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文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人学”教育,旨在通过人文精神引领和熏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能力角度看,理解分析和内省思辨是人文学科所注重的能力素养。通俗地说,人文教育就是教人如何阅读、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些可迁移能力不仅在学校使用,在商业等职场活动中也无处不在。本文借用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框架,准确深入地理解教育目标的各个层次,以进一步构建人文通识教育的具体教学目标框架。马扎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人对学习行为的控制情况来排序的。他将学习行为模式分为四个元素: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知识。自我系统具有最高级的内省意识思维,是任务动机的主要决定者,是由个体态度﹑信念和情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元认知系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负责确认与新任务有关的目标,制定为实现目标所需的策略。认知是心智作用的过程,认知系统的核心是心智技能。因此,学习行为模式的流程图是:自我系统先起作用,决定是否从事某一学习任务;接着元认知系统起作用,提出相关的认知目标与认知策略;最后认知系统处理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系统的运作都要借助和使用学生已经存储的知识。刘春燕认为,描述教育目标要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同时,刘春燕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目标框架也给予了本文重要启示。这里将分别从知识﹑认知系统或心智技能﹑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四方面对人文通识的素质教育目标进行外化描述,建构人文通识教育目标框架的具体内容。
二、人文通识教育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融合策略
(一)“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原则
“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原则是人文通识教育目标框架所体现的能力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并重的唯一可行途径。人文通识教育和语言技能训练并重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包含三个学习目标,即语言技能训练、人文知识摄取、分析思辨能力。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可以融合学习目标,集三位于一体。具体地说,学习者可以在摄取知识和输出思想的过程中,运用和训练语言技能,贯彻“从做中学”原则。同时,以输出为驱动的原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对新语言点的琢磨运用过程中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此外,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课程中涉及的人文知识点,并在分析思辨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二)以“输出为驱动”的思辨研讨型授课模式
从具体的能力目标看,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研究思辨的能力,包括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理解﹑问题分析﹑查阅文献﹑主题研究﹑观点思辨﹑撰写或表述﹑团队合作分享等能力。因此,思辨研讨型授课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思辨研讨型课堂是以学生在课下进行充足思考研究为前提﹑以互动的观点讨论和分享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从过程角度进行解剖,思辨研讨活动的流程图为:阅读→知识摄取→分析→思考→观点形成→观点互动/讨论→思辨→观点再形成。可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任务的是保障思辨研讨课顺利开展的关键。
(三)思辨研讨和语言技能的统一
语言是意义和符号的结合体。思辨研讨和语言技能可以统一并重﹑彼此促进。在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在体现授课内容重点的同时,考虑思辨和语言的融合,做到“思辨研讨中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中的思辨研讨”。否则,语言点讲解时间过多,课堂容易乏味枯燥。同样,大量的人文内容固然值得推崇,但教师同样应关注语言训练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教师授课时,必须注重思辨研讨和语言技能的统一。
(四)第二课堂的拓展
第二课堂自主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第一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文通识教育的价值﹑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观点碰撞下的共同成长;其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内容需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再次,教师需精心设计第二课堂任务,使之达到预期效果,如对第二课堂的学习任务做“预告”式导入,以引起悬念等;最后,布置第二课堂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组员间的互动,提高任务完成质量。
(五)建设导向明确的课程评价体系
针对整个课程中的关键环节,设立“四维”评价体系——思辨性研究论文的写作评价、语言技能测试、第一课堂活动参与评价、第二课堂自主学习评价。此外,笔者认为,期末考试可以采用思辨性研究论文写作的开卷测试和闭卷语言点测试两种形式。或者为便于操作,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增加思辨性小论文写作。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自读课课型
1.自读课课型的特点。语文白读课从教学内容上是指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从授课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完成为主的一种课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读课上学到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全面参与,让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采用讨论的形式完成自读课的思考与练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
2.自读课的任务和要求。自读课是一种培养人才、因材施教的好形式,它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敏捷地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思辨能力。自读课重视自学能力培养,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计教学,允许不受阅读提纲限制,自由独立提问题,教师选出有针对性的重点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3.自读课和教读课的关系。教读是为了自读,自读是教读的目的,是“会读”、“不教”而学的教学实践。
4.自读课的评价。
二、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的依据
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应具有直观的、简约的、完整的特征;从功能上看应具有优效的、可操作的、开放的特征,具体体现为:
1.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自读课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操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健康人格。
2.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自读课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意识、自理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和潜能受到充分尊重和开发的过程。一句话,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自读课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学过程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辩证统一。
三、自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种自读课型的教学模式——“自读导学六步式”,即在自读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下,进行自读、自学、白练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六步程序是:导学——自读——思辨——点拨——互动——实践。下面从自读导学六步式构建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角色三方面,谈谈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教学目标。自读课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来实施。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造宽松、和谐、平等、互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标。
