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回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回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源回收报告

篇1

争取更多资源与实现资源绩效最大化

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中央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把党政所急、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去办,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是中央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发挥工会组织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观点。最近,浙江省总工会就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争取更多资源手段问题进行了调研,到杭州、宁波、舟山和义乌市、萧山区工会走访座谈,对这些地区工会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央这一决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我们对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对资源和手段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对资源和手段的理解。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会更好地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工会在新形势下,协调劳动关系的责任更加重大,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央要求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是从保证工会组织履行社会职能、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提出来的。工会的资源和手段是指工会在履行社会职能中所需要的权利(力)和条件。对资源手段的认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从获得方式看,一般有法律授予性资源,即工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依据法律和政策所拥有的权利和条件,如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群众性监督等;党政赋予性资源,指党和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赋予工会一定的权力性职能和条件,如工会定期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工会参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等;工会争取性资源,就是工会为了履行社会职能从社会整体资源中通过争取得到的权利和条件,如舆论媒体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运用调解、仲裁等司法和非司法途径维护职工权益等。从内涵性质看,一般有政治性资源,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与世界各国工会最大的区别,也是中国工会最大的政治资源,如党委定期听取和研究工会工作,帮助工会解决工作难题,为工会工作指明方向、创造条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工会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经济性资源,《工会法》赋予工会独立的经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权力,这是其他群众团体无法比及的重要经济资源,而且工会拥有独立的工会资产管理使用权利,政府还对工会工作和活动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对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给予政策优惠等。文化性资源,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大学校”,拥有许多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等文化阵地和职工艺术团、文工团、电影放映队和各种文化协会等职工文化队伍及文艺骨干。从表现形态看,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开展工作的人员、资金和物质基础;无形资源则是工作中形成的品牌、叫响的口号,如“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工人先锋号”的创建、“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等。

(二)各地工会对资源和手段的认识。

调研中,各地工会在谈到资源和手段问题时,分别从其属性、定位等多层面、多角度作了思考,特别是对现有工会资源手段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杭州市总从共享型资源、借用型资源和分享型资源三个层次进行了归类,提出了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科学分析各类资源、积极争取新的资源的思路。他们认为,三类资源中应首先开发共享型资源,由工会更多地创造载体,联合其他部门做好工作,如杭州“春风行动”;其次努力争取借用型资源,借用党政部门的力量和手段协助工会做好工作,如税务代征;三要慎用分享型资源。宁波市总梳理了近年来借用社会资源开展的工作,如政府授权的劳模评比、与发改委联合组织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与组织部联合开展“三级联创”、与劳动保障局联合评聘“首席工人”、党政领导挂帅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财政支持下建立的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安全生产共监共管机制、党政工联手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会经费税务代征等。目前宁波市总与社会联办联做、互借资源、互相支持的工作涵盖了工会工作的许多方面。萧山区总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运用有独到的认识,他们认为有形资源是工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忽缺的前提条件;无形资源包括工会参与政治的影响度,党政重视的支持度等,特别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工会要有话语权,给予工会作为重要社会政治团体和政治力量相应的政治地位,把工会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补充”来定位。

(三)工会争取和运用资源手段的总体评价。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 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拥有国外工会组织不可能拥有的资源和手段,也决定了其具有一般社会团体不曾拥有的特殊资源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工会职能的加强和开拓,各级工会勇于破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工会自身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和困难,转变观念,走出工会办工会,逐步改变工会长期来形成的内循环的状况,逐步实现工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为工会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资源和手段。浙江省的情况表明,近年来各级党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工会工作的重视支持程度不断加大,工会可利用的资源和手段不断增多,工会为全局和职工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类资源在各地工会工作中,侧重有所不同,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总体反映出工会资源的拥有程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正相关关系,与工会组织自身的努力争取和作用发挥成正相关关系。

调查同时反映出工会现有资源手段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即不涉及利益的资源手段多,涉及利益的资源手段少;工会努力争取的资源多,党政主动给予的资源少;工会配合性的资源多,作为主体的资源手段少。在利用资源手段方面存在工会争取资源手段的主动性差别程度很大、工会利用资源手段的有效性差异程度也很大。

二、浙江省工会整合社会资源的成功案例

篇2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学装配配置;监管;审计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11〕24号和《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规定》卫规财发〔2013〕13号的颁布实施,政府及卫生部要求公立医院加强医学装备配置全程严格进行监管和审计。

一、医学装备配置监管和审计现状

虽然政府、卫生部以及医院都十分重视医学装配配置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招标与管理,卫生部更是将医学装配配置管理纳入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对其招标、管理制度、成本效益、临床使用质量、安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公立医院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审计监管范围窄。由于审计多为医院内部职能部门,很多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将关注点放在招标投标方面,而忽略了事前可行性论证监管和审计,事后合同签订、验收管理、付款结算等方面的监管和审计。

2、审计监管缺乏力度。医院审计为内部审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为平行管理关系,很多时候使审计工作的日常开展缺乏主动性。而且很多医院缺乏对审计工作重视,存在审计人员不专业,领导不重视等问题,使审计监管缺乏力度。

二、开展医学装备配置监管和审计重要意义

大型医用设备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资本回收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率高等特点。今年来随着医患矛盾不断加强,国家下大力度加强医改政策的推进,势必会对医院更科学化、有效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加强医院医学装备配置监管和审计对于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资金监管、减少成本、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中央反腐倡廉活动开展不断深入,“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决心,加强医学装备配置活动的监管和审计可以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减少腐败问题的滋生,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医学装备全程监控和审计关注的环节

1、可行性论证

为了降低资源浪费,降低盲目的投资医疗设备、防范医疗风险,杜绝因购置不合理而造成的实际工作中设备的限制或重复购买现象,为了杜绝购销领域的不正当行为,公立医院为了加强管理和内部控制应该在设备立项是,就设备用途,经济效益,回收期,配备条件、维修方式等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因此,针对购置前环节,审计人员应该关注:使用科室是否按使用需要提出申请,申请是否按规定报批,是否按规定组织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严谨,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规划、教学、科研及市场需求程度,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卫生部要求及适应医改政策,是否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设备购置资金是否充裕、维修费用是否合适,是否进行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组织招标

