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电工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

篇1

一、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引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事情成功了一半”。课前引入是教学过程的其中一个环节,而且本人认为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厌学群体是学生中的主要群体,在教学中,我特别喜欢从这部分学生入手。在课余,我经常跟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在课前我尽量从学生(特别是厌学的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吸引他们听我的讲课,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电工基础》这门课从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但由于学生基础欠佳,学习中会感到困难,他们一遇到困难一般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电工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开始对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电学部分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畏难之处。如由直流电路的教学过程可以知道,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是利用电路推导出的,在讲解全电路欧姆定律时,一般侧重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规律,至于内电路的性质以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内电路中应用,学生则比较生疏,可以说是个小难点。外电路结构的某种变化会引起全电路的相应变化,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电路结构的变化对全电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却不甚了解,常误认为内、外电路的变化对全电路产生的影响相同,导致解题失误,在教学中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是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因此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导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读取、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取。在使用仪器之前,须引导认识仪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或仪器说明,对照实物认识仪器的能力,并养成首先了解仪器的用途、结构、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再动手做实验的习惯,要根据仪器的精度读取物理量的有效数字。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培养学生做实验时,要先把有关的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布局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

3、故障的排除。实验中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也体现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操作能力,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的特点分析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因素,逐个检查,直到最后排除故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

四、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在一个班集体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不一样,我们要区别对待。学得快的学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让他们适当参与辅导,通过辅导别人也可让他们加深知识的理解。对学得慢的学生要耐心辅导,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愿意学习,但理解能力不太好,即使老师讲过几遍的问题也有可以做不出来,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还责骂他们或表示不满的情趣的话,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更严重的还可能使他们由原来肯学变得不爱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耐心辅导,并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不肯学的学生,要尽量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向本专业一步一步学习,而且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当降低,特别要注意对他们的表扬。即使是一点点的成绩,适当的表扬会使他们增添满足感。

五、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可应用PowerPoint、Authoware、方正奥思等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譬如:在《电工基础》中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前,可先让学生上网查看“洪恩在线”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根据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教师讲起课来就非常轻松。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容量明显加大,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六、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置 兴趣激发 直观教学 技能训练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基础、是根本。为把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能的“汽车医生”,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和细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其要求。对此,不妨做以下几点初探:

一、正视学生基础、明确目标、因需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抽象,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本中的教学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1.在讲授时必须要做到主次分明,明确区分难点和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置。比如在讲授电路基本概念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电路组成、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中则要重点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代数运算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汽车中用到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要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知识坚决不讲或略带一下。例如,发电机是汽车必配的元件,所以一定要讲透,而且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直到弄懂、掌握为止。再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在汽车上很少用到,就可以略讲或不讲。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第一节课。首先带领学生察看实训场地,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又如在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考,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电路与电器的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教学充满动感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学科,要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能从主观上充满兴趣地去学并完全理解及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起事半功倍之功。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电路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再例如,桥式整流电路,可使用挂图、模型等教具,使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把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发电机工作原理可以用电脑做成动画,这样一来,就非常形象化地显示了发电机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学生就好理解,就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不可贪多求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本人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通常一个技能训练课题中用到几部分内容。例如:当同学以学过全车线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等概念后,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车辆电路故障进行检测,教师对技能训练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引导同学按步骤进行检测。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掌握如何诊断与排除汽车电路故障以后,应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并让学生运用中间断路法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例如:在前照灯光线路连接时,采用把实验分成两部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灯光线路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前照灯线路接上电源后即正常发光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对实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再让学生把变光线路灯光继电器线路接上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另外,对学生技能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加以启发性的分析,如学生在不解体检测硅整流发电机时,测出的数据有时是错误的,但不知道如何检查和判断数据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测量数据不符的原因及检查方法,一步步给予指导,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逐步引导和分析,学生对检测方法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并将逐渐提高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课的学习建立在基础课的学习之上,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重视新旧知识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逐步地消化吸收和巩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工电子线路,因此,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上课讲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画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另外,还要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包括实验操作的作业,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一方面该课程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教学对象是非电类学生,这些同学往往在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因此,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电气知识,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精心准备。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教材,比如冶金石油类高校,应该结合冶金、石油的生产过程,选择内容恰当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教材主要以理论为重点,未能体现出行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未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障碍。

