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污染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污染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声污染的危害

篇1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噪声是可以引起人们心理或者生理发生一定的改变,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噪声的存在会导致人心情烦躁,不利于工作正常的开展,同时超出一定分贝的声音。换一种说法就是只要对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具有影响的均可以称为噪声。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中机动车的出现、房屋建筑建设以及工业化生产均会产生噪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对于噪声的感受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噪声的定义不同,诸如一种声音对一人说是噪声,对另外一人来说并不是噪声,其原因在于人对噪声的敏感度不一致,所以可以说噪声只是人们的一种感官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噪声的存在终究影响不好,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有利于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正常的开展。鉴于此,本文对“环境噪声的危害污染及检验检测控制措”进行深入探究显得意义重大。

1.噪声的来源

1.1交通运输噪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交通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动车辆逐渐增多,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现,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机动车辆的增多,其发出的噪声已然成为了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1.2工业机械噪声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状态,各类生产厂房的施工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厂房其生产工以及生产设备的不同,产生的噪声也是不同的。诸如一些机械加工零部件时,由于机械同不同零部件的摩擦,会产生不同的噪声,一般情况下,这些声音都超过了人们正常的收听范围,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不利于保障工作效率[1]。现阶段,少部分生产厂对噪声进行了处理,但是无法消除机械自身产生的噪声。

1.3城市建筑噪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发展,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时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噪声。诸如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时,发出的噪声一般情况下在80分贝到120分贝,严重的影响了人的听觉。

1.4社会噪声

对于社会噪声主要是人们日常的生活交际活动、音响设备以及家用电器。以上噪声虽然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由于这些噪声产生在人们周边,不利于邻居的正常休息。一旦在他人休息区间制造出噪声,不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2.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作中到处存在噪声污染,由于噪声污染并不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导致噪声污染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污染逐渐严重,已然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成为了构成了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对于噪声的危害是具有多面性的,主要是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不利于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噪声污染主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噪声影响了人耳部的不适,诸如产生耳鸣以及耳痛等感觉。人们一旦进入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就会逐渐产生诸多不适,就需要离开这种环境,人的不适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一旦人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中,人的听觉将不会得到及时的恢复,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人的耳聋‘其二是噪声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旦声音超出一定的分贝,将会导致人们的心情烦躁,不利于保障人们安心工作,从而直接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其三是引发疾病,从医学研究中可以得知噪声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噪声污染会加速心脏衰老,如此一来,直接引发心理梗塞疾病[2]。此外,噪声的存在直接导致人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使得人出现食欲不振情况,不利于人的正常发育成长。最为主要的是噪声对神经系统的损坏。其四是干扰正常休息以及睡眠,一个人保证正常的睡眠,有助于人们消除工作之后的疲劳。恢复自身体力。但是在休息过程中,具有较为严重的噪声,将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即使人们进入睡梦中,噪声的存在会使得人进入多梦状态,导致人的睡眠质量差。这种情况的经常发生,会导致人的神经衰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3.噪声的检测控制

对于噪声的产生主要三个条件,分别是声源、传播介质以及接受体。为使噪声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必要从以上三方面入手,具体内容如下:

3.1在声源降低噪音

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城市交通产生的噪声是城市噪声主要来源之一。对于城市交通噪声的控制,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对城市机动车辆的出行量加以控制,同时需要控制机动车辆高峰的出行。对于工业噪声的控制,主要是采用低噪声生产设备,就需要技术人员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出低噪的零部件,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整体降噪,同时需要改变生产工艺,诸如使用液压代替冲压。此外,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社会噪音的控制完全需要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才不会在他人休息时,发出噪声[3]。

3.2用隔声法降低噪声

在现阶段,在降低噪声方法中隔声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是通过将噪声源与人隔开,或者是断开空气介质的传播,从而使得噪声得到有效的控制[4]。对于隔声方法的使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将噪声源隔开,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其二是把人隔开。在实际噪声控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噪声源隔开,主要是将噪声源控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最为常用的隔声设备有隔墙、隔声罩以及隔声屏障等。

3.3传播途径消声

在传播途径中进行噪声的控制,主要是采取种植树木,其原因在于一旦声波传播过程中,途经绿化带,绿化带能够吸收一部分的声能,或者是将一部分的声能加以分散,从而实现降噪[5]。根据有效数据显示,绿化带越多越有层次感,降噪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绿化带在降噪的同时,对空气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有利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为此有必要对噪声污染的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就需要在噪声源开始加以控制,在噪声传播过程中,进行降噪处理。为使噪声污染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还需要建立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使得噪声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立科,王淑敏,杨风岭,张德银,范顺利.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02:99-101.

