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益基金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益基金的盈利模式

篇1

作者董博欣、卞志汉来自于上海诺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投融资规划顾问,成功完成长沙市轨道交通1800亿元投融资规划方案。

伴随着我国私人汽车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了环境污染及交通拥挤问题也日益恶化,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十一五”规划针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场站,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具有大运量、快速性、清洁性和低成本优势的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无疑将成为我国各省市发展交通运输的重点和首选运输方式。

我国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10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超过30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预计2011-2020年间,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将达6158公里,目前全国处于勘察设计及施工在建阶段的轨道交通投资额达8563亿元,加上已处于可研、规划报批阶段的轨道交通投资额约1.3。万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造价高,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地铁造价每公里造价在3亿元-6亿元人民币之间。国内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平均建设时间为五年。投入运营后,由于出行习惯、轨道网络覆盖等原因,运营票务收益只能是逐年提高,导致资金回收期长。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特点,目前存在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投资,政府运作。政府投资,由政府行政机构直接经营管理或由政府授权经营的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管理。

市场化模式:政府投资下的市场运作。政府投资,通过招标,以签订租赁合同或特许合同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经营管理。

特许经营模式:以项目公司形式建立投融资模式,并进行特许经营。

多元化模式:投资主体多元化下的市场运作。多元化的市场融资,由股份制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对比

根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短期时期内建设数量大,投资额高,建设资金筹集及还款压力大。特别是其中大部分二线拟建城轨的城市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建设资金需求,资金成为制约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融资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资金主要来源单一

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长期性,公益性,投资规模大的特点,其资金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辅以周边土地资源开发和社会集资。通常建设期会进行大量的银行贷款,但一般仍以未来财政资金做为还贷资金来源,实质仍然是财政资金投资。根据业界实践,各类资金投资比例区间大致如下。市财政直接投资30-100%;区政府投资20-30%;土地出让或开发收益收入10-15%;国内银行贷款30-60%;国外政府贷款或国外银行贷款20-60%;其它社会集资5-15%

启动资金筹集难

在城轨线路建设期,资金投入巨大。同时,为筹集建设资金,国内部分城市,如长沙市,采用划拨土地至轨道交通建设集团,利用站点和延线土地开发转让收益支持城轨建设。土地收益的实现需要先完成一级土地开发,将“生地”变成“熟地”。一级土地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资金,这些前期投入会进一步加大建设期资金的缺口。由于建设期线路还未投入运营,无法产生经营性现金流入,难以获得市场化融资,使得城轨建设期启动资金压力极大。

运营期收支平衡难

进入运营期后,主要的资金需求是项目贷款的还款、利息支付以及运营亏损补贴。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的特点,票务收入有限,在偿付建设期贷款本金、利息和运营支出后,实现收支平衡难度大。如何确保资金流入流出总量平衡结构协调兼顾,将是运营期的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盈利性双重特征、长期衍生效益、规模经济特征、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强等特点,如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是建立轨道交通融资能力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就是要围绕土地开发、轨道建设与运营等核心业务,确定运营公司、站点与物业管理公司等经营主体收入与支出的形成机制,使得各个主体的盈利模式清晰、稳定、可预测、可持续。合理的、可持续的业务盈利模式的建立是获得金融机构市场化债务融资,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建立创新型融资模式的基础。基于各个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采用融资创新,系统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资金需求,实现长期资金平衡。

土地开发企业化运营盈利模式。明确轨道集团站点和延线一级土地开发经营权,签订一级土地委托开发和收益分成的协议,明确一级土地开发主体的收入、成本与利润。

地产经营业务盈利模式。通过片区、站点和延线土地开发整体规划,保留高价值地块进行深度开发,可有效提升片区土地价值,形成示范引导效应,加速片区土地开发进程。同时,策略性区分出售与出租物业,通过高端物业自持获得租金收入与后期升值收益,支持后续轨道建设与运营。

运营板块业务盈利模式。通过将交通运营、站点物业、广告等经营性盈利资产打包,构建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盈利性经营主体,为后续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对接创造条件。

公益性资产业务盈利模式。通过向公益性资产支付特许经营费和租赁费的方式,构建公益资产的盈利模式,从盈利性资产转移利润至公益性资产,实现公益性资产全部或部分变现,回笼资金再支持后续的地铁线路建设。

通常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阶段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包括:线路建设项目贷款;经营主体流动资金贷款;土地开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境外采购供应商出口信贷;外国政府贷款;企业债与中期票据。由于传统融资方式存在较多限制条件,如,项目贷款需发改委审批,并附有资本金要求;金融机构融资受限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以及信贷规划调控的影响;固定资产贷款、出口信贷、外国政府贷款受资产采购总额限制;企业债与中期票据对企业净资产有严格要求。

因此,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完全解决轨道集团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转变思路,大胆创新,在建立集团业务盈利模式的基础上,可广泛的吸引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扩大资金来源,改变目前轨道投融资间歇式、项目式的单一负债性融资方式,优化轨道集团的资本结构,突破实收资本对融资规模的限制,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匹配建设与运营业务不同阶段的业务发展,创新融资模式的运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有效资产和盈利没有形成前,建议主要采取担保公司、轨道产业基金、PPP融资、BOT/BT、信托等创新融资模式,满足轨道交通建设期的资金需求。通过这些创新融资模式,吸引政府产业扶持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社会化资金,可有效解决轨道交通盈利性资产形成前的启动资金问题。

阶段二:有效资产或者盈利形成后,建议采用IPO、借壳上市、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高价值土地、物业等资产变现,满足建设贷款还本付息与运营的资金需求,实现运营期资金收支平衡。

主要创新融资方式可包括:

轨道交通产业基金:发起设立轨道产业基金,引入外部资金,投向轨道建设、运营以及相关配套公司,进行股权或者准股权投资,轨道集团实际管理基金运作与投向。

担保公司:在有效资产和盈利未形成前,通过成立担保公司,可以为轨道集团各子公司和供应商提供融资担保,提升轨道集团融资能力。

PPP融资模式: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融资的安全保障。

BOT/BT融资模式:社会资本负责轨道的投资、融资、建设,并通过运营收回投资、清偿自身债务并取得合理回报,在运营期满时,再将项目移交给轨道交通集团。案例:北京地铁奥运支线。

信托融资:信托融资是间接融资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信托公司的媒介,向特定对象投资者进行的融资活动。

资产售后回租:资产售后回租是将自建或外购的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后,然后向买方租回使用的融资方式。轨道交通集团可以将轨道的固定资产包括车辆、物业、售检系统等固定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盘活存量固定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一次性回笼大量沉淀资金支持新的线路建设。

篇2

关键词:盈利模式;“政策性盈利模式”

1建设和运营中的困境

地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舒适、安全、准时、运量大和环保的交通工具,已成为解决各大城市目前所面临的交通问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地铁造价之高,运营亏损给地方政府财政上带来的压力之大,也令许多城市感到十分困难。

