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室效应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沉闷了许久的数字营销圈最近风行雷动。除了“网红热”,我们也等未了梦寐以求的“下一个”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只不过这一次,VR的驾临来的太猛烈,把我等这些看似高深实则浅薄的数字营销狗整懵了。
“未来,一切的营销,都是为了在场”,这是VR营销最蛊惑人心的宣言,也预示着VR对数字营销的影响巨大而深刻:从内容上,VR内容比文字、图片和视频都更加栩栩如生;在媒介上,VR媒介比报纸、广告、电视和任何屏幕都更加身临其境。而VR营造的“在场感”,力量是巨大的。 Joann Peck和Suzanne B.Shu之前在《消费者研究(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发表的研究表明,触摸到商品的顾客,无论是“真实的状态”还是“虚拟的状态”下接触产品,都愿意付更多的钱购买。VR可以模拟刺激大脑的外部信号,让消费者感觉“真实”和“在场”。它欺骗你的感官和判断,让大脑分不清是哪些是虚拟还是哪些是现实。这种“在场”的沉浸式体验,是VR在数字营销领域内的杀手级应用。
此外,在“讲故事”这个营销难题上,VR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更好平衡。大多数品牌都缺乏段子手的好玩和犀利,也没有网红的颜值和深度。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品牌往往强于对消费者的“理性说服”,而弱于对他们的“感性吸引”。但数字营销不是“奇葩说”,消费者一没有时间,二没有兴趣去听产品的特性分析和优劣辩论。而VR是打通感性,植入理性的最佳媒介。
你为什么要关注VR?
世界变化太快贝塔斯曼数字媒体基金(Bertelsmann Digital Media Investments)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技术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脑的普及经历了10年,智能电话的普及经历了5年,而VR设备的普及预计只需要3年。另据Emarketer的报告,2016年中国市场VR用户数将达到140万,在两年内达到730万。
当一项新的技术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极客装备成为街机电器,应该着急的不仅是产品经理,还有市场营销。“消费者就是上帝”,正从一个虚空的口号变成坚挺的现实。消费者是未来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交换的决策者,也是未来营销方式和品牌关系的定义者。一旦他们习惯了VR,作为品牌,应该认识到流量为王的年代结束了,体验为王的时代开始了。
更何况VR不仅是一项技术。Facebook的CEO和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认为VR将是下一个平台,也是最社交化的平台。虽然现在VR的应用领域主要在游戏和娱乐,但是VR正在快速发展和进化。马克・扎克伯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R会改变人们生活、工作和沟通的方式。
马克・扎克伯格在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勾画VR的未来时强调了VR带来的“随时(anytime)”新体验,VR可以让你随时和朋友一起闲逛野餐,也可以让你随时和朋友在私家影院观看电影。VR将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自由的社交网络,让人们可以创造和体验任何东西,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根据Facebook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三星VR设备Gear VR于去年11月份正式投放市场以来,Oculus store平台上已经有超过200个游戏和应用,人们在Gear VR上观看视频的总市场已经超过100万小时。
科技媒体《商业内参(Business Insider)》旗下的智库Bl Intelligence分析说,在未来的5年,VR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将以99%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VR设备市场份额预计达到28亿美元。这份报告指出,随着设备的普及,VR也将成为未来流媒体甚至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
我们对VR的信心也建立在业界和资本市场对VR的热情和投入上。在全球范围内,做社交媒体的、造手机的、攒游戏的、甚至做福利视频的,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在重金砸向VR。
VR是否具有社交属性?
这是个关键的问题。数字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之一就是好东西能够被分享,好故事能够自发传播。而这依赖于媒体的社交属性。
但是,业内疯传的几大VR营销案例,从Ma rriott酒店的Teleporter到沃尔沃汽车的XC90 VR试驾应用,都是“单机互动”。主流的VR营销应用还处在“自我体验”的阶段,离数字营销狗们耳熟能详的分享、转发、UGC漫天飞的“社交”阶段还很远。
不要着急。在刚刚过去的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 CTO麦克・夏洛菲尔向大家展示了低幼版的“虚拟现实社交(Social VR)”。在会场的麦克・夏洛菲尔邀请远在30英里外办公室里Facebook工程师米克尔・布斯通过Oculus Rift和Facebook跳进虚拟现实世界,畅游伦敦。
他们在虚拟现实的空间互送礼物,甚至留下了虚拟现实世界里的首张自拍,然后通过蓝色的Facebook传送门分享到了Facebook主页上。VR设备甚至可以捕捉表情和动作,实现人们在虚拟世界里实时互动。
VR技术开发公司8 i的联合创始人LincGasking说Facebook的虚拟现实社交演示只是一个开始。他认为用户才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生态圈的关键。用户将为我们创造出虚拟现实世界里的社交方式,而这些是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的。
VR内容制作公司和分发平台Wevr的联合创始人认为VR天生就是一个社交平台,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数字沟通系统。他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学会的一件事情:计算机的核心是沟通而不是计算。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有创意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开发了Slack和Hangouts等工具。我打赌,Facebook将不断创新虚拟社交的玩法,而我们也将逐渐喜欢使用VR作为沟通和社交的主要手段”。
VR的营销应用场景有哪些?