[2]杨志国,姜亢.城市噪声污染管理中的GIS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8:22-26.

[3]申琳,李晓刚.城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2:120-123.

篇2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 污染物 环境危害 管理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也迅猛起来。以至于产生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起来,虽然在强度和数量上不及企业单位,但是各方面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虽然污染性、毒性等方面是小型的污染,但是也需要政府重视起来。为了培养优秀的生物科学人才,保障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稳步、健康发展,就需要有一流的设备和经费的投入使用,这就需要各项管理措施与监督机制与发展相适应。以我院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常州应用酶工程实验中心为例,目前拥有生化与微生物分析实训室、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实训室、酶工程实验室、微生物培养接种室、分离纯化技术实训室、微生物与生化技术实训室、制药创新实训室、精烘包间、发酵中试车间、水质与固体废弃物监测实验室、药物分析与生化分析等62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10800m2;拥有倒置荧光显微镜、酶标仪、PCR仪、高通量蛋白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超纯水机等设备总数超过1000台。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污染物不仅影响实验室的环境以及实验的质量与效果,也会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实训基地的污染。

1 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1 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

在生物活性试验材料的使用中,常用一般都是组织、细胞和微生物等,而细胞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营养条件,试验通常用的细菌常常是在抗生素等药物存在的情况下正常生长的。如果这些含量高的养分、浓度大并且可能有毒的代谢物的生物活性试验材料,在处理不得当的情况下,就会对周围环境、河流及水域造成污染和威胁。还有大量危害生物的液体,未经处理就排出,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使得有害生物广泛传播。

1.2 有毒物品及其它实验废弃物

在生物试验中最主要的有毒和剧毒物品,不仅对人体危害巨大,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在试验完成以后,就要把多余的样品、标准溶液及样品分析等残留物都处理干净。废弃的酸碱溶液等都要经过处理,等不存在危害性后再加以排出,这样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都不会影响到环境污染,所以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安全管理内容。

1.3 各种辐射和照射

包括电磁辐射、UV 照射光、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等。实验室的电磁污染源有各种高频加热设备、短波与超短波仪器、微波加热器与发射设备等;UV光主要是无菌实验室里高压或超高压UV 灯、DUV灯、低压UV 灯的照射光;生物学实验常用放射性元素(如P32、S35等)作为标记物进行检测与分析,使得实验材料和器械、器皿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放射污染。

1.4 实验器械与耗材

其中塑料制品主要指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及包装等,而且许多为一次性用品。玻璃制品包括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玻片、盖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等,易损易碎。金属物品最常见的是注射针头及刀片等。上述用品是生物学实验室日常必需品,直接接触各类试剂和实验材料,是有毒有害物质和病源物的传播载体,并可能造成人体的直接机械伤害,这些物体都属于高度危险的实验室废物。

2 生物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室污染物的特点

2.1 种类多,成分杂,集中处理难度大

如要集中处理,很难对症下药,更谈不上回收利用。

2.2 排放量相对不多,排放规律性强,周期明显

其排放量远小于工矿企业,易被人们所忽视。生物实验集中,时效性强,排放成分、量的大小规律性强,周期比较显著。

2.3 废液比重较大

粗略估计,废液的排放量占污染物总量的90%以上。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2.4 污染具有蓄积性和隐蔽性,部分污染物毒性大,危害大

实验、实训室经常使用一些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品,如砷、镉、铬、铅的化合物毒性大,蓄积性明显,危害严重。砷化物如砒霜,其它毒性强的化学药品和试剂罗列、氰化物、生物碱等,极少量就能引起中毒。

2.5 危害传播的广泛性

生物性污染物特别是高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可能引起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师生中的传染和一定规模的爆发。

3 理实一体化生物制药生产性实验实训室主要污染物的管理建议

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环境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人们的环境意识及其高度自觉性是维护环境安全的基本条件。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生物学实验室具有多重性与交叉性特点,在管理上既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安全需要,还应针对其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和规程,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提高生物学实验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学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相关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对实验实训室安全、环保进行定期检查,建立通畅的申报、回收和处理渠道。

3.2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置,液体废弃物如细菌等需用15%次氯酸钠消毒30分钟,稀释后排放,最大限度地减轻因此对周围环境、河流及水域的影响。同时,生物学实验室不可引进或购入带病或具有传染性的实验动物。有毒实验废弃物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使用专用容器和醒目标识,将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及其结合物进行分级、分类收集,专人管理,定期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随意掩埋、倾倒、丢弃有害废液和废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废液不能互相混合,比如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等。要配备完好无损、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对有异味或挥发性的废液或废物要防止泄漏,并应尽快进行处理。实验器械与耗材的管理: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及包装等塑料制品应使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器收集,定期灭菌后,回收处理。废弃的玻璃制品和金属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3.3 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督与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所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是否落实,要落实管理制度就必须有专门机构、固定人员负责宣传、定期检查与监督。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尚未设置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机构,缺乏专职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是影响师生人身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一大隐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流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其设有较为强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机构,拥有详尽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了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资深的卫生与技术专家和生物安全职业资质的高级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