国际上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都有自己的地铁。但我国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这几个城市外,其余的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基本还没有地铁。就是已经有了地铁的城市,地铁规模也相当小。从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到现在,中国总的地铁通车里程还很短,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是极不相称的。现在,中国正兴起一轮建设地铁的热潮,2002年在建、拟建、正式立项报批地铁项目的城市达到20多个,正在扩建或建设的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深圳、南京等城市,而成都、杭州、沈阳、西安、哈尔滨、青岛和苏州等城市也都已做好建设地铁的规划。然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地铁建设浪潮中,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如何在运营上实现资金收支的基本平衡成了一个大问题。

地铁属于投资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的项目。例如,美国巴尔的摩地铁每千米造价为1900万美元-2500万美元;华盛顿为6300万美元;中国香港地铁跨越海峡,每千米造价7500万美元;日本地铁的造价高达每千米1亿美元。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三条地铁线来看,综合平均造价每千米均在6亿元-8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建设投资对于目前中国的城市来说是难以负担的。而且,地铁运营成本非常高。世界上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要靠政府财政进行补贴,这对地方政府来说又是一项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如何筹措建设资金和维持运营收支平衡成了制约中国地铁发展的主要问题。

2盈利模式是根本问题

地铁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对于地铁公司来说,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即地铁在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因此,传统上人们将地铁看成是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由政府对经营亏损进行补贴。但是,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都非常巨大,地方政府无力负担,单靠政府会制约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目前,“多元投资,商业运作”的模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多元投资就是要突破目前融资体制的限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于社会资金来说,以债务方式向企业投资的债权人要求企业定期偿还其本金和利息,以权益方式投入企业的股东则要求股权收益。而地铁公司如果不能盈利,就没有资金来偿债和为股东带来回报。此外,地铁公司要想实现商业化运作,也必须要解决盈利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筹、自建、自营、自还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所以,地铁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和维持运营平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地铁公司如何盈利的问题。盈利问题解决了,采用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就可行,资金来源问题就可以解决;盈利问题解决了,运营上就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政府补贴;盈利问题解决了,公司运作上就可以有许多有效的方式可供采用。

3盈利模式探讨

探索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对国内各城市地铁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然而,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问题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香港地铁公司是一个特例。据香港地铁公司公布的资料,他们仅凭票务收入就可以实现盈利。但是,我们在看到地铁公司有盈利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保持审慎的乐观。因为,香港地铁公司所处的情况很特殊。虽然高效的运营管理是其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香特的社会情况也是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具备的。香港地区面积狭小,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居民收入水平高,客流均衡稳定,这对于地铁公司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香港地铁才能维持日平均228.4万人次的客运量,才能维持亚洲最高的票价。所以,香港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对盈利模式的探讨还要根据地铁所处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规划,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在寻找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之前,首先要明确地铁公司必须要盈利,其次地铁公司是可能盈利的。之所以说地铁公司必须要盈利,是因为:如果地铁公司盈利与否并不太重要,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为这种社会公益性事业寻找盈利模式,或者没有必要这么急迫地寻找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就像其他有些社会公益性项目,通过政府补贴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是可取的。地铁公司是可能盈利的,因为地铁公司有票务上的收入和大量的乘客,而乘客就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只要能创造性的利用这些资源,公司就可能实现盈利。此外,地铁公司还拥有很多其他资源,资源开发收益也是地铁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从香港地铁公司公布的年报看,地铁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车费收入、非车费收入(包括车站内其他业务收入、租务及管业收入)和物业发展收入。车费收入取决于票价和客流量;非车费收入取决于地铁公司对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而物业发展收入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地铁公司对物业的开发能力。所以,概括起来讲,要想让地铁公司盈利,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相关的可控变量,即从地铁公司方面和从政府方面。地铁公司所要做的就是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源,以及努力利用和开发相关资源以获得收益。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为地铁公司有效的做好上述工作提供支持。主要是政策上的支持,也可能有财政上的支持。地铁公司的盈利将是地铁公司自身努力和政府大力支持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4政策性盈利模式

从世界上大多数地铁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可以看出,单靠地铁公司本身的运营很难扭转经营亏损的现状。所以,问题的焦点就落在了政府的支持上,地铁公司盈利的关键是政府想不想让地铁公司盈利以及通过什么手段来盈利。首先,要纠正地铁是公益性事业,经营必定亏损,必须由政府投资建设,并由政府对经营亏损进行补贴的观念。因为:首先,虽然地铁是公益性基础设施,但是政府无力全额承担地铁的建设投资和经营亏损;其次,地铁公司只有实现盈利,才能更好地履行为市民和城市发展提供服务的承诺。1996年,香港政府通过了“集体运输铁路条例”,条例规定,地铁公司必须按商业原则经营,不得出现经营亏损,政府虽然为公司的惟一股东,但如果因政府干预经营而导致经营损失,港府必须予以赔偿。可见,香港政府特别关注地铁公司的盈利,因为地铁公司不能盈利,其自身就无法健康地生存和发展,而对于政府则是一个大包袱。香港地铁公司是世界上少数能盈利的地铁公司之一,而且香港地铁公司目前运营状况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同步进展,这是香港地铁公司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致力于让公司实现盈利的结果。

那么政府如何通过自己的支持让地铁公司盈利呢?政府对地铁公司的支持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 )政策手段引导客源。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手段和价格杠杆来调节城市交通结构,利用收费、税收、许可证等手段鼓励或限制某些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鼓励人们更多地选择地铁这种交通方式。例如,对于私人轿车可以采取“鼓励拥有,限制使用”的办法,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应限制私人轿车的使用,如德国慕尼黑市限制个人开车进城,美国旧金山规定汽车载员3人以上时方可走快行道;或实行汽车通行证制度,如意大利罗马市规定只有持通行证的车辆才准驶入城区,而这些通行证不仅价格高,而且数量有限;或是增加汽油消费税,加大汽车使用成本;或增加城区内轿车停车费用等。对公交车交通系统进行重新规划,用公交车来弥补地铁不能覆盖的区域,避免交通线路重叠,以减少公交车争夺地铁客源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轨道交通资费,以鼓励居民大量使用地铁这种交通方式。向市民宣传地铁的好处,鼓励市民乘坐地铁,以减少地面交通和环境压力。

(2)调整定价政策。票价是决定地铁公司收入的重要因素,香港地铁公司票务收入在运营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80%。而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票价相对较低,这是这些公司经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地铁票价的制定上,目前一般是政府定价,地铁公司没有根据运营成本和乘客情况来决定票价的权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提高,政府可将定价权适度交给地铁公司。在地铁票价的制定上可采用地铁公司提议、听政会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方式,以使票价能基本反映成本状况。

