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

篇1

关键词 秸秆焚烧;资源化;能源;雾霾;环境污染;秸秆还田

中图分类号 TL94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87-01

秸秆通常是指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甘蔗、薯类、棉花等)经过果实收获后剩余下来的茎叶(穗)部分的总称,是一种多用途的可再生资源,其中富含氮、磷、钾、镁、钙等元素;此外,其粗纤维含量高达30%~40%,并含有丰富的木质素,可作为一种粗饲料,用于饲养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秸秆的大量焚烧不仅危害了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也对秸秆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用新型能源替代了传统的秸秆能源,进而出现了秸秆过剩现象,田间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每年所产生的秸秆量超过6.6亿t,可谓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对如此大量的秸秆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变废为宝,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1 秸秆资源废弃焚烧的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农作物秸秆直接用于生活燃料的占比约20%;作为肥料还田的占比约15%,作为饲料的约占15%,作为工业原料的很少,约占总量的2%,然而约有1/3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或直接在露天进行焚烧。由此可见,直接废弃及露天焚烧的占比最高,不仅极大地浪费了秸秆可再生资源,也带来严重大气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周边呼吸道疾病增多,因焚烧秸秆导致的空气能见度低,迫使飞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 秸秆废弃焚烧带来的危害

2.1 影响道路交通以及航空安全

因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延误,且不易扩散,严重时会大大降低空气能见度,对道路交通以及飞机起降带来干扰,并且高速公路以及机场多出于偏远的田间地带,秸秆焚烧造成的影响尤为突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因秸秆焚烧引起的飞机延误超过1 000起,引发的交通事故超过5 000起。

2.2 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通过研究分析显示,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PM10、SO2、CO、NO2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大大提升雾霾天气出现的概率,不难发现,我国秋后入冬,因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质量变差的情况屡见不鲜。此外,秸秆中的氮、磷、钾、碳等元素经未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氧化物在光照作用下容易产生臭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温室效应,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据研究数据显示,污染高峰时相比于平时,SO2浓度要高出1倍,NO2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会高出3倍。给人的眼、鼻、喉等器官造成较大刺激,容易引起咳嗽、胸闷、流泪等问题,甚至会引发支气管炎。

2.3 破坏土壤环境,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在田间焚烧秸秆容易出现土壤板结、贫瘠恶化等问题,致使生物群体数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密度大大下降,影响后续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秸秆中不仅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还具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经焚烧后的秸秆,除了其中40%的钾元素能够被再次利用,其余微量元素将全部损失,造成极大的浪费。此外,由于焚烧产生的高温,很容易杀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进而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健康成长,降低其产量及品质,最终影响农业综合效益。

2.4 存在火情隐患,威胁社会财产安全

因秸秆焚烧所引发的山火时常发生,给周边的村庄带来严重的火情隐患,一旦引发火灾,将直接造成人身安全威胁以及社会财产损失。

3 建议

3.1 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机械的方式将秸秆粉碎后抛撒于地表,并随翻耕入土,待其充分腐烂后形成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实现增产增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目的[1]。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大大提升耕地质量,还能够增强地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进而提升农作物产量。可通过秸秆还田技术降低土壤容重和黏性,明显改善耕层性能及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可有效改善耕层微生物种群结构,显著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持续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延长土壤耕期。此外,通过秸秆还田,有效增加固碳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提升土壤纤维素酶、转化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试验表明,小麦、玉米经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后产量提升了10%以上[2]。

3.2 秸秆饲料

作为农牧业大国,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畜牧业占比较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膳食结构不断向畜牧业产品(如奶、肉、蛋等)倾斜,因此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业,需要丰富饲料资源为基础,在我国草原退化严重、树叶资源难以采集利用、牧草资源逐渐匮乏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将秸秆加工成粗饲料来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其中存在巨大潜能,且具有深远意义。以牛为例,根据2001年数据显示,我国牛存栏总量在1.5亿头左右,每年需要粗饲料在4.5亿t以上,在粗饲料方面缺口很大。然而,我国每年闲置的秸秆资源高达3亿~5亿t,具备巨大的开发价值,如何将其变废为宝,挖掘其中巨大潜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3]。

4 结语

就秸秆综合利用而言,目前已覆盖多个方面,如肥料产业、饲料产业、燃料产业以及工业原料产业。随着我国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大力投入与扶持下,各领域的相关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如利用秸秆生产代木产品、进行发电、开发成型燃料,以及转化成秸秆沼气等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幅推进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此外,通过机械化作业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采取少耕或免耕播种方法,实现土壤耕层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同时有效增加土壤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总而言之,如何有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秸秆焚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限制,但如何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最终实现秸秆资源化的有效利用,仍然任重而道远[4-9]。

5 参考文献

[1] 陈新锋.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J].中国农村经济,2001(2):47-52.

[2] 韩杰.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5,5(4):72.

[3] 王殿有.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67-71.

[4] 袁鸣凤,陈学荣,李松南,等.稻麦秸秆焚烧的原因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81.

[5] 吴宏伟,朱竹清,刘咏梅.秸秆焚烧的治理困境及其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14(11):111-115.

[6] 何莹莹,杨路云,王逸姣.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5(8):9-11.

[7] 周国卿.秸秆焚烧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9):94-95.

