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常规体系法
常规体系法主要是指将一个物质根据其组成部分概念的不同对其进行拆分,再将相同性质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将此方法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将一个个杂乱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再重新进行分类记忆,既方便记忆,又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或克隆技术时,对于其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基本概念、原理、过程、意x四个方面,使者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体系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不仅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比较法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构建中的比较法主要是指,根据某一大的概念中许多小的知识点的不同之处,将其进行划分,形成知识对比,这种方法可以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使复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使用该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时,通常要求构建者利用表格对知识点进行对比划分,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知识时,就可以构建一个表格对细胞分裂的类型进行对比并列举出来,首先将分裂分为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两大类(作为表格横栏),再通过复制次数、分裂次数、同源染色体行为、子细胞数目及类型、细胞周期等主要概念(作为表格纵栏),根据这些概念的不同区别其属于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这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对杂乱的知识进行了有序整理及统计,方便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对提高学生生物成绩及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概念图法
概念图法主要是指将一个大的概念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再根据子系统某方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细分。在高中生物知识中,具有较多的专用名词,某些名词名字相近,这给学生进行知识点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知识网络,可以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拆分,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知识时,就可以构建一个概念图的知识网络,首先,先将该知识中大的概念系统,即细胞生物膜系统拆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之后,再根据膜是否为单层膜将细胞器膜划分为双层膜及单层膜两个小系统,其中,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为双层膜,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及溶酶体为单层膜。这样,就将复杂的生物细胞膜系统划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不会造成学生发生遗漏的情况。不难看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知识网络,不仅可以减小教师的教学难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的概率,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核心辐射法
篇2
一、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且重点都只是对生命现象粗浅的描述,仅仅将各类生物知识进行了不同类别的概述,但却没有将生物界各个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和起点是初中生物知识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生命现象及形态结构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主要包括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分子等知识.如:在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书中,对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了基本的阐述,明确遗传信息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的.高中生物教材进一步揭示了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一个遗传过程,明确了基因决定了生物性状,并对遗传学中的两大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介绍了遗传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物归属于初中自然科学,主要要求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掌握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知识层次的构架上以科普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更加有深度的、有内涵的、揭示本质规律的生物教育,是整个知识框架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道这个现象,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生物现象.
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没有资格来改变课程设置,为实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这里的衔接不光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还要对学生在认识层面上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得知识构建理论体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依旧在误区里面不能自拔,教高中的时候完全抛开初中的知识点不谈,认为初中知识太过于简单没有必要涉及,这也就将初高中的知识在完全割裂和隔离开来了,相反的在高中教学中好药人为地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才对.此外,知识点教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味地重复初中知识,或者直接进入高中更为深入的知识,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降低教学质量.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准确、清晰的把握,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要有着系统化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对教材衔接处的真空地带进行补充,使初、高中生物知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初中生物强调的是在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体的构造;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强调的是生物科学最基础的、本质的原理和规律,选修课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等等.有助于学生拓宽科学视野,养成科学思维,加深对于生物这个领域的了解.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浅薄,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授受式教学手段,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学习心理也完成了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改变.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学方融入探索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理论框架.高中生物教师不能依旧使用初中教学的那套老办法,在课堂教学上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对生物感兴趣,从而自发地进行对问题的思考.
