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场馆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场馆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五常法 宿舍管理 对比研究 结果分析
当我们去参观食品生产企业时,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1]。如果食品企业,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肮脏、杂乱、昏暗、污秽,再加上通道狭窄,光线暗淡,成品及半成品四处乱放,想必大多数人会对其所生产的成品失去信心,甚至连下订单的想法都打消了。因此,塑造良好工作环境是增加消费者信心的一种有效手法。而五常法则是促进工作环境整洁有效方法之一。五常法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它的理念来源于日本的5S管理(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和修养Shisuke)。五常法强调以现场整理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 以改善素养、实现自律为目标,从小事做起, 认真地做好每件事情,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效果。通过五常法管理,能培养员工养成工作场所整齐清洁、有条不紊的习惯,再藉此而改善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水平,因此五常法也是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的先进方法[2]。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虽已有编制,但真正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宿舍一般较为陕小,常有枕头被子不整理,床上杂物多,脏衣物不及时清洗,鞋袜乱摆乱放,厕所污垢多、异味浓,日用品摆放杂乱,宿舍地面不清扫,走廊垃圾成堆等内务不整洁现象。学院虽然每月组织对学生宿舍的卫生安全等进行检查、整改,这阶段卫生情况即使有所好转,但是维持的时间不长,几天后很多宿舍又恢复了“脏、乱、差”的现象,不仅宿舍卫生没有彻底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已经在学校养成的卫生习惯就会带到企业,造成企业对学校的形象大打折扣[3]。而推行五常法加强高职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不仅能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帮助高校宿舍改善卫生环境,提升学校的形象。因此,五常法管理理念融入高校宿舍卫生管理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科学系09级、10级和11级, 共339间学校宿舍,其中09级安全监管专业70间、营养与检测专业45间;10级安全监管专业共有58间、营养监测专业30间、功能性食品生产专业16间;10级安全监管专业共有60间、营养监测专业47间、功能性食品生产专业10间。
(二)方法 2011年12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科学系09级、10级和11级, 共339间学校宿舍推行五常法卫生管理,并对2010年和2011年“优秀文明宿舍”间数进行对比及量化分级,分析效果。
(三)统计分析。采用 SAS 8.2软件进行频数描述、x2检查等。
二、推行五常法加强高职学生宿舍卫生管理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成立执行小组和评估小组,组织五常法培训,导入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要取得有效管理,计划是前提,组织是保证,领导是关键,控制是手段。为顺利推行五常法,首先要成立五常法执行小组,确定组织架构。五常法推行组长为系部书记,负责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及总监控;执行组长为食品质量管理技术课程负责人及各个班别的辅导员老师,负责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以及执行、评估、监督;执行组委员为各宿舍的舍长,负责具体实施与监督。除了以上责任,还设立由各班别生活委员组成的五常法评估小组,每天对执行情况进行巡视、记录、现场指导、打分。
成立执行小组后,为使相关执行组员及所有学生都了解为何要做和如何去做,告知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激发大家的参与感与投入感,我们分三步对进行教育训练:①广发宣传小册,举行标语征集比赛及活动讲座;②执行小组专业知识训练;③评审评估小组勤前教育培训。
步骤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五常法于高职学生宿舍卫生管理
常组织 将宿舍的物品区分为“必需物品”与“非必须物品”,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它的都清除掉,腾出空间,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很多人以为常组织是最容易的一步,但其实这一步要很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的加以处置。比如宿舍衣柜,很多高职女生喜欢网购衣裤鞋袜,不知不觉买了一大堆,以至于柜子都塞满了甚至衣物没地方放。如何使她们摆脱“留下以后或许有用”的不明确或假设的心态,则很需要方法的指引。常组织的关键是如何区分必要的与不必要的物品。
常整顿 指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示。要求学生把洗漱用品、平时穿着的衣物和必备的学习用品等,在标识好的地方整齐放置。而对于不同的宿舍环境规定物品的摆放位置,应尽量细化,如规定床下只能放鞋,不允放其他物品,要放于床腿右侧10厘米,鞋跟向后成一直线[3],上下铺的鞋分别放于床脚的两侧。这样一来,宿舍空间变宽敞明晰了,找寻时间缩短了。
常清扫 指将工作场所内污垢,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减少工作环境带来的伤害。清扫工作看起来容易,并不需要专门的技巧,但事实上,能够长期坚持并不容易。因此,要强调清扫的责任化、标准化和一贯化,重点在于坚持[1]。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将地面、桌子、书柜和门窗清扫干净,尤其是墙角等卫生死角,保持整洁,防止脏污发生,保持宿舍卫生状况,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为了便于管理,宿舍成员实行清扫点的岗位负责制,每位宿舍成员负责具体的清扫的范围,清扫工具统一放置,责任到人。
常规范 指连续、反复不断地坚持“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活动,对每一项整理工作场所的工作方法或理念制定工作标准或规章制度,做好考核评估,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通俗点来说,常规范就是制定SOP,实行制度化管理,维持良好品质和形象。
常自律 指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常自律是五常法的核心[4],在推行五常法加强宿舍卫生管理的活动中要始终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五常法始于内心而形之于外,经由长期的外在的表现再去塑造内心,以自律为始终,形成良好习惯。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这五个“常”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面的三个“常”,学生心中就有了“应有与不应有”的区分,有了“把不应有的去除、将应有的定位”的想法,产生了“彻底清扫干净,保持环境卫生”的想法,保证了宿舍不杂,不乱,不脏;而后面两个“常”,即常清洁、常自律则,是维持上面三个“常”的成果,使学生有了“随时保持清洁,不断的追求完善”的习惯。
三、推行五常法管理宿舍的卫生水平比较
