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吞咽障碍的评估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吞咽障碍的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微型营养评价法;脑卒中;吞咽障碍;营养不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临床评估表明伴有吞咽障碍。入选患者标准为住院1 d以上、入院时无胸水、无腹水、无临床可凹性水肿。所有患者情况按照MNA量表进行记录。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6岁,平均(71.33±7.96)岁。既往有卒中病史10例,高血压史6例,心脏病史5例,糖尿病史15例,有其他病史2例。
1.2 方法
1.2.1 MNA 利用Guigoz提出的MNA量表进行测试。MNA由4个部分共18条问题组成:①人体测量指标:体重、身高、上臂围、腓肠肌围、体重下降等问题;②整体评估:有6条与生活方式、医疗及活动能力相关的项目;③饮食评估:与进餐数、食物、水分及饮食方式相关的6条项目;④主观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18个问题总分为30分。其评分标准:MNA≥24为营养正常;24>MNA≥17为有营养不良风险;MNA<17为营养不良。
1.2.2 人体测量指标 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医师操作和记录MNA量表。①体质指数(BMI):身高和体重由无锡市衡器厂制造RGZ120型体重器测定,采用经过质控人员校正过的磅秤,精度到0.5 kg。BMI=体重/身高(kg/m2);②上臂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由国家体育局科研所监制的皮褶厚度测量仪完成,选择左手肩胛峰与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为测量点,测量时用左手拇指和其余4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呈皱褶,用皮褶测量器测量距拇指1 cm处的皮褶跟部的宽度;③上臂肌围(AMC):采用经过质控人员校正过的围度尺,精度到0.5 cm。用皮尺测定左手肩胛峰与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周径,AMC(cm)=〔上臂围(cm)-三头肌皮褶厚度(cm)〕×3.14;④腓肠肌围(CC):由皮尺测定腓肠肌中点周径获得。
1.2.3 生化指标 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采用酶法,统一用Hitachi7600 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批内CV≤33%,批间CV≤50%);以上指标的试剂盒均由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提供。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Ly)用比色法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
1.3 统计方法 由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营养状况分析 60例观察的患者评价总分为6~14分,平均(9.03±2.16)分,筛选总分为3~13分,平均(7.63±2.33)分,总分为9~24.5分,平均(16.67±4.26)分。其中10例营养状况良好,占16.67%,为良好组;13例有营养不良风险,占21.67%,为风险组;37例营养不良,占61.67%,为不良组。
2.2 三组营养指标比较 风险组与不良组比较在TP、BMI和ALB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风险组与良好组比较在BMI、Hb和ALB有显著差异(P<0.05,P<0.01)。见表1。
2.3 三组平均住院天数和死亡例数 三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风险组(50.16±24.58) d,不良组(34.38±22.29) d,良好组(23.10±6.77) d,风险组与不良组和良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死亡例数分别为风险组3例,不良组2例,良好组没有死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各组营养指标比较与风险组比较:1)P<0.05,2)P<0.01
3 讨 论
与以往的营养评价法相比,MNA具备以下优点:①可靠的评分标准;②明确的衡量尺度;③操作简便性;④减少资料分析者的偏差;⑤病人易接受;⑥花费低廉。MNA可在10~15 min内为1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Donini等〔2〕用MNA预测老年人营养不良和死亡率,通过167例老年人的跟踪3~12个月观察,MNA的分值与各营养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MNA分值低,死亡率高。有报道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病死率分别为11.3%、3.7%〔3〕;住院天数分别为42、30 d。何扬利等〔4〕对144例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调查,MNA对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6.1%,有营养不良风险为46.5%,合计为82.6%,与本结果近似。另外,他们〔4〕用在MNA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的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检出营养不良率为71.5%;MNA和MNASF均是可靠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方法;MNA调查项目较详细,更适合于科研;MNASF简便、快捷,比较适用于临床应用。宗敏等〔5〕用MNA对143例肺部疾病的老年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有营养不良危险44%。从MNA被推荐使用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一直被用作评价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金标准〔6,7〕。
本实验营养不良发生率61.67%,有营养不良风险21.67%。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病例为脑卒中伴严重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而且一般均放置鼻胃管饲养。其次,患者在入院前可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进食。而且,家属认为放置鼻胃管不舒服,宁可让患者入量不足。营养不良组在TP、ALB、Hb和BMI均比另外两组低,而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高于另外两组。由于营养良好组只有10例,在与有营养不良风险组比较时,虽然Hb和Ly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病人出现吞咽障碍,食物摄入减少,病人将失去内脏及躯体蛋白质,机体免疫力下降,将发生营养不良等严重的并发症。营养不良不但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虽然本实验并得出阳性率),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降低〔8〕。
【参考文献】
篇2
目的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影像学特征予以分析,掌握误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给予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1例吞咽障碍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通过分区法把患者影像生成过程分为I、II、III及IV四区,对误吸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通过造影检查表明,I、II及III区是主要吞咽障碍区,主要表现为舌肌萎陷、舌肌运动力弱等;其次为食团提前后漏、会厌谷残留、咽启动延后及喉渗透等。通过Logisti回归分析,咽启动延后、会厌谷残留及喉渗透是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吞咽障碍的高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病症特点,为临床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制定给予必要依据。
关键词:
吞咽障碍;高龄患者;影像学特征;误吸
0引言
伴随年龄增长,机体肌肉蛋白质量会日益变差,肌肉协调力、灵活度及力度方面会逐步减弱,同时因老年病症的发生,高龄人群易发生吞咽障碍,而误吸是此种病症较为常见的不良情况,是引起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1]。临床上,改进式吞钡造影是检查和评估吞咽障碍的黄金标准,而探讨高龄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对于临床针对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51例吞咽障碍高龄患者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吞咽障碍高龄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观察中,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吞咽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2例;年龄81~92岁,平均(84.1±5.2)岁。通过吞咽评估,唇运动弱化29例,认知障碍34例,舌运动减弱42例,喉上抬空间变小30例。本组患者均无心肝肾等功能衰竭或急危重病变,喉部未固定,可启动进行吞咽。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应用日产PN2EH51检测仪进行检查,造影中心有吸引器和氧气设备。钡餐配置:将200gII型硫酸钡粉混入到350ml纯净水中制成1#稀液体,并取50ml混入适量凝固乐调制呈2#稠液体,再取50ml混入适量半凝固乐调制呈3#糊,把3#糊掺入到软蛋糕中制成4#固体,适量3#糊加入到饼干中制成5#固体。检查操作:按照2#稠液体-1号稀液体-3#糊顺序,从小口到大口,对于4#、5#的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如存在误咽则当即停止,总用时3~6min。行侧、正及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均有相同医生进行操作,并创建影像档案。采取分区法将影像生成过程分为I、II、III、IV四个区,基于分区掌握相关指标。具体分为:I区,口腔区;II区,舌根和软腭;III区,会厌谷、声门及梨状窝;IV区,环咽肌开放、食管廓清。
1.3观察指标。
主要对患者的咀嚼、唇合并力、舌头运动速度及空间、吞咽启动时机、软腭运动、喉抬高、有无喉渗透、误吸等,以最严重的为最后结果。
1.4数据处理。
