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资源回收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连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县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回收站点为基础。
二、工作目标
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思路,制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发挥回收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努力使我县9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县城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服务点,90%以上再生资源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集中处理,使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资源循环链条,使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80%以上,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三、工作方法
(一)制定规划。
会同县发改、公安、工商、住建、环保等部门,由县经济局牵头。按照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统筹规划的原则,根据我县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全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二)规范管理
都要按照规定申办营业执照和办理备案登记,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和业主。从源头上制止无证经营和违规经营,防止治安事件的发生,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典型带动。
积极支持、培育、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骨干龙头企业要以资本或生产为纽带,以整合网络资源为基础,以建设项目为核心,按照市场规律,整合和规范个体经营者,实现连锁经营,形成集群规模,加快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四)人才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县经济局要根据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再生资源回收人员进行法规常识、环保常识和回收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形象和服务水平。发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制定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四、建设重点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回收站点的建设上。回收站点由回收点、回收亭和中转站组成,根据我县实际。负责收集居民交售和生活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
结合街道管理、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交售、绿色环保的原则。城区每2000户、农村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对目前“散兵游勇”式的走街串巷回收方式进行引导、整合和规范,实行“七统一、一规范”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及经营规范)管理,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企事业单位的再生资源,实行回收企业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由统一标识、封闭式回收车辆运送到集中回收站点。待条件具备时,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设。
五、建设政策
(一)对中标建设回收站点和中标购置投放再生资源收购运输车的企业。县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二)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落实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县政府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城市规划。
(四)对具备统一标识的流动收购车、网络运输车进入社区服务。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要给予支持。
(五)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组织领导
县经济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县环卫处、县供销社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县、乡二级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政策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配合,狠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机制。根据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2007年第8号令)各部门具体职责为:
经济局
组织指导承办企业实施项目建设。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县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改局
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规划的政策。
公安局
依法打击盗窃、销赃等不法行为。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消防、治安、流动人口登记管理。
工商局
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工商登记和监督管理。
环保局
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住建局
依法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
环卫处
负责对不按规划设置、乱堆乱放、影响市容环境的回收站(点)流动收购车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节约资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小、回收率低、技术落后,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加以整治和规范。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切实抓出成效。
(二)密切协作。
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群策群力,密切合作,做好县、乡镇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联动,务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管理。
依据国家《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规范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行为,查处非法收购、倒卖电力、市政公用设备等活动。对放弃电器电子产品,要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组织回收,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
篇2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 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 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 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 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 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 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3 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 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 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 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 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
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 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 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篇3
采取统一标准、分工负责、统一行动、疏堵结合的办法,依法对非法废品收购站进行专项整治,推动我区市容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市区奋战150天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清理整顿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依法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
二、清理范围及责任单位
清理范围:清理取缔城区三环内所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三环外主要街路、重点景观、铁路沿线、军工、学校、广场、医院、机关、出城口、加油站、液化气站、高压线下等周边200米内回收站点;取缔收赃、销赃的回收站点;清理取缔三环外无照经营、一照多用的回收站点。
牵头部门:区市容环卫局
责任单位: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规划局分局、市工商局分局、市工商局光复路分局、区商务局、市公安局分局、区拆迁大队
三、责任分工
1区奋战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为责任主体。参加单位有区市容环卫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市规划局分局、市工商局分局、市工商局光复路分局、市公安分局、区拆迁大队。
2区市容环卫局为此次清理整顿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
3对废品收购站经营场地内的违章建筑,兰家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废品收购站全面普查、摸底、申报及清理后的监管工作。协调市规划局分局和区拆迁大队依法进行拆除。
4对三环以内废品收购站进行全部取缔,区工商分局负责对证照进行检查。对三环以外有证照的废品收购站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对违章收购、占道的物品进行罚没、登记、保存。
5区商务局负责宣传教育和法律解释工作。对全区内不符合规定的废品收购站依法进行取缔。
6对各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市公安局分局负责对整个专项清理整治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取缔阶段要提供有效安全保证,对暴力抗法或妨碍阻挠执行公务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从严处理。
四、清理步骤及时间
1下发通告,宣传教育、自行整改阶段: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劝其自行搬离、撤走。
