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文创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文创与管理

篇1

摘 要: 如今世界环境恶劣,全球气候变暖,水文水资源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要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使环境得以保护,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本文就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情况。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创新

当前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F阶段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技术创新性不强,因此必须要结合我国水文水资源的情况,找到其中的不足,积极开发新的技术与手段,并将其应用到水文水资源管理中,提高管理效果,满足民生需要,优化换进质量,科学合理的开发水文水资源,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

一、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的现状

当前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水资源治理工作的思路以及方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相关管理部门开始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绿色技术的进步。将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水利工作,保证水文水资源能够实现持续、有序的进步,保证今后水文水资源检测的顺利推进,强化水文水资源预警系统的建设[1],科学的调度水资源,实现环境的保护,保证生态平衡,将科学的管理技术应用到水资源工作中。

二、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并且水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少,这是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着重要问题。如今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也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资源也会受到影响。人口数量的增多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难度,水资源的使用量增多,河流利用过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都是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1、水资源管理知识不足

目前,我国只是研究国内的水文水资源情况,并没有涉及到世界范围内。对于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如沙漠、北部寒区等研究不足[2]。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时间不长,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内容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强化水资源以及监测方面的研究与实验,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技术设备不足

水文水资源技术设备不足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开发研究、引进,同时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提高可预见性,并使后期治理更具可信度,能够对洪水以及旱灾情况有效的控制,使用科学技术预防水灾出现。拓宽水文监测预报的范围,及时掌握不同地区的水文信息,使水资源能够被科学、高效的开发。

3、水质监测技术存在滞后性

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其持续进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总量。监测水资源的水质,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实现循环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避免出现水污染的情况。尽管我国的水质监测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但是发展空间是极大的。对于一些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在水资源检测时效果并不理想,水资源的利用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要积极研究水资源检测的相关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的设定,采用高科技的水资源检测技术,完善技术体系建设,为水资源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

1、积极推广信息监测,实现监测精确度

做好水资源的信息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水情、旱情情况,使用高科技监测设备以及预警技术,满足水资源的发展需要,依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积极推广水资源技术,开发信息采集以及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的监督控制,提高水资源检测的精确度。此外科学的使用水资源数据的分析技术,利用水文信息监测技术、自动监测以及遥感卫星技术等[3],对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进行远程监控,及时了解水文水资源的具体情况,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利用水文预警技术,科学调度水资源

使用现金的水文预警技术,对水文水资源进行预警,使预测效果更加科学可靠,并且防洪抗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所以必须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预警,使水文以及天气预报的数据更加科学有效,明确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全面开展水利工作,实现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发展,保障今后的水文水资源检测效果,科学的调度水资源,实现环境以及生态的保护。

3、开发新型水资源,实现资源再利用

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积极开发新型水资源技术,有助于水资源的持续发展,并实现循环、高效的利用,结合现有条件完善管理方案,对水资源,如雨水、海水等进行科学规划与利用,不同水资源环境下使用针对性的技术,对区域中的水资源加强监测,积极推广雨水再利用,污染热内化利用等。

4、应用GIS系统,顺利实现信息传输

GIS系统中,空间技术分析以及处理复杂数据是其核心内容,能够对地理环境进行多个方面的分析,使用图形模式查询,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GIS系统能够交互分析相关图形,并将图形模拟绘制出来,能够使水资源的相关信息数据清晰明确[4],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以及利用是极为有利的。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GIS系统能够对水文信息进行收集,将水资源信息到网络上,为用户浏览提供便利,有助于水文水资源信息的传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水资源利用也逐渐受到关注重视,我国也在积极研究开发水文水资源技术,但是其研究效果以及技术的利用率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因此就必须要继续开发改进水资源管理技术,有效处理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水文水资源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做好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利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雪娟. 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 北京农业,2015,30:102-103.

[2]陈腾飞,黄顺冰,董芳. 水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94.

篇2

摘要: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是一项新兴事物,将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为此,文章从馆藏资源开发、业务模式创新与流程的软件开发、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开发、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馆藏及读者信息数据发掘分析与智库服务、建立全国文创工作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着手构想如何开展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以期使图书馆文创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066-03

1背景

近日,文化部等4部委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已由国务院转发,就图书馆如何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给出了指导意见,对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图书馆文创工作的发展。这也要求图书馆集思广益,努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文创项目。文创产品是指源自文化的产品设计思路,通过文化器物自身涵盖的丰富文化底蕴,加以整合、分析、设计、重构后,形成符合现代生活信息的形式,并探求产品使用后其对人们精神文明的提升与满足[1]。文创产品是图书馆文创产业的基础,能起到延伸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作用[2]。因此,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紧紧结合图书馆品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资深图书馆员业务技能等要素,根据市场消费的需要,研发质量上乘的适合不同类型用户的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的工作。

2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

2.1馆藏资源开发

2.1.1馆藏资料整理。图书馆文创工作的实质是深入发掘馆藏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因此,文创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如:国图下属单位“国家典籍博物院”,其主要文创产品就是古籍资料整理,包括典藏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华医藏,充分发掘馆藏;珍贵馆藏的礼品制作;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开发古籍修复方面的设备研发[3]。这些项目都是将馆藏资源加以整理、发掘,从而创造出新的馆藏资源衍生品。

2.1.2可以借助互联网+模式,大力加强馆藏的数字化建设。馆藏数字化不仅包括馆藏数字资源,还包括它的存储、管理服务系统。为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充分发挥馆藏的作用,图书馆可以将馆藏资源特别是古籍、地方文献类资源整理、分类,将其数字化,并且围绕文献内容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

2.1.3利用馆藏资源及业务技能进行深度开发。如:利用古籍修复人员的业务技能开办业务培训,增强修复能力,培养技能人才,可以在社会上的装帧修复市场寻找商机。又如:绘本阅读的延伸服务,可以在读者阅读的基础上开办兴趣培训班及学习辅导班。武汉图书馆成立的武汉图书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其学员按年龄层次、特征划分,主要分为对初高中生的语数外等文化课进行的课外辅导、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针对室内装潢、注册会计师、教师资格、影视动漫等职业培训班[4]。

2.1.4开展文化旅游。结合馆藏优势,图书馆可以选用不同方式来开发文化旅游。作为旅游行程的一部分,可以在图书馆设立地方文化资料室;在景点开办馆藏宣传点,介绍景点文化;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的阅读空间,可以供游客休息和阅览;创办特色的文化休闲旅行社,吸引高品质游客参与文化休闲游,打造一条独特的文化之旅。图书馆通过挖掘、整合和建设数字化旅游文献资源,提供给旅游行业及用户,既让显性知识得以增值,也让隐性知识得以挖掘,实现了知识的传播价值[5]。特别是针对各地都有图书馆的独特优势,可以建立图书馆文化旅游地区联盟,针对品质游客开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务联网服务,会有力地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2.2业务模式创新与流程的软件开发

2.2.1利用科技力量实现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各试点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创新服务模式,同时开发相应的管理流通软件,如APP开发、微信服务等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并形成相应软件产品。创意离不开技术支撑,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模式重构、框架模式搭建、技术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巨大潜力[6]。特别是互联网+为图书馆的文创服务提供了充足空间与无限可能,图书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创新服务模式,开发相应产品,既有利地帮助兄弟馆开展创新服务,又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2.2.2图书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开发文创产品的重要来源方式。如:“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的创新服务,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为总分馆,统一调配文献资源,统一服务标准,运行效果大幅提升[7]]。这种工作模式的创新使原有配套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要加以改进升级,因此也给文创工作创造了机会。图书馆可以利用业务优势结合科技力量,开发适合新的工作模式的文创产品。

2.2.3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是深圳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业务技能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是为信息的数字化提供服务的优质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了馆藏开发、工作模式及相应软件、设备与创新是图书馆文创工作的重点,ILAS应属典型文创产品。又如:河南省图书馆采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分析,将图书馆采访工作流程的书目收集、整理、分类、剔除、书目排序等工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采访功能,研发出一套图书馆智能采访管理系统,能够减轻采访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及馆藏质量。该系统还可以完成馆配各项数据分析、他馆馆配对比、电子书纸电同步、院系专家及读者荐购、馆配商管理等服务功能,将科技力量与图书馆业务智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形成新的文创产品。

田利: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的构想*2.3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开发

