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环境和谐;条块结合、有序推进”的总体原则,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建成覆盖全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体系。具体工作目标是∶到年底规范和建设260个规范化回收站(点)、92%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化回收站(点),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实施步骤
(一)成立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根据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按照便民、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和市民正常生活环境不受干扰的要求,制订全区回收网点布局规划、提出禁设点和区域建议,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适应需要的回收体系。
(三)到年底完成26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规范和建设工作。
(四)广泛宣传《条例》,引导广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开展经营。通过规范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的方式,取缔无照回收经营站(点),将站(点)压缩到适应市场需要的规模。
三、责任分工
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体系建设和监管中的作用,回收站(点)的设置分布和建设以街道(社区)为主体、日常监管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责任落实。
(一)区商务局。负责区再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备案工作;指导街道办事处落实回收站(点)建设工作;指导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工作;负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工作;编制再生资源发展规划。
(二)区发改委。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导编制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规划。
(三)工商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按照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和布局要求,即:每1000-1500户居民按1个回收站点(一般一个社区1至2个站点)、面积不小于20㎡的设立标准,办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年检等事宜。
(四)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打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中的收赃、销赃、窝赃等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回收站(点)的日常治安和消防检查等工作;为再生资源管理综合执法活动提供保障。
(五)质监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计量监督管理;指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技术标准的实施。
(六)规土分局。将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和规范化回收站(点)纳入区域布局规划。
(七)区城管局。负责取缔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占道经营行为;依法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环境卫生实施监督管理。
(八)区环保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经营活动中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本区域内废弃电子物处理企业的资格审定。
(九)区财政局。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参与制定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财政扶持政策;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增值税返税工作。
(十)区科技局、国税局、地税局、区法制办等部门,要根据《条例》规定和政办〔〕6号文件精神,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
(十一)区交通大队。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专用运输车辆的资格审定和交通秩序管理。
(十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布局和设置,即:按照每1000-1500户居民设立1个站点(一般一个社区1至2个站点)、面积不小于20㎡的标准确定规范化回收站(点)的设置地点;指导规范化回收站(点)的建设;负责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摸底调查和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宣传工作;配合工商、城管和环保等部门加强再生资源市场监督管理。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局办公,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二)通力协作。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严格监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强化宣传。各街道办事处要组织社区积极宣传《条例》,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规范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注重发现和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区商务局要指导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加强对基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篇2
[关键词] 再生资源 圈区管理 高值化 资源化 财税扶持
1 前言
国务院总理在2004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鼓励废物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建立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总理强调:“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农膜、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立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并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指出“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2008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由此可见,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深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正不断发展。从国家政策到地方产业,都在为此目标不断努力。
2 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
2.1 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简介
根据《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谓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所谓资源化,是指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因此,回收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再生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再利用、资源化”的主要对象。
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相关条例,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即再生资源产业(也称静脉产业)。而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国家倡导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通过园区内以及园区外的中间产品和废旧物资的相互交换从而实现物质的循环,通过能量、资源和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用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方式构建园区工业生态链,以此形成固废资源化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特殊产业集群,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以塑料回收利用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资源和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合成树脂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同时,旧城改造、电子电器汽车等更新加快,作为可再生利用的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量不断增长。尤其在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塑料消耗量大,原材料树脂供不应求,逐步形成了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和塑料回收综合利用的市场。塑料再生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以及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和资源再生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前期对这一行业缺少引导和规划,这些地区从事进口以及国内集散的废旧塑料拆解利用企业,大多数规模小而分散,工艺落后、设备老旧、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投入很少、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某些回收塑料集散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很严重,但同时又是当地民众的主要谋生手段,从资源再生利用的角度应该扶持它让其发展状大,这些情况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当地政府处于两难状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实行圈区管理,通过圈区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实现环境友好化,通过圈区管理可以将改性塑料技术应用于废旧塑料再生行业,实现其高值化应用;通过圈区管理可以集中财力进行财税扶持,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2.2 再生资源产业圈区管理是实现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实施“圈区管理”[1,2],通过园区的统一管理及引导,可使再生资源加工业目前存在的管理粗放、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加工品种单一等问题得到解决,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通过园区统一规划对废渣、废水和废气进行集中防治和无害化处理,可减少和避免污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资源的整合,引进先进的改性技术,提高对废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建立起一批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再生资源工业区。这项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环境及加强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管,对于促进环境、经济和贸易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为例,经过实地考察和借鉴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及各类废旧资源再生行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对废旧塑料回收行业实行圈区管理应严格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正确理解废旧塑料环境友好化再生利用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态型塑料回收再生工业园区,回收再生塑料替代原料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要充分发挥圈区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圈区科学规划与公共设施投入,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引导企业入园,建设服务型管理部门。
3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由来已久,根据传统的回收利用方法,只是简单地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收集,未进行充分利用,也未能发挥出再生资源的全部潜力。因此,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福建省十分重视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的发展,省经贸委已委托省资源再生协会组建福建省再生资源行业调研组,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已先行对福建省主要废旧塑料集散地展开了较系统的调研,对福建省废旧塑料行业的生态园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以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为例,按照传统的处理方法,废弃的塑料制品往往和生活垃圾或生产垃圾一起,进行填埋或者焚烧,这是一种低值化甚至是无价值的利用。而按照高值化利用的原则,废旧塑料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在进入垃圾系统之前,将其进行回收,分类,重新制成塑料母料,加工成制品。虽然这类产品相对于其废弃前的档次下降,但相对于焚烧或者填埋,这样的利用过程就是属于一种高值化利用[3]。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要依靠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从产品的源头开始,以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产品在利用后的可回收、再资源化的能力。以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为例,塑料在使用和再生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性能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回收的废旧塑料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初始材质参差不齐,各类塑料混杂在一起,造成了回收塑料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再生塑料的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效益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为了提高废旧塑料循环再生的经济价值,就必须引入先进的改性技术,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目前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无机粉体共混,并加入少量功能性助剂,提高回收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以及耐热性,或者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回收塑料制备合金料,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批准成立的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长期致力于环境友好材料及固废的综合利用与治理领域研发工作,在国家“十五”科研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和福建省“十一五”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在改性塑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技术在废旧塑料高值化利用方面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5]。以利用稀土“壳一核”无机粉体改性塑料技术为例[6],该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废旧塑料的刚性和韧性,很好地实现了废旧塑料刚性和韧性的共存效果,目前已应用于回收聚烯烃类产品和工程塑料ABS类等产品,承担《功能性环境友好型回收塑料专用树脂》的研发,以其可塑性强、流动成型性好、加工条件范围广以及柔韧性好等优点成为塑料的主导产品,开发了再生聚丙烯(PP)编织袋专用树脂;再生聚乙烯(PE)市政排污、燃气输送及通讯光电缆护套等管道专用树脂;环境友好型PE塑料包装材料专用树脂和回收塑料ABS增韧增强专用树脂。
4 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财税扶持
再生资源产业属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也必然属于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支持。目前,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各项政策上都给予了有力支持。例如,在财政政策方面,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调整了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暂定税率。这些政策都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而作为再生资源产业,在享受循环经济大背景下的政策优惠的同时,笔者认为,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应该拥有更具体的财税扶持。笔者在调查福建省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福建省对该产业的财税扶持提出以下建议:
4.1 在财政政策方面,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出台具体的奖励措施。对从事再生资源产业的企业,根据其“再利用、资源化”所创造的价值,给予奖励。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支持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广。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研究建立发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可以参考《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再生资源利用过程的污染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
4.2 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已经调整了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暂定税率。因此,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应出台高值化利用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高值化利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要配合内外资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与环保有关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费标准。研究企业新购入的进行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所需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其销项税金中抵扣的政策。开展环境税方案的研究设计,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
根据《福建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双向管控”增值税管理机制的通知》(闽国税发〔2007〕203号)的精神,福建省实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双向管控”增值税管理机制。该机制是指,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回收单位”)的废旧物资回收实行“以票控进,以进控销”正向管理,对利用废旧物资企业(以下简称“利废企业”)的废旧物资利用实行“以产控耗,以耗控进”的逆向管理,对回收单位的“销”与利废企业的“进”进行“指标比对”,并进行相关纳税评估,防范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虚抵的增值税管理机制。“以票控进,以进控销”正向管理是指,对回收单位进行源头管理,严格收购凭证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区分不同购进对象,开具收购凭证或取得发票,从购进环节防范虚开收购凭证,进而防范其销售环节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以产控耗,以耗控进”逆向管理是指,对利废企业利用废旧物资参照农产品预约定耗实行利废预约定耗管理,并通过纳税评估测算企业产能确定其废旧物资的消耗量,从而核实企业取得废旧物资专用发票的情况,防范其虚抵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指标比对”是指,对回收单位进行纳税评估,并将利废企业核实后的废旧物资购进指标与回收单位的销售指标进行比对,再次防范其销售环节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7]。
4.3 在价格政策方面,应适时调整再生资源产品的价格,支持对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应体现“高值化”的特点,专项用于支持当地再生资源结构调整和产品研发;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降低小火电价格,对再生资源发电等实行鼓励性电价政策。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对开发的再生资源产品实行适当的价格保护。
4.4 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已经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都可以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在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应继续加大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开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责任保险试点。研究提出设立再生资源产业投资基金方案,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4.5 在投资政策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应努力发展一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龙头企业,开发一批“高值化”效果显著的项目,使之得到国家投资的支持。
4.6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可以根据《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政府采购清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企业将以此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采购的产品。同时,一些优秀的产品也可以通过企业或行业的推荐,在政府采购中享有优先权。
5 展望
《循环经济法》即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都将获得一个至关重要的支点。中国循环经济即将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各地政府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根据当地已形成的废物回收集散地的现状,周密规划圈区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大力支持开展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协调相关部门,用足财税政策扶持再生资源高值化开发的企业,推动这一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没有废物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慧诚.政府引导企业孵化――肇庆打造全国一流进口废物加工“圈区管理”试点园区[J].环境经济,2008,(1):55-56.
