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兽医专业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兽医专业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91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畜牧兽医人员具有高素质和更专业的技能,职业教育是提供这也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高职的课程就要依据实际人才需求进行设置。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容还是原来陈旧的知识,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许多专业的课程交叉严重,使得学生找不出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期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 调查研究

为了明确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情况,笔者对近3a来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对象为本学校近3a来已经毕业的210位学生和顶岗实习的83为学生。用人单位包括本省的畜牧养殖场、兽药生产经经营公司和畜牧兽医站等150家单位。

对于人员和技能的要求调查结果: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需求以畜禽饲养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为主,畜牧养殖岗位需求占总调查的25%,疾病防治员占23.5%,畜产品营销人员占19.8%,饲料生产和检测人员占18.9%,畜牧产品检验只占到9.8%,其他的占3%。单位对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中畜牧生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要求比较高,畜牧生产饲养管理的要求占33.5%,疫病防治能力的要求占30.2%,饲料的检验能力占17%,疫病防治方案的要求占13.8%,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的要求占5.5%。

对于一些支撑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得出:对于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动物解剖生理课比较重要的有40人,要求开设动物饲料的有61人,认为动物病理课重要的有65人,认为开设生物统计的有21人,需要学习动物育种课的有30人,需要学习药理课的有32人,还有一些个别认为要开设一些其他的课程。可见,对于生物统计的重视不高。

对于核心课程的要求:通过与单位主管和专家的面谈交流,发现呼声较高的有饲料检测、动物孕育、畜牧的生产和畜牧的防治4方面,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1%、60.5%、68.9%和67.4%,对于动物检疫技术、动物各种病的医治均为40%。可见,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企业比较需要和认可的,对于研究性强或需要更专业技术的课程不是很希望在高职中开设。

对于拓展性课程的需求:关于销售和管理的课程的需求中,兽药营销的认可度达到81%,对于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认可度达到42.3%,还有23%建议开设畜牧工程技术,40%认可就业与创业指导。

2 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人才需求分析如何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

2.1 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基础课不需要全面,够用就够,有的学校设置许多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一些基础知识其实是没用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对高职学生而言有点难,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也浪费了许多时间,使得学生用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变少。因此要削减、整合针对性不强的基础课,增加一些企业需要的拓展课。

2.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创业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个广阔出路,但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经济、销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懂经营管理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了高职学生更好地创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一些与畜牧匹配的营销、管理类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拓展课程中融入畜牧方面创业的典型案例,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通过实例让学生积累经验。创业教育的课程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盲目冲动的性格,帮助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价值观,保证不会因为为了创业不择手段,即使失败也不会绝望。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毕业生满足企业的要求,顺利的就业,成为素质高、技术硬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娜,玄兆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14,(11).

篇2

自建校以来,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累计为我县培养了一千多名畜牧兽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与此同时,我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度加大。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牛业、养猪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我们的招生量却出现了退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畜牧专业教学的教师深思。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技能“专才化”。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合格,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打铁还得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试验室建设,组建专业实习基地。

篇3

关键词:畜牧业 兽医队伍建设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产业分支,伐木也的发展加强了农业的发展力度,为国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随着我国农村畜牧产业化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人员队伍人数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渐发展扩大,畜牧兽医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相关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也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地向前稳步快速地发展,我国兽医队伍建设力度将进一步扩大,在畜牧队伍扩大建设的同时,就必然存在不同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怎样建设我国畜牧兽医队伍,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充分分析我国当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资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一、我国当前兽医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兽医队伍得到相当程度的建设,当前我国兽医队伍建设相对于以前有所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刺激,在畜牧业得到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依然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在兽医队伍建设上,我国兽医人数和普农兽医的专业知识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当前农村兽医数量还相对较少,相关调查研究数据相识,具有过硬的兽医专业水平的兽医人员我国每个村还没有达到拥有一人。畜牧业专业基地兽医人员技术水平大多停留在一般基础知识水平之上,专业的高技术水平人数相对较少,这给专业的畜牧兽医研究和解决高难度禽兽病例带来很大困难。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水平的高技术兽医人才迫于薪水问题无法引进农村畜牧业行列,一般的畜牧业发展基地也很难聘用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知识的畜牧兽医人才。