篇2

关键词:秸秆;禁烧难;成因;对策

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飞机起降和交通干线及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进而影响国际及城市形象,也会烧毁农作物及树木造成经济损失。在秸秆禁烧方面,尽管环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责任不落实、相关部门执法难度大、综合利用技术缺乏及推广缓慢等原因,秸秆焚烧的现象还较普遍,年年禁烧年年烧的局面并未实现根本扭转。

1、我国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一是秸秆生产量大,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据权威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超过6.5亿吨,过去,秸秆多用作牲畜饲料,并用来烧火做饭,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改用电和煤烧饭,秸秆随即成为被闲置的资源,二是环保等执法部门管理难以到位。按目前国务院职能分工,秸秆禁烧工作归属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然而,秸秆禁烧是一系统工程,它涉及除农业、财政、交通、环保、民航等6个部门外,还涉及公安、银行、科技、林业、文物、电力、信息产业等十几个部门,一个同等级别的环保部门要统筹协调好十几个部门,难度可想而知。三是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尽管《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秸秆焚烧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对露天焚烧秸秆者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元以下罚款,实践证明,该规定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力度小。况且,焚烧秸秆不是个案,绝大多数农民争相参与,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薄弱,要深入农村一线执法,更不现实。四是收获周期短加大了秸秆禁烧的难度。现在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再加上小麦收获期不足10天,收割机收割后,马上就要复种,午收季节外出打工返家的农民兄弟为了尽快外出,若使过高的麦茬人工还田费工费时,并与耕作播种形成矛盾。也有农民曾经试过“秸秆还田”,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麦秸秆蜡质较重,还田后如果没有降雨,埋在土里就无法腐烂,不但不能成为肥料,而且还给后续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障碍,自己浇水则更不划算。五是机械化收割难以实施统一监管。目前,大多数联合收割机流动作业,非属某一地区,不好管理,再加上夏收时间紧,严格管理会吓跑机割手,影响麦收。因此,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大多数联合收割机业主为了省时、省力和减少机器磨损,都将麦茬留得很高,有的甚至只将麦子“斩首”,留下的是无法处理的满地秸秆,客观上加大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难度。六是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在秸秆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将多种秸秆加工成优质饲料和工业原料,但由于成本过高,加上效益不明显,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推广。

2、对策及其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朋友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各新闻单位应将该项工作列为宣传报道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使秸秆禁烧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氛围;三是动员农村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秸秆禁烧工作,为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尽一份义务。

2.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网络。要将秸秆禁烧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对改善农村环境负总责的态度,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根据秸秆禁烧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县(市)、区务必将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乡镇落实到村,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将禁烧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责任 书,加大考核力度。

2.3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目前市场体系尚未发育健全的条件下,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作导向,盲目扩大小麦、油菜作物的生产,往往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到预测市场在前,组织生产在后,要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引进牧草、花果、苗木、药材等经济作物,减少小麦、油菜种植面积。走综合开发、生态牧业、绿色食品三位一体之路。

2.4应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予以扶持,农业、农机监理等部门要把好农机关,加强对麦收现场的监管,控制住麦茬高度。广泛引进微耕机、粉碎还田机、埋草机、气化炉等机具设备,政府应将秸秆综合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出台优惠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的力度,积极鼓励农业、畜牧、环保等方面的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等。

2.5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查处力度。加大环保、农业、公安等部门间的协作力度,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从单一的现场堵截,转变为“堵疏”结合,以疏导为主的工作路子上来。要尽快制定控制秸秆禁烧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抓好秸秆禁烧的检查,积极开展执法培训,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执法行为。针对秸秆露天焚烧,发现一起,制止一起,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罚的处罚,绝不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吴江红,秸秆焚烧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农机服务》[J],2008年第4期;

篇3

辽宁省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

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在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方面,就如何提高秸秆还田效率,避免简单还田在秸秆腐解过程中可能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即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等问题上,我们的研究还较少。此外,秸秆还田中秸秆的快速腐解等问题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秸秆中C/N比值较高,一般在60~80∶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使秸秆在土壤中分解缓慢,且容易造成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导致作物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13]。另外,多种作物具自毒作用,如小麦、水稻等,它们的残体对自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秸秆还田中应尽量避免自毒作用带来的负面效应[7]。秸秆资源利用率不高在辽宁省广大农村,特别是辽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收人有限,燃料还大多采用农作物秸秆,这使得秸秆还田数量减少。加之农民图简便省事,在田间直接焚烧秸秆,不但破坏地表土壤结构,还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破坏了土壤的抗旱保湿能力,而且给环境、交通、生活和生产及社会诸多方面造成严重危害[10]。机械化程度不高秸秆还田需要大量能量投入,无论是秸秆粉碎还田,还是旋耕翻埋都需要一定的机械动力。目前辽宁省秸秆还田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对于经济基础较差、地处山区、丘陵区的农村受机械价格,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再加上秸秆还田技术成熟度也不高,粉碎后的秸秆过长,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减慢腐解速率,影响了作物出苗与生长。相关法规及补贴政策较少,农民认识不足缺乏鼓励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补贴政策少,资金投入不足,还没有形成秸秆资源利用长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多数农民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只图省事,不能有效利用秸秆资源。

主要对策

篇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开发利用。尤其是近几年我县奶业、食用菌基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县秸秆开发利用率,为秸秆储存、收集、利用、防治秸秆污染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1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淮阳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全县常年播种面积分别为133万亩、93万亩、32万亩、14万亩,每年生产小麦秸秆约65万吨,玉米秸秆50万吨,花生秸秆3万吨、大豆秸秆4万吨。秸秆生产总量大约122万吨。秸秆还田面积约170万亩次,其中小麦105万亩,玉米65万亩,秸秆还田量85万吨,占秸秆生产总量的70%;秸秆过腹还田总量约18万吨,占秸秆生产总量的15%。虽然近几年我县奶业、食用菌基料、加工业的发展迅速,但是综合利用收储秸秆所占比例还很小。还有约10%秸秆被弃至路边、河沟或被焚烧掉。