2.教学程序(模式构建)。“自读导学六步式”一般分为六个程序:
篇3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和语义层面对阅读文章进行分析,对阅读效果的检测也只侧重于词义辨析、主旨大意和句意解读上,阅读题型的设置也只以判断正误和多项选择为主。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的提升(李言株,2019)。笔者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中Unit2ReadingBooks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阅读前——预知和讨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王娟,2019)。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导入环节。以Unit2ReadingBooks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抛出讨论问题:Whatarethegreateststoriesyouhaveread?然后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激发起学生讨论和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形成图片化的记忆。在讨论中主要采取生生互动的模式,学生可提问的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Wheredidyougetthestory?”“Haveyourecommendedthebooktoothers?”等。提问的内容可发散但不能脱离主题。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章标题,组织学生预测文章大意、作者的读书经历等。
2.阅读中——巧设问题和绘制思维导图
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创新性提问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事实进行提问,而是针对课文主题挖掘深层含义,发挥联想,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真实世界,建立真实语境,开展真实交际,从而使学生进入用英语思考、交流、做事和做人的环境之中(夏纪梅,2003)。”以Unit2ReadingBooks为例,当读到作者介绍家里的一面墙的书架上全部陈列的都是书时,教师可就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提问,提问内容可涉及是否有书房,书房的图书量是多少,最喜欢读的书有哪些等。把学生带入读书的回忆中,开展真实的交流。在阅读论文时,学生要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避免盲目和无计划的阅读。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交互阅读”相结合的多种阅读模式,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归纳总结主旨大意,提炼关键词或者论点。其次,引导学生寻找和分析求证每一段的主题句,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学生为“主导”,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展示思维导图作品,促使学生学会分析、评价和质疑。
3.阅读后——续写文章或组织辩论
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写作风格、人物塑造或背景知识等进行评价,对节选的阅读文章或者开放性结尾的阅读文章进行续写;对正反论述性的阅读文章还可以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面对不同观点所应具有的包容态度。
二、思辨能力的评价体系
按照著名批判性思维专家恩尼斯的归类,批判性思维检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检测批判性思维某一方面的测试;另一类是检测一个及以上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测试。也有一些覆盖批判性思维多方面的测试,比如罗思高阶认知过程测试、探询技能测试、新泽西推理技能测试、推理与交流评价和阅读能力中的推论能力测试等(武宏志,2015)。其中“阅读能力中的推论能力测试”由琳达和辛莎研发,针对6年级至8年级的学生,主要测试阅读理解中推断问题的能力,只有选择题和构答反应两种题型,相对单一。目前,对阅读能力的测试普遍采取国际上公认的“国际批判性思维阅读和写作测试(TheInternationalCriticalThinkingReadingandWritingTest,2006)”。该测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分80分,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对文章写作目的、具有争议的问题、结论、假设等8个问题进行论证。第二部分总分20分,主要考查学生评论文章的能力。本文主要选择该测试作为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能力的检测工具。
三、思辨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教学实践
为了检测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笔者于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某大学会计专业大二年级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课教学实践。参与受试的实验班共36人,对照班共36人。实验班按照本文前面提到的思辨能力培养的三种路径(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进行授课,对照班则按传统的阅读模式进行授课。
1.前测
笔者于2018年8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检测。前测试题(总分30分)共两个题型:题型一来源于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初赛阅读理解SectionB匹配题,共5题10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型二来源于2017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SectionC深度阅读,多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前测采用在线测试,考试时间30分钟。实验班和对照班应考分别为36人,实考分别为36人。统计测试结果得出,实验班学生平均分18.92分,对照班学生平均分18.65分。前测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英语深度阅读中学习效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受试班级进行教学实践。
2.后测
笔者于2018年12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深度阅读能力进行了再次检测。后测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阅读在线测试,测试题和前测题题型一致,题目难度基本一致。在线测试第一部分选自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阅读理解SectionB匹配题,共5题10分;第二部分选自201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SectionC深度阅读,多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笔者用SPSS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5.17分,两班的阅读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Z=2.25,P=0.030.05)。第二环节为英语辩论赛,辩论赛的主题为“GiveBeggarsMoneyorNot”。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组队一组,每组辩手6人,每组剩余30位学生编入自由辩论组,在自由辩论环节围绕主题进行举证和总结。本次辩论赛是全英文的定题辩论,正方为对照班,反方为实验班。辩论前所有准备工作由辩论组组长安排,反方组(实验班)组长在准备阶段组织了所有辩手阅读文章、搜集资料、提炼观点、设置问题并在组内进行正反辩论的操练演习,预知对方辩友的提问策略和辩论技巧。正方(对照班)组长先分工、再组织主要辩手查找资料,编写问题。没有进行组内的正反方辩论预演。本次英文辩论赛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辩论赛设有专门的评价量表,总分70分,考查点涵盖预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反驳能力、质疑能力、举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共7项,每项10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此轮辩论赛的总分分别为60.2分和39.1分,实验班在每个单项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班,尤其在预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实验班呈现明显优势,两个班的得分差距分别为3.7分和3.3分。
3.结论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思辨能力和大学英语深度阅读效果呈正相关关系。