在20世纪早期,商务印书馆与它所创办的东方图书馆通过出书、藏书相辅相成成为馆社一体化的典范,是图书馆出版的雏形。另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依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拥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馆藏资源重新发掘并加以整理出版,也成为馆社一体模式的典型。目前,很多图书馆已经将服务领域扩大到学术界,相当于承担了学术出版的工作,图书馆出版也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创开发产品[8]。

2.3.1自出版。自出版是指作者在没有第三方出版商介入的情况下,利用电子图书平台自主出版图书或多媒体产品,也称为“原生电子书”[9]。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是指图书馆为作者在自出版的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书号问题、质量掌控问题、读者使用问题、营销问题等\[10\]。自出版虽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但同时也意味着要经历图书出版的所有过程。而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是为了让作者能够专心写作,帮助其完成除了写作之外的其他出版工作。

2.3.2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出版。其方式包括建立开放存取资源的导航或整合平台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资源导航、开放存取知识库出版如北京大学期刊网与清华大学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如《知识管理论坛》、资助开放存取出版如高能物理期刊开放出版计划(Sponsoring Consortium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Particle Physics,简称SCOAP3)、指导开放存取出版如清华大学机构库的开放存取政策等\[11\],为文创工作参与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4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

创客空间与图书馆具有内在的战略相关性,能够促进图书馆功能转型与角色重塑。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应该践行坚持公益、体现平等、量力而行和旨在创新教育等原则\[12\]。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规划与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空间选址与设计、经费预算与管理、政策法规与协议、馆员与用户培训、安全防范与教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外联活动与伙伴关系、宣传推广与营销以及效果反馈与评估\[13\]。

目前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等不少图书馆都开展有创客空间服务,如: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颇有特色,通过“阅读区域”“IC共享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及“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等5大区域的配合,培养创客动手精神,拓展了服务领域。图书馆通过开办创客空间,除了原有的公益服务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发挥创客空间为文创工作服务的作用,由仅提供平台服务转变为积极参与,尽快融入创客空间的工作氛围,体验真正市场环境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了解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并通过有计划地引进科技型公司、艺术设计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未来与文创开发有关联的经济实体,在创客空间中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让图书馆的文创开发水平尽快提高。

2.5馆藏、读者信息数据发掘分析与智库服务

图书馆通过数据分析发掘,可以详细了解馆藏借阅种类分布,通过对读者群体类型以及读者借阅行为分析,总结资源购买规律,便于科学采购。其分析结果也有助于出版发行部门的内容整合、选题研究、营销方向。这种分析系统可以使图书馆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合理安排资金,也可以向发行部门提供分析数据,创造文创的经济价值。在智库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智库服务方面走在了前列。中国国家图书馆下设的立法决策服务部,被称为隐形的国家智库\[14\],后发展为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成功的图书馆智库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通过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和社会调查数据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广泛的收集获取渠道,结合各方面需求,为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各类项目提供智库服务,以利于科学决策。2014年,该馆承担了广东省佛山市“知识定制服务打造知识城市”的调研课题,为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制定方案,有效地促进了资源与地方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15\]。图书馆智库服务采用的人才模式是由行政人员、图书馆员、知名学者组成,其中行政人员和馆员作为专业化的辅助人员,知名学者为智库研究团队核心,作为常驻研究员。智库服务主要为图书馆文创工作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以智库产品和智库人才输出为目标,搭建图书馆新型文创工作交流平台;为国家和地区科技政策发展提供建设性方案等\[16\]。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文创工作若能提供智库服务,不仅能够收获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层次,真正利用了图书馆资源,发挥了图书馆文创人员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文创工作的重大意义。

2.6建立全国文创工作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平台是信息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信息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成为较大的竞争优势。各级图书馆馆藏各具特色、种类繁多,文创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才能使馆藏资源互通有无。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各馆馆藏特点及品种、种类,以便开发个性或共性产品,同时可以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络系统,便于产品快速占领市场,使平台共享的各试点单位合作共赢、共铸辉煌。

3结语

图书馆文创工作是图书馆服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其运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图书馆事业体制的制约与影响。一方面要求图书馆文创工作在推进文创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优秀的文创专业人才的培养\[17\],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从开发、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打造一支全面适应市场化的人才队伍,从而实现文创产品和图书馆整体事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平衡好免费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与文创产品开发的关系,只有在做好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前提下,才可以研发众多的文创产品项目,才能符合《意见》的精神要求,为图书馆延伸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姜玲,王丽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益分析: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6(4):176-183.

[2]张紫馨.博物馆文创实践:首博文创开发与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3(27):144-152.

[3]周渊.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N].文汇报,2016-07-10(001).

[4]邓攀.发展优质文化产业之路:以武汉图书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发展为例[J].图书与档案,2008(24):604-605.

[5]郑红京.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与优化研究[J].图书馆,2015(8):90-93.

[6]梁亮,冯继强.城乡统筹的中心馆――总分馆模式研究:以杭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9):12-14.

[7]]冯继强,唐 晴,李玲丽.“万众创新”背景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1):1-4.

篇3

(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300201)

[摘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支持文化产业政策频出,文化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天津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等不足。本文对我国文化产业龙头城市——北京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以北京798艺术区及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为案例,探究其发展经验,探索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天津;案例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51

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北京是我国内地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2006年,北京公布我国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九个大类。

1.1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于2000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得到高速增长。2005—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674亿元增加到2794亿元按照北京市统计局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年均增速高达17.1%。尽管近几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速逐渐放缓,但其作为北京支柱产业的地位愈加坚固,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为13.1%,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在第一位,且远远领先于排在第二位的上海。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保险业的第二大产业。

1.2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北京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城市,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显。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进一步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创产业体系,北京提出将构建“3+3+X”,即“三大传统行业+三大优势行业+融合业态”的文创产业体系,提升文创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打造错位发展空间格局,提出要“形成‘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功能区空间发展格局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条主线带动,七大板块支撑’的功能区产业支撑体系”,从各区县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入手,统筹规划文创资源配置。

1.3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演进

十几年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其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快速壮大,基本形成了以文创功能集聚区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北京拥有市级和非市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百余个,覆盖全市16个区县。政府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台了百余条政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目前北京的文创产业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其产业收入超过全市的80%,是北京文创产业最为活跃的地区。

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案例分析

北京拥有各具特色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0个,运作模式与侧重产业各不相同,差异化发展特征显著。本文选取“北京798艺术区”和“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两个较为典型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分析其特色和成功经验。

2.1北京798艺术区——在旧厂区上建设起来的我国当代艺术新地标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大子山地区,是北京最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当代艺术集聚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其当代艺术亦成为我国文化形象标识之一。北京798艺术区吸引了超过500家文化创意机构,成为绘画、摄影、雕塑、艺术书店、餐饮、酒吧等各种文化艺术的汇集区。

798艺术区是在原有废置工业建筑厂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废旧厂区转变为时尚社区的典型案例。最初,798艺术区由艺术家自发组织形成,后逐步发展为由当地政府和国企协同管理,政府、国企和艺术机构共担责任与风险,体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艺术机构主体参与”的运行模式。受租金成本适宜、建筑风格独特、交通环境便捷等优势的吸引,自2001年起,陆续有艺术工作室和艺术机构进驻该区,他们将现代艺术融入原有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工业厂房,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感和艺术感,更好地将建筑和艺术、历史与现实相融合,逐步发展为独特的当代艺术聚合体,并成为我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集散地。

2.2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错位发展寻求产业结构升级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与798艺术区同属北京市首批认定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该基地已经聚集了文化企业3000余家,暴风网际、搜狐畅游、华录百纳、盛大无线等数字娱乐产业界的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品牌影响力日渐扩大,成为了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

该基地是在首钢搬迁后石景山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示范性窗口。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至河北后,石景山区提出发展现代娱乐,打造北京CRD(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以推动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同时,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较强的背景下,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寻求与其他地区文创产业错位发展的路径,主打数字娱乐,基地逐步形成以动漫影视、网络游戏、数字媒体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基地以项目扶持、创新支持、贴息等多种方式,吸引众多文化企业入驻,其集聚示范效应逐步增强。

3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天津建城设卫600多年,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天津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提升天津文化软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文化产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头企业缺乏、支持政策不足、文化人才缺失等因素成为制约天津文化企业兴起的瓶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天津文创产业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3.1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破解金融制约瓶颈

