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3 17: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基础语文;阅读;生本教育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行动跟着教师走,缺乏能动性,由此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围绕几篇文章进行反复的理解,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新的生本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与教师配合,学生与学生合作,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教师在注重抓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状况的把握和检查,将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生本教育的整体分析

第一,内涵。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生本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霸占课堂,让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会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而学生就变成了完全的倾听者,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进行自主的思考,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生本理念的提出是将学生拉到课堂中来,与教师进行配合教学,与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主场,也是学生自由发挥的主场,让学生自主构建适合他们的互动课堂。第二,生本理念的教学模式构建。生本教育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本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的讲解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教师要带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来,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生本教育理念并不把教育局限于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强调把教育深入实践教学中,深刻体会教育的含义。

三、生本教育在语文阅读课堂的应用

第一,教师要将阅读摆在重要的位置上。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解析,学生在理解中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寻找快乐,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二,综合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能力也是一样,不是分析几篇文章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去图书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让学生去书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实现了生本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学生走很多弯路,会消耗学生的耐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的方式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第四,坚持“以生为本”。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检验,发现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第五,课堂上帮助学生多角度学习。在阅读课上,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一进行解答,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将简单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身的价值,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第六,进行探究式教学。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有着绝对的权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绝对地服从讲解,即使教师出现什么错误,学生也不敢质疑。生本理念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大胆地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可以在课上进行探究式学习,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生本教育观念的提出在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是绝对权威的弊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地位,扩大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同时,在阅读课堂教育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施生本教育时要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利弊,趋利避害。生本教育以生本教育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改造,提高了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是教育改革下成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侯春光.生本教育理念下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06).

[3]姜文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03).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自主性学习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自主性阅读是区别于被动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此方式相对灵活,能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心无旁骛地享受阅读乐趣。自主性阅读教学不是凭空想象,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阅读为娱乐”,提倡随性和开放的思维生活方式。人本主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理念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第二,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构建主义理论,其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实际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协作交流教学和提供充足资源教学。第三,自主性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本身能动的创造性,将学生放于对象与主体之中,通过引导教育,培养自主性学习方式。第四,“经典型”和“古典型”阅读理念,“经典型”阅读理念在我国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近现代,经典阅读始终在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英国的“古典型”阅读与我国的“经典型”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讲究古典文献在阅读中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学习者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以上四种阅读理论均将自主性放在重要位置,可见自主性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性阅读教育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看自主性阅读

(一)传统阅读教学弊端分析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及方式受限于语文“课堂灌输、讲解”的模式,因而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较少,致使他们阅读能力较差,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低。针对这一现象,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少、慢、差、费”的根本症结。在开放性的读、写训练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面窄、思维呆板的现象明显,缺乏自主创新思维,无法完全释放联想和想象。其次,在课堂范文的解读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其思维总被束缚在一定框架之内,无时无处不显现出浓重的“应试性”,过多强调“知识点”和“备考点”,过分注重“背诵”和“训练”。第三,抛开自主性的课外阅读,审视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对文章主体的讲解单一,其对学生的引导性往往集中在文意的片面理解上,并没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和自主学习的培养,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第四,学生学习方式片面性发展,一方面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效果评价体制的制约。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实效性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面前太过单一,导致语文课堂上存在严重的话语霸权现象。

(二)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模糊,无法明确每堂课的所学所得。从教学理念来看,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需要学生自主性的阅读,又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地位。自主性阅读教学并非完全脱离师生关系,而是注重师生间的协作,否则既可能造成理念灌输式教学,又可能造成无目的、无方法式学习。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因此,自主性阅读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自主性阅读教学亦十分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语文学科的自主阅读教学特点及原则

针对语文学科来说,自主性阅读颠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轻发现、轻能力、重知识的功利性目的,其教学具备以下主要特点:一,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二,强调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三,强调学习过程的发现性;四,强调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自主性阅读教学除具备这些特点之外,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读思结合,过程和结果结合,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启发指导结合。其中,学生与教师的结合还应处理好以下关系:自主与引导统一,个体与群体统一,单一与多样统一,计划与应变统一。