(3)政策上给予特殊优惠。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地铁公司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公司资产折旧、税收等方面给地铁公司以特殊优惠,从而降低地铁公司的运营成本。现在,在不提设备折旧的情况下,上海和广州地铁公司在运营上基本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甚至有少量盈利。地铁公司资本存量大,固定资产价值高,每年的折旧数额巨大,所以,在折旧上的政策优惠可以缓解目前地铁公司亏损严重的情况。但是,这样却会造成严重的潜在亏损。在税收上,政府可以降低地铁公司的税率,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将税收纳入用于地铁建设的专项基金,使税收重新流回地铁公司。

(4)政策上给资源,供地铁公司开发。地铁的建设势必会使地铁沿线的地价升值。地方政府可以将地铁沿线的部分地上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交给地铁公司开发,用地上来养地下。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的通用做法。例如,香港地铁公司就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这些土地资源,地铁公司可以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自行开发,也可以与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开发,共同受益。

(5 )财政补贴。即政府对地铁公司的经营亏损进行补贴。由于地铁公司经营的初期很难实现盈利,而且,地铁公司的亏损部分又是政策造成的,即政策性亏损,所以由政府对地铁公司的亏损进行补贴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香港政府明文规定,地铁要“以审慎的商业原则运作”,港府保证每年在成本扣除和15%的利润之外给予补贴,发生的差值由政府补贴。通过政府补贴让地铁公司盈利,可以使地铁公司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地铁。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由地铁公司制订一份长期的审慎的财务计划,并且每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一份下年度的财务预算,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作为日后政府对地铁公司进行补贴的依据。政府根据财务计划和地铁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对经营亏损进行补贴。这样既可以调动地铁公司搞好经营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地铁公司的健康运营。

总之,在地铁公司目前不可能通过自身运营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是地铁公司盈利的重要途径。地铁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必定是“政策性盈利模式”,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在政策甚至财政上给予地铁公司以支持,从而帮助地铁公司实现盈利。政策性盈利模式并不是要加大政府对地铁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干预,而是政府在政策上给地铁公司大量的、能让地铁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取得可能盈利的优惠,然后由地铁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逐渐向商业化运作过渡。其目的是,加强地铁公司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加强投资者对地铁公司的信心,吸引多方投资,使地铁公司在投融资、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上形成良性的循环,从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恺宁.中国地铁.瞭望新闻周刊.2001.4.

[2]程明霞.地铁建设蜂拥而上2000亿投资何处着落.经济观察报2003.3

[3]香港地铁公司业绩公告.2003

篇3

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介绍,名医主刀是一个互联网移动医疗手术平台,帮助有手术需求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预约专家,安排入院手术。目前名医主刀平台上的专家累计逾20000多名,基本都是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为主。

“通过手术捐赠,可以为中小城市、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看不起病的老百姓提供免费高端专家医疗服务。同时还提供医疗培训、健康讲座、医药捐赠等志愿服务,提高一老落后地区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苏舒说。

“十三五”规划中,互联网医疗被明确为加快发展的新兴业态,鼓励互联网企业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说,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优质资源匮乏,而这种“互联网+公益+医疗”的模式很好,科学地运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吸引大批高端医务工作者作为志愿者加入,增强了当前医疗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便捷性,为我们国家逐渐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案。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表示,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社会资源、提升生产效率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趋势,而名医主刀就是一个经典的“互联网+”范例。他说,运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吸引大批高端医务工作者作为志愿者增强当前医疗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便捷性,确实符合移动互联网科学、民主、分享的价值观,可以说是对当代公益事业的一种创新和探索。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缓解了很多病人的痛苦,真正起到了帮助社会解决重大痛点的重要价值。

“这种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医疗共享模式对于平衡医疗资源,帮助边远地区群众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是有很大帮助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教授、首席专家朱思泉说。

由于积累的病例数量不同等多方面原因,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据介绍,一位四川宜宾的患者在宜宾两家大医院都被确诊为肺癌,但患者不死心,又到北京来求医,而经过北京肿瘤医院的专家诊疗,被确定就是高发性结节,不是肺癌。

作为国内白内障领域顶级的权威专家,朱思泉已经累计做白内障手术超过30万例,曾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进行公益医疗服务,甚至还远赴非洲,为非洲的患者带来了中国医生的医疗服务。同时,朱思泉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名医主刀的网络医疗平台中,为需要救助的患者带去及时的诊疗。此次,朱思泉又向公益手术捐赠活动捐助了100台手术。

“我在火车上、飞机和汽车上做过手术,现在要在云端做手术了。白内障患者是一个衰老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目前在我们国家还有500万以上的白内障患者需要救治,大部分都在最偏远、最贫穷的一些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搜集到更多需要救治的病人,我还愿意做更多手术。”朱思泉表示。

朱思泉表示,这种共享医疗的方式不只是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对于地方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认为,让患者能够“看上病、看好病”,一方面要推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和共享,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对各级医疗单位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提高医疗人员的整体水平。

随着互联网医疗被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依托互联网的健康产业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股市中带有互联网医疗概念的股票都成了资金追捧的热点。

据统计,全球70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每增加1岁,需要健康产业投入1.35万亿美元。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如果每提升平均预期寿命1年,健康产业必须投入约3000亿美元。而到2030年,预计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将从现在的73.5岁提升到78岁,中国健康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名医主刀”的投资人,复星医药A轮投资投入了3600万元。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表示,互联网是非常好的入口,互联网医疗有很多形态,将病人和医生进行优化,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去大医院但能够找到大医生,非常高兴参与到这个事业中。复星集团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已经有将近6个多亿人民币的各项慈善支出。

篇4

认识经济金融形势

“三期叠加”深刻影响非银机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对于非银机构来说,还要重点关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扩张,“三期叠加”对非银机构发展战略和业务转型将产生深刻影响。受外需不足和内需不稳影响,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动能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依然很大。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进行产能整合,实体领域风险将向非银机构传递,特别是过剩产能压力大、政府融资平台集中和房价畸高的地区,存在风险管控压力。

探索稳定盈利模式的任务依然艰巨。围绕功能定位探索稳定的盈利模式,是六类非银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些信托公司未将主要精力放在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与核心竞争力积蓄上,靠制度红利粗放式增长,业务发展呈现亲周期的风险轮动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逐步改变资金价格双轨制格局,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网点、产品、技术和规模优势深度介入财务公司的传统市场,财务公司当前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部分金融租赁公司过分看重市场排名,机构之间存在比份额、比规模、比速度的现象。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仍未摆脱传统银行零售业务模式惯性,在差异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培育等方面还有待继续探索。

在改革创新中解决发展问题。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和监管作为保障,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监管文化作为支撑。当前,市场各方对兴办金融有着强烈意愿,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迅速崛起,传统金融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化发展迅速,融资多元化快速显现。应该看到,金融作为特殊行业,有自己的独特规律,对其杠杆放大和溢出效应应充分重视,要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科学发展以及社会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创新中解决深层次问题。

探索转型发展方向

创新是非银机构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监管部门鼓励非银机构在依法合规框架下,探索创新试点,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信托公司要勇于创新,以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本源业务为方向,“两条腿”走路,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要研究改造信托公司信贷类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鼓励开展并购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并购重组;鼓励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附加值;探索家族财富管理,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完善公益信托制度,大力发展公益信托。