尽快完善全市统一的文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和专项发展规划,加大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的宣传推介。

3.2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与京、冀寻求错位发展

梳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充分突出天津的河海文化、洋楼文化、租界文化、茶馆文化等特色文化,鼓励文创企业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展示天津文化魅力,培育天津本地文化品牌,与北京和河北实现错位发展。一方面,做大做强“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宣传包装天津戏曲、曲艺和相声等传统艺术,大力推广妈祖文化、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传统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培育原创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品牌,打造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津味文化。

3.3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养龙头文化品牌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高、品牌影响大,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破解天津当前文化产业投入少、企业小、影响弱、集聚效应不足的难题。支持各批“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重点项目快速发展,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建立有力的协调推动机制。针对当前优质项目资源相对稀缺的现状,建议加强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开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对进入资源库的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培育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以此实现良性循环。

3.4鼓励产业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天津文化市场较为分散,集聚力和辐射影响力不足,制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高产业集中度迫在眉睫。完善现有文化产业聚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文化企业孵化器,引导风投资金向文化产业转移。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本地文化企业,同时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对于已经确定的项目,如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等要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强部市合作,积极引进国家级广告创意园等新项目,形成国家级文化产业集群。

3.5促进产业发展多元平台,为企业提供保障与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内涵丰富,参考北京等城市发展经验,结合天津实际,着重打造四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投融资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文化产品交易平台,解决好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资金”“有项目”“有科技”和“有市场”的问题。

3.6加强与京冀文化交流协作,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繁荣

推动建立京津冀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依托各自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三地文化产业互补互促,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吸引北京的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品交易等非核心功能区转移至天津地区,加强与京、冀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完善,提升区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16).

[2]朱婧达.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3]陈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社会科学,2008(1).

[4]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10).

篇4

关键词:电视后期 制作节目 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以其独有的优势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开辟了新纪元。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编辑要认真思考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制作出做工精良,受到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

一、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重要地位。

1、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运用势在必行。

随着数字化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传统的线性编辑造成的节目质量不够稳定,录像带保存时间不长等缺点已经使得电视节目制作中线性编辑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非线性编辑通过对电视图像信息采集、存储、编辑、传送等全数字化电视制作系统,使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但能够实现了高效数字化,而且也使数字化的影视制作技术达到了实用的阶段。

2、 盘基存储代替带基存储必将成为主流。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因此以非线性制作为基础的盘基存储必将代替以线性制作为基础的盘基存储。

二、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1、 非线性编辑制作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提高了编辑效率。

传统的线性制作电视节目,不但需要大量的录像带,而且在对母带的编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导致线性编辑急需要进行改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线性编辑逐步走入电视节目编辑的视野,也使得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来制作节目成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在非线性制作编辑中,通过对大量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后储存在相关的硬盘中。同时,在素材存储结束后,再根据需要通过如Premiere、AfterEffects等相关软件来进行后期注入音频/视频的编辑、声像以及特技的合成等等。制作结束后,采用盘基存储方式将制作结果存储到相关记录设备中。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数字化技术来源于磁头对硬盘信息的读取,使得节目素材的插入以及移动比线性编辑更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母带信息不受损伤。

2、 非线性编辑更为方便地对素材进行图像处理。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因为视频信号的数字化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因此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不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编辑制作出特技效果,让特技层次更为丰富,而且在对图像的亮度、色彩的处理调整中更加显现了独有的优势。非线性编辑状态下对图像进行处理更为方便地可以修改图像的参数,强化了数字图像和视频的编辑效果和艺术效果。

3、 非线性制作以其制作方式和编辑手段的多样化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化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深,电视节目制作已经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批处理合成制作集成化时代。非线性编辑制作方式更好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非线性编辑系统涵盖了所有传统的电视后期制作设备,不但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完成所有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序,而且确保了音频、视频质量,也使得在编辑手段多样化的非线性制作中电视节目的制作更为灵活多样。在非线性编辑状态下,特技制作丰富了画面的表达,不但通过图文创作系统将有关数据制成了闪动的数字图标,而且随着字幕和时间标志的插入,画面感更为增强。另外,非线性编辑状态下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存储使得电视节目有效地形成了资源共享,为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节目制作盘基存储时间更长,效果更为明显。

三、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使得一部分编导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对编导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编导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这就造成一部分编导人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编导技术的要求,他们因为缺乏数字编辑技术而逐步被淘汰。即便是一些编导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善于使用非线性编辑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但是有些编导人员因为对新闻、专题以及栏目的定位、制作风格以及特色等缺乏准确把握,导致采用非线性编辑出来的电视节目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视节目编导人员的再教育,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便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非线性编辑对技术人员的需要。

2、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在存储以及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尽管非线性编辑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存储中占据的空间较少,但是由于磁盘空间有线,编创人员将AVI格式转变为M2P个时候,保存路径以及选择的盘符不准确,导致素材文件丢失。而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编创人员对与非线性编辑的不专业使得一些特技镜头缺乏相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一些特技镜头影响了画面的美感。

四、 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确保非线性编辑可以更好地体现电视节目的主题思想。

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当前非线性编辑操作系统随着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不断升级,这就需要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较好地发挥出来,实现多个特技通道、字幕通道和背景通道的实施。同时,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编创人员要更好地在电视节目中体现主题思想,切不可过多采用特技效果而忽略了应用的主题思想的表现。

总之,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已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占据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对编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非线性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确保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以及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晓亮;;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1期

[2]杨娟;;一种基于XML的非线性编辑初剪辑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5期

篇5

1.进一步加强对我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各校信息化项目建设指导工作,目前, 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建设各项建设项目以初步完工,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

2.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引领学校充分应用好**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韶教云、粤教祥云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并教研室联合一起开展了一师一优课课和粤教祥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广活动,并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校长以及有关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开展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音乐美术现场推进会,开展了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全覆盖培训,实现教师使用100%全覆盖。学生使用全覆盖70%。另外,积极引领各校开展 “互联网+学科”有效融合的研究,充分发挥各功能场室的效益,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3.依据县委、县政府提出智慧**建设要求,实现智慧校园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的要求,我们展开了调研,目前我县约8个考场的巡考监控系统、28间学校的阳光厨房系统、10间学校的教学巡堂系统及75间学校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部分学校监控系统已经与县智慧平台对接,初步互联互通工作。

4.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危险化学药品安全排查和网络信息化安全检查,特别是国庆期间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安全。

5. 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各项工作,如创文活动、质量监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

篇6

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道,刷过学校为我们专门准备的CMIS卡,迈过古韵十足的大门,我们走进了北京市二十中学。校园建筑青额白壁,釉瓦瓷砖,掩映在苍松翠柏、白杨垂柳之间。徜徉校内,我们能够嗅到扑面而至的数字化校园气息,随处能够看到数字化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痕迹。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二十中将“海淀北部的一颗教育明珠”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数字化校园建设高瞻远瞩

二十中数字化校园建设从两年前开始实施。当时正值北京市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二十中人从中看到了机遇,他们高瞻远瞩地考虑到未来教育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于是借此机会,学校将原有的五类百兆到桌面的布线结构升级为六类千兆到桌面的网络结构;完成网络骨干设备的升级;初步建成全校的数字广播系统;初步建设完成学校的数字电话系统;初步建成学校的门禁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以“极简和适用”的理念建设“高效和优质”的数字化校园

正如二十中陈恒华校长所说:“信息技术已经悄然地进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现在不是我们用不用,而是如何使用的问题。”二十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切实遵循“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管理、校园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二十中以“极简和适用”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和整合各个功能和应用,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工具和助推器,二十中数字化校园从“高效”和“优质”两方面,建立了一套在一定标准和规范约束下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技术趋势的、人性化并且安全高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水平。