三、有效发挥自主阅读教学作用的策略

从教学程序和规律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应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

1.课前指导学生自主性预读

阅读教学是具有层次性的,好的作品会不断地被重读,在每次的阅读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阅读教学也应分为直觉阅读、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四个阶段。自主性预读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感知领悟,之后利用教案导航,以“学”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进而通过预读,鼓励学生间以小组协作的方式交流、感悟、分享、批评、联想、创造等活动。

2.课堂指导学生生成性感知

无论预读还是课后重读,都需要建立在教师的课堂指引之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式,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为根本目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以“教读是过程,自读是结果”为目标。运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多设置教“学”内容,以学生掌握“会学、会读”为最终目的,尽量减少知识点、考试点等内容的讲解。学生只有学会自学,提高自学能力,才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自发性、自主性地广泛阅读,将所有“考试点”“非考试点”都掌握在内,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又满足了考试的要求。

3.课后指导学生发展性阅读

如果说课前的预读是老师将学生引入正确的道路,课堂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引下的求知与探索,那么课外的阅读则是自由地、开放性地发挥自己的经验积累、想象力、创造力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课后阅读的实效性,可通过以下方式:第一,巩固课内方法,自主迁移课外;第二,放开思想,给自主阅读充足的时空;第三,开展多样活动,自主分享阅读;第四,组织和参与阅读竞赛,自主展示成果;第五,以写作促阅读,自主体悟提升。

参考文献:

[1]顾雅芳.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浅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的践行[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8).

[2]孙艳花.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阅读策略的背景[J].文学教育(下),2008,(2).

篇3

(广西省河池市罗城县天河中学广西河池546407)【摘要】通过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与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对比和案例分析,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阅读中,转变阅读教学观念至关重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采用论坛研读名著的方式对扩展学生阅读视野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观念;阅读习惯;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名著研读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Wei Haiyan

【Abstract】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reading of comparison and cas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reading teaching idea trans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use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create reading situation, train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enrich the students' reading feeling, use BBS study classic way to expand students' reading vis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quality has very big effect.

【Key words】Chinese reading; The teaching idea, Reading hab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ituation; Classics study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项主要能力,是学生学习、吸收知识和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阅读是通过视觉来接受书面知识,从而获取精神营养的一种方式。而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和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还是学生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的一门学科,尤其是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半成熟阶段的初中生,更需从高质量的阅读教学中获取精神的营养。

1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而今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革,语文教学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学生在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学会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探索符合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有兴趣,才会爱读书、多读书,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其次,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此外,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使他们对阅读更加感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而且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结合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单纯的经验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可忽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时代,语文阅读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中。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尽可能地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内容。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只是文字,还有大量的图像,甚至影像等。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

4创设阅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当中。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设置问题、分组讨论等。

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本人发现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走、探、攀、缩、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父亲艰难买橘子的过程,于是,我让学生在班内表演父亲的动作,在表演中体会父亲买橘子的艰辛和对儿子的爱,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兴趣高,动态生成动词地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5充分挖掘教材,搞好阅读训练

在阅读课上,只要教师能够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那么,阅读教学便会取得好的成效,既让学生学到各种知识,又可以是学生学到一些阅读的方法,为多读作准备。

我在向学生讲说明文《死海不死》时,准备了这样一个实验:一杯淡水,一杯盐水,一个生鸡蛋。笔者利用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启发学生:“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么大呢?”观察后,学生很快结合课文内容找到了答案。教学中利用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可使学生深入了解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妨多运用。

6课外名著推荐,提高阅读层次

除常规的阅读教学必读课文外,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数目”,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集》、《繁星》、《春水》等,列出阅读计划,让学生课外阅读,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扩展学生的阅读事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成果显示,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而且对学生阅读方向和方法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即是引领学生学会正确领会知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闫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中小学电教.2008,5

[3]高文主.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4]朱小曼.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5]李国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探索.中国现代教育.2010,2