财务公司要按照“改革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结合企业集团发展和管理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稳妥推进财务公司试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明确财务公司在产业链金融服务中的定位和功能,更好地发挥顾问作用。

金融租赁要立足融资租赁的功能定位,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要研究解决中长期资金来源问题,引进专业化人才、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探索发展二手设备租赁,在结构调整中寻找商机。

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三类新型非银机构要研究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渗透率,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和盈利模式。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制度设计。作为完善各类非银机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的统领者,银监会于2014年陆续推动多项法规制度的修改重新工作。其中,《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完成后,拟于上半年修改完善并实施。

此外,分类监管机制将继续深化,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托公司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都将陆续启动。

严守风险底线。在明确和强化非银机构承担重点风险防控领域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和业务的监管,对房地产信托、融资平台等业务重点监控,对矿产、能源类信托业务风险重点排查。督促财务公司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做实资产交易,继续开展全国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工作。督促金融租赁公司严格落实融资平台业务监管要求,加强汽车金融公司经销商、商用车等重点风险领域监测,督促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加强系统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合理配置人员。

与此同时,督促非银机构建立风险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扑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构筑好“防火墙”,防止风险蔓延。要对存在违规行为或风险管理不当的公司及其责任人员实施监管问责,同时建立风险项目责任人案底制度。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信托行业稳定基金。

提升监管能力。以高效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为抓手,助力非银机构稳健运营。在非现场监管上,重点落实盯会、盯网、盯报表的“三盯”要求,高管会谈、董事会监事会会谈、外部审查会谈的“三谈”要求,月度运行报告、季度风险报告、年度监管报告的“三报”要求。在现场检查上,做好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充分发挥现场检查的事后监督作用。

篇5

关键词 旧厂房改造 文化设施 案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1

一、调研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沈阳市文化局于《“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建筑、设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调研目的与意义

本次调研以沈阳最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对象,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其成功原因与不足。同时以总结的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出建议,也为进一步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支撑。

三、企业信息

1905文化创意园是辽宁省、沈阳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铁西区工业文化为基础,在保留原工业车间建筑风格和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建筑内部重新分割设计,赋予老工业区新的生命力。

创意园成立以来汇集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餐饮、主题酒吧、创意工作室,也是各大品牌新品会、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地,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窗口。除此之外,园区还策划举办了各类公益文化活动,以此提升园区的整体文化氛围。

四、成功分析

1905创意文化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传统工业厂房进行改造,使之成榇匆馕幕园,留存工业文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留存工业文明

老厂房、老工业设备作为工业遗迹是沈阳工业文明的载体,一方面作为物质载体,能够最大程度地记录沈阳的工业历史,是沈阳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另一方面作为精神载体,是沈阳工业文化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记忆功能,记录和还原沈阳工业历史。

沈阳1905 创意文化园正是充分利用沈阳老工业资源,对老工业厂房进行合理规划,使工业文明与创意元素相融合,借由文化创意的手段记录沈阳工业历史,丰富沈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并且凸显出老工业城市的新风貌。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京报网(2007年)报道指出“保护工业遗产和一般古迹遗址的不同之处在于,往往要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再利用来实现其价值。工业遗产往往能催生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依托老工业厂房资源,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把铁西打造成历史同现代完美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促进文化强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调研思考

不置可否,1905文化产业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目前产业园区内部店铺翻新率较快,客流量呈现平稳状态。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一)产业园区问题:定价偏高,游客年轻化

之所以有些店面鲜有人问津,是因为部分店面定价略高。店家为了多赚钱定价偏高,高价格自然降低了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经过询问与观察参园游客,发现年轻化游客较多,而文化与创意的本意是面向大众。

(二)解决方式:多轮次文化消费提高收入,全龄化消费

迪士尼文化消费为先电影与品牌,以优质动漫IP开发主题乐园,最后进行周边设计。以文化为依托娱乐性消费的1905产业园可以借鉴其经验:

1.先品牌: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家,依靠媒体曝光率与广告吸引游客,打造品牌效应。基于沈阳市多数市民还是具有“文化即贵”的思想,在定价方面,先实行平民化价格,通过此方法吸引多数消费者。

2.1905产业园的多轮次收入:1905产业园店铺为依托逐渐扩大影响力后,通过多次举办庆典活动或运用夹层开辟文化娱乐设施,全面商业化,通过此方式实现二轮收入。三轮收入来源于1905产业园各店面文化周边设计与征集,利润分成,并在此过程中同时逐步实现全龄化的收入。

(三)单一补贴模式不够

政府在文创中的作用应当是引导而非主导,政策优惠应当是持续性激励与多样化措施并行。从现行措施看,产业园目前优惠政策主要是单一税收优惠政策,而在南方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跟踪服务、设立引导基金、风险补偿机制等在我省文化改造中均不常见。

篇6

有价值的空间在哪里?

最新调查显示,社区消费者占日常消费支出的67%左右,这67%的消费是在其居住之5公里范围内的商圈内完成的。

社区商圈,以及围绕社区销售惯性锁链的诞生,使各种产品、各个品牌的商家必须越来越重视社区的消费者。

而最有价值的空间必然是贴近人们生活的(高到达率)媒置,是最空白的(低成本)区域。最有价值的社区媒体渠道组成应该是集LED信息平台、平面广告平台、广播告知平台、社区网站虚似生活平台为一体的。

安康宣传栏(即“安康快告”)的诞生

“安康计划”与“春蕾计划”是由全国十九个部委和社会团体共同主办、中国儿童基金会承办的两项大型公益活动。其中,“安康计划”以“关注儿童、教育儿童、服务儿童”为出发点,是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阵地和展示儿童素质教育成果、让孩子们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的重要窗口。

“安康宣传栏”是“安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全国妇联、国家工商总局等十九个部门联合下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安康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负责实施,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安装十多万个安康宣传栏,用于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国家工商总局特批该项目可用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形式推广,以商业广告支持公益事业。

运作模式上,安康宣传栏项目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公益事业运营理念,集社会、企业、个人的力量,将公益项目进行适当的商业化运作。即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捐赠辅助项目,以公益广告、商业广告、终端营销的方式筹集资金,促成项目的良性循环,最终以提供就业机会、宣扬科教知识、举办社区活动等方式回报社会。

很显然,安康宣传栏具备社区媒体的任一功能。而且,它可以更自然、更深入地直接将消费者的生活路径转化为与消费者点对点的接触,使社区商圈变得更具凝聚力。

狙击对手的优势

根据CTR调研显示,作为狙击对手的安康快告,其优势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如下:

(1)LED快告:滚动显示屏的规划是整个方案最匠心独具的部分。这种设置有几种优势,解决了滚动屏内容单一的问题,多种实用信息的,既能提高关注度,又能对媒体的口碑产生积极的影响。将广告活动与日常生活生动的相结合,是提升广告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客户接近、影响、渗透市场目标提供了有效工具。针对不同生活接触点中的价值空间,我们将沟通渠道选择为校园频道、小区频道、办公楼宇频道。