量化分级等级是可以评价餐饮单位食品卫生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调查发现,推行五常法管理后的宿舍,2011年食品系09级、10级和11级各专业学生获“卫生文明宿舍”的提高率分别为:42.9%、55.6%和33.3%。推行五常法管理后的宿舍获“卫生文明宿舍”的数目明显高于未推行五常法之前。(P
四、结论
由此可见,职业学院宿舍五常法管理推行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但五常法管理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可进一步广大范围推行。五常法简单易学,并从细节着手,人人参与,它能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质素、保障品质、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有效提升学生个人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少雄.如何推行5S.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
[2]志伟.认识五常体验五常收获五常.美食,2007,(05) :65.
[3]顾敏.高职院校中5S理念下的宿舍管理[A].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11,(10):76-78.
[4]张文杰.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15).
篇2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1.2.2专家访谈法;1.2.3访问调查法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目前北京体育大学共有室内训练馆25个、室外运动场74个。包括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羽毛球、艺术体操、网球、健美操、举重、跆拳道、空手道、散打、游泳、武术、田径、轮滑、沙排、马术、健身、乒乓球、户外运动、地掷球等等。
通过访问调查本校学生老师以及场地管理的负责人,了解到如下情况:对外无偿开放的场地有室外篮球场,足球假草场,室外田径场,室外健身器材。对外有偿开放的场地有羽毛球场馆,室内篮球场,网球场,室内排球场。其余所有场地均用于本校师生上课和训练。由于安全问题,场地维修保养费用问题,以及项目本身不适合对外开放的原因,其余场馆设施均不对外开放。据调查,本校网球场、室外篮球场、室外田径场、室外健身器材、室外足球场是在没有课程任务的时候全天对外开放,而羽毛球场、室内篮球场、室内排球场只在周末对外开放。
2.2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因素。通过调查了解到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问题比较多,例如场地维修问题,意外伤害责任问题,对学校的教学和训练的影响,群众工作时间,缺少对外宣传等等。而其中,学校及设施安全问题以及管理者对场馆的宣传程度是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设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
2.2.1管理者对场馆的宣传。对外宣传是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能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信息,让更多群众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只有改变群众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观才会改变民众的运动习惯,使民众重视体育锻炼,重视体育消费。其实有些场馆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有些大的公司、单位、企业在周末等时间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赛事,但是往往找不到体育场馆,这个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体育场馆开放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信息流通不够。因此,缺乏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因素也影响了本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程度。
2.2.2场馆开放时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在平时工作时间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校内教学、训练任务繁重,学生的课程也较多,场馆的主要任务还是围绕着满足校内师生教学、训练需要来完成。锻炼的群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退休离职的中老年人,他们主要是以慢跑散步为主,时间一般是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并不高;另一类是年轻人,他们喜欢强度较大的运动,比如篮球、网球、羽毛球,时间一般是集中在下午和周末,而这些运动对场馆设施的要求会比较高。因此学校场馆开放时间不能完全满足这两个群体的要求。
2.2.3场馆收费标准。由于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家重点体育大学,为本校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训练环境,校内的场地器材属于高标准高质量,所以相应的维修保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还要符合群众的消费水平,这一问题也制约了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程度。
2.3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政策
2.3.1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宣传力度。宣传是一项很有效的途径,通过宣传可以提高民众对体育场馆的了解,宣传方法有很多,如电视广告、宣传画、电台广播、报纸杂志等,还有很重要的相互宣传,这些宣传途径最重要的就是民众之间的互相宣传,这种方法往往比广告形式的更有效果,现在民众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一个好的场馆可以带来好的运动环境,这个是运动动机中很重要的一项,尤其是对业余人员来说,运动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通过宣传也可以使民众更加了解和普及体育场馆的正确使用方法。使体育锻炼者能够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为实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设施高效率的对社会开放,宣传与教育是不可或缺重要手段。所以,高校要想有效的达到有偿开放的效益,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2.3.2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学校应出善的场馆管理制度和规定,内容涵盖到场馆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场馆安全、使用、锻炼者须知等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不但能够保证场馆高效运作,还能够避免一些不不要的事故和纠纷。
