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逻辑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逻辑学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逻辑学培训

篇1

关键词:逻辑;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

通过现阶段的计算计软件工程分析发现,逻辑学对于计算机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作用比较大,比如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实际研发中,对技术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主要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对各种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义,对职务和技能的需求进行分析,比如在开发组中,定义其中的“某人”在“某时间”要做“某事”,以及“怎样做”等等的内容。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研发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深入分析软件领域建模的研究,即数学建模方面的研究。各个学科交叉的应用可以互相影响,逻辑学的引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起到完善的作用,密切联系逻辑学的发展与运用,两者相互结合,不论是对逻辑的分析,还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中过程中,必将会应用到认知逻辑、数理逻辑、非形式逻辑、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将研发背景定为人类知识的表达。

一、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逻辑应用在软件部分的生命周期

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包括:软件的管理、软件文档的建立、信息数据的存储及安全等,怎样提高在各个工作环节中的工作效率对于软件的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成的研发方式、辅助工具、相关过程都离不开各个相关要素的展开。辑学的理论中,通过类比法把软件工程当成是软件工程的每一个生存周期,这和人类的生命周期类似。首先,人类由婴儿到幼儿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软件也是一样,以定义为基础,在每个阶段之中设计相关问题,分析它的可能性,对软件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其次对于软件的后期研发和维护工作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其稳定性和可行性。其次,人类从儿童到少年,少年到中年,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软件的开发阶段也类似,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于软件需求的分析,通过相关方案的设计于执行,相关编写代码的顺利完成,在软件测试环节之后,进行软件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对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前,一定要考虑软件投放到市场后的实际市场价值,软件要既简单又容易操作。在软件研发技术人员的研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软件可以操作的内容与不需要操作的内容,软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才是研发的重点,不要过于追求各种功能运行的实现性。例如:某市医院想要一款药品管理软件,病人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查看各类药品的价格,但是,病人不能通过该软件查看药品的库存和查看药品的功能。在对该款软件设计时,技术人员若对该软件的功能不清楚,就会导致设计出来的软件不符合医院的需求,造成很多麻烦,所以,软件研发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设计目的,运用逻辑学的理念,进行对比与应用,完善软件的定义。

在逻辑学的体系中,任何概念都可以当做是“类概念”,简单地说,概念只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它的作用是思维内筒的的承载工作,是对理性知识的一种认知方式。在领域建模方面,有一个问题域,这是对相关事务或者相关概念对象的研究,对于问题域对象的静态模型常常采用图形的方式进行表现,领域模型中主要包括:概念之间、概念类的属性、概念类之间实际的联系。

二、软件开发时期逻辑的应用

软件开发时期通常由5个阶段,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生成、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需求分析是指软件设计人员应该明白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必须与软件设计者达成一致,详细分析每个软件研发的过程,防止后期的返工与失败,达到用户对软件的要求标准。软件设计是指为了达到软件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对软件进行的程序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数理逻辑的思维,保证程序设计理论的正确计算方式。代码生成环节中,主要运用到的是计算机与逻辑学之间的联系,当我们设计程序时,通过输入正确的口令或密码,对程序进行登陆操作,若登录的用户名称或密码不对,则登陆不成功,不能对程序进行相关操作。

三、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应用

软件测试阶段是软件的所有结构模块设计都完成之后进入的阶段。计算机软件的测试阶段其实就是查找软件中各种bug的阶段,测试人员的工作是找出bug,并不是修复bug,测试人员找出bug后,报告给测试经理。经过测试经理的审核,之后再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是回归问题的流程,该流程是指修改之后再次进行测试,查看原先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在测试工作之前,要对测试人员进行相关软件的业务技能培训,使业务人员清楚的明白软件的正确功能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及时找出问题。