可以是所有,但很有可能不是广告。但也不能绝对,事情的发展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料。比如,微信曾经一直宣称保护用户体验,拒绝商业化和广告,但是现在微信朋友圈小广告已经满天飞了。
设想VR在营销上的应用,需要有想象力,这是大多数圈内人士的建议。
它是新的内容形式,也是新的媒介,同样也会衍生出新的玩法。
数字营销机构Union Squa re Media的CEO Joshua Keller认为VR不同于报纸杂志、广告和电视,没有对创意的约束。比如,汽车公司可以通过VR为用户提供试驾或者虚拟参观,而不仅仅是广告短视频和介绍。已经或者正在尝试这一营销方式的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宝马、英菲尼迪、沃尔沃,这份名单甚至包括老牌的兰博基尼。
VR内容找谁来做,做完后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要了解VR行业的生态圈。
业内知名的VR咨询和研究机构Greenlight VR绘制的虚拟现实生态地图(Virtual Reality Ecosystem Map)是了解VR生态的入门宝典。这个地图包含了超过150家不同的与VR相关的公司,根据他们在VR产业链的分工分为11个大类22个不同领域。至于浮躁而混乱的中国生态圈,网上也有类似的汉化版生态地图供参考,比如易观智库的《沉浸式VR设备市场产业链地图》。
在VR生态圈,我们除了要关注Facebook,Google,HTC和三星等自成一体的独立王国,还要重点了解处在VR内容制作和分发领域的新锐玩家。
内容捕捉。拍摄VR内容需要专门的设备。VR内容捕捉在现阶段主要依赖于360度摄像机、立体3D摄像机、光场摄像机甚至动作捕捉系统来完成。而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GoPro和Google Jump联合推出的全景摄像机套件。整个套件由16台GoPro相机组成,可以往一个方向拍摄4:3比例的2.7K视频。Jump平台的视频组合的软件,可以自动将这些视频组合成“球形”虚拟现实内容。当然,如果你觉得这套设备太复杂并鄙视“伪3D'’的话,你也可以试一下三星新推出的全景相机ProjectBeyond。这个形似飞碟的摄像机采用了立体隔行扫描拍摄以及3D拼接技术,以类似人眼的方式去捕捉场景,以与基于手机的虚拟现实头显三星Gear VR连接,通过无线网络把画面传送到Gear VR。当然,更专业的内容捕捉利器是Otoy和Lvtro等公司开发的光场捕捉相机。
篇2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在2000年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在保险费收入将达到2000亿~2500亿人民币。然而,在中国大众对保险商品还不甚了解,保险意识还很薄弱,保险需求还不强烈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是摆在我国新老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营销活动就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途径之一。本文着重对保险商品营销及创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准确理解把握保险商品营销的内涵
目前,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并未统一,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给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指引导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的一种企业的活动”;二是美国一部分经济学家的看法:市场营销是一咱“通过交易过程满足需求与欲望的人类活动”;三是美国西北大学的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考特勒的观点:“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识别目前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举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服务于市场”。目前第三种看法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它赋予了市场营销较全面、完整的内涵,能够科学地反映市场营销的职能。
基此,我认为保险营销就是与保险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保险人为了充分满足保险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保障需求和欲望,而展开的总体性的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保险市场的调查与预测、保险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投保人的行为研究、新险种的开发、费率的合理拟定、保险营销渠道的选择、保险产品的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在实践中,我认为要把握保险营销,还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保险营销并非等于保险推销。保险营销的重点在于投保人的需要,是围绕满足投保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整体营销,即从搜寻保险市场上的需求一直到完成险种设计以及对投保人投保后的服务等一整套营销活动。而保险推销的重点则在于保险产品本身,主要是为了销售保险产品而进行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保险营销不仅仅包含保险推销,而且还包括保险市场预测、设计新险种、协调保险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经营活动的目标,促进保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等内容;保险营销还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的保险企业活动,也就是在注重促销的同时还注重树立保险企业的形象,为保险企业的发展作出预测与决策,而保险推销则侧重于短期利益,是一种为获得眼前的销售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虽然保险营销和保险推销都以盈利为目的,但保险营销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得利润,而保险推销则是通过直接的销售来获得利润,所以,从营业员的角度来看,营业员要与顾客很好地沟通以保持密切的联系,淡化卖保单的商业行为,强化作客户永远朋友的服务行为。从保险企业的角度来看,保险营销要求保险企业建立一套远比保单推销复杂的营销系统,来完成包括调查分析、实际营销、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活动。
第二、保险营销更适于非价格竞争原则。保险商品价格(费率)是保险人或保险主管机关依据对风险、保额损失率、利率、保险期限等多种因素的分析,并通过精确的计算而确定的,因而它是较为客观、较为科学的。为了维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这一价格一般不能轻易提高或降低。因此,为了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为了促进规范竞争,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保险价格进行统一管理。所以,价格竞争在保险营销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相反而非价格竞争在保险营销中却占有重要地位。
二、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推销或者说推销营销转变的阶段,营销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保险营销及创新则应首先了解保险市场的营销现状。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要性 学习兴趣 多样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5-01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生源危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许多院校甚至打出了“免试入学”的旗号,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素质的逐年下降。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是父母叫“我”读的;有的学生甚至有“混日子”的思想,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考试交白卷,甚至不参加考试。语文虽然是职业院校必修的基础课,但也同样没有幸免于难,呈现出了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
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对他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如何让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呢?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业的基础。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语文虽不像专业知识那样可直接运用,但没有语文知识,人将寸步难行。
随着招工用工制度的改革,找工作大多都需要笔试、面试。笔试不仅考查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往往还考查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写一封求职信,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求职者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应聘面试时,语言含糊、表达不清,很难想象这样的毕业生能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技能如何,用人单位未必可以当场知晓,但语文表达能力却很容易就让人一分高下,大多用人单位会从表达能力类推求职者的其他能力。因此,应聘材料的遣词造句及面试时的对答如流相当重要,语言表达能力在毕业生求职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个在学校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知识的学生在这方面又如何会有好的表现?由此可见学好语文,不仅是就业的需要,还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提升生活品味,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样化教学。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留守少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关爱学生,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更应该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这门课直至爱上这门课,自然会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不仅要从思想入手,还要从学习的形式入手。