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建立安全问题应急处理机制,对于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方式、处理程序进行规范;加强对校内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认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北京体育大学目前室内训练馆25个、室外运动场74个,采取部分不对外开放,部分开放的形式。其中对于开放的场馆场地则采取的是,部分无偿开放,部分有偿开放。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设施场地主要由本校体育部门管理,服务对象主要为在校师生员工。另外,本校的场馆设施质量较高,相应的维护费用也不低,所以只有一小部分场馆对外开放,其余场馆用于上课和训练。
3.1.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对外开放。
3.1.3.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及设施的安全问题,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及价格,周边居民的健身意识以及学校对场馆的宣传程度。
3.2建议
3.2.1建议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的认识,建立一套完善管理模式体系,依据学校本身教学情况,制定开放时间,最大化的开放体育场馆设施。
3.2.2建议针对场馆高效使用的问题出台相应对策,有相对专业的理论支撑,以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员来管理本校的体育场馆设施。
3.2.3建议确定一套合理的收费方式,加强对外的宣传工作,利用师生和周围社区做推广宣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八条.2009.
篇3
关键词: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管理;场馆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4)01-0046-06 文献标志码:A
场地少、健身难是制约当今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道路扩建、城市汽车人均占有量激增;原本就不富裕的居民小区空地,被停车场和扩建道路所取代;开放型市政公园,大多分布离居民区较远等社会因素,使得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仅靠政府和小区开发商提供的有限社会体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一般位于居民相对集中的社区中,体育场馆相对丰富,有条件为群众体育提供健身资源及科技服务,且有效降低国家双面投入的压力。寻求举措、建立机制,及时总结城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模式,对满足不同经济水平及空闲时间人群的健身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划分:以长江为界)近30所中小学及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为调研对象,如图1所示。
苏南地区为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年限久、效果较好且试点单位较为集中的地区,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对其开放模式进行系统摸底总结;将苏中及苏北地区中小学场馆调研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其差距与开放瓶颈,更好地推进全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开展。样调查城市大中小学的主要负责人和体育教师,分析我国部分省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Excel办公软件进行分类讨论,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1.2.2个案分析法
对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较好的学校(溧阳市埭头中学、江苏省昆山中学等)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获得宝贵的一手数据,作出有代表性的个案分析。
1.2.3特尔菲法
对学校体育专家、社会学专家进行多轮问卷调查,论证不同条件的学校,其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运用的管理模式。
2.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
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半不同,校园体育设施资源存在较大差距,苏北地区学校拥有室内运动馆比例较低,但能够保证体育教学需要;小学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因此,相对于中学场地较小,器材简单,但安全性较高。调研对象中78.6%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能够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且有92.9%的已开放学校在开放初期即制定了专门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办法(或条例)。
已开放的中小学校场馆类型主要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及健身房等,主要提供给学校附近社区的居民开展乒乓球、篮球、跑步、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体育活动。
开放学校中,所有室外体育场全部开放免费;部分室内场馆不予开放(占调研学校总数的25%),学校收费项目一般集中在大中型社会活动的场馆租赁(苏南地区:企事业运动会、文娱活动等)。
2.2江苏省城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实施现状
2.2.1江苏省城市普通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现状描述
2.2.2.1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形式
目前,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开放形式分为以下3种,其中已开放的体育场馆均采用免费形式(除大型社会活动外),如图2所示。
2.2.2.2开放学校与锻炼群众间的社会关系
人校锻炼人群基本上是学生家长及牛活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居民,主要为成年人(以中老年群众居多),如图3、图4所示。这与中小学建校时地理位置的选址有较大关系:中小学的选址是经过规划设计和实际验证的,因此,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有着特有的地理区域与时间优势。
江苏省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调查公报》指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离住地或单位在1000m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的为55%,选择距离在1000~2000m以内的为25.5%。可见,居民对体育场馆的选择和体育场馆与其离居住地的距离成反比;因此,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到附近中小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应该不会花费太多时问或交通经费,既降低了锻炼成本又使得市民体育活动安全、便利。
2.3江苏省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面临的困境
2.3.1管理问题