四、软件维护过程中的应用

现在的科技产品都有售后服务这一块,相关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维修站,如果客户在使用过行程中出现问题,维修站都会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反馈。在需要客户在使用计算机软件时将遇到的问题仔细记录下来,这样才会对软件的维护和修改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有效帮助软件程序工程师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一旦软件出现问题,那么软件的错误和缺陷就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情况人为是避免不了的,因此,软件的设计者和软件的用户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冲突,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一冲突呢,通过逻辑学的一些小知识来说,正确对待软件的设计者和软件的用户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得出科学的解决办法。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希望软件的问题和缺陷尽快解决,而软件的设计者修改这些问题和缺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统称为软件的维护过程,该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软件的可靠性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软件研发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程序设计风格,这样才能够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就好比人类交流需要语言一样,计算机软件的编写同样有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我们必须保证自己可以设计出能看得懂的计算机语言编织的程序。

五、结论

结合现代科学推理和表达的特点,建立智能化的推理模型,开发具有实际价值的智能软件,促进人文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生产力。在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到数学建模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要运用到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两方面的实际应用都和逻辑发展息息相关,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的研发建立在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之上。本文通过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逻辑应用在软件部分的生命周期的具体分析,说明了逻辑学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更好的阐明了这一点,对在计算机软件研发过程中的逻辑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延伸。同时,本文对逻辑的应用在软件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一些逻辑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本文不难看出,在做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时,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比如逻辑学与其他学科。今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结合研究将是相关工作的重点,逻辑学在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巧茹.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3(02).

[2]韩晓建,邓家|.产品概念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02).

篇2

一 提出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国家就在进行研究。例如,1956年英国就有人提出,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不同能力的发展。但是大力地宣传和推进改革,还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在提倡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初期,主要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纷纷提出要加以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

这不只是数学一科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一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二是把儿童的接受能力估计过低,“多次单调的重复”,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认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单是传授知识已经不够了,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独立工作和创造性思考的本领。”根据这一新的要求,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相应的改革。

(二)教材的改革必须伴随以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行数学教育现代化,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增加很多。这些内容要提早教给儿童,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必须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要“制定现代的教学方法来教现代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选择一定的教法,有可能把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基本概念教给比传统年龄轻得多的儿童。”美国数学教育全国咨询委员会通过调查,认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未能成功,不完全是教材问题,跟教法没有作相应的改革有很大关系。1980年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期间,有很多关于教学方法的专题讨论。

(三)现代教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认为,现代教学技术(如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器、计算机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有助于思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个别差异,而现代教学技术在发展高材生和补救差生方面却能发挥很大作用。近年来,国外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

由于上述原因,现在国外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已从数学课程增加新内容的研究转到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如英国的纳菲尔德设计就是一例。

二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向

根据所看到的一些材料,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向。

(一)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赞可夫曾不止一次地批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多次单调的重复,如10以内的数做了120次练习,讲了25节课,浪费很多时间。他提出教学方法要注意科学、有效;要重视理解,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练习和复习要得法。在苏联,很强调要善于依据教学论、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选择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教学方案。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拟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二)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如皮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布鲁纳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提出“发现法”,强调“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的一般过程是:确定学习课题(或提出假设),自己研究解决(或检验假设)的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关于发现法,在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做耗费大量时间只能解决一个细小问题,而教师用几分钟说明即可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纯发现法,即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来做,在学习顺序和掌握数学结构方面都不会是合乎理想的;而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即问题从外部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必要的帮助下来进行,要比纯发现法效果好。还有人认为发现法是有局限性的,不一定对所有的数学课题和所有的儿童都适用,需要教师很好地制定计划。也有人认为至少要在小学高年级才能使用。

(三)强调通过多种活动来掌握数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除了做习题以外很少其他活动。197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曾提出这个问题,强调在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活动,如画图、操作、制做、调查、收集周围环境的数字材料等,来组织教学。美国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强调,要鼓励学生提问、实验、估算、探索、提出解释等等。苏联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也提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并认为这样可为培养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实际作业的比重,特别是讲几何初步知识时,要让学生制做、画图、剪纸、叠纸、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几何图形。还强调教应用题要结合儿童的活动,如公益劳动、旅行和其他活动收集编应用题的材料。指出解应用题的目的根本不是教儿童死记某些一定类型的应用题的解法,而是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法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发生消极的影响,如选用专门编的所谓“典型”应用题,使儿童死记各种类型应用题的解法,不可能保证学生达到现代条件下所要求的数学知识水平。

