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论的任务是提高英语教学的过程的效率和促进教师熟练工作。其中不但需要连续分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需要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寻找新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这意味着英语教学的方法论必须考虑到学习英语语言将会带来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来探讨英语教育方法改革的问题:
怎么教?
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当一个老师是确定好了目标的教学,他/她会有条不紊的达到预计的目标。
如何教?
原则上的英语教学是建立、手段、方法、方式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而成功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几项能力:
(1)鼓励、发展潜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频繁的重复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
一、语法和翻译
现代外语研究基于语法的格式相同的方式被以前的拉丁语主导了300年,是一种根据一定规则把单词合成一个句子的方法。学生应该学习单词和语法规则,严格遵循构建基于这些句子的分组列表和规则,本系统的语言学习是非常严格的,以这种方式学习学生无法拥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口头语言。而当学生使用口语时的语法,是不同于人工建造的句子。在16世纪, 语法英语第一次作为一门语言出现。并认为语言教学应该从书面文本和由其分析来教授词汇和语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先驱是沃尔夫冈 (1571 - 1635)。根据他的理论,英语语言必须遵守逻辑序列。
二、直观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有人主张精神和情感彼此连接。并提出了直观的方法基于直觉的直接对象、图片、视觉和声学元素,视觉和听觉刺激,文字和图像应该一起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意味着从死记硬背过渡到更有趣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中。
1.英语课程的几种类型
英语课程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学习新的技能,
复习和实践
知识提升、拔高
提问、修改错误
自学
下面以莎士比亚的学习为例,举例说明:
演示和解释关于莎士比亚的一切信息可以继续提问下去。但重要的是,在本堂课结束之后,老师应当对本课堂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复习,这种方法手段虽不同于考试或者其他方法,但其所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课程结束时,还要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巩固记忆,作业将包括阅读课文等内容。
2.寻找新的改革教育方法
吉恩・约瑟夫教授在他的课上他用来读两次,大声地,慢慢地将特定的文本翻译成英语,学生们将遵循阅读规律进行朗读,接着,他要求学生们把句子分成一个单词或词组进行朗读,他认为这是自然模式的方法来学习外语。之后他去了到德国学习德语并进行了记忆实验,就是只记忆第一动词和单词,然后阅读整本书。最终,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也无法看懂或用德语进行交流,。失望的他回到法国之后惊讶的是他发现他的三岁的侄子会说德语比他会的还要多。基于此基础上,他建立了一种新方法,称为Gouin系列。他指出,在教学外语的人必须先从听觉感知,这意味着学习的主要器官是耳朵,而不是眼睛。所以对于外国语言学习的最好的方法是听力而不是阅读。
三、直接教育法
在19世纪的后半期,由于经济问题,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找到去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工作的机会,自然数百万不得不学习英语。通用学习的直接方的支持者强调口语的重要性,因为他的英语教学方法是独一无二的。他指出,语法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教语言。他的结构化课程和对话被称为“口服的方法”。在他的课上他通过教英语口语练习语言。他认为阅读材料中给出的对话和相关文献及所有的描述和叙述应该很容易、自然和有趣。同时,模仿声音的概念,并且说出的单词和句子,他们听见就变得更加重要。在整个20世纪的新理论,尤其是期从20世纪下半叶,引入了詹姆斯j・亚圣何塞州立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提出一个轻松的语言学习方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学生将承担不同的角色,所以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读每个角色,同时会纠正他们错误的发音。他发现,五岁的孩子比成年人的学习能力高出25倍。在他的研究,他发现大脑的左半边是负责语言、分析、务实而右半球是整体的、艺术的、直观的、抽象的、音乐。这两个半球为了正常工作必须统一在同一水平,吸收同样多的知识内容。
所以,选择通过音乐来帮助记忆是至关重要的,选择音乐的类型是很重要的,在做各种研究后发现巴洛克音乐以其特定的节奏产生松弛,会导致良好的记忆。使用这种技术能够记住大量的词汇。但同时,一些人也指出,这可能会对人产生某种有暗示和操纵,这类加速学习必须有一个伦理和道德来规范。
四、结论
与人分享知识是最重要的,这种分享可以激励老师在课堂上拥有最佳状态。语言的智慧让老师更加热爱教学。和学生的互动可以让老师拥有巨大的成就感,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人类的智慧和理解,它会打开对文化和语言认知,在教实际教学中学习另外一门外语可以打开心灵去认识新的世界。
其实不同的老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老师面对的学生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学习节奏,如果要使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老师身上是不可能的,一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吸收课堂所有的知识的。同样,只有几个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而多数是被动的参与者。最好的教学方法永远不是死记硬背,所以,风趣幽默的教学形式才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低要求。
参考文献:
[1]The Economic Journal of Takasaki City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vol.48 No.3 2006 Asher, James, Brainswitching, A skill for the 21st Century, Los Gatos, Sky Oaks Productions, INC., 1988
[2]Georgi Lozanov and Evalina Gateva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uggestopedic Manual, ,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1988
[3]Levitchi. Leon, Manual de Limba Engleza pentru clasa aIX-a, Bucuresti, Editura Didactica si Pedagogica,1965
[4]Cook, John Lennox, Gethin Amorey, Mitchell Keith, A New Proficiency in English, Blackwell, Oxford, 1967
[5]Daniel Jones, 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 Ninth Edition. Heffer &Sons Ltd. Cambridge, 1960,
篇2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形成终身发展的意向。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是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健康”这个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不公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体质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并进一步认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二、树立整体意识,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体育教学自身的存在、发展和培养人的过程是不可孤立的,体育同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属性,体现了体育与其他学科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认识这一整体性,必须站在教育整体高度上来研究和教材,分析学生和开展教学活动。否则,不但会制约教学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使我们误入片面施教和主观失误的歧途。只有加强体育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做到让体育为各学科服务,让各学科为体育服务,才会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挖掘体育教学的潜在魅力,开辟体育教学的新格局,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计和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活动,如大家所熟悉的游戏活动之一——美化我们的校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样,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三、遵循科学规律,建立“大体育”的方法体系
