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

篇1

1.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扩展知识面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资源分配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二、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1.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2.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结束语

篇2

由我国金融理财学术领域的两位教授和资深专家田文锦和孙大维主编的《金融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较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内外金融理财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国外的一些理财理念必须经过消化、吸收和创新才能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这本书力图从我国金融理财的环境条件、思维方式和理念出发,有的放矢地研究、探讨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财理念和方法。为此,书中通过大量剖析中国本土生动的实际案例,来系统地阐述金融理财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策略和技能等知识,并在消除理财观念误区方面作了大量的引导性论述。

通过引证案例解读理论,不仅使案例得到了理论上的扩展和升华,而且以实际需要为核心,在写作理念上突破了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传统弊端,突出了实践性,做到了内容详实、语言生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里行间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的知识结构是根据目前金融理财一线人员知识素质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量身定制的,它涵盖了金融理财本身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外汇等金融专业的理财知识与技能;税收筹划等与金融理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篇3

【关键词】高中生 金融理财知识 途径

一、引言

在以往我国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对金融理财知识的教学,由于这部分的缺失性,大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较为淡薄,不仅缺乏正确性认识,对自身花钱、以及科学理财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够充分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及收获金钱的不易性,因此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金融理财质量,使学生对金融理财能够形成正确认识是刻不容缓的。我们高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及初中生,不仅年龄基数较大,行为意识更加具有能动性及自主性,所以对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进行探究是极其必要的。

二、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

(一)通过书籍等知识获取形式学习理财知识

理财并不仅仅涉及个人财产管理方面,还涵盖着实现财富价值,进行投资层面,众所周知,任何投资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是如果能够真正掌握理财知识及要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理财中国所存在的风险,使理财投资的结构更加优化及完整,这对于我们高中学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这不仅能够促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还可以为我们的日后理财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高中生可以通过多多阅读各类理财报纸及书籍将理财认知面进行拓展。

实际上理财投资与高中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区别,在将知识点进行学习前,必然会存在较多不了解的地方,学习过程中也同样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一旦将知识点消化吸收后,也将成为利于发展的新本领。只要不惧艰难坚持学习,最终一定会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对理财方面的报纸或者图书进行挑选时,要以纸质资料为首要基础,同时还可以配合高质量及销量的书籍共同参考学习,这样就能够基本达到学习标准。

在将初级阶段的理财知识进行掌握后,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高中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关于投资方面的书籍资料,但是对这部分信息资源的选择要慎重,并将内容侧重点放在专业性上面,这是因为高中生在基础知识扎实后,就可以主攻专业性,但是如果基础较弱,那么推进下一学习内容时将会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在进行金融理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首先以基础为出发点,当理财知识掌握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强化。

(二)通过电视及网络认识投资

我们高中生由于正处于进入大学校园,间接步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的学习压力及强度普遍较重,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时间也就较少,同时我们如果将这一内容的学习看做任务,那么学习兴趣就会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同样难以调动,学习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必然发生,所以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们学生需要将理财知识的学习作为压力转化平台,并将理财学习当成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完成紧张的学习任务后,可以通过电视及网络等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方式进行知识点掌握。

这在一方面能够缓解我们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使身心得到舒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升知识涵盖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多观看类似财经新闻这类的节目,观看内容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这一层面上,只要是有关财经、理财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多进行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将已知知识点进行串联,体会国家财政发展金融气氛,同时还可以对部分理财产品进行了解,明确自身理财方向及兴趣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有针对性的搜索想要了解的理财内容,不仅能够倾听成功理财大师的讲座,更可以体会与民生发展相联系的经济新闻,以这类节目为基础,掌握理财关键点及要领。

(三)管好自己的钱

我们由于正处于高中阶段,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能够挣钱的机会及时间也就少之又少,所以可供我们支配及理财管理的金钱,大部分是经过父母给予或者长期积累形成的。而日常可供花销的零用钱及过年所获得的压岁钱,也就成为构成我们财富主体的关键力量,而我们的金钱流出主要朝着三个方向进行流动:首先是有关学习方面的,通过金钱购买学习所需的文具以及习、学习资料等。其次是关于吃的方面,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热衷于吃小零食。最后就是我们的部分高中生会比较喜爱出去开拓眼界,旅游,或者是进行其他娱乐项目,例如朋友生日请客,吃饭、看电影、唱歌等。

从这一现实状况来看,我们高中生的花销结构并不合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特点,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上述不良现象,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控制压岁钱及零钱的花销比例及方向,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银行卡,将数额较大及剩余的零花钱存入这一账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基本的储蓄知识,从最基础的层面上了解到理财的重要性。在不断将卡上数额进行添加,使其日积月累增加时,就可以进一步形成较为健康、合理的消费意识,当金额达到理财标准界限时,我们就可以将理财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用账面上的钱购买理财产品,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理财风险,同时收获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结语

高中生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一定了解,关注理财知识、通过纸质书籍学习理财知识,并加以询问和实践,我们在学习之余定能掌握基本的理财资讯。合理的支配、使用金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与理财习惯,不耻下问,与有经验的理财者交流,相信我们高中学生定能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学习,掌握理财的相关知识与技巧。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金融服务中的投资理财业务发展迅猛,理财成了广大群众的普遍需求,这一变化迫切需要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支持。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两年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投资理财专业,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还继续沿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符合高职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推向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认真审慎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展开积极探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创新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展现了异军突起的态势。以富豪阶层为首,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大多数的社会大众理财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从追求快速致富和激进冒险的风险投资逐步向稳健化投资和关注财产安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今天的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迅猛。而投资理财业务是一项涵盖面广泛、专业性较强的综合业务,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关金融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投资理财操作技能。目前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优秀投资理财人才的渴望已经成为激烈的行业竞争的重要部分。这两年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投资理财专业,努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职业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适应市场用人需求的,并且随社会发展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恰恰需要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认真审慎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展开积极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步伐投资理财专业建设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时代。过去人们消费习惯用纸币,而如今我们利用银行卡、手机银行、网银、支付宝等就可以实现便捷付款;原来的金融产品品种单一,无外乎是股票类、国债类,而如今市场上有众多的金融理财产品可供选择,如黄金、外汇、期货、基金、保险等等。而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市的“支付宝”“余额宝”及微信的“财付通”等业务,因其低廉的成本、安全的投资方式、较高的收益吸引了大众消费。这些互联网业务的推广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和基金代销业务造成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觑。如此一来,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们消费习惯、金融创新产品以及市场规模上的巨大变化给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想要让投资理财专业建设筹划紧跟时代步伐难度确实很大。目前的金融创新与日俱进,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一领域需要接受的新知识新技能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就容易出现问题。由于该专业所包含的科目太多,在课程总数目一定的前提下,每一科目下所设的课程数目就会相对有限。比如有些课程只能归为一门课程进行笼统讲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不精不深,理解肤浅,最终培养成了“样样通、样样松”型的人才。另外,为满足理财市场多样化、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需求,理财人才还需要在销售心理及技巧、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开设课程,这样就更加剧了课程多课时少的矛盾。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并不容易。