一堂课上得好坏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在于学生听了多少,学了多少。很多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自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备的课,课也讲得很精彩,可学生反映却不理想,老师委屈,学生更是不买账,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所需。我曾经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精心设计的教案,满怀信心的走进课堂,却发现学生连课本都没有带,更别说笔和纸了。看得出学生是抱着老师讲得好就听,不好就马上离开的心情坐在教室里。我临时决定调换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找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改编的电影,学生立刻吸引过来,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在一旁加以解说,这对没有预习过的学生更容易理解。看完电影后,我走进学生中间让他们畅谈对主人公的看法,让他们展开想象当回编剧,续写故事的结局。上课不带书没关系,只要学生愿意参与教学过程,依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但不能说这次上课不成功。有了这次教学的经验,我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都会随时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我在放假前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上本来按照教学计划是进行应用文《发言稿》的,可是看到学生的心已经不在课堂上了,随机应变让学生谈谈假期的安排,在讨论中学习应用文写作《计划》,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而且还会积极主动的探讨如何制定假期计划,这让讨厌写作的学生也会在“玩”中练习了写作,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共同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采用较好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尽快进入问题情境的角色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学生即将面临的是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院校的学习也可以看作是岗前培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应用文体教学时,必须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将语文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既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院校语文实用性教学的特色。中职语文的应用文体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让他们切实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应用文体写作技能。如制造类专业(如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写产品说明书、各种操作规程等。而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要他们学会写产品广告,还要会写合同(如购销合同、租赁合同)。学生有了写作应用文体的本领,有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必然如虎添翼,工作顺利多了。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多些耐心、多些爱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快乐的学习。这样不怕职业院校的学生难管,不怕语文课难上,不怕教不出懂道理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孝平.职校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9.25
[2]简尚高,曹章新.《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18页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专业建设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8-01
一、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现状
(一)营销专业人才整体需求增大,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所以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我国房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房产推销员;汽车业的发展,汽车营销人员也将走俏职场;保险推销人员,也将成为热门职业。可见,现阶段市场上市场营销人才的总体状况为需求大于供给,供需缺口较为明显,就业前景较好。
(二)市场营销专业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显示出社会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渴求。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为企业培养有技能的“蓝领”人才成为就业新宠。
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门顺应社会经济大潮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新兴专业,它还在探索和思考中前行,在专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从近几年我市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的数量与需求差距很大。以2010年为例,全市市场营销共有就业岗位一千多个,共有毕业生六百多人,但面向企业的就业班学生数只有近四百人,供应与需求严重不平衡。
(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要求严重脱节。
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普遍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较为欠缺。上岗前,一般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职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较大差距。
(三)市场营销专业不能对接产业,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
近年来,我市各种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中高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我市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基地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人才数量的结构性失衡。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失准,与企业发展的现状较为隔膜。不能根据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标准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和融合,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没有彰显中职学校以“能力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忽略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片面强调理论的学习。
(二)职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缺少针对性。
中职学校由教育部门主办的,缺乏清晰的行业背景,政府和社会也没有相应机构为职业学校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服务指导,面向市场办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体现在专业的开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等方面应变能力比较弱。
(三)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和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和专业两分离。
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合作上,如企业接受职校毕业生就业以及聘请企业、行业专家、领导做讲座等。在教学计划的制定、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学结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环节均缺乏深层次的合作。
四、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新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
当前中等职教教学的普教化色彩仍然较为浓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列入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定位好职业学校市场营销毕业生在新就业人群中的岗位层次,关系到社会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认可。因此,必须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出适应本专业方向特点和行业特色的课程标准,将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列为培养的主要目标。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变革。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以岗位职业资格为依据,确定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要符合企业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
