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计算机考试范文
时间:2023-03-16 04:5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称计算机考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存在问题分析
1、考核科目设计不合理
在1998年考试刚刚开设时,主要考核理论加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考核的内容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熟悉的MIS。而这门课对于广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不陌生,是这门专业的基础课。对于考试而言,当然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理解加记忆方面的内容。应该来说,当年考生对于MIS作为考核知识点还是很不适应,因为这门学科和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完全没有关系。到了2002年,省考核办重新修订了考核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被移除,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被作为理论方面考核的主要内容,虽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这样改动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但是研究实际试题上来看,仍然不能做到真正考核实际能力的要求,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往往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例如:“Word 2000启动后,菜单栏有多少个?”又或“在PowerPoint 2000中,母版在哪一个菜单下,有几种建立母版的方法?”直接以选择题的形式测试考生。
考试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实际操作部分。主要考核科目有FOXFRO、AUTOCAD这两个部分。到了2002年,这方面内容得到了扩充和修改。WORD、EXCEL、POWERPOINT被添加进来,这当然说应是取得了进步,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作为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需要,这些考试科目设定肯定是不够的。
2、考试平台有缺陷
(1)目前使用的考试管理软件经过升级后, 虽然更趋于完善, 但在考务实践中, 我们仍然感到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 在考试系统中, 由于使用的是模拟真实环境,解答方法单一, 只允许单击出题者所规定的区域, 考生常因按钮限制太死而牢骚满腹。例如:有一道试题考核EXCEL表格标题行居中,题目要求A列到I列标题居中,并改变其字体和大小。正常的答题方法应该是这样,鼠标拖动选择A列到I列标题内容,然后点击菜单下单元格格式后,在对齐和字体子项中分别选择相应数值即可。但是考生在解题时,无论怎样操作,就是无法得到正确结果。经过技术人员反复操作,发现问题出在对象选择这个环节上,而正确的做法应是将鼠标点击I1单元格,从右向左拖动选择标题单元格内容,然后进行其他项目的设置。而从左往右拖动标题单元格或是其他选定单元格的方法则不能顺利完成考题!而经过统计,此题的得分率几乎为零。在其他题目中,经常出现只允许使用鼠标右键或是快捷键进行答题的情况。当然此种情况可以解释为要求考生灵活运用知识,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但这是对于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很荒唐的。
(2)目前考试系统还是采取传统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应用软件来现的。C/S 模式最大的缺点是运行维护相对比较困难,不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而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保证考生完成在难度基本相当的试题,这就需要对试题进行详细的分类,制定难度级。而对于考核知识点的选择更应划分清楚,例如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经常出现同样知识点的题目反复出现的状况。
分析问题解决对策
1、考试管理软件的优化
一个好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要求界面友好、简单、使用方便、易操作、耐用,随机抽取试题知识点分布较合理,整个软件设计应趋于“傻瓜化”,使一般有计算机运用知识的人,操作起来觉得比较容易,为考生提供良好、可靠的无纸化考试使用工具。答题的全过程均在计算机上,考试时所应用的工具只有键盘和鼠标。无纸化考试软件的软件平台是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而目前微机所配置的操作系统也多为Windows 系列,所以,软件环境能够满足无纸化考试的需求。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试管理系统在SQL SERVER 下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为报名、考场编排、考试管理三个子系统。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报名、考场编排、考试管理三个子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技术管理人员,而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而考试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对于考试界面掌握的难易程度,考试方法和技巧则大有区别。
首先是报名系统。目前考试报名仍然采取考生自己填写报名表及填涂信息卡的报名方式。 由计算机操作员手工录入或用光电读卡机扫描进入系统。虽然效率较差、出错概率高,但在整个考试报名流程里,目前还是最为可靠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报名成为可能,由考试组织机构开发成熟可靠的网络报名系统。这样一来考生不需要到考试机构报名点来办理报名手续,不用填写复杂的报名表,也不需要填涂信息卡。而且考生一旦在网上申报了个人信息和报考信息,考试管理者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数据核查。考生登录查询发现审核通过即可缴费,从考生而言报名工作结束。而从管理者来说,在规定的报名期结束之后。通过服务器收集所有考生数据,集中导入考试报名管理系统。这样一来,能极大的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信息产生的可能性。
而作为考场编排系统而言,对数据安全性及计算机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报名系统生成报名数据,编排系统应能提供更为强大的功能。除了正常的考试时间、考场数设定,还应考虑到一些细节。例如:1、有考生补报名,而整个编排工作已经完成。系统要提供接口给操作员手工录入数据的功能。或者考生信息有变动,例如更改考试科目或是其他个人信息。2、在报表打印功能子系统中,应能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报表打印功能。如准考证打印模块中,应提供可以修改的模板,这样有利于计算机管理人员添加临时重要信息或是修改多余信息。3、提供数据导出功能。有时系统功能虽然看上去几近完美,但是在不同地使用者面前,可能都有不足。系统提供数据导出功能,提供最常见的数据格式,如DBF或EXCEL数据格式。这样,计算机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印出自己想要的各式报表。
从考场考试管理系统而言,最好考试服务器和考试管理机系统分别安装在两台机器上.考试服务器应安装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服务器主要负责题库管理,考试日志的记录,考试进程的记录。而考试管理机主要负责考场管理,例如单场考试数据导入、发开考指令、结束考试指令、考试结果网络上传等等。考试服务器配合加密狗可以实现考试准时开考,准时结束。如考试时,某位考生出现死机等其他考试不能顺利进行的状况,重启考试机后通过再次登录考试服务器,继续从上次的断点位置继续考试,而且服务器应对考生所用考试时间的记录,保证考试机器重启后能够弥补丢失的时间,做到考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采用安全身份认证技术
考试管理工作中, 考生身份认证是一个关键问题。有效可靠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减少或杜绝作弊情况的发生。目前, 比较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通过照片比对的方式, 但这种认证方式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很好地达到考试管理对考生身份认证的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身份认证管理方式为: 由报考人员提供照片, 由管理部门集中制作准考证, 考试时通过对参加考试者与身份证上的照片核对的办法认证考生身份。由于身份证上的照片往往因各种原因与身份证合法持有者本人不太一致, 从而给某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利用本人与身份证上的照片不太一致的特点, 有意安排相貌相象者代考, 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与公平。因此,有效的身份认证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
