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篇1

【关键词】中部地区 资本市场 战略 政策

构建中部资本市场的战略思路

中部六省的合作不断加强。中部六省地域毗邻,合作发展的成本低,同时,由于自然资源、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各有特点,合作潜力很大、合作领域和前景十分广阔,将收到非常好的边际效应和综合效益。借助边际优势,中部六省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将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的整体实力、综合优势、综合竞争力等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中部六省多次达成共识,不断深化区域合作的层次,不断拓宽区域合作的领域。六省通过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实现了中部地区在资源、基础设施、旅游、现代化农业等方面的联动;同时,通过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共同推进了中部地区的崛起。中部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很有可能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中部崛起急需资本市场的支持与服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途径之一。中部地区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扩大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还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构建既统一又分工的中部资本市场。目前,中部资本市场业已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期货、信托、产权交易为补充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六省别是湖北、河南、湖南三省的资本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湖北产权交易体系完备;河南拥有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业发展独具优势;湖南证券业发达,券商实力在中部领先。由于资本特点不同,发展优势各异,如果能积极合作、相互渗透,中部地区将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资本市场体系。中部崛起,需要构建中部资本市场。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是要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建立既统一又分工的中部资本市场,克服中部各个省份都想把中部资本市场中心建在本省的问题,促使形成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中部经济的发展形成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部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

资本市场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弥补开发资金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资本市场是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目前,中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制约了中部崛起的推进,因此,如何构建中部资本市场,以便更好地为中部崛起服务,就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

自我发展是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过程。资本市场发展从总体上、根本上来说,应是内生型的,是自发性制度变迁过程。自发型资本市场具备两个特点,其首要特点是,企业部门和个人部门等民间力量是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二个特点是,资本市场作用范围、层次的深化、作用力度的增强是依靠市场自身的张力来实现。市场的内在张力可归结为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制度创新能力。

构建中部资本市场需要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强调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并不否定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相反,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起重要作用,某种意义上还要起主导作用。首先,我国市场化的起点决定了政府在资本市场培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起始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政府而不是其他社会力量。所以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投融资体制、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上的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深化,中部资本市场发展也必须由政府来推动。其次,当前,中部地区缺乏推动市场发展壮大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还不够壮大。中部地区正处于市场经济形成的初级阶段,市场力的发育与成长,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培育。只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真正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之后,市场的发展才可能依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自身力量发展,政府的作用也才能够从培育市场转到规制市场,为市场提供有效运行的环境和条件。第三,弥补市场缺陷、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既表现为数量的扩张,更表现为市场运行质量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弥补市场缺失、规范市场运行、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构建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中部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路径应该是“政府为主体引导、运作管理市场化”。其基本涵义是:一、在中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同时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二、在中部开发的初期,政府应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为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直接投资、政策性信贷资金以及优惠金融政策的支持,提供强制性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构造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为资本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体现为政府对市场机制的诱导和培育;三、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期间,要遵循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养市场内生力量。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市场力量要逐步居于主导地位,政府逐步退出,但在提供公共产品、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政府还应发挥积极作用。

中部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撑战略

完善财政政策。

第一,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步实现全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在统一的国家内,地区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应主要通过财政体制内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来加以消除。中央财政应结合完善税收制和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范围,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把地区政府机构、司法机关的正常经费和基础教育作为优先满足目标,分步骤地逐步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首先,在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范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增强中央财政扩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的能力。其次,尝试建立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最后,要求地方建立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期限内实现本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以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

第二,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的步伐,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支持的重点放在帮助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除体制内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外,中央财政还应建立特殊性转移支付,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在增加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的同时,要改革特殊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和管理制度。中央对地方的特殊性转移支付分配,要与具体项目挂钩,地方每年向中央财政提出下一年度需要给予援助的具体项目,并由相关的专业部门根据本行业发展规划,确定下一年度给予援助的具体项目和资金规模。

第三,实行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财税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税收优惠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项常规性政策工具,但为了保持国内市场的统一,今后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不应再按区域来设置,而要与国家产业政策联系。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突出地区相关项目的开发,比如要对地区符合国家产业要求的项目进行税费优惠,以此鼓励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篇2