(三)积极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在培养模式上,实行“平台+模块”,即“大类专业+专业方向”,专业方向采用灵活独立的学习模块,最大可能地对接市场实际需要。二是实行“订单式”培养。在办学体制上,建立地方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中职学校与企业股份制办学,成立集团理事会。
(四)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中职学校要成为专业对接产业的主体,引入现代学校制度,成立由学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经济部门及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职能部门领导和资深教师组成,共同规划专业计划开发、专业市场分析等,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发挥决策和参谋作用。
建立定期校企互动机制。每年组织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开设网上课堂,提供在线培训等,主动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和高效化。
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市场营销教学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加强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才能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日新.创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成都大学报
[2]肖双喜.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英语专业;地方高校
百色学院于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升本以来,百色学院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机遇意识,不断总结办学经验,逐渐明确了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区域中心大学的办学定位。革命性、民族性和边疆性是百色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服务百色及周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是百色学院的办学使命。在学校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英语专业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具有较高语言技能和熟悉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人才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更加突出,培养合格的英语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地方高校的天职之一是服务社会,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必须的选择,建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成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拟以百色学院为例,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期进一步深化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百色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建构。“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百色学院始终秉承德高业精志远行敏的校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完善“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于2009年将实践创新平台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该平台是为了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而设置的。除了在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发展平台课程中安排一定的分散性实践性教学外,还在实践创新平台安排专门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公益劳动、入学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英语语言技能实践、英汉翻译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另外,该平台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发明创造以及各级各类比赛,或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考试,或者在学术刊物上等,逐步形成了以实践课程为基础,以毕业论文为主导,以专业实习为主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重视学生校内外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百色学院英语专业始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已经建立多个固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每年暑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百色市各县市政府部门、旅游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践共建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各种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期,到各种实习基地开展各种服务工作,包括为政府部门翻译文件资料,为旅游景区翻译宣传资料等,既体现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也在实践工作中应用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商贸会、体育赛事、国际性会议等英语翻译或接待的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积累翻译实务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精神以及翻译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落实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任重道远。近年来,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一百六十多所专科学校先后升格为本科院校,该类院校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技能操作。理工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基本不存在分歧,学生到某一岗位上进行操作就算实践。然而,如何界定语言类专业的实践,则意见不一,众说纷呈:有的认为只有全部学生下企事业顶岗才算实践,有的认为让学生走出课堂从事语言运用活动就是实践。百色学院一直重视校内外的语言实践教学,校内加大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加快教学改革研究的步伐,校外积极建立实习基地。然而,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可以借鉴参考学习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和经验也非常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还在摸索阶段。
英语专业于2009年将实践创新平台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给实践教学的改革开辟了空间,提供了可操作平台,实践教学比以前得到重视。但是,不能否认,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是大打折扣的。比如,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少部分师生没太把实践教学当回事,他们只是被动地“实践”,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由于专业建设时间不长,教学硬件设施有所滞后或数量有限,没法满足学生课后大量时间的技能实践,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施,进而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真正落实。如何立足地方和本校的教学实际,建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是英语专业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需要不断加深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二、百色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
