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商务经济学

篇1

国际商务专业学什么

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有课程有专业英语、管理学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财政管理、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货币银行学、国际营销学、中国对外贸易等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有西方经济史、国际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外贸管理法、国际税法、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法、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WTO专题、证券市场概论、财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信贷与结算、欧洲联盟法、国际技术转让、商业伦理、心理学、社会学、海商法、审计学与审计法、公共关系学、合同法、公司法、组织行为学等。

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具有法商结合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扎实,并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适于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代表、单证员、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或者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以及国际化商务活动策划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篇2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培养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20

Innovative Way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fessionals Training

LV Zhanwei

(Fujian Economic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 during business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ir curriculum mainline generally based on discipline, it is generally mor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mode is relatively fixed, the students trained in this case does not have enough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t can be said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From the start in this direc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 the new direction of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and new ways to reform goals, and focus on specific programs proposed innovation to explore, that "2 + 1" curriculum, to this a problem to make a useful think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novative ways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发展现状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需要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其教学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不能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并细化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

1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包括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内的职业培养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人才拥有全面的素质,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行业对其的实际要求。现今,我国的中职学校一般仍然采取“三段论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与高校培养模式相同,也就是课程的设置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向专业课,并以学分制为主要考查模式。这种设置并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课程的设置比较松散,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分散,这种学习是不成体系的。从另一方面来讲,课程本身的内容一般不能满足现实的国际贸易行业需求,甚至是与现状距离较远。具体来讲,我国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弊端:

(1)缺少清晰细致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岗位不够明确,在专业的设置方向上,不能与现实情况接轨,与企业的用人实际需求脱节。(2)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仍然采用学科性型的、传统的设置方法,这迫切需要课程的整合,与相应的学科整合。(3)过于理论化,对岗位上的具体技能培训不足,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不足。(4)企业的见习与实习机会不足,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模拟实践场室和教学条件,其教学可以说过于书本化。

2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

2.1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

与大部分的中职教育学校相同,中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也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讲,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主要为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等商务机构中的专业性中初级操作型人员。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之下,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培养专业性的商务人才,从而从整体上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具体的改革目标为:

(1)以推进岗位和和职业的资格要求为课程设定标准。国际商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一般都需要专业化的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相关的专业学生要想在毕业后快速融入这个行业,不仅需要在学校期间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拿到相应的学历学位等,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关的课程设定,培养学生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定。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为一个整体,从教学之初就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课程的框架设定。具体来讲,需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情境来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其体系的设定应当包括相应的国际商务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未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中职学校对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具体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行业的岗位要求来划分专业方向,设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工作中。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 中职学校需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来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生的培养。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而应培养学生能够在多个岗位的转换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真正做到学位所用,知识内化,继续学习的能力。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要有前瞻性,时刻跟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与趋势,更好地完成当今时代赋予中职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使命。

2.2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1)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业务操作过程与方法有着不同以往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新的专业人才,需要新的专业技能,特别是一些需要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岗位。所有这些都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需要其确定专业的、细致的人才培养方向,以满足越来越细的岗位分工。(2)分析具体的岗位职责,划分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首先需要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就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划分,进而提出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这样一来,中职学校在设置发展方向时,需要对各项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归类,并将其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与依据。

3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研究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并分析其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以“2+1”模块化课程设置为假设,具体研究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3.1 “2+1”模块化课程设置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模块化教学由于其课程设置的分散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滞后性,导致这种教学体系过于破碎,不成体系。在“2+1”模块化课程设置中,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每一学年集中学习一个模块的课程内容,集中学习,集中训练,真正掌握某一方向的专业技能,模块化学习,模块教学。

3.2 “2+1”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具体设想

下面我们就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具体的分析:

所谓的“2+1”模块课程设置主要是指两个完整学年的专业学习和一个大的实践模块。专业学习模块主要是在学校内学习,进行两个完整学年的课程学习,真正掌握最为前沿、最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形成一种相对有实用价值的技能,这两个学年的专业学习模块分布如下:

(1)第 1 学年模块。这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认知企业架构与业务流程,了解最新的市场模块。在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这一学年主要学习商业基础概论、商务礼仪、商务英语、企业认知、电子商务模拟运作、经济法等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块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对企业架构与业务流程的了解,掌握市场开拓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技能,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把握现今最为先进的电子商务知识,并学习合作,发展伙伴关系。

