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学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教学指导

篇1

关键词:渗透 回顾 迁移 序列训练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他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了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实施,传统应试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从而使得现代化教育体制替代了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教学发展趋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将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植入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使得素质教育理念难以投入到学生阅读思维之中,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弱化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使得小学生阅读思维局限在固定模式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

在灵活性与生动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加持之下,本应该更高效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目的,提升小学生综合阅读素养水平,感受到阅读理解的快乐所在。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法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内在价值和功能,导致阅读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许多教学内容变得循规蹈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能够依靠教师指导,才能够进行阅读内容的探索和探究,失去了自主学习欲望和意识,体会不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2 过于强调应试目标

在小学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比较看重应试标准,因此,在教学下会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而完成对分数提升的目标。在具体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小写语文教师将每篇文章进行拆分讲解,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完全没有发挥阅读内在的价值,许多优秀的阅读文章变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有条理的阅读思路,无法体会到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阅读美感,造成小学生阅读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足,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方法

1 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组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与补充,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在接触大量多元化的课外阅读实际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能够真正学习到具体的阅读技巧,体会到完整的阅读思路,形成强劲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实现阅读自由性发展。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读物推荐。小学语文教师应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

第二,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三,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指导写读书笔记等。

2 优化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提升小学生阅读探究能力,这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基本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实现优化教学,通过增强小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确保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而教师也能够明确学生具体的阅读情况,以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之中,熟悉所学习到的基本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目标,从而提出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的质疑,强化质疑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能够构建系统性的学习目标,确保在探究学习之下达到具体的学习目的。而对于重难点阅读知识讲课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学会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和探究,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实现科学化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小学语文教师应观察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兴趣爱好特点,并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阅读任务,保证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阅读乐趣所在,从而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科学化与合理化发展。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只有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低段;阅读教学;写字指导;步骤

写字作为我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小学生而言,识字、写字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语文知识以及提升语文素养的效果。而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进行指导,加强对生词、句的理解,并且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而现实是,很多低段小学生在写字时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写字能力低、书写速度慢、笔画不到位等,很少有学生可以达到新课标明确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要求[1]。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针对小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效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一、当前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写字教学常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是其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它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我们有很多老师依然没有对识字写字教学引起重视,不仅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同时不利于今后语文教学的有序展开。与此同时,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体系中,识字与写字是亲密无间的“两兄弟”,想要提高其中任意一项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另一项的支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常常只注重识字教学,而忽视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使小学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严重脱节[2]。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部分老师留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很少,甚至于不会安排独立写字时间。这就会让小学生的写字机会大大缩减,有些小学生只有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才能锻炼自己的写字能力。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老师对于写字教学的不重视,才让小学生对写字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它并不重要,进而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写字上。长此以往,小学生在写字时就会频繁出现字迹不工整、笔画顺序错误等不良写字习惯,阻碍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写字指导步骤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低段小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以及偏旁部首,可以根据笔画顺序来进行练习;其次,在写字过程中,要求低段小学生可以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比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等,从而真正意义上的确保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写字指导的有效性[3]。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提升低段小学生学习生字、词、句的正确理解:

