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的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中式的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中式的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设计;居住区;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199-01

一、新中式设计产生的背景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和影响,使我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欧美设计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不断地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而且在这些面孔还标注上了“洋”名字,这不得不让人感到迷茫。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有着悠久的园林景观营造传统,为什么要硬生生地抄袭异国的文化?这样的景观设计没有考虑到自身地区文化和自然地理差异等因素,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以追求豪华景观、任意破坏自然生态等现象已成为日益突显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本土文化是将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风”式居住风潮正式一支不可忽视的潮流。“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中式” 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广大民众所追捧。"新中式"景观设计也就在此背景中诞生了,它是在汲取外来美学精华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新中式景观设计的概念

“新中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

三、新中式景观设计在现代居住区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中式居住区不是拘泥于传统的造园形式,而是对传统园林所体现的居住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取其文化精髓及造景手法运用于符合现代居住环境的设计中去。

深圳万科第五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100个楼盘活动”的六盘之一。它的景观定位是“骨子里的中国”,探索“原创现代・中式”景观,传承江南民居院落中的精粹。整个社区是以“村落”组成的,“村”内设有街巷连接各个“村落”构成了极富人情味的邻里空间。简式马头粉墙建筑外观汲取了传统马头墙的意蕴,简化马头墙的形式,形成具有强烈“中式”识别特征的墙体景观。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以池塘相隔,小桥相连,互为景观。水体与建筑融为一体,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意象韵味。通过墙体处理及建筑空间形成的框景、夹景等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使得空间虚实结合,小中见大,层次感丰富。庭院的“前庭后院中天井”以及通过组合形成的“六合院”、“四合院”体现中国传统民居的内向型空间;在强调私密性和领域感的同时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场所。第五园在色彩的控制上追求“舍艳求素”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民居采用的“黑、白、灰”三色来突出粉墙白瓦素雅的环境色彩基调。使用大面积的白色墙体并为植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同时也追求简介素雅的植物景观,结合场所进行修剪,局部采用欧式植物几何种植方式与简约的建筑外墙及道路布局方式向吻合,形成协调的建筑景观。

广州清华坊是现代院落式居住区,由住宅、部分商业建筑、会所、管理用房组成。在秉承成都清华坊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岭南气候与居住习惯的改良,着力建设一个具备院落格局、庭院楼阁、私家花园、古韵新风、文化内涵等五大特色的人居作品。以马头墙、天井、青粉瓦墙等传统建筑元素创建现代舒适的住宅环境。

四、结语

文化底蕴是景观设计的生命力。只有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凡人深刻理解之上,才能拥有融合和创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安居”、“乐居”;新中式景观设计也要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满足现代人生活对空间的使用要求。如今的“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处于良好的政治学术环境中,我们共同期待它能迎来一个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兴盛时代。

篇2

关键词:野花组合;景观设计;花卉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无论是城市的绿化还是园艺景观的设计,都少不了一个身影,那就是野花景观。尤其是城市绿化中,经常用草坪和野花组合来塑造淳朴大方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使得观赏的人们有种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其实这种野花景观在很久之前就出现在历史的园艺设计中。利用野花的组合来塑造自然景观并且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运用到了城市绿化之中。

1、园林花卉设计应把握的原则

1.1地域相宜原则

在花卉配置造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花木种类、品种时,应以当地乡土种类为主。当引种其他地域或气候带的花卉种类时,应按照气候、立地相似的原则进行,并加强相关的科研和试验,待完全适应后再大规模应用于景观配置中。

1.2位置相宜原则

我国传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视因位制宜的,每一座园林、每一片绿地、每一个景点,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阴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闭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卉配置时要注意因位而宜。如阳坡地应选择耐旱性强的花卉,而低湿处则应选耐水湿的花卉;耐阴的花卉必须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以避免强光照射,而喜光的阳性花卉必须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处。总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势和立地条件,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照顾游赏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1.3色彩相宜原则

花木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地气候条件、场景氛围(喜庆、哀伤、热闹、幽静)等相协调,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在花木配置时,常常用到对比色彩搭配配植,若应用得当,则可呈现出跳跃新鲜的效果,起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花木配置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

1.4季节相宜原则

花木配植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节变化,以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观创作中应将地形与植物这两种与人类最具亲和性的造景因素结合起来,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春景要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叶色与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则以夏阴浓郁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态、郁闭后的遮荫效果,并用夏花植物来点缀其中;秋景应侧重秋果、秋实、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实形态等的变化,并点缀叶树,以强化景观效果;冬景则宜突出清爽与风寒的冬意,以常绿的松柏等植物与落叶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疏密错落的空间内容,同时考虑自然风雪冰霜等景观的因素。这样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或美的联想,又能使人从花木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兴、盛、衰、亡,增加人对自然的感知和视觉感观上的刺激。

2、野花景观中花卉的品种选择

野花组合中所用的花卉种类繁多,其中多年生的花卉主要用的是菊科花卉,从景观构建中主要使用的有松果菊、蜀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等,因为这些菊科花卉品行优良,利于种植。如果需要自播繁衍能力强的则需要像二月兰、兰陵草、波斯菊等这样的花卉。它们一般占据了景观形成中的主要地位,是组合中最基础的搭配植物。如果需要其他的野花进行点缀的话,则需要结缕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在花卉组合搭配时,要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首先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造成逼真的效果,这样才能给人以强烈的返璞归真的感觉。另外应当考虑花色的搭配问题,要确定花色的范围广、花期长并且要注意混搭,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于花卉品种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所以要根据景观的类型和花卉要种植的地域来进行具体分析和选种。