指纹是人体生物特征之一, 具有惟一性、稳定性和不可复制、不可移植、不可仿造的特点。目前最为有效的身份认证技术应是在考场里现场摄像,采集考生照片的方法。而采取此种技术,只需要在数据库里为每一条考生记录增加一个照片字段就可以了,而现场拍摄的照片以考生身份证号作为文件名。考生在输入完准考证号后,考生的照片直接出现在考试机的屏幕上,有利于监考人员检查。而考试结束后,生成的证书照片即为考场现场拍摄的照片。这在绝大程度上排除了冒名顶替现象的出现。
3、完善题库,增加考试模块
针对省职称计算机考试科目少的缺点,考试科目设定应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需要,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应将现有的考试科目扩充为操作系统、办公应用、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图像制作、其他六大类别,共计25个考试科目,基本覆盖了计算机和网络方面最为常见的应用领域,见附表。
4、考试内容应以实际操作题为主,理论方面的要求应被减少到最小程度。
篇2
关键词:考试模式;考试方法; 考试方式 ;考试手段
1.引言
教育考试的功能包括评定与选拔功能、诊断与反馈功能、提高和预测功能、导向与激励功能等方面。只有合理运用好考试的各项功能,才能使其发挥再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目前的考试现状有较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关于考试的教学研究活动较少进行深入研究,考试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命题的缺少科学性,欠缺对考试功能与作用的全面认识,以至于导致教育考试的异化现象出现,将考试由手段和工具变成了教学的目的,将考试的检测功能变成淘汰功能,将考试由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变成全部等等,颇有偏离教育考试应有意义的味道。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也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有必要结合教育特点与课程特点,紧紧围绕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总目标,深入开展课程考试的研究,探索和制定符合实际的课程考试模式,使课程考试进一步规范化,更好发挥课程考试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课程考试实践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总结与推荐以下研究方案。
2.研究内容
研究的课题是高职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模式的建立。课程考试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包含:1.合理确定课程考试的考试内容;2.确定课程考试方式;3.确定课程考试方法;4.确定课程考试手段。
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建立,属于教学研究范畴,是建立在对课程的专业服务目标--课程功能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掌握、教学经验的积累基础之上的。研究的前提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有深入理解,对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做到深入研究。
在对课程模式进行研究时,要照顾研究内容的四个方面的彼此协调。还要考虑到是否单独设立实习实训与课程设计环节。还要区分相同课程服务于不同专业、相同课程开设不同教学时数情况。
3.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方法
3.1 概念的规定与名明确
在研究讨论中,涉及到一些概念,有些定义不清楚,有些尚无明确含义。为研究探讨之方便,对课程考试方法、课程考试方式、考试手段等概念做如下规定与明确。
课程考试方法,是指课程考试采用的命题与作答形式。如可采用:笔试、实践考试、口试、笔试实践结合、笔试口试结合、口试实践结合等考试方法。
课程考试方式,是指独立默写作答或者参阅资料作答的方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
考试手段,是指课程考试借助媒体、介子等形式进行作答,和借助于此评阅答卷的考试具体实施办法。如可采用:纸质试卷、实践操作、作品、设计、论文、实习报告、计算机上作答等方式。
知识能力特点,是指课程中每个知识能力点在整个专业培养中所具有的功能性的特征。如划分为:基础理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设计能力等知识能力特点。
学习特点,是指课程学习中应达到的程度方面的区分。如归并为:识记、理解、运用等学习特点。
课程特点,是指按课程在专业教育中侧重培养的知识能力的某一个方面。如划分为:偏基础、偏理论、偏实践、偏设计、偏熟练技能等课程特点。
题型(试题类型),常采用的试题类型为填空、选择、简答、表述、计算、分析理解、原理实验、设计等。
课程归类,是根据某一类课程的课程之间的特点差别,按照相近课程特点共性人为地归类。如对于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可划分为数据库构建语言编程类、熟练应用操作类、媒体设计类、网站网页设计类、原理与实践类等课程类型。
3.2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方法
考试模式的研究,要确保落实与体现教育考试的功能、发挥课程考试的作用为根本,避免考试功能被异化为警戒,以课程服务专业的需要、落实课程在专业教育的中作用为指导思想。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建立,涉及到计算机类专业或相近专业内多门课程,因此是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应在广泛的教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以便建立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考试模式。以下涉及的相关概念,遵守前述关于概念含义的规定与明确。
具体研究方法与步骤:
(1) 课程的归类
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服务于专业需要的基础上,对诸课程进行归类。类别命名可参照前述具体命名。
(2)确定知识点的权重
按分类对诸课程确定课程中各项知识能力点在课程中的权重。便于考试命题中和教学中把握知识能力的比重。
(3)填写"计算机类课程知识特点与考试模式设计表"
制作一个表格,记录课程基本情况与分析结论、设计结果等信息。
表格第一部分,课程基本情况,包括:课程名称、开设专业、课程特点、课程学时、理论与试验时数、有否独立实习设计、课程归类。
表格第二部分,包括1)课程分析部分:根据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填写各个知识点能力名称、占权重、知识能力特点、学习特点。2)考试设计部分:针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分析,填写最适合采用的考试方式、考试方法、考试手段、首选适合考试的题型。
表格第三部分,确定课程考试模式
在对课程基本情况确切掌握,和对课程内容深入分析,以及针对知识能力点进行的考试方式、考试方法、考试手段的设计和首选考试题型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考试模式。该课程的考试模式是课程最终的采用的综合考试模式。如"笔试实践结合"等。
(4)填写"课程考试模式设计表"
此表是对课程考试的指导原则与总体规范。表中除填写课程基本情况之外,主要填写"考试模式设计"。其中,考试方式有两种选择,开卷与闭卷;考试方法有几种选择,分别用于几种手段考试;考试手段可设有几种选择并用,主要适用于多种考试方法混合考试情况使用。
表中还包含"试卷预期难度设计"和"试卷预期区分度设计",以及"预期效度和信度"。
经过以上分析与设计,课程考试模式建立基本完成。基于此,对课程考试试卷进行设计。根据考试模式中考试手段的设计,分别设计不同试卷,如笔试 试卷设计、实践考试试卷设计、口试试题设计等。
(5)笔试试卷设计
填写课程基本情况外,要填写:考试方法、考试方式、考试手段、预期难度、预期区分度等。此外主要需填写"试题内涵设计"。表内设有按大题填写的:题型、权重、考试所覆盖的若干个知识能力点等项目。
以上关于课程考试模式的设计,无需每次考试命题前必做。每次命题前只需按照设计好的这一规范,具体实施设计试题组成试卷即可。
4.结论