(四)面向全体,并适应个别差异

近二十年来,国外十分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问题,认为长期以来所采用的班级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不容易适应个别差异。在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初期,强调培养尖端人才,提出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只注意到优等生,忽视对差等生的教学。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发展了天才教育,而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下降。现在已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倡分组教学。例如,美国恩德希尔设计出一个教学范型,在教某一数学概念之前,先了解和估计一下有哪几个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教学时就让他们直接进入充实提高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则由教师教学。经过大组、小组、个别教学以后进行检查诊断,掌握得好的学生也进入充实提高组,还需要再练习的进入练习组,还没掌握好的进入重授组。到适当时候,所有的学生又作为一个班级一起进入下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日本的数学教学法中也提倡“个别化的指导”,强调在课堂上尽量减少一齐学习的时间,教师多看每个人的作业本,观察学生操作教具,及时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及早“治疗”。苏联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也强调,把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提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作业,应该跟各种形式的小组作业和个别作业交替进行。教师一般要准备几种差别作业,有的作业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程度特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准备专门的辅导材料。

(五)重视广泛应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国外,直观教具不仅广泛应用于知识的讲解,而且用于思考推理的练习;不仅用于课内,而且用于课外。例如,在美、英、苏等国,低年级都广泛使用彩色木条(《小学数学教师》丛刊第2期91页有介绍)来做四则运算,大数的计算,说明简单的分数等。为了讲几何形体,用硬纸板剪成形体的各个面,随时可以拼装。木制的各种几何形体,配以识图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把它们放在表示不同集合的圆圈里又是很好的逻辑推理练习。现在国外的小学正开设数学实验室或实验角,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操作用具,许多用发现法教学的课就在数学实验室中进行。

近年来,在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提倡应用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关于计算器的使用,各国尽管还有不少争论,特别是很多教师不赞成小学生使用计算器,担心会忘掉计算技能。但是不少实验调查报告都认为,计算器有助于掌握基本技能和数学概念以及解答应用题,不会损害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考虑到小学的特点,一般认为宜于在高年级使用,在使用计算器之前应先掌握基本计算技能。至于使用计算器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电子计算机,在美、英、日等国已有不少小学使用。计算机不仅用于计算、解应用题,而且用于辅导儿童、解答疑难问题、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此外还用于记录和分析学生成绩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在美国已编有学习小学数学的成套的程序,根据需要随时可以把程序输入计算机来使用。

篇3

2005年12月1日我们一行来到温州市乡镇下的一个村的“沪川大酒店”,我留意观查了酒店的环境,建筑特色、绿化、灯光、装潢、员工服务以及整个管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是我对酒店考察的一点感想。

一、营销—让宾客从心里满意

餐厅服务小姐在为宾客点菜时,服务殷勤,动作规范,态度和谐. 但以前由于管理者为了增效,给员工们下达销售指标,造成小姐不时的向宾客推销价格不菲的菜肴,努力的来完成自己的指标。这样的服务,客人会满意吗?作为管理人员,我们是不是应该进行换位思考呢?如果我们的小姐适时的向客人提醒,要适量点菜,以避免浪费;或者通过询问客人的口味来推荐合适的菜肴,这样的服务会让我们的宾客更为满意。

大家都知道要重视宾客的感受,因为宾客是饭店员工的衣食父母。但我们在工作中是否真正从宾客去考虑问题呢?很多时候都还是不够的。因为对宾客的满意纯粹理解为服务态度的话,可能有些肤浅了。服务需要不断研究客人心理,让宾客从心底感到满意才是硬道理。

二、员工——饭店的资产和资源

成本只能消耗的,而资源是能开发,资源是能升值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写到:“员工是资产和资源,不是成本和费用。”他所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因此把员工当作资源还是成本,这就是体现了酒店营经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和价值观,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三、制度——“热火炉定律”