3、不同观赏季节野花的种植手法

野花的种植手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人工播种,另外一种就是机械播种也就是所谓的高压喷播。像大面积的绿化,或者是在公路护坡等不适合人工播种的地方就只能采用机械播种了。播种之前要先准备好播种所用的工具和材料,现将草种、花种、纤维粘结物、土壤粘结剂、改良剂、保水剂、复合化肥等与水混合,经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工作原理就是讲混合液加入到机械之中,再通过高压泵的作用,让混合好的液体喷射在地面上。但是不同地面条件的组合播种密度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与水、光、土壤、养份等环境条件有关。在野花生长的过程中,一般会生长出一部分的杂草,可以通过深翻土层,如果是在杂草生长比较旺盛的地区播种,可以选择性播种。同时,覆盖无纺布也可以保护野花不被杂草所影响。而且种植的时候控制株高也是非常必要的。野花不同品种对草地的适应性不同,土壤的温度不同也决定了要选择在不同的观赏季节用不同的花卉组合来完成景观设计。更多的播种时,应该选用多年生的或者更长期的野花来进行组合。掌握了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合理选择花卉,并对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所以,野花景观的种植要点就是播种地的选择、种植密度、播种时间、野花组合等。其实野花组合既可以单独播种,也可以和草种混合,从而形成花中有草,草中有花的艺术效果。在南方适宜选用暖季型草种,但是一般生长过快的应该避免使用,因为它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抑制效果。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细叶羊茅等草种与花卉的混播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野花种植之后的养护方法

花卉的养护是指日常根据花卉的具体需求,对花卉进行的修剪、浇水、翻土、防止病虫害和施肥等行为。对于不同的花卉的养护方法并不一样,但是大相径庭,主要的步骤还是一样的。修剪时候要小心,不能把花卉弄伤。浇水时候要确定花卉是属于什么品种,是需要多水还是厌水植物,是需要酸性水还是碱性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不同季节,花卉通常会发生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这就需要根据花卉品种来确定花卉所发生的病虫害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对于得病的花卉进行隔离并且喷施农药。在大部分的花卉景观中,需要年复一年的保持野花颜色的鲜艳,对于能够自播繁衍的一年生野花,就不需要重新播种。可以选择在春季和秋季播种即可。播种时间应该及时,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利用土地的土壤湿度。

结语

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这种方法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野生花卉在养护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更加符合国家要求的绿化宗旨和可持续再生原则,因此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会逐渐成为普遍化。

参考文献

[1]肖梅.景观设计要素―花卉[J].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5).

篇3

关键词:现代园林;艺术观念;设计手法;平面形式;立体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68-1

0 引言

现代的景观设计过程,充分结合了社会的各种人文背景,经济发展的动态和政治思想的统一,体现了景观美学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传统的园林设计起源于私家的庭院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的改变,园林设计走出家庭的局限向公共、公开场合拓展,同时也实现了园林景观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城市环境的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功能,为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1 现代艺术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1.1 艺术观念的影响

艺术的各种流派都有其自身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视角,无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上的抽象派理念还是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的多视点角度,都以各自的审美观影响并改造着现代园林的设计思路,并以整体景观的美学效果来实现艺术观念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

1.2 艺术语言的影响

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以表现内容为目的,同时也具有地理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语言的运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园林设计师的创作构思,进而从整体的景观效果中渗透着艺术语言的转化和运用,丰富了景观的形态世界。

2 现代艺术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运用

2.1 平面形式层面上的设计手法

2.1.1 秩序的法则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在对平面的处理上,更多的倾向于抽象化的处理方式,在看似简洁的线性组合中将平面构图的内在秩序嵌入其中。几何抽象画风的形成是由抽象风格的绘画基础逐步探索和发展而成的,通过这种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使园林设计告别了单纯的墙体围合,向着具有几何逻辑的自由建筑设计风格转变。在现代景观设计平面中,这种对抽象秩序的法则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得到广泛运用并加以推广变化。

2.1.2 动态的构成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摆脱了静态的平面构图,很多设计师从发展的角度来定位现代的园林景观,更多的选择了采用一种动态的平衡来对平面进行处理。动态设计风格的转变,为园林的设计添加了很多自由表达的元素。古典园林中,主要以传统的直线构图为主,而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更多的受到了受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的影响,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采用了各种形态各异,动感十足的曲线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平面。

2.2 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设计手法

2.2.1 空间的流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结合了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与建筑风格,强调了空间创造的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是对与形体有关的空间问题进行处理、利用和美化。现代园林的空间设计特征是穿越分隔,构建开放而连续的园林空间,加强园林空间的有效使用。

