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智慧课堂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智慧课堂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对智慧课堂的理解

篇1

一、探究有追问,让思维更多彩

追问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找准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细节,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思维绽放异彩,获得提升。如在“栽花”这个课文片断中,高尔基的儿子来到高尔基休养的小岛之后,顾不上休息,很快就投入栽花的工作。这个片段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儿子顾不上休息?(他想种很多花草)为什么他要忙碌地栽种花草?(他想让爸爸的小岛到处都盛开鲜花)为什么他要这样想?学生由此体会到儿子非常爱爸爸,为了让爸爸看到美丽的花儿,闻到芬芳的花香,马不停蹄地投入劳作。也有的学生认为,儿子顾不上休息,来了之后就忙碌地栽种花草,然后又匆忙离开,这说明他非常想让爸爸快乐。我再次追问:高尔基的儿子还不到十岁,他都能这样关心爸爸,说明了什么?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这不但是高尔基教育的结果,更是高尔基的儿子将爱回报给爸爸的证明。爸爸的爱教会了儿子用爱来回报,而儿子也学会了用爱来感动爸爸,让爸爸快乐。

通过在关键处不断追问,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语文思维有了不同的色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

二、指导有层次,让思维更有效

在教材文本中,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层次,充满了逻辑之美,此时教师要把握好目标,而后由点及面,由面到点,进行有层次的指导,步步推进,带领学生一点点地深入文本,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在“写信”的课文片段中,学生找到了关键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既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呢?这里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尔基向儿子表示感谢,感谢他在岛上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那些盛开的美丽鲜花;第二个层次是高尔基告诉儿子,给予他人美的东西可以随时随地,并不受限制,而且美的东西也有很多很多,并不仅仅是鲜花;第三个层次是高尔基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做一个给予他人美好的人,远胜过从他人那里拿走美好的人,因为乐于付出,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也会让自己获得无尽的快乐。

在这三个层次中,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你怎么理解美好的东西”“你怎么理解给予和拿走”,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什么是“给予”,什么是“拿走”,并谈谈自己“拿走”和“给予”的经历,最后让学生思考:高尔基非常爱儿子,那么高尔基是怎么爱儿子的?

通过以上环节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增强自主感悟。

三、智慧引导,让思维更活跃

在课改大潮的冲击下,语文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更呼唤课堂智慧。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入手,挖掘其中的智慧,让学生的智慧与文本的智慧交相辉映,让教师和学生的智慧交融和碰撞,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活跃。

如在教学“赏花”片断时,我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花儿绽放的图片,并这样引导学生:“高尔基的儿子走了,但他精心栽种的花草盛开了。仔细读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看到了月季花,有的认为是玫瑰花。此时我继续引导:“哪些词语能描写这样迷人的场景?”学生想到了“姹紫嫣红”和“春色满园关不住”。我追问:“你能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是描写这盛放的花儿的?”学生在智慧的引导下,将之前学过的旧知都在脑子里重新过了一遍,并进行了比对和检索,对词语和古诗的意境有了更深一层的把握,并在表达的同时,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写作能力,使得智慧与文本交融,心灵领悟力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环节的智慧引导,学生不但能够温故知新,而且能够推陈出新,将过去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篇2

一、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把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教师的备课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要尽量促使"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办"的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是什么"的知识方面打好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为什么"的知识学习中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怎么办"的知识中学会运用。比如:教材中π等于几是前人的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π等于几,先创设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这个常数,也就是圆周率,并知道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由此可知,只要知道了任何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求这个圆的周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是什么"的知识,又能用"是什么"的知识来解决"怎么办"的知识,也就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长了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我能力的发挥,增强了学习动机。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不仅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性知识学习,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是应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这种割补的方法,又可以应用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又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时,是通过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等。这些过程,首先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懂得任何转化均是有条件的;其次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训练,重视开发学生的多元性思维;最后是要学生对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做自我评价,并对别的同学的策略即使用策略的能力也作出评价,使得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学会采用较优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优化能力,促使数学课堂学习更有效。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智慧的培养