不能否定,现在的制度,往往都没有很好的执行,而经常受到个人主观的控制,甚至有很多制度只是一种摆设。可能有许多管理者会把所谓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理由来解释。这种认识上差异,关键还是来自于我们很多人忽略人性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即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企业和自己的责任。不规范执行制度,造成制度形成虚设。一方面使企业浪费了制定制度的人力工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向员工们间接展示了企业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思路。即使是以红头文字所定的制度,就必须执行。如果制度不合理,应及时进行修改,使之完善。西方的着名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热火炉定律”,就非常形象表达了一个企业规范执行制度原则。

“只要你敢碰它,它就烫你,而且当时就烫你,第一次就烫得很厉害;它只烫你碰它的那部分,而不会烫你全身;对谁都一样——谁碰它,它就烫谁;你不碰它,它就不碰你” 。这里的“热火炉”,当然指的就是制度和规范,其实这样执行制度才可以理解为人性化的管理。人性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对人性面的理解不是简单以待人深厚善良为标准,它需要靠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提炼。首先要在制度化管理基础上,大家已经具备了一种行为规范,才可以将所谓人性化的软化管理,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素质情况下,人性化的管理应该更多的用在关心员工工作之外生活和奖励员工的出色的表现这方面。

四、求知——处处都是机会

21世纪了,大家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也会经常谈起学习的紧迫性,而且还会时不时的埋怨企业给的机会太少或者冒出“因为工作太繁忙,没有空闲时间进行学习”等等话题。但是,很多都忽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提高处事能力,使工作得到上司和下属们的肯定,使生活过得有价值感。按照逻辑学推理法,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更为直接有效。比如,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但我们很多同志对待领导下达的任务,经常喜欢寻求做不好的理由,进行推脱。接受任务时,不是自己开动脑筋,而是先问领导应该怎么做。实际上,我们因此而错过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因为我们在接受任务时,其实就是获得一个学习的平台。用心和认真落实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需要充实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需要付出的过程。所以,只要我们对每一项工作都用心去做,认真负责去做,那么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能力的好机会。

学习环境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喜欢依赖于我们的周围氛围,但是却忽略了最主要的一面: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具有学习的欲望?如果具有这种渴望,不会因一些主观可以控制的因素,来阻止学习知识,不会长时间等待一个特定机会,也不会在乎周围没有学习的气氛等等,因为环境是自己创造的,处处都可以学习。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很多人缺乏的不是学习机会和环境,而是没有具备需要真正学习的思想。“学然后知不足”说明这个道理。

五、对饭店管理的一些认识

饭店管理与物业管理有相似之处,或许算不上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学术领域大概只是一门应用学科。然而,从事过这方面管理的人都会觉得,要管好并不容易。饭店或小区就像一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出现。因此要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竞争,使我们这些饭店管理者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迅速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才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

六、对今后物管公司发展的一点想法

酒店管理同物业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对酒店的参观、学习和考察,使我对我现在从事的物业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了我们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物业管理水平的差距。下面就物管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谈谈我的想法。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首先严把员工招聘关。今后在招聘公司管理人员时必须是具备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招聘维修人员时必须是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多面手,并持有《上岗证》;招聘安保人员时必须属退伍军人,并对其身高、体能、知识、品格、心理素质等都要进行严格考核挑选。

积极做好员工的入职、在职培训工作。今后对新招聘的员工必须进行上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小区的基本情况、应开展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的培训机会。积极倡导“工作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创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提高”理念,每位员工都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在员工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比帮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树立良好的公司企业形象。

从实际出发,今后我们将严格参照lS09000质量体系运作,逐步制定和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然后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全方位的上级、平级、下级的360度考核办法;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减少考核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避免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增强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培育自身核心专长,创特色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此次考察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了沿海一些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他们的管理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今后我们的物业管理服务,应向“一站式客户服务、一站式资讯管理、一站式数码社区”三大体系发展,就是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地开发、整合、利用客户资源的资迅系统。全面提倡“一站式服务”、“最佳保安”的特色管理服务。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业主的奔波之苦,创造了一种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提高业主满意度,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升我们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3、积极推行“顾客互动年”,促进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良性互动。