二、我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等客观原因,畜牧兽医工作量大且人数相对较少,服务覆盖面积有限。故而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兽医人员人数缺乏与业务环节掉链。介于我国区域广,兽医人员相对数量较少等原因,给我国乡村畜牧疫情防治和畜牧科技知识推广造成很大的难度,使畜牧兽医人员任务异常繁重,甚至出现大部分乡村没有兽医人员的情况。特别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畜牧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相对一部分乡村的疫情工作只好以滥竽充数的形式展开,只好抽佣专业知识很薄弱或者不具备专业知识临时学习的工作人员来解决临时困难。在防御工作人员本身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大多都为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差,在对动物注射防疫中经常出现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把握不准、发生注射防疫意外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疫情分析报告不能及时上报等系列情况。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村民不愿意让动物接受疫情注射。

(二)疫苗免疫效率低。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冷藏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好坏等因素的限制,疫苗保存问题无法解决。虽然在省、县、乡三个地方都具备冷藏疫苗的条件,但是到村里就很难对疫苗进行冷藏保存,疫苗处于常温下长时间保存就很难存活,疫苗注射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导致疫苗失败。

(三)兽医工作人员技术知识很难实现实践创新的局面。由于长期处在基层工作的缘故,大多数兽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得不到进一步进修和创新能力培训,很多工作人员就出现专业知识老化的情况,应对新的畜牧疫情问题无从解决。

(四)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薪水低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稳定。多数畜牧兽医基层工作条件艰苦,而且待遇水平相对于其他岗位较差,大多数农村连村级兽医人员都没有,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畜牧兽医人员就更不可能在大多数农村中出现。少数大中型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也相对较少,高级畜牧专业科研人员在乡村中就更难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建设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二)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三)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四)加强村社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对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村兽医和社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大力宣传与推广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贮饲料制作、饲料生喂、种羊串换、科学养驴、猪品种改良和厩舍改造等实用技术,从而使畜牧业完成从量的增加转化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飞跃,使之走向稳定健康、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良性轨道,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会东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总之,要进一步绝接好当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搞好我国畜牧业的兽医队伍建设,才能迎来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祝寿康.《畜牧与兽医》追忆溯源——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的编辑出版工作纪要[J].畜牧与兽医,2008,(01)

篇4

当前,在畜牧业兽医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课堂填鸭式知识灌输,而对于学生期末总成绩的考核只重视知识的考核,一些小聪明的学生平时偷懒不学习,到期末考试前大抱佛脚,应付考试,长此以往,知识反而流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期末考试枯燥的复习方式引到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兽医专业的情绪,甚至扼杀学生学习畜牧业兽医专业的兴趣。

二、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选用贴近实际生产情况的教材在专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选取符合生产实际的优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到的动物解剖课程是否系统,了解到的相关解剖知识是否专业,以及是否能完整构建出学生的畜牧业专业知识体系。近几年来,关于动物解剖课程组的教材选用,先是选用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并以陈耀星教授主编的《畜禽解剖学》(第2版)教材和董常生教授主编的《家畜解剖学》(第3版)教材作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同时积极参加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工作,逐步善自己的教材建设,但时代在进步,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涌现,畜牧兽医专业院校应及时更新、买进最新的教材或器材,为学生学习动物解剖课程提供良好的条件。

2.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首先使学生认识解剖课作为形态基础课程,其特点是要注重实物的认识、学习和掌握。有些实验的实物标本是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的,会挥发出强烈的刺激味,观察时部分同学会远远地躲开,有的女同学因胆小害怕而不敢用手摸。对于这一现象,教师自己要有意识地不戴手套来触摸讲解示教,同时从思想上加以引导,重申标本的示教学习是为了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动手触摸、仔观察,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效率

3.1做好备课方案,优化课堂讲学动物解剖学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授课老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动物解剖课程专业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和一定的解剖经验。这离不开动物解剖学授课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解剖实践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和解剖经验充实自己。

3.2激发学生兴趣,提倡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动物解剖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际解剖的方法和步骤,这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走自主学习道路。另一方面,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

3.3组织学习小组,落实课后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后历史学习小组,组织将课上学到的历史知识编成故事进行历史还原之类的课外活动,以此来吸引众多学生走出课堂,面向实际,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知识。课外活动形式灵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诸如此类的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有显著作用。课外活动强调手脑并用,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结语