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论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能看到成功的精彩,又能看到失败中的美丽。我曾问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你会背乘法口诀吗?"学生很快地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然后我问为什么是"二三得六"和"九九八十一"呢?的时候,他却不知其所以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来都是重视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熟记结果,而没有让他们真正地探索与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在现实教育中,有多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出错呢?又有多少个学生经历了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成功?我们是要给学生输入清晰的概念,但在不破坏知识程序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有提取概念、形成概念及会应用概念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检验假设,解决问题,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才能将知识转化智慧。知识的产生和积累是渗透在智慧里的,与经验智慧共存的,每个人的智慧都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智慧技能的培养

篇3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极为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时,或许做到了生动形象、自然流畅,抑或是清晰准确、抑扬顿挫,这当然很好,但这些只是课堂教学语言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缺少内在的灵性。就好比一张美丽的脸孔,由于缺乏内心真实的传达而显得苍白空洞。“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为了让“肺腑”和“精神”充满真诚、充满爱心、充满智慧,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有内在的“心”的支撑。下面我以中学生物为例,谈谈看法。

1.课堂教学语言要用真“心”获得学生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

有一位生物教师,平时上课波澜不惊,听得学生昏昏欲睡。有一次这位老师上公开课,在课上他饱含激情、声情并茂,原本以为学生定会热烈反响、密切配合,但事实却是学生反应冷淡,大部分都用看话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的眼神看着老师。课后这位老师很是失落,一个劲儿地抱怨学生情商不高。我想这位老师是低估了现在中学生的情商。教师是真心相待,还是装模作样,他们都明白得很:教师若把教学当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语言绝不会有感染力;为了完成任务,语言又怎会真情真意,即使刻意亲切也会显得虚假。但如果教师用真“心”获得学生情感的理解和支持,那么课堂教学语言即使没有华丽的外形,照样会大放异彩。有位老师某天因为调课导致一天上了六堂课,结果第二天嗓子哑了,但是这位老师没有请假休息,课堂上他用微弱又嘶哑的声音继续讲课,结果那节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比平时积极得多,更难能可贵的是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比往常高很多。后面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奇怪,于是课后问学生,他们说老师辛苦得嗓子都哑了,上课得认真听,好好回答问题,这样老师就可以少说话,让嗓子多休息一会儿。一时间,我们都很感动,敬佩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更钦羡他从学生那里获得的理解和支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从心间流淌出来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下被滋润、被引导,他们才有可能被感动,以心换心。

2.要把爱“心”融入课堂教学语言中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学家夏D尊老先生在翻译意大利小说《爱的教育》一书时的感言。如果教师心中有生、心中有爱的话,自然会把这种情绪融入课堂教学语言中,真诚地关爱鼓励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暂时落后,用赏识性、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有位新教师来我校应聘时借班试上一堂课,许多老师都去听了。课上他提问这个班成绩最差、性格最内向的一名学生,这个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从来都是沉默以对,导致所有老师都不再提问他。这次也不例外。本以为这名老师会很尴尬和无奈,但没想到这名老师说:“或许你不喜欢回答问题,也或许你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老师相信你会给大家一个答复的,哪怕是‘不知道’三个字也行。”这名学生沉默几秒钟以后,回答了:“我还没想好。”顿时班级里想起雷鸣般的掌声。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无不对这位应聘教师刮目相看,同时对照自己,觉得惭愧万分。正是他用极富关爱和诚恳的语言打动了这名学生,让这名学生重拾信心开口回答问题。

3.课堂教学语言应该闪烁出教师的教育慧“心”

