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资源回收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再生资源回收前景

篇1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资源再生企业;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统计, 2013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在23307万吨,回收总价值6421.4亿元;2014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在24470.6万吨,回收总价值6446.9亿元。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将26000万吨,回收总价值7000亿元。

我国的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但是,目前再生资源行业普遍存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监督机制;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居民的资源综合利用认识不到位;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回收、加工、分拣处理的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方法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资源再生企业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发展性难题:如何更好地控制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分拣处理等成本?本文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作业链结合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业务探讨,希望借此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创新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尽力。

一、战略成本管理介绍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聚焦于回收环节,是基于回收环节占销售成本的50%左右,而忽略了加工、分拣、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要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取得稳定、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经营管理放到制定竞争策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局限在单纯的降低成本上,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竞争是时时处处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信息沟通快速、互联网加的推波助澜的竞争态势下,企业更应当以差异化竞争为重点,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再生资源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对企业的成本数据、成本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为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人员甚至是每一个数据,真正的做到将成本战略化管理。

(二)战略成本管理对资源再生企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成本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公司各部门员工加深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与自身工作关系的理解,企业结合当前经营的实际情况,找到成本控制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全局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有利于企业形成本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整个企业员工共同做到对成本的控制。

二、如何具体地应用战略成本管理

(一)进行战略成本分析

1.再生资源行业战略环境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再生资源企业在目前的行业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列举和分析,以决定企业发展、或退出再生资源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如企业在回收环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有哪些,分别进行列举和分析,潜在的竞争对手的资源配置、行业整合度、规模等进行研究,确定企业是否加大回收环节的投资或外包或退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价值链可按照作业链进行分析,分别为收购-运输-加工-分拣处理-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由相应的作业特性所决定。上述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针对作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据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和效益。再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及发展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或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权重关系。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要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对标同行业、同类企业的标杆数据,和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力求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

2.成本动因的分析与研究

成本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成本动因。主要包括:与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废旧屋子的回收途径、价格,运输、加工、分拣这些资源所需要的资源成本,废弃物处理的隐性成本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战略层次的成本动因,如加工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的规模大小,本企业人员的管理成本,对市场的深度调查与研究,销售产品的途径与推广等等。笔者认为,成本控制管理必须综合多个方面多种因素共同分析,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进行发展战略成本规划

准确且行之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长期综合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在竞争企业中凸显自身的优势,要从战略化目标长远发展进行考虑,针对国家对资源再生企业提出的发展要求,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真正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三)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与控制

在战略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因仍具有多方面不确定的因素,难免实际结果和预期的效果产生一些偏差,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战略控制以寻求最大化地按照预期结果进行调整。战略成本管理的控制需从成本动因的偏差分析入手,如果某一价值链的作业成本动因与实际有巨大偏差,就要进行分析和纠偏,以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战略化目标的制定。总之,市场必然是时时变化的,各作业成本动因的变化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都有较大影响,对控制因子的变化分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就需企业坚持战略化成本管理的模式,适时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

(四)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还要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讨战略成本管理的流程,与企业同期、行业先进企业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实施的过程中,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否通畅,是否增加了运营成本,是否真正做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标。

三、资源再生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前景

再生资源行业市场广阔,因其紧紧围绕循环经济这一着力点,有利于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减小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再生资源行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控制不仅可以分析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各个环节的内在关系,还可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促进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落地和有效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能改善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结束语

资源再生企业有必要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结合本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外部的竞争因素,寻找发展最有利于本企业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战略化成本管理的趋势[J].研究与探讨,2007(7):42-45.

[2]陈甲斌.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研究[J].研究与实验,2003.

篇2

【关键词】 资源再生产业 发展模式 市场化道路

资源短缺是我国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研究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可开采金属矿产资源已变成各类产品和废物,每年生产的产品有70%进入废旧物资行列。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0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由此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缓解资源短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积极推进资源再生产业既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又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资源再生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产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产业动态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瑞士每年回收废罐头盒1.2万吨,废电池的回收率为64%;德国每年回收包装材料599万吨,废物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达到400亿欧元。

1、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化政策和配套产业布局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产业化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布局调整。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3、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健全的法律规范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二、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的实践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 。

1、制造商一体化体系

制造商控制公司内部市场,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其也是废弃物转运体系、处理―加工商体系、零售―批发商体系和临时性体系的买方。

