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的运输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的运输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自营铁路运输企业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和进步,铁路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尤其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铁路运输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其经营铁路的性质不同,一般有国铁企业和自营铁路企业之分。本文所述的铁路运输企业主要是针对自营铁路的企业。自营铁路运输企业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经济载体,引领着铁路运输的发展,与传统企业相比,它有着独特的经营特点。其经营特点主要表现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两方面的特殊性。首先,经营范围的特殊性是指铁路运输企业不但经营业务繁多,而且涉及的行业广泛。然后,经营方式的特殊性指的是铁路运输方式和企业经营方式各具特点。铁路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产品,铁路运输产品是货物的位移,不具有实物形态。该产品不能脱离生产环节单独存在,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开。与其他产业的产品相比,运输产品具有明显的矢量性质。与其他运输企业相比,作为物流运输重要部门的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方式也具有特殊性。铁路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铁路生产的整体性决定了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各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工作的特点。铁路生产要素互相关联,形成紧密配合的业务流程,进而形成铁路运输链条,使得铁路运输具有大联动机生产的特性。这一系列的特性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只有进行集中统一经营,才能高效运转。
二、自营铁路运输成本的构成及特点
铁路运输成本是铁路运输企业为完成运输业务所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费用的总称,包括燃料及原材料成本费用、职工薪酬、修理费用及折旧费用、租赁费用等。铁路运输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质量指标,它反映铁路运输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无论是业务量的增减还是材料、燃料的消耗水平,最终都能够在铁路运输成本上反映出来。就自营铁路企业而言,企业运输成本构成一般是这样的:燃油成本由运量和运输结构决定,原材料大部分为机车配件、铁路线路维护材料等,约占总成本18%;职工薪酬是根据各基层、机关年初制定的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提取的绩效工资。约占总成本45%;修理费可分为设备维修费和专项工程修理费,设备维修包括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微机联锁设备、内燃机车大、中、小修,专项工程维修包括站段、厂区、生活区等基础设施的修理、线路更换钢轨、电力设备铺设等。修理费、线路折旧费约占总成本15%。运输用车皮有公司自备的,还有一部分是租赁的。自备车不能进入国铁线路,外运只有租赁国铁的车皮。按每节4.4元/小时收取货车占用费。逢布遮盖货物,按60元/块日单价收取费用。约占总成本7%。另外,一些其他的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5%。
自营铁路运输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自营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铁路运输企业的核心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没有实物产品,这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生产和销售连在一起,没有实在产品和实在产品成本。铁路运输只计算其发生的完全成本,不需要按产品进行摊销,所发生的成本会直接影响本期的利润。其次,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生产是各站段、各局协作完成,生产中发生的间接成本所占比重较大,需要管理者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再次,与国铁企业相比,自营铁路运输企业由于没有强大的国家经济支持,运营风险高、追求利润的积极性大,因此更加迫切地要高质量的成本控制。铁路运输企业各段站作为成本中心,成本支出主要集中在机务、车务、车辆、工务、电务、车辆修理等部门,成本管理的重点是站段的成本管理。最后,从铁路运输成本的构成来看,物化劳动的耗费所占比重较大,应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控制措施。而职工劳动薪酬、租赁等方面可控空间较小。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各站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应是降低物化劳动的耗费。
三、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分析
第一,运量是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运量发生变化时,与运量有关的成本支出会随之成比例变化。运量不仅在大小上影响运输成本的高低,而且其构成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铁路运输的货物各有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各自成本也有所差异。当各种货物的运输比重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货物运输总水平。运输成本高的货运所占比重增加,平均运输成本则升高;运输成本低的货运所占比重增加,平均运输成本就会降低。
第二,运输距离是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铁路运输支出按其与运输距离的关系,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由于始发、到达作业费不随距离长短而变化,当运输距离延长时,虽然运输支出总额也会增加,但是单位运输成本分摊的费用会随之减少,从而使铁路运输成本降低。
第三,铁路的技术设备对运输成本也有很大的影响。铁路运输的各项技术状况直接影响着铁路企业的运输成本,因为运输设备的运用修缮费用、折旧费用是铁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状况的设备,此类费用的多少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较高,成本就会较低。先进运输设备的对铁路运输成本的影响是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燃料消耗来实现的。当然先进的技术设备必须要有先进的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与之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四,组织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类型技术设备条件下,不同的工作方法,机车的运用效率有所不同,从而产生铁路运输成本的差异。另外,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运输任务所需的人力数量,也决定了运输成本的大小。好的组织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也可以节约能耗,是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关键因素。
四、针对自营铁路企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法的提出
根据上述铁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自营铁路运输企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改进,以降低铁路运输成本。
(一)技术层面上
1.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以最少的人力消耗实现最大的运输目标。铁路运输的生产和销售基本是连在一起,其中的需要人力消耗的地方也是有限的,主要是一些装卸、统筹管理等方面。通过对传统方法的改良,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工时消耗完成较多的运输任务,运输成本就会相对降低。
2.提高机车运输效率,充分发挥机车等设备的效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改进机车的运用,可以显著降低铁路运输的成本。
3.开展技术革新,节约能源物资消耗。
(二)管理层面上
1.建立完善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铁路运输企业要想改善运输成本管理,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指标控制体系。完善的指标控制体系应该是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成本控制业绩,科学合理地下达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的成本控制体系。
2.推行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建立完善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对基层单位全面推行成本管理制度,其中要注意决不能照搬照抄一般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进行制度的构建。例如,在影响运输成本的诸多因素中,燃油成本与运量和运输结构的关联程度很大。在运输煤炭货物时,从各矿或选煤厂直接装车外运,单位油耗最少、最经济,而短途管内运输单位油耗几乎是外运的2倍。为此,管理者可以制定《机车燃油考核办法》,将油耗与司机的奖金挂购,严格控制燃油消耗。另外,为提高租赁机车周转次数,还可以制定了《停时考核办法》,以减少机车的停止时间,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3.改革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存在的很多成本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实行的成本费用控制业绩评价制度相关。因此,管理者应该在完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考核制度。首先,要改革对铁路运输企业和站段的工效挂钩考核办法。其次,利用按效分配职工收入的办法,激励员工经营动力。最后,对基层工作人员也要建立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挂钩的考核办法,按照整个铁路运输企业完成的运输收入或成本费用控制目标考核来支付报酬。各基层单位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细化到每一个班组或每一个人,实行全员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节约意识。
以上的成本控制方法是理论上的归纳与总结,而在具体实践环节中,管理者要针对各时期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理路径,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竞争经济。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控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已经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包括铁路运输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参考了诸多文献,引入相关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简要介绍了自营铁路运输企业及其一般经营特点,然后阐述了自营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的构成和特点,最后在分析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的基础之上,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控制成本的方法,希望可以供业内企业管理者参考,共同推进铁路运输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西军.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J].商情(财经研究),2008(2).
2.张翠珍.浅谈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7).
3.徐遥正.关于铁路运输成本控制途径[J].中国铁路,2002(6).