学校多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而社会体育管理求属于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制、制度上的诸多障碍,如体育和教育部门之间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与分配等方面还存在利益协调等许多问题。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管理,难以腾出足够的精力,也不太可能安排专职人员从事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工作,再加上进校健身人员流动性大进出时间不一,学校无法整体把握人员情况,难以全面控制和监督。另外,如锻炼出现意外人身伤害后,校方与锻炼人员易产生责任纠纷,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管理问题。
2.3.2安全问题
1)校园安全。
因许多学校的教学区和运动区没有相对分离,导致学校场馆开放后学校内的安全问题面临着挑战。进来锻炼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员锻炼后在教学区域扰乱教学秩序,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场馆开放造成学校的教学设备丢失。
2)在校学生的安全。
体育场馆在学生放学后开放,社会人群进入校园,对住校生的生活、学习及人身安全造成潜在的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安全问题谁来保障、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必要的安全防御措施实施单位和个人等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健身者的运动安全。
健身者包括学生和外来人员,一般学校都会要求学生统一购买保险,但外来人员则未必都已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学校也无权要求入校锻炼的每位居民必须购买,只能在开放设施前注明活动人员自我保护,出问题概不负责等。
4)校园体育设施的安全。
中小学校开放年限较短,建校初期学校购置运动设施时,就没有提供成年人使用的意识,且部分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缺乏对体育器材设施的爱护,不正确或超负荷地使用导致场地器材耗损速度加快,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的安全性。
2.3.3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是阻碍学校开放场馆的第2大原因。一方面,学校因场馆开放的首要条件是满足教学,其次是对外开放。这期间场馆开放除了要支付教学期间管理人员费用、场地维修费用外,还要额外支付开放期间管理维护的费用,且后者的开销远远大于前者。
2.3.4其他因素
除以上影响因素外,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质量、开放时间、开放频率、有无专业人员指导、开放人员应必备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对场馆开放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3.江苏省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管理模式建构
“管理模式”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这个定义包含4个方面:1)管理模式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集合,是为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2)管理模式应该是反复运用并固化的,才能叫“模式”。3)管理模式是企业自觉加以遵守,自我运行,并可以自我优化。4)管理模式不是指管理的某一方面或仅涵盖企业管理活动的某一方面,而是一套体系。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问题影响因素的归纳与分析、通过对已开放和未开放学校的深入比较,不难发现:一种开放形式最终成为一种模式,一定是建立在对已知或未发生问题的周全考虑与解决基础上。通过对模式的“总结分析鉴定推广”,一定会发掘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形式,当形式模式化时,所有困扰开放的瓶颈问题就不再成为制约因素了。
3.1管理理念的建构
3.1.1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因素是城市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的外部因素。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不断提高,人均活动面积逐渐缩小,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日益拥挤的交通。长期生活在节奏逐渐加快、物价不断升高而工资水平却增长缓慢的城市中,人们的焦虑状态和亚健康状态愈加凸显;因此,人们不断寻求各种释放压力的方法,这其中不当的减压方式甚至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中青年特别是年轻人中出现一些暴力事件等;另一方面,城市老龄化因素也促使城市闲置人员比例不断攀升。城市中的老年人不像乡村中那样可以在宽阔的田埂中散步或是继续务农,而是聚在一起用赌博的方式打发时间。不良的生活习惯促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让市民走出家门、走进运动场馆排遣压力、释放情绪,既锻炼身体又打发闲暇时间。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充分放开城市可利用的运动场所的理念之一。
3.1.2经济分层
国家或城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人们无形地由收入多少被划分成多个阶层。收入的差异又导致人们在运动项目选择面上宽窄不一。像高尔夫、滑雪、航海、潜水等只能作为有钱人的健身项目;中等收入的市民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到稍远的郊区活动或是选择收费相对合理的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而对于住在城区的收入较低的阶层来说,微薄的工资和极少的空余时间限制了他们参与体育休闲运动。他们的选择局限于离自己社区较近的、便宜的、最好是免费的场所运动。这种经济的分层,也是决定城市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另一种外部因素,同时也是推动政府开放社会资源的理念之一。
3.1.3终身体育运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肥胖者不断增多,种种心血管、脂肪肝等富贵病患者在城市中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食疗、药疗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改正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体育锻炼则被广泛地认为是最有效的保持和增进健康的一种途径。研究表明市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初衷绝大多数是为了保持健康,因此,健康观念在城市的普及是体育运动在城市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的市政建设公园、广场、居民楼前简单的体育设施已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人们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完善的体育设施。民众的需求就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出发点,因此,民众终身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内驱力,驱动着城市体育场馆资源更广泛地开放。