高职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考试,既有一般教育考试的普遍性,也有其鲜明的自身特点,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育中的课程考试,由于课程突出的实践性,使其更具独特性。理论上讲,考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这正是需要结合实际认真探索的。以体现考试功能、发挥考试作用为根本,以避免考试功能被异化为警戒,以课程服务专业的需要、落实课程在专业教育的中作用为指导思想,以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方式、考试手段为内容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或许能提供一个较好的课程考试模式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 段善利;李萍;魏军; 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对德国职业教育考核模式的借鉴》 来继敏;许焕新; 中国成人教育 2010年09期
篇3
一、开展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健康、自信的心理状态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老师。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譬如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易”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生。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除了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在课上的精心准备,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譬如说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且枯躁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努力将枯躁变为有趣。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按教学安排应先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却学之无味,结果出现了学习效率都很低的情况。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即先进行Word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历、报告、电子板报、宣传广告等,对于这些形象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些实践,他们理解了文件、文件夹、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而在实践中遇到文档的备份、改名等操作时,自然而然就要求学习文件的复制与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等操作了(实践)。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兴致昂然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特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突出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课程时,由于先前已经有了文字处理的基础,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了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了超级链接、动态字幕、悬停按钮、框架、表单等概念,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网页设计,时间为6个学时,也可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网页结构、样式、内容自定,重点要突出个性,规定不能抄袭、剽窃。每班所有人设计的个人网页要进行评比,并链接在一起制作成班级网页,并组织制作得较好的几名同学共同开发出班级主页。等素材准备齐后,这时的学习已经完全被兴趣所主宰,合作、探究成为学习的主旋律。由于任务明确、驱动性强,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制作网页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很好地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修改,一幅幅精美的网页出炉了,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此后将所有个人网页链接成班级主页上传到了Internet网上,并设立了网管专门负责网页的改进工作。对于自己的网上家园,同学们经常光顾,成为大家发表见解、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的一方舞台。
四、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篇4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专升本分值比例:
20%(平时成绩)+80%(升本考试成绩)
20%平时成绩换算:首先计算各门必修(考试)课程的成绩之和(不同专业其必修课程之和有所不同),用成绩总和除以课程门数,得到平均成绩,然后再乘以20%得到专科阶段成绩。
80%专升本考试成绩:专升本考试3门课程之和除以3,再用得到的平均成绩乘以80%。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专升本分值比例:
30%(平时成绩)+70%(升本考试成绩)
30%平时成绩换算:首先计算各门必修(考试)课程的成绩之和(不同专业其必修课程之和有所不同),用成绩总和除以课程门数,得到平均成绩,然后再乘以30%得到专科阶段成绩。
70%专升本考试成绩:专升本考试3门课程之和除以3,再用得到的平均成绩乘以70%。
西华师范大学
平时成绩分数计算::专升本综合成绩=(1至4学期所有课程平均成绩×0.55+实习成绩×0.05+“专升本”考试成绩×0.4)×Y+附加分
专升本考试成绩计算:专升本考试成绩=《大学英语》卷面成绩×0.3+《大学计算机基础》卷面成绩×0.3+《专业综合》卷面成绩×0.4。
宜宾学院
宜宾学院专升本分值比例:
35%(平时成绩)+65%(升本考试成绩)
35%平时成绩换算:本专业所有学生必修课程之和除以考试课程门数,再乘以35%
65%专升本考试成绩:专升本考试3门课程之和除以3,再用得到的平均成绩乘以65%。
乐山师范学院
篇5
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直接关系到会计相关专业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专业人才培训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在传统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考核方式和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考核方式单一、内容不合理、考核评价不科学。为此,笔者提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些设想,采用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会计岗位。通过实务操作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应用技术,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促进高职学生的应用技术型实用人才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近几年来使用用友公司开发的用友ERP认证考试平台,使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目标合理化、考核内容更科学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而且严格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要求来执行,促进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突出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考核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临具体不同会计岗位的情景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实务过程中能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且引导学生自己对会计不同岗位职业的认知,从而促进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形成,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岗位工作能力也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体思路
由于本课程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将实务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岗位的需要及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最终持证就业。