1.从观察汉字入手,熟悉汉字字形特点

想要学会书写汉字,首先就要通过认真观察来对汉字的字形特点有所了解,这也是写好汉字的重要基础。这里的“观察”主要是指古人学写汉字时常说的“读帖”,也就是通过观看字帖上的字,来揣摩其具体写法,这对于低段小学生学写汉字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基于此,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文章中的生字作为本次写字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对每一个要学习、书写的生字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鼓励他们使用自己的方式来熟记生字的字形特点。具体来说,老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相应的字体观察观,即“整体-部分=整体”,总的来说就是要实现对生字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这三者的综合考虑。让学生在学习汉字之初就养成写整体字的习惯,以纠正他们在仿写练习时存在的看一眼、写一笔的不良写字习惯[4]。以学习“谈”字为例,在教学中,老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观察字形特点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来发现以下内容:第一,“谈”字在田字格中呈左低右高、左短右长的整体特点;第二,“谈”字的左边笔画少,右边笔画多,且左边的偏旁需要为了后边的偏旁留足空间;第三,“谈”字右边是由两个同样的偏旁组成,呈上下结构,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上小下大、变捺为点;第四,“谈”字这一左右结构的汉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使得右边的“炎”字稳稳地居于竖中线上,从而让整个“谈”字书写不偏不倚。通过这样细致的观察,很多低段小学生都能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乃至间架结构,并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视觉形象,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以及好奇心,但是让其在观察汉字后立即进行正确书写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老师书写正确,那么整个写字教学的效率将大大提升。可见,老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5]。对此,老师需要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讲解,利用小学生出色的模仿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来加深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具体来说,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田字格中进行示范,一笔一划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这一过程也能直观具体的向学生展示整个书写过程,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另外,在过去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难免会阻挡班级内某些学生的视线,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写字指导也可以依靠一些多媒体技术,比如说在学习“及”字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及”字的运笔方法以及笔画顺序。“及”字的第一画是撇,第二画是横折折撇,第三画则是捺。有些学生在写“及”字时,总是不清楚正确的笔画顺序,常常⑶傲交顺序颠倒[6]。无独有偶,在学习“方”字时,有些学生依然会将后两画的顺序搞错,其实“方”字的正确写法应该是点、横、横折钩、撇。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让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

3.学生进行模仿,真切领悟汉字的书写规律

在经过上述环节后,小学生对于汉字已基本有了较为具体的感性认知,但是在没有经过实际书写时,依然存在种种疑虑。所以,老师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对于汉字的书写规律等进行了解。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描红或者临写等方式,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在学生描红或者临写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一气呵成,不得在中途停笔,从而在反复练习中强化自身的书写能力。另外,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书写效果等。多运用鼓励的语气来调动起学生的写字积极性。比如“你的字迹很工整”、“你今天写字的姿势很规范,写出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等,从而促进孩子们的不断进步。

三、结语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员,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为了加强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写字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我们应该从观察汉字入手,熟悉汉字字形特点,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留给学生模仿的机会,明确汉字书写规律,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参考文献:

[1]隋玉红.低年级小学生写字教学方法的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44-44.

[2]张春花.小学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6(31):175-175.

[3]旦增加布.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教学中的写字指导[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150-150.

[4]余小鹏.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写字指导的四个步骤[J].基础教育研究,2014(8):41-42.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指导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篇5

一、激趣促读,让学生喜爱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种“阅读期待”就是读书的欲望——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学生很感兴趣。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二、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培根说过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阅读教学亦然,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一文的烈火烧身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 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 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但同学们对当时的情况不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了基础。

三、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

篇6

语文角度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教学科目,也是主要的应试科目,不仅占据着很大的分值比例,同时作为祖国母语教学,更是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而在当今教育实际中,语文教育的效果仅仅局限于对课文字词等基本内容的了解,并没有其他的课堂收获,语文教育最终仅仅成为了应试工具,完全背离了母语教学的教育初衷。深究其原因,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往往没有基于“语文角度”进行教学。所谓“语文角度”就是指在对文章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不仅要理解字面的表层含义,更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此种模式恰好与语文教育的教育初衷达成共识,因此通过“语文角度”的阅读模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势必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素养得到一定提升。

一、“语文角度”的含义

所谓“语文角度”主要由五方面因素构成:第一,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工具方面因素,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即为是主要的工具,除此之外皆为辅助工具。第二,是文体因素,所谓文体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以及散文等几大文体类型,基于不同的问题,其阅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必须先对不同文体特征进行了解掌握,才结合自身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第三,是内容因素。所谓内容,即是文章或作品中主要的写作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因素即为此点。第四,是方式因素,即为文章的表达方式采取何种形式,主要分为记叙、议论、说明以及抒情等四种基本表达方式类型。最后,是文章或作品的意义,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要明确本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并追问作者这么写作的目的,重点词句所表达的含义,为什么要如此表达等。总而言之,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必须对通过不断地求真发问,对文章做到详尽地分析掌握。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步显现,因此很多学校在新课改的带动下,进行了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通过设立预习、巩固的学案,并在课堂中进行合作研究、纠正反馈以及启发等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但在实际的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应该首先明确无论是设计何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训练,小学语文都必须要保证语文教育的初衷,突出祖国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理解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在读中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必须将多读作为设计的主要根本,如果学生缺少对文章的“读”,那么无论教学方案设计得如何科学,学生仍然还是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因此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要想具有良好的教育实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