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实际生产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授课对象通常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电类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一方面由于课时非常有限,不能详细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上,我们则重点考虑在现在使用各种冶金设备上,在工业控制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等。在授课时关于以后的实际应用我们要加以区别,使学生有重点、有区别的对比性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缺乏内部诱因,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而获得。因此,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精心选用较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过程的每个序列都激发着学生大脑的活动。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形成了精细的知觉力,养成了良好的想象力,锻炼了抽象思维力。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保持思想的敏捷、活跃。

三、教学手段改革

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学习又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1)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要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每次课内容的知识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拓展,使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最优。(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注意传授知识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例题或问题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要合理使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扬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效应。

四、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两者不可偏废。在实验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一些想法、思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得以解决。在软件实验方面,要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课时、实验场地、实验元件和设备等的制约,开设出许多实际中不能开设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另外,虚拟实验可以减少对实验设备的损坏,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久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耐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6.

[3]首全胜.EAD应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1.

[4]司曹戈.MATLAB教程及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5.

篇4

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除了刚开始强调本门课的重要性以及告诉学生学习方法之外,教师要充分发挥智慧,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有所成。在六年的《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过程中我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案例情景教学法

每讲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前,不急于把核心内容一股脑儿抛给学生,先举案例,比如在讲《电磁现象及其应用》章节之前,给学生做个继电器(常开和常闭)实验,给线圈通电,另一条路通过灯泡演示其通断情况。在学生惊奇的叫声中提问:“继电器在汽车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告诉学生继电器在汽车电路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点火继电器、起动机继电器、风扇继电器等等,他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就是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保护开关触点。有了这个案例,在跟学生讲授有关电磁现象的知识,学生就不会觉得很突然,而且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有很多章节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比如在讲电动机与发电机这一章节,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8个学生,每组分配一台汽车起动机与发电机,课时安排是三次课,六课时,让学生完成几个问题:1.通过调研、查资料,说出电动机与发电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有哪些(1课时)?2.通过自学、拆卸起动机与发电机、查资料,弄清楚起动机与发电机各部分名称及工作原理(3课时)。3.分析电动车窗、雨刮、鼓风机、门锁电路的工作原理(2课时)。组织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分工完成任务,每组派一个代表叙述任务完成情况、同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根据每组完成的情况给予点评、评分,指出任务完成情况及不足,对于回答错误的给予纠正。最后总结并指出本章重要知识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是向导和顾问,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项目完成后,95%以上的学生都觉得任务很有挑战性,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三)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果是传统的“满堂灌”,学生很容易走神,特别是跟不上的同学,很可能就趴着睡觉或玩手机。所以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教师除了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要讲清、讲慢之外,可通过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做习题、小测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并记入平时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对于表现差的学生课后应及时谈话,如果是知识点没掌握,应单独辅导,如果是情绪不对,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及帮助,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四)实践教学

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他们的信心。《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安排共20课时,除了一些认识和验证性实验之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创新性实验,如让学生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自己设计一个整流器并进行焊接实验、利用门电路设计一个简单的抢答器并说明其工作原理等,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成绩考核与评价

成绩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绩考核与评价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该部分的重视程度。比如实验分数如果比例很低,那么学生对实验可能就不够重视;同理,平时纪律分如果不强调,可能会使学生养成拖拉的习惯等等。因此期末成绩构成要合理,既要达到大纲人才培养要求,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学院《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总共8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践课20学时。期末成绩构成是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平时分包括平时作业及表现25%,实验实训15%,考勤10%(旷课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及补考)。加大考勤分的比例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旷课的良好学风,有了学风的保证学生学习才有保障。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改革;主观能动性;多媒体;兴趣

【中国分类法】G718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职业类学校机电、电子等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在21世纪,电子产业发展迅猛,新技术、新功能层出不穷,电路复杂度更高,无论是电子产品制造业还是电子品服务业迫切需求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技能人才。如何平衡学生当前薄弱的基础素质与专业技术要求的差异;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掌握好专业技术基础;如何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培养更具专业技术能力的针对性等,都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人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其他教师关于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发现目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教学,仍然是传统观念的“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传统,轻创新”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也就是教师讲多、学生动手少。在这种背景下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反感和厌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2)电子、电流、电路本身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受现实的诸多原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抽象、难学,难掌握,缺乏兴趣,放任自流,导致学不好,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3)学生本身因素: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求知意识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无法激起学生求知欲,那么整门课程教育教学将难以有成效开展。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适当降低教材的理论深度和逻辑计算。技工学校是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要少而精。目前我校采用全国劳动版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其内容和结构没有摆脱大学教材的框框,是大学教材的浓缩,内容偏深,理论水准偏高,虽然目前使用的第四版比第三版的难度已有所降低,但很多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因此,必须整合教材理论深度,应减少定量分析,在讲清电路物理意义后对复杂计算不做过多推导。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分析方法要有取舍,像放大器的图解分析法、频率特性分析等许多内容都可舍去不讲,应重点特出这些器件的应用方面的内容。

