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篇2
回顾西城区小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过程,我们有如下几点深刻体会。
一 重调查,才可能获得应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只有重视调查,才可能在充分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和现实基础的前提下,获得提出“积极推进、稳步发展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发言权,掌握做出“全面实施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决定”的决策权。
我区小学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研究作为小学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工作基础。
我们的调查研究涉及到“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理论研究的现实情况和应用价值”、“目前西城区小学的学校教育计划和校领导、教师在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真实情况及各种认识或想法”、“学校针对学生进行的有关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各种调查”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通过调查获取的大量可靠、可信、可用的信息,对我区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 重研究,才可能做出果断的决策和自主的行动
只有在深入调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准确分析实际需要和问题所在的情况下,确定“全面实施、探索创新”的决策方略,确实把握住当前小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针,从而掌握科学决策、实施、调控与评估这一工程实效的主动权和自。
调查是为了研究,调查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深入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可行的计划,我们专门成立了由教育局小教科负责组织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专题研究小组”,就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那些困扰和阻碍这项工作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研究告诉我们:“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依靠与学生密切接触、对学生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教师,发挥其‘教书育人’和‘助人自助’的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当然,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其教育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培训和强化过程。
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培训。如:我们连续多年每学期组织2~3次专题讲座,请专家就“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教师心理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好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等问题发表演讲,深受欢迎。仅近3年的粗略统计,至少有1500名骨干班主任参加培训,参加讲座培训的约5600人次。
我们针对调查所显示的结果着力研究,并拟出了《西城区小学各年级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及实施提要》。以“协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规律性特点,从整体上构建出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教育目标。它强调在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其各个不同的最佳发展期内,施以最适合学生现实发展需要的充分、有效的帮助,促进其健康、良好地发展,并为其今后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组适时将拟好的《西城区小学各年级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于1998年发至各小学征询实施或修改意见,作为《西城区小学德育整体化实施细则》的心理部分,于1999年发至各小学试行并征求意见。这一目标体系的研究与确定,为我区小学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整体构建、分步实施、引导推进,提供了指导性的、可借鉴的决策和实践的参考依据。1998年草拟的《小学生学习、生活辅导纲要》,目前正在计划与有关学校联合进行可行性实践研究。
我们“立足实践、勇于实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并无可借鉴经验或范本的情况下,独立创编可使用的教育活动资料。此后,我们在局主管领导的决策指导下,在开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专家和我区心理素质教育专题研究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陆续完成了小学三至六年级《心理素质》(试用本),以及修订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及教师指导用书。
2000年,我们物色并选调了得力的人员做专职教研员,还在众多骨干教师中物色和选聘了五名兼职教研员,以增强区心理教研室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与科研的力量,并由此构成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发挥和扩大科学研究在实践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 重实践,才能有效地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真理”的关键性作用,只有在实践中,决策者、研究者与实践者才能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密切配合、协同合作的有效运作方式。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实践为重”。注重实践,充分发挥和调动学校一线干部和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参与心理素质教育实践的所有人员,既是教育科研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实践探索的研究者、实践者。
我区心理教育研究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1999年底以前)开展情况统计显示:已有60所学校的25896名学生参加了心理教育活动;有46所学校为8087名学生进行了咨询或辅导;有32所学校的心理信箱收到了3660封学生来信;有50所学校出了354期心理板报;有21所学校自编了398期心理教育资料;有24所学校为2838名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有23所学校的心理热线接待了6967名学生的咨询。
2000年5月,西城区教育局与西城区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评选出5所“心理教育先进学校”、5所“心理教育科研”特色学校、12所“心灵教育活动”特色学校、3所“心灵之友”特色学校,同时评选出“心理教育先进个人”37人。
在西城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征文中,小学总共有46人获奖,其中有8人获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23人获三等奖。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有不少学校都从各自具体实践中提炼和分析出具有理性和研究借鉴价值的经验总结,这些不同主题和各具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西城区小学目前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总体面貌和实际水平。
例如:实验二小“发挥‘双主体育人’的优势,用‘以爱育爱,以会教会,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在“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中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重在提高自身素质并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教育服务;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求知学识,体验成功、积累生活经验,发现自我发展的潜力和动力。这种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可取的。
“继续推广可行性高的成功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做法,完善和健全小学心理素质培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准备适时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估”已经纳入2001年度的工作计划之中。
四 重发展、重创新,实践终将发展,发展必须创新
尽管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已在西城区诸小学中被公认为是“一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必由之路”,但是,就其目前的发展进程看,我区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还处在“长路漫漫”的“求索”阶段,最需要的、也是最为宝贵的,是实践与创新。
西城区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突破和跨越,都经历了“面对挑战,有所创新”的过程。
篇3
一、心理健康标准问题
虽然国内外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但在实践中这又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应首先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常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从对外关系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周围环境,有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心理健康标准具有相对性。不妨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个极端。我们大多数人实际都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个位置。所以,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避免把学生截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部分。不要把一些道德标准、学校规章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更不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不能仅凭一次评估或一次问卷调查就得出结论。还要注意,学生一时的情绪波动并不代表心理异常,相反,人在体验到不同情感时,能表现出相应的情绪恰恰说明其心理是正常的。
