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劣势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转课堂的劣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4-01
引言:翻转课堂最初是在2000年的时候,由于当时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因此没有取得广泛的应用[1]。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随之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翻转课堂是将主导权交由学生,将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翻转,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自主安排时间,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学习,并总结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提出,与教师、学生进行解决,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1 达到精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备课、讲课以及课后的难题解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平[2]。而翻转课堂的精简化教学能够有效节省大量的时间,且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只要确定课程的主题,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制定课件,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自主学习,有效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将课堂时间运用在答疑解惑上,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的实验中,可以利用视频直观的进行学习,有效节省了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
1.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效率存在差异,假如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这种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而翻转课堂是将自交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教师探讨难点及重点部分,有效实现了一对一的人性化教育。
1.3 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物理中,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减少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其精简的形式还节省了教学资源,并尽可能避免了教学中的误解。例如,高中物理中有大量涉及到实验的内容,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的器材没有完善,导致无法正确的进行实验。而翻转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2.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劣势
2.1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挑战。翻转课堂虽然能够减少教学的时间,但是其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熟练的掌握多媒体的制作,需要对网络上相关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课件。另外,还对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学生需要主动的与教师交流,那么对于有的内向的学生来说,要想提升教学效果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2.2 缺乏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时,对于学生的独立学习有着较高的需求。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形成了被动式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转为主动性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生要认识到自主性学生对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还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监督学生学习,使学生自主把握自学时间。由于自主性学习需要良好的自制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其具备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另外,学生转换了学习习惯,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其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2.3 与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冲突。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的整w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还不能实现有效的评价。一般是通过公开课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成绩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能力。而翻转课堂是将教学效果交由学生进行评价,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对于传统的考试模式也应当适当的进行改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独立能力进行调整。
3.结语
总而言之,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水平,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3]。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进行改良,不断完善教育模式,从而发挥翻转课堂的重要作用,使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教育;应用策略
上世纪末开始,我国教育经历一场变革,其核心是师生教学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成为学习的建构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旁边的指导者。正是基于上述这样的诉求,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它重新建构教与学过程,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两个阶段进行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教学过程”,[1]具备互动性、自主性、信息化和个性化等特点。[2]翻转课堂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获得广泛运用,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与尝试。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分析
在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不仅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且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领域的完美结合。首先是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是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直接诠释,重构了师生关系、提升了学生能力。从整个教学活动来看,翻转课堂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颠倒,课堂上教师充当“医生”角色,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解答,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视频、话题讨论等多样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课堂成为学生反馈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阶段,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课堂教学来看,翻转课堂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实现师生双向效应。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方法,翻转课堂是以学生的课前自学为基础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每节课的基础知识。课上教师通过设置题目,以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依托,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的,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利用,由此,教师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得到反馈,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及时解决知识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新课的继续学习。在上述过程中,新型的师生互动使学习变得更加有益与具有社交性,师生交互更加密切,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活动。从学生学习能力来看,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进行翻转课堂的基础,学生必须在课前观看教师录制的完整教学视频,完成新课的学习,预习环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录制视频,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且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学习材料。翻转课堂利用视频输入知识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听觉、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机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长期持续有效的翻转课堂,使学生具有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手段上的自主性,从而锻炼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小组协作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常用学习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协作与配合能力。小组内的分享、组间的互评与质疑则为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劣势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并非万能,都存在比较优势与劣势。抛开翻转课堂自身的不足,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是翻转课堂“三大”重要构成因素,任何一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都会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实践“以学为主”的理念时往往力有不逮,从而难以掌控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常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制作与使用的视频资源在质量上也有待提高,难以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首先,教师缺乏教育新思想,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群体是以中年教师为主的,但中年教师易于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缺乏有效的认知。新课程的理念是课堂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要实现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转型与变革。[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对“学生内化知识”课堂的掌控,翻转课堂要求通过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实现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主要是以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为教学目标。但是,实际操作中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学生很难适应不同角色的需要,若教师缺乏对翻转课堂活动的控制能力,课堂进度缓慢,因而在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计划,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观条件,要求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在课下完成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不高,而且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处在过渡期,很难监控自己的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而课前知识传授是课上知识内化的初步阶段,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继续翻转课堂的学习,否则课堂教学毫无意义。最后,教学视频质量低下,缺乏系统性。教学视频是实施翻转课堂的物质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教师的教授,学生被动学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运用视频的讲解,完成学习任务,视频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在现阶段,网上教学视频设计粗略、内容零碎,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缺乏真实的情景,教师单独录制,现场没有真实存在的学生,教师得不到及时反馈,同样会影响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与水平。
三、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是当下推进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与推崇。基础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又对国民教育的实际效果意义重大,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但如上所述,翻转课堂存在其自身的优势,但在应用中也存在问题与不足,“前者”有助于进一步推广与深化,“后者”要求我们不盲信、不盲从,不生搬硬套、不流于表面,亟需通过理性思考与合理整合,扬长避短、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无可替代,而学校是为翻转课堂提供教学资源的重要场所,也是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上述“三者”缺一不可。就教师而言,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新课程理念的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实施翻转课堂包括课前视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知识内化巩固等多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教师”。[4]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切实改变,既不是教学工具的改变,也不是教学活动安排次序上的调整,而是知识获取途径的改变、对学生课堂角色的重构,是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上,提前设计教学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习任务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适切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避免因为安排不合理而导致学习目标不能实现。实施翻转课堂,主要是将知识以微课程形式、通过网络让学生观看,教师除具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制作教学音视频、电子课件的能力,通晓网络技术,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可视化教学的能力。就学生而言,学生是教学计划实施中的主要对象,在翻转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主体,学生是翻转课堂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直接影响学习质量的高低,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完成新课的学习,才能为课堂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学生要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即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只有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促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展现。就学校而言,学校要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翻转课堂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翻转课堂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需要学校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同时翻转课堂要以视频为基础,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甚至将不同教师的视频集合成为资源库,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以及不同教师之间的吸收与借鉴,而且学校应及时更新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扩展教学资源的传播途径,促使更多师生感受到翻转课堂所带来的教学魅力。由上可见,翻转课堂既可以促使教师发挥更大的优势,又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借助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立体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材、获取知识与体验的过程,也是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滋味与乐趣的过程。但基础教育阶段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时日尚短,亟需进行理性思考与扬长避短,从而实现深刻认知与具体应用相结合,促使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更大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向潘.翻转课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78-179.