本组患者资料均应用Excel2007进行整理,并应用SPSS20.5软件予以统计处理,通过Logisetic回归分析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表明,I、II、III区是吞咽障碍发生的主要区域。大部分患者舌肌运送力显著减弱,舌肌萎陷、舌腭连接不佳占到88.2%(45/51);食团提前后漏占到82.3%(42/51);口腔运送时间增加占到72.5%(37/51);咽喉启动延后占到78.4%(40/51)。此外,因高龄人群的吞咽肌力量和运行效率显著减退,咽缩肌无力,会产生厌谷残留,占比80.4%(41/51),咽喉渗透70.6%(36/51)。另外,通过对有关因素进行Logisetic分析,表明咽启动延后(OR为12.284,95%CI为2.320~76.787,P为0.032)、会厌谷残留(OR为11.632,95%CI为2.227~78.583,P为0.012)、喉渗透(OR为3.835,95%CI为0.726~19.466,P为0.003)是高龄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高龄吞咽障碍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80岁以上老年人群,在认知、骨骼肌肉质量及吞咽肌肉力量等均显著降低,口腔和咽喉部的知觉力减弱,吞咽时间延长,使吞咽反应延后,进而使食物在吞咽期出现残留[3]。本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的味蕾出现明显萎缩,腺体分泌功能显著减弱,神经感知力逐步迟钝,吞咽肌肉明显性变,食管蠕动力减弱,食欲降低,主动吞咽功能降低。因为老年痴呆、脑卒中等病症的影响,以致高龄老年人群易出现吞咽障碍。误吸是高龄吞咽障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这也是肺部感染的主因。吞咽障碍和误吸会导致住院时间增加,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会引起高龄患者营养不良,进而影响到日常活动。本研究主要对80岁以上的吞咽障碍患者开展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进行影像学特征性研究,对误吸有关危险因素予以总结,为临床治疗给予重要指导。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的相对经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对于有认知障碍的高龄患者,有着重要作用[4-5]。不仅可予以准确诊断,同时可明确障碍发生具体原因、严重度,且可提供完整的影像学信息,便于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本组患者通过该项检查,可知I、II、III区是吞咽障碍发生的主要区域。大部分患者存在舌肌萎陷、舌腭连接不佳情况、食团提前后漏、口腔运送时间增加及咽喉启动延后等情况。另外,高龄人群的吞咽肌力量和运行效率大幅减退,咽缩肌无力,会产生厌谷残留及咽喉渗透。通过该项检查发现,因高龄患者在认知上不佳,同时因自主咳嗽无力,以致于主动清楚梨状窝和会厌谷部位的残留物的能力和代偿力较差,在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此外,本研究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因素进行Logisetic回归分析,表明咽启动延后、会厌谷残留、喉渗透是高龄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舌肌萎陷,舌抬升时间显著降低,舌腭连接不佳,舌腭间距大,无法有效合闭,使得食团在入口腔直接到咽部,而这需要吞咽启动迅速才可确保食团能够及时有效的进入食管。但是高龄患者通常对咽部运动神经的反射感知要弱,吞咽反应不敏感。舌根抬升乏力,造成吞咽启动过程中舌、咽压力小,同时由因为咽喉敏感降低无法有效刺激感受器,吞咽启动显著延后。
综上,在临床康复治疗中,主治医师应该严格根据高龄吞咽障碍患者的改进式吞钡造影影像学特征表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系统、客观评估,依照评估结果制定出个体化、科学、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患者饮食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蓉 单位: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参考文献
[1]余晓,田刻平,叶青,等.ICU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04):251-255.
[2]孙丽凯,陈俊春.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误吸[J].护理学杂志,2015,(07):38-41.
[3]刘仁杰,刘丹,段天林,等.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5,(03):320-324.
篇3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护理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衰弱、身心功能退化,常可影响安全[1]。护理人员应意识到其重要性,加强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老年人安全[2]。下面仅就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分析如下。
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强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尽量不穿拖鞋。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室内应有足够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地面应避免受潮,盥洗室应装坐便器,并设有扶手。澡盆不宜过高,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 cm,以便于进出,盆底垫胶毡,以防老人滑倒。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应在睡觉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2误吸、误食
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性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人在进食过程中呛咳或发噎[3]。在护理方面要注意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营养。进食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要求老人注意力集中,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卧床老人可将头部抬高并偏向一侧,吞咽困难老人给鼻饲饮食。老年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清楚,以免误食。
3坠床
多见于意识不清或意识清楚但自身平衡功能减退而不能回避险情的老 人[4]。首先加强医院硬件建设,根据患者病情发放床挡,教会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护士加强病房巡视,尤其是夜间,及时了解患者需要,提供帮助。病情重者要求留陪住。意识障碍的老人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人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坠床摔伤。意识障碍的老人多昼眠夜醒,夜间需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意外。
4压疮
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尤其好发于老年患者身上。积极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首先护士应在入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估,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入院后,日常保持床单元及皮肤的清洁干燥,协助或指导患者家属翻身1次/2 h。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等动作,注意每天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至少1次/d。尤其是对于那些局部已不再受压力,而皮肤依然发红的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当皮肤受到汗液、大小便等浸渍后,要马上洗干净。使用海绵或者柔软的布来清洁皮肤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每天清洁皮肤,洗澡可以保持舒适和清洁。对消瘦或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给予气垫床、气圈,翻身枕等,避免按摩躯体的骨突出处,按摩会挤压皮下组织从而引起损伤,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压疮。如果患者躺在床上,需要至少更换1次/2 h,减少对骨突出处的压力.
5防烫伤、烧伤
老年人对冷热感觉不灵敏。沐浴、热敷、使用热水袋时,应严格掌握温度及使用时间,以防烫伤。医院内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病区除备用灭火器等防火措施外,还应加强烟火管理,如:禁止抽烟,私自使用电器等。对于挥发性强的易燃药品,应加强存储保管工作。此外还应注意安全用氧。医院的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以免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患者自带的家用电器,护士需先检查再使用。病房内不准使用易燃液体,如:酒精灯等,以免引起火灾。
6注意给药安全
根据医嘱给药,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对已知过敏的药物严禁使用。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嘱其不宜去花园散步,一旦出现变态反应,应立即脱离过敏源,进行抗过敏处理[5]。老年患者由于智力,记忆力的减退,因给药时要明确区分内服药及外用药,标记要鲜明,发药时向病员讲解清楚,指导其用药,发口服药时必须送要到口,以免误食,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夜间或睡眠中服药时,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以防呛咳。粉剂药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后再服。服用安眠药的患者,上床后再服用,以免应药物起效后上床不及时跌倒。
7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新的疾病,斌哥之间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是患呼吸道疾病或发热的老人,加强灭蚊,灭蝇,虱,维护环境清洁,有利于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8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善于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权利及人格,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服务态度,精的技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总之,护理人员应及时解决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尽可能避免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N].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N].医学版,1999.
[3]张梅钦.浅谈内科疾病社区护理实践[J].MedicalJourna.2002.