二、目标任务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它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完善与发展,即“养”;二是预防学生未然的心理障碍、疾病,即“防”;三是治疗和处理学生已然的心理障碍、疾病及不良心理行为,即“治”。“养”、“防”、“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始终围绕它们进行。但从目前一些地方的实际操作看,明显存在单一化、片面化倾向。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化;有的学校简单地把原有医务室改牌为心理健康教育室,将里面布置得像医院的病房一样,心理教师也要求穿上白大褂,学生一见就感到害怕,更谈上不找老师解决心理问题了。再加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不够,许多学生既怕被当成“学困生”,更怕被当成“病人”。因此造成不少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却门庭冷落。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尽管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人过分夸大其范围和程度,于是有些学校热衷于搞单一化的心理治疗,而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品质的完善和发展。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问题学生,更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职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尊重主体,因材施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三、学科教学化、知识考试化问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问题。一些学校长期受学科本位、课堂教学本位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强调课程的开设,知识、理论的灌输,拘泥于单一的传统教育形式,把进行心理教育的课堂变成了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地方,课堂上充斥了大量概念性术语,而性检测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手段流于考试,试卷又往往是一些名词、定义和基本原理,缺乏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心理品质的内容方法。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和考试化的检测方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奇和美好的期望荡然无存。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和活动性原则,违背了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教育目标。它不仅不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反而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工作职责则问题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一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孤军奋战”。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项工作只属于心理教师,与别人不相干。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性、全程性、全景性的综合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在学校中应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班队活动、人际交往、校园环境等方面,在校外应体现在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合作等方面,所以仅仅凭两个心理教师的能力是远远达不到教育目的的,这就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师都要提高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种理念融入到学校工作中去,融入到所有教师的所有行为中去。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发展
1.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目前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常常忽视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只是单纯进行文字认识、书写等机械记忆锻炼,尤其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只是单纯进行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根本没有考虑到加强学生阅读写作等文学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这会对学生未来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起决定性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认知水平不足,单纯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机械的填鸭式训练是这个阶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意识,影响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发展。
1.2在课堂上不能合理把握提问和朗读技巧
我国进行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有着明确要求,课堂对学生提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等,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而走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想满足课程改革对课堂提问环节的考核要求。这样的工作态度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提问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工作中不能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行提问,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先去兴趣产生反感,使原本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提问工作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事先做好课程备案工作,保证课堂提问的问题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准确有效,避免提问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但对部分一线教师来说,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对课改不够适应,导致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单纯进行反复机械训练不仅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许多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法。
2.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方向
2.1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先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求增加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教学中心,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加以引导,主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老师努力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学会把握学生心理,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在与学生保持轻松交流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接受能力。2.3教学目标设置要合理新课改后广大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不仅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既实现预先设定的授课目标,又使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
3.总结
新课程改革使当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同时开阔了语文教学视野和语文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速掌握知识,从开始接触文学就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态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京莉.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07(03):53-66.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篇5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1.引言
新课程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观及知识和教师观都有所不同,必须与时俱进,教学和时代接轨,符合时展要求,必须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成长,以学定教。新课程背景下要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观念、结构及师生关系等变化等,同时要指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变的重点内容。
2.“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讲授,轻反思。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生长点,同时是决定学生专业能力的重点。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因为受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从实质上来看依然是作为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而存在的。该种教学法往往对教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于看重,把大量时间放在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讲解与训练上,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模仿性与感受性实践。显然,这种缺乏互动、反思与内化的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小学语文教育人才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2.2重理论,轻实践。
除了理论性知识之外,实践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另一项重要知识类型。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对实践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尤为缺乏,只是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术性和学科体系的逻辑性。长此以往,这种过分注重学术理论,缺乏足够实践指导的教育,使得学生未能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吸收。由此,学生很难将显性的教育知识转化为内化的教育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2.3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重视。