【关键词】勘查资本市场 矿产资源 勘查投资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来源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主要矿产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由此而产生的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对经济增长所需资源的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资源风险加大、成本持续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资源探明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潜力的1/3。因此,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需立足于国内,找到和发现新的资源,增加储量,增加资源供给,增强保障能力,必须增加对国内矿产勘查投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财政预算支出来加大勘查投资力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矿产勘查的特点(参见图1)。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特点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

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资本的流动居于主导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权利的投资主体决定,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1、资本市场矿产勘查资金是主要来源渠道。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重要的纽带。矿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成功的矿业项目往往需要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短期很难拿出这笔资金,也必须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还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

2、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是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矿业。矿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出现了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业市场的控制权也进一步落入少数巨头手中,跨国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矿业市场(参见图2、图3)。如今许多企业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我国矿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入矿业资本市场,通过外部扩张迅速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储备的增加。

三、发展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条款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只适应于大中型矿山开采企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参见表1)。勘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创建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勘查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投资作业一体化进程,使资金和技术得到有效组合,优化资源配置。虽然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但其投资回报也高,以风险投资总额回报比较,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矿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我国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增加投资收入。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分散勘查风险的必然要求。矿产风险勘查特点决定其负债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深入,新增资源的勘查成本不断提高、风险加大,分散风险和大规模筹集资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还应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板块。

2、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促进勘查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和地堪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另一方面,矿业资本市场中没有勘查投资板块。因此,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的缺失,这样将阻碍矿产勘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我国资源勘查业的发展。

3、建立和发展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这不但是全面振兴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发展主要经验与借鉴

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对矿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矿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就是与矿业的联姻才得以发展,加拿大在1890年为促进早期的资源勘探者提供开发资金而专门成立了矿业交易所,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之合并而成。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借鉴。

第一,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在加拿大,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占风险市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内有三分之二的矿产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资。

第二,勘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更需要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上市条款宽松。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分为主办市场和风险市场,风险市场上市条件特别宽松。如对单纯依靠技术勘探的公司无净资产要求。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如加拿大的国家法规――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四,政府、专业性组织、证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矿业政策以保证矿业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和融资制定细致的条款,拥有众多专门知识(如独立地质分析师)组成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资源公司(勘查企业)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细致的服务,由银行、证券管理委员会、采矿协会、金融分析委员会、其他协会组成的团体起草和制定各种管理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建立和发展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高效、稳定的矿业投资环境。

第二,证券、银行、科研机构等有效合作,研究我国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立与发展方案,制定适合矿产风险勘查行业特性的融资条款,矿产勘查投资融资方式创新。

篇3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 动机 物价水平

一、国际资本流动动因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有四大动机,包括利润驱动、资源驱动,市场驱动和风险规避驱动。

(一)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表明,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因是升值的需求,资本回报的差异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Macdougall(1968)提出了完全竞争的理论,他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是一个套利的过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率的差异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然而,Hymer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应该从垄断竞争的角度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Hymer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国外的投资回报高于国内的投资回报;二是外国分支机构和本地企业的区别,外国分支机构的收入应高于本地企业的收入。利润差异是海外投资的主要动力,但外国直接投资的利润取决于垄断优势程度。

(二)资源驱动

资源驱动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资源驱动包括自然资源驱动和人力资源驱动。由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发达国家倾向于投资发展中国家获取低成本资源和劳动力。因此,国际资本从成本较高的国家流入低成本国家。中国是资源驱动的一个典型例子,中国利用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比较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市场驱动

市场驱动意味着由于政府管制和制造技术的差异,市场不完善。为了扩大市场,克服贸易限制和障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行生产活动。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扩大海外市场和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市场驱动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