2强制清理取缔阶段:对未自行撤离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依法进行取缔。
3巩固清理成果基础上,巩固成果、组织验收阶段:进一步清理,重点清理取缔存在工作死角的清理后反弹的群众举报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并组织验收。
五、组织机构
成立区清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工作领导小组。为保证整个清理行动顺利进行。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市容环卫局,负责清理整顿工作的组织、督导、检查工作。
六、有关要求
1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清理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全力抓好此次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清理整顿工作。
2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切实抓好清理整顿工作的落实,同时各部门要专设一名联络员,定期上报清理结果及存在问题。
篇4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2.}济指施
税收创度。日本的“再循环利用设备特别补偿办法”规定:对废纸和废饮料瓶类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生态水泥制造设备、废家电再生处理设备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25%进行特别退税。对废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建筑废物再生处理装置、废木材破碎及再生处理装置,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亚利桑纳州规定,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再生资源及环保设施可减税(销售税)10%;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可相应减免.荷兰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把全国废物产生量减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外,对产生废物的人和企业都要征税,采用清洁生产或建立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通常折旧期限为10年).丹麦率先实行了“绿色税”制度,对生产原材料征收材料税以促进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资源。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对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价格为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共瓜侧度。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对那些把绿色化学原理与化学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的突出化学技术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性工业研究成果的重视。日本的许多城市实行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社区、学校集体回收旧报纸、旧包装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近年来,欧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费交投包装废物的办法,这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办事,受环境意识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许多消费者乐于这样做。
绿色采劝翻度。日本的《绿色采购法》规定,国家机关必须率先采购环境负荷小的产品。其目的是通过不断扩大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来提高资源再生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量,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最终形成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现在日本各行政机关纷纷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有166种物品被定为政府优先选择购买物品,其中以100%废纸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复印纸被定为最优先购买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购买物品的采购比例已达到了92.6%。美国各州也陆续制定了再生资源产品政府优先购买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行政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政府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同时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各部门购买再生产品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收费侧度。日本颁布的《家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义务,并规定了4种废旧家电的处理费,其中每台电冰箱为4600日元,每台空调器为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费是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费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总量可减少18%.现在,日本的3250个市、区、村中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为2535个,收取工业废物处理费的为2833个,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德国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颁布以后,从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们为了减少处理包装废物所付的费用,纷纷将包装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国包装废物的总产生量减少了12%0 1991年,德国成立了进行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DSD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1997年的包装废物回收率为89%,循环利用率高达86%。相当于从每一个德国公民手中回收废物73.7公斤。循环经济使德国在GDP增长两倍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确立、研究人员的培养、各类人群的教育等。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带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开展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促成各学术团体和研究型机构业务的开展,并从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拨出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废物处理及3R化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各类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充分发挥社团法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宜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生态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的进行。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到21世纪的循环经济,世界上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已经经历了三个历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来实现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场手段的经济刺激作用,注重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创造力来实现废物的处惫第三是在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实行信息公开,其实质是实现了公众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
日本特别注重公众的参与。1998年笔者曾在大宫市参加过一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东京大学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环境家计薄讲座。讲座强调了家庭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有计划的购买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内用完,适量烹饪,不剩饭。自备购物袋,利用简易包装,购买简易包装产品;协助地方公共团体和商店、回收团体进行资源性废物的分类回收,争取每人每天从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减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组织还发动市民开展义务收集公共垃圾活动,并发放介绍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特别注重将正确处理垃圾的知识纳人各级学校教育中,从学生抓起,让每个人从小就充分意识到正确处理垃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蒙特利尔市特别注意制作多国文字并适应不同阶层人员的宣传材料。所制作的宣传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传品的载体形式多样,使人每天看得见记得住。
篇5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2.}济指施
税收创度。日本的“再循环利用设备特别补偿办法”规定:对废纸和废饮料瓶类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生态水泥制造设备、废家电再生处理设备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25%进行特别退税。对废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建筑废物再生处理装置、废木材破碎及再生处理装置,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亚利桑纳州规定,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再生资源及环保设施可减税(销售税)10%;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可相应减免.荷兰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把全国废物产生量减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外,对产生废物的人和企业都要征税,采用清洁生产或建立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通常折旧期限为10年).丹麦率先实行了“绿色税”制度,对生产原材料征收材料税以促进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资源。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对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价格为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共瓜侧度。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对那些把绿色化学原理与化学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的突出化学技术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性工业研究成果的重视。日本的许多城市实行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社区、学校集体回收旧报纸、旧包装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近年来,欧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费交投包装废物的办法,这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办事,受环境意识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许多消费者乐于这样做。
