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

篇1

关键词: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02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使消费者买到放心的产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的稳定。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增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之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三聚氰胺“蛋白粉”,导致数名婴儿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还有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进行生产等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道保障健康的屏障, 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农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2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现状

2.1缺乏产地和技术规程的监督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质量上,对于产品的生产地和生产环节的监控力度不强,同时由于农产品的检测分析仪器不完备,对于产品是否含有农药、兽药的残留和化肥、种子的投入资本是否达到要求都只是依据农户感觉而定的标准,在农产品的后期处理上,例如干燥、分选、储藏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农产品要想保障其质量,首先要从生产时抓起,确保其生产过程的标准性,这样才能真正生产出符合国家食品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同时在后期也要做好产品的质量保障工作,从而确保产品能够安全、健康的到达消费者手中。

2.2销售渠道检测不规范

由于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较多,致使在流通的环节中因为检测力度和覆盖面不够,使部分农产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而影响农产品整体销售质量和市场的稳定性。

2.3检测体系不完善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检验检测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检测部门的协作能力、产品认证、检测研究、检测设备、认证体系的完备、普及度等方面都与其检测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2.3.1检测部门缺少协作性 许多的检测部门都是由企业自己组建的,因此很难实现公平、公正的检测,同时会存在企业利益的因素和成分在里面,因而检测结果缺乏客观性和信誉度。

2.3.2 认证缺乏权威性 对于认证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认证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认证人才严重匮乏,甚至会出现无证上岗的情况,最终导致了产品的认证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

2.3.3普及度不够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众对于认证的认识比较模糊,人们对于企业认证过的产品认同度不高,而且农产品销售市场中存在虚假认证,从而使得人们对于认证产品失去信心。由于存在以上情况,认证的农产品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没有满足公众对于高水平物质生活的需求。

2.3.4认证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缺少认证的咨询和培训机构,也就是说对于已经申请认证的农户和农业企业没有系统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准入门槛较低,对于申请的认证基本上都能批准通过。

2.3.5国际化程度不够 我国的许多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国内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受检测水平和技术的影响,因此很难获得世界的质量认可。对于外销产品,企业会聘请国外的专家和机构进行认证,致使企业的产品投资成本过高,所以许多企业会放弃这种做法,将产品向国内市场上销售和流通。

3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

3.1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素质

建立健全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同时要不断吸纳专业的检验检测人才,并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和范围的覆盖率,定期的开展一些食品检测技术的研讨会、交流会等,使得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2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检测方法

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将检测的维护费、培训费、通讯费、抽样调查费等纳入经费预算当中,同时要做好食品z测的应急处理、信息等工作,从而不断的强化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以及改善检验检测的方法,使得所检测的农产品都符合国家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

3.3不断深化改革,科学化管理

将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真正纳入到政府的日常工作当中,并建立健全农产品的食品检测体系,不断整合有利资源,如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从而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检测体制。

4结语

我国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贸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加大对食品检测部门的改革,特别是农产品的检测。本文主要从阐述农产品食品检测的重要性出发,剖析了我国农产品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无论是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应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安全与人身财产安全,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技术就更加的更加的重要。食品安全检测的检验检测工作是国家的特种的设备进行专门的工作人员所负责的,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工作是一个全过程动态监控、综合性强、全方位的工作。要求着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人员能够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全方位进行检测,更需要各个部件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技术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安全性能够进行系统的检测,由于检测的步骤大多都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运营过程中进行检测的,这样就会对食品安全检测的监测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是从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的内容与步骤的基础上着手,从而能够保障检验检测技术的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正常运行。

1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检测技术的基本流程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检测的过程中,组成的内容十分的繁琐,步骤十分的复杂。这一节就系统的提出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基本流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运营安全性为重点,所展开的探讨。

1.1 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检验工作流程的步骤

首先,需要对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进行业务的受理;第二,要对需要检测的食品安全检测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第三,分配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的任务到每一个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中去,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从而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检测工作的有序的开展;第四,进行现场的食品安全检测动态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运作的过程中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安全检测,从而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安全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五,需要出示一定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资料,从而能够全面的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安全的信息;第六,将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报告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妥善的保管,从而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员。

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的全过程与流程不仅仅关系到食品安全检测的安全的运行,更是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能够规范食品安全检测的使用流程,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的准确性,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使用安全。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优化