(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差别不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投资理财专业基本设成了普通高校大金融学专业的一个压缩版,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还继续沿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再加上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本身就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扎实,使得如今的投资理财专业高职毕业生在理财知识水平上没有突出优势。另外,高职教育本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仍然较低,部分实习实训课程流于形式,缺乏案例教学以及金融仿真模拟软件的实践,一些实践操作知识内容脱离行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这些问题都使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没有表现出优势来。

(三)投资理财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过于理论化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进行选择。但是,目前来看很多高校与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课程设置上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忽视了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学生理论和实践交互验证的平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课目受限,体系不够完整,辅助的课程设置不齐备,经常出现课目的压缩和糅合现象,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基础知识不牢固。另外,在教材方面,虽然目前都选用了高职高专教材,教材内容也加大了实训部分,但教材内容基本还是以本科教材为模板。比如,相应的实训职业岗位依然是银行等金融从业人员,与高职生实际就业方向不相符。

二、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摆脱困境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紧跟市场,构建高职理财专业实践应用型知识体系1.明确高职教育投资理财专业的课程定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办学方向上有根本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学术型学科型人才为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基于高职教育本身的应用性、职业性的特征,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应更强调学生的基础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金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要紧跟时展,与就业岗位密切联系;第二层次,实习实训内容要紧贴国内外财经时讯动向,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变化,正确理解常见的金融现象及国家政策新动向;第三层次,辅课程的设置要与实际就业能力相配套,如在销售心理及技巧、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开设课程。2.课程设计要立足应用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偏重知识的应用性和职业性,所以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突出差别优势。首先应该分析就业岗位对投资理财职业素质的要求;其次根据分析来确定该岗位所需的金融理论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然后再根据课程由浅入深的设计规律来确定课程科目、排列顺序和教学形式。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根据经济发展中实际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删减工作中很少用到的专业课程,摒弃专业课程中概念化、实用性不强的章节。联系现实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工作实际业务,再配合大量的案例,以岗位要求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3.重视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辅助课程的设计。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职场,都是从基层做起。投资理财服务首先要学会跟各式各样的客户打交道,建立业务客户群。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好的职场礼仪,善于揣摩客户心理,要有有效的销售策略和技巧。因此,投资理财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必备的专业课程以外,一定要在辅助课程的设置上多动动脑子下番功夫。在选择设立辅助课程时,应当根据职场能力实际需求,认真研究,有效组织,灵活安排课时。有些课程可以设为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职场礼仪训练。中国人向来注重礼貌礼仪修养,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学生的礼仪形象反映了个人风度涵养,也反映了公司形象。我们可以专门设立职场礼仪选修课,经过专门的训练,学生从基本行为礼仪到与客户寒暄问好、电话礼仪、待人接物等商务礼仪各个方面都有了脱胎换骨的表现,达到了就业岗位要求的精神状态与职业面貌。互联网正一步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理财方式,网络上的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与日俱进。面对目前的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创新等,我们也非常有必要把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创新型的金融工具以及创新型的金融服务等内容带到课堂中。

(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形式1.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探索“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可以探索“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做”糅合为一体,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设备,利用互联网络资源。现在有许多仿真模拟金融活动的教学软件被开发出来,比如实时股票及期货仿真交易教学软件、商业银行模拟教学软件、保险实务模拟教学软件、会计流程模拟教学软件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利于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有效地把“教、学、做”三个过程糅合在一起。首先,老师在课堂中借助仿真软件、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实施职场式仿真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糅合。其次,学生在老师讲解演示过程中可以操作和提问,这种随堂实训的方式又实现了“学与做”的有机融合,学生体会深刻。除了随堂实训以外,可以设置学生考核课堂,以班级分组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搞团队对抗。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学、做”糅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一体三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既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又扩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使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向启发引导式转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2.拓宽课外第二课堂的发展路径。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在各高校普遍兴起。第二课堂活动不单可以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填补学生的精神空白,而且以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起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效果。比如举办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大赛,老师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网上的操作情况和实时业绩,作为活动裁判以业绩高低作为比赛结果的重要参考。学生在交易竞赛中还须记好投资笔记,方便日后总结回顾,老师赛后可以对参赛成员进行业务指导和讨论分析。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体验和掌握实战时机选择、实战技巧运用、投资策略分析、投资理念等内容,有些技巧是从书本中学不到的。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此外,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媒体搜集最新的国内外重要财经新闻,对财经热点展开“头脑风暴”,以陈述或者金融热点问题辩论的方式展开讨论。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经济的关注度、敏感度,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一举多得。这些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三)按照“产教结合、院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1.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投入。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应尽可能与工作岗位一线环境相一致,形成较为仿真的实训环境。实践教学要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室的硬件投入,购置必备的专业设备和软件系统,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可考虑设立证券期货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和银行柜台实训室等等。2.订单式培训,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决定了它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校园内闭门造车,只讲授知识,而必须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在校外,学院可积极谋求与本区域内的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投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办学,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用人单位可向学院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安排老师带队,在相关业务经理的帮助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职场式培训,如公司晨、夕会的流程,营销模拟训练,拓展销售业务的说话艺术演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金融营销的基本技能及团队管理的本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兼职,尽快熟悉投资市场全流程的实际操作业务,使得学生的客户拓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将来可以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云勇,陈凌白.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浙江金融,2008,(1).