(2)第 2 学年模块。这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掌握开拓市场,贸易磋商,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这一学年主要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外贸函电实务、外贸英语、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实践性的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块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对第一学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深入学习更多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技巧与方法,这各阶段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本身,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外贸业务,在实际案例中把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贸易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与化解措施,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与交流手段,为下一模块的实践学习做好准备。

(3)实践模块。上述我们提到,需要用两个完整的学年设置专业学习模块,在这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一个大的模块――实践模块。前两个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为前沿的理论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体系,并形成基础的专业技能,在实践模块中,学生需要达到与企业的需要零距离对接的要求,经过见习、实习等过程,将自己培养成为专业的、高素质的、高技能的人才。

在实践模块中,主要分为校内综合实训模块与校外综合实践模块。校内综合实训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外贸跟单员业务流程训练,口岸物流仿真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港口实地参观、货代船代企业实地参观等实训课程;校外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是在对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其教学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不能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并细化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为此,本文从这个方向入手,深入分析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弊端,并就人才培养途径改革的新方向与新目标进行研究,重点提出了“2+1 ”课程模式的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黎孝先.培养跨世纪的国际商务人才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4-6.

[2] 汤长兴,张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现代化,2011(3):50-52.

[3] 李小红,莫锡坤.入世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2(4):25-27.

[4] 宏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5):42-44.

[5] 林孝成.国际商务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2):161-164,167.

[6] 唐少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1):13-15.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专业改革

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自上世纪70年代EDI(电子数据交换)和EFT(电子资金转账)应用于企业间商贸活动以来,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仿佛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互相依赖,互相促进。这几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彰显了勃勃生机,据统计,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8万亿美元,2012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较2011年增长21.1%,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增长27.9%。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在网络经济下实现的新的形式,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诸多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企业以及在网上注册的外贸“虚拟”企业可以从更大的视角开展对外营销活动,可以从Internet交换各种商业活动所需的信息;在电子商务为基础的交易磋商中,通过带有安全措施的电子邮件以及新闻组和实时讨论组可以了解和沟通商品信息;磋商达成一致时,买卖双方会形成电子订单而不必签订纸质合同。通过Internet这种便捷、低成本的通讯工具,可以在国际贸易洽谈活动中进行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使用的网上支付方式与工具有银行支付、网上银行、电子支票和电子信用证;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通过统一的虚拟电子平台,货物运输中的配送企业可以将分散在全球的存储仓库和各种运输工具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综合管理运营。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交易管理和业务运营无纸化、网络化,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进入政府专门网站在网上办理电子报关、申领进出口许可证、申领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出口收汇、进口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等业务,大幅度降低了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由此可见,开展网络贸易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重要营销模式。

二、高职国贸专业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未来合格的国际贸易人才也必然是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两者不仅在理论上是相通的,实践上也是不可分割的。国际贸易中的实务操作环节完全可以架构在电子商务之上,或者说其实也是电子商务运作的环节。从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到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开证、备货、运输、报关报检),到最后支付结算甚至售后服务,全部环节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或者通过网络进行控制,这些环节的信息化、网络化不正是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吗?所以说,未来的国际贸易就是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未来的国贸专业也必将是融入了大量电子商务知识和实务的国贸专业,国贸专业因此完全应该适应新的形势,顺势而动,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构建以电子商务为重心、为方向的新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而且对于国贸专业来说,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完全可行。电子商务是集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于一身,经过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电子商务的要求低于国贸专业,国贸专业在这类基础课程上完全适应电子商务方向。而电子商务中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如网络支付、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在国贸专业中也有诸如国际结算、金融学、国际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课程相对应,只是在教学内容上做些调整就可基本适应。对于电子商务的技术部分,可能是国贸专业与之差距最大的地方,就是在这一块,对于基础技术类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国贸专业也已开设。而真正最大的差异可能在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程序设计等为数不多的几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技术含量大,要求高,一方面我们也不赞成不顾实际全部照搬,那样就本末倒置了,国贸专业办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与我们的初衷是违背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国贸专业更加适应新的国贸实务,加强电子商务方向的学习,而不是将国贸专业变成电子商务专业。因为我们认为国贸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两者还不是完全无二异。电子商务既可以用于国际贸易,也可以用于国内贸易,而国贸专业更注重国际商务实务。从师资来看,以上所说国贸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教师完全可以胜任或者是也很容易引入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从硬件来看,一般的国贸专业都有专业实验室,而这种实验室稍做调整亦可适用于电子商务实训。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国贸专业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既必要又可行。