2.1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的检测的准备工作

在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的检测检验工作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这是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安全保障的最重要的工序,更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充分做好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保障在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工作的安全有序的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的现场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着:第一,受理检验申请以后,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应该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检验的情况不同进行不同水平与不同检测任务的安排。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新型的机械设备的检验需要制定一定的检测方案,应该安排指定的人员制定检测方案。第二,审查被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的资料以及相关的文件,从而能够全面的对被检测的食品安全检测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的安全进行。第三,需要做好检验专用的仪器与设备的准确度,从而不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检测检测的结果的不准确性,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第四,要准备好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安全检测所需要的安全的防护用品。

虽然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与检验的工作与工作流程并不是十分的复杂,但是这些细微的要求确实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的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安全的最基本的保障,只有明确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最基本的资料和需要准备的工作,才能够合理的科学的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与检验,并保障整个工作的安全与有序。

2.2 在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食品安全预防工作

如果做好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工作的事前准备工作是整合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的基本要求,那么在食品安全检测检测的过程中做好对事故的预防工作就是对整合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核心组成内容。整个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工作人员、设备和环境所组成的一个系统。需要从人员、机械设备、食品安全检测的环境这三个部分作为切入点,从而能够保障在食品安全检测检测的过程不会发生任何的故障与失误。所以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的安全保障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食品安全检测检测的过程中对于检测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防范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检验环境的安全,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安全检测的工作环境中不安全的因素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人员的工作失误以及判断的失`,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一般不正确的检测操作以及不良的作业会引发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人员的跌倒、高空坠落的危险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人员发生触电的危险,所以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工作环境所相关的安全问题。第二,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与检验人员需要做好安全的自我防护与保护的工作,检测检验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检测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针对一些没有运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或者是一些出现了故障的食品安全检测,这样的食品安全检测具有着很大的危险性,所以,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与检验人员应该做好自身的防范工作,保障自身的安全。需要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与检验人员穿着工作服、佩戴好安全帽,带好安全绳,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语。第三,要严格按着国家的相关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与检测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其中明确规定了需要保障好检验与检测工作的有序的进行,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严格的规定的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检验要求以及基本的操作流程。第四,要把握好食品安全检测检测工作的相关认证工作,酌情的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检验条件加以改善,从而能够消除在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与检验的过程引发一些安全事故,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与检测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从而能够选择相对合适的检测方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直接的造成影响,我们需要能够提高检测技术,保障食品的安全,从而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孙登峰,王顾希,钱杉杉,乔倩,邹燕,侯晓妮.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J]. 中国测试,2015,(08):1-7.

篇3

一、建立与市场快速检测点工作联系制度

宁波市目前已有53个农贸市场设立农残快速检测点,其中老三区33个,占三区46个农贸市场的72%,其它县(市)、区城关20个主要农贸市场分别设有农残检测点,这些检测点由贸易局牵头布局,市场主办者承办。鉴于宁波市农贸市场及部分商场、超市食品快速检测点已统一由贸易局布局定点的实际情况,市工商局要求由辖区基层工商所与已建立快速检测点市场、商场和超市建立市场检测点工作联系制度,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依法对菜市场农残超标行为进行查处。

二、分步配置市场巡查检测车

按照浙江省工商局《关于全省配备市场巡查检测专用车的通知》(浙商办[2002]120号)要求,宁波市工商局提出分步配置市场巡查检测车的工作思路。2003年5月份,宁波市工商局鄞州、慈溪、余姚、奉化分局已各配置一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车,并按照省局《市场巡查检测车运行管理规范细则》,积极实施市场食品安全流动检测工作,其它分局也将在1―2年时间配置巡查检测车。宁波市工商局2004年配置巡查检测车,目前主要会同鄞州分局的检测车加强城区市场的检测。

三、设立检测中心

宁波市工商局市场合同处、分局市场科成立工作小组,作为检测中心,统一负责检测点和市场巡查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检测情况,进行公布并上报。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宁波市工商局主动和市贸易局就蔬菜农残检测点设立、运作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达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意见;各分局主动将工作动态和市场监管中突出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便于相关问题及时妥善解决。鄞州分局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并在区政府主持下专门召开市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工作协调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经营者对工商检测结果有异议时进行复检,并出具权威性的检测报告;卫生监督部门配合工商提供食品卫生的质量标准,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处置;农林部门负责对市场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的技术指导,并对工商检测初期在设备人员上予以支持,同时培训工商检测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余姚分局为搞好商品质量检测工作,也召开了食品监督、疾病防疫控制、农林、质量监督、贸易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通报工商部门开展商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情况,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达成了共识,特别在抽样商品送检方面得到了疾病防疫控制中心的有力配合。

篇4

作为专业从事食品及环境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安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普生化)积极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先进的检测技术、仪器设备及技术应用方案。为了适应目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需求,安普生化最新引进了美国Neogen公司的Soleris微生物实时光电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Soleris系统基本介绍