2 秸秆还田现状及实际效果

2.1 小麦秸秆还田对秋季玉米生产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地力,不但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覆盖地表,既可经过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又可缓冲雨水冲刷地表,减小田间无效蒸发量,能抑制杂草生长,也有利于保墒,培肥地力提高了玉米抗旱能力。麦秸麦糠盖田提高玉米等作物产量5-10%。

由于玉米播种实现机械化,种肥同播技术迅速推广,加上玉米出土能力较强,小麦秸秆还田不影响玉米播种、出苗,对田间管理等影响不大。因此,农民对小麦秸秆还田还是乐于接受的。

也不可否认秸秆覆盖为蜗牛、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害虫提供了栖息场所,但只要防治科学,不会对玉米造成危害。

2.2 玉米秸秆还田后进行旋耕或浅耕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经调查,旋耕深度一般10-15公分,机械深耕则达20-25公分。农民多数选择旋耕的原因主要是:旋耕快捷,且成本相对深耕低。旋耕亩40元左右,深耕亩50-60元;作业规模较小,相对旋耕,深耕作业难度加大,会形成成墒沟,不易地块平整;农民对深耕的好处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后的隐患;缺乏大型的深耕(松)机械。连年的旋耕(浅耕)会造成:第一,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理化性状变差,10公分以上土壤空虚,犁底层上移,20-40公分土壤容重加大,地力衰减。造成播种过深,出苗困难,根系下扎受阻,大大降低作物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从而影响到小麦这些深根系作物的丰产丰收。第二,秸秆、肥料混合在上层10-15公分土层中,肥料直接接触种子概率加大,引起烧种,影响播种、出苗,易形成缺苗断垄。第三,肥料接近土表,易引起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浪费,又会引起污染。

3 玉米秸秆腐熟剂生产效果

我县是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项目县,该项目核心就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通过去年的实施,农民多数腐熟剂效果较好。主要是秸秆腐熟速度加快、小麦抗旱性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增强,特别后期叶功能较好,白穗减少。据农业局土肥站7个试验监测汇总:与不实行秸秆还田相比,小麦亩增产37.7公斤,增产7.34%,幅度0.08-11.98%。

4 秸秆田间焚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 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焚烧秸秆一是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存在火灾及交通隐患,引起大气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三是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直接伤害和杀死大量有益生物菌,破坏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降低了土壤储水保肥和供应养分的能力,土壤肥力难以恢复,地力下降,对今后农业生产长久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4.2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对农业病虫害防控有一定作用,主要杀死病原微生物,破坏害虫栖息场所,特别是今年蜗牛发生较重的地块,焚烧秸秆后虫源大幅度降低。

4.3 禁烧工作难度大,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农业部门加大对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多说农民认识提高,加上玉米还田机械技术成熟和农民投人能力提升,实行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已成为大多数玉米种植户的自觉行动,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在逐步扩大。但是每年都有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屡禁不止,农民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养殖业也由过去散养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发展,由于运输成本问题高,玉米秸秆作为很好的饲料在利用比例中有所下降。

二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村燃料使用结构有所改变,电、气、煤正在替代秸秆成为农村生活的主要能源。玉米秸秆作为燃料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少。

三是 部分农民对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环节把握不够,造成还田后出现影响播种质量、后茬作物小麦黄化、死苗、减产等情况;

总之,秸秆产量过剩、农业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农业收入比重降低、大型深耕还田机械不足等是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5 建议及对策

5.1 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方面建议

农业农机技术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能,利用现代推广手段,不断完善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腐熟直接还田技术,使玉米种植户熟练掌握这一切实可行、操作简便、养地效果明显的秸秆处理方式。进一步扩大玉米秸秆还田面积。

5.2 资金政策方面,加大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投入标准,以及资金支出方式

小麦秸秆还田已成农民共识,关键做好麦田防火,特别是极端气候(干旱、大风)条件下防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篇5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直播稻田;出草规律;防除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82-02

1 调查背景

据统计,我国年生产秸秆约6亿t,以往农村80%的秸秆主要用于生活燃料或焚烧处理,常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等,有时还会引起火灾。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秸秆还田,鼓励农民不焚烧秸秆。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且有增肥增产作用。推广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途径,农作物秸秆还田已成为当今一种农业新常态。但由于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的生物学特性、各地土壤条件、气象条件、农机械配备、农机作业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秸秆还田后常对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田间杂草出草及发生危害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笔者于2015年6―7月份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对小麦秸秆还田后直播稻田杂草出草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弄清宣城市小麦秸秆还田后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的规律,科学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国营青草湖农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示范区内,5块试验田,共1.02hm2,每块试验田均未进行封闭处理和后期化学除草。水稻6月18日撒播,为直播单季晚稻,品种为太湖糯,前茬作物小麦,采取秸秆全量粉碎还田。

2.2 调查方法 每块试验田采取棋盘式固定选取9个点调查,每点面积为1m2。采用逐次调查,播后5d开始调查,每2d调查1次,调查绝对出草量(每次调查后并拔除杂草),对禾本科、阔叶杂草、莎草科等不同草相杂草分类记载,记载出草总量,并制作出草曲线图。

3 结果与原因分析

3.1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出草总量总体有2个出草高峰期,第一个出草高峰期为水稻播后9-13d,比常规直播稻推迟3-7d,出草量占总量的19.0%左右;第二个出草高峰期为水稻播后21-25d,比常规直播稻推迟2-5d,出草量占总量的46.0%左右。从不同草相的出草量看,阔叶杂草主要集中在播后9-13d和21d左右,为典型的双峰型;禾本科和沙草科主要集中在播后21-25d,呈单峰型发生。