(一)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认证考核的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
1.教学过程的模块考核,考核学生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也属于该课程基础考核,过关环节。由学生从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中选择其中三个模块,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的试题类题为单选题(10%),多选题(20%),判断题(10%),实务操作(60%)。
2.教学过程中期末综合考核,属于该课程的提高环节,主要以财务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为核心(在基础环节上增加应收、应付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进行考核内容的改革,将知识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务的完成当中,完全按照会计工作中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体现会计职业的需求,实现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业务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原始凭证来展现。考核的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5%),日常业务处理(40%),固定资产(10%),薪资(10%),月末处理(15%),报表(10%)。
3.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训模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应用财务软件把手工账转化成电算化账。要求学生结合财务会计手工的实务操作(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灵活启用财务软件的相关模块,也属于该课程的挑战环节(对学习好的学生主要挑战购销存模块的应用)。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各个辅助功能,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综合实训考核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0%),系统初始化(20%),日常业务处理(50%),期末处理(10%),报表编制(10%)。
4.资格证、竞赛证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考核挂钩。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模块考核。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或信息化大赛成绩纳入教学过程的期末综合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置改革
为了满足会计与审计以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培养。
1.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 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融合到每个岗位,组织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岗位课程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分岗完成核算、稽核、纳税、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内容连贯地融到实务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岗位课程学习的吸纳,也利于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编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校本教材
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 我们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组织教材编写,由于课程体系打乱,知识点重新组合,课程衔接难度较大,依靠本校老师完成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和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发本专业的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力求新颖,内容详实,突出重点,强化实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材编写时应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应体现岗位分工和操作氛围的创设,实训教材内容要满足三年连贯性实训需要。
3.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
要按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减少模块单独应用,根据日常业务整合模块。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组合在一起, 起到边学边练。例如: 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基本实训》或《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时, 应同步安排《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会计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既突出了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又加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三)考核成绩评定
1.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
形成性考核为200%。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考核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为平时实务模拟成绩考核(20%)+期末实务考核(70%)+学生出勤率(10%)。
平时实务模拟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基本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属于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综合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办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为100%,把财务会计的手工账转化成会计电算化账,突出学生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成绩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来进行评价。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室,是改革的有效推进,也是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保障。为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室,保证各项课程实训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实训室建设应全面兼顾各方需求,系统维护、资料更新应保持常态,适时满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
2.应建立与软件开发企业及软件使用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等级认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活动,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实际工作中的新业务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实际。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我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总的来说,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实战技能。一是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网络应用知识以及无纸化考核系统的应用。其次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资料。