[3]杨在英.翻转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108-109.
篇3
一、翻转式课堂的发展综述
翻转式课堂最初诞生于美国,在诞生之后的短时间内,翻转课堂便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具体教学当中,通过对翻转式课堂的应用,美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与改善,随着课堂参与者的不断增多,我国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了翻转式课堂的重要性及优势,并将其引入到国内,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点。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翻转式课堂的应用正式起步于2012年,至今为止也只有几年的时间,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较少,这是导致翻转式课堂在我国的应用效果没有得到明显体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翻转式课堂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但想要保证其应用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对相应策略的实施来实现,这一点必须得到学校以及教师足够的重视。
二、翻转式课堂的基本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过程而言,翻转式课堂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实现教学信息的明确化、教学视频的碎片化以及教学流程的效率化三种,以下文章主要将上述三方面内容展开来进行了分析。
1.教学信息的明确化
翻转式课堂能够使教学信息明确化,这是其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布置以及教师的形象均会对造成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而翻转式课堂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翻转式课堂的教学信息中仅仅存在知识以及音频,除此之外在无其他,这对于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具有重要价值。
2.教学视频的碎片化
教学视频的碎片化也是翻转式课堂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讲述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流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但却并没有很好的突出课堂的重点,因此学生也就会抓不住课堂重点,这对于其知识的重点吸收十分不利,同时也就会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在翻转式课堂下,教学视频往往在几分钟之内,在每一段视频内,教师都会仅仅针对一个重点进行讲解,这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学效果也就能够得到提高。
3.教学流程的效率化
教学流程的效率化同样是翻转式课堂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其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的一大优势。传统的教学流程受课堂以及教学时间与教学安排的限制,往往会缺乏学生提问环节,而翻转式课堂则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在一段视频播放完毕之后,会存在对学生的提问环节,提问主要针对上段视频中的重要内容展开,学生只有回答正确知识点才能进入下一段学习之中,若非如此,则要继续学习之前的内容,这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其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三、翻转式课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应用点
将反转时课堂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总的来说,其主要应用策略与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与其他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不同,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理论知识,更在于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过程中,这就使得实践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始变得尤为重要,传统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的现象,对翻转式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教有所重、学有所用的观念去完成教学工作,要使一切知识点的讲解均能够为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价值,同时,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在预习中,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这就使其学习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对于其学习效率及效果的提高与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基础教学的资源与条件
翻转式课堂对于教学资源的要求相对较高,想要将其更好的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必须要保证学生及教室均能够具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具体可以主要体现在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方面,这是保证翻转式课堂能够被有效实现的基础。
3.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型
对教学模型的建立十分重要,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便需要对教学流程以及模型进行建立,要在建立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到教师的讲解再到学生提问以及教师答疑等诸多环节的流程,这是保证这一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篇4
1.培训内容的同质化
首先,不同参训者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参训特教教师接受无区别无针对性培训,即不区分专业出身、不区分学校类别(聋、哑、智等),集中授课,讲授同样的内容。其次,不同培训班次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培训经常由不同级别的部门组织,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互相重复。
2.培训缺乏实效性
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同质化致使特教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培训方法缺少灵活性,机械的讲授使参训特教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硬性接受新知识。参训者普遍感觉培训效果不佳。
二、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是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路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培训的翻转,把课堂培训扩展到网络,从被动接受式培训转变为主动的交流式培训。
1.翻转特教培训课堂的基础
(1)物质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延伸到了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学习。学校一般拥有机房,甚至为教师配备工作电脑。信息技术为翻转特殊师资培训提供了物质基础。
(2)知识基础。
翻转特殊教师培训课堂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和学习能力。首先,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普遍增强,有600多万中小学教师接受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其次,教师是知识型专业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最后,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3)理念基础。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的主导者理应是学习的践行者。自2010年翻转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很多教师成为翻转课堂的施行人,他们理解翻转的理念及优势、劣势,为翻转特殊教师培训提供了理念基础。
2.翻转特教培训课堂的优势
(1)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自定步调式学习。
参训特教教师具有离散性特点,传统培训未重视这一问题,对参训者进行无区别的统一培训,致使培训效果不佳。让参训者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是翻转培训的核心理念之一,遵从了特教教师的离散性特点。参训特教教师可以在培训前通过网络观看培训者设计的视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学习困惑可通过网络和专家或其他特教教师进行交流以解答;实践困境可提交给培训者作为培训的案例。
(2)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连续性学习。
传统的特教师资培训具有非持续的特点,影响了参训特教教师的学习效果。翻转特教培训课堂为参训特教教师提供了一个具有张力的平台。无论是参训前、参训中还是参训后,特教教师都可以与培训者、专家、其他特教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的连续性学习。
(3)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建构式学习。
建构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传统的培训以讲授法为主,培训者主导课堂,参训者成为机械的知识接受者。翻转特教师资培训课堂有利于特教教师进行建构式学习。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是翻转培训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强调以参训者为中心。在培训前、培训后参训者可以通过网络就学习问题向培训者、专家咨询,培训中可以当面与培训者、其他参训者交流。
(4)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特教教师参加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于教学实践,传统的培训实效性低,大部分教师无法学以致用。翻转特教师资培训可以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困境。培训前参训教师提交案例,参训中培训者会就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给予个别指导;参训特教教师可以在参训中与其他经验参训者进行交流;参训后培训者或专家对参训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三、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前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整合培训材料。培训者应以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参训者特点,组织适宜参训者学习的材料。培训材料应力求易懂性、科学性、实践性。其次,明确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时效性,培训者应明确培训任务,避免参训者学习的盲目性。最后,组织互动式学习。参训者应利用网络组织学习者互动交流活动,一方面便于了解参训特教教师学习的盲点、难点;另一方面让参训特教教师互相探讨,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2)参训特教教师。
首先,观摩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参训特教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材料,观看学习视频和资料,学习理论知识。其次,案例提交与思考。参训特教教师把现实中的案例提交给培训者,思考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再次,寻求指导。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应寻求培训者指导。
2.培训中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重点知识及疑难问题讲解。培训者在培训中首先对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排除参训者因难点和困惑带来的学习焦虑情绪,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典型案例研讨与分析。培训者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有助于参训者理解、掌握培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小组讨论与个别指导。培训者应组织培训课堂的交流活动,引导参训者进行讨论式学习;对需要个别指导的参训者给予特别指导。
(2)参训特教教师。
首先,独立探索。参训特教教师应对培训内容进行独立探索,实现知识的内化。其次,互动交流。参训特教教师应利用培训课堂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主动向培训者和其他参训者讨教。
3.培训后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跟踪指导。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特教教师的教学具有专业性及复杂性的特点。培训者在培训后应对特教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提升实践能力。其次,评估。跟踪指导后,培训者应评估培训效果,检验培训的有效性。再次,反思。培训者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思,调整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培训打下好的基础。
(2)参训特教教师。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意义价值;问题局限;发展路径
一、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的运用要求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实现以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式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内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颠倒,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