体育之“大”也应体现在方法上,在过去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研究这些方法时,我们一般只是孤立地去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单纯地利用某一方法来开展全过程的教学,无论这种方法有多前卫,就像我们不能只用筷子而不用碗来吃饭一样,最终是无法解决体育教学的“温饱需要”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科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又要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研究和论证,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和方法体系。此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体系,使这些科学的方法根据我们的需要,产生“化合效应”,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工作。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创新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通常教师采用的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而评价学生钢琴水平的高低也仅仅是通过让学生弹奏一两首曲子,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期末成绩的唯一评价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现代的钢琴教学模式相违背。例如,老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很难看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等等。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进而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这也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高校要实行素质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素质教育理念也是我国教育的整体方针,是全民族未来教育的希望,旨在促进全民族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因此,针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发展形势,也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国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着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一个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笼统概念,只是人们习惯性经常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而素质教育具有两面性,主要包括了外在和内在素质两个方面。外在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综合表现,比如这个人的能力表现如何,这个人获得何种成就等;内在素质是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价值观导向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等。所以,高校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另外,从我国长远的教育发展理念来看,素质教育也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与社会发展规律相吻合的,也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思路
1、教学课程的改革
在高校课程学习中,钢琴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钢琴教材的选择是根据社会发展形式变化而改变的,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只有紧跟时展潮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钢琴教学内容,才能实行有效的钢琴教学模式。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会使得课程内容相对杂乱,而且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整体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钢琴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对于过时的课程内容要懂得取舍,合理使用新版教材课程,因为有些过时的教材比较侧重于理论与素质知识的学习,而现代教学改革模式是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钢琴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钢琴课程内容,并根据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调整钢琴教学内容,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当前高校许多钢琴教材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一些压缩本的钢琴教材都是抄编而来的,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水平。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对当前的钢琴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我国素质教育阶段,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以教师课堂授课,实行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为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是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也使得教师容易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反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水平,更不可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地改革创新钢琴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借助网络技术等教学辅助工具,实行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
1、优化教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大学钢琴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学原则,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性的钢琴技术人才在社会发展需求中占比很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面,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钢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性人才。而从音乐课程结构体系来看,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将音乐基础课程和钢琴专业课程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的划分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在选择钢琴教材内容的时候要以满足专业需求为原则,因材施教,剔除过时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所以,钢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机动的选择钢琴基础性课程内容,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另外,考虑到学生在掌握一个知识点或某项技能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学习过程,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钢琴学习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优化钢琴教学理念,全面构建钢琴教学结构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发射型思维能力。