[2]刘学军.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3]冷静.高职院校金融理财类课程改革探索———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1,(11).

[4]蒋海,刘少波.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南方经济,2004,(4).

[5]陈洪“.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4).

篇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受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多次金融结构调整以后,已经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必须要立足义乌实际情况,以其金融业的发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分析当地金融行业的形势与人才需求确定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

1.当地金融行业的经济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1.1义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义乌已有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其中银行18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28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7.76亿元和707.42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分别占金华9个县(市)区同类市场份额的40.66%和36.9%,实现利润32.82亿元;人均存贷额14.95万元和10.1万元,同样位居浙江省县市第一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保险方面,2008年义乌市实现保费收入15.36亿元,从1997年起连续蝉联浙江省县级市榜首。两年来义乌保险业共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0.13亿元,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收汇、规避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义乌市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之,义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拟就业于金融行业各个职业岗位,也就是说,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2.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掌握保险、银行、证券的实务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理财技术,能够胜任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社会保险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金融营销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1.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贸易知识、经济法规和市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银行、保险、证券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金融法律法规;掌握保险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营销心理、学会商务谈判与客户关系管理;熟悉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毕业前基本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要素和实务操作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等专业能力要素。

2.适应于各项能力素养的课程对应。

2.1基本能力要素。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培养出大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主要是英语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同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经济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社交礼仪与公关技巧等课程的学习。

2.2专业能力要素。

2.2.1营销能力:金融行业都需要金融营销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出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技巧、客户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可通过市场营销学、营销心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获得。

2.2.2理财能力:在校期间,要求学生能学会分析风险、制订投保计划、能开拓保险银行或证券投资渠道、能制订个人或企业的理财计划。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保险概论、人身保险实务、财产保险实务、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个人理财分析、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2.2.3管理能力:生活工作处处离不开管理,要求学生在大学里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有保险营销队伍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要懂法知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管理学基础、经济法与经济合同、团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3.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以上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来配置相应课程,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环节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与经济合同、货币银行学等;专业技能课开设了保险概论、财务管理、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现资理财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开设了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页设计等专业任选修课程,学生可自行选择八选四,公共任选课是提高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素质,学生可根据学院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传统设课。联系义乌金融市场实际,在学生已拥有金融保险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专业课程设置设有“金融理财策划”和“保险营销”两个模块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第一个模块是金融理财策划方向。它培养的是在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工作,基本懂得银行、证券、保险各类产品的功能与风险,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理财规划服务的工作人员。毕业后从事学生必须具备投资理财综合能力能力,这一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商业银行实务模拟、投资银行学、现资理财等课程。第二个模块是保险营销方向。此方向培养保险公司的一线营销人员或营销管理人员。从目前情况看,在保险业中又以保险营销业务(含保险、保险经纪等)的人才需求为最高,其次为营销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这一方向注重营销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训练。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学生必须具备保险展业、核保、出单、理赔、业务处理能力和保险营销能力。因此,该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保险营销实务、团队建设、社会保障学等课程。#p#分页标题#e#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将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集体组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社会兼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学时比掌握在2:3左右。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金融市场调研,到二三年级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还有毕业前的毕业实习,均做好全面的安排。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格标准的对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各种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含)以上考试或学校的大学英语过关考试;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以下资格证书的一项:保险人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求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互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互相接轨。比如在会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保险概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课程教学结束后组织保险人资格证书的考取。

篇6

【关键词】高职;投资与理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引导学校正确定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为培养技术应用型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

1 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证券方向、保险方向。也可以从理财角度划分为公司理财方向和个人理财方向。专业方向的宽泛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课程开设的面面俱到。每个学校在开设投资与理财专业时都应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着重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并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既应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也应强调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同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既要强调高等性,又要突出职业性,课程内容体系在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基础上,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技术的职业性和技能的岗位性。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基本就业方向,则该方向内的课程必须全部选修。如选修证券就业方向的学生,要同时选择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交易、财务报表分析、期货投资实务等课程。选修不同业务方向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修其他方向的科目,以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提升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每一方向应确定学生学习阶段所应考取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方面学生的就业面得到了拓宽,另一方面,由于分成不同的方向,人数分散,学校在实训方面的压力也大为减轻,实训的效果大大增强。

2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原则,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再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开展课程标准的反复论证与设计工作。课程标准的编写不同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设计应该明确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要求,明确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要求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或情境),每个模块(情境)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该加以明确。在进行课程标准的设计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精神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善于使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也应突出投资与理财课程专业课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除在教学中应保留传统的课堂系统讲授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方法等来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包括:课程认知实习模块,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仿真的模拟实习场所,包括商业银行柜面业务、证券投资操作、商务礼仪、拓展训练、专业综合技能等6方面的实训;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请进来,走出去”实践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和行业,锻炼并提高工作能力,“请进来”是根据投资与理财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邀请金融企业领导或职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切实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以及具体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对象、所授的不同课程、运用方法的不同环境,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投资专业教学方法,才能使其在教实践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3 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体现“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来构造投资与理财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时,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进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备以职业素质为主体的综合素质。

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等诸方面。在确定了投资与理财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首先明确学生主要就业的职业群,然后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具体落实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该根据专业定位有其独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衔接应该事先设计并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来进行实施。如“证券投资分析”这一模块内容,股票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都会涉及,但是这部分内容不能在这几门课程中重复讲授相同内容,而应该在课程规划时,就安排好在哪门课程中进行基础理论内容的讲解,其他课程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时,则以应用和实际操作为主。课程教学内容还应该切合当前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要根据市场调研和专业研讨等途径所获得的最新信息,定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以适应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需要。

课程的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做到理论与实际、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同时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中还应遵循前沿性原则。近几十年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如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而且,经济金融的全球化、金融活动的电子化、虚拟化现象等也迫切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这些金融领域的新的变化和发展都应反映在投资与理财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4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推动实训课程的实施