2006年我们将重点开展“顾客互动年”活动。成立小叶榕业主俱乐部,设立新生活服务中心,开通客户服务热线,及根据小区居住的业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爱好与兴趣、不同的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社区活动与主题活动。如:三月份,开展了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与幼儿园联谊开展游戏活动;十月份,组织小区业主观看露天电影;十二月份,圣诞节由圣诞老人派发圣诞礼物……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加强公司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互动的顾客关系,营造浓厚的社区氛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为下一步元方房地产公司的房屋销售和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4、重视物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设备管理。

对于小区设备管理,要重新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备都建立设备卡片;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巡视,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清洁,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电梯,保安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公用的供水、供电网络系统,水电表、剪草机,加压泵每月定期检查一次,以确保正常使用。等等。

5、把保安队伍打造成公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星级酒店保安的严格管理和彬彬有礼的形象给我的考察过程留下了深刻印象。酒店保安管理设大堂岗、巡逻岗、监控岗、指挥岗,岗与岗之间密切联系,对酒店实行24小时的安全保卫。针对沿海星级酒店的保安管理。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建立并完善各项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对新招聘的安保员进行上岗前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大对在职安保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岗位形象、礼节礼貌、应急处理能力等培训,从而增强安保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友善与威严共存、服务与警卫并在”的服务职责,安保人员在做好治安管理职能外,还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形成小叶榕物管公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4

天才有先天的烙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100多年来,已经传遍了世界,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之一,该书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是英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但在现实生活中,卡罗尔往往会为了冲好一壶茶,而拿着茶壶在屋里不停地绕圈,同时来回晃动茶壶“10次”,而且保证每次晃动都一定是这个数字。

其实,世界上许多大师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怪。如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与人正常交往的;普希金有着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米开朗基罗则患有孤僻症;英国文豪乔治奥威尔、音乐天才莫扎特、西方哲学泰斗康德等都患有某种程度的自闭症。连社交活动最为频繁的政治家也有类似的精神疾病。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通过深入研究后发现,1789~1974年近200年间的美国历任总统中,有近半数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最普遍的症状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科学家认为,这些天才所携带的疾病,都有先天的烙印,是出错的基因造成的。如有着杰出音乐、数学天赋的患者,个别基因排列存在问题,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这类出错基因几乎可以看成是“天才基因”,它们的作用可能是智力“大提升”的动力,同时也让人变得与众不同,如他们与学校制度格格不入,社交技巧差,为人很偏执,喜欢反对他人见解,讲究道德操守,可以为一个论题付出二三十年的努力而不会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最近,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英国800多对双胞胎的生活经历,比较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间的差异。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与成长背景都是相同的,而异卵双胞胎尽管成长背景相同,但基因却相异。研究结果表明,异卵双胞胎有的成了出色人才,有的没有;但同卵双胞胎要么都是出色人才,要么都不是。这表明,基因对于个性的影响大于后天的环境影响,天才们先天就带有天才的烙印。

“天才基因”应有可能

“变出来”

不过,从古至今,很多天才非但没有显示出什么精神类疾病,反倒有后天发奋进取获得成功的感人故事,因此不能认为所有的天才都携带有先天的“天才基因”。那么,人的基因后天能改变吗?

早些时候,美国科学家对46位居住在城市、沙漠和山区这些不同地方的摩洛哥人的白血球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三分之一的白血球基因因环境的差异,而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这表明环境可以让基因发生改变。

大的环境可以改变基因,小的环境也可以,如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儿童早期遭受虐待的经历会永久改变大脑的基因表现。约70%的自杀者在早期都有遭受虐待或无人照管的经历,而且他们大脑海马区的体积比常人偏小,表现不太活跃。这说明后天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

不仅如此,短时间内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也能改变基因活动。如美国研究人员选取了30名前列腺癌患者,展开了3个月的研究。研究期间,这些患者大量食用水果、蔬菜、未经精加工的谷类食品、豆类及大豆制品等健康食品,而且每天适度运动,利用散步、冥想等办法缓解压力。3个月后,研究对象体重下降、血压降低,健康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研究人员对比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前后的前列腺活检样本,发现他们体内有48个基因被“激活”,453个基因则被“关闭”。其中变得活跃的是对预防疾病有帮助的基因,而对疾病有“催化之功”的基因活动则受到了抑制。

