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生活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绿色生活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居民;低碳意识觉知;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19 — 02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仅有技术的支撑还不够,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作为实行低碳的最小单元,其低碳意识决定了社会低碳的效率及践行情况, 为了了解城市居民低碳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市居民为样本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市居民有效样本312名,其中男性112名,女性200名,居民年龄构成18-35岁占42.7%,36-45岁占41.0%,46岁以上占16.2%;。涉及的职业类型有政府工作人员、工商业管理者及服务人员、教师、在校大学生以及其他人员。收回问卷303份,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7%。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自编的城市居民低碳意识觉知状态的调查问卷,从城市居民低碳认知程度、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行为三个内容进行调查。
2.3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2003、SPSS12.0进行数据输入与统计分析。除了对每一个题目进行单独统计分析外,还对题目之间进行了数据的交叉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对低碳概念内涵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清楚”低碳内涵的占被调查者的18.53%,“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占68.64%,“不知道低碳”的占12.83%。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低碳理念的认知中18-4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对于低碳内涵的了解比50岁以上人群所占的比例要大。对于居民对低碳的了解途径,调查显示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电视、网络和杂志,所占比例为71%,其次为朋友、同学、邻里之间的传播,所占比例为14.6%。
3.2 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低碳生活就是要过苦日子”的看法,57%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低碳经济只要能坚持“度”同样能过的舒适。关于“是否愿意践行低碳生活”的看法,20.63%的被调查者“考虑并坚持低碳生活”,51.57%的被调查者“考虑过但很难做到”,23.49%的被调查者“没考虑,但想了解”,4.31%的被调查者“不考虑”。关于“对我国倡导低碳生活”的看法,过半数人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形式变化的需求,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考。对于低碳生活能否成为潮流的看法,62%的人认为低碳生活在未来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潮流,8%的人认为不会,还有30%的人认为不确定。
3.3 对低碳产品的认知情况
关于“是否使用低碳产品”的态度中,52%的人“看好并有兴趣尝试”,20%的人认为它与一般产品差异不大,“视情况而定”,18%的人选择“随大流”,而10%的人“不太看好低碳产品”。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你对于低碳产品的使用”中,认为是“价格因素”的占45.63%,认为是“质量因素”的占27.69%,可见价格和产品质量是制约节能产品推广的主要因素。
3.4 对低碳行为的认知和践行情况
关于“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的看法中,58.63%的被调查者认为拒绝使用塑料袋、远离一次性餐具和节约水、电、气被认为是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关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低碳行为”中,能够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具,二次使用自来水,选购太阳能热水器,家用电器闲置时会完全关闭电源,出门乘坐公交车的占被调查者的24.36%。关于“当前推广低碳生活最紧要的任务”看法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被认为是最紧要的任务,此外,转变消费观念、加强宣传和科学有效的引导也是当前紧要的任务。
4 分析与讨论
4.1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认知程度不理想
随着党和政府近几年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的宣传教育,“低碳”已经深入城市居民的心中,但是对于低碳的内涵---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非常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了解程度不足,认识上存在偏差,大部分人知道“低碳”是关于含碳物质的排放,但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降低“所有”有害的含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因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是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可见,“低碳”一词虽已初步普及,但是对于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内涵认知还不够深刻,关注度不高,日常生活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人群有限。
4.2 低碳生活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低碳活动参与度不高
篇2
室内装饰色彩匹配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如何合理利用颜色来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从自己喜欢的颜色、颜色的个体心理特性以及自己的空间的心理需求确定。由于不同的颜色会刺激人的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黑暗与光明的感觉。当然人也会有一个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普遍较小结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鲜艳的颜色,如黄色、奶黄色,以增加住宅的简洁,大方,庄重典雅。在一般情况下,每个颜色和风格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原则。“阳光”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温暖,如果整体采用了活泼的色彩,粉红色与白色的玫瑰,与同色的组合沙发、窗帘、靠垫委婉热情的冷灰常给人一种粗糙,生硬的印象。然而,在宽敞明亮的空间,大胆采用了浅灰色的,是为了让白色的床上用品和窗口边缘更安静和优雅。还穿插讨他们喜欢鲜艳的色彩,蓝色可以平静情绪,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内饰的设计元素