[2] 仵德建,吴宝书,马双军.烟台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实行“圈区管理”[J].再生资源研究,2005,(6):43-43.
[3] 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复合新材料.中国科技信息.2003,(14):63.
[4] 刘欣萍,肖荔人,许兢,等.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6,35(12):952-957.
[5] 陈庆华.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的环境协调性研究[J].塑胶工业,2007,10(1):38-42.
篇3
1、缺少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有关的法规、政策以及标准
2002年政府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制度取消了,很大的降低了此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就是对于废旧物资的回收基本没有什么限制,非常有利于私有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虽然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了环境法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但在现在来看,我国的这种竞争制度还不是很全面。
虽然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已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被给予肯定,但是资源再生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有关的实施细则在目前还没有实行。没有约束到不法回收者的行为,也没有保护到合法者的利益。
2、在相关管理中只是重视了回收的数量,却不在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要实现废旧物资的价值,更好的利用二次资源就是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我国在回收废旧资源时过多的追求回收数量,没有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价值,进而形成了二次污染,所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使其产生负面效应。
3、市场信息不畅
在废物回收的利用市场上每个回收者都有自己的回收渠道,不仅经营的活动范围分散开来,而且还存在着很落后的交易方式。所以有些回收者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通过不正规的方法进行非法的收购,使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秩序变得混乱。另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没有各种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又因为经营者不了解行业应该怎样发展,也做不出经营规划和长远投资,所以整个行业很难向上发展。
二、废旧钢材市场分析
1、作为唯一一种可以替代铁矿石来生产钢铁制品的原料,即为废旧钢材。另外,其还是一种载能节能的原料。例如要冶炼钢铁0.8吨,只需要回收一吨的废弃钢铁即可,并且能节约铁矿石2到3吨,节约焦炭1吨,废气的排放减少了86%,废水的排放减少了76%,废渣的排放可以减少97%,非常利于清洁生产。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钢材市场供需量很大,对废旧钢材的所需量也随之增加。
2、竞争分析
(1)在竞争中所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发展容易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而且废旧钢材行业人才接不上,急需有知识懂管理的年轻人加入,因为做此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人。还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化瓶颈突破不了,即废旧钢材行业大多数是个体的经营者,员工也大都是短期工,导致此行业不能快速的发展壮大。
(2)优势
起步的速度快,可以先从废旧家电和工厂生产剩余的废旧钢材边角余料开始收购。因为回收和销售的周期很短,所以流动资金的周转非常迅速。企业的开办优势和市场的前景都使得此项目处于优势地位。
(3)劣势
我们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可以动用的资金有限,所以资金投入量会较少。创业人员虽然有很高的激情,但缺乏管理经验,对于开展废旧钢材回收利用的项目来说还处于劣势。况且创业初期没有外部客户和媒体的社会关系。
3、市场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回收和销售废旧钢材定位于江浙沪市场。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很快,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浪费也很严重。第一,主要市场,在浙江这一省份,五金加工企业很多,主要的产品有:门锁配件、家电配件、垫片等。第二,宝钢集团及江浙地区的钢厂,特别是电炉炼钢需要大量的废钢铁。因此将回收利用废旧钢材的市场定位在江浙沪等地。
三、废旧钢材的处理方式
1、分类压块
把现在市场上的压块方式进行细化,按照材质进行分类,要把冷轧,热轧等分别进行压块,售价要高于现行的,给收购者好感,因产品的感官极强。
2、剪切
根据钢厂的入炉标准要求,把杂乱的废钢剪切成规整合格的废钢料出售。
2、可利用部分分类进行挑选
利用废旧钢材的长宽,厚度,材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来进行分类。做到资源浪费最低,客户要什么货就提供什么货。
结语:再生资源产业的根本为废旧物资的回收。回收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上的重要部分。实行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加快了我国在节能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定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保士我国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11(06)
[2]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J]南开大学2010(05)
[3]寇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初探[J]再生资源研究2004(12)
作者简介:杨兰春(1962-),男,河北霸州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废旧物资回收、整理等。
篇4
这就是格力电器再生资源项目。
从2011年开始,格力电器在全国范围内投资设立了再生资源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并通过技术设备对其进行环保处理再利用。用董明珠的话来说,这是对产品生产责任的延伸,“不仅对它的生负责,对它的死也负责”。
3年来,格力一直在再生资源利用领域“潜行”:怀抱着最美好的期望,但却阻力重重,由于掣肘太多,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向“电子垃圾”宣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明珠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强调这么一句话:“对一些高端的、有环境污染隐患的电器设备,国家要有强制性的政策制度。”
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上,废弃家电背后的乌云雷霆已越来越近。
中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普通家电的使用寿命是10~15年,每年的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
资料显示,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以下有害物质: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如果将废旧电子产品作为一般垃圾丢弃到荒野或垃圾堆,其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污染土壤和水质,经植物、动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最终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对之进行焚烧,又会释放出二恶英等大量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广东潮汕贵屿镇在上世纪80年代是青山绿水的鱼米之乡。但该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专门处理废旧的电子垃圾,他们的拆解,用的是很原始落后的工具,这种作坊式家电处理方式已经造成无法弥补和挽救的污染。
“诸如线路板表面镀金的处理,手工作坊一般会用王水来退镀,退镀后的线路板焚烧或转卖出去。这些过程必然产生大量的酸气、酸水,如果得不到控制,环境污染自然是无法避免的。回收的源头管控很重要。” 格力电器再生资源项目总经理王红霞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指出了家电回收方面的问题,“再比如电器中空调的回收,空调的回收有别于其他电器,回收的源头必须有专业的指导,从房间拆卸空调,必须要有专业的装卸人员来操作,否则极容易在回收过程中造成冷媒的泄漏(如从墙体上拆卸空调时必须清楚如何用专业的工具来关闭系统阀门,确保冷媒不会泄漏),此外拆卸的过程中,人员高空户外作业的安全指导以及客户房间墙体的保护,都需要经培训的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才能操作。具备这样的专业人员资源,就必须发挥生产厂家的作用。”
董明珠在国外考察期间,发现国内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内生产企业就光顾着产品的利润,完全不考虑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但是国外企业做得非常好。”董明珠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很多国家的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有些种类的废弃物是必须强制回收的,还建有专门基金支持那些量很大、含毒、不易回收分解的产品的深度处理。”
“随着家用电子产品报废进入高峰期,高效、安全处置和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可以增加资源供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董明珠说。
通过对国外调研的情况,并结合国内实际,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后,董明珠决定进入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再生电子行业。从2011年开始,格力电器先后在长沙、郑州、石家庄、芜湖分别投资设立再生资源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废弃“四机一脑”(洗衣机、电视、空调、冰箱、电脑)的处理,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拆解处理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电子电器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现在,每个基地的处理规模在120万台左右,预计到2017年,上述几个再生资源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现有产能的1.5倍,届时也将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向电子废弃物的深处理(比如贵金属提取)、废塑料的改性利用和报废汽车的拆解等领域延伸。
王红霞告诉记者,再生资源项目非常受重视,是格力电器里为数不多的由董明珠亲自负责管理的项目之一。
然而,上述设想目前只存于美好的想象中。格力电器在近两年的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经营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和困难。
再生资源道阻且长
发展再生资源,首先要解决旧件来源问题,而这也是格力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目前,关于废弃电子处理的法规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2011年正式执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一个是2012年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
“但国家的立法基本上是在拆解这个环节做约束,在回收渠道上还没有立法约束,对于拆解企业来说,只有保证正常稳定的回收渠道,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王红霞说。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刘丽丽博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是最大的问题。
多年以来,多渠道回收的市场已经自发形成一套体系,而集中处理环节实行的是资格许可管理,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废弃家电资源掌握在游街串巷的个体经营户手里,一部分资源被截留。“他们直接自己拿回去拆掉,再卖材料,获取一定利润。”王红霞说,这样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针对空调的回收处理,一定要有特别的管控,比如避免氟利昂这样的‘冷媒’在回收和再次维修过程被放掉,我们厂家很清楚,但是回收商就不知道或者不在乎。”