Soleris实时光电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由微生物实时光电检测仪,基于windows系统的Soleris分析软件和各种特异性的Soleris微生物检测试剂瓶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原理是基于传统的培养基理论和染色技术,并结合了光电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模块化分析系统,对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实时快速,准确灵敏,检测量大等诸多优势:一般1分钟内即可完成单个样品从加样到上机检测所需的全部操作,而且单台仪器可同时对128个样品进行检测;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常规项目在6―24小时内即可得到定量的检测结果,而且可自动完成对检测数据的接收与分析,并形成检测报告。

Soleris系统现已获得AOAC(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认证,NSF(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认证,并被UPS(美国药典)推荐为替代传统平板的有效方法之一。Soleris系统可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李斯特菌,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假单孢菌、腐败菌、革兰氏阴性菌等多种微生物进行检测。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乳制品,保健品等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检测、卫生监控以及无菌检测,挑战实验和保质期实验。该系统因其适用范围广检测项目多,快速高效,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40多个国家的600多家客户所使用。

目前,安普生化作为Soleris系统在中国的设备与技术服务提供商,可为众多客户提供了有效的Soleris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包括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放货截点时间分析等,据此对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并为快速放货提供依据。

Soleris系统在乳品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此案例为Soleris系统对巴氏灭菌乳、冰激凌、酸奶中大肠菌群的定量检测解决方案,包含标准曲线。不同菌含量水平下对应的检出时间对比,以及由标准曲线和产品的限量标准分析出的放货截点时间等。

标准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图2-图4为相应产品的大肠菌群标准曲线图):

根据标准曲线,下表列出了巴氏灭菌奶,冰激淋和酸奶中不同菌落形成单位(CFLJ)水平下的大肠菌群所对应的检出时间。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当大肠菌群含量水平为10 CFU/g(mL)时,三种产品仅需8.0h,10.5h,11.5h即可检出,与传统的MPN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相比,检测时间显著缩短。

此外,根据表2中数据和产品的限量标准,还可以确定快速放货的截点时间,如表3所示(注:表中冰淇淋产品标准为美国标准)。

篇5

【关键词】食品;实验室;管理制度

近几年来,一些重大食品突发事件的发生,给企业和社会敲响了警钟。政府和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加强食品安全不仅仅要通过全社会的监督和检查,更需要企业自身建立起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高自检自控能力,为生产质量过关,群众信赖的食品保驾护航。企业实验室在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食品企业实验室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第一、食品企业实验室为原材料及成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食品企业实验室的核心功能就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入厂原材料、加工半成品及出厂成品进行及时检验检测,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以确保生产加工的食品达到质量标准。如及时地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有害物质残留的检验;对原材料基地的环境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对各种微生物进行检测;还要检验包装物、辅料、生产用水和冰以及消毒剂的浓度等。这些检验检测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了对食品卫生条件的监控,为生产合格的食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食品企业实验室为加工环节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便利。企业在通过对关键点的检验工作中强化对食品产品质量的控制极其重要。食品企业的生产种类、品种、规模大小及生产工艺复杂程度,决定着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数量,比如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关键控制点环节多,包括原料验收、预处理、标准化、超高温瞬时灭菌(或杀菌)、无菌灌装、设备清洗等。企业食品实验室需要对这些生产质量关键点进行抽样检验并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为企业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食品企业实验室的现状分析