1.色彩通过视觉的心理作用,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周围的人的情感。本身的颜色也不是绝对的美或不美,但颜色匹配的内部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科学性的去用色,对居住者将会促进他们的工作,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其中设计者正确的处理色彩,对于设计不仅能满足功能要求而且能起到美化的效果。
2.空间要素。合理化的空间,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设计必须勇于探索并且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3.照明要求。人类经常被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通常人们用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阳光引入室,也是一种装饰效果,以此来消除人们对于黑暗的恐惧感和封闭空间的孤独感。而这些灯光中,尤其是柔和的顶光以及闪射的光线会使得内部空间更亲密而自然。形成了光影之间的室内外转换并给出了一个不同的感觉。
4.装饰元素。这是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墙等的整个内部空间,而想要构成一个舒心的室内环境就要让装饰功能结合从。然而在设计中想要改变的光影效果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就必须做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性,而且还要涉及到该地区的历史以及文化特点,这样可以得以更好的体现。
5.家具元素。室内家具、墙饰、吊顶等,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往往会因为其形状特征理想的起到装饰的作用,兼具实用性与装饰作用。其中需求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和谐统一变化,使室内空间相得益彰,品味十足。
6.绿色元素。采用“绿色”设计的元素慢慢成为了人们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室内种植在植物使用“绿色”以及装饰作用沟通了室内和室外的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提升空间以及美化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情境 生活经验 问题 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失为有效的途径。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引导、点拨下,独立思考、研究,通过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境化的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性因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如在教学《麋鹿》一文时,针对学生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怀有关爱、好奇这一心理特点,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麋鹿在青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在小溪边愉快地玩耍、嬉戏的录像,再暗示课前已准备好的一名同学走上台来,扮演偷猎者,举枪瞄准那些可爱的麇鹿准备猎杀,又适时加一些旁白:“小麋鹿多可爱呀!我们国家现存的数量很少,可有些偷猎者整天盯着他们不放。现在就有这么一位(手指偷猎者)正准备猎杀呢!我们该怎么办?”学生纷纷上台阻止。见此情景,我又相机引导:“同学们,要想阻止那位偷猎者不再杀戮麇鹿,做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怎么劝呢?课文会告诉我们。”于是学生全都积极地投入对课文的阅读之中。
通过直观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到麋鹿的可爱,再通过表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劝阻猎杀者,如何能更有效地制止呢?学生带着保护麇鹿的强烈愿望到文中寻找答案,深刻感悟文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联系生活经验,探究诗歌意境
诗歌语言跳跃性大,一句诗就是一个或几个意境,学生不易理解。语文就是生活,诗歌更是生活的浓缩。下面我结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一个教学片段谈谈我的体会。
师: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
生1:我感到很幸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
生2: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
师:是呀!它用心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
课件出示: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生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在自然生活中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有的只是与鸣禽、野花联欢的快乐。
生2:我们走进自然,便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师:是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温馨、幸福,甚至健康,这个大自然不愧是一一(指课题)
生:绿色的课本。
师:那这课本里的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我们该如何去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呢?
生1:用眼睛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景。(板书:发现)
生2:用耳朵去倾听自然天籁般的交响曲。(板书:倾听)
生3:用鼻子去呼吸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芳。(板书:呼吸)
生4:深入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温馨。(板书:感受)
生5:还可以用一一双手去描绘,用双脚去攀登。(板书:描绘、攀登)
师:难道你不怕爬山涉水的艰辛?请读读第4节,说说你的感受、体会。
生1:打开“绿色的课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有困难,有阻碍!但是我们要勇于攀登,敢于前进,就可以尽情的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生2:胜利属于坚持到底的人,“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倘若有机会亲临长城,我也绝对不会在攀登中止步的。
师:说得多好呀!正应了诗人的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勇于攀登,我们才能饱览——
生:无限的风光!