2、废弃物转运体系

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制造商一体化体系和处理―加工商体系提供货源。

3、处理―加工商体系

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废弃物转运商、零售―批发商以及临时性体系的买主。

4、零售―批发商体系

该体系是“强制押金”法规的产物,其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

5、临时性体系

临时性的垃圾回收组织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从这个产业模式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这些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事实上,资源再生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三、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比较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受到极大的重视。

1、我国再生体系的构成

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重要环节组成。回收网络:由社区回收点和街道回收站组成,负责回收居民交售的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区域性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接收街道回收站及工厂、企事业单位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以一定规模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作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终端,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

2、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的不足

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1)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还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回收网点无序发展,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

(2)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3)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4)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四、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首先,要着重开展对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制度建设、社会观念和技术角度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其次,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配套产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式,分析其产业辐射与带动能力,确立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为决策提供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最后,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依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布局、运行模式、产业技术、成本效益、产业链条、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研究市场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场化对策,明确提出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参考文献】

[1] Lindhqvlst,T.,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 [D].Lund University,Sweden,PhD,Dissertation,2000.

[2] 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2006(7).

篇3

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面临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严峻挑战。作为资源能源消费大国,中国既有的粗放式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如何让“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让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已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写入了“十二五”规划。这个产业能否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能否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面临哪些困难?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会强研究员。

概念模糊 底数不清

《新经济导刊》:日前公布的《“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专门提到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请您对此进行解读?

程会强:这是首次在国家规划中正式、规范地提出。既然国家规划明确地提出来了,就应该以这个提法作为规范的名称,列入产业指导目录,围绕这个产业建立翔实、科学的统计体系,明确研究对象和工作对象,摸清底数,这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根基。

原来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似的名称比较多,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再生资源产业、环境保护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等。这些概念大同小异,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见诸于相关的国家文件和规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前端的回收到后端的利用,从生产到生活,覆盖的范围比较大,这就需要对它涵盖的领域进行清晰的界定。要明确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和标准才能叫产业,否则什么都能称之为产业。为什么循环经济搞了这么多年,许多人还是一头雾水,新概念和相似概念太多了。

此外,相关的协会也很多,为了将这些协会统一起来,深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在正在筹备中国循环经济促进会,争取明年建立起来。截至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循环经济组织和领导机构,每个部委在管一段,正在酝酿成立全国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加强国家层面的协调和管理。

《新经济导刊》: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我国重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再制造产业初具规模,资源再生加工利用能力达每年2500万吨,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达每年4亿吨。您对此怎么看?

程会强:我参与研讨、论证了工信部颁布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统计了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的相关数据,这六种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在2010年就达到了110220万吨,远远超过了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如果把尾矿减去,那其它四种工业废气物的综合利用量也有9亿多吨。这些数据没有包括生活方面的废弃物,若加上商务部统计的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橡胶,那综合利用量就更庞大了。科技部也有统计数据,《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显示,2010年,我国回收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等八类社会消费品废物,总量达到了1.49亿吨,如果加上前面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一共是12.51亿吨。

为什么规划数据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主要是概念不清晰,统计口径不一样。当然也与这个产业不成熟有关。一个学校和一个小区,用了多少电和水,能精确地统计出来,可产生了多少污水和废纸就不好统计了,只能推算。我国废旧商品的统计,也是根据年产量和生命周期倒推的。实际上,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一种逆向的物流和科研,我们要树立新的资源观,从单纯的依赖一次资源,转向依靠二次资源;从单纯的开发地下资源,转向开发再生资源;从单纯的倚重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前景美好 现状堪忧

《新经济导刊》:许多人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收废品的”层面上,而且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您对这个产业怎么看?

程会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通过国家政策和规划加以提升,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潜力很大。这个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1万亿,吸纳就业人口2000万,预计2015年产值达1.5万亿,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

实际上,就业人口2000万属于保守统计,很多收废品的从业者是游击队,并没有统计在内。每年产生多少废旧资源量,究竟需要多少人去回收,需要多少企业、多大的生产能力去处理,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是最高效的?这些都需要科学统计和匹配。