2.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1)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的局限性。众所周知,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提前制订的,它往往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但是对于“演讲与口才”这样以训练为主的课程而言,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优势和劣势也各不相同,因而传统课堂不能有效地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坐在家里自主学习,重复练习,直至练会为止。所以,翻转课堂突破了教学内容和进度上的局限性,可以支持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2)翻转课堂转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他们必须全力组织和利用好课堂时间来向学生讲解教学所规定的内容,教学过程几乎没有交互性。而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他们需要通过设计实际的活动及真实的任务来内化和检测学生所学知识情况,这就意味着学生角色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大大加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3)打破了课堂时间的分配原则。“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精讲多练,注重实践”。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活动时间。它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这样的改变让原先课堂讲授的知识要点转移到课下学生自主学习和领悟,在保证基本知识得到有效提炼和归纳的基础上,增强了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性,最终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实际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1.教学设施及授课规模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化的互动教材,它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就笔者目前所在学校的技术条件而言,实现和推广翻转课堂还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无法在课余时间自由地浏览、学习相关的教学课件,自主学习需要的网络资源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就成为了实际教学中的局限之一。
由于受教师资源的限制,现在的授课规模都是常规班及大班教学,这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也使得翻转课堂所提倡的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练习,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实施差异化教学理念的实现也陷入了困境。
2.课程适用性
就翻转课堂的应用性来说,全国目前普遍集中在理、工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授课过程中某个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就可以让学生轻松下载,方便学习。而就“演讲与口才”这样的人文训练课而言,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理论体系相对比较零散,这就为教师制作视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人文训练课中推广应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瓶颈之一。
3.教师的专业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效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还需具备数字信息素质能力,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都能科学合理地达到教学目标。然而现状是大部分的教师在视频的制作和处理上还处于懵懂阶段,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知识培训,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以PPT课件为主,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也变得十分罕见。
4.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完成课下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互联网自觉查询相关资料并记录总结问题,课堂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解决自己的困惑,内化所学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现在的高职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让翻转课堂的实现遭遇困境。
三、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应用路径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学习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改变了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如何将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演讲与口才”课当中,经过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可能的路径。
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型
构建适合“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模型是有效应用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笔者查询了大量的资料,认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生张金磊提出的教学模型最为适合本课程。该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在这两个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在课前学习部分,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当然,在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适用性,选取合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无需每节课都录制。其次,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及时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最后,在课堂活动部分,学生要相继完成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五个环节,教师则需在整个环节中组织、指导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2.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能否有效实施和应用,核心在于教师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因而,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对教师培训出行,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并对所学成果进行最终考核。同时,应该组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团队,共同研讨翻转课堂实施应用的相关细则。
3.加强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配备充足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让学校机房在课余时间也能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观看授课录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应该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入量,并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方便学生下载资料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去探究学习,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而为课程改革做出更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 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篇6
[关键词]后方法;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6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78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广泛质疑诟病教学“方法”的理念。随着“方法”理念的渐行渐远,“后方法”理念被带到了理论研究者和课程实践者的面前。从诸多的外语教学著作中,我们看到教学法始终被看做是教师学习的主要环节。但是近二十年来,这种以教学法为中心的理念日趋遭受质疑,在这些年里,外语教学法经历了“放弃寻找最佳教学法”、“超越教学法”、“后教学法时期”、甚至引发过“教学法消亡说”。然而,现今最成熟的理论构架当属Kumaravadivelu(1994),Brown(2002)宣告外语教育进入“后方法时代”。“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旨在打破传统“方法”的束缚,认为传统的“方法”对外语教育是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应简单迷信某种方法,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由此看来,“后方法时代”的到来,似乎是为被束缚于“方法”构架里的理论研究者和外语教育实践者开出了一剂良药,但是要做到“良药”的“不苦口”,诸多的研究者提出了如何让“后方法”理论构架更好地适应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
后方法时代并不是摒弃一切先前出现的教学法,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将一些教学法进行大杂烩,其所研究的对象正是优秀教学理念背后的共同点。Kumaravadivelu等人在二语习的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方法”理论,并在2003年构建“后方法”的具体框架――“宏观策略框架”(the Macrostrategies Framework)。所以在后教学法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关注外语教学效果是否能实践“后方法”教学法所需要的三大重要参数: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课程模式的出现,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它是否符合后教学法时代所要求具备的三大重要参数:是否符合“特殊性”这一重要参数,是否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否符合“实用性”,是否强调教师角色的回归,“只有产生于教学课堂中的理论,才具备真正的实用性”;是否符合“可能性”,是否与教师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宏观因素以及课堂内部微观因素相适应。
二、研究思路及对象
本研究针对河北工业大学2013、2014级在校本科生进行定量和定性调查。本次研究对象计划覆盖一本类在校本科生、三本类在校本科生和艺术特长生等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能基本反映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基本教学情况。定量研究的主要形式是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围绕库氏所提出的十条宏观策略框架设计而成。定性研究主要是深入课堂具体观察教师上课模式和与老师进行访谈。
三、可行性分析
(一)基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西方教学理论的产物,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却在中国的高校系统中广泛使用。在几十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都或主动或被动了接受了这一教学模式。基于库氏的“后方法构架”,这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所面临的“特殊性”。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兴起,淡化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权威”地位,强化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这种新兴的转变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有待验证的。针对此次的问卷调查,1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创新性较差”,32%的教师认为“录制翻转课堂视频会耗费大量的精力”,46%的教师选择去网络上搜索与授课内容相对应的一些视频资料,其中有12%的教师认为这些视频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其中有27%的教师把这些搜索来的视频资料定义为“杂乱文章的”,也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翻转课堂盛行的今天,我们是否要停下来进行思考。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处一个校园中,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应以面授为主,如果过度强调网络教学,就会颠倒教育理念的本末。无论今后数字化网络教学怎样发展,其服务教学的理念都不应改变,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和补充。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作为课堂的补充,并且系统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要比花费大量的精力搜索杂乱无章的网络资料更重要更有效。因此要确保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否与后方法构架的“实用性”接轨,并真正做到其在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基于此,对于翻转课堂维度的把握,怎样保证不会“翻”的过头是后续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基于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已不在少数,在其中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也得到了多方认可。