(二)技工学校的教学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整个专业技能体系要求,瞄准岗位目标,实施能力教学,结合各个专业对电子技术要求的差异,以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直接从事岗位的需求为准,有的放矢,讲授时灵活把握深度、难度,不要一刀切。

三、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实施课堂教学,化繁为简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概念又多又抽象,把物理、电工学、化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关联起来了,对当前文化理论基础较差、专业知识薄弱的技校生来说,这实在是有点难度。学生提不起兴趣,加之学习习惯以及求知欲淡薄,对知识有问题和不理解也不愿意提出来,那么教师的讲解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前不做好精心的策划,一旦不能触动学生求知欲望,这节课就白讲了。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力求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把握好传授尺度,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通俗的方法讲解。

例如在讲授二极管,多数教师开讲前先会亲自在讲台上演示一个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而我觉得这个实验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做,实验简单就三节干电池,一个3.8V灯泡,一个二极管、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一个串联电路。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明显增强,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本课题的积极性。实验完毕,教师对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功能、分类和使用作总结,对于PN结形成过程,由于涉及化学变化少讲或不讲。最后列举二极管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展示一些家电设备的电路板,指出二极管的位置、型号等,让学生对二极管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加强实验安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性较强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基本的实验操作单元到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比如先学习使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三极管管脚和型号,再进一步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较为复杂仪器。教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验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兴趣。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让他们多做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利用电子实验室组织学生成立电子兴趣小组,让学生制作如焊接门铃,装配收音机等简单电子产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机房优势,借助EWB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实验,可以直观看到电路的组成、运行和输出。EWB(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不单是一款优秀的电子电路仿真工作平台,也是一款很好的教学模拟工具。它具有以下特点:(1)作为仿真工作台,组成电路图所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操作简便,电路结构直观显示,且与普通实验相比减少元器件焊接带来麻烦。(2)软件自带有丰富的各种虚拟的仪表仪器和集成器件,它提供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转换器、逻辑分析仪、万用表等工具仪表,且操作界面与实物一样。它的器件库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各种数字门电路芯片。(3)EWB强大的仿真功能,使它在教学模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利用它提供的虚拟的元器件和仪器,《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所涉及的电路基本都能在该软件里实现,因此利用该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电路实验,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学生会更加喜欢。

俘获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在心理上帮学生建立起学习的意识,求知的欲望。因此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精心安排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才能把技校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主编.郭

篇6

论文内容摘要: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而电子技术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工电子实验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环节中更显得重要。电工电子实验除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能,为将来从事电子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前言:英国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尤其是在应用科学领域;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实验不仅是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在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类各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工电子实验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以取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电工电子实验具有以下作用。

一、能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电子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它强调其工程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其目的应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电子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器类各专业的重要目标,学校应在电工电子实验中打牢基础,逐步提高这种能力。首先, 电工电子实验具备验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功能,即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一般以各章节为基本内容,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次是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实验的目标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一章或多章,甚至是结合其他科目内容的归纳总结;最后是设计性实验,其目标是在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较高水平的小设计类实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理论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新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够正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我们的教育目的,学生学习这些理论课程的目的,是更好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去,加强实验或实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防止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讲到交流电路时,在电感器上并联一个电容器,其总电流、线路损耗、总功率比原来都减少,而负载功率不变,即电源提高了利用率,教师可以边讲边演示,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通过在两种情况下各个电流表、功率表的读数进行比较、计算、判断,最后教师将例子引入到生产、生活中,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经济意义和具体方法。这样教学有几个作用,首先深刻理解功率因数、交流电路电流的关系概念,其次缩短理论知识到实际过渡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最后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使用价值,就会明确学习目的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降低难度,促进理解和巩固