4.不足之处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潜移默化地获得预测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批判性思维必备的素养;也使学生从走马观花地阅读学习中开始体验深度阅读带来的惊喜。但此次的教学实践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英语阅读中的思维训练方式相对单一。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文章都可以用思维导图形象表达出逻辑关系,诗歌、小说等其他类型就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是评价方式无法避免主观化。此次教学实验的范围比较小,在授课中培养途径还比较单一,在评价维度上也只涉及思辨阅读的7个方面,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解释”和“自我校准”尚未涉及。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大学英语深度阅读课是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平台,教师应从多角度探讨学生批判性阅读思维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李言株:《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8月第4期,第130-132页。
[3]王娟:《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育科学论坛》2019年第2期,第21-22页。
篇4
本科会计专业作为财经类高校的重点主干专业,其培养目标通常规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会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根据这一目标,会计本科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具有多维性。
(一)核心维度———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核心能力。对于本科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尤其是指其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研讨式教学设计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要求,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二)辅助维度———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一个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后必须具备的辅助能力。很难设想一个具备很强学习能力的毕业生,在缺乏上述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因此,在研讨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辅助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三)方向维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会计实务或管理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创建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意识、研究式思维方式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大能力是所有能力维度的灵魂和最终方向,也是研讨式教学活动设计的归宿。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本科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策略选择
(一)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
1.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是研讨式教学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应该贯彻于本科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的始终,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选择的首要原则。在对会计问题和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在会计研讨式教学中主要起引导和点评作用。那种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观众的模式将使会计研讨式教学名不副实。
2.重在能力,多维度导向。一种有效的研讨式教学策略通常不只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而且是多维能力的综合。会计专业教师在选择具体研讨式教学策略时,应明确该教学策略能否提高学生的能力,能提高哪几种能力,能力与能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哪些是主要能力要求,哪些是次要能力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
3.德才兼备,传递正能量。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仅仅重视才能的培养而忽视道德品质的塑造将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危害,会计行业尤其如此。会计专业教师在选择研讨式教学策略时应关注该策略是否在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机会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营造气氛,赏识为主。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配合程度。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在选择研讨式教学策略时应特别考虑该策略是否有助于营造既快乐又适度紧张兴奋的学习氛围,是否能通过赏识教育不断激励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5.正视差异,适时适度适量。教师在进行本科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策略选择时,应特别注意与研究生层次研讨式教学的区别,注意难度和数量要适合本科层次的要求,不要贪多求难。要注意学生内部在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学习方法偏好上的个体差异,同时需要针对会计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研讨式教学。
6.团队合作,分享成果。众所周知,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岗位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完成账务处理,有时不同的会计岗位之间也存在密切的承接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研讨式教学策略选择时应该关注该策略是否需要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才能完成,需要几个团队完成,团队之间是否存在成果共享关系。那种单打独斗式的项目或策略模式不利于发挥研讨式教学的应有作用。
7.网络平台,实时交流。当前的本科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对网络非常喜闻乐见,愿意并且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参与研讨。教师在进行研讨式教学策略选择时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的媒介作用,最大程度利用QQ群、电子邮件、微信、微博、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等网络平台工具进行在线实时交流,从而打破研讨式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教学效果。
(二)几种可供选择的研讨式教学策略
1.自主讲课。这是当前本科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较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适合在本科高年级会计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采用。通常由专业教师选择专业课程中条理性强、易于讲解的章节,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合适的小节讲课任务。再由每个小组选出负责人将本小组的讲课任务细化分解至每一个组员,并派代表上讲台利用幻灯片或黑板板书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同时进行提问、点评并打分,讲解小组其他成员同时给点评小组的点评打分。教师在每一组讲解、提问、回答后及时予以点评,在整个章节自主讲课结束后进行总评并强化重点和难点。通过该方法主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每一组的讲课时间,力争让尽可能多的小组和学生得到锻炼。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当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研讨式教学策略。它通常适用于案例资源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如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过程一般由“案例分析的准备-学生小组讨论-班级集中讨论-教师总结评价”四个主要环节构成。具体来说,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选择课程案例资源库中的综合分析型案例,将案例资料、拟讨论的问题和分组安排提前一周左右交给学生,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课下充分阅读案例并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并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到了小组讨论阶段,学生把准备阶段产生的个人分析成果或遇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教师可以随机参与到各个小组讨论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下一步的班级集中讨论阶段,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由本小组成员回答。