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来源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艺术的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承样态0前言
我国民间艺术是民众实践与经验的智慧结晶,在历史文化长河的积淀中逐渐形成了震撼心灵的经典艺术。当我们触摸手工艺品的时候,它们体现着匠人的聪明与智慧;当我们聆听高亢悠远的信天游时,我们正在与民间古老的精神对话,诉说着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魅力。在人们日趋注重精神文化享受的今天,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留给后世子孙的丰厚礼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视角,研究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能够赋予我国民间艺术永久的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民间艺术的特点
随着我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民间艺术传承成为热议的话题。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花儿等民间艺术形式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上述民间艺术具有文化多样性、政治文化标识的特性,它所包括传统表演艺术、社会民俗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方式。民间艺术是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将历史形成的特色显现出来,属于活灵活现的历史重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文化创造的群众创造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间艺术依托于传承人的技艺、声音形象为载体,使民间多元化的文化种类得以相传,保护艺术脆弱性的重要措施是进行良好的艺术传承。
2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的必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终极目标是保护有价值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来源于艺人的实践与经验,通过口传身授的技艺流传;其艺术作品不论是曲艺还是技艺都是源自于对生活自然万物的热爱,是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而进行的二次创作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丰富情感寄托。民间艺术在提炼的过程中,因民间艺术存在的客观环境的不适宜与民间艺人薄弱的传承理念,导致许多民间艺术消失绝迹,成为文化历史中永不愈合的伤疤。我国民间艺术面临尴尬的处境,后继无人、技艺流失、缺乏艺术传承的理念。再观民间艺术的社会环境,现代工艺的迅猛发展挤占了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空间,人类对商业文化的售卖远远超过了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岌岌可危,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正在走向消亡。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需要正视民间艺术的传承路径,实现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的路径
3.1以宣传为依托,将民间艺术融入社会
民间艺术来源于艺人的生活实践,其艺术传承在现代化的今天并不容乐观,面临逐渐萎缩、消亡的危急局面。为了能够将具有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进行传承,需要从宏观角度对民间艺术特色进行全方位的把握,用理性的视角做好这样工作。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概念输送给大众,建立起民族化的民间艺术理念。其次,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网络宣传平台,通过网络的作用将这种理念深化。同时,采用举办民间艺术之乡的形式促进民间艺术形式的固定化,与当地民间艺术展进行融合,树立起社会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激发民众保护民间艺术的热情与自觉性,真正做到民间艺术来源于群众并服务于群众。
3.2以制度为保障,完善民间艺术的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艺术需要依托于传承制度的完善,将这份历史责任的接力棒传递好。首先,制定完善的民间艺术保护制度是文化传承的前提,不仅包括技艺的传承人还包括技艺的保护方案、抢救方案、申报方案,系统全面地进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次,建立良好的传承机制,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人才培养,鼓励艺人将具有价值的绝技带徒授艺,避免艺术文化的消亡;组建专业队伍对技艺的流程、资料等研究、整理,将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
鼓励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深入学习,并建立民间艺术专家库,使年强学习者可以得到专业指导。再次,将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当前的教育模式结合,开展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的文化热爱,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做好人才的储备;将民间艺术编入乡土教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注入民间艺术文化学习的动力。
3.3以文化产业化为目标,释放民间艺术文化经济效应
民间文化之所以流失、消亡,更多是民间文化艺术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渐行渐远,推动文化艺术非物质遗产的市场性保护,发挥文化的经济效应是文化永保动力的基础。一方面,民间艺术文化的良好发展可以助力地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民间艺术的群众化、社会化、市场化,进行民间艺术市场化的初步实践。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民间艺术适应时展的要求,能够在保持原汁原味传承的基础上做到技艺的创新。例如,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注入市场的创新元素,实现了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的双赢。另一方面,在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本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打造民间艺术的特色文化,使民间文化发展符合时展的潮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精神。
3.4积极拓宽民间艺术保护的方法,实现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实践中,以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律为核心,以原生态活态为基本样态为基本原则,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保护方法。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主要分为活态整体性保护,即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文化遗产置于真实的保护环境中,例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生产性保护,结合馆藏与再生产加工的进行传承,例如河北沧州吴桥杂技艺术节;记录式保护,即借助于现代载体技术,将民间艺术分类、整理,使民间艺术文化的资料得以保存,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另外是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与收藏,使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晶能够薪火相传。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在现代化科技的依托下,积极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将民间艺术的恒久魅力不断传承下去,点燃中华文明的艺术圣火。参考文献:
[1] 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间艺术及其传承[j].民族艺术,2011(04).
篇2
关键词:民间艺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我国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在多年的积累中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成果,这促使广大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更加体现出民间艺术的无限力量,其为艺术设计提供无限的灵感,构建了一个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为当代多元化、多视野、多层次的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非物质资源,并为应用型艺术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师在作品中加入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某些符号性、抽象性的元素,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开辟了一条民间艺术现代化演绎的艺术设计道路,用新兴的艺术手段来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现代艺术创作已经慢慢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艺术类的教学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作为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基地,各大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势必要沿着这条线路前进,建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与创作体系,立足地方民间文化优势,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这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民间艺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特征
1.1民族性特征
民间艺术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同一民族的人们长期在一起生产、生活,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习惯、情感、文化和心理,这决定了民间艺术的民族性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体现他们共同的文化状态和情趣,反映了在共同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气派。这是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艺术资源,体现出该民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各个民族生活和生产的过程有所不同,它们的艺术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色。
1.2大众性特征
民间艺术具有突出的大众性特征,与宫廷艺术、宗教艺术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实用
1.3地域性特征
民间艺术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人民长期面对同样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特点,每个地方都有独特又稳定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分布和风俗民情,这些特色环境造就了他们共同的性格和审美特点,他们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这种共同的艺术特征。然而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有的地域渊源,如北方地区的民间艺术风格是比较粗犷、直接的,南方的民间艺术则比较含蓄、精巧。
1.4独特性特征
根据民间艺术的人群差异,各种民间艺术都具有其独特性特征,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无论是取材还是形式,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在建筑设计艺术中,有石刻、青瓷和木雕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在民俗活动中,有龙舟、风筝、年画、脸谱等,取材多为当地人民所熟悉的事件和场景,在材料的选取上,多为当地随手可得的廉价材料,如石头、泥土、木头、皮毛、纸张等,体现了劳动人民渴望圆满、和谐、安定的愿望和鲜明、质朴、纯净的风韵。
2将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2.1有助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美术文化得到传承
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生活点滴之中,其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种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持久的。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广阔的应用范围、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趣等特点,无疑让民间艺术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应当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学体系,是现代科技与民间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
将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正是顺应了全新、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在教学和研究中,教师应重点探讨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形式因素以及精神内涵,力求让我国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美术凸显出特有的风采;将其传统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现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不断吸收、总结和归纳民间艺术的理论和技巧,以此作为创作源泉,发展现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论;在我国美术院校中,应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特色,使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不断创新和发展。
2.2对我国以及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经过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传承,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形式较为稳定,民间美术造型元素突出,有较强的包容性,具有精神和物质文化双重因素。这反映在题材与内容方面,不仅体现事物或生活本身,而且把自然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以主观的想象,通过形象之间的组合,寓意人们的意念与感情,使民间艺术的美术造型特征得以长期的通用。
我国向西方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抛弃传统的民族文化,也不能忽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深度。多年来,很多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达到了别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主要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因为他们能够从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并把这些精髓运用于自己的美术创作中。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源于民间艺术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要不断地向民间艺术汲取能量,不断从民间艺术中获取灵感,让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激情能长久保持。
3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策略
3.1通过研究民间艺术作品的样式和风貌开阔美术教学和创作的视野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我国农耕文化发展和传递过程的产物,是我国艺术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它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质朴美感和富有哲学韵味的创作观念,包含着社会生产第一线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民间艺术主要有玩具类,如泥玩具、纸玩具、陶瓷玩具等;刺绣染织类,如蜡染、土布印染、刺绣等;家具器皿类,如日用陶瓷、木器、竹器、漆器等;服饰类,如民族服饰、嫁衣、绣花鞋垫等。它们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对这些民间工艺的研究和考察,挖掘它们的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可以学习民间艺术造型和样式的历史发展与形态变革,进一步归纳这些直接来源于劳动一线和广大普通民众的美术形式,探索其最原始的创作动力和能够传承千年的文化因素。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超越了那些实用功能本身,含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哲学思想,早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民间艺术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在丰富的民间艺术中,了解民俗和造型样式,大胆探索民间艺术的设计风格和技巧,在生活中吸收艺术的营养,开阔美术教学和学生创作的视野。
3.2通过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造型方式和技巧来丰富美术设计造型手段
中国人对艺术和情感有着特别的表达方式,形式风格比较自然。在民间艺术中,造型意识与手段相互作用,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其造型方式,同时还有这种造型所依赖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民间艺术造型风格多样、变化万千,强调精神表现力,其造型风格来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审美意识,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构成和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依赖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造型意识与造型技巧。在创作和教学过程中,引入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的造型和图案作为创作素材,总结民间艺术造型的技巧和规则,充实学生的创作思想,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造型手段。
3.3通过不断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来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文化底蕴
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灵魂。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民间美术是人们为了装点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创作的,其蕴涵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因而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表现着人们生活的朴素美。在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不断挖掘民间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把握民间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本质,借助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和手法创作出不失民族风格特色的作品,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文化底蕴。这样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是值得探索的。参考文献:
[1] 邹寅.对当前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时空,2010(8).