2、教学步骤的创新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好教学步骤,这是关乎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钢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设计的教学步骤能够更加全面性和合理性。在设计教学步骤的时候,钢琴教师首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先对教材大纲有个大致地了解,之后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编排教学计划,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完善。同时,教师还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既包括对教材的分析研究,也包括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分析,并在此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知识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教学目标的改革创新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这是决定教学进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意识形成的重要体现。由于钢琴教学的弹性很大,而且教学内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目的、内容、步骤等认真备课,要预先编排好教学计划,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有条不紊的完成钢琴教学任务。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要从教学的目的、步骤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并引导他们更好地应用于基础教学实践活动中。另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学习的模式,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篇4
关键词:概念教学;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抽象;灵活运用
概念教学对于数学学科尤其重要。不明确概念,就无法学习数学,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基础之上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的掌握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一、化抽象为具体,强化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我们可以锻炼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数学概念。在混合运算中,有这么一个结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例如:一共有900本书,一班借了318本,二班借了472本,还剩下多少本?一种方法是900-318-482=100(本),学生学了小括号之后,也会这样列:900-(318+482)=100(本)。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算起来要简便的多。我又e了一个简单的例子:10个苹果,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10-2-3=5(个)或10-(2+3)=5(个)。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后学生说:一个数减一个数再减一个数和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和是一样的。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严谨,但意思已经表达明白了。然后再渗透简便算法。
二、巧思妙想,牢记概念
学会数学概念并不难,关键是要牢牢地记住概念。其实只要能从概念中找到乐趣,再运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灵活地掌控概念就会变得十分简单。比如,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进率一般是10、100、1000,而唯有时间的单位进率比较特殊是60,1时=60分,1分=60秒,有个别学生可能在小学毕业检测中也会出错。所以我这样问学生:谁能想出好的方法来记住呢?学生说:妈妈说时间是挤出来的,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所以进率是60;还有的学生说:钟面上有60个小格,所以进率是60,我觉得都是很有道理的。再比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如填一填:
8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3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后会说:想好了进率,把大单位化成小的单位后面加0;把小单位化成大的单位后面去掉0。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发现,也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三、灵活运用,深化概念
概念的运用是对概念的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概念运用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比如,教学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学生都知道1毫米大约是1分钱硬币的厚度;1厘米大约是学生拇指的宽度,1分米大约是学生一的长度,1米是我们教室两块地砖的长度,1千米大约从胜利桥到我们学校的距离。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如果有了这样的参照,学生做题时就会三思后做,如同步有这么一道题:黄河全长5464( ),有的学生填米,有的学生填千米,学生有了争议,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说了从胜利桥到学校大约1千米,黄河跨越好几个省份,肯定不能填米,只能填千米,学生听了都心服口服。
四、加强复习,系统概念
概念形成后,学生要真正地掌握,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次反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地巩固与深化,逐步形成系统。由于概念是互相联系着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我们复习时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比如,在复习进一法和去尾法时,我出了三道这样的练习题:
(1)19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这只是一道单纯的有余数的除法。
(2)19个苹果,每3个苹果放一盘,至少需要几个盘子?这是一道进一法问题,因为6个盘子不够,所以至少要7个盘子。
(3)19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这是一道去尾法问题。
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总之,概念教学不仅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思维能力训练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不断探索概念教学的好办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老师教学的全过程,在参与中认知,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教育学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一、教育学有关概念简述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力求要达到的效果。具体来讲,教育目标即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统称,可指代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也可指代某一学科的培养目标,还可指代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应注意理解“教育目标”背后指代的含义。倘若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可理解为“教育目的”;倘若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可理解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任务而制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分解。①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
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
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这些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两者具有概念性不同;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结果⑥。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是指“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课程目标是指“某一门课实施之后学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而教学目标是指“某个阶段的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以说,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之间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总体到细节的关系。
注释:
①傅梅芳.论教育目标的科学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6-9.
②刘铁芳.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9.
③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④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⑤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⑥朱慧贤.课程目标及其相关概念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1-34.