三、基于“语文角度”阅读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从学生具有阅读兴趣的内容出发,带入“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教学

如果仅仅将阅读当作是学生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势必会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阅读中重视小学生对其的兴趣,那么阅读指导势必将会进行得事半功倍。因此,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可以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的策略,自然而然地将“语文角度”阅读指导带入其中,让学生随着兴趣的源动力,感受到以“语文角度”阅读文章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通过相关调查得知,95%以上的小学生都对带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包括古代故事、神话、寓言以及童话等类型的课文,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注入这类课文的授课中,加入“语文角度”阅读模式的指导。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授课中,先将课文进行朗读,可以采取一人一段的形式朗读,也可以集体朗读,当朗读结束后,学生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表层含义,接下来就由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内容阅读指导,对学生们进行提问:课文开始时说的“蛋特别大”中的特别两字是什么意思,加这两个字起到什么作用。之后文中所说的“除了妈妈疼爱他”的“除了”是什么意思,丑小鸭离开家时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这个故事为我们阐述了什么道理,等等。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文章重点字词句的深入理解,达到体会全文内涵的阅读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必须针对不同阅读内容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可在阅读指导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往往忽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仅仅将不断重复的单调阅读,当作阅读的主要分析方法,这种阅读方式也是导致学生缺少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中,应当加入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文章时,可以采取整体的泛读、重点处的深读、精读等阅读方式进行理解分析,在阅读的形式方面,可以选择默读、自读、以组为单位接读、分角色扮演朗读以及全体齐读等多种灵活的阅读形式,通过这种方式的不断变化,可以防止学生的阅读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指导的教育实效。并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习惯养成时,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会得到突飞猛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是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因为强制性阅读,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阅读效率。因此,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培养,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感情,通过此种方式更好地体会文中内容。

四、结束语

要明确阅读训练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意义,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仅仅将字词理解作为授课重点,将无法使学生的语文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训练指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如何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使学生能够更加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准确深刻地表达自身情感,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真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芳,陈佳琪.阅读,语文的魅力体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2011,(05).

篇7

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制定好读书指导计划

“书山学海”,到底让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每学期初就作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严格地按计划组织实施。否则,课外阅读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制定读书指导计划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重兴趣激发,重习惯培养。目标要小,措施要实,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争取获得大面积丰收。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让学生一学期内读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读书指导计划,分步骤,分阶段,计划组织学生看一部电影《大闹天宫》;阅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展相关比赛:第一,《西游记》人物知多少。第二,《西游记》故事我会讲。第三,《西游记》故事小报展评。第四,我与书中人物交朋友、比本领想象作文赛。并且,切实组织学生按要求去做了,效果明显。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习惯、阅读量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到5―6年级时,默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300字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着实不低。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浏览、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学会写读书笔记等。既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好读书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书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五彩纷呈、浩如烟海。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读什么书呢?当然,应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推荐学生阅读对他们成长有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经典名篇等。单就一次读书活动,老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读哪一种,甚至是哪一本书。这样,才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性地阅读指导。

(二)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读书

对于每一本书来说,给每一位读者传达的信息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关注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之始,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学期,班级要开展阅读《西游记》的评比活动,看谁知道《西游记》中的人物多;看谁讲的《西游记》故事最精彩;看谁比孙悟空的本领大等。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便于学生照着去做。

(三)明确要求,培养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西游记》的活动中,就明确地要求学生:手中不离一本书,课间课外用心读;人物故事记清楚,阅读评比争胜负。这样,学生明白了读书要求,能抽挤时间去读书,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定期评比

课外读书活动,过程自然非常重要。但进行评比也必不可少。定期按要求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并辅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无疑会有效地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读书活动中,就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知人物”、“出小报”、“讲故事”、“写作文”等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五)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篇8