组织招投标活动是开展医学装备配置监督和审计的重要环节,也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多发环节。审计部门应联合相关处室部门,积极监督医学装备采购各个环节,以确保招投标活动符合国家招投标管理规定、卫生部各项要求,预防违纪问题存在发生,杜绝盲目配置和闲置浪费,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纳入中央、省政府和省卫生厅集中采购目录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医学装备,应当实行政府(或集中)采购,并首选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采取公开招标以外其他方式进行采购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3、合同签订

同样经济合同的签订是医学设备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当然也是监督审计的重要项目。在经济合同签订这一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该关注:合同是否合法,合同内容厂家、价格、型号、规格、产品、质量是否与招标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完善合规,标的是否与实务相符,意思表达是否合法清楚,文字表达是否严谨,售后服务条款是否适合,保修费用是否标清,价款支付是否合规等方面为题。

4、验收环节

医疗装备的验收管理是装备购置后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检验合同的执行水平的重要环节。医院设备管理科室在设备开箱验收、安装、调试过程中,应该由专门的验收部门和相应专门的验收人员,对设备的型号、品种、规格、厂家、零件、质量等方面,对照招标文件、中标文件、经济合同进行验收,并按照规定填写设备验收单,厂家、使用科室、验收人员三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在验收环节,审计人员应关注:验收报告填写是否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合同金额、厂商、采购日期、设备编号、售后服务方式、配件、使用科室意见等内容,签字是否符合规定,验收报告中设备的品种、型号、产地、技术参数是否按照合同条款要求,设备的辅助设施、零件、专用工具、是否按发票、随货通行、验收单编号、登记入账,编号是否连续,厂家提供的发票是否真实,内容是否与中标内容与合同一致,收款单位是否与中标单位与合同一致。

5、付款结算

审计人员主要对财务付款方面进行审核,审核货款结算是否按合同约定事项进行,付款方式、付款时间、付款内容、收货单位是否与合同一致,有无提前支付设备款的情况,情况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医院内部管理要求以及财务处理是否有效等方面。

四、开展医学装备配置全程监管审计的体会

篇3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34-01

如今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日益增多,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使其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多年管理经验总结管理心得如下。

1 大型设备的购置

有计划的购置反复论证,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经济支付水平情况做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预测调研,得出正确结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首先使用科室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写明设备的功能,在拓展科室新业务方面的作用、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在几年内能收回成本等内容。经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进行论证,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及医院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及讨论,确定设备的购置内容。

在资金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筹资金、信贷及融资方式,信贷和融资是医院设备新的投资形式,可解决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也要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评估。

在确定了设备购置内容和资金来源形式后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设备科准备招标文件。向设备销售公司发邀请函审核各投标公司资质文件。由医院招标委员会选定二、三家资金雄厚、销售业绩好的公司进行投标。医院招标委员会相关科室主任、专家组、纪检等参加招标。根据国家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选定中标公司中标设备,签订设备购置合同。

2 设备的安装验收

在厂家设备工程师及科室人员和设备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核对装箱单、维保单、出厂检验报告等随机资料,安装调试完成后对使用科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或者在定点机构培训,在确认培训完成设备正常运行后根据采购合同医院支付首笔设备款,预留5%~10%设备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再支付设备尾款。设备科在设备安装验收完成后,应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3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好设备档案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开发新项目以及教学科研维修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收集档案资料

①申请购置设备的请示文件批复文件招投标材料、中标合同、协议等购置文件。

②开箱验收记录保修单、说明书等随机资料文件。

③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报告、运行记录、保养记录、报废鉴定材料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2 分类管理

按照正确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设备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收集到的材料收集整理编号编目确保设备档案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号正确保管期限划分准确。

4 专人专职负责制

大型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着使用科室的经济效益,大型贵重设备操作实行专人专职负责。新购置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后操作使用,制定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做好《设备运行登记表》包括开机关机时间,运行情况,操作人签名、诊疗人次、收费情况。每月定期检查,按医院设备管理制度考核,制订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5 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设备运行良好

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采用四级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部门共同参与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来。

5.1 四级负责的管理制度

一级负责制:由科室操作人员负责。以设备外部为主,负责仪器设备表面清洁、零部件是否完整等日常保养工作。

二级负责制:由仪器设备指定保养人员按计划进行保养。主要是内部清洁、等,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指示灯、插件等)进行局部检查测试和调整。

三级负责制: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人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件。

四级负责制:由院领导和科室主任负责。主要负责监督科室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各项涉及设备保养、维修维护制度情况。

5.2 分工负责制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工负责。作为该类型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掌握此类型医疗设备的应用、操作、结构及原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也应同厂家工程人员做好沟通得到技术支持,更迅速的排出故障。实行分工负责制,使大家目标明确,提高了维保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医疗设备的故障率。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科学管理,能够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大型设备的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用物流管理系统,对科室大型设备耗材的用量进行统计,核算出费用,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确定购置年限、原值、维修费用、折旧使用年限等,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扣除人工、水电等费用后进行核算,确定设备的收回成本年限,以此考核使用科室在设备购置申请报告中所承诺的成本回收年限,相应的给予奖惩。

7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维护医疗设备的责任心,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盲目购置设备现象的发生。回收折旧基金又为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的配件的购置及维修奠定了良好资金基础。

大型医疗设备折旧期一般为5~6年,在使用初期(保修期内)尽量使用,以便发现潜在故障。正常使用期(5~6年内)是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的最佳期,6年后为淘汰期(更新换代期)加强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不再折旧。

设备月折旧金=(设备原值-设备残值)/6×12;

设备残值=设备原值×5%;

设备残值为此设备报废后的废品金额。

每月由院财务科从使用科室纯利润中扣除,同时计入“设备折旧基金”中作为更新、维修设备专项资金,如当月纯利润不够扣除,下月继续扣除直到扣清为止,以保证折旧费的落实。

利用折旧基金购置大型设备弥补了医疗经费的不足,为医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

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好报废设备设备,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大型医疗设备的报废应谨慎,需使用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单,经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评估签字确认,再通过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或院上级主管审批后,统一进行设备的废品处理。废品处理的资金应及时上交财务部门入此“设备折旧基金”账中,以利于设备折旧资金(设备折旧残值资金)的回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费风险;风险控制体系