教师待各个小组充分讨论交流后还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讨论。到了最后的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案例分析的前三个阶段过程给予客观公正的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案例分析的研讨式教学策略着重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课堂讨论。这是一种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的可灵活选择的研讨式教学策略。它适合于理论性较强或难度较大的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理论、高级财务会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其中学术分歧较大或具有思辨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言期间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讨论的气氛。等到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提出意见并加以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并实现最大范围的讨论参与,这样才能发挥该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突出作用。
4.项目研究。这是研讨式教学可大力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它通常指在小范围内会计本科学生参与到教师与本课程相关的在研课题、研究项目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有关的项目研究。前者需要会计教师选择自己的在研课题和项目中适合本科生独立操作的部分与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如调查问卷、资料搜集和整理、案例分析。而后者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当前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研技能辅导,使学生在选题、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研究方法与工具、论文撰写及发表、项目结题验收等方面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篇5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中读者对文本知识形成了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后,对文本知识再一次深入性阅读和分析的阅读过程。对于批判性阅读,刘儒德教授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本的结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更多的是要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对文章的个人见解。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英语文本有着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将批判性阅读方法适当的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以此种阅读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的阅读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批判性阅读教学法的特征
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不仅改善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偏向文本字面理解的现状,还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分析、判断的批判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重要认知,从而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与教学效率。从批判性阅读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效来看,其具有三大阅读特征:其一,是要求学生能够理顺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其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始终站在批判者的角度上对文章情感和观点有着理性的分析;其三则是要求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联系自身的认知,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极大的发挥批判性阅读方法的作用,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将其建立在创新型的教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批判性阅读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散发性思维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来说,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为基础,并建立在教学内容上的教学要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要求,还需要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有要求。为此,教师在基础性的教学目标上可以设置一些带有评价性的教学目标,比如要求学生对课文中词汇运用的语境进行评价。评价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求,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能够较好的使学生站在合理的立场上进行阅读,促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在这样一种教学目标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式的阅读时,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标题进行猜想。对文本标题的猜想是批判式阅读的第一步,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散发性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自身质疑、判断、分析、创新等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空间,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例如,在学习《The written world》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对课文内容进行自行猜测和讨论,随后,部分学生认为是说明文,可能会写书法、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部分学生认为是记叙文,可能会写某位著名作家的写作生活。而在这种猜测教学中,其能够促使学生在猜测中对课文带有期待和阅读兴趣,从而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时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计针对性的提问教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对性的问题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质疑思维。质疑在批判式阅读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它能够促使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得到运用的空间,以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形式对文本信息产生质疑,从而找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The universal language》一课时,由于该篇课文的艺术性质较强,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语言”的通用性,便以《图兰朵》为阅读材料进行教学分析。在学生感受到图兰朵的残忍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文中有没有描写得不合理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进行阅读,并大胆的找出描写不得当的地方。在这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教学中,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接着,教师再以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引申到《The universal language》课文中,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深度理解,并要求学生结合《图兰朵》的阅读方式对该文章进行分析和判断,加大学生质疑思维能力的锻炼空间。