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对于自己在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是否适应,是否已具有所期待的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取得所期待的结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易受外界事物干扰,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认真自主的完成自主学习;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较强,但是课堂讨论参与度低,还需要老师帮助进行知识关联与转化;4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很好地弥补了课时减少的问题,也增加了和老师及同学的交流机会。综上所看,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报以接受的态度,在角色的转变上也有了一定的适应。自网络化教学平台兴起以来,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饱受诟病,例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管不够。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要在课下完成相当大比重的网络自主平台学习任务,但是教师的指导与服务在课外却不能很好地保证,因此,在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教学指导与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均衡的角度来看待传统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关系,以课堂教学为根本,探索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对于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课外平台等,使其更加富有成效的为教学服务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 翻转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08-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而快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一直在前进中。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却又有许多先天不足,根据作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的调研和总结,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1)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学生生源质量层次不齐,各年生源质量也存在层次不齐情况;
(2)群体学习动力不足,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
(3)自我管理、约束力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课堂大量存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怠课现象。
当然,我们在看到不足的情况下,又看到了学生的很多优点,如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直观操作上手快,对新的教学方式接受较快,性格和工作习惯等方面容易训练,可塑性强,仅仅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予以有效的引导。
因此,本课题研究着重从互联网+的角度,研究以微课为载体、以翻转教学为教学方法的授课模式,基于互联网,让学生对课堂及技能训练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提升高职教学质量。
二、实施微翻转教学的必要性
(1)单独的微课共享资源不足以为课程服务,特别是微课仅仅为碎片信息,不能覆盖整门课程,因此,有必要将微课与互联网结合,让微课通过翻转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让课程变得有趣而生动。
(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MOOC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高度关注的教学手段。在多年的精品课程和公开课建设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可以为教师所用。但众多资源太过分散,只有通过建立一个互动的课程APP实时平台,让教师将这些资源选择性地呈现给学生,高职院校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共享,并产生学习效益。
(3)智能手机终端普及,课程APP有必要成为学生的生活内容。传统的机房以及独立的PC终端进行翻转教学,条件要求高,不易于教学进度的跟进和检查,手机APP则可以让学习变得方便而轻松,也更容易完成学习内容,学习成为了一项与手机娱乐一样重要的生活。
(4)随着考分的膨胀,很多学生对于分数已经比较冷漠,简单而枯燥的考核评价不为一些学生所认同。因此,革新考核评价方式,让作弊无地自容的考核评价方式成为了很多高职学生的期望,他们希望所考=所学=所能。
三、高职微翻转教学平台主要研究的问题
1.课程微翻转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碎片式的微课资源为课程主要载体,采取翻转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从课程的微课内容选取、呈现形式、教学策略等多个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组织和优化,设计微翻转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2.基于互联网+立体化3D教学空间探索
创建虚拟的3D教学空间,探索虚拟教室功能,设计互动白板、信息推送等功能,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并实现教学的基本环节。同时,支持教师和学生课堂及课后教与学,同时保证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形成立体化资源平台。
3.基于移动互联网+APP翻转教学平台构建探索
针对课程APP设计,让学生能够获得自己的课程APP。当然,按APP的设计主要考虑微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空间和翻转教学的有序进行,让整个课程围绕APP实施各项课下内容,提升授课质量。
四、基于互联网+高职微翻转教学平台构建策略
本文作者探索基于互联网+微翻转教学平台,以微课资源为课程内容,实施翻转教学模式,搭建互联网PC+移动APP平台,同时基于中间件技术,搭建多平台的APP,让学生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基于互联网+微翻转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作者主要探索基于互联网+,将微课资源库和翻转教学结合起来,针对课程进行革新,既不是纯粹的微课,又避免了互联网+的资源的静态被动闲置。因此,本文探索的基于互联网+微翻转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微翻转策略研究:将微课和翻转教学结合起来,以微课资源作为主要资源,进行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的翻转教学;
(2)教和学的策略研究:通过微翻转教学,将教和学进行全新的诠释,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重新诠释,变“范教”为“私教”,变“被学”为“要学”;
(3)尝试互联网+APP的线上线下课堂构建;
(4)学习效果可参与评价研究。通过开发互联网+的考核平台,去除考分泡沫,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效。
2.基于互联网+构建3D式微教学空间
基于互联网云存储,以此为微翻转教学平台的空间载体,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信息的远程传输和数据处理,把教师教学、各种课程资源以及各种课程文化等立体呈现给学生,建立系统的3D式教学空间,实现微翻转教学的流畅而有序作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服务于微翻转课堂。
基于互联网+构建3D式教学空间可以给学生以一个虚拟的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老师教,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本文作者在探索中尝试一下3D情景要素的建设:首先,让教学主题交互进入教学空间。充分考虑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变教师教为“请教”,变范教为“私教”,充分特定课程的教师和学生参与是3D教学空间存在重要条件,这里的资源主要为校内课程服务,而非MOOC和共享微课资源库。其次,建立系统的教学信息资源库。3D教学空间的建立,需要与真实教学空间一样真实存在的各类资源,包括教学要素库、教学素材库、教学拓展资源和图书信息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是自我录制,也可以是由组织者在其他素材库借鉴和引用的,最终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库。最后,情景要素资源。这里所的情景资源主要是按照教学情景需要构建的教学氛围和实训氛围。情景要素的内容包括传统教学中的实物素材、实景素材,同时,还包括通过给学生布置实际项目任务,将教学“氛围”、工作“压力情景”等通过立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营造并传递给学生,以情景促教、以情景促学。
3.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APP翻转教学平台(APP学习应用平台)
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应用已经悄无声息带来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作者在教学探索中,对比了互联网视频资源和APP教学平台的受欢迎程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于APP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尽管在资源质量和操作的连贯性等各个方面,基于PC终端的平台更胜一筹,但从访问的实效性、便利性和教学互动及时性等方面看,APP终端几乎完胜PC终端。因此,微翻转教学要达到翻转教学的效果必须有自己的APP平台。
本文作者基于移动互联网+APP翻转教学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包括三大板块:课程资源、微课资源、互动平台。课程资源板块主要包括“课程PPT”“课程热点”“行业动态”。“课程PPT”主要包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以PPT为载体系统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课程热点”主要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一些比较前沿的知识和热点讨论的学术问题,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行业动态”主要包括课程所在的行业热点和岗位热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企业的动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知识。
微课资源模块的内容主要考虑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整个课程的学习难点和热点进行碎片化,然后,通过APP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整个课程的微课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授课微课、业务操作微课,让学习资源成为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视频形式。互动板块主要考虑高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特定性。
通过移动互联网APP+在线学习平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已经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工具访问该平台,完成移动实时学习,打破了教学时间和授课地点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上,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微课视频、完成相应的作业,在课堂上,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解决课程的重点难点,强化学生认知,深化教学内容;课后,学生通过APP 客户端继续进行线下的知识巩固和技能的强化训练,让学习就在身边。
五、研究展望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层次不高,基于互联网+构建高职微翻转教学平台,对于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将具有明显的改观。当然,互联网+的课程教学平台是一个综合课程元素系统,它的实现需要企业、行业,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对于高职信息化教学的足够重视和本身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彦,韩爱霞,张晓玲. 高职院校基于微课程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26(11):73-74.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60-64.
[3]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79-83.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60-64.
[5]丁绍良, 徐衍微,张亮,等.高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08,01:125-128.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个性化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05-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1
一、选题背景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res)在考虑如何给因病无法出席课堂学习的学生补课时,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音频,并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置到网站上以供缺课的学生使用。从未缺席的学生也使用在线材料,主要用于复习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不久,两位老师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展开课堂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提出了该理念。