1 电力营销过程概述

电力营销是指电力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向用户提供电力资源与电力服务并且获取销售收入的过程。电费收入是电力企业经济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电力营销工作是开展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电力事业稳定运营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在开展营销过程时,有时候并不能收回全部电费,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部分用户拖欠电费的情况。拖欠电费的不断增加使得电费风险越来越大,长此以往,给电费的回收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必定影响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

2 电费风险分析

2.1电费风险分析方法

一般情况下,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比较单一,但是其来源比较多。电费风险与电费损失程度的高低直接相关联。一般来说,电费损失越多电费风险也就越高。因为电力企业的用户群层次高低不一,他们造成的电费损失在程度上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电费风险的分析,不能仅就某一重点客户进行调查研究,而是要综合考虑用户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进行电费分析时,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风险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ISM樟型分析法等。

2.2电费风险的构成要素

第一、业务扩展管理风险要素。在供电企业中,业务扩展是第一步工作,对于申请用电的客户,供电企业有责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对于不合法的用电项目不能受理。如果电力部门在工作上疏忽大意,通过了不符合国家要求的用电项目申请,日后客户被依法强制停止运营,必然会影响电力部门电费的正常回收,加大了电费风险。

第二、电费安全要素。主要包括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收费风险等。因为在平时操作中,电力工作人员在抄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差错以及将数据导入系统时也可能会失误,这就造成了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是指电力部门没有根据国家规定及时修正电费价格。电力企业没有及时通知缴费和对逾期不交的没有催缴是造成收费风险的主要原因。

第三、现场服务风险和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前者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装置装拆、装置试验检验及故障处置等风险。现在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因此供电企业应该高度重视。

3 电费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3.1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组织架构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企业在开展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时需要同其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企业要想改善电费回收的风险问题,必须要从内部风险控制抓起。内部控制体系能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关键是要善于运用风险管理理念与新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三条防线,第一条防线为企业对外业务职能部门,第二条防线为财务部门,第三条防线为电力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相的互协作和相互制约非常重要。

3.2 加强内部控制措施

在任何企业中,加强内部控制都是非常必要地。电力营销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的加强需要坚持经营策略与风险策略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内部岗位分工明确,授予不同权责。对于不相容的职位要做到分离,对于和内部控制有关的各相关岗位明确分工,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规定每个部门授权的对象,权限范围和额度,任何人不得违反规定作出超出其职责以外的决定。针对某些特殊的文件,准予批准的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对其作出的决定负责。

(2)建立电费内部控制报告制度。经供电企业研究决定一个具体的方案,方案内容至少包括报告人与接收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地点。报告时必须遵循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绝对不可以弄虚作假,务必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基础。定期与不定期的内部报告也能够方便供电企业掌控业务发生情况。

(3)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有利于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更细心谨慎,避免一些操作失误。企业可以把个人工作责任与工资报酬结合起来,根据多劳多得,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规定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奖惩方法。

(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熟悉企业的有关规定与流程,容易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是对企业业务工作进行好坏的监督与评价。

3.3 改善电费回收策略

(1)拓宽用户的缴费途径

在我国,电费缴纳途径依然比较单一,这是造成电费不能及时足额收回的主要原因。拓宽缴费途径突破了传统缴费渠道,方便了用户,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风险。在部分农村,电费缴纳是业务员定期定点去收,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给用户缴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供电企业应改变传统模式,积极与各大银行合作,在农村以及交通不发达的地方适当多设置一些缴费网点。

(2)积极与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合作

我国的供电企业基本上都是私营机构,其主要目的自然是盈利。当使用者长时间拖欠电费且拒绝缴纳时,供电企业完全有权利停止向其供电。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受到政府保护,即使发生了上述情况,供电公司依旧要向其保持供电,不可以中断,这给电力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因此,电力营销部门应该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上级部门的理解与帮助,共同督促欠费企业及时缴纳,减少电费损失,促使电力事业更好的发展。

(3)合理运用法律武器

法律武器是保护我们每个人合法权益最有效的保障,对于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可以建设一个法律部门,吸引一些既熟悉电力系统知识又熟悉法律的专业人才,当出现用户在催缴时仍然拒不缴纳的情况时,就到了这只团队发挥作用的时刻。运用法律武器,最大可能维护企业利益,追回那些不必要的损失。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维权意识,利用法律制度,帮助自己将不合理损失降到最少。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营销全过程当中,电费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供电企业所能做的仅仅是将这种风险降到最小。我们知道电费风险主要包括了业务方面,安全方面和服务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转移风险和将损失控制到最少。但无论如何,人在任何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中都是占据第一位,其次再是其他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新技术的运用。电力企业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再结合各种方法,有效减小风险,最终实现电费及时足额回收,实现效益越来越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宗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篇5

第一条为促进省级地方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以及本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省级批准立项与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省级地方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的重要补充,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三条省级地方项目资金来源:

(一)省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省本级到期回收的有偿资金;

(三)省本级资金占用费、银行存款利息等其它收入。

第四条省级地方项目坚持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第五条省级地方项目分为三类:(一)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工程建设、农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三)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包括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和推广,以及农民的培训。

第六条省级地方项目管理程序分为项目前期准备、申报审批、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和运行管护五个阶段。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

第七条省级地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开发规划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论证等。

第八条省级地方项目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其深度要达到或接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

(一)土地治理项目:应包括项目背景(自然、社会、经济等现状)、水土资源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治理范围、地点、规模、工程量及主要工程、农艺措施、项目区现状及工程平面布置图、投资概算、筹资方案及经济效益分析、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项目背景、资源条件和利用程度、建设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建设地(场)址、期限和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及项目工艺流程图、投资概算和筹资方案、主导产品的销售预测和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组织实施、运行管护和还款计划。