个体经营户的截留,导致回收产品的比例严重失衡,按正常的回收比例,电视机应占总回收量的50%左右,但是现在实际回收比例高达80%以上,洗衣机和冰箱却非常少,空调几乎没有。
“空调的二手市场维修利用价值高,回收市场价格已经偏离其残值,加上现有的补贴也根本无法和市场回收价抗衡。洗衣机的危废产物少,拆解难度低,被中间商截留很多。”王红霞说。
冰箱体积大、运输成本高,常规拆解的话利用价值低,所以回收商会把冰箱交给格力。但是冰箱的处理成本高,格力引入的是国外生产线,一条线投资都在上千万以上,加工一台可能比生产一台所需成本都高,同时,补贴又很少(80元/台)。这样下来,处理一台冰箱便没剩下多少利润。
现在流入拆解企业数量最大的是电视机,但电视机现在也面临瓶颈。电视机里边的危险废物很多,比如含铅的CRT玻璃,以前拆解厂可以把这些卖给危废处理厂家,从而获得一定利润,但现在中国能处理含铅CRT玻璃的只有一家,已经形成了垄断。“现在反而是拆解企业掏钱让人家处理,以前是200块钱卖给人家,现在是给人家200块来处理。”王红霞说。
此外,由于竞争激烈,回收价格已经超出合理的市场价格,二手空调的回收价格甚至远远超过拆解企业所得到的补贴和拆解产值加起来的价格。
政策需要调整?
对此,家电企业和回收拆解企业希望立法和政策更加完善、合理。
“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回收、拆解上都有立法约束,希望我国在回收方面有个可执行的政策出来,如今这块是缺失的。”王红霞表示。
拆解方面的问题主要在补贴政策方面。按《管理办法》的规定,拆解补贴标准为电视机85元/台、电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空调35元/台、电脑85元/台。“我们觉得对空调补贴太低了,35块不足以支撑力度,补贴不做调整的话,企业还是收不到空调,希望比重可以调整。”
不仅是补贴标准,补贴的审核机制也屡受诟病。有拆解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指出:“拆解的数据要按季度先报到市级环保部门审核,再到省环保厅,再到国家环保部,再到财政部,全部审完了,才能一层一层发下来。”
对此,刘丽丽表示,《管理办法》涉及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属于监管需要;2012年进行补贴审核时,因为是首次,难免在时间上出现拖延,以后可能会快一点。
一些小企业如果补贴不到位,就没钱收电器,没法维持。国家给补贴到位时间太长,影响到企业运营,有些企业停工等补贴,有些则向银行贷款,负债经营。而格力再生资源项目公司的资金,都来源于格力总部拨款。
此外,《管理办法》还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应缴纳的基金,由国家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有人担心,这一部分费用将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据刘丽丽介绍,目前世界上对于产品类废弃物一般采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者应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但各国的具体政策不尽相同,有的直接向生产者征收,有的向老百姓收取。
王红霞在日本调研时发现,日本的基金由老百姓出钱,专业公司负责回收,生产企业负责拆解。有专家表示,虽然征收对象不一样,但作为使用者,消费者承担一点回收拆解费用是合理的。
格力的“权宜之计”
如今,早先进入再生资源行业的龙头企业们很多都在观望,作为后来者,格力依托母公司在再生资源行业投资已相当大。“投资规模大又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亏起来没头的话,就是个沉重的负担,结果就是只能等死,这样一来,大家都很慎重。”
尽管困难重重,但董明珠有自己原则:“我们不仅对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负责,也对它报废以后整个链条负责。我们不仅能设计出绿色产品,还能环保地处理它,这是企业责任的体现。”
在政策尚未变化的时候,格力必须采取对策。
格力发现,要达到环保的目的,必须从产品源头材料开始控制。“因为到了拆解就晚了。现在我们把很多信息反馈到设计环节上,如果一开始就用低碳和易拆解材料,回收利用价值就非常高,这才是真正的循环。”王红霞介绍说。
今年,格力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就在源头进行了控制。比如结构上尽量少使用螺钉,多使用卡扣式的设置,回收时就不用拆螺钉。
篇5
近10多年来,欧、关、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环保法规,对那些不易回收利用或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的塑料材料和制品,实施局部禁用、限用、强制收集或者收取污染费等措施。由于塑料在包装领域中的用量非常大,其中不少对于塑料包装回收的法规附着于处理包装废弃物制度之中。
废塑料回收产业中的能源价值
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大,废弃塑料也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应用的市场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2013年仅国内废塑料回收量达到1700万吨。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本身具备极高的环境经济价值,废塑料回收利用节省了土地资源和填埋废塑料所消耗的资源。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塑料回收利用行业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国部分地区已改变了传统的废塑料回收经营模式,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2013年中国五大合成树脂的产量为4626万吨,进口量为173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6349万吨,塑料制品表观消费量超过8400万吨,约占世界塑料消费总量的1/3。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逐年增长,废塑料回收总量已累计达到4600多万吨,回收总值约2950亿元,回收量年均增长率为14.47%,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共计节能1860万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46.5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4亿吨,减排二氧化硫23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63.8万吨。
塑料的惰性都比较强,在自然环境下不易被降解。将废塑料变废为宝是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在再生资源领域流传着一个公式:回收1吨废塑料=节省6吨石油,这还不包括提炼新料过程中所节省的大量水资源等,从这个角度看,再生塑料的环境经济价值远远大于原生塑料。以PVC和聚酯为例:收集和机械化循环再生1吨的废旧PVC将生成大约120千克二氧化碳,这些循环再生材料可以直接代替原材料使用于产品中。来自Plastics Europe的最新环境数据显示,使用原材料(盐类和石油)生产1吨纯PVC材料将产生1900千克二氧化碳。这样,使用循环再生材料将比使用纯原材料节省9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据EPA报告,生产再生聚酯只需要原生料1/3的能源,减少2/3的二氧化硫和50%的-二氧氮排放,用水量减少10倍,碳排放量减少2.5倍。中国的制造业大量依赖塑料原生料,而塑料原生料的来源主要是石油资源。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产制品的原料需求越来越大,如果全部依赖于原生料,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资源,因此,在产品性能条件允许下,使用再生料来代替原生料,可以作为对我国石油资源的战略性补充,以弥补资源的不足,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由于废塑料能够缓解对于石油的需求,具有强替代性,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资源的压力迫使各个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对资源进行回收,2013年我国进口废塑料在800?/吨左右,国内回收量在2800Z吨左右,总共节约石油数量在1.08亿吨。2010年以前,我国国内的废塑料回收数量在1000Z吨左右,回收率仅有20%左右,废塑料进口量和国内回收的废塑料总量相差并不多,而在201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循环利用的重视,大力提倡国内回收体系建设,因此国内回收率提高幅度较大,已实现30%的回收率。
正因为废塑料具备能源的价值,因此废塑料资源在国际市场竞争越趋激烈,发达国家本地的再生商以及东南亚、印度等地的采购者采购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加大力度控制资源,再生资源已经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大部分类型的废塑料在《巴塞尔公约》中明确界定为无害废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近年我国不但每年进口约800万吨以上的废塑料,全球各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大量的废塑料贸易。自2000年开始,我国废塑料进口数量除个别年份受到金融危机、政策等影响外,每年的增长率都较大。相比出口废塑料,我国仍以进口废塑料为主。由于对资源需求量旺盛、劳动力廉价等因素,全球每年约50%的废料均被运往中国。此外,根据国际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华盛顿研究所的数字显示,2011年美国出口2300万吨废料(而美国国内回收总量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其中2/3出口到了中国。长久以来,中国_直是美国废料的最大市场之一,据了解,美国75%的铝废料、60%的废纸、50%的废塑料都被运往中国。显示出中国对废塑料总量需求巨大。
作为一种资源型的产品,我国废旧塑料的应用同国内合成树脂的使用密切相关,同时随着国内合成树脂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废旧塑料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2012年国内废旧塑料的消费量在1910Z吨左右,约占新料的33.2%,2013年废旧塑料的使用量在1680万吨左右,约占新料的26.4%。目前国内废旧塑料主要应用于农业、包装及纺织等领域,改性料行业同样是废旧塑料应用相对集中的领域之一。
中国废塑料产业进入大工业园区模式
2005年-2013年,再生工业园区成龙头引领行业规模。2005年-2013年的10年,是废塑料经营和竞争最激烈的阶段。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再生利用国家。回收的废塑料品种除了五大通用塑料、聚酯外,也有很多性能高、品质好的工程塑料如尼龙、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甲醛、PVB(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薄膜、氟塑料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环保设施逐步完善,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散乱差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塑料再生利用产业正在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精细分类、高技术应用的方向发展。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显示,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已成长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型环保产业,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废塑料已成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减轻环境污染贡献了力量。
为缓解正规塑料加工增加的成本和治污压力,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引导废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对废塑料加工利用散户实行集中园区化管理,集中处理废塑料加工利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建设一批具有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再生资源领域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战略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已建、在建的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多达29家,并且将在2015年达到50家,这些循环经济园区展示出了强大的活力、生命力和发展力,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塑料回收利用加工交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经营,产业聚集度在增加,规模化发展条件日渐成熟。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正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的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企业为主体、废塑料专业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综合利用格局。目前我国从事废塑料加工的生产企业达1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正在成为废塑料行业的主体,其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量占总再生量的40%以上。这部分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塑料加工发达地区,有相对稳定的废塑料货源和销售渠道,资源集中,利润较高,经济效益良好,市场竞争力强。而且,这部分企业的塑料分类技术及装备生产线较为先进,加工成本低,效率高,可规模化、集中化处理废塑料,环保设施较为完善。
