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资源回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意见》(成府发〔20*〕4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商务局<关于*市近郊区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办函〔20*〕62号)精神以及市、区政府有关会议纪要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部门通力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综合整治,确保20*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现结合实际,就加强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网点建设标准,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城市为指导,达到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行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按照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锦府办〔20*〕47号)要求,我区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网点的设置原则及目标任务如下:
(一)*以内区域原则上不设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点,采取定时定点收购的方式建立再生资源流动回收点。
(二)*至三环路区域每个街道办事处,年内至少完成2个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网点建设。
(三)三环路以外的社区视需要可适量增设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网点。
(四)清理整治无证无照经营的回收站点。
(五)确定1—2家经营大户(企业)组建连锁公司,负责按照再生资源网点建设规范,实施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
三、工作阶段划分
(一)部署阶段(10月下旬)
严格按照市政府《研究我市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234号)和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锦府办〔20*〕47号)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将此项工作纳入区级年度和“民生工程目标”目标任务考核,由区目督办会同区服务业委员会共同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二)实施阶段(11月1日—12月1日)
1、网点建设。
(1)选址。各街道办事处按照我区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网点的设置原则,以社区为单位负责选择面积在20-40平方米,不临大街,通风效果好、水电以及消防相对方便和齐全的点位,协助区政府确定的连锁公司建设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点。
(2)规范建设。采取新建和个体加盟的形式进行建设。各固定回收点应统一店面设计,配置合理的消防设施,使用质监部门认可的计量器具,统一的回收转运车辆,制定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
(3)人员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从业人员的聘用要与我区再就业工作相结合,重点安置解决我区内的失业人员;对现有个体从业人员,可采取加盟方式吸纳到各回收点工作(完成时间:20*年11月30日)。
2、综合整治。
(1)摸底调查。各街道办事处对已存在的再生资源回收点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保留、取缔或办理证照的点位,报区服务业委员会。*工商局为需办理证照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统一办理证照(完成时间:20*年11月19日)。
(2)综合清理整治。采取齐抓共管、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回收网点和回收市场进行综合整治。由工商部门牵头联合公安、消防、城管和街道办事处对无证无照的回收市场和回收网点进行清理、整治和取缔。由公安部门牵头联合工商、消防、城管和街道办事处对违法经营的回收市场和回收网点进行清理、整治和取缔(完成时间:20*年12月1日)。由城管部门牵头联合街道办事处对违章占道回收行为进行整治(长效管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2日-12月20日)
对照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锦府办〔20*〕47号)精神,*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区目督办和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组对各街道办事处的点位进行检查验收。对未建立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点的社区追究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工作责任主体的责任。
四、各相关部门职责
(一)区服务业委员会:牵头负责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经营者的备案管理,负责对社区固定回收网点的验收工作。
(二)*工商局:负责对回收网点和回收市场进行清理,开展对回收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对无证无照经营的进行集中整治,取缔自发形成的回收站点和回收市场,负责统一办理经验收合格后的连锁公司所属回收点证照。
(三)区公安分局:负责加强治安管理,开展对回收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加强对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经营者的备案管理,对回收经营活动中的违法犯罪案件予以查处。
(四)区城管局:负责查处回收站点、回收市场出摊占道、不规范设置招牌等违反城市市容市貌管理规定的行为,负责对流动回收人员占道经营行为的查处,回收站点、回收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管。
(五)各街道办事处:各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内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选址;积极配合辖区内社区网点建设工作(各网点建设由公司负责);负责督促社区对辖区内从业行为实施日常监管;负责协助城管、工商部门对走街串巷的流动收荒行为和对无照经营的回收网点进行综合整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的实施,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区服务业委员会牵头,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区目督办、*工商局、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等部门配合。
篇2
根据《__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__)和《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接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方案的通知〉》__号精神,国家 10 部委将于2015 年 5 月采取抽样的方式对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验收。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以统筹城乡发展、造福农村居民为出发点,以全镇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等模式,巩固已有成效,抓好拓展延伸,力争第一批通过国家对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为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
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硬件设施是重点,机制建设是保障。各村(社区)必须围绕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保洁队伍、再生资源回收点和发动村民参与、保障经费投入等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一)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每个院落(散居的 3—5 户)要设置 1 个垃圾定点收集点(池),每 1—3 个村民小组要联建 1 个垃圾分类减量池,镇上修建垃圾中转站,并配备 1—2 台垃圾运输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由乡镇运输到垃圾场统一处理。对已修建的垃圾池(房)进行改造,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对公路沿线已修建有破损的垃圾池(房)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__路、__线的垃圾池(房)进行贴砖美化。同时,要加大对垃圾收集设施的管护力度,保持垃圾收运设施清洁,切实做到池(房)内垃圾不爆满、池(房)外垃圾不散落,禁止露天焚烧垃圾。
(二)配备充实村级清扫保洁人员。推行环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结合实际,我镇村(社区)合理配备农村保洁人员数量,实行不同时段的常态保洁,确保__村、__、__、__、__村配备3名保洁员,其余各村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村设置 2 名清运人员,并穿着或佩戴统一服装标志。同时,要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确保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保洁队伍相对稳定。