(三)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包括示范意义、建设地点、示范规模、示范技术和示范方法,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实施项目的基础条件,示范推广的主要技术,技术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优势;投资概算和筹资方案、效益分析及辐射带动面积、组织实施及运行管护。

第九条评估论证。省级地方项目由省组织评估论证,但项目推荐市、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必须组织初评,并出具评估意见。

第十条省级地方项目要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并上报项目实施计划。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置计划,配套设施设计,主要工程概算,项目区现状图和工程设计图等。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由县组织编制,报市审批。

第三章项目申报审批

第十一条省级地方项目按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批,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局组织协调,各市、县及省直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省级地方项目申报,必须符合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产业政策以及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三条各地申报的省级地方项目必须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资金来源和还款有保证,当地干部和群众有较高的开发积极性。具体为:

(一)土地治理项目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开发治理的地块要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受益群众面广,单个项目连片治理面积,平原地区需在1000亩以上,丘陵山区不小于500亩。并且得到项目区农民的支持和同意。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本地区农业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农民显著增收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流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

(三)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主,具有不同区域特点和示范、推广价值;有市级以上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作为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有合理的专业技术力量配备。按照规模化示范的要求,粮棉油等种植业示范项目建设规模不得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不得少于3000亩。

第十四条各地在申报省级地方项目时,应按规定报送以下材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包括项目单位申请及市、县财政局的申请报告,以及市、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评审意见。

(二)项目建议书(要达到或接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

第十五条各地申报省级地方项目,市、县应严格审查,并在每年10月底前一式3份报省农业综合开发局。

第十六条对各地申报的省级地方项目,由省负责立项审批。省级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出具项目评估意见,并据此作为项目是否立项的依据。

第四章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省级地方项目资金使用范围

(一)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助

1.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小型水库、机电排灌站、机电井及配套设备、设施;支渠以下排灌渠道的开挖、疏浚及配套建筑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和设备。

2.购置中小型农业机械及配套农业机具;修建农村机耕路、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及平衡施肥等。

3.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以及建设苗圃、种子等基础设施。

4.农村生态建设,包括发展农村沼气等。

(二)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

1.经济林等基地购苗、引水设施和机械施工费用;大棚蔬菜基地的支架、薄膜、取暖及灌溉设施。

2.畜禽养殖场购种畜禽、土建及必需的生产设施,水产养殖购种苗及必需的基础设施。

3.农副产品加工及服务项目的土建、设备及必要的管理设施。

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各类专业协会组织建设。

(三)扶持农业科技示范,用于农业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以及培训费用。

第十八条省级地方项目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严格执行农发资金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省级地方项目财政资金采取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方式投入,原则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示范推广类项目实行无偿投入,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贴息投入或有无偿结合方式扶持。

第二十条财政无偿资金通过市、县财政部门逐级拨付,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财政有偿资金由县统借统还,财政有偿资金借款期限为4年,并收取2‰月占用费,到期本金和占用费一并归还;借给用款单位时,必须实行财产抵(质)押或担保方式发放。

第二十一条按照“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要把财政有偿资金的偿还责任落实到债务人,确保财政有偿资金按期足额收回。回收的财政有偿资金继续用于省级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第二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要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对资金拨借、使用和资金债务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对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第五章项目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如遇特殊情况,确需改变资金用途,并且调整量占资金总量40%以下的,由市级批准;超过40%的,必须上报省审核批准。凡纳入计划的项目,要按期建成,并达到项目规定的建设标准。

第二十四条项目建设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对单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单项工程的施工,要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第二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市、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严把质量关。

第二十六条市、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在每年3月底前向省报送上一年度省级地方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和资金财务决算表。

第六章项目验收与管护

第二十七条省级地方项目竣工必须经过项目批准单位验收。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国家规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工程建设标准,各类项目立项及计划批复文件,以及经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计划。

第二十八条省级地方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到位、使用和回收落实情况;效益情况;工程运管情况。

第二十九条省级地方竣工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验收,县(市)全面准备,市要全面验收,省重点抽验。省级地方项目验收一般与国家立项项目验收同期进行。

第三十条省、市验收时,县级项目执行单位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验收报告。包括:项目管理情况,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效益情况及存在问题;

(二)项目计划批复文件和资金拨借文件;

(三)验收统计表(具体格式按国家竣工项目统计表填)。

第三十一条省级地方竣工项目抽查验收后,要按验收标准对被验收项目做出综合评价。验收不合格的,除要求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外,要酌量调减投资或不安排省级项目。

第三十二条省级地方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要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发挥长期效益。

第三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省级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搞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篇6

第一条为推动企业科技研究活动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提高企业研究开发的经济效益,缓解产品开发和市场要求脱节的问题,规范研究行为,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科研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指企业为实现科研与标准化工作相同步,在组织保障、标准化战略与体系以及研发过程的标准化方法等方面所建立的工作要求。

第三条本意见适用于高新区内企业在开展所承担的国家、地方科技项目和企业自己开发的科研活动时,建立科研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机制要求。

第二章组织保障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最高管理层中指明负责研发与标准化同步工作的人员,并设立专(兼)职的标准化管理部门。

第五条企业应有2名以上专职标准化人员,经培训的标准化人员(含专兼职)比例不低于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企业专职标准化人员应有获得有关单位颁发的标准化资格证书。

第六条企业应将标准化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年度标准化经费投入不低于科研经费的10%。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并将标准化成果纳入科研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宣贯与培训制度,加强对标准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全体员工应有标准化意识。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标准化信息、科技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等数据资源的检索渠道。

第三章标准化战略与体系要求

第十条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研发战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标准化战略,对科研与标准化的中长期目标作出明确规划。

第十一条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管理办法,促进科研与标准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十二条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以提高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第十三条企业应依据《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建立内部的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取得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证书。

第四章研发过程的标准化要

第十四条科研人员应不断学习标准化知识,掌握标准化的最新动态。科研人员中专(兼)职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比例不低于10%。

第十五条研发项目负责人应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项目组中应明确标准化责任人。

第十六条项目预研阶段,应检索、调查和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国内外标准及知识产权等信息,做好标准查新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立项阶段,应在立项文书中明确标准化目标及经费预算,立项审批时应有标准化人员参加。