[2] 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4).
[3] 李洋.论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
[4]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精神;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各国之间增加了对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的交流,现代设计风格越来越来国际化,使其逐渐趋于单一化并引发了地方精神的缺失,这一现象逐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国际化模式设计正在吞噬人类古老的传统文化,逐渐扼杀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继而吸引了景观设计师们对地域文化的探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我国民族精髓和民间传统文化,突出景观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灵魂,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
在全球一体化设计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极具民族特性的设计元素,必将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景观的内涵。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民间艺术,使其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
2.1情感价值
民间艺术是传达故乡情和乡土气息的重要工具,其包含的内容都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现代城市里的人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这样的一个复杂城市里,怎样让这些“外人”在新的环境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充分条件,使民间艺术具有的情感价值得到巨大的利用。
2.2文化底蕴价值
隐藏在民间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才是民间美术的精髓所在,虽然民间艺术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却是稳定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民间艺术,这里要延续和传承的东西并不是其表面的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充分发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将其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满足景观的地方性要求。
2.3 认识价值
民间艺术是不同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区分地域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民间艺术丰富的题材,将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地域审美观念。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须建立在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之上,充分探索民间艺术的历史底蕴,创造出吸引民众注意和极具感染力的作品。向世人展示当地的地域特色。
3.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应用
3.1民间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我们对于民间美术的珍视,并不是盲目地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助西方之风,熔铸传统民间文化,培育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生命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探索、提炼民间美术的精华所在,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新能源,创造出具有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中国特色景观。
3.2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应用方法
民间艺术具有内容丰富的题材和种类繁多的图像,且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景观设计师
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技巧使民间艺术达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的要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引用、比例缩放、转化等手法将民间艺术充分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具体的应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使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直接将民间艺术的造型直接引用到景观设计中,发挥民间艺术与人们的认知价值。
(2)变化比例。将民间艺术的造型进行放大或缩小,根据设计环境进行缩放,强调景观局部的影响,吸引大众的注意。
(3)立体塑性。将地方特色艺术文化中的优秀形象进行透视效果或排列组合形成立体效果,创造与环境互相匹配的景观小品。
4.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
我国民间艺术是个丰富的宝库,其经典的艺术符号数不胜数,如石雕、年画、剪纸、皮影等,不仅造型成熟完美,而且具有较大的文化接受背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转化某些作品的功能,将其生活化,使它自然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4.1用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艺术的某些内容会逐渐地被现代文明所淘汰。景观设计师们要努力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使其完美的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如在设计中,将腰鼓的造型设计为休息的小石凳,鼓身侧面雕刻剪纸、打腰鼓等民间活动,既可以作为行人使用的座凳,又丰富了景观的特色,向人们展示了腰鼓这一陕北的民间艺术特色。
4.2 利用景观设计使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在民族文化基础与现代生活之间,架起彩虹般的桥梁,使文化的脱节现象,得到新的衔接,那种拼盘杂拌似的文化现象,将被具有中华民族气派的新的文化所代替。”我们需要让民间美术之水换个流法,流向我们的现代生活。分别从植物、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等探索民间美术的开发思路。如在道路设计中,通过加入各种民间题材的图案铺地或地面浮雕,体现民间美术的主题;在景观小品设计上,将民间美术的艺术符号进行提取或拼贴,设计既有民间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景观造型。将民间美术以合适的方式切入到景观设计中,自然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5.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趋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不但给民间艺术带来了冲击,而且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域极具民族特性的设计元素,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必将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景观的内涵。充分研究民间美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的应用价值,贴近人们的生活,将民间艺术以直接挪用、比例夸张或空间塑性等方式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并不断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努力做到用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使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景观的地域性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良梅.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D].南京林业大学,2008.