篇2
[关键词]铁路企业;预付款电子支付卡;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 A
1法规依据
开发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有铁路法规依据。前铁道部《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第六条四项3款、第十二条五项规定:铁路运输收入构成中包括旅客、托运人、收货人预付款;铁路客货运输费用在付款人和收款人自愿的原则下可签订协议按预付办理。
开发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与中国铁路运输总公司(前铁道部)现行运输收入管理政策不相悖。《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第二十五条规定:铁路运输收入进款必须坚持专户管理的原则;按规定日期上缴上级收入管理部门;各级单位必须努力压缩资金在途时间。运作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运输收入部分仍然实行专户管理,按规定日期足额上缴运输收入进款,并能够大力压缩运输收入资金在途时间,从根本上防止运输收入进款拖欠。
2概念和目的
铁路运输企业独立开发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项目,是将铁路运输收入预付款管理与电子支付手段相结合,发挥铁路客货运输及多元经营的优势和特点,广泛吸纳、积聚铁路内外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资金,快捷、优质地服务广大旅客和货主,保证运输收入完整、安全和及时解缴。巨额预付款收入可以形成铁路运输企业的长期沉淀资金。
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的作用不仅仅是核收预付款。铁路预付款支付卡及其连接的电子设备,功能齐全,集资金的预付、缴纳、使用、清算、拨付、结账、查询、统计分析于一身,广泛用于铁路企业系统的购票、客运、列车、货运、餐饮、旅游、房地产等。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应先在部分铁路大货主和团体旅客中推介使用,发展外延再逐步扩展到铁路局多经、集经、餐饮、旅游、房地产等单位,继而广泛链接到与铁路运输经营有联系的路外单位、企业、团体和个人,实行“铁路预付款一卡通”,最终实现铁路局运输主业与多元收入一体化管理。
铁路运输主业与多元经营的预付款余额部分及其利息收入可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使用,以提高铁路运输经营及其资金的整体效益。
3优势特点
铁路预付款支付卡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已部分实行了旅客购票电子支付及少量的货物运费电子支付,但二者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笔者认为,现行的客货电子支付是银行业“银联卡”的使用外延到铁路客货运输费用的支付和结算,即旅客货主先在银行存款,然后以电子支付的形式缴纳客货运输需求费用。银行业吸收了旅客货主的部分资金,但是铁路运输企业实质上并没有一元钱的预付款沉淀。
本文建议实行的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有以下优势特点:
一、自主管理。铁路预付款支付卡的基本优势特点是不经过前铁道部诸多部门、银行等层层环节,而是由铁路运输企业独立投资、管理、订购设备、程序设计、推介、运作,按照《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等规章规定,旅客货主的资金直接通过铁路预付款支付卡存入到铁路收入专户,并便捷地支付、结算预付客货运输费用和多元消费费用。如发生纠错处理情况,也可在铁路企业单位内部快捷地完成。
二、设备和技术成熟,安全稳定。银行、交通、电力、商场等早已普及应用预付款支付卡的设备和技术。如大型商场的购物卡应是预付款性质的支付卡。
三、使用便捷,提升形象。铁路预付款支付卡容易使各个层面的广大群体直接认知和接受,并可借以提升铁路运输和多元经营的社会形象,促进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四、开发、维护成本低。初步估算,铁路预付款支付卡开发的前期成本仅相当于前铁道部已开发的旅客电子支付购买车票项目前期成本的五分之一以下。预付款的部分利息收入足以支付运行维护成本。
五、资金效益巨大(另见下文)。
六、促进铁路运输经营管理及其财务管理实现电子化、现代化。由于预付款支付卡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技特性,使用铁路预付款支付卡在方便客户预付、缴纳、结算铁路运输经营款项的同时,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经营单位的资金核收、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的电子技术化水平、减缓铁路财务、经营职工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大有裨益。例如,现行铁路局收入稽核部门管理预付款客户账簿是以营业站为单位进行总账管理的,如实行预付款支付卡管理,即可对所有旅客货主的预付款进行明细管理,并能够对预付款客户的资金使用情况、支付项目情况和铁路运输经营产品的销售情况等等进行实时查询、统计和分析。
4效益评估
铁路运输企业积极开展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项目,潜在的运输经营资金效益相当可观。
一、推介使用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的前期主体是通过铁路货物运输的大型企业、货主和团体旅客,其将吸纳巨额运输收入及预付收入。个体旅客通过电子支付购买车票发生的资金量与此无法比拟。
二、巩固现行的预付款收入。郑州铁路局现行年收入进款约25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为货运收入(包括建设基金),货运预付款年流转额有50余亿元。
三、新增货运预付款收入。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货运方面大型企业办理预付款的积极性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货主没有办理预付款业务,这部分货主可称为散户和小户,但占货主数量的大多数。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可吸纳的潜在预付款总量保守估算年流转额在百亿元。
四、新增旅客购票预付款收入。据了解,目前铁路局客运预付款业务基本没有开展,或有少量客运预付款存留在车站收入和财务部门(主要是客票代售点票款安全抵押金)。郑州铁路局客运年收入进款约83亿元,如开发用于普通旅客购票的预付款支付卡,按百分之十估算,应吸纳每年数亿元的预付款流转额。
五、预付款时间效应。开展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可将旅客货主的资金较长时间沉淀在运输企业内部。预付款数量与预付时间是倍乘关系,如一家货主预付款100万元,提前预付10天与提前预付3天相比,预付款资金产出的时间资金效益应为3倍以上。这将大幅提高比预付款流转额更为重要的预付款余额。
六、外延预付款收入。铁路预付款支付卡的长期业务要包括铁路运输主业以外的多元经营。铁路预付款可以在铁路经营或合资经营的运输服务类公司、招待所、酒店、旅游公司、物资公司、工程公司等单位之间进行出纳和结算,而且,多元单位与地方相关单位又有需求资金的链接。目前,这部分资金效益尚无法估算。
综上所述,开展铁路预付款支付卡项目新增加的资金效益,客观估算,每年预付款可达百亿元之多,相当于铁路运输企业开办了一家规模银行。
5实施途径之要点
一、可行性论证。开展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项目、实现运输收入与多元收入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有路局财务、收入、客货运输、信息技术、多元等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等共同参与可行性论证与方案设计。
二、采取“铁路主业领导下的公司运作”模式。“铁路主业领导”是为了严格执行法规政策,规范业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公司运作”是为了在成本投入、资金运用、政策激励、人员调配等方面与市场接轨。
三、由铁路局独立开发、运作、管理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项目。如与地方单位合资合作开发,铁路运输企业必须绝对控股。预付款支付卡及其刷卡设备的制作经考核后由高资质的路外大型企业制作。
四、依次开发,分段实施。铁路预付款卡项目的开发顺序应是由点及面的单一项目与综合项目;运输项目与多元项目;货运项目与客运项目;企业团体项目与个体项目;最后完成铁路预付款“一卡通”的开发和运用,即企业或个人持铁路预付卡可广泛用于管内的运输、购票、餐饮、旅游、房地产等营业项目。
五、纳入运输收入管理范围。铁路预付款支付卡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运用与输入的票据管理、进款管理、审核管理、会计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系统接轨。铁路预付款支付卡及其票证、销售收入、注资收入、抵用、结算等纳入运输收入管理范围。
六、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及其刷卡设备、计算机系统与当地铁路车站、多元经营单位核收营业进款系统链接。铁路支付卡销售收入、注资收入统一由营业车站按运输收入款项(代收款)管理,当日存入专户,解缴局运输收入专户。
七、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系统连接铁路局收入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实时统计、审核、监督、统计分析预付款资金运行情况。
八、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的推介、发放、注资由铁路客货营业窗口办理,也可委托其他资质好的路内外单位办理。
九、铁路局制定旅客货主使用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在铁路客货运输和多元消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铁路内部推介、发放、管理铁路预付款支付卡的激励和制约政策。
十、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可办理资金注入、抵用、转移、注销、挂失,但不宜办理资金透支(资金透支不符合现行有关运输收入规章规定)。资金的账务处理按现行规章规定主要由计算机程序完成。
十一、铁路预付款电子支付卡的程序开发、推介、发放、运作、维护等工作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篇3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China's railway network, distribution point capacity of cargo and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the railway line will also appear coordination problems. Strategic loading point is the new thing that appeared with the method reform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 of railway goods and the update of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under such context. It is practica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strategic loading point on the railway cargo transport,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transport benefits of strategic loading point,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organization changes of railway cargo transport.
关键词: 战略装车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车流组织;运输效益
Key words: strategic freight loading sites;freight traffic operation of railway;vehicles management;transportation benefit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36-02
0引言
铁路运输的集中性和运输对象的分散性一直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是铁路这一运输方式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所决定的。铁路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在大量旅客、大宗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并没有改变货物的装载工具,而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提升装卸设备能力等办法提高货物的发送能力和直达运输,因此有理由认为战略装车点的建设是一种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集中化。建立战略装车点,是铁路适应现代化货物运输需要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铁路战略装车点能够发挥铁路运输的规模效益,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战略装车点在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建设。
1铁路战略装车点的提出
1.1 铁路战略装车点的概念战略装车点[1]是新时期铁路现代化的装车作业场所。铁路战略装车点是以智能化的装载系统,大容量的仓储能力,高效规模化的作业方法,能够集中存储,整列配车、整列装车、整列始发,对全路(全局)货物发送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装车点。一站可以有多个战略装车点,一个装车点可建多条整列装车线,每一战略装车点至少具备一条整列装车线,装车线可以是专用线、专用铁路,或车站货场装车线。战略装车点能够进行高效作业,快速装车,以煤、石油、焦炭、矿石、钢铁等大宗物资为主,具有较好的货源基础和较强的货源吸引能力,货源量原则上达到日均1列以上。