第十八条项目设计与研发阶段,标准化责任人应及时对产品图样与设计文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等标准化审查,跟踪相关的标准、知识产权等信息,研究项目成果标准化的可行性,并确定标准研制计划。

第十九条项目试制阶段,应进行生产工艺、工装的标准化程度与继承性审查,制定相关的工艺流程及作业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并进行验证和完善,同时完成产品企业标准的草案。

第二十条项目成果验收阶段,应有标准化专家参加验收工作,并对形成的阶段性标准化成果进行评估,形成标准化审查报告。

第五章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及时将科研成果中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并依法备案后,方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或进行生产。

第二十二条鼓励企业积极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及时跟踪和收集产品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与回收处理过程中的各种质量与技术信息,不断完善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及时修订科研过程各环节系列标准。

第六章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工作考评

第二十四条企业在科研项目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科研项目立项书、承担项目人员及职责分工材料;

(二)预研阶段时收集的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知识产权信息材料;

(三)产品图样与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

(四)工艺、工装等标准化手册;

(五)企业标准编制计划、草案和备案文稿;

(六)项目标准化审查报告;

(七)项目验收报告;

(八)产业化报告。

第二十五条高新区经发局和市质监局高新分局可组织专家组对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情况按第二十四条要求进行考评。专家组由标准化、经济或科技领域内有关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

第二十六条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评价遵循企业自愿的原则,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

对于科研与标准化同步机制考评合格的企业,高新区管委会在标准化战略资金资助、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推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单位评选等工作中给予优先安排。

第七章附则

篇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管理问题。*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相关文件。国务院确定“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小煤矿的整顿工作”。省政府明确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任务。去年以来,我市对8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实施了强行关闭,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扩大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成果,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了《白银市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意见》,并已报经省政府批复,标志着我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煤炭工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多年来,煤炭工业为全市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我市煤矿尤其是小煤矿大多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为乡村集体办矿,受当时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煤矿点多、面广、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生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压力很大;采煤手段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企业产权不清,责任主体不明,非法转让和承包现象难以根治;矿工生活条件极差,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治理滞后,影响矿区社会和谐稳定。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对我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提升煤炭资源整体开发水平、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和安全防范能力,实现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是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资源整合是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选择。实施资源整合,有利于解决矿权分散、布局不合理问题;有利于治理滥采乱挖、无序开采现象;有利于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贫富兼采兼收,优质优用,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也有利于建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新机制,推动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资源整合是实现煤炭工业集约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是资源整合的根本宗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通过大矿兼并改造小矿,推进矿山企业联合重组,有利于促进资源开发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提高矿业生产集中度,有利于实现低成本扩张,培育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化矿井,提高煤炭开发整体素质。

资源整合是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迫切要求。我市煤炭可采储量不到10亿吨,按照目前的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开采年限超不过20年。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回采率刻不容缓。实行井田整合,优化矿区布局,可以促进企业采用先进回采工艺,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促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相对聚集,有利于改造和提升现有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资源勘查开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资源整合是提高煤炭开采效益的重要手段。采矿权实现资产化管理,将使产权进一步明晰,国家利益将得到充分体现,采矿权与经营权得到有机融合,乡、村集体和承包人、投资人利益得到全面兼顾,从而有效遏制非法转让,减少国家税收流失。也有利于促进采矿人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矿山服务年限。

资源整合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现实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可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增强办矿者对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技术创新、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风险的责任主体意识,促使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增加安全装备投入,强化安全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

资源整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采煤塌陷区群众生活生计困难是影响我市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就有可能演化成重大社会问题。推进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化、现代化、洁净化程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收取采矿权价款,也为治理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持。各县区、各企业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下联动,排除干扰,迎难而上,标本兼治,确保我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任务,加快进度,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这次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提出的“整合提高一批、扩能改造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税收、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围绕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煤炭开发新格局,实现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煤炭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确保矿区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

《白银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确定的煤炭资源整合目标任务是:全市88个地方煤矿企业中,不参与资源整合的15个,资源量较少不具备整合条件采完自行关闭的3个,参与整合的70个。整合以后,全市保留41个煤矿,减少29个,加上资源开采完毕自行关闭的3个,总计减少煤矿数量32个。煤炭企业减少率45.71%。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县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平川区将现有地方煤矿企业由55个整合为31个;靖远县由15个整合为11个;景泰县由18个整合为14个。

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在今年6月20日前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任务。在半年时间里,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是《白银市煤炭开采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了《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制定了关于建立靖远矿区采煤塌陷区治理长效机制的办法,并经省政府批复。我们要抓住关键,综合施治,按期完成整合任务。具体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采矿权设置要科学合理。在数量指标、生产能力指标、面积指标、回采率指标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宜大不宜小的原则,立足长远发展需要,将煤炭资源优先配置给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推动大型矿业基地建设,促进煤炭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实现煤矿开发合理布局。整合后的煤矿只能保留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严格按整合要求规定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绝不搞假整合,不能让历史问题重演。

二是把有偿出让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煤炭资源整合是一次利益关系的大调整。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激活市场要素,为有偿使用注入活力。我市小煤矿绝大部分属于乡镇、村集体矿,涉及千家万户。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工作做精做细,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和乡村集体利益不受伤害。为此,要确定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对退出资源重组的一方,另一方要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原则给予和理补偿;资源整合后的新法人要与所涉及的乡、村集体充分协商,承担必要的经济利益补偿;对关闭淘汰的合法煤矿,各县区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偿标准,支持鼓励退出煤炭生产经营领域的乡、村集体或矿主,从事煤炭加工产业及其他新型产业。

三是进一步理顺煤矿产权关系。注重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问题,采取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拍卖等多种形式促进资源整合。坚持互利互惠,绝不能强买强卖,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绝不能搞暗箱操作,坚持诚实信用,绝不能言而无信。要坚决纠正过去采矿权、经营权、财产权分离的现象,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煤矿现有的有形固定资产评估,对地下的资源储量采矿权价款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原办矿人、出资人或国有股确定权益归属比例,明确采矿权人,依法办理法律手续。