篇4
一、引言
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民间文化是现当代艺术的母体与本源,更是宝贵的绘画艺术资源。河北省的各类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极为丰富,都散发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同时,民间美术具有脱胎于真实自然生活与风土民情的关怀和深厚情感,其艺术形式依托于自由想象与联想,不受客观规律的限制,这些都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应具备的素质。
而当今我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疏远或排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艺术倾向,使艺术愈加与母体文化脱离,同时也使整个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受到脱节。所以在高校特本文由收集整理别是绘画艺术类学科开设民间美术类课,拓展并深化学生对民间艺术在形式与内涵的理解与在实践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合理健全的民间美术教育体系。
二、民间艺术在我国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研究逐渐重视,在 2002年“世界遗产年”召开的会议中,就明确提出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中。与此同时,在艺术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呼应与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的艺术院校和有相关艺术专业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民族民间艺术的相关专业或者相关课程。
最早提出对民族民间艺术关注的是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汀先生。他早在二十世纪期间,不断探索着民族化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提出了重传统、重民间、重实践的美术教学方针,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走向新阶段。中央美术学院还在国内高校率先创建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为宗旨的新学科,将此正式、系统地列入大学艺术教育,填补了高等艺术教育中长期忽视民间艺术认知教育的空白。
通过开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们的自我认同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了大量从事民族民间艺术的人才。同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学习,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民族艺术的责任心。
三、高校绘画艺术人才培养与民间艺术资源整合的意义
绘画艺术即是造型艺术,要求艺术家对形象、色彩、形式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能力与素养,同时不多深化拓展自身的审美领域,是作品更具内涵与厚度。同时,造型也是中国民间美术存在与发展的首要因素。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实用性的特征,它来源于中国古文化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不仅需要了解它的造型方式、创作方法,同时还要了解它产生和应用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因此,对于民间艺术造型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对绘画造型与形式美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完善绘画艺术的造型建构。
于此同时,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 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民间故事、民族历史、民族风俗习惯、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民间文学等来理解其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使之更富于民族特性。从学习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和基本特征入手,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民间美术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 把美的材料、形象、色彩, 变化为身边的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现美术教学目的。
四、高校绘画艺术人才教育与民间艺术结合的途径
绘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美术相关的绘画教学、艺术设计和研究管理等工作,因此,应比其他专业学生有较高要求。
1、将绘画专业的民间美术课程正式纳入绘画教学体系。
应在绘画专业课程中加入中国民间美术概论、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制作、民间美术采风考察等相关课程,从而发挥民间艺术实践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将民间艺术与绘画创作有机融合,创作出包含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既而发觉艺术与生
转贴于
活的关系,加强作品的群众基础与深厚情感,增强学生的能动性。
2. 建立民间艺术研究室。
高校不仅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完成理论与实践性教学工作,还更应注重对艺术问题的理论性探究和总结,承担起研究和拓展民间美术发展的使命,成为民间美术的研究中心。因此,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室,由本校绘画专业教师作为主干成员,同时广泛吸收部分民间艺人参加,进而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并对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搜集与
3. 建立民间艺术陈列室。
民间美术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实践性。高校应建立常规的民间美术陈列室,为教学提供观摩欣赏场所,让学生能经常性直观地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同时,在陈列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还可以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精彩之作。
五、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美术文化价值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主要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着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和审美,且传统民间艺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传统民间艺术以生动、有趣、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崇尚简单、快捷、高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关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成为民间艺术研究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1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
传统民间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所蕴含文化和发展,与地域特征、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传统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关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勘察,并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进行理论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从外观、形象的塑造,创造出与当地民间文化相似的另类艺术,而无法真实还原出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着当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是从民间发展而来,具有大众的统一审美,即使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传统民间艺术依然代表着当地大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民间艺术最主要的特色是质朴、率真等,并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
2.1传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
2.1.1凤翔泥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方所演变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各不相同。如凤翔民间美术,凤翔处于关中西部,凤翔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五大木板年画之一。凤翔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年画、泥塑和脸谱等,其受到当地文学、宗教的影响,在一些传统节日中,表达出幸福、健康、美满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泥塑被凤翔人称为“泥货”,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泥塑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再经过绘制毛稿、翻坯、打磨、绘图、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完成。凤翔泥塑的形状、花色多种多样,在过去,泥塑是在热闹的节假日用来相互送礼的礼品,因此凤翔泥塑多以夸张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凤翔泥塑的样式主要包括十二属相、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义,如坐虎样式的泥塑则表达着健康和勇敢的寓意。凤翔泥塑不仅在当地传播较广,还在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享有盛名。
2.1.2宿州剪纸
地域环境是影响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的审美。宿州剪纸艺人们在进行剪纸创作时,最擅长的便是根据当地的神话传说、特色建筑和著名历史等进行创作,创作出的剪纸艺术品具有鲜明的宿州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如尤彩侠的剪纸作品《五柳风光》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该作品将宿州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的自然风光和风貌特色完美地表达出来,并对五柳村的风景进行了宣传。由于地势和饮食文化的影响,宿州人的性格直接、豪迈,刘晓川的剪纸风格就如同当地人的性格,不拘小节、大刀阔斧。
2.2传统民间艺术的乡土情感
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相对于正统艺术文化,更具有粗糙感和自由感,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美,而是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是从生活中、从劳动中应运而生,它是基层民众追求艺术的需求。如剪纸艺人刘晓川根据宿州及周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创作出反映了宿州农村变化及农村文化的剪纸作品。这些剪纸作品通过率真、自然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宿州农村的乡土气息和乡土情感。
3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如今还能保存下来的传统民间艺术,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演变,最终发展到今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不可限量。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简单鲜明,但它的内涵却非常厚重。
3.1传统民间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所知道的社会,人类不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并在社会发展中创造出相应的文化,然后再用这些文化影响下一代人,帮助下一代人适应社会。传统民间艺术经过长年的演化和积累,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不同地域也保存着不同的艺术文化。如敦煌石窟的壁画,壁画内容包含着佛经故事、古代神话等,它始建于前秦二年,经历了近十个朝代的凿建,形成庞大的石窟群。在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和艺术特点。
3.2传统民间艺术的属性
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因地理环境、社会价值、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如陕西皮影就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东路皮影,东路皮影的人物体型比较壮硕,设计风格简单明了;另一种则是西路皮影,西路皮影的人物体型比较高大,设计风格精巧细腻。表演者在进行皮影戏表演时,要用具有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根据传说,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皇宫之中,而汉代的皇宫如今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因此皮影戏从汉展至今,成为了陕特的艺术。
3.3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价值
皮影、剪纸、泥塑、壁画等都具有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价值深厚,并包含着一个地方几千年演变的精髓。人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研究和挖掘传统民间艺术,以确保这些艺术不会因为人们的忽视而逐渐消失。如皮影的图案装饰和色彩运用都非常具有艺术性,艺人在进行皮影制作时,能够通过巧妙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形象各异的皮影人物。艺人制作皮影的绘画手法、画作风格和形象设计都值得人们进行研究。
4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地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化不断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导致一些文化消失,一些文化不再传统。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人们在迎接和学习其他文化和艺术的同时,则可能忘记或改变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因此如何保存纯粹的传统民间艺术,并扩大其影响力,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民间艺术是基层民众的艺术创作,然而在过去,基层民众基本都不会识字写字,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实际切磋的方式,传达创作方法和经验。甚至有一些艺人,将这些方式和经验以口诀或歌谣的方式表达出来,供后人学习。虽然目前我国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挖掘出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入内涵。
5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
5.1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
贵州民间美术受各少数民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贵州因为地理地势的原因,其传统文化并未受到外界较多的冲击,依然保存着原始性和纯粹性。而现代装饰画更加倾向于实用性,缺少艺术的随意性,它需要图案的协调性和规则性。装饰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繁,其造型夸张且抽象,表达的寓意纯真、朴素。在贵州,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装饰画,这些装饰画仿佛拥有全新的生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传统民间艺术必然会遭受冲击,并发生动摇。
5.2传统美术文化与动画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漫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全球动漫范围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一条路,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字面意义上讲,动画就是动态的图画,因此动画对美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许多动漫工作者将传统美术与动画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动画作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与地域环境、社会价值、民间风情等有很大的联系,它起源于基层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提升和影响了基层民众的审美情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但在如今开放式的社会中,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开放式文化的冲击,因此,传统民间艺术需要政府和群众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佳.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2]袁磊.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胡悦.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陈晨.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中国风”动画中的动态表现[D].广州大学,2013.