1.课堂教学轻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本科教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系。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践教学环节确实不容忽视,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如此,因为它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百色学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意识,出台了诸多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然而,和其他升格本科的同类地方院校一样,本科办学历史相对较短,百色学院许多教学改革举措尚在探索阶段,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尽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滞后教育观,实践教学被摆到次要位置。无庸置疑,英语就是用来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地方高校更是如此,其服务地方的功能就体现在用英语来传播地方文化,促进地方贸易、经济、文化等的国际化,所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师不是不明白实践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是,他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被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所驱使,实践性很强的听说读写译课堂还在满堂灌,似乎讲解得不够透彻就没有履行教师的职责一样,所以,听力课上,老师忙于讲解所谓听力技巧,忘了让同学们基于自己的听力实践总结出各自可行的突破听力策略;写作课上,老师忙于灌输各种写作知识,从选词造句到谋篇布局,系统又全面,教师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可到落笔之时还是一片茫然,写作依旧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写作仍然是学生的“重灾区”;翻译课上,老师辛辛苦苦地讲解翻译理论,学生听得战战兢兢,唯恐笔记做得不够周全,可一到翻译实战时就觉得学习的翻译理论好遥远,不知道学那么多的翻译理论该用来干什么。虽然百色学院的英语专业本科只有几年的办学历史,可是,英语是个非常传统的专业,历史久远,教师们很难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革新教法,更新观念。因此,如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2.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为了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可到涉外企业,了解和参与国际贸易、旅游管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流程、经营和管理;也可到政府、事业单位外事部门,了解和参与对外联络业务要求,办公室业务及管理;或到外资企业、外贸公司或有英语需求的其他公司,为其提供现场翻译服务,可借阅一些外资企业、外贸公司的中文或外文文件、资料,为其提供文字翻译服务,增强资料翻译能力或借鉴翻译的技巧;以及到中小学,在教师指导下,实践听课、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这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就英语专业来说,在实习中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来运用,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性不大。除了教学和翻译,其他岗位对英语的要求不会很多,所以,在实习中要真正用到英语的岗位难求,而非教学实习岗位的实习单位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保护其商业秘密,一般不把实习生放在较为重要的岗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百色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整改思路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百色学院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突出实践和实用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与应用能力、较强的口笔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好、适应能力强、能在外贸、外事、文化、旅游、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与英语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基于该培养目标,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践、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建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把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内课堂,学生接受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不论英语专业的何种课程,教师应根据课程实际,探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等,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采取学生主题发言、质询争论、求得共识等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第二课堂指的是课内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场所,该课堂以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个性发展等特点,依托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英语仿读、角色扮演、英语配音、英语新闻播报、辩论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赛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课内知识的实践运用。第三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外从事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如见习、实习、参加各种翻译活动等。这三个课堂必须紧密结合,一气呵成,使学生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课外的种种实践得到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建立互惠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是保证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坚实基础,对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涉及外事、外贸、旅游、政府、学校等部门,需要各方面协调运作。高校要对基地建设有专项投入,保证基地与高校双方合作研究的顺利进行,保证基地领导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奖励支出,保证联系、调研、研讨、检查、总结等会议支出。实践教学基地应该成为高校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平台,应充分利用基地的设备优势、经验优势和高校的人才优势,开展项目合作,实现图书网络资源共享,在管理咨询策划、员工培训、市场调查等方面形成良好互动,实现“双赢”效应。高校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基地人员参加高校的学术研讨会或课题研究,或邀请拥有前沿的业界信息、创新理念和实际管理经验的基地管理者担任客座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活动,以充实高校的理论教学。同时,高校可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安排教师进入实践基地挂职,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主题,参与基地经营管理,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打造“双师型”师资,这样,高校的理论与基地的实践得到有效结合,双方有了实质性的合作,使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朝良心方向循环发展。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仍然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必须得到彻底改变。升本以来,百色学院外语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但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和研究,导致产生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基础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研究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制定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授课节数,增加专业实习和课程实习的时间,围绕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来设计每学年的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使每个学生在4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形成了以课堂训练、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环节构成的,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4]“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5]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百色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着课堂教学轻实践、应用型培养落实未到位等问题。若想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真正落实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经费。根据学校实际建构课内课堂、第二课堂、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模式,建立互惠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讨,坚持学生为本,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创新,才能培养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
[2]董金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9,(2):88-90.