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建立、实施、检测和保持等各环节应使整个实训教学满足符合性、系统性、全面有效性、预防性和动态性的要求,都应实现科学化和程序化,通过反复的优化和循环控制,最终发挥实训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

4.1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实训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实训中,一方面,校企合作难度较大,由于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质,实际操作难以有实质性的深入;另一方面,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校内模拟实训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高度仿真,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接收证券实时行情,基于模拟交易软件,就可以实现接近真实市场的模拟实训。正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些高校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表现在单向合作上,如: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对学生进行讲座培训,邀请企业专业人士与高职教师讨论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规划。而学生进入企业实训的机会一般只有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

4.2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在今后的课程实训中,应加强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训教学的内外环境建设,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全真模拟综合实验室,以虚拟真实的业务流程为内容的实践教学形式。围绕投资与理财职业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将能力培养贯穿实训教学全过程,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4.3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投资与理财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应根据投资与理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制订的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来体现专业建设理念和人才定位,在整个实训教学体系中起引导驱动作用。教学管理体系是通过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来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指标体系之和,在实训教学体系中起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

(1)建立“一体两翼”的实训教学目标体系。

即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服务能力为主体,以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实训教学目标。可通过政校企联合推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形成“三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联合培养证)和“一专多能”的开放式培养机制,在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入职前辅导等各个阶段制订并开展相应的职业素养训导活动(如职业认知、职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训练),形成完整的“一体两翼”的实训教学目标体系、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和贴近的职业体验环境。

(2)建立“分层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即按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拓展技能教育(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鼓励跨专业跨院系学习1-2门技能,大力推行“双证”制度,支持以赛促学,开设形象塑造类、审美情趣类、社交协作类训练课程,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职业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注重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创新素质、创业素质等职业素质,加强职业认知、职业适应性、创业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专业技能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如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市场调查和统计分析能力等;拓展技能教育是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学习1-2门技能,大力推行“双证”制度,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分解投资与理财专业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结构,进而在实训项目、教学组织和职业训练中充分体现和融会贯通。通过分层渐进的实训内容安排,由“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往复循环,不断提高教、学、训的效果,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复合型投资与理财人才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稳定的企业参与学校课堂教学的机制,理论部分由校内教师讲授,实训部分由企业专家讲授;其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商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重点是与企业合作推进实训课程的实施,除了聘请企业专家组织课程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外,还可由企业专家主持课余时间的讲座,或有针对性地开设某些课程。

5 “以赛代训”,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投资与理财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特殊性,可以通过在校内采取“以赛代训”的方式来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足。“以赛代训”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可以参考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结合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开展“以赛代训”项目,如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投资实务等课程,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进行组织,在班级内和班级间开展模拟交易大赛;二是,引入企业支持,依托学生协会,来积极开展“以赛代训”。由于金融企业的严格监管,使企业不方便正式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而通过学生协会的方式即各种投资协会的渠道来推动公司的参与却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三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模拟交易大赛,在比赛前的集训中可以聘请证券公司等的专业人士担任竞赛顾问,本校的专业教师担任竞赛教练对学生进行交易技能的培训,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证券公司可以对协会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交易大赛、为大赛提供物质保障及组织学生参与证券公司的投资晨会等间接的方式,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胡运良,侯旭华.浅谈保险实训教学与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6).

[2]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马淳正.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8).

[4]马淳正,宫文勇.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5]颜青.基于校企合作的“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6]吴穷.在金融保险专业构建以实训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尝试[J].职业,2007(33).

[7]施玉梅.模拟推销在金融保险专业实训中的运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2).

[8]L.V.Bert alanffy.Problems of Life [M].London,Watts,1952.

篇7

关键词:岗位需求 投资能力 营销能力 就业竞争力

一、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学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有价证券基础知识、收益风险构成及其内在价值评估。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照教材逐项讲述往往效果较差。学生普遍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低。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用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进行适当引导。[1]

1.体验式案例教学实例

当我们讲授相关有价证券基本概念概述一节内容时,依托多媒体教室的相关演示设备演示或出具一些已有的有价证券实物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兴趣。比如我们讲解债券概念时可以截取“湘赣区革命战争公债券”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发行的一些附息式的国家基本建设债券。讲解股票概念时可以选取“飞乐音响”、“延中实业”以及“北京天桥”这些较早发行的实物股票。这些实物有价证券的票面所记载的内容不仅包含了股票债券基本概念要告诉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而且在每一张股票债券背后都有与当时历史环境相互印证的凄美故事。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理性思维弱于感性思维,再者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历史教育从未间断,因此我们选取的这些带有历史感的实物图片能够使学生更有情感的学习。

2.启发式案例教学实例

当讲授股票投资收益与风险一节时,依托多媒体教室的网络环境,选取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为例逐步引出主题。通过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常喝的黑芝麻糊是哪家上市公司所出”?一般学生都能答出南方食品。这时我们教师再适时提出我们不仅可以到超市购买黑芝麻糊这种营养品,某些年份我们还可以通过买入南方食品股票成为其股东而获得。而这就是我们投资股票的收益内容之一。股票投资收益主要包括股利股息受益和资本利得,而股利股息收益的形式有现金、股票和实物几种。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投资软件所列示的分红融资板块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2]

二、投资技能训练

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学生选择来到高职院校学习金融或投资理财专业,大多数都已经了解或已多渠道涉足资本市场。这部分学生渴望学习到能够在真刀真枪的证券投资中获利的能力,而且我们所选用的大部分高职类证券投资学教材中都大篇幅的描述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理论。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一般兴趣较高,但内容多少有些晦涩难懂。如果不加以恰当的教学体验进行引导也容易出现烦躁厌学现象。我们在讲授这一内容时通常采用实验室环境中教与学。

1.虚盘投资交易案例

学院内设有规格较高的专门的创新金融实训室[2],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内先进的软硬件环境,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投资分析理论的过程中掌握投资技能。

基本面投资验证时期较长,一般证券投资学学期课时仅64课时历时四个月左右,利用基本面分析选股进行模拟投资有时效益并不明显,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时一般以上届模拟帐户作为分析案例,而其中的虚盘投资交易一般当作教学辅助工具或下届学生课堂案例素材。