篇5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畜牧兽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掌握知识的方式,可使学生兼顾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3个不同的层次,尤其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从专业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但没有职业心理的体验,所以中职生在没有进入职场之前不具备职业人的角色意识。通过角色扮演法教学可弥补学校教育在此不足。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引境体验的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2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2.1在专业知识定义学习上的应用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中,常见的定义按死记硬背记忆法难免有点枯燥,这里可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将游戏“谁来比画谁来猜”进行角色分配,选出几组同学,每组2位同学,一位说出定义的相关词,一位据提供相关信息的不断增多判断说出该定义,在规定时间中,说出最多的定义的组获胜,获胜组可以拥有向最少组提出合理的要求权力,比如,表演一个才艺节目或诵读某段定义等方式。也可用动作来比画猜出所学的一些专业术语,后一种角色扮演法,趣味性更高,但难度也会增加。

2.2在畜禽品种学习上的应用

在学习和复习畜禽的品种时,可扮演解说员去介绍品种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比如,对于牛的品种特征的学习,先让学生熟悉牛的各品种的典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然后选掌握熟练者扮演解说员,对着各品种的图片为大家做讲解。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每个品种选一个解说员。这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也大有提高。通过不同学生的讲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以此类推,此法可用在所有畜禽品种的学习和复习中。

2.3在畜禽疫病防治中的应用

在疫病防治的课堂上,首先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兽医师、助理兽医师、畜主以及患畜,兽医师据病例对畜主问诊;通过问诊可找到患畜的病因;锻炼与畜主沟通的能力,为临床接诊打下基础。畜主据病例讲述患畜病史和饲养管理情况;患畜据病例进行疾病症状表演;助理兽医师协助兽医师用基本和特殊检查法对患畜做初步诊断,可锻炼学生观察和搜集症状资料的能力,并熟练掌握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最后给出治疗方案。兽医师认真分析收集来的资料作初步诊断,可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此项学生可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掌握处方开具的基本原则,熟悉处方书写的格式。其次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进行讨论,对各角色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各角色在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方面的表现,重点归纳总结所研究疾病的知识内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强调重点剖析难点。

3在应用中体现出的优势

3.1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有利于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情景,换一种方式阅读思考,不仅可活跃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是一种变苦学、厌学为乐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3.2便于相关知识的复习,提高自学能力

在复习巩固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在对比分析中发现矛盾,激起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自学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3.3有利于适应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了畜牧兽医职业情境,通过扮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使其学会沟通的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整体诊疗观念,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畜牧兽医职业工作打下基础。

4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4.1需教师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环境

鼓励学生成为主体,自由表达出自己见解,以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对部分不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学生,此时教师成为主导应多鼓励启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2需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复习巩固和内化。需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掌握,以便于角色扮演教学法中的综合应用。

4.3需教师有较强课堂组织驾驭能力

篇6

1.1垂直管理

在江苏省如东县实行的“垂直”管理模式下,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以动物医院为运行“平台”,将村级服务人员归属于动物医院,不仅解决了这些服务人员的“归属”(组织人事、工资关系、接受教育等)问题,同时也可使他们在上一级兽医站的宏观领导下,开展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工作。

1.2人员配置

如东县共有14个镇,其中11个镇的防疫员由兽医兼任(5个镇兽医全是防疫员,6个镇的兽医多于防疫员),另外3个镇的部分防疫员由兽医兼任,即全县90%的兽医兼任村级防疫员,10%的村级防疫员不是兽医。目前,如东县兽医队伍中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人员比例为67.9%,村级防疫员中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人员比例为66.0%。

2如东县兽医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

在如东县的基层兽医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2%,大专学历所占比例为29.7%,中专学历所占比例为39.7%,高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1.3%,初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3.2%,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4.9%。同时,该县基层兽医队伍中,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也较为老化,其中,61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0.0%,51~60岁所占比例为12.7%,41~50岁所占比例为36.0%,31~40岁所占比例为25.5%,3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5.8%。

2.2工作量大

①如东县畜禽(生猪、羊、家禽)养殖数量较多。按照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小型养殖场或散养户所饲养畜禽的强制免疫工作是政府的行政行为,由村级防疫人员负责免疫注射。就生猪养殖来说,如东县达到省级规模养殖的比例较小,每年的生猪强制免疫注射任务达2700万头次,90%以上的任务都是由村级防疫员来完成,动物免疫注射的工作量大,防疫工作覆盖面积较大。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大中型养殖企业的免疫注射工作,是企业的责任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防疫法》规定,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必须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但是,如东县畜禽养殖场(户)自聘技术员的比例却较小,90%以上的兽医业务服务都是依赖于基层服务体系。