师:只有敢于前进,我们才能奔向一一
生:浩瀚的大海!
师:如此方才能显示出我们少年的一一
生:豪情和胸襟。
师:此刻,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还想说什么?
……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3 设计开放问题,给足探究空间
篇4
1.下列成语分别和哪一部名著有关?请将序号填写在相关名著的横线上。
①火眼金睛 ②逼上梁山
③摇身一变 ④十万八千里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汉,也有奸臣。请从下列的人物中在选一个并用横线标出,然后按要求答题。
李逵 宋江 林冲 高俅
(1)概括写出与你所选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所选人物性格的评价: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阅读《伊索寓言》一则,在横线上写出寓意。
说谎的放羊娃
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这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附加题:根据下列歇后语的“谜面”写出“谜底”。(3分)
(1)猪八戒偷吃人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借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试题,除了通常的“阅读综合知识”、“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外,这份试卷选人四大名著和“伊索寓言”及课外“歇后语”知识来测试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促使学生平时不仅要提高阅读的“质”,而且要保证阅读的“量”,除了学好教材外,还要根椐教育部推荐的篇目以及报刊上的相关文章增加阅读量,促使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深入阅读,乃至探究、创造。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关注工具性,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的相互结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l―6题。
(一)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山川秀丽,风光(yǐ)______旎。境内山岭(sǒng)______峙,峰峦(叠迭)嶂,丘陵连(mián)______起伏,河谷盆地与溪流错落相间,森林资源丰富,被誉为福建省的“绿色宝库”,是省重点“绿色三角”旅游区。境内有泰宁大金湖、永安桃源洞、将乐玉华洞,还有三明市区的仙人谷等著名的自然风景区。这些景区,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三明市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不乏人文景观。泰宁尚书第、永安安贞堡、沙县城隍庙等都是闽中(hè hè)___ ___有名的人文古迹。尚书第是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布局参差错落,气势宏伟非凡;安贞堡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大型夯土建筑民居;城隍庙是清乾隆年间在明朝(遣 遗)迹上重建的,曾是古代戏曲展演之地,至今保存完好。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填写在括号里。(2分)
(1)错落相间( )(jiān jiàn)(2)参(
)(cēn cān)差错落
2.根据汉语拼音在横线上写汉字。(4分)
(1)风光yi______旎
(2)山岭sǒng_____峙
(3)连mián______起伏
(4)hèhè___ ___有名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字填写在方格里。(2分)
(1)峰峦(叠 迭)嶂
(2)明朝(遣 遗)迹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被誉(
)为福建省的“绿色宝库”。
(2)三明市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不乏(
)人文景观。
5.结合语境解释成语。(4分)
(1)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语境,默写诗句。(4分,附加2分)
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牧上寒山体会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登泰山领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领会到“_____,________。”;苏轼上庐山领悟到“______,_________”。
以上题目第一题是充分挖掘地方的本土资源――三明的人文景观,试题缘自学生生活,克服了试题以书本为准的那种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沟通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语言储备为课外阅读服务。第二题,试题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来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理解,也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的试题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储备,使学生自然地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化,使“死”的试题材料变为“活”的个体语言。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关注实践性,语文学习与语文生活的巧妙整合
根据题目要求说话。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望别人原谅自己,可以说“请您原谅”,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请问:语文老师去年和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题目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
际,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况,强化语文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能力。
四、和言细语总关情――关注人文性,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整合
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在试题的编制过程中多处体现出人文关怀,如提示语“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富有提示的话语给以学生饱含情感的人文关怀。试题中还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现代文阅读”题中的最后一题: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再如: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会怎么说?请写出来。这些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熏陶,引导学生关心社区周边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增加对意识形态内容的客观认识,提高辨证分和个性评价的能力。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元性,命题角度与评价标准和谐汇合
1.《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汉,也有奸臣。请从下列的人物中在选一个并用横线标出,然后按要求答题。
李逵 宋江 林冲 高俅
2.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篇5