(2)灯箱广告系统是传统平面户外广告的延续,该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上的发展和进步,它首先具备了传统户外广告所具备的全部功能。

(3)广播系统是安康深度营销媒体又一独特之处,为媒体的功能化建设上台阶提供了全新的形式。而为广播电台提供落地平台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计时系统同样是功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强的实用性为招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当然社区媒体网络的定位决定了计时系统招商的市场定位。在招商工作中应考虑具体情况,避免作无用功。

(5)DM直投系统是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的又一亮点,规划中专人维护的投放工作结合数据库营销,实时、有效、准确、可控的DM直投服务具有极强的市场吸引力。

(6)社区SP/PR活动是整个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网络核心价值的终极体现。SP/PR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结合公益活动组织策划,现场展示及销售等。开拓思路,发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积极培养SP/PR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协调能力,是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网能否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体现。

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安康深度营销媒体所具备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体现,具体表现在:

(1)媒介形式创新性。广播系统声音吸引,石英时钟功能帮助,滚动字体动态提示,公益画面亲情传播,照明灯箱眼球吸引。

(2)媒体具备网络性。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社区。根据CTR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安康宣传栏网络建成后,每天可覆盖上亿人次。

(3)平台基础公益性。以公益事业为载体,进行部分商业化运作,进一步回馈社会。公益事业使该媒体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4)市场具有竞争性。与社区内的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5)项目发展可延性。安康宣传栏作为儿基会安康计划的一部分,可与安康教室、远程教育、安康图书馆等项目配合,在社区开展公益和商业营销活动。

(6)投资运做优惠性。投资者和广告主可通过慈善机构这个平台获得税收优惠。

安康媒体与同区位的其他户外媒体相比,竞争优势也是明显的:

(1)较强的吸引力。媒介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丰富,与阅报栏、候车亭、灯箱等替代竞争产品相比,通过时钟的功能性,广播的提示性,LED滚动屏的动态性和画面的冲击力对过往行人产生极强吸引力。

(2)较好的亲和力。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功能性和公益性,因而,广告具有亲和力,到达效果较佳。

(3)较佳的分众性。 社区媒体数据库的建立可实现广告投放和互动营销的分众化。可针对特定受众设置子网络, 覆盖特定细分市场。

(4)模式的创新性。(经营模式:与加盟商共成长;盈利模式:户外分类广告,社区深度营销)。

(5)较高的回报率。与竞争媒体相比,虽然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一些,但媒体收益相比却高出很多,因而,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愿景及现状

2008年前,计划完成全国12个自营城市2.5万个安康宣传栏媒体网络建设;2010年之前,计划在全国100个城市以特许经营模式建设10.1万个安康宣传栏。目前北京、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城市已经分别建设了2000、300、300、300、100个安康宣传栏。

篇7

此次老博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以实际举措加快推进老龄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愈加赢得市场的青睐。根据国家发改委预测,我国老龄产业到2020年和2030年的市场规模将分别是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是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产业前景非常可观。然而,近年来,养老产业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作为该产业中最大的两个板块,医疗保健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而养老地产则尚处于市场环境的形成过程之中。

养老医疗:概念持续走强

近期,政府在医疗政策方面的扶持动作频繁,涉及医疗器械国产化、分级诊断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10月9日卫计委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潜力巨大。资料显示,从投资案例数量上看,2014年该行业的交易数量是2011年的2.58倍,占全部医疗健康产业交易金额的比例从2011年的2.46%上升到17.51%。从市场结构来看,基础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75%,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已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随着老龄化加速,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速将高于药品行业。

养老地产:尚处于观望阶段

养老产业中,养老地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养老地产市场尚未成型,诸多企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其发展模式的不明确、收益率的不确定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都将给养老地产的发展前景带来诸多变数。

该业内人士同时表示,目前,国内养老地产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保险资金为开发主体推出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如北京的万科幸福汇;慈善机构与企业合作,将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哈工大集团在深圳合推的曜阳老年公寓项目。然而,无论哪种模式,养老地产目前尚未形成可复制的成熟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国养老地产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有房地产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在计划开发养老地产的上百家企业中,真正能做好的不到10%,另外有60%的企业根本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我们没有专业的养老地产设计机构,没有专门的为养老地产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还是照传统的房地产模式来运营,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同时,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近年来,贴着“养老”标签的骗局已是屡见不鲜,部分不法地产商打着“养老”的金字招牌来圈地甚至集资,成为其赚钱的工具。

本次老博会上,保利地产(600048)董事长宋广菊表示,未来保利地产将在全国每个省会城市落地国际化的养老机构,带动保利地产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中国式养老发展。此外,对于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初步建立模型,争取用3-5年的时间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盈利。作为地产龙头企业,保利的本次表态无疑是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养老产业链

篇8

(一)电视受众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首先,观众的文化程度和欣赏品位相对较低。受众构成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大多数,他们更多地关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直观信息,看电视对相当一部分人而言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往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制作的节目,从市场反馈和经济收益来看却并不讨好⑤。其次,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受众没有划分出细致的职业兴趣群体:新闻、体育、娱乐频道由于迎合大多数人群的喜好,收视率较高,少数非主流的专业频道则很少有人关注;最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中庸”和“众乐乐”等理念,使中国民众的心理特征区别于欧洲国家的自由、探奇、独立的个性,没有收看专业栏目的习惯。

(二)收入单一的盈利模式

与国外使用在销售频道(付费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不同,我国的电视媒介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提高收视率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因此,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还将持续,专业化的进程会相当缓慢。

(三)缺乏充足优质的节目源,收视效果差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专业化频道要“专业”,需要大量优质的节目源以满足播出。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少数的上星台以外,绝大多数电视台制作生产能力不足,内容匮乏。就体育频道而言,一些省份连一支像样的球队都没有,节目资源奇缺,只能靠转播ESPN甚至中央5套来填时间。再者,专业频道应该以自办节目体现其频道特色,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自制节目是对名牌栏目的简单效仿,做出来的东西既不专业又不通俗。此外,我国大部分观众仍把电视机当作家庭影院,许多专业化频道靠电视剧当家,于是,有了全国人民在同一时段在五个以上的频道收看一部电视剧的“景观”,1999年春节有15家省级卫视同时播出《天龙八部》的盛况,最近《宫》、《甄嬛传》、《北京青年》等又都红极一时,局面可以用“单调的繁荣、无序的竞争、资源的浪费”来概括。