篇4

【关键词】高中;个性化阅读;教师;学生;建议

一、引言

阅读课作为高中语文课基础的课型,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着学生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成果的成败。虽然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的封闭的语文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复杂繁多的阅读教材中阅读的效果收效甚微。经研究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一种“要求语文阅读的统一性和同步性”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的培养,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天赋。

新课标背景下产生的个性化阅读着重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共同学习和探讨阅读的活动,不仅包括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包含了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时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系列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活动。

二、现今高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对现今我国高中生课堂中的教学现状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现今高中生的阅读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偏离语文阅读的本质

经调查发现了一个主要问题,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发言相当少。例如,在小组讨论中94%左右的学生基本不发言,课堂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由老师提出的,而回答这些问题的也往往集中在一个班内的个别学生身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交流少,大多数情况就是老师说学生记,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和个别学生在问题之上的交流;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对文本和例题的讲解上,给予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导致一些没有课前预习的学生对课文根本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听老师讲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传统教学中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现象。老师也是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错误出现,但是即使有少数学生有不同的正确的意见却没有质疑老师的认识和勇气,反而误以为是自己错了,导致了将错误延续下去,只有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才具体发现错误。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偏离了语文的本质。语文的本质是以言语为载体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结合体。老师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好坏,是影响老师偏离本质的主要因素。学校看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教师看重的是教学的达标率,学生则看重分数,在这个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将语文阅读当做是一种对学生自身积累和提高的方式。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采取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停的去背诵大量的名言名句,然后给学生发很多的套题让学生去做去背,让学生成为了做题的机器,完全没有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语文的阅读教学如何不偏离语文的本质,落实这一理念和要求,需要当代语文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二)缺乏合适的评价

根据调查的来的资料可以看出,67%的老师反映了在课堂讨论中出现了没话说的现象。表现在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会经常回答问题,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一般都不回答问题。这些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引导,并且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做出适时的评价。在课堂上,在学生的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或者说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老师做一个导向性的作用,对一些学生做出合理评价和鼓励。

(三)缺乏阅读量

许多学生没有课前阅读课文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即使有课前阅读习惯,但是阅读的时间一般都在半小时以下。老师在下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没有包含课文的阅读内容,学校也没有专门的阅读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对课文不够熟悉,预习不够充分,而老师此时已经开始了讲授,学生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也是云里雾里。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中课程负担过重,高中课程的科目太多,各科的课业负担很重,学生要将精力分散到各科的学习上,难免难以兼顾。因此,课堂上的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语文课堂的大部分的阅读工作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下先完成,集中在课上解决一些学生在阅读和老师在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在下课后布置下堂课阅读预习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缺少课堂讨论

前文已经说了,语文课上其实老师都会给学生一个讨论的时间,只是一般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大多数都是极其个别的学生在回答问题,部分学生趁着讨论的时候聊天,有更多的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都是不发言的。这种课堂讨论是毫无实质意义的,不仅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讨论的实质含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学生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参与到与学生的讨论中去,和学生相互交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课堂讨论的习惯。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之后能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方式。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学生能够掌握了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秋红.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顾鸣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以普通高中阅读教学研究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5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 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到根本性的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在学科教学中都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教学过程忽略学生的主体认知感受,文本解读支离破碎,忽视学生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生缺乏语文素养的积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与文本对话,张开想象的翅膀,领悟文本内涵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其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等都和学生自己的经历和积累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是难以逾越。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作品“对话”,碰撞出激越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如讲授《荷塘月色》第三段时,我请学生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荷塘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在月下荷塘的景色之中,从而领略到这段文字的景物美、语言美和情操美。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么文章的精彩就难以被学生发现。

二、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阿Q正传》一文,分析完阿Q的性格后,我对学生提问:鲁迅笔下的阿Q是哪个时代的缩影,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有学生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失为一道心灵鸡汤,当考试失利的时候经常自我安慰:题目太简单了不适合我。有学生认为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乐观豁达,比如皇明太阳能集团就是用精神胜利法启发员工,激励员工,使企业做大做强。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相衔接,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这样也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非常利于制造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转贴于