那么,基因在后天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呢?科学家认为,营养物、毒素、药物、行为和环境等因素,会引发身体或大脑中的一种化学变化,从而调动出一组称为甲基基团的分子。甲基基团附着到一个基因的控制片段上,就让这个基因沉默或者活化,从而改变基因原来的活动规划。这个过程叫做“甲基化”。但甲基化的过程是可逆的——被甲基化的基因还能够脱掉甲基,发挥原本的作用。而所谓的改变基因,并不是把基因本身改变了,只是因基因被“甲基化”,导致其表达方式被改变了而已。所以,普通人在后天如果某些基因表达被改变,也可能变出“天才基因”。

严师、“狼爸”

和“虎妈”启示录

既然人在后天有可能变出“天才基因”,那么,采取什么办法能“变出来”呢?有科学家认为,通过某种办法促使人刻苦形成某种习惯后,那种习惯就可能变一般基因为“天才基因”。历史上许多“严师出高徒”的故事,以及当代“狼爸”和“虎妈”的故事,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纪昌学射》就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严师出高徒”的故事。纪昌拜著名的神射手飞卫为师,飞卫要求纪昌先练习不眨眼的技术,纪昌刻苦练了两年掌握了;接着飞卫要求纪昌练眼力,要求他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看明显的东西一样。用了三年的时间,纪昌也练就了这个本领,结果成了像老师那样的神射手。就是说,刻苦学习磨练,培养成某种习惯后,人就会在某个领域做出出色成绩,成为天才。

历史上这种“严师出高徒”的故事很多,现实中的父母如果严格要求儿女刻苦磨练,也能把普通儿女变成天才。最现实版的典型就是“狼爸”和“虎妈”。“狼爸”名为萧百佑,是香港商人,他用“打”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打”进北大。“虎妈”名为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她以严厉的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结果两个女儿都考入了世界名牌大学。他们的打骂教育方法虽然值得商榷,但客观上起到了“逼”人刻苦养成某种学习习惯的作用。

一边是严厉教育,一边是刻苦用功,于是形成了某些习惯,于是练就了超人的本领,于是便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天才——大凡奥运冠军、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杰出人士,以及多数天才级别的人才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把某些基因变成了“天才基因”。

打造天才不是梦

我们已经知道,人的基因功能能够在后天被开启或者关闭,而且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但人的习惯是否能改变基因的功能,这还真是个大谜团。不过,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破解这个谜团的许多线索。

德国耶拿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对因患中风病导致手臂瘫痪的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强行限制中风病人正常手臂的运动,帮助并鼓励病人运动瘫痪手臂,让病人每天几个小时,并且一连几个星期坚持锻炼,最终他们让病人瘫痪了的手臂像正常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了。对这些病人瘫痪手臂对应的脑功能神经元群体的检测表明,治疗前没有任何脑电反应的分管瘫痪手臂运动的脑功能神经元群体现在有了大范围的、强烈的手臂运动信号反应。这表明,一旦硬性培养一种新习惯,大脑功能就会做出相应的改变。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如弦乐器演奏者,其左手对应的脑功能神经元群体规模就较右手规模大;那些必须以右手触摸文章的盲人阅读者,其右手相应的脑功能神经元群体规模也大于左手。

那么,因习惯造成大脑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究竟是不是基因表达方式改变造成的结果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当把大鼠放入玩具众多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会形成新的突触,而不管它们是否成年。这些新的突触或者强化了它们的记忆力,或者增强了它们的运动协调能力……而大脑之所以会形成新的突触,恰恰是受基因的指令完成的,说明它们大脑里的基因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

这一系列现象表明,习惯的形成会引发基因改变,而基因改变后,会导致大脑功能发生改变。所以人们要想在某方面成为天才,那么“练”出相关的习惯,便会“练”出“天才基因”,而后就可能梦想成真。

打造天才要多久?