[3]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4):90-99.
[4][5]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2012.
篇6
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归宿点。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促进、强化环境教育,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1.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正在试用的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了解了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教育的目的。
2.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环境教育
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环境观;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高中地理》每2章中讲到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其次,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教学录像片,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良影响,减轻和消除温室效应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以实际行动为减轻温室效应贡献力量,即将观念和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真正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指出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各种信息或材料,去调查研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模式,甚至可以去模拟尝试着解决问题。
3.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生态环保意识
3.1结合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的环保意识。我们在讲述水资源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是生命之源,可是如今水污染却十分严重,请你谈谈如何来治理水污染?
3.2运用数据对比,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学习资源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则为世界平均量的五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再如,我国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则为世界平均量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各88位。通过上述对比,强调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以保护和珍惜使用。学习了森林资源的内容,初二同学自发组织了全年级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分析讨沦,最后向全校发出了“爱护太树,请勿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呼吁;在学习了能源资原的内容后,同学们在教室里每个电源开关上贴了自制的节电标志,提醒每一位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能源”;在学习水资源的内容时,学生广泛地收集、创作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并通过小报形式展出等。
3.3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学习了能源后,学生都知道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此,我们确定了探究性课题《太阳能发电在新疆的可行性报告》
3.3.1.研究目的。了解太阳能发电的优点,培养学生为本区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3.2.研究的可行性。①调查本区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情况。②学习和比较的太阳能发电的优点。
3.3.3.设计研究计划。A组:查阅资料,了解本区日照时间的长短和太阳能情况。B组:查访太阳能发电厂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能源使用情况。c缉:调查对比其他发电方式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教育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3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得不到保证。因此,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成了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正在不断地改善,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地理课堂的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备课不充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尽管也是高考科目,可学校安排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时间紧,压力大,备课的时候就打算以讲为主,通常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课堂上讲授完了,就感觉到放心了,而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时间一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学效果自然就跟不上了。
2. 教学方法不符合学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本杜绝,但另一种极端的教学方式“满堂问”也随之出现了。实践证明,“满堂问”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也不好,学生该有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没形成,该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该掌握的知识始终不能很好地掌握,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被动地学习,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二、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1. 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的。因此,要想组织好一堂地理课,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只有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说明新知识的地理成因。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标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接着,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这样一步步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的合理引导,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学生的自学能力、备用教学媒体等客观现状,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总之,教授不同的内容可变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角色互换法等),让教学动静结合,富有节奏,充满变化,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不断刺激不同的兴奋中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于经济的需求,大量利用于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的短缺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造成生态平衡的失稳状态。随着目前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合理管理和规划环境,才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进步,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1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的概念
1.1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由于关乎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所以对于其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通过利用各种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生态系统以及水土保持、农林业发展等现代化手段,对于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工作。增加对于森林苗木的种植,有效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1.2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主要是对于林区苗木种植的管理手段,通过选择种植地和苗木树,有效地进行种植和栽培,通过现代化技术合理地观测和调控树木生长,控制森林种植的整个环节。
2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现状
2.1水土流失问题
由于树木被砍伐严重,在植被覆盖率很低的地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我国的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就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由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不相同,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比较大,并且还在日益增长。
