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本阅读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绘本阅读 教学思考 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是教学老师最首要的任务。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绘本是一种结合图文的阅读材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了传统的纯文字教学,让学生们在绘本阅读中享受知识的海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绘本教学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人类学习新事物的过程都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如果一件事物太过抽象,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困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白孩子们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学习新的知识最好是直观和形象的。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运用绘本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阅读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文章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中绘本阅读教学的思考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融入绘本教学,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有帮助的,因为学生们通过对绘本内容进行思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词汇。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观察绘图中的相关内容,思考和想象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这就让阅读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课文《乌鸦与狐狸》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在课前收集相关的图文,在课堂上以此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的变化,编出自己的故事,同学们想出的故事肯定都不一样,最后老师再引入课文内容,让同学作比较。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绘本教学非常重要,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这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引领学生学到相关的阅读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I:
篇2
——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12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名师雷劲老师题为《相信阅读的力量》的专题讲座。雷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了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教学,让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针对阅读教学,我总是无从下手,甚至忽略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雷老师的这堂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一、明确中小学学习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明确我国现在的阅读现状。阅读理解与写作的困难总是困扰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把教语文等同于教语文教材,应试教育的模式往往存在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用心落实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老师也没有为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目。听到雷老师的这番话,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确实是对阅读指导少之又少,除了练习中遇到的阅读题之外我又何时有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阅读知识呢?总是希望孩子在课外能自觉的看一些课外书,课内只是抓重点知识,抓考试要点。听了雷老师的讲座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我班的孩子课外阅读不自觉,不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没家长陪读,而是因为我没有在课堂上给他们埋下阅读的种子,没阅读兴趣孩子怎么会自主读课外书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效仿雷老师,在课堂上为孩子埋下阅读的种子,让孩子喜欢阅读,自己找书读,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要求每天回家阅读一小时。
二、如何让学生“悦”读
雷老师说: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们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合适的,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是对学生的开发和唤醒,我们在给孩子推荐课外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让孩子读不同题材的书籍,例如古诗文,童谣,童话,童诗等。变化着各种花样读,让他们乐于读书。在读一些古诗文的时候要像陶渊明的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类似《诗经》、《论语》、《唐诗》经典之作可以让学生多读多背,无需做过多的解读,感受古诗韵律就好。在读一些童谣童话时要结合孩子的童心,在快乐中成长,在游戏中“悦”读。
三、如何学会读《绘本》
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对于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雷老师强调读图画书要用心读,耐心讲,细心找。绘本并不只是儿童的读物,不同年龄的人读同一本绘本会有不同的领悟。她跟我们分享了《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这本绘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失落感受,都会期待不同的大圆满。透过绘本每个人的反思感悟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书籍给予我们的知识力量
四、 如何开展阅读推进课
篇3
1.源于“需要”。在倡导“书香中国”的今天,早期阅读无疑是培养孩子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绘本阅读”则毫无争议地成为早期阅读的最佳载体。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绘本教学应该是一个美味的文化大餐,一次绘本阅读的满汉全席。
2.始于“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人无情地用各种问题淹没着孩子们的幻想世界;甚至性急地让孩子们读图画书中的文字和内容;或者以单一枯燥的形式向幼儿传递着绘本教学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剥夺孩子们读绘本时所感受到的真正乐趣。
3.着手“整理”。面对现状,我们开始全面思考和策划,把小班幼儿绘本教学活动当成一个“五味俱全”的文化大餐,通过菜单式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引发思考,从优化题材选择、优化目标定位、优化教学策略、体会反思等多方面的途径,让幼儿在绘本阅读的满汉全席中获得多彩的体验,最终使小班幼儿绘本教学活动实现最优化。
二、具体实施――“品味丰盛的饕餮大餐”
(一)优化题材选择篇――“琳琅满目话水果”
1.甄选题材,三者兼顾。在《好饿的小蛇》这个绘本中,简单的画面、鲜明的形象、更具趣味性和表现力的情节让幼儿非常喜欢和接受。整个篇幅至始至终所传递的内容跟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完全匹配,符合了小班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共同特点。
2.变通题材,灵活使用。部分使用,例如:绘本《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让幼儿完整感知有些困难,不妨在活动中巧妙的选取“春、夏、秋、冬”4幅内容,“有重点的截取式”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较好地控制了活动时间。创造性使用,例如:由绘本《小黄和小蓝》改编的小班阅读活动《在一起真好》,教师将原书中色彩认识的抽象形象转变成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内容,巧妙的做到了“一书多用”。
(二)优化目标定位篇――“恰到火候烹牛排”
1.把握一个中心。在《好饿的小蛇》这个绘本的目标定位上,对应目标1,主要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蕴藏着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让孩子感知画面与语言的对应关系。目标2这一点,是对孩子各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而目标3却是让小班孩子懂得一个常识,那就是蛇跟人吃东西是不一样的,要细嚼慢咽。
2.拓展两个基本点。找到一个整合点,如:绘本教学活动《小花布》,边看图书边层层深入引导孩子在帮助小动物们找花衣裳的匹配游戏中,自然地渗透儿歌。很好的体现了语言和科学领域相互的整合。挖掘多元价值点,在执教绘本活动《蛤蟆的明信片》的基础上,结合爱心捐款、汶川大地震这样的背景,设计生成了综合活动《明信片上的祝福》,像这样的绘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就跳出了“为了绘本而绘本”的套子,去寻找更有价值的点,让教育回归生活。
(三)优化教学策略篇――“味美无穷,食而不腻尝甜品”
1.游戏体验,道具激趣。例如:在《好饿的毛毛虫》这个绘本故事中,每页都会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巧妙设计:毛毛虫每天吃不同的东西,就直接利用手指和孩子们一起玩钻小洞洞游戏。还可通过使用精美的道具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毛毛虫吃美食的那份享受!