食品企业实验室已经成为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在硬件设施、管理体系和人员配备三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首先,从食品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看,大部分食品企业都配备有齐全的检验仪器设备,完善的产品检验标准以及完备的药品试剂和检验溶液等,基本上符合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的规定,能够完成出厂检验项目的基本检验。然而,检验仪器设备不齐全,配置层次低,功能特性差,检测数据不准确,仅仅能够满足应付检查的需要,无法进一步检验产品各项详细指标等,成为了制约食品实验室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瓶颈问题。另外,多数企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布局不合理,设计存在缺陷,多数的理化实验室通风不畅,采光不好,这些都给食品安全检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其次,从食品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看,食品企业缺乏一套规范而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一方面,实验室文件管理不科学,文件不能及时地随着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的更新而更新,实验室检验原始记录有时不能与检验报告相对应,有时与无标识的样品产生混淆,这使得实验结果追溯困难;另一方面,仪器管理和试剂管理缺乏规范,主要体现在未能按照核定周期对使用的计量仪器进行检验校正,更没有对精密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些药品试剂没有按照有关要求放置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下,有些药品试剂纯度精度不高,配制方法不正确,影响了实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从食品实验室的人员配备看,食品企业的检验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差,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服务责任心。技术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不懂得检测原理,不熟悉操作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将一些标准方法生搬硬套,导致检验关键环节出现偏差,最后引起检测结果错误,无法指导企业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3、食品企业实验室改进的若干建议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企业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的关键就是要积极科学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检测环境,购置性能好、配置高、功能全的仪器设备,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硬件支撑。食品实验室的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水、电供应要畅通无阻,排污设施与安全措施齐全,微生物实验室和理化实验室设计布局要合理,要选在光照充足、通风顺畅、整洁安静的地方。在购置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时,不仅要仔细查看生产仪器设备的企业资质,确保采购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要对列入计量器具管理的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如分析天平、干燥箱、灭菌锅压力表和电子显微镜等。这样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精确性,从而保证检测环节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准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过程检验、出厂检验及反馈制度。对于进厂的原辅料和包装物料要及时检验,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为加工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采用高效快捷的方法实施关键控制点的检验,为各个生产环节质量把关。企业实验室在对生产的食品产品检测结果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委托相关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协助检验。此外,食品实验室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操作规程,包括食品样品的接收和检验,药品试剂的储存与使用,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校正以及检验标准的核准与更新等。要确保所有的检验工作都有原始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要齐全。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菜蓝子”基地建设为契机,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为切入点,实现对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全面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机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标识规范、农产品检测等为重点,用3-5年时间,分批分次推进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建设,力争达到“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目标,全面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内容

(一)试点时间及品种

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试点时间年6月1日起,试点品种为蔬菜、生猪、水果等。

(二)试点范围

在我市辖区内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品”种养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养基地)、较大规模种养殖场等农产品生产单位。

(三)准出条件

1.种植业产品产地准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有农产品生产地所在村委会出具的产地证明。

(2)“农产品生产单位”出具的产地证明。

(3)具有自检合格报告或委托检测合格报告。

(4)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产品须提供由认证单位颁发的认证证书复印件以及近一年内有资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按规定进行包装和附加标识。

2.生猪准出条件: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耳标标识,方可进入定点屠宰场。

对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种植业产品,农产品所有者携有效身份证明按《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入生鲜食品批发市场交易。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的基础上,选择4家专业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按照“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先行示范、探索经验、逐步推进。从年6月1日起,在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旺元隆蔬菜专业合作社、青云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捷圣生态农业种植园等4家生产基地开展追溯试点试运行工作,具体实施办法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追溯试点实施细则》,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市主要种养基地。追溯试点试运行初期,要求市级相关人员分别到各区,与各区农业部门开展为期5天的分片督导。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监管。一是落实责任主体。各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与基地(试点)各合作社或生产企业,以及未加入合作社的专业大户和规模种养场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各农产品生产单位确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在追溯试点中必须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准出基地和追溯试点基地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

2.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结合“菜篮子”建设项目和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推动基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产品生产单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使用违禁药物行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基地准出(试点)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实行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机结合。

4.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自检工作的指导。一是推动各区建立检测室或委托有资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二是逐步引导各基地(试点)建立快速检测制度,完善自检条件,开展自检工作。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定期组织合作社和相关基地(试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准出基地(试点)自检水平;四是不断规范基地(试点)农产品检测报告或产地证明。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并积极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村级农民技术员、动物防检员积极性,确实承担起质量安全日常监管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农业部门主要是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立足法定职责,坚持依法办事。该负责的要依法履职,该其他部门管的要及时通报和移交,该参与的要主动配合。

篇7

一、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通过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其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证和认定工作,加强标识管理,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自年以来,全区开展了以蔬菜、茶叶农药残留和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累计抽检样品1780个,检测合格率为100%。全区未发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

(二)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生产行为逐步规范,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区委、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人大实施监督,政协密切关注。一个全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正在形成。

(三)农产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为实施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区政府的鼓励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农产品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培育了一批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截止目前,全区通过中国绿色品发展中心认证的农产品已达到18个(其中,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9个),先后扶持建立了3万亩蔬菜、1万亩茶叶、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干果、2万头生猪等无公害种养殖生产基地。其中木鱼有机茶、宋洛生猪养殖基地已通过产地认定。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所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缺位,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管理过程中部门监管界限不明确,各环节的衔接措施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难于实行全程监管,缺乏明确的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和法律依据等。