“幽默是最大的智慧”。据调查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学校生活的烦闷和内心的孤寂,希望老师多一些幽默感,而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则表现为巧和智。巧是指言谈话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它把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并无联系的事物整合到一起,让你既感到惊奇,又感到妙不可言。智是指言谈充满智慧,能给人带来哲理的启迪,耐人寻味、意味深长,从而受到心领神会的愉悦、美感和教益。曾感受过一位老师在引出课题基因重组时体现出来的幽默,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美国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很多风流潇洒男士的追求,却写信向其貌不扬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有像您一样聪明的大脑和像我一样漂亮的容貌。’爱因斯坦回信了:‘如果我们的后代与你设想的相反了,那怎么办呢?’”,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智慧,把如此幽默的一则轶闻与基因重组联系在一起,细想之下觉得实在是妙不可言。教师或许都注重积累学识,但培养幽默感、修炼智慧的却不多。其实幽默就散落在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看你是否有一颗慧心,善不善于撷取。

4.情感教育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语言中

篇4

关键词:有效数学情景;课例分析;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数学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关注参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灵魂在哪里?怎样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拉出来?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课堂里汩汩流淌着的是知识,但在这里却看不到智慧的影子,寻不到智慧的足迹!为了应试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狂热追求早就淹没了对智慧的渴望,尤其是在一些生源较薄弱的学校,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知识人”已经成了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知识”与“智慧”不能等同,“知识”只能是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为了祖国的未来,学校应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智慧者”而不是“知识人”的责任,而承担这个责任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基于这个理念,再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无论什么课,都应有问题情境,目的是通过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地让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理性思考,让课堂充满智慧。

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同行们商榷。

一、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乐于探索,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导向,课堂模式也由传统的“复习提问、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变成了“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师生探讨、总结反思”。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了数学课堂的一道“菜肴”,但是,这道菜的价值到底怎样,我们不能只考虑它的色与味,更应注重它的营养,否则,只有色与味,每个学生吃完之后,面黄肌瘦、无能无力。如果不考虑它的色与味,学生感到枯燥,也不愿品尝,所以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

二、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情境的含义

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中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情境不同于场景,场景只是某种场合的情景,是这道菜的色与味,而情境则是以场景为载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善于发现的教学过程,是这道菜的营养,是数学课堂本质的呈现,这其中包含着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这种认识是理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务的本质规律以及内部联系,这种精神称为理性精神)的体验等,好的教学情境能滋润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情境的功能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种形式演戏出来的数学,看上去实在是冷冰冰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和主动构建,也就难以欣赏“冰冷的美丽”,从而就难以领会数学的本质了,而问题情境是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让冰冷的数学沸腾起来,让学生从情感上亲近数学。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及现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反思,所以,现在课堂的一开始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它已经作为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必要环节,现在有的时候评课的重点是在评教师这节课是否创设了问题情境,而没有评价问题情境在这节课中是否真的起了一定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大多数教师把问题情境作为一个必须呈现的数学环节,以为把问题情境搞得越花哨越好,从而花了很多的心思去创设问题情境,也让情境的“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这个环节呈现完了,后面还是讲授新课,本质上还是在沿用旧的数学模式,事实上是给旧的数学模式穿上了崭新的鞋子,相当于“穿着新鞋走老路”,对新课程理念没有很好地把握。所以,教师要认真地理解、体会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开花、在学生的心灵中结果。

四、对一堂数学课的分析

下面以《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为例,对问题情景的创设谈谈感想,教师上课时先给出问题情景:

《后西游记》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变成了CEO,好不神气,可最近因为金融危机,由于资金周转不灵,陷入了困境,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第一天投资1万元,以后每天给你投资比前一天多1万元,连续投资1个月(30天),但有一个条件:你第1天返还1分,第2天返还2分,第3天返还4分……以后每一天的返还数是前一天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1天支出1分,收入1万;第2天支出2分,收入2万;第3天支出4分,收入3万……哇,发财了!心里越想越美,再看看孙悟空的表情,心里又嘀咕了,这猴老是欺负我,会不会又在耍我?”