实验教学要通过实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为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条件,符合人的认识过程规律,从直观到抽象反映了青少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涉及到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概念与严密地计算分析,这对于部分数理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是“雪上加霜”。如果教师从实验引入课程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和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这一节时,学生的学习目的是:(1)了解桥式整流作用,滤波器的滤波作用,并观察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2)测绘整流电路在无滤波器和接入滤波器时的外特性曲线。而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由四个二极管接成一个电桥的形式,把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的电路。再通过滤波电路,尽可能把直流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去掉,就可使输出电压波形变得平直。教师在讲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时,在实验室用做实验加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新知识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地教学效果,更能体现培养以实践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

四、激发学习兴趣,保证目标的实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电子电器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文化底子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少同学存在着失落感、自卑感或混日子等各种各样的思想。一些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已经多次在受到老师批评,在学习上多次检验到失败。在许多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是“差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触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就开始厌学。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强调是数学分析和抽象、枯燥繁琐的计算,那么这些学生就会重蹈覆辙,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教育理论者认为,学生成绩好坏与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利用实验或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简化分析过程,大部分学生会容易听懂和接受,多让他们动手做实验,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因此,如何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运用手段,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联系生活现象,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联系环保节能,在提高功率因素的实验过程中现场提问,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也可以在扩音机电路的实验中,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上音箱,让完成实验的学生直接能够听到从音箱里放出来的音乐,这对学生是一个激励,也是对完成此实验学生的一个肯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抢答器或者计数器的实验中,可以安排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抢答比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实用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结束语:我想只要教师尽量利用现有条件,努力尝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多采用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多动手, 教师与学生必将体验到这门功课教学、学习成功的愉。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使用条件,必须因人而异,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那种先理论知识讲解后再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反而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总之,充分发挥电工电子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课堂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同时也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并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培养 自信心 成功教育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性格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培养性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所谓自信,就是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坚信自己能行,一定能达到目标。学生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在这一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信心是人的内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金钥匙。现今社会,人们提倡赏识教育,赏识为孩子们树立信心,赏识让孩子获得巨大成功,所以树立自信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1.善于赞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离不开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信心依据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做良好的评价。莎士比亚曾经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可见,赞美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对学生们有多重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使用赞美性语言,如:“你真行,我很欣赏你。”、“好孩子,写得真好”、“不错,你很聪明”等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内动力,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克服缺点,对自身发展将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2.对学生要充分信任。信任,能让人产生期望的效应,对人有信任了,你才乐于去做,努力去做,喜爱会达到目标。

篇8

关键词:电气技术教学 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教学模式状况

笔者对近三年学校电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在10届的毕业生中,继续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不到班级的20%;在11届的毕业生中,继续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不到班级40%;在12届的毕业生中,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也不到60%,这对从事电气专业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失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职业教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怎么样才能培养出更专、更好的社会所需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先安排所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再进入实习阶段,实习结束后,学生就直接走向社会。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对电气技术自动化这一专业的总体认识,更谈不上兴趣与热爱,很大程度上还是父母的选择。进入实习阶段以后,学生虽然对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总体认识不深。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相继在各技工院校开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有一周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需要进行探讨与论证。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开展“工学交替”,让学生既能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又能通过“工学交替”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二、实行工学交替面对的难题

现阶段,在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行“工学交替”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难题。难题之一,专业不对口,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就业很不满意。通过调查回访我们了解到,有一大批学生并不认可这种模式,理由之一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被学校廉价地卖给了公司。只是一个劳动的机器,从事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简单的、重复的工作,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工作强度很大,有时甚至没有自由,对“工学交替”有很大的抵触心理。难题之二,企业不满意。所合作的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胜任不了企业岗位的需求。

三、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改革

针对这些情况,要在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开展工学交替,必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方面。学校要做好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工作。学校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学生与企业。良好的学生素质,是确保“工学交替”有序进行的基础。学校在对学生培养的同时,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与认识。这当然还包括企业的文化与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与员工之间角色的不同,所享受的权利与义务也会不同。学校与企业要达成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生产、加工、管理等资源,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从事本专业的实际操作,确保学生能参与到机器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岗位。

二是选择企业方面。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要有所选择,有些企业是订单式私营企业,这种企业的特点是有了订单就生产,没有订单就停工。这种企业往往技术含量比较低,学生从事的工作比较简单、单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选择这样的企业对学生没有多少帮助,应避免与这样的企业合作。我们的工学交替教学千万不要流于形式,认为只要将学生送入工厂就是“工学交替”了,这样只会耽误了学生。

四、实施工学交替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适用性原则。简单地讲就是企业的生产要适用于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管理要适用于学校的学生。