目前商务部正在对回收体系设立标准。下一步,北京市将对再生资源行业进行规范,通过连锁经营,让流动从业者加盟进来,挂靠在连锁网点,并采取统一的标识,如服装、车辆、计量工具等。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实行全球连锁模式,它是分散的,又是标准的,这种模式适合中国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从回收角度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实际是统一运到垃圾场,再实质进行二次分类,但废旧聚酯塑料瓶的分类做得比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废旧聚酯塑料瓶的回收利用主要是瓶体,人们丢弃废旧饮料瓶是应该把标签和瓶盖取下,瓶盖和瓶体的塑料材质不一样,如果不分开,到了回收处理企业需用粉碎浮选法分离。虽然对每个人是举手之劳,但这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处理成本。北京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专门去掉标签的成本是300元/吨。所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主张的垃圾分类不是从垃圾箱开始,而是从公民的头脑中开始。公民的配合参与,才可以使这个产业发展壮大。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现状是:从负面来看是分散的、无序的、混乱的,从正面来看又是朝阳产业,有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这一产业,在初期阶段必须通过政府来推动和保障,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足够的扶持力度,将其推入市场机制的轨道,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篇4

关键词:废家电 回收 政策 环保

我国正规废家电拆解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在技术、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经验;国家在废电子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体系还在完善中。这些因素决定了正规废家电拆解企业在发展中既有困难,又有广阔的前景。目前,无论是新建或已投入运行的拆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形势,早作调整,积极面对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将要发生的变化。同时,继续向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学习,根据国情,走出一条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道路。通过分析我国国情和当前法律政策,家电拆解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开始担当拆解的主力军,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1. 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从事家电拆解回收行业,首先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废旧家电。国家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后,在试点省市,个体回收商贩对废旧家电垄断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中标的拆解企业拥有了足够的废旧家电进行拆解,部分企业甚至开始增加、扩充生产线以应对大量回收家电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但是,目前个体回收商贩不会轻易退出这一市场,并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占据废家电回收、拆解市场较大的份额。他们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回收价格,吸引居民将废家电卖给他们。而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进一步严格控制废旧家电的回收、拆解过程。这一条例的实施,提高了从事家电回收、拆解企业的门槛,没有资质的个体回收商贩,小型拆解作坊将被排除在该行业市场之外,如果他们还要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必将遭受法律的严惩。所以从目前国家出台的法规政策来看,个体回收、拆解商贩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小,大型拆解企业将逐步占据废家电拆解市场。

新建的家电拆解企业,建设规模、处理能力、拆解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环保等部门的规定,才能够初步具备拆解废家电的资质。目前,只有拆解资质而不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指定的拆解企业,依然不具有竞争优势。因为通过“以旧换新”回收的废家电,必须交由该政策的中标企业进行处理,非中标企业不得拆解。所以,在“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间,中标企业可以得到足额的废家电,较低的收购价格和国家的补贴。而非中标企业必须开出更高的收购价格,才能吸引广大市民放弃国家的补贴。收购成本高,拆解没有补贴,非中标企业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2. 废家电争夺激烈

随着无资质的小作坊退出家电拆解行业,对废旧家电的争夺必将发生在大型拆解企业之间。从事废家电拆解,一定要有稳定、充足的货源,过分依靠其他回收企业是难以将企业做大的。因为收购价格是制约拆解企业发展的另一因素。其实以正规手段拆解单台废家电收益微薄,如果收购价过高,只能是拆一台亏一台。随着我市家电拆解企业的增多,家电回收企业将有更多的市场销路。拆解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健全回收体系,就会受制于回收企业。出价低,回收企业不卖;出价高,无利可图。天津新建的几家拆解企业,在发展规划中,早已开始了回收体系的建设。例如,日本同和生态系统株式会社与天津市绿天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天津同和绿天使顶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就是看重绿天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在我市拥有的庞大回收网络。

3. 拆解模式应符合国情

日本Eco-Recycle与广东贵屿镇发展模式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回收产业链的前端采取劳动力密集型的策略。欧洲国家,诸如德国、瑞典等国在家电拆解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发明制造的设备可以自动拆解废旧家电,将多种金属自动分离,节约了人的手工劳动。这是因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而其拥有先进的技术,制造设备的成本低,所以采取了一套全自动的拆解回收体系。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天津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劳动力密集,拆解企业大可以在废家电分选、拆解的初期工序中采取劳动力密集型的模式,省去购买设备的投资。只有必须采取机器处理,或是人工操作对人体有很大伤害的时候,才选择使用先进设备处理。

发展废家电拆解事业,不但要在上游收购市场上节省回收成本,还应增加提炼的金属、塑料等产品的附加值。拆解企业可以引进金属冶炼、深加工的生产线,制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金属材料,而不是将辛苦提炼出的铜、铁等以废铜、废铁的价格卖出去。例如天津和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家电拆解的同时,建设了易切削高精度铜合金棒材项目;高品质铝合金的废铝易拉罐回收利用示范项目,熔炼再生铝合金项目。