3.2 发生原因分析

3.2.1 秸秆还田改变土壤环境 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肥力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秸秆还田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且秸秆还田常使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容量降低,导致跑风,造成作物出苗不整齐或杂草发生推迟的可能。同时,秸秆中常带有虫卵、带菌体、杂草种子等,还田后留在土壤里,常增加病虫草害的加重发生的可能性。

3.2.2 田间水肥管理不够科学 田间水肥管理也直接地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杂草的萌发和发生。长期深灌,偏施氮肥,不利于水稻抗逆性的产生,且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为杂草迅速生长争取了有利空间。

3.2.3 适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据统计,2015年6月18日至7月15日,宣城市区以适温多雨天气为主,降雨日共计达19d,日降雨量在2~38mm左右,日平均温度在22.0~27.1℃,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杂草萌发和迅速生长。

4 防治对策

根据秸秆还田后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应采取化学防除为主,农业防除为辅,实施前期“封”、“杀”,中期水控,后期补除的综合防除策略。

4.1 前期“封”、“杀”“封”是在稻谷催芽播种后2-5d,选用40%丙草胺・苄嘧磺隆WP900~1 200g/667hm2,或30%丙草胺EC1 500~1 800mL/m2,对水喷雾。要求田面平整无积水,药剂处理后7d内保持田面湿润,7d后放水回田正常田管。“杀”是视田间草情(主要针对出草高峰期),选择合适的茎叶处理药剂进行化除,在秧苗3叶1心期,选用36%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WP750g/hm2,或10%恶唑酰草胺EC1 200~1 500mL/hm2,或6%五氟・氰氟草SC1 800~7 500mL/hm2等,对水喷雾防除。

4.2 中期水控 直播稻存在播种不均匀,前期苗弱小,过稀的稻苗易造成杂草生长过快,因此,秧苗中期应做好肥水管理,一般在杂草茎叶处理后或水稻穗分化期,田间浅水勤灌,即灌1次浅水隔2-3d再灌1次,延续到水稻搁田,促进水稻壮苗早发,达到以水控草,促苗抑草。切记长期断水造成草荒。

4.3 后期补除 针对少数难除的恶性杂草,防除千金子,选用10%氰氟草酯(千金)EC1 200~1 500mL/hm2,草龄超过5叶以上时,适当加大用药量。以恶性稗草为主的稻田可选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SC1 500mL/hm2,或20%双草醚WP150~225g/667O。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选用10%苄嘧磺隆、吡嘧磺隆WP300~450g/hm2,拌土、拌肥撒施或对水喷雾,同时可配合适当的人工除草,达到彻底控制草害目的。

参考文献

[1]甘惠,陆保理,刘峰,等.麦秸秆全量还田后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3,3:130~131.

[2]黄曙光,郑步殿,凌培杰,等.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与防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5:181.

篇6

关键词 秸秆;禁烧;问题;综合利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 S38;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19-02

2011年起,为了确保即将通航的新桥机场航空安全,保证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需要,寿县加大了秸秆禁烧力度,强力行政推动抓收储,以收储利用促禁烧,但由于生物质发电厂消化秸秆能力不足、农村劳力少、运输费用大、收储效益差等诸多原因,实际效果不佳,最终大部分秸秆还是在田间焚烧。2014年省、市禁烧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寿县高度重视、认真安排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全县25个乡镇实行全面禁烧,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本辖区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低茬收割,焚烧秸秆处罚金额等村规民约。禁烧期间,实行了24 h驻守、巡查和值班制度,严查严管,对点第1把火罚款3 000元,第2把火罚款2 000元。被通报着火点超过5个的乡镇,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免职处理,1年内不得交流、提拔、重用,并在年底考核中对所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

1 秸秆禁烧存在的问题

1.1 秸秆的出路成为最大难题

秸秆禁烧突出了“堵”字,但没有找到很好的“疏”的办法。“烧”基本上禁了,但是各地为了完成禁烧任务,首先考虑秸秆搬离田块、集中堆放,对秸秆后续的利用,缺乏有效的办法,大多数秸秆没有找到出路,有的集中堆放,有的堆放于田间地头、屋前屋后、沟渠河塘,多数在禁烧期结束后就地焚烧了,为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整治带来新的难题,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影响排灌渠系的通畅,特别是露天堆放的秸秆,经雨水浸沤产生的废水流入水体,会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据反映:某集中堆放点秸秆被雨水沤烂产生的废水,流入附近的鱼塘,造成鱼苗大量死亡,与养殖户产生了纠纷。

1.2 镇村责任大、负担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受挫

禁烧工作期间,镇、村两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秸秆补贴、雇工、农机、宣传车辆等费用,乡镇平均投入在80万元左右,村一级平均投入在6万元以上,加重了乡村的财力负担,这样下去,将形成新的村级债务并迅速增加。调研中,很多镇、村干部都表示,在农村工作中,秸秆禁烧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整个秸秆禁烧期间,基层干部严防死守,一般要巡查到2:00―3:00,凌晨又要继续巡查,耽误了自家农活,工作责任大,群众不理解,精神压力巨大。特别是秸秆禁烧执行最严厉的处理干部的行政手段,2014年寿县被通报火点4个以上的8个乡镇受到了处罚,其党政主要负责人被诫勉谈话。全县乡镇包村干部被问责18人,村街干部被处分57人;2015年,出现第1个火点的双桥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被就地免职。处罚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单项工作没有的。很多干部苦也苦了、累也累了,最后还被处理,内心很不平静。