2.2.2 网格的运用 网格是园林空间的构成特性,通过每一个节点的衔接和扩展的特点,可以使单一的空间具有多向、自由的发展趋势,且无论任何角度对园林网格都具有扩展的空间感,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构架。园林网格空间如与建筑空间同构,会使场所空间富有逻辑性、无限性、均质的特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呈现出立体、层叠、错位的多重变化,园林网格空间景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适合于当代处在激烈流变中多元文化取向的都市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网格空间强烈的透视感,借鉴建筑用墙来分隔空间的原则,用花卉、绿篱、地被、乔木作为绿墙来严格的按网格平面形式来分隔空间,植物以直线、方块、平行、三角形的简单规则式种植来达到组合空间的目的。

2.2.3 自由的变构与穿插 自由的变构与穿插的设计手法从简单的旋转、叠加,到复杂的变形、移位等,都体现在现代园林景观的空间设计理念中。通过对相对独立空间的整体化连接,为了减少透视的变形,对地面的处理也采用常见的高差变化,尽可能多的利用常见的几何形以及不对称构图的方式来突出强调地面的效果。即使设计中采用轴线,也不是强调其对称性,而是用不完全对称布置的景物,或折线的边缘打破完全的对称,追求不对称均衡,讲究一种自由的变构与穿插。

3 结语

立足于现代艺术的视角,认真审视现代艺术带给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和影响,设计师们更趋向于采用内含秩序的简单几何抽象风格与以曲线为基调的动态平面设计。与此同时,现代建筑风格带来的流动空间理论也为现代园林景观的空间设计提供了可塑性参考。利用网格塑造出来的园林空间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与或利用几何空间的秩序进行自由变构与穿插,强调了园林景观空间上的随机性与偶然性。抽象性、结构化、简约性等后现代思维的介入,让园林设计呈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同时也为现代园林的利用效率与景观的观赏价值提出了更高的欣赏要求和评价高度。通过对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重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使整体的景观更具有美学价值和建筑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纵.我国园林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及思考[J].中国园林,2009,(3):43-47.

[2] 王向荣.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5.

[3] 陈晓彤.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J].规划师论坛,2009,(6):29-32.

篇4

关键词:野花组合;景观设计;花卉

随着城市绿化的逐步完善,野花景观已经深入被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当中。当野花景观一出现,就大大地吸引了观赏者和其他设计者的眼球。这种方式虽然近几年才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但是它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公元前,野花景观就已经出现在了古波斯的设计图中[1]。只不过当时对野花景观的运用并没有像现代这么完美,但是不得不说,野花用于景观设计中已经拥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出,园艺这个词便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野花景观作为园艺的一部分,当然不能例外。

1 野花景观中花卉的品种选择

野花组合中所用的花卉种类繁多,其中多年生的花卉主要用的是菊科花卉,从景观构建中主要使用的有松果菊、蜀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等,因为这些菊科花卉品行优良,利于种植。如果需要自播繁衍能力强的则需要像二月兰、兰陵草、波斯菊等这样的花卉。它们一般占据了景观形成中的主要地位是组合中最基础的搭配植物。如果需要其他的野花进行点缀的话,则需要结缕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在花卉组合搭配时,要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首先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造成逼真的效果,这样才能给人以强烈的返璞归真的感觉。另外应当考虑花色的搭配问题,要确定花色的范围广、花期长并且要注意混搭,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于花卉品种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所以要根据景观的类型和花卉要种植的地域来进行具体分析和选种。

2 不同观赏季节野花的种植手法

野花的种植手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人工播种,另外一种就是机械播种也就是所谓的高压喷播。像大面积的绿化,或者是在公路护坡等不适合人工播种的地方就只能采用机械播种了。播种之前要先准备好播种所用的工具和材料,现将草种、花种、纤维粘结物、土壤粘结剂、改良剂、保水剂、复合化肥等与水混合,经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工作原理就是讲混合液加入到机械之中,再通过高压泵的作用,让混合好的液体喷射在地面上。但是不同地面条件的组合播种密度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与水、光、土壤、养份等环境条件有关。在野花生长的过程中,一般会生长出一部分的杂草,可以通过深翻土层,如果是在杂草生长比较旺盛的地区播种,可以选择性播种。同时,覆盖无纺布也可以保护野花不被杂草所影响。而且种植的时候控制株高也是非常必要的。野花不同品种对草地的适应性不同,土壤的温度不同也决定了要选择在不同的观赏季节用不同的花卉组合来完成景观设计。更多的播种时,应该选用多年生的或者更长期的野花来进行组合。掌握了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合理选择花卉,并对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所以,野花景观的种植要点就是播种地的选择、种植密度、播种时间、野花组合等。其实野花组合既可以单独播种,也可以和草种混合,从而形成花中有草,草中有花的艺术效果。在南方适宜选用暖季型草种,但是一般生长过快的应该避免使用,因为它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抑制效果。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细叶羊茅等草种与花卉的混播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2]。

3 野花种植之后的养护方法

花卉的养护是指日常根据花卉的具体需求,对花卉进行的修剪、浇水、翻土、防止病虫害和施肥等行为。对于不同的花卉的养护方法并不一样,但是大相径庭,主要的步骤还是一样的。修剪时候要小心,不能把花卉弄伤。浇水时候要确定花卉是属于什么品种,是需要多水还是厌水植物,是需要酸性水还是碱性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不同季节,花卉通常会发生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这就需要根据花卉品种来确定花卉所发生的病虫害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对于得病的花卉进行隔离并且喷施农药。在大部分的花卉景观中,需要年复一年的保持野花颜色的鲜艳,对于能够自播繁衍的一年生野花,就不需要重新播种。可以选择在春季和秋季播种即可[3]。播种时间应该及时,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利用土地的土壤湿度。