教师: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孙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钱?又该返还给孙悟空多少钱,我们先来求出八戒吸纳的钱数。

学生:(万元)

教师:八戒该返还给孙悟空多少钱?

学生:

教师:这个数是多少呢?我们应该怎样求和?(让学生思考)只要我们会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如何来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呢?

接着教师就评讲了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而讲了公式的应用。

事实上,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将学生带入一个的结果是多少,这个数和465万元相比哪一个大的探索情境中,而此案例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场景,而没有以此场景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后面的公式推导和例题讲解事实上还是在沿用旧的数学模式,虽然也有一串问题提问,课堂气氛看上去也很好,但也只是教师把推导过程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即填空式问答,思考水平明显下降,表面上是探究,实际上是讲解,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目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师真正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这节课有没有问题情境,而是我们有没有以此情境为载体将学生真正带入一个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中,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他们成为“智慧者”。

转贴于

五、对该节课情景的改进

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现在很多的企业急需贷款,有一个企业向钱庄借钱,庄主要求:每一天借给企业1万元,而企业在一个月内,必须按下列方式还款:

第1天还1分

第2天还2分

第3天还4分

……

以后每一天的还款都是前一天的2倍,至少必须贷款1个月(按30天算)。

请问:如果你是该企业的负责人,你愿意贷款吗?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

学生:当然愿意(齐声回答)。

学生1:每一天借进1万,然后按分还出,当然划算。

教师:你们处事要冷静,如果这个企业你是经理,你就这样答应了?(学生沉默片刻,马上又开始讨论了)

学生:借进来的是30万元,还出去的是分,这个结果比30万大吗?

(学生马上开始讨论)

学生:这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30项的和,则:分。那么,最后一天换掉的钱数是,分。

学生:。

教师:差不多(他们听到我的语气,感觉有点不对)。

学生:。

教师:(虽然他们发现了这个关系,但下面又陷入另一个困境,还是不知道答案)我们现在要求的是什么?这里还有其他的关系吗?(继续让学生思考)

学生:是否可以列出一个方程组来求解,得到S30大约是1074万。

教师:(同学们感到很惊讶,原来数学如此大,还是不应该贷款)大家看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了吧。那么大家继续思考,如果让你贷款10天、20天、60天、n天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怎样求呢?如果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呢?让学生完成。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与研究上,这节课的问题情境非常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个主动探索的情境中,课堂气氛既充满了“挑战味”,又自由、和谐、愉悦,整个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的讲堂,而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教师的语言既具有启发性,又不乏幽默感,是一种快乐教学法。布鲁纳提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把学生变成一个小型的书库,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会什么”更重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精神,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区柏权.试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8).

篇5

1.设疑导入,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小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能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动力,引发小学生产生持之以恒的思维探求。“设疑”是为了使小学生对问题产生疑团和兴趣,小学生有了疑,才会产生求知欲,小学生积极思维的这根“弦”就让教师给拨动了,变讲为导。引导小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艰苦,有助于诱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上《年、月、日》一节课时,教师先设置悬念:“小明今年12岁,刚刚过完12个生日,而小花也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学生急于想寻求答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因而达到了设置悬念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吧,巧妙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

2.创设情境,演奏智慧灵动课堂

多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突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学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演示从中间把蛋糕切开),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多少?(一半),一半生日蛋糕就是这个生日蛋糕的二分之一。”那么,另一半生日蛋糕又是这个生日蛋糕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是1/2?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在出示一盒由8块巧克力组成的一板巧克力让学生联想几分之一,这样巧妙地把分数的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单位“1”由一个物体发展到了许多个物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触动小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小学生积极寻找答案,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演奏智慧灵动课堂。