4. 拆解企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了家电报废的高峰期,再加上我国沿海等发达城市人口众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电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未来几年内报废家电的数量增长幅度还会继续增大。报废的家电交由正规拆解企业处理,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利于整体家电制造业发展,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实现。同时我国是一个家电生产大国,生产家电过程中报废的次品、废料较多,急需具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理。拆解企业拆解家电后,提炼的铁、铜、铝等金属和塑料,又是家电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原料。在一个家电生产大国,建设大型废家电拆解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前后端市场紧密相连,技术与信息相互反馈,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再生资源

1、建筑垃圾国内外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

在国外,建筑垃圾利用情况是: 将建筑垃圾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在国外已成为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例如: 1977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处理混凝土废弃物的再生加工厂,这些加工厂的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再生资源100 t /h。1991 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如渣土、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2011 年3 月份日本大地震后,于3 月18 日成立了《废弃物资源循环学会》,这个学会主要是调研并分类处理震后的垃圾处理。这次震后,日本马上出台新的废弃物管理的政策,建筑垃圾一般重新利用。剩余的建筑垃圾填海,有的还不够用。现在福岛县由于有核辐射的问题,浓度超标的话就成为辐射废弃物了,这样就要采用辐射废弃物的方法和标准处理了。从以上不难看出: 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原则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尽可能要重新利用建筑垃圾,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处理,并且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政府的政策是在第一时间支持的。同样,德国在处理建筑垃圾方面也有成功的经验。1997 年~ 2005 年德国各类垃圾的利用情况见表1。

这些国家大多实行垃圾源头消减政策,就是说: 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将其量小化。对于已经产生的垃圾,采取科学手段将其转化成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在我国,长期以来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于1995 年颁布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但这种收费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的源头,而且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问题。虽然专家认为,在我国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条件,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进程相对滞后。2009 年11 月9 日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自2010 年7 月1 日起实施。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面,有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建筑公司也做过一些尝试。同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是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回收利用还是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种废弃物或者只是局限于某些地域。笔者日前看到的情况是: 建筑垃圾堆成小山,处理这些“小山”还是令开发商们头疼的大问题。

2、建筑垃圾回收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建筑垃圾应用于建筑施工的适用性

建筑垃圾是由碎混凝土、碎砖、碎瓦、碎砂石土等无机料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由此决定建筑垃圾具有的特性为: 强度高、硬度大、稳定性好。其性能优于普通粘土、粉土等。现场试验测试显示,建筑垃圾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这些性能决定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1)生产环保型砖块。目前,实心粘土砖仍是一些小城镇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生产这种砖需要不断毁田取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粘土砖的烧制不仅耗煤量大,事实上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可制成渣土砖; 利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新鲜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 利用废旧水泥、砖、石、砂、玻璃等经过配制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和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抗压性能强、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建筑垃圾制砖开发成功,并且作为粘土砖替代产品之一,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潜在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确保政府今后禁止使用、生产粘土砖法规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2)用于桩基工程。利用建筑垃圾如碎砖烂瓦、废钢渣、矿渣砖、碎石、石子等废物材料为填料,采用特殊工艺和专利施工机具,可以作为软弱地基和松散地基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的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形桩施工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3)加工成再生骨料。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块、废砖石、砂浆、渣土经破碎、筛分和粉磨等一定的工序后可以作为再生骨料的材料来源,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 也可以将其磨细作为再生混凝土添加料从而取代一定比例的水泥和砂子; 对湿润的砂浆混凝土可通过冲洗,将其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进行回收; 碎砖块可作为粗骨料搅拌混凝土,也可作为地基处理地坪垫层的材料。总之,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途径很多,应根据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

2.2 建筑垃圾在回收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理论上讲,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1)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改进形成一定的盈利模式。

据业内人士表示: “建筑垃圾回收的设备和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存在太大的门槛。但是我国的建筑垃圾种类多样,如何分类,采取何种工艺,如何拓宽产品用途都是处于摸索中,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盈利模式”。西安市政项目中道路改造和翻修的过程中,通过对路面建筑垃圾的就地回收利用,节省了清理费用和运输费用,以及购买新的建筑材料的费用,一举多得。据山特维克先生介绍,经综合计算,1 t建筑垃圾所产生的收益达到100元。但是,这个案例只是个个例。建筑垃圾单纯是道路垃圾,而且最重要的是: 就地消化,不存在产品输出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个效果,设备、工艺、规范标准以及管理体制的研究都需要进一步推进。2) 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市场行为。我省太原市的某些工地,灌注桩超灌部分的混凝土桩头,在基坑开挖后,破掉的桩头经人工破碎后可以作为基础底板垫层的粗骨料使用,这一过程,既节省了建筑垃圾的外运费,又节约了建筑垃圾堆放的场地。但是,这种利用建筑垃圾只是局限于工程的某一小部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要想建筑垃圾再利用普及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与约束,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垃圾的再利用。3) 需要完善施工工艺。从理论上讲,目前的建筑施工工艺应用于建筑垃圾再生资源是可行的。但是是否有更好的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4)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再生材料的一些性能需进一步验证。建筑垃圾可用作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可以作为砂浆的组分等,这些都是可行的,但是,新的建筑制品强度、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如何,有待验证。