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这种方法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现在,很多地区花卉景观所引用的花卉都是当地山上的野花,野生的花卉不但品种繁多,而且生命力顽强,具有很长的花期,自播繁衍能力也强。用来做野花景观的花卉再适合不过了。这种花卉在养护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更加符合国家要求的绿化宗旨和可持续再生原则。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会逐渐成为普遍化。

参考文献

1 周禧琳.园林花境的植物种植设计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6)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营造手法

1、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水景的艺术营造都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喷泉、涌泉、瀑布、溪流、湖水或者池水等。就喷泉来讲,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水景设计,呈向上水态,可以形成多种形状,变化多端。目前颇为成功的设计案例有世博会的韩国馆、洛阳新区的音乐喷泉以及郑州新区 CBD 的水幕电影,将水、音乐和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景观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同时将水的流动性与自然景观的静止性结合在一起,如从假山上落下的瀑布,根据景观的特色形成各种艺术美感,将景观本身静态色彩与流动的水元素相结合,赋予景观更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体现出水景的活力。

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形成

现代城市的园林水景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出水元素的综合利用效果,将水景与水生植被有机结合,不论采用借景还是对景的方式,不论是俯瞰、鸟瞰、仰视还是其他角度,都要能够体现出景观的艺术美感。比如公园的池塘中种植一些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水生植物,再放些鱼苗、蝌蚪或者其他水生动物在其中,营造出植物、动物与水景之间互生互养的局面和生态环境,将水景与植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营造出水景的整体氛围。以水边的植物种植为例,在进行栽培时要注意远近有致、疏密结合,栽植一些垂柳,形成一种柔和的线条美;种上层次感较强的落羽松、池松、水杉以及小叶榕等,表现的更具趣味性。而如果是为了营造假山、水景和植被之间的整体氛围,则可以适当的种一些水生植物,再搭配一些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花草灌木或藤本植物,将整体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衬托,颇有艺术的美感。此外也有不少的水景营造中是采用小叶杨、辽杨、沙地柏香蒲、菖蒲、水仙、水芹菜、芦苇等湿生植物来烘托氛围的。在水景与植被的氛围形成中不仅要注意水面植物的种植,还要注重水池、湖塘岸边耐湿乔灌木的配置,在进行水边种植时要尽量减少落叶树种的代谢产物,确保水景的整体的美感,实现优化利用。

3、山水融合的动感情景

在城市园林水景艺术营造中,将山水有机融合,将山的静止和整体艺术氛围巧妙地与水元素相融合,既凸显出山水氛围的千姿百态,又能有效体现出城市园林景观的活力。将山、水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景观石、石驳岸与水相互交叉、渗透、融汇,形成动感十足的山水景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借用湖石、驳岸等资源,融入水元素的表现手法,展示出各种形态的山石,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神貌兼有;也可以稍稍加以修饰,但着重于意的表达,而非形的相似。此外,借助由驳岸与水线构成的一连串景观与环境,将各种形式的驳岸融入水中,以彰显出一种亲水的魅力和艺术感,更是通过山水的融合,带出景观的动态感,形成一种自然意境。

4、水体活力意境的营造

水是生命之源。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尤为看重对水体活力意境的营造,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更要展示出水元素的艺术效果。将水景与周边的建筑物向融合,体现出水的活力和生命的内涵。通常的园林设计中为了构建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坚持能量守恒和物质循环的规律,一般会将榭、舫、廊等地方纳入水景营造的范围内。比如榭,临水而建,多是采取横向分割水流和水面空间的形式,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的集合点。因此,榭不仅是让人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水景的良好观景场所,也是有助于发挥出水体活力的创意空间。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者具备良好的技术造诣和对水元素的欣赏能力,在设计时要能够将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相融合。如北京的地质公园在园林的景观的艺术设计中,采取借影的方式,利用水面倒影,将景物做多层次的划分,扩大视觉空间,增强了空间效果,景物透过水的反映体现出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从水中赏景观物,不同于现实的直观的视觉感受,别具一番韵味。

二、园林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

1、驳岸

在园林景观中,采用的驳岸一般都是砌石类,给人的感觉更加自然。在施工前,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对驳岸的水平位置进行确定,并做好放线定位工作,以保证施工的有效性。在挖方过程中,要对放坡的坡度进行管理和控制。挖槽过后,要对地基进行夯实,对于软弱涂层,则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加固,然后再夯实。之后,要进行混凝土基础的浇筑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石块之间的分割距离,设置相应的分隔缝,并用防水材料、沥青、橡胶等进行填充。在施工完成后,应该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勾缝严密、砂浆饱满,墙体平整美观。对于一些存在明显高低差变化的驳岸,要在适当的位置留出沉降缝,以保证其稳定性。

2、喷水池

水景中使用的喷水池类型多种多样,如喷泉、瀑布、跌水、涌泉等,在美化居住空间的同时,也调节小气候环境,深受人们的喜爱。常用的喷水工艺流程为,水源由进水管(若水压不够,则需流经泵房)进入喷水槽,通过分水器至喷嘴喷出,池内水位升高后于顶部的溢水口流出至阴井或回流至泵房循环利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喷泉常结合高科技手段如:声、光、感应系统等,制造出富于变化的,具备很强吸引力的水景景观。