3.4 建设高标准实验室

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实验室的过程中,要全面规划、合理布置,严格实行污染治理设施与实验室设计、施工“三同时”,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实验室。相关部门要制定各类实验室的环保标准,要求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改造,达标后才能使用。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设计建设的实验室,应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

3.5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同时,对新进入实验实训室的的各级各类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是确保制度落实、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岗位培训可以是多层次的、灵活多样的。从新生开始,负责教学实验的教师可以明确地教导学生遵守规则,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习惯。在学生的必修课程或网络课程中可以考虑开设实验安全课程,建立相关考核制度,提高大家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总之,只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就一定能够把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让大家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凤莲.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130.

[2]彭兰.加强高职高专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验医药卫生,2012,28(23):3634-3635.

[3]吴伟军,刘海飞.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42-144.

篇3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篇4

关键词:噪声 环境影响 防治

中图分类号:P733.22 文献标识码: A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10]。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

1.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源。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飞机运输噪声、水陆交通运输噪声,虽然影响面广,但从直接造成显著的危害来说,机动车所占的比例较大。

2.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声音。城市中各种工厂的生产运转以及市政和建筑施工所造成的噪声振动,其影响虽然不及交通运输广,但局部地区的污染却比交通运输严重得多。因此,这些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应予重视。

3.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主要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如在居室中,儿童哭闹,大声播放收音机、电视和音响设备;户外或街道人声喧哗,宣传或做广告用高音喇叭等。这些噪声又可以分为居室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两类,它们一般在8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但都能干扰人们交谈、工作、学习和休息。

环境噪声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环境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危害。当人们进入强噪声环境是,就会感觉到噪声刺耳难受,离开噪声环境后,耳朵还会嗡嗡作响,甚至出现听觉的敏感性下降,听阀提高,听不清一般的说话声。如果这种境况持续时间不长,脱离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不久就会恢复,这是生理上的适应。但是,长时间受到过长的噪声刺激,引起内耳感音性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就会由功能性影响变为器质性损伤,听力下降,称为噪声性耳聋。

2.环境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的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根据噪声强度、性质的不同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不同程度变化。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后,可能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

3.环境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噪声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尤其是原来血压波动大的人,接触噪声后,血压变化更为明显。

4.环境噪声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经研究,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 分贝)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在大强度(100 分贝)噪声作用下,则功能减弱。动物实验在噪声影响下,初期卵巢功能亢进,后期功能下降,性周期紊乱,生仔率下降。[4]

5.环境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噪声可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异常,胃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甚至发生恶心、呕吐。

6. 环境噪声对孕妇的影响。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7.环境噪声对幼儿的影响。婴幼儿经常受噪音的刺激、会引起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并使内分泌发生紊乱,防碍婴幼儿身心健康与智力发育,噪音还会影响视力,诱发眼病

8.环境噪声对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影响。环境噪声主要影响居民的休息和睡眠。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危害大,夜间噪声比白天噪声影响更大。有人做过实验,发现在40~45 分贝(A)的噪声刺激下,睡眠人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说明45 分贝(A)的噪声级会产生干扰,使人睡眠深度下降,多梦、熟睡的时间短;也有人发现长期暴露在强噪声的环境中即产生软弱无力、想睡觉,但又不能熟睡,离开此环境进入安静休息的环境,则有兴奋起来。

在明确了不同类型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噪声的特点,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贯穿到噪声污染防治的各种手段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技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噪声,制订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对消声、隔声、减振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订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工程建设活动,保证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建设质量,发挥防噪降噪的作用。

2.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篇5

[关键词]环境噪声 污染性质 特征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70-01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到环保、公安、园林规划、工商、交通、铁路等多个部门,管理对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环境噪声污染的性质

1.1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污染

噪声污染是声音能量在环境中的过量释放而造成的,其污染的范围与噪声声能所能波及的范围相一致,其污染的程度与噪声源的声能强度成正比关系,噪声源强,则污染重;噪声源弱,则污染轻;噪声源消失,则污染停止。

1.2 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

噪声污染只有当噪声声源通过传播媒介与人的听觉相联系的时候,才构成危害。而且对同一强度的噪声,由于人们的身体素质差异、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以及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结果。