绿色采劝翻度。日本的《绿色采购法》规定,国家机关必须率先采购环境负荷小的产品。其目的是通过不断扩大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来提高资源再生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量,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最终形成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现在日本各行政机关纷纷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有166种物品被定为政府优先选择购买物品,其中以100%废纸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复印纸被定为最优先购买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购买物品的采购比例已达到了92.6%。美国各州也陆续制定了再生资源产品政府优先购买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行政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政府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同时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各部门购买再生产品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转贴于中国
收费侧度。日本颁布的《家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义务,并规定了4种废旧家电的处理费,其中每台电冰箱为4600日元,每台空调器为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费是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费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总量可减少18%.现在,日本的3250个市、区、村中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为2535个,收取工业废物处理费的为2833个,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国
德国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颁布以后,从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们为了减少处理包装废物所付的费用,纷纷将包装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国包装废物的总产生量减少了12%0 1991年,德国成立了进行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dsd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1997年的包装废物回收率为89%,循环利用率高达86%。相当于从每一个德国公民手中回收废物73.7公斤。循环经济使德国在gdp增长两倍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确立、研究人员的培养、各类人群的教育等。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带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开展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促成各学术团体和研究型机构业务的开展,并从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拨出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废物处理及3r化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各类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充分发挥社团法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宜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生态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的进行。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到21世纪的循环经济,世界上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已经经历了三个历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来实现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场手段的经济刺激作用,注重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创造力来实现废物的处惫第三是在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实行信息公开,其实质是实现了公众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
日本特别注重公众的参与。1998年笔者曾在大宫市参加过一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东京大学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环境家计薄讲座。讲座强调了家庭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有计划的购买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内用完,适量烹饪,不剩饭。自备购物袋,利用简易包装,购买简易包装产品;协助地方公共团体和商店、回收团体进行资源性废物的分类回收,争取每人每天从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减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组织还发动市民开展义务收集公共垃圾活动,并发放介绍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特别注重将正确处理垃圾的知识纳人各级学校教育中,从学生抓起,让每个人从小就充分意识到正确处理垃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蒙特利尔市特别注意制作多国文字并适应不同阶层人员的宣传材料。所制作的宣传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传品的载体形式多样,使人每天看得见记得住。
4.技术措施
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引导各行业推广3r技术、清洁生产和废物资源化。日本北九州市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得益于3r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通过高新技术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运动,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利润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四年后不仅减少了84%的污染物排放,还取得了2125亿日元的经济效益。现在北九州市不仅摘掉了闻名于世的重污染工业区的帽子,而且城市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6倍。
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和财团法人千叶县都市公社联合在千叶县的幕张新都心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约69亿日元,建成了地表水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并于1990年4月开始投人使用。该技术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水水温夏季约为2 5 0c、冬季约为17℃且比较稳定的特点,将污水处理厂排水中蓄积的热能通过蓄热式热泵系统为49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空调源。在每年提供1290亿大卡热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减排了6800吨二氧化碳、2.9吨氮氧化物。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符合循环经济3r原则并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热泵空调技术在建设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境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新技术支持。
5.市场措施
市场措施主要是通过健全可循环利用资源的交换、收集及回收利用市场来完成。日本的废物交换情报网络系统非常发达。在日本既有社团法人机构的“循环经济研究会”每周定期发表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同时各地的有关部门也相继建立起废物交换情报网络系统,日本的各市区村几乎都有专门发行二手货信息的报纸及时向市民信息并组织旧货调剂交易,以利于市民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这样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使市民、企业、政府形成一体,通过沟通信息、调剂余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dsd公司是由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的。政府除规定回收利用任务指标并对其进行法律监控外,其它方面均按市场机制进行。其本身不是一个垃圾处理企业而是一个组织机构,它把有委托回收包装废物意愿的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贴上绿色标签,然后进行回收处理。
篇6