二是优选性原则。集团化公司自然比订单式公司优势明显。无论是在企业文化方面,还是企业管理方面,学生置于这样的公司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但能加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而且能从工作中逐渐适应并喜欢自己的专业。

三是服务性原则。“工学交替”必须树立服务的理念,要确保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任何以学校利益或企业利益为前提的“工学交替”都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

篇9

摘要: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是大电压,强电流,人工操作的安全因素就极其重要,自动控制能够很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两门课程的结合就有一些难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企业供电;自动控制;教学方法

我国进入到现代化建设以来,许多的企业都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发展飞速,经过了这几十年来得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不仅仅是依赖于对企业诸多方面的管理,设备、人力等资源,企业的供电系统,也为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提供了较大保障。由于企业供电是大电压,强电流,人工操作的安全因素就极其重要,自动控制就自然进入该领域。因此,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两门学科如何教学与融合,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还没有先例,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我们首先讨论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

一、 电力系统

1. 定义:电力系统就是由电源系统和输配电系统组成的产生电能并供应和输送给用电设备的系统。

2. 组成 一次系统 二次系统

二、电力负荷及对供电的要求

(一)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是电力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消耗功率的总和。对于某一用电单位,它所设置的用电设备包括电源线路都是电力负荷。

(二)电力负荷分级及其对供电的要求

1.一级负荷

这类负荷若供电突然中断将造成对人员的生命危害,或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打乱复杂的生产过程并使大量产品报废,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2.二级负荷

这类负荷若突然断电,将造成生产设备局部损坏,或生产流程紊乱且恢复较困难,企业内部运输停顿,或出现大量废品或大量减产,因而在经济上造成较大的损失。这类负荷一般允许短时停电几分钟,它在工业企业中占的比例最大。

3.三级负荷

凡不属于一、二级负荷的用电设备,均列为三级负荷。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较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

由于以上都是基本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很好理解,教学基本上没有问题。

三、电力系统的电压

(一)额定电压

能使受电器(电动机、白炽灯等)、发电机、变压器等正常工作的电压,称为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

(二)额定电压等级

(三)平均额定电压

(四)额定电流

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是指在一定的基准环境下,允S连续通过设备的长时最大工作电流,在该电流的作用下,设备的载流部分与绝缘的最高温度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

四、电压偏移及调整

(一)电压降与电压损失

电压降即线路两端电压的相量差,而线路两端电压的幅值差ΔU=U1-U2称为电压损失,它近似等于电压降的水平分量。

(二)电压偏移及危害

电力负荷的大小是变动的,当最大负荷时,电网内电压损失增大,使用电设备的端电压降低;反之则升高。

(三)电压调整措施

1.正确选择供电变压器的变比和电压分接头

2.合理减少供配电系统的阻抗

3.均衡安排三相负荷

4.合理调整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5.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6.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五、负荷对供电质量的影响

(一)电压波动和闪变

1.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概念

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有效值快速变化的现象叫做电压波动。电压波动是由于负荷急剧变动,引起系统的电压损耗快速变化,从而使电气设备的端电压出现快速变化而产生的。

2.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抑制

1)采用专线或专用变压器供电,选用短路容量较大或电压等级较高的电网供电。

2)降低线路阻抗。

3)采用静止补偿装置。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一、供电系统接线方式的要求

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运行灵活、经济合理、便于发展

二、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一)无备用系统接线

无备用系统接线简单、运行方便、易于发现故障,缺点是供电可靠性差。主要用于对三级负荷和一部分次要的二级负荷供电。

1. 放射式

优点:是供电线路独立、线路故障互不影响、故障停电范围小、易于实现自动化、继电保护设置整定简单、保护动作时间短等。

缺点:电源出线回路较多,设备和投资也多。

2. 干线式

优点:线路总长度较短,造价较低,可节约有色金属;由于最大负荷一般不同时出现,系统中的电压波动和电能损失较小;电源出线回路数少,可节省设备。

缺点:前段线路公用,增多了故障停电的可能性。

(二)有备用系统的接线

有备用系统的接线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供电可靠性高,正常时供电电压质量好。但是设备多,投资大。