分析反思:小班幼儿对动态的绘本体现形式更为感兴趣和理解。我们教师就应该投入感情,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精彩的道具来吸引幼儿,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引导猜想,提问指路。例如:在《藏起来了》这个绘本中,需要教师好好思考的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图片展示的方式、图片展示与提问先后顺序的方式等问题。图片在前,提问在后,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在对细节的观察中读懂画面。问题在前,图片在后,可以训练孩子的想象、联想。
分析反思:我们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幼儿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分析反思: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孩子们感受其语言的魅力。除了读中积累,有的语言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表达,让孩子领悟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精髓。
分析反思:通过联系生活的绘本教学,孩子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内心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孩子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和谐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其实我们绘本教学这道文化大餐的研究才刚刚初见成效,里面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各种滋味越来越适合孩子的口味,我们知道精心烹制的这道饕餮大餐是让孩子们的心灵汲取善良、自信、宽容、勤奋的营养,我们收获着自己的劳动,幸福着孩子的变化。相信在我们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小班绘本教学这道饕餮大餐会变成真正的“满汉全席!”
参考文献:
[1]章红.解读低幼绘本读物[J].学前教育研究. 2006(12).
[2]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03).
[3]彭懿.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05).
篇4
一、核心概念和界定
递进式教学: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导―体验―建构”三个环节相扣递进式教学。
教学序列: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学科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角度出发,再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得出的学科教学的程序性、策略性的内容。
二、课题的实施与操作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丰富幼儿的阅读环境是丰富幼儿阅读能力的根本。既然农村孩子的家庭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材料,那么我们就利用幼儿园的阅读资源和集体活动的优势来为孩子创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幼儿每周在园的五天,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材料和环境。
(1)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有兴趣的参与阅读
为了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温馨的阅读环境:首先,我们在阅览室的一侧铺上了软垫,添置了抱枕和靠垫,另一侧放置花朵形的阅览桌和小圆椅,因造出温馨如家般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愿意放松身心、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其次,我们利用园内的走廊和楼梯布置优秀的绘本内容和书目,让幼儿每天来园后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都能感受到优秀的阅读内容,从而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再次,我们在幼儿园开辟亲子阅读区域,在区域内放置推荐图书供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并定期更换,保证幼儿的阅读兴趣。
(2)丰富的书籍,让幼儿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幼儿园定期通过向教师、家询,书店推荐和网上书评的方式,添置优秀的阅读内容,丰富书籍的数量,补充和更新阅读内容的资源,满足幼儿对图书阅读量不断提高的需要。这些内容丰富的书籍为幼儿构建了良好阅读能力的物质基础。
(3)教师的力量,让幼儿有适宜的阅读指导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她们拥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能根据幼儿的阅读现状和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缺少正确引导和渴求学习的农村幼儿来说,教师是他们走进阅读世界的领路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后援力量。由教师提供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持续、阅读技能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4)活动的渗透,让幼儿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它需要幼儿在日常的阅读中逐渐积累形成。如,晨间的自主阅读;集体的阅读教学;区域的图书馆游戏;午睡前的故事欣赏等等,凭借活动中的渗透可以确保幼儿的阅读时间,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课题课研讨”,检验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深知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课堂实践,于是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措施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为了让课题真正发挥它在实践研究中的作用,在内容的选择、开展的形式、效果的汇总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创新。
(1)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课题课活动
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阅读内容(绘本)作为课题课的内容,由课题小组先行研讨,制定合适的目标、措施以及观察项目后,进行课题组的研讨(观摩)活动,由所有课题组的教师们在观摩与研讨中确定内容的适合性和农村幼儿园在该次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和措施的有效性,为更好地建构阅读教学序列积累宝贵的资源。
(2)结合课题观察表有针对地观察记录
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及时记录幼儿在研讨活动中阅读兴趣、习惯、理解能力上的表现,结合观察实效和汇总数据展开有针对的研讨。
(3)课题活动后及时汇总、研讨,修正调整
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获得课题研讨课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分析,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从而发现最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措施和目标,及时修正、调整相应序列的设置,做好阅读教学序列资料的沉淀与积累。
3.搭建“阅读节”平台,拓展幼儿的阅读体验
除了日常的绘本教学(课题课)活动,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投入其中,将幼儿园阅览室的阅读书籍全面流入班级、家庭,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阅读活动。
(1)小百灵讲故事――让幼儿“传递”阅读
阅读节里我们成立“小百灵”故事团,让孩子参与到阅读的传递队伍之中,借助幼儿榜样的力量,使阅读节活动更具实效性,“小百灵”走进班级传递好听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讲故事带来的快乐,这样大大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从会阅读逐渐到爱阅读,会表达。
(2)绘本表演――让幼儿“展示”阅读
在幼儿园大量的阅读指导之下,孩子们愿意说、能说、也很想说,于是我们借助绘本剧这个载体,让孩子在已有的绘本阅读活动基础上,进行绘本剧表演活动,幼儿在绘本表演中更深层次地感受绘本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
(3)自制图书――让家庭“动手”阅读
在阅读节我们还开展亲子制作图书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制作一本属于孩子的图书,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热情参与,孩子们对于自己动手制作的图书特别感兴趣,都愿意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孩子们形成了好书大家看的愉悦读书氛围。更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4)图书漂流――让家庭“共享”阅读
针对农村家庭幼儿阅读材料的不适宜与缺失,将幼儿园丰富的书籍与幼儿家庭共享,通过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孩子带书回家,在弥补家庭阅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弥补了幼儿在园时间的局限,把幼儿的阅读由校园带回家,让家长有更多的亲子阅读机会,带动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培养中来。
(5)评选书香家庭――让社会“参与”阅读
家长们亲身参与了阅读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很多阅读的经验,我们以评选“书香家庭”为平台,邀请家长把好的亲子阅读经验与更多的家庭分享,带动身边和社区的家庭一起有效行动起来。家长们亲身的经历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增进了家长间的交流,带动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阅读。
三、课题的成效与收获