3.2系统结构的建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飞速上涨的房价,日益拥挤的交通……城市地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郊区乃至农村划入城市范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为城市体育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基本条件。市民不再满足于对衣食住行等“生存物质”的追求,更多倾注于对于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体育锻炼作为首选的健身方式,已被绝大多数市民所认可,自发、自律进行体育健身的城市居民日渐增多。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雨普教授指出:市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力军和代表层次。相对于农民体育来说,市民体育是发展的领先层次和示范层次;对于竞技体育而言,市民体育是支持层次和保障层次;对学校体育来说,市民体育又是依靠层次和接续层次;因而,市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
3.3操作方法的建构
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社会3方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针对各方面影响因素,3方应各派代表进行协商,汇总各方面信息、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专业部署,为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的是更好地把有限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应用到最大的使用空间。当然这是建立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政府是强大后盾。要由政府尽可能多地为锻炼人员在校园场地活动投保“运动场地责任险”,免去校方的后顺之忧。另外,政府要为学校体育设施在开放共享过程中的安全维护、场地器材的补充和修缮、工作人员的待遇等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补贴和奖励。
其次,社区是前台。充分利用社区的管理能力,来协调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可以从社区和学校招募体育健身志愿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校园健身的管理队伍,对场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对参与运动的人员进行简单的指导和组织,这样既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又能满足不同锻炼者的需要,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最后,学校是平台。学校要本着因地因校制宜,有效管理的原则,制定包含场地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管理和校园安全、活动人员安全、活动秩序安全的《管理办法》和《安全预案》。学校要派专人负责落实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配备适当的管理人员,以适当的方式标明场馆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定期对场馆设施进行保养,保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时安全、完好。必要时要通过改造来实现体育设施区域、教学区和生活区的相互隔离,以保障校园安全。
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会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利益冲突,然而,社会效益好,市场就会越做越大,有了市场,经济效益就可能上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社会效益去开拓市场,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取得经济效益之后又如何去扩大社会效益,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提高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注重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带动功能,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之后更要扩人社会效益,力求实现两者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3.4江苏省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管理模式践行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江苏省已对外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基本集中在苏南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对比较完善。由于室内场馆投资较室外场馆人,因此,多以露天场馆全免费开放为主。目前全省已开放巾小学校对外开放的2种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
1)以苏锡常地区为代表的学校采用的是“自我筹建、自我宣传、自我管理”的单一型开放管理模式。
2)太仓市、昆山市等由厂矿企业或投资公司赞助建设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多集中在厂矿或公司员工居住区周围,以其所在单位员工及其家属为主要开放对象,以学校分管部门作为管理主体,以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厂矿工会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可归结为以“合作型管理模式为主的单一型、专业型的结合模式”。
3)以南京市、徐州市为代表的“半开放式”中小学(仅对本校教职员工及其家属或熟人开放),亦可归为“单一型”管理模式。
4.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地域性特征及推广方案
4.1江苏省开放管理模式地域性特征
目前,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有些雷同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情况。观望学校较多,试点推进学校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必将认识到开放带来的多方利益,但现阶段如何增进未开放学校的开放动力?这就需要充分借鉴同省已开放学校的开放模式,让未开放中小学校充分体会到由社会效益带来的学校经济效益。
苏南学校经济条件较好,一方面来源于整体大环境的资助(当地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较大、且有像昆山中学这样一些私企老板对学校的赞助),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无偿开放带来的社会良好口碑的影响和部分有偿开放带来的经济收益。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苏南落后,对于场馆开放的多赢性认识不够,开放理念相对滞后。对于体育场馆开放的社会公益性考虑较多,对于经济利益性认识较少。其实社会公益性与经济利益性并不相矛盾,反而存在潜在的相互促进作用。