篇6
关键词:可视化;概念图;傅里叶变换;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李良(1974-),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高娜(197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河南 焦作 454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JKGHAD-0283)、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DQJG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72-02
可视化是指通过可以觉察的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呈现的过程,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知识创造和传递中的应用。它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者思维认知的表现。在伍国华和李克东的研究中,根据主要功能将知识可视化教学工具分为两类——概念关系图与思考步骤图,前者包括概念图、知识地图与语义网络,后者包括思维导图与认知地图。这两类知识可视化形式都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效果。[1,2]本文以傅里叶变换为例绘制了概念图,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设计和讨论,使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一、概念图
概念图又称为概念地图、心智图等,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从而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作为可视化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教学模型,表达自己教学模式中的内在要素与相互关系,起到对教师教学经验抽象表征的作用,同时也便于师生及时交流信息,促进学习者的相互理解。
概念图由概念节点和带有标签的连线组成。节点用于表示某一命题或知识领域,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连线上可以用箭头表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方向,连线上的标签表示概念之间是如何或者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联系的。概念、命题、交叉连线、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个图标特征。[3]
二、教学案例设计
傅里叶变换是信号处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学生在高等数学中已经学习过傅里叶级数的概念,而且在多门专业课程中也都运用傅里叶变换来解决工程问题,但由于遗忘或者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该理论的用途不够明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傅里叶变换仍然感到难以深入理解,学完以后对傅里叶变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只是一个看不懂的公式”的程度。同时由于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繁多,课堂容量大,因此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工作也非常有必要。
针对傅里叶变换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用概念图设计教学方案如下。同时考虑到概念图工具在课堂中使用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耐心施教的原则,[4]将概念图按照课堂教学的顺序逐步展开,由简到繁。
1.傅里叶变换的四种不同运算对象[5,7]
首先,要区分各种不同形式的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其处理对象的特点,因此根据连续性和周期性构建初步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星形框表示傅里叶变换,其处理对象分为时间连续和离散两种信号,根据信号周期性进一步分成四种,用树状结构表明其关系。图中圆角矩形框标明了四种不同信号的频谱,由此可以进一步找到规律,即时域和频域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域的连续性对应另一个域的非周期性,一个域的离散性对应另一个域的周期性。而时间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之间可以通过抽样进行转换,遵循奈奎斯特抽样定理。
2.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引入[5]
由于这四种形式的傅里叶变换在时域或频域不都满足离散且点数有限的条件,不适合直接用计算机实现,因此引入了有限长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即DFT。将DFS限制在一个周期(主值区间)上进行,即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这样既保持了原信号完整的频谱成分,又满足了计算机运算的要求。尽管是有限长序列,但它隐含有周期性。图1中用箭头和椭圆框标明了DFT与DFS的关系,并用计算机图标和云形框对其特点进行了注释。
在工程应用中,对于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分析也可以用DFT逼近,但是逼近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误差,这部分内容也用云形注释框进行注释。
3.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关系[5-7]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必定包含三种基本变换,即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但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三种变换以及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图1中星形框所示,拉普拉斯变换用于分析连续时间信号,而z变换用于分析离散时间信号。
对于连续时间信号而言,尽管傅里叶变换能够对大部分信号进行频域分析,但也有一些连续信号,比如按指数增长的信号,当时其傅里叶变换的积分式不收敛,因此不能用傅里叶变换来分析。于是将这样的信号乘以衰减因子,重新代入傅里叶变换式中,就得到了拉普拉斯变换。反之,对于拉普拉斯变换来说,当S域的复变量限制在虚轴上时,实际上就是该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因此可以说,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是一种特殊的拉普拉斯变换,而拉普拉斯变换则是更一般形式的傅里叶变换。
同理,z变换适用于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如图1所示。而z变换可以看做离散形式的拉普拉斯变换,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右侧菱形框所示,即s域与z域的映射关系。两个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右侧的坐标平面表示,一目了然。此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不仅可以用于课堂展示,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助材料,其网状结构能有效说明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自明性,即使没有老师的讲解也容易看懂。本文从傅里叶变换入手逐步展开,顺次引出傅里叶变换的几种不同形式以及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在实际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以便配合不同教材的编排顺序。
三、概念图教学案例应用
笔者做了两种形式的教学尝试。方式一:不使用概念图,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课程讲授和总结;方式二:运用概念图,依照由简到繁的原则,从一个中心主题开始(本案例从傅里叶变换引入),依次展开进行讲解。课堂讲授完毕之后,布置概念图作业,然后用概念图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修改完成总图。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采用第一种方式教学,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知识结构不清晰,机械记忆,容易遗忘。采用第二种方式教学,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相互之间的联系等都有较清晰的认识,且借助图形方式记忆更深刻,更容易理解。