(四)缺少专业化的电视人才

专业化频道经营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精于专业知识、又擅长电视表现的专门人才,高素质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业内的急需。这些年电视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特别是专业频道的专业人才奇缺。这方面,CNN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80年代CNN初创时,根本吸引不到知名媒体人的加盟。因此,他们开始与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合作,为其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年轻人的冲动和尽快做出工作成绩的迫切希望,恰好符合了当时CNN希望尽快扩张的企业文化。CNN对这些年轻的工作者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新闻操作方式,创造了“出境记者”这一综合性的工作种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记者,而这种鼓励创新的机制也逐渐开始吸引那些有经验的电视人加盟⑥。(五)管理体制的束缚电视作为信息产业,不应该区分等级,但我国现行体制是“四级办电视”,这一体制曾大大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节目的大量重复和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政府的行政力量决定电视频道是否要专业化,而非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实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改革。“各立山头”的管理体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浅短目光,严重阻碍了专业频道节目的下传,从而影响了收视率⑦。(六)专业化的市场基础不成熟1.制播分离机制。制播分离制度不仅能够实现电视台内部资源的科学配置,而且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的各种资源。市场化国家电视台一开始就实行制播分离制度,而且已经成为电视产业经营活动的一种社会规范。在我国,大部分电视节目制作还是由电视台包揽,社会上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为数不多,水平参差不齐,并缺少一整套成熟的市场运作规则。2.电视收费制度。在西方国家,看电视付费已经成了一种通例,电视专业频道的收入90%来自于有线订户的收费。我国除深圳等地外,基本没有开拓收视费这一盈利渠道。

二.频道专业化的对策

综上所述,频道专业化的发展受到诸如市场环境不成熟、管理体制制约、内部机制欠完善等情况的束缚。中国的电视专业化还需要走中国特色之路,一方面需要政府、业界、公众与技术发展共同努力,方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频道的专业化价值。另一方面,发展专业化不能盲目的一哄而上,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要稳步积极推进。

(一)政策倾斜,对公益性专业频道加以扶持

要充分运用政策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加强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建设。一是搞好频道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二是对于娱乐、经济等比较容易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专业频道,则应以监督管理为主,防止弃专求全,走样变形。三是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如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专业频道,特别是关系到9亿农民观众的农业类专业频道,应在政策、经费、纳税等方面予以扶持。四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一些利国利民而收视率不高的专业频道,政府每年仍有数额不小的拨款,或由专门的基金会给予资助。

(二)适应市场与引导市场相结合

专业频道与综合频道争夺观众市场的份额,并不具有优势,但观众的观赏水平、审美情趣,可以通过长期的引导,潜移默化地逐步改变。比如广告投放,如果结合专业频道的专业特色,观众满意度以及提供收视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立体评价体系,专业频道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国外许多著名品牌像可口可乐、百威、嘉士伯、丰田汽车等都乐意投入体育赛事频道,正是看中了目标受众集中,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⑧。

(三)立足实际,准确定位

1.专业化频道需要有缜密的规划,只有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才能使目标观众群形成稳固的收视习惯。2.专业频道的定位应该以受众的群体来划分。专业化频道之所以可能吸引甚至稳定观众,就是因为其节目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3.专业化的重心应该是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不是广告主的需求。4.受众规模适宜。我们目前反对小众化——为少部分人的兴趣设立专门频道,因为我们的频道资源和人们的消费水平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四)品牌化经营

“相信品牌的力量”。名牌栏目是电视频道的骨骼,最能折射出电视频道的整体风貌。首先,建立“电视人+栏目”的频道品牌打造模式。一个频道一定要有几个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有稳定收视群的名牌栏目。提起湖南卫视,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快乐女声》,而以何炅、汪涵、谢娜为代表的主持人,也自然而然地担纲了各自栏目的形象代言人。作品品牌,《快乐大本营》一个栏目每年为台里带来接近5亿元的收入,远超过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的湖南教育、娱乐频道的总收入;二是专业化频道要注重打造整体形象。从频道名称、标识、背景、音乐,到节目理念、节目内容都必须与频道的整体形象相吻合;再次,加大宣传力度,策划大型活动创造形象,如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大大提升了媒体的品牌知名度。

(五)走区域合作之路,大众化经营

一个省级电视台包括多个专业频道,每个频道一天要播出十几个小时,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确有些困难。所以应该采取制播分离,走区域合作之路。比如全国许多省级体育频道可以联合,以一个中心电视台为主成立体育新闻交流中心,各地当天重要的体育新闻由当地拍摄送到中心台,经编辑整理后向全国传送新闻素材。这样一来,各地体育频道每天都能获取当天全国各地的重要体育新闻。这种打破地域、将节目设置推广至大众的专业化,突显了优势,也为进一步拓展国内甚至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经营的立体化,盈利的多渠道

篇9

关键词:企业公益责任社会责任机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只在于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现代社会经济学提出企业应承担其社会责任。按照利益相关人理论解释: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对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社会责任。Freeman(1984)将“利益相关人”定义为:“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个人或团体,或者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利益相关人具体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当地社区、环境、及整个社会关系等。

利益相关人理论虽然清楚的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原因(企业不是独立创造利润,而是依赖于利益相关人),但是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有必要分类认识。Carroll(1979)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活动,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创造财富,获得利润以获得市场生存;法律责任指企业必须遵守法律、制度的约束;伦理责任指企业在法律责任之外,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企业的期望;Carroll解释的公益责任是社会对企业“酌情而定的期望”,可以理解企业承担公益责任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自发行为。本文探讨的公益责任即是企业按照自身意愿,主动承担超出外部的要求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主要行为是以慈善捐助、设立基金、义务工作等方式从事有利于大众的公益事业。

比较公益责任同其它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存在显著的差异特征:

1.公益责任是企业的主动意愿。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时都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经济责任”本身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来自市场压力;“法律责任”的压力来自政府监管的强制力;“伦理责任”的压力来自社会舆论、消费者选择等方面。而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应属于一种主动意愿,来自外部的压力较小。

2.公益责任的内容不确定,具有差异性。公益事业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帮扶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福利,涉及教育、医疗、救灾、扶贫、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其它的企业社会责任相比,公益责任的内容同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的关联性不大。应该说任何一项公益事业都不可能由单一的企业完成,也不可能对应为哪个具体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众多公益事业中,企业一般是根据自身的价值观,选择投入一些自己比较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既使在同一项公益事业的投入中,企业选择的方式、投入的多少也是各自不同。因此,承担公益责任,一家企业可以选择为零,也可以是无穷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二、企业负担公益责任的逻辑性

由于公益责任是自愿性和差异性的,那么“要不要承担公益责任,承担多少公益责任”便成为企业伦理思考的问题。Friedman认为企业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这些成本又带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的损失,既违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降低整体经济效率。国内学者张维迎也认为“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下追求利润就是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如果要划分一个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边界,公益责任显然可以不在其列。增加企业成本,不能产出利润,企业为什么还要选择负担公益责任呢?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具有层次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将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主要是生存的物质需要,高层次的需求是社会关系、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从两个方面看,这个理论可以借鉴为企业行为的分析。第一,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人决策,如果企业家个人的需求层次符合马斯洛的理论,那么企业行为应该具有相似性。第二,如果企业行为被理解为群体共同决策的行为,可以认为企业的需求是内部个体需求意愿的累加,同样也可以认为需求层次理论对企业适用。