纵观全省学校体育场馆,其修建的局限性和使用的时段性与社会体育场馆紧缺、开放率低、开放程度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按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为主管理原则,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做好协调工作:对于修建体育场馆受场地、资金限制的学校或社区(如苏中、苏北地区),可以采取二者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场地,在使用和管理工作上做出合理的时间调配;对于使用尚未开放或开放程度低的社会体育场馆设施,争取向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允许有偿开放,接收工商、税务部门监管);随着学校在经济上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可充分发挥本身的资源(物质、技术)优势,通过改造和重建,建立准经营型(低于商业性经营的收费标准,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国家或单位投资的不足,场馆的损耗)体育场馆设施,既能缓解社会体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又促进了学校体育自身的优化。
4.2已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推广方案
4.2.1“单一型”开放管理模式
4.2.1.1适用的基本条件
1)校方:学校人力财力较雄厚,设有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中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自主运作成本充足(场馆器材的维修、体育教师加班费用、保安外聘费用、保险及法律顾问聘请费等自给自足),基本不需上级教育机关拨款即可运转;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训练的前提下,可利用早晚、周末、节假日向社会开放的中小学校。2)社区:人均收入较高,社会治安相对较为稳定,公安机关设有驻点、巡查及安保。政府及教育系统对开展较好的学校以奖励,只作为一种荣誉,而大部分费用来源于学校自身。3)“单一型”开放模式要本着“取之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向社会开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市民享有平等的锻炼机会、舒适的健身场所、科学的运动指导,才最有可能促使各种发展要素产生最佳合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利,才能达到社会的资源共享。
4.2.1.2“单一型”管理模式有待改进的问题
1)学群问题。
学群问题是指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与群众健身表现出来的时间保障和场地限制问题。群众入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时会与学生体育训练以及放学后组织活动的时间冲突;早晚时间开放的中小学即便允许群众健身,也是限制在固定的活动场地范围,缺乏自由性,节假日亦是如此,这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群众共享的初衷存在较大出入。
2)经费投入及分配问题。
单一性开放模式经费重要来源于学校自筹,因此,学校对于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经费投入一般仅局限于日常维护、门卫监控及保安开支上。对于引进新器械、翻修场馆、体育指导员聘请以及安全督导人员配备等方面“能省则省、能免则免”――关注度低、经费投入不足。
3)安全保障及法律依据问题。
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最主要的安全问题集中在:1)学校财产安全,包括体育设施、教学设备、师生财产和环境绿化等公共设施;2)人身安全,特别是学生人身安全。体育运动容易产生肢体碰撞,如学生与居民、居民与居民在锻炼中出现争执,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毕竟学校无力管社会。单一性开放模式对于法律纠纷问题主要依靠校聘法律顾问,管理者自身对于这方面的意识较为欠缺,有待加强。
4.2.2“合作型”开放管理模式
4.2.2.1适用的基本条件
1)社区居委会(或企事业工会)牵头,学校参与部分管理工作;2)学校社区居委会(或企事业工会)在“开放”工作中各负其责,双方签订协议,对各自的权力、义务和职责进行约定;3)开放对象主要是社区范围内有组织的健身团队、个人、居委会的统一活动等;4)收费采用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按不同的项目分配与取舍;5)在场馆管理上实行“学校为管理主体+社区服务管理辅助”形式;6)在对开放学校的经费补贴上,按照“社区所需,群众所求,自己所能”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开放学校实行“政府补贴一点,学校支持一点,市民交纳一点”的补贴方式,补贴管理人员和体育设施器材的日常维护。
4.2.2.2“合作型”管理模式的利弊权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的效益更明显;社区居委会(或企事业工会)分担了“开放”的主要一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消除了学校在安全等方面的顾虑;经费渠道增加,有利于“开放”工作的持续进行;密切了学校与街道社区的关系,带来了学校和街道社区的“双赢”。弊端:要耗费学校较多的精力,负责协调社区使用场地设施;所在社区要有较为完善的业余体育组织,社区管理组织要较为成熟。
4.3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的借鉴
4.3.1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模式”
目前,省内高校体育场管理中心采用市场型专业化管理模式,场馆管理中心与学校之间是一种近似于“≤”学校的关系,“
4.3.2“物业管理模式”适用的基本条件
1)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物业管理化程度较高和一些后勤社会化改革较彻底的高校。高校机构相对于中小学设置部门多而全,有条件设置可供经营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场馆管理中心。2)场馆管理中心除按照约定资金配比上缴学校外,人事、财政相对独立,能够很好地对场馆设施进行管理及维护。3)服务对象面广: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不靠活动上门,而是主动将场馆设施对外宣传,以优越的条件吸引主办方(如大型赛事、文艺演出等)进校洽谈提高收益。
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主要存在于一些物业管理化程度较高和一些后勤社会化改革较彻底的高校。从我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趋势看,物业公司化管理还能缓解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减轻学校多方面的负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另外,物业管理公司专业分工清晰、竞争意识较强、服务方式到位,不仅能确保学校体育场地在整个使用周期内正常发挥功能,而且提供良好的专业管理服务,可以提高和延长体育场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物业的价值和发挥物业的最大使用功能,并为体育场地使用者创造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赢性社会效益的统一。
4.3.3高校模式的借鉴与改良
中小学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同于高校是由学校自身的办学性质和规模所决定的。把中小学体育组(或器材室)单独组建成为类似于物业管理部门的“场馆中心”,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学而言,为了开放而成立独立部门意义不大,但若使权责明确,学校开放后社会知名度提高;合理收费,弥补经费不足,改善教工待遇,则体育教师及学校领导开放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更高。