技术分析理论验证时效性较好,我们通过课堂上组织以某种技术指标应用为主体模拟投资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盘投资交易案例

鉴于投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投资理论与心态相关性较高的现实,我们利用高端的实验室环境开展实盘投资交易案例陈述课程。模拟投资交易时学生心态波动起伏不是很大,一般较能做出比较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成功概率较高而且案例也相对较多。实盘时投资者的得失心理以及贪婪与恐惧本能暴露无遗而致的投资失败案例也很多,为了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理论以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参照基金设立程序设计股票投资实训基金[3]。学生在管理和运营基金时会练习运用所学理论,在真实投资环境中历练投资心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营销技能训练

高职院校金融或投资理财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就证券、基金或第三方理财等金融中介机构而言,一般是营销型的客户经理或投资顾问等一线岗位。这一岗位要求客户沟通能力和金融产品营销能力较强,而且也只有营销技能较好的员工才能真正拥有高竞争力[4]。因此,我们在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其营销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我们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运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其营销能力也能够更好教学相长。[3]

1.校内理财讲座活动

为了锻炼同学的实践技能,实现工学一体化,我们与新密民生证券开展了校企合作,财顺工作室就是我们双方开展合作的教学平台。新密民生证券负责财顺工作室运营开支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财顺工作室各功能部门负责人与成员所开展各种校内和校外理财讲座与宣传。

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理财热点并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以金融实训室为依托为校内其他专业热爱理财的学生进行演练讲解,比如余额宝-货币基金理财通览讲座就结合了当前理财热点而效果不错。

2.校外理财宣讲活动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人流量较高的广场作义务理财知识宣讲来强化已学习的金融基础知识并锻炼学生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也加深了对当前主流金融产品属性的理解。为以后能够更快适应岗位要求和提升职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4]

结论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或投资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能否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上好这门课程我们在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需要探索和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于丽红,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2] 熊广勤,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悉,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篇8

关键词:应用型 财务管理 专升本 专业建设

一、引言

专升本是指应届专科毕业生,进人普通高等院校进行两年的全日制脱产学习,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并授予学士学位的一种普通高等教育方式。专升本的学生入学后,与原有的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主要的差距在于基础课程方面,尽管专升本的学生都是专科学校的优秀学生,但其基础知识有待拓展、深化。而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培养方式。从专业知识的广度来看,财务管理本科与专科的课程设置就有很大的不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除了本身的专业课如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等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统计学、资产评估、企业管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而专科院校虽然财务管理类的课程存在,但是缺乏系统性,范围较窄。从专业知识的厚度来看,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选用的教材就有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针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的目标,寻求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策略。为地方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略尽绵薄之力。

二、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校办学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进行分层定位与细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设置情况,掌握不同岗位对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虽然经过不断建设,但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要求还有差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协调,教育模式还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等。专业教育就必须以动态的观点,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发展规律和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泛吸收现代教育与人才培养理念,以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详细分析国内知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了解新形势下社会对“理财”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变化,明确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形成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动态更新性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认真分析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与其他院校的异同,充分考虑当前上海地区外向型企业人才供需的现状以及本专业面向上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若干个课程群。课程群设置的原则是以够用为度、开设时间前后有序、内容衔接有机整合、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合理匹配、学生的素质逐次提高。

(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由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内涵所组成。培养目标应符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专升本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具有文献检索科研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本专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与能力的衔接错位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除了本身的专业课如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统计学、资产评估、企业管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专科院校虽然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不缺,但相关专业课的范围较窄。就专业知识的厚度来看,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专业教学单就选用的教材就有较大的差异,财务管理专科的要求较本科低。我们深入上海的企事业单位,研究现实需要及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金融知识,对外向型经济组织还要求掌握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知识与能力。我们教学的内容更多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强其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可以将教师安排到企业中去,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财业务,可以分期分批,联系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接触有代表性的经济事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事项的处理程序、方法,搜集实物资料,编制教学案例,总结规律,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体系设置简单化 普通本科生的培养是以社会的整体需求为目标,强调基础、着眼未来;而专升本教育则希望培养目标与社会现实需求相一致,强调实用、着眼当前,这就意味着培养对象看似学历层次相当,但其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有所差别。目前专升本教育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大都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未办出专升本高等教育的特色。根据培养目标,本科生应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尽管专升本的学生在过去专科阶段的学习中也学过类似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课程,但由于要求的广度和深度与本科不一样,基础较为薄弱,基础知识淡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大学课程设置与内容所决定。课程设置主要涉及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两个部分。能力结构由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协调能力等几个部分组成。知识结构由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交际礼仪程序等知识构成。课程设置由管理学类、经济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各种知识讲座、课程实验、毕业实习与论文等内容创新与实践知识课程所构成。能力是基础、课程是过程、知识是结果,结果指导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学生培养过程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如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就需要通过实践程序,而实践这个程序在学校能否得到实现,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瓶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正是将知识转变为能力,专升本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将落脚点放在这个节点上。

(三)实践与创新能力脱节 动手能力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深化,比如课程设置、实验资料、实验过程等论述。创新能力应该立足于大学本科教学的开放性、前瞻性。通过方法论、哲学、逻辑学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来实现。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难点,现实情况是企

业很难接受学生实习,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学校内部实验室,实验资料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学生培养目标编写,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实验内容中。此种方式必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编制的实验资料和现实财务管理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实践中去搜集、整理、分析、设计实验资料。二是购买实验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三是可以到实践单位完成实践教学,但还是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单位的经济事项有些是很简单的、常规的,发生的频率、数量、种类、环境都是不均衡的。当实习单位忙于经济事项时候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也没有时间解决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单位的经济事项处理过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不能得到落实。四是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基地。这种方式的效果比较理想,但是需要企业与学校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可以通过定时间、定指导教师、定实践岗位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策略