篇4
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为5.6%~14.0%,15%~25%脑卒中患者死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以吸入性肺炎为主因此,积极预防吸入性肺炎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脑卒中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诊断和预防作一综述。
1 脑卒中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常见原因
1.1 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易出现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这些因素易导致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有报道显示[4]临床上多达70%的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王霞等[5]对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发现其发生率高达52%。Katzan等[6]调查发现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可高达64%~78%。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脑卒中后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假性球麻痹、或者脑干(延髓)梗死,导致真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造成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
意识障碍常见于脑干(桥脑中部以上)、丘脑、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或出血的脑卒中患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清除或防御功能减弱,口鼻腔分泌物不能及时咳出导致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
认知障碍也是脑卒中常见症状之一,大面积、多发性、额颞叶等关键部位的梗死或出血,常有认知障碍,严重者有痴呆。认知障碍尤其痴呆患者,对进食的时机、量、性状、速度缺乏正确的判断,又反应迟钝,吞咽发射减弱,易出现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7]。
1.2 脑卒中患者一般状态 高龄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7.37岁[8],而年龄和卒中后肺炎相关,Kown等[9]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比率随年龄增加,年龄每增大1岁,肺炎发生率增高2%。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是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高血压伴发率达81.1%、糖尿病为54.4%、高血脂为68.4%、小于50岁脑卒中患者吸烟约占63.9%[10]。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防御功能、肺部基础病变、低蛋白血症等因素与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密切相关[11]。由于脑卒中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并发吸入性肺炎。老年人因退行性变化,牙齿间隙变大,易引起食物嵌塞,口腔、咽部分泌物中存留大量致病菌,易随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12]。
1.3 护理相关因素 包括饮食的选择、、鼻饲、吸痰等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液体比固体食物更困难、饮水呛咳,因而,饮食选择应避免稀薄以减少误吸。而不当也是造成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原因之一,平卧位加上老年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屏障作用减弱,食物容易反流发生吸入性肺炎。对于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鼻饲是提供营养,减少患者误吸的重要措施,但鼻饲护理不当,包括:一次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胃管置入深度不够、移位,也可导致食物反流造成吸入性肺炎。吸痰是减少反流和减轻误吸的必要手段,但吸痰方法不当亦可导致误吸引起或加重吸入性肺炎[13]。
家属对脑卒中、吸入性肺炎的认识不足,如盲目认为自己进食比鼻饲好,稍能进食就排斥鼻饲,进食的量以为越少越不易呛咳,进食越稀薄越易下咽等,也是造成患者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13]。脑卒中患者神经肌肉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管下括约肌、胃平滑肌收缩无力、活动不协调等均可增加发生食物反流的机会[14]。
1.4 药物因素 脱水剂可造成支气管分泌物黏稠,使其排出困难;镇静药能够抑制呼吸和呼吸道保护性反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功能,导致二重感染;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可改变患者机体的正常菌群结构,导致气道细菌定植,耐药菌株出现;这些因素可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上升[15]。
2 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卒中发生后胸部影像学检测发现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①发热≥38 ℃;②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④外周白细胞≥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同时排除与肺炎临床表现相近的疾病如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等[16]。
脑卒中吸入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发现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吸入性肺炎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占54.2%: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3.2%: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属;假丝酵母菌占22.6%[17]。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患者检测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5.2%;革兰阳性球菌19.6%;真菌15.2%;混合感染40.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属多见,且耐药率较高[18]。
3 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意义较发生后治疗大,早期干预不但可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还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3.1 早期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意识障碍、认知功能 进行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评定是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必需的检测。意识障碍可采用GCS、ICS和APACHE Ⅱ临床评分量表[19],认知功能可选用MMSE,通过早期评估可明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有意识障碍或重度痴呆患者予以鼻饲、或根据病情予以胃肠外营养支持,其他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有洼田饮水试验,其简便易行,故临床常用;吞咽试验联合脉冲氧饱和度监测能有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准确率高达95%,而且发现隐性误吸的概率比单纯饮水试验更高[2022]。B超可检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舌运动,对人体安全,短时间内能反复检查,能在床边进行[23]。吞咽功能评估可以早期发现误吸,尽早采取对策,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2 适宜的饮食护理和进食 适宜的饮食护理和良好进食可以减少误吸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4]。脑卒中患者的食物形态根据其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黏性又不易松散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然后过渡到糊状,当吞咽功能有明显改善时改为碎状食物,最后普食和液状食物。食具应选择薄而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放在舌根处,使患者容易吞咽。一次进食量先少量(3 mL~4 mL),然后酌情增量。进食视病情而定,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稍向前20°、身体也可倾向健侧30°,这样,可达到最大气道保护,防止误咽;卧床患者一般床头抬高30°仰卧头前屈,偏瘫侧肩部用软枕垫起,家属于患者健侧喂食,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应抬高床头30°~45°保持30 min防止食物返流[25]。胃食管反流发生误吸时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在观察护理中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应当密切观察脑卒中患者的意识、吞咽、咳嗽、咳痰情况以及胃食管反流的自觉症状,如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烧灼、咽部不适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误吸[26]。
3.3 正确鼻饲 鼻饲前要回抽胃液,确保鼻饲管在胃内;痰多、或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在鼻饲前给予翻身拍背、吸痰。鼻饲时,抬高床头30°~ 45°或半卧位;一次鼻饲量不超过300 mL;若鼻饲时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右侧卧位,吸出气管内吸入物。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 min,鼻饲后30 min内避免深部吸痰引起剧烈咳嗽而致食物反流、误吸。更换鼻胃管时应将管口折住,迅速拔出,以免胃管内残留食物误入气管[27]。
3.4 加强口腔护理、促排痰 口腔护理能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口咽部的寄生数量,有助于提高咳嗽反射敏感性,同时提高口咽部感觉神经对刺激的敏感性和咳嗽中枢的敏感性,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8]。促排痰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9],引流如侧卧位、翻身、拍背可以促进排痰;痰量较多又不易引流者可借助负压吸引排痰;痰液过多有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可能时,予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和吸痰,以利痰液排出。
3.5 吞咽困难的治疗
3.5.1 吞咽的康复训练 改善吞咽功能的训练方法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模拟空吞咽训练、屏气发声运动、颊肌的训练、触觉味觉刺激、刺激舌的运动、咳嗽训练等[30,31]。杨素红[25]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前及摄食训练,发现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郭英俊等[32]每日对脑卒中吞咽困难者摄食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并适当选择食物、餐具及一口量,发现可防止误吸。刘丽芳等[33]对轻、中、重度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予不同的康复护理训练,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5.2 吞咽困难的物理治疗 Claire等[34]认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将电极作用于头颈部肌肉群,通过电极产生的脉冲刺激萎缩或轻偏瘫的肌肉组织而达到治疗效果。超声波治疗产生作用的基础是其温热、机械及理化等效应,超声波由声能转变为热能,局部脑组织的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及脑细胞营养状态。李华洋[35]研究发现其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病率。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法方便、无创、易操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36]。高压氧疗法可改善微循环[37],保护病灶缺血半暗带内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同时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病率。
3.5.3 吞咽困难的中医治疗 吞咽困难的中医治疗以针灸最多见。王宝玉等[38]研究表明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郭翔等[39]采用悬灸颈、头部热敏腧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评估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舌下针傍针刺法、自然生物电推拿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0,41]。
3.6 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合理用药 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保证每日所需热卡及所需营养,通过鼻饲改善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避免慢性消耗及误吸,保护心、肾、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减少感染几率[42]。对于脑卒中患者,应严格按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慎用镇咳、脱水剂。在未获取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前,可采取经验治疗,采用广谱抗生素,待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相应调整用药。
3.7 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喂食注意事项、食物选择、咽部滞留物的去除方法、出院宣教等。医、护、患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增进沟通,可使医、护、患的关系更进一步融洽,打消患者的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43]。
4 结 语
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较高,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各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增加其发生率,临床常将重点放在脑卒中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容易忽略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这一隐患,导致患者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文章发表,但所述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大多不够全面,且以具体护理方法为主。本文从脑卒中、老年因素及护理等方面全面叙述了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诊断及预防措施,旨在提示医务工作者积极控制吸入性肺炎相关因素,以降低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脑卒中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龚杏月.脑卒中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406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3,43(31):3839.
[2] 杨云梅.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与处理[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0,3(3):150158.
[3] 许旺,陈丽君,黄晓波,等.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351136.
[4] Power ML,Hamdy S,Singh S,et al.Deglutitive laryngeal closure in stroke patients [ 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141146.
[5] 王霞,梁卓燕,杨瑞萍.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早期评估及治疗[J].武警医学,2008,19(5):436438.