篇6
在课程理论知识系统讲授后,教师编制并下达设计任务书,指出实地乡野考察的地点、内容、范围、形式,学生根据某地区-个民间艺术项目为目标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并结合图片进行项目分析研究。例如以信阳柳编为主题的故事板设计训练,在设计素材提取过程中,将信阳地区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柳编传承历史、柳编技艺及制作过程、柳编制品的造型与功能作为母版,对其细化深入分析,划分出“地域民俗民风”及“技高艺美”、柳编编织纹理、材质色彩、编织物造型等子版,将其形式化、符号化的提取形成设计前期的故事板,为更好地将其体现于建筑空间与装饰表现中提供设计分析材料。另外,笔者针对依据目前已有的以民艺元素为来源设计建造的建筑单体,在教学中将其进行图片调查和思路辨析、对比给学生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赏析能力。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和中国禹州均官窑址博物馆,两个建筑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空间功能设计,都汲取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灵感。西班牙展馆设计的主题理念是“世代相传的城市”,它的建筑造型亮点是利用藤条材质编织的覆面框架,该展馆建筑外立面由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流动而浪漫。并且这些藤条板的天然色差将组合形成一个个象征自然元素的古老中国文字,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自于信阳地区的藤条编艺既展示了当地自然材料与传统手工技艺,又为现代建筑造型和材料的选用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而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作为钧瓷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展馆,在建筑空间功能分区上清楚地划分了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虽然在整个建筑空间内部功能分区合理,在造型墙面装饰及展示墙、灯具等细节上都体现出禹州龙山文化、历史沿革、具茨山神秘符号及钧瓷民间艺术文化,并在设计上都巧妙地体现出禹州地域文化及钧瓷艺术,但是与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比较创新略显不足。
2、与乡土艺人“对话”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教师邀请个别民间艺人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艺人的技艺操作和流程,用手真实地向艺人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艺实践。在这个信息虚拟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只依赖眼睛的认知,而忽视通过手完成的认知。学生很容易只关注外在形式和图案二维的视觉艺术表达,并没有深入的理解民间艺术的作为活态文化传承的本质,更难于将设计元素融入表现在建筑三维空间设计中。通过对民间艺人生产、生活的体验和交流,使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自然链接,避免学生设计过程与真实市场产生隔阂。
3、创新研究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对建筑建造模式、空间布局、建造材料与构造等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和对相关地域文化背景、民间艺术形态及特色的调研分析,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原民间艺术的导入方式,扩展设计思路。学生在进行室内功能分区划分时要针对实用性和民建家居地域性考虑;在空间的装饰材料与构造中,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材料,剖析本土司弋建筑构造形式;在造型、色彩、陈设的装饰手段应用中学生要强化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等人文素材,要将民间艺术的内涵美和艺术装饰美运用象征、隐喻、意象、符号学的手法表现于建筑设计中。例如,在“乡村絮语”—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外观设计的专题设计课程中,乡村是指朴素的民间,而絮语则是指民间的艺术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学生针对信阳柳编艺术特征及工艺品造型为设计来源,展开了设计理念及方案草图。如方案一,将柳编背篓与编筐进行结合,从两者高低错落的感觉设计出展馆主楼和副楼。运用柳编肌理表现于展馆外观,显得层次分明。低矮的副楼衬托着巍然高耸的主体建筑,有主有从,富于变化。方案二,将柳条古法编织的鱼篓作为设计灵感,以曲线为元素,由层层叠加的线条组成环形作为建筑外观,圆浑而大气,含蓄而流畅。
4、成果展示互评
在设计中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方案PP石「报,内容包括由前期调研引发的设计概念图片、文字和草图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空间功能布局计划书。汇报后学生以团队小组讨论其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互评。而后,小组推荐设计较完整成熟的优秀方案,共同电脑制作建筑平、立、剖施工图及构造大样图、效果图,最终小组各成员亲自动手协力完成模型展示。在“乡村絮语”一一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设计课题训练中,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课题来源分析和设计定位立意,拟定其为一个公共的艺术机构及文化活动的空间。它存在的意义除了收藏研究编织艺术品、保护编织艺术资料和继承、发展编织艺术文化的职能之外,搞好艺术教育知识的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职能。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收藏、研究与展览活动事实上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理念。因此,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应当具备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主要功能。依功用可将该建筑空间内部合理划分为展示区、储存区、销售区、工作管理区、青少年手工民艺学习区、艺术沙龙、餐饮服务区、卫生间等。整体建筑设计形态来源于柳编鱼篓,无论从建筑夕觑还是室内装饰都以展现柳编工艺的技艺美、肌理美、视觉美为目的,将民艺作品的表现力体现于建筑现代设计中。
5、小结
篇7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学 民间艺术
一直以来,民间艺术都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展现出在我国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的特色,是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开始追求新兴的事物和理念,民间艺术的发展已经开始减缓甚至停滞不前,更有甚者,有些特色的民间艺术已经日渐消亡。如何保护我国特色的民间艺术,使其得以生存和发展,更好地和现代美术教学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课题。
一、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大意义
1.引进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民族生活和文化是其扎根的肥沃土壤。千百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民间艺术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形成,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比如贴画、剪纸、皮影、手工艺、陶瓷等,它们都是从作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美术创作影子的艺术结晶。民间艺术的千奇百态、千变万化给了美术学习者很多学习的素材,更多创作的灵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2.引进民间艺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灵感
由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仅仅是教师讲解,学生根据想象或一些模版作画。这样严重地脱离了实际,没有很好的社会实践,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做出的作品呆板而没有深意。而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正好满足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让他们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又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创造出更多的作品。所以,让学生走进民间,不仅能让学生对新奇事物产生学习兴趣,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3.引进民间艺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学习美术,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美术素质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展现出美术优美的一面。引进民间艺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欢上中华文化的深邃和优美。在接触民间艺术时,学生可以发现很多容易被忽略的事物,提高审美能力。用底蕴丰厚的中华文化滋养儿童的心灵,使儿童的美术素质和人文素质逐渐提高。
二、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开发与运用的途径
1.学生走进民间,提高兴趣,激发创作灵感
民间艺术诞生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创作的结晶,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学习美术,学生应该经常到民间去,这样可以深入地了解民间生活的文化,创作出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作品。民间艺术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走进民间,接触民间艺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和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儿童学习美术往往会三分钟热度,孩子们过于“被形式化”,往往他们做几分钟画后就会扔下画笔,不想再做。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会不同。教学者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民间的节日,参与到民俗活动中,比如参加民间的端午节、春节等,还可以去感受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比如火把节、泼水节等,引导学生发现节日里最具特色的事物,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让学生走进民间,不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得生活成为他们学习的大课堂,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结合民间艺术开展儿童美术教学
虽然儿童走进民间学习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还是占大部分的,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取得在野外学习同样的效果呢?教学者可以将民间艺术“请”进课堂。比如可以把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结合到一起,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可以将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和“黑影”两种手法与少儿剪纸结合,小朋友在原有的剪纸图形上可以剪出更多的图形,比如小动物、蔬菜、瓜果和建筑等。还可以将手工艺制作者请到课堂,让学生观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方法。这样学生可以体验自己亲手制作工艺品,比直接买来的工艺品更有意义,以后的生活中还会更加珍惜手工制作产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还让学生学到了一些技巧,将来到社会上还可能有用武之地。教师还可以做一些要求,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的民间美术资料,这样学生在了解民间美术资料的同时,还了解了民间美术的发展、创作方法和特点等。
3.积累丰富素材,感受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种类数不胜数,形式也千变万化。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相比单纯的美术技巧,可以学习到更多生活上的东西,积累丰富的素材,也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用浓重的民间文化影响学生的心理,更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学者可以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体验民间美术,发现民间生活中具有特色的事物,如传统的活动像踩高跷、皮影戏、木偶戏等,还有传统的物品,比如对联、贴画、剪纸等。随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民间艺术,比如在旅游中,学生可以用相机记录下一些雕梁画栋、石刻砖雕的建筑,古老的煤油灯、纺车等生活用品,传统的染坊和画舫,热闹的灯笼坊和风筝坊等。让孩子们在旅游中探寻古老的民间艺术资源,更好地学习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 吴宏杰.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科学咨询,2009(4).