(二)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农业部和农业厅虽然制定了部分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我区也制定了部分农业生产技术规范,但在生产中难于推广应用,没有落到实处。全区农产品按标准或规范组织生产的还不到10%。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区虽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领导小组,农业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监督管理办公室,但乡镇还没有相应的机构也没有监管人员,监管工作缺乏系统、连贯、整体性,造成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同时,我区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对生产基地、企业、农贸市场、养殖场、超市的农产品难以做到心中有数,无法开展农产品安全自检。因此,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迫在眉睫。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严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全区农业发展新趋势,那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加大对质量安全工作的人、财、物投入,今年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在林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从财政收入中虽然解决了5万元的监管工作经费,但只是杯水车薪,在监测上没有安排专项经费,没有检测手段,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和力度很难到位。

三、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管理机制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约束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首要的问题是要落实责任,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能立足于政府大包大揽。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食品,生产经营又十分分散,完全靠政府包揽质量安全管理是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约束机制,一方面能依法落实包括农民、个体经营户、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的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例如,针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有严格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能围绕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等关键环节,通过自我约束有效加强基地和市场组织管理,着力解决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而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保障的问题。

2、建立农产质量安全监督机制。一是依托农村基层组织,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依托基层组织建立协会,将基层组织的监管职责与农民自我管理有机结合。基地农民相邻而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日常交流频繁畅通,拥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只要加强日常宣传引导,很容易形成主导性的、共同的、具有约束力的观念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群众即会互相监督。在条件成熟的地域再加以协会框架下实行小组质量联保的办法,即一户出问题,要连累小组其它成员,这样会大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群众内部监督控制。

(二)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机制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建立包括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管理及农产品加工、消费管理等在内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机制。结合我区实际,实行生产环节基地准出和流通环节的市场准入管理是保障我区农产品安全最有效措施。

1、建立基地准出管理机制。基地准出就是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为管理主体,全面执行系列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从基地流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要深入开展培训和宣传。要求农民或农产品生产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生产标准的要求使用农业投入品、执行生产规程;二是切实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基地,要实行基地用药定点经营制度,统一组织农药供应,严把投入品来源关,并根据技物结合方针,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和用药处方制度,加强农户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建立生产记录。按照作物品种和生产批次,详细记录产品播种、收获、加工过程及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情况,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督;四是开展产地检测。对上市销售的产品在上市前要认真进行产地检测,检测合格的要出具检测报告并随货同行,不合格产品严禁上市销售。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自行建立或委托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尚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基地,可由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委托公益性检测机构,根据生产记录和相关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基地产品进行抽检,并向被抽查农户出具质量检测报告单。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出基地,并根据协会章程和相应管理制度对相关农户进行教育处理;五是进行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依法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标识,详细注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者、质量检测等方面情况,抓好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门槛产地准出制度的实施工作,是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建立市场准入管理机制。市场准入就是以农产品经营市场为管理主体,严格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控制,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凡进入我区实行市场准入销售的农产品,必须随附四项中任意一项证明材料:一是农产品生产单位或者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出具的产地证明,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出具的自律性检测合格证明);二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者有机农产品等质量安全认证有效证书复印件,以及近一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三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个人与农产品市场主体签订的已明确质量安全责任条款的购销合同复印件;四是进口的农产品应出具我国政府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安全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不能提供上述四项中任意一项所列证明材料的农产品,除农民销售自种自养的少量农产品外,必须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才能销售。能提供上述相关证明材料的农产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进行抽检,实行市场准入管理机制,是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道防线。

(三)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接合作机制

农产品生产流通,面大、量多、链条长、流转快,如果各环节独自为战,不仅社会成本巨大,而且工作难以为继。因此,需要对接合作,降低成本,规范管理。

1、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对接合作机制。即龙头企业+生产+农户合作机制,其中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加生产加工营销企业;生产可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龙头企业与生产签订产供销合同,明确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承担违约责任等事项;生产管理者要采取更加严格检测、管理措施和更加严厉的违约惩处措施,有效减少投机行为和消除侥幸心理,确保达标生产。

2、探索建立上游与下游市场之间的对接合作机制。上游市场对入场交易产品,要严格查验有无合格产地质量证明,合格的要开具检测合格证明,并详细载明批次、数量、质量情况,便于下游市场查验。同时上游市场要利用网站、函件、通报等形式,及时将市场管理和农产品检测等方面情况信息向外公布;下游市场要对上游来的产品进行全面质量查验,并及时查询上游市场管理情况和相关产品质量信息,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流入本市场产品的管理。对查验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向上游市场反馈,便于源头上完善。同时,要及时通报移交给当地相关部门,调查核实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3、探索建立基地自产自销农户与本地市场产销对接机制。自产自销农户与本地市场产销的对接,可由市场管理者将自产自销农户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种植品种、面积数量等方面信息登记后,农户、市场、基层组织或协会三方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议,当地市场建立监管档案,明确责任和管理办法,并向农户发放农户自产自销证。农户凭当地组织或协会产品销售单在自产自销区销售产品。市场对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对抽查出的不合格产品,除立即停止销售外,应及时会同基层组织或协会查明原因并追究农户违约责任。通过赔偿损失、上交违约金、限期改正、取消免检资格、限禁上市出售农产品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自产自销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保障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经营者自律是基础,政府引导支持、监督管理是保障。