[6] Katzan IL,Cebu l RD,Husak SH,et al.The effect of pneumonia on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stroke[J].Neurology,2008,60(4):620625.
[7] 董素琴.脑卒中吞咽困难致误吸的原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09,7(10):26852686.
[8] 裴少芳,金兴中,刘毅.脑卒中发病年龄变化趋势及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及精神卫生,2010,10(3):263265.
[9] Kown HM,Jeong SW,Lee SH,et al.The pneumonia score:A simple grading scale for prediction of pneumonia after acute stroke[J].Am J Infect Contral,2006,34(2):6468.
[10] 谢淑萍,赵立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发病年龄等相关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17220.
[11] 唐红宇,杨期东,张智博,等.脑卒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 水平的动态变化[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151153.
[12] 张秀果,田悦平,曹奎粉,等.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9(26):33743375.
[13] 张迎伟.脑卒中患者鼻饲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7,5(5):344.
[14] 魏向东.急性脑血管病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J].临床,1996,3 (3):149.
[15] 卓安民.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J].感染杂志,2005,1:77 78.
[16]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388416.
[17] 郑洪,陈佳宁,禹玺,等.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8(3):372375.
[18] 戴莉莉.张舯.金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401041.
[19] 马永盛,陈亮,衣兰凯.GCS和ICS及APACHEⅡ三种临床评分对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611765.
[20] Lim SH,Lieu PK,Phua SY,et al.Accuracy of bedside clinical methods compared with fiber optic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FEES) in determining the risk of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Dysphagia,2001,16(1):16.
[21] Chong MS,Lieu PK,Sitoh YY,et al.Bedside clinical methods useful as screening test for aspir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cent and previous stroke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3,32(6):790794.
[22] 贾海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2002,29(2):119121.
[23] 苏义基,周璐瑶,丁建新,等.B型超声检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运动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7):3234.
[24] 李来有,李欣.史欣.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24125.
[25] 杨素红.32 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99200.
[26] 颜国慧,桑宝珍.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3):609610.
[27] 黎华.56 例脑卒中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护理[J].全科护理,2010,8(4):867868.
[28] 程建群.老年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3233.
[29] 徐娟.86例急性脑卒中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诊疗体会[J].内科,2009,4(2):208209.
[30] 金玲.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4243.
[31] 刘军.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871188.
[32] 郭英俊,王玲勉.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早期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2):12581259.
[33] 刘丽芳,王丽芳,张重梅,等.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4):631632.
[34] Claire L,David B.Dysphagia in Stroke:A New Solution[J].Stroke Research Treatment,2010,57(4):16
[35] 李华洋.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效果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31(3):5657.
[36] 范文可,吴毅,路微波.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15418.
[37] 邵金花,赵爱娟,郭丽曼.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梗死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6):591592.
[38] 王宝玉,成惠娣.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0):22242225.
[39] 郭翔,费桂珍,洪邵华.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22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337):6162.
[40] 孙燕,曹铁民.舌下针傍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96例[J].四川中医,2009,27(9):106.
[41] 刘红玲.自然生物电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3例疗效观察[J].内科,2010,5(5):486487.
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神经内科疾病多集中出现在老年人群中,更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286例,均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男174例,女112例,年龄34~79岁,平均56.4±3.6岁。其中脑梗塞189例,脑出血39例,珠网膜下腔出血31例,帕金森病 19例,格林-巴利患者8例。
1.2 安全隐患及措施
1.2.1 护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形式(1)跌倒:老年患者患上神经疾病后会造成肢体瘫痪、平衡失调步态失衡;低血压、抽搐、晕厥;且病房地面过于湿滑,站坐稍不注意则会引起跌倒。(2)坠床:病人陪护未能认识到床栏、约束带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把床栏私自取下、解开约束带;护士对于病人的情况掌握不足,护理工作缺失而引起坠床。(3)烫伤:神经内科病人在感觉意识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尤其是痛觉、温觉敏感不足造成了病人被烫伤的次数增加。(4)走失:在疾病的长期困扰下,病人的认知、记忆力、行为、反应等都出现问题,且缺少家属看护等因素导致的。(5)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会造成吞咽难度加大,咳嗽反射异常,进食出现呛咳;而部分病人因留置胃管时间过久,且鼻饲不标准引起误吸或吸入性肺炎。(6)压疮:患者皮肤软组织的新陈代谢效率较低,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大。(7)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常会伴随意识变化,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又会情绪激动,引起非计划性拔管。(8)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同时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等,加上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
1.2.2 避免安全隐患的有效策略(1)跌倒方面:首先入院时准确评估患者状况,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跌倒高危因素的在床尾挂出相关安全警示牌,并建议家人24小时陪伴,护士需随时叮嘱老年病人的生活起居满足3个30秒标准,“醒后30秒再坐起,坐立30秒再下床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1]。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因此,结合我科老干部特点,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告知患者入厕时不要关门,以免有意外发生时我们不能随时发现。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
(2)坠床方面:存在意识障碍、情绪暴躁、身体抽搐、老年痴呆的患者必须要配备保护性床栏,对行肢体实施控制。对于可能出现坠床与摔伤的病人,需定期到病房勘察巡视,与病人沟通开展宣传教育;对于病床的高度需控制在50 cm以内,对按安装空调设施的病房在热天最好不用凉席,可避免凉席外移而造成坠床。
(3)烫伤方面:一般老年患者建议不要使用热水袋,若病人得到显著恢复后,护士则需对其家属降解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与运用方式,水温需控制在5O℃以内。对热水袋外用布套包裹,最好间接地和皮肤接触,且对于水袋的位置要不断更换调整,或者防止两床被子之间,护士要经常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2]。
(4)走失方面:意识严重缺失的老年病人,需防止其走失的可能性。护士应和病人家属及时沟通,坚持24 h的守护,对外出检查要及时看护;对神经内科的病人挂胸牌;对床尾需挂警示牌,护士定期进行巡查护理处理。
(5)窒息方面:吞咽障碍较轻的病人要结合半流质饮食,控制喂食的速度,对出现呛咳的可能性观察。吞咽障碍较重的则采取插胃管鼻饲,需结合回抽胃液和听诊措施判断病情,且时刻关注胃管是否滑出,喂食需对病人进行叩背、吸净痰液,喂食后需避免吸痰、翻身。
(6)压疮方面:对可能出现压疮的病人填写压疮报告卡,并及早采取措施,如睡气垫床,同时保持每1~2小时进行1次翻身,维持患者皮肤、床单的整洁。护士在交接班时必须对病人当前的情况熟悉了解,从而掌握足够的工作信息。护士在协助卧位时需避免病人的身体滑动,或其它操作因素造成的压疮。
2结果
通过采取针对的有效的措施,及时发现与改善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逐年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报告如下。见表1。
表1 2008年至2010年护理安全问题比较(n)
3 小结
神经内科病人在治疗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这是营造安全、放心、满意医疗环境的前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综合分析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建清.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0):67-68.