现在,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绝大多数天才,都有一种特殊的专业本领,而这种本领大都是练出来的。换句话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匈牙利一位心理学家为了证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某一领域内的天才,就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国际象棋,对三个女儿进行了专门培训,结果三个女儿后来都被训练成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篇5

一、成人教育的本源问题——什么是成人

成人教育的本源或是核心问题是成人,从表面上看,成人应该是一个内涵清晰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学界的研究,就会发现对成人的定义,有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多种表述,学科不同导致其定义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对成人这个本源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界定,从其各自的学科视野出发,这些定义均具备一定的合理及可接受性。然而,众所周知,成人这个日常使用的概念不仅仅是个学术性词汇,更是人们日常沟通及理解的名词,因此,在理论及实践上,必须对其有个准确的认知。

笔者以为,当各个学科为同一概念出现分歧之时,借助于法律的认知不失为一条出路,因为所有的法律规定是在综合考虑社会各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权威性的判断,这个判断基本上可以适用于社会的各个场合。考察一下各国的法律规范,我们发现用年龄作为分界点来描述成人与未成年人,尽管这个数字可能会因为各国国情、民情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几乎相差不大。我国的法律也是如此规范的,用18岁作为一个分界点,未满18岁即为未成年人,已满18岁即为成人。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范中,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未经其监护人同意,不得留守。但到了18周岁之后,这个限制就没有了,按照宪法等法律规范,此时成人就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且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比如,选举权、担任公职的权利、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开办企业的权利等。这样,我们平常所讲的成人,即是对已成年人的一种简称。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成人,排除其他各个学科纷繁复杂的说法,只是将年龄作为判断成人与未成年人的标准,即年满18岁即为成人,未满18岁就是未成年人。至于某些个体的心智发育程度、身体发育程度、经济能否自给,均不应该成为干扰这个界定的理由。

二、成人教育的本质——成人教育是什么

所谓本质指的是物体本身的形态、最初的形式,换言之,也就是指某个事物的根本属性。按照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的定义,第一,本质是某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决定一个事物成为一个特定事物的原因,这种属于是某个事物特定拥有的,因此,本质具有内在属性,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第二,本质还是一个关系概念,是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相互比较的结果,任何事物的本质不能脱离其他事物的存在。第三,本质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其必然要区别于事物的一般属性,这个意义上看,本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四,任何事物的本质是同类事物的定义的一部分,如何给某个事物下定义,如此,就可以看出其某类物的定义。因此,如果我们要认识成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遵循上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的内涵及概念。

“成人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式追问。因为在中国传统学问中,对一个概念并不下定义,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比如,在老庄哲学中,谈到“道”这个概念的时候,采取了大量的比喻或寓言,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样对“道”的定义权利就在于读者,读者根据自己的领悟,就能悟出其概念。相反的,西方学者在阐明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给这个概念下定义,阐明“某个事物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将将世界分为第一实体(个别事物或个人)和第二实体(种属或类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一个由“是”构成的句子中,第一实体是不能被界定为第二实体的,只有第二实体才能被确定为第一实体,换言之,不能说“人是某个人”,只能说“某个人是人”。故此,在“是”的句式中,前后两项并不是对等关系。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论述,我们先分析“什么是成人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什么”到底有何区别。在第一个问题中,成人教育是宾语,也就是说成人教育此时是个一般性的抽象概念,需要回答的是“有哪些个别化的东西(教育类型)是属于成人教育这个范畴之中”;第二个问题中的成人教育是主语,此时成人教育是“个别化”的概念,其需要用一般性的概念来对其进行描述,也就是要给成人教育这个主语下定义,需要回答成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此,两个问题的区别就一目了然:前者是认识论问题,涉及成人教育的范畴或外延;后者是本体论问题,涉及成人教育的内涵。

如此,平常我们所讲的“成人教育”这个概念,基本上是属于“什么是成人教育”这个问题,是讲成人教育的范畴,尽管在很多时候是以“成人教育是什么”的句式出现的,实际上回答的是“什么是成人教育”。这样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个别化的成人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表明社会个体对成人教育的理解,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当我们开始考虑“成人教育是什么”的时候,才是真正要给成人教育下定义之时。因此,确定“成人教育是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成人教育的上位概念,即教育是什么。