1.2 铁路战略装车点的性质铁路战略装车点是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的一个基本单元,由于战略装车点建设在货源集中、市场相对稳定、装车去向统一、运量较大的地方,应该说是铁路“以大带小”逐步实现货运集中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铁路运输生产基础设施布局的自然特点,车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本单位,铁路运输生产管理也一般以车站为管理单元。从管理的角度看,战略装车点的出现将改变这一状况,成为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新的着力点和实施大客户战略的重要步骤,这是铁路战略装车点基本性质,伴随着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的逐步推进,铁路运输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1.3 铁路战略装车点的分类①从战略装车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来看战略装车点分为全路战略装车点和铁路局战略装车点。一般单一品类年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的装车点都要纳入全路战略装车点[1]。②从战略装车点装运对象看,有单品类战略装车点和多品类战略装车点。
2铁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背景
由于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能够较好的适应大宗货物和大量旅客的中长途运输,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一直处于陆上运输的骨干地位,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支柱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在运输能力、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方面也出现了不适应,并且面临着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铁路部门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制定了我国铁路网的中长期规划。在铁路跨跃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实施了六次大提速,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体制改革,部分线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部分高速客运专线和城际高速铁路正在建设。在管理体制改革中,铁路部门取消了铁路分局设置,调整了原有铁路局,实现路局、站段、车站三级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了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将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同时开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和时速120公里、载重5000吨货运重载列车。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铁路运力不足、速度不高、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实现客运高速、快速,货运快捷、重载,走向铁路的整体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的运输组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客运专线、客运区段、动车组基地、集装箱中心站等新事物也不断出现。战略装车点就是随着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法改革和技术装备更新后出现的新事物。
3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的意义
3.1 战略装车点是提升我国货运组织水平的有效载体[1]。通过战略装车点将同一区域内的发货人集中、货源集中、装车地集中、同一到站和去向集中,使铁路运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和运用,运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战略装车点实施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促进铁路货运生产由单车、小批量运输向整列、大批量装载运输转变,推动我国铁路货运向重载化、直达化、快速化方向发展。
3.2 战略装车点是进一步释放铁路运输生产力,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战略装车点,有利于解决目前装车点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运输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等问题;有利于整合运力资源,充分挖掘运输生产潜力,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有利于发挥铁路在规模、速度和效率等方面的技术经济优势,适应铁路货运长远发展需要;有利于密切铁路与国家重点行业和企业间的合作,提高铁路保障重点运输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释放运输生产力,为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运输支持。建设战略装车点是铁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对今后铁路货运生产力布局和运输组织方式将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3.3 战略装车点建设有助于优化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生产能力的配置,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铁路建设战略装车点同时结合实施大客户战略,充分说明铁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转变了观念和经营方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非常有助于市场实现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
3.4 战略装车点建设配合铁路货运集中化发展有利于充分优化利用铁路运输资源。
4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与铁路货运集中化
目前全路货运站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运力资源有效利用不高,运输资源浪费严重。货运布局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铁路规模运输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前全路年到发量5万吨以下的货运站约有1000个,5万吨至10万吨的货运站约有400个,这些小站占全路货运营业站总数的30%,但到发量仅占全路的1%。据不完全统计,全路有近一半的煤炭发运站日均装车在5车以下。这些货运站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情况较多,许多车站的成本支出甚至远远高于运输收入。同时,由于小运量货运站大量存在,进一步影响到编组站的车流组织及检修资源的分散化,造成中间技术作业环节增多,阻碍了机车车辆运用效率的提高。其实,铁路是靠大量的机车车辆、作业人员来维持这部分车站分散而规模不小的货运量。另外,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虽然铁路货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但总运量仍在增长,并且中长途运输占比重最高,铁路运力吃紧仍很普遍如表1所示。
从04、05年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货运量可以看出,铁路货物运输中货运量最大的是煤,这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同时还有焦炭、非金属和金属矿石、磷矿石、等大宗散堆装货物,还有粮食、盐、水泥,化肥等大宗的成件包装货物,钢铁,有色金属,木材等长大笨重货物。集装箱运输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货运组织方式,在铁路运输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未来铁路适箱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针对上述情况和货运市场的发展,铁路势必进行货运集中化,进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进行货运生产布局的调整。大宗货物建设战略装车点和卸车点,撤销和合并小型货运站,建立货运中心站,中心站间开型始发直达或技术直达列车,货运组织上实行“集中受理、就近装车”等等。
5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复杂性
5.1 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的必要性
5.1.1 从大宗货物的运输需要上看,建设战略装车点是必要的。煤炭、石油等大宗货物向来是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对象,铁路货物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货物的运输需求,因此也是这类货物运输的首选方式。
5.1.2 从优化利用运输资源上看,建立战略装车点是必要的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以及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部分繁忙线路客货争能的现象将得到缓解,在通过能力充足时,就有可能出现发到站装卸能力不足,从而限制通过能力利用,造成运输能力反而下降的情况,从这个方面看,建立战略装车点是必要的,相应的还要建立战略卸车点。
5.1.3 从铁路货物运输的经营管理上看,建立战略装车点是必要的目前,全路货运站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运力资源有效利用不高,浪费严重。同时,由于小运量货运站大量存在,进一步影响到编组站的车流组织及造成检修资源得分散化,造成中间技术作业环节增多,阻碍了机车车辆运用效率的提高。其实,铁路是靠大量的机车车辆、作业人员来维持这部分车站分散而宏大的货运量。从经营管理上看,有必要合并一些小站,将货源集中在较大的站上,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铁路运输的规模优势。
5.2 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的可行性现实表明,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大能力、高效率集中组织货物运输的条件。货源上看,大宗物资运输已占我国铁路总运量的80%以上,此外,随着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的进步,机车车辆水平已经能够满足长距离和较快速度运输货物的需求。对于部分地区的大宗货物,条件具备就可以通过适当集中货源、扩大装卸场地、改善装卸条件、建立战略装车点来提高运输效率,发挥规模优势。这样既能保证货源不流失和货物的快速出运,又可以减少中间站调车和取送车作业,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充分利用枢纽和线路通过能力。这将大大有利于开行直达和成组列车,实现运输的合理化、集约化经营。
5.3 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的复杂性建设铁路战略装车点从硬件的角度看是容易办到的,但是从运营管理的角度看是有其复杂性的,特别是货源的组织上。例如客户是否满意于货物从产地到战略装车点的汽车转运,对于多品类战略装车点建设货源组织的难度尤其明显。比如近两年来,郑州铁路东站由于受郑州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影响,部分货主因市内交通受限而“舍弃”东站,从而使车站的运输经营跌入低谷。为了扭转这一趋势,2005年,郑州铁路局在进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先后将原开封车站管辖的圃田车站、占杨车站和中牟车站划归郑州铁路东站管理,为该站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整合后的郑州铁路东站在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后,提出了“支点东移”的经营战略,重新制定出台了《整车、集装箱货物受理审批程序》《郑州铁路东站运输协商工作机制》,在管辖各站实行统一承运管理模式,对大宗货源的货主在运力上进行倾斜。该站还将国内箱和国际箱分开管理,在营业大厅设立引导员,帮助那些不常来发货的货主免费办理一切手续。针对货运量递增,空车、空箱和去向不足的实际,该站充分利用运输优势,抽调专门机车担当调车作业,实现运能最大化,满足各站快取快送的需求;对一些重点货主和物资单位,由车站领导班子带队上门走访,用特有的运输优势和人性化的服务吸引货主,稳定货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郑州铁路东站经营战略“支点东移”的实施,吸引了大量货源,今年以来,先后有40多家物资单位和该站重新签订了运输协议。素有“大中原出海口”之称的郑州铁路东站瞄准运输市场需求,拓宽经营思路,把整合运输资源、培育货运市场,作为生产力布局调整后新的经济增长点。该站实施经营战略“支点东移”,后运输能量得到了迅速释放。这一案例表明了装车点选址的重要性和货源组织的复杂性,战略装车点的建设需要软硬兼施,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简单更新。
6结束语
建立战略装车点,是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举措,目前在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但是,建立战略装车点后会引起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巨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而且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对战略装车点的建设可行性、建设原则与条件、选址以及影响、车流组织、车辆配备、运输模式、运输效率、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指导性意见.铁道货运,北京,2006.
[2]胡松超.推进铁路货运集约化经营问题的探讨.铁道货运,北京,2007.5.
[3]胡松超,吴方针.推进点线能力协调适应铁路运输发展,铁道运输经济,北京,2006.11.
[4]窦随权.铁路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铁道货运,北京,2007.5.