[2] 杨胜岩.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民间艺术走进美术课堂[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5).
[3] 张文静.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素质培养[J].智育广角.
篇8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色彩;现代美术;设计应用
一、引言
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说明民族文化富有极强的国际性,为了拓展我国现代美术设计的影响力,就要对民间艺术加以融入。现代艺术的诞生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推波助澜,民间艺术为现代美术艺术提供了大量的范本,以及无尽的艺术设计灵感,承载着我国千百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艺术对外拓展的一大名片。在现代美术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艺术,不仅能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韵味感,而且还能提升作品的生命力,对此领域开展探索,在艺术层面极具现实意义。
二、民间美术艺术概述
民间美术艺术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美术艺术作品,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智慧,以及数千年沉积的色彩造型底蕴,是我国人民审美的外在展露。在当今时代,要增强我国美术文化领域的设计构造和国际影响力,就要对中国的民间艺术加以深入探析,提炼可供深造的艺术,提升艺术品的自身魅力。为此,如何有机衔接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导性和认同感,真正地实现所谓的文化自信。
三、对民间美术艺术深入分析
(一)特征分析
我国艺术作品独成一派,呈现出色彩多样、造型各异的特点。尤其在我国民间美术艺术的造型上,形式极为丰富,艺术不单单只局限于画纸上和雕刻上,泥人、泥塑、蜡像、窗花、漂染、织布等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丰富了我国的艺术文化。并且我国的民间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例如:北京的兔儿爷、陕西的虎头帽等。这些作品在创作之时,都深深印刻上了民族印记,其中还含有作者丰富的情感色彩,在人们加以观赏时,很容易被作品所吸引,这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播的一大原因,因为它一直在被我们需要。
(二)色彩分析
就如同色彩给予人的心理感知不同一样,不同的色彩在民间美术艺术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象征性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来自我国先主对于自然和神灵的高度崇拜,从而演化成带有民族色彩的五色,这五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象征意义也各有不同,例如代表喜庆祝福出现在节日大街小巷中的红色、多金多才代表富有的黄色以及先主代表威严的黑色等。现今,仍有许多的人在继承民间色彩的运用,例如在武强县,仍遵循着传统的作画工艺,延续古人的色彩运用,这不仅是古人文化的传承,更是高规格民族色彩的融汇展现。
四、民间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关系
首先,我国的现代美术艺术作品起源于民间艺术数千年的积淀,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一看到它就能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我国,以及独到的情感。所以,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脱了作品界限,而富有情感化和国家代表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现代美术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间艺术的韵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融汇为一体,才能真正地推进我国美术领域的发展。其次,民间艺术也需要推陈出新,传统的艺术古朴,但是对于现代感来说,往往会被忽视,总是将民间艺术与土挂钩,并且民间美术作品的创导力度不足,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喜爱,为此在其中加入现代美术文化,能够有效地改善使用度不足,吸引力不够的45弊端,真正地实现艺术的传承。最后,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有十分大的冲击力,不仅可以为作品提供新鲜感,还能加强时尚感,让更多的人融入民族文化的传承中。
五、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推陈出新
首先是造型方面的借鉴,造型主要依附于创作手法和创造方式而存在的,无非是借鉴人力物力而进行的艺术构造,但是其巧妙度就存在于精准的技巧上。为此,将民间艺术的技巧进行融会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例如鲁班的手艺,利用柳卯工艺,不借助钉子等外在帮助,就能将木材进行焊接,且造型优美,质量优越,是现代技术所达不到的地域,所以这类民间技巧急需得以发扬。从民间艺术造型的自身进行入手,它在很多领域上与现代美术艺术富有很多的相通性,单单就手法和方式来看,就存在很强的相似度,首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无论是观赏价值还是使用价值来说,艺术的出现首先都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民间美术艺术与现代美术艺术都存有这一观点,在作品中融入情感,具有共鸣性。现今的美术艺术具有些许单一性,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自身仍具有很多的重复性。为此,可以在作品中翻新,在已有的造型基础上给予创新,例如:制作窗花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事物和富有时代旋律的事物,可以将脱贫致富、植树造林等新鲜事物进行融入,既具有时代性,还富有正能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新手法的融入,如年画的绘制多使用纸张,在现今美术作品中就可以利用PS、AI等技术增加作品的现代感,翻新后的作品可以当做手机壁纸、电脑屏保等方式进行传播,刺激了艺术的传播,不存在空间时效的束缚。
(二)有所继承
现今对于民间艺术造型的融入越发广泛,其中对于造型上的继承不单单只局限于固定的手法上,还要注重气韵和指向性。纵观现今的文化领域,对于阴阳相济十分的重视,这是由于我国推崇天人合一的特色,在设计上善于将虚实合一,营造神秘性,这一手法在我国的山水画中十分的常见,有实有虚,有主有次,两者环环相扣,才彰显了作品的独特性。所以,在现实的美术作品设计中,就可以融入这一抽象的理念,拓展思维,拓宽视野,打破手法上的框框架架,随心所欲地感受艺术,将实体与抽象物体进行融会,增加画面的合理性和内涵性。例如可以在作画时,在其中融入一下现实的事物,例如在画面上粘贴一些花朵、报纸等实际的事物,凸显画面的立体感和独特性。除此之外,民间造物手法还推崇对称性,喜欢有庄严性的艺术造型,为此就可以在现在艺术中得以融会,例如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设计,便融入了对称这一观念,惟妙惟肖、喜气可人的福娃,收到了狂热的追捧。
六、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感官最先接触反应的要素之一,再加上每个人所处环境,自己自身审美的差异性,使得色彩的选用和指向意义也各有千秋。纵观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大都以多样的色彩使用和组件形式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例如:剪纸、皮影等。这些色彩使用形式是现今美术设计所不能匹敌的。为此,现代美术设计若要加以使用,一定要注重民间色彩的使用技巧,总结使用经验。对于民间艺术色彩使用来说,更加注重色彩所给予的特殊情感,民间艺术设计者善于用色彩赋予作品生命力。所以,现代艺术便可以传承色彩情感,在色彩选择上有所情感累加。与此同时,民间艺术受限小,视野更加开拓,并且颜色使用也更加随性,为此,现今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候也要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加以细心观察,充分发掘身边的颜色和材料,用生活化的笔调和不同的视角找寻与制作符合人们日常感官的作品,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地引起观者对情感的共鸣。在用色上还要大胆,民间艺术给人的感觉就是无拘无束的随性色彩,所以在色彩上可以多使用新鲜元素,打破色彩搭配的禁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由此达到色彩创新的艺术效果。
七、结束语
篇9
一 引言
随着制像以及传输技术的发展,文化景观也展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图像已经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焦点,它与油画艺术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当我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图像艺术上时,传统文化的关键性却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一些强势国家提倡的文化艺术思潮遍布各个地区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而且还要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中国油画质量的提升,并增强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力,进一步突显其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冲击力,历史穿透力以及艺术活力,以对抗霸权国家推行的“文化渗透”。因此,吸收民间美术的精华已经是油画艺术发展的关键组成,而在这个领域内一些中国艺术家成就卓越。