4.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篇3
>> 浅议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过渡的认识 初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衔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的学案在新课标下的运用浅析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课标下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化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析 记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学科,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期望通过生物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将来的学习方向和择业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生物课程 内容衔接 教法衔接 学法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四个衔接点的教学,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从教材内容上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3.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以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关键性考点提炼出来,才能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来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生物学通报 2006第7期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篇4
山东省的生物新课标教学已经实施了7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在高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时初、高中知识却很难顺利衔接。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巩固的问题,还是思维意识和方式方法的转变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目前初中只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初三年级不开设生物课,初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业水平考试,既作为初中学生合格毕业依据,又是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都开设生物课。各种客观原因使中学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断一年,且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容易造成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脱节现象,学生适应高中课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否顺利实施,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主要从初、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尝试阐述。
一、知识体系方面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高中课程和初中的课程标准是衔接的。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都是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从课程设计来看,初中课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选取了十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高中生物课程则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则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3个模块。
从课程内容来看,初中生物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课程多着眼于浅显的生命现象的描述和学习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更多的指导。高中生物课程则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初中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③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高中生物课程的具体标准是:①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②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③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④概述DNA分子的复制。⑤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能力要求层次都为Ⅱ。可见,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是将初中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和提高。
从教材来看,我们现在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主,没有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和脱节。
二、教学过程方面
首先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进行分析,高中生物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较初中深奥许多,而且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也有较大差异。初中生物的学习以记忆为主,所学的是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知识和比较直观的现象,形象思维居多。如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中要求①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②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③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④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比较直观、形象、具体。高中生物所学的内容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纵深方向发展,所学的生物现象较复杂、抽象,知识密度加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也大为增加。同样的生命活动调节,高中则注重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之上的①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③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想象、概括、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比初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转贴于 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不能尽快适应两种学习要求的差异,导致在初中时生物学习优良而进入高中后学习吃力甚至“落伍”。还有些学生凭借初中的学习经验,搞临时突击,对平时的学习不重视,过分自信,导致学习不扎实。
教师方面,高中教师往往很少主动地去钻研初中教材,对初中生物学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够具体、全面,仅依照高中教材内容及要求来实施生物教学,加之学生又有一年的生物学习空挡,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渡”不自然。
三、评价标准方面
初中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往往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凭借,立足点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初中要求的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评价在升学中发挥的作用,而很少顾及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铺垫和信心。高中生物教学则不仅要面临高中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更注重的是应对高考。高考是一种以基础知识考查加以难度和区分度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选择。带有初中升高中考试性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的过关达标性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在考试性质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差异。
四、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
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生物知识,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有所帮助。
在知识体系方面,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高中教师应适当把握较为全面的初中课程的基本内容,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生物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高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对知识点以及要求的差异,对初中知识点中与高中基础知识点有衔接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甚至从头来过,为学生能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例如高中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回顾,初中主要是“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高中阶段则是“在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既是基本内容的再现巩固,又是利用原有知识进行的拓展延伸。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篇5
【关键词】初中;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如何在“生物学科是小学科、副科”的逆境中,在初中生物只参加会考的现实中,让初中学生确实掌握好基本知识、培养好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进入高中时能及时消除学习障碍?这需要初中生物教师用生命科学的特点去引领学生,用科学事实去吸引学生,用专业的敬畏去感化学生,在重视初高中衔接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实惠。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高中生物课程强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激发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该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高中的衔接呢?