篇4
[关键词]铁路重点项目;铁路经济效益;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
1引言
近年,铁路行业发展越来越好,从铁路项目的实施效果上来讲,铁路项目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来看平原地区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山区铁路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受到项目管理和铁路项目自身特点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铁路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如外部环境、项目管理等)入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解决,为后续的铁路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铁路项目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铁路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临近城区铁路、山区铁路、平原铁路。山区铁路,该种铁路类型主要是以隧道为主,路基与桥梁主要起到连接隧道的作用,长度相对较短。[1]平原铁路,该种铁路类型主要是以桥梁与路基为主。临近城区铁路,该种铁路类型和平原铁路相似,但是通常情况下和既有铁路枢纽靠近,和较多既有线施工邻近,征拆相对较为困难,以至于现场经费和租赁设备使用费用较高,并且周转材料与设备工地内短驳成本相对较高。
3铁路重点项目经济效益特点
3.1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铁路重点项目的投资相对较大,固定成本相对较高,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这些行业特点决定了铁路项目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不仅我国铁路是这样的,国外铁路也是如此。[2]例如,日本新干线,在建成投产以后8年才实现盈利;再如,法国高速铁路,在建成投产以后10年才实现盈利。[3]
3.2公益性支出比重相对较大,社会效益较高
铁路项目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与大众化的一种交通工具。铁路运输不仅承担着运输重点物资的任务,并且还承担着促进国土开发和国防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3]其要求铁路部门坚持国家与人民利益第一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实现普遍服务与公益性运输任务。现阶段,这些公益性的铁路亏损与运输服务,都是由铁路企业自己来承担,虽然社会效益较高,但是已经超过了铁路运输企业的职能范围。长时间来看,其削弱了企业的积累,并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4铁路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4.1建设成本较高
铁路重点项目需要大量的建设成本,包括现场经费、大小临工程盈亏等。详细来讲,涉及施工单位项目部门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五险一金、工资奖金、办公生活水电费、临时住房租赁、交通车辆使用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用等。[4]从生产要素的构成上来看,铁路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特点。铁路行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但是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这决定了铁路项目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和土地价格逐渐上涨,铁路重点线路的等级提高,导致建设成本也相应提高。在平原铁路建设区域中,交通、人员调遣都相对较为便利,有助于项目的管控工作,可以利用扁平化的建设队伍,设置项目部和多个建设队伍模式,在人员利用率方面相对较高。山区铁路建设区域,交通不够便利,需要对驻点人员进行设置,而且因为山区地形较为复杂,桥梁隧道路基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想要保证管控工作到位,通常都是利用指挥部与项目部组织模式,在人员利用率方面相对较低。在临近城区铁路建设区域中,因为征地拆迁的原因,此类项目进展较为缓慢,前期窝工非常严重,导致现场经费的支出大大增加。
4.2运量不够均衡
铁路重点项目的运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例如旅客运输,运能和运量之间存在春运、黄金周等矛盾,这些矛盾在特殊时段中尤为突出,但是由于日常运量相对较小,运能存在闲置问题。铁路部门为了使季节性运输需求的矛盾得到缓解,最近几年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扩建和改建的速度,但是受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利息、折旧、运营和季节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铁路企业在运输方面增加的收入很难弥补成本方面的支出。
4.3运营成本较高
最近几年,铁路重点项目逐渐投产运营,因为线路等级的上升,运营速度有所提升,一些新型设备投入到了使用中,提供给旅客便捷、高质量、高速的运输产品。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并可以不断提供给旅客优质的运输产品,也承担了一些运营费用,这些运营费用相对较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主要涉及导轨、车站、码头、能源供应、信号系统、安全系统日常运营、交通管理、维护所需的劳动力、其他物质消耗等。其中包括日常运营的固定成本和日常运营的可变成本。通常情况下,轨道维护的成本在运营成本中的占比较大,在50%左右。车辆运营成本主要涉及列车运营成本、调度成本、销售、车辆与设备、能源、管理成本等,其中包括所有劳动力成本。外部成本,环境影响造成的外部成本是无法忽略的,铁路的建造与运营对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全球变暖、空气污染、视觉入侵、土地征用、噪声等。
4.4运价受到了限制
长时间以来,我国把铁路作为一个垄断性的部门,一直控制着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定价权。1995年至今,铁路客运基准价是0.05861元每人每千米,在该运价体系下,现阶段铁路硬座票价的运价率是公路的50%,是航空的15%;硬卧的运价率是公路的70%,是航空的20%。在运价体系的影响下,铁路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5社会效益高但是很难转变为经济效益
铁路重点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直接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公益性,铁路运输企业创造出来的国民经济效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利用者效益,简单来讲就是消费者剩余;其次是供给者效益;最后是环境改善效益。具体表现为:一是铁路建设是时空跨度极大的项目,一方面拉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二是铁路高速的运输方式节省了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时间成本,节省下的时间可以提升经济建设效率;三是铁路连接起不同区域,促进不同区域供需各方的各类资源交流与整合;四是促进铁路沿线的旅游、住宿、饮食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这三部分国民经济效益中可以看出,供给者效益,主要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过市场获得的投资回报;而供给者效益和环境改善效益的价值无法经过市场来创造。因此,可以把效益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直接社会效益,主要包括用户社会效益与铁路运输企业社会效益;其二为间接社会效益,其中包括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等社会效益。在铁路重点项目开通运营过程中,会给沿线区域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自身的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显著提升。
5提升铁路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策略
铁路项目的可行性不仅取决于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取决于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否可以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维护成本、运营成本进行补偿。因此,需要考虑对铁路项目带来的战略价值、节约效益、环境影响、区域发展作用等方面。实际上,铁路重点项目能否带来较多的社会效益,主要是看当地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对成本数量、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造成的拥堵、需求水平、环境污染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既定成本条件下,铁路投资的预期社会收益和乘客的数量和组成结构以及沿线交通拥堵情况相关。此外,各种类型铁路项目效益都存在较强的规律性,项目先天性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铁路项目的最终实现效益。在平原地区的高速铁路项目,经济效益有所保证,特别是桥梁工程集中的铁路项目。其次是平原地区普通铁路项目与山区高速铁路项目,而山区一般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最差的,容易出现巨额的亏损。因此,想要有效提升铁路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把提升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首先,需要避免盲目的基建投资,有计划地根据比例进行发展,保证综合平衡。在对经济布局进行研究时,需要科学预测每条铁路新线有可能承担的运量,尤其是要考虑投资的回收期限。针对新线和旧线之间、机车车辆修配造的比例失衡问题,也需要进行调整。其次,需要做好财务整顿工作,其中包括思想作风整顿、财经纪律整顿、基础工作整顿、规章制度整顿。并且需要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实施分期分批的验收,避免出现形式化的问题。最后,需要注重财会干部的培训工作,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力度,为提升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对体制进行创新,提升员工成本控制理念。把成本概念灌输给员工,使员工意识到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对自身的义务与责任进行了解。需要对成本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铁路项目的盈亏主要是由财务成本管理决定的,因此需要从体制方面入手,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实现实时责任考核,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目的,促进铁路企业长远发展。第三,区域社会效益转化。在铁路重点项目开通运营以后,沿线区域的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拉动作用,并且具有具体量化的指标。但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所以沿线的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免营业税、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而使铁路运营给区域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转化,保证铁路运输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做到协调发展。
篇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交流、人员流动性加大等,对铁路运输的依赖越来越大。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运输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铁路运输安全性的重要性。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特点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内部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包括外部的安全保障。铁路运输的内部安全,具体是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信息等部门之间的运输组织、安全管理、协调联动等安全管理的内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输、机务、电务、车辆,包括车务的运输组织的龙头、机务操作运行、车辆的检修维护等的安全管理。其次是铁路运输的外部安全,它的外部安全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等。内部管理需要非常严格的制度和统一的行业规范,外部的安全管理则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既严格又多联动的管理,复杂性、严格性、联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铁路的安全管理问题从铁路产生之后就伴随而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传统的铁路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当中,也延伸出了关于铁路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新属性、新状况。
1、铁路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铁路法》是一套保障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基本法规,还有其他一些安全管理条例和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对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高铁等新技术的引入,铁路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出现了新的形态,当然也滋生出了新的问题。一些原有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也不断地显露出来。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修改的内容远赶不上形势的变化,当铁路运输出现新的安全管理问题时,就会突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短板,甚至空白。
此外,即便有些规则确实存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简单的行文,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往往由于过于繁琐、不易操作。各系统、各部门安全管理的相对独立、相互协调的欠缺同铁路运输的大联动机的特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各系统部门之间联动的机制和预案,防止管理结合部漏洞的出现,这也是目前铁路安全管理的一个短板。
2、铁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关于铁路安全方面的相关条文规则,具体还必须由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落实。然而在目前我国铁路管理的人员现状来看,虽然管理部门比较齐全,管理人员配备也比较完整,看似管理成效比较明显,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而现阶段的管理人员中综合管理人员较多,反而造成了懂业务、会管理的业务技术干部缺乏,造成业务管理干部经常是一人兼多职,精力旁顾,不利于安全的专业管理、系统管理。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运用,没有实际的铁路现场经验的综合管理人员,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多是从管理学上理论所得或者是一些经验借鉴,现场管理更加力不从心,造成铁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
三、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落实铁路运输安全,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出路。其中内部管理机制是主要矛盾,外部协调机制是次要矛盾。
1、落实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内部机制
1.1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无论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还是在铁路建设上,都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人的因素是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基础。对现场作业人员加强培训的同时,也要对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在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的同时有安全管理的业务技能。一切从安全出发,一切为了安全。
其实纵观国内外的铁路安全事故,90%以上是由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作业标准、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形势不稳定。
1.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制度
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和铁路建设中,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铁路安全运行机制和制度,还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国外行业标准。这些制度是值得管理人员深刻学习和反思的。当然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是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的,管理人员在落实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形式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和机制,出台新的管理规则。
同时针对安全管理,要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系统负责、专业负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度,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处。
1.3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从哲学层面上来讲,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到铁路安全管理中,作为管理者的人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和认识,不管创造创新安全管理方式。铁路部门也应该在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根据新的形式,新的技术的应用,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管理人员新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管理意识,提高安全处置能力,并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1.4不断更新完善铁路安全运输技术
铁路安全运输的技术要不断更新完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设备控制安全风险的功能,新技术、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养和维护。努力提高设备的有效性,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备功能。
2、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外部协调机制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也包括外部协调机制,因为铁路安全运输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协调处理好同这些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为铁路运输生产营造一个安全、有效、和谐的外部环境。
结束语
总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铁路安全的复杂性、联动性等特点,根据现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完善强化铁路安全运输的内部联动机制、协调处理好外部机制,只有内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输和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谷鸿溪,张建伟,铁路安全管理与安全工程/安全文化[J],中国安全科学报,1995(04).
[2]严钦海,郑国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07).
[3]蒋运华,董友明,铁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过程控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5期.
[4]李睿,佘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5期.