1.3 噪声污染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

噪声污染随噪声声能的产生而产生,随噪声声能的消失而消失。虽然噪声也能随声音能量的传递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传播,但绝不会像其他污染物一样在环境体中积累、遗留和迁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只限定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一旦时空发生转移、变化,则该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也就消失。

2、环境噪声源及其特征

城市环境噪声从产生噪声的行业性质和来源上讲,可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其噪声来源及污染特征见表1。

3、环境噪声控制对策

从声源的性质及污染特征可以看出,噪声的控制应从源强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受声点保护等三个方面着手。城市噪声的具体控制对策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各类噪声源的日常管理

3.1.1工业噪声。坚持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拥有造成噪声污染的设备种类、数量以及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所发出的噪声值和防治噪声污染的设施情况,并提供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资料。同时,要求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选择低噪声设备。

3.1.2建筑施工噪声。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内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在城市噪声敏感区域内,如居住文化区、疗养区,禁止夜间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除外)。特别是在中、高招期间,考场周围白天也要禁止施工。

3.1.3交通噪声。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对整车噪声超标的,不得发给行车证。对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所配备的警报器要严肃安装使用制度,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公安部门应根据市区内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行和禁鸣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3.1.4社会生活噪声。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采用其他发出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各音响门店及营业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区域的控制标准。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隔声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经营活动;否则,文化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3.2 编制噪声功能区划

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是依法保护和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强化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和创建“安定小区”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3.2.1根据现状调查及监测数据,对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确定城市噪声污染等级。污染等级可以用城市环境噪声综合指数PN来衡量。

3.2.2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各类标准使用区域的技术规定,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照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区划范围和各噪声区划单元。

3.2.3在征求城建、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完成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方案。

区划方案一定要结合城市的声环境特点及城市总体规划,既要注重城市现状的主导功能,又要结合城市的近远期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长远性。这样可以使区划在具体执行当中,不会因城市发展而变化很大,维护各标准适用区域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各区划单元应充分以街道、河流、绿地等自然地貌为边界,界限分明,便于今后的环境监督与管理。

3.3 依法治理老污染源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和声源普查结果,对于固定源中源强较大的设备,应根据《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由当地环保部门起草报政府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可以采取安装减震基座、消声器、隔声门、吸声材料等措施以降低噪声值,实现达标排放。如果逾期完不成限期治理任务或经环保部门验收不达标者,应当依法进行关停或限期搬迁。

如果确因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并与受害个人或单位达成协议,经当地政府批准,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3.4 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

在城市噪声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保护人群为目的,优先选择环境噪声污染重、人口相对密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做为建设“噪声达标区”的区域,经过强化噪声管理,使得区域内环境噪声水平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对区域内各噪声污染源有具体和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

3.5 结合城市绿化,扩展降噪措施

试验表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高于声线1米以上的密集植物丛时,即会因植物阻挡而产生衰减。一般情况下,针叶林带能使频率为1000Hz的声音衰减2.8~3.5dB/10m;高30cm的草地为0.7dB/10m;阔叶林带的声衰减值对于不同的声频率在1~5dB/10m。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多种植树木,提高城市绿化率,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

篇6

一、居室污染的种类及来源

居室污染物的种类按其属性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三大类。

(一)化学污染

由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恶化的现象叫化学污染。居室化学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化学物质,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脲醛树脂泡沫塑料、油漆、黏和剂等释放的甲醛、氯乙烯、苯、甲苯、醚类,人造板材、人造板家具、化纤物壁纸释放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二是化妆品引起的化学品污染,化妆品所用的增白剂、香料、色素、染料、茉莉花油、防腐剂、重金属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有害物质;三是生活中产生的化学污染,如烧饭用的煤气、天然气、燃煤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四是居民生命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如呼出的气体、汗液、大小便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苯、甲烷等都属于化学污染物。

(二)物理污染

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状况恶化的现象叫物理污染。居室环境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有:一是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及装修材料,其中γ射线来自房屋建材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掺有工业废渣的建筑装饰材料、陶瓷砖等,氡及其子体来源于花岗岩、水泥、砖、沙、石膏等建材以及受氡污染的煤气、水等;二是电磁辐射污染,这是在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电视机、组合音响、电脑、手机、无绳电话等的普遍使用,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三是家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各种发声电器,如排风扇、抽油烟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等。此外,房屋装修、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也会造成室内噪声污染。

(三)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有害微生物、寄生虫等污染水、空气、土壤和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现象。