三、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从与高职院校交流和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管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营销、交易方式、交易磋商、支付手段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几乎所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按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设计,职业教育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脱离社会需求和岗位实际。二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基本上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课程,但大部分是将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这一方面说明各校已逐步加强了对新形式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趋势的认识,另一方面又说明这种认识还是低层次的,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趋势的要求。因为,电子商务课的这种地位使得老师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更是觉得这只是几门凑学分的课,与自己的专业课相比无足轻重,可学可不学,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以后自己的求职利器或终身职业。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时代的发展,详细介绍当代贸易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优越性以及操作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世界的瞬息万变,电子时代的快速来临,使他们在思想上更快地适应社会。并通过他们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推动全社会了解、认识电子商务,推广与普及电子商务知识,从而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将电子商务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远不能适应当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形势。因此将自动化办公、网络营销等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十分必要,特别是让学生掌握一到二个常用的全球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比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的操作技能。

3.加强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带领学生到各有关单位参观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使学生有较深的理性认识;还可以请有关专业的外贸业务员到学校举办各种讲座,普及电子商务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学校、网吧上网,加强对外信息交流,同时也熟悉各种常用软件与平台的操作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商务的模拟实习与电子商务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鉴于目前我国70%以上外贸企业均采用阿里巴巴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阿里巴巴公司的国际贸易专员、国内贸易专员的技能培训考试,为将来进入外贸企业就业提前准备好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奎丽.独立院校本科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J]科学时代.2011(6).

篇4

【关键词】中国―东盟 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34-02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提出:“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此可见,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好语言基础,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并在某些领域熟练运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交际能力体现为在涉外商务、贸易、外事中合理运用英语。为此,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英语知识,懂得一些从事贸易的专业性知识,还需要有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包括国际视野,熟悉中西文化和商务礼仪,能遵从国际惯例谈判和合理处理贸易中的各种关系。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了听说技能、文化知识、心理素质、交际策略、性格个性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对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也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真实反映。

二、中国―东盟背景下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东盟的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由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十个成员国组成。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在给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务英语学生除应具备上述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外,还要针对东盟国家的特点培养新的能力。

(一)非地道英语的识别能力

英语不仅是欧美等国的第一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和国际通用交流语言。英语在东南亚使用十分广泛。在泰国,唯一重要的语言科目是英语而非标准泰语本身。菲律宾由于长期被殖民统治,是非英语母语国家中英语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英语是第一官方语言。新加坡把马来语、英语、话语普通话和泰米尔语作为官方语言。文莱因为曾受英国殖民统治,在独立后仍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缅甸受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用英语也相当普遍。因此,英语无疑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务往来中重要的工作语言。商务英语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不仅需要听懂纯正的英式发音或美式发音,更需要听懂非英语本族语者的夹杂口音的英语。在外贸函电、电子邮件沟通时,不仅要看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的文件,也要看懂东盟国家思维模式下的英语文件。因此,非地道英语的识别能力对于能否在商务往来顺畅交流十分重要。

(二)东盟国家的交际文化知识

中国和东盟十国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靠近,文化上有很深的渊源,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自然不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强烈。尽管如此,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差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因此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传传递文件资料时用右手。菲律宾人禁忌13和星期五,因此,在为贸易伙伴安排楼层和房号应禁忌此数字。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人认为头部是神圣的,随意触摸他人头部是极大不恭,即使对小孩也不能为了表示喜爱摸其头顶。能否了解东盟交际文化知识并在商务往来中合理运用,直接影响着商务活动的顺利与否。

(三)交际实践中的交际策略

在具体的交际实践活动中,英语技能是交际的基础,懂得交际中的文化知识能避免不良的交际行为,而良好的交际策略有助于交际的成功。交际策略指在交际中如何、何时开始或结束交际活动,话题的转变,以及交际失误后的补救措施。即使是小孩也知道,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提要求更易得到满足,同样,在商务交流中选择恰当的交谈时机,有利于贸易的协商。此外,要根据对方的社会地位、性别、个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交谈内容以促进沟通。要提高交际策略,一方面可通过书籍、视频等媒介了解对方的交际风格,更重要的是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认识,调试交际策略。

三、面向中国―东盟的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商务活动日益繁荣,其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促使商务英语教学必须“以生为本、面向市场”。商务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面向中国―东盟的广西等地区应充分利用毗邻东盟国家的地理位置,形成有利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模式

我国的传统商务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以考试为导向,即把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等考试的题型和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老师们擅长教授语法、词汇和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结构,却很少创造情景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交际运用。学生的学习更多是停留在做题、记单词、阅读的层面,很多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却缺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甚至有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时却畏畏缩缩。