(一)无缝衔接、学分互认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实现专科与本科无缝衔接,通过灵活选课,实现学分互认等方式,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知识结构有效结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订要体现适应多样性、层次性、结构性、发展性的要求,教学计划的安排即课程设置要符合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培养需要;教学内容整合不仅仅是内容的增减、更重要的是新知识、新观点的充实与传授;授课手段与方法的改进主要在于深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声、光、电、语言、图形、甚至于模拟场景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是体现课程的特征与知识传授和掌握的相适应,可以采用笔试、答辩、实际操作、课程论文、报告等形式完成考核;实践与创新教育主要通过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讲座、比赛、调研、科研训练、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上述计划的落实都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巩固。

专升本后,学生的学习理念还有专科教育形成的观念,对本科阶段的理论教育存在厌烦或不能很好理解的现象。对待课程中的理论性知识普遍存在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合理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框架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操作技能。可以参照本科教学计划的内容,设置专升本的教学计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可以通过能力结构框架的内涵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教学大纲规范其教学内容,针对不同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门类可以丰富一些,尽量考虑专升本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现状,由此产生的重复设课,内容重叠等问题,可以通过灵活选课,学分互认的方式来解决。二是学分互认。专科阶段的学分通过认证可以作为本科阶段的相同课程的学分。认证的标准由学校根据课程的内容、考核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因素制定。如课程的名称相同、教学大纲的内容及知识点相同或基本相同、考核方式相同,成绩在一定标准之上、教材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等,都可以作为互认学分的标准。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又可以解决学生重复学习的问题。但是学分互认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如果互认的学分过多,是否会给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互认的学分不超过应数额,或者规定学生必须选学其他课程完成相应的学分(比如选修互认学分的1/2)。这就是在前面论述教学计划时,为什么要设置比较丰富的课程体系的原因了。

(二)课程设置优化 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来源、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对其重新设计,不能照搬普通本科课程体系,更不能简单地在本科课程体系上加减,而应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强化基础理论、深化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育,使每―个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都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深造。(1)强化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这些课程有些在专科已经学过,但深度和广度与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另外,增加金融学、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的选修。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拓展能力,注重理论的提升。(2)深化专业特色教育。对于专科阶段非财务管理专业的专升本学生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实行非专业补课制。凡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进^本专业后必勿以第一学期开始,补修专科期间两门至五门的专业核心课,补课不全不准毕业。要督促学生尽快掌握专科基础知识,边补课边学习新内容,这便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3)加强实践教育。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的知识结构,要在确保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使理财实践教学真正起到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作用。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财务管理案例分析、ERP沙盘模拟对抗、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

(三)整合内容、模块教学 课程内容合理划分为不同模块,模块的知识点要明确,授课方式方法要符合内容的要求、模块具有内在知识与能力的逻辑统一,知识传授模块与能力培养模块实现有机统一。要求对知识模块的构成做科学的研究,做到数量合理,做到内容与功能同一或相似,如财务管理知识传授与能力结构掌握模块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及内容: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等,该课程群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围绕学生理财能力的塑造,但该课程群知识的传授是有其先决条件的,只有在线修课程结束后才能讲授和掌握,关于课程群的设置存在先后问题,教学计划的整体课程设置依然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要求在整合教学内容时,主要解决课程内容的重复与顺序倒置,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找到该课程对培养目标实现的作用,即课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功效。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模块的整体功能全面掌握,在知识点与面的传授中,既要做好理论的深化与拓展,又要做好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完备与提高。深化与拓展、完备与提高都要求授课主体与客体在知识的讲授、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做到知识内容的前瞻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做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落实。

(四)地方特色、凸现能力 上海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区域发展的龙头,具有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基于这种人才需求的状况,我校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确定培养目标是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及时修订培养目标,制定正确教学计划,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凸显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财务信息处理能力是当今财务人员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财政部2006年《企业财务通则》首次引入信息管理概念。指出企业可以结合经营特点,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业务

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并指出企业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统筹企业资源计划,全面整合和规范财务、业务流程,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运作。这一系列有关企业系统和会计系统同步运作的设想,突出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进而强调了企业业务流程与会计业务流程的统一。从技术集成的层面上看,我国财务系统已初步完成信息集成,即实现接口层次的应用和系统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较为成功地实现了数据复制、数据联盟以及接口集成。在此基础上,多数企业进入了过程的集成阶段,即通过企业应用集成技术完成后台理财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突出金融知识。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是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的,随着上海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体系,未来的理财工作将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无论筹资、投资、资本运作都离不开金融市场,所以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在专业课中设置更多金融学知识与能力的课程。

(五)创新教育、灵活多样 创新教育具有现实性、重要性、可行性。财务管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理财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水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财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关注社会经济热点,变静止的教育观为动态的教育观,找准所教学科的切入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学科入门指导开始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紧跟学术和实业前沿来构建动态的专业框架,通过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来夯实就业基础,通过竞赛教育,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高校每年举行的“希望杯”、“挑战杯”、“财会信息化”等竞赛,一方面检验各大学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优秀本科生提供施展才智的舞台。在这些竞赛中,优秀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整合、优化,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竞赛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参赛,精心准备竞赛,已经成为扩充教学内容,培养本科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本科生指派专业指导教师,建立“零距离育人”的导师制,确立“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深化教学改革。本科生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科研、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就业,实施零距离指导。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满意度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CPI持续高升,个人财富不断增加,高收入的人群陆续涌现,传统的存款利息低收益少,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求,购买理财产品就成为了使个别资产能够有效保值增值的渠道,并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尽管个人投资者有着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却缺乏相关经验,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作为理财服务提供商,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建立起健全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设立财富中心,并纷纷推出各种新型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国内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

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起源于美国,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已有百年历史,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特点明显,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而在香港,一对一的个人理财服务已经成为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重点了,一些外资银行逐步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推动了香港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变化,反映的是股票市场、金融监管、消费变化等情况。例如股市如虹、消费旺盛、利率下调都会影响到储蓄的减少。个人理财的发展反映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从发展情况来看,还主要停留在咨询服务上,操作上不过是在储蓄功能上的延伸,把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的重组,涉及的投资品种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客户资产不易大幅增值,个人理财业务还有待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认识到开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性,于是各大银行利用传统优势,逐步向该领域进军。