五、对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师在考核过程中没能真正的进行实施,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为了保证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专转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1-0052-03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from the aspect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Zhou F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st paper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in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lan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courses;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theoretical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
1引言
江苏省从1999年开始选拔优秀专科生升入本科学习 (以下简称专转本),从2005年开始,专转本入学考试只考三门公共课,每位考生都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从近三年来的考试成绩看,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试卷分析
作者对2006年专转本入学考试“计算机基础”试卷作了结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专转本“计算机基础”考试目前只采用笔试形式,上机操作的测试内容也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必要去记忆所有的方法和命令。考试中的一些命令在上机时完全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完成,而这正是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精髓所在;另外,有些同学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Windows操作和基本软件的使用,但计算机理论知识却很缺乏。
3教学改革
专转本考试的升学率,是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宣传的重点,也是吸引考生和家长的一个亮点。而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水平,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提高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专转本入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1教材的选取
江苏省专转本入学考试的各门课程都没有大纲,没有指定教材。在2007年的选拔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准。目前一般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是自编教材,或者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为例,其涵盖的内容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此教材的基础理论部分只占了28%,而操作部分占了72%;其次,在基础理论部分没有涉及到多媒体和数据库部分;操作部分缺少PowerPoint和FrontPage的内容。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自编教材基本上都与这个教材的体系类似。此类教材的所缺部分,正是2007年专转本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原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充实多媒体和数据库等部分的内容;二是直接采用能够包括以上内容的教材。这样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避免学生在复习应试过程中到处购买涵盖不同内容的教材。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各个学校开设的课时数不尽相同。
有些高职院校地处苏北地区,生源大部分来自苏北农村,这类生源在中小学阶段基本没能涉及到电脑知识。对于这样的生源,高职院校通常开设的课时数较多,而且理论课时较少,实验课时较多,一般比例为1:2。
而对于苏南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学生一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和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学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此类高职院校开设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一般为1:1。
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基础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大部分内容学生都没接触过,所以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讲解。而实践部分的内容是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各个软件之间的相通性很强。同时,这类软件的在线帮助功能很强大。基于以上考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学时数可以定为72课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以2:1分配为宜。另外,在课余时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引导学生以“一本书一台电脑”方式自学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3理论教学的重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教学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不区分文理科。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广度优先”的原则,即教学内容覆盖的范围较广,包括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热点知识。所以,目前理论教学的重点主要有三:
一是进制的表示与转换。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都习惯了十进制,而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里,却要学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同时,在十六进制里还用字母表示数值,这两点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各项考试中,进制的转换几乎是必考的内容。例如,在2006年的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有一填空题:
已知某进制的运算765+1231=2216,则此进制为________进制。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进制的理解。