2.2土地荒漠化问题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部分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这也是生态环境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典型案例,荒漠化的土地没有充分的水源和土质,植物存活率很低,随着荒漠化的扩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并且还容易伴随沙尘天气的产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3耕地资源降低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耕地,耕地的资源在不断减少,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耕地质量,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2.4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随着人们不断地砍伐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大减少了全球绿地面积,没有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带来的危害,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也在人们的肆意开采中不断减少。
3森林培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3.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不断地加强植树造林计划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这对于保护森林的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树木根茎的生长,可以有效地降低雨雪或者暴雨洪水现象对于土地的冲击力度,增强水分的保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2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
通过荒漠地区的树木种植形成森林状态,可以有效降低风速的力度,改变风向,有效地阻止风沙对于土地的伤害,利用树叶对于风沙中砂砾的阻挡,降低对于大气的污染和人类的影响。通过逐渐转变,将荒漠地变成可以种植的农业用地。
3.3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
森林的培育可以有效地确保树木的成活率,根据实际的地区需要种植绿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区周边的温度,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并且随着苗木的大量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森林中空气的湿度,调节气候,起到防旱防涝的效果,有助于周边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和产量。
3.4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全球现在正在不断地生成温室效应,这对于人类的危害很大,林木的种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随着CO2的减少,温室效应也相应得到改善。目前人们对于森林的保护和种植越来越关注,已经在不断地加强绿地区域的建设,扩大森林的覆盖率,根据资料显示,全球的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的深入已不断地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很大,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森林建设就需要加强对于森林的培育养护工作。通过森林培育净化空气质量,减少水土的流失,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舒适、更健康、更安全的自然环境。所以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确保森林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改善的质量。我们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设计合理的森林培育计划,确保计划的顺利开展实施,不断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杰.浅析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技服务,2016(6)
篇9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resour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source character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and points out tha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space is a new kind of resource and gives the specific elaboration on allo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space.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配;使用
Key words: carbon dioxide;emission space;alloc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246-02
0引言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而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的出台具有了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京都议定书》还允许工业发达国家改善森林管理增加森林碳汇,部分抵消其二氧化碳排放额度。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1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安全利用
1989年,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H・Daly)将资源利用最低安全标准归纳为三条:“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社会使用可再生性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晶的开发速度”。从全球角度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利用应该遵循最低安全标准原则。判断二氧化碳空间利用的安全性应该首先确定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允许值,这个允许值不能够使温室效应继续增强。
假设:现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允许值≤1,则是安全的。反之,则进入不安全状态。
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安全利用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协调行动。《京都议定书》的实质就是为了能够合理、公平的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要做到合理,一方面涉及到排放空间合理分配问题(具体表现为各国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还应努力避免二氧化碳的“恶意转移”。发达国家为了完成减排义务,通过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而将一些高耗能、高排放和低附加值的基础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这样的基础产业来完成其工业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经济利益的互补,这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项目的时候也要考虑本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所有国家都应该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发展中国家尤其要注意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恶意转移”。
2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配原则
①人权原则。良好的生态和空气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力,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具有的这种发展权利应该是平等的。从这一基本人权出发,二氧化碳排放权应该按照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分配,人口多的国家应该具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现在国际公约谈判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谈判中应该坚持这一原则,在制定国内有关政策的时候,也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②历史性原则。人权原则从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人人具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但是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的工业生产向大气已经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从历史角度讲,美国等发达资本土义国家,经过将近200年的工业化运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在此期间这些国家消耗了大量能源,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可以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当今世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历史角度讲由于技术落后、生产落后、经济落后,其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很少,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配必须考虑历史的田素。大量研究和数据说明,工业发达同家应该对温室效应的产生负有主要责任,这个后果现在让全世界所有的人来平均承担,显然也是不公平的。发达国家的公民在继承他们的先人留下的财富的时候,也应该为他们的先人对环境的破坏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在二氧化碳排放权分配问题上,对于历史性原则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人权原则得到切实执行的有力保证。③公平原则。公平要考虑历史、现状和未来,也就是说公平要体现历史公平、代际公平并以此决定现状的公平(代内公平)。