1.促进农村幼儿的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幼儿园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阅读节活动中,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获得了全面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兴趣待提高的比例从前测时的53.01%下降到了2.43%,提高了50.58个百分点;阅读兴趣达到优秀等级的幼儿从5.71%上升到了47.15%,上升了41.44个百分点,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显著提高;②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有成效。待提高的幼儿从前测时的25.71%到后测时已降到0,水平优秀的幼儿显著增加,从前侧的0提升到84.56%,提升了84.56个百分点,实验措施成效明显;③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水平幼儿的幼儿增长了74.80%,待提高的幼儿从53.33%下降为0,幼儿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实验班幼儿阅读素养水平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比班,具体体现在后测的优秀率对比中:阅读兴趣实验班为47.15%,对比班为28.74%,高于对比班18.41个百分点;阅读习惯实验班为84.56%,对比班为22.22%,高了62.34个百分点;在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评中实验班为74.80%,对比班仅19.75%,高了55.05个百分点。“自身发展对比”和“年龄段对比”这两项客观数据均证明了本次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我园农村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的提高。
2.建立适合本园农村幼儿的递进式阅读教学序列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从阅读目标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实践有效的措施。课题组以小班为基础,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将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共享,中班在小班时的基础上制定、修正自己年龄段的阅读目标、内容和措施,又为大班提供借鉴,真正体现“递进式”培养的意义。
(1)理论学习帮助阅读目标序列的设置
在阅读目标序列制定的初期,课题组深刻地认识到理论支撑对一个课题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研究领域的专著理论、杂志文章,认真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的相关要求,从中截取我们需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使得阅读目标序列的制定思路逐渐清晰且可操作,形成阅读目标序列初稿。
(2)专项研讨助推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
在课题实施初期,课题组根据专家、书评和教师的推荐,梳理出阅读内容资源库,由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绘本)制定出小、中、大班的第一稿阅读内容序列。
为了检验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作为我们研究、选定各年龄段阅读内容的重要形式。借助课题专项研讨,来检验阅读内容序列设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课题小组先行研讨阅读内容,结合目标序列制定课题课活动方案,组织课题课观摩研讨活动,检验阅读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阅读内容对农村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无实效。在实践、观察、研讨、汇总的基础上,对第一稿阅读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形成下一稿;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适合农村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内容序列。
(3)实践反思完善阅读措施序列的设置
在架构了我园的阅读措施序列框架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观测措施的有效性。明确每次课题课的观察任务,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在课题观察表上及时记录下幼儿在措施实施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上的表现,并采取课后个别交谈的方式完善观察表的数据,得到更客观的结果。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得到了阅读措施成效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我们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进行及时地汇总、分析、反思,结合课后的研讨活动,得出措施实施中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从而发现最适合不同年龄段农村幼儿的阅读教学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相应的措施序列,做好阅读措施序列设置的积累与沉淀。
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实践、修正和完善,我们整理出了一套可供教师使用、借鉴的阅读教学序列,使之在幼儿阅读培养中实现“高质量”。
3.形成一套有效观察测评幼儿阅读素养的评价标准
本课题是基于行动的教学研究,我们将阅读素养水平分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六十四个三级指标的测评项,为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的阅读行为和能力提供了更为细化,更具操作的参考依据,用规范、有效的测评标准检测农村幼儿的阅读发展。
4.收获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篇5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及实施建议
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有机整合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
试论“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
英语阅读文本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语篇分析:阅读文本解读之本
抓住中心句,紧握阅读文章的钥匙
“学玩合一”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学情分析
高考英语的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探索
英语听力教学中词汇处理的策略探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订购方式
英语口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英语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小学生英语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订购方式
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的分层设计
小学高年级故事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引领,打好小学生英语课程基础
通过教材文本重构,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命题特点与备考建议
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与多样化教学
强化听时环节记笔记的听力教学探索
教育信息化和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问答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层文本解读策略
区域教研中推进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升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课堂阅读教学对课外自主阅读的有效促进
课堂阅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课外学习设计
中学英语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要素分析
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的课堂实践调查与建议
分层走班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析
以阅读为中心,培养初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持续默读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与规范化建议
交互式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解读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辩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三制:一轮复习课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与探索
合理使用学案,培养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例谈运用“集中攻略”创新培养英语阅读微技能
例谈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体裁规范与交际得体
运用BackwardDesign设计英语读写教学的课例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中板书与PPT课件使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通过改变教师话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研究
篇6
一、多途径导入,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1、依据角色,以游戏形式导入。
每个读本故事中都有极具个性的角色,教师可以从其中一个或多个角色导入,调动幼儿阅读故事的积极性。3- 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好模仿,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等形式导入,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根据情节,以故事标题导入。
一般来说,故事的标题是一个很好的情节线索,在开始介绍大图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个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例如在阅读《袋鼠一家》读本时,可以先告诉幼儿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袋鼠一家》,接下来问幼儿袋鼠一家有些什么人?袋鼠的口袋有什么用?是不是所有的袋鼠都有袋袋?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入,调动了孩子阅读和预测故事情节的兴趣。
3、依托画面,以故事封面导入。
运用封面直接导入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有的绘本封面形象生动,独具一格,深深吸引着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封面,引导孩子观察绘本封面的画面,并联系幼儿实际经验,展开一系列话题。