1.3 严管重罚让干群关系受到损伤

秸秆禁烧严格执行对农民的处罚规定,点第1把火罚款3 000元,第2把火罚款2 000元,对拒不服从的,行政拘留15 d,群众意见大。一些农户没有劳力,无法及时把秸秆搬离田块,还有一些农民观望等待,导致下茬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极有可能延误农时,一旦发生大面积减产,将带来新的干群矛盾。

1.4 秸秆还田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群众认识误区难以改变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是长期的,但是在还田的当季,不仅不会增产,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下茬作物的耕作、播种、栽插,降低出苗率;微生物分解秸秆时,会与在地作物争夺氮肥,作物营养不足;小麦秸秆水田腐烂,会产生有毒的硫化氢气体,毒害水稻根系,严重的会使根系腐烂而死苗。这些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很难通过抓点示范的带动,来实现迅速推广。特别是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有速效钾肥的效果,凡是有草木灰的地方,作物的长势就好,给了农民焚烧秸秆能够肥田的假象,而看不到焚烧秸秆造成的氮磷养分的流失和对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及土壤有益菌群的破坏。只看到同一年横向比较的增产,看不到纵向的土壤整体肥力的持续降低。这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来改变农民的错误认识。

1.5 补贴资金太少,秸秆处理投入过大,增加成本谁买单

政府对秸秆禁烧的补贴为小麦300元/hm2,水稻150元/hm2。这种做法的作用:一方面,大量的财政资金花出去了,另一方面,发到单位面积的数额太少,缺乏最起码的吸引力。一位农民在面对央视采访时直言:“谁能把我田里的秸秆搬走,我自己愿意再出300元/hm2”。秸秆利用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力、机械、财力的投入,农民在看不到秸秆利用的好处的情况下,普遍认为自己在为国家的环境治理买单,因此抵触情绪很大。

2 建议

2.1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奖补力度

现在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秸秆利用技术。材料化利用,使用秸秆作为日光温室的墙体,秸秆制作草帘草毯,秸秆制作可降解盆钵和水稻机插秧育秧盘等;基料化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等;饲料化利用,秸秆养牛等;能源化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肥料化利用,秸秆堆沤还田和直接还田等。各种利用方式不可能一次性解决一个行政区域的秸秆利用的所有问题,但可以通过鼓励扶持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形成多个片,逐步辐射,最终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扶持力度[1]。

2.2 大力扶持秸秆直接还田

当前,秸秆最有效、最可行的利用途径是直接还田。调研中,村组干部和农民一致的意见是秸秆最好能就地还田利用,秸秆离田行不通。秸秆粉碎还田需要低茬收割,同时收割机加装碎草匀铺装置,旋耕灭茬时也需要较大的机械动力,收割和整地需要增加的成本约600元/hm2,建议政府鼓励扶持55 147 W以上的大型拖拉机的发展,鼓励扶持购买灭茬还田机和在收割机上加装碎草匀铺装置,加大对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的奖补力度,补贴标准提高到600元/hm2以上,使农民不再感觉自己是为国家的环境治理买单,待农民看到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逐步形成秸秆还田的习惯。

2.3 探索结构调整和新种植模式

寿县南部炎刘、三觉、茶庵、刘岗等新桥国际机场周边乡镇,一直是禁烧的核心区域,且离生物质发电厂太远,秸秆一直没出路。近年该地区探索出水稻免耕直播的新路子。主要做法:在小麦收获前7~15 d,撒播稻种18.75 kg/hm2,小麦收割后,将麦秸草简单摊匀,灌水至土壤湿透无明水,封闭除草,水稻三叶期后,灌浅水,施肥,以后正常管理,很容易实现7 500 kg/hm2以上的产量。此项技术如能与灭茬还田机结合,秋季对稻草粉碎还田,将能实现小麦、秸秆的全量还田[2]。

2.4 遵循市场规律发展生物质发电

调研中,所有的调研对象,没有说生物质发电好的,这个看起来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为什么受到如此广泛的质疑?从寿县近几年的秸秆收储情况可以看出症结所在。2011年寿县国能电厂为了保证秸秆来源,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秸秆收储问题,但很快发现,收储的秸秆量远远超出了电厂的消化能力,并且水稻、小麦秸秆燃烧值低,发电效益差,远不如用树皮、树枝和棉柴等发电效益好,因此电厂通过压级压价减少秸秆收购。2014年寿县午季秸秆收购价格0.08~0.20元/kg,即便村里秸秆补贴0.20~0.30元/kg,距离稍微远一些去卖秸秆也不划算。可以看出,生物质发电和其他秸秆利用方式一样,都是理论上能解决秸秆的出路,实际消化能力非常有限,指望生物质发电解决秸秆禁烧是不现实的。发展生物质发电应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切记不能包揽,如果政府不再插手,电厂和农民自愿买卖,价格将趋于合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个中型的生物质发电厂,基本可以消化半径10 km内的秸秆[3]。

2.5 因地制宜实行秸秆禁烧

调研中,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政府在没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情况下,过于低估秸秆禁烧的难度,推进的过急过猛,制定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标,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禁烧不是一蹴而就,必须考虑历史与现状,兼顾愿望与实际,平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议在未能有效解决秸秆出路前,抓秸秆禁烧必须注重实效,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一是确定全面禁烧区。对机场、交通干线、重要设施等周边,需要全面禁止焚烧秸秆的,划定全面禁烧区,实行严管重罚,同时把现有普惠制的补贴集中在这些区域使用,加大秸秆直接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补贴力度,以疏促禁,确保不出现一个着火点。二是其他区域。对全面禁烧区以外的区域,划为过渡禁烧区,提倡禁烧秸秆,对农民应用秸秆直接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给予与全面禁烧区同样的政策补贴[4]。

3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农委调研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J].农村工作通讯,2015(21):36-38.