借用马斯洛的理论分析,企业在已经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后,其对单一经济利润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而对获得社会尊重,社会地位,赢得社会权力的需求会有所增加。戴维斯(1960)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同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可见,自愿负担公益责任,正是企业满足社会尊重、社会地位、社会权力等高层需要的基本途径。

另外,企业负担公益责任能够提高公众形象,对企业品牌具有潜在的价值。受儒家思想中:“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观点影响,社会价值观念中都认同强者承担更多责任的道理。一方面基本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普遍承担的,比如纳税、保护劳动者权益、诚信等。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发展程度不同,生存难易不同,在市场中所处的强弱地位也有差异,优秀企业自愿承担更多的公益责任更符合大众的道德伦理。优秀企业在资金、人力、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对公益活动也能发挥较好效率,不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还可以改善公共关系。“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就提出:“凡是有利公众的事,最终必将有利于企业和组织。”可见,投入公益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三、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批的优秀的企业,据《财富》杂志2008年的统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已经有26家(不含港台地区),而最新的中国500强企业的年营业都已达到70亿元以上。企业在经营上成功的同时承担公益责任的状况如何?

1.企业负担公益责任数量增加。根据2006年对企业作的抽样调查显示,83.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77.7%的受调查企业捐助了慈善事业,90%以上的企业在最近一年里不同程度参加了社会公益行动。这个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已经具有公益责任意识,并且已经有实际的行为。从内容上看,企业对承担公益责任内容的认同度不同,依次为“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救助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这说明企业认识公益责任也是由身边向社会逐渐渗透的。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在进行社会捐赠上也存在差异,大型企业、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盈利企业、处于成熟的企业捐赠相对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性质对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存在影响,而企业经营依然是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

2.企业公益事业提升空间很大。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广泛地开始承担公益责任,但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还很小。《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共有50家上榜企业和基金,共捐赠4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8000万。上榜企业平均将其年销售收入的0.15%用作了慈善事业,而根据胡润百富介绍,国外前十大企业将其年销售收入的0.5%捐献给公益事业。美国富裕阶层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提供慈善公益捐助达6700多亿美元,亦即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到了美国GDP的9%,而我国只占到0.1%。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传统,在5.12汶川地震后,一个月内民政部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超过了290亿元,一些企业的捐赠额甚至接近企业一年的利润。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公益事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企业对公益责任管理不成熟。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公益活动还属于临时性的,没有纳入计划性的管理,没有考虑到承担公益责任与公司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一些企业公益活动效率很低甚至适得其反。现代公益事业,已经成为一项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公众多方协作的系统性工作,企业必须学习掌握其中的运作方法。部分企业认为公益活动只要捐赠或赞助了财物就完成了,对于财物的去向、使用和管理情况并不了解。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只关注公益活动的新闻效应,甚至出现承诺之后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

四、完善机制,提升企业公益责任

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更多的支持社会公益,这既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现实需要。提升企业公益责任,不仅仅是企业或者企业家的意识提高的问题,而在于整个社会相应机制的完善,就此而言,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1.社会对企业公益责任的激励机制。公益责任基本的特点是出于自愿,没有人会喜欢“被迫的捐款”,对于公益责任不能以法律、行政、舆论的压力来要求,而应该以激励的方式来引导鼓励。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拉大,在社会公众中有些潜在的“仇富”心态,认为企业有钱就应该多捐款,否则就是为富不仁。一些舆论也迎合公众的心态,对企业负面的报道比较多,比如:“我国企业99%没有参加过慈善捐款”“社会捐款70%来自港台地区,国内捐款仅占15%”等。不论这些数据是否准确,但是这样的批评反而造成了企业以及企业家不敢露富,更加不愿从事公益活动,制约了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心理行为学上认为赞美比批评更能改变行为,企业从事公益是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美誉,只要强化激励,企业自然会做得更好。

企业公益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平衡。如果一个企业投入过多,必然会影响企业再生产,从而影响就业、税收和社会福利的增长。企业的公益责任不能是按照公益需要期望而增长的,必须保留企业自主决策的空间,社会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适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而不是鞭笞少数企业捐赠数量。

税收鼓励政策是提升公益责任的重要激励机制。在美国,税收制度就是公益事业的重要推手,一方面美国的税收制度极为完善,逃税几乎是不可能;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个人的公益投入都予以免税和抵税,这样大大加强了企业个人参与公益的意愿。

2.建立有效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完成公益事业根本上是社会的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具有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我们希望企业负担部分的公益责任。公益事业产生的效果如何,是企业选择公益责任的重要考虑,只有整个社会建立有效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企业的公益投入才能产生切实的成果。

在我国,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政府工作的延伸部分。从一定角度上看,这样做十分有效,可以借用到一些政府资源和行政手段,也有利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和其它组织参与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一些发达国家公益事业运作比较成熟,其机制值得我们借鉴。非营利组织是一些国家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其受大企业或者大企业家的资助,从事众多社会公益事业,扮演着捐助方同受助者之间的桥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公益事业中优势在于,它与企业捐赠方的委托关系使得其更加关心企业在捐赠时的要求,另一方面,其专业的定位使其在公益工作中的效率比企业和政府更高。要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需要建立相应的立法、监督等管理机制。

3.建立企业自身的公益管理机制。伴随公益责任的提升,企业自身对公益事业的管理机制也必须完善。从宏观上看,企业公益意识源自企业对自身使命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负担公益责任关系到企业的公共关系,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对此波特提出过企业战略慈善行为的观点,按照这个观点企业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选择慈善项目,对负担公益责任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长期计划性的安排。从微观上看,具体公益工作中要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需要建立起管理机制。现代公益事业管理已经日趋繁琐复杂,包括筛选项目、筹集资金、制定方案、追踪效果等等环节。企业要利用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还需要对开展公益活动时对传播的范围、媒介的选择、受众的特点等等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国明姚青:非盈利组织:有效促进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J].广西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2007,(6)

[2]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2006,(2)

[3]刘文彬:基于效率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边界假说[J].科技对策与进步,2007,(11)

[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看社会责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社会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困境;道路探索

社会企业是一种公益组织,但同纯粹的公益组织相比,经济性的经营行为是社会企业的突出特征;同经济企业相比,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又成为社会企业的突出特征。社会企业这一种公益组织的新形态具有着突出功能与非凡价值。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探求其可持续发展需要跨越的障碍,此外结合理论与访谈资料对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经验性的建议。

一、社会企业的概念

英国社会企业联盟的描述社会企业: “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如果说商业企业纯粹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企业则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为目标,投入市场竞争的大潮,通过经营活动产生利润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社会企业泛指依据企业战略组织,除采取私营部门的企业技巧外,也具有非营利组织的强烈社会使命的特质,其主要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某些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②