二、多样化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1、善于引导,学会观察
读本是我们进行阅读活动的载体,漂亮的图片不仅吸引幼儿注意,更能借助丰富的画面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情节和情感。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包括很多方面,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2、巧妙质疑,尝试解释
在故事探究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热情,就需要教师经常夸张地质疑,从多角度设疑,让孩子探究各种可能、尝试各种方法,积极、开阔地思考,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3、追问结论,引发深思
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处进行追问,可以引发孩子深思,引导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4、抓住主线,讨论汇总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是互动分享阅读的重中之重,而教师结合主线抛出的讨论问题,将有效激发孩子的多种高级思维活动,促使孩子全面理解归纳故事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讨论的问题在读本中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教学中要让师幼讨论一直围绕故事主线进行,而无关细节的过多讨论会影响到主线的把握,从而影响对于书本整体意义的理解。讨论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可以采用分组、集体讨论方式,运用头脑风暴让孩子思维碰撞,通过讨论由孩子自己发现正确答案,由孩子自己构建故事情节。当孩子活跃的思维遇上生动的话题讨论,孩子的想象便会驰骋。
三、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动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往往对读本丰富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对某个情节或画面的观察不够细致。老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用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幼儿。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有效提问,思考如何做好围绕目标而设问;尝试运用开放性、发散性提问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语言思维,调动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儿童,教师应着重通过提问引导他们对书本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另外教师提问的内容还可以针对幼儿的思考过程,即问问幼儿:你如何得出这样回答?通过什么线索判断的?你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回答和思维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在互动分享阅读教学中,不论孩子回答的好与不好时,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能一带而过。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及时捕捉幼儿回答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让阅读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四、互动性拓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续编故事。互动分享阅读读本中有好多故事结尾意犹未尽,教师可以指导孩子针对故事结尾进行续编。在指导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注重为幼儿创设续编故事的良好氛围,可以创设互动阅读展示区,请家长将孩子续编的故事结尾记录下来,贴在展示区内,增加孩子续编故事的兴趣。其次,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进行续编,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使阅读活动不断延伸。
2、歌唱绘本。儿童歌曲节奏欢快,歌词简单,深受幼儿喜爱。而互动分享阅读读本上的文字也是反复易记,朗朗上口。我们可以根据读本内容或文字,填进熟悉的歌曲,让孩子歌唱,一首与故事配套的歌曲就此诞生了。
3、表演绘本。孩子年龄小,善于模仿。大多数读本动物、人物形象生动,我们可以在语言区投放材料,如木偶袋、指偶、头饰等,让孩子来进行故事表演,模仿动物的动作,学学人物的表情、语气。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分派角色,进行游戏扮演,没有分派角色的孩子可以安排为听众,通过表演让孩子加深体验,为进一步理解故事打下基础。
4、自制图书。绘画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孩子回家进行图书制作:可以根据读本内容进行绘画;也可以根据自己续编的故事内容画画;还可以根据读本中某一人物或动物进行创作;还可以亲子一起完成,父母协助写上文字,孩子负责画画,然后装订成册,张贴展示。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阅读展示区里琳琅满目地挂着一本本精美的自制图书。
篇7
一 选择适宜的绘本,激发阅读兴趣
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来自幼儿生活经验的故事主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产生积极主动观察的愿望。如《月亮的味道》中摘月亮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动物们一个个叠罗汉摘月亮夸张的动作,既形象又生动,他们一起合作摘月亮的过程惹人发笑,让他们感受到好朋友之间的合作,一起付出努力获得成功就是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好朋友之间相互合作帮忙,努力成功摘到月亮的快乐语言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合作的友谊和爱。
二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能力
自在、宽松、愉悦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参与绘本活动的兴趣,在安静的氛围中徜徉于书的海洋中,阅读能力会不断获得提高。例如阅读《白羊村的美容院》,幼儿人手一本绘本,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看不懂的地方与同伴讨论或告诉老师,接着老师讲述故事,孩子们随着老师讲述的故事同步翻阅绘本,虽然是第一次尝试,有一部分孩子还不习惯,跟不上节奏,但兴趣很浓厚,他们在以后的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时时翻阅,讲述着绘本中的故事。
三 注重教学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1.多媒体策略
将绘本制作成课件,动态、立体的信息加上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充分调动幼儿的视听觉。绘本《老狼娶新娘》中,我将书中的内容拍成图片,并以图片为基础制作成动画的课件,添加上音效。当播放喜洋洋的音乐请幼儿猜猜今天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大灰狼的新郎官,幼儿马上猜到大灰狼要结婚。娶的新娘是谁呢?我通过一幅幅图展示大灰狼摸摸新娘的手,摸摸新娘的脚,看看新娘的牙齿等环节,并请幼儿说说摸到的感受并模仿大灰狼,幼儿瞬间进入了故事的角色中,加上为之添彩的大灰狼的话语:“新娘新娘,伸出你的手来让我看看。”那种害羞又霸气的语气,把我们带到了结婚的喜庆中,从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也很好地理解了绘本。
2.注重画面细节,巧妙提问策略
细节引起观察兴趣,很多绘本画家常常会巧妙地在画面安排一些人物或动物微妙的变化,细心的孩子会在这些绘本的细节中展开自己的想象,深刻理解故事内容。在《彩虹色的花》中,通过彩虹色的花刚开始那种从泥土里来到这个世界积极快乐的神态和送给小动物花瓣之后的画面对比,我提出问题给孩子们:“你们觉得彩虹色的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觉得它快乐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主动地去思考,去反思。而答案正深深地将绘本主题中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是快乐的那种精神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的收获是巨大的。另外,在小动物的刻画中,作家也是非常的细致,每个小动物借的花瓣所需要的颜色正和彩虹色花瓣的颜色是吻合的,因此当知道小蚂蚁借一片花瓣当作小船,就引导幼儿对动物所需要的东西进行和颜色相对比的猜想,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小动物会选什么颜色的花瓣像彩虹色的花借呢?”鼓励幼儿针对画面的细节进行观察,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猜测,梳理出整个故事的内容。因此,梳理出画面细节,可以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通过提问,幼儿阅读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久而久之,孩子们的阅读收获也会获得更多。
3.运用多种体验式策略
第一,创造性的模仿体验。绘本内容幽默、诙谐,让幼儿来学学其中的动作,模仿人物的表情,为理解故事打下基础。在绘本《好饿的小蛇》中,描述了好饿的蛇吃每个苹果的动作和表情,幼儿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轻松地学蛇吃苹果的动作和表情等,既体会到了动物的特征又加深了印象。
第二,开展绘本阅读中的游戏。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通过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安排游戏的方式来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在第一次阅读《逃家小兔》中,让幼儿自由结对说说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兔妈妈又会怎么办时,乐乐、贝贝等人想起了语言角里小兔和妈妈提供了兔子的指偶和头饰:她们就商量着头饰表示兔妈妈、指偶表示兔宝宝,开始角色扮演讲述活动。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不停地讨论着、游戏着,迟迟不愿把自己从角色的身份中跳出来……
篇8
关键词:绘本教学;云课堂;应用;教育信息化
一、“云课堂”与绘本结合的意义
“云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它重点面向教育教学中的课堂环节提供应用服务,以电子白板、云书包等教育终端设备为辅助,实现在线课堂互动。云课堂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特征,各类教育用户通过云书包等移动终端接入云课堂进行互动等场景。教师们利用它,可以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使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便于开展探究、讨论与参与式的教学。