篇8

预防医学检验是一门与公共卫生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食品安全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一门独立的科学。检验科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非常重要的科室,它不仅为相关学科和部门提供准确、科学、及时的检验数据,还给CDC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检验人员的素质决定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饮用水等的安全。如何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检验科面对的主要问题。这就是我们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深化CDC、检验科的改革,正确面对和处理今后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1强化质量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质量管理不只是检验数据的简单管理,而是一系列系统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用ISO/IEC17025质量管理方法,ISO/IEC17025指质量计划、实验室实践质量、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具体操作是:①制定一系列操作规程(SOP文件),严格按照标准法和SOP文件操作;②对样品的采集、保存、送检和收取、检验实行全面追踪管理;③检验议器定期检定,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定出SOP文件,出现故障及时处理,并要有使用记录和事故处理记录;④制定标准物质管理程序;⑤对检测试剂严格控制,选择方法学上稳定性、准确性好的试剂;做好试剂出入库记录,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限、试剂类型、经销商、领取者和使用者;⑥对业务人员实行上岗前下培训,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走出去或请进来进行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以提高专业人员素质;⑦做好室间质量控制,加强室内质量控制的管理,积极参与卫生部和省地CDC检验科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考核,从中找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改进;⑧实验室数据要核对严格,实行手写签名。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实行客户投诉与自查相结合,并与职称晋申、奖金挂钩。增强大家的风险意识,杜绝检测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预防医学检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学科,从事检验检测的方法时刻都有新技术、新方法出现;检验者必须不断地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熟悉目前国内外检验发展的方向,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CDC工作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人们的生存要求日益提高,而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上的环境条件则随着经济的发展遭到了不同成度的污染;人们对于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的检测设备、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和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基层CDC检验人员匮乏,各种检测设备检定费用高,日常使用和维护无法正常进行。同时很多检验方法也不断被新的先进的仪器和先进的检测手段所代替、如质谱仪、全自动顶空气相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基因扩增仪(PCR)及大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这些仪器多为进口产品,需要熟悉外语的专业检验人员操作。因此,检验人员只有通过语言这一关,加强继续教育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质工作。另外检验人员不断要熟悉本职工作,还应当熟悉预防医学相关的知识,只有自己熟悉预防医学相关的知识,才能有利于CDC开展新技术、新实验、新方法、新项目,促进预防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造福社会。基层的检验人员老化,检测技术陈旧;即使有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新的检测方法,也没有办法开展。要改变现有的基层检验状况,只有引进人才,并对现有人员进行不断培训;或者每进行一项检验由专家进行集体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进行检验。

3强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制度的完善

CDC需要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样检验科也应当适应大局,强化人事制度的改革。首先打破以前的论资排辈现象,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其次,鼓励人们敢于争当学科带头人,相互竞争,共同促进检验事业的发展。全科实行聘任制度,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能力,科研水平,思想品德等条件进行聘任;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并把有能力、思想高尚、科研水平高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全面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在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同的岗位、职务、职称,根据其贡献大小可获得相应的报酬。具体到每个人实行记分制,按其岗位、职称、工作纪律、工作量大小及其科研水平制定工资奖金。现在各CDC基本上是“吃大锅饭”,只有打破“大锅饭”现象。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预防医学检验的发展,为相关的部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4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模式

篇9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越来越多。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亦是不断增加。加强食品中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年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而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因此需要灵敏度更高和特异性更强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体系迫在眉睫。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手册,其主要是描述质量系统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食品微生物学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食源性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等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变化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2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

2.1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主要分为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室内质量控制含义为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互相校准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即相应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微生物检验室应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对检测环境要求是房屋要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房间的设置应根据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检测环境要求即环境设施要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专用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与记录,特殊环境的微生物指标控制与记录,专用工作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定期的检测校准程序。特殊环境中的专用设施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要求。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区域与办公区域分开。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采用湿式保洁,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对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传播。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需在无菌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以明确标识并能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每天记录环境检测报告,并经常进行空气落菌实验:定期对无菌室进行室内环境消毒。