生活是万花筒和百科全书,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对生活的学习,我们的写作也应是社会生活的的再现。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元素,让学生感悟生活,再现生活,写出内容真实可感,生活与时代气息浓郁的作文;让作文教学理性回归。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探讨
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理应也是生活的过程。我们让个性思想和道德观点已经初步的高中生写作,就应该让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再现和映照生活。因此,推进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写真情、抒真感,使得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质精准呈现。
一、转换视角,让写作成为生活需要
我们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写作,总感觉自己写不好。一让写作就搜肠刮肚,真真原因是他们没有东西可写;写作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带着功利的为了得到比较高的分。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对生活有感而发的的写作不可能写出优美篇章的;而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的作文是没有什么艺术与思想的。
我们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中,要引入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苏教版高中语文很多优秀的篇章都是生活呈现的典范之作。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读作者笔下地坛的景致,说说自己的校园、家园的风景,谈谈自己对身边环境的看法。如此,我们能在“绿色生活”“忧与爱”,甚至2013年的“探险者与蝴蝶”等高考作文中都有内容可写。历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中就有不少写自己身边的环境环保的作文。因而,留心生活,从经典作品的感受生活,对写作业帮助莫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我们老师总是用自己角度去审看和批阅学生的作文。因此,学生只要写一些自己的生活中负面的事件或感受,我们都要遏制。如青春期的学生写写朦胧的男女生的情感,写写对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事件的消极看法,我们老师总要提醒他们思想要健康,要积极向上。其实,生活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大杂烩,是可以多面观的棱镜。只要是学生能够客观而真挚抒写的情感,我们都应该冷静而公允的看待,没有必要扼杀他们的生活感受与体验。
二、注重引导,让生活成为写作源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需要与生活接轨,倡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我手写我口”的写作。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法,不一定非要注重怎么写的指导,而应该让学生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写出个性的有灵性的作文。
1.培养学生走进生活能力
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往往三点一线的学习,忽视或漠视了生活的风景。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触自然的魅力。一方面,让他们注意生活中的人,如《我与地坛》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史铁生给他母亲出的难题,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和父母总是和平相处的吗?我们有没有让父母感到痛苦与失望的事情呢?你想象同龄人会给自己的父母出怎样的难题呢?于是,亲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就能激起学生生活体验与感悟的抒发,能够以小见大的写出成长的烦恼。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能够折射出不同的人性;也可以从影视、报刊等媒介获取生活的信息。这样,我们的写作的生活体验就会更有代表性。
另外,春夏秋冬的轮回,自然景象的变化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景物的观察和描写中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生活、思考、憧憬生活,就会有所发现、惊喜与陶醉。
2.提高学生体悟生活能力
生活的本身是平凡的,但蕴含的哲理确是不平凡的,能够发人深思的。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是生活哲理散文,我们可以从《可以预约的雪》学到生活的无常,我们怎样去看到这样的无常。如陈光标先生做慈善事业重视花样跌出,因而,有的人批评有的人赞许。如他曾经在贵州毕节举办个人慈善演唱会,只要农民听完全场可领猪羊的活动,是他故弄玄虚的炒作自己呢?还是有什么其他意图呢?怎样看待观众反映的“陈光标所捐赠猪羊纷纷感冒,已经死亡20多头”?如何看待民众讽太难听“我都比他强”的说法呢?如此,我们可以就此事,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因此,提高学生的体验生活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引导他们能够深入的思考和辩证的看待所见的事件,力求深入地分析与理解。如此,能够想的更深,新颖而别致;只要重视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学生的生活化写作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
3.提高学生再现生活能力
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还需要能够将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或情景精彩再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写周记的目的,让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情感,在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掌握中获得心灵净化、情操陶冶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再现生活,也不意味着原封不动的实录,应该是注重细节,突出主题的浓缩与凝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注重从背景、立意、选材、情节、细节和个性表现与表达。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激发他们去关注生活、重视体验生活。那么,他们语文思维能力,诸如具体形象思维,能准确描写和表现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发展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训练和提高。
总之,新时期的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需要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和指导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获得真情写作的能力。只要我们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那么,他们就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个性体验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篇6
1 化妆品是否属于绿色环保化妆品的三个评判标准:成分是否有机、包装是否环保、试验对象是否合理,你知道几个?