近年来,绘本阅读得到大力推广。但传统的绘本教学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与此相关的课后活动延伸不多、能够供学生使用的数字化资源不够丰富、便捷等。针对绘本附加值挖掘得不够的问题,“云课堂”能通过课堂外的延伸阅读来拓展绘本教学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如“预习任务”可以安排与绘本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用语言、动作演绎绘本),让学生与周围的环境和人进行互动,提前感受这一主题的内容。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对学生提供适时的支持和指导;还有课后布置作业时,学生上传相关的作品,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让绘本教学取得实效。这种多渠道参与的绘本教学为孩子深入阅读、欣赏和理解绘本内容提供了帮助。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开展了PAD进课堂项目研究,老师们探索在绘本阅读课上如何利用“云课堂”的优势来落实教学活动。下面结合绘本阅读课例《石头汤》来谈谈笔者的探索和实践。
二、云课堂中绘本故事的学习―以《石头汤》为例
1.趣味预习,把握主线
在进行语文教学前,老师通常会布置预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老师检测预习效果也是在课堂之上,即使是设计了相关习题,也只能在课堂上抽查少数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可能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答案。而在“云课堂”中,学生可以在PAD上把预习题完成后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在PAD上查阅到所有孩子的完成情况,并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统计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石头汤》这个绘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幸福的故事。该绘本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绘本内容,体会到分享也是一种幸福。我将学生课前活动设计为“寻找幸福瞬间”: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幸福瞬间,拍摄成照片或者录制成微视频,初步感知“幸福”的滋味。通过预习平台的查阅,我发现孩子们的答案各种各样:与父母一起出去旅游是幸福、能够摸到“魔法礼盒”里的“免作业卡”是幸福、得到了很多压岁钱是幸福……这个预习题的布置帮助学生自主梳理对幸福的定义,确定本课的情感基调,在正式上课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是带着满满的笑意。我重点展示了两位学生的答案:和弟弟一起分享一个大西瓜,是幸福;给湘西“手拉手”结对帮扶朋友寄去自己心爱的书籍、布娃娃是幸福。学生顺其自然提炼出“分享”这一主题,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述打下了基础。
2.自主阅读,凸显过程
传统绘本阅读教学,一般遵循着从头至尾的顺序进行,其实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并不一致。如何尊重、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云课堂”平台中提供的电子教材可以让孩子自主翻阅,跨页阅读。同时绘制思维导图、分组研讨、做笔记等功能,能让孩子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摘抄方式对内容进行解读。老师也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中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一次自主阅读都发挥实效。
教学《石头汤》时,教师把绘本推送给学生后,学生在PAD上自主翻阅,用“我发现”的方法对绘本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学生认真阅读着绘本,可以直接在页面上进行批注,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不仅于此,学生还在互动教学平台分享阅读体验,可以把自己即时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大家,更多的学生分享了别人的阅读乐趣和阅读收获。
同时,小组按提示利用 FreeMind 制作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有的小组按照绘本故事发展的顺序来描绘线索,有的学生紧紧抓住故事中的一个小女孩作为故事线索,甚至有的学生还敏锐地观察到了故事发展不同阶段中,绘本的颜色基调也发生了变化!如此,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文章线索。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实时投影,进行点拨,师生共同对故事情节、关键人物、画面颜色、故事主题等进行总结串联。在分享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次互动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透彻,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提高了学习效益。
3.现场练兵,挑战自我
学生读懂了绘本之后,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检测。“云课堂”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PAD阅读文本和完成预习题,还可以完成各类练习题,及时通过互动教学平台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可以在平台上马上查看到学生完成练习的正确率,分析学生习题错误的原因。我设置了写话练习、“寻宝骑兵”“我是小小设计家”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检测学生对绘本的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寻宝骑兵”小游戏:绘本中包含了诸多的中国元素,学生快速翻阅绘本,寻找绘本中的东方元素,在PAD端的电子绘本上用画笔功能进行勾画。如此,学生在激趣寻宝的同时感受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作者的精妙设计。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平台的“抢答”和“统计”功能判断哪组获胜,并利用投影功能将答案投影到学生屏幕,让大家共同辨析。
再如“我是小小设计家”游戏:设计一份属于你自己的“阅读海报”。我在课前利用教学平台制作了flash资源,在平台中推送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取其中的各种元素,制作个性化 “学习海报”。同时投影学生的屏幕,实时展示学生制作“学习海报”的过程。制作完成之后上传,形成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协作学习、借鉴学习的氛围。在这些习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你讲我听”,而是通过合作交流,参与教学过程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自主选择,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方面,正是发挥“云课堂”丰富多彩优质教学资源的时候。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学生还有时间可以利用PAD上的搜索引擎收集《石头汤》作者琼・穆特相关的信息。孩子们找到了作者的其他作品,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如《尼古拉的三个问题》《禅的故事》等绘本。巨大的信息量,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的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而且信息量如此之大,资源如此之丰富。学生在这样广阔的平台上,阅读着海量的信息,思维的骏马无限地驰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云课堂”绘本教学反思
“云课堂”是顺应信息化需求出现的产物。同时也契合了绘本教学的需要。在“云课堂”中进行绘本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1.抓住预习环节,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预习平台检查孩子的作业,加以点评。同时在课堂上展示,激起孩子的共鸣,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时间的有效运用,也让教师更合理地支配课上时间。
2.利用展示平台,提升积极性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讨论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网络平台上“晒作业”。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成为常态化,网络学习达到平均良好状态。常规课堂上,孩子用自己的书本进行学习,时间一长,很难集中注意力。而在平板和投影的环境下,以其独到的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等功能,极大地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捕捉生成性资源,延展绘本内容
平常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按照老师的课前预设按一定顺序进行,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不能较好地进行展示和捕捉。而利用平板和投影功能,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时捕捉孩子的生成性资源,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4.利用丰富资源,寓教于乐
PAD客户端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Flash游戏等,能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前和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沟通,以制作出符合教师教学需求的Flash等。让孩子在玩中学,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更好地启迪思维,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
在“云课堂”中进行绘本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涉及绘本的电子版权问题;学生也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质:如会用aischool云课堂、具备文字编辑能力等。当然,用“云课堂”平台进行绘本教学,也要注意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出读图的能力,进而引申至对文字的深刻体会,为培养“语感”作铺垫,这样对于阅读的领悟就会更加深刻。如此一来,绘本就不再只是吸引阅读兴趣的助力,更能奠定、建立起深度阅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 森.云课堂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的优势探讨――以初中语文课例《丑小鸭》为例 [J].教育信息技术,2014,(12).