由此可见,概念图对于帮助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及整体知识结构框架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已经完成阶段学习或者学完整门课程的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不仅有助于重新梳理知识、整理思路,而且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便于有针对性地复习。从学生对知识的表述情况来看,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完整准确而清晰地表述概念,也就是将老师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完成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做到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概念,实现了有效的学习。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从一个中心概念节点出发,由点及面,逐步按照与其相关的定理、公式展开,拓展到下一个概念节点。这种方法更便于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不仅教师能自己“意会”,而且能够向学生“言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老师的思维过程,同时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现场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把握课堂节奏。
在总结复习过程中布置概念图作业并用图形组织师生交流,也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便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四、结论
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在信息时代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可视化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作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证实。本文采用了概念图作为可视化教学工具,以傅里叶变换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结果证明,使用概念图教学更易于清晰展现教学思路,建立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生动形象的可视化图形更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而且可以作为师生交流探讨的工具,使教学从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实际效果,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有的放矢,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实践发现,绘制和应用概念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概念图作为记录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工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图形方式传递和交流知识,因此要求自明性强,结构清晰,容易理解;将其应用于教学时,应从简到繁,逐步展开,条分缕析,也就是说,读图应该有合理的顺序,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情况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另外,概念图用于交流的效果比单纯读图要好,因此师生共同绘制和修改概念图,会对双方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伍国华,李克东.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的元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224(12):84-90.
[3]胡小勇,王泳,荣梅.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红波.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7):104-108.
[5]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非本质的认识,称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前概念也可以说是日常概念、迷思概念,其中有部分与当今普遍认可的科学理论一致,有部分不一致。学生普遍具有前概念认知,在小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前概念存在。为避免前概念对学生科学知识形成的影响,也为避免学生进入误区,应该基于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操作策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教学前期预测,全面凸显出前概念
前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未能预知的,需要做好教学前期预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科学知识教学前期,教师需要认真与学生对话,包括知识、思想上的对话,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前概念凸显出来。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制定好预测结果和应对计划。
如“空气的性质”单元教学时,若教师直接进入正题,还是讲述空气无色无味,但是有重量、有体积,那么会让学生感到不能理解、一脸茫然。日常生活中,学生认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也没有质量和体积的,在这小节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首先实施前期预测,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空气的认知,再结合实验探究,告诉学生哪些前概念与科学存在差异。如此,前概念预测和对应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深化了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为:一是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吹气球、给轮胎打气观察到什么现象;二是在玻璃杯地步贴上一张彩色纸,将其倒扣在装满清水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完全浸没再拿出来,发现彩色纸没有湿;三是在塑料瓶中吹气球,气球口封住塑料瓶口,发现气球吹不大;四是用细线、小棍制成小天平,让左右2个气球保持平衡,之后用针刺破其中一个气球,发现小天平倾斜;五是解开吹好的气体,正对着脸,脸感觉到了推动力;六是将气垫压在左手上,用右手挤压气垫,发现左手受到了压力,拿开右手后,气垫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在教学前,做好教学前期预测,全面凸显出前概念。了解到学生对空气有前概念认知,且与现阶段的科学知识相违背。为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选用了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前概念,从而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二、预设认知冲突,科学转变误差概念
前概念中有部分与科学概念相悖离,这也正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与矛盾的较好的素材。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由此,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预设认知冲突,把握时机,制定和实施应对方案,有效科学转变误差概念,实现高效教学。
如“声音的产生”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预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时,一些学生回答,声音通过挤压产生的,因为挤压泡沫塑料可以产生声音,还有些学生表示,挤压纸张不能形成声音,认为声音是通过摩擦产生的,因为纸、泡沫塑料都可以通过摩擦发声。另一部分人则2个观点都不赞同,说直尺不能通过挤压和摩擦发声,弹动。敲击直尺可以发声。在学生自主发言、讨论交流之后,大家对“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发现都不能说服大家,而且自己也被其他人的观点说服了,表示声音产生应该有其他原因。
预设认知冲突后,教师采取趣味实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发声现象、发声方式及“声音产生的原因”“振动”等相关知识,转变学生误差概念,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对比橡皮筋拨动有声音、用力拉没声音;塑料尺拍打、拨动有声音,用力弯曲没声音;小鼓拍打、敲击有声音,用力压、按没声音,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总结,发现发声的时候,物体都在振动,而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不发声时,这些物体是静止的。新概念图式与前概念之间对抗,学生再次深入地讨论交流、推理分析、反思总结,才能基于观察和实践探究,分析、抽象出鲜明的共性特点,归纳出科学结论,运用正确的科学概念来替代有偏差的前概念,形成“声音靠振动发声”的意识。
三、组织合作探究,建构科学概念网络