对于学校规模相对较大的且管理人员相对富足的中小学校,建议借鉴“单一型管理模式”;对于施教区周边社区条件较为成熟(或周边企事业单位较多,工会工作较细致)的中小学校建议借鉴“混合型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且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中小学校,建议将“单一型管理模式”中条件细致化、完整化、规定约束力增强;管理责任到人,经费来源一条线、专款专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口头汇报开放工作,通过开放考核评定赢得上级主管部门资金支持)。
省内开放中小学可将当地高校“物业管理”的体育场馆开放模式借鉴后进行适应过渡性改良为“半自管半租赁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借助“单一型开放模式”统一管理有利于解决人员配备、制度制定、安全保障等权责归属问题,另一方面“租赁开放”有利于弥补开放经费不足、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促进体育场馆设施更新及维护频率。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试点不多且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苏北中小学校开放率低,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开放程度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2)江苏省已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形式主要以无偿开放为主。个别学校有偿开放主要针对承接大型活动或维修损耗较人的活动场馆,例如游泳馆、大型综合馆等。开放时间根据学校管理方案及场馆条件而决定。
3)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模式单一,主要以“自我筹建、自我宣传、自我管理”的单一型开放管理模式和以“合作型管理模式为主的单一型、专业型的结合模式”为主。
5.2建议
1)加强法规建设,统一省内中小学场馆开放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稳步建立长效机制。江苏省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开展尚处于“小试点大探索”阶段,因此,制定一套较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立一系列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顺利进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是十分有必要的。
篇4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确立了“加强体教结合,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业余训练发展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全民健身为平台,营造业余训练氛围
1、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促进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注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围棋、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长跑等单项体育协会13个和俱乐部10个,在我区的单项体育发展中起着基础推动作用。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结合与延伸,营造业余训练开展氛围,提高业余训练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增加学校对业余体育训练的支持与信心,扩大体教结合的深度。
2、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带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从年初开始,全年举办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棋类等各项全区性体育活动20余项次。特别是在我区的“彩色周末”“全民健身日”等公益展演,都会有如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等学生体育表演。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极大地烘托了赛场气氛,同时也带动了我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
3、依托区位优势,吸引京津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改善场馆设施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标准体育场地5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9个;体育馆4个、综合房5个、轮滑场3个、游泳馆5个、网球场2个(7块)、羽毛球馆9个(场地60片)。去年新增综合馆1个,羽毛球馆1个,改建区体育场内篮球场地5片,增建室外塑胶小篮球场地1个。社会性投资健身俱乐部3个,引资北京宝迪沃健身俱乐部480万元、凯迪沃健身俱乐部600万元在我区建设健身会所。通过依靠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各界支持以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商业化运营,我局去年投资200余万元对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武术馆、篮球场、足球场进行了修缮、维护。筹资800万元新建的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坚持“体教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搭建业余训练开展平台
学校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选拔苗子,组建队伍,基础训练,积极输送”这一主题,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依托教育部门和传统学校建立单项训练基地,把体育部门管理优势、政策优势与学校的生源优势、师资优势、场地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狠抓区少儿业余体校及其业训基地、区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和各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为业余训练开展搭建平台。
1、既要以人为本,读训并重,育人成才,全面发展;又要科学施教,科学训练,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成才率。逐步完善考评细则,强化督促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氛围。
抓好体校日常业余训练工作,合理安排业余训练时间。平时训练每天晚上2小时,双休日下午3小时,节假日每天上午训练半天,这样就做到了读训兼顾。同时引导学生不上网吧、不去游戏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体质。对刻苦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采取鼓励表扬、免收训练费等奖励措施,鼓励其积极参加训练。对现有的学员进行登记归档,依据学生家庭住址及户口所在地实施造册。随时记载和掌握学员的训练情况,以利于学员成绩的提高和会员的输送与转接。经综合评定将被挑选学生列为重点后备人才,此后对其进行长期跟踪考察,定期测试,并给予适当照顾,达到保证重点的效果。对现有的乒乓球、足球、篮球、武术、围棋等项目开展梯队训练,科学选才,将为省、市体校各专业队及大学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2、改革体制,搞活机制,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抓好特色体育项目工作。以区少儿体校为基地,走出体校办体校,建立多元结合的“大业训体制”。