四是要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把这次资源整合作为落实规范煤炭企业管理的一次重要机遇,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切实加强煤炭企业税收管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按照市上制定的相关规定,足额提取煤矿安全生产费用和煤矿维简费,逐步建立煤矿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和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煤矿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要督促煤炭企业规范用工,确保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矿工工资,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煤炭资源开发进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五是确保按进度要求完成整合任务。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白银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确定的步骤,合理配置力量,加快工作进度,扎实认真地做好各阶段的工作。6月份,各县区要对本县区煤炭资源整合进行自查验收,严格标准,严格检查,严格要求。特别要对安全生产系统情况,安全设备配备安装情况逐一进行检查,凡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6月底前向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提交自查验收报告,申请市级验收。

三、加强领导,综合施治,确保整合工作落实到位

煤炭资源整合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没有前例可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估计资源整合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责任,认真做好协调落实工作,保证煤炭资源整合有序进行。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搞好这次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市上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工作。各产煤县、乡政府要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整合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经费,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市、县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煤矿资源整合工作的协调、服务与指导,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区范围划定和采矿许可证报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立项审查报批。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和注册登记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煤矿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报批。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及职工及职工生活条件进行审核,及时报批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煤矿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依法核定整合后煤矿的爆炸物品用量。司法部门负责法律咨询,搞好法律援助。电力部门负责切断关闭矿井的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经委负责煤炭经营市场监管。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查处非法用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整合工作经费的审批拨付。税务部门要做好税务登记及税控系统安装。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查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

篇8

关键词:建筑能效测评 ;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实测值; 有效期;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建筑能效测评是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和评估,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按照建筑物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物能效水平,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

为推进节能减排,住建部于2008年制定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推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此后,不少省、市相继开展了建筑能效测评。以江苏省为例,2010年3月江苏省住建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贯彻落实的通知》。 2012年1月江苏省住建厅《关于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中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应进行建筑能效测评的建筑工程项目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验收”。

1.建筑能效测评的基本要求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分为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和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理论值标识在建筑节能部分验收前进行,建筑能效理论标识有效期为1年。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完成后,需对建筑物实际能效进行不少于1年的现场实测。根据实测结果对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等级进行修正,并给出建筑能效实测值的标识结果,有效期为5年。

建筑能效测评包括基础项、规定项与选择项。例如,某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简体结构,按照节能率为50%设计,建筑用能系统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有效减少了建筑能耗。对该建筑的建筑能效理论值使用软件评估和性能测试进行测评。测评步骤:1)建筑物构造尺寸按竣工图纸;2)建筑物外门,外窗的保温和气密性能以施工进场取样报告中的数据为准;3)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以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中的数据为准。现场抽查数量按照《建筑节能施工验收标准》进行;4)楼梯间隔墙和地面按照施工验收报告;5)屋面材料导热系数按施工现场见证取样检测中的数据报告,其厚度按施工的平均厚度。通过5个步骤的采集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软件模拟得到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能耗,此数据必须符合所在地区要求。

以下是规定项的测评。1)建筑外窗的密气性:按《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级别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要求进行检测,主要审查门窗、现场三性检测报告及数据。2)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主要查看现场施工文件,并用红外热像法对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查,判断是否采取保温措施及保温措施。3)空调采暖冷热源:其测评是根据竣工图纸及施工现场文件,确认空调冷热源是否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记录空调冷/热源方式。4)空调采暖设备:根据竣工图纸及施工现场文件,确认空调采暖设备。采用地源热泵为空调机组冷热源时,应确保水资源不被破坏、污染、浪费,根据提供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案,审查是否满足要求。查看设备机组参数。电机驱动机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相关规范的规定。5)、水泵与风机:根据竣工资料及现场设备,记录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η,供回水温差ΔT及水泵设计扬程H,计算ER值。查看竣工资料及现场设备,确定其热水泵输送能效比,确定风系统形式及风机设备参数,记录风机全压值P及风机电机总效率η(包括风机、电机、传动效率),计算Ws值。6)室温调节:查看竣工图纸及现场施工情况,确认其室温调节方式。7)水力平衡措施:确认其是否有水力平衡设备,设置水力平衡设备,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8)控制方法:查看竣工图纸及现场施工情况,确认其是否有监测、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9)照明:查看竣工图纸及现场施工情况,计算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查看是否采用节能灯具及节能开关。

以下是选择项的测评。1)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根据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调及生活热水能耗的比例加分,确认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类型。2)自然通风条件:根据竣工图纸及施工现场,查看设计院出具的通风与采光分析报告,核查是否进行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设计。3)变水量、变风量:根据竣工图纸及施工现场,查看空调系统是否能进行变水量或变风量节能控制调节。4)楼宇自控:根据竣工图纸及施工现场,查看是否有楼宇自控系统,其功能是否完善,各子系统是否能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5)废热回收:根据竣工图纸及施工现场,查看是否有废热回收。6)管理方式:查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用能管理制度,对建筑冷热源、空调输配系统、照明、生活用水、家用电器等部分能耗是否实现分项和分区域计量与统计。采用楼宇自控系统的建筑物,查看是否具有节能管理措施,楼宇自控系统(BAS)是否根据冷热源负荷的需求自动调节冷热源机组台选的启停控制;是否进行空调系统设备最佳启停和运行时间控制等。

2.执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中的思考

一是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中,需先定量计算建筑的能耗和节能等级,计算结果作为能效测评标识的基础数据。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是当前广泛的计算工具。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数据计算时,使用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或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的不同版本,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使评价进行困难。二是当前的建筑能效测评系统大多有隐含假定,在设计和检测评定上,存在全面的“理想化”的实施理念。因此只有在明确可行的检测细则、严格的检测标准,确实可行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基础上,同时设计、施工、检测、评估、质监人员确实履行其职责,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能效测评的真性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三是推动建筑节能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建筑节能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市场服务机制未有效建立。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可操作性不强。为此应不断深入开展建筑能耗统计工作,为制定不同类型建筑能耗定额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印证各类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加强对光电、光热、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能耗监测工作。现在新型节能技术不断推出,在评定这些新技术时,必须从技术、经济、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考评,但建筑能效实测值的工作尚未大面积开展,许多技术参数未得到有效证实和反复论证、检验。

