项目和故障诊断方案,都要求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先进风电技术,确保与时俱进。

为此,风电场持续不断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进修是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建议风电企业针对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备的培训体系,通过风电企业间的专题学习、相互交流、知识竞赛、师徒协议等方式,形成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拓展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视野,掌握国内外风电安全管理的前沿,并严格落实安全培训资金。

4 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途径的实践应用

按照构建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途径在辽宁地区某风电企业进行了应用。首先,风电企业聘请了大学教授从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电工学原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学习,为风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夯实了业务基础;其次,根据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重新整理了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和工作人员情感教育,如给工作人员家属寄送生日礼物、报销探亲车票、给工作人员家属的一封信、领导对困难工作人员家庭进行慰问等方式,使工作人员充分体会到风电企业给予的关怀和支持,增强了风电场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组织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了闭环的风电场安全管理考核体系,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构建的提高途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应用该成果半年多,风电场没有出现重大设备和人身事故,尤其在春检过程中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为风电场运行维护稳定了队伍、节省了成本,因此建议该方法在风电场进行推广应用。

5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合格的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职责能力、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组织和决策领导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风险辨识的能力等,这是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合格标准。结合上述内容,风电企业应当采取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情感认知与领导力,健全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体系,鼓励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坚持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应用等方面的对策等方面的对策。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风电场员工专业素质培训也会不断产生一系列新情况与新问题,对此,必须结合现实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不断开创员工素质提升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晓丹,闫晓双,宋云娇,朱微.风电场安全管理人

员专业素质提高途径探讨[J].价值工程,2015,

(21).

[2] 成登明.风电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用研究[D].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