利用区少儿体校专业训练优势,深入基层学校,“请进来,走下去”,以免费训练、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生源队伍。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点放学后,在区体育场对区新华路小学、二道巷小学和炸子市街小学1-4年级约80余名学生进行集中训练1.5小时,免费开展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普及推广体育技能。同时还与其他各学校合作,选派教练员,协同各学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大课间,普及业余训练工作。今年重点在我区工业街小学、东升路小学和相国庙小学建设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篮球等训练基地。
3、抓好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纵深推进体教结合。一是进一步强化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会商机制,密切部门联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体教结合的激励机制。今年,拟联合出台《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及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协作机制。设立评定了区级传统项目学校9所,保证寒暑假和平时学生体育训练时间,做好项目普及和提高。今年将设立区少儿体校单项训练基地4所,进行挂牌。
4、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赛促训,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我区每年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各学校组织一次校运会。全区性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棋类等比赛活动也竞相举办。并且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级各项比赛。去年,区少儿业余体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小足球学员参加了北京“国安杯”校园小足球比赛和秦皇岛全国少儿足球夏令营活动以及市冬季滑雪活动。活动的开展,增长了学员的见识,提高了刻苦训练的自觉性。我区少儿体校足球队、羽毛球队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董炯羽毛球学校共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董炯羽毛球学校分校。我们拟在7月份与北京海淀区体校组织羽毛球夏令营,开展两校交流,促进学员技战术提高。
三、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全方位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1、抓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完善了《区少儿体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练员教学管理办法》、《教练员教学目标责任制》、《教练员训练补助标准规定》、《竞技体育奖励办法》《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训练,以制度促进训练。构建一套稳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少儿体校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实行分级管理体系,分类指导。每季度、每半年和年终按统一标准分级进行检查、考核、验收。三是认真作好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重点项目训练大纲的贯彻实施。
2、以肯干、肯学为基础,建立起以教练员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规定没有大专学历或市专业队退役以上的条件,不能担任业余训练的教练,在调整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选拔、引进和培养年轻教练,广纳贤才,充实教练员队伍。现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专职教练员8人。从驻宣高等院校聘请武术、足球等专业教练员10名,解决训练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以专职教练员为主体,兼职教练员为补充的教练员队伍,为开展好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支撑。今年暑假期间,将共同组织推进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
3、健全业训激励机制,扩大对外交流,积极锤练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教练员专业技术教学素养。实行教练员竞聘上岗,实行训练补助、奖金与参赛成绩、输送人才等挂钩。每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支持教练员参加各类培训班,积极为教练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与北京体育大学、省局各管理中心进行对接交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选送教练员跟班、跟队教学培训。请进高校教师和专业队教练,对全区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理论业务培训和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训练水平,同时又促进了业训工作思路的开拓、调整和教学训练方案的优化。我局聘请北京市海淀区体校教练员在双休和节假日不定期地到我区进行教学指导,以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区级体育工作职能呈弱化趋势,指导性下降。大多数学校对加强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无要求,物资上没保障。个别学校因生源原因对上级业余体校选材不予支持,导致体育苗子不能及时得到更好的培养与输送等。二是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运动项目开展较少,有待开发。我区青少年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项目上,排球、羽毛球项目开展学校少,举重、摔跤、柔道、游泳等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因受场地器材设备和师资的影响一直未曾开展。有的根本就没有抓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想法,认为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上体育课、开展课间操即可,亦或怕苦怕累怕出安全事故。三是体育事业经费紧缺。业余体校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训练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基本没有可用的经费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业余训练工作上。四是竞技实力不强。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 上一篇:生物制品和生物制剂的区别
- 下一篇:新生儿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