二 中国油画发展创新的基础是民间美术
艺术的创新源于生活。中国油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先锋性以及时代性,而只有创新才能始终维持这一特征,只有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潮流,并充分展示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感染力以及鲜活力。中国民间美术是文明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中国油画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在中华文化土壤上进行,究其原因与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观以及思维表达方式是分不开的,此外中国油画艺术实现创新的基础是传统民间美术。
中国油画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积极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尽可能使其视觉感受更加丰富多样,只有通过这样的民族方式才能将其审美以及艺术价值完全展示出来,尤其是文化一体化在全球不断发展的今天,与此同时霸权主义也日益盛行,因此,一定要维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否则中国油画就由于缺乏统一的民族共性,而不易于获得国际认可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了。
油画艺术的发源地是欧洲,真正传入我国也只有上百年,它属于境外艺术,在和我国民族文化进行长时间融合以及取舍后,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这同时也是如徐悲鸿、吴冠中等油画艺术家对油画艺术发展的民族之路进行探索的结果,他们促进了油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油画艺术的创新关于吸取传统民间美术的营养主要指的是从形式以及语言表达方面展示出民族特性以及审美性,更关键的是展示出民族文化底蕴以及视觉思维逻辑效果。正因为如此,油画艺术的创新本文由收集整理才采取民间美术的形式,其现实文化意义才较强。
三 民间艺术对中国油画影响的表现
1 在油画艺术中关于对民间艺术多种造型方式的使用
民间艺术中用来表现其独特思维逻辑的主要方式就是其思维的造型规范,它使民间艺术造型呈现出多种形式。它在视觉上形成美感,是现代艺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民间艺术关于视觉上的美感和初始阶段的原始艺术在想象性造型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其造型不仅简单而且随意,充分展示了延续性、审美性以及原发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象征的方式来表现美的造型。它将实实在在的物象化为平面符号或者是抽象的线条,看似没有逻辑可言,实则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不仅与民间思想相符,而且还充满了奇特之感,变形较大而且异常夸张,充分展示了民间特有的造型艺术。心理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曾经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说道:“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因此,思维与视觉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油画艺术中充分展示了视觉美感的多种造型形式。例如,情态剪影造型形式在王怀庆的作品中展示出了其正统的一面。关于《夜宴图》,通过简单镂刻表现其二维空间的外观,尽管物体的具体细节无法看到,但是根据画中各种物体的具置及其动态特征,让观者有一种杯盘狼籍的感觉。其作品使用的依然是平面剪影造型,完全借助了情态剪影。至于写意造型,在罗中立近年来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其作品通过意象的表现方式力求实现对形态特征的全面把握,不重视细节,而是通过夸张、幻想的方式,粗塑拙绘,形成独特的风格。作品的宗旨是通过单纯的色彩,以意传神,避免由于其自然形态而受到限制。
民间艺术除了在造型方式方面为现代艺术增加了魅力,此外在其取材方面,也是非常独特的。例如,民间传统陶器的制造就影响了郭正善的作品《静物》。陶器属于泥塑胚,其质地不仅没有光泽,而且异常粗糙,可是它在一段时期内对民间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实用价值。不过在现代艺术作品中,陶器已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态,通过研究其质感,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所特有的憨厚以及稚拙风格。
2 油画艺术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寓意性
一件作品价值包括它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作品价值的提升来自于多方面,但作品的文化内涵是最能体现它的价值的。中国当代油画价值好坏,就看它是否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很多民间艺术都和神话故事密切相关,因此其基本框架就表现出了一种浓厚的寓意性以及想象性。民间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意象构造物象,通过心志的表达来抒发感情,在物象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是因为该特征导致了其各种形式的存在。关于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造型,由于其脱离了本来的客观形态,集中展示了特定的思维。此外还采取互渗,超越时空,联想以及通感的造型规范,展示了其特定的逻辑思维。民间艺术在体现意象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其造型参与的理智性。在我国就有艺术家通过该种方式开展油画创作。尤其是曹力,其作品结合了民间艺术中各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他在创作时将民间艺术中大量的传统元素吸收进来以抒发其真实情感。如其代表作品《远处是橄榄树》等,在对客观形态进行变形描述的基础上,通过鸽子以及鲜花等形象的象征性使用,表现了该信息的具体传递过程,不仅代表着和平的使者,而且代表着人类期望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关于原始生活无可奈何的记忆。画面中尽管描述的是当代人的实际生活状态,可表现的却是一种情感,即对辽阔草原上那种质朴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作品里描写的物质依然是客观形态的物质,不过在客观形态的前提下对其形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其所做的变形属于自觉基础上的变形,并且将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寓意性以及想象性都吸收进去,此外还把客观形态和自己的思维联系起来。
转贴于
3 油画艺术对民间艺术中阴阳五行哲学观的继承
往往既有渗透民间美术积淀的传统,又饱含着时代所孕育的精神,才更体现油画艺术的当代性,中国的当代油画艺术才更加具有活力。民间艺术从其形成开始,除了要继承使用原始的思想以及理念,充分展示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外,还要重视其辩证唯物哲学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展示出的对生命的认可。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和自然的不断协调而产生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思维上发展而成的主体为阴阳五行的辩证哲学体系以及民间美术中,不管是与联姻以及生殖有关的意象,还是其意象组合,都属于阴阳哲学思想的象征形象。关于阴阳五行,其使用较为普遍的五行目前已经在民间艺术中,成为其色彩以及造型方面的主要规则,在民间得来了大力传播,鲜明的比较就是所谓的阴阳,如黑与白的比较就可以称其为阴阳色。阴阳观念属于哲学的主要思想,已经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深深扎根,就是在现代艺术中,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发现该种哲学思想的影子。一些艺术家在该种思想体系使用的过程中,不是将其直接展示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展示,其表达方式非常含蓄。不过直接使用该种思想的艺术家也非常多,其中包括张同磊在内。他将阴阳五行的思想综合起来,结合民间艺术中的象征色彩大胆使用,这些色彩主要包括黑白两色以及青黄赤三色。在其作品《少阳之门》以及《无极之二》中,对很多种形态物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形,并采取阴阳以及日月相互转换的方式,在积极使用传统象征图像的基础上,把现念和原始的民间艺术风格联系起来,实现了画面美观绚丽的效果。这些与现实自然形态相互脱离的象征以及观念艺术,来源于民间,其充分展示了民俗以及原始文化的深厚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以及属性。
4 油画艺术体现了民间艺术中原始的功用意义