2.3养殖户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①受“重养轻防,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疫病不一定会在自己的饲养场中发生”,存在侥幸心理。②对出现的疫情认识不到位,而且也不能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免疫注射工作。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疫病流行,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③乡(镇)、村合并后,防疫区划分发生了变化,使综合站及村级防治室的防疫面明显加大,养殖户与村级畜牧兽医的关系还有待于重新建立。

2.4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①部分老兽医对疫病“防重于治”的认识不到位,且预防意识淡薄。②随着物价的上涨,村级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③虽然如东县已经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与动物防疫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但是,由于该地区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操作不规范、剂量不准确、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注射部位不准确及一些防治人员免疫档案填写不认真、记录不全面等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该地区防疫工作中的漏免现象时有发生,散养户免疫时不能保证“一畜一针”,这些都给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留下了隐患。

2.5兽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如东县现有乡村兽医人员来源复杂,既有原乡(镇)兽医站的改制人员,也有部分饲料厂、种畜场的技术服务人员,同时,部分老兽医的学徒、农牧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经验的养殖户也在从事兽医行业,这就导致该地区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养殖户择医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如东县生猪养殖量的不断增加及饲养技术科技化程度的不断增高,养殖户对畜禽养殖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营养如何科学搭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兽医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扩大和提高。

2.6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足

部分兽医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动物流行性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意识不足,甚至对已发生疫病的畜禽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新的疫病蔓延、发生。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部分兽医在工作上的懈怠情绪,主要是主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所致。只有在充分了解村级兽医服务人员工作的基础上,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兽医队伍成为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气的为农服务群体,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基层兽医防疫工作。

3解决措施

3.1提高知识层次,优化年龄结构

针对如东县基层兽医队伍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可以从兽医行业本身出发,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合理地提高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还应引进一些兽医或者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提高基层服务队伍的专业基础知识。

3.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针对如东县兽医队伍工作量大的现状,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解决:增加物资投入及各镇村级防疫员的数量;加大与养殖户之间的联系,让村级畜牧兽医成为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并呼吁养殖户积极参与、配合相关的兽医防疫工作;加大规模养殖户的培训力度,以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的防疫技术。

3.3提高养殖户的防疫积极性

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多种媒体,加大法律、法规及防疫常识的宣传,同时,还可利用发放宣传单、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和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及履行防疫检疫义务的自觉性,这不仅可使养殖户从切身利益出发,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同时还可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自觉控制私屠乱宰行为,防止有疫病的产品流入市场。②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应呼吁养殖户科学对待,并使他们意识到疫情的重大危害性。③兽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养殖户传递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加大与养殖户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和睦的服务氛围。

3.4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①提高老兽医们对疫病防疫的思想认识,并让他们将防疫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传递给养殖户。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从而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纳入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奠定思想认识基础。②将防疫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增强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③在合理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收入的同时,强化他们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相关培训来提高兽医的业务水平。④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工作突出、服务质量高的人员予以物质奖励。⑤在强化防疫意识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3.5提高兽医的技术水平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兽医的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普及动物防疫知识讲座、组织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新技术,使基层兽医防疫员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动物疫病的一般检查方法等知识;②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如举办动物防疫知识讲座、开办畜产品安全培训班、普及畜禽疫病防治知识等;③通过学历培训、后续教育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方式培养镇、村畜牧兽医业务骨干;④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轮训方式对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6加强法制管理

篇7

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牧医专业的学生来源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素质和能力表现容易形成明显的层次。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在牧医专业课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分层次教学为主要手段,优、中、差兼顾,升学、就业两手抓,因材施教,整体提高。现就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拿出来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 根据问题难度不同而分层提问

二、 分层次练习整体提高

三、 分别要求和强化训练

四、 两种选择两种管理

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 课外辅导分层进行

我校有较好的课外学习条件,图书室即有牧医专业的上几千种图书,也订有数十种牧医的专业刊物,学生有一定的课外学习时间。经过座谈和调查,我发现牧医专业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差异大,尽管各人基础和素质不同、目标不同(有的想升学,有的想就业),但专业思想还是很牢固的。