3.结束语

在建筑物中如何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值是一个大问题,政府应建立配套的政策进行支持。一方面通过法律或政策,要求建设单位在竣工或出租房屋时,要给出建筑能耗标识证书;另一方面,通过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建筑拥有者进行能耗标识。同时,作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的组织方和监督方,政府要建立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以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国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及房地产市场情况不尽相同,只有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标准和规程。如此才能使建筑能耗标识具备客观性和权威性,并获得建筑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篇9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21;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0010-0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煤炭资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煤炭资源都分布于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由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求企业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影响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上环保法规的日臻完善,企业为治理环境的代价越来越大,环境成本在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企业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将会严重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煤炭企业为对象,探讨了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的方法,目的是为保护环境、提高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一些建议。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责任分析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保护环境是煤炭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既来自于法律法规,也来自于企业的自我承诺,甚至也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呼声,这种责任和义务最终要转化为企业的环境成本。因此,分析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责任,是决定煤炭企业如何采取成本控制措施的前提。

1.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环境成本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义务由谁来承担,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一般来讲,煤炭资源在国家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对社会价值创造的贡献度越高,人们对煤炭产品对环境破坏的容忍度就越大,对煤炭生产活动的限制就越少,社会愿意承担环境成本。反之,人们则会降低对煤炭产品对环境破坏的容忍度,对煤炭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环境成本的大部分则由企业自己承担。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替代能源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煤炭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度在逐步降低,人们对生存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承担的环境成本份额越来越大。

2.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高,社会对生产活动的约束也就越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也越完善,煤炭资源的开采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煤炭企业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也就越大,煤炭环境成本也就越高。

3.企业自我承诺的义务

既然人们十分关心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那么如果企业主动加大环境保护支出,既可以降低环境法律风险,又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获取税收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把履行环保责任仅仅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把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行动,愿意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责任。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从环境成本控制的角度看,环境成本由事后的环境治理成本与事前的环境预防成本两大块构成。前者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及之后,企业按照环境标准和达标排放的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的成本,以及环境整治成本;后者的范围更加广泛,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更有意义,包括替代材料成本、清洁生产、环保设备投资、节能设施投资、废弃物再生利用、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方面投入的成本。从二者的关系上看,事后的环境治理成本与事前的环境预防成本存在消长关系,如果加大事前预防成本可以降低事后的治理成本;反之如果降低预防成本,必须投入更大的事后环境治理成本。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任务是适度增加预防成本,以实现二者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建立成本核算体系

资源类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显著的特点。就煤炭企业来讲,其生产过程既是时煤炭资源消耗和煤炭产品的产出过程,又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过程。因此,煤炭企业不但要组织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而且还要组织环境成本的核算,以便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和合理控制环保支出提供决策成本信息。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和日常的成本会计实务中,尚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核算,环境成本费用分属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在这一核算体系下,成本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于外部报告会计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属于财务会计范畴,无法为环境成本管理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例如,环境成本控制决策需要将环境预防成本与事后环境治理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环境成本控制方案的优劣。这就要求企业从环境成本管理的要求出发,将原来混杂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环境成本分离出来,为环境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专门的环境成本信息。

2.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

随着成本管理技术的改进,传统产品成本控制方法对企业产品成本的贡献已经接近极限,要想进一步取得产品成本控制上的突破,必须更新成本管理理念,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就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传统的以生产过程为成本控制重点的成本控制理念不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空间由生产过程拓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求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采取成本控制措施,特别是要把产品控制的重点放在产品设计阶段而不是生产阶段。因为,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设计阶段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占用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80%以上,也就是说,产品的结构和生产工艺一旦确定,最多只能再降低产品成本的20%。反过来讲,要想在成本控制上有大的突破,最关键的不是成本控制方法的改变,而是成本理念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正是在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成本优势而产生的成本管理理念。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管理思想要求产品成本控制从产品设计开始,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报废等所有阶段的成本费用均纳入成本管理的过程,它要求设计人员参与成本控制、财务人员要参与产品设计过程。就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而言,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思想要求必须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评价,使污染预防和资源控制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3.生产方式的创新

环境成本的源头在生产,所以要想降低环境成本,就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适应环境成本控制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它要求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就应当考虑环境成本,进行环境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以期通过工艺改进,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并将环境成本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将环境成本浪费消除在工艺设计阶段。

4.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的创新

环境成本控制首先要确立成本控制的标准,因此,环境成本控制必须推行目标成本法。通过目标成本与责任成本评价和考核相结合,构建责任会计体系。成本企画是在目标成本法引领下的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以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思想为基础,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创于日本丰田公司,很快被应用于其他公司,它帮助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确立了日本产品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使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成本企画是一种前瞻式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同样可以被引入到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通过工艺设计和“纸上生产”,对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进行反复测算和改进,使环境成本达到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

5.实现环境治理的集约化

环境治理的集约化是指采用经济手段,使环境治理的责任与环境治理活动相分离,从而实现废弃物的集中排放和集中治理,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环境治理效果,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如可以由多个企业出资购置环境保护设施,采用公司化运营方式,对成员企业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排放、集中治理。

三、结束语

环境成本支出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降低环境法律风险、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获取税收优惠的机会;与昆同时,企业还要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盈利成本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及早发现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预测在环保方面所可能需付出的代价,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环保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同时煤炭企业还要树立成本管理的新理念,实现成本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转变,从根本解决环境成本控制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篇10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

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所属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部门的划分和设立,各部门关系的确定,职能、职权和业务工作的分工,人员编制、技术力量的配备与协调等。机构设置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最精简的、职责分明的、合理的机构设置可以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由业务机构和行政机构两大部分构成:业务机构主要执行文献的选择、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提供使用等职能;行政机构主要是为图书馆业务工作提供条件,支持和保证业务工作的完成,负责秘书、外事、公共关系、人事、财务、安全保卫、物资供应、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