明确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的后,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言堂”,学生“书山题海”的沉闷局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交际性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情景和案例为契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教学手段上,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有必要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东盟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书籍,和观看相关视频。

(二)创设第二课堂,开设第二外语

鉴于商务英语专业学习是以“英语”为目的语,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以英语为主,难以独立培养面向中国―东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为了应对课时上的不足,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可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开设外国文化沙龙,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和东盟国家文化的了解;邀请留学归国人员或外教作专题讲座,介绍其跨文化交际体验;还可播放西方和东盟国家的电影,以便学生感受不同文化。

学生在充分掌握英语的同时还可学习第二外语,如日语、法语、德语等。广西地区的商业英语教学可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开设泰语、越南语等东盟国家小语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的了解和语言的掌握,从而使其与东盟国家的商务交流更成功顺畅。

(三)合作办学,创造跨交际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应创造时机和东盟国家的学生多交流,增加实践机会,完善交际策略。加强与国外大学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大学合作办学,可以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中国与东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贺州学院与泰国某高校的合作办学为例,在泰国学习的课堂用语为英语,尽管教师的语调与地道英语相差甚远,却可以训练学生对不同语音的适应性。课后和当地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跨文化实践行为,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调整交际策略,提升交际能力,为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由于合作办学的受众有限,因此,可鼓励学生创造条件与东盟国家人们交际。对于广西来说,最大的机会莫过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届时大批东盟国家人员过来进行商品贸易,因此,能进入会场和他们接触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绝好机会。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以专业观众或志愿者的形式加入。除此以外,学生还能充分地和东盟的外教或东盟留学生交流,获得交际实践,这种实践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给广西地区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迫在眉睫。商务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方法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应用。学生在掌握商务操作技能的同时,要了解英语国家和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并且创造条件进行跨文化交际,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稚.东南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国文化产业网.东盟国家的习俗与禁忌[DB/OL](2008-10-29)[2014-01-01].http:///content/20081029/news_33548_p4.shtml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SK13LX402);2013年贺州学院教改项目(hzxyfzzx201303);2013年广西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项目

篇5

关键词:本科培养;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61-02

国际商务专业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际商务的职业要求,突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方针,设置两大类型的专业课程,并且有机贯通。一是涉及国际企业管理层面的课程,通过国际商务环境和战略研究、作业过程等知识体系,赋予学生较高的综合经济分析能力,并能够串联起从市场调研、生产、营销、物流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作业流程;二是涉及国际企业实务技巧层面的课程,通过贸易实务、投资技巧、金融工具运用等知识体系,赋予学生更好的实务操作能力。

总体上看,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方向以“跨国商业运营者”为中心,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密切的学科关联,目前全日制国际商务专业隶属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学科基本属于经济学学科,偏重理论研究,所以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培养效果考核时,测评指标就有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的争论。

一、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按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通晓国际商务惯例、相关国际法规和国际商务文化,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国际商务专业坚持“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双语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国际商务基础理论课程作业流程课程商务策划课程’+‘国际商务实验实践课程’”“‘国际贸易基础理论课程实务操作课程商务谈判课程’+‘国际贸易实验实践课程’”两大课程体系,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构建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商务操作两个特色方向,实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国际商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基础理论,熟悉国际商务惯例与规则;(4)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实务技巧,熟悉国际商务流程与运作方法;(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6)掌握国际商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7)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从国际商务本科培养目标来看,国际商务专业重视“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本科培养方案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对用人企业做了调研。首先,经过问卷调研,针对外贸相关企业招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录用要求条件选择最多的前4项是综合素质,外语、计算机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可塑性。其次,用人单位认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认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毕业生在品德修养、观察力等方面表现较好,在理论知识、知识结构、开拓创新意识、英语、计算机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表现不佳。最后,因为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对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在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英语水平、知识结构、理论分析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国际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要,也给高校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对企业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国际贸易的工作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国际商务已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外语沟通能力,外贸企业重视的是现实中所要运用的操作能力,多达60%的企业都认为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应该进行适应企业的训练。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推荐学生就业的时候,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反馈给我们学生,提高他们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希望学校在校内训练学生的谈吐礼仪、演讲口才能力,增加抗压受挫训练,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用人企业的反馈来看,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在理论教育方面基本达到了培养目标,但在实践培养方面显然不如预期。