“读图”其实就是读心,这印象将影响人的一生。所以称绘本为“一辈子的书”是有道理的。绘本阅读课程的开展非常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阐明“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我园自2011年成功申报“十二五”国家级立项课题“以绘本为依托,实现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绘本整合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如何开展绘本教学?如何高效地进行绘本教学?是我们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高效”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效能高的、效率高的,它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当前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由于绘本资源有限,班级规模大、幼儿人数多,以及教师的可学经验少等因素,致使绘本教学开展得并不顺畅。加之从学段特点来看,与小学、初中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有着基础性及发展成效的后显性特点,单纯地、盲目地追求高效会将我们带进另一个误区。首先我认为,“高效”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其次,高效一定是有标准的,但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幼儿的需要为起点,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的;是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幼儿的“学”并可持续的“学”的;是遵循了“尊重”与“适宜”的原则,尊重课程目标、特点以及幼儿发展,适宜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成长的。因此,为了促进绘本阅读的高效性,我们对幼儿绘本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找准课程学习的定位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是保证教学高效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到绘本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可用,绘本的内容是否需要调整,等等。

2.除了对绘本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外,我们还对绘本中的画面进行分析,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绘本的阅读是涉及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配上自己的经验、情感等因素进行想象的,所以还需要丰富幼儿哪些相关的知识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3.针对所选的绘本设计活动方案,同时还要对方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预测,并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状况,设计应对策略,做到有效把控。这样就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整个课堂。

二、对于图书的详细解读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基石

1.推开故事的“门”。绘本拿到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对封面的阅读有两大重要的作用:一是“阅读期待”,它是阅读心理的一个名词,在阅读期待的心理条件下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效果;二是激发兴趣,循循善诱,由“趣”入手,把读者引入一个产生阅读乐趣和热爱阅读的境界。比如绘本《我爱你,小猴子》的封面所展现的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手拉手,以及两条尾巴勾连成的“心”形,相亲相爱的画面,让幼儿在课后仍然难以忘记。

2.随之而来的就是蝴蝶页了,学名环衬。它是我们在指导幼儿阅读欣赏时最容易漏掉的一页,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具匠心。如绘本《我爱你,小猴子》它的前后蝴蝶页是一样的,可是阅读活动之后我们再看上去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前环衬是一片森林世界,可是我们却不一定会注意到它的生机勃勃,而后环衬仍是那幅画,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它洋溢的温馨和活力。

3.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幼儿在活动前已经发现《齐柏林飞艇》的扉页上就是那只小羊,它与封面的姿态不同,扉页上的小羊仰望天空,孩子们就已经猜到小羊仿佛在憧憬着什么。大部分绘本的扉页都是阅读的起点,仿佛大戏开演前的锣鼓声响。

4.毋庸置疑,正文一定是需要精读的部分。在教师给幼儿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幼儿自己看图画。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要让幼儿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幼儿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多品味书中的语言,让幼儿多感受,最终积累。如绘本《两棵树》就包含了一些隐性的教育价值,如友谊、珍惜的教育思想等。从挖掘重点词汇到理解重点语句“被高墙阻挡”“幸福的重逢”上加以引导,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受。

5.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我们还有并未结束的封底。《蚯蚓日记》的封底乍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只见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距离更近了,通过画面,读者和绘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

三、巧妙构思的课堂流程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灵魂

1.主次分明,重点关注。

不管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情感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长久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还应有所取舍,因为有些绘本情节复杂,页数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详略,尽量选取所要表达故事主题的内容,以便让孩子们重点关注,真正在绘本中提炼出知识与经验。

2.良 好视听,渲染情绪。

指导幼儿看图,要教给幼儿方法。也可制作PPT,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良好视听效果衬托的阅读情境,利于幼儿获得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如绘本《萝卜回来了》,我就采取了从网上下载动画片的方式,孩子们模仿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方式找到座位,新颖的开始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结束时,似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3.有效提问,生成回应。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那就是有目的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帮助幼儿阅读了绘本,而且理解了故事情节。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活动课中的妈妈,看不见脸,可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翘起的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了。“这是谁?妈妈怎么了?妈妈是怎样站着的?我们来学学,为什么妈妈要这样站着?”连环式的提问,让幼儿把目光定格在这一页上,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4.动静交替,灵动课堂。