3、喷泉

喷泉可以说是现代水景的代表,其形式多种多样,构成的景观效果也十分丰富,如现代城市园林中常见的音乐喷泉,甚至可以成为一座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因此,对于喷泉的施工,要格外重视。喷泉的水景一般由喷头的形式决定,结合射灯、激光等先进技术,可以增强水景的美感。因此,在对喷泉进行施工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对喷头进行合理选择。可以从喷出的水形以及射流的平滑度,判断喷头质量,确保其可以满足水景施工的环境需求。喷泉施工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其一是水池。水池作为喷泉的主体部分,是喷泉的承载体,其形态包括矩形、圆形、椭圆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喷泉喷出的水柱高度必须小于喷水池的宽度,这样可以防止水流喷出水池。同时,为了保证安全,应该将水池周边的地面设置成斜坡,并具备一定的粗糙度,同时要将水池的深度控制在1m以下。其二是泵房。泵房指为喷泉供水的专业设施,一般需要结合周边环境进行设置,尽可能避免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在对泵房进行施工时,要保证进出口的位置存在有渐变管,进出水管的孔径要逐步扩大,降低水流对于管体的压力,保证水流的稳定性。其三是阀门井。园林喷泉的主要供水来源多是城市自来水,因此,要在喷泉附近的给水管道上,设置相应的阀门井,保证供水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4、人工湖

施工前,应该使用石灰、砂子等,在现场勾画出人工湖的大致形状和范围,然后沿着勾画出的轮廓,进行定点打桩,并使用水平仪标出高程。之后,应该按照设计图纸,利用相应的工程机械,对人工湖进行挖掘,要确保挖掘的深度,保证湖水的位置处于地平面以下。人工湖挖掘完成后,要对其护堤进行夯实,使用石料或者砂子对湖底进行填铺,填铺厚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然后采用PUC防渗材料对湖底进行覆盖,并使用封闭充气的方式,检验其密封效果。若密封效果良好,则可以引入水源,并对湖岸进行适当处理,保证其与周边景观的完美结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中,水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的质量。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做好水景的施工工作,使其与园林的整体文化相一致,从而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跃强,孙茂青,吴文学.浅谈园林水景的设计和施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

篇6

关键词: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景观形态学

一、景观规划设计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①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③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①景观环境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

二、景观规划设计观念

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 km2 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不同而已。

三、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

1景观之道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之一观念的基础上的。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在这意义上,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

2道家哲学与设计方法

作为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的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手法,例如空间的组织、尺度的设定和位置的调整等。研究的主体将分为:布局和"意";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交流的途径;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画意。

四、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研究

1自然与人工

"自然"不仅标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和运动变化的宇宙天地万物(即自然界),而且也指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没人为处理或显现出人为痕迹的情况,自然意味着原朴、原在、本色。"人工"主要标指人的行为、思想意识及创造,它也指与"自然"相反的、具有人为处理的、显出人为痕迹的状况,意味着变异、转型、非自然。

从人类社会实践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改造着自然,自然制约着人工对它的改造,尽管自然是人工的"母体"和"故乡",人工是自然的升华和高级形态,自然与人工之间永远存在着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倾向上,却偏向于执著的笃信和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亲契合一,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在意识倾向上表现出一种"人工"战胜和压倒"自然"的"天人相分"。

2设计中的"意"

对于规划设计而言,在遵从自然的基础之上,所应表达的必然应为人们对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感受。这就要求各个景观要素之间产生一种交互式的联系方式,这便是景观的脉络肌体,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形式。景观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是人为和自然过程中一组事物的整体结合。作为环境设计的交流媒介,"气"在场所中无处不在,通过外观形象、联想、视觉效果甚至声音、气味和颜色传递着信息。不论这种交流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微妙的或简单的,它都为成功使用包含了以上所有形式方法的设计语言提供了和谐的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天人合一

今天,"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中国人常说的"天人合一",不管其首倡者的出发点是什么,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现代人的"天人合一"观,指的是可以通过人们已经取得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和通过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来设计、建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日常生活环境,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1基础格局

空间格局并非完全是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基础格局。

2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六、结束语

景观形态学为景观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在追求生态适应性的规划方法论之外的又一次思想回归与转变。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对人性再认识的深入的必然。但是同其他规划理论和模式一样,景观形态规划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尽量发展完善这种规划方法,以使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相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时代的更迭,居民小区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居住的实体,而要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居民的情感需要也纳为设计要求。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真正居住在小区的居民为轴心,切实提升人的价值需求,尊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需求。园林景观的存在是作为一个媒介,应使居民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让生活在都市人们的心灵得到宁静,让居民生活得安心。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1、地貌与路径

地貌是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影响力的元素,它对植物、水体、铺地和建筑物等其他元素也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可以形成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的个性。从地貌角度看,住宅区用地有平地、丘陵和山地之分,这些不同类别的居住区地形地貌影响住宅区路网的结构和路径的走向。

2、植被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植被包各种乔木、灌本、藤本、花卉、草坪及其它地被植物。这些植物除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为提供休息、娱乐场所等作用外,给居民带来自然意识和生机,是营造居住区优美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