根据这个情况,我在课外辅导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指导不同,对于想升学的学生,我让他们去图书室借阅基础知识方面的书籍学习,象《家畜解剖学》高教版,《家畜组织胚胎学》高教版,《家畜组织学图谱》、《家畜病理学》等一类书籍。而对于想就业的学生,则鼓励和推荐学习最新的专业期刊,象《中国畜牧兽医》、《山东科技报》、《中国畜禽传染病》、《养禽》等实践性很强的期刊。

篇8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厂中校” 运行模式

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省青年专项课题《畜牧兽医专业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为GZD1211008”。

一、 “厂中校”建设过程

(一)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厂中校”建立的意义

在“厂中校”建设中,有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开发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对“厂中校”也不了解,认为与企业签订单,就是把自己“卖”给企业了。因此,在“厂中校”成立前要充分做好动员工作,为日后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讨论和验证后制定相应协议

1、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和调研

组成专家团考察“厂中校”企业,查看是否符合教学条件、卫生安全是否能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转。

2、拟订建设方案,制定负责人的管理职责。

明确合作的目的、意义和建设方案,规定组织结构、开设课程、考核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并由企业、学校进行讨论和确定。

(三)组织学生认知企业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登录企业主页等途径自主了解相应的情况,也可由教师带队到企业实地参观,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深入了解。

(四)“厂中校”的运作与管理

“厂中校”的运作成效完全取决于合作双方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在于对双方制订的管理制度的自我约束性。合作双方要做好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合作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及时做“厂中校”的运作与管理的记录并及时总结,提炼合作经验,完善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总结合作成效、增强合作信心。

二、“厂中校”运行中的收获

(一)“厂中校”培养实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在“厂中校”除了到生产车间“上班”,还进入企业课堂学习,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分别登台讲授企业规章制度、职业责任感和创新力、专业操作基础知识、设备使用和维护等内容。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升变得高效,对此,学生深有体会在“厂中校”学习,通过真实的岗位工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另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是员工,员工既然加入了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使个人的自我认识与发展空间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趋势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

(二)“厂中校”为实习教师提供培训与指导,打造“双师”素质

“厂中校”给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和检验能力的平台。专业老师通过参与生产一线和管理工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操作技能,了解了企业对于相关技术岗位的技能要求,既可以把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也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为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三)“厂中校”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顶岗实习是按照企业订单,在真实的环境下组织生产。专业教师可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帮助维修中心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维修技术难题,不仅能充分利用学校师资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进行项目开发等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厂中校”真正实现“三赢”

“厂中校”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厂中校”模式缩短了员工岗前培训时间,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学生在实习中,企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厂中校”运行中的思考

1、“厂中校”建设中教学计划对接

企业要求的是生产产量、效益,学校要求的是完成教学计划。学校如何与厂方沟通合作,利用厂方的生产计划完成教学计划是以后值得探讨的课题。

2、“厂中校”建设中学生的管理

厂中校的学生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管理上是厂方与学校双重管理,双方管理对象的不同自然有一定的矛盾性。校企双方需共同探索出一套管理新模式,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蒙忠,何斯远.“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

[2]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19-02

教育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质是教育接近其本质的观念性改变。标志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大转变和飞跃。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具有思想品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职业技术素质,更要有创业素质。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就是其就业、创业的基础,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就是要求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精神、健全创业心理、培养创业能力。而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培养途径,高职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完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创业心理素质。同时,社会要为高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构建全方位的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教育体系。