在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逐渐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些归功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创立了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利用电脑制作出了数千门教学视频供学习者在线学习。美国部分学校让学生回家观看可汗学院视频代替上课,上学则是做练习,由老师或已学会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我国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引进该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特色开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但仅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国内进行相关实践的学校还有南京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该教学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本文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并设计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二、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1.翻转课堂利于教育人性化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可以选择在某个时间段去观看教学视频,可以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倒退,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对于不懂的内容反复看,对于已掌握的内容粗略看,自己掌握学习深度;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与针对性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对于同伴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翻转课堂是一种使课堂人性化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有机会与每个学生交谈并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伙伴,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
2.翻转课堂有利于重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探究题目进行独立解决,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并分配探究题目,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学生拥有课堂话语权,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有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
3.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家长的监督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家长和老师交流的重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课下作业情况是否良好等。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及学生数目众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中的表现都做出详细的描述。在翻转课堂中,这些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家长能通过什么途径来督促他们学习?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但翻转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而且改变了以往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当学生在家里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时,家长的监督作用变得显著,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这一点有利于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分析
1.国外的典型案例分析
翻转课堂在国外的实践案例有很多,笔者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摘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案例。他们遵从“理念相同,但具体实施过程和突出特点却不同”的原则,有的教育思想独到、有的学习环境新颖、有的学习资源丰富。在这些典型实践案例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的教学实际做出分析,以期给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1)独到的教育思想——高中教师雪莱的不同体验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草原高中的雪莱老师在教英语、科学和技术课时,并不是在每节课中都使用翻转教学。她采取的翻转教学形式不是每晚都分配给学生教学视频,而是有选择地进行。通常分发给学生的是一些用于建立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的简短片段,只有在学生真正需要新的信息时才使用翻转模式。通过实施这种翻转课堂,学生们都表示在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更加喜欢探究和思考。
笔者认为雪莱老师对于翻转课堂有着独到的想法和体验,她抓住了翻转课堂形式背后的关键点,不被翻转课堂的固定模式所拘束,这一点特别值得翻转课堂实践者思考和学习。在实施翻转课堂时不能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出现“跟风”情况,即不顾实际因素,一味地在每节课中都进行翻转教学。涉及何时该进行翻转式教学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到学科适应性,不同学科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同,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当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进行翻转式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2)新颖的学习环境——美国高地村小学
美国高地村小学在实施翻转课堂时,将他们的教室变成“星巴克式教室”:用圆桌、舒适的沙发和软垫椅子以及一排排电脑终端代替传统教室中一排排整齐的课桌。在谈及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时,该校校长米勒说到,学生们更喜欢在这种“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笔者认为该学校的最大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学习,不必像在传统的环境中有拘束的感觉。但是这种教学环境涉及教室格局和学生人数等问题,因此针对国内的教学实际环境做出思考:翻转课堂教室最适合的学生数量是多少,学生数量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否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学生颇多且教室有固定格局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是否可行,能否收到较好的效果等。针对教室格局,如果学校没有条件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建议以“4到6张课桌合并组成可以进行讨论的圆桌”形式;针对学生人数,建议以增加班级数量的方式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这样课堂讨论方便展开,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位学生,并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3)丰富的学习资源——河畔联合学区
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在翻转课堂里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这套用于试验的代数I的互动教材由专门的教材公司开发,里面融合了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丰富的媒体材料,还兼具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据统计使用这种互动教材的学生中有78%获得了“优秀”或“良好”排名荣誉,证明该实验的成效不错。
笔者认为该学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数字化互动教材,即资源优质丰富。与其他地区的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相比,互动教材更能节省教师的时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课堂上表现更加主动积极;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基于互动教材进行更好的互动。开放的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很丰富,对于教师来讲节省了人力、物力,但这些课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一定一致,因此我们不宜“拿来主义”即直接引用教学视频。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应只会制作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而应具备与教学视频编辑相关的技术,这样才能做到取其精华,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
2.国内的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国内的翻转课堂有了初步的研究和发展。重庆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旗帜。
(1)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
重庆聚奎中学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学校实际进行适当调整,总结出“三四五六”模式。课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翻转教学的成效,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知识要点的理解,教师们都表示认可这种教学模式。重庆聚奎中学之所以能将翻转课堂进行的很好,究其原因在于它引进“翻转课堂”,但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出适合本校特色的翻转模式,进行本土化实践,进而解决本校的实际教学问题。这给翻转课堂研究者一定的启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即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点不在于在理论上研究各种各样的模式,而在于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式教学。
但是有人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研究者应反思这种教学模式是否真的会增加学习负担,该如何处理。从翻转课堂的操作程序来看,将原本的课堂教学过程前置,将原本的课后复习置于课堂中,表面上看只是流程的变更。但是否增加了学习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有些贫困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工作以支撑家庭经济,他们可能没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增加了学业负担。针对此类问题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翻转教学时间。
(2)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
“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实验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当前最为前沿、最具影响力的新改革。”这是黎加厚教授应邀到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培训时对于该校的高度评价。该学校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本土化实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不搞“一刀切”,二是提供组织保障,三是专家队伍的支撑,四是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协同配合。该学校的翻转实验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型,刊登于“南方教育时报”,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3.案例分析总结
在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能更深入地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按照教学安排制作视频,更重要的是怎样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需求分析,探究他们在理解教学内容上的误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观看视频,还要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带着问题与同伴在线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强调的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通过分析国外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何时进行翻转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科内容适应性和学生特点等问题;对于教学环境,应努力改善传统教室的固定格局并缩减每班学生数量,以便展开翻转式教学;对于学习资源,任课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创造性地制作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视频。通过分析国内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在我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应注意:不能出现“跟风”状况,不能为了翻转而翻转,不能为了作秀而实践。我们应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本土化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的即真正实现个性化、人性化教学。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正如焦建利教授所言,翻转课堂的案例并不是教学技术或者设备的革新,它再次向人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即技术并不完全是有形的媒体和硬件,流程的变化也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如同三级轮耕对农业的变革一样。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积累,总结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笔者在Robert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