(三)引导学生理性的评价,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在批判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文本信息作出理性的总结和评价,是批判性阅读策略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篇写作结构和文本内容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和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文中主人翁的感受和情感变化进行讨论,并对造成两篇文章主人翁感受和情感不同的原因进行评价。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要求学生的个人见解要有所依据、言之有理。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引导下对文本信息作出的理性评价已经不再只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体现在思维方面上,教师以两篇文章的对比教学方式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促使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评价时,思维不再局限在某一个情境之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人才培养 批判性教育 批判性学习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碍,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以大学英语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其中。学校需要调整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是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持否定态度和吹毛求疵的思维,而是一种理性思维,其特点为变通性、独特性、新颖性、探索性和批判性。批判性思维由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两方面构成。批判精神包括好奇( 好疑、好问、好学),开放 ( 容忍、尊重不同意见),自信( 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敢于挑战权威),正直( 追求真理、主张正义)和坚毅( 有决心、毅力)。批判性思维技能有分析( 归类、识别、比较、澄清、区分、阐释等),推理( 质疑、假设、推论、阐述、论证等)和评价( 评判预设、假定、论点、论据、结论等)。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为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批判性思维人才是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创造性人才。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
融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批判性教育和批判性学生等方面。
1.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为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纠正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使学生了解批判性思维的有用性,从而将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批判性思维贯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采取以读书为主,以篇章阅读为辅;以讨论为主,以语言赏析为辅;以考察思考能力为主,考察语言能力为辅的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作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构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授课模式,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批判性教育。批判性教育要求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批判性教育需要有批判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
(1)营造有利于批判性人才培养的环境。改变过分注重学业而排斥思维培养的现状,建立自由、包容、民主、开放和进取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为批判性思维培养建立良好的环境。大学英语教学要做到文化开放,课程开放,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学英语课堂需要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能够相互交流思想,自由探讨。同时改善学风,充分体现民主,学术气氛自由,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勇于创新。高校需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考试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聘请外语类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为学生树立典范。
(2)批判性教师。批判性教师是有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的教师。批判性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批判性教师是学生的典范,他们能够感染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批判性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的前提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从英语课堂到课外和生活中的迁移。批判性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批判性英语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积极开展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提高思辨能力。教师给学生讲解学习策略,并指导他们应用于学习实践。同时尊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级教学和分组教学。改革评估方法,在评估中加大对批判性思维考核的比重。
3.批判性学习。批判性学习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重视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批判性学习摆脱了纯粹的知识记忆的束缚,使他们努力坚持探索,找出答案或者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批判性学生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好奇、灵活、独立、喜欢提问和善于探索。批判性学生能够将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运用于大学英语学习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与英语语言技能。批判性学习使英语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批判性学习能够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批判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批判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和思辨能力。
三、结语
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要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利用批判性教育和批判性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人才。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塑造批判性精神,成为批判性教师。同时,培养批判性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真正实现语言学习和思维培养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莉文.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31-35.
篇7
关键词: SoHI 英美报刊选读 课程建设 建构主义 独立学院
一、引言
SoHI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于2005年开始确立并持续多年施行的教育理念。SoHI是Student oriented(因材施教),Humanistic(以人为本)和Innovative(开拓创新)的英文缩略词。因材施教是指外语教学以独立学院的“三本”学生层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克隆”,不生搬硬套母体一本学校的教材和教学目标,做到教材适用。以人为本是指坚持人文主义(Humanism)的教育理念,学生接受教育是其满足其个人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以此做到教材好用。开拓创新是在做好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出一套立足“三本”学生层次,同时达到本科教学目标要求和具有独立学院应用性特点的课程改革建设思路,做到教材教学的适用性、好用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目标建设