1、 双回路放射式

优点:当双回路同时工作时,可减少线路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

缺点:线路总长度长,电源出线回路数和所用开关设备多,投资大。

2.环式

环式接线系统所用设备少,各线路途径不同,不易同时发生故障,故可靠性较高且运行灵活;因负荷由两条线路负担,故负荷波动时电压比较稳定,缺点是故障时线路较长,电压损失大(特别是靠近电源附近段故障)。因环式线路的导线截面应按故障情况下能担负环网全部负荷考虑,所以有色金属消耗量增加,两个负荷大小相差越悬殊,其消耗就越大。

三、变电所的主接线

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由各种电气设备(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及其连接线组成,用以接受和分配电能,是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变电所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当供电电源只有一回线路,变电所装设单台变压器时,宜采用线路-变压器组结线, 优点:结线简单,使用的设备少,基建投资省。缺点:供电可靠性低,多用于仅有二、三级负荷的变电所。

(二)桥式接线

为了保证对一、二级负荷进行可靠供电,在企业变电所中广泛采用由两回电源线路受电和装设两台变压器的桥式主接线。桥式接线分为内桥、外桥和全桥三种。

分别讲授这三种接线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所。

(三)单母线分段式接线

当某回受电线路或变压器因故障及检修停止运行时,可通过母线分段断路器的联络,保证继续对两段母线上的重要负荷供电。

(四)双母线接线

可靠性高,用于负荷容量大,可靠性要求高,进、出线回路多的重要变电所。

一、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基本上由电网对地电容决定,分析它的电路与相量关系图。

对于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线路,单相接地电流一般较大,在接地处容易发生电弧周期性的熄灭与重燃,出现间歇电弧,引起电网产生高频振荡,形成过电压,因此,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对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线路不适宜。

另外,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并未受到影响。,因此三相用电设备仍可照常运行。

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实际上就是铁芯线圈式电抗器,利用电抗器的感性电流补偿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可使总的接地电流大为减少。

这种接地方式在正常运行时,如果三相对地分布电容不对称,或发生一相断线,或正常切除部分线路时,可能出现消弧线圈与对地分布电容的串联谐振,这时变压器中性点将出现危险的高电位。为此,消弧线圈一般采用过补偿运行。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也要升高到线电压,但三相线电压正常,也允许继续运行两小时用于查找故障。

三、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实际上就是单相短路,这时所产生的单相短路电流很大。所以保护装置动作跳闸,故障部分切除,其它部分则恢复正常运行。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不做过深的计算,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将学生带到企业,实地参观,同时请企业的工程师讲解,让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学习就会自然加深。

一、自动化控制有半自动与全自动化

例如:机器、设备可以按照生产的要求和目的,进行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控制,作为操作员,确定控制的要求和程序,不用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半自动化控制要人通过设施、设备、机械、仪器或手工等劳动力的参与。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器与控制对象所组成。

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念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三、自动控制系统理论

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指的是在没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拉普拉斯变换(简称拉氏变换)是一种常用的变换域(将时域的问题放在复频率域)的分析方法,它的变换域是复频率域,也称为”s”域,即函数或方程的变量是”s”而不是时间变量t,它在数学理论上及工程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

但是拉氏变换的计算,非常繁复,学生基本不能理解,我们就主要解决概念问题,辅以简单的计算,给每位同学发一页拉氏变换公式表,让学生对照计算,解决了学生畏惧计算的学习问题。

一、我国配电网的特点:城市配电网负荷相对集中,发展速度快,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高,设计标准高,接线较复杂,供电管理水平要求高,配电设施要求高。农村配电网供电线路长,分布面积广,负载小而分散,设备利用率低,发展速度快,存在各种先天不足,农电队伍专业水平不理想,用户用电安全知识较贫乏,严重影响安全供用电。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二、配电网自动化包含的内容:配电网调度自动化包括SCADA、配电网电压管理系统、故障诊断和断电管理系统、操作票专家系统等。配电自动化包括变电站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包括SCADA、LM、DPAS等。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通信方式:一、有线通信(一)光纤通信:通信容量大,传输衰耗小,体积小,敷设方便,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好,防腐蚀,但强度不如金属线,连接比较困难,分路和耦合不便弯曲半径不宜太小。(二)载波通信:相相制高频通道衰耗少,但所需加工设备多,投Y大;相地制高平通道的传输效率低,但所需的加工设备少,投资小。配电线载波通信存在高噪声,阻抗变化大和衰耗大扩频通信抗干扰能力强,爆震性高,误码率低,功谱密度低,发射功率小,绕射功率差。(三)专线:投资少(四)电信本地网:不需要投资建设专用通信网,开通费用低,但运行费用高。