在该翻转课堂模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学习。在课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设计思想及先进的网络教学设备来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简短教学视频,为学生在遇到疑惑时互相交流提供网络社交媒体,学生在课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先进设备展示成果并交流。翻转课堂还为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学习提供机会。
本模型的特色是它的顺序性比较强,活动细节安排比较详尽,而且突出了家长的监督参与作用,家长在家通过观察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表现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配合教师制定出干预措施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点有利于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但这并不代表翻转课堂的一般模式,操作步骤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和学生应该依据实际情况遵循该模型去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式教学。
1.开展课前活动
(1)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可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虽然对于教师来讲节省了人力、物力,但往往由于这些现成的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所以不宜采纳。在此主要分析视频来源的第二种情况,即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相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这就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性等元素的设计。
(2)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
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课前针对性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难度要恰当,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3)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
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学生可选择某一时刻去观看教学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
(4)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
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课前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记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
(5)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同伴交流和与师生交流两种。学生在家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及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对于同伴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社会临场感的作用,即增强在线学习者的归属感以及凝聚力,使学习者快乐、不孤单地学习。
在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家长的监督参与作用要突显出来。当学生遇到疑惑时,家长应尝试给予一定程度的辅导;当自制力较弱的学生不认真学习时,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制定一些干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也是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一种方式。
2.组织课堂活动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建构主义的四要素来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细节,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
(1)师生共同确定探究问题
课堂探究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进行独立解决。只有当学生独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探究式题目,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3~5人,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组长,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道探究活动中,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小组学习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
(4)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
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之后,要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赛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
(5)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成员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同伴及家长等;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在小组协作探究式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
五、对于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反思
翻转课堂在国外兴起并应用,对于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引来一定程度上的争议,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育是否有用?”、“何时该进行翻转式教学?”等基本问题,可以理解为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国内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可以应用的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反思。分别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析如下。
1.客观因素
(1)学校目前的教学设施
目前仅有少数学校的条件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如技术方面、经费方面、管理方面等还不足以支持大面积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所以需要等待时机成熟时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在教育投入上加大力度。
(2)学科的适应性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有人提出是否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教学的疑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多数集中于理科类课程,因为理科类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很明确,教师只需将某个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制作成10分钟的精彩教学视频,就可以方便学生下载自学。而文科类的课程特点完全不同于理科,在实施翻转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到文科课程需要教师创建高质量精彩的教学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思考。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同一类型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翻转式教学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2.主观因素
(1)教师的教育改革信念
中国式“翻转课堂”在不同时期已经有不同的实践,如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政治学科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山西省运城新绛的“自学——展示模式”、南山卓越课堂模式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实施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
重庆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之所以能进展的很好,原因在于学校的教师们有坚定的教育改革信念作为支持。当一位教师面对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时,他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认识以及看法去做一个价值判断,这些知识、认识和看法深受他目前的行为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目前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而不愿意去改变。针对此问题,各个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如多开展一些教师培训,让教师学习国外的教学改革经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教改专家定期举办讲座。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使其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涉及的细节如下:教师在自行创作教学视频时如何设计各种元素,对学生课下自学的合理监控,课堂翻转之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针对这几方面的细节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视频的学习,这就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性等元素的设计。教师应录制精彩多样的教学视频,从而避免单调的讲解,教师应将一段视频中的重点及要点突出,如在重点部分增加视频对应的文本副本。学生课下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完全是一个自由的状态,有人提出质疑即该如何对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进行合理的监控,使其集中精力进行在线学习。这就涉及家长的监督参与作用,如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制定出学生课下自学情况登记表。家长通过观察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表现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填写登记表,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通过长期的合理监控,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开始享受并逐渐热衷于课下自学的过程,正如柏拉图所言,“通过教育,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他们必须学习的知识中找到乐趣”。真正的深度互动发生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如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创建融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篇9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师角色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21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ers Role Changing under
the View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MA Jinzhong
(Normal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online network teaching are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education, online network teaching and offline have combined ,and this kind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will gradually occupy the main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education ,the change of the teachers rol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it focu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and case method, to explore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teachers' role and the impact of teacher's role change to the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role of teachers; network teaching