3、硬质铺地

居住区道路路面、活动场地地面、人行道等铺砌的质感、图案、色彩均是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引人注目的特征。不同的材料、质地、纹理、色彩造型等形式的地面铺装元素运用可以使小区空间更加丰富多彩。铺装景观不仅具有满足居民具体使用要求的物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精神功能,即满足居民归属感、认同感等深层的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要求。

4、设施小品

住宅小品设施分为三类:(1)功能性小品,如座椅、路灯、垃圾箱、电话亭、休息亭廊、儿童游戏设施、体育活动设施等;(2)装饰性小品,如雕塑、花架、花坛、假山等;(3)分隔空间的小品,如围墙、栏杆、入口标志等。

二、园林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2、经济效益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3、景观环境效益

由于地处住宅区内,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三、居民小区中的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的重点

1、统一规划设计园林,合理布局景观

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内部的绿地种类非常繁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绿地,选择不同的植物群,对于规模不一,功能各异的城市用地,我们要该城市的整体城市结构以及风貌,根据不同的种类的绿地要求,科学的协调以及合理的布局整个园林绿化景观,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化景观系统,并且能够与整个城市的自然绿化环境保持一致,我们的设计策略务必做到在人性化的基础上注重城市的生态化和自然化,做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观赏性与实用性协调一致,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园林景观设计。

2、居住区园林规划细节设计

(1)小区道路及园路的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行道或人车分流的形式。园路规划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形状。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时,园路担负着连接建筑景点(亭、花架、廊等)、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的任务。从休闲游览的角度而言,园路的安排应尽可能呈环状,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走回头路。

(2)景观设计

要达到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要增添人文色彩,体现文化底韵,使小区居民达到放松心情、缓减紧张情绪,从而陶冶情操,得到休闲和愉悦。园林建筑(如:亭、廊、榭、花架等)强调有法而无定式,采用回环曲折,层次错落,创造园林环境的无限变化,创造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园林小品要简远、疏朗、雅致,突出特色,使其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

(3)园林绿化设计

居住小区绿化应以乔灌木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覆盖地面。种植方式上因地制宜,采取丛植、孤植或群植的种植方式,虚实相衬,贴近自然。植物配置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数量的搭配,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如不同的建筑环境,配置不同的园林植物,选择一些姿态优美、枝干秀丽的树种,营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意境,使小区景观生动、优美、自然。在绿化规划中,种植的方式也要考虑到养护作业的方便与低成本,通过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合理运用种植方式,创造人居和谐的环境景观。

3、以生态建设为重,结合该地区的文化内涵

生态绿地建设是居民小区中园林景观建设的重点,生态绿地可以净化空气、隔离和吸收城市噪音、防风降尘、提供健康的活动空间、美化居住的环境并为居民带来愉悦的心情。在运用生态因素时,应多运用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绿色植物。楼盘作为一个展现的整体,应突出当地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历史和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做出为人民认可的品牌内涵。其中,建筑小品不应影响生态因素的发挥,要融入生态元素中。

4、坚持设计创新

住宅区的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尽量不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设计出同样的景观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充分利用元素的形式,如声音,光线,色彩、纹理和结构形式来创造一个具有个性的居住环境。在设计时还可以考虑引入水景,运用动静结合、形色结合、限定与引导结合的手法,增强水的表现力。这样既可以使居民更加的亲近自然,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使环境更加具有观赏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满足居民的生活与精神需求,也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的保护。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化,人与设计互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环境紧密融合于园林设计中,建设出舒适优美,设计出理想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林业产业 景观生态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112-01

1 项目背景

沈阜200 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支持阜新突破发展的省级重点工程。示范带建设是阜新在推进转型振兴关键时期迎来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示范带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水利、电力、路网以及通信、气象、水文等基础条件,重点发展粮油、果品、设施和畜牧四大产业,建设优质果品、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都市农业等七大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200万亩。

2 项目规划内容及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从示范带建设规划中可以看出,阜新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带中的“农业”是广义的概念,涵盖作物、园艺、林学、畜牧等领域,在示范带中实施林业产业及景观生态等建设内容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发现,示范带规划中虽然包含了果品林业和育苗中心建设等涉林相关内容,却并没专门提及高效用材林、混农林业及花卉业等更多的林业产业方面内容,没有提及到示范带内既有林的经营与管理问题。为了进一步丰富现代农业示范带规划建设中林业产业和景观生态等建设内容,促进沈阜200 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提质提效,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2.1 充分发挥示范带内林业的产业功能,更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示范带建设中适当发展一些林业产业项目,既能够满足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农民在经营方向上的多样化需求。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要。

2.1.1育苗中心和果品林业

果品林业建设要与辽宁省千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相结合,选择适宜的品种,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加大政策扶持工作力度,以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引导农民发展林果增收致富。

2.1.2 混农林业(林下经济)

在保证林业生产的基础上,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改善林业发展结构,丰富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拓宽转移就业渠道。

2.1.3 花卉业

在阜新市已有的一定规模花卉业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花卉业,整合分散的花卉资源,建立有地域特色的种苗花卉基地。花卉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个体经营为原则,重点发展的项目应该在林业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