新课改提出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教才能不断地提升知识和能力。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基于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认清科学前概念的正误,辨别、总结出科学概念,可以引入合作探究策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活中探究与应用实践,不断建构科学的概念网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如六年级“铁钉生锈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观察平时铁生锈一般在空气中,就得出空气能让铁生锈的结论,部分学生发现潮湿的地方铁容易生锈,就反驳“空气让铁生锈”的言论,认为“铁生锈的原因是水”。这些都属于学生片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的片面性,也为了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网络,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概念网络。
科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了解和发现“铁锈生锈的真正原因”。这一合作探究实验需要在新课上课前,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可以是家里、学校实验室等。设置单一对照实验,准备几个对比①密封透明玻璃箱中放一颗干燥的铁钉;②玻璃箱敞开,铁钉部分露出水面,一部分放在水里;③玻璃箱敞开,里面干燥无水;④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水表面放一些菜油。一段时间后,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发现,铁生锈与空气、水有关,只有这2个条件都满足时,铁钉才会生锈。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铁生锈后颜色、形状、弹性、导电性能、质地、敲击声等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哪些变化。铁是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原材料,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类材料,防止和减少铁生锈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该如何防止铁生锈呢?”提出问题后,学生进一步合作交流,从铁钉生锈的原因分析出发,了解到可以从避免铁与水、空气接触进行解决。合作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法,并总结提出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喷漆、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等方案。教师总结后,提出“防锈方法有这么多,为什么不同的铁器会运用不同的方法,防锈还需要考虑什么?”将这一问题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
组织合作探究,是基于科学前概念教学设计中最为扎实的一步,也是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网络的关键策略。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生成,在分析、认清学生的前概念后,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辨析出前概念的对错,建构完善、科学的知识网络。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易出现先入为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前,已有了一些前概念认知,在前概念影响下,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较易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时,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特点,通过教学前期预测、预设认知冲突、组织合作探究等步骤,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前概念的存在,并与科学概念对比分析,建立综合的思维分析系统,通过感知、分析、应对、反思与总结,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概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篇8
由于我国高校现行的传统工程教育模式与现代工业的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企业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和自己专业相匹配的理想工作的状况。针对这种现状,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此背景下,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构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对培养具有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1 CDIO简介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
2.1 教材的改革
我院一直使用的是谭浩强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该书覆盖面非常广泛,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讲完书中内容。教师常常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繁多琐碎的知识点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应该采用新颖的导入方式,入门简单,案例丰富,实践性强,自始至终能够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选取《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教程》。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将CDIO教学理念深入落实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它不仅承载着课程和项目的教学内容,而且贯穿和体现着CDIO改革的教育教学思想、策略与方法,是在系统化理论的指导下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进行一体化设计,有机融合在教材体系中。教材的编写采取了全新的CDIO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与规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案例教学为引导,以项目为载体,从而降低了学习C语言的门槛,很容易上手。 同时将一个完整的项目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强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项目的开发过程和基本方法。
2.2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以项目教学为主
在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能力部分以计算器为例,要求实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求余、累加、阶乘、阶乘累加等功能,让学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而不去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细节化。初级应用能力部分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1.0编写为例,要求能够实现成绩的录入、能够实现成绩的输出、能够进行成绩查询,能够排序以及对口令验证的改造。引入数组和字符串的知识,重点讲解如何使用数组和字符串,强调知识的应用,并巩固练习第一阶段的分支和循环等知识。高级应用能力部分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2.0编写为例,编写输入函数,实现每个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入;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出,能够进行成绩查询,能够排序,汇总统计,口令验证等模块,要求用一维数组来存储模块引入更复杂的构造类型?D结构体,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结构体数组来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其他相近的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新教学理念以使CDIO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主要表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突出强调“主动学习”;其次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动手,在这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实验课教师必须由任课教师担任,将实验课程内容和课本内容协调统筹安排,增强实验课的趣味性,兼顾知识性,使学生主动动手增强对专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补足学生能力差的短板;最后是要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大力培养,以适应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在讲授学科知识点的同时,也要讲授学科和章节的背景知识,使学生逐渐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时,学习就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在实验课堂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理解实验原理和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义,试验完成以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对比理论值和实际值得差异,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4 师资队伍的改革