[2] 徐晓玲,于东海,张晓梅,等.白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45.

篇7

关键词 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成效;对策;江苏苏州;吴江区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49-02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濒临太湖,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目前,吴江区秸秆的年产量19.3万t左右。近年来,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已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还是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往往被焚烧或者废弃,污染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秸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1-2]。

“十一五”期间,吴江地区全力示范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采取了多种措施同时推进,如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加快秸秆还田机具的示范推广,引进上海苜帮的9KF-8042型方草捆压捆机、江苏奥科瑞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9SYX-IV型秸秆固化成型机组1套,大力示范秸秆机械化造粒,为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进一步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现对吴江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效益作一分析。

1 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

1.1 提升优化技术装备

整合农机科技资源,积极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解决技术问题,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技术支撑。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联系太仓项氏农机、姜堰新科、清淮等企业进行秸秆还田机具的试验以及示范推广。针对吴江区秸秆还田机械的应用情况,主要有2个类型:一是反旋灭茬机。主要用于稻秸秆的还田作业,具有耕层较深、埋草效果好的特点,但消耗动力较大,一般与47.8~58.8 kW拖拉机配套。二是水旱两用埋茬耕整机。配套功率为36.8~73.5 kW的拖拉机。其在水田耕整地中应用较多,兼用于旱田的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该机械可一次完成4项作业,包括埋茬、水旋、起浆、平整等,作业效率高。

1.2 总结完善技术路线

1.2.1 麦秸秆还田。一是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放水泡田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水稻机插秧。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 cm,秸秆切碎≤10 cm,均匀抛撒于田里,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 cm。二是旱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增施氮肥)秸秆还田机旱作灭茬还田2次放水泡田平田整地水稻机插秧。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 cm,秸秆切碎≤10 cm,并均匀抛撒于田间,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 cm。

1.2.2 稻秸秆还田。一是反旋秸秆还田、机条播工艺路线。全喂合收割机高留茬割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基肥、除草剂撒施反旋灭茬机秸秆还田耕整地少(免)耕条播机播麦开沟。二是正旋秸秆还田、机条播工艺路线。半喂合收割机低留茬割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基肥、除草剂撒施秸秆还田机秸秆还田耕整地或旋耕机秸秆还田耕整地少(免)耕条播机播麦开沟。三是稻套麦工艺路线。水稻收割前7 d左右在稻田中撒播麦种半喂合收割机割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开沟。

1.3 技术培训服务跟进

为了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成效,保证其落实到位,必须使技术培训与服务有效跟进。利用举办培训班的形式,邀请相关的技术专家来进行讲课,为吴江区培养技术骨干,让其充分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将技术推广在各镇(区)农机部门进行落实,召开现场演示会,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为农机手和农户提供服务。乡镇基层干部的培训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中也很重要,在其了解和掌握技术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在村中进行推广。请技术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分片指导,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据统计,2009年至今,共组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培训54期,受训的技术人员、机手和农民达到3 078人。

2 取得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通过实地调查,与一般田块相比较,实施秸秆还田3~5年后,明显改善了耕地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结构。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其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如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由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75~150 kg/hm2。根据此趋势,如果继续实施秸秆还田,应当还能持续增加粮食的产出[3]。

2.2 社会效益

农业部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一项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成果进行大力推广。通过该技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此外,其对环保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年的推广,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如果每年还田秸秆为6 t/hm2,可提供有机质900 kg/hm2,不仅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且可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

2.3 生态效益

通过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实施,充分利用了农村大量剩余的农作物秸秆,避免了焚烧和随意弃置的问题,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水体环境污染,同时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污染,从而使农业生产环境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此外,应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改善其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从而有效增加了土壤含水率。降雨后,土壤吸纳大量的雨水,减少了地面径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有效存蓄了自然降水,增强了自然调节的能力,逐步改善生态环境[6-8]。这在世界水资源危机中,将大大有利于农业发展。

2.4 产能效益

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推广应用也产生了巨大的产能效益。通过该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各种联合收割机的应用也推动了农业机械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提升了农机化发展的水平,而在政府引导和大户的带动之下,机械产品的应用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3 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行政推动

严格按照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省政府《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年)》等相关文件精神,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县乡村秸秆禁烧监管网络,建立了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各镇人民政府等部门与发改委、农委、环保、水利、公安、交通、财政、科技、监察、宣传等部门共同行动。为了推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组织开展工作,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将工作目标进一步具体细化,并层层落实,根据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并相应实行奖惩。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机制的有序运行[9]。

3.2 加大政策扶持

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秸秆机械化还田进行补贴,区政府今年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跟进配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机手和镇村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积极性。一是将作业机具纳入补贴范围。省财政对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机实行普惠制,在省补的基础上,区财政也给予配套补贴。二是加大作业补贴力度。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区财政安排180万元,对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任务的农机合作社实行补贴。三是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任务的镇、村进行考核奖励,从而调动了基层广大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3.3 深入宣传发动

为了让农民能够接受和自觉参与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农机部门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的同时,还通过给农民公开信以及组织召开现场会、推介会、组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重要意义、田间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以及有关奖惩政策和措施[10]。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营造出加快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良好氛围。2009年以来,共印发各类宣传材料5万份以上,组织现场演示会47场次,参加观摩人数达3 700人次。

3.4 创新服务机制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广大机手和农民积极购置秸秆还田机械以及相关的应用机具,同时也要在社会化服务方面进行积极创新,从而有利于农民开展有偿作业,扩大应用面。一方面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与广大农户签订协议,使机械化收割和还田形成订单模式,实现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完善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对农机大户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要加大培育力度,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逐步建立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

4 参考文献

[1] 刘娅.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3(1):18-23.