A三个都知道 B知道两个 C只知道一个 D一个也不知道
2 对于化彩妆你持怎样的态度?
A只做基础护理不化彩妆 B偶尔有需要时化彩妆
C一般都是淡妆出门 D经常浓妆艳抹
3 对于护肤品你更注重它的哪项功效?
A保湿 B抗皱 C去痘 D美白
4 对于把动物当成是化妆品科研时的试验对象,你怎么看?
A坚决反对B只要不太残忍可以接受C无所谓试验对象D很正常
5 你会不会因为非常喜欢某种化妆品的包装而买了也许你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A从来不会B偶尔会C有时会D经常如此
6 你是否会觉得某些化妆品的包装属于过度浪费?
A很多化妆品如此B有些是C还好,没太大感觉D没觉得有什么浪费
7 对于美容美发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你更倾向于买哪种类型的?
A简单大包装 B无所谓包装 C包装好看的 D精美小包装
8 你觉得你生活的环境对于你的肌肤有多大影响?
A影响很大 B某些方面有点影响 C影响不大 D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9 你最青睐什么成分的化妆品?
A天然的植物成分 B效果较慢的中草药成分
C效果显著的高科技成分 D快速见效的化学成分
10 对于美白产品你有怎样的看法?
A尽量不用 B用天然成分的美白产品
C用效果好的高科技成分的美白产品D只要效果好
11 睡觉前你是否会拿累或者懒惰或者忘记等做借口而不卸妆(洁面)?
A从来不会 B很累时偶尔会 C有时候会忘记 D经常懒得动
12 化妆品用完之后的瓶瓶罐罐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A厂家回收消毒后循环利用 B装别的东西再利用
C直接扔掉 D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13 目前生活的环境,你认为空气中什么东西对肌肤产生的危害最大?
A紫外线B浮尘C二氧化碳D其他
14 对于路边小吃摊你怎样看?
A太不卫生该严格取缔 B虽影响市容但还是有其生存空间
C偶尔吃吃感觉不错 D便宜方便好吃
15 近两年内你的头发处于怎样的状态(拉、染、烫)?
A天然状态没烫没拉没染 B拉直(染、烫)过一次
C又拉直(烫)又染 D反复染烫
16 如果你手里有一点点垃圾,但是附近又没有垃圾桶你会怎样?
A拿在手里,直到遇到垃圾桶才会扔进去 B走一会如果还没有垃圾桶就偷偷扔到不起眼的角落 C趁人不注意赶紧扔掉 D旁若无人随手扔掉
17 如果你手头上有一块废旧电池,你会怎么处理?
A找到电池回收的垃圾筒扔掉 B放在包里
C随手扔到垃圾桶里 D随手扔在地上
18 关于杀动物取皮草(不包括皮鞋),你怎样看?
A反对,从来不穿皮草 B不赞成,但是也抵挡不住皮草的诱惑
C无所谓,喜欢皮草 D动物本来就该为人服务的,没有什么不对
19 一般情况下你的指甲是什么样的?
A干净剪短、不涂不染 B简单地涂一层亮甲油
C经常变换不同的指甲颜色 D做漂亮的假指甲
20 你抽烟吗?对随时随地都抽烟的人(事)怎么看?