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求具备合理的结构、稳定的人员、比较高的教学水平、良好的教学效果条件外,而且要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和进行教学观摩,邀请企业家和工程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各级项目的指导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融于教学。
2.5 考核方式的改革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取消原来的只以笔试考核为衡量成绩的机制,把平时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纳入成绩的占比。比如可以考虑平时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占40%,笔试占30%,机试占30%。
3 教学效果
C语言课程经过了几次完整的教学实践,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3.1 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明确
在最近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自觉地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冲击了以往上课的不良现象。
3.2 读程序、编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从原来的主角转换到现在的配角,主要负责指导,在现场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遇到问题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得到解决。
3.3 小?W期的课程设计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学生从一学期的开始就接受设计任务,经过共同探讨,共同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创建整个项目的开发思路,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最后的小学期设计阶段,大部分同学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而且质量较高。
篇9
关键词 c-MOOC课程;概念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07-03
Research and Teaching Design of C-MOOC Course based on
Concept Map//DING Jianying, HUANG Yanbo, ZHAO Hui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MOOC course mode aimed at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f MOOC and full-time college education, so as to combine open education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creatively. Then it researches the c-MOOC cours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map, so a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teaching, push th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personalized and make the relatively old university classroom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truly.
Key words c-MOOC course; concept map; teaching design
1 引言
MOOC课程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数以万计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由选择课程主题学习、自定学习进度、自由分享观点、即时练习反馈、参加考试、获取证书,并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开放教育资源应用从单纯资源到以人为本课堂的转变[1]。
MOOC的出现对全日制高校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个性化和规模化教学的统一,改变了全日制高校教育“一刀切”的规模化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这并不意味全日制高校教育可以被其取代。首先,MOOC课程过于灵活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约束限制,导致学生容易中途放弃课程。据统计,目前MOOC的完成率不超过15%。另外,纯粹基于互联网的MOOC教育在师生互动方面、在整体教学氛围方面也无法达到全日制高校教育的优势。全日制高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科研实训和人脉拓展等整体性学习成长体验[2]。
2 c-MOOC课程的内涵
c-MOOC课程提出 MOOC与全日制高校教育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和难以克服的缺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了促进全日制高校教育的个性化,使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过程,教师因材施教地开展班级教学,提升高校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笔者提出c-MOOC课程模式。c-MOOC中的“c”意为“campus”“control”,c-MOOC是大学制度化管理MOOC教育,是指针对MOOC教育的个性化、灵活性和制度弱化特点以及全日制高校教育的统一性、标准化和制度化特点,将MOOC课程与全日制高校教育体系融合在一起,在现行高校课程体系中使用MOOC课程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教学的新型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既弥补了MOOC在线教育的缺点,又延伸了课堂教学,实现了全日制课堂教学与MOOC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推进了以个性化为内容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c-MOOC课程教学流程
1)课下知识获取。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作教学微视频、知识测验,供学生观看学习[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认知状态选择观看视频的侧重点、次数和速度等完成信息的主动加工,并借鉴MOOC的在线社交网络功能,积极参与答疑讨论。最后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平成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确定课堂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课堂知识内化。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指导。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疑惑,总结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拓展创新实践体验、人脉体验等整体性学习成长体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①通过自主探索,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提高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 上一篇:老年人吞咽障碍的评估
- 下一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