[2]邓蝴梅,夏训芳.云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4,(14).
[3]强小英.语文课堂“玩”iPad,初探“云课堂”模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0).
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观渗透的内涵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生命的活动,换言之就是要借助“生命课堂”,用语文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观的渗透,就是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走近生命,了解生命,思考生命,超越生命。这一种学科的拓展,体现了教育的育人性,是语文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所走的重要一步,在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读者和作者达到了生命的交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者走近作者,通过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思考来关照自己的生命,生命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唤醒。
在阅读教学中,“经过生命化的过程,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与教师的生命意义的对接,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完成知识的传播和生成,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个性化的知识,融化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同时完成教师生命价值的提升。在整体连续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师生的潜能得以不断的发挥,知识得到不断的生长,创造和增值。最终,使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完整生命得到充实、发展和完善,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创造和提升”。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观渗透的内容
新课标作为教学改革的纲领,为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理论支撑,而语文阅读教学又为生命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生命资源。因此,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语文阅读与生命教育融合起来,让语文阅读教学“生命化”。其具体内容如下:
关注生命。这是一个前提。只有老师和学生都在语文的大背景下将目光投向“生命”,将情感倾注于“生命”,将目标旨归于生命,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才有可能实现。关注生命,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意识到探讨生命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如何对待生命,将对自己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认识生命。这是生命课程的第一页,要确定如何对待生命先得了解生命。人的生命从生到死是怎样的过程?(当然,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从自然的生物的角度来谈这一话题,而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人的生命有哪些特点?人的生命对人具有怎样的意义?不同的人有怎样的生命观?又得有怎样的人生?死亡是什么?……这些,都是有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索去探讨的问题。
尊重生命。生命虽然脆弱,但生命并不卑贱!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仅尊重他人生命存在的权利,也尊重他人生命承载着的思想、情感、经历、生活方式等,并给予他们自由呈现和生长的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空间,就像《序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那样,真正的宽容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施舍,而是站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高度把宽容当作彼此的一个机会,这时候的宽容,就是一种尊重。同时,尊重生命的意识也应该如史怀哲在《我的呼吁》中所言:一切生命皆有生存意志,皆为平等,尊重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全然肯定。
珍惜和热爱生命。生命需要用心呵护,珍视她,爱惜她,绝不可随意破坏、践踏甚至杀戮或抛弃生命。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生存技能以避免生命不必要的伤害,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素质来加强生命的韧劲以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更要提高生命智慧来让生命保持丰满润泽,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有一颗热爱生命之心,热爱生命就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就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体验,不仅喜乐幸福,也包括悲愁哀苦,因为,这都是生命的馈赠!就象一句话里说的,失去太阳不要哭泣,你还有月亮;失去月亮不要哭泣,你还有星星;失去星星你不要哭泣,你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使连明亮的眼睛也失去了也不要哭泣,你还有一颗明亮的心!热爱生命的心就会是这一颗明亮的心!
欣赏和享受生命。生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杂,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都有其内在的美丽。欣赏生命实质上也是欣赏灿烂多姿的自己。生命就如一张没有底色的风景画,全靠人们不同的心态给它绘上不同的底色。心中有春天的人,会给它绘上快乐祥和的底色,衬出一幅最美好的风景画;心中郁闷、懊恼的人会给它绘上哀痛、悲凉的笔调。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短暂却又最精彩的,多一份欣赏,生命就会涣发出无穷的魅力,让你的生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生命也是人唯一的财富,一切的物质与名利都是人们用生命换取的不等价交换物。有人使用生命,用终生去换取无法胜数的物质和社会的承认,却没有学会享受生命本身,最后留下那些生不带来死带不走的物质离开人世时,失去的却是未经享受的最大财富——生命。生命中对友情、爱情、亲情的珍视,对大自然的欣赏,对艺术的品味,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这是心灵的愉悦、至心的快乐。有灵气的生命如鲜艳欲滴的花瓣上的露珠,这种状态下你能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享受生命需要更多的是一颗敏感而有活力的心。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观渗透的具体途径
(1)在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凸显发展生命
人的知识是教育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教育与人的关系也是教育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教育的本体应该坚持以“人”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必然归宿。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仅仅作为手段和有用的工具来培养,而首先必须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个体生命为本。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因教育而延续。教育是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向,就是弘扬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提倡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这是当代教育必然的逻辑与最为迫切的核心使命,也就是鲁迅所说的“立人”。毫无疑问,语文课在这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韩军认为:“语言即人,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着运用语言就是学着成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正因为语文课程蕴涵着这种高度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的总要求。这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来的,是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达到的一种新高度、新境界。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语言习得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的提升过程。只有从生命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生命价值以及个人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才算是真正把握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生命内蕴。
(2)通过体验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之可贵,学会善待生命、完善生命、激扬生命。
“体验”概念最初由19世纪德国生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在他看来,“体验”特指“生命体验”,是“构成个人生命经验的基石”。体验具有本体论意义,“是一种生命活动状态,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悟解、领会、关照、神思状态,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狄尔泰认为,对人生的体认不能诉诸理性,而只能是“体验”,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意义和本质穷尽,只有通过体验,人才能真切而内在地置身于自身生命之流中,并与他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文本体验是一种情感的领悟、价值的叩问。语文教师应根据文本体验的这一特性精心创作教学情境,将平面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立体丰富的形象,将死的语言赋予活的生命力,召唤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亲临其境,调动感知觉,运用自己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进行阅读活动,感受生命价值的提升。