“绿篱”行动成为废塑料产业变革的转折点
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中2013年海关总署开展的代号为“绿篱”行动,就是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格局中发挥海关的积极作用。
“绿篱”专项行动是从2013年2月1日-11月30日开展的,为期10个月,有两个重点打击对象:第一是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列名的废矿渣、废催化剂、废轮胎、废电池、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等;第二是打击通过非设关地走私以及采用藏匿、伪报、利用他人许可证等方式通过设关地走私、海上偷运走私,不符合环境控制标准的进口固体废物。通过“绿篱”行动,海关要求企业严格落实进口固体废物分类装运规定,对经审单、查验后发现“混装”等不符合规定的进口固体废物,严格办理退运手续;完善进口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目录,严格落实进口废物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完善鉴定机制。同时逐步实施进口固体废物“就近口岸”报关制度。严格进口固体废物转口、转关管理,不得允许任何企业开展进口固体废物的转口贸易,也不得允许将进口固体废物存放于保税区内仓储。加强承运进口固体废物进出境运输工具的实际监管,完善运输工具实际登临检查制度,加大对进口固体废物的监装监卸、途中监管力度,有效掌控运输工具申报、停靠、移泊、装卸等实际情况,提高船舶登临检查比例。
据海关总署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2月1日伞国海关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绿篱”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海关共监管进口固体废物5538.9万吨,价值341亿美元。现场查出进口固体废物走私违规案件1090起,涉及货物88.3万吨,货值38.3亿美元,一大批可能污染我国生态环境的固体废物被封堵于国门之外,对固体废物的监管得到有效落实。
在“绿篱”专项行动的强力威慑和严格管控下,我国进口固体废物贸易秩序得到有效整治,呈现两个向好态势:一是进口企业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关于固体废物管理要求,环保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二是进口固体废物行业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加强管理,合法经营,进口固体废物品质出现逐步提高的趋势。按照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口废塑料788.2万吨,价值60.5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1.2%和5.5%。占进口废物总量的14%,平均价格为767美元/吨,同比增长46美元/吨。其中来自中国香港22%、日本14%、美国11%和德国8%,合计占废塑料进口总量的55%。企业涉及22个省区市,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27%)、浙江(15%)、福建(14%)、江苏(12%)、山东(9%),合计占废塑料进口总量的77%。共有1410家企业参与进口废塑料贸易,占进口废物企业的56%,同比减少82家;较2011年减少169家,平均年进口废塑料规模约5553吨。
“绿篱”行动对整个再生循环利用产业促成了涅式的变革和提升,通过严管政策倒逼废塑料回收产业形成革命性的创新和变革示范,并形成了二次性的完善“固废”产业链商务模式。“后绿篱时代”是中国废塑料协会提出的时代或时期界定概念,已经被中国官方使用并认可,这也标志着废塑料行业历史性新时代的到来。
“绿篱”政策对国际废塑料产业的影响巨大
“绿篱”行动对于整顿良莠不齐的行业局面、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是一个里程碑。在2013年12月13日,国家环保部固废中心3"2014年的废料批文情况,其中废塑料的获批量并未降低,而且较2013年同期增长17.5%,较2012年同期增长65.2%。与此同时,多家公司的进口废塑料获批总量在10万吨以上,预计2014年大部分企业会实现扭亏为盈。受全球经济影响,国际废塑料市场在2013年基本处于微缩状态,各国的废塑料企业也在寻找各自的出路,从加强本土的废料处理能力,到寻找缓解中国市场冲击的新市场、新地区。
中国环保理念升华,影响全球回收体系。近几年,我国由于国内经济增长迅速,对原材料需求旺盛,因此我国―直控制很大一部分的全球回收市场,每年从欧洲、日本、美国等地装载大量的货物销往内陆,据统计,2011年仅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废料总值就已达113亿美元。废料的进口―方面补充了国内对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环境资源形成了挑战,尽管处理1万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约了5吨石油、减排3.75万吨二氧化碳,但是国内外废塑料的分拣、清洗等方面的水平存在差异,国内的再生方法以及市场格局的整体环保水平略低,因此对环保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海关开展的旨在打击“洋垃圾”走私行动,将不符合要求的废塑料拦截在国门之外,对世界废塑料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截至2013年8月末,我国海关已经严查并暂停了247家企业的进口许可证。“绿篱”行动给依赖于低成本出口到我国的西方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面临本国回收基础设施缺乏、本国对二次原料需求较低这一现实。在对我国出口的高度依赖下,国外不得不改进回收利用技术,出口更环保、更高质量的再生产品。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将废塑料运至东盟等地经过处理,达到我国进口水平后,再出口到中国,这也是今年东盟市场增长的原因。我国对废塑料回收的标准提升也将影响全球的塑料消费习惯和回收利用体系,2012年中国政府限制从欧盟进口废塑料的规定就迫使英国政府将其再生指标调整为2017年达到57%。
以废塑料为原料进行生产,比石油提炼的成本要低很多,并且适用于大部分塑料制品,可以有效缓解原料供给不足与需求增长的矛盾。从2006年起,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废旧塑料都在500万吨以上,废塑料进口量年年攀升(图1是2006年至2013年1月-8月废塑料进口情况)。
在2006年一2012年间,进口废塑料量逐年呈增长状态,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情况,主要原因是全国海关开展的重点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绿篱”专项行动,“绿篱”撬动了进口废塑料的格局,对于整个进口废塑料来说影响颇大。
市场平衡改变让进口废塑料呈现量跌价涨。据初步数据统计,2013年1月-8月我国进口废塑料共460.5万吨,较往年同期降低17%(图2是2012年与2013年月度废塑料进口量比较)。2013年1月进口量同比增长,而2月开始的“绿篱”行动,让进口量急剧降低,跌入谷底。之后持续不断的“整治”行动,让进口废塑料市场压力巨大,一直在低迷状态徘徊。
受“绿篱”行动影响,各废塑料出口国投资加工设备、改进工艺,当地再生行业投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进口价格水平(图3是2012年与2013年1月-8月同期废塑料均价比较)。据统计,2013年1月-8月废塑料平均进口价格766.2美元/吨,同比增长8%。以福州为例,据福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福建省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699.5美元,同比上涨2.6%。
整体来说,2013年1月-8月废塑料整体呈现量跌价涨状态。
传统废塑料市场从欧美向东盟转移。2013年1月-8月我国废塑料进口主要来源于欧盟、东盟、日本、美国、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占比接近78%。欧盟仍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地,约占同期废塑料进口量的23%。但从具体数据来看,与往年同期比较,废塑料来源地已经发生微妙变化,欧美等传统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降低,并被东盟所取代。
受国内政策影响,导致很多来自欧盟、美国等地的废塑料货物被退运,让国外的废塑料出口量急速下滑,例如以前美国50%的废塑料被运往中国,“绿篱”行动致使美国2013上半年废塑料出口同比下降11%。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在地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国内外很多废塑料企业将目光转向东盟,很多企业将废塑料运往东盟,在当地完成分拣、切碎、清洗后,再销往国内。
“后绿篱时代”改变中国废塑料循环利用格局
“中国梦”中最重要的内涵是“建设美丽中国”,这种理念导致了进口废料行业政策的变迁。“后绿篱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它意味着机遇,也同时让企业面临着挑战。废塑料行业的弊端在严格的管控措施下暴露无遗,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了遏制。有效地控制废塑料再生对环境的污染,被提升到一个受多方高度重视的地位。废塑料行业的产业特征、经营模式都需要创新以适应新时期。
废塑料产业集聚东部。据抽样调研数据显示,今年80%固废厂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严查整顿,60%以上三四线城市流动摊贩面临洗牌。对废塑料进口批文的审核也日渐严格,全国仅有1400家-1700家,即不足10%的厂家具有进口资质的现状,进口门槛显著提高。虽然进口废塑料量减少,但是国内对塑料的需求量却在增长,这部分的供应缺口则有新料填充。“绿篱”行动以前,尤其是在广东,很多货物通过运输公司提供进口服务,他们通过包装,通过一些批文,把废塑料运到工厂去,“绿篱”行动以后这些情况减到很少。
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进口关区与产业聚集地特征明显。2013年8月,上海、宁波、厦门等海关进口废塑料量呈不同幅度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3%、3%、2%。广州、天津、青岛等海关进口废塑料量有所降低,同比分别减少2%、4%、15%。
整个行业开始向环保安全转型。应该说在1995年前中国的废料进口是无序的。从2002年-2005年废塑料进口已经从无序走到有序。在海关召开的一个网上座谈会上,有专家专门提出城市矿山这个概念,“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城市矿产”是我国战略资源的有效补充,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就是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打破传统上“原生资源才是资源”的旧有观念,将废弃资源作为“城市矿产”,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高度进行物流、能流优化,统筹技术、环境与经济,形成高层次的“城市矿产”开发模式。
国家发改委和商业部、工信部联合在全国分两批建立以“城市矿产”为文化理念的再生产业工业园区。同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全国建立50个“城市矿山”示范基地。从而有效的减轻和遏制再生产业在回收、加工、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和影响。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供应地,29个示范基地形成每年约3500万吨的再生资源聚集加工能力,并吸引了大批再生资源经营户和企业入园发展,实行污染物的集中治理、统一监管,实现了基础设施共享,土地集约利用,大大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了再生资源利用的水平,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状态下行业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
从短期来看,“绿篱”行动虽然影响企业采购原料,增加企业采购成本,但是企业采购原料品质提高,生产的产品品质明显提升,产品价格现在因为“绿篱”行动有了一定的上涨空间。其次,很多家庭式作坊的关闭,市场供需关系短期内被打破,对正规经营的企业来讲,是大大的好事。很多废塑料产品采购商直接到企业订货,产品不愁卖,这也是现实。“绿篱”行动也促使企业把真正的心思用到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及投入方面,促使企业尽快转型,从以前的简单加工走向深加工和精细加工的路子上来,提高整个废塑料行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显著提升。
前行的中国废塑料产业还需穿越重重障碍