[6]卓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篇6
1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现状
1.1铁路运输业迅速发展,货运量稳定增长,但运能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
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长了20.7%;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加了15%。201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36.43亿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35.3%、33.4%,年均分别增长6.2%、5.9%。“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货物163.0亿吨,比“十五”增长42.9%。铁路货运量呈现连年增长的局势,2001年至2010年铁路货运量和铁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尽管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稳定增长,但就长期以来,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见图3),铁路运能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激烈,铁路市场份额逐年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铁路运输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从铁路货运量来看,从1980年至2010年,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由20.4%下降到11.4%,下降了9%。与此同时,公路和水运市场占有率则较快增长,公路市场占有率由69.9%上升到了75.7%,水运市场占有率由7.8%上升到了11.4%。1980年至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货运量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份额不断减少,从1980年到2010年,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从47.5%下降到20.1%,下降了27.4%。与此同时,公路和水运市场占有率则有较大增幅,公路市场占有率由6.4%上升到31.3%,水运市场占有率则由42%上升到46.8%。1980年至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1.3铁路货物品类中大宗物资比重大,高附加值物资比重小
煤炭、粮食、冶炼、农用物资等大宗物资一直是我国铁路运输的重要货物品类,这些大宗货物运输占据了铁路货运85%以上的运能。1999年至2009年,煤炭、钢铁、矿石、石油铁路运量分别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7.2%、7.4%、13.3%、5%,总计占到铁路货运量的73%,而集装箱和行包货运量仅分别占2.5%、0.4%(见图6)。铁路以其运量大、运费低、可靠性强等优势牢牢地占据着大宗货物运输市场,而由于铁路运能紧张、时效性差、便捷性差,难以满足高附加值货物运输要求,而导致高附加值物资在铁路货运中所占比重较小。
1.4各地区铁路货运量分布不均
我国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的不均匀,导致我国货物流量和流向分布不均衡。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粮食基地,西南、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基地,大宗物资运输比重大,铁路网较为完善,铁路货运市场稳定。华中地区农业和轻重工业都较为发达,此外,该地区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大量物资流动需要依靠铁路运输完成,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华东、华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运输货物多为产成品,具有批量小、批次多、附加值高等特点,对运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高,这部分运输市场主要被公路和海运占据,铁路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各地区铁路货物周转量市场占有率对比情况如图7所示。
1.5我国铁路干线运输不均衡,主要干线运能紧张
由于我国货流空间分布不均衡,我国铁路网各主要干线也相应地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货运量。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全面饱和,京沪、京广、陇海、石太等线绝大部分区段货运能力利用率已达100%[15]。全国十大铁路干线担负了近50%的铁路货物周转量,其中,京广线、大秦线、陇海线、沪昆线近三年年均货物周转量都占铁路总货物周转量的5%以上。尽管我国铁路不断实施运输组织创新、依靠挖潜提效实现运输能力的不断提升,但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以来货运满足率只能维持在35%左右[16]。2007年至2009年主要铁路干线货物周转量百分比如图8所示。
2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综合分析与铁路货运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因素、外部机遇与威胁因素,为铁路货运营销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2.1内部优势(Strengths)
铁路货运以其运能大、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少等先天行业优势,在中长途大宗货物运输中占有传统优势地位。铁路路网整体性强,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经营网络基本上覆盖全国,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客货分线的逐步实施,铁路货运供给能力也不断提高。我国铁路拥有独立的铁路通讯网络和较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货物全程追踪,及时收集并反馈货运过程中的信息。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高、污染小、占地少、噪声小,表现出明显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我国铁路货运实施大客户战略,目前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大客户,这些大客户的货物发送量已达到了国铁发送量的35%以上[12],为铁路货运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此外,铁路货运以其社会公益性、低运价政策、运输安全性高等特点获得了众多货主的青睐,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2内部劣势(Weaknesses)
近几年来,虽然铁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货运体制仍不够健全,政企不分的弊端依然存在,导致市场主体性不明确,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铁路的投融资制度不完善,融资方式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资金来源以铁路自身的经营收入为主,国有资本比重过大,投资主体单一,难以解决铁路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调整产权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等特点的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日益旺盛,货主对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及物流化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而铁路运输时效性差、货运产品单一,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在短途和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铁路运价机制不健全,运价缺乏灵活性,市场营销及服务水平落后,营销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2.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带动资源、能源等大宗物资需求增加,铁路货运需求将持续旺盛。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路网规模不断完善,随着繁忙干线客货分线的逐步实施,铁路货运能力及运输速度将快速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增强。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铁路货运市场不断扩大,外商的介入可以使铁路企业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高附加值货运需求快速增加,随着铁路运能的不断扩充、快捷货运网络的建设和货运产品的推陈出新,铁路货运将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上迎来新的发展点。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提供延伸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使货主得到便捷、满意的服务。再者,在全国提倡低碳经济的大形势下,铁路运输以其效率高、耗能少、污染少等优点在低碳交通中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此外,竞争对手运输成本的增加,如石油价格上涨等,也间接地增加了铁路货运市场的竞争力。
2.4外部威胁(Threats)
近几年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不断减少,面临着来自公路和水运的巨大竞争压力。再者,加入WTO使我国铁路货运市场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形势,随着我国铁路货运市场逐步全面开放,拥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营销手段的国际大型运输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使我国铁路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压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使产成品运输需求量快速增加,致使长期以来以传统的、粗放型运输为主的铁路货物运输在产成品运输这个新增长点上处于劣势。随着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经济轻型化的推行,煤炭、冶金、建材、电力等和铁路运输关联度高的行业纷纷实行限产压库政策,导致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变缓,影响了铁路货运量的增长速度。此外,客户对运输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运输快捷性、便利性、安全性等要求日益增加,铁路货运必须加快改革,以优质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坚持“依靠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回避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可利用SWOT组合成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WO(劣势—机会战略)、ST(优势—威胁战略)、WT(劣势—威胁战略)。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的SWOT分析及组合战略见表1。
3.1SO战略
SO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相结合的战略。
1)细分客户市场,创新货运产品,重点发展大宗货物直达运输。铁路要充分利用先天行业优势,针对旺盛的货运需求做好市场分析,不断优化现有货运产品、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吸引货流。重点发展大宗货物直达运输,增加直达班列数量、扩大其覆盖范围,牢牢抓住这一优势市场。
2)继续推进大客户战略。铁路大客户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铁路要继续推进大客户战略,与大客户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3)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铁路货运信息化管理。以铁路货运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引进GIS、GPS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全面实现铁路货运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向现代物流发展。
4)加强货运促销活动,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铁路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宣传其安全、准时、舒适、经济等优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获得货主的了解和认可,提高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
3.2WO战略
WO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战略。
1)加快自身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货运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生产精细化、市场反应灵敏、服务水平优质,铁路货运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以达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科学管理的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铁路货运管理体制。
2)拓展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加快铁路快运网络的建设。铁路要加快铁路快运网络的建设步伐,扩大五定班列和快运直达列车覆盖范围,并针对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特点,开发城际货运班列、客货混编列车等新产品,抓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这个新的发展点。
3)建立合理、灵活的运价体系。我国铁路运价还存在着收费项目繁多、运价不灵活、收费不合理等问题,铁路部门要规范收费标准,简化运价表现形式,实行季节运价、地区运价等富有弹性的灵活运价策略。
4)发展铁路货运现代化物流,加强货运全程服务质量。铁路拥有发达的路网,众多的站点,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储存系统,这些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不仅是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物流体系及客户需求对铁路货运提出的要求。
3.3ST战略
ST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利用内部优势来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带来的影响的战略。
1)积极地与其他运输方式合作,开展联合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面对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铁路货运企业要树立“竞争不忘合作”的观念,积极地与其他运输方式寻找合作机会,开展多式联运,以实现合作共赢,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