2000年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以下简称《大纲》)指出:“外国报刊选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纸和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英美报纸、杂志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和文体修辞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王雪梅和戴炜栋[2]指出:“报刊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报刊语言知识、交际技巧、阅读策略等,因此阅读材料应包括各种知识,除语音、语法、词汇、篇章、语体等语言内容之外,还应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等文化内容,同时应涉及预测、搜读、速度、寻读等阅读技巧。”由以上纲要结合SoHI教学理念,我认为,独立学院报刊选读课程的目标建设应该体现以下三点:1.立足学生层次,以增进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为基本出发点。2.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开阔其世界性的信息视野,并落实本科生应有的通识教育。3.以人文主义为归依,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建设
SoHI教学理念的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即《大纲》指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作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是基于构建主义,在语言学习方面,学习者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个人构建,以及个人的学习过程。推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构筑个人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学生应该构建自己的学习空间[3]。根据此理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协助者和合作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以及语言层次比“一本”、“二本”院校为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增进学生词汇量和对难点的解读上,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收效比较好。但是,在对新闻意义的理解和知识的延伸上,构建主义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开阔视野,提高英语思辨能力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用以下课堂案例阐明以构建主义为主的综合教学法的运用。
《时代》(Time)杂志的《进化论之争》(Evolution Wars)一文探讨的是人类起源的终极问题,对于开阔学生知识和视野,提高英语批判性思辨能力大有裨益。我将教学环节大概分为三个层次:1.词汇语法难点讲授;2.相关背景介绍;3.相关论题讨论和观点展示。其中,第一层次的教学以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予以阐明,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一个粗略的构建,而且对于“三本”层次的学生来说,读懂此类文章仍需要老师的协助。但应该注意的是,传统教学法也必须进行互动式提问,方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落实到课堂活动:教师就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向学生提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某些个别关键词汇,向学生提出同义改写(paraphrase)的要求,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该词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
第二层次的教学是背景介绍,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在建构主义中尤为重要。建构主义认为,文章的意义是学习者把已有的信息、知识、情感、经验及文化带到文字中,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的知识,往往并非文章自身固有的[4]。在英美报刊文章选读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影响,通过背景介绍激活学生先前储备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先前经验对其意义建构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落实到《进化论之争》一课,可以结合“正反”两方面背景调动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正方”的比如,生物学中的Darwinism(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定义和例子,“反方”的比如《圣经》中的Creationism(神创论、创造论)的介绍,与课文中Intelligent Design(智能设计理论)的源与流的辨析便十分清楚了。如果片面地介绍某一种理论或立场,不考虑其现实影响,不仅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不利于第三层次的意义构建和个性化教学。
第三层次的论题讨论和展示是英美报刊选读构建主义教学的关键部分。讨论必须构建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不能凭空而论,尤其不能认为某事是理所当然的(take for granted)。比如在我给学生开出的讨论题目“为什么美国会出现神创论进中学课堂的现象?”时,不少学生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构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并没有宗教的成分,生物学中达尔文进化论学说被认为是不可置疑的权威。但当学生们探讨两张表格后就会发现其原因所在,原来在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有超过90%的人是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而通过民意调查发现,美国人之中相信达尔文进化论的人口比例和信仰宗教神创论的比例达到等量齐观的40%。通过对背景知识的深层次发掘,学生首先加深了英美新闻文化的理解,开阔了个人的全球视野,更能从讨论中构建个性化的新知识,增强英语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另一方面,SoHI的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可以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得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借助电脑PowerPoint幻灯片的基本手段,让学生展示和探讨相关话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报刊选读的课堂展示中,我一般以“批判性比较法”为基调,不限定内容,不限定结论,让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的长处,巩固相关语言知识,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比较法”具体落实到《进化论之争》,两组学生通过摆立场,一组赞成进化论,另一组支持神创论,均去寻找各自理论支持,自圆其说。通过实践,我发现针锋相对的思辨展示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手段建设
基于SoHI教学理念的英美报刊选读教学手段主要以课本结合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为主,辅以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NBLT(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NBLT是利用计算机连接局域网或全球网,然后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信息或网络的交互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相对于CALL来说,它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NBLT这种教学模式也与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符合[5]。在素材的选择上,我坚持三个标准:时新性、经典性和教育性。NBLT教学可以弥补课本文章滞后的问题,但是并非所有新闻都值得关注而且有趣味,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和教育性,而在选材方面也不能走课本的另一个极端,即不注重政治经济类新闻,反而追求娱乐和体育新闻。在我给学生布置的自主题材课堂展示中,两个班共56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表现出对时事、科技新闻的浓厚兴趣,比如维基解密创始人Assange的被捕和苹果公司iPhone 4手机的优缺点,等等,令我坚信选材三大标准是可取的。
五、结语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报刊选读的课程建设主要涉及三大方面。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要强调基础、开阔视野、培养思辨。然后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模式,强调教学的三个层次,词汇语法讲解、背景信息拓展及课堂讨论展示。最后,在教学手段建设上,坚持课本和计算机网络两手抓,突出选材的时新性、经典性和教育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习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王雪梅,戴炜栋.从网络环境角度整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5,(8):13-18.
[3]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9):345-350.