三、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评估指标设置的建议

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评估指标直接关系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以往我们对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判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很少接收来自用人企业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大多数集中在单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其应用在工作中是什么效果却很少被注意。从企业的反馈来看,我们的评估指标应该更多地向应用和复合倾斜。因此,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是否有效,其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实用性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有基础或者理论的课程,更应该多设置实务型课程,例如不仅应该有大学英语课,更应该有专业英语。第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企业重视的不是学生是否会考试,会背书,而是学生是否会学以致用。因此,我们的培养方案中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更应该开设具有实际效果的课外教学,例如企业现场教学,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企业实践或者观摩。第三,多学科课程的比例。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虽然现在学校鼓励学生选修双专业或者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就业和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缺乏十足的依据,例如在听取企业的建议上对学生的辅修专业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篇6

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学科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了国外市场,同时一大批的外国企业涌入了中国市场。市场急需拥有良好英语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一开始就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国际商务领域的活动提供专业人才。

一、商务英语理论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我国高校开办商务英语课程已有二十余年,目前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高校有400多所,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关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学术界讨论甚是热烈。有的学者认为,凡是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英语都叫做商务英语,因此商务英语又叫做对外经贸英语,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商务英语实际上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是在特定商务环境下应用的英语,满足了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定目的性和专业性;还有一派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经济学、语言学和管理学交叉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英语如何在国际商务应用的问题,实质上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前者的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商务英语是一门跨多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涉及到文化、经济、法律、心理学等多领域,该种观点实质上也是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商务英语可以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之下,也可以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之下,商务英语是混属于两种学科的混合体。通过不同学者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研究范围和方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的,笔者认为最后两种观点说服力最高。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语言学门下,或混属于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之下,是相对确切的定位。但是,无论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还是以经济学有关理论为基础都不能完整的体现商务英语综合性的特性。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商务英语定义为一门新兴学科,是语言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体,语言学理论和经济学类理论都作为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商务英语提供的是商务知识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与商务知识紧密结合,这样就赋予了该学科更广泛的内涵。

二、商务英语培养目标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具有商务知识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目前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是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学中的商务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将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一门语言工具,片面强调英语或商务都难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所以“business English和business in English”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从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模式上来看,将商务英语定义为语言学与经济类学科的有机结合学科更为合理。把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进行定位,有利于更好的为我国国际商务领域的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目前我国开办商务英语课程的院校涵盖了外语类、师范类、经贸类等不同类别的高校,由于高校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内涵理解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尽相同。当下高校开展商务英语课程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经济学学科门下,为应用经济学的一种,另一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归在语言学之门下。前者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其商务英语学院下设了国际商务管理方向英语、国际经济法方向英语等多方向英语课程,但所有核心课程都包括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后者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代表,其课程设置旨在通过对学生英语讲授,使学生对相关的商务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便作为了指导理论。从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从原来单一的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向与经济类、管理类等多学科课程相融合的趋势。商务英语不单单是英语应用语言学的范畴,也不仅是经济学下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冲破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固有的思想束缚,商务英语学科需要更广泛的内涵。商务英语应当是语言学科与经济类学科的结合体,以语言为依托,具体的经济学类的基础知识为运作模式,整个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多个领域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使得商务英语成为一门比较前沿的学科。商务英语应当是语言学与经济学类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应当进一步划分方向,例如贸易方向、金融方向或法律方向等。在高职高专中,可以采取传统的学科定位理论,培养学生一般的商务知识,更加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商务英语在为我国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希望借助该文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尽到丝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樊晓云.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争议探析

[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篇7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比较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我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国际商务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却不能满足需求,形成国际商务人才在市场上的供需矛盾。借鉴西方国家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经验,提高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摆在各人才培养单位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均遵循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没有形成适合本校资源情况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各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常采用的”本科通才培养模式”;二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特征的”专才培养模式”。而实际的效果不够理想,”本科通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的设置过泛,没有专业特色。而”专才培养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只熟悉国际商务定领域,无法适应多领域、多岗位工作。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单一

国际商务人才既要拥有一定国际商务知识和能力,熟练运用经贸政策法规、贸易惯例和规则,还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以能够从事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运营等工作。目前,各高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中,没有实现国际商务人才国际商务知识和外语能力的良好结合。这与我国长期形成的明显的专业划分界限有关。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虽然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熟悉贸易惯例和规则,但由于外语能力的限制,难以胜任工作。而外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过度的强调英语的学习,没有对国际商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导致只懂英语,不懂商务。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识,但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的比重偏大,国际贸易、外贸概论、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偏深、偏多,实践和实训内容又相对不足。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较细,理论性太强。很多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反映在校期间所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而企业所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这说明高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的内容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中,课堂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但在各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产生的效果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我们采用的案例一般比较短小,只是截取国际商务运作中的某一环节,设置案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根本的提升。