[2] 皇甫月红.涟水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19-320.

[3] 谢建水,张飞.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促进蓝天沃土工程建设[J].江苏农机化,2013(3):11-13.

[4] 秦建国,袁潞潞.浅谈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J].江苏农机化,2006(3):27-29.

[5] 范延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生态农业的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1(5):9-10.

[6] 庄月芹.我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749-15750.

[7] 佟丽华,王月英,刘桂华,等.玉米秸秆与根茬粉碎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农学报,2005,20(z1):321-323.

[8]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篇8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防冶措施

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面源污染对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快速增长,畜禽养殖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1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现阶段,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停留在污染发生的特定环节。在实际污染防治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增加农业面源污染质量的全过程的预防和控制,就需要建立生态塘系统,建立相应的植被缓冲区等,科学管理施肥,将其进行整体设计,并且保持每个项目的独立性,进而控制农业污水流入江河湖泊。以下就是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

1.1化肥与农药的过量使用

随着中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呈阶梯式增长,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作为保护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特别是当病虫害情况严重时,会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处理。但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常常会加大农药的剂量,进而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只有1%~4%会接触到目标害虫,剩余的相当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使土壤硬化,甚至污染地下和地表水体,严重威胁着人畜饮水安全。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生产经营阶段,投入过多、产出质量低下,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对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程度不高,所以在配置农药时,也没有进行科学的比配,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这些未能实现科学配比的农药可能会对作物本身造成一定的危害,进而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最后形成农业面源污染[1]。

1.2农业中农膜等品废弃物不按要求回收处理

农药容器、化肥包装袋等其他农业投入品被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因为,这些农用薄膜和地膜大多由聚乙烯材料制成,这些材料易碎、易破碎,但不易降解。同时,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种植者已经开始使用塑料营养板进行水果、甜瓜和蔬菜的育苗活动,用农膜或地膜覆盖农田表面,起到提高地面温度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作物地膜覆盖能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环境,为作物提供温度和养分的作用,所以地膜覆盖技术已开始全面普及。但是在苗圃使用结束后,人们通常会随意丢弃塑料营养托盘,当农作物不再需要覆盖时,农民们并没有将农膜深埋或者进行无害处理,并且由于人工去除方法落后、单一,造成大量农膜残留物长期分散,以此对土地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3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比如,农村地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规定,缺乏相关设备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经验,农民知识和经济发展的限制,畜牧业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并且一些农民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污水持否定态度,所以在大量的畜牧场中,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渠,致使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兽药和有害微生物残留也被随意排放,进而导致肥料无法在池塘中发酵,或不进行覆盖和堆放,引来大量蚊子和寄生虫,同时污水流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体,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由于农民的消费模式开始改变,生活垃圾种类也有所增加,而农民在处理生活垃圾或者是食品包装垃圾时,采取随机措施,没有将其进行有效处理,所以这些情况将会污染环境,严重还会造成如血吸虫病和疟疾等严重的传染病。

1.4治理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认真履行相应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奖惩机制,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切实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国农村整体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塑料袋、废电池、灯泡、灯具、水银温度计、药品等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收集处置,一些已投入使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农村地区,没有公共生活垃圾池、垃圾填埋场等垃圾清运处理设施。这些会导致长期积累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元素通过地下渗透和地表径流进入水源中,进而污染水资源,并且还会通过食物间接或者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相关部门资金投入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相对薄弱,在处理垃圾时,处理过程繁琐、麻烦,经费不够[2]。

2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措施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防控范围和责任,联系不同的工作部门和有关单位,继而开展工作合作、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所以各级工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配合十分重要。同时,要想保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就需要规范农业生产方式,监督污染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2.1加强防治推广宣传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取缔秸秆焚烧生态的积极性,开展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开展禁止秸秆焚烧、废弃农业资源化利用,以及农业污染源防治相关政策法规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工作要求和意义,进而有效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可以通过依托农业部门技术资源,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技能培训,让人们积极树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识,进而提升农业生产行业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只有构建完善的宣传体系,开辟多元化宣传推广渠道,注重农业污染源防治技术的宣传推广,才能提高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现代防控技术推广等方面,需要针对采取环保防治措施的养殖场,给予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研发等技术支持,促进人们主动积极的进行防治。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3]。

2.2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

为了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有机肥代化肥,可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土壤取样测土要求,将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并且通过规范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检测和数据采集工作,推广有机肥施用。同时,通过多种措施引导、鼓励在广大基层地区积极推广科学应用化学农药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种类,减少灾害水源污染,提质增效,达到扩大有机肥施用范围,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进而有效解决粮食作物绿色重点问题。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期间,可以使用化肥药药混合喷施,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肥料和药物,进而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且按照统一部署、统一安排、试点实施的原则,组建以各村村集体为主体的相关部门,协调领导相关单位进行回收、运输和运营,加快实施农药包装残留有效回收处理,进而实现农药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可以将小麦种子和肥料一起播种,基肥比例由6∶4改为5∶5,追肥以氮肥为主,增加追肥次数,播种机将种子和高效缓释肥一次深度施入田间,改变施肥习惯给苗施肥,以此有效的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2.3农业废弃物的利用

早些年,党和国家就认识到秸秆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措施禁止焚烧秸秆,也加强秸秆焚烧控制。但是,由于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秸秆,所以为了切实落实禁止焚烧秸秆的措施,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秸秆。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农业废弃物,如各种农作物秸秆、废旧塑料农膜、农药包装等,所以为了将其进行循环利用,需要对农用薄膜以环保方式回收和处置。而且秸秆可以作为基肥施肥还田,所以可以将秸秆打碎成饲料、作为能源利用、作为肥料还田等,作为秸秆饲料、生物质、能量肥料,这样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调整土壤结构。

3结束语

简而言之,农业面源污染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管理。同时,有关部门要配合国家积极贯彻落实有关环境保护规定,正确认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进而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农业面源污染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何为媛,王春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6):201-202.