生物污染主要来自阴暗、潮湿或通风较差的环境,居室生物污染的产生源主要有:一是厨房,因为厨房比较潮湿并常有米面蔬菜摆放,一些细菌、真菌、病毒及蟑螂等易于孳生繁殖,并通过饭菜、瓜果、餐具进行传播;二是卫生间,它既潮湿阴暗又通风不良,马桶、潮湿墩布、地漏口等处都易孳生有害微生物;三是生活用品,床垫、地毯、坐垫、毛绒玩具及空调是细菌、病毒、螨虫等微生物的孳生场所,加湿器会有助细菌的传播;四是食品储存,粮食、蔬菜及各种食品的储存条件不良,潮湿、阴暗、通风不畅,或储存器具不洁净最易孳生各种微生物和害虫。

二、居室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居室污染物多种多样, 其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目前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室内飘尘和建筑装修、厨房、家用电器所产生的污染物,如甲醛、苯系物、氡、一氧化碳、臭氧、油烟等。下面介绍一些主要污染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一)甲醛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等。高浓度吸入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等,低浓度甲醛可使人产生皮肤过敏、咳嗽、恶心等不适。

(二)苯及苯系物

苯可用于制造洗涤剂、油漆、涂料和黏合剂等。苯及苯系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甲苯、二甲苯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轻者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长时间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

(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通常人们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分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盗汗、虚脱等;当人短时间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时,会发生重度中毒,表现为深度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抢救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四)飘尘

飘尘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飘尘中有约60%以上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粒,对人体危害最大。飘尘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其表面吸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粒径小于5微米的飘尘可进入肺部引起呼吸道疾病如肺气肿、尘肺、肺炎,如果飘尘颗粒吸附数千倍的有害元素,如镉、铬、砷、锶时,甚至会诱发癌症。

三、居室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一)防止装修污染

据测试,新装修的现代居室的空气中,甲醛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20多种。防止装修污染,应从四方面入手:首先,要对装修材料实行环境质量认证,限制污染超标装修材料的生产和销售;第二,严把装修材料环保关,购买使用名副其实的环保标志产品,对瓷砖、石材等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第三,进行“开放”式装修,让有害气体尽快散失;第四,对室内气味、辐射进行环境监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后再行入住。

(二)控制厨房污染

厨房是家庭居室污染最严重的场所,控制厨房污染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要安装抽油烟机并及时清洗,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对废油脂要妥善处理,避免污染扩散;二是制作食品饭菜要适量,尽量减少剩余饭菜储存时间,防止生物污染和变质食品排放;三是注意通风,避免因厨房过于阴湿引起霉菌等微生物孳生;四是经常清洗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煤气灶等厨具和餐具;五是对厨房内垃圾要存入垃圾袋并及时投放到室外垃圾箱。

(三)防范飘尘污染危害

减少室内飘尘污染,须从生活细微处做起,并持之以恒。一是进屋前先拍打衣帽,进屋后要换拖鞋,尽量减少入屋尘埃;二要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在室内抖动拍打衣物;三要用湿布擦抹桌面床架,对易积存尘埃的部位尽量用吸尘器清理;四要经常洗澡洗头,清除皮肤上的污物和皮屑。

篇7

关键词:城市;声环境;噪声污染

引言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工业以及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声环境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因此,造成的污染事件也在不断的发生,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目前来看,城市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以及生活噪声等,这些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那么这些噪声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城市声环境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的对策有哪些?下面文章将一一介绍。

1 城市环境噪声来源及特点

从噪声的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和新出现的家庭生活噪声。现在城市噪声来源也无碍乎就这几个方面。

城市噪声影响最大的是交通噪声,交通噪声包括飞机噪声、铁路噪声、汽车噪声。城市环境噪声的75%来自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又主要来自汽车噪声,且声级多在80~90dB(A)以上。工业噪声来自生产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产生的声音。此类噪声一般可达80~120dB(A),甚至更高。这类噪声影响虽然没有交通运输影响广泛,但局部地区的污染却比交通运输严重得多。建筑噪声主要来自于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在建筑施工现场,是随着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的。因此噪声源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经常变换。由于施工机械多是露天作业,四周无遮挡,部分机械需要经常移动,起吊和安装工作需要高空作业,所以建筑施工中的某些噪声具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等特点,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烦恼。社会噪声即指街道和社区内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包括餐饮娱乐噪声、户外中小学生及商业设施人群的喧哗声、沿街流动宣传与叫卖等,还有就是一些社区娱乐广场及婚庆、节日的烟花燃放所产生的噪声对人民的生活也有一定影响。社会噪声一般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但会不同程度干扰人们谈话、工作、学习和休息使人心烦意乱。

另外还有室内噪声,室内噪声是由人们自己在室内的各种活动而产生的生活噪声,以及住宅楼内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住户生活噪声的相互干扰。户内噪声大多能自己控制,邻居之间的噪声影响则需要在住宅建筑的材料与构造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2 城市声环境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2013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轻度污染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比例的50%左右,重度污染与严重污染的城市比例也分别为18.2%和11.8%,可见我国城市声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噪声污染与其他污染方式不同,噪声污染能够被人们直接感受到,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是长久性的,根据国家污染投诉科统计,噪声污染投诉率占整个环境污染投诉比例的60%,可见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3 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对策