篇6

唐山兴宇橡塑工业有限公司是全国具有相当规模的利用废旧轮胎等废橡胶生产再生胶系列产品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企业。2007年企业生产再生橡胶(含丁基再生胶)2万吨,胶粉1万吨,各种内胎1000万条,工业总产值1.6亿元,利税总额1200万元。在全国同行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三。2004年―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玉田县企业成长奖,玉田县经济发展铜牌奖,2007年度荣获“企业二次创业奖”。

节约资源,持续发展

我国橡胶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发展废旧轮胎(橡胶)循环利用再生资源产业,充分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再生资源,对于缓解我国橡胶进口依存度过高的局面、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几年来,兴宇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投资100多万元,购置四台4吨蒸汽回收机,对废气、废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并自主研制锅炉余热综合处理设备,使锅炉注水温度达到80℃以上,剩余部分用做职工浴池使用。这两项节能设备的运用,可节约用煤20%―30%,全年节约用煤3000多吨,合100多万元。在节水方面,在厂区建造大型蓄水池,改造冷却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用80%循环水冷却制热设备,每年可减少地下水使用量5万方;在节电方面,水泵全部改用恒压变频技术,既可以减少用水又节约了用电,照明全部由原来200瓦普通白炽灯换成55瓦节能灯,定时自动开关,减少浪费现象,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安装变频器和节电器,节电可达20%;同时,加强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机器空运转,通过调整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几项措施全年可节省用电100多万瓦・时,增加效益100多万元。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兴宇公司正是靠这种精神扎扎实实,努力建设节约型的工厂,使企业不断成长。

保护环境,清洁生产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轮胎使用量的猛增,废旧轮胎的产生量也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废旧轮胎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破坏环境,并且容易引起火灾,被人们称为“黑色污染”。兴宇公司从事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但是,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要害问题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2次污染。为此,兴宇公司一直把环保问题摆在首位,坚持打造环保型的绿色工厂,走持续发展的路子。

几年来,兴宇公司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对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把清洁生产的整体污染预防思想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使废水、废气和烟尘得到了有效治理,目前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被玉田县命名为“环境卫生优美单位”,“环境污染治理先进单位”,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评为“废橡胶综合利用安全环保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全力打造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基地

通过深入市场,兴宇公司发现丁基内胎以它更长的使用寿命、更佳的保养性、更高的安全性,备受用户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而我国丁基橡胶原料紧缺,绝大部分需要进口,且价格不断上扬。为此,兴宇公司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生产丁基再生胶,用再生胶生产丁基内胎。

2005年8月,兴宇公司在城北马头山兴建了第二生产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一座年产2万吨的丁基再生胶厂;一座年产600万条的丁基内胎厂;一座年产2万吨胶粉生产厂。2007年底,丁基再生胶已实现年产10000吨的生产能力,丁基内胎实现了300万条的生产能力,胶粉厂达到了年产10000吨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篇7

自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人类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由环境保护进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层探索。循环经济模式是环境与经济良性发展的实现途径, 它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将产生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选择。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 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 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回归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之间循环运动的本质属性,按照物质循环运动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理集中体现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上(简称3R 原则)。减量化(Reducing) 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因此又叫减物质化,这一原则有利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利用(Reusing) 原则的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减少生产和消费中废弃物的产生, 这一原则可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或再循环(Recy?鄄cling) 原则要求物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这三大原则分别针对生产和消费流程的输入端、中间环节和输出端,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循环经济为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将会越来越市场化。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价格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就是有力证明,继续依靠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资金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节约资源本身就是在创造财富,降低资源消耗量就意味着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发展循环经济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中最重要的在于“减量化”。虽然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但是在源头上予以控制远远胜于“亡羊补牢”。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了资源的消耗量,才能更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对企业而言,节约资源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是关键所在。实际上,生产节能的装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一旦掌握了这些领域的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额利润。此外,节能技术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本。当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成为世界各国未来产品的需求趋势,率先研究节能环保技术,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发展循环经济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水平低,缺少自主开发的先进技术,多数企业仍靠购买国际上二三流技术来发展生产,这是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用循环经济技术,如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绿色化学技术等。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同时加快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步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