(一)文本情境延伸,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获得美感与享受。讲授《雨巷》一课时,先通过图片演示漂亮的丁香花,并配上古代关于丁香的诗歌,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去感受、去感叹丁香的漂亮和丁香花本身所带的“愁”的象征意义。静止的文本完全“活”起来了,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入感知体验的思维活跃状态。《祝福》《边城》等教材选编小说均被改编成了电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观赏电影与阅读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解读小说人物,解读小说寄寓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精彩,同时也评析演员的表演。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品读方式,而学生对这种多维的教学模式更感兴趣,对教材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的能力。再如讲授屈原的《离骚》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我们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走进屈原》,内容可以涉及屈原的生平、作品、对屈原的认识、有关屈原的习俗、传说等方方面面。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等方式,自主查找资料,学生甚至能对屈原的作品娓娓道来,对屈原在创作《离骚》时的心境描摹得入情入理,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进行阅读针对训练,总结解题思路

高三阶段,文本阅读直接为高考答题服务,这就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阅读技能迁移实践,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合作式讨论。此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由发展的空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多方位展现问题思考的角度,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在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重视质疑、重视方法指导、重视创新,努力做到学生的探究与老师的点拨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69.

篇6

关键词:阅读 阅读教学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支起、撒、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三、注重指导学生对阅读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每学年阅读一两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五、改变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进行,及时评价。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64-01

文本细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刻的感悟与体会。简单地说,文本细读就是指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许多教师主观地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还小,文本细读是中高年级学生应该做的事。其实不然,文本细读因其细致入微的特点,无论在学生学习的哪个阶段,都会对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细读策略,把优化学生阅读效果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反复诵读,读之入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学生正处于学知识、学语言的重要时期,因此,文本细读首先就体现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上。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真正领会文本的情味、意味。比如苏教版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主要描写了蝴蝶谷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由于文中成语较多,学生对这些成语难以完全理解,如果读得不熟,眼前就很难浮现出文中所描绘的蝴蝶翻飞的画面,自然也就很难体会到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如何才能把这种喜爱与赞美之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呢?首先要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再采取同桌互读、个别读等形式。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得更加透彻,教师还要采取范读与美读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中,这种美就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出来。学生读之入味,读之入情,对所学内容就会有深刻感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所谓的文本细读离不开教师引领学生反复地深层次地阅读课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才会更深刻,进而在反复朗读、细读的过程中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二、揣摩比较,明辨优劣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感悟领会文本语言内容的能力不是很强,要想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教师就要注重从引导学生比较、品味中领会一些独特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比如苏教版语文《春笋》一文,主要描写了雨后春笋长势喜人的状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词准确、生动,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个从地里冒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通过文本细读使学生感悟到文本语言的魅力呢?教师可以抓住“冲破、掀翻、冒”几个词语,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的方法领会语言特点以达到教学目的。有的学生会把“冲破”换成“扒开”,把“掀翻”改为“”,把“冒出”改为“长出”。在一个个换词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觉得原句中的几个动词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有韵味。这样,通过比较,学生不仅感受到原句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特魅力,而且也由衷地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说说文中的语言句子好在什么地方,而不注重对文中关键词句的比较,那么,这种阅读也仅仅是停留在浅层。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对词语句子的深刻理解,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

三、品味感悟,深刻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文本语言中有些词语或者句子内涵独特,是支撑文本内容的主要骨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就要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入手。因此,教师要找准文中的关键词句,或者独特构段方式引领学生揣摩品味。在反复品味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会更真切,阅读效果也更好。比如苏教版语文《探母》一文,文中并没有通过多么详尽的语言描述来表现是如何孝顺、关心母亲,但是,从文中“一进家门,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就可以使人们真切感受到对母亲的关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的过程中,与母亲的母子情深跃然纸上,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品味就没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语言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感悟,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感知,而且还可以增进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是一个细致活,也是一个可以使学生获得对学习内容深刻理解与体会的重要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找准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目标引领下,获得最佳的阅读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引言