不同种类噪声的产生原因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噪声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措施。下面对城市几种不同种类的噪声治理提出具体对策:工业噪声的治理对策、交通噪声的治理对策、施工噪声的治理对策、生活噪声的治理对策。

3.1 工业噪声的治理对策

首先,对新建的能够产生噪声危害的建筑项目进行考评,并要求项目建设配备减小或者预防噪声的相应设施;其次,对已经存在的具有噪声危害的建筑项目勒令整改,严重者停工整顿;再次,对具有严重噪声污染的企业进行搬迁,建设无噪声污染城区;最后,对噪声防治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无法发挥噪声防治的设施进行改进,以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声环境的优良。

3.2 交通噪声的治理对策

交通噪声主要就是机动车的发动噪声以及鸣笛噪声,因此,应该主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治理。首先,提高机动车的车辆检测标准,对不符合噪声管理条例的车辆不予派发行驶证;其次,控制城市主干道车辆流量,同时严禁拖拉机等车辆在城区上路;再次,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利于降低噪声污染;最后,扩大城区禁止鸣笛路段,并对警报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避免出现警报器乱用的现象。

3.3 施工噪声的治理对策

施工噪声一直都是噪声污染投诉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很多建筑夜间施工对居民的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应该严加治理。首先,对施工项目在施工前要接受噪声污染评估,对超过相关标准的施工项目要勒令整改;其次,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对有夜间施工需求的项目应该经过噪声污染治理部门审批,并在施工时最大限度降低噪声音量,当然,紧急抢修等项目除外;最后,引导施工队伍使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材料,比如混凝土等。

3.4 生活噪声的治理对策

生活噪声也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比如为招揽顾客使用的高音喇叭、娱乐场所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噪音、广场使用的音响器材产生的噪音等等。针对这些社会生活噪声的治理,应该通过工商、文化、环保以及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首先,对营业性商业活动的噪声污染进行规范;其次,要求娱乐性营业场所建设相应隔音设施;再次要对特殊地区特殊时间进行重点噪声管理;最后,开展噪音治理文化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成为噪音治理活动的参与者。

4 结束语

无论任何一个城市,噪声污染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的不断努力,更需要广大城市居民的监督与配合。噪声污染的治理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除了噪声源头上的治理以外,还要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并鼓励具有显著噪声隔离效果技术的研发,已达到为居民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骥,谭艳平,董建慧.城市噪声的防范措施[J].浙江建筑,2008(10).

[2]李艳华.浅析城市噪声对中学校园的干扰类型及其防治[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1).

[3]谢浩.城市噪声环境下宾馆的防噪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2).

[4]刘妍.城市交通噪声分类及治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5]余树勋.北方城市噪声如何减弱―在“面向21世纪首都绿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园林,2000(2).

[6]张勇.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中心动态[J].安全,2010(11).

[7]杨歌.浅谈城市噪声的污染与治理策略[J].绿色科技,2012(10).

篇8

关键词:噪声危害 控制

噪声的产生是物理性质的,由于机械运动振动和气体流动力、磁力不平衡等原因形成的,既有机械运动振动声源,也有气体流动力声源。《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了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其它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质量的声音。

一、噪声的危害按照由轻到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噪声对人的睡眠干扰

众所周知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而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2.噪声对人的听力损伤

噪声最直接的危害是对人的听力损伤。当人们进入强噪声环境时,只要暴露一段时间,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3.噪声对人体的其它影响

3.1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噪声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容易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导致血压不稳,心率加快、肠胃功能紊乱,食欲下降,甲状腺机能亢进,代谢失调。

3.2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在噪声环境里,人们常常会感到烦恼、恐慌,容易激动、愤怒,失去理智。在工作中,导致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环境噪声里成长的儿童智力比安静环境里的儿童低20%,严重的还可以导致儿童智力障碍。

3.3诱发心血管疾病

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子之一,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实验证明: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下,可使人体内的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

3.4增加老年人中风的危险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暴漏于交通噪音环境,会增加65岁以上老人的中风危险。对普通人而言,路面噪音每增加10分贝,中风危险增加14%。但是。对老人而言。噪音起点60分贝,之后每增加10分贝,老年人中风风险就会增加27%。

二、噪音的控制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1.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是一种在传播途经上控制噪声强度的方法。物体的吸声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吸声的效果不仅与吸声材料有关,还与所选的吸声结构有关。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室内空间。

2.消声降噪

消声器是一种既能使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地降低噪声的设备。通常可用消声器降低各种空气动力设备的进出口或沿管道传递的噪声。不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不同。常用的消声技术有阻性消声、抗性消声、损耗型消声、扩散消声等。

3.隔声降噪

把产生噪声的机器设备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使它与周围环境隔开,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叫做隔声。隔声屏障和隔声罩是主要的两种设计,其他隔声结构还有:隔声室、隔声墙、隔声幕、隔声门等。

参考文献

[1]何艳.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之路――基于环境保护制度建构视角的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5期.