阅览室是读书的圣地,是求知的摇篮,是文明的场所,应时刻保持安静、整洁、美观。大家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要遵守管理制度,尊重并支持管理员的工作。借阅书刊凭借书证学生证,每人每次限借一本,报刊阅读限于阅览室内,不得带出。阅读完毕,按管理员要求,归还到位,并当场领回借书证或学生证。确因重要资料复印需要带出报刊者,应与管理员协商,交纳押金后办理借出手续,且必须在一天内归还。

保持阅览室安静,不得大声谈笑、喧哗;不能使用外音播放器;移动电话应调至静音状态,接听电话应到室外;搬动桌椅避免发出噪音,不得在阅览室吃零食,不得乱扔瓜果皮壳和纸屑等垃圾。爱护报刊及设施。避免茶水、饮料等污损报刊,污染环境。避免随身物品磨损、划坏阅览室桌椅、墙壁、地面等。阅览室是集体学习场所,提倡文明阅读。应保持言行及穿着大方、得体、文雅。对不慎损坏的报刊和设施要勇于承担过失责任,主动征询管理员意见,按相关规定予以赔偿。对管理员工作有意见可以以适当方式提出,也可以将书面意见投入“意见箱”。

管理员是阅览室管理的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负责报刊、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维护,制止不良行为,管理员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管理员要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得聊天、吃零食和处理私人事务,更不应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管理员要严格执行报刊入室和借阅手续,并认真检查每份回收报刊是否有污损,对丢失、损坏的报刊,若不能查明责任人的,应由管理员负责赔偿。管理员要负责日常卫生保洁和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管理员要负责阅览室设施保管,凡被损坏的,要及时追查责任人,并报告修复。

管理员要做好财物管理工作,防火防盗。下班时关窗、关灯(电扇)、锁门。管理员应及时将新报刊上架,并收存过期报刊。年度结束,分类整理报刊、列出清单,经采编室负责清点验收后入过期书刊室。图书馆文员一般会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很长时间,也可以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转去其它的机构担任文员,但总的来说,文员的晋升还是比较缓慢的,一些优秀的文员会晋升为机构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常规事务的管理。

图书馆文员不需要有太高的学历,文科或秘书相关专业的大专或职业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担任图书馆文员的职位。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会学习计算机、财会、商业和秘书相关的课程。因为经常要与办公室其它工作人员沟通或做报告,文员必须要有很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借书处借给并且收集书,期刊,录像带和其他料。在计算机上进入并且不断改进赞助人的记录。处理包括书,视听的材料和计算机软件的新材料。根据规定的程序和其他项目和返回给架子,文件的他们,或者另一个指定存储区。

“图书馆管理员”这个概念如果要进行细分的话,会分出很多种类:图书采购、图书分类编目、用户咨询……这几类图书馆员一般读者很少接触到,读者接触最多的就是图书馆前台负责借书还书的馆员、书库里负责图书上架、为读者提供帮助的馆员。所以不同的图书馆员,工作是不一样的。对于负责图书采购的馆员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所谓的买书。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有很多东西要注意。要买什么书?有多少预算?去哪买?买来之后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跟图书馆的类型和定位有关,跟图书馆每年的经费有关,跟图书馆指定的采购政策有关。不是说想买什么书,市面上什么书流行,就能买的。

图书编目,可以说就是在图书采购到馆之后要做的工作,这一流程是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买来的书,首先要进行登记,一是检查所购买的书是否有缺漏;二是当今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的需要。现在图书馆都会配备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门禁、图书检索、借还图书都是通过这套系统的。所以新到的书,也必须经过这么一套系统。至于编目,就是给每本图书做分类,给一个分类号;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将这些分类信息以及条形码信息输入。之后还要在书中加磁条等等。只有经过这些工作,一本书才有资格入库。经过了编目和相关的处理之后,一本书就可以入库了,入库就是要将书进行上架,这一部分工作也有专门的图书馆员负责,当然也可以交给一些图书馆义工和志愿者。上架是一件苦力活,你需要很认真,要把书根据分类号放到合适的架位上,否则读者可能就找不着这本书了。

图书馆应该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这是出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方便用户使用这样一个观念;并且图书馆本身拥有的资源很大一部分是分散的,没有经过整合的,这样就需要图书馆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图书馆服务应当是有偿的。基于图书馆业务数据基础上的专题信息服务不是图书馆本身拥有的资源,而是凝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这种劳动当然应该是有偿的。当然这种有偿是相对的,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

至于用户咨询,主要就是帮助读者解决一些使用图书馆的问题,有的图书馆也有线上咨询系统,会有专门的图书馆员在上面为用户答疑。借还图书就不用说了,一般被成为“刷书”。一般的读者都能接触的到,很简单,但需要很认真才行。这些图书馆员也是图书馆对外的窗口,是与用户接触最多的图书馆员,因此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往往对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读者抱怨的那些图书馆员往往也就这类图书馆员。

在当今社会的图书馆体系中,有很多类型和分工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各类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研系统图书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和工作侧重都有所不同。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有机体。作为一个社会机构,一个企业单位应该有的部门它都有。于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有着形形的分工。当然,除了人事、财务、行政等部门外,最多的就是各种根植于图书馆业务的图书馆员了。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机构,各种社会记忆以纸本或者电子的方式进入图书馆并加以组织从而得以对外借阅、服务,这就是一个图书馆资源的采购、编目、上架、流通、服务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人做。而在一些专业类型的图书馆,除了资源的提供,其更加侧重的是各类咨询服务的提供,进而为读者的学术研究等提供文献的综述和研究支持,这部分应该算是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集大成者。

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就是“采、分、编、典、流”,一般读者能接触到的就是流通领域了,采,就是买书,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买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书;分,分类,根据《中图法》,书得内容对书进行分类,成品就是我们看到的索书号;编,编目,浩瀚的书海重如何找到自己想找的那一本,编目的作用就是将书得基本信息摘录下来;典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流,就是流通了,从书开始上架,到经过一个个读者的手,再回到图书馆。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所以图书馆管理员有公务员的性质。采编部,顾名思意是采购和编目工作的部门。主要是负责制订图书馆馆藏建设体系发展规划及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对已购文献资源进行分类、著录、编目、校审、加工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负责文献编目中心的日常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