一、首都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潮流?熏被发达国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工业社会从“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发展模式。这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对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克服北京工业当前与今后发展面临的资源及能源约束。北京是有1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但同时资源和能源非常短缺。北京的土地紧张,高达94%的能源要靠外部输入,人均拥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发展与资源、能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已显现出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积极发展以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这一突出矛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克服发展与资源矛盾、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将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克服北京工业发展面临的日益迫切的环境约束。随着2008年的日益临近,环境治理任务日益紧迫和沉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发展与环境之间成为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无法达到和谐。发展沿用传统的思路,环境治理只能局限于“末端”治理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思路。其结果,不但使发展受到制约,环境问题也无法根本解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形式,循环经济的提出使发展与环境问题在战略层面上首次实现了统一,不但为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使环境治理能够实现“末端”前移,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染是北京第二大污染,针对重点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少排放或零排放,将会大大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为北京创建“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北京工业探索出一条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型发展道路。国务院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北京必须发展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工业产业结构。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重点方向,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压缩高耗能、高耗水产业比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大方向。目前北京仍存在冶金、石化、建材、化工、电力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其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却耗用全市工业84%的能源,77%的水,污染物排放占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85%以上。在上述五大行业内部,积极发展高端、高效、低消耗、低污染项目,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前提下的发展,从重点企业入手,推广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可有效降低万元GDP物耗、能耗、水耗,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工业摸索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北京工业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势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关税壁垒消失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以苛刻的环境标准设置非关税“绿色”壁垒,阻挠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并动辄采取调查、惩罚等保护措施。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要求严格,提出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等环节都要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要求产品制造者责任要延伸到整个产品的使用和回收过程,对生产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尽快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无污染产品,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新挑战,有效打破上述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北京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设想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消费三大子系统。目标是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熏能源优化利用?熏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防止污染。循环经济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形式:一是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穴企业层次的小循环?雪?熏二是企业之间的物质闭路循环?穴区域层次的中循环?雪?熏三是包括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闭路循环?穴全社会层次的大循环?雪。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三个层次的循环要一起抓,作为工业促进部门,重点要放在中间层次上,要确立起推动工业生态化、构建生态工业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以初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区域生态型工业园、再生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的示范项目为重点,通过加强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产业配套环境建设,拉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系统得到全面贯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以生态工业建设促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到2010年,争取实现以清洁生产促进为基础,再生资源产业化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初步建立全市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积极促进清洁生产。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下,这项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清洁生产要从“企业试点”走向“行业试点”,从“面向企业”走向“面向园区”的管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中小企业覆盖率,全面促进清洁生产。结合开发区建设,出台企业入园清洁生产标准,促进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第二,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以开发区为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业促进局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指导、组织和协调,争取申报建设若干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示范成功后向全市开发区推广经验。现有工业园区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中关村软件园等有一定基础,可进行改造试点。燕化房山石化新材料基地、通州工业开发区(新区)等规划中的工业开发区、新建园区,要直接建设成生态工业园。同时要促进其它工业开发区的生态化基础建设,为创建生态工业园创造条件。
篇7
论文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模式,阐述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思路。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自身发展引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水体环境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灭绝等一系列的事件,使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挑战。人们开始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和批判,探寻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开始考虑形成并逐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甘j“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理论的早期代表。鲍尔丁的这一比喻凸显了地球的狭小、拥挤和资源有限性;必须避免毁灭性的冲突以及要像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机组人员那样和谐共处.形成一种世界共同体的概念。可见在“宇宙飞船理论”看来。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存更长的时间.就必须要努力提高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但是即便如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仍然更主要采取的是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方式.8o年代人们开始全面重视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9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盛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从源头进行污染治理,并且注重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率。降低环境和生态成本。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该发展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循环经济的概念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
l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1.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的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沽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要点是:以生态思维傲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使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傲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如“伦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突出代表事件。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l,2循环经济运行遵循的原则