鼓励和引导教学模式、方法、资源、工具的创新

通过数字化校园,二十中师生建立了可循环提升的、可逆向追溯的、完整流畅的教学环节衔接机制,形成教学相长的科学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多教学环节中是相互独立割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使教和学在更多环节上相互依存、影响、互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能够围绕固定的学科、知识点等持续展开,直至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进度均被数字化校园所记录,学生可随时随处回溯自己的学习经历,通过数字课堂复习、预习、拓展学习等;教师则可依此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循环提升知识掌握水平。数字化校园帮助教师减轻了日常事务负担,有了更多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教研程序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二十中数字化平台建立了由教学系统、排课系统、选课系统、招生系统、CMIS、分班系统等组成的课程底层应用支撑系统,并将数据关联到上层各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形成教学、招生、分班、考试、评价记录等一系列支持固定分班与跑班制相结合的复合课程管理系统,为学校自主教学和课程改革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增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校园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提炼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课堂实录、校本题库、教学学案、备课记录等,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各类资料,均会在数字化校园中自动留存。公共资源还能根据使用和评价情况形成推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校已经拥有了丰富、优质的校本资源库,与教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提升德育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中,学校开展了多种网络活动,校园信息,增加师生对校园资讯的关注和对校园活动的参与度。如通过数字化校园实现电子班报制作、展示和评比;进行针对教师、学生、班级、活动的评比和投票选举,学生和教师可在自己的个性空间“我的展台”里用图、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生活;通过校园新闻、校园热点活动、校园热点人物等,使广大师生参与、凝聚并逐渐实现自我管理,有效传递学校主导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开创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信息共享平台,开创了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家长或其他人只要通过了数字化校园的身份认证,就能查看数字化校园里的公共资源、数据及其私人相关信息,并在平台互动交流。校园优质教学资源可通过数字化校园传送给需要的地区和学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成果共享,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数字化校园投入使用以后,二十中所有信息化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平台对接。数字化校园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解决了多个系统间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实时同步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重复数据维护工作,让日常工作更高效。同时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交换数据规范,完全符合北京市教委规定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管理系统数据规范。

降低成本,提高现有资源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二十中实现了教学计划、学案的网上收发汇总,通过无纸化办公极大地减少了学校日常耗材的使用;通过打印系统与CMIS、卡管中心的互联,卡管中心能对师生的每次个人打印进行计次计费,帮助师生形成节约意识,减少纸张浪费。数字化校园遵循“极简、适用”的设计理念,真正从师生使用需求出发,对各个接入的应用系统和平台进行修改简化,让操作界面直观、易用,将教师和管理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做更有效、更核心的工作。

形成更加全面的、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培养模式

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培养。二十中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教学、教研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自主教研的专研能力;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个性展台,让师生全面发展、个性表达。学校的实体“健心中心”投入使用后,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推出了“数字健心中心”,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健心教师进行视频面谈,缓解心理压力;学生能够在线完成心理测评,查看测评结果等;更重要的是基于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学生发展智能追踪预警系统”能智能评估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当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异动、成绩波动时,系统会自动预警,通知班主任和家长并持续跟踪处理结果。

学生成长树和教师综合评价系统,能够针对学生和教师各项行为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从其他系统中获取学生或教师的活动记录,根据学校定义的分数、评价、展示机制,自动记录、评价、汇总,并保存至成长树和综评系统,有效地辅助学校全方位观察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多项行为,为综合评价、培养师生提供参考。

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平台整合

只有校方掌握了标准才能真正具备话语权,才能在长期持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掌握主动,避免被个别软硬件提供商制约。

二十中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所有的标准首先符合了北京市和海淀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本校特色的标准。在平台与系统建设初期,学校进行紧密的基础架构规划。首先,在平台范畴内,数据可以在任何应用之间无缝共享;其次,支持各种主流开发语言及技术框架(如Java、.Net、PHP等);再次,支持异构环境的无缝集成(Windows、Linux、Mac)。

数字课堂

数字课堂系统是集录课、评课、校长评估功能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录课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录制和教学教师预约录制,支持下载、手动和自动录课视频。评课是一个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录制的讲课视频,对视频或某片段发表评论、评分。达到了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校长评估则为校长提供了实时监控全校班级、办公场所的权限,通过转动摄像头对教师或学校公共和办公场所进行全方位实时查看。数字课堂系统还为师生提供了云台控制、远距离听课、示范课现场直播、校园监控、数字化采集和远程教学等功能。

可视化指控系统

可视化指控系统通过IP地址的形式控制校园内的所有广播设备,并能通过摄像头对校园进行监控。同时支持分组广播,如只针对某一年级或某教学楼广播。只要有电脑和麦克风连入系统,即可在校园内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广播和查看视频。可视化指控系统将原来的CS结构的广播客户端整合到了统一门户平台下,并自动关联原有广播系统的权限信息,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自助文印系统

自助文印系统,提供用户基本的打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监控打印作业的信息及每一页的内容,进行打印计费,生成打印日志的各类统计报表;管理打印作业、用户信息、打印权限,从而有效地控制学校打印办公的成本,防止盗打现象的发生。可以提供什么时间、哪台打印机、哪个用户打印了什么内容、黑白打印还是彩色打印等信息,供管理部门分析,减少打印的浪费及必要时资料输出的追查。

篇7

一、联系实际,开创档案管理的新途径

(一)自行设计与开发

“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建区,2006年以前的影像资料都是纸质版的,很多记录城乡面貌、自然地貌、居民生活、民俗文化、文物古迹、著名人物和重大活动等影像资料面临着抢救,而且许多的资料还分散在各个部门及个人等处,为了使影像资料能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平台,档案馆人员配合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档案馆工作,自行设计建立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影像数字化管理系统,广泛收集图片,并且进行数字化。全区各部门、镇,街等对产生的影像及时上传,由档案馆管理人员审核后入库。有局域网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图片、视频的分类多机浏览查看。其中图片资料分为3级:缩略、中图、详图。缩图用于检索,中图用于查看,详图用于打印、印刷等。视频详情页面可以在线播放。系统利用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所有影像资料更加安全可靠此。此项工作已经系统化、常态化。

1、系统及时挽救了历史资料2011年始,档案馆了解到大量记录了建区以来全区上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由于保存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纸质照片已不同程度受损,出现吸潮、粘结、褪色、变黄等现象,有些底片已无法冲洗。很多资料已属孤本,随着时间推移,损坏程度将加大,加工整理将更加困难。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如果贻误时机,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档案馆未雨绸缪,做足准备,在其他部门单位的配合的帮助下,收集和征集纸质图片5万余张及录相2000多分钟。通过数字化及时上传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抢救性地保护了区历史资料,使影像档案得以“传承”。

2、系统开创了新的存储模式此项管理系统是档案馆自行设计并联合力丰电脑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高性能支撑系统。档案馆对建区以来的产生的纸质图片及底版片进行了扫描,并对扫描后的图片和2006年后电子版图片,进行了精心删选,并分类处理。按照安全、科学和适用的原则,建立起了完善的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影像资料统一管理。

3、系统具有先进性与服务性2012年3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影像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区管委内部局域网正式启动运行,通过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该系统,根据权限,用户既可便捷准确地组合查询现存图片和视频,也可根据需要多机浏览查看,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资料查询服务。

(二)影像档案数字化系统的业务流程

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系统的构建,档案馆人员针对本地区影像分布情况,结合实际自行设计,并通过专业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将所有影像资料集中管理,采用数据库的方式,对于每个影像文件赋予属性,按照部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其他特定说明,通过组合查询,快速、精确地定位到需要查找的资料。

1、高性能支撑系统。系统处理流程: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信息管理数据备份信息安全信息服务。①通过连接磁盘阵列,提高系统的存储容量。磁盘阵列具有可扩展性,可在线扩容。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采用的磁盘阵列产品在结构及硬件组成上全冗余设计,不存在单点故障。③系统应具有很好的性能。系统升级不必停机,可在线升级。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不同厂家产品之间能够互联。存储产品采用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管理界面,维护简单。

2、开放局域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安全、科学和适用的原则,分步骤建立完善的内部局域网,积极参与政府上网工程,通过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密切档案馆与机关各部门、镇办及社会的联系,使档案局域网成为我区宣传档案工作、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3、资料上传。档案馆对各部门上传到系统的影像资料会检查、审核,然后入库,入库后的影像资料,除档案管理人员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做改动。

4、权限(浏览)的分配。系统可分别定义用户权限,一般情况下用户分三大类,即系统管理用户、领导级用户和部门级用户及浏览级用户。系统管理用户(档案馆人员)负责系统整体数据备份,日常维护,系统模块设置、用户定义及用户权限设置等;领导级用户(工委、管委领导)可以对影像档案随时浏览、下载、打印等;部门级用户只能负责本单位影像的录入、统计、检索,每个部门分配两个帐户,其中一个帐户固定专人的操作,负责自己部门社会记忆工程图片及与业务有关的影像的上传,修改等,并可以实时下载、打印等功能,另外一个帐户设为开放级帐户,可以实时浏览与本单位有关的影像资料,及查询已经开放的影像档案信息,但不能进行下载、打印、修改和删除等。无论是哪类用户,在访问系统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查询端为查询用户提供方便直观的WEB查询界面,查询用户根据管理员分配的权限进行操作。系统将自动记忆查询日志。