在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方面,我国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很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别仍然很大。据美国化学委员会统计,2009年在美国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塑料生产的塑料瓶中,回收塑料瓶已超过99.7%;据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塑料制造和回收集团统计,2008年欧洲塑料回收率已达到54%,2009年欧洲塑料需求增长至5280万吨,其中有5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20.6%循环回收,29.5%回收用作能量;瑞士废塑料回收工作做得最好,回收率达99.5%;丹麦和德国紧随其后,回收率分别达96.5%和96.3%。2008年日本废塑料废弃总量为998万吨,包括市政废弃502万吨,工业废弃496万吨,回收利用废塑料758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6%。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国内的废塑料回收行业依然处于正在爬升阶段。
公众审视角度需要更科学的认知。尽管经过多年的整顿和规范,我国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但我国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还很不规范,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进口废物加工企业和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管理尺度不一致,也导致了走私固体废物、倒卖进口废物相关许可证、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产生危险废物等现象。使得废塑料行业在公众的理解中就是垃圾处理产业。实际上,这种南辕北辙的印象让废塑料行业的生存苦不堪言。
目前国内各部委对所谓的废塑料“洋垃圾”使用的名词不同,环保部门称为“固体废物”,住建部门称之为“垃圾”,发改委在循环经济相关文件中使用“废弃物”一词,海关则是按具体货物名称,没有统称。在循环经济学家眼中,“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进口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节约了自然资源和能源,大大减少了用矿石冶炼金属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业内专家将其概括为“两个保护,三个效应”:保护社会资源,保护社会环境;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循环效应。该产业已经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绿色产业之_。
据了解,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的原料基本是工业废弃物,不管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以工业生产的边角废弃料或工业塑料制品库存料为主,即使有一部分生活废塑料也由于我国垃圾分类不完善而少之又少。
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意识很薄弱,对废塑料行业的整体认识单纯地停留在“捡破烂”、“收垃圾”层面,没有深刻体会到其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因此,改变公众视角,突破审视瓶颈,是废塑料行业经济升级的必由之路。
装备与技术创新的空间潜能巨大。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塑料消费国,巨大的市场需求造成了塑料原材料的巨大缺口。进一步加强废塑料回收加工生产再生料,不仅可以填补国内大约25%的塑料原料缺口,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消耗。由于行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我国废塑料行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面貌一直没能改变,行业内的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分类不细,技术过低,利用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废塑料行业的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废旧塑料再生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无论是处理技术还是制造技术,只有掌握高科技技术的企业才能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发展扩大的根本。近年来,中国废旧塑料机械设备市场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外企业的关注,许多大型国际企业―方面与中国废旧塑料机械企业不断加大合作深度和广度,另―方面采用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方式来占据中国市场。国外企业纷纷登陆,虽然对中国废旧塑料机械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将会威胁缩小国产废旧塑料机械市场的空间,将对国内废旧塑料机械生产企业、对中国废旧塑料机械行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国际上,塑料回收再生方法有物理再生、能量回收、化学还原和用作固体燃料等,应用技术比较先进。反观我国废塑料回收,主要还是以物理再生为主。大部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基本没有条件引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从而阻碍了废塑料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中国废旧塑料机械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废旧塑料相比而言,技术水平仍是制约中国废旧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废塑行业加工企业和机械企业走进中国,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正视挑战。
大产业小企业使得中国企业缺失话语权。就废塑料行业而言,目前国内塑料再生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废塑料回收机再生利用企业部分是中小型个体企业,存在技术水平落后、回收渠道散乱、环保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环保,以廉价设备和廉价劳动力对废塑料做简单的初级处理,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虽然回收了资源,却又污染了环境。中国国内和进口回收量已经达到3000万吨,市场价值总值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但是最大型的企业占的单体份额也不足1%,也就是说行业总量非常大,但是单体非常分散。
由于废塑料行业缺乏一个权威、统一的行业组织,不能形成合力,所以对于国外废塑料进口行情、定价等都没有话语权,相对弱势。尤其是国外的很多供货商都很精明,不是明码标价,而是搞好几家国内的企业,就像竟标似的,让我们的企业自己出价,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之间矛盾重重,人家坐收渔翁之利。废塑料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由国家、政府主导的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对外形成统一的声音,对内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废塑料行业―方面要引进并吸收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商向再生资源行业投资,鼓励外商到中国投资建立再生资源加工处理中心。同时,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再生资源协会建立广泛联系,吸取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借鉴其对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政府管控还需符合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中国已经建设成了全球最完整,也可以说是最严格的进口废塑料的监管体系,环保部负责二级审批、废塑料目录管理、许可证制度、进口废塑料标准;质检总局负责监管国内收货人、国外供货商、装船前检验;海关负责分类装运、就近报关、海关监管、海关估价。近年来,国家还颁布了有关进口废塑料管理要求,包括《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口废PET饮料瓶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风险监管指南》、广东试点“就近口岸”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国家对废塑料监管政出多门,也让废塑料企业有点不知所措。按照进口固体废物的规定,海关的任务是进口征税查验放行,商检的任务是控制污染源符合我国的进口标准,地方环保局的任务是监管加工。目前我国在宏观层面上还没有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专业性、综合性规划,社会上普遍认为再生资源行业是传统的所谓收破烂的,十分片面,并没有被作为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朝阳产业来对待,所以政策扶持、废塑料分类技术规范、对企业认定和鼓励方面比较欠缺。生活垃圾分类不明确,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方式需要提高。相关制度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废旧塑料回收行业长期以来呈低水平徘徊状况。
目前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不能解决行业的发展问题。应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加大公共财政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对经济效益差,但社会效益显著的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回收和利用,包括支持一些经营好、符合上市条件的物资回收企业上市,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中心、再生资源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示范项目,优先安排技改投资并给予财政贴息,缓解开发的资金压力。
据悉,海关部门已经感觉到目前整体固废管理政策法规与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也意识到严密监管尽管出于保护国民安全的好意,但与企业高效运作需求产生了突出矛盾。国家海关总署的相关负责人已经提出今后海关对废塑料进口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确保“绿篱”专项行动成果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后绿篱”时代固体废物监管理念的定位,从规则制定、标准修改、职责分工等根本制度入手,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今后“绿篱”专项行动有关措施会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在关于进口固体废物分类转运、转口、转关、指定口岸进口、分拣作业须经批准、夹杂物超标不予放行等措施,海关将长期予以坚持,且不能降低标准。对AA类企业进口固体废物,将按照“由企及物”管理理念,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实施必查必演,对其进口的固体废物以后续监管为主,并进行重点稽查。国家海关总署希望废塑料行业推进圈区管理,同时也正在配合环保部,对圈区管理规定进行细化,集中发挥圈区管理的示范作用,在完善就近报关制度方面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海关部门将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和信息,了解企业的合理诉求,不断探索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及便利守法企业创造条件。将与环保部污染防治司适时对试行固体废物“就近口岸”报关情况进行评估完善,并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论证该制度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可行性。
另外,中国废塑料协会希望国家监管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制度,明确工业废弃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弃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生活垃圾由政府负责回收,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适当缴纳费用;制订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鼓励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再生资源回收采取激励措施。同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愈趋重要,应当作为特殊行业来管理,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按照方便、卫生、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城市回收网络体系,包括:社区回收站点设立;集回收、分拣、市场交易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加工交易市场;综合利用加工网络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环境卫生差、城市综合管理难的问题。