3.合作探究,彰显自主学习魅力

合作探究就是小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教师都要努力创设和谐、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学情境,对小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也要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小学生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展示教师智慧的力量,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师首先应该自我解放,把一些不该讲、不该由教师包办、学生能独立解决的知识,统统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不断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节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个教具梯形,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导出?小组讨论,一组同学猜测 “用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组同学说:“如果沿着这个梯形的高剪开旋转、平移,也能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组同学说:“如果把梯形对折剪开,运用旋转来推导”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下面就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动手操作来验证以下你们的猜想吧?”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多种式:

公式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

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哪个公式好记,大家一致认为公式1好理解。教学中,应把时间与空间流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通过交流合作,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把学生个人的财富变为更多人的财富。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实施自主学习,去发现和创新。教师要营造一个欢乐、活跃的学习氛围,就会聚焦智慧课堂,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课堂 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以育人和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的,通过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来体现数学教学独特的教育价值。这是一个影响人成长的漫长过程,在做出了整体综合性的设计和思考的基础上,就要将这些认识和思考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行为。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切切实实的相应变化。为此,笔者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性谈谈认识。

一、课堂教学现状剖析

数学课堂改革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教师是在问题的提出中赋予生活情景,也提供时间给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这是一种变化和进步。体现了教师努力体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的意识。但是只停留在这一个层面,还只是表面和形式上,没有涉及根本问题。真实的却是反映教师忽视书本知识在生活世界中的真实意义,忽视了学生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的体验。这样的联系表面和牵强,忽视了那些不在预设之中却又不断生成的资源。

二、互动生成性教学过程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和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和教师及时处理问题方式决定的。而这个真实推进师生互动的过程,有多种可能性存在的,这是教学设计不能全部预见的。而这个互动生成过程就是通过对多种可能性作出选择与判断而不断生成的。

1.互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动态性、不确定性展开状态的刻画,是对教学过程特殊本质的反映。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多元变动之中,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包括资源生成和过程生成。资源生成是指在开放式互动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过程生成是指对新生的教学资源及时回馈生成不同于预设教案的内容或程序的新的过程。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互动生成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判断、利用、重组,将课堂教学向纵深方向推进。

三、互动生成教学过程的展开

1.激情导入,促进互动,生成新资源

激情的导入,要求教师设计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富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问题。首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油然而生,学生解决问题的的兴趣得到激发,快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次,开放的导入,给学生留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方案。在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里,有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这都会受到师生的极大关注,更容易忽视的是学生的错误答案和学习困难和障碍,都得到了解决。教师应该不回避困难和障碍,利用差异互动,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并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找到错的真正原因,明白自己的问题作在,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学会交往与接纳,能够向内审视自己的学习,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2.回馈反映,促进过程生成

开放导入,生成许多新的资源,打破了教师原有的预案设计,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不确定和多变的信息资源,是放是收,还是收放有度,取决于教师的智慧。这智慧包含着教师捕捉,选择,判断,调整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也面临着选择和判断。正是在这样的选择和判断中,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实现主动发展的可能不断形成。因此,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更应该是信息资源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教师要做好重组推进的作用,关键是回馈反映。既教师倾听、捕捉、点拨和组织。在教师的回馈反映下,学生将会继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认识和见解,产生新的方案。回馈反映有效,继续生成。这样就把课堂推向更深更宽的方向发展。

3.开放延伸,形成学生猜想、联想意识、能力

一节数学课,再怎么互动生成,也有结束的时候。总结这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好这个环节,进行开放延伸,发挥好它的作用。那么,可以这几个方面进行延伸:(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2)引导学生开展他评和互评。(3)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升。(4)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 情智课堂 创设与探究

新课程理念提倡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更加重视学生主动性的激发,强调学生的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倡导构建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基本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智教育。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政治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的禁锢,大胆探索与创新,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更科学、更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情智课堂的构建与创新不仅可以有效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更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科学高效的初中政治情智课堂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学习,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充分发掘有效的、广泛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体会、充实自己,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设定的目标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基本素质。

情智课堂的内涵及价值

情智课堂是指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丰富经验、通过培养情商和开发智商,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智商更灵活的课堂。它的理念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智慧,从而创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情智共生、情智交融、激发大脑、丰富智慧”的理想课堂。