二、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经验

(一)开设跨学科课程

国际商务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贸易、金融、管理、法律、物流、外语、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为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商务人才,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教育。很多的国外高校要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要同时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外国语以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比如,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培养计划中描述的:”使学生成为交流各国文化、掌握外国语以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三者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在美国大学本科项目中排名前列的萨福克大学,其国际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实施双学位项目制,学生的毕业条件是:必须同时完成另一个专业(选项有会计、营销、信息系统等等);必须修读一门外语(选项包括中文、法语、西班牙、日文、俄文等);必须完成海外计划(短期文化之旅或者海外的学期交流)。学校通过要求学生修读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学习一门外语和进行海外交流等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国际商务运作的综合能力,而完成另一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管理职能部门的能力。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在其课程设置中,学生除了学习商务基本课程外,必须再修读商学的会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经济学、金融、营销学和商业信息技术等七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或选修国际研究课程并选读其中的四门课程,或选修一门外语作为必修学分。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培养计划中描述的:”使学生成为交流各国文化、掌握外国语以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三者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

西方国家的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第一,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西方国家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些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学生。例如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商学院与企业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工商管理和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学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一学期在校上课学习,一学期到公司企业参加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二,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实践教学。如在耶鲁大学,每年都邀请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银行行长等前来讲学,与学生沟通探讨企业经营管理、世界经济等问题。在加拿大,许多实业界人士参与高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学设有顾问委员会,成员大都由企业界、商业界人士组成。

篇8

关键词 商务英语学 学科概念 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1商务英语学科的概念定义

近五十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陆续开展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丰富的教学实践已让许多学者著作了关于商务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文章。但笔者发现对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理论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其间主要原因是因为商务英语学是一个近年来才得以“正名”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学界对是否将商务英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产生了不少争议。语言学者与经济学者各自提出了学理依据,不遑相让。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学是既具备英语语言的特征,又有着国际商务的特征,顺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交叉性新兴学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研究其学科的定位特性、逻辑起点和结构、理论体系,学科发展等问题现已名正言顺。这对商务英语学科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欲探讨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必先确立该学科的概念定义。那么什么谓之商务英语学呢?定义商务英语学科概念的前提是对商务英语的涵义有充分的了解。所谓商务英语,是指在诸如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金融等领域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所使用的英语语言,它承载着企业商务文本或学术商务文本的信息。除语言本义外,商务英语还可指为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以及独立的商务英语学科。

商务英语学是一门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以及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使用的英语规律的独立学科。作为一种语言实践,商务英语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它是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不同语言集团的商品与服务交换中所使用的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知识体系由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组成,彼此之间互有交叉点。

2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思考

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必先澄清其学科名称、确立其学科属性(学科定位和特性),方才名正言顺。尽管作为新兴交叉性学科,整个商务英语学科尚在不断搭建框架、夯实内容中,其间由于学科本身的交叉性而引来争鸣不断,学界对商务英语的理论体系的建设和探索却从未间断。笔者坚信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商务英语发展成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指日可待。商务英语学终将名至实归。

目前学界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已达成其交叉性的共识,但仍就其学科归属产生三种分歧。这三种分歧分别来自语言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三方的观点。(吕世生,2013:19)产生三种分歧的主要原因来自对商务英语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从上文商务英语的概念定义中我们可以界定商务英语的研究对象应是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所使用的英语。由此,商务英语的学科门类归属已非常明确,它属于语言学下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明确的商务英语学科定位是确立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石,它为后续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服务。

商务英语学可下分宏观商务英语学和微观商务英语学两个分支学科。宏观商务英语学是商务英语学下研究商务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教育和国际商务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商务英语学与国际商务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分支学科。宏观商务英语学是一个相对微观商务英语学的概念,它们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商务英语学。从宏观层面出发,宏观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商务英语教育;通过运用宏观研究的方法论,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宏观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商务英语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学制、发展规模、教师结构、投入成本等。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商务英语教育和国际商务实践之间的关系、商务英语教育对国际商务实践的影响以及商务英语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属于宏观商务英语学的研究范畴。微观商务英语学是商务英语学的另一个分支分科。它主攻研究商务英语教学,以及商务主体和商务英语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取得商务英语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微观商务英语学主攻科学系统地研究剖析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践的规律。从微观层面出发,微观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各方各面,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机构和公司的商务英语培训等活动。