5、制定数字化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数字档案特点,制定特定的、完整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硬件的安全管理,也包括软件的安全管理。硬件方面,应严把信息存储载体质量关,提高电子文件载体的保存寿命,为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打好基础。软件方面,应采用多级权限和密码管理等各种安全控制方法,有效地保证系统的保密性,使系统以及系统内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修改和破坏。如果个别的档案室需要数据服务器特别指定用户,可以采用防火墙用户认证及用户规则来限制,这样除了经过已认证的用户外,所有本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在访问内部网络时都需要通过防火墙进行过滤和筛选,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对客户端IP地址或者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判断和识别,以及通过对可疑数据包的检测进行过滤,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创新思路,推进社会记忆工程建设

(一)强化措施,全面启动社会记忆工程。

一是提早组织实施。2006年,在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伊始,为真实、完整地记录我区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的转变历程,根据上级要求,研究出台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记忆工程实施意见》,先期实施城乡记忆工程。组织宣传、建设、市政等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办事处按责任分工,广泛征集、挖掘、拍摄、整理即将逝去或已经逝去的村容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厂矿企业等方面的图片影像资料,初步建立了反映城乡旧貌新影的“资料信息库”。二是扩大覆盖范围。2008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们全面启动社会记忆工程,将中心区内标志性建筑、生活小区、学校、道路、人文景观、重点企业、工业园区以及各镇、街道办事处所辖各村居村容村貌、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村委办公场所、村务政务公开栏、文化大院、旧村改造和社会活动等全部纳入“社会记忆工程”覆盖范围,共分为中心区全貌、城乡全貌和社会活动3大类、47项,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记忆工程覆盖面。三是创新工作思路。许多珍贵历史资料往往藏于民间,必须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挖掘。因此,我们积极创新思路措施,安排人员分期、分批跟踪调度全区41个责任单位开展工作,定期联合镇办进村入户,实地了解村居特色风物人情和历史古迹,街头巷尾搜集有保存价值的物件资料,想方设法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取得了明显成效。如:联合建设部门搜集整理了建区以来城市拆迁改造的照片底版、城中村拆迁改造旧景全貌、施工过程和改造后景象照片;联合各镇、办事处汇总整理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前后对比照片,都具有较好的存史价值。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记忆工程

一是全面收集重大活动。重大活动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更是不可低估。将重大活动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纳入社会记忆工程范畴,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对全区性重大活动,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形成完备档案,安排专人整理。档案馆加强与活动承办单位沟通对接,及时掌握重大活动进展情况,搞好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二是跟踪记录重点工程。近年来,相继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批重点工程承载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社会记忆价值。将其作为社会记忆工程的重要内容,责成相关部门全程跟踪,系统记录了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重点项目推进和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保留了重要的档案资料。三是深入挖掘珍贵人文资料。充分发挥社会记忆对历史负责、承前启后的作用,把抢救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作为“社会记忆工程”的重中之重,深入挖掘民俗艺术,真实保留历史印记。先后对工委管委表彰的两批特色艺术之村和17名民间艺术名人作品以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东村篮子灯舞、历史遗迹百尺所村旧炮台等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影像档案数字化系统与社会记忆工程建设相互支撑成为档案发展的新突破

篇8

论文关键词:数字网络 语音室 新功能 管理 趋势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现有情况及其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其区别于以往模拟语言实验室的新功能,重点阐述了如何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最后对数字语音室的发展趋势谈了几点看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努力开展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档次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为语言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只有科学化管理,物尽其用,才能使其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推动语言教学步上新的台阶。

早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以下简称语音室)能够做到教师和学生即时交流,即语音式教学。这对于纠正学生听力及发音有很大的帮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外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纯语音形式的语音室所配备的设备和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地必然产物,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技术设施。外语教学是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的阵地。特别是从现代化教育网络的飞速发展来趋势看,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学生外语视听说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阵地。这不仅是由于语音室本身的价值,也是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并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为外语教育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新功能

随着高校,尤其是外语教学的不断提高,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数字教学”、“网络教学”、“媒体库”、“资源在线”、“VOD点播”等功能也成为了各高校对教学的新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多种语言实验室厂商的突起,其类型及功能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普遍使用的语音室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损耗小,传输速率快,声音保真度高;采用主流网络技术,专业用于音频、视频的传输与处理,保证了传输的实时性与连续性;系统稳定、可靠、扩容性强;结构化的布线,使得线路简洁,维护方便;功能强大、界面通俗、操作简单,同时可以进行软件的升级换代;资源库庞大,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各种多媒体设备有良好的接口,适用于大部分承载资源的媒介;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依托,使得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如何实现对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一)设备的日常维护

数字网络语言室大多配有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和网络辅助设备、教师授课终端、学生学习终端、录放音设备、手写屏、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耳机等设备,使得现在的一个数字网络语言室价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所以,设备的维护是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以往许多人对语音室管理维护工作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总认为语音室的管理就是机房值班和简单的维护。其实不然,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具体地说,从事数字网络语言室的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以下硬性条件:

第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和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作为专业管理语音室的人员应具有计算机二级以上的电脑操作水平。

第二,具有组建网络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硬盘克隆技术和还原卡软件的使用方法,对数字网络语言室的一些软、硬件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第三,要熟悉现代化的外语学习环境,配合教师做好外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监控、总结的全过程。

第四,在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定的电路及无线电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维修能力,如熟悉语音室中网络的布线情况、电源的布线情况、网络设备的型号和功能。至少出现一般性问题,可以清楚地知道问题所在。如果维修有困难,在联系厂家技术人员前来维修时,可以积极配合,在最短时间里解决问题,尽快恢复正常上课。

那种只是“上课时开放、下课时关闭,上班时通电、下班时断电”的简单管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飞速发展的数字网络语言室管理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制度为语言实验室管理提供理论根据。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行为规范。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语言实验室管理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有利于语言实验室教学顺利开展的原则,既方便师生,又便于管理,内容适用,章法可行。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成为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才能得到切实贯彻,收到应有效果。建立规章制度,使之落到实处是管理工作的关键。

建立规章制度内容应包括:数字网络语言室使用规则;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设备损坏赔偿方法;等等。遇到火险如何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遇到不了解的问题,还可以随时翻阅实验室设备档案。

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制度,才能使其与语音室的管理密切契合。

(三)加强语音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建设和管理好语言实验室,必须有一支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实验室技术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这是科学管理语言实验室的根本保证,这也是落实语音室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应该严格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业务档案,使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借鉴和参考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三年的语音室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为了保证上课不受影响,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到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避免因为管理人员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而耽误上课时间。

第二,管理人员应做到每天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每周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设备和环境卫生检查清理,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进行学期性的中检和大检,尽可能地延长语音室的使用寿命。维修检查要作记录,教师每次使用也要作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避免课间出现故障影响学生上课,学生座位应留有余地,以便在上课时一旦出现故障可更换座位,不影响教学进度。

第三,与任课教师经常沟通,听取教师在日常上课使用语音室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语言实验室是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建设和发展应该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基础。应该结合目前语音室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映的各方面情况,不定期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提交切实可行的语音室建设发展提议,达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语音室建设,以更优质和全面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于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市场上众多厂商生产的数字设备,我们挑选的余地是非常大的,同一个学校拥有多个厂商的语音系统已经是普遍现象。从长远来看,这将造成一些设备在使用若干年后,会出现部分设备老化、不同语音室之间不能因为需要调换设备、维护工作增加、新型设备的推陈出新以及扩充功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需要从本质解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标准化”。如规定统一的设备接口,网络协议,音、视频的解码,传输标准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接口要求的语音室能够方便的进行整合和扩充。一些厂商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号,标榜自己设备的特殊性,与其他厂商的设备无法兼容,甚至连资源都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这样的方式不可取,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只有通过标准化的规范,才能实现“多个语音室共享资源平台”的目标,从而进一步达到整合资源、资源共享、科学管理、节省开支的目的。

结论

要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其核心还是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维护还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这些工作都需要一支懂技术、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队伍来实现。所以,加强语音室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支队伍建设好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音室的应有教学作用,从而推动语言教学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董文周,孙凯.多媒体与外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2、黄济群.英语听力课教学初探[J].绥化师专学报,2003(3).