2)在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的同时要调整运力,可向高附加值运输稍倾斜。随着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增长的速度变缓,铁路在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的同时可以对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增加运力,利用一部分客运专线建成后既有线释放的运能来发展高附加值货物运输。
3)发展特色化、专业化服务,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化服务方案。随着客户对运输时效性、便捷性、可靠性、个性化等要求的日益增加,铁路货运服务必须以客户的这些需求为中心,进而指导运输生产。铁路可以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根据企业的产、运、销、库存情况,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经济、合理的运输方案。
3.4WT战略
WT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减少内部劣势并回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战略。
1)引进专职营销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铁路货运必须树立人才竞争意识,选拔具有良好的货运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的人才作为专职营销人员,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及激励机制。
2)积极向外资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为了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我国铁路货运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学习外资企业在经营理念、服务方式、运输、货运产品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优化运输组织,挖潜提效。为了提高铁路运输时效性及货运能力,铁路货运需要不断优化货源组织、运输组织、机车车辆运用等,大力发展货运直达化、集中化和快速化,挖掘潜能、提高运输效率。
篇7
一、专用铁路人力资源状况
(一)企业接受人员渠道比较简单,与传统铁路院校缺乏联系从近几年铁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到专用铁路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5%。专用铁路所在企业人员补充主要是通过非铁路的生产车间富余人员转岗而来的,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的铁路专业技术教育,整体素质较差,技能水平低。专用铁路所在企业与铁路类高职院校联系很少,与铁路院校几乎无业务往来,人才供需信息缺乏。专用铁路从业人员的招聘有些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进行的,但事实上社会人才市场中铁路专业人员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少。专用铁路数量虽多、但个体规模较小,单个企业需求人数较少,对专用铁路所在企业的宣传也不够。而铁路类高职院校考虑成本问题,也没有主动去开拓单个企业市场,所以造成专用铁路所在企业只能聘用交通相关专业的人员到专用铁路工作。由于校企双方都未主动出击,造成了企业铁路专业良才难得与铁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不能对口就业的矛盾。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分析所调研的专用铁路人力资源数据整体情况,专用铁路处于铁路人才匮乏的窘境,总体上目前专用铁路技术职工队伍呈现出“四多四少”的“金字塔”状况: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职工以前学“杂牌”专业的多,铁路科班出身的人少。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只会使专用铁路越来越落后于现代铁路的发展步伐。专用铁路所在企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整体素质偏低、平均年龄偏高的人力资源整体状况。里程长、设备多、运量大的专用铁路必然存在大量的铁路专业毕业生需求,而铁路高职院校均把就业目光主要放在国有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而对专用铁路就业市场较少涉入。铁路高职院校在向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要向专用铁路输送毕业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口就业。专用铁路存在大量的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专用铁路技术设备和运输组织的特点
分析专用铁路的技术设备与运输组织特点,与国有铁路比较具有以下不同点。
(一)运输对象不同国有铁路的运输对象有货物、旅客、行李、包裹、邮件,而专用铁路的运输对象以货物为主,旅客运输只在极少的专用铁路存在。
(二)技术设备不同国有铁路的技术设备总体水平比较高,运输组织水平先进,作业效率高。而专用铁路的技术设备情况差别很大,有些技术设备甚至还处于国有铁路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因其运输速度低,机车车辆技术标准要求相对国有铁路较低,而且特种车辆较多,线路、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状况也参差不齐[4]。
(三)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及规章不同国有铁路涉及铁路技术的各个方面,而专用铁路以货物运输为主,行车作业以调车作业和与国有铁路接轨站办理区间运行为主。专用铁路除参考铁路部门制定的铁路行业技术文件进行运输组织外,还有本企业所在行业制定的铁路运输的技术规范文件。
(四)铁路运输的地位不同铁路运输是国有铁路的主业,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搞好铁路运输、保证运输安全畅通服务。而专用铁路运输是所在企业的辅业,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与国有铁路间及企业内部的运输畅通,以支持主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基于以上几点不同,如果铁路高职院校仍按只针对国有铁路的培养模式培养毕业生,势必造成毕业生不适应专用铁路的生产需求,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不会被专用铁路认可和欢迎。
三、人才培养建议
通过对专用铁路主要岗位的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初步分析,下面以专用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培养为例,就高职院校针对专用铁路如何培养合格人才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大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设置专用铁路虽然在运输对象、技术设备、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及规章、运输的地位方面与国有铁路有诸多不同。但从历史上说,专用铁路很多运输组织管理方法是在引进、吸收国有铁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专用铁路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舍取和重新架构而来的,与国有铁路有很大的继承性和相似性。传统的面向国有铁路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仍然对专用铁路运营管理是适用的,只是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把专用铁路运营管理独立作为一个专业开设是不妥的,而应该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开设。
(二)应增加物流管理方面的课程及技能训练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专用铁路所在公司领导层的意识,部分公司把原来的物资管理部门与运输部门进行重新整合,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成立新的物流中心,使公司物资产、供、销、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即使有些公司未对其进行整合,但由于专用铁路所在公司的特点,铁路运输部门与物资供应部门的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因此,面向专用铁路的高职学生要掌握一些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以适应专用铁路的特点和专用铁路所在公司的发展要求。
(三)应加强调车作业方面的核心技能训练调车作业占专用铁路行车工作的绝大部分。据了解,专用铁路调车作业以平面调车为主,因此要加强面向专用铁路的高职学生对编组调车、解体调车和取送调车的作业技能训练,特别要加强学生上下车技能、手信号、对货位等调车作业技能训练。接发列车工作只占专用铁路行车工作很小部分,只是与国有铁路接轨车站办理列车到达、出发作业,每日接发列车作业量也是有限的,相对国有铁路车站而言作业简单得多。因此,企业对面向专用铁路培养的高职学生接发列车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掌握在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程序即可适应专用铁路的需要。专用铁路只是国有铁路的货物集散点,全国专用铁路没有成网,是零星的,所以传统面向国有铁路培养学生列车运行调度指挥技能方面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可以减少,或者作为选修课开设,只要求他们了解国家铁路运输组织流程即可。
(四)应加强货运组织方面的核心技能训练专用铁路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货物运输,而不是旅客运输,毫无疑问必须强化货运组织方面的课程和技能训练,而淡化客运组织方面的技能培养。货运组织的核心技能包括货物运输的发送作业、到达作业、装载加固技术、货物装载技术检查等。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主要货物装卸机械、器具的作业原理及方法,了解装卸场站的生产组织要求,掌握阔大货物、危险货物、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条件及装卸方法。
(五)应增加运输对象工艺流程方面的课程专用铁路与所在企业的生产联系相当紧密,主要为所在企业的生产服务。因此,专用铁路运输组织人员必须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及作业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所在企业生产提供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输服务。因专用铁路所在企业所涉及的行业较多,有煤炭、石油、冶金、森林等,而且现在大部分专用铁路开展专用线共用,因此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这方面的介绍性课程,使学生对专用铁路所在行业的生产有初步的了解,以使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从而很快适应公司的生产环境。
四、结论
篇8
关键词:朔黄铁路;网运分离;启示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27-03
历经30年,被称作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堡垒的铁路体制改革终于破冰。根据改革方案,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打破政企不分体制、建立新的中国铁路总公司,迈开了铁路改革市场化的第一步。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模式的摸索之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的分配,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的效果并不佳。国外的铁路运输模式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垂直一体化模式,指车辆和轨道两个部分为同一个公司拥有,进行运营和维护,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种是完全的或部分的垂直分离模式,指轨道和车辆分开管理,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经营和维护,不拥有轨道的铁路车辆运营企业在相同的路网上竞争,主要是以欧盟为代表。朔黄铁路运营模式是结合上述二者的特点,成立公司负责车辆和轨道的运营和维护,但是在公司内部实行“网运分离”,这种“网运分离”模式与欧盟的“网运分离”模式还是存在不同的。
1 欧盟“网运分离”模式的实践
欧盟铁路改革是为了使在不同国家路网之间能够达到运输畅通的目的,消除路网障碍,通过改革使分散的网路资源能够为运输服务提供保障,达到运输服务一体化和市场化的目标。当时瑞典实施“网运分离”模式取得显著的效果,欧盟在铁路改革方面借鉴了“网运分离”模式,欧盟虽然是遵照“网运分离”的设计思路进行各自国家铁路改革,但各国改革的方面和深度还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网运分离”模式在欧盟的应用不是为了单纯的分离而改革,而是为了使既有路网资源得到合理的分割,满足运输服务的需要。
瑞典铁路最早成功地实行了“网运分离”经营模式,1988年开始实施铁路“网运分离”的改革。瑞典铁路将原国有铁路分成两大部分:国家铁路管理局(BV)和国有铁路公司(SJ)。国家铁路管理局管理的资源主要是铁路线路、通信信号设施、电力接触网、编组站固定设备等,主要业务是负责铁路上述固定资产的投入和维护,主要资金来源是分为两大块:铁路运输公司支付的使用线路的费用和财政拨款。国有铁路公司是按照公司制组建的,其目的是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股东收益最大化,公司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主要业务包括客货运输、运输控制、编组站作业、机车车辆购置及维修以及其他服务产业。国有铁路公司在国家铁路管理局管理的线路上运输,必须支付相应的线路使用费,这些费用归国家所有,统一支配给国家铁路管理局。20世纪90年代,瑞典的“网运分离”模式的改革不断地深化,有效的解决了路网和运输的问题。
德国铁路的“网运分离”是通过组建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AG)负责国家铁路路网设施的管理。1998年,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AG)对铁路基础设施、货物运输、长途和短途客运等营运单位按照各自的主营业务组建新的公司。各业务公司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从而达到了路网基础设施和运输公司之间相互分离的目的。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AG)负责对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维护,为各专业运输公司提供列车运行线,同时收取相应的路网设备使用费。各专业运输公司根据各自的业务,可以向德国铁路股份公司租赁所需的基础设备,开展主营业务,独立核算,支付租赁费用。
2 朔黄铁路“网运分离”模式的实践
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主营业务是负责煤炭的运输,铁路运营管理主体朔黄铁路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国有公司,采取公司机关和分公司两级管理组织。公司机关是朔黄铁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单位,重点是负责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对线路运输调度统一管理,对公司财务、物资、人力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对分公司进行政策指导和业务监控。分公司按照公司机关的下达的年度运输计划,组织分公司人力、物力,完成运输任务。