篇6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安全;护理
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阶层理论认为,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1]。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引起的不良结果或损害所采取的避免、预防与改善措施,这些不良的结果或伤害包含了错误、偏差与意外[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增加,占老年人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具有“四高”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作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我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53例,男85 例,女 68例,年龄60~89岁。入组标准:①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处在卒中后1~6周。②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或性家族史。③无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其他严重疾病急性期。这些患者在治疗方面都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的要求,无明显差别,并把住院1~7 d因某种原因终止治疗的患者排除于本观察研究之外。
1.2 结果: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前153例患者出现误吸79例,跌倒28例,压疮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后153例患者发生误吸11例,跌倒3例,无压疮发生。干预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2 护理干预
2.1 影响安全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3]。因此要掌握和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①老年脑血管患者因老化和疾病的影响,脑细胞减少、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易发生运动障碍;不合理的房屋结构和设备、地滑、患者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及步态不稳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骨折。②患者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感觉障碍;患者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患者易发生烫伤。③老年患者皮肤弹性降低,皮肤免疫力减弱,局部循环差,可导致压疮的发生。④患者嗅觉降低,短程记忆力欠佳加之听力减退,易误服。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易误吸。⑤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 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2.2 安全护理措施
2.2.1 创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使病房设施安全,灯光充足,地面防滑、清洁、干燥,病房及床旁、走道无障碍物。病房、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卫生间内设紧急呼叫机,便于患者需紧急帮助时使用。
2.2.2 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对高危患者要制定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护士长督促检查措施执行情况,床头放置高危标志牌,并纳入交班内容,认真做好交接班。
2.2.3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承认自己老,生病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患重病或久治不愈时常对治疗丧失信心,易产生悲观、恐惧感。表现为烦躁、易怒,甚至大发雷霆。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爱心,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爱护。做到精心护理,细心照料,耐心解释,推心置腹的与患者促膝谈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和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2.4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防患于未然:①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具有严谨的作风。全面掌握病情,老年患者反应迟钝,观察病情要细,处理要及时。值班护士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可能发生的问题要了如指掌。一旦病情变化,要冷静应对,积极配合医生处理。②护士工作力求积极主动,在工作中主动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如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加强巡视,做到心中有数,除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外,还要根据老年人机体反应不敏感等特点,全面照料好患者。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做到送药到口。对高龄患者及老年痴呆的患者要督促他们完成各项治疗,做到口勤、眼勤、手勤、腿勤,不厌其烦。对有特殊治疗者,采取相应措施。治疗上除按常规制度执行外,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及特殊治疗特点,制定必要的措施,以防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④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及烫伤的发生。老年人体表皮肤感觉不敏感,护士除做好晨晚间的护理外,在使用频谱、微波、烫疗等治疗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时间和距离。使用热水袋时要用毛巾或包布裹好,勤观察。⑤对高危患者要重点防护,并留家属陪护。老年痴呆患者要强化宣教,并在患者衣袋内放联系卡(姓名、电话、地址),便于走失时联系。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高龄老人、偏瘫患者加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加强巡视,及时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⑥认真做好告知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对初下床活动患者护士要在旁边守护,根据需要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因人而异,活动度逐渐增加,以不感觉累为度。⑦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2.5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低热量、少量多餐为原则[4],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进食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2.2.6 用药安全护理:遵循服药原则,服药时姿势要正确,应采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坐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严格掌握服药的次数,每天口服药按时分次发给,以免造成老年患者误将全天药1次服下。护士发药时要交代清楚,严格分开口服药和外用药。写清服药时间、用法,以免造成误服。服用药物品种多、数量大时宜分几次服。体积大时宜分切成小块吞服。若有金属包装的药物,由护士掰开药物后给患者用温开水送服。特殊药物要加强宣教,如服激素类药、非甾体药应在饭后服,以防应激性溃疡。服降压药后不可立即更换,以防性低血压的发生。服安眠药者,最好睡前在床上服用。
3 小结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5]。为了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责任心,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要有护理老年患者的艺术和技巧,关心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到勤巡视、严观察、防未然,以达到帮助老年患者恢复和维持适当的健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3.
[2]宋明萍,王静.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1):64.
[3]毛静馥,吴国松,李会玲.国内外患者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7,9(9):56.
篇7
[关键词] 老年人;脑血管病;护理干预;预见性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162-02
Elderly nursing ca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et
WU Yanq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People's Hospital of Yuebei, Guangdong Province, Shaoguan5120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dietary nuring care on elderly cerebral vascular patients effect. Methods: From May 2006 to October 2009 226 cases elderly cerebral vascula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got dietary nursing care,observed the effect. Results: Half to one year later,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become better, without malnutri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no accident occurred due to improper diet nursing. Conclusion: Reasonable dietary care,can sustain patients' life better,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is the most basic guarantee for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Old peopl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dictability
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间十分常见,是内科常见的急性病及多发病,死亡率很高,一旦患病多有肢体瘫痪、失语、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1]。患者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故此,对脑血管病老年人采取各方面护理措施,可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2]。饮食作为维持生命的基本保证,脑血管病的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对老年人脑血管病饮食的预见性护理作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09年10月本院入院患者共226例,其中,男143例,女83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2岁。对其中的200例患者进行了饮食预见性护理。
1.2 饮食护理
1.2.1 老年患者应采取饮食多样化
老年人患脑血管病后,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因吞咽肌群互不协调,造成吞咽障碍。有些患者因唾液分泌不多,而导致食欲不好,对于老年患者,应采取饮食多样化,简单清淡的食物易受老年患者的喜欢,食物要尽可能柔软,避免噎食发生。若患者吃流食易引起呛咳,将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最好给患者糊状食物,比如将蛋糕或者馒头浸泡入各种汤类变成糊状等。有条件的,可用搅拌机把所需食品混在一起搅碎煮成黏稠状食用,尽可能的将食物做的柔细,可采用蒸、炖、煮、温拌等烹饪方法。不适合采取油炸、爆炒、烘烤等方法。食物应搭配合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老人的饮食习惯给予,注意营养、色泽的搭配,以促进食欲。指导老人合理饮食,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禁食肥甘厚重味。每天需限制脂肪总的摄入量,降低动物脂肪,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最好采用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杜绝用动物油,每人每天摄入20 g,每月在600 g左右适宜。尽可能降低食物胆固醇的摄入,每人每天在300 mg以内,1周吃3个蛋黄。降低血脂,控制总热量、总脂肪量等的摄入。多吃膳食纤维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3]。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和水果,可多食用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劝告患者戒烟酒。
进食时要让患者集中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避免异味或噪音[4]。不要同时读书、看报或与人交淡。避免在进食时进行各项医疗护理处置。可根据患者的喜好给予轻音乐等,使患者保持安静的心情愉快进餐。
1.2.2 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饮食护理
1.2.2.1 对于一些在生活上无法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在饮食上要亲自喂食,要特别注意在喂食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患者觉得自已需要别人来帮助进食,而且是相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心理会觉得不自然,或是觉得自已耽误了别人的工作,所以草草应付快速解决进餐或拒绝进食[5]。护理人员应多方面考虑患者心理,体贴并关心患者,使患者能安心把饭菜吃完。
1.2.2.2 因中枢性舌瘫和面瘫的患者进食时,食物易从瘫痪侧流出或潴留在颊部,因此在喂食时,卧位的患者应采取健侧卧位,坐位的患者应将头偏向健侧,以减少因咀嚼导致食物外流或残留口腔内,进餐后要及时清理口腔。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忌以口腔进食,以防发生窒息[6]。
1.2.3鼻饲的护理
1.2.3.1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为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防止误吸和及时注入药物,可留置胃管。脑血管病致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25~48 h内应禁食,可采取静脉营养液维持生命所需。48 h后仍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饮食。患者已禁食2 d以上,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所以刚开始鼻饲的2 d内应少食多餐,以简单清淡为主,每天5次,每次200 ml缓慢注入。2 d后改为4次,每次400~500 ml,饮食上适当增加肉汤、鱼汤、骨头汤等营养元素,分次加入。不能注入粗、硬、有渣、过热的食物。每天摄入总量2 000 ml左右,热卡1 500 J左右,食盐每日5 g分次摄入。在鼻饲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各种情况,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呛咳、胃出血、大便异常等。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日用1%薄荷油滴鼻剂和呋麻滴剂或氟嗪酸眼液滴鼻,2~4次/d,以预防局部感染或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致肺部感染。
1.2.3.2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素、元素及热量,不可以只简单地给予混合奶粉及汤汁和果汁,这些食物中营养素和元素不是很全面,而且也容易使患者腹泻,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米面糊加菜汤或菜沫等,以保证营养素和元素量以及热量的全面供给。
2 结果
经半年到1年后随访,患者身体情况良好,未发生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无因饮食护理不当而发生意外事件。
3 讨论
老年人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急性病之一,为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残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特别是饮食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患者脑血管病的饮食护理是患者身体恢复的至关重要的一项生活护理,通过对本院226例老年脑血管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护理,使老年患者能更好地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最基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向明.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9,7(9):127-130
[2]艾松娟,刘建忠,孙慧娟,等.老年护理医院住院病人饮食护理的探求[J].世界感染杂志,2009,3(6):55-58.