该业务以客户的投资目标为基础,根据客户的资产、收入情况分析,客户的消费以及风险承受程度,帮助客户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与此同时,帮助客户了解该行业,科学的投资,合理的理财,将资产用于股票、债券、保险等方面,通过及时了解资产情况和相关新闻,获得相关收益。现在国内的理财产品中,多数都与各类股票基金挂钩,收益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和与利率挂钩的相关产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推荐相应服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理财产品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经营信托投资和保险证券业务。分业经营似的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相对闭塞,信息不对称似的原本就有限的客户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得资金不能再各个领域充分合理配置。银行、证券、保险都在为各自的客户进行理财,客户的资金只能在他们各自的体系内使用,无法实现在其他市场的增值,客户经理也不能代客户进行直接投资,这就导致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其服务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二)从产品设计上缺乏创新。虽然现在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但仔细比较可发现其实大多数的理财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存贷款产品组合上,或者是较初级的咨询建议服务上,还未涉及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品。所以在产品开发上仍然存在着问题,产品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产品设计要贴近客户,以前的理财产品大多是以产品为中心,忽略了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以营销为主,没有意识到客户的需求,应在贴近客户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三)理财人员的素质还需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金融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客户来讲,投资是希望得到更好的收益,而这种收益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专业的理财规划师结合客户自身的承受能力,来帮助客户分析,达到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然而在我国从事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中,获得理财规划师认证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拥有认证资格不代表拥有专业水准。所以提高个人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三、如何提升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的研究,是在通过连续性的研究,获得消费者对特定服务的满意度相关指标的评价,找出内外部客户的核心问题,发现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实现最大化价值。

客户满意程度说的是客户的感知价值和客户的预期之间的差距。客户在理财业务中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程度才能满意,也会因此继续在该银行购买产品,并可能为该银行做宣传,口口相传,吸引更多的客户。

(一)服务环境

如何能够以迅速快捷的方式接受理财服务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设置个人理财业务网点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周边人群的消费水平,针对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群,合理安排网点,就近吸引有效理财客户。银行排队过长,效率低下,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客户至上。客户给银行提出的建议与意见,银行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客户的表达反映了他们对银行的真是看法,对银行的帮助是直接的。针对银行的理财业务,构建完善的客户反馈体系,将客户的意见收集起来,做出相应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得到客户的认可,也能提升客户对银行的理财服务满意度评价。

(二)产品创新

鉴于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面的能力有限,在产品开发上和创新上应紧跟市场变化,了解客户需求,理性定价,对优秀产品应及时推广。积极开发结构性金融产品,发展资产证券化,改善与证券、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合理的产品应该卖给合适的客户,针对风险大收益高的产品应面向资金量大、风险承受力强的客户。银行的投资理财产品应多考虑投资者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根据客户不同的人生阶段打造不同的理财产品,如为客户的还在设计的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理财产品;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养老理财产品。合理收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三)理财人员培训

普通老百姓都比较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这时就凸显了理财顾问的重要性。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选拔出优秀的员工进行理财顾问业务的培训,来满足对理财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此外,银行应与财经类相关院校进行合作,将内部优秀员工送进学校进行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在高校内选拔合适的人才,既具备金融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的高素质理财人员,为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群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改善银行形象

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会先考虑这家银行的综合实力是否够强。最先考虑的必然是该银行的理财水平,在整个行业内的排名和广大投资者中的口碑。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业务,还包括理财业务、代缴水电费、工资等多种服务,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银行的环境如何,银行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如何,员工的素质如何,都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会选择这家银行。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他们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态度为客户服务。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考虑周全,提供更多便捷服务,争取在广大客户中树立好的形象,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卢海燕. 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J].学术论丛. 2008(4):31-33.

[2] 何泰康.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探讨[J]. 当代经济.2010(14):36-37.

[3] 路楠.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 金融市场.2012(01):71-72.

篇10

[关键词]个人理财财务比率

在个人理财规划业务中,理财规划师为了保证客观、专业的制定理财方案,首先需要了解客户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关键在于其能否对客户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目标的充分掌握,通过相关比率分析客户现行的财务状况并预测客户未来的财务状况。

一、个人理财与公司理财财务分析的区别

公司理财与个人理财中的财务分析都是通过编制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计算系列评价指标,对过去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性分析和评价、对当前财务状况进行调整、对未来的财务运作进行预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拟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其财务分析复杂性不同,与公司理财相比,个人理财的财务分析有其独到的特点。

(一)财务分析的目标不同

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向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内部经营管理者和政府部门以及监管当局提供有关企业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外部要求、各类交易的发生和变动,以及利润及其构成等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各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以此作为投资、信贷、决策的信息依据。而个人理财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是让客户了解他本身及家庭的财务健康状况,并为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理财规划提供准确信息。因此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都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基础,但使用的财务比率、计算方式、参照指标等是不同的。

(二)没有严格的会计准则要求

个人和家庭的财务报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也不需要像企业会计中严格对应。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根据谨慎性原则的需要,需要对应收债款、证券投资、无形资产等各种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而在个人理财中一般没有体现。因此个人理财的财务分析一般不严格依照会计准则进行,往往需要理财规划师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础不同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一般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而个人理财中个人及家庭财务状况大多以收付实现制计算。

(四)准确性依赖于客户

公司理财中有专业和独立的会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依照严格的会计准则和处理方法,财务报表勾稽平衡,能够较为准确全面的反应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而个人理财中能否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完全依赖于客户是否有记录收支状况的习惯,是否能够提供准确的资产负债信息,是否对相关的非财务信息有足够的估计。

二、个人理财财务比率的应用

国内外对个人理财业务中的财务比率研究较少,也没有达成共识的财务分析体系,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CHFP和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CFP提出的财务比率体系。

(一)CHFP对个人理财中财务比率的研究

CHFP主要要求理财规划师对客户的6项主要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并依据财务分析的结果对客户现行财务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对客户及其家庭未来的收入和负债情况的预测,提出理财规划建议。

1 结余比率=结余/税后收入

结余比率反映客户提高其净资产水平的能力。其中结余和税后收入均来自客户收入支出表,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0.3左右较为适宜。

2 投资与净资产比率=投资资产/净资产

投资与净资产比率反映客户通过投资提高资产规模的能力。其中投资资产和净资产均来自客户资产负债表,投资资产包括“其他金融资产”的全部项目和“实务资产”中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及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品。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0.5或稍高较为适宜。