铁路“网运分离”的理念是对既有铁路业务进行重组,使铁路的线路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分离开来,实现专业、高效的运输管理的目标。朔黄铁路公司在分公司的设置上就采取了这种理念。按照路网设施和运输设施的经营业务将公司分为肃宁分公司、原平分公司、机辆分公司。肃宁分公司负责三汲站以东(含三汲站)线路设施的维护和运行,原平分公司负责三汲站以西线路设施的维护和运行,机辆分公司负责公司机车、车辆等移动设备维护和运行。,肃宁分公司和原平分公司在线路设施维护和运行上,考虑铁路线路线长的特点,在沿线按照专业成立工队,对线路分区专业化作业,这些工队与国铁基础站段不同,他们仅是基层业务作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管理层的职能,从而精简了机构设置,缩短了管理沟通。
“网运分离”理念在朔黄铁路公司的实践中得到更深的应用。朔黄铁路将路网设施和运输业务分开后,为朔黄路网引入外部的运输企业提供基础条件。为了满足煤炭运输的需求,朔黄铁路公司在发挥自有运输资源的基础上,也积极联合外部运输企业共同完成运输任务,这样可以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运输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服务,同时也节省了公司在机车、车辆上资金投入的风险。在运输组织上,朔黄铁路公司遵循市场经济的作用,采取“竞争上线、择优上网”的原则,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外部运输协作单位。外部运输协作单位在商务上需要具有相应的资质、优良的业绩和信誉,在技术上需要通过运输安全、作业质量和运输组织方案的考核,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条件下报价最经济的单位入选。入选的外部协作运输单位需要统一按照朔黄铁路公司制定的行车计划组织运输生产,运行中朔黄铁路公司对行车指挥、运量分配进行集中调度。
朔黄铁路公司与入选的外部协作运输单位以合同的形式明确付费方式,是按机车牵引的周转里程付费,根据实际完成的运量和运行里程,计算支付费用。因此,各外部协作运输单位为了增加运输收入,需要通过提高自有机车的使用效率,增加运量和运行里程。为了激励各外部协作运输单位的积极性,朔黄铁路公司将自己购置的机车和外部协作运输单位的机车,在线路上混合运输,不限制外部协作运输单位的运输区间,充分发挥各自的运输组织能力。
通过“网运分离”在朔黄铁路的实践,收效显著。一方面通过“网运分离”,使铁路路网和运输服务分开,是引入外部协作运输单位的关键,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在发挥朔黄铁路自有资源的优势的同时,可以调动社会运输资源为公司服务,到达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朔黄铁路公司通过“网运分离”,可以有效克服铁路局那种繁重的机构组织形成,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部门的专业特点,集中精力做好业务经营,突出公司运输的主营业务,既保持了朔黄铁路公司完整的路网经营权和运输组织权,又能实现运输任务不断快速增长的目标。
3 朔黄铁路“网运分离”模式与欧盟的比较
与欧盟国家的“网运分离”模式比较如表1所示,通过表1看出,欧盟和朔黄铁路在运输方面分成两家独立的部门或公司,目的是鼓励竞争和市场进入路轨公司以规制价格为客、货运提供服务;为了便于运输畅通,在运输管理方面多数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德国是按照专业进行统一管理,使统一管理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因此这些国家运营模式相同点是允许以及鼓励不同的运营商在垄断的路轨上提供可竞争的运输服务。而朔黄铁路“网运分离”与欧盟不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运分离”的标准不同。欧盟的“网运分离”模式是将铁路运营的路网基础设施和运输企业彻底分开,负责路网基础的公司和运输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公司,这样便于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市场化更加彻底。而朔黄铁路路网和运输的管理权依然由公司统一管理,只是在分公司机构设置时对固定设备管理实行“网运分离”的理念,这种“网运分离”的模式不够市场化,同时分公司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在运营方面还需要受控于公司的管理,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铁路改革过渡时期的是十分适用的。
二是路网使用费的支付。欧盟“网运分离”模式中,路网公司或单位和运输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路轨方面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运输单位使用路网需交付使用费,二者之间进行独立的核算;在朔黄铁路“网运分离”模式中,路网单位和运输单位都是隶属于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两类分公司只负责线上和线下固定设备的维护和运行,路网的所有权还是集中在公司所有,这样这两类分公司之间就不存在租借的关系。
三是运价管制。在欧盟“网运分离”模式中,运价由市场决定;在朔黄铁路“网运分离”模式中,运价报国家批准。这也是欧盟“网运分离”模式市场化的表现,也是能否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铁路运价还采取政府控制的方式,这样不能真实的反应铁路运输市场价格,也就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市场化。
4 启 示
在我国现阶段,借鉴欧盟实行“网运分离”模式存在政策和实施上的障碍。本文的观点是,如果希望推广“网运分离”模式,朔黄铁路这种将“网运分离”理念应用到机构设置中的想法和做法,可以看成我国“网运分离”模式推广的一个成功的过渡模式,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考虑了我国现有阶段铁路的特殊性,先渗透“网运分离”的理念,然后逐步加深“网运分离”模式在我国铁路中的推广,当理念深化和政策成熟时,我国铁路“网运分离”模式的实现也是很有可能的。
朔黄铁路仅是在机构设置中引入了“网运分离”的理念,这种模式和欧盟的模式还是有质的区别:没有实现路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的分离。本文认为,“网运分离”模式在我国的实施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铁路线路是属于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铁路运输业务属于市场行为,这是实践“网运分离”的关键。铁路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关键是铁路运输单位之间的竞争,而作为铁路运输的路网仅是竞争的载体,为铁路客运和货运提供竞争的平台。
目前,我国铁路路网建设不同于国外,正处在持续发展时期,我国地广物博,铁路基础建设任务很重。既有铁路资产总量庞大,投资收益率较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可以成立特殊的法人承担,实现铁路路网建设的基础性、公益性的目标。
②国家放松运价管制。铁路路网作为基础设施,国家可以继续对路网的使用费进行管制,但要改为“上限制”的调价方法。对于不同路网、由于建设和维护成本及使用效率不同,使用费标准应分别核定。网上承运业务运价放开,各运输公司可与任何地区、任何网线上的任何货主建立短期或长期的业务关系、价格由双方在确立交易合同时议定,增加运输公司之间的竞争性。
总之,铁路“网运分离”模式的改革重点在于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政资分开,这是铁路改革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欧盟各国铁路“网运分离”改革总体思路是一样的,但是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制定出了不同的方案。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尝试朔黄铁路运营模式,设计出适合我国铁路目前改革状况的实施方案,尽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铁路路网管理与业务运营的转换。
在借鉴朔黄铁路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时,我们应该注意朔黄铁路自身特性。朔黄铁路的业务比较单一,主要是煤炭的运营,运营范围比较有限,与铁路局的路网交叉少,这些自身的特性也是朔黄铁路“网运分离”模式成功实施不可忽视的基础。但是我国铁路体制改革可以借鉴朔黄铁路在制度和管理上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预算管理 铁路运输 管理应用
现阶段,较多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使得企业逐渐走向成熟化。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既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又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适应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能够根据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实现管理,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思路
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所以其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延伸至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全面性。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之前,需要对盈亏目标进行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的市场对接、运输营销目标与各项收入的机制,注重发挥收支的双重功效,尤其是注重企业开拓市场和各项收入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思路即:将管理贯穿于运输全过程,乃至各个营销环节,对运输成本进行预算。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依据企业实际而编制运输、营销的预算,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成立预算委员会,选取专门的人员担任职务,加强对企业运输营销的收支管理。第二,编制收入预算,根据铁路运输的实际而做好收入预算管理。第三,做好设备检修方面预算,铁路运输过程中,难免有设备出现故障,因而需要企业做好设备检修预算。第四,做好企业员工的薪资预算。第五,以月为时间单位,做好各阶段预算编制;第六,做好财务预算。
三、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全面预算管理要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企业外部环境。铁路运输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莫测,如果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则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效,为企业带来较多的问题。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对预算管理有重要影响,包括企业的生产水平、技能能力等。只有在适应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而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促使企业预算管理更为有效。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特点
一种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与之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业务的经营预算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对象、营销范围、营销数量都较为稳定,因而铁路运输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而编制,以充分体现企业特点,为企业而服务。
(三)全面预算管理要注重做好财务预算
企业财务流动状况较多,具有动态性,因而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做好财务预算。首先,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情况而定,进而制定长期计划,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避免财务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其次,进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要对有效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要素,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财务预算的编制要与各个预算相衔接,使其构成协调的整体,进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促进作用。
(四)全面预算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监督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管理方法,因而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首先,企业成立内审小组,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大型的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直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采用动态监控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增强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有效落实。最后,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使之在监管预算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五)全面预算管理要有完善的考评体系
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能够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使员工明确权责,做好本职工作;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人员进行有效考核,既检查相关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又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再次,考评必须具有客观性,在考评体系实施过程中,客观对企业人员进行评价,坚决杜绝现象的发生,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最后,考评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全面性,采用多样化策略而开展考评工作,将企业各种预算工作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考评,提高企业各部门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铁路运输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更好发展发挥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盛春艳.基于价值创造的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2]李娟.武钢某燃气热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情况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铁路客运;运输组织;高峰期;措施
中图分类号:U291 文献标识码:A