3、顾佩娅等.Internet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肖惜.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2(3).

5、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创客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技术创新时代的教育诉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实践朝向个性化、合作化、建构化、数字化、定制化等新的教育理念发展,对重塑教育模式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教育方面积极开展应对,通过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以个体化、多元化、生命化、差异化、民主化和实践化等为核心主题成为其教育的基本品质追求。在此背景下,创客教育作为培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人才来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之一,引发了全球创客教育运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的发言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1]。之后,2012年美国启动“创客教育运动”,由《创造》杂志的创始人DaleDougherty领导这场运动,其目标是为全美所有的青少年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字等领域发展自信、创造力和兴趣,让每一个青少年成为创客。在我国创客教育中,2015年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而且在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同时也指出“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创客教育不仅得到了来自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关注,更是源于我国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深刻需求。(1)实践教学更新与发展的需要。现实实践教学滞后于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要求实践教学做出相应的改变。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期望通过提问、完成任务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表面上互动很活跃,但是学生发展受限。(2)课堂教学机会平等的需要[2]。教育机会平等日益关注课堂教育机会的平等,尤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如何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资源,为喜欢创造的学生搭建学习活动环境与场所,为不同学习风格、能力的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评价标准等,这都是在教学过程机会平等中所要考虑的问题。(3)课程知识更新的需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更替周期缩短,而现有的课程知识存在着单一性、陈旧性和僵化性问题,忽视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片面强调了课程知识的科学性、基础性和专业性,忽视了创新性、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融合。也就是说,课程知识的设置与选择缺失了人格养成的需要。由此,课程知识更新不仅要考虑“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还需要考虑“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创客教育的本质特点、价值特征以及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规律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需要政府、学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

二、创客与创客空间

对于“创客”这一概念,源自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创造的英文单词“Maker”,但是迄今尚无标准定义,众说纷纭。比如,克里斯•安德森在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认为,“创客是一群以创新为基本追求,通过借助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源化工具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群”[3]。也有人认为“创客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又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4]。还有人认为“创客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把分享和传播知识作为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并作为一种乐趣,铸就一种良好之久的人格和习惯,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5]。由此看来,创客的本质是以创新满足需求,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人群。这一群体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创新是其首要特征,即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强调了他们具有开发和设计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和挑战的精神;其次是分享特征,强调了他们以开放、参与的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将创意变成现实;最后是实践特征,即强调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到行知合一,体现了“做中学”的实践精神。作为创客活动的载体,创客空间被视为是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通过分享知识与创意,并以共同工作来创造新事物的实体实验室[6]。截至2015年5月,全世界当前知名的创客空间多达1914处,其中,1157处正在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352处正在筹建计划中,它们分布在120多个国家,500多个地区,而且通过一个松散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创客空间”网络[7]。比如,国外知名创客空间有美国Artisan'sAsylum、TechShop、德国ChaosComputerClub、英国AccessSpace等,国内知名创客空间有深圳柴火空间、北京创客空间、清华大学创客空间、温州中学创客空间等等。一个典型的创客空间包括了焊接设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乐高玩具、小电路装置等新型数字化生产设备,以及Arduino开源硬件与软件平台。这些实体创客空间并不是孤立性存在,它经过互联网联结形成了一种汇聚展现文化、分享创意与创造产品的中心。首先,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创造的中心,创客空间既可以为创意者提供各种数字化制造工具和服务,也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从创意到原型,甚至到产品的整个过程服务;其次,创客空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国内外各类创客空间通过开展“制汇节”“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创意夏令营”等多种聚会活动,使创客空间不仅成为一个展示创意、创造与创新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现与分享不同创客空间文化的舞台;最后,创客空间还是一个学习与分享创意的中心。创客空间根植于技术爱好者、艺术家、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具有创造激情的人群,形成了一种跨界组合交流的创意分享圈,使参与者能够分享全球网络资源,包括创意、开源软件与数字设备等等。

三、创客教育的理念、模式及价值特征

(一)创客教育的理念

从上述创客的特征分析来看,创客教育是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客教育的本质是以实践性、非盈利性和多样性的方式实现创新人才培育这一夙愿。2014年,资深创客LibbyFalck指出创客教育将是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金钥匙”[8]。2014年美国白宫首次承办了“创客嘉年华”活动,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由白宫主导的推动创客教育的整体措施,最终将创客教育视为一种“美国大众文艺复兴”[9]。2015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创客空间”被入选未来2-3年内加快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创客教育被认为是提升学生实践力、探究力和创造力,促进高等教育学习变革的战略性策略[10]。从创客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创客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解除课堂上带来的约束,包括认知约束、课程约束、才能约束、领域约束和变化性约束[11]。创客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基本认知,这种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结构,强调了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创客教育着重发展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设计解决问题方案能力和实践其方案的能力。因此,创客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作为思维、探究和行动的独特模式,还需要想象力、协作力和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从更为广泛意义上来看,创客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并改变其学习方式,以及突破现行的教育体制规约和资源的限制具有双重意义。

(二)创客教育的模式

目前,“创客”似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在社区、企业、高校和中小学校都可以见到“创客达人”。如今,创客教育也从小众走向大众,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客教育研究体系和实施体系。创客运动在教育、文化与商业的广泛语境下不断探索自身的实践模式,尤其与社会创业、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形成了基于创业驱动的社会创客教育模式和基于专业驱动的学校创客教育模式。基于专业驱动的学校创客教育模式,一般由学校以工作坊、创意实验室、综合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形式为在校学生发挥创意提供一个公平、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一个有创意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投入到创造过程中,而且通过开设一些创意类课程让全校学生都可以选修。比如,清华创客空间、温州中学、昆阳二小等学校。这种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以创客活动为载体,打破学科与专业界限,通过跨学科、跨学界进行专业实践,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精神的人才。其主要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结构,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等模块组成,突出了学科的互补性和创意性原则;在实践活动上,既有专业实践,也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提高技能过程中,又能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发展;而且,这一模式非常注重跨学科的团队组建,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利用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聚合,无疑这是一条产生创意的“快捷通道”。但是,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是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质量,如何实现知识的跨专业流动;二是对于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专业教师保持较高的创新力以及对创客教育持有较高的认同感。与学校创客模式相比,基于创业驱动的社会创客教育模式更为注重的是服务理念,即通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创业服务让每一个人的创意“照进”现实,最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与进步。这种教育模式主要以社区形式开展各种非正式学习活动,而不是依靠行政职能部门;以自治的方式运行,借助分享会、开放日、培训课、集训营等形式展开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即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围绕某一项目或主题展开活动,充分选择、利用、整合学习资源,并在实践体验和探索创造中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并享受“创意落地”的愉悦。这一教育模式除了发展个人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对接社会化需求,兼顾创意的社会价值实现。比如美国Noisebridge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海尔创客空间等为代表形成了一批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基地,从创意到设计,再到产品原型、规模生产,直至形成商业利益的服务链,实现创意的社会化价值。当然,这一教育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创客教育资源对接与整合,以及运作资金、活动支持和项目管理等等。