从体系结构上来可分,英语可下分商务英语、文学英语、科技英语三大板块。本文主要谈的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所以下文着重剖析商务英语下的划分。商务英语可继续下分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公共商务英语、应用商务英语和理论商务英语几个分支。首先来谈下普通商务英语和专业商务英语两者的关系。普通商务英语指在国际商务领域所使用的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指在国际商务的某个特定分支中所应用的商务英语实践和理论。两者的关系是重叠的,即普通商务英语涵盖专业商务英语。普通商务英语是一个宏观大概念;专业商务英语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具体下分为:贸易英语、金融英语(包括银行英语和证券英语)、市场英语、会计英语、海关英语、航运英语、物流英语和法律英语等。其次,公共商务英语是为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生在完成一、二年级通识类大学英语课程后在三、四年级所选修或必修的普通商务英语或专业商务英语。第三,应用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学的另一个分支,它应用商务英语的原理来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领域实践的规律,以及应用该规律在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践中的指导。应用商务英语更侧重梳理商务英语学理论和原则在指导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践中的规律,制定方针、政策、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商务英语学下的另一分支――理论商务英语,它是商务英语整个学科的基石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论商务英语客观理性地通过分析、归纳、类比、假设、概念、判断、推理、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剖析研究商务英语实践中的现象;以及反思商务英语理论研究中的问题。理论商务英语专业性强,涉及由商务英语教师或商务英语专业研究生作的商务英语理论研究的各方面,包括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商务英语翻译学、商务英语文体学、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等。

3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探析

我国高校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已历时半个世纪有余。其间,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上海自贸区的建成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等事件导致了社会各机构和公司组织对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复合型商贸英语人才的渴求。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教育部在2007年正式批准我国各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自正名那年,学界同仁欢欣一片,热情高涨,至今商务英语学科的建设的蓬勃发展仍势头不减。

欣喜之余,笔者就商务英语学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理性反思,以求学科平稳发展,学科建设后劲绵绵不息。商务英语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处理“商务”与“英语”的交叉平衡关系。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目前并无公论。逻辑起点指的是在理论萌芽之前的胚芽时期形成的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它是学科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和落脚点,决定着本学科理论的研究起点,也是区别其它学科理论体系的标准之所在。可以说,逻辑起点串起整个学科理论的生命线,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为方法。翁凤翔认为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是“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林添湖在《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中论证了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是“学科交叉性”。笔者认为该命题既有争鸣碰撞,则值得学界继续深入探讨。

商务英语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究的立基之石。据笔者统计,目前的研究多从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支撑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这三方面入手,尽管成果数量不多,但纵向推进节奏平稳。商务英语学理论体系的架构可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部分齐头并进。先来谈商务英语学科的内部系统结构。内部系统可分商务英语教育史、商务英语理论和商务英语翻译论三大块进行深入扩展。具体细化,商务英语教育史可纵向研究商务英语发展史、教学史和理论史等;商务英语理论可细分商务英语教学理论、教育理论、习得理论、基础理论、语言理论和文体理论等;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可深入商务英语翻译史、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论等。再来谈商务英语学理论体系的外部系统则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哲学思维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其中,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语言学、语用学和文体学等;哲学思维系统涵盖哲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等;社会文化系统内含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国际商务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大量繁荣的商务英语实践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架构和成熟。这是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根本,指导商务英语学科稳健、理性、科学的成长。此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在多数高校的普及,MOOC(慕课)课程的火爆传播,商务英语学科的体系发展将打开一个崭新的视野。结合数字时代互联网的经济性、交互性、公平性、共享性、快捷性、安全性等优势特点,商务英语学科的交叉性将得到新的阐释。学者们以开放的心态,横向跨学科整合、连接、优化相关理论,从而构建更为多元化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前景定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 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J].当代外语研究,2012(4):48-52.

[2] 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J].外语界,2013(4):19-23.

[3] 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J].外语界,2014(2):10-17.