而学者蔡宁(2012)认为社会企业“兼具企业经济性和非营利组织社会性的特征,是一种融合经济与社会两项指标的组织。”③

综合上述说法,社会企业是一种公益组织,但同纯粹的公益组织相比,经济性的经营行为是社会企业的突出特征;同经济企业相比,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又成为社会企业的突出特征。

二、发展困境

社会企业作为社会性与商业性的综合体,其以肩负意义深重的社会使命与创新式的商业模式解决思维而为人称道。然而,前行之路却不平坦,人才匮乏、组织发展、社会资源逐渐成为制约社会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1.身份困境

机构注册困境,社会企业合法化路径缺失。对于中国的社会企业,目前还没有明细的相应法规,他们只能遵循现有的法律框架。这给社会企业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同时也为他们在选择法定形态上提供了自由,供选的广泛形式包括商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和社会福利企业(SWE)等等。根据调查中66%的社会企业均注册为公司,20%为NGO,而其余14%则根本没有进行注册。

盈利资质质疑。社会企业除了传统慈善本源,还要将商业模式的架构纳入考虑,社会目标的解决和盈利模式的建立需要同时契合。因而在盈利分红上,社会企业一度被人污名化。行内人纷纷表示,为了一刀切永绝后患,社会企业最好在注册就是企业。④

2.商业模式

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社会企业的产品依旧在慈善圈内打转,产品竞争力不强成为软肋。如何生产出可以经受市场检验、受到广大消费者真正认可的产品变得十分棘手,停留在原始的残疾人手工串珠、编织物制作等显然不行。而在产品营销阶段,暂时也没有可以媲美商业项目的传播推广显现,义卖模式也是目前社会企业的主要销售手段。总的来说,社会企业在市场中仍然处在边缘地位。

自我造血模式尚未建立。社会企业的资金来源仍然依靠政府公益创投资金拨付为主,结合基金会资助、企业社会责任捐助为辅。没有大量资金的流动,不论是项目还是机构都很难迎来大的发展。资源短板导致项目创新不足。和公益领域类似,社会企业中项目的同质化现象仍然严重。资源的开拓与整合也是当下社会企业前行的十足路口,如何实现、什么样的资源可以满足都是需要深思的课题。

3.社会认同

民众对于公益慈善的态度仍旧没有革新。当下的社会公众,仍然处在红会信任危机的后遗症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企业作为带有商业特色的可持续公益模式为大众接受的难度,李亚鹏书院中国项目遭受质疑凸显社会企业的社会认同缺失。

劳动力市场的非主流。社会企业仍在发展期,员工工资处于较低水平,但好于公益组织平均水平。女性占了社会企业家的42%,社会企业中超过70%的劳动力均为女性,这一数据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严重不匹配。

三、社会企业可持续道路探索

鉴于上述社会企业发展困境,本文收集整理相关组织发展理论、企业管理与访谈记录的经验性总结来探索社会企业的可持续道路。因为社会企业区别于一般公益组织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商业性企业的商业特点,企业管理理论也同样可以为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组织决策、社会资本这三点社会企业可持续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性,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着稀缺性和不可转移性。技术是可能被取代的,而人力资源才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⑤

如果社会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关注人力资源的积累与发展。

某种人力资源的要能创造持久性竞争优势,必须是因为该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价值,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必须是异质的,而且必须有异质的劳动供给。

例如全球青年实践网络――CAPE利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或华裔居民建立起了海内外的交流实践网络。组织中的骨干具有多国别、多专业、多年龄层次的特点。异质化的成员构成为组织业务的开拓提供了多样的思路与资源。组织发展后劲十足。

2.组织决策

环境对组织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种群生态学派,制度学派,权变理论, 演进理论, 生命周期或间断均衡理论都认可在环境与战略关系上, 环境起着主导作用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社会,变化瞬息万变。要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就要求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学学者西蒙提出决策理论,认为组织就是一个决策系统。在西蒙看来,管理就是决策。而战略选择理论认为组织不总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组织同时有机会和能力去重新塑造环境以满足其自身的目标。该理论认为组织战略对组织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社会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战略, 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来为组织谋求最有力的发展空间。而社会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与发展方向。社会企业要实现自生的独立与可持续,就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在公益性目标下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3.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理论:布迪厄认为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是社会资本。布迪厄把资本划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集中研究了资本之间的区分及相互作用。认为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布迪厄提出,所谓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另外,社会资本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

只有积累起社会资本,才能使社会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条件与资源、更为稳健地应对市场风险。将社会企业市场运作与公益结合得更具持续性,就好像小苗成长为大树,生长出复杂庞大的根系,吸收范围更广的营养与水分,才能支撑强健的枝干。

四、建议

1.政策倡导力度加大

目前,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给予了很多鼓励与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创新,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而地方政府也积极建立起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我国社会组织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类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大多数的社会组织。现阶段的社会组织大多是私人性的,组织规模较小,为了节省成本,组织的财务“人事”日常工作一般由一人专管,实行家庭式管理,而组织内的普通工作人员通常没有机会直接参与社会组织管理⑦。而社会组织中属于社会企业类型的数量极少。社会企业这个社会组织中的后起之秀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制度学派强调组织受到环境影响。新制度主义特别强调了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迈耶认为组织行为以及组织形式都是由制度环境决定的。

而我国法律制度作为制度环境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还有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法律中一些重要内容的缺失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公益事业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保证非营利组织能够在一个稳固和有灵活性的组织框架下开展活动,政府有必要在重新审视现行法规政策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对其修正和完善,确保政府在法制环境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宏观层面的有效监管。

另外,目前我国社会企业的概念并未普及。难以使民众参与到这项事业的建议或与之发生联系。政府进行文化建设时加强社会各界对文化的认识,能有力促进社会企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升级改造

商业经营人才引进比例加大。社会企业除了传统慈善的本源,还要将商业模式的架构纳入考虑。因而,除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以外,主流商界人才在社会企业中的人才结构中需要加大。只有对商业项目足够熟悉,才能对社会企业有一个好的操作。

与成熟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社会企业不再同于以往的公益组织,因而与企业的对接也不再是简单的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社会企业与成熟企业的共赢,实现社会企业项目更好的转型。

3.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培训项目的延伸。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项目为代表的人才建设项目为中国社会企业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英,也为中国的社会企业埋下一颗颗种子。社会企业家的诞生绝非几场培训可以一蹴而就,后续的平台搭建、深度孵化、资源对接都应及时跟进。

提高社会企业领域从业者的待遇。社会企业从业者工资处于较低水平,但好于公益组织平均水平。对于一个新的领域,这是远远不够的。在相同水平的工资待遇下,社会企业作为雇主单位的优势将得到大大体现。

引文注释

①赵萌.英国政府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企业战略.

②侯玲.发展的社会契机与机制[J].社会企业.

③蔡宁.社会企业研究述评与展望[J].

④胡小武.社会企业家的崛起[J].2013.

⑤张正堂,刘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理论基础[J].

⑥何铮,谭劲松,陆园园,组织环境与组织战略关系的文献综述及最新研究动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