(三)设置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总体要求和安全、方便、实惠原则,每个村必须建设 1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镇上建设2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加大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采用农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镇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指导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五)明确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各村(社区)要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其维护修缮经费,引导村(社区)和村、居委会集体承担一定的运行经费;镇财政对治理工作实行补助制度。要放开场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鼓励社会帮扶、捐赠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一)动员部署阶段(__月 27 日—__ 月 31 日)。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农村(社区)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并广泛宣传。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实施的具体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间,建立工作台账,迅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治理阶段(__月 1 日—__月 30 日)。在全镇所有村(社区)进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活动,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围绕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备充实村组清扫保洁人员、设置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规民约、明确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收集完善治理工作软件资料等工作,确保有效治理村(社区)的比率达到100%。各村(社区)要于 2015 年 __月 10 日前,完成村(社区)清扫保洁人员的配备;__ 月 20 日前,完成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修缮购置,完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建设。
(三)接受验收阶段(__月 1 日—验收)。镇绩效考核办国土所、村建环卫、财政所、民政所5个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初验小组,分片对各村(社区)进行初验、检查,对照验收重点内容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有垃圾收运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的“五有”成效,接受国家验收。
(四)巩固成果阶段(验收以后)。根据治理阶段各村(社区)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工作制度,解决突出矛盾,切实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运输到镇指定地点处理”的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体系。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有效治理农村(社区)生活垃圾,是2015 年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各村(社区)是生活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保障经费投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垃圾治理推动机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将所有村(社区
)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制定计划,强力推进。各村(社区)要密切联系实际,对照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标,围绕验收重点内容,按照验收步骤时间安排,制定本地具体的实施计划,对所辖的每个村组都应明确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强力推进相关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各村(社区)务必于从 4 月 1 日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迎接验收工作实行进度周报制,每周五下午4时前,各村(社区)将工作推进情况报镇治理办。镇治理办及时汇总情况并上报县治理办。对各村(社区)工作推进不明显的,要蹲点督办,并及时整改报告,确保强力推进。
篇3
今年以来,市供销社在市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围绕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在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归纳起来,可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抓好一个落实;二是建好两个体系;三是搞好四项服务;四是争取一项资金。
一、抓好一个落实。即落实好一个文件。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抓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每年与市清洁办联合下发了《市供销社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并将该项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考评,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考核。
二、建好两个体系。一是建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市乡村组四级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在市区建立可利用垃圾回收集散市场,每个乡镇建立中心回收站,小乡镇至少1个,大乡镇2-3个,每个村设回收站1个,在新农村建设点设立回收点,全市共建有可利用垃圾回收市级集散市场1个,乡镇中心回收站34个,村级回收站157个,新农村建设点回收点486个。二是建立了废旧电池市乡村三级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在市区设回收总站1个,乡镇设中心回收站22个,村级设回收站157个。
三、搞好三项服务。一是搞好网点规范服务工作。所有网点门牌必须统一标注供销社标识,店内“六统一、三规范、三制度”上墙,回收物品名录和回收指导价格表上墙,指导价格每月调整一次。回收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上墙。回收废品归类堆放,尽量做到整洁美观。每个回收站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桶4个,2号、5号、7号普通电池和手机电池分开存放,每月集中交付总站,由总站固定封存填埋处理,三年共计回收废旧电池95.75万个。二是搞好可利用垃圾分类和价格指导服务。由市再生资源公司、基层社派专人到各乡中心站、村级回收站、新农村建设回收点协助指导做好可利用垃圾分类工作,每户设可利用垃圾桶和不可利用垃圾桶各1个,可利用垃圾每日交付回收点,由回收人员分类回收,再集中交付村级回收站。不可利用垃圾集中焚烧或填埋处理。三是搞好培训服务工作。每年对乡村组可利用垃圾回收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时间1天,培训内容为可利用垃圾及分类、分拣、打包等,三年共培训624人次。
四、争取一项资金。为了搞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和废旧电池回收工作,我社积极向市政府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保障了我社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性,可持续发展
1 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 占 90 %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包括金属、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木料、塑料、玻璃等) 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 建筑垃圾的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2.1 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2.2 影响空气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2.3 对水域的污染.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 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 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2.4 破坏城市软环境,影响市容.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2.5 安全隐患.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建筑垃圾的可利用性处理方式3.1 无机物的可利用性处理.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使用.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也可直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无机材料形成散状材料桩,通过重锤冲击使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地基,进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作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旧水泥、砖、石、沙等经过配置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
3.2 废品的可利用性处理.废钢筋、铁丝、电线和各种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粉碎成碎屑后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塑料可采用减压法提炼成油,作为燃料使用,或再生加工成排水管,还可代替某些水泥制品,碎玻璃可以加工成再生玻璃或某些装饰材料.