2.2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具体措施的分析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数据采集,试验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精确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其中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计。温度计运行检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运行检查。工作人员日常检查、校准检查、运行检查等都应做好相应的记录。温度监控方法即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1-2次/天监控并记录。其中高压灭菌锅可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操作,并做好作业记录。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高压灭菌锅温度波动范围:110,115和121±2℃。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需要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度测试。干燥灭菌箱温度要求与精确度为160±5 ℃或180 ±5 ℃。干燥灭菌箱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培养基配制用蒸馏水的控制按设备说明,定期清洁离子交换器和更换离子交换材料。西欧标准为微生物检验用蒸馏水的特定电导率<0.5ms/m;细菌数<50cfu/ml。我们日常用的标准为 <10ms/m。检测频率为1次/每月。蒸馏水定点供应,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及记录。(2)天平的管理。天平放置要求为无振动、无气流影响及水平台面上。天平要有使用记录。天平作为计量仪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范围,一般1次/年进行检定。(3)容积的控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保证高压灭菌后的稀释剂满足标准用量。采取称中法来测定蒸发量,体积100ml的稀释剂起重量为101g。高压结束体积偏差不得超过1%。采取先高压后定量分装,可避免因高压造成的体积误差。对保存的定量液体应在使用时,注意补充容积。吸管的控制为通过小计量容器校准后使用。小计量容器吸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器皿,校准周期一般为1-2次/一年。小计量容器日常使用检查可每周进行一次,包括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pH计使用前应用标准液进行校准。pH计需要维护时用电极外表的定期清洗,电极敏感性检测及极性恢复。(4)净化工作台的控制。水平流净化工作台工作区域,要求洁净度为100级。空气沉降30min,细菌数<1个/皿。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细菌数<0.49个/皿.净化工作台运行检查频次为1次/月,采用细菌沉降检测。净化工作台高效过滤膜一般为一年更换一次,并同时进行粒子与细菌沉降检测。紫外线灯的检测为仪器测试法和生物测试法。前者是通过专用仪器检测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光强度。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表明在距离照射源1米处,要求其强度为90 lx。生物测试法即采用一定的菌培养物,经一定比例稀释,菌量控制在200-250个/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灯光下照射2min,同时设置普通光源的对照组,置37℃培养48h,计算其杀灭率,要求杀灭率达99%。(5)显微镜的控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显微镜应有作业指导书,日常维护记录及自校记录。显微镜应置于无振动、避免灰尘、防潮等要求的环境。其它微生物检测专用仪器的控制时细菌鉴定仪、酶标仪等设备,工作中常用阳性对照检测其功能的正常性。仪器的检定则按检定或自校作业指导书进行。仪器的使用登记、校准计划、校准记录等文件存档。仪器专人使用,操作者应持证上岗。(6)培养基质量控制。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标准菌株试验.培养基的试验结果需要加以记录,项目包括试验日期、试验结果以及实验者的签名等。

2.3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做好实验室管理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实验室管理层应建立并施行一个计划,用于定期监控和证实仪器、试剂及分析系统经过适当校准并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还应有一套记录在案的预防性维护及校准文件,其内容至少应遵循制造商的建议。实验室有义务完成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将客户要求以外所检出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结果报告相关上级部门,必要时通知客户。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做好检验质量控制,通过科学、高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能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周建新.略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11

[2]唐细良,史娟,唐紫琳等.影响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两个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

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把畜产品安全整治与振兴畜牧产业结合起来、把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把行业监管与企业自律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不法行为,维护畜产品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确保全市畜产品质量和大人民群众食用畜禽动物产品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顿,使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监管责任落实,监管效能明显提高,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秩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食用畜产品切实得到保障。