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不但要求人们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经济新思维,还要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著名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环(Recycle)”。“3R”原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灵魂和核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俗称“吃干榨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一再利用一再循环。
2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的不同模式:
2.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2.2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问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T_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
2.3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网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2.4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3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汁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3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对策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已经比较成熟,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其巾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主要经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被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
(1)通过立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污染预防性.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此模式虽然比末端治理进了一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与冲突:二是经济循环性.如德国和13本,它将整个社会活动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建立循环型社会,杜绝了污染问题。
(2)政府制定各种激励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一.政府奖励政策。发达国家政府奖励政策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一是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该奖1995年设立,为了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二是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该奖于2000年开始设立.用于资助在绿色化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三是日本的资源回收奖。这种奖项旨在鼓励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
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就的企业,发达国家政府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
第三,政府优先采购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有利的项目或产品.发达国家政府还要通过自己优先采购行为来予以鼓励,如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就占据优先地位。
第四,价格优惠政策。价格优惠是发达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重要政策。如日本有关法规中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目前,日本规定的4种废旧家电的再商品化费用,每台电冰箱平均4600日元,每台室内空调器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2400日元。
另外,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明确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申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监管、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循环意识等方面均是不错的经验。
3、2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经济发展的“3+1”模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1)小循环—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物质小循环,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2003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我国依法推进和实施清洁生产新阶段的开始。目前,陕西、辽宁、江苏等省以及太原、沈阳等城市均制定了地方清洁生产工艺政策和法规。我国已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O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l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班。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I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
(2)中循环——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在区域层面.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开始.在山东鲁北(化工)、内蒙古包头(铝业)、广西贵港(糖业)、新疆石河子(造纸)等地进行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目前,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发展到l7个。其中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47.1%.综合类园区9个,占总数的52.9%;西部地区(内蒙古、新疆、陕两、贵州和广西)6个.东部和中部地区l1个.另外还有十几家生态工业园Ⅸ正在规划中。
(3)大循环——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从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率先在辽宁省、贵阳市进行了循环经济省市的试点工作,2002年5月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单位,同时也成为联合国环境规戈Ⅱ署全球唯一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目前已在东、中、西部地区开展了建设循环经济省市试点,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论证的循环经济试点省市达到8个,其中包括2个循环经济试点省和6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分别为辽宁省、江苏省、辽宁盘锦市、山东目照市、河南义马市、河南鹤壁市、甘肃武威市和贵州贵阳市,其中东部省市4个,中部2个,西部2个。
(4)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我国在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产业规模,会较大地缓解我国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
篇8
内容摘要:文章初步探讨了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望对我国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所启示。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据世界银行及国内有关机构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经济增长约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2003年,我国消耗的钢铁占世界总产量的30%、水泥占世界总产量的40%、煤炭占世界总产量的31%,但GDP才仅占世界的4%。同时我国石油消耗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绝大多数被我国采购。可见,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如果继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未来环境形势将不堪重负。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要实现2020年经济翻两番的目标,环境负担将达到2000年的3.6倍;而如果要维持目前的环境状况,则单位GDP环境负担必须下降72%。因此,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相关概念释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开发和利用规划,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其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微观层面对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行构建。下面先简单介绍循环经济的相关特点。
“循环经济”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时谈到的(张贡生,2005)。鲍尔丁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示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其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要实现飞船自身的资源循环,尽量少排废物。同样的道理,地球经济系统就像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可以得以久存。
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仅是一种理念,人们只关注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处理废弃物的方式应该采用资源化。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些年,世界各国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消费、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比较系统的以避免废物产生、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了根本变革(孟宪忠,2001)。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必由之路,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主体,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的体系需要有企业来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问题,找出发展模式,逐项实施,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来推进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从而更好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一)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很多企业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一是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认识不足,对国际上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第二是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间的关系及矛盾的了解欠缺,关心不够。要真正注重经济发展,注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应该注重我国的环境状况,注重我国的资源状况,注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必须认真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企业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及作用了解不够。由于还没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少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思路是重开发而轻节约,重速度而轻效益。