4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4.1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施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国实际的科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4.2 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两个重要的环节:
a.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
b.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4.3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把资源的再生利用与信息、生物技术和就业并列为四大课题之一.前苏联也完成了"完善在国民经济中利用再生资源"的立法.日本在垃圾资源回收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町田市成立了一个废物再利用文化中心,把废物回收、资源再生利用提高到民族新文化的高度等.中国目前相关的法律及对策还很不健全,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从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到分类、利用的相关法律和优惠政策来引导和约束公众行为.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管理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实施意见,政府办公会可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如交通、财政、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制度,这样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篇5
1.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
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农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占90%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包括金属、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木料、塑料、玻璃等),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2.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2.2影响空气质量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2.3对水域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2.4破坏城市软环境,影响市容
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2.5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3.建筑垃圾的可利用性处理方式
3.1无机物的可利用性处理
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使用。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也可直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无机材料形成散状材料桩,通过重锤冲击使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地基,进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作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旧水泥、砖、石、沙等经过配置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
3.2废品的可利用性处理
废钢筋、铁丝、电线和各种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粉碎成碎屑后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塑料可采用减压法提炼成油,作为燃料使用,或再生加工成排水管,还可代替某些水泥制品;碎玻璃可以加工成再生玻璃或某些装饰材料。
4.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是我们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施符合我们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们实际的科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4.2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两个重要的环节:(1)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2) 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4.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
篇6
关键词:油气蒸发 油气回收 安全隐患 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
在油品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油品蒸发损耗[1],不同的装油操作条件对装油损耗率影响很大,因此油气回收技术成为炼油厂、化工厂等石化领域内的厂矿企业治理和解决安全、环保、节能难题的有效手段。
在当今油品收发作业日益频繁、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能源供给日益紧张、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防止和控制油品蒸发损耗,是安全、环境工作者一直关注而又艰难的研究任务[2]。
一、油气排放及蒸发危害及影响
油气的排放、蒸发归纳起来,主要产生三大问题: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1、安全隐患
汽油等轻质油品具有易挥发、易燃爆、易泄漏、易聚集静电荷等特性,它的特性决定了容易在加油站、油库等区域出现火灾安全隐患。1升汽油能挥发100~400升蒸气,如发生爆炸,威力相当于1kgTNT炸药。爆炸时产生的气体速度,约为3000m/s。汽油一旦着火,就会以2m/s的速度迅猛蔓延并加速油气蒸发,随着油气浓度变化,燃烧和爆炸就交替出现,产生严重的后果。
2、环境污染
油气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因其具有去脂作用,使细胞内类脂质平衡发生障碍,严重可引起皮炎和湿疹。对造血系统的慢性作用视芳香烃含量而定。油气浓度高足以引起急性中毒,严重中毒者则可能因意志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而死亡。
油气还是城市中光化学烟雾的主要诱因之一。油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与大气中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毒性更大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现代各国一种普遍而难以治理的大气污染,它包含有臭氧、氧化氮、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等的多种有毒物质,同时光化学烟雾对城市气候也产生不良影响。
3、资源浪费
轻质油品,特别是汽油,是极易挥发的液体。汽油在储存、装卸、运输、加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油气逸散挥发。油气排放不同于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一是排放量大,二是排放的油气为产品一部分。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地下储量是有限的,因此,油气的排放,本身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根据1995年第四届国际石油会议的报导,在美国,从原油到成品油销售,油品损耗量约占原油的3%。中国每年的原油总量(包括自产原油和进口原油)以及加工量已达3亿吨,不考虑整个石油行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落后于美国,仅按3%损失量估算,年总损耗量约为900万吨,价值4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特大型炼油厂的生产能力。
4、危害评价
由此可见,油气蒸发、排放将会加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加速生活环境恶化及加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无论对企业本身还是整个社会都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对于油气蒸发、排放的危害应采用油气回收技术进行治理。
二、油气回收技术
目前石化领域内广泛应用的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冷凝(深冷分离)、膜分离技术等,以及各种技术的组合使用。这些分离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笔者主要通过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对轻质油品蒸发排放油气回收进行探讨。
1、吸收法
原理: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一般用柴油等贫油做吸收剂,采用油气与从吸收塔顶淋喷的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剂对烃类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气体经阻火器排放,吸收剂进入真空解吸罐解吸,富集油气再用油品吸收。
优点: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
缺点:回收率太低,一般只能达到80%左右;设备占地空间大;能耗高;吸收剂消耗较大;压力降太大,达5000帕左右。
2、冷凝法
原理: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冷凝法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3]。
优点:工艺原理简单;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收油品;安全性高;自动化水平高 。
缺点:单一冷凝法要达标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 。
3、膜分离法
原理: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
优点:技术先进,工艺相对简单;排放浓度低,回收率高。
缺点:投资大;膜尚未能实现国产化,价格昂贵,寿命短;膜分离装置要求稳流、稳压气体,操作要求高;膜在油气浓度低、空气量大的情况下,易产生放电层,有安全隐患[4]。