篇8
1作文教学目标的创新
作文教学目标的改革对实现作文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师有计划的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而达到的目,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其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1整合教材资源,实现写作课程体系的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课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板块。但是语文课程教材编写系统全面,注重了读的作用。而作文课零散不成系统,且无教材。适合阅读的文章不一定适合作为写作的范文。建议国家在写作教材编排上实现创新,加大地方、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编写出适合各级学生口味的教材。
1.2注重写作兴趣与个性情态培养的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写作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心态,培养兴趣是激发写作能量之源。我的观点是与其教给学生很多作文的方法理论,还不如长久地保持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学丰富的人文性,倾注着作者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新课标将表达能力和个性人格共同培养。作文教学创新应把人的思想情感同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通过作文教学的探究活动,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美好的人格,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1.3注重打开思维创新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作文教学更应体现这点。而作文教学就是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考虑用什么方式先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人写作过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其中介是思维。语言文字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思维的物化。写好文章的关键是启迪思维。所以打开思路是作文教学创新的重点内容之—。
1.4注重写作内容多样性的创新。
写作内容多样性决定了必须革新旧的作文模式,让学生贴近生活,去了解感受生活,因为只有真情才能动情人。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能用心上捕捉,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最终回归、再现生活。要积极创建生活本色化的新的作文模式。实现写作真正平实朴素的回归。学生作文必须实现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化的创新表达。
2实现作文教学全程创新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标》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等内容。因此要实现写作教学策略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作文教学空间思维的开放创新。
思想决定行动。开放的作文教学,是教师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山空间,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张扬个性和发展思维的平台。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扩大观察范围。校园、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公园风景、名胜古迹、商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还可利用多媒体,增加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让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突破传统束缚,再现其亮丽的色彩。实现学生思维创新。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最强烈的。是学生彰显个性、发挥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束缚,建立开放发散的思维心态,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培养学生的正确立场人格,创设民主化、立体性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其独特的价值审美观,让学生怀疑否定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获得多方面的感受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其思维空间。
2.2实现写作全程生活化的指导创新。
创新教学的创新就是要将写作指导的创新贯穿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写前引路、写中点拨和写后指导。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如组织学生将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或根据拟定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目的。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而且要贴近生活,打破常规突破,在立意、选材、手法上大胆发挥创新。写中点拨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个重要方面。过去这一环节常被忽视,写中点拨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习作里,才能发现习作有哪些不足,学生在教师点拨卜的自行修改和札瓦修改才能体会文章该怎么写。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能改文”的本领。写后指导是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循序渐进,讲评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鼓起学生上进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
2.3实现学生阅读积厚薄发的创新。
篇9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难点剖析对策研究
1.引言
高中英语的阅读训练与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学习语言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只有从阅读文章中提取词汇、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够为进一步的说和写,以及将这些模块组合起来的综合语言的运用提供发展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要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进行大量的、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的目的,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课程已经认识到了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阅读内容,阅读课占的课时较多,在教材的编排方面也给了阅读课程与训练以较大的空间。但是在实际的训练和考试过程当中,英语阅读仍然使很多学生感到十分困难。本文将在总结英语阅读常见难点的基础上,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训练和相关练习等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阅读难点分析
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阅读训练,对考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词汇、语句理解、文化背景知识及知识面等方面,这些阅读中容易遇到的难点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2.1词汇辨析能力不足
阅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难点是遇到生僻的词汇,容易在对其释义的辨析上出现问题或停留时间过长。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课程主要以大纲设定的单词范围为主,如果没有或较少进行对课外词汇知识的拓展,就很容易遇到生疏的单词。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往往就因为对某一单词的意义无法理解,同时又缺乏对上下文意义的全面理解或对词汇本身结构的解析进而推理分析出词汇含义的能力,在陌生单词上耗费的时间过多,导致之前已经形成的对全文或句子的理解弱化,甚至全部消失。由此可见,阅读文章中生词越多、对词汇意思推理辨析的能力越低,就越容易导致阅读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
2.2长难句分析难度高
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的表达与建构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特别是英语更为强调句子的逻辑性,在英语句子中倒装、省略,定语、状语从句的使用模式和悬垂现象,意群中主次信息出现的次序等因素都为学生分析长难句的过程设置了难点与障碍。即使突破了单词意思辨析的难点,在对结构较为复杂的长难句的理解上也容易出现错误和障碍。
2.3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英语阅读中有不少词汇和句子呈现出带有鲜明英美国家文化特征的特点,从字面上难以完全的理解。有些词源于英语国家的文学名著、宗教深化故事和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有些则源于重要的历史事件、脍炙人口的名人逸事,还有的词汇和材料背景则与英美国家的风度、人名、地名、商业、政治等要素有关。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难有渠道自主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就容易使得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上出现问题。
2.4知识面因素