3 清偿比率=净资产/总资产

清偿比率反映客户综合偿债能力的高低。其中净资产和总资产均来自客户资产负债表,净资产等于总资产减去负债。一般认为该比率应该高于0.5,保持在0.6~0.7较为合适。

4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

负债比率与清偿比率相加等于1,同样反映客户的综合偿债能力,其中负债比率和总资产均来自客户资产负债表。一般认为该比率应控制在0.5以下,但也不应低至接近0的程度。

5 负债收入比率=负债/税后收入

负债收入比率反映客户在一定时期财务状况良好程度的指标,其中负债来自客户资产负债表,税后收入来自客户收入支出表。一般认为该比率控制在0.4以下较为合适。

6.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每月支出

流动性比率反映客户支出能力的强弱,其中流动资产为客户资产负债表中“现金与现金等价物”项目,每月支出来自于客户收入支出表中年支出除以12个月。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3左右较为合适。

(二)CFP对个人理财中财务比率的研究

CFP要求理财规划师根据客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和收支储蓄表分别进行负债比率、支出比率、储蓄比率分析,还需要对家庭综合财务状况进行理财成就率、资产成长率、财务自由度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致富公式,对净资产成长率进行分析。

1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其中负债包括自用资产、投资性资产和信贷消费,负债比率越高,财务负担越大,如果收入不稳定,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较大。

2 支出比率=总支出/总收入

影响家庭支出比率的因素有两个:消费负担率和财务负担率,其中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比为消费负担率,通常情况下边际消费负担率会随着总收入的增加减小。理财支出与总收入之比为财务负担率,包括利息支出、保费支出、投资交易成本等,一般不超过总收入的30%。

3 储蓄比率=自由储蓄额/总收入

自由储蓄额为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和已经安排的本金还款或投资,可以用来实现一些短期目标、或用于提前还款以降低贷款的利息负担,或用于增加投资以其净资产的迅速增长,可以设定自由储蓄率10%为目标。

4 综合财务比率

综合财务比率包括理财成就率、资产成长率和财务自由度。

(1)理财成就率=目前的净资产/(目前的年储蓄×已工作年数)

理财成就率计算的前提是储蓄增长率和投资回报率相等,标准值为1,该比率越大表示过去的理财成绩越好,储蓄运用的投资回报率是影响理财成就率的重要原因。

(2)资产成长率=资产变动额/期初资产=(年储蓄+年投资收入)/期初总资产

资产成长率表示家庭财富增加的速度,通常情况下年轻人的资产数量较少,资产成长率也会稍高,若不考虑以上因素,则积极储蓄并将其转化为投资的人,资产成长率较高。

(3)财务自由度=(目前的净资产×投资报酬

率)/目前的年支出

财务自由度的目标值是退休时等于或大于1,即包括退休金在内的资产,风险较低的投资所获得的利息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的生活水平。如果更早达到1的水平,则可以更早选择退休或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5 致富公式=净储蓄/净资产

致富公式也称为净资产成长率公式,代表个人累积净资产的速度,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和状况,通过提高储蓄率、提高投资报酬率、提高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积极增加理财收入、有效利用财务杠杆等方式提高净资产成长率。

三、对个人理财规划业务中财务比率应用的建议

(一)重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财务比率的使用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就是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在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而在目前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中,由于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和广大客户对理财规划业务认同感不足,各大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工作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客户当前富余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对客户本身的财务健康状况的分析仅作为参考指标或根本不进行。伴随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金融资产的分配和家庭财务状况的整体情况。为此,各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应更多的从客户利益出发,以详细、认真的记录客户的财务信息基本情况并对各项财务比率进行系统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的帮助客户配置金融资产。

(二)根据客户所处的生命周期设定适合的财务比率体系和参考值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中尚无广为认可的财务比率体系,较为常用的是负债比率、流动性比率、投资净资产比率和财务自由度指标。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因其资产状况、家庭状况和理财重点的不同,使用的财务比率体系和参考值都应有所调整。例如对于单身期青年人,重点应保证储蓄比率和结余比率,积累投资用的第一桶金;而对于已有子女的中年家庭,应增加教育支出比率和保险比率的考虑;对于即将退休的中老年家庭,应调整退休前后的生活费用提高财务自由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和客户职业特点,财务比率的参考值也应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应结合中国国情,根据职业、年龄、家庭状况、风险态度、城市地区等指标进行较大规模的数据调研,得出实用的财务比率参考值。

(三)通过财务比率的横纵向比较发现和解决客户的财务问题

对于企业理财而言,单纯计算企业的财务比率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的情况,只有把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与以前的、与其他企业的、和整个行业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财务比率分析才有意义。但目前的个人理财业务中基本只分析客户目前或当年的财务比率,而很少就客户往年的财务比率或与客户类似家庭的财务比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一方面是由于对于财务信息分析的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客户历史财务信息不完整,无法进行比较。这样导致的直接问题是突发事件或短期财务信息变化可能掩盖客户家庭财务健康状况的本来面目,导致所进行的理财规划产生偏差。因此要建立客户的财务信息档案,积累客户财务信息,跟踪客户财务比率,对突然变化的财务比率要帮助客户认真分析原因,剔除财务分析中的偶然因素,提升财务分析质量,为理财规划提供更准确的工作基础。

(四)开发更为简便、全面的财务记录和分析软件

尽管伴随个人理财业务的逐渐兴起,国内很多企业如金蝶的友商网、用友的伟库网、网大账本等已经开始提供个人理财的财务记录平台,但相较Mint、Quicken、Yodlle和Microsoft Money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财软件,国内的相关软件和平台尚缺乏客户数据与金融机构的连接,所进行的记录也只能为客户本身提供简单的财务报表,不完全适用于理财规划师的要求。因此各金融机构应为自己的客户免费提供好用、易用、功能适当的个人理财软件,用于客户全面记录财务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够在客户授权下自动从金融机构获取财务数据,即时更新财务信息,同时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健康状况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1).

[2]FPSCC.金融理财原理(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