要提高语文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思维能力,但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的累积及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观念都严重制约学生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不可能在学校获得所有知识,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自我素养的提升及更多的知识的积累。但是,当前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够学到科学的学习技巧,影响其创造力,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改革的途径
3.1及时补充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把握及应用教学语言,其中包含很多教育心理学知识。要想保证课堂的沟通和交流的气氛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特点及认知的规律的认识,从而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对课堂教学教育专业知识的加工处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语言能力的把握及应用,加强对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更好地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使得教学过程的联系增进。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教学工作任务的积累。从而通过教育专业原理成熟的运用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3.2教师亲近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改变,因此,应该树立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保持和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友善,最好以朋友之情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树立,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认真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学习中,要想更好地投身教学活动,消除教学活动中的障碍,最终将获得一定的成果。
3.3教师巧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
这里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及情感等方面心理特征,这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也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对学生个体进行关注,认真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针对其个体性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投身于学习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加强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适当鼓励学生促使其进步,从而满足学生求知欲。其次,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小组竞争、合作探究等加强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加强小组竞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从而使其在竞争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4开展合作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合作的标准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探究合作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启发和指导,让学生起到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总结讨论结果,教师设置更加丰富多彩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而相关机构及教师要想使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务必对“小学语文教学论”进行改革,通过完善实践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建立健全评级体系等方式,促进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62-02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中起到奠基石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并围绕素质教育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要求教师以符合小学生接受学习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一方面,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求知欲尚需激发;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据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采用谜语、表演、讨论、评比等多样化形式,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乐于主动学习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质朴而敏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较多的积极词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表示赞扬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表示赞同的“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以及表示肯定和认可的“很好”、“完全正确”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的场景,采取“同学们,这位同学朗诵得是不是很有感情?”这样的方式,带动班级其他同学给予肯定。
3.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荣誉感。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获得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给予其标志着荣誉的小红花等形式的奖励。同时,通过采取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互助合作中领悟学习所带来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主动学习意识,需要教师合理有效地引导。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取得有效沟通的基础。正如常言所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育教学取得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他们对于该门课程的喜爱程度[3]。教师应明确师生关系并非管教关系,不过多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4],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自觉接受教育。
2.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自觉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通过自我监督、总结和反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修养。特别是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大使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无疑是学生眼中的标杆人物。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性,才能更好地以身示范。同时,为人师者,应尽可能地做到博学广知,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才可以基于已有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进行教学实践。
3.因材施教。借鉴孔子“听其言”和“观其行”的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容易骄傲的学生,过多的赞扬可能会起到助长学生自我评价失衡的反作用;而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多一些的肯定和赞扬,有助于其融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教师可通过师生平日的沟通和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性格;通过学生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取的是小学生可理解的美德类诗歌和短文,适合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需注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搜集适合本次教学的资料,丰富和完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以多样化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寓乐于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自主识字、独立观察、资料收集、合作讨论等语文学习的方法。
2.道德观念的渗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健全其人格的发展。例如,教学内容涉及我国的优秀文化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结的形成;教学内容涉及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等传统美德[5]时,可鼓励学生将这些美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教学内容涉及个人的成长时,可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诚实、善良、勇敢和坚强等品质的形成。
3.美学角度的阐释。以美学的角度为学生演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歌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例如,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利用拼音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中扩展想象,使其体会和领悟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教学时还应结合课本中已有的插图,或者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素材,以美学的角度理解课文。
综上,面向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教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德育和美育加强智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激发其求知欲、增强其自信心以及提高其荣誉感,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等角度,积极设计课程教学计划与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32-233.
[2]孙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125.
[3]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13,(6):157-158.