以上技术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对象,实际生产生活中应根据具体项目性质、特点、类别、体量、危害级别、环境特征等情况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确定具体油气回收方案(单项回收法或综合回收法)加以实施。
由此可见,油气蒸发、排放造成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油气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油气蒸发、排放损失,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对社会生产、生活都具有提高效益,美化环境,减少浪费的显著作用,应该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Goyal O P. Reduce HC losses plant wide-Part 1[J].Hydrocarbon Processing 1998(8);97-100
[2]黄维秋,赵书华,高锡祺.推广应用油气回收技术势在必行[J]. 石油库与加油站,2000,9(1);25-28
篇7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预计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完成275亿件。随着快递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巨量的包装垃圾,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令人震惊不已。
这些快递包装垃圾是如何产生的?给社会环境以及快递行业发展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业内对于这些包装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快递领域如何才能实现绿色包装的发展?快递包装领域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包装
所谓绿色包装,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目前,我国快递领域应用的包装主要集中在七大类: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
随着快递业务量的迅速增长,行业内对于快递包装的需求也相应剧增。根据同家邮政局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实现139.6亿件,共消耗快递运单140亿张、编织袋20亿条、塑料袋55.84亿个、封套21亿个、包装箱67亿个、胶带114.5亿米、内部缓冲物20.1亿个。
如同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快递行业由于过度包装、包装材料不环保、包装不能循环利用等问题的存在,巨量的包装消耗带来了巨量的包装垃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以塑料胶带为例,其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属于非环保材料。按照一个快递包装盒需要1米胶带计算,2015年206亿件快件所用的胶带达到206亿米,能够绕地球赤道300多圈。这些胶带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800公斤气体溶剂VOCs;如果焚烧,VOCs会污染空气,破坏臭氧层,形成霾状物;如果填埋处理,则需要100-150年才能实现自然降解。
不仅如此,过量的包装消耗,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并给快递企业带来巨大的包装成本。因此,对于我国快递行业来说,亟需通过采用绿色包装,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绿色包装的探索
快递绿色包装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上,既涵盖了包装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商家、产品生产企业等多个从业主体,也与广大消费者紧密相关。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协会的热情参与。为了推动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各方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一)政府大力支持
2008年7月,为支持包装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包装产业发展,财政部《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为符合规定的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研发资金的支持。
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明确规定企业在废塑料、废旧聚氯乙烯(PVC)、废铝塑(纸铝、纸塑)复合纸包装材料的综合利用中,只要满足相关要求,即可享受50%的退税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六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其中将“电商物流绿色循环工程”列为工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鼓励电商物流快递企业利用配送渠道,回收利用废弃包装物。开展电商物流业包装标准化和分类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利用效率。推广使用新型电商物流包装技术和材料,促进包装减量化和可循环使用,以及包装废弃物易降解和无害化。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环保公益宣传,树立理性包装和绿色包装理念。这无疑将对电商快递绿色包装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行业热心推动
中国仓储协会对我国物流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极为重视,并采取行业调研、会议研讨等多种方式促进物流领域绿色包装发展。2015年底,在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王继祥的指导下,中国物流产品网联合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官网、中国物流经理人联盟,共同编制了《2016年中国电商物流绿色包装发展报告》,为电商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指导建议。
另据记者了解,中国仓储协会即将于合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也将把“推动电商物流绿色包装技术与标准创新”作为议题,进一步促进电商快递绿色包装的发展。
(三)企业积极参与
近年来,包装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等从业主体积极参与快递绿色包装发展,推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1.可循环包装解决方案
为降低运营成本,多数快递公司都对废旧编织袋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循环使用,或组织回收处理。如百世汇通,废旧编织袋由分拨中心集中保管、统一回收,然后通过招标出售给相关企业实现再利用;国通快递将废旧编织袋分发给业务员打包时使用。
另外,电商企业也十分重视快递包装的可循环利用,如我买网、1号店、苏宁等都推出了包装箱回收活动。
2.减量化包装解决方案
主要包括生产原料的减量、包装设计的减量以及包装使用的减量。比较突出的做法便是电子面单的使用。
2014年5月,菜鸟网络联合“三通一达”等14家主流快递公司推出了标准化的公共电子运台,向商家开放免费申请接入。目前,有15家主流快递公司都完成了与菜鸟网络电子运台的对接,商家使用电子运单会更加方便和低成本。有效降低了整个行业电子运单的普及成本和使用门槛。
3.创新包装材料解决方案
如当当网。2014年6月该公司宣布在行业内率先推广淀粉基可降解环保包装袋。这一产品是以玉米淀粉为主料的淀粉基塑料,达到国家环保认证标准和欧盟标准,在土壤中4个月后大部分即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污染小,并且相比传统塑料袋要节约70%的石油能耗。
三、发展绿色包装阻力重重
尽管快递行业企业在绿色包装的推进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目前仍存在多方面的阻力,制约着快递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一)业内环保意识依然欠缺
当前,在整个快递包装的产业链条上,无论是包装供应商,还是电商平台、快递企业,乃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利于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以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来说,由于各方认识不足,目前整个行业内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回收体系,可循环利用、资源浪费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业内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做到适度包装,重视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消费者也需要树立快递包装低碳化理念,避免随意丢弃包装。只有大家合力营造一个具有低碳意识的社会大环境,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才能真正带动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
(二)政府部门法律监管乏力
目前,我国关于低碳类的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健全。尽管已经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多部法律,但在实际操作中,在许多细节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不够详细,实操性不强,快递行业绿色包装方面也无法执行。
当前,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设强制性条款,让从业人员有法可依;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快递包装所有参与者的监管,对生产不合格不安全的包装企业进行严厉打击,让其违法成本高于企业获得的利益,从而确保合格产品在市场流通,规范行业的绿色包装发展。
(三)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