废塑料行业准入机制或将在今年着手制定。中国废塑料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建立一直是个悬念,近年来,主管部委多次提出颁布《行业准入机制标准》,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在不断呼吁。就目前而言,行业产品标准不细化,分类也不完善,准入和退出只靠固废管理条例某款规定是否违规而认定。这样,行业职业培训、职业教育都没有准确依据。行业技术继续教育更无从谈起。所以,行业组织很难发挥作用,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也是茫然。
据记者了解,中国废塑料协会将在今年组织相关部委及专家开展我国废塑料行业准入标准的调研工作,从企业布局与建设要求、规模、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其意义就是要提升产业门槛,通过标准促使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高技术的方向发展,作为保护环境、解决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严格规范生产过程的环保管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与效益。
从中国废塑料协会设计标准的思路上看,十分注重环境安全的要求,强调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划确定或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居民聚集区和其他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塑料再生加工运输企业。已在上述区域投产运营的塑料再生加工运输企业要根据该区域规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依法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同时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的是限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项目重复建设,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和行业的整体水平。准入条件明确规定了应该限制、淘汰的工艺方法和生产设备,对未达到准入条件的现有企业,将作出限期整改、依法撤销或责令关闭的规定。
中国废塑料协会希望能通过行业准入标准,鼓励企业选址选择在有资源、能源及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及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建立起点高、能力大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篇6
一、我国电子垃圾处理的现状
1.欠缺制度设计,缺乏科学回收体系,导致灰色回收处理链兴盛。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还处于粗放型的状态,90%以上的电子垃圾都是由个体户回收,并由小作坊处理,这种方式已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亿。2014年,获得环保部门技术资质认证的104家企业,因前期建设投入高、处理成本高,面对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和数量匮乏的困境,导致无法开工生产,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
2.处理水平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电子垃圾的处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采用“机械破碎+分选”的低端技术方法,未全面考虑再生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正规处理企业的处理技术与设备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在个体回收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处理手段大多采用手工拆卸、焚烧、强酸萃取、填埋以及丢弃等方式。如此处理导致较难回收的宝贵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多头管理,导致监管不力。
我国对电子垃圾管理实行分级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涉及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环保部等多个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管矛盾等诸多问题,致使在各环节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形成灰色地带,产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监管体系失灵现象。
二、对策建议
1.严格监管,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总量巨大是我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国外电子垃圾流入境内,从而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2.加强电子垃圾处理的制度设计。
首先是要理顺管理体质,明确相关部门的职权,落实监管责任;其次是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行业规范和环境标准,提高行业门槛,淘汰小规模和无技术的小作坊和企业。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回收处理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责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模式。
3.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系统解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
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准入机制,明确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必须是高科技、低污染的现代化企业,明确电子生产企业自建和社会开办的专业大型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制定相应合理的回收环节和运输物流费用的国家指导价。同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非法回收渠道的营运风险和成本。
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监管渠道,采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大数据技术等建立一套电子垃圾科学回收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回收环节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篇7
家用电器废弃物作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对人体健康及生活环境可能构成的危害往往被忽视,而在我们周围,自家的电器更新换代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这些废弃的家电低价卖给回收家电的个体户,可这些“电子垃圾”最终去了哪儿?以什么样的方式消失?想必很少有人关心,针对政协委员的提案,记者对该市废旧家电处理行业进行了一番采访调查。
个体回收者成为废旧家电处理的主力军。提及旧家电回收,家住环山路的市民张女士表示,“印象里总能在楼下听到‘回收旧冰箱、旧彩电’的声音,商贩多半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吆喝着。”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缺少正规回收机构的现状下,该市一些个体回收者成为废旧家电处理的主力军,在市区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够看到这些人骑着人力三轮车收废旧家电。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攒后,他们会将收来的旧电器进行分类,然后去收购站卖掉,赚取用户和二手摊主之间的差价。
废品收购点管理并未对废旧电器处理加以要求。近年来,本溪市商业局服务业委对全市22个办事处140个社区的200余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定期排查,要求城区内从事废旧商品回收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本溪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核发的《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和本溪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废旧商品回收、加工和销售。
篇8
关键词:垃圾分类;奖励机制;互联网思维;垃圾智能回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65-02
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改革开放后,随着民营企事业单位还有外资企业的来华投资建厂的大规模展开,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愈见严重。[1]这时候污染范围除了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严重。2000年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而如今,垃圾围城的严峻状况也不断地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垃圾究竟放哪里?怎么放?是不是还能利用?都成了政府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和环保事业单位的密切关注。
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还很低,有一半的垃圾都被填满了,这样毫无疑问是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在环境污染影响各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现在的政府部门都很重视垃圾的回收问题,根据国外的处理经验可以发现,对垃圾进行分类资源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这样处理后,对需要填埋的垃圾就很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也减小,像瑞典,分类后的垃圾一半被燃烧用来发电了,其他的绝大多数实现了再使用或再制造,最后只剩下3%的垃圾是需要填埋的,而居民是否配合垃圾分类回收,直接决定了回收效果和垃圾资源化的。因此,要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垃圾问题,就要坚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带动居民参与到其中。[2]
对城市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作为一种特殊资源的再循环,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让城镇居民深刻地参与到垃圾正确分类与回收再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希望对以市区为主的塑料瓶类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且高效的回收步骤,同时也希望以奖励措施鼓励并引导市民自觉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
1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
1.1 具体的设计过程
比如平常我们使用的矿泉水塑料瓶为例,我们先做了如下的实验;设置一个空的塑料瓶,作为参照组,另外增加两个对照组,一个是通过物理挤压使塑料瓶达到较小的压缩体积作为对照组1,另一个是通过碎片化,再挤压形成的对照组2。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了对照组1、对照组2和参照组在较少个数样本瓶子的处理方法对比下的体积比例,大致为0.3 : 0.15 : 1 。而如果颖臼量明显提升,这个体积比还会被进一步放大,因为碎片化的对照组2在样本数量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相较于对照组1和参照组更能高效的利用垃圾回收设备的存储空间,而且碎片化的处理对于进一步的垃圾回收步骤减轻了加工的压力与成本还为垃圾的运输过程提高效率。
所以我们决定设计智能回收机物理处理过程以碎片化为主,互联网垃圾回收大数据收集、分析和线上奖励机制相并行的方法,推行民众支持参与的垃圾智能回收(先以宝特瓶为开始)的系统设计。
1.2 系统模块
该系统主要由3个模块构成,分别是,物理处理模块,数据信息收集模块,线上奖励机制。
1)物理处理模块