1.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关爱生命、热爱生物、热爱生物教育,站在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更加积极、热情、认真地对待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去影响学习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课堂内、外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关爱学生的心智成长,联系社会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并正面引导。如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用药观;正确对待疾病或疫情的态度;抗生素滥用、乙肝歧视、灰霾、沙尘暴、海洋之争等问题;这些话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问题探讨、正文、图表、资料分析、科学前沿、思考与讨论、课后练习、生物实验等。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3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氛围。如对校园绿化树种进行挂牌和分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植物结构、了解植物的分类;办生物小报,让同学们交流分享成果;举行课前5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活动,增加阅历;开展实践活动如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等,使学生感悟到生物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在活动中进行爱护绿化树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课程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教材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等比较浅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高中生物着重于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需要以初中的知识作基础,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加深。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三个点”,建构知识网。“三个点”分别是:连接点即在初中学过且已掌握,高中必备的知识点;间断点即初中学过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深化点即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的知识点。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走进细胞”为例进行说明:
知识网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花的结构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动植物进化的系统树;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联系等。
如何落实好“三个点”,并构建知识网络?具体策略如下:
2.1通览初高中的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把握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互补和递进关系,明确高中生物学习必备的初中基础知识。主要衔接点举例:
2.2开展初中生物教学衔接高中问题的研究。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学校可以给生物教研组配一套高中生物教材,以便组织教师学习、研讨,让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在集体备课中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在教学中把这些衔接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在导学案中设置“知识链接”栏目,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这些点是学习高中生物必备的。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充分发挥本地“名校”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教研员为轴心,充分利用教师工作群,分享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展示优秀的导学案、课件等,交流教学、衔接教学,培养、培训教师,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教研合力,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术先行、方法创新、求真务实的教师团队,迎接生物教育的春天。
3.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生物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并向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教,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应付结业会考,教师圈范围、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仍存在,这些学生到了高中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故初中生物教学要在建立稳定、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武活动,让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更新、在教学方法有创新并更趋成熟。
3.1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和方法,并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语言要准确并专业。如直观教学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接地气,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中复杂的结构问题、动态问题,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巧用小诗歌、成语、俗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运用谐音记忆、口诀记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的准确度。
3.2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使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得出,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5个共同要素:⑴新颖的导入;⑵以生为本的活动与展示;⑶多感官参与;⑷非同一般的反馈;⑸充满快乐元素。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4个特点:⑴生本,以学生为中心;⑵有效,效率高、效果好;⑶有情,渗透情感,充满快乐;⑷有变,有变化,有活动,有生成。
3.3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提高使用效率。学校要加强生物专用实验室建设与投入、配备实验员而不是保管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中感悟真知,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指导学法上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并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4.1阅读。认真、全面地阅读理解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教材主要是为同学们写的,也是为教师写的。生物教材至少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文字、图像、练习系统。读书要三个系统一起读,配合起来读;读书要拿起笔,做合适的记号,每读一次要做一种记号;读后要有一个反思过程,本节内容有哪些专业术语、重点语句、重点图形、生理过程、实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读出问题、读出感觉、读出收获来。
4.2听课。听课要有准备,它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听讲要听思路,教师授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可能是演绎的方法,也可能是归纳的方法,或两者兼而有之,要在思路中受到启发,培养科学的、有条理的、又是灵活的思维习惯。听课要听出问题,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并没有理解而成为问题的问题,这是最普通的,也可称为初级性的问题;二是诱发的新问题,即诱发产生的已超出本次课题范围的问题;三是对教师的讲解或教科书的叙述不满足、挑刺儿性问题。听课要适当笔记,笔记不一定要有笔记本,可以在教材的空白、旁批栏适当记载,或先草写在草稿纸上,课后再整理到笔记本上,笔记不是对老师展示内容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再思考加工过程。
4.3整理。学生在学习一节、一章、一书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方法有概念图法、提纲法、列表法。概念图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区别相似的概念。教师可先给学生构建大的概念图再让学生去添加枝叶,可列出表格的比较项目让学生完成,以逐渐训练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益。
4.4答题。知识储备是答题的基础,学会答题的根本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的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阶段的很多题目相似,往往设置了层层关卡,需要拨开云雾才能见真理,这需要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一是适当记号,细细读题,不需一味求快;二是克服平时学习中的思维定势,把碰到的与平时相同类型的题目当做新题来做;三是要准确读题,在读题过程中要准确判断出哪些是有用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同时也要找出哪些是隐含条件,要将之利用,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试卷或练习的评讲,要逐步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把握题目信息。非选择题,需要学生用相关术语、语句来描述现象、过程、结果、结论,往往是学生的拦路虎,这需要在平时适当加强这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重视起来,有的放矢的对一些重点知识块进行训练,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5.会考导向上的衔接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考题类似,也要体现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突出“基础与能力相融”,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要在考查内容、题型设置、考查方向、重难点等方面都逐步衔接生物高考,服务于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初中会考中有关“神经系统”的内容服务于高中的“神经调节”、“食物链食物网”的内容在高考“生态部分”也是重点。如突出核心概念、重视图文转换和实验考查,这对高中生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1.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听讲,掌握知识要点
与初中生物学习相比,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难度,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较为复杂,只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提高我们的生物学习成效。为此,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一是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二是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分析,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将仔细研读教材和认真听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深入掌握知识要点[1]。
例如,我们在学习细胞与遗传等内容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来了解基本的知识点,如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然后还要通过对教师讲解、分析的认真听取,详细了解DNA的分子结构属性及特征等,从而全面、深入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2.学会融会贯通,勤于归纳总结