[2]杨峰,孙世群.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判及实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8).

[3]郑丽杰,何伟.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J].北方环境. 2011(09).

[4]张根文.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5).

篇9

关键词:噪声污染;特征分析;城市道路交通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相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中以私家车为主的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导致了城市交通道路中噪声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研究显示,在我国中型大型城市尤其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截止至上世纪末就有超过城市人口三分之二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存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问题,在进入新世纪这几十年中,此类现象的发展趋势更是越来越高。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以强化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交通噪声管理对环保的意义

交通噪声是城市中一个主要的污染源,根据资料显示,城市中的噪声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于交通噪声,而且噪声污染还呈现出恶化趋势,高于70dB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强的把不良影响,长期接触噪声,人们容易出现听力损伤,甚至是头晕、头痛。如果受到严重的噪声影响,还会导致房地产、商业大厦、工业厂房等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交通噪声对于环境的危害极大,采取有效的噪声管理措施,将噪声对于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于保障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对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现象进行过调查与研究,并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范围内加大道路交通的投入建设力度,并对原有道路进行大规模的修整与改造,进一步提高机动车车辆质量,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有所加强[1]。在全国范围的30座大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调查研究中显示,北京市噪声情况位列第二十八位,且在几个直辖市中噪声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环境污染对于人们的危害极大。其部分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从总体趋势来看,北京市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已逐渐呈缓解迹象,表格中提及年份前几年交通噪声平均值在70多dB(A)及以上波动,各个年份的交通噪声指数均超标。直至后几年在政府加强了对于机动车的质量监测以及运行路段及时间管理,以及进一步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较之前有所改观,数值有所降低,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水平,但环境保护问题仍旧非常严峻。

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产生原因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说,噪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妨碍人民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各种频率的声音随机组合,城市道路交通噪音通常是指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超过该国家标准而产生的噪音。据了解,国内城市的环境噪声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噪音,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另外,影响交通噪音的另一个最为主要因素是交通量。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其噪声值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交通噪音音律和累计百分率的统计,其音阶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交通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噪音等级基本上不会改变,各统计评价参数的标准差异也减少了,交通噪音的波动也减少了。汽车噪音的频率成分也与车辆所行驶的速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伴随着车辆行驶的速度的不断上升,高频噪声的增幅大于低频噪音的增幅,同一速度变速齿轮越低,交通噪音越大,这是由于低速发动机的旋转速度越高。城市道路的行驶速度一般是不能够太快的,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之下,由于车辆在拥挤时变速器所在的档位比较低,随时都要加速,所以,此时的交通噪音与车辆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值要高的很多。

3.1道路交通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道路交通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速度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监督体系不到位,导致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对于在禁止鸣笛路段不能按喇叭这一规定不够敏感,也就一次次加大了噪声污染的产生,环境保护问题越发严重。

3.2汽车鸣笛而产生的噪音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是汽车噪音,由于汽车噪音源中就属汽车在鸣笛过程中制造的噪音最大,因此,这是造成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即便是道路区间、时间、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鸣笛声也要比正常运转过程中的所制造的噪音高出两倍。因此,汽车喇叭声音占超过汽车噪音标准的70%,这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

3.3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由于不同车型的重量和车辆的自身情况不同,城市公交和卡车发生的噪音也不同。其中,城市公交车和卡车发生的噪音也是主要的消声源之一,在没有标识的情况下,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噪音是由发动机排气门的周期性开闭引起的压力脉冲引起的,轮胎噪音是由轮胎和公路间的的接触产生的噪音,轮胎道也叫噪音,它由轮胎直接发出的噪音和轮胎激励的车体震动产生的噪音构成,公交车和货车本身就很重,乘客和货物量也很多,这两种车型也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产生噪音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3.4城市道路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在各大路口、建筑物间的主干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支线道路建设的情况无论在速度还是在质量方面均不满足经济飞速发展下对道路交通的要求,且在道路布局规划方面出现整体低效的现象。这一情况的产生导致原本应由支线道路承担的交通压力不仅没有被分流,反而进一步增大了主线路的交通拥挤程度,从而导致机动车道路时常出现堵车现象,也加剧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对于环境的危害越发凸出。