因为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和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在流传中又一直保留着其原始意义。它除了是一件艺术品外,更重要的是它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这些被保留至今的民间艺术,充分展示了人类最初的本性,展示了人类对生存以及繁衍所进行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在开展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大量艺术家开始再次研究人类的最初本性,并积极揭示工业化社会存在的弊端,揭示其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影响,这些艺术家们不仅仅是从单一的角度去探究保留至今的艺术方式,而是从深层次出发,从意识形态出发,去反映当前的很多社会现象,并展示原始自然和人类自身之间存在的协调性,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在日益变化,可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其原始的思想以及理念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它是整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本民族的天文地理知识、信仰、文学艺术、哲学以及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相互渗透。在我们国家,民间艺术具有各种形式,而且内容也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由于其原始的造型以及思维形式,其可以描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真质朴,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再次将人类“固有的性格”展示出来,并使之成为永恒。而目前的艺术就是一种将人类童年时代不断再现的艺术,它在对民间以及原始艺术进行探索和模拟的基础上,将人类的自然本性再现出来。例如,陶瓷、剪纸、石雕、年画以及塑像等,它在流传中一直没有脱离原始文化思想,始终与其联系着。尽管形式上出现了轻微的改变,可是其所要展示的内容却一直在不断重复。它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同时为人们的精神提供了营养。如关于王沂东的《雪落无声》以及《吉日》,其充分结合了民间艺术中的染织以及剪纸艺术。这些艺术在民间中主要是以生存繁衍,祝福或者是吉祥的图案进行表现的。它们出现在画面里并与原始的婚嫁场面相联系时,其寓意性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而罗中立在追求民间艺术相同主题不断复现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作品在对人类最初本性方面的描述最为直接和深刻。例如,关于作品《农忙时节》以及《母与子》,通过写意进行造型的方式,重点描述了很多丰产女神,她们是大地母亲的象征,通过这样的描述充分展示了对原始生殖的一种崇拜。而关于对附近环境进行的描绘,接着引用了民间实际生活场景,表现了一种质朴的生活情趣以及和附近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艺术家在对民间艺术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其经常使用的一种原始表现方式就是回归自然,这也体现了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的热切追求。
篇10
[关键词]民间艺术视觉语言;现代服饰;媒介;传承民间艺术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与智慧,乡土气息浓厚,艺术种类丰富,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视觉语言想象力奇特、表现夸张,无论造型寓意、图案装饰甚至材料构成、工艺技法、传统哲学观念,都在服饰媒介中有所继承,不仅拓展了服饰设计的空间及内涵,创造了别样风情的服饰文化,而且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生动有效的传承。在保护、发展非遗文化的今天,当我们四处张望、各方寻求民间艺术的传承良方时,服饰媒介却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民间艺术视觉语言运用其中,创造了风生水起的流行时尚[1]。它所蕴含的识别性、个性以及美学特征,为民间艺术文化的再现提供了易于借鉴的承载方式,也是使民间艺术成为真正“开放的、鲜活的、流动的当代文化资源”的一种具体实践。
一、民间艺术视觉语言的形式
传统元素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典型的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有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为服装增添了吉祥、古朴之美;有风筝、剪纸、年画等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艺术形式,使姿态多样的艺术元素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创作之源;更有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传统工艺技巧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新亮点,如刺绣、扎染、蜡染等。而争奇斗艳、大红大绿的民族色彩,也在崇尚民族化的今天创造着新的流行元素。1.民间艺术的纹样装点。民间传统艺术纹样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从人类之初的图腾、原始社会的陶器图案,到明清精美繁复的装饰纹样,各式各样、名目繁多。按类型可大致分为几何纹样、动植物花卉纹样、器物纹样、人物纹样、组合纹样等。不同类型的装饰纹样表现了不同时期和地域人们不断变化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其艺术价值一直在设计应用中长盛不衰。2.民间艺术的风格再现。民间艺术门类丰富,常见者如剪纸、年画、脸谱、风筝、木雕、皮影、折纸、泥塑,等等,表达了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民俗生活。这些源于本土的艺术,就地取材,工具和材料简单、朴素,创作者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从形态、用料到色彩搭配和制作风格,乡土味浓厚,造型夸张,气质粗犷、洒脱,因各自门类不同具有各自的特色。再者,民间艺术制作多结合节日,赋予了求吉呈祥之意,使得艺术作品在手工作业的古朴中透着喜气。3.民间艺术的工艺运用。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民众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科技不发达时期,手工技艺不仅是美化生活的必备手段,还被理解为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并逐渐演变为特定习俗而被传承。如印染、编织、刺绣、布艺、毛绒、兽皮等工艺,材料各具特色,质感、造型也多姿多彩,这些民间手工艺遍布生活当中,成为现代服饰设计信手拈来的创意之源。4.民间艺术的色彩表达。民间艺术是观念艺术,承载着迎祥纳福、驱邪禳灾等世俗的目的,从而造就了民间色彩的对比强烈、热烈红火及其吉庆寓意。在这种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下,其艺术色彩显现出较强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直接导致了艺术形象的直觉、主观、意念化,这一赋色体系在年画、剪纸、民居、玩具、服饰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呈现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景象,情感表达浓郁,体现出一种质朴、真挚的情怀。
二、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服饰媒介中的传承
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情民俗给现代服饰创意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些民族经典特色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看好,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成为展示中国风情,表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民族文化、艺术、习俗、价值观等的一种有效延续方式和时尚载体。继承传统不是形制的模仿,而是文化的领悟、共鸣与升华。服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与人形影相伴的艺术形式,是时尚的外在表现,也是时尚元素的载体。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服饰中运用和传达,使其成为时尚流行符号的彰显,不仅创造了内涵深厚的服饰文化,也为民间艺术的延续指引了富有生命力的方向和极具社会效应的发展渠道,使民间艺术在服装与时尚的融汇中产生强大的召唤力和诱惑力,引导潮流,赢得新生。
(一)民间图案的视觉构成美