标准是指导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于我国快递行业来说,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快递服务》国家标准,但是快递包装标准还不完善,很多与快递包装相关的做法只是行业内的约定俗成,没有一定的行业规范。如现有的标准大部分针对的是包装生产环节,而快递包装的应用环节、回收环节等依然缺乏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另外,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快递包装用品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和配送需要。所以,标准应该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需要对快递包装的标准不断完善、及时更新,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快递包装的相关产品,真正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发展。
四、快递包装的发展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将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快递包装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递包装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靠拢。
如,苏州大森研发了智能快递包装箱。该包装箱内部设置RFID芯片,从商品拣选到配送、收货等环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时监控,便于货物的追踪管理。另外,该包装还设置了电子锁功能,能够起到防盗作用,进而有效保障货物安全。
(二)产品包装电商化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相关数据,目前快递业务构成中,电商包裹的占比约达到74%。随着网购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快递包装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功能,向“电商化”靠拢、兼顾销售和运输的快递物流包装将成为产品包装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在产品包装电商化方面,亚马逊中国已经有所行动。该公司鼓励商家对线上产品采用电商专用包装,对包装进行简化设计,起到保护产品作用即可。这一包装解决方案对供货商和电商都有诸多好处:商品可直接给客户配送,避免二次包装;减少了包装物的彩色印刷、镀膜等费用,比传统零售包装的成本降低。
(三)包装仓配一体化
随着物流仓配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快递包装也可以逐渐向包装、仓配一体化方向转型。
仓储与配送作为电子商务后端的服务环节,主要是解决卖家货物配备和对客户的送货。由于仓配一体中的包装环节是由快递公司操作,所以快递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运输情况对快件进行合理包装,这样就会很大程度地避免过度包装。自营物流特别是自己完成商品配送的电商企业,可以将快递包装与仓配作业进行统一考虑,更有利于推行快递包装绿色化。如,近年来一些电商企业开始尝试采用物流周转箱进行产品包装和配送,或是回收纸箱的包装物重复利用,便是快递包装仓配一体化模式的具体体现。
五、国外快递绿色包装发展的举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国外在绿色包装方面的主要做法,或对我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重视政策法规的制定
为了有效地减少包装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国外许多国家纷纷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回收包装废弃物行为作了强制性规定。
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就比较有代表性。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日本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旭向记者介绍,在物流包装回收方面,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包装再生利用法》。回收工作主要南政府担纲,再向全国各地的回收站进行回收,零售商也参与回收。
再如,法国在1994年出台的《包装废弃物运输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有义务将废弃的包装物主动交给生产商或者零售商回收处理。
(二)注重供应链联合行动
在姜旭看来,日本快递领域发展绿色包装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注重供应链理念的运用,不只是侧重于快递企业或者电商企业,而是从产品生业环节便开始发力,全产业链协同推动绿色包装。
例如,1995年,日本禁止使用不能再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后,一些企业便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可降解材料用于产品包装。CargillDow公司采用可再生资源(玉米)生产出一种新的聚合物NatureWorksPLA,用于制造塑料:随后。索尼公司便引进了这种材料,并用于制作磁盘的包装。索尼公司的做法,从最初环节就实现了自己产品的绿色包装,正是注重供应链建设带来的成果。
(三)强调包装的减量化
联邦快递的包装设计是简约设计的代表。只在包装袋(盒)上印有联邦快递的标志,整套设计强调系统性,简洁而独特。这样的创意包装不但能达到吸引消费者、传达品牌的目的,而且尽可能地减少了耗材的使用。
篇8
关键词:低碳 建筑 低能耗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之后各个行业、各种政策和行动迅速展开。尽管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多种政策措施,中国有可能实现低碳发展。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而当前建筑耗能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25%。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的中国,如何实现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减排承诺,建筑行业责任重大。
1 低碳和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其核心是实现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建筑低碳化。
2 低碳建筑的特点
2.1低碳建筑更加注重了合理的利用自然,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对气候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使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自然采光、隔音等的室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
2.2低碳建筑是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他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能源和建筑材料的消耗并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强调使用本地材料、采用与本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技术,使建筑随着气候、资源和地域文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3低碳建筑因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而使能耗大大下降,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使“零能耗”、“零排放”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
2.4低碳建筑关注建筑带来的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虽然比普通建筑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有效改善了建筑室内外环境,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节约了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同时还保护了自然环境并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关系
节能建筑是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采用各种措施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涉及众多的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建筑节能的设计和应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太阳能建筑的推广;建筑维护结构改善;建筑设备的节能以及物业管理和使用操作节能。
绿色建筑是利用科学的整体设计,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采光、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合理规划选址、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综合有效节能、环境舒适健康、减量无害废物排放、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他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又能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相对最小。
低碳建筑强调建筑的能效、能耗和排放。节能建筑是根据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降低的建筑。绿色建筑强调人居的健康、舒适好安全,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能源和资源,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 低碳建筑的实施
4.1规划设计阶段
建筑能否做到低碳,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建筑、市镇以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决定的,城市的发展模型决定了能源、原材料的消耗、碳排放水平。因此,在建筑的一开始,从项目的建议书阶段,到项目的规划选址,始终都要遵循非扩张性开发原则,贯穿低碳节能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能量的消耗,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避免建筑开发与环境污染的冲突,才是低碳建筑的发展之道。
4.2施工过程