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困难的,由于大部分农村孩子父母都不在家,缺少有效的监督,平时读书较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进而缺乏阅读兴趣,觉得阅读很无聊,不愿意阅读,同时看到难题有畏难情绪,在答题上常常词不达意,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农村语文教师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需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立足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我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农村初中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进高效的辅助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已经成为了课堂上教师的得力助手,并且从阅读教学的特点来看,利用多媒体系统能够实现阅读资源的扩充与教学环境的优化,有着显著的运用优势。但是由于农村初中建设相比城市要落后,需要学校结合相关部门的辅助,引进这样高效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系统的帮助下,农村初中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将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由于教学方法的漏洞,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成效打折扣。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系统引入多样的素材,构建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桃花树下,幽静深远,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教学推进,教师借助多媒体系统播放相关的讲解视频与伴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当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观看讲解视频来理解,直观地感受到桃花源仙境般的环境,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教学,多媒体系统为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阅读学习,并理解好其中的要点,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自主二字,要求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尤其在农村初中,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教学方法未能得到有效的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在过去教学中,教师总是一人担当全责,先将文章的脉络进行分析,再将全部的内容进行逐一地讲解,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背影中感受无言的爱。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现在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略读,了解基本的文章大意。随后考虑到农村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其中一定有很多爸爸妈妈是外出打工了,一年很难见到几面,每当看到父亲母亲离去的背影,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也请你们来阅读这篇文章,一起来思考文中的背影和作者的情感又和你们的实际感受有怎样的区别?”。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已经被激发,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来领悟作者的所思所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感受与情感投入自主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

三、培养自主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拿起一本来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了解生活中未曾接近的诗与远方。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教师和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学校结合财政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完善对学生图书馆的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能够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由于在农村,家庭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因此对学生来说,个人拥有的课外书籍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阅读,从而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仅限于正面积极的书籍。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限,很多情况下不能判别书籍的好坏,有可能对于书籍就是一网打尽,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阅读。那么现在教师要在每个阅读周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同时聚集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来谈一谈最近读了什么书,有怎样的启发,或者是分享一些精彩的文段。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不再需要教师的过分强调,学生能够自主投入阅读,增强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以在农村初中,学校必须要结合有关部门,统筹各方力量,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农村教学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主性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从而推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幼儿读物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环境对人的熏陶绝不亚于教师的谆谆教导,尤其是对3~6岁的幼儿,环境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怎样的阅读环境才是最好的呢?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在阅读环境,即教师可在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等布置一些有关阅读的规则、知识等,或给幼儿提供一个“阅读区角”,给予幼儿阅读的空间,抑或是规定阅读的时间,那么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中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内在阅读环境,这便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园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有意地提供给幼儿正确的阅读示范,如,轻轻地翻阅读本,不在读本上乱涂乱画,阅读时旁边放一个小本子等,在榜样的无形影响下,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最后,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提倡构建书香家庭活动,家长在家抽出时间陪幼儿阅读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为了督促家长的阅读情况,每周都邀请家长来园给幼儿讲故事,每学期都评选讲故事精彩的家长。幼儿园老师利用班级微信群布置幼儿家庭阅读作业,并要求家长把幼儿阅读情况上传视频。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在为幼儿选购读物时,一定要切记选择适合幼儿的,而怎样的读物才是适合幼儿的?第一,读物要与幼儿的年龄阶段相适应,教要尽可能地选择颜色鲜艳的、图画多文字少的、寓意在幼儿理解范围之内的读物,比如,绘本作为幼儿的启蒙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道理,其画面精美、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不仅与儿童心理和年龄结构相符合,更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的要求相吻合;第二,读物内容要迎合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不妨将读物的选择权交给幼儿,这样幼儿会因是自己选择的而对该读物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早期阅读的关键所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激发幼儿对读物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使幼儿对读物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无疑是大大促进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总是一味地以自我讲述为主,幼儿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不仅大大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而且这种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也极易使幼儿丧失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要切记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

例如,对《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在第一遍阅读时,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大致翻看一下绘本的所有内容,使其对绘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懂的部分,自己喜欢的部分;在第二遍阅读时,教师在逐页讲述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的封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对开始识字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认识这本绘本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五个字,然后逐页阅读;在第三遍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回想父母对自己的爱,鼓励幼儿跟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有关爱的故事;第四遍……第五遍……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改变阅读形式,使该绘本变得更加丰富。