篇9

关键词: 《国际商务》课程 案例教学 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对外经济贸易量不断增长,这必然对精通外贸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扩大,尤其是对外贸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由于不断扩招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精通外贸相关知识的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关注、探索和应用。

一、《国际商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二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而不是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例如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这门学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涉及面很广,与其他学科(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组织学及心理学等)有很多交叉。

传统的国际商务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并且与很多国际商务课程内容重复,如果任课老师缺乏实践商务经验,就更容易照本宣科。在教学手段上,虽然许多院校已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课件的制作平铺直叙,容易造成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则由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将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简化、抽象等加工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案例都是来自于国际商务实践,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因此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国际商务》课程案例教学的设置

在教学中,教师们应积极探索一种在课堂教学能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结合国际商务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整体性的、师生互动、良好交流的实践过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对贸易理论进行验证,对贸易政策的实施情况深入了解,对贸易主题角色还原。

基本思路是案例设置要具有参与性,避免与国际商务课程教学的内容有重复,我的看法是建立一种立体的案例教学法,不必拘泥于课堂。

1.课堂案例教学。初步的思路是在学期的开始,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选题或领域,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在学期的中后期展开,使案例教学具有全程性。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可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根据案例与讲授知识的联系可分为描述型案例、问题型案例和混合型案例;根据师生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插入型案例、讨论型案例、模拟型案例;根据国外案例教学,案例分为:一般个案、导入个案、哈佛式个案、事件过程法、行动个案。目前应用的国际商务案例多是从网络或图书馆搜集的,信息过时,综合性案例极少,甚至与现行法规惯例有不符之处。应该拓宽案例来源渠道,比如近期的报纸期刊、电视广播报道或者直接从企业搜集案例等,这类资料数据新颖、真实,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教师也可以自行编写案例。尤其要注意搜集和撰写能再现国际商务全程的综合性案例,整合经济学专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案例教学中迅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联网案例教学。教师给予商务模拟情景和相关互联网网址,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案例讨论,并且提供案例报告。这种做法,学生主动性更强。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培养其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评鉴能力及在特定情境中的决策能力,而且影响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思考本课程的架构与组织,案例与理论的关连性,以及学科整合等问题,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比如教师必须倾听、回应及沟通,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探究,促使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辩证分析及深入洞察。

三、《国际商务》案例教学的几个例证

通过真实的商务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商务活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将晦涩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他人在商务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昭示给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下面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案例一:Tom想购买一台DELL笔记本电脑,他在DELL网站上选型订货,并通过VISA卡支付货款。Tom的订单在马来西亚戴尔笔记本工厂得到处理,在这里员工从附近的供应商那里获取组成戴尔笔记本30个主要零部件。TOM的电脑的整条供应链,包括各级供应商在内,涉及大约400家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位于亚洲,但也有位于欧洲和美洲的公司。请根据你的知识整理一条DEII的国际价值链。

分析:

这个案例就是通过情景再现,要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国际商务价值链的例证。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但能更好地理解价值链的含义,而且能熟悉DELL的价值链过程,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时间奠定基础。

案例二:世界银行资助建立的《全球经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数据()提供了175个国家商业法规和其他执行情况的衡量方式。公司可以使用这些衡量方式鼓励或限制投资、生产和发展。访问该网页,选择两个新兴市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各国在建立公司、招聘员工和开展跨国贸易贸易方面容易度排名如何?(2)建立一个公司需要多长时间?(3)缴纳税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4)回顾其他统计数据,找出哪个国家最宜经商?

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要学生作的一个小的可行性报告。通过这项案例作业的完成,学生能深入了解世界市场,并且定期掌握消费者市场、技术更新和全球化长期趋势并制定计划的技能。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国际商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案例教学的特点,合理设计案例,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达到国际商务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欣欣.《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

篇10

根据个人才市场、机构的权威数据统计,在近些年及以后很长时间内,对外贸易人才将是最抢手的,也是薪酬较高的职业群。据了解,目前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其月薪在5000-6000左右,这些外贸类工作地点也一般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另越来越多人垂涎三尺。但是,根据规定,这些考试的报考条件都只需要具有中专学历即可。

外销员/国际商务师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外,谈判、签定合同等。只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既可报考,国际商务专业中专在校生和其他专业大专、大学本科在校生也可报名。由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及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共同组织的国际商务师/外销员考试辅导随时欢迎您免费试听。

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具有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报检员考试辅导由覃珍珍老师主讲,覃老师熟悉经贸类各种资格考试,并从事多年全国外贸类资格考试辅导工作,其专业化、科学化辅导模式让考生考试无忧!

单证员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报考条件只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便可。为规范国际商务单证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商务单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聘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曹琛老师精心制作单证员考试辅导课程,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讲解,对今年考试内容进行预测,为参加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免费试听已经开通。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的学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课件进行学习,避免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充分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学员自付费之日起,直至当期考试结束两周关闭,打破了常规面授只能听一次的局限。高科技的网络课堂,优秀的师资队伍,勤奋的努力学习,您不想考过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