其中的关键点“情”与“智”就是情感与智慧的两者相互作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教师激情讲解引导,从而使政治课堂的氛围更生动化。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创建情智课堂对教育改革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情智课堂教育是全面实现我国中学生素质教育和政治课堂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实施途径,既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实现学生人生自我价值。

实施情智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为提高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性,创立情智课堂,实施情智教育能够有效改善目前现状,全面实现我国中学生素质教育和政治课堂改革的教学目标。

其次,情智教育改革新目标的实现。情智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学科知识内容发现的过程,从而激发一种学科积极性与追求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细节、认真思考、提出问题的“思维性”习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初级学科表达的基本素质、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在新素质教育下的课堂互动模式应用。情智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它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而有力地提高了政治素养教育。

创建情智课堂策略分析

通过结合时事建立情境,启动情智 本着政治教学要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的教学要点,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就关注到教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时事热点的相关性是否紧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结合时事问题做好有效地引导,以帮助学生关心时事,并做好分析,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时代感。如:将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护士这样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像这样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教材的引用,能够激发学生在强烈的现实感中树立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应用案例分析,生成情智 这种方法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生动性的真实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输知识性的时政新闻之外,同时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件进行讲解说明。例如:在九年级的《情为祖国动》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视频教材――奥运健儿取得金牌,同时响起国歌时的感受,鼓励学生讲出最喜欢的优秀运动员的名字和喜欢的理由。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去思考:是什么令这些优秀的运动员在这个国际性的比赛场上获得成功的,是爱国主义情操,是给祖国争得荣誉的自信。这就是课中所讲的爱国情操的体现,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最崇高而又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每个国人所具有的品质。

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展现情智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指通过师生间、师生与教材间、师生与环境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这种互相交流,通过教学课堂这个平台,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教学方式。因此,打破传统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了培养高尚人才、尊重价值个体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通过问答、交谈、讨论、倾听的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开展。这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智的体现,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更高层次关系的体现,其中包含了师生之间的包容、接纳、信任、尊重与理解,秉着这种原则与基础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领域的交流与碰撞,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例如:九年级《融入民族文化》一课,通过名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引申到中华名族文化的由来以及对世界的贡献――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引起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谈谈自己或者名人雅士名字的涵义与由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具有特点的古代汉字,通过外形猜测字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小组竞赛的形势,比一比中华文化知识谁知道得最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都有哪些传统手工艺,中国的建筑、遗产、戏曲等;最后,可以谈一谈中国人聚居地方就会有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的原因,通过插入一些时事照片,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让学生谈谈感受等,从而引起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发展情智 首先,教师作为课堂知识信息的传递者与解读者,应该具备问题意识。一个抛砖引玉式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系列看似浑然天成,实则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

其次,教师需要一种宽容与关爱的高尚情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好的点评。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具有课上讨论的价值。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欠佳的时候,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及时引导和点拨,教师积极的评价能够为学生建立信心。

结束语

初中政治教学对于该阶段的中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培养中学阶段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为学生学习各学科教育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接受继续教育。

篇8

在全国课改的大浪潮之下,我们娄底一中在范彦江校长的领导之下,于2011年展开了以“生本智慧大课堂”为模式的课改,而我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也被放到了课改的第一线,经过一年多的课改,我对课改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下面就以我们学校的新课改来谈谈新课改下的课堂的教学。

一、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而建立高效的“生本智慧大课堂”课前准备尤为重要。我认为课前准备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导学案的制定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工具,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开发”,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更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源头。因此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修订好后,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深入浅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2.导学案的使用

教师须提前两天发给学生,利用自习课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预习时,用红色笔标出疑难点,并将问题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知识板块处,以便于老师的学情调查和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并要为上课做好展示、点评的准备。在上课的前一天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特别关住疑难问题,然后进行第二次备课,确定展示内容。上课前将批阅后的导学案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3.培训好小组长