垃圾箱内部有一套小型的塑料粉碎装置 ,它是一种固废减容机械环设备,用于撕碎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产品和物料,利于塑料回收及再生塑料颗粒通过电机带动齿轮箱与主轴转动,并在主轴上装有高强度的合金刀子,刀子为四角方型刀,刀子的一角可以接触到物料,通过轴转动达到撕碎的目的,撕碎下来的塑料可以直接通过输送带输送到破碎机内进行二次破碎工作,整个工作过程可通过PLC控制操作简单,节省人工。
粉碎装置是由电机、减速机、旋转刀轴、进口的动刀、定刀、机架、机座、箱体、电器控制系统等主要结构组成,另外垃圾自助回收机内部设计有过滤网装置,当粉碎装置正常工作时,过滤网起到分离物料和液体的作用,有效将残留在瓶子上的液体与塑料碎片分离,有利于提高回收效率,碎片干燥可以直接进行二次加工,为回收节省了一道工序。而且采用的这套粉碎装置体积小,移动方便;手动操作,简单安全;内置垃圾箱带有锁扣固定,稳定不会因振动或其他外力而脱落,结实可靠。
2)数据信息收集
智能分类和数据信息收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三个部分:宝特瓶上条形码未损坏,可以直接通过红外线扫描的带有完整条形码直接进行回收;若宝特瓶上条形码已损坏或者残缺不全,则根据宝特瓶大小、形状进行智能判断;同时对不同时间人群数量以及塑料瓶大小等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发送,方便数据分析者对智能垃圾桶安放区域的选择和不同区域人群的垃圾产生量进行分析预测,更加高效合理的安排垃圾桶数量和回收人员清理的次数。
3)线上奖励机制
线上奖励机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机根据智能分类子系统分类出的宝特瓶进行智能判断,给予用户收益。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有收益驱动的垃圾分类,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人直接的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而较大多数的人更喜欢以话费或者流量的方式作为奖励,因此寻找相关行业有合作意向的商家参与进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1.3 流程图
2 结论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对于垃圾的回收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分类回收有利于良好的资源回收利用和不同类型垃圾的高效处理。[3]街道上的垃圾在转运到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热电厂之前,一般会先经过环卫人员的分拣、装车运输、垃圾中转站的分类和压缩、垃圾装车运送至终处理地这几个步骤;如果能在垃圾中转站进行稍微细致的压缩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和资源回收的后级企业有积极地影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污染日益严重。对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并将占用大量土地,从而制约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我国每年产生近 1.5 亿吨城市垃圾,目前已有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而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高达5000 亿元以上。如果这些废品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同时也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4]
本系统在解决可再生资源(宝特瓶类)回收问题上立足,应时展需求,设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机(宝特瓶类),该智能回收机以政府相关政策为驱动力,具有收益奖励的特点,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有效的提高再生资源(宝特瓶类)回收率,节省劳动力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琪. 为了祖国的碧水蓝天――访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夏声[J]. 中国人才, 2012(2):61-63.
[2] 张玲玲. 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探讨[J]. 硅谷, 2015(2):233.
篇9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废旧轮胎的生成量也越来越多。据世界环境卫生组织统计,世界废旧轮胎积存量已达30亿条,并以每年约10亿条令人惊诧的数字增长。废旧轮胎作为可资源化的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发达国家,以废旧轮胎无偿利用,减免税赋,政府补贴,并以扩大资源利用量的立法方式予以支持。展望21世纪,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将是知识经济时期的“E产业”(即环保产业,取英文“环保”一词的开头字母“E”而得)的新型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中,有60条是关于“循环经济”的,说明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但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年消耗量的一半左右需要进口。因此,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这是节约橡胶资源、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本人从事利用废旧轮胎常压裂解生产燃料油及炭黑这一行业工作有13年之久,本人结合当前实际,谈几点观点和建议。
一、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2001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13356万余,居世界第三位,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废旧轮胎5000多万条,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废旧轮胎的产生量还将大量增加,如何有效回收利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所谓废旧轮胎,是指被替换或淘汰下来已失去作为轮胎使用价值的轮胎,以及工厂产生的报废轮胎。废旧轮胎具有很强的抗热、热生物、抗机械性,并很难降解,几十年都不会自然消失掉。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而且容易引发火灾。被人们称为“黑色污染”。如何把这些废旧轮胎回收好、利用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目前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途径大致有5种:
1、废旧轮胎原形直接利用。用作港口码头及船舶的护舷、防波护堤坝、漂浮灯塔、公路交通墙屏、路标以及海水养殖渔礁、游乐游具等,但使用量很少,不到废轮胎量的1%。
2、热分解。废轮胎在高温下分离提取燃气、油、炭黑、钢铁等,据报道,采用此方法可从1吨废轮胎中回收燃料油550公斤,炭黑350公斤,然而由于投资大,回收费用高,且回收物质质量欠佳又不稳定,因此,这种回收利用方式目前很难推广,有待进一步改进。
3、旧轮胎翻新。翻胎工业是橡胶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资源再生利用环保产业的组成部分。旧轮胎翻新不仅可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减少环境污染,是一项功在企业,利在社会。因而,轮胎翻修——一个古老并新兴的产业很有发展前途。目前全国轮胎翻新企业约有500多家,30%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年翻新轮胎约400万条,大大低于世界水平。世界平均水平,即新胎与翻新胎的比例为10∶1,而我国仅为26∶1,尤其是轿车轮胎的翻新几乎等于零。
4、生产再生橡胶,100多年来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认为这是处理废旧橡胶再生循环利用最为科学、最为合理、应用最广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工艺与技术推动了我国再生橡胶工业的普及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全国先后上了500多台动态脱硫罐,基本上淘汰了油法、水油法。生产企业约600余家,生产能力扩大到100多万吨,最高年产量达到以51.2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一再生橡胶生产大国。
5、生产硫化橡胶粉。这是一门新兴材料科学,是集环保与资源再生利用为一体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回收方式,也是我们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利用形式。胶粉工业在我国刚起步,生产企业才几十家,年产量不到5万吨,还没有形成新兴的产业。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回收利用率低,废旧轮胎丢弃现象严重,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影响。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2001年全国消耗橡胶的23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生产的橡胶制品量约460万吨,废旧橡胶产生量约180万吨,其中60%以上为废旧轮胎。目前,回收利用的各种废旧橡胶约90万吨,回收利用率为5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0~40个百分点。目前,还有近50%的废旧橡胶没有回收利用,其中废旧轮胎约占20%,长期堆放,难以降解,成为“黑色污染”源。
2、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企业普遍生产经营规模小,自我改进能力低,企业发展无后劲。我国废旧轮胎利用主要是生产再生橡胶、轮胎翻新、生产硫化橡胶粉,这些企业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低。大多数翻胎企业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必要的测试设备不完备,影响了翻新轮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胶粉工业刚起步,市场尚未打开,没有形成新的产业。
3、废旧轮胎加工利用企业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困扰废旧轮胎利用行业的发展。由于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属于半公益事业,其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我国废旧轮胎资源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人员、债务包袱重、企业经济效益差,多数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
4、企业税赋成倍增长,废旧轮胎加工企业生存困难。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前,轮胎翻新企业只上交3%-5%的产品税,再生橡胶、硫化橡胶粉上交5%的产品税,税改后,废旧轮胎加工企业享受不到回收企业免交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由于废旧轮胎从民间收购,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实际上造成了重复征税,使加工企业税赋增加了一倍,使本来微利的行业变成亏损,生存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有些企业勉强维持,有些企业濒临破产。
我国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式上、技术上比发达国家并不落后,主要差距是在管理上、立法上、优惠政策上。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近十几年来新的技术推广应用,使再生橡胶工业焕发了青春,我国再生橡胶工业无论是生产规模,年产销量,还是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技术,装备,包括再生橡胶产品出口到国外,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胶粉生产技术,无论是常温法还是低温法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工艺装备基本上满足胶粉工业发展的需要,其价格仅相当于同类进口装备的1/3到1/4。
国外发达国家对废旧轮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掩埋或作燃料。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1998年67.6%废旧轮胎作燃料,9.44%废旧轮胎被掩埋。2001年美国产生废旧轮胎2.81亿条,作燃料的达1.15亿条。在欧盟15个国家中,2002年对废旧轮胎处理,作燃料的占21%,掩埋的占37%。掩埋是一种最为不合理的方式,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埋在地下几十年都不会腐烂,对地球仍是一种污染。目前欧盟各国都限期禁止掩埋废旧轮胎。2001年美国有38个州禁止对废旧轮胎掩埋,仍有8个州允许掩埋,在我国还没有掩埋现象。 用废旧轮胎作燃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是由固体废弃物污染变成气体污染,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在我国用废旧轮胎作燃料的几乎没有。