(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打破绿色壁垒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环保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国际间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被世界各国及国际经济组织所重视,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但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逐步向外向型发展,这就要求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产品逐步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这样才能打破“绿色壁垒”。

三、绿色营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但是,推动循环经济主要还需依靠企业行为,要求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绿色营销也称生态营销、环境营销或和谐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既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要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还要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定价及促销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绿色营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营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这种需求可能造成的环境后果,并以此作为企业绿色营销的出发点。绿色营销的重点是企业、对象是消费者、受益的是企业和整个社会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选择,体现在具体的营销活动中有其自身特征。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不仅仅要考虑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问题,还必须考虑生产前原材料、能源的开发、获取及消费以后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因此,产品的寿命周期应扩展成从“孕育到再现”的所有阶段,即“资源―――生产―――销售一一消费―――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一个循环过程。

(一)在产品资源阶段,要重视资源的选取,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根据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的思路,从企业内部、企业间和全社会范围来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重视选取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重视选取再生资源。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资源,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和开发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加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管理,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减少资源的损耗。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的消耗管理,提高工艺,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在产品生产阶段,要依据循环经济准则合理设计产品

比如在设计包装时,应增加用户环境保护意识,选择对环境污染少的材料,还应考虑包装废物的处理;运用绿色工艺,实施“清洁生产”;改进生产方式,实现再制生产,即把回收的旧部件,通过严格的检验、翻新,再用于制造新产品。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在一次性胶卷照相机上就采用了再制生产方式,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关注。

(三)在产品销售和消费阶段,要建立以旧换新的回收制度

以旧换新以取得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注重包装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可降解,积极推行使用纸制包装袋和可降解包装袋。合理制订绿色产品价格,鼓励绿色消费。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宣传,提倡绿色消费,帮助消费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树立以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时尚的新型生活方式;减少和抵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使用具有环境标志的绿色产品;抵制购买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不良倾向;自觉实施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垃圾的再循环利用率。

(四)在产品废弃―――再生阶段

篇8

国内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

白银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10年收入占比高达25.28%,仅次于电解铅业务,是最大的利润贡献者,2010年毛利贡献比例高达20.27%左右。

白银产出主要来自铅精矿的分离,白银计价成本主要以铅精矿的含银量来折算,销售则按照市场价格,因而公司的白银业务可以说属于加工模式,盈利以提炼加工的差价为主,毛利率相对原矿提炼而言较低,2010年为4.93%。

白银价格上涨前景依然较为乐观,2010年白银价格大幅上涨,由去年年初的4045元/千克大幅上涨至目前的7200元/千克左右。从中期看,我们认为在通胀预期强烈以及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黄金白银价格仍可谨慎看好。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受益于白银价格的上涨。从投资需求来看,由于银的价值比黄金低,投资门槛较低,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从目前看,黄金价格大约为银的40倍,远高于历史上两者比值,白银的上涨空间更大,更受投资者青睐。另外,白银的工业需求还在不断扩大,也增加了白银在需求推动下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故也更加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亚洲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

传统铅冶炼面临瓶颈,再生铅盈利回升可期。铅70%以上应用在汽车铅酸电池和电动自行车上。由于铅元素对人体危害较大,欧盟地区已经在2005年开始推行“无铅化”运动,禁止进口含铅类电子产品,因而铅主要应用在我国和发展中国家。

公司以铅精矿为原料的电解铅产能约为30万吨,由于受铅精矿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加工费低廉,公司铅业务长期处于微利或者亏损边缘,业绩贡献主要以副产品为主(黄金、硫酸、氧化铜等)。

公司走循环经济道路

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随着“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展开,以及循环、低碳经济趋势的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将能获得政策和财税方面的持续扶持,公司是显著的受益者。而且,随着回收业务的铺开,以及再生铅提炼技术的成熟,公司将逐渐摆脱受制于原矿成本上涨的瓶颈,铅业务盈利回升可期。

发展再生铅和废旧蓄电池回收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经营重心。公司转变经营方式,近年来加大了对再生铅的投入和废旧蓄电池回收业务,走循环经济道路。2005年底10万吨再生铅生产线投产,并具备18万吨/年废旧蓄电池回收能力;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冶炼工程也在2010年下半年实现投产,原料可混合铅精矿和废蓄电池。