低碳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建筑物施工阶段能耗可以占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能耗的23%,在低能耗建筑中甚至高达40%~60%。实施低碳施工,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真正的低碳施工应当是将低碳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低碳施工组织设计。对材料的碳排量的控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水泥、钢铁、塑料、玻璃、石材、木材和其他方面。对施工中的用水、用电和运输也要进行碳排量的控制。
4.3使用过程
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低碳,主要就是建筑的能源利用。在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中,使用过程的能耗与碳排放在各种损耗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建筑使用过程的节能对于实现低碳建筑是至关重要的。
近几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住宅建筑规范》中充分体现了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的要求。于此同时,先后下达了多个工业行业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修定。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先后颁布实施,不仅使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从《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起步,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还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扩展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从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扩展到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能耗统计、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从传统能源的节能,扩展到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近期,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关注供热、制冷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到建筑体和建筑内其他用能设备的节能。
4.4拆除阶段
建筑结构使用年限已久时,各种建筑构件和材料设备将处于报废状态,建筑结构便进入到拆除回收期。应精选专业的拆除机构负责分类拆除和回收利用,实践中,为降低二次污染,需将拆除后的回收方案提前审查,并由指定的监理方对拆除全过程进行监督。
5 总结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而言,我国对于低碳建筑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9开始,低碳建筑的概念才逐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很多专家指出低碳建筑的推进还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包括完善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建立建筑低碳评估体系等,而就建筑低碳评估体系而言,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系统,这不利于设计阶段选择低能耗的、成本可控的建筑材料,也不利于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内的能耗监控和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减碳。目前,对低碳建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定性阶段,但是,在低碳问题上必须要定量化,定量到碳排放的指标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和货币挂钩,为未来的碳交易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Catarina Thormark . A low energy building in a life cycle-its embodied energy[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2(37):429-435
篇9
【关键词】节能降耗; 工民建施工; 技术分析;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近年来, 工民建设计施工中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了节能改革。国内的工民建设计施工技术正逐步向着科学、 智能、 节能的方向发展。以往多年形成的传统施工技术正日益被新技术和新材料所取代,节能让现代建筑施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能源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节能降耗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全人类关注的焦点。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能源的消耗也占着极大的比重,因此,实施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一、工民建施工节能的意义
目前的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被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节能减排的概念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节能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与鼓励的项目,所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一体化经济模式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时常有报道称某处能源危机,引发了什么后果。现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能源就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裂变等。 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能源的供应。日渐枯竭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危机正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为节能而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节约能源的消耗。建筑节能比之其他行业的节能还要复杂,它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从建设规划、土木工程学、机电设备到环保、 热能、电子信息、生态工程等学科领域无所不包,还涉及到经济技术和行为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内容。因此说工民建筑中节能措施应用的意义非常重大,创新和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建筑节能,也就实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节能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的结构变化。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需求,带动了下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墙体保温、温床保温及空调采暖的节能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节能错施强调节约利用传统能源,广泛应用太阳能、自然光线、天然材料等无污染的可循环资源。建筑中节能施工利国、利民、利环保,必须要大力发展。
二、工民建施工节能降耗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工民建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地制定避免环境污染及能源损耗过度的计划。从工程施工前的材料采集、运输、项目选址、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以及工程完成后的垃圾回收方面,避免工民建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影响,所以,要积极地将节能降耗技术运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工民建施工节能降耗是指在保证工民建使用者正常居住生活及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节能建筑的强制性条文及硬性标准,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水能源、太阳能、建筑材料等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及能源过度消耗。同时,应积极的发展各项施工建设中的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工民建施工节能降耗的工作中。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对建筑行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分析
1、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节能技术,通过在工民建楼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从而实现工业与民用建筑内部的电力使用。我国北方天气寒冷、冬天漫长,将太阳能节能技术运用在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中会增强建筑的保温性,更好的实现采暖供暖,节省建筑使用者的用电量,节省电力能源;我国南方天气炎热、夏季漫长,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会使工民建通风技术与遮阳技术得到改善,减小了建筑使用者使用空调的频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太阳能能源纯净无污染、不消耗能源、没有使用限制,同时又方便安装及维修,是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重要措施。