2.2 充分发挥示范带内林业的景观生态功能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统筹城镇村屯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用地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绿化基础好的村屯,要提高绿化水平,建设园林式村屯。最终实行面、线、点整体全面绿化,坚持乔、灌、花、草有机结合。

2.2.1 加强示范带范围内小城镇绿化

绿色植物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自然保护者,小城镇绿化对于改善当地气候、美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2.2 加强示范带范围内的村屯绿化

以绿化促净化、促美化。对于村屯的绿化要有合理的布局,以乡土树种和乔木为主,注重植物景观,环境优美。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要有基本的绿化,建设围村林带、小公园或小游园。保证树木花草生长旺盛,无病虫害。

2.2.3 加强示范带范围内的公路铁路绿化

公路、铁路的绿化要按公路、铁路绿化标准全面绿化,符合防风固土、美化环境要求。突出当地植物特点,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配置合理,形成立体混交绿化带。要以公路、铁路绿化为轴心,因地制宜地扩大绿化的范围和规模。

2.2.4 加强示范带内水库、河流、湖泊等水体沿岸绿化

植物能起到保持水土及稳滩固岸的作用,加强示范带内各类水体沿岸的绿化,树种要选择合理,乔灌花草结合,注重植物品种多样化、乡土化。应选择质量高的植被,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护堤护岸等功能。

2.3 充分发挥示范带区域内林业的生态防护功能,改变小气候,促进环境的优化

林业生态建设要为示范带建设提供安全和保障。围绕林业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强化应用技术配套集成,提升生态建设质量效益。着力突破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林业增汇减排、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提升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减少林业灾害损失,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3.1加快示范带区域内的宜林“四荒”造林

对于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等宜林“四荒”,实现绿化、提高森林覆被率是主要目的。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多样化、乡土化,林种结构合理。栽植或封育要规范,保证成活率和保存率高,分布均匀,林相整齐,无严重病虫害。并有专人管护,科学管理。

2.3.2促进示范带区域内的农田林网建设

农田防护林能够营造小气候,从而有效促进农作物、果树等的稳产高产。在树种选择上,要坚持乡土树种优先和适地适树原则,同时注重混交搭配,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营养,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树种选择合理,网格标准、林相整齐。基本无病虫害,防护效益要显著。并应做到管护到位,及时修剪、有计划采伐更新和无人为破坏。

2.3.3强化示范带区域内的既有森林经营与管理

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利用和积极发展的方针,促进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为主转变,并依据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做好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和管护,搞活商品林的建设与经营。做好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3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人居环境;传统中式园林景观;新中式园林景观

1基本概念

1.1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2传统中式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中式园林景观即为古典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园家尊重自然,他们在原有气候、地形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将自然中的美景凝缩到有限的空间内,移缩天地,使之成为天地的集萃缩影。园内楼台错落、曲径通幽,花草繁茂隐奇峰秀石,别是一番情趣。传统园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中式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理想与情怀。中国园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分布最久,范围最大的风景园林体系。按照其选址与造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

1.3新中式园林景观

“新中式”最早出现在新中式风格一词当中,即现代中国风,其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式风格来塑造清雅隽永、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中式”景观风格不是单纯的元素堆砌组合,新中式景观不是纯粹照搬中国古典园林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邂逅、碰撞的结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透彻领悟,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来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意境的景观空间,让传统艺术在现代景观中得以体现和延续。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现代的理念诠释传统文化的回归。这种设计手法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的的新中式景观设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在当今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需求的刺激下,逐渐成为一股主流的景观设计趋势。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我国古典园造园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现代语言,讲述给现代人听,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讲述方式,最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生活习惯,实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2新中式风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风格划分,中式住宅分为现代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现代中式指将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或对传统元素作适当的提炼与创新。新中式风格,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建筑外貌的模仿阶段,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来诠释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则遵循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空间意韵和精髓[1]。“新中式”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又体现出现代时尚,这种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集合体,打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见的不足之处,重在提炼传统色彩搭配、图案符号、植物材料运用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灵活多变、功能性强的现代景观空间[2-5]。

2.1新中式景观基本特征

风格是指其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新中式景观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传统文化凝练包括色彩的运用、图案符号的运用以及植物的运用等。这些要素在传统造景手法灵活组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景观空间。

2.2色彩特征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组合构成能够很好地突出甚至于优化当前景观的特色。“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称之为“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这些颜色是对历史的提纯,如中国红的印象来自与紫禁城的城墙,琉璃黄则来自于琉璃瓦,长城灰的颜色来自于长城的城砖等等。“新中式”色彩选择还需要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采用了中国红的色彩,打造出喜庆祥和的,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参观者无法忘记,色彩深入参观者的心灵。相同处理手法的还有俞孔坚的设计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让人感受到熬中国元素、中国色彩的魅力与震撼。例如,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和谐共处,对铺装纹理进行了条理的划分与拼接,形成有机的装饰纹样,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6]。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上,色彩的选用是关键的一步,合理选取色彩,做到轻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观的常用色彩明度、纯度较高,若搭配不当容易产生恶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现代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观中的主基调色。但是大面积使用会给人以强烈的压抑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度墙的亮色进行调节,在中国传统韵味背景下,强化艺术特征。新中式景观不拘泥于传统色彩选择,更加重视博采众长,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观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时尚感与传统艺术的内敛。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整体从建筑外观材质、围墙到铺装都采用灰色系,给人以稳重与压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选择上可以采用如中国红等色彩进行搭配,可能会增加亮点,调节压抑感受,更容易让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陈玮 单位:牡丹江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代元麟.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1.