一、创业及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

关于创业的定义很多,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定义为:“创立基业”。在《现代汉语成语辞典》中,对“业”有多种解释:学业;业务、工作;专业、就业;家业、事业等等。可见“业”的内涵极为丰富。从性质上看,可以是学业、专业、业务,也可以是家业、祖业、产业、事业;从类别上看,有“三百六十行”的各种职业;从范围上看,有个人的事业、家业,有集体的产业、事业,有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项社会事业。因此,尽管“创业”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对“业”的范围没有作特殊的要求。也就是说,各种门类、各种职业都可以在最广泛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普遍的使用“业”这个概念。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创业素质”的研究比较多,但对于“创业素质”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综合各类研究,认为由蒋建荣,詹启生在《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中提出的:“创业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定地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技术水平。”这一定义较具代表性。国外研究机构认为: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要实现成功的创业,必须要具备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以充分挖掘高职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为目的。在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尤其是综合性素质和能力,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创业基本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比较注重对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环境主动适应和对未来职业的创造性发展问题,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水平。例如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一个平台,三个方向,二个系列,三个循环”的“1323”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护理应用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的“11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农场单项技能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综合技能实训三个培养阶段,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院与附属医院+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设计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五双并举、四位一体”模式;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和药学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等,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就业、大胆地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创新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首先,高职教育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例如,在“三一班”的教学过程中,把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按照“认知实习―专题实践―毕业、就业实习”的教学模式,2011年3~5月,机电技术系与“三一”重工合作成立“三一班”52名学生,分赴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市场调查、促销活动,开展毕业、就业综合实习。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任务教学”的模式,把课堂教学完全搬进市场、搬进社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就业和创业的主体,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创新性工作的舞台,增强了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例如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加强了与杨凌本香集团、湖南恒惠集团、湖南熙可食品公司、天龙米业、金浩茶油等涉农企业的深度合作,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办了“恒惠班”、“烟村班”等,企业派出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实践技能,在教中做、做中学,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素质。第四,以科技创新带动创业教育。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平台,邀请相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和科研院所组建职业教育科研联盟,共同研究现代安全生猪产业养殖的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生猪产业的价值,打破畜牧兽医专业与生猪养殖企业对接和深度融合的瓶颈,革新了职业院校传统的科研模式,并用以指导创业教育实践,使创业教育研究的成果真正成为推动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思想源泉。

3.构建和完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开设创业素质教育课程。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为目标。为此,首先,要改革课程教学体系。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新五丰订单班”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实施“2+1”教学模式:第一二学年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为职业技能实训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在新五丰公司完成生产实训和毕业设计,获得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快的岗位上手能力,也是学生的“试就业”阶段。湖南新五丰公司全程介入畜牧兽医专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实现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岗证课融合,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二,要按照创业过程开设相应课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一是创新了“教师、学生、农场、企业”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构建了“岗证课”融合的课程新体系;三是形成了“循环轮岗、阶梯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建立了教师“双向兼职、专兼结合”,学生“双重身份、做学结合”,基地“双重功能、产学结合”,教学“双项融合、研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灌输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4.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实践出真知,高职院校必须以实践教学和创业实践基地的培训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素质的重要载体。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办企业、“订单教学”、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等一批融教学、育人、生产、实习、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学生实习、就业和创业实践基地,按照各专业门类教学计划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单项实习、专题实习、综合顶岗实践、毕业实习和就业、创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聘请实践基地工程技术人员或杰出校友担任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通过现场参观、现身说教、讲座等方式,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拓展高职学生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第三,社会要为高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培养的政策措施,激励和鼓励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聂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2]李岚清.面向新世纪实施科教不同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篇10

关键词:理念;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技术

一、课程设计理念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中职院校畜牧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岗位所必须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畜禽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畜禽营养与饲料营养特性作为课程研究中心,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饲料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饲料配方及配合饲料生产技术,初步培养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不断探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中,我不断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重教导学生热爱畜牧专业,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尤其近年畜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使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质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都伴随着一些职业道德教育。

三、创设情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尝试很多方式,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及效率,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被动的,发展目标,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学生心中没有底,学生只是栓着绳索的羊。教师牵到哪,学生就跟到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法拧成一股劲儿,削弱了教育力量。“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我在畜禽营养基础教学时,明确了教学的三个目标,将学生分组|、合作,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学习、质疑,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是心中有数的。

(2)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布置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提问“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这样巧设悬念,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有时将近下课时,故意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教学中,为使枯燥的畜禽生产知识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我们常常借鉴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手段,将CAI课件应用于畜禽生产的课堂教学,从各个侧面生动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实现了寓教于乐。比如我在讲微量元素缺乏症时,利用幻灯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采用多种教学方相结合,理论课程以教授为主,同时结合电话手段,教学挂图等进行辅助教学,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课教学主要采用实验室、现场,案例式教学模式,对学生采用量化管理体系,既对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整理等环节进行量化,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

五、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由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组成,其理论是从对动物的生产实践中获得的。使学生认识到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要注重与实践生活的联系。同时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做”系统化。比如讲饲料的分类内容,让学生到养殖场亲自去体会,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目前该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五个,畜牧专业配备有手提电脑和投影仪,学校以建立学生微机室八个,有充足的学生机房,供学生享受网络资源,基本满足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和教师能够在课堂以外,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探讨,能充分满足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行敏、王立阁、宋连喜等主编.动物饲料专业双班双循环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职业技术学院.2004.6

[2]尤明珍、陶勇、任善等茂主编.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