二是计算机硬件部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常用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等等。而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的外部设备在有些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因此,教师要重点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结合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技术,介绍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及设备。在2006年的试卷中,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分值为11分,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三是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接触过计算机网络,主要形式是浏览网络新闻、计算机游戏及网络聊天,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以及网络上数据传送的方法和过程,几乎没有了解。另外,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性也很强。很多学生在机房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不能上网,一般是换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继续使用,而不会去考虑这台计算机为什么不能上网,更不会去主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计算机网络知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和过程,以及因特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2007年的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有一选择题:
下列IP地址中,非法的IP地址组是______。
A. 202.197.184.144与259.197.184.2
B. 127.0.0.1与192.168.0.21
C. 202.196.64.1与202.197.176.16
D. 172.24.35.68与10.10.3.1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对IP地址表示范围的了解程度。
3.4实践教学的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专业的技能型高级人才,都必须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操作部分也占了50%的分值。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 理论课讲授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理论课时,重点讲解Office套件中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要点及操作技巧,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功能的菜单位置以及快捷键的组合,比如复制、粘贴等常用功能的组合键。对于套件中的其他软件,只要讲解特有的功能,而一般功能留给学生上机的时候自己去摸索。
(2)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既要安排学生去学习Office套件中各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又要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以“人文奥运”为题设计一份简报,要求有文字和图片,还要有图表及版面修饰。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题目,需要到因特网上查找有关“人文奥运”的资料,同时要掌握Word的版面设计技巧,还要用Excel将查到的数据做成图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主动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的乐趣。
(3)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英语自主学习室,一些专业实验室也有开放式实验室。为提高计算机的上机操作能力,可以设立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里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在各类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来验证一些习题的解答过程。
3.5师资队伍的建设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也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但与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是分开的,甚至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这样,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与计算机专业的结合不是太紧密,也就不能更好地了解计算机专业中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
这种状况不利于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主动作用,也不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在全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效益。有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分配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教研室中。他们的任务首先是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同时也参与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以提高公共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计算机专业的院校可以定期将教师送到高校计算机系进修,让他们能够接触到计算机专业的最新技术。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既要为学生创造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又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这类课程的改革是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也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谌新年.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8):23-24.
[2] 梅园、江永和. 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增刊:25-27.
[3]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Z]. 2005,7.
篇7
1 高职课程考试中存在的弊端
1.1 考试形式比较单一。现在的高职课程考试形式主要为闭卷、开卷和上机。闭卷考试形式比较多,开卷考试形式比较少;理论考试形式较多,实际动手能力考试形式较少;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其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加强。
1.2 考试内容不太合理。目前的高职课程考试内容主要是上课用的教材和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划范围、圈重点,重知识考核,轻技能、能力和素质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考试题型不太合理。目前的高职课程考试试卷中,大部分题型为选择、填空、判断、简答等题,考死记硬背的知识的题型较多。而论述题、应用题、辨析题、思考题等需要学生花费心思作答的题型很少,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高职计算机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考试方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这一宗旨确定职业院校考试方法改革的方向,并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1 考试命题的改革。命题时应该从知识性命题转移到能力性命题上来。应该体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大能力性命题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考试方式的改革。应该采用灵活且多样的考试方式。当然,每种考试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比如前四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认知领域考试;展示成果和上机操作比较适合能力考核;而观察考核则常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以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课程考试为例,说明几种考试方式的运用方法。①实践性课程考核方式。