我国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上,发达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机构,如美国的“废胎管理委员会”,加拿大的“废胎回用管理协会”、“废胎管理局”欧盟的工作组及我国台湾省的“废轮胎处理基金会”等。在我国尚无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正规的回收利用系统。
2、在立法上比国外滞后。发达国家对于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废旧轮胎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的《资源与回收法》、《轮胎回收利用法》,法国的《废弃物及资源回收法》;德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韩国的《资源节约与再生使用促进法》;日本的《促进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及我国台湾省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法》《废轮胎回收清除处理费费率》等。我国至今没有关于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具体立法,“谁污染,谁治理”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面没有具体的措施。
3、在政策上与国外不平等。我国已加入wto,有必要建立与国外接轨的政策法规。国外对废旧轮胎实行无偿利用,还有补贴,并实行免税政策。在我国不仅不免税而且税率高于其他加工行业,不仅无补贴,而且废旧轮胎要高价买,这种政策上的不平等不利于入世后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
二、发达国家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
篇10
[关键词]废旧家电 回收逆向物流 合理化建议
在人类社会中,从生产经过流通直至消费,是物流流向的主渠道,也称正向物流。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因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过时等原因而退回的产品;也有大量由于损坏、使用寿命终结等而丧失了使用价值的产品;还有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形成合格产品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有大量可以循环再用的包装,这些都形成了逆向物流的源头,在逆向物流中的产品虽然因为多种原因暂时未能实现其使用价值或已经失去使用价值,但其中还蕴含着大量可以回收的价值。以往对逆向物流的研究较注重从环保的角度来研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逆向物流的量正在与日俱增,如能有效的回收这些产品中的价值,不仅可以回收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可以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战略武器。通过这个角度的研究,使国家和企业都能重视逆向物流,逆向物流也是物流利润中的一块处女地,其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利润。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了我国未来所面临的废旧家电回收量,通过这些惊人的数字,使得我们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废旧家电回收的迫切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其分类
我们通常说的物流都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最早提出“逆向物流”这个名词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他在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中国正式引入物流概念才20多年的时间内,目前,中国对逆向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启蒙阶段,逆向物流概念的表述不一,结合国内外有关逆向物流的定义以及本文的主要观点,作者对逆向物流作如下定义:“逆向物流是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退货、废弃产品、废旧包装以及废旧物资等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对逆向物流的分类至今在理论界也还没有准确的划分,研究者往往根据个人研究需要对逆向物流进行不同的划分。从本论文研究的角度来看,把逆向物流分为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
二、我国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现状及评析
1.我国家电报废现状及趋势分析
本文采用四大家电的拥有量和使用年限预测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专家指出,一般电视机的使用年限为8年~12年、电冰箱的使用年限为13年~16年、洗衣机的使用年限为12年,空调的使用年限为5年~7年。我国家用电器的生产量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在以较大幅度增加,所以未来几年我国将会面临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家电消费量和生产量也多于世界其他国家,所以目前社会上现存即将进入报废期的家电数量是很多的。下面仅以北京市为例来预测未来几年内北京市仅四种家电的报废数量,文中采用城镇居民家庭中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和使用年限来预测近几年内废旧家电的产生量。
根据上面表一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庭中家用电器的拥有量数据和表二中北京市历年城镇人口户数的数据可以推算出表三中历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器的数量。如根据1997年的数据,北京市城镇人口拥有的电器数量约为328.6台/百户,城镇人口户数为250.9万户,这些家庭共拥有家电为919.665台,根据专家指出,一般电视机的使用年限为8年~12年、电冰箱的使用年限为13年~16年、洗衣机的使用年限为12年。如以平均年限12年计算综合以上因素,到2011年,上述家电都将成为废物。以上仅是我国一个城市的城镇居民的四种家电拥有和报废量,如果这个数据扩展到全国的所有的家庭和企业的所有 家用电器的话,那么这个数据会放大许多倍。
另外从我国家用电器的生产量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在以较大幅度增加,此外随着产品生命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新品和升级换代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市场,推动消费者更加频繁的购买。当消费者从更多的选择和功能中受益时,这种趋势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更多的包装,更多的废弃和更多的浪费问题。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也必将增加进入回收逆向物流的产品的数量。所以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面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以下根据表四中我国历年家用电器的生产量来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报废家用电器的增长趋势,趋势如上图所示。
2.我国现行的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现状评析
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重视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问题,进而开始重视回收逆向物流工作,虽然还未从物流的角度去系统研究这个问题,但举国上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开始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到一个十分重视的程度,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积极呼吁建立《废旧家电回收法》,开始研究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用方法,开始对回收途径等进行研究,开始对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国家经贸委已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颁布的法律规划,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起草。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综合以上国内外回收物流的现状可以看到,大量废旧物品和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通过对大量废旧物资、物品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我国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实施条件及建议
我国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是摆在中国相关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所以加强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国家缺乏立法
(1)条件评析:我国废旧家电的处理通常采用不规范的渠道,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前不久天津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回收逆向物流中心,可是建成投产运行后却发现这个处理中心“吃不饱”,为什么中国存在这样大量的报废家电、废旧物资和废旧包装,而这样一个先进的设备还能吃不饱呢?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致使大量的废旧物品还采用原有的不规范的途径进行回收处理。
(2)建议:为了克服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无序状况,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我们的环境,国家进行相应的立法是迫在眉睫了。而且从发达国家从事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的发展历程上来看,立法对于回收逆向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缺乏相应的支持性经济政策
(1)条件评析: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单靠一两个企业的力量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实现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中国现存的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企业仍是微利或无利,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基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而阻碍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有回收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人员、债务包袱重,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差,相当一部分回收企业亏损严重,某些回收公司经营难以为继,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
(2)建议:在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加大公共财政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对经济效益差、但社会效益显著的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需要国家利用的有关政策逐渐把回收逆向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扶持发展起来。
3.技术落后
(1)条件评析:我国对于废旧家电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技术落后,如对于报废家用电器的拆解技术落后,回收逆向物流的信息投入技术落后。
(2)建议:要最大限度的回收废弃物中的价值,加大对回收逆向物流的科技投入,增加对资源回收利用科技开发的投入,支持有影响、有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再生技术、设备,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引进国外的人才和资金,促进回收逆向物流的利用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4.宣传不够,认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