公司铅精矿全部外购,为了提高原料的自给率,公司大力发展再生资源项目。证监会已正式批准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二期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投资总额23911万元;偿还公司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贷款28000万元。其中,公司一期10万吨废旧蓄电池项目已经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40%也于2010年年底竣工。为配合公司原料来源,公司拟与永丰县祥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公司拟以现金出资48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60%),合资开发18万吨/年废旧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工程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原料为废旧蓄电池,投资标的公司成立后,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对本地及周边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建立回收渠道。另外,公司8万吨熔池熔炼直接铅冶炼环保治理工程目前进度为95%,预计将逐步投产。

投资国外公司进军上游资源领域

为进军上游资源,公司2010年8月31日,公司全资子公司豫光(澳大利亚)有限责任公司与澳大利亚KBL签署了《认股协议》及《SORBYHILLS合营协议》。协议约定:豫光澳大利亚以每股0.25澳元的发行价格认购KBL 2072万的股份,认购后豫光澳大利亚将持有KBL已发行股份的15%;同时,豫光澳大利亚与KBL将联合组建一家合营企业,共同对SORBYHILLS矿区项目进行勘探和开发。豫光澳大利亚将投入500万元澳元用于完成SORBYHILLS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因此获得SORBYHILLS项目25%的参与权益。KBL拥有的主要矿山包括:西澳大利亚州Kununura地区SorbyHill铅银锌矿采矿权和勘探权,新南威尔士州的Mineralhills金属矿勘探权和采矿权,以及昆士兰州CconstanceRange的铁矿项目30%的权益。同时双方约定,所开采的矿产将优先供应公司。

有色金属价格有望继续走强

黄金价格21 日大涨1.22%,突破1400 整数关口。白银价格在工业需求增加和利比亚动荡局势双重影响下,创近30 年新高。

利比亚危机或将开启黄金、白银新一轮上涨。从中长期来看,金价与油价波动趋势基本一致,2002 年以来二者相关性达到0.75,相关程度非常高。利比亚是非洲第三大产油国,主要供应欧洲地区,目前的利比亚危机预计影响了利比亚6%的原油出口量,直接导致国际油价和金价大幅上涨,这或将成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导火索。

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基本金属价格将维持高位。近期美国数据较好,经济增长的恢复关键取决于消费和就业的增长,目前消费市场的超预期上升和就业市场的温和改善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好于预期。预计随着美国经济好转的加速,金、银、铜、铝等基本金属的消费规模将持续,基本金属的价格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将持续高位。

篇9

可再生包装领域已经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一位PE人士告诉笔者,2013年VC/PE投资的主要领域依然是互联网,但新材料领域所蕴藏的潜力也让人不可小觑。“快消品对包装变革的需求带来了可再生包装市场巨大的商机,而以往这一领域在技术、投资等方面都有很多空白,恰恰是PE进入的好时机。”

据其透露,目前他与拥有可再生包装技术的两家公司正在接触,而PE大佬鼎晖等公司也瞄准了这一领域。而据全球行业分析公司预计,2015年全球可再生软包装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878万吨,届时将形成一个价值相当于700亿美元(约4200亿人民币)的市场。

外资布局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嗅到了这个行业的商机。

近日,世界领先的林纸企业斯道拉恩索集团宣布,其在广西建立的纸浆和纸板一体化项目在发改委获批,这项目由其可再生包装事业部负责的总额达16亿欧元的工业投资项目,是北欧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单项投资。

这被认为是斯道拉恩索实现战略转型的大动作之一,即从一家欧洲浆纸生产公司转型为全球性可再生材料公司。

据悉,自2008年以来斯道拉恩索在欧洲印刷媒体的市场已经萎缩超过20%,集团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调整。2012年斯道拉恩索将公司收入的0.7%(8100万欧元)投资到研发中,并于2013年调整事业部,将可再生包装事业部和生物质材料事业部作为业务重点。

随着消费意识的不断改变以及经济结构需求的改善,可再生、绿色环保包装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三星、小米等手机品牌推出的新产品,均纷纷采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包装盒,戴尔公司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包装采用可再生的材料,并宣布将建立完全零废弃的包装流程。

“在中国投资建立一个民用纸板厂正是支持了我们转型战略。”斯道拉恩索集团中国区总裁宋望球表示,广西项目计划是生产基于纤维的包装纸板,包括液体包装纸板、食品用途纸板以及其他民用消费品包装纸板,计划于2016年年初投入运营。第一阶段的资本开支预计为7.6亿欧元左右,其中5.9亿欧元将用于工业项目投资,1.7亿欧元将用于原料林基地业务。