我们在生物的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勤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又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学完一课或一章过后,要对前面章节的学习进行回顾,尝试建立起两个部分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就会变得更加的深刻。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过程当中,当我们学习了细胞器过后,要立即对细胞膜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建立起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了细胞核之后,又要对细胞器、细胞膜等进行复习,建立起它们相互之间共同的关系,这样才能最终全面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最终做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的成效。
3.强化习题练习,固知识掌握
通过对习题的练习,不仅可以检验我们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了解情况,还能进一步巩固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强化习题练习,同时掌握一些正确的解题方法,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对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也需要正确的解题方法配合,才能最终正确解出答案。在生物解题过程当中,我们常用到的解题方法主要有正向推理法、逆向推理法、排除法等[2]。
以排除法为例,其主要是指在综合考虑所设题干和所给选项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将不符合题干要求或题目中信息内容的干扰项排除掉,从而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解题效率颇高。在高中生物的解题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此方法。由于排除法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先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对题目进行简单、快速的分析和思考,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话,再应用其他方法进行解题。
4.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的直观体验
很多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过程当中,都会认为生物知识较为抽象,所以学习起来没有多少兴趣,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最终导致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下降。其实,生物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的知识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直接看见或是感受到,为此我们应当在学习中加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降低学习的抽象性,增强自身学习的直观体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达到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基于教材内容,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大量的现实情况来切身感受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突破课本的局限,增强自身学习的主观体验,并沟通探讨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可以让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直观、形象、深刻。
为了提升高中生物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我们必须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并积极将其应用于学习实践,在实际的学习中做到仔细研读教材、融会贯通、强化习题练习、学习联系生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实践 模型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挥,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标的学习不断深入,模型建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它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高中生物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各种新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模型构建的三大要点,以供借鉴。
1 正确认识模型构建的地位
模型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工具。高中学生构建模型均以清晰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构建模型的过程是思维与行为的统一,在构建活动中实现主体的体验、思考和创造,实现对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把握。简言之,模型教学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者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拓展模型构建主体的思维,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可见,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意识到此点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
2 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模型构建的方法
2.1 复习课程。生物教学中,复习课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实际上,在复习课上,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抽象模型能够实现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的目标。这样构建的抽象模型有助于学生把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生命运动的形式及规律,而生命运动属于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运行形式,只有将其纳入一个系统或者模型之内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联系。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思路将知识循着一条主线贯穿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基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同时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可以让学生分析人们对激素的认识过程,从而建构激素的概念;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让学生讨论吸收到体内的大量葡萄糖到哪里去了,为引出胰岛素的知识作铺垫;然后做模型建构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吃饭后和运动后体内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建构血糖调节模型。
2.2 新授课程。“形象大于思维”。对于新授课程,学生在概念和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模式图、实物标本、形象化图片等具象或者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以细胞教学内容为例,本文体会到:教材上描述的均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胞结构,对刚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缺乏形象化认识。但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模拟制作“细胞立体结构模型”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相关理论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实物模型不仅能够诠释生物科学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事物的原貌,对其记忆、理解、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基于实物模型组织教学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把握知识重点,避免产生杂乱感、琐碎感,提升教学效果。
2.3 习题课程。在习题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型的思想解答题目或者指导学生基于题干条件自主构建模型解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多生物现象限于客观条件,不能通过直接实验的方式来认识问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习题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各种解题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学生思维,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产生厌烦、无助的情绪。我在必修二的多堂习题课上曾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来解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将解答内容转化为图示或者公式形式,以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来描述解题思路。
3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涵义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标 生活实际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75-01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正式开始,它不但明确了高中生物的教育发展方向,而且还提出了众多优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物的更好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这一背景下,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将新课标理念与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充分契合,如此方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伐与进度。
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习科目,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注重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下实现对具体生物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
我个人非常赞同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了日常的生活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都片面的认为“人体衰老=细胞衰老”,这其实是对细胞衰老的一种错误认识。为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足够正确的认识,我通过一个类似的例子帮助他们实现了对这一知识点的更好理解。
“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比较庞大的社会组织,像学校、单位等。一个庞大的组织中存在着千千万万的个体成员,这其中肯定有一些状态极好的年轻成员,但是状态欠佳的老年成员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庞大的社会组织往往人事来往频繁,不断的有新的成员加入,老的成员退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更替,起先是新成员的个体也慢慢发展成了老成员退出组织,接替他们是另一批朝气蓬勃的新成员。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能说某个成员代表这一组织,而是需要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整体成员的素质以及水平出发判断这一组织的运转情况。大多数成员的素质呈现积极、活跃、高昂的状态,那么这一组织就整体呈现出积极、活跃、高昂的形态;反之,如果这一组织的大多数成员都低迷、缺乏活力与动力,又怎么能要求整体队伍保持良好的状态呢?”