[3]赫丹,钟秀宏.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病[J].重视社区保健教育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2(41):427-429.
[4]牛丽君,刘令强,焦伟博.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8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45-46.
[5]陈华,郑红.定期随访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1-92.
篇8
老年人安全用药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治疗老年人的病症关键在于正确合理安全使用药物[1]。老年人患病率高, 一人患多种疾病, 病情复杂、用药多。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 代谢缓慢, 容易发生药物性中毒或一些不良反应。因此, 老年人用药要有基本的原则性, 以提高安全性。
1 老年人自我合理服药能力的评估
1. 1 对老年人的认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进行评估, 如能否说出服药方法、服药时间、区别各类药物的剂量及坚持服药。
1. 2 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视力、听力、吞咽能力、口腔状态、手足功能等进行评估, 如是否有能力自己准备药物、是否有能力自己从药袋或药瓶中取出药物、计算用量、开关瓶盖、辨认刻度等;有无吞咽困难等情况;有无义齿引起的吞咽障碍。
1. 3 对老年人的生活、饮食习惯进行评估, 看老年人生活、饮食是否有规律, 进食时间、饮食种类、饮食习惯与服药方法及药物疗效是否一致。
1. 4 对老年人对药物的心理反应, 是否期待药效、是否依赖药物作用、是否对药物持反感情绪或恐惧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
1. 5 对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是否由于经济上不宽裕自行节省用药或减量服用进行评估。
2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基本原则
2. 1 收益原则 老年人用药必须权衡利弊,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能合理选择药物品种与给药方法,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禁忌证及老年人除急症和器质性病变外, 应尽量少用药, 确保药品对患者有益。
2. 2 谨慎多药联用原则 服用药物种类越多, 发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老年人用药品种不宜过多, 1种药物最好, 若需联合用药, 以不超过2~3种为好, 最多不超过5种。
2. 3 时间原则 最大限度发挥药物作用, 尽可能降低毒副作用。就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及疾病发作、加重与缓解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 选择最适合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2. 4 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了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等可用成人剂量外, 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人剂量。老年人一般用药剂量为成人量的3/4, 个别特殊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为成人用量1/3~1/2。对于治疗剂量范围狭窄的药物, 剂量应由小到大, 一般可以从1/2量开始, 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应进行调整, 直到达成成人剂量的2/3或3/4;对于治疗剂量范围大的药物, 亦不能随意服用。
2. 5 个体化原则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差异性很大, 应考虑个体化因素综合评估用药, 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 一旦发生不适的症状, 要考虑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 暂停用药, 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6 忌随意滥用药物和保健制品 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要注意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 一定要掌握用药的适应证, 遵从医嘱用药。
3 合理用药途径
3. 1 口服用药 此途径给药简单、方便且较为安全, 也不会给老年人造成太大的痛苦, 老年人乐于接受。但通过这种途径给药, 吸收较缓慢, 故不适用于急诊患者。
3. 2 皮下、肌内注射 皮下或肌内注射可以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达到病灶部位, 所以起效快。但由于老年人肌肉减少, 注射时容易损伤神经或其他组织, 所以, 一般不宜采用肌内注射法。如果必须采取肌内注射给药, 在注射前应认真选择注射部位, 确认组织厚度, 保证操作过程无菌;且要求注射针头不宜太粗、长短适宜、注射器具清洁无菌。对患者有糖尿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的老年人, 应制定好注射计划。如交替注射于腹壁、大腿、三角肌等处, 有计划的选择注射部位, 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 以防组织坏死。
3. 3 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起效快, 对于急性疾病或危重病宜用此途径给药。在通过此途径给药时, 一定要考虑老年人心脏的功能情况。如心脏功能情况一般, 每天输液的量应控制在1500 ml以内, 输生理盐水每天不得超过500 ml。在输葡萄糖注射液时要警惕患者有无糖尿病, 若有糖尿病应加适量胰岛素及钾盐。
3. 4 其他途径 其他如舌下含化、直肠给药、雾化吸入、皮肤外用等途径给药, 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安全性等综合考虑来加以选用。
4 指导老年人安全用药
在确定老年人具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后, 针对老年人用药的不同特点, 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协助做好以下工作。
4. 1 做好药物标记 若老年人每次服用药物种类过多或者老年人自理能力差, 家人可将药物从包装袋里取出, 把药物的名称、药效、用量、服用时间(饭前、饭后、睡觉前等)为老年人做详尽的讲解, 并用老年人能看清楚的大字做好标识, 配合好每次服用的药物量, 放置在有明显颜色标识的药袋中。如红色标识的药袋为早晨服用的药物, 白色标识为午间用药, 晚间用绿色标识等。每次用药后家人应检查药物是否已服用。
4. 2 按时用药 可使用闹钟或其他方法加强老年人的时间观念, 并将药物放在固定的、老年人易看到的地方, 提醒其准时用药, 防止间歇性服用或漏服。
4. 3 指导用药 老年人服用药物前应检查药物是否有过期、变质等情况。若老年人理解能力正常, 护士应在服用药物前, 将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通俗易懂的向老年人描述。同时, 用药期间应关心老年人, 并经常与其沟通, 了解老年人是否有不适或异常感觉。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 应备有体温计、电子血压仪等物品, 以便及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等)。老年人在服药期间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刻停止用药, 保存好残药, 到医院就诊。
4. 4 剂量与配伍禁忌 服药过程中如需减量或改变剂量都要经过医生许可, 且要注意配伍禁忌(如麻黄碱不能呋喃唑酮合用, 红霉素与阿司匹林不可同服, 服用磺胺类药物时禁止服用维生素C)、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4. 5 服药方法 服用刺激性或异味较重的药品时, 可根据药物性质将药物溶于水, 用吸水管饮服。服用后可引用果汁以减轻不适感。服药后应多饮水, 如果医生允许, 片剂可研碎, 胶囊剂可去除胶囊将粉状物溶于水后引用, 但需注意糖衣片不可碾碎服用。对每次服用药物种类较多的老年人, 要协助其分次吞服, 以免发生误咽或哽噎。
4. 6 药品保管 告诉其家属不要将药物放在老年人床头桌上。因为老年人在睡意朦胧之际, 很容易吃错药或服药过量。另外, 部分老年人有将各种各样的药堆积在药柜中的习惯, 这样做有弊无益。应指导老年人只保留其正在服用药物和常用的药物, 而将其他已部分用过的药物全部弃去。如果药物过期, 其疗效不仅减低, 甚至对人体有害。
4. 7 特殊患者处理 面部肌肉老年人口内可能残留药物, 服药后应让老年人张口以确认有无残留。患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多有患肢瘫痪、手指颤抖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药物应由家人喂服, 平时可协助锻炼老年人的肢体功能, 练习自己从药袋取药。
5 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 往往是青年人的3~7倍。因此医护人员和老年人的家属, 都应该加倍关注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及影响药物疗效因素。在家庭护理中, 护士不但自己要能正确使用药物, 而且还要指导家庭照料者与老年人正确使用和保管药物, 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减少或避免发生不良反应[2]。
5. 1 毒性反应 指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毒性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心血管反应(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等)。
5. 2 副作用 指药物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如麻黄碱在解除哮喘时可引起的失眠。
5. 3 变态反应 常见的有皮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5. 4 老年人不良反应表现形式比较特殊, 除以上症状外, 更多见的是老年人五联症――精神症状、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想活动、生活能力丧失, 极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故应该给予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 许景峰, 藏晓丽.军队干休所合理医疗药品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1.