铁路客运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每年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客运服务。而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人口流动速度也随之提高,节假日以及春节期间,外出游玩、返乡的旅客数量逐年增加,致使铁路客流量在一定时间内大幅增加,致使铁路运输出现客运高峰期。这一时期,正常的铁路运输组织手段以及管理方法都无法满足剧增的客运需求,因此必须对运输组织方法进行适当变动,采取针对性的特殊手段,才能保证客运高峰期旅客的出行需求,保证铁路客运安全稳定。
一、铁路客运高峰期概述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人们所认可的交通运输方式。而铁路客运作为重要的人流运输方式,每年担负着重要的客运任务,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铁路客运高峰现象越来越多,每年的节假日以及春节都是铁路客运的高峰期,这就给铁路客运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铁路运输部门加大组织管理力度,在客流高峰期时积极应对,做好运输调配工作,确保铁路运行的稳定安全。
1.人流特点
铁路客运每年都会有几段时期出现客流量剧增的现象,即出现客运高峰期,这一时期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客流聚集快且人流起伏大。同时,由于旅客数量剧增,使得原有的客运设备紧张,并且由于受到天气以及气候的影响,客运过程中客流的组织工作复杂程度极大,安全问题难以控制。从目前我国铁路客运高峰期的客流人群结构分析,学生、外出旅游人群、返乡探亲人群以及农民工是客流高峰期旅客的主要构成,而这些人流通常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地域性。地域性是客流高峰客流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的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涌现东南沿海地区,在春节期间,大部分劳动力又短时间集聚在车站返乡回家,而假期过后又短时内集聚在车站,返回务工地段,造成低于性明显。
方向性。由于铁运客流具有显著地地域性,这就决定了客流的方向性。
时间性。时间性主要是指客流高峰往往集中在我国较长的节假日期间,如“十一”、“春节”等期间,在平时则客运量小得多。
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在客流高峰期间人流量众多,而设备能力有限,加之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导致客流组织工作复杂性大大增加。
可诱导性。这主要是指客流可以通过政府、新闻媒体、电视广播等手段对旅客进行引导,促使人流均衡的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时机,尽可能地避开人流高峰,这样能有效地减轻人流量的压力。
2.高峰期客运组织的特点
①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高峰期阶段,旅客会高速聚集,并且聚集事件会持续一整天,因此客运站需要加派人力并加大物力投入去维护客运高峰期客运站的秩序,通过有效的协调维护,避免客运高峰期客运站出现线路紧张、车辆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客\站服务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协调维护工作略显滞后,这就直接导致了车站线路以及车辆无法完全满足客运需求,车站对客运高峰期旅客的接收能力以及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
②复杂性
作为一种集合性名词,人流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本质上分析,客运高峰期时期的人流是具有规模性的人口流动,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无法预测其人口构成,这一集体中的人的素质以及个性都无法予以确定统一,是独立存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独立性致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并且这种复杂性是可传递的,由于铁路运输部门的客运组织工作是以客运站人流量为基础的,因此客运高峰期旅客群体的复杂性直接导致客运组织工作也存在较大的复杂性。铁路部门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这种复杂性,对旅客进行正确的引导、管理,才能确保客运高峰期客运站以及客运线路运行稳定,保证旅客的出行安全,趋利避害。
③存在安全隐患
每年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人口流动速度较高,规模较大,致使客运高峰期的出现。这一阶段铁路客运压力大,客运站的客流量以及人员密集度相对较高,无疑使得铁路运输安全隐患加大。除此之外,目前很多铁路客运站应对客运高峰期的相关设备配备不足,因此很多客运设备不得不连续运转,无法得到及时的修整和维护,致使很多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带病运行,从而在此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天气状况以及气候变化也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而在客运高峰期铁路客运更容易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以及气候很容易发生事故,再次加大了客运组织工作的难度。
二、优化策略
以客运高峰期人流特点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对铁路运输组织工作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水平。下面文章便从车务段、铁路局以及客运站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
1.铁路局。铁路局是负责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就是依照实际的铁路运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办法,并对车站及车务段对各自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因此针对客运高峰期铁路运输组织不合理的问题,就要求铁路局对每年的客运高峰来临之前做好市场调查,并根据往年的客流高峰期的记录和分析报告,制定本次客流高峰期列车运行方案和临客运行计划,并合理地配置票务资源,将制定好的组织工作办法或方案下发到各个车务段和车站,并加强对各站务段工作的考察。以此保证车站和车务段能够具备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法应对客运高峰期,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2.车务段。在客运过程中,车务段的运输组织至关重要,会对客运状态造成直接性影响。针对客运高峰期,可以通过下述几方面对运输组织管理进行优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客运高峰期的运输组织工作进行领导。通过成立专门性的领导小组可以对客运高峰期运输组织工作权责予以明确,并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令每个车务段都可以由专项负责的工作人员确保运输组织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应对各类客运高峰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客运组织管理的稳定,确保客运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对作业人员配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运输能力。对客运高峰期客流构成及人流特点进行分析,通过细致划分和精细管理,对作业人员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优化运输组织管理队伍的作业力量,令人员得到有效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员调整方案,保证旅客运输的稳定安全。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对作业量相对较少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临时调动,使其补充到客运任务重的客运段,用以环节繁忙客运段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并且以帮办制代替轮班制,对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数量进行调整,进行适当的增员。
在售票环节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售票手段,例如电话售票、网络预约、人工售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售票效率。而在春运期间,客运人流量更大,针对这一时期的客运压力,车务段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让志愿服务人员帮助缓解运输组织压力,同时积极配合当地的高校、武警部队,尽可能地增加车站人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对车次配置进行优化,尤其近年来的动车、高铁的普及,令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迅速发展,通过对动车配置以及高铁配置的优化,充分利用高速列车缓解客运高峰期的运输压力,并有针对性的优化客运方向,必要时可以对列车进行加挂,从而增加旅客运输量。最后,对紧急事件处理反应水平进行提高。这需要铁路车务段工作人员在日常边进行应急事件的处理演练,从而在客运高峰期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反应,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的运输环境。
3.客运站。客运站是客流候车的地方,也是运输组织所必须重视的环节。一方面,客运站应当对客流做好调查分析,以指导运输组织的工作,例如,客运站应当根据每日或每周的客流分析,并利用客运站的客运系统,随时了解并掌握客流量的变化、流向等信息,来合理地调整窗口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优化购票组织,保证旅客购票的畅通。依照客运高峰期的人流特点对旅客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购票。目前能够采用的购票方式有网上购票、自动售票机购票、电话购票以及人工售票窗口购票等方式,年轻人群以及学生群体大多选择前3种购票方式,而老年群体以及农民工群体则会选择窗口购票。因此在客运高峰期应当为农民工或者特殊人群增设专门的售票窗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旅客的购票组织工作,对现场控制管理进行强化,同时做好实名验票工作,提高检票速度的同时利用人机安检结合的方式避免旅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保证客运安全。最后客运站还应当做好进站组织工作,安排旅客凭票上车、排队上车。
4.提高高峰动态预判能力
客运高峰期的旅客状态是可以进行预估的,因此作为客运站的工作人员,应当对自身岗位在客运高峰期所要面对的工作压力进行提前预判,并清楚高峰期客运状况,从而做到提前未雨绸缪,提前进行应对客运高峰期的准备工作。并且客运站还应当对当地的景观分布以及旅客的出行意向进行预测分析,判断客运组织工作是否会受到客运高峰期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影响,通过提前预判对车站的组织工作进行调整,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这就要求客运站首先应当对旅客群体进行分析,如果当地的高等学府较多,则应当提前做好学生旅客的安排,制定学生人流高峰期客运组织方案,如果当地的自然风光以及文化古迹等景点较多,则应当作好旅客的安排,制定应对旅客群体的客运组织方案。通过事先的预测分析,及时对站内服务进行调整安排,改进相关服务设施,为客运高峰期出行的人群提供更加舒适有序的铁路客运环境。
5.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提高客运组织能力受限必须针对客运高峰期车站设备能力进行正确的A估评价,并详细分析客运需求,结合二者确定客运组织安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车站安全,在进出站口应当增设安全检查点,安排相关安检人员严格检查,并配备足够的安检设备,从而有效维护旅客进出站秩序,确保旅客安全。最后对列车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列车出行安全稳定。并且,客运站还可以依照客运高峰期旅客的流向以及旅客的数量,对列车的车次、运行线路等进行科学的调度安排,针对一些客流量较少的线路可以适当地进行停靠等待,让繁忙线路的列车先行通过运行。
6.多智能体的客运组织优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很多领域通过引进智能化技术,在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铁路高峰期客运组织方案的特点是客流量大、客流量变化大、发送列车多、设备能力紧张、客运组织复杂,需要各工种、各工序的整体协调与配合,需要各项设备设施的综合利用。以探索铁路枢纽客运组织方案的优化为目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多主体模拟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各自的优势,将旅客行为与运输组织部门决策相结合,环境因素由元胞自动机表达,模型涉及到运输组织部门、旅客等不同类型的智能体,个体通过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其他个体的交流协商来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模拟运输组织部门复杂的决策过程,提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客运站客运组织优化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优化方法,探讨系统中各个智能体的结构及其竞合关系,设计基于多智能体的进化优化算法;考虑到人流的仿真中旅客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旅客行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性,为了更好地反映车站客流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本文拟采用元胞自动机和多自主体技术对人流进行有效模拟。依据仿真效果来进行方案的人工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铁路枢纽系统是典型的开放性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形关系、促进与削弱的力量共同存在导致系统发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客运站客运组织优化的难度,以探索铁路枢纽客运组织方案的优化为目标,构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的铁路枢纽客运组织优化方法体系;引入CAS理论和基于多智能体的进化算法,以保证铁路枢纽客运组织的整体性、动态性和模型的收敛性;将元胞自动机和多自主体技术结合对客流进行仿真,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该种优化方案可以在客运高峰期发挥有效的作用。
结语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任务的加重,如何提高铁路部门运输组织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客运服务是目前铁路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客运高峰期,铁路运输组织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照客流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便可以有效提高运输组织能力,保证客运安全和效率。尤其现代铁路运输部门应当重视现代化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不断完善客运组织智能化系统,有效完善运输组织工作中的不足。虽然我国铁路客运水平发展迅速,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需要铁路部门不断地摸索,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应对客运高峰期的非常态运输情况,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运输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