民间装饰纹样种类各异,样式繁多。纹样多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丰富,表现质朴,如梅兰竹菊、鸟兽虫鱼、盘长、如意、云纹等,既表现了民间艺人的想法,又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这些艺术形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含有追求圆满、和谐的生命寓意和生活祈愿。动植物花卉形象,或灵动可爱或美丽典雅,一直是服饰设计常用的创作素材。牡丹形态富丽饱满,色泽艳丽夺目,是人们心中的“花王”,也是民间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图1-1是融合了旗袍和吊带特色的一款长裙,原本时尚简洁的休闲风却因牡丹的饱满花型、繁荣寓意,添加了些许雍容和典雅。鱼纹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从原始半坡村的人面鱼纹陶盆到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砖、宋元瓷瓶陶罐、明清年画花灯玩具等,无论单体形态、动作,以及组合构图,应用都非常普遍[2]。传统鱼纹写神重于写意,写意重于写形,手法浪漫、质朴;而现代运用却不拘一格,常根据服饰特点设计构成洒脱变化,图1-2中两个鱼纹形象上下叠加,鱼嘴与模特项链重合,互为一体,形意和谐,飘逸灵动。“万灵之长”的龙、“百鸟之王”的凤都是民间传说中的神物,也是民间艺术的典型形象;在今天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尤其在国际类大型赛事及影视活动中最为常见,体现了中国服饰设计的民族特色(图1-3)。此外民间装饰纹样也常以组合形式出现,并有各自的象征寓意和艺术形式。如比较典型的团花图案,外形呈团状,内部装饰有植物花卉、人物形象、吉祥文字等纹样[3]。造型多以放射状、旋转式或对称形形成结构,是流行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的极为常见的服饰图案。团花图案有时无底纹,非常清秀;有时却与底纹相结合,形成混合形团花。图案形象饱满圆润、精美细致,结合现代服饰的面料特征,显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丝绸、玉锦的华丽、富贵气息(图1-4)。图1-1图1-2图1-3图1-4这些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是古人认识观念的产物,也是民间长久积淀的一种精神象征,不仅具有图案的独特美感,也把民间吉祥喜庆的内容和寓意赋予现代服饰,将传统的人文精神一并传承下来,使服饰媒介的表现更为温暖、生动,内涵丰厚。
(二)民间工艺的视觉结构美
民间工艺种类和技法的多样化,使服饰艺术的表现空间更为丰富,从平面剪纸到立体编织,造型简洁、别致,风格质朴、清新,为服饰这种穿在身上的艺术添加了新的视觉形式。广为流行的民间剪纸艺术,因应用于特定的生活环境,需要满足“透光”功能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镂空意识,常见的喜花、窗花等作品,玲珑剔透、形象突出、结构概括,不仅满足了功能需求,而且视觉效果富有节奏感,表达生动传神。尤其是剪纸的工具特点,剪和刀的独特性为作品赋予平面化的“刀味纸感”,线条明快,画面单纯、优美,运用于各种面料的服装上,使穿者行走间虚实相生、阴阳相伴,优雅丛生(如图2-1)。此外,由于纸张可塑性高,可通过剪、刻、拼、叠、编、印、糊等工艺手段制成平面或者立体艺术[4],纸艺中也因此衍生出多种类型的艺术,如折纸、纸藤,纸蕾丝等,层次感和立体感强烈,表现手法简化、夸张,使服饰面料演示另类的空间,造型新颖、意象独特,视觉效果丰富且具有错落的韵律感(如图2-2)。纸艺与服装面料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纸艺自身赢得新生的机会,也为现代服饰拓展了创意表现的领域。起源于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品的民间编织艺术,自人类结绳记事时期就已诞生,并逐步从生产的实用性发展到生活的装饰性。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编织用品,成为农业时代人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美化生活、粗料巧做的艺术品。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编结材料和方法更为多样化,加之风格淳厚、稚拙,也使其成为点缀衣装、点亮时尚的重要手段之一。编织类服饰自然朴素,技法自由,色彩及款式丰富,结合现代服饰分割的多变风格,拓展了编织造型、创意的无限性(如图2-3)。而源于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制作的年画,以木刻板然后进行拓印和套色印刷,通常用红、绿、黄、粉、黑、紫等配色,纯度较高,对比强烈,色彩明快艳丽,且画面饱满、主题形象突出,线条粗放、稚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从墙上艺术到身上艺术,年画也正在从传统迈向时尚。汇集民间图案、色彩的年画层层叠叠于一身,仿若叮叮咚咚音乐作响,喜庆随身,时尚与民艺和谐一体(如图2-4),使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就这样真实可见,触手可及。
(三)民间技法的视觉肌理美
民间艺术就地取材,地域特征明显,乡土气息浓厚,因材料的多样性而使其艺术气韵大不同。被称为传统“女红”之一的刺绣,民间俗称“绣花”,以绣针穿引不同线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或文字绣迹,是我国古老手工艺术之一。刺绣以各种多彩、亮丽的丝线擅长,为面料塑造了一种浮雕般的立体效果,极具手工触感,视觉上又有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格调,堪称完美结合。针法的不同风格,材料的不同选用,最终而各具特色,既有细密精巧、淡雅生动,也有明快豪放、富丽堂皇。这些奇异巧工的民间技艺在服装设计师的创意布局下,走出自己的固有领域,从独立的艺术绣品变为实用,营造了现代服饰设计的特殊肌理表现,焕发出另一种风采。如图3-1中粗犷奔放的皮质长筒靴,改用了刺绣丝绸面料之后表现出灵巧、飘逸之感,女性味十足。近年来由刺绣变化而来的十字绣,造型抽象,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由于针法简单、效果突出而便于人们学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家居装饰和服饰设计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刺绣热点,如图3-2,简约的十字绣风,概括的几何图案,精工细作,在繁复之中透着质朴。民间印染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构成之一,利用自然原料,以手工操作为主,染色印花和绘制因技法差异而有不同的肌理效果,如蜡染线条单纯、舒展,绘画感较强;独特的“冰裂”纹类似瓷釉“开片”,层次丰富,古朴别致。俗称“药斑布”的蓝印花,色调单纯朴素,色彩明朗似蓝天白云。而扎染工艺的“大理石”纹理色彩交错、变化微妙,如图3-3中长围巾和超短裙的组合,风格现代、节奏明快,若隐若现的印花图案却风情另类,使服饰在闪烁多姿的时尚中增加了田园般的浪漫情怀……图3-1图3-2图3-3图3-4焕发民间活力,引领服饰时尚的工艺少不了风筝,早期它曾做过战时通讯工具,甚至带上火药做过武器,造纸术出现之后,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纸糊制作,成为民间手工艺人的一项农闲技艺,从而发展为老少皆宜、延续至今的休闲娱乐活动。图3-4中向我们展示了栖息于现代服饰的一款风筝,生动、随意地伏于胸前,成为简与繁、冷与暖的合作范本,彰显了民艺与时尚、人与自然的经典融合。
(四)民间色彩的视觉冲突美
民间艺术的材质与工艺特点决定了艺术的色彩特点:单纯简洁,效果却对比强烈。在一些民间画诀中也有表述:“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体现了民间艺术配色风格和创作原则,色彩语言观念表达非常鲜明,这种赋色体系下的作品常常情感真挚、色彩奔放[5]。尤以红色最为典型,因起源于先民对太阳、对火的崇拜,成为民族群体具有图腾意味的崇拜物,因此演化为追求喜庆的首选色(典型如民间剪纸,常常在单色红纸上一写千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色彩(如“中国红”概念的诞生)。色彩作为形态在内的物质表象之一,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加上各种不同的色彩具有的不同象征意义,决定了色彩是所有时尚元素中最能反映人们消费心理的元素之一,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近年民间传统色彩与时尚之风的巧妙结合,使高高在上、风花雪月的时装生发出浓烈的生活情趣,精巧中见古朴,丰富了现代服饰的视觉语言。比如深受中国古典哲学“五行”学说影响之下的民间色彩,不仅由此形成特有的“五色”观,还延伸出其他几种常用色,红绿蓝紫,一片缤纷,这些乡土配色正日益受到现代服饰设计者的青睐(图4)。民间艺术用色单纯、浓郁互补,简洁的款式依赖这些对比和冲突,营造了不同凡响的视觉艺术氛围和效果,应对了如“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的民间配色技法,创造了现代服饰结构、裁剪之外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它所承载的内涵和寓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色彩审美功能,成为中国服饰在国际时尚界独有的精神符号。
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服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视觉美感和精神内涵的装饰纹样有助于服饰设计的主题表达,多姿多彩的艺术门类风格为服饰设计提供了别样的设计思路和视觉特征,工艺技法为服饰表现带来了独特的穿着体验和艺术感受,而民间吉祥喜庆的色彩观念则传达了民族情感和审美文化,是人们生活理想的深刻寓意和美好寄托。这些视觉符号所附着的传统民族文化特征,是现代设计的精神支柱,也是设计创意的源泉,是传承民族文化,使设计走向国际舞台的必备食粮[6]。服装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形影相伴,是具有广泛传播度的媒介,也是时尚元素的载体。民间艺术与时尚服饰的结合,为民间艺术的延续指引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方向,以及提升社会效应的发展渠道。
作者:刘烈辉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要彬,曹寒娟.服饰与时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8.
[2]王瑛.中国吉祥图案实用大全[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4:153.
[3]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62.
[4]杨迎琪.平阳历史文化丛书:平阳民间美术[M].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2006:8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