篇9
假性球麻痹是由于两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或脑干中风后致双侧延髓束受损,造成支配咽喉肌群活动的疑核及支配舌肌的舌下运动神经核出现核上性损害,是脑中风后较为常见的复杂的症状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共收治200例球麻痹,其中有80例发生肺部感染,男50例,女30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60岁12例,60~70岁23例,>70岁45例。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呼吸功能低下,呼吸肌收缩无力易发生肺部感染。
1.2 80例假性球麻痹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1)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由于支配延髓运动、神经核团的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假性球麻痹,使之支配的舌肌、软腭、咽肌和喉肌出现功能障碍,从而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长期卧床:由于疾病的限制,患者偏瘫长期卧床不起,抵抗力低下易造成肺底痰栓淤积,阻塞下呼吸道,容易造成细菌或真菌感染。(3)误吸:由于患者吞咽障碍容易将食物、唾液、分泌物和呕吐物误吸入气道造成肺部感染。(4)其他:男性肺部感染率比女性高;吸烟可引起支气管黏膜水肿、纤维性变、上皮细胞及腺体增生、导致分泌物增多和支气管痉挛,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1.3 80例假性球麻痹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吞咽障碍50例62.5%,长期卧床12例15%,误吸10例12.5%,吸烟:8例10%。
2 护理对策
2.1 吞咽障碍护理:由于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是引起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采取合理喂食,指导正确的功能训练以改善吞咽障碍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在患者入院后24~48小时进行吞咽评估,对轻、中度吞咽障碍者,主要采取摄食训练:(1)适当的:应该因人因病情而异。仰卧位,让患者取躯于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部垫起,辅助者位于健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侧卧位,健侧卧位,床头摇高30度利用重力的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了食物在偏瘫侧的残留。饮食温度要适宜,一般在38℃~41℃间,每次进食量在200 ml左右,在营养支持的同时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2)合适的食物的性质: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康复的阶段,以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其密度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如豆腐脑,菜泥,蛋羹等,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易残留在黏膜上,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3)适宜的一口量: 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合适的量约20 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或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先从3~4 ml试之,然后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酌情增加喂食量,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以采用薄而小的边缘光滑的匙子为好。指导患者吞咽训练时还得注意以下几点:①空吞与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也可每次进食吞咽后加饮l~2 ml温水,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②侧向吞咽:咽部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的地方,让患者下颏分别左右转作侧向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③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颈部尽量后屈时,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易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作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2.2 加强肺部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治疗需要和本身疾病的限制,患者活动量明显减少,甚至需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坠积肺,而引起肺部感染,故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限制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翻身拍背,每2~3小时进行1次,经常改变,痰液黏稠时可借助吸引器将痰液及时予以吸出,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活动量,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痰栓阻塞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食物残渣及呕吐物。口腔护理可以清除咽部病原菌,不利于病原菌的定植,使病原菌不易在口腔内繁殖。吸烟患者主动配合戒烟。对已有咳嗽患者正确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训练,先深吸气稍作憋气再努力咳出痰液,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配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患者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一切易患因素,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4 防止误吸:为了防止吞咽食物误吸入气管,进食前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住气,这样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部中气体排出,以咳出残留咽喉部的食物残渣;加强颈部活动度的训练,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利用颈部曲伸活动,帮助患者引起咽下反射防止误咽,睡眠时尽量侧卧,以减少唾液顺着气道留下。
3 讨论
通过上述指导及配合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在接受正确的健康护理后大部分患者得到康复,此类患者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功能障碍,易出现烦躁,抑郁,焦虑,悲观心理甚至出现厌食,拒食,对此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活所需,加强基础护理,予以心理疏导,心理安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解释病情,疾病的转归,讲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我们将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对比研究,进一步提出确实可靠的康复指导方案,让更多的患者能及早摆脱疾病的折磨,更好地高生活质量。
篇10
I关键词l虚弱;老年人;虚弱指数;综述
虚弱状态是降低老年人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虚弱与疾病发生、功能丧失和死亡的关系开始引起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和人口学等领域研究兴趣,并被列为现代老年医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之一[1飞1虚弱的概念虚弱(自ailty)是一组由机体退行性改变和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为11.0%14.9%,特别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非常普遍[3]。与青壮年期的亚健康状态不同,老年人虚弱常常是一系列慢性疾病、一次急性事件(如跌倒、意外伤害等)或严重疾病的后果。虚弱不仅与年龄、衰老有关,也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2J。
衰老是分子、细胞、器官多水平生物学改变与行为学改变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实际年龄不足以预测疾病预后或死亡结局,而虚弱概念的引人可以更确切、客观地反映衰老过程和老年人慢性健康问题[句。虚弱的核心是老年人生理储备减少或多元异常,导致个体在应对外部不良健康干扰时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维持困难或丧失,从而使得老年人的医疗处理与康复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坷。作为老年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衰弱不仅应包含肌肉骨锵功能、代谢能力、营养状况等躯体功能状态,还应包括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的内容。
2老年人虚弱状态评估方法虚弱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叫。
2.1生理表现型虚弱评测 这一方法由Fried等首先提出川,认为虚弱的典型表现包括非自主性体重下降、疲劳、体力下降、可测量的握力下降和步行速度下降5项内容,评估方法包括量表评估或简单设备测试,一般需由医务人员完成评 0当阳性指标;:.3个,则提示存在虚弱状态;12个阳性指标则提示虚弱的临界状态,即虚弱前期。这种虚弱的界定方式包括活动能力、肌肉力量、耐力、营养等躯体生理和行为功能的衰退[町,对于健康状态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缺陷是忽略认知功能和心理因素影响。
2.2累计型虚弱评测它由Mitnitski等首先提出凹,将虚弱作为老年人口个体健康的累计损失,其内容覆盖症状、体征、疾病、残疾等多方面内容。虚弱程度的评价指标称为虚弱指数σrailtyIndex,FI),是指个体在某一个时点潜在的不健康测量指标占所有健康测量指标的比例[2J即:虚弱指数=取值为不健康的指标数老年人健康指标数之和从建构方法分析,虚弱指数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健康缺失(healthdeficit,或称健康赤字)的积累,因此有学者又将其称为累计健康缺失指数(CumulativeHealthDef?citIndex,CHDlyw-IIJ。
建构虚弱指数的变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以及社会参与等多维健康变量。通过建构虚弱指数,可反映个体目前潜在的所有健康测量指标中不健康指标所占的比例[1飞虚弱指数具有累积性、最大限制和年龄依从性的特点,能够定量描述机体的易损性[12]。
虚弱指数表现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虚弱指数与巳有的其他虚弱测量指标、残疾、认知受损以及多种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40.8[I)J0一项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当虚弱指数增加0.1水平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评分增加0.499,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增加0.6日,住院天数增加4.57d[1付。虚弱指数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不同国家以及研究小组得到了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结果。虚弱指数对于具体健康变量并不敏感,目前对于建构虚弱指数的健康变量的数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应用中,变量数通常