三、变电站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记录、控制与操作闭锁、微机保护与自动装置、与远方操作控制中心通信、人机联系功能、自诊断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调度端、场站端和数据传输电路,按IEC典型结构中的定义,调度端又称控制中心,场站端又称被控站。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实行分层调度,按地域划分,具有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五级建制,因此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中心也按分层控制对应设置。分层控制最上面的一层是国调或网调,他除了控制大型电厂、站外,还控制省调。省调控制厂、站,并管辖县调。

参考书籍

篇10

关键词: 云储存 物理教学 教学资源 共享模式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日趋完善,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教育资源,但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教学资源本身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使得这些资源不能被自由地使用,无法满足人们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利用云储存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共享模式不仅简化了繁琐的管理工作,更满足了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而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应运而生。

二、云储存技术简介

云储存是在云计算技术概念上延伸和发展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种类的储存设备通过相关软件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当用户访问云储存时,并不是使用其中某一个储存设备,而是在使用云储存系统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因而准确地说,云储存是一种服务,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储存,是一个由软件与硬件协同工作的复杂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储存方式,云储存比起传统的储存方式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经济性。高校使用云储存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只需根据实际情况购买适合的云储存服务即可,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换,大大减少了一次性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该共享模式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2.高效性。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采用虚拟化技术,通过互联网将不同地点的不同储存设备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池,而后通过专业的管理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资源共享使用的高效性。

3.安全性。由于云储存将不同的资源分散在不同的节点上,并且都有相关的数据备份,数据在传输储存的时候都使用了加密技术,很好地保护了教学资源的数据安全。

三、基于云储存的经典物理学教学资源的共享模式

在运用云储存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之前,必须构建一个云环境,在这个云环境之中,由虚拟化的及动态可扩展的储存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储存,并对用户的访问提供服务。通过云储存,可以将数据庞大繁琐的教学资源自动分拆成较小的数据块,然后由多个节点构成的计算机集群系统进行分散储存。

1.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简介

利用云储存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教学资源共享系统,该模式的主要构架可以分为五层,由下到上分别为基础设备层、数据资源层、系统管理层、应用平台层和用户访问层。

(1)基础设备层。基础设备层位于整个共享模式系统的最底层,为整个模式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硬件支撑,主要由服务器、网络设备、硬盘等多种储存设备构成。而该模式下,通过云储存技术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管理软件使其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储存服务及访问服务。

(2)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共享模式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负责通过虚拟化技术把分散的数据资源整合为一个数据资源池,并通过统一的管理系统,对储存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储存,可以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来指导数据资源库的数据接口标准。

(3)系统管理层。系统管理层主要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任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

(4)应用平台层。应用平台层是提供服务的一层,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数据资源层中的数据资源,开发出相应的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目录,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5)访问层。访问层是整个共享模式中的最顶层,是为用户及系统的管理人员提供资源共享平台进入的登录界面,一般是各种浏览器,如IE等。

2.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使用

当一个用户想要将新的教学资源上传到云储存时,用户将通过Web浏览器对教学资源进行访问,并在页面进行用户验证,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而后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提取用户的合法证书,判断用户的身份,从而控制用户的权限,然后向用户提供权限内的应用服务。然后用户需要向系统提供本地需上传资源的路径及资源储存在云中的路径,服务器会临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缓存,当临时储存文件夹内的数据达到预先设定值时,系统便会在数据节点中选择一块合适的空间,并将这些数据资源放入其中,同时将储存信息及对应的储存节点反馈给系统进行保存。如果数据过大,则系统会自动分配下一个数据块进行储存,直到数据被完全存入。同时云储存系统还会自动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多个副本放入云中其他节点上,以防数据丢失,改善系统服务的伸缩性。

当一个用户想要访问云系统中的某个教学资源时,用户将通过Web浏览器对教学资源进行访问,并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系统将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并进行相应的权限控制。之后用户输入想要搜索的内容,系统将根据用户的输入向各个数据节点发送请求,发现符合要求的数据后发出读取请求,可以是整个节点的全部数据,也可以只是一个数据节点的一部分数据,而后将搜索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反馈给用户,通过显示器显示。

四、结语

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不仅成本较低,经济性高,而且便于推广。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这种共享模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等.网络技术及校园网资源建设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2]王春梅等.数字校园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3]李开复.云计算中国教育网络,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