(二)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引导不够,资源利用的核算体系也不够健全,制定资源生产率指标来综合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等还存在不少困难。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已经颁布和施行的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赵亚凡等,2002)有《节约能源法》与《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2004年修订时也增加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和内容。但从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上看,在改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法规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比较滞后,还未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框架。法规不完善和政策措施不配套的现状,使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制度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与此同时,还存在不少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相矛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推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与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等,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必须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来进行激励,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但是,我国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在资源价格制定方面,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等,都缺乏完善而又有效的激励机制、回收处理系统和费用政策。
(五)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
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柱。现阶段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整体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开发还很落后,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循环经济技术理论相差很远。我国大部分企业还缺乏开发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能力,同时也缺乏掌握有关技术信息的渠道。
(六)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资金投入太少,投资金额在GDP中所占比重也过小。1998年前的20年,全国污染防治投资占GDP的比例始终波动在0.7%上下。所以世界银行提议,中国对于污染控制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增加,最少要占GDP的1%以上,当然在2%以上更好(高军等,2000)。
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认识
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提高各界人士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而又先进的经济理念,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来说,是一次重大变革。它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要求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总量的提升,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21世纪,发展循环经济已经被推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战略高度。企业要利用这个大好的形势,正确理解运用循环经济的内涵,加强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避免传统观念的误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选择“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以生态型资源的闭环流动的生产形式,走生态型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法规制度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与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都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制订完善循环经济法规。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值得借鉴,它们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必要的法规,并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予以规范,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需要,当务之急是应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五个层次:第一是《宪法》中有关循环经济的规范;第二是归纳性的循环经济基本法律;第三是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在资源减量化开发与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三个方面的法律;第四是如何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法规;第五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
(三)加强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工艺、装备的开发与更新,也离不开先进的处理技术与转化技术。在自主开发先进技术方面,我国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国际上对先进技术的一般予以封锁,即使高价购买一般性技术也代价不菲。企业要重视强化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着重降低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消耗、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少废甚至无废、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等科技项目方面,最大可能实现对资源的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技术的研发、改造以及环境保护,努力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
(四)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投资和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要素。投资政策和项目的选择应该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位倾斜。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制定绿色购买计划拉动循环经济的需求,比如可以优先购买经过环境标志认证或生态设计的产品,或者优先购买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的产品。根据各行业不同的特点,制定企业生产产品节约资源和再生资源的规划,出台一定的经济政策,引导生产型企业能够循环利用资源,支持环保产业与绿色经济。比如说,废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这些企业对技术要求很高,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投资回收周期也长,政府就可以给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他们得以发展。
(五)运用经济激励手段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其他企业可能会使用。但是,原来的产生者不仅不支付费用,还要向使用者收取费用。大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不能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他们就无利可图,严重挫败了这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经济政策,如税收、价格、奖惩和信贷制度等,激励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必须将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使之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固化到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让员工的心中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一种潜在的意识和反应。企业各部门领导在学习实践方面起到带头的作用,要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各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培育职工群众学习循环经济知识的认同感,形成企业一定的文化氛围,能够做到燃起员工心中的激情,广泛参与到建设生态企业的实践中。