A不抽,很反感抽烟 B不抽,只要不在你面前抽就好
C分场合偶尔抽,不喜欢 D抽,自己就是这种人
环保指数 以上――超过12个A
能拿到四颗星,足已说明你是名副其实的环保主义者,无论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还是对于自己的化妆品你都会把绿色环保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而这种良好的环保意识给你的回报是你力所能及的环境总是干净清爽,你的肌肤很少出问题,你每天给别人的印象都是整洁到无可挑剔。
温馨提示控制自己的环保意识过强而朝负面发展,比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环境不满产生怨恨等。
环保指数 ――AB总和超过CD
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环保主义者,也有环保意识,但遗憾的是在一些小事上总是会忽略或者说无意识地放纵了自己,从而产生一些破坏环境的非环保行为而不自知。更多的时候,环保只是你的口头宣言。
温馨提示把口头上的环保付诸行动,不但自己真正做到行动上的环保,还要带动周围的人。
环保指数 ――选择C超过8个
在舆论或者公众的目光下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环保意识,但是一旦脱离他人的束缚,仅存的一点点环保意识也消失殆尽。对于自己的肌肤很在乎,但是却用比较极端的非环保手段来解决肌肤产生的问题,最终结果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
温馨提示环保是每个人的义务,应该自主自觉。护肤品选择环保产品对于肌肤来说百利而无害。
环保指数 ――选择D超过10个
篇7
如今,汽车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骑车是一种品位――后现代绿色出行活动”就是对这样一种呼唤的具体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骑车不只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态度。
骑自行车不仅降低交通成本,解除挤车的烦恼、堵车的焦急,令你精神愉悦,是一种心灵愉悦的放逐,而且能够锻炼身体,帮你达到健身的目的。科学研究表明,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邮递员寿命都比较长的答案。
其实,中国的一些有远见有智慧的富人早已悄悄地踏上了这条后现代的绿色之路。地产大亨潘石屹一直以来上下班都是能骑车就不坐车,他的看法是:“骑自行车不仅对环境有益,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自己做起,为环境建设出力。”金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基本每天骑车上班,他说,“坐车堵车,跟骑车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在沿途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著名主持人倪萍女士有本书叫《自行车的日子》,里面有句话可以作为自行车生活的总结:当你置身其中,会感到这像是血脉在运行,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蕴藏着不尽的潜能,仿佛自行车也有灵魂,有脉搏,有呼吸一样……
据著名环保人士、北京地球村主任、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奖和“柯布共同福祉奖”的廖晓义女士介绍,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就以自行车便利而著称。荷兰只有1500万人口,但是自行车保有量却有1600万辆。在那里,从部长、市长到市民都是自行车族。
篇8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是一种态度》。
当学校的德育处副主任把电话打来问,要不要参加市环保局举办的“低碳生活,和谐乐清”的演讲比赛的时候,我想,演讲么就是讲话了,既然比赛是环保局主办的,那肯定跟环保之类的有关系,这些内容平常上课可没少跟学生讲。于是,本人抱着只要有热闹就凑上去的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积极地报名了。名是报了,可是写演讲稿的时候就犯难了:低碳生活,这可是个新名词,最近虽然时有耳闻,对内里的含义却不得而知。那“低碳”,是个什么东东?我只知道碳原子是个C,烧烤用的碳是黑的,一颗永流传的钻石是透明的碳。这碳,还有高矮胖瘦之分么?
网络有名言:外事不决找GOOLGE,内事不决问百度。于是我百度了一下。
百度百科中如此解释: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原来,低碳生活,这个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低碳生活,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可是顶顶大名的温室气体的构成成分,别的不说,近些年来,气候异常,温度升高已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的了。乐清是沿海城市,不高野不低,按道理说应该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近年来,我们感觉到的却是,该冷的时候不见冷,数九寒冬,大街上照样能见到短袖短裤配高跟凉鞋的装扮。本该是春暖花开时节,羽绒服却还要裹在身上。这一切,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结果。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球几百万年里积攒的能源被人类在短短数百年间消耗殆尽。石油天然气数十年间就将被开采殆尽,煤炭储量虽大,也只能再支持两百年的开采。为此,国际间围绕能源的开采权不断明争暗夺。而能源的使用,更带来的是温室效应。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冰川溶尽,带来的必然是沿海城市和某些到岛国的灭顶之灾。网络上甚至有人早早地模拟出上海被大海淹没的场景。