自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本世纪初,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获取越来越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信息来源,于是,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新方式――混合式教学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混合式教学不仅囊括了线上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也在教学过程中更充分的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逐渐成为现今社会主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大局势的发展下,作为教育模式中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如何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紧跟社会步伐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学识高素质人才,教师的角色将面临怎样的变化,无疑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1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将这一概念从美国引入,自此,国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学方法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变革,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范式,混合式教学主张将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建构主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知识分布存在的思想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通过两种教学形式即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启发、教学监控之中的主导作用。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已达成共识,通过混合式教学将二者相结合,优势互补,可以使教学、学习效果更好。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理念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改变,因为课堂不再是唯一的获取教学信息的场所,它使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渠道发生变化,还能够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师角色也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发生在分析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还有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上的,而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在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劣势相互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利用最合适的学习技术起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
混合式教学发端于美国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2001年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推出了开放课件计划,并计划将自己的课程全部上网,以让全世界的学习者都能免费学习优质课程。此后,越来越多的名校纷纷响应,于是开放的教学与学习资源走进了学习者的视野。本着“知识公益,免费共享”的理念得到很多大学的认同,并积极响应。在2002年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了并成立了开放课件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OCWC),由于有了开放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一部分就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尤其是基础性的知识传授心得内容,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前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或者组织讨论。混合式教学受关注的现象充分表明了国际教育技术学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新,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如今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广大教师和教育学者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极力推广和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变革
3.1 教师的角色变化
在若干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线指导作用。在多媒体在线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网络内容的学习情况在网上论坛或教师邮箱进行专门指导。学生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在线的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给予解答。(2)在线讨论交流。在多媒体网络中可以有效的对有些论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可以弥补以往课堂中因为时间有限而造成的讨论效果不佳、层次仅仅处于表面的问题。教师在讨论中更加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3)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不必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结合学生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重点加以评价,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有针对性的解答。在课堂的讨论中,主题可以由教师有意的引导,使讨论更有成效。
3.2 教师教学能力的变革
教师能力的变革大致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混合式教育模式的环境下,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能力,包括在线指导与课堂指导。掌握信息技术快的教师将能更快的适应这个时代,比如自行制作微课的能力,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的应用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教师能力变革最重要的一环。二是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合理地教学系统、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是混合式教学的综合要求,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如何“引导”,在同一时间,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如何学”,不仅要确定哪些应用在传统的课堂中,哪些需要通过混合式教学来实现和实施。因此在系统化教学设计方面,主要涉及教师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三是教学实施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去保证一个完整的活动程序可以顺利完成,但是,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组织、评价、监测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将不能对课程进行设计和实现计划,使其不能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实施能力就是在充分尊重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引导下,对学生线上线下的组织能力、高标准的指导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解析能力。
3.3 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
网络环境(特别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教师的行为将从课堂延伸到课后。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在图书馆、互联网甚至卧室都可以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进度。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和优秀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混合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资源,课后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互动的教学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
混合式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能熟悉课件演示工具、交互工具等,并且要熟悉教学的多媒体环境,排除学生的技术障碍,这样才能保证混合式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混合式教学中,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充分的结合到了一起,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式的协作学习的能力。包括老师与同学的协作、同学与同学的协作,包括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近一两年开始倡导的翻转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可以说,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翻转了传统的课堂上传授知识、课后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的教学结构,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可以无障碍地通过教师或学校提供的微视频、课件、学习指南、电子书等多媒体资源及网络化环境甚至于是资源更加丰富的云环境,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解决,一是与学习同伴进行交流,二是与老师在线交流,三是通过学习社区进行讨论。因此,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个别化指导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也是与以往传统教学所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的混合式教学融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劣,令教师能力与教师扮演的角色正在转变与重塑,教师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教师也是网络在线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新时代的教师也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104-112.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3] 马金钟.依托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联盟运行机制与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1-84.
[4] 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基础教育,2008(6).
篇10
[关键词]零度课程理念;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翻转课堂;对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2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56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本研究结合新的教学大纲,以立体化、网络化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过翻转课堂,以师生双向互动为纽带,打造全面参与、全面互动的教学新格局,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导向性,资源的灵活性和监管的系统性,巩固行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平台的根基,推进教学模式的时、空间拓展。对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改革深度、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将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充分发挥,将教学活动在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而这种空间上采取的难以为人所意识的对师生行为进行规制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将以行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带入了新的境界和高度,充分地调动了多方因素,并采取多方点线互动的方式进行结合,使得原本静态被动的东西变得异常活跃。同时,课程内容本身的自我否定,又必然将课程内容推向新的高度,对原有课程进行了继承发扬式的传承,却又大大高出原有课程,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其体系范畴。本零度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固化了的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实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考核形式等选择上都具有特色。
二、研究背景