系统维护专业的所有实践性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局域网等课程都可采用操作考试这种形式,学生考试时随机抽题,动手操作,老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给分,这种考试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训课则可以完全采用实践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由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考量。②试卷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开卷试卷内容大多为开放性试题,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论文方式。系统维护专业的有些课程和市场的联系非常紧密,比如《主板检测与维修》课程,这类课程就可以以提交论文的方式来作为考试方式,该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最后交一份关于主板检测的论文。④提交作品方式。有些课程很难在一两个小时内来测试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比如平面设计等,所以对于这类课程我们应该进行过程考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分阶段进行测验,学期末结束时让学生提交一个大的作品。
2.3 考核比例的改革。传统的课程考试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这门课学的怎么样的,虽然随着教育的改革,对课程考试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最终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但是期末成绩占了很大比例。我们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出勤情况如何,课堂表现如何,作业做的如何,使我们的考试更公平合理一些。平时可以做一些小测验,留一些作业,通过这些测验和作业,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3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
3.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方式改革了,不再是原来的重理论知识,而是侧重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了,学生自己很重视自身操作能力的提高,课上积极动手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考试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改革前学生只是针对书本的知识进行学习,动手能力较差。通过此次考试改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牢固基础。
3.3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考试方式的改革,必然会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变化。侧重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前提是上课的老师们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强,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前更加认真地备课,上课时更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具备设计实践性强、创造性强的考题的能力, 并具备评价这类考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考试 考试系统安装 上机考试管理
论文摘要:目前越来越多行业将传统笔试考试改为上机考试,传统的机房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而且要服务于考试,本文机房管理员的角度,论述了考试系统的安装与上机考试管理二个方面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考试的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许多行业已经将传统的笔试改为了上机考试,比如现在的全国银行考试,全国卫生系统考试,公安部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计算机考试有着许多笔试所代替不了的优势,如省去了纸张的浪费,节约了人工改卷的时间等。但如此众多在机房举行的考试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却是一个挑战,因为各行业的考试系统各不相同,对电脑的要求也有着差异。现就上机考试从考前、考中、考后做一个比较。
在安装考试系统之前,首先要知道机房内的电脑符不符合该考试要求。有一些国家级的考试对机器的CPU和内存要求比较高,像全国卫生系统考试就需要计算机至少有1G的内存。如机房不达标,卫生考试中心会下发意见要求考点限期整改,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不达标,考试中心有可能会撤消该考点。其次要确认机房内的计算机要有网络同传系统,现在许多考试一场都是成百上千人同时考试,像银行考试有过一场1100多人的考试,如果没有同传系统,这意味着相同的工作必须重复1100多次,这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在考试前还要确认该机房内的的考试人数,并保证有考试人数*10%的备用电脑,因为考试过程中个别电脑出现问题的概率还是很大,比如有的时候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电脑会出现蓝屏死机,有的考生不注意会碰到电源线而导致电脑非法关机,从而无法正常启动等一些问题。
在安装考试系统时,各种考试的考试软件的安装也各不相同,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公安部系统考试需要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3的操作系统,而银行考试和卫生系统考试的服务器则可以采用windows XP系统,因此需要在考前根据各种考试的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操作系统盘。系统盘不建议用GHOST系统盘,虽然GHOST版系统方便以及节约时间,但这种安装方式可能会造成服务器系统不稳定,因为每台机器的硬件都不太一样。而服务器一旦出现了问题,轻则导致考试的延时,严重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重考,因此建议宁肯多花些时间用普通的系统盘一步步安装操作系统,然后用这种型号电脑的驱动光盘装好驱动,稳定性方面会比直接GHOST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考试服务器出现问题。在安装客户端时,虽然各种考试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均可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但各种考试的考试软件在安装过程中也不尽相同,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必须为每个考生单独设一个帐户,并将该帐户映射到服务器上;银行考试则需要安装好客户端后再对其进行在线升级;公安部的上机考试只需要在考试机上做一个链接,打开链接后考生会直接登陆到服务器上去做题,这种考试结构对服务器的压力比较大,因此这种考试的服务器一般要求采用企业级服务器。
现如今的机房为防止病毒的破坏一般会安装还原保护卡或还原软件,因此在考试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千万要记得将电脑的还原系统打开,否则安装好或升级完成的软件将被还原,前面的工作将前功尽弃,装好考试机后还必须要关闭电脑的防火墙,卸载杀毒软件,有的杀毒软件会认为考试软件是病毒。还有一个细节是需要关闭电脑屏保和自动休眠这样一些设置,因为有的考试等待的时间比较长,像银行考试考前一个小时要给考生照相,有些考生提前到了,照完相后坐在电脑前面等,如果突然屏保,考生可能会认为电脑出现了故障,而去按电源开关,从而导致考试时间延误等问题。在考试系统做好后,要进行试考。一般试考时可随机抽取30%电脑即可,在试考结束后即可关好电源、门窗封场。
在考试的前期要密切注意考试机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考试机。在即将开始时要注意考试时间。在考试过程中则要注意考场纪律,如遇突况,比如停电,则要及时安抚好考生的情绪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在考试结束后要组织好考生有序离场,并通过服务器收集好上机考试成绩。
考试系统的安装与管理是一个细致且需要耐心的工作,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只有不断学生,多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将机房的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戴涛. 浅谈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0,(09) :69.