[2]黎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9(6):48-49.

篇9

【关键词】农村 环境 污染 措施

中国城市经济不断腾飞的同时农村经济也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但随着农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危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在全省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不仅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

一、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1.耕地污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四川省耕地污染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化肥、农药,②乡镇企业废水废渣污染,③生活垃圾的污染④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排放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污染。耕地的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土壤肥力降低,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2.生活垃圾的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固体、液体为主,如塑料袋、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生活污水等,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吨,露天堆放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吨,平均处理率15%左右。 生活垃圾不仅是苍蝇、蚊虫的繁殖地而且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生活垃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磷氮等元素,重金属等,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水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并沿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农村生活垃圾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或挥发入空气,造成土质恶化,空气质量下降。

3.水污染

随着科技的进步,往日的农家肥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的方式处理。

4.空气污染

农村的畜牧养殖虽然规模较小,占用土地较少,但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缺失和设施的缺乏,动物粪便污染物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农村空气状况。秸秆焚烧是农村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大量的秸秆无处存放,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将其焚烧,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焚烧秸秆导致空气中颗粒悬浮物增多,影响空气质量,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容易引起酸雨的形成。

二、防治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既解决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2.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建设、维护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

3.完善农村环境监督和管理体制

3.1立法加强综合性环境管理监督体制,明确行政职责

制定一部综合性环境管理体制组织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地位,各类环境部门的管辖范围,环境执法和处罚的机构设置,环境监管的程度,从而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避免权力的浪费或滥用。完善和创新环境犯罪刑罚制度,调动公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政府对环境的有效管理。

3.2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

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政府监管和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自律是相互配合和补充的关系。环保领域更是如此,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引入公益诉讼,促进舆论监督方式的革新。

3.3狠抓环境保护责任制的落实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对完不成环境保护任务,达不到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任人,要有严格的处理措施;对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将每一环节置于监督和控制下,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环境监管和治理落到实处。

三、结语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保护好农村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同时有利于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J].理论前沿,2009(7) :5~8.

[2]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2008(11B):31~33.

[3]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08(10):32.

[4]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90.

篇10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78-1

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存在着诸多问题。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持续升高,能见度明显下降,空气污染持续加重,且呈现急剧恶化态势。本文针对城区大气污染持续加重的现状,依据现实状况和数据分析,经过研究得出了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

1.1 气象因素

通过对气象条件的分析,表明气象因素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随着城市热效应的形成,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具体的数值之间,从而形成了逆温层,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沉积,但不利于空气污染物向外环境扩散转移。

1.2 工业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重点污染企业的建立,工业污染源发电负荷、耗煤量以及SO2、NO2和颗粒物3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能达到各时段企业排放标准,且排放量基本趋平,较前无明显变化。而城区部分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施工工地等工程尚未完全停工,城区环卫保洁机械清扫面小,洒水抑尘频次较低,道路交通扬尘污染较为突出,造成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PM2.5浓度较高,降低了空气能见度。各县区尤其是城区范围及城乡接合部、城区周边秸秆、生活垃圾及枯枝落叶焚烧现象比较突出,环卫保洁部门也有焚烧枯枝落叶和生活垃圾现象,造成城区空气中总悬浮物浓度不断升高。

2 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对策

2.1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2.2 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力度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贵港市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加,如果控制不好,环境质量将会日趋恶化。因此,要严格执行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制度,对建设项目均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环保技术政策,从污染的源头把好关。其次,继续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及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另外还要加强对老污染源治理达标的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防止出现反弹现象。

做好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加强老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新建项目“三同时”审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行排污许可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开展煤烟型污染治理,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控制饮食服务业和烧烤油烟污染,推广环保型锅炉,鼓励集中供暖、热点联产;加大二次扬尘污染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管理,做好道路保洁等二次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城区入境处加设车辆集中清洗点,防止煤堆、灰堆污染,严格控制其他烟尘、恶臭污染源;加大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开展机动车排放污染科研工作;加快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加快城中村集中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农村能源技术,发展家畜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搞好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建设工程,大力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2.3 杜绝劣质燃煤进入市场

在抓好燃煤污染控制方面,坚决杜绝劣质燃煤进入市场。全面禁止硫分大于0.8%、灰分大于18%的煤炭进入燃煤市场,所有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煤炭必须要进行封存。要限期取缔市区所有无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加工、经营煤炭制品单位,对有证照的经营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两次发现不达标的,要收回相关证照,并予以关闭。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燃煤电厂和燃煤锅炉的监管,重点抓好城乡接合部燃煤锅炉的管控,对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严管重罚和限期整改。此外,将加强焚烧等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全面禁止秸秆焚烧。

3 总结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针对环境质量中的大气质量进行了探讨,作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解决对策。想要提高环境质量光靠执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