体验是一种自主、自觉的活动,必然受到自己经历、动机、情感、气质等的“塑造”,成为个体独特的感受。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的界限,让学生对文本世界产生“神与物游”的对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体验的兴奋与冲动;二是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动口、动手、动脑,神游怀想,三是尊重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允许学生“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借文解惑,借文生疑,见仁见智。体验是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渗透,是学生自我实现的愉悦,是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超越。
(3)通过情感领悟而重视生命
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爱情、亲情、友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生命。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祭十二郎文》“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作者本人的亲情观念和人伦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悲情”,理解韩愈因为什么而悲伤。作者悲情的由来,与韩门家庭的不幸关系很大。作者“衔哀致诚”的“诚”实际上是“孝梯”观念的具体化。他在追忆往事的时候,点明自己幼年“惟兄嫂是依”,借用嫂嫂说的“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来突出宗族家庭因素,在表达自己得知噩耗后悲伤的心情,反复哀叹“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作者是为老成悲伤,又是为兄嫂悲伤、为家族悲伤。文章最后对后事安排细致而明确的表述,更清晰地把悲情落实在今后的责任上。“教吾子与汝女”、“长吾女与汝女”,这是对老成的情意,也是对兄嫂的汇报,更是对亲情责任的庄严承诺。韩愈在表达自己悲情的同时,也为后世的“情感教育”、“亲情教育”留下了范文。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一方面学习他关心家庭、关心亲人、关心他人的爱心和责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要懂得自己在家庭和亲人朋友中的位置。生命绝不只属于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有绝对选择怎样度过的权力,要认识到个人的安危生死给亲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要明白自己如何对家庭、亲人负责,从而对生命有意识地约束和自爱,珍惜生命,并重视生命、乐观对待生命。这类作品还有很多,如朱自清的《背影》、的《我的母亲》、冰心的《繁星》、鲁迅的《藤野先生》、《羚羊木雕》、《我儿子一家》、《金盒子》、《散步》、《小橘灯》、《爸爸的花儿落了》、《纸船——寄母亲》、《我家有女初长成》、《陈情表》、《祭十二郎文》、《与妻书》、《项脊轩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是反映父(母)子情、师生情、友情的典范,它们由于内容、题材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学生更容易被感染、感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理解的多种可能性,提倡独立思考,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以我们熟悉的“友情”为主题的文章为例,无论是屠格涅夫笔下闪耀着母性光辉的麻雀,还是朱自清笔下苦涩而凝重的父亲的背影,虽然是经典名篇,但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同样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母亲,爱的主题从来都被不同时空的人在丰富地演绎,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可以辨别、体验到这种感情的存在,父亲的沉默是爱,母亲的唠叨也是爱,牺牲是爱,放弃也是爱,文本的意义不是把爱模式化,而是把爱引向更丰富的体验中,这也是生命教育中最为核心的意义,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回馈生命。
(4)通过欣赏生命意象欣赏生命
通过阅读教学,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在万物进化过程中,人类走在了前面,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每当我们回望或者走近自然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震惊。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人们从这些自然生物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人类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日本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都是这类主题的作品,是揭示生命意义的典型例子。能够发现别人的美是一种智慧,能够承认并欣赏别人的美是一种豁达。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从某些方面来说,也许并不是平等的,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们各有各的优缺点,谁也无法替代谁。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了一个一个的个体,有了他们各不相同的个性,世界也因为他们而变得丰富多彩。学会欣赏自己、他人以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开放的心灵,是使自己拥有无限可能的前提条件,进而也有助于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比如以此为主题的课文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春》、《花的话》《绿色帼帼》,《山中访友》等,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
(5)通过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行生命教育
课文中的很多作者或文中主人公尽管经历坎坷,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勾践、司马迁、李密、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等。勾践屈辱求活,李密奴才般的陈情告诉学生,在某种特殊生死关头要学会求生,学会在特定环境机智保全生命,改变求生失节的传统观念。司马迁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忍辱负重地求活是一种伟大的英雄行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旁逸斜出”的方法,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作比较详细的讲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向这些作者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还有一些作者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如屈原、海子等。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就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讨论,但是一定要把握一条线,那就是在无论什么情况,无论什么原因,自杀总是不对的。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屈原自杀,但是楚国最终还是灭亡,倒不如组织民众抵抗入侵的敌人。海子的悲剧告诉我们:生存要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不可过于脱离现实生活。理想化生存可以,但要有生命这一基本的生存保障,如果海子不早逝,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肯定会更多。另外,史铁生的人生,其教育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告诉我们,在人生遭遇挫折或陷入低谷时,冷静、振作起来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合适的事做并做好一件事,使自己能感到活着的价值。尽管这种观点未免有些牵强,但对思想不成热,具有较强模仿和从众心理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还是必要的,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体验生命的美好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的落实,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3]刘济良等.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4]叶澜著:《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5]朱永新著:《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教师博览》2005年第8期
[6]冯建军著:《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叶澜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篇10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群办教师占较大比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为了提升教师的保教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园级调研是提高教师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园级调研 教师 保教水平 资源共享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系到新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它还关系到幼儿成长的速度和方向。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群办教师占较大比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我园实际状况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保教水平,就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研究的一个问题。