西方学者提出代际公平可以简单而又广义地叙述如下:假定当前决策的后果,将影响好几代人的利益,应该在各代人之间就上述后果进行公平的分配。为了做到代际公平,必须遵循"代际多数规则",即当某项决策涉及到若干代人的利益时,应该由这若干代人中的多数来作出决策。但是在实际决策时,尚未出世的子孙后代是没有发言权的。正因为如此,代际公平原则希望这一原则能够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不取决于特定利益集团的特定决策的伦理标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是涉及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在这一资源的利益和分配过程中,代际公平原则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负责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历史公平和代际公平决定了如何处理现在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应对温室效应、气候变暖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面前,世界各国所持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但是所负的责任在度上、量上都应该有所区别,起码在一定时间内,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要微到"代内公平"。代内公平是当代社会就气候温度进行国际谈判和交流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能够取得共识和采取共同行动的基础。
3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配机制
既然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是稀缺性资源,就必须要进行分配,如果不分配,就会产生挥霍性浪费,从而导致这种资源越来越短缺。
篇10
[关键词]大气物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H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83-01
随着人类社会中生产活动和生活日常活动的增加和频繁,大气中人为排放出的气溶胶粒子和微量污染气体的数量大大增加,并且进一步带来了严重的土地污染、河流污染等问题,也会对生物圈及人类生活圈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CO2量不断增多,气候日益变暖,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问题、南极臭氧层空洞问题以及大气平流层的O3层的变薄的问题等等,都会引发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不断地演变成为大气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大气物理研究院的相关学者和研究员的专业性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大气演变规律,减少大气物理状况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现今大气物理研究的重点工作和关键性任务。
一、大气物理学概述
(一)大气物理学概念
大气物理学是主要研究地球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演变的规律和物理相关过程的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大气中的声像、电象、光象、云、降水物理和辐射过程,以及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平流层和中层的大气物理。大气物理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
(二)大气物理学研究内容
大气物理学得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大气边界、云和降水、雷达气象、大气光学、大气辐射、平流层和中流层大气及大气电学等等。主要有光、电、声现象及光、声、、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气象雷达关于大气物理的相关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大气辐射的平衡和大气层的传输转换过程,以及大气底层与降水、地面的温度、湿度和各个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三)大气物理学研究特点
1、学科交叉性。大气物理学存在自身的独立性外,还与大气科学的其他分支有着紧密的联系。大气物理过程受制于大气过程,应用于大气的天气预报和分析。大气物理和天气学、大气动力学等有广泛的联系。很多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的研究数据、结果对于大气物理的研究、分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应用性。大气物理学的研究,不止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的和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的大气物理学的检测数据和研究结论,广泛的应用到大气预报、空气质量检测、雾霾治理和降水控制等领域。大气物理学的这种高度应用性,在未来的大气环境检测、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上也极为重要。
二、未来大气物理学研究热点
(一)大气物理化学问题
国内外地研究已表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导致全球的平均温度处于上升状态,这必然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在温室气体的考量之外,更多的大气物理学者,将眼光转向对流层的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对于温室效应也有巨大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可以吸收大气中的辐射,平衡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大气温度的上升。除此之外,大气的云的厚度和数量及云降水的变化,改变云的光学特性和胶性稳定性,带来云与降水的变化,从而在大环境上改变温室气体对于整体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后,大气物理学中关于大气平流层的相关结构的研究,在全球大气变暖和雾霾问题不断变得严重的今天,大气物理学领域中关于大气物理化学的研究和新的发现,将促使这些关乎我们生产、日常生活的问题更加科学的、有效的得以处理。
(二)平流层臭氧问题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染性气体,导致平流层臭氧被损耗,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强,这也会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大气和自然环境受到影响,正常的生存环境大不如前,也导致了很多起疑病症的出现。国际、国内逐渐加大了对大气层中的中高层的对流层的研究,以更多的了解大气结构的变化对于对流层机构、组成、天气系统的变化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以关于大气物理学中的臭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辅助地面紫外线不断变强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三)云降水学问题
云降水学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物理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近几年酸沉降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云降水方面关于大气物理的结构和变换过程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云降水涉及的相关大气物理要素具有复杂性,和多尺度性,因而,其研究难度和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近几年关于大气物理和云降水检测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对于云降水学得研究也不断地更新,走在大气物理学研究的前端。对于云尺度、云尺度系统、云讲述涉及的系数等问题的关注,也是推进力大气物理学将更多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云降水研究,云降水过程中的大气中的可溶性成分,例如:微量气体和气溶胶粒等,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转化成为雨滴沉降。大气物理学中的关于云降雨的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性问题。
科W技术研究的许多新的成就和发展,都不断地推动着大气物理科学向前不断进步、发展,逐渐的向大气物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类的生产生活处于大气环境中,人类的活动不断地变得频繁,不经意之间,影响大气的状况,使大气状态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为了更进一步精细化的了解大气物理的结构组成,深入发掘大气三维空间的演变过程,有效地利用、科学的研究及不断地改善大气环境,是大气物理学界所有专家、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吕达仁.我国大气物理研究进展[J],物理,1999,28:654-661.
[2] 罗云峰,周休冀,李维亮.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1998(4):159-159.
[3] 王宏七,赵高祥.在各向异性散射大气中用离散坐标法进行辐射强度计算[J].中国科学,1989,19:184-184.
精品范文
10温室气体排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