3070个,不同研究机构存在较大差别,但其研究结论接近一致,这说明虚弱指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当建构虚弱指数的变量运10个时,具体变量的选择变得更为重要[斗。
相对于其他指标,虚弱指数对虚弱状态的评估更为宽泛[9]。采用虚弱指数测量老年人虚弱程度,突破了用单变量描述生物进程的局限性,将多种复杂的健康信息集中起来构成单一指标,可以更好地测量老年人健康的整体状况,也增强了估计结果的统计效力!15lo近年来,老年医学、人口学等领域关于虚弱的研究已表明,虚弱指数在反映健康变化、健康服务使用、公共卫生管理和干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ló-17]
3老年人虚弱发生的凤险因素虚弱是由年龄、生理功能、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和社会保
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健康累计损失的结果[18J。病因学研究显示,高龄、跌倒、疼痛、吞咽困难、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多病状态、教育水平低、活动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状态等均与躯体虚弱相关[.1,\9]其中多病状态及其药物应用可直接导致虚弱,在此不再赘述。
3.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功能受损将不可避免,个体健康储备不断被透支,导致累计健康缺失随之增长,虚弱程度加重[2J。香港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虚弱指数随年龄增加I趋势明显口IIJ但两者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虚弱指数与年龄的平方成正比[叫。在相对健康的群体中,虚弱指数呈现偏态分布;随着年龄增长,虚弱指数的分布特征逐渐趋于正态分布li.21]
3.2性别虚弱程度和寿命的男女差异表明性别也是老年人综合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之一[21-2飞在老年人中"男人活得好,女人活得长"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问。相关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两性的虚弱指数有相似的年龄分布模式,但男性虚弱指数显著低于同年龄段女性,且男性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年增长率为4%-5%,而女性的年增长率为6%-7%川;但在一定时间内,女性的死亡风险比相同年龄和虚弱程度的男性低20%[211导致这一现象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初步研究显示,老年人虚弱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血清游离宰酣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与老年男性虚弱状态显著相关问。心理行为学特征分析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多样化的虚弱表现,而男性由于其功能障碍阔值较高而表现为更好的生理功能状态,但其健康储备却较女性差,所以男性健康缺失的累积更为严重口3J
3.3精神心理因素和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负性情感、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因素均与老年人虚弱状态有关[18,26]。研究证实,患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患是导致老年人虚弱的风险因素之一(OR=I.23Y27Jo睡眠障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维持困难、入睡困难、睡眠效率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不仅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是导致其虚弱状态加重的原因之一(OR=1.28-1.42,95%CI:1.09-1.82Y"J0
3.4肌肉-骨倍功能及运动干预老年人虚弱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骨憾肌能力下降。体力下降、慢性疾病和残疾等原因造成老年人活动减少,肌肉组织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称之为骨锵肌减少症arc。openia)。与非虚弱老年人相比,虚弱老年人存在肌肉密度和质量减少,而肌肉脂肪量增加[吁:步态和平衡功能损伤可导致虚弱和跌倒[29]。另一方面,虚弱状态与骨质疏松显著相关[叫,维生素D不足与老年人虚弱的相关性也值得注意:25-经维生素D低的老年人,虚弱指数增加(仰OR斗=10.74,何95%Cα1:2.60~44.31ylη运动可以改善多个系统功能状态,增加力量和行走速度,减轻年龄所致的虚弱,不仅在虚弱前期,即使对已经出现虚弱的老年人亦有助益[18.30J。有证据表明,运动提高膜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受,控制体重土升,调节炎症反应和激素功能,从而改善老年人虚弱状态川。
3.5体重指数与肥胖尽管体重下降被认为是虚弱的重要表现之一,但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与虚弱的相关性呈现"u"型曲线,即当BMI为25.0-29.9时,虚弱指数最低;BMI过高或过低时,虚弱指数都会增加;研究也发现,虚弱状态与腰围成正比,这一趋势还表现在低体重老年人群中,表明向心性肥胖与虚弱的相关性更为直接[丑]。
3.6社会因素和经济水平在控制众多干扰因素的前提下,医疗保障服务、种族、受教育程度、社会功能角色、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也对老年人虚弱影响显著[川34J.低收入或单独生活的老年人虚弱状态更加明显,而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虚弱指数较低,可能是因其能享受各种护理保健服务,从而减少健康损失[20,331;有色人种和低教育水平的人更容易表现为躯体功能衰退问;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人际关系对虚弱状态有积极影响问;城乡差距、及日常运动者E与虚弱状态相关[22,3(1]。政策指导和干预措施介入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叫。
3.7其他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炯造成老年人虚弱指数升高,虚弱程度加重,死亡率增加阳飞虚弱指数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反应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39lo
4老年人虚弱评估的意义及价值虚弱程度作为度量老年人躯体、功能、心理、营养和社会维度的综合指标,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治疗效果评估,有很强的临床参考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老年人口的预测寿命及生命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叫。
4.1对老年人健康及干预的影响
4.1.1对衰老过程的影响老年人口在健康状态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异质性是人口健康动态变化的结果,而基于人口队列分析的寿命表方法常常会忽略这种差异。与反映存活时间的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age,CA)比较,生物年龄(biologi由calage,BA)更能客观、准确、定量地反映个体的健康状态和衰老过程[叶,并预测死亡风险[21J。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可以具有与低龄老年人相近的虚弱指数,提示通过有效干预,帮助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aging)具有现实可行性。老年人虚弱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q叫。通过虚弱状态评估能很好地区分衰老状态,反映老年人真实的健康状态,预测残疾、意外伤害(如跌倒或骨折)、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甚至死亡发生阳叫,还可以解释疾病(如心衰)预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差异问。虚弱指数正被应用于老年康复保健服务,成为评估老年人健康状态和医疗需求的新指标。
4.1.2对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寿命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分布模式基本相同,这表明虚弱指数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11叫。危险分析表明,虚弱指数是一个稳健的死亡预测指标阳明,不仅可以很好地预测死亡,而且老年人的死亡质量与虚弱指数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飞与非虚弱老年人比较,虚弱老年人10年死亡率的危险比(HazardRa?tio,HR)为1.81;虚弱指数越高,不仅死亡风险越高,而且痛苦死亡的可能性也越大[叫。
4.2公共卫生学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虚弱与老年人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使其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建构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基础间,开展多学科、多因子的综合干预可降低老年人入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和费用。针对老年人虚弱的研究将有利于公共健康政策制定和社会医疗服务评价系统的建立,对实现我国老年人口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老年虚弱研究正成为国际老年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有独特的卫生医疗体系和并不发达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研究我国老年人虚弱状态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积极探索阻止或推迟虚弱程度进展的干预手段和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
[1]范陈豪.老年人虚弱综合征[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5):232-234.
[2]梁荫基.虚弱指数在老年人健康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1144-1146.
[3]ChangCI,ChanDC,KuoKN,etal.PrevalenceandcorrelatesofgeriatricfrailtyinanorthernTaiwancommunity[1].1For?mosMedAssoc,2011,110(4):247-257
[4]RicouB,MerlaniP.Whatlimitsforacutecareintheelder-Iy[J].CurrOpinAnaesthesiol,2008,21(3):380-385
[5]曾宪新.老年健康综合指标一一虚弱指数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3220-3223.
[6]LucicesareA,HubbardRE,FallahN,parisonoftwo企ailtymeasuresintheConseliceStudyofBrainAgeing[J].JNutrHealthAging,2010,14(4):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