为了应对这些可能到来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解决之道。开发新能源者有之,太阳能、风能、原子能乃至于潮汐能的大规模应用都在科学家的研究日程表上,某些技术也正在被推广应用中。有的致力于寻找新技术更加合理地运用能源以期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于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英国的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发明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泥,这种水泥每生产一吨可以吸收半吨二氧化碳。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福音。
但这些说起来听起来与我们普通人似乎又遥远了一些。我想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神奇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他用坚定的态度将中国男足奇迹般地送进了2002年的世界杯。这难道不是现实版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么?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能够影响事态的最终发展。因此,面对现实,我们更应该对低碳生活的号召抱有坚定的态度。
那么,低碳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想,那可以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简约主义态度。衣服不必每季清空旧衣,适当搭配新旧衣服照样时尚,而少买一件衣服,可以减少6。4KG的碳排放;食物不必非要精雕细琢,吃饭不止是为了满足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身体的需要。住房不必装饰得如同宫殿,简简单单更加耐看;出行不一定非得宝马香车,短距离的出行使用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方式更健康而更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不用担心遇上路阻把走路十分钟的路开车开上半小时。炎炎夏日,办公室的冷气不一定要调到很低才凉快,适当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寒冷的冬季多做做有氧运动你的五脏六腑会更加活跃地工作。
低碳生活,也可以是一种热爱绿色的自然主义态度。在如今的城市当中,钢筋水泥组成的丛林,除了带来热岛效应之外,也带来了光化学污染,带来了噪音污染。人类从森林中走来,天生对绿色有着天生的依赖。很多人总喜欢爬山,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辛苦登上山顶之后,再次俯瞰那已经远去的安静的城市,就会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在山上,有绿色,有清新的空气,有潺潺流动的溪水。
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混合着草木清新的空气,耳边听着水声风声虫鸣声的交响曲,抬眼望去,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或深或浅的绿色有的沉稳有的活跃,没有一样不是在提醒你这自然是多么的生机盎然。你的精神怎么不能为之一振呢?
爱绿色吧!不能天天登山,也可以在身边种植一些绿色。让一点空间给绿色,不仅仅为碳的吸收贡献一份力量,它也能使你的生活工作更多一些宁静,更多一份清新。
低碳生活,更可以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时尚前卫的态度。
当今社会,时尚是最具有号召力的口号。所以意大利的环保局喊出了“为了环境放弃您的爱车一天,是一件多么时髦的事情”这样的口号时,顿时响应者如潮,因为谁也不想被看作是不时尚的人。所以,“我不是塑料袋”的环保袋在时尚的号召下,拥趸如云。因为环保袋比塑料袋更时尚更前卫。
说到时尚,不禁想起一件小事。最近的天气多雨,每天往返学校总是不免要带着雨具,现在女士们的雨伞都很漂亮,不管晴天遮阳还是雨天挡雨,都能展示出美丽的一面。昨天上班的路上在乐清车站转车,在大荆车上等候开车的时候。一位女士上车,顺便从车门边上拿了一个黑色的用来装呕吐物的塑料袋。然后向车内走来。不是会晕车的吧,可千万别坐我边上,我最怕这样的了,搞不好自己也要被引得吐起来。现在想想,这可真是小人心态。那位女士最终是坐在我边上了。但是她的呕吐袋并没有用来装呕吐物,却是用来装她的那把漂亮的雨伞了。我暗自庆幸的时候不免又多事地想了想着条塑料袋的下场——可能一下车,就要被扔到垃圾桶了吧?我们现在卖的雨伞都有附带的漂亮的伞套。如果伞套不扔掉,而是继续用来装雨伞的话,不是更加漂亮更加时尚么?而且,还很环保。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减少0。1克的碳排放量。别小看这0。1克,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每个人都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能多减少多少碳排放量啊!