我国本身人均资源占有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作为代价。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的经济体系对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资源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需求的不断扩大,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式只能是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而作为经济体系的主体企业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改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不仅能使得自身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更能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贡生.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中国的选择[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1)
2.孟宪忠.论生态市场经济[J].社会科学战线,2001(3)
篇9
关键词:环保;电池回收;资源再利用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电池作为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消费品,每年的消耗量以惊人的数字上升。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如果不加处理直接丢弃,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永久性的污染。因此,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无论从资源循环利用还是从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废旧电池回收现状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钮扣电池弃之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L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电池中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而且它们还能与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物[1]。若把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致使土地和水源严重污染,并且使植被无法生长。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逐渐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的累积,然后经过食物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
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资源。废旧电池本身含有锌、铜、钢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或者填埋就造成了这些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积极推进废旧电池中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既节约了金属资源又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
由于人们对废旧电池的污染认识不足,随意丢弃废电池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回收体系。中国电池180多亿只的年产量占世界电池总产量的30%以上,年消费量达70~80亿只,但回收率却不足2%。这些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正是重金属污染的首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显示:10%左右的中国耕地已经遭受重金属污染。其中,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这些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分布,而在南方则比较密集。
3 废旧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良好的回收体系和回收技术
国内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废电池回收体系,因此常常会出现公众收集了一些废旧电池,却不知道交给谁的问题,导致了废旧电池回收率低。而废电池回收率低直接限制了处理规模的扩大和处理技术的提高,阻碍了废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国内在废旧电池处理上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和设备,使得资源的再利用率很低。很多回收企业存储了大量废旧电池,却苦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和机器去处理,堆积如山的废旧电池最终导致无处可存。
3.2 电池回收的非盈利性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政府对电池回收企业的补贴是较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过程包括收集、储藏、运输、处理和再利用等环节。新建一个厂至少需要百万资金,而废旧电池的处理又是一个微利行业,处理近千吨废电池可能利润也只有几万元。再扣除其他成本,纯利润所剩无几。因此,企业往往也缺乏积极性[3]。
3.3 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对废旧电池污染问题日益重视,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如2005年施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另外各地也有出台一些地方性文件。但是从总体来看,关于废旧电池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甚不完善的,比如对于各种具体的环境污染行为没有明确的性质和等级界定,也没有进一步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处罚力度也总体偏轻。
3.4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随着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中国公众虽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总体上来看,有环保意识的公众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在废旧电池污染上,一般公众只知道有污染,但是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污染、程度如何。
3.5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各级政府往往存在偏面追求经济利益,把经济发展甚至社会发展归结为经济在数量上的发展的现象。这种忽视环境污染和废旧电池问题的利益追求必然会造成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失衡。而国外发达国家政府早就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了。例如,美国是在废电池环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细的一个国家,不仅建立起完善的废电池回收体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废电池处理厂。同时坚持不懈地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让公众自觉地主持和配合废电池的回收工作[4]。
4 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合理的回收体系,提高回收效率
目前,我国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主要由民间组织、个人志愿者编织而成的,其回收率十分有限。而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行为,是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的,对于社会和公众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建立合理的回收体系,增加回收网点的设立密度,使用多样化的回收方法,以提高回收利用率。推广电池分类回收制度;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在各居民点设立专门回收电池的垃圾桶或由居委会相关人员上门回收。对于公司或其它事业单位等用量较大的组织,可以规定把电池集中回收并交到指定的回收处理点[5]。
4.2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由于国外在电池回收方面起步要比国内早很多,因此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技术和设备方面也要比国内先进很多。国内相关部门一方面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再生率;另一方面,也应该设立环保技术研发基金来推动和鼓励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其产业化进程。
4.3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回收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管理,也需要每个公民尽一分自己的力量。而这些都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只有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培养并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搭建和拓展环保宣传平台,多途径、多渠道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充分借助各种媒体的作用,通过在网络、报纸、电视上环保公益广告、发表宣传稿件或曝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等方式,增强群众对保护环境的关注。
4.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处罚力度
虽然我国有环保治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依旧严重。很多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无视法律法规,依旧进行粗放式的开采、生产、经营。究其根本原因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要根本彻底地改变这种对环境资源肆无忌惮破坏和索取的行为,只能依靠完善各类环保法制的措施。且环保治污需用重典,如果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照样我行我素。所以,加强监管处罚力度是完善立法当中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4.5 加大政府补贴,消除回收企业后顾之忧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企业本身经营就利润微薄,这种情况下,政府补贴犹如杯水车薪,企业依旧难以维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这部分企业的补贴,消除其后顾之忧,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而补贴的来源可以是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每年向电池制造企业征收的回收处理费。
5 结语
废旧电池的回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公益事业,只有在公众、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完整的社会回收体系,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工作才能够广泛、全面、顺利地展开,回收率才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雪霞.建立废电池回收系统已刻不容缓[J].电工材料,2008(1):46~47.
[2] 梁生杰.浅谈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再生资源研究,2005(6):5~7.
[3] 王 勇,刘军民,李世华,等.对二次电池回收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69~70.