在其看来,未来基于纤维的民用纸板需求在亚洲正强势增长,而在中国需要对市场进行高质量的细分,以可再生材料为原料的包装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十年内,预计中国市场中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宋望球表示,斯道拉恩索的策略是在中国投资设厂,以液态食品、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为突破口,通过延伸可再生包装上下游的产业链条来提品和服务。

市场需求上升

毫无疑问,可再生材料现已成为产品包装领域的一大亮点,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外资巨头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快速渗透市场。

“在成长型市场中,特定的包装细分市场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球会新增15亿消费者,对消费类包装产品的需求也逐日上升。”宋望球分析。

据了解,斯道拉恩索2011年就收购了位于河北迁安的民营包装企业正元国际包装集团,为消费类电子提供微瓦楞包装盒。而此次广西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巨额投资,更表明了外资巨头对于中国包装市场的青睐。

利乐也同样在发力这一市场,并在2013年新增了生物质塑料采购计划,计划从2014年开始采用生物质低密度聚乙烯用以生产利乐包装,届时包装原材料中可再生资源的比率将高达82%。

来自Frost & Sullivan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应用技术的开发、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顾客认知的提升,亚太地区生物可再生材料市场预计将以超过每年19%的速度持续增长,生物可再生材料有望在众多包装应用方面取代一般塑胶,迎来加倍成长机会。

据业内人士透露,可口可乐目前正在跟不同的上游企业联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再生植物为原料制作PET瓶的技术研发应用。此前可口可乐提出,到2020年其全球所有PET塑料瓶饮料都将采用植物环保瓶包装。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年产数以千亿计的饮料厂家对可再生材料包装应用的关注,无疑将形成巨大市场需求。

对此,诺维信亚洲生物质能高级研发经理吴桂芳表示,以纤维素等生物质材料生产化学品,从而实现对石油基化学品替代,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方向。从2009年开始,诺维信就已与巴西最大的石化公司Braskem合作研究开发生物塑料瓶原料,计划于2014年年底使该技术实现实用化。

同时,包括台湾的远东集团、意大利的M&G集团以及长春大成集团等生产企业,都在这一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技术、成本难关待解

不过,目前的可再生包装市场也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以牛奶和饮料为例,液体食品的灌装生产线运行速度非常快,对包装材料的印刷、封口、折叠、成型等要求都很严格。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再生包装材料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这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在生产质量和制造工艺上不断追求创新和改善。”目前斯道拉恩索正在研发微纤化纤维素,可减轻包装重量,而且用于包装以外的产品,如体育用品、游艇外壳等。不过这类研发通常需要10年时间。宋望球认为,斯道拉恩索在全球拥有1100项专利,正是因为其侧重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比较高的领域。

而以可再生原料制作PET塑料材质方面,还面临着技术和成本上的双重挑战。由于技术工艺还处在研发示范阶段,又缺乏具有规模化产能的工厂连续成功运行的经验,该项技术在经济性上是否能与传统石化路径抗衡,目前尚是一个未知数。

“除非有下游厂商像可口可乐一样愿意为这类产品提供溢价,否则对生产厂商而言,这类产品在成本上无法与传统石化路径产品相比,很难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在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看来,可再生材料在包装行业的应用市场非常大,原材料成本低廉又环保,与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前景明朗。但是与海外企业的热情相比,中国企业在可再生包装上还略显落后。

据介绍,目前我国可再生材料包装正处于萌芽期,主流投资者还未将目光聚集在这一领域,行业内资金量较少,包装企业投入的研发规模较小,技术和产品没有较大突破。

篇10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目的: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

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循 环 经 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目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绿 色 经 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

模式: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的关键是加速林业发展。

港 口 经 济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内涵:港口经济是产业集群。港口企业和机构集中在港口这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上,能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相关企业有分工、协作、竞争,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上有互动性;同时,可以享有共同的资源,以此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港口经济是关联产业、流量经济、开放经济。

海 洋 经 济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开发:新的可开发的海洋资源不断被发现,为解决困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展现了新的曙光。一是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储量巨大;二是海洋新药物资源家族庞大;三是提取和开发利用深海基因资源前景广阔。据估计,深海基因资源的市场潜力可达30亿美元/年。四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前景乐观。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海水淡化市场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扩大。

旅 游 经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