四、关注幼儿读物的延伸功能

前面提到,很多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往往青睐绘本教学,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绘本的最大价值,教师要注意绘本的延伸功能,比如,绘本故事就像是寓言故事一样,其中必定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但它又与寓言故事有所不同,寓言故事主要以揭示道理为主,而绘本故事主要在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的精美画面,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画面固然重要,但绘本故事中蕴藏的知识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也要适时地通过提问、角色表演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绘本故事的思考。

总之,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己所能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挑选适合幼儿的读物、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读物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在传统教学法中,高中教学通常会结合教师主导,学生辅助的模式展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教师范读,学生模仿,严重束缚着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导致高中阅读教学课堂中培养出许多个语文老师阅读思维的克隆者.这样的形式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的不利,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面对这样的形式,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学生本位的思想,将教师置于教学辅助地位,学生自主在课堂中探究,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批注式指导被运用于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中,不注重开放性的阅读教学,直接削弱了学生在阅读中多样性理解以及主观能动性.加上应试教育对教学的影响,高考成绩与教师的测评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分数至上的理念一直是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模式会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体验,不给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导致学生素养提升起来非常困难.这一情况也严重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使用批注式指导,可以转变教学现状.1.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互动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阅读教学中,老师过分关注标准化的解答,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发展的空间.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不保.如果教学处于一种单项灌输的状态,只注重教学中词句、结构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传递,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自由、探究、合作的基本理念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渗透,这时,开展批注式教学更有利于课堂互动、文章与读者互动、生生间互动.在各种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更加深刻地展现出作品的内涵.阅读中做好互动教学,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2.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阅读阶段的不集中,学生很难在这个过程积累写作素材.看文章使用批注之后,学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文章中.批注文章中优美句子,学生会开始注意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学习的印象,一旦素材积累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会得心应手.量变才会引发质变,只有学生大规模地背诵和引导,才可以提升语感,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阅读中加入批注,其实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将读书批注整理好,形成读后感或者评论等形式,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大途径.3.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在阅读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可以直接拓宽到学生平时所有的活动当中.通过老师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查看学生对于批注内容掌握的情况.在教学中,如果出现问题,老师可以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后观察学生通过批注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兴趣.这样的模式中,教学相长,也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批注式引导视角下实施高中阅读教学的方法

1.借助情境教学,提升学生批注技能.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主要任务.在情境引导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在这个模式当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恰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从模仿操作逐渐变成自主探究.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在教学伊始,可以通过问题或者视听结合的情境引导,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到批注式学习当中.这样的模式会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让学生走入作者呈现出的情境中,产生共鸣,使文章产生吸引力,进而实现整体的发展.教学时,可以选择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为背景音乐,当学生被音乐吸引注意力之后,再通过引导,提出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描述皎洁月光的句子或者词语、确定表达作者对江南情感的词语.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一同精读文章,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主批注,并逐一引导.最后,选择一些优秀作品展示,并相互探讨,实现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引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进步.2.通过示范教学,激起学生批注兴趣.兴趣是展开教学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开展教学的阶段,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还有必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同情况,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做好引导工作.因此,教学展开中,兴趣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展示批注的心得,为展开学生批注创建氛围,以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批注的效果.以«荷塘月色»为例,在讲授知识的过程,可以先将文中描绘的关于荷塘中情境的有意向的句子以波浪线的方式批注出来,借助投影设备展现在黑板上.之后,结合实践的内容,展现出比较积极的情况,适当传递一些批注的方法给学生.部分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批注的方法,在分享中,实现合作探究的策略.在教学中,我将学生的意见采纳之后,学生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时平时畏难、话少、不自信的学生也被这种氛围吸引,积极参与到自主探讨互动中.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我再将讲解批注的课件拿出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参与到之后的自主批注和自主学习当中,做课堂的主人.在后期的课件中,可以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基础,自主探讨、合作批注,以达到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激起学生批注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总结、采用先进方法引导,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陈敏 单位: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