篇10
一、感知材料循环使用,激发学生的环保经验
金属材料制成的成品,需要很多的工序才能完成,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金属制成品的来之不易,可以通过阅读材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制作的过程,并从中明白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例如,金属的回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饮料罐”的故事,故事中讲到做成一个饮料罐需要经过采矿,加工成氧化铝,熔炼出铝,轧制出铝材薄皮,压成筒状罐,清洗、烘干、涂层、上漆等工序,而喝完饮料需要几分钟,扔掉只需一秒钟。听完这一段故事后,反问学生:“你们就这样忍心,把喝完的饮料罐立即扔掉吗?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学生想到的办法有很多,一种是主动丢到垃圾桶内,让环卫工人整理后卖到废品站;第二种是自己把饮料罐收集起来,整理后卖到废品站;第三种是可以把饮料罐做成工艺品供欣赏。这样就可以把喝掉饮料的金属罐回收。接下来可以为学生讲述饮料罐再次加工的过程,送到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在学生明白了金属的再次利用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要比开采铝土怎么样。学生回答道,这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资源和能源。学生通过听故事、教师讲解以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认识到铝罐的来之不易,扔掉是对劳动成果的藐视,况且铝罐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培养了学生不乱丢垃圾和分类管理垃圾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理解材料循环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教材都涉及循环使用材料,特别是金属和塑料的制成品,在使用后都要进行分类回收,以节约资源。通过塑料的回收利用,让学生明白材料也能造成污染,特别是一些自然难以分解的物品,重复利用也保护了环境。教学中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体会材料循环使用的好处和重要性。
(一)让学生明白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取教师讲解或学生上网搜集的方法去了解这些材料的危害性。例如,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容易分解,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学生明白了日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乱丢后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利用图解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塑料再利用的过程
生活中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熔化成型。在工厂里,先将它们粉碎、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子,冷却后这些塑料就成了一件新的产品了。
(三)通过认识循环利用的标识进行分类回收
为了更好地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现在很多塑料用品和金属用品都是可回收再加工的,而且上面有循环利用的标识。通过在科学课中的学习,可以警示学生对废旧的物品请仔细观察是否可以回收利用,然后进行分类回收,这样可以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
总之,让学生明白部分材料会造成环境污染,讲解再次利用的工序,认识循环利用的标识,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材料循环使用的重要性。
三、实践材料循环使用,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去体验材料循环利用的过程。动手实践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造纸实验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造纸技术相对简单,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废旧的纸屑重新造一张纸出来。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文解释,理解蔡伦的造纸术。造纸是通过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晾干成纸等过程完成的。
其次,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造纸的方法后,用废纸去造一张纸,以体验造纸的乐趣,树立重新利用资源的信心,促进资源的节约。
造纸的材料和工具:两个杯子,废纸几张,筷子五根,小铁钉,棉布,白乳胶,钉锤等。
制作过程:①制作纸张模具,先把四根筷子首尾顺次钉在一起,然后把棉布剪成筷子围成面积的大小,并用白乳胶粘在筷子上。②把废纸切成碎片,放在杯子里,然后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③搅拌水中的纸屑,直到成稀浆。④将杯中的稀浆倒在纸张模具中。⑤放在太阳下晾干。
晾干的过程可以放在课外进行,到下节课进行汇报。在汇报时发现学生做的纸张的厚度和颜色不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纸张的厚度不同是由材料的多少和模具的大小决定的,颜色不同是由材料的颜色决定的。
通过造纸实验,学生理解了纸的循环利用,从而树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探究不可循环使用材料,提升环保的实效
本单元讲到砖瓦、陶器、瓷器等物品,这些物品使用黏土烧制而成,烧制后的砖瓦、陶器、瓷器非常的坚固、耐用,同时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烧制砖瓦、陶器、瓷器所用的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和学生讲清楚,这些资源用完之后就没有了,因此我们更要珍惜。然而砖瓦,陶瓷、瓷器再利用的价值不大,该如何处理呢?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交流讨论,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再利用的价值不大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三种方法来解决:①减少这些产品的生产,保护资源。②利用其他的材料代替,例如,以前用的红砖,现在改为空心的水泥砖,不仅坚固耐用,还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水泥砖使用水泥、沙、石头、煤渣等代替黏土,也不用煤烧制,这样就节约材料和成本,从而也保护了环境。再如,陶器、瓷器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可以用塑料、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替代,这样也可以减少黏土的使用,保护了耕地。③加大对不可再利用材料的研究力度,利用科技去研究新的再利用方法,以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