我们可以不要斤斤计较今天又排放了多少碳,只要对今天的生活更满足一点,对自然的索取更少一点。不管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低碳生活,只要能够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下去,相信,生活会更美好,未来会更光明。
篇9
保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篇10
关键词: 情景化教育 学龄前儿童 智力发育
一、情景化的教育方式能够吸引儿童眼球,培养生活能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刚刚脱离家庭和父母的保护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融入集体环境中,与老师和同伴们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利用情景化的教育方式,将幼儿置身于一个不陌生不恐惧的环境中,较好促进儿童的相互融合,更好地进行智力开发的教育策略。
我们以现实生活的情景化游戏模式为例,分析情景化教育对学前儿童治理开发的影响。以儿童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导幼儿进行愿望的表达,并创造畅所欲言的环境。利用情景化的表演,使儿童尝试了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和对话。首先老师将教师布置成相应的情景场景,让儿童佩戴相应的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将情景逼真化,增强儿童的角色意识和表演欲望,使儿童在表演中能够模仿社会交往的对话,并进行思考。例如,打电话这一生活情景,是儿童在家里比较熟悉的情景,但是自身可能接触得较少,因而很有表现的欲望。首先在情景中利用废旧的电话机作为道具,教师可以对儿童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儿童自己在情景中尝试和发现,用电话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同伴和老师进行对话,有的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在对话中,一个儿童会说:“你好!妈妈,你在干什么呢?”扮演妈妈的儿童马上回道:“我在上班,你在幼儿园乖不乖?”……类似的情景对话给了儿童能够畅所欲言和自由发挥的机会,有利于增进儿童对爸爸妈妈的理解,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这样的情景对话,丰富了儿童的经历,开发了其想象力,还融入了语言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儿童增加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情景化的教育让儿童参与游戏,形成思维和感情。
情景化的教育方式让儿童能够积极地参与情景游戏,形成对于世界的认知,例如在情景绘画中,儿童就能在预约的游戏情景中了解世界的模样,并开始形成自身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在绘画教育中,教师通过情景解释绘画的技巧和要求,然后通过指导儿童全过程的绘画,使儿童在享受游戏快乐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和看法。例如,教师边绘制有主角背景的画边对儿童说:“大树妈妈的鸟儿越来越多了,熊妈妈的草地越长越密了”,然后要儿童讨论哪一块是大树妈妈的,大树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哪一块是熊妈妈的,草地应该是什么颜色。在形成一个情景化的动物世界过程中,儿童通过自主交流和讨论,形成对自然界和生活的认知系统,形成自身的思维模式。
情景化的教育方式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游戏绘画过程中,让儿童自主选择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描绘喜欢的颜色。在绝对自由的想象空间里,儿童在纸上留下的印记就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表达了其对生活的感情,他们往往喜欢绿色的树叶,红色的太阳或者洁白的天使。
三、情景化教育有目的地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在情景化的教育体系中开辟专门的活动区,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空间为儿童设计学习和游戏的舞台,形成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情景化教育,一方面符合儿童自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丰富多彩的情景化活动,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展示,儿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没有心理负担,也没有束缚,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高效有效的儿童情景化活动,能够有效地避免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追逐打闹,规范儿童的日常行为,起到管理和教育的双重效应。
有针对性的情景化教育活动则能够较好地增强儿童的社交性,提高动手能力。以儿童折纸情景化教育为例,促进了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及分享。在活动区域中,准备剪刀、彩笔和胶棒透明胶等美工材料,儿童在活动区能够自由进行剪纸活动,也可以组建小组合作进行剪纸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就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有的儿童可能与教师与同伴发生争论,而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懂得怎样与同伴沟通,最终形成较好的解决方法。
另外,通过折纸创意的情景化教育,儿童根据自己的创意用美工材料进行装饰,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品的展示,有的摆放在创意墙壁上、有的摆放在展示台上,而具有创新意识的小朋友可能就会将作品利用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展示,有的儿童将剪的衣服贴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情景化教育模式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增强其交往能力,建立自己的交往模式和表现模式。
综上所述,儿童的学前情景化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人生定位等都具有启蒙性的作用。一般儿童在上学之前,心智都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特有的认知体系,犹如一张白纸,这时就需要科学地进行引导,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思想体系,形成对世界、对生活和对自身的认知。通过构建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建立起了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体系,另一方面形成了儿童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交往能力和表现能力,并为以后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德英.音乐教育对促进学龄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4).
- 上一篇:计算机在教育中的运用
- 下一篇:艺术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