2、水资源节能技术。由于我国水资源匮乏,而建筑行业用水量极大,实施工民建施工节水技术意义重大。在工民建施工中,由于建筑工程量大、工期长,对水的使用量大,尤其是混凝土的搅拌与养护工作,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仅造价不菲,而且对能源消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节能降耗下工民建节水技术的应用,不论是对建筑业本身造价的节省还是对环境的保护及能源的节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土地资源节能技术。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人口多,造成建筑用地的土地资源紧缺。为了保证工民建建筑质量同时保护生活环境不受影响,土地资源节能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例如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对于临时设施及施工地段的科学分配及控制,尽可能的缩减用地规模,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对节约土地资源做出一份贡献。
4、充分利用能源的节能技术。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单体建筑上,而是要将节能降耗及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观念充分应用到整个工民建行业的施工中,使建筑采暖供暖、建筑保温、建筑照明、建筑通风及遮阳等节能技术更广泛的运用与实现。对于现阶段工民建节能降耗技术的运用主要是降低能源的损耗同时最大限度的使用能源。而未来,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将朝着实现能量的转换及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的方向发展。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将为建筑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要求与未来发展
1、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要求。我国明令禁止在工民建节能降耗施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施工设备及建筑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与要求的无污染低损耗的建筑节能材料进行工民建节能施工。同时应注意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要符合设计方案的标准,禁止出现实际节能施工与原设计方案不符合的现象。
2、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规定。企业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施工人员进行工民建节能施工具体工作,同时对于工民建节能施工人员要进行施工前的培训,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采取基本的培训。企业内部应建立工民建节能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工民建节能施工现场的质量以及节能技术的运用加以控制,并采取填写质检报告的形式,对工民建节能施工的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为了确保工民建节能施工质量及投入运营后的正常使用,在进行工民建节能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的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气候季节进行施工,避免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进行施工。
3、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目前,“节能降耗”理念在工民建施工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使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应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发展的技术与材料,从而使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结语
建设节能型建筑、发展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势在必行。发展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不仅是保证建筑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篇10
[关键词]环境税;国际实践;我国的环境税制
[中图分类号]F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4-0143-03
[作者简介]陈清,天津职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天津300191)
2008年年初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冰雪灾害,不仅使经济和社会一度陷入困境,而且让我们支付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巨单”。这再一次敲响了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警钟。实际上,最近几十年间,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日益加剧,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更为巨大的代价。这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涉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政策,在实践中也的确取得一定成绩,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急需采取新的应对措施。本文认为,开征环境税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通过这项税收手段,可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环保有关的税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探讨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环保有关的税种。
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环境保护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税种主要有6种:(1)资源税。该税于1994年1月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抑制对矿产资源的滥采滥挖和掠夺性开采,保护矿产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消费税。该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税中新设置的一个税种,国家将高能耗、不可再生以及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品如汽油、柴油、鞭炮、焰火等商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在2006年4月,又把木制地板、一次性筷子等列入到消费税征税项目中,目的在于限制损害环境产品的生产和消费。(3)城镇土地使用税。该税是从1988年11月起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定额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主要在于加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促进合理使用城镇土地。(4)耕地占用税。该税于1987年开始征收,是对在我国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为了约束和调节纳税人占用耕地的行为,加强土地管理。(5)城市维护建设税。该税于1985年开征,主要用于城市住宅、公共交通设施、给排水、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具有专项专用的特点,已经成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对于改善城市大气和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6)车船使用税。该税本身并不具有能源、环境方面的意义,但由于车船的使用与能源消费直接相关,因此该税对抑制能源消费有一定的作用。
上述税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日益恶化的环境面前,这些措施的作用十分有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现行税种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一是资源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带有环境保护性质的税收条款各自独立、互不衔接,难以形成合力进而系统地调控环境问题。二是现行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存在征收范围过窄、税额设置不合理、环保意义不突出等问题。如在消费税方面,虽然消费税将鞭炮、焰火、汽油、小汽车等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根据小汽车排气量的大小规定了差别税率,但没有按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分别设置不同的税率,从而降低了税收对污染应有的控制作用。
2 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 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仅限于减税或者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充分体现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和税收优惠的政策效应。
4 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产生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后果,抵消其他税种的环保功能。如对生产金、银产品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对金、银矿源的无度开采,加剧了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规定,对土壤和水资源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我国环境税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要建立我国的环境税制,研究和总结国外的相关经验和理论成果十分必要。