(三)创客教育的价值特征

(1)“专业能力”是创客教育的基础。任何时代都需要能力,能力作为人类引以为豪的一种本质力量,集“知识、技能、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内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内蕴着人类的创新性、能动性和内发性[12]。在创客教育中,通过智能硬件制作以及软件编程等内容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将专业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应对职业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不单单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社会挑战的机智,更为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潜力来冲破种种实践瓶颈,彰显主体的精神能量与专业智慧。专业能力是在实践场域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凭借各种“证书”或“声誉”证明的。因此,只有学生在创客教育中真正获得专业能力,并将专业能力应用于专业实践中去,增强自身的创新力方能让创客教育获得“立本之基”。否则,创客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工匠精神”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对卓越品质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专业实践创新的精神,反映了一种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其内涵包括了持之以恒的信念、精益求精的追求、注重细节的品质、一丝不苟的坚持和敬业乐群的态度。要想具备这样的精神,一方面需要动手创造与亲身经历才能磨练出这样的内生性品质,任何其他人不能代替,另一方面表现了要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在“做”的过程中追求极致。因此,“工匠精神”的生成路径必然隐含在实践问题的复杂之中、发展之中与研究之中。实际上,这种精神是个人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而且还体现为一种实践方式,既成之于实践,也用之于实践。(3)“协同环链”是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克里斯•安德森多次强调“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不是简单的DIY(DoitYourself,亲自动手做),而是DIT(DoitTogether,一起来做)”[13]。这种“一起来做”意味着不同的人群、机构和资源等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创客教育这个生态系统,必须突破原有的传统教育相互隔离形式与封闭的状态,形成校内与校外主体相互沟通、资源相互共享、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循环良好的创客教育协同环链。其中,协同环链主体包括了社区、企业、政府、家庭和学校等。协同形式包括了校内协同与校外协同,其中校内协同涉及到实习与实训协同、教学与实践协同、教师与名师协同、创新与创业协同;校外协同涉及到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家校协同、社校协同;政校协同。因此,协同环链的形成需要不同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创客教育发展,如下图所示。(4)“全人发展”是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创客运动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的更新,而且还涉及到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在内的全方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倡导的是以“价值认知—价值理解—价值实践”为过程的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教育模式。这与全人发展所宣称的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人发展”所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注重人的主体性和发展的完整性,追求的是一种人的整体性发展。这种整体性显示着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做事与做人、育才与育人的平衡。因此,以“全人发展”作为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既符合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了未来社会的要求,直接凸显创客教育的本体价值。

四、我国创客教育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以学龄特征及其认知发展水平为导向,构建以兴趣促进创新力发展的创客教育目标体系

目前,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创客教育氛围日益浓厚,以创客教育形式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创意活动,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但是我国创客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的学校层次开展创客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考虑分层性与对接性,以满足学生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获得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在感性思维阶段,好奇心与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两个突出表现,这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在创新力培养上,一方面应注重在学习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搭建创意空间,侧重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着眼全体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基础上,着力于有创新潜力天赋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认知发展处在逻辑抽象思维阶段,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急剧转化时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意向性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创新力培养上,学校应根据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STEAM校本课程,设计各种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对接融合数学类、科学类和艺术类等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素养与能力。在大学阶段,学生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意能量。在创新力培养上,以技术与文化创业的形式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版图。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同时,创业是一种行为上的创新,而不是停留在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创业是创新的行动化和体现形式。由此创新比创业更根本,创业为“表”,创新为“里”[14]。以创业引导学生创新力的发展,势必要求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向更加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质量。由此可见,构建以兴趣促进创新发展的创客教育目标体系是多元的,是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实际需求和发展取向而定。因此,政府与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研究,厘清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能力与素质、国家本位课程与地方/学校本位课程的关系,改革创新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为创新人才选拔与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二)以“做中学”为主路径,构建内嵌式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重视以“做中学”为主渠道的推进以及创客教育与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这种以“做中学”为主路径的教育方式,强调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机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美国学习科学专家索耶认为“创造的源头不是意念,而是人的行动,即人的实践活动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15]。创客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目的在于以学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的元素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而不是增加多少学分或课程数量。纵观创客教育都在积极构建以“人文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跨学科交叉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人文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其目的是加强情意领域的个性化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良好价值观、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性。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小吴向东老师依托Scratch软件开发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16];美国《基于创造的学习:教室中的制作、修补与工程学》课程中的“人类基于制作与创造的学习与生存的历史起源”等[17]。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其目标是通过所学学科知识、技能解决相关问题,着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创意落地”的基本保障。中小学以趣味编程、电子元件组装和简单的机器人设计为课程主要内容,如常州管雪沨老师研发的《小学生趣味编程》课程、北京吴俊杰老师研发并执教的《Scratch编程》《人工智能》课程[18];高校则以电学、数学、逻辑学、可视化编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利用编写复杂程序并结合智能元件或智能机器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州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等;在跨学科交叉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以团队形式培养学生的原创设计与产品开发能力,重点提升学生的首创精神,如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依托Arduino、Scratch软件开发并实施的《S4A和互动媒体技术》课程[19]、清华大学开设的《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课程等[20]。目前,创客教育在我国还处在初级开展阶段,创客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对的一个大挑战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以及如何使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师对创客教育产生热情支持与广泛认同。如果说创客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决定了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深度和广度,那么来自教师的理解、支持与认同则决定了两者之间融合的力度和黏度。在这一方面,美国一些学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1]。

(三)形成中小学、高校与政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客教育机制,打通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教育壁垒

纵观不同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规约下各教育阶段处在一种割裂的状态,导致创客教育形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和形成合力。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件系统的工程,要求各级各类的创客教育共同作用来完成,这就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突破创客教育存在的割裂状态,协力促进中小学与高校,甚至与社会创客教育相互衔接,有效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元协同发展机制。首先,在人才培养关系方面,中小学、高校和政府之间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不应是一种“衔接”关系,更应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存在关系应从简单的输送生源提升到三者之间合作共同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对高校来说,利用专业优势为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中小学在创客教育师资短缺方面提供培训服务;对中小学来说,与高校开展课程合作,编写优质创客教育课程,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创客活动奠定基础。对于政府来说,除为中小学以及高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与政策保障外,中小学及高校的创客教育发展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创新人才规划纲要提供现实依据。其次,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需从“分段”到“共享”,由于现代学校受封闭式办学传统的影响,以及担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削弱自身竞争力、失去自身办学特色的心理,在教育资源建设上还存在“分段”问题,这需要政府引导各级学校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形成相互共享的关系。一方面中小学利用高校资源(设备、工具和空间)开设多样化创客教育选修课以丰富创客教育活动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利用中小学实践基地延伸教育创新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为创客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化、制度化提供政策性保障,以发挥优质创客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功能和作用;最后,在创新研究与教育科研方面应从“供需”到“共赢”,除中小学为高校提供教育实践平台,高校为中小学提供教育实验场域外,双方还可以在创新人才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模式与方式、科研成果转化与分享、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这也为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推广创客教育理念,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实现创客文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小学、高校、政府与教育部门三方主体在创客教育需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三方的需求也具有现实的互补性,其最终目标就是在创客教育中协同发展,共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专业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创新人才。

(四)培养学校内部创客文化,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创客教育能否真正成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关键的一环是在于学校内部能否酝酿出一种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当我们为美国教育在创客文化培育方面做出的各种努力而赞叹不已时,这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创客教育开展之“术”,更要深入观察与思考创客教育发展之“道”,即创客文化的基因是如何渗透到美国教育的每一个空间,并与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氛围、实践环境相融合。当我们谈及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地带、硅谷到陶润斯创新研究中心时,就不能忽视与此毗邻的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佐治亚大学等高校浓厚的创客文化对这些高新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区域的发展“不是政府造出来的,也不是产生于僵化的体制。只有一种自由的创新体制,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发展高科技,……,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各种教育体制与文化,用以造就创新的栖息地”[22]。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在论及创新文化氛围时指出,“创新如何发生?新思想源自何方?最通常的答案是:提供良好的教育体制,鼓励不同的观点,培养协作精神”[23]。因此,创客文化的生成需要学校在创建的创客空间基础上开展多样化创造活动,以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理性、有序、切实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创新精神,培养灵活、新颖的创意理念,不断增强学校创客文化的自觉。

五、结语

目前,教育创新与改革不仅仅在于教育理论结构或实践方式发生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在这种转变方式的指引下带来教与学环境变化、知识与课程关系变化、学习评价方式变化、教育文化与政策导向变化,即一种教育范式的转型。创客教育作为数字技术时代对教育创新诉求一种形式,其重要价值在于能够触动教育思维方式变革的“神经”,对教育结构与体制、教育文化及信念带来“双重”变革。倘若我们对创客教育的认识仅限在技术实践层面,一味地追求“潮流”,不对教育改革及关键性教育范式转型带来的意义与艰巨性做出深入思考和细致工作,那么,创客教育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创客教育运动[DB/OL].

[2]余保华.学校课堂中教育机会平等的文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3.

[5]徐大湧.创客更是一种时代精神[J].现代制造工程,2015,(2):1.

[6]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9-1795.

[7]ListofHackerSpaces[DB/OL].

[8]LibbyFalck,Beyondthemakermovement:Howthechangemakersarethefutureofeducation[DB/OL].

[9]CalebKraft,WhiteHouseMakerFaireFactSheetHasBeenReleased[DB/OL].