(一)英语专业课程行业导向的缺失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依据,其中规定“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3.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大纲》从三个类型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做出了纲领性的规定,覆盖面很广,目的是让学生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以便选择其最感兴趣或对其最实用的课程加以选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纵观这三类课程,尤其是第三类“相关知识课程”,包括诸如外交、经贸、法律、管理等近十类不同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貌似覆盖和全面,但实际上对每个学生而言,很难有时间选修所有课程,即使选择几门课程,恐怕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研修,而只是浅尝辄止,了解一下各门专业的基础知识而已。这一实际情况恰恰反映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明确的专业学科定位,显示了行业导向缺失的问题。
(二)公共英语课程语言文化的缺失
反观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虽然“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打好语言基础上,学生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还要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读、听、说、写、译,即具备语言应用能力,但又把‘达到四级’列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黄滨,2002-61)因此,“近10年来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还出现四、六级考试形式化的现象。”(蔡基刚,2010:58)虽然“教育部推行的基于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是分课型教学,也即传统的每周4个学时被分成了2个学时在课堂上讲课文阅读,1个学时在多媒体学习中心自学听力和课文,还有1个学时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辅导”(蔡基刚,2010:58),有限的学时被分割得四分五裂,实际上学生得到练习口语的机会很少,口语表达的能力因此很有限。蔡基刚等人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最希望提高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词汇量,一是提高口语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四、六级超纲词汇老师不予理会,口语也是见缝插针,随意性很大,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一直提不上来,从课本中学到的文化知识也并不丰富,用英语吸收、消化、传递这些知识的能力也很低下。”(蔡基刚,2010:58)
三、课程对接模式的理论基础
零度课程理念,是我们基于网络平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性地设计、构建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所为零,就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从一个“全新”的起点,实行“零”教师,“零”教室,“零”教材,“零”大纲,“零”计划(杨劲松,2012:41)。该模式解构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科研带动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以开放的教学方案,动态的课堂教学、弹性的教学目标冲击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在零度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室不再仅仅局限于方墙围成的、摆满桌椅的空间内,可以在草地上、海岸边、树荫下、网络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个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监控者,也是一个学习者,最主要的是老师走下神坛、不再实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还课堂于学生,老师主要承担引导者、顾问者、答疑解惑者的作用;学生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还他们以最大的自由,令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成为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实施者、评估者,是知识的追求者、发现者,收获者;教材是生成性的,共同生成,以学生水平为基准。教材也不再是人手一册的纸质教科书,也可以是期刊、杂志、报纸,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提电脑、智能手机,学生自己可以确定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材料是来自网络的,学生感兴趣而且实用的最新信息和知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自由的双向互动关系。在这样一种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传递、探索和分享,在这样一个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之间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不断提高,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课程对接模式的实践路径
在零度理念的指导下,课程对接模式可以通过微课平台、网络平台为依托,通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来实现。
(一)对接模式下的课程环境建设
在零度理念的指导下,打破班级授课制度,依托数字化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实现全天候的英语学习,解决英语课程四年或五年不断线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外语对生命价值和生活价值的重要作用。完成英语课程纵向结构的转型,构建英语“微课平台”,以保障零度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构建依托数字化“微课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开放的教学方案、动态的课堂教学、弹性的教学目标冲击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为英语课程体系的深入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利用“微课平台”和“翻转课堂”完成英语课程横向结构转型,打破学科界域,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教材和学习内容的生成性、学以致用和动态更新,使得英语课堂成为一个知识生成的平台而不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平台,取消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构建课堂的“商谈、启发、交流、批判、创思”功能。
目前毕博网络课程系统、作文评阅系统、数字化语言教学系统、学生自主学习监控系统、中英文本音频转换系统、外语学习视频点播系统、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等多个教学网络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不同专业的课程对接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软件系统和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不但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这些系统和软件也为个性化的对接模式学习提供了可行的平台和氛围,体现了对学习者个体的尊重和重视,使对接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师生还可以利用多个网络平台,逐步完善资源库,如高教视频、视听教材、电子教案、优质教学资源、高清中英文双字幕教学影视库、大容量音频文件库、用于教学和课件制作的视频库、外文电子书籍库等多个电子资源库。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抛弃传统的资源累计,对教学资源进行功能性划分,进行指向性的资源建设,开设了行业英语专项能力资源库、行业英语新闻资源库、行业英语影视资源库、国外考试资源库、行业英语资源库等多个资源库,将零碎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设置师生互动专区,采取BBS和教师博客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大大拓展教学双向领域。
(二)对接模式下的课程主体建设
我们提出“课程的零主体”这个概念。“零”在印度原文中,就是“空”字。去掉了内容的“空”位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又包罗万象(杨劲松,2012:73)。“零主体”的意思是“没有主体,但谁都有机会做成为课程的主体”。我们提出零主体的概念,就意味着解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与教师以平等的地位走进课程的实践,同时通过实施个性化的网络分级教学,以批判性的思维解构教师或专家的话语“霸权”。当教师与学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话语协商和话语博弈成了课程实践场域的主要行为。
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医学常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临床专业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英语基本功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打破学科界域,以英语为工具,以医学常识为交接点,将医学英语专业的各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机对接,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教材的生成性,完成课程横向结构的转型。
我们还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导向,对不同小组的指导教师开设课件专区和教学交流区,尝试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可以通过英语角这一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和竞赛活动,尝试在行业英语口语比赛、行业英文歌曲比赛、行业英文影视欣赏和配音比赛、行业英语翻译比赛、行业英语听力比赛等多种比赛形式上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主体的塑造。
(三)课程对接模式下的课程客体建设
课程客体,即课程主体活动的对象,包括认知的对象,也包括实践的对象。(杨劲松,2015:42)当今世界学科之间的发展趋势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都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且这种势头不断发展,还会涌现出愈来越多的交叉学科。适应这种学科互相跨界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出将医学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对接的理念,赋予课程客体新的涵义。具体而言,按学习者的需求,可以把各类与行业相关的以英语为语言的媒体上的文字材料、音频材料、视频材料系统而全面地选编为教材,每年开课都由学习者自主选编,这样就充分保证了教材的新鲜度、试用度。
英语专业课程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英语使用技能,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质塑造,其特点为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扎实,其劣势为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即所谓的行业定位缺失。将医学通识英语和英语专业课程对接,恰好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特点在对接实践中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
以广东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对接模式为例,在零度课程框架下,以医学行业话题为导向,比如学生选择的感兴趣的话题“代孕”、“整容”、“安乐死”等,通过这些话题,将医学专业的学生和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对接性的合作学习,经过双方交流、沟通和互动,将医学知识和英语技能有效地融合起来,医学生在英语专业学生的带动和配合下,有效进行英语技能训练,对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和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而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医学学生的影响下,与医学行业的学生对话交流,学习到与医学相关的知识,从对方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能够增加行业知识。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话语协商当中、话语的讨论当中,能够不断生成一个通识医学英语的教材,因此,课程的课题不是预设性的、预制性的,而是生成性的。
(四)课程对接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评价体系往往存在着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问题,在实践中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忽略了学习过程,以任课教师或相关的教学行政部门为评价主体的做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钟启泉(2008:377)认为,中国教育是一种“大教学”体系,所谓的评价只是“教学检查”,而无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评价”。零度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评价体系要实现教、学、评三位一体,形成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多维立体的评估体系;从学生入学开始,结合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和诊断性评估结果,建立学生个人英语学习档案,监控和评估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进步状况。同时,还要建立多样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评估系统,比如英语在线自测系统、毕博网络学习平台、“英语写作评阅系统等。通过多种形成性评估手段的综合运用,从多方面随时检测课程主体自己的进步,评估和学习过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给教师评估提供了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定位。
- 上一篇: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
- 下一篇: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
精品范文
10翻转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