(一)建立环境税制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建立环境税制的理论是“环境外部性”理论。这一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于20世纪初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对造成外部效应的企业,国家应该征收环境税,以调节环境污染行为。庇古的“环境外部性”理论,可以说是环境税最初的理论来源。他还通过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存在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现象时,其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私人角度看是赢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却是亏损的,这一矛盾不可能靠市场力量来解决,而是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社会成本加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使外部成本内在化,解决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一致的问题。
(二)环境税制的国际实践概况及其启示。建立我国的环境税制,应当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资料显示,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保护引入税收制度中,最为典型的是欧盟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环境税占税收收入和GDP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环境税的作用逐渐加大,各国在税制改革方面也考虑到了越来越多的环保因素。西方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环境(污染)税。由于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四类,因而环境(污染)税也相应地分为以下四类。(1)废气和大气污染税。对废气征税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对二氧化硫排放征收的二氧化硫税,二是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碳税。以二氧化硫为例,美国已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征了此税。根据其《二氧化硫税法案》的规定,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一级标准的地区,每排放一磅硫征税15美分;达到二级标准地区按每磅硫10美分征税。德国、日本、挪威、荷兰、瑞典、法国等也征收了二氧化硫税。(2)废水和水污染税。废水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许多国家都对废水排放征收水污染税。如:德国从1981年开征此税,以废水的污染单位(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污染负荷)为基准,实行全国统一税率。又如荷
兰,按人口当量(相当于每人每年排入水域的污染物数量)征收的水污染排放费也属于水污染税性质。(3)固定废弃物税。该税有两种征收标准:一是根据废弃物的实际体积定额征收,如加拿大、瑞典和荷兰;二是根据废弃物的体积和类型定额征收,如芬兰、法国等。各国开征的固定废弃物税包括一次性餐具税、饮料容器税、旧轮胎税、油税等。(4)噪音污染和噪音税。噪音污染是指排放的音量超过人和动物的承受能力,从而妨碍人或动物的正常生活的一种现象。噪音税有两种:一是固定征收,如美国规定,对使用洛杉矶等机场的每位旅客和每吨货物征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税,税款用于支付机场周围居民区的隔离费用;二是根据噪音排放量对排放单位征收,如日本、荷兰的机场噪音税就是按飞机着陆次数对航空公司征收。
2 生态(破坏)税。主要包括森林砍伐税等。法国在1969年开征此税,条款规定,为城市规划或工业建设目的而砍伐森林的,每公顷交6000法郎的税;其他情况每公顷交3000法郎的税。比利时1993年通过的生态税法中规定了一系列生态税,适用于饮料包装、可处理的剃刀和照相机、农药、纸张及电池等产品。
3 其他税收环保政策。这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1)鼓励对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这主要通过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列支、技术转让费的税收减免、对引进高新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措施来调节实施。(2)鼓励对环保的投资。主要通过对环保投资退税、允许环保设施加速折旧等税收措施来调节实施。(3)鼓励环保产品的生产、使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征税时通过适用低税率对环保产品予以照顾,对废物回收利用也往往予以免税优待。(4)鼓励环保行为。如美国为鼓励私人造林,规定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私人造林只征收土地税,而不征收青山林木税,私人造林的耗费可以抵缴所得税。
(三)关于调整我国现有税收制度若干建议。基于上述理论及国外的经验,本文认为,应对我国现有税收制度进行如下调整和制度建设。
1 调整现有资源税。
现行资源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在优化配置资源、遏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与浪费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从世界各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看,资源税税目可涉及矿藏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及动植物资源等。而我国的资源税征税范围只涵盖了矿藏资源。新的资源税征收范围原则上应该包括所有不可再生和存量已处于临界水平的资源。考虑到目前的征管水平还不足以对所有资源征收资源税,至少应当将目前毁坏、浪费严重的资源纳入其中,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优质耕地资源等。
(2)调整资源税计税依据。在规定资源税计税依据时,应当使资源开发企业或个人为其开采的所有资源付出代价,而非仅仅是已获利的被开采资源。因此,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应由按销售或自用数量计征改为按生产数量计征,这样可使资源开采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合理确定资源开采量,杜绝资源浪费现象。
(3)合理确定资源税单位税额。资源税的单位税额过低,不足以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因此,在理顺资源税价格体系的同时,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在确定单位税额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调整资源开采中的级差收入;二是表达资源的稀缺度和政府对开采该资源的限制程度;三是反映资源开采形成的外部成本;四是考虑资源再培育的资金需要量。另外,对污染程度不同的资源可实行差别税率,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的资源要课以重税。
2 改革消费税制度。
(1)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将那些已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或者在使用中预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又有相应的“绿色产品”可以替代的物品纳入应税范围之中。如电池、塑料制品、一次性餐饮容器、使用燃油驱动的助力自行车等。
(2)对不同产品根据其环境友好的程度设计差别税率,以鼓励清洁产品的使用。比如,在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采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对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对使用“绿色”燃料的小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作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选择。
(3)对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环境的消费品提高征收额。如:香烟、含铅汽油等,以此来促使吸烟者少吸烟,直至不吸烟;抑制消费者对含铅汽油的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进程。
3 调整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应大幅度地提高耕地占用税的税额,真正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对那些征占耕地而未实际使用的,加成征收i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可以考虑对绿化用地和环保公共设施用地实行减免税。
4 开征必要的环境税新税种。
(1)大气污染税。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的设置,可在现行的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的基础上比照进行,将二氧化硫排放费改为税,对固定的大排放源进行定期检测,依据检测数据计征税金;对小排放源则直接按其消耗燃料的含硫量来征收。二氧化碳税是对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和国内航空燃料征税。税基根据各种不同燃料的平均含碳量和发热量来确定,不同燃料的排放量不同,税率也不同。
(2)水污染税。对直接或间接排放废弃污染物和有毒物质而造成水体污染的活动或行为从量征收。但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各异,需要确定一个废水排放的“标准单位”,纳税人的废水排放量按其浓度换算成标准单位计征。
(3)固体废弃物税。可以先对工业废弃物征税,再逐步考虑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征税,其计税依据有按重量征税、按体积征税、按住房面积征税或按人均定期定额征税等多种选择。以生活废弃物为例,可以借鉴荷兰的做法,根据每个家庭人口多少以及产生的垃圾数量来征收。
5 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1)在投资环节,鼓励企业进行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固定资产投资,允许此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投资环保产业。
(2)在生产环节,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清洁能源进行生产的企业以及综合回收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生产中严重损害环境的企业,加重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