[10][美]NMC地平线项目组.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

[11][美]RonaldA.BeghettoJamesC.Kaufman.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6-89.

[12]杨洁.能力本位:当代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4,(10):79-85.

[13]克里斯•安德森.中国制造将属于”中国创客”[J].中外管理,2015,(1):34-36.

[14]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育,2014,(4):5-7.

[15][美]RonaldA.Beghettod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14.

[16]吴向东.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23.

[17]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18]柳栋,吴俊杰等.STEM、STEAM与可能的实践路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39-41.

[19]谢作如.S4A和互动媒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0]创客项目:让学生做自己梦想的实现家[DB/OL].

[21]Dr.KarenP.Kaun,ACognitiveAnalysisoftheBenefitsofMakerKids[DB/OL].

[22]李钟文等.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篇10

近年来,古文献的扫描、修复、再现等技术有了新发展。为提升高校图书馆对国际古文献、数字图书馆高品质扫描以及古文献修复和再现技术的研究与了解,并且让更多的高校能参与其中,第二届“‘东亚古文献保存、修复和价值重现’专题讲座与工作坊”于2016年4月15日至18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学术共享”。

这届会议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教育部数字图书馆工程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办公室(主管传统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承)、浙江大学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IDE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会议邀请了中国、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国的相关专家,对古文献的保存、修复及价值重现的数字化技术、传统技术等进行了讨论。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为会议开幕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国内20余所高校近50位代表参与了讲座与研讨。

本次会议对相关专家的邀请范围有较大扩展。对于高端扫描技术的研讨,除第一届的日本京都大学团队外,还邀请了德国CRUSE高层和法国i2S公司合作方代表进行现场讲座及演示。

日本京都大学井手亚里教授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中都对其团队的成果进行了多方位展示。本次专题讲座,他的题目为“高分辨率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在结合实际案例的基础上,井手亚里教授展示了京都大学团队的硬件、软件及后期再现技术,并提出了“世界级文化遗产科学记录的标准”。标准主要包括高色彩保真度、最低的光照辐射、高空间解像度、经济而快速地数字化、适用于各种形状、非接触非损伤、能够产生解析信息七个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其研发的高清扫描仪的理念。井手亚里教授还介绍了其早、中期研发的扫描仪并总结了其优点,包括色差在1.0-1.5间的高解像度,可以进行近红外扫描、单色多光谱扫描成像、三色多光谱成像、针对金属和反射表面的高分辨率偏振光成像、透射光和反射光扫描、用5轴扫描仪实现3D形状与色彩重建等。并介绍了“基于多光谱图像的颜料识别系统”、“纸张解析成像系统”等特色技术。

德国CRUSE公司的CEO延斯・贝克(JensBecker)先生作了题为“高分辨率图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的讲座,介绍了该公司最新的软、硬件设备,贝克先生还在现场演示了2D和3D扫描的大型设备,为与会者带来直观感受。北京美斯齐公司的李夙先生作了题为“拓片书画高精度数字化与应用”的精彩讲座,展示了其的i2S公司的硬件产品,并介绍美斯齐作为一家数字化方案解决公司所涉及的其他领域。虽然CRUSE和i2S两家都是商业公司,但作为全球领先的扫描仪生产商,他们的技术也引领着业界,两个讲座为与会者带来很多宝贵信息。

关于扫描技术,还有浙江大学图书馆徐建刚的题为“甲骨文、竹简的2.5维数字化与再现”的讲座。RTI技术是一种基于开源软件的利用光影特点开发的扫描技术,特别适合甲骨等浅刻文物的扫描。浙江大学图书馆还把RTI的所有英文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并放在网上供业界下载,希望为国内数字扫描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次会议,还邀请到了多家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同主题的系列讲座,包括浙江大学刁长宇博士的讲座――“古代壁画高保真数字化采集技术”,对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团队做的包括敦煌在内的数十个博物馆项目以及解决洞窟表面不平整的关键技术作了介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马吉德・萨马迪(Majid Sarmadi)教授作了题为“古代纺织品的高分辨率数字化”的讲座,特别指出色彩和织成纺织品的线的扫描是纺织品数字化的关键问题。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薹信事占教授作了题为“壁画墓的空间再现与其在博物馆展览室高清晰度图像的利用”的讲座,除研究相关扫描技术外,主要对一个辽代墓葬的扫描和三维再现工作进行了介绍。西安博物馆张群喜副研究馆员作了题为“光学成像技术在古代壁画保护中的应用”的讲座,特别强调了光影技术的作用。在本次会议中,多位讲座人都提到了光影技术的运用,“光影技术”是本次会议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伊朗伊斯兰自由大学的艾瑞斯坦・马拉肯(Arasteh Mallakin)女士作了题为“中亚古迹中的伊朗书法艺术”的讲座,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地点,中亚的古迹也是今后中国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传统技术方面,日本大西智城大师作了题为“世界遗产仁和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努力”的讲座,对仁和寺的藏品除虫、温湿度控制等传统保护措施进行了介绍。韩国国民大学客座教授金珉博士的题为“基于尖端成像科技的模写复制技术”的讲座,对将原作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复制的技术进行讲解,为了追求色彩的一致性,用矿物自制颜料的现场演示引起很大关注。古籍再造也是传统文献保护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北京美斯齐公司提到该公司在进行古籍再造工作外,本届会议还邀请华宝斋作了题为“华宝斋与《百部经典》”的讲座,对其用新的仿真延印技术制作的《百部经典》进行了介绍。

价值重现作为一个主要分主题,在第一届会议中,香港城市大学ACIM的哈拉德・科瑞莫(HaraldKrcaemer)博士通过多媒体展示,带领与会者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本届会议中,景祥v教授展示了香港城市大学制作的三维的敦煌洞窟,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靖海全图》的演绎。日本井手亚里教授的团队也非常重视古文献的再现问题,他的讲座就以日本古文献“东寺百合文书”的多媒体展示作结尾。美斯齐公司的李夙先生也展示了该公司制作的展示作品,其中齐白石画作细部的动画,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会议还有一些其他主题的内容,佐滕千代子作了题为“文化遗产中数字图像知识产权的多样性”的讲座,对数字版权进行了关注。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的西热桑布教授作了题为“新发现的‘菩日文献’抢救整理报告”的讲座。上述两个讲座都与会议的主题有很高的相关性,或可作为今后会议的备选分主题。

本届会议的内容十分丰富,浙江大学的黄晨研究馆员提出了“数字人文”的概念,并对浙江大学所做的基于文献和图像的应用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正在打造的基于高清图像展示的“艺术品浏览系统”。随后浙江大学的韩松涛对浙江大学进行的另一个重要项目“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作了专题介绍。

除上述内容外,会议延续了第一届的经验交流环节,香港城市大学的景祥v教授主持了本环节,交流内容包括:北京大学的张丽静谈“现实与愿景:北京大学图书馆近现代珍贵文献保护与修复之路”、张宁谈“北京大学图书馆高端数字化服务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实践――以拓片的再生性保护为例”、四川大学的何艳艳谈“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修复室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的葛瑞华谈“古籍修复业务外包经验浅谈”等。

与会议主题配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馆同时还举办了名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门神画像联展”的主题展览,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杨国富书记致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程健馆长作了视频讲话,祝会议与展览成功举办。

总的来看,两届会议在图书馆界造成了较大影响,第一届会议在“古文献保存、修复和价值重现”这个主题下,集合了包括传统技术、现代技术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个学科围绕着同一问题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开创了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会议,开了一个好头。第二届会议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一是在扫描技术领域,本届会议涉及到了2维、2.5维、3维的扫描技术。首先,对2维扫描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追求分辨率,向高清发展这个单一的方向,而是强调多角度的应用,如在模写、修复、色彩光谱分析、材质判断等方面都有深入讨论。其次,3D技术在本届会议中也有了更多探讨,不但有技术研究,也有相关大型产品的现场演示。最后,本届会议还重点推出了利用光影效果的2.5维扫描技术,该项技术不但软件是开源的,其硬件成本也非常低廉,可以在国内得到快速推广,2.5维扫描技术对于浅刻、浮雕类的物品有非常好的展示效果。

二是本届会议所讨论的扫描对象从第一届的书籍和书画,扩展到织物、甲骨、雕像等多种形态与材质的对象,还包括了墓葬、洞窟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扫描和复原技术,说明会议逐渐得到了很多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