知识面因素也是导致阅读出现困难的重要因素,对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医药等学科知识的欠缺会导致学生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上很难十分准确。再加上学生在考试时遇到较为生疏的知识背景就容易慌张,出现断章取义、辨析不明等现象,失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阅读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解决策略
针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出现的难点,结合教学与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帮助其提高克服难点的能力。
3.1词汇记忆与释义推理并重的教学思想
为了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疏词汇难以理解的情况,教师应当转变以往单纯强调对词汇的记忆、背诵的原始模式,加强对词汇释义的推理能力,将其提高到与词汇的背诵同等的地位。这种推理能力的训练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对词汇上下文的理解,例如下面的句子中,His shirt was clean,but his trousers were grubby.“grubby”一词就属于生词,但是句子中的“but”一词的转折意思就明确了grubby与clean的相反意思。其二是从词语本身的结构的辨析词汇的意思,例如:“The Titanic” was thought to be unsinkable.这一句中的unsinkable一词,从其词根sink中可以认识到其“不可沉没”的实际含义。通过设置这两种类型的词汇释义辨析联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词汇辨析能力不足的问题。
3.2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并重的教学模式
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化背景知识欠缺与当前一些学校在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方面片面注重教材的内容,仅仅注重在教材内容的现状不无关系。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和教师应当转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重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则应当增加课外拓展的范围与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备较丰富的背景文化知识,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3日常积累与解题技巧并重的解题训练
应试教育之下,学校课程教学过分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知识的日常积累。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多地涉猎课外阅读书籍,并对一些疑难点,特别是对长难句的理解加以指导,构建日常积累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结语
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需要调动起所有参与主体的力量来使之运行,而不仅仅是学校、教师或者家长和学生单方面的努力能够达到的。因此,学校、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应当建立起合作与反馈交流的机制,共同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得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教育革新,2007,(7).
[2]郭轶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革新,2008,(11).
[3]董庆珍.高中英语阅读及阅读能力的形成[J].教育革新,2007,(9).
[4]丁云芬.高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生英语,2009,(10).
篇10
随着新课改在作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其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这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并提出有利于加强作文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作文;教学现状
一、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模板训练,轻视自主实践
由于作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于模板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发挥写作的能力实践,导致中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逐渐降低。多数作文教学老师在写作教学时,基本将作文教学内容做到了模板化,即让学生按照模板性的作文进行仿写。虽然这种模板性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但对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不利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新课改使作文教学内容上发生相关的教学变化,而作文教学老师为了加快教学成果实施,其只注重传授写作技巧,忽视学生将写作技巧融入到生活中,极易导致学生们对写作兴趣产生乏味感。
2.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因作文教学老师比较注重模板训练,学生们在这种长期一致模式的影响下,对作文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作文写作,只有20%的学生会感到心情愉快,而80%的学生对作文写作感到十分痛苦。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写作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无对写作有其他方面的兴趣。兴趣的淡漠也使学生们在写作时没有较多的内容可写,即使写作生活中的热点事情,也只是停留在记录和描述情况下,并无对其的深入分析和透彻理解,导致其写作的作文不但内容空洞,整体思路上也较为混乱。
3.学生在写作时思想较为缺失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想象力和情感最丰富的时期,对社会现象都应该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然而在中学生写作的作文中却出现了毫无情感、内容雷同的情况。很多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判断和理解都存在于表面,很少有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导致其写作的作文内容思想短缺、内容枯燥。中学生写作时思想短缺的情况,不但使其写作的内容缺乏揭发事物本质的深邃,也逐渐降低了作文的写作水平。
二、提高作文教学成果的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为了促使新课改在作文教学中的更好实施,作文教师必须要改变思想观念,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作文教师需要改变轻生活、重技巧的教学方式,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们自主写作,并引导学生们多角度认识和探索实际生活,以使学生们在作文中能探索现实事情,提高其语文写作情感抒发。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和写作兴趣
让学生写作文不但是对语文水平的一个测验,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情感的重要渠道,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和写作兴趣,不但有利于更好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感认知。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师不应打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适当鼓励学生们在作文中展现其个性自由,使学生们可以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抄袭模仿。
3.增加课外阅读,充实学生写作语言库存
中学生写作的作文出现内容空洞、多数雷同的情况,多是因为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水平不高和知识含量较低,为了解决中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情况,学校应当适量的增加课外阅读课。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课了解知识的表达能力和事物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们学习阅读中的语音精华和写作技巧,并对增加学生们的写作内容有很大帮助。增加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了提高中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和课外知识内容,以开拓学生们语文知识的视野,使得其在作文写作时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深入描述事物。
三、结语
新课改的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而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作文教学老师必须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错误教学方式。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但有利于使中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菁.作文教学新课标解读及实际策略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5(9):66-68.
[2]苗香佳.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探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1):55-57.
[3]谭利芳.新课改革下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2016(10):32-35.
- 上一篇:纺织业的发展史
- 下一篇:职工食堂的服务宗旨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