4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管理对策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危害极大,在明确噪声污染原因后,应当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减少噪声污染,提升环保质量,以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

4.1建立健全城市道路规划布局体系

通过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的布局放式,可以有效的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适当地调整一下主干道路、支干道路等以及的相关交通线路的长度和宽度,使其适应所在区域的道路交通状况。鼓励居民出行采用低碳化、便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用以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实现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噪声类法律法规,制定精细化的噪声分级规范[2]。除此之外,还要健全道路交通警察等执法管理部门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新兴科学技术,保障道路交通维稳工作有条不紊,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4.2完善居民生产生活降噪措施,提高城市环保性

在临近街区的居民楼与道路之间加装声音屏蔽装置可有效地降低沿街道路交通对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其实际降噪效果也受高度、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加大道路两旁绿化带、花坛内绿化面积,绿色植物具有吸收音波、降低噪音的功效,这样在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同时,还具有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城市的环保性,有助于构建生态环保型城市。

4.3提高管理人员和司机的环保意识

要想解决城市交通的噪音污染,首先要引起有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事实上,管理人员对交通噪音污染认识的界限也是造成严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加强责任感,要实质性地管理交通噪音。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司机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能够彻底的意识到这种交通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造成的危害,并且对驾驶员自身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问题,具体解决的措施是可以通过人民很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说:以环保公益广告,出租车上的环保类广播节目以及电视台等方式来进行宣传,确保人们能够强化环保意识,注重采取环保措施,提高环保水平。

4.4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监管

除上述基本管理方法外,还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控制交通噪音,从大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程度来限制交通噪音。一旦要具体到一个城市,就必须要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并受到相关的制度规定,分析城市以及各地区的落实情况,按照具体交通噪声声源对城市建设和司机行为进行要求,全面监督这一规定的实施,确保从源头上实现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多方面控制城市交通噪音的污染。

篇10

一、在电学中渗透“绿色”教育

现在广东的电力供应仍很紧张,有时还要拉闸限电。我们要提倡生活中需要节约用电,节约用电也相当于节约煤炭和水。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清楚节约能源也是爱护环境的一种体现。在讲到电路的构成要素之一电源知识时,可向学生渗透节约用电的措施。如家里的照明灯、电扇、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在无人的情况下要及时关掉电源,不要总在待机状态;空调温度的设定要合理,一般不要低于26度,人体觉得舒适就可以了;洗衣机要根据所洗衣服的量和实际需要设定程序;电冰箱一般选择放置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另外,要经常注意开关、插座和电线的完好情况,增加用电设备要及时更新线路和开关设备,以免发热绝缘老化发生漏电,浪费电力。以上的做法很多学生平时没注意到,通过课堂的渗透,培养学生节约用电,节约能源意识,还要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向家人、亲戚宣传节约用电方法,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在热机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

当今社会消耗的主要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物理的热机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绝大多数热机是消耗化石能源,消耗石油的量很大,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过50年地球上的石油就枯竭了。目前热机的效率很低,汽油机的效率约是15%到20%,柴油机的效率约为25%到30%,而飞机上的喷气式发动机的效率也只能达到60%到70%。大部分能量被废气带走,各种热机排出大量的废气、各种燃料燃烧时排放到大气中的烟尘、及排放的SO2和CO2还会形成酸雨,酸雨改变了农田的酸碱度,腐蚀了古建筑。数量庞大的汽车行驶时,排放的废气污染是不可忽视的。我国有一些城市出现雾霾,跟汽车排放的废气对城市严重污染的紧密相关。那如何减少消耗化石能源?如何让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在收集学生发表的意见后,老师再引导归纳,列举节能减排方法或开发新能源。比如可通过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来实现。为了减小摩擦需要经常保养机器,适当调节各零部件间间隙,并注意保持等。又如我们可以开发新型燃料的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最后总结:在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例如各种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有部分内能以热量形式散耗到环境中,成为不可利用的能量,也就是可重复利用的能量减少了。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到节能的重要性,在行动上也做到节能,这样我们就有效地达成了教育目标。

三、在声现象中渗透“绿色”教育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和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各种机器轰鸣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噪声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还有次声波,它频率底于20Hz,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雷电、大气湍流、流星、极光和电离层扰动等。另外人类也能制造产生次声波,如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噪音、次声波超标准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噪声污染已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如城市居民所患的神经性疾病中,相当部分是由于噪声造成的。次声波对人类的危害,虽然人耳一般听不到,然而次声波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因为高强度的次声波会令人精神恍惚,影响人的健康,在教学中结合这些知识,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并归纳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通过噪声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从而使有学生减弱噪声意识的。

四、在光现象中渗透“绿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