从学术史上看,中外学者均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着教育的含义,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教育。有的研究者从教育现象出发,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有的研究者从教育目的或功能出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有的人从教育内容的视角,认为教育是传递经验及知识的活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教育的定义,在笔者有限的知识视野中,大概有70多种。此外,在定义教育的时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每一个定义均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在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来正确认知教育及教育的本质。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有三种,主要有流派、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以及西方哲学话语研究。不管哪个流派,其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均有其优长。

从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一种贴近人类生活及接近人本质的获胜,其本质接近人的本质。为何如此?因为只有人、只有人的特点活动才能够传递知识、经验与技能,并且将这种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某种“符号”的形式加以表达出来,进而成为系统的思想与稳定的文化系统。当这种思想与文化体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之间薪火相传的时候,对人的心智、性格就能够产生塑造性的影响,此时教育就产生了。换言之,只有当人类开始认识到教育,将教育作为自身行动的时候,人类才能够真正脱离其动物性,才能够成为真正文明人。

现在,我们可以给成人教育这个概念下个定义。按照逻辑学的理论,下定义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也是最能揭示其内涵的方法是,先找出需要被定义概念的“属”,然后再找到被定义概念同一个“属”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种差”,最终按照“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属”的公式进行定义。如此,我们就可以套用成人教育了。被定义概念是“成人教育”,种差是“年龄达到18周岁的人”,属就是“实施促进社会个体发展与完善,促使人生完善丰盈的社会活动”。

按照这个上述公式,成人教育的定义就可以表述为成人教育是对年龄超过18周岁的人实施的有助于其发展与完善,促使其人生丰盈的社会活动”。仔细分析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结构其本质属性。第一,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由此,我们可以断言,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类型与形式,只要是教育对象的年龄超过18周岁,均应该是成人教育(当然也有个别例外),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第二,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完善。如此,成人教育是通过成人的自我学习及帮助学习,获得自我发展的知识、经验及技能更新,将人作为主体来看待,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为成年人教育的根本。第三,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帮助成年人取得丰盈的人生。如此,说明成人教育具有发展性,是为了成年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这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追求。

三、成人教育的范畴一什么是成人教育

从哲学意义上看,范畴是人对认知客体的一种概括性的表述,指的是客体的范围、包含的领域。那么,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终身教育这一视野来进行认知与分析。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每个人除了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所受教育,绝大部分的时候所受的教育均可称之为成人教育。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凡是在此阶段能够提供成人的文化程度、素质修养、职业技能、兴趣爱好的各种正规及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均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第一,成人教育是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教育是一种学识性教育,是社会对个体受教育程度的一种认可,任何人要从事某种职业均需要一定的学历认可;而非学历教育则是一种提高自我、促进自我自由发展的教育类型,其形式是多样的,并不是社会对个体的学识认可方式。第二,成人的学历教育是由初等、中等及髙等学历教育组成。初等学历教育是代替成人个体失去的基础教育,是一种替代式的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是为那些不曾受过完整中等教育的人实施的一种补充式的学历教育或职业教育;高等学历教育是为成人达到社会学识认可提供的一种深造教育。第三,成人的非学历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式教育、市场调节型教育及个体的自我教育组成。具体而言,当前所推行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及各种类型的扫盲教育均是政府主导式的,这些教育要求政府发挥公权力作用,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各种职业资格、技能提升、知识更新、岗位培训等各种教育,则由市场主导,属于市场调节型的。健康教育、闲暇教育等是社会个体为了追求自我发展与生活、精神质量提升的教育,属于个体自我教育,主动权完全交给个体自己。

行文至此,成人教育的范畴已然清晰,但是也有人会感慨,用如此简单的方式来概括某个事物的范畴会过于表面。确实如此,对成人教育范畴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必须从更深层次以及其本质上去把握和范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与其共生共见相关概念的关系上去分析,对成人教育而言,其共生共见的概念就是未成年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