[3]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4]徐千里.“传统”与“现代”之间[J].城市建筑,2004.

[5]蒋鸿兴.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的发展之路[J].建筑师,2005.

篇10

现阶段影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主要有园林建筑的形式、园林内部具体的山水环境、园林景观内部园林花木、园林景观色彩因素及传统的园林景观符号等。

1.1园林景观建筑形式

所谓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形式,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嵌入一定复古类型的元素。这种建筑形式往往出现在一些较大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时比较注意建筑装饰的细节部分,其中一般均包含有中式建筑的特色,蕴含有较为浓厚的中式韵味。当这些建筑物映入人们眼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中式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除包含中式建筑装饰元素之外,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式建筑特点,例如园林景观建筑的分布、建筑主体与附属建筑的布局、色彩搭配的中式元素组成、建筑装饰内部相关纹理结构组成等相关建筑形式组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形式要素。

1.2园林景观山水环境要素

中式园林在设计时往往追求大自然状态的山水环境,大自然状态的假山流水是整个园林设计的重要思想形式。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包含了浓厚的中式山石文化,经常将一些奇形怪状的山石景观嵌入到整个设计中。此外,水文化在整个新中式园林景观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因为水在古典的中国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生命力的重要表达方式。

1.3园林景观花木要素

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环境要素内部也包含园林花木,而且对于园林花木的选择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园林景观有较大区别,一般选择具有中国特点的花木,很少选择外来花木。此外,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所包含的花木往往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对每株花木的选择具有特别的含义。园林景观的修建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相结合的手法,使新中式园林景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人们对园林景观花木的欣赏往往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植物的颜色及相关的外形方面,有时也能够通过相关植物感受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效果。这些以植物为题材的造景手法如应用到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将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4园林景观色彩要素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很多方面吸收了传统园林设计的色彩,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同时也比较注意中国民族元素的嵌入。例如,在对相关重要或较呈现出气派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颜色的选取往往采用中国红或者琉璃黄或者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因为红色是中国非常喜欢的传统颜色,给人一种热情快乐的感觉,而琉璃黄往往是中国传统权利的象征,如同龙袍加身、金光闪闪。此外,黑色和象牙白也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颜色。象牙白给人一种干净爽朗的感觉,经常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栏杆或铺地设计;而黑色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同时,在进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时也经常使用原木色和灰色,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人民生活环境有关,满足人们渴望见到原汁原味东西的愿望。采用原木色和黑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园林景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给人一种质朴典雅的感觉。色彩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示,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现代化建筑特点与传统中式园林设计精华融合的有效手段。

2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

2.1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

新中式园林景观非常注重空间布局的设计,其总体设计效果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就像一幅非常完整的图画,将所有景观进行系统地布局,各个元素在进行布局的过程中都有自身特点的功能,给人一种连续变化、恰到好处的感觉,使人们不仅能从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游览,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园林设计的魅力。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注重嵌入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1)采用连续空间的序列布局。总体可以归纳为开始进入部分、引导进入部分、高中国园艺文摘2015年第6期潮部分及尾声部分。各个部分的有效融合往往需要合理安排园林景观游览路线,同时,游览路线的复杂程度也与整个园林景观的规模有直接关系。(2)巧妙的空间转换。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的空间转换可以采用的方法较多,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分割,巧妙地将游人引导到下一个游览环节。

2.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构造手法

构造手法主要包含借景、隔景与障景3个方面,此外常采用的构造手法还有框景和漏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借鉴了这种设计构造手法。

2.2.1借景

借景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景观的需要,将整个游人视线范围内部的景观嵌入到整个园林设计构造中,借助园林之外的景色实现对园林景色的丰富。在具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手法为远借和近借、仰借和俯借以及因地制宜而借。

2.2.2隔景与障景

隔景与障景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时空变换的景观效果,都是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之间设置实体或者虚幻的屏障来实现。障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整个园林景观的好奇心,从侧面增加了园林景观整体的神秘感。隔景主要采用虚隔和实隔两个层次。

2.2.3框景和漏景

框景就是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能从某个角度透过画框欣赏前方的景物。这一造园手法来源于绘画,可以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欣赏实景画面的奇妙感。漏景通常是指采用漏窗、门洞等虚隔之物来观赏景象的手法,除了漏窗、门洞外,还有隔扇、栅栏等都是用来营造漏景的材料。漏景能够提升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朦胧美,框景能够提升整个景色的奇妙感。

2.3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

新中式园林景观花木配置手法与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和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均有较大区别。(1)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花木的配置主要侧重于简洁、明了,在进行植物选择时比较注重对花木修建的整体,通常将所有的花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整体化配置。(2)在花木颜色搭配中常采用自然式植物为主,以我国的国隗绿颜色为基本色,其他颜色往往为整个颜色的点缀色。同时,将景观花木与自身所建立的相关建筑进行全面配合,使园林景观内部的花木与建筑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也注重花木与山石的配合、植物与整个园林内部水体的配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