篇7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质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通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保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洋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同学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课外阅读《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理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蛋 。”(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 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 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特同座之问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问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具体做到:①参与的时间要充分。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去,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上去。②参与的形式要多样,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③要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参与教学的全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的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
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 以“问--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能尽显其美! 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
篇8
二、培训目标和要求
(一)培训目标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实际状况出发,根据自贡市教育局开展“三大计划”的要求,引导、激励、帮助参培教师在现有起点上加快持续发展,进一步使参培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创造条件使参培教师成长为德才兼备、教学个性鲜明、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市级骨干教师。
(二)培训要求
1、提高教师修养,铸造师德师魂。不断提高参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养成参培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表风范。
2、研修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理论水平。帮助参培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分析现状,反思教学实践,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掌握本学科教改动态,不断探索总结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3、拓宽学科文化视野,建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知识结构。在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帮助参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和幅射作用。
4、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与交流学习,以及自主研修,提高参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能主持或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5、能在学校与区县级学科教师培训中起指导和辐射作用。
三、培训内容
(一)内容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语文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实践与考察。
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岗位实践,送教下乡,评议交流等形式,提高学员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通过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发展自我,为逐步形成教学特色打好基础。
4、课题研究。
开展教科研专题讲座,学员参与本校现行课题的研究等活动,使学员牢固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能主持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规范、科学。
(二)书目介绍
1、必读书目:
《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多元智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师师德修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
2、选读书目: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走在行知路上》、《王松舟课堂教学艺术》、《给教师的建议》、《薛法根课堂教学艺术》、《教海漫记》、《课堂教学艺术集萃》、《语文教学通讯》、《当代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四、培训、管理模式
培训班运用“集中授课——参观考察——听课评议——在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1、广泛调查研究参培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坚持“开放、互动、实践与反思”的运作模式。
⑴、培训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心得和“四区两县”语文骨干教师的需求,参培教师填写培训内容当初问卷表,从菜单中寻则研修专题,根据教师需求修改培训方案,切实将其本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⑵、培训教师到校后,把培训方案发到他们手中,提倡参与与研修,在学习、互动、观摩、实践、反思中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形式:以课题研究式、自学式、专题研究式、菜单式、沙龙式、对话式、开放式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自主性、研究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⑴、坚持在职、自学为主原则,面授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集合,以个人钻研为主;阶段性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
⑵、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为主。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优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我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看老师怎样进行开发。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大都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这种灌输式教育,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重要。所谓“点”,就是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所谓“拨”,就是为学生解答疑难,排除学习障碍。它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逐步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智力。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不能机械地讲解课文中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地体会。
在教《月光曲》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在导入时,播放了《月光曲》钢琴曲,使学生先对这首曲子有了最初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首美妙的乐曲是怎样谱成的。在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采用这样的文字激情引导:“盲姑娘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如此纯熟的钢琴声,而且酷爱音乐的她猜想眼前这位演奏者很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因此,盲姑娘又惊又喜地说……”学生仿佛已经和盲姑娘融为一体,很激动地朗读课文,感受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由同情到遇知音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复杂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轻松引导、自己的深入朗读中,明白了《月光曲》的旋律实际就是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审美教育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揭示了五彩纷繁的美好世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观点,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利用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情感,对他们进行美育渗透,才能收到最佳的美育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教师如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的受到美的感染。老师可通过创设意境、表情范读、看图想象、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总之,在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觉美、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五、丰富教学内容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直接决定着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和其工作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缺乏相关教学方法、策略,造成对某些教学重点的忽略,更有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强调应试教育中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小学生语文情操的培养。这些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明显下降。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此阶段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是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地情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和教育手段的有效结合,能有效促进现代教育目标的实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可见,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把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2兴趣教学法
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好奇心强,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改变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教学课程中导入一些趣闻趣事,进行穿插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3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情境教学,常用的创设情境方法有: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展现实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因地制宜采用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作为教师都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进行,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融合,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4小组学习探讨法
学生学习过程是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体的认识存在思维定式,不容易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只有通过与外部的交流、对比才能发现。在小组学习中,大家积极发言,不同的思维碰撞,弥补了思维的局限性。学生从他人那里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合作学习形成的生生互动是一种宝贵资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和讨论时,深化入个人的学习,学生学得最投入,自然也学得最好。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的探究基础上,个人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参与讨论,有话可说。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学习。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不能袖手旁观,要进行巡视,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应该给予及时的提醒。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单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节省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智能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
6教学角色互换法
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端正自己的态度,不摆架子,使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进行平等对话和教学,不断为学生探索知识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对于实际问题,应使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三、总结
语文教学活动强调突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同时把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差异就差别对待,要能够多鼓励后进生,多给予激励表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多进行教学互动,要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优化书本知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知识结构涉及较多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熟读教材,整合优化教材内容,将知识要点与难点列出来在教学过程将这部分知识作为重点来讲。教师还要学会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2010.
[2] 肖晶华,李文阁,马艳红.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