渐渐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园级调研是提高教师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经过两个学年度的实践,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确立园级调研项目,激活每个教师的潜能
在每学期开始,我园就明确本学期将要进行的一些园级调研工作项目,从而让每个教师都重视起来。我们的园级调研一般来讲类别分的较细(见下表),这样能使调研的目的性更强、调研的结果更翔实、指导反馈得更细致、对教师的启发更大。相较于过去的检查,园级调研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上党中心幼儿园园级调研分类一览表
我园的各种园级调研结果是紧紧的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挂钩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非常重视平时的各种园级调研工作,尽量的按要求做好各类园级调研工作。
二、做细做实园级调研工作,促进教师的能力发展
为了做细做实园级调研工作,我们在以下三方面作了文章:
(一)每一次的园级调研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我园每次的园级调研都由三个环节链组成:“活动方案(目的、时间安排、调研方法)——活动实施(调研反馈、组织学习讨论)——活动总结(音像资料、文档资料)”,这三个环节链有效的保证了园级调研的严肃性与严谨性。
每一次的园级调研我们都会先拟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制定不仅利于调研者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调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教师对调研的目的、时间安排、具体的调研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至于活动过程中的实施,我们则强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于调研结束后的总结,我们则要求既有现状反馈,又有改正和提高的措施,且对教师要有启发性。
(二)我们既注重园级调研的结果,更重视园级调研后的学习与提高
寻求园级调研的结果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好此项工作的一个平台,一个媒介。例如,针对我园区域游戏开展的这个薄弱项目,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园级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的班级投放的材料不仅单调,而且与主题活动明显不吻合,有的班级则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与该区域的内容不一致,有的年级组区域游戏投放的材料则相互抄袭。
第一次调研结束后,园长和我园分管教科研工作的郑老师都相继写了详细的总结材料,在教研学习时和大家作了交流。紧接着,园长还立即在网络上找了几篇关于区域游戏相关的文章发到了我园的网站上,郑老师则找了大量的区域游戏的图片发到了我园的群共享里。这样一来,教师对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说实话,原来我们制定的方案就是一次对区域游戏材料的调研,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还不够,还需要再细致的一个一个的轮回。因此,我们又在十一月的中旬再次组织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专项调研。
这次调研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至少有4个班级的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有些科学合理了,教师能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游戏材料投放,这样一来,主题活动内容在区域游戏中得到了巩固和延伸。既然有几个班级在此项工作中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我们就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请这四个班级进行展示,让其他班级的教师能近距离的学到别人的经验,从而受到启发。不仅仅如此,我们对在此项工作中滞后的小班年级组进行了“回头看”,进一步细致的指导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及活动的组织。整个过程下来,老师们真切的看到了我们在抓园级调研方面绝不是敷衍,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去做这项工作的,这样一来,对教师的触动真的很大。
针对我园卫生保健工作不够扎实的现状,园长要求分管卫生的副园长和保健教师一起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在该项调研之前,首先在园网站上公布了调研活动的时间安排、调研内容和方法,然后通过现场查看、幼儿问答、保育员操作考试等。通过该项工作的调研,发现了一些班级的好的做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户外活动时间不够;茶杯和碗进消毒柜之前建议先沥干水,避免消毒柜生锈;因为天冷,个别班开窗通风的时间不够……调研之后的结果我们立即在园网站上进行了公布,这样近距离获得的一些信息真正可以起到了促进先进触动落后班级的作用。
再如,我们在进行教师电子备课的调研中发现,教师所建立的电子备课,字体大小不一,固定值不一,二次备课和反思字体的颜色不一。为此,我园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电子备课的具体要求,固定值的大小、字体的选择、标题和内容的字体大小以及二次备课和反思的颜色都作了详细规定。这样一来,无论到哪个班级,检查哪个老师的电子的备课都是统一的格式,非常的赏心悦目。不仅如此,我园还将教师所有的电子文档如何归类都作了详细的要求与指导。
(三)不同类别的园级调研参与的对象不一,使得调研后的指导更具针对性
每次我们组织的园级调研所参与的对象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以学科分类进行的,有时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有时又是按各自不同的分工进行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个人可以触类旁通,更加便于同类型的工作进行问题式的会诊。
三、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一)园级调研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
园级调研工作的开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例如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特点注定了教师的忙忙碌碌,一日生活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班上两个老师的密切配合,教师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的学习研究信息化教育技术。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信息化教育水平”的专项调研,具体的调研项目有:网站上传的各类文章、各种电子文档的建立与完善、自制的PPT等。自从我园展开对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调研之后,我们把我园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分成了几个等级,让大家结成相互学习提高的对子,另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相关的培训。这样一来,大家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就提高的很快。
(二)园级调研利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每次的园级调研我们都能从中发现一些好的闪光点,发现一些教师的进步,发现教师从中所做的努力。为此,我们在每一项的调研结束后所写的总结里总不会忘记记下这些。例如在一次半日活动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郑老师尝试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绘本阅读在大、中城市已经流传甚广,但对于农村中心园来说,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那一次郑老师勇于尝试与探索,组织了绘本阅读“是你在想我吗?”的语言教学活动。这则故事出自《早期教育》家教版,是郑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选择的一个补充教材。活动中,郑教师采取了设疑——提问——讨论——解惑——倾听——欣赏——学说——归纳共8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非常精彩。这一次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使其他的教师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今后自己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三)园级调研利于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
幼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她们无法做到每一次的活动都去精心的准备,每一次使用的教具都去用心的制作。因此,资源共享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这样就可以节约教师更多的时间,让她们投入到对孩子更用心的教育与照顾当中去。例如,我园的吴老师在有一次半日活动调研中,她自制的PPT“特殊的电话号码”在教学活动中很出彩。通过吴老师播放PPT,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及用途。吴老师制作的PPT非常吸引幼儿,幼儿看了PPT之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见此,平行班的钟老师立即将吴老师制作的PPT用于她的教学活动中,并将教学活动进行一些合理的修改。
(四)园级调研利于我们开展会诊式的研讨
每一个幼儿园所有的优势与不足是不一样的,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科研活动,这是每个幼儿园所为之努力的。而通过各种类别的园级调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继而可以进行会诊式的研讨。例如在有一次的对班级进行的半日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位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具的出示不够科学严谨。为此,我们展开了一次如何说规范的数学语言,以及教具如何一一出示方面的研讨。这样的问题因为就出在身边,因此教师讨论起来就更有感触。再例如,在一次半日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一位教师承上启下的语言不够自然,有的环节甚至直接就没有承上启下的语言,为此,我们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会诊,商讨如果是我,该如何来组织这承上启下的语言。
- 上一篇: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 下一篇:谈谈对智慧课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