等到学生消化完这个例子之后,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其实,人体和细胞的关系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庞大组织及其具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人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胞,新老细胞的交替也像社会组织中的人动一样,每天都有新的细胞出生,也都有老的细胞面临凋亡。就连新生儿与年迈垂死之人都不例外。新生儿是一个新的生命,但是他们体内也存在着一定量的衰老细胞:年迈的老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但是他们体内也照样存在着一定量的新生细胞。同社会组织成长的进程一样,人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接着又有新的细胞进行接替与更新,这是一个循环的生命运动。因此,我们只能说个体衰老的过程是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是并不能一味的认定人体衰老≠细胞衰老……”。
如此一来,通过向学生列举这一例子,不但实现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更好理解与把握,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生物科学是在大量探究性实验以及调研活动中总结、升华出来的学科体系,学习者必须持有同样的探究性精神以及毅力才能更好的把握这门课程的学习精髓。《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更是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求高中生物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生物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对于我日常的生物教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促使我彻底摒弃以往将学生单纯视作“储存知识容器”的错误教育理念以及“注入式”、“填鸭式”等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改为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归纳、自主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完“人类遗传病”这部分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类遗传病”这一生物概念的印象与更好理解,我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资源查阅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资料,并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进行自主归纳与总结。等到第二节课时,学生纷纷向我汇报自主探究的结果。有的说“必须禁止近亲结婚”,有的学生说“避免高龄生育,孕前进行遗传咨询”,还有的学生补充“应当少生、优生,提高人口质量”……
如此一来,既大大锻炼了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综合生物素质,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收获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是一道格外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需要教师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将新课标理念与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充分契合。相信这样才能在有力推动新课改实施与普及的基础之上,切实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高中生物新课标理念与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21
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应用措施
前言
所谓思维导图,强调的就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结果,主要包含图像、线条、编号、文字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并且可以实时利用对应中心主题和节点转换途径,将不同层级主题内涵串联并生动化呈现出来。长此以往,辅助学生衍生出系统化学习和思考生物知识点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日后创新、思维、构图等能力激发,以及记忆效率提高等目标贯彻,提供保障。所以说,尽量明确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合理性应用要点,显得尤为必要。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教师在备课阶段之中沿用思维导图模式,具体就是确保在一类模块之中设计对应的思维导图,方便日后针对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架构加以规划梳理。所以,在上课前期,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即明确当下传授的内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和其余知识点的关联、遗留的重点和难点细节等;再就是在正式创建思维导图前期,需要透过不同途径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和思路收集整合,进一步为日后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奠定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灵活性创造、沿用思维导图。如此,学生便可以精准化锁定课本上需要重点掌握的细节,又可理清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衍生流程,进一步保证日后进行高效率记忆和应用。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部分思维导图创建过程中,主要可以细化为以下工序流程:
(一)让学生知道究竟何为思维导图
在正式组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之中,教师要向学生深入性描述思维导图的起源、构成机理和制作要点等内容,之后结合个人制作完毕的思维导图加以细致性校验解析,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何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基础性构成要素(图形、关键词、线条等),以及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和对应的辅助器具。
(二)预先画出部分思维导图并让学生自主填补空白
即便是高中生已经明白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但是限于经验不足,许多学生还不能灵活和完整性地加以创作,此时教师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理念进行相关创作任务难度降低处理,或是预先画出部分思维导图,并且鼓励学生在观察导图整体结构之后,沿用已学知识进行空白填充。在该类教学引导流程之中,高中生会自然而然地感悟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思索怎样选取不同层级主题并进行重点内容凸显。
(三)引导学生结合示例独立构建类似的思维导图
确保高中生在生物课堂上已经全面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思维导图模板之后,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结合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点和独特认知,在教师精细化引导前提下,依照流程独立构建类似的思维导图。在整个模仿演练环节之中,强化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实践技能,如学会结合已学内容进行关键词和主题思想锁定,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之中精准化把握不同类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再就是明白哪些词汇是概括性、一般、特殊,或是具体的,进一步掌握拟定思维导图分布和层级结构的方法。
(四)鼓舞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思维导图合理程度的创新和创作
经历上述三个流程的教学引导之后,高中生对于生物课堂中的思维导图构建要点会掌握得更加熟练,教师可以考虑放手令学生进行独立性开发创作,顺势完善该类群体的创新思维和技能实力。一类思维导图通常存在相同和不同知识领域的紧密联系现象,因此必然存在较强的复杂性。交叉连接则是判定一类思维导图是否复杂的关键性标准,而该类连接的创建,则需要学习主体的横向思维作为支持,毕竟这类思维是发现概念之间全新关系和产生新知的毕竟路程。透过这类现象观察验证,在高中生物课堂之中鼓励学生创新性地构建思维导图,是一项复杂的工序流程,因此教师应该在不同阶段结合学生实力,给予他们不同层面上的指导。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程复习过程中的应用
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辅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体系健全化创建的行为流程,而思维导图因为自身特征影响,在复习阶段之中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精细化指导前提下,结合生物课程特征进行思维导图独立化创建,不单单表现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更尊重了学生的主体适应要求,使得他们在获取自由的个性化发展成果之余,在创作中完成生物知识基础巩固和各项实践应用技能培养的目标。与此同时,同学之间交互式探究互动过程中,还可以沿用各自设计的思维导图,便可以保证快速发现学生个体生物知识体系遗留的缺陷,保证他们能够及时借鉴其余同学科学的做法进行富有针对性地改良修缮,进一步解决自身问题并促进日后全面化发展结果。