中国有句老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要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有激情,在展示、点评的时候像个小老师;要想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就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好小组长,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的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小组长一定要具有强烈的纪律观念,能管好本小组同学的课堂纪律。(2)要求小组长每节课前按学习提纲把任务分到个人。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分容易一点的题目(3)上课时要组织同学开展交流、讨论,解决能解决的疑难问题。(4)定出谁上黑板展示。一般是分到谁的任务谁展示,有不同意见的先由本小组的同学补充,再由别小组的同学补充。(5)根据本小组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记录统计。(6)协助老师做好其他教学工作,如督促同学预习,检查同学作业,分发导学案等。

二、课堂的处理

课堂上,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以解决重点难点为主要目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进行展示和点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做到的、完成的,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而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存在普遍异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或精讲的方式处理。

三、课后拓展

篇9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色彩

充满生命色彩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彰显生命精彩的时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呢?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我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一课时,我说:“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大自然走走吧!”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大自然里美丽的风景:有小鸟清脆的叫声,有清澈的小溪流过的身影,有山上挺拔的翠竹,有蓝天里的片片云锦……悦耳的鸟鸣声,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哪些乐与美,同学们兴趣盎然。畅所欲言。接着我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首现代诗歌。这样,学生就会人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使整节课充满着色彩。

二、搭设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学习状态中。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既可以搞同类词语联想,也可以对对子、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吕叔湘先生说过:“文学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因为它本身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创作思维的产物。”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人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及时评价,激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10

一、营造创新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神坛上走下来,蹲下身子站在同一平台上与学生对话。一句“I think so!”传达的是赞许;一句“You’re the best!”送出的是信任;一句“You can do it!”表达的是期待;一句“I believe you!”包含的是理解……这样的教学语言是亲切的,学生感受到的是激励,课堂氛围自然也就变得轻松、愉快。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火花的迸发和创新智慧的生成。

二、诱发创新欲望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多维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5A Unit4 《Halloween》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万圣节来历的影像资料,从而让枯燥的知识介绍变得鲜活;接着观赏有关万圣节的传说和传统游戏——“Trick or treat?”的动画;再定格万圣节的活动画面,启发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英语词汇、句型进行模仿表演,这样的设计让他们在游戏中感悟知识,在体验中升华情感。逼真的音效、生动的画面、地道的语言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效唤起了学生对万圣节的共鸣,对万圣节文化的探寻,对万圣节知识的渴求!

三、播撒创新种子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石。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在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在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这样让学生经历从“不敢问”到“敢问”,再到“会问”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释疑,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播撒创新种子,进而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迸发创新火花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就会有创造,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就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时态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在复习“各种时态”时,我故意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学习中的一个‘拦路虎’——时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解决方案最有效、最有创意!”话音刚落,学生立即分组投入“战斗”。有的小组设计了“记者采访”的活动,即一人充当“记者”,其他人则是被采访者,或介绍自己的学生日常生活(一般现在时),或讲述过去的经历(一般过去时),或畅谈毕业后的打算(一般将来时)……学生们畅游于自主探究的知识世界里,灵动绚烂的思维火花让教学迭起,即兴创编的鲜活语言让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的创造性在不断得到提升!

五、绽放创新智慧

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之根源。”学生的创新智慧只有在开放性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尽情释放。英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创造性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打开创新智慧之门。在学习牛津英语6A Unit7《Holidays》时,我设计了以“节日文化荟萃”为主题的学习任务,学生四人为一合作小组,上网浏览信息、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制作课件、写研究报告、进行演讲、辩论赛等系列活动。最后,让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杰作”,与大家共享小组创造的成果。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增强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概括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彰显了个人与集体的创新智慧。他们不仅学会学习(Learn how to learn),学会求知(Learn how to know),还学会协作(Learn how to cooperate)。这不正是创新教育所追寻的理想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