在绘本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教师通过提问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获得对绘本的理解。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有时难免显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注入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效果也会更好。于是我就通过开展阅读情景的体验、角色游戏的表演以及讨论,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境中,经历着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事情,最后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感悟到书中的内涵。

5.适时评价,学的动力。

篇9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

一、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自然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典型性,适宜此学龄段的学生阅读。但是由于目前各种书、杂志、小报等等,琳琅满目,鱼龙混杂,再加上,小学生对于好坏的辨别能力比较弱。这时,对于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就需要教师从旁进行监督和指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广泛地涉猎一些书籍,即便是大致的浏览,这样,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鉴定,决定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读,从而多推荐一些适合学生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给学生阅读。

此外,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一些并不好的读物,但是却被深深地吸引,这时,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学生讲明这类书籍的危害,让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读坏书。

二、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

有计划地读书,就是要帮助学生制订好读书的时间。比如,要在完成课内作业之后再进行课外的阅读,处理好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的关系,合理分配好时间;又如,什么种类、级别的书籍,什么阶段阅读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随心所欲”的阅读,比如,在课上偷偷阅读,影响学习;集体活动不参加,甚至是没有完成课内的作业就进行阅读等等。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活动。

三、指导学生有方法地读书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文;阅读;指导

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一种交际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而不仅仅是掌握语言形式。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把握。阅读能力与其他技能交互作用,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道路。因此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书面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的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能力,他们不用教师的帮助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就能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授人以渔的成效。本文笔者拟从三方面入手就教师如何对学生英语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阅读前的指导

1.1 精选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具备视读广度,敏锐的语感及感知精确性和选择性。学生们普遍认为最能影响其阅读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因此,针对中学英语阅读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应建立在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可对已学的课内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有趣而幽默的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既具有实际意义,又普遍受学生们的欢迎。

1.2 目标分层。由于初中生各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力差别较大,所以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要针对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高各层次的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如把阅读材料分A、B、C三个层次:A是基础篇;B是提高篇;C是发展篇。A针对七年级,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B针对八年级,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C针对九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

1.3 积累词汇。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 指出“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词汇是影响阅读的第一要素,语篇以词汇为基本构成单位,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很多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新单词时就会产生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有时仅因为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对一句话、一个段落甚至于对整片文章理解的偏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巧妙理解和记忆词汇的技巧,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1)学会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

(2)利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词义对应关系记忆单词。

(3)利用归纳法记忆单词,把同一方面的词汇归纳在一起记忆。

(4)利用幽默语言材料,笑话小短文,各种奇问巧答,格言、说唱、诗歌、习语、谜语游戏,绕口令,英汉谐音等多种方法激发自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 阅读中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指导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终身阅读打好基础。初中阶段的阅读技能主要包括:

(1)预测(Prediction) 根据课文标题、首(尾)段(句)、课本插图等要求学生去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同时抓住主题句(topic sentence)和关键词(key words),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2)扫读(Scanning) “扫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时间、名称、地点和数据。扫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确定要寻找的信息,想一想它们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再决定到文章的哪一部分去找。然后就快速移动目光,直到找到所需信息,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往下读。

(3)略读或粗读(Skimming) 教师应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能。略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略读只需一二分钟,它可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材料的大概轮廓并使学生更好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4)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先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例如,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通过填图、填表格、多项选择、回答问题和列举事件细节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

(5)研读(Study Reading) 教师力求从所读内容中让学生受到启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对信息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将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3 阅读后的指导

中学阶段英语教学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全面技能,结合听说写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书写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和应用。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可对其进行以下方面指导:

(1)复述。教师应结合不同的题材和体裁,选择一定的主线作为线索,给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进行参考。

(2)课文改写。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和要旨,将课文缩写成简要的短文;或者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将课文续写;或者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论等。

(3)题型训练。教师可将课文内容编制成填空材料,让学生进行训练,这样阅读理解活动和语言形式操练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4)同步阅读。教师在平时可选择一定量且难度适当的“地道”文章供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并可进行适量的课堂限时阅读,扩大信息输入,以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知识和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