归结来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全流程中沿用思维导图,不单单可以辅助学生摆脱以往被动接收知识点的境遇,同时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健全他们的逻辑和创造性思维体系。不过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才能顺利完成,一时间令课堂应用作用发生弱化迹象,因此需要在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再如许多高中生水平参差不齐,思维导图推广过程中自然也会遭受一定程度的阻碍。所以,希望高中生物教师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和避免急于求成心理的前提下,及时选取合理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技术手段加以渗透融合,进一步克制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遗留的诸多局限问题。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如在针对光合作用这类知识点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配合思维导图这类基础性指导媒介,预先延展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规律性的内容,之后安排学生自行分组探究,进一步优先确认出思维导图的中心和对应的实验主题。然后再安排确认好主题的小组学生依次思索论证对应的实验控制要点,在经过各类必要性信息完整化记录之后,绘制成完善化的思维导图并标清实验的要点。
由该类实验教学过程观察分析得知,思维导图这类归纳模式,对于理清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相关实验要点,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单单有助于全面消除过往批量化且繁琐的文字信息,同时更加清晰地凸显出特定实验和探究的重点细节,进一步辅助学生自主思索相关结果并凸显他们的个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确保留诸多优势条件,如能够配合图文并茂的演示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辅助他们构建完善化的生物知识体系、提升课程整体教学实效等。不过,目前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毕竟教学过程中并非完全只有思维导图,教师要适时地利用教材有关内容完善学生思维导图创作的技能。相信长此以往,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下,有关高中生物教学更高等级层次的目标都将会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罗梅.思维导图在高校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25(20):77-86.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85-01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不断加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高中生物教学的需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创新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立足于高中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法,它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科学优化。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辅助生物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内容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学习内容设计,是学生进行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辅助生物教学,首先,应当从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设计入手。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主要利用的是学生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设计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和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重点研究学习内容能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要有专业性。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通过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完成合作学习。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控制式教学形式,科学地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将控制式教学方式优化为辅助式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专业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充分地进行生物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组员分配
合作小组中的组员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辅助生物课堂教学,必须重点做好学生的小组合作组员的科学分配工作。通常,在分配小组成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科学的小组组员分配方法:第一种,混合分配方法。在高中学生的群体里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中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高,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有的学生生物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有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因此,为了避免每个小组的成员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影响到分组学习的公平性,教师可以采用混合分配的方法,从综合性上考虑,科学地配比好每一个小组内的成员,从而既保证了学习的公平性,同时又能促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使他们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种,两人合作组分配方法。两人合作的小组组员分配方法与其他分配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学习效率较高、速度较快、矛盾较少。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该分配方法比较适用于小型的课堂解题探究。第三种,自由组合分配方法。自由组合分配是最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小组的分配方法,它可以通过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合作小组的成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高效化。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控制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开展与质量控制,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辅助生物课堂教学,就必须重点做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开展与质量控制。以苏教版高中二年级生物教科书中的“生态食物链”这一知识点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该小组合作的流程开展和质量控制为:第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讨论:(1)了解生态食物链的定义;(2)学会食物链的划分规则;(3)掌握如何在实际中找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方法。第二步,开展合作小组组员分工。合作小组的组长应当科学地分配好每一位组员的学习工作,比如,哪些学生负责收集食物链的图片,哪些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哪些学生进行知识点组织等工作,从而保证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实现小组合理分工、共同学习的目的。第三步,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完成“生态食物链”相关知识点的合作学习之后,相关合作小组组员应当在组长的带领下做好学习成果的总结,归纳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并各自讨论学习的收获,从而有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辅助生物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方向
- 下一篇: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