[2] 苏伟. 浅谈多媒体教室的维护与管理[J]. 科技信息 , 2010,(23) :79,109.
篇10
(东莞理工学校,广东,东莞,523106)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机械类)职业技能鉴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学生积极参加考证掌握企业生产技能。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结合新考纲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探索优质的教学过程,以使得学生学习的技能达到考证标准,提高考证通过率,使得学生符合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更快融入企业生产中。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技能鉴定;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柏枝,男,1970年生,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成员,东莞理工学校数控专业讲师。
一 引言
近年来,CAD软件以其精确简便的绘图技术,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服装,建筑,医疗,电气,制造等行业的主要绘图工具,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机械制造行业,许多企业将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是否持有CAD绘图员证,作为录用条件之一,因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证越受广大工作者的认可。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高级绘图员(机械)职业技能鉴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参加鉴定的人数不断逐年增加,鉴定人数已达14万人之多。职业技能鉴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输送大量的具备专业素质和资格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我校是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已开设《机械制图》与《Auto CAD应用基础(机械类)》课程,学生也知道绘图员证对以后的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证(机械类)的考试。因此,提高机械CAD职业技能考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考试通过率,使得学生符合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更贴近市场所需。
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机械)的新考核内容
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机械类)考试已开始了13年之久,但于2013年6月考试大纲有完善的更改与补充。
早期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机械类)鉴定考试的命题主要依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颂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考题的基本准则有两条;劳动部规定的基本技能要求:与就业密切相连的职业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早期的考核内容存在不足;考思维的内容少,考抄画的内容多;基础的考核内容不全;结合生产实际的内容还显不足。
对机械行业来说,即使是中专学生,从他们所学习的机械制图课程来看,除了看图读图抄画图,也已经包括了从实物绘图到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内容。目前社会很需要具有根据实物迅速绘制简单产品的图纸能力的人员,他们在绘图过程中,需要用到测绘和简单设计的知识,所绘图纸也包括了多面正投影图和立体图。在实际工作中,绘图员经常要把工程师绘出的草图绘画成正式图纸的工作,而那些草图可能是简图而不完整,往往需要绘图员能灵活运用掌握的技能加以补充和完善。
为了更贴近市场所需人才,新考纲对原有的考纲进行了修订与补充,主要体现出紧密结合专业要求,增加机械专业知识,加强绘图的基础知识、图形思维想象能力,绘图软件的操作能力、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图能力的考核。
在考核试题中也相应进行个补充,试卷由原有的六大题目,增加一题共七个题目,题型如下:
三 结合新考纲,CAD机械制图考证课程设置实践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中级绘图员(机械类)新考纲,我从重点技能的关键入手,在教学模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求使得学生学习的技能达到考证标准。
在教学中我采用《AutoCAD应用基础(机械类)》一书,这本书充分考虑到中职教育的特点和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一般教材“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按照“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和最终目标”的原则编写而成的。教学内容以项目分组法体现项目的完整性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因此,老师应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老师的职责更多地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而学生作为学习行动的主体,更强调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强调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学习途径,以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学习方式,以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
项目分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分配项目(学习)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或协同完成,让组内各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分组完成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并增强集体观念,同时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可以采长补短、认识自身不足,互相促进并提高竞争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为此,老师必须是这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必须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对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对信息获取、媒体获取、信息与通信技术整合的技能:在职业和生活中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为使更全面地对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习,协作能力等的综合考核,我尽量以项目过程为单位,综合个人自评、小组评、小组间互评、老师评等几项得分对学生进行考核,学会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也突显考核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