三、整顿重点

(一)加强畜产品生产环节的整顿。3月8日前,各地要对牲畜养殖场(户)开展“瘦肉精”重点抽测工作。对牲畜养殖场(户)抽检比例不得低于30%。一是认真开展养猪、禽等规模养殖场的清理整顿,严禁在养殖源头违法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质;坚持科学养殖,严格执行休药期制规定,严禁休药期未过的畜禽出栏销售;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管理,严禁使用无批准文号、试用期的生物制品;严禁使用无批准文号、过期失效、假冒伪劣饲料兽药产品。二是加强奶牛养殖场(户)的清理整顿,严禁在饲喂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合物,严历打击在生鲜乳生产销售过程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合物的不法行为;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改善养殖环境,积极鼓励业主开展“一品一标”认证建设,努力提高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认真开展“黄曲霉”清查治理。要对所有饲料生产企业、所有规模养殖场原料购进、储存的产品等环境进行一次排查,发现霉变饲料,要严厉查处。五是认真开展奶牛养殖场(户、小区)清理整治。一要对本辖区奶牛养殖户进行普查,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掌握养殖数量、规模、日产奶量、主要供销渠道等基本信息和动态;二要对奶牛养殖场(户)的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饲料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等有毒有害和污染物质,督促养殖场(户)落实投入品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记录,防止不合格饲料进入养殖环节;三要严格“两病”监测,切实加强奶牛病疫的免疫和布病、结核的监测,进一步完善奶牛养殖环境消毒措施,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弃奶期制度;四要加强“三聚氰胺”监测,各地要加强奶牛养殖户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的清理整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二)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的整顿。一是要严格检疫值班,确保人员在岗在位,切实履行职责。二是同步检疫制度要落实,人员要到位。三是严格持证上岗,每个屠宰场、肉食品加工企业不得少于两个驻场检疫人员,驻场检疫人员必须经培训取得取得检疫执法资格后方可上岗。四是驻厂检疫人员要严格查证验物,对证物不符的严禁进入屠宰加工环节。五是督促屠宰加工企业做好“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自检工作,要建立自检制度,屠宰加工企业每调进屠宰加工一批生猪,必须进行瘦肉精专项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少于调入数的3%,同时,要做好自检记录,保证足够用的试剂卡,企业要保证内检人员的必备工作条件。六是严格“瘦肉精”抽检。屠宰加工企业完成自检工作后,驻厂检疫人员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抽检比例,随机进行“瘦肉精”抽检,抽检数按每进入屠宰加工环节的批次进行抽检,抽检的原始记录表跟企业的自检文书和按每批次检测的检测报告统一装订,保存在驻厂检疫室内,以备后查。七是严厉打击屠宰加工病、死、染疫动物的不法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三)加流通环节整治。一是规范建站。各区市县要按照《农业部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标准化建设的通知》以及全市统一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公路动物检查站建设,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必要的办公设施。二是严格履职。3个省际间公路动物检查站对进入我市的牲畜,严格抽检比例,每车必检(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项),对查出阳性的,立即报告,不得延报、瞒报、谎报,要当场按规范要求封样,送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确认。

(四)加强养殖投入品市场整顿。

1.严格饲料行业监管。严格行业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饲料安全。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的规定严把准入关。鼓励和支持大中型饲料企业发展,限制和淘汰作坊式饲料生产,达不到饲料企业设立条件的不予上报审批;生产条件发生改变达不到要求或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注销或注销生产资格。对连续两次检测不合格的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按照有关规定依法注销产品批准文号。进一步规范饲料经营市场和假冒伪劣查处力度,以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购销台帐以及技术人员考核上岗等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饲料经营行为,积极探索推进饲料连锁经营和相对集中经营以及加入产业化合作模式经营等方式,形成区市县建立相对集中经营区,乡镇建立连锁的经营体系,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失效、“三无产品”等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严禁不合格饲料在市场上流通。对国家和省抽检不合格饲料生产企业,要依法查处整改,对生产、经营、使用饲料中检测出违禁药品和牛羊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饲料的企业及养殖场(户),坚持“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责任人和企业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坚决纠正只查不处或以整改检讨代替处罚、以罚代法等行为。

2.强化兽药监管。组织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经营禁用药品、非GMP企业产品、非法兽用生物制品和走私进品兽用生物制品的不法行为,严厉查处过期失效、假冒伪劣、“三无产品”,及时开展兽药和兽药标签说明书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快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工作,强化以建立健全购销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兽药市场整治规范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局成立由副调研员任组长,相关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畜产品消费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畜产品安全消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等工作。各区市县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严格落实责任,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站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市局将加大督导力度,对各区市县专项整治落实情况、重点环节治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整治时间、内容、效果三落实。

(二)泛宣传,提高认识。各区市县局要泛《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发放《健康养殖明白纸》、张贴《严禁在畜禽养殖环节添加违禁物质公告》。通过泛宣传,提高大经营业主守法经营意识,杜绝违法添加有毒有害化合物质、出售假冒伪劣、过期失效产品等行为;提高大养殖业主自觉防范和抵制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禁用饲料兽药产品、假冒伪劣、过期失效产品,杜绝在生产源头添加“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违禁药成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密切协作,增强合力。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积极与工商、商务、质检、公安、卫生等部门搞好协同配合,自觉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作为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加强协同合作,整合监管资源,完善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内部协作的综合整顿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