(四)规避风险驱动

为了寻求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公司会将资本从政治缺乏稳定的国家转移到一个法律制度健全、公平对待外国资本和本地资本的国家。此外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化也是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力。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国际资本流动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主要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两个角度来研究。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国际资本流入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增加央行需要增发大量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孙和臧(1995)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发现外资在通货膨胀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对物价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物价水平上升。Sousa和Zaghini(2007)采用结构化VAR模型构建了一个全球的货币总量,他们发现在应对全球流动性的积极冲击时,物价水平会永久上升。这意味着外资流入对物价水平有着持久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冲击实体经济,而且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外资流入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它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股票收益率,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并提高了证券市场的价格。Roffia和Zaghini(2007)用利润双变量回归模型选取15个国家作为样品进行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强劲的货币增长伴随着房价和股票价格的上涨以及宽松的信贷条件。Choong和Baharumshah(2009)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证券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股票市场是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当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将趋于积极。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流动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大量提高股票收益,吸引更多投Y者,提高证券市场价格。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资本流动与物价水平存在正相关系。外资流动通过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两个渠道影响价格水平。在实体经济中,国际资本流入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并提高基础货币供应量。基本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资本市场中,外资流入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提高了股票收益率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价格水平。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 G.D.A.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 a theoretical approach. Economic record, 1960.

[2]Roffia, B., & Zaghini, A. Excess money growth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07.

[3]Sousa, M.J., & Zaghini, A. Global monetary policy shocks in the G5: a SVAR approach. Int. Fin. Markets, Inst. And Money,2007.

篇4

2009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按照国家统一战略部署,在中国证监会直接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全局,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主线,全力维护市场安全运行,平稳顺利启动创业板,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

2009年,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债券、衍生品累计成交123456789亿元,上市公司股票融资654123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与自主创新的功能作用初步显现。深市主板持续做优做强,34家公司再融资931亿元。中小企业板稳步发展,新增上市公司54家,公司总数达327家,年内共融资577亿元。创业板平稳顺利推出,年底上市公司已达36家,融资204亿元。报价转让系统稳步扩展,中关村科技园区挂牌公司新增20家,总数达59家,年内有4家公司向特定对象融资1.83亿元。在此,我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大市场参与者、有关单位、各级领导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年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关键的一年。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要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强调支持中小企业,扩大直接融资,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所以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一方面宏观政策的变化很可能直接冲击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这一新的形势要求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应当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服务自主创新的基本功能,实现其激发民间投资、纾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

2010年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金融30条”和证监会相关要求,切实维护市场稳定与安全运行,坚持从严监管,积极推动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康发展。

篇5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篇6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篇7

探究资本市场的历史会发现,在资本市场上和围绕资本市场发生的一切,都与“博弈”这个概念无法割裂。纵观过去二三百年,资本市场的历史首先是一部资本博弈的历史。资本市场的历史折射并影响着世界金融中心的博弈和大国的博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规模一举超越了伦敦股票交易所,在前后不到几年的时间里,纽约取代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的人均GDP也超过英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个发人深省的历史事实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博弈和大国博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在大国的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华尔街与美国经济起飞

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华尔街的发展依托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美国的实体经济同样也不可能离开华尔街,两者的良性互动创造出了经济史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成功典范,使得美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迅速超越了包括“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内的欧洲列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在地理上,华尔街只不过是纽约商业区一条长不过几百米的小街,但在广义上,它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不仅包括纽约最繁华的金融区里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包括遍布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不仅包括每天在纽约这条街上忙忙碌碌的万人,也包括远在佛罗里达的基金经理、加州“硅谷”的风险投资家或美国投资银行在伦敦或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易员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华尔街已经跨越了国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根据2004年美联储的数据,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已远远超过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美国股市的市值达到17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43%;美国债市市值接近37万亿美元,占到美国GDP的307%。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源于一个强大的虚拟经济的推动。

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早期,几乎每一次经济热潮或技术进步,都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早期大规模修建运河和铁路从而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到后来钢铁和化工等行业的兴起推动了美国重工业化进程,美国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华尔街密切相关。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依托于华尔街的美国钢铁工业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便一举超过了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而华尔街,也正是在为美国重工业化融资的过程中迅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影响。也同样是在这个历史阶段,美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崛起。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以高科技为龙头的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但令人惊讶的是,近几十年的高科技产业,从计算机到网络、从生物到纳米,不仅无一例外都是在美国兴起的,而且美国始终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事实表明,并不是美国的科学家比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优秀,而是美国拥有高效的资本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投资产业,拥有将科技转化为产业和不断推动创新的强大机制。

正因为此,在被称为“咆哮的90年代”,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90年的2000多点起步,持续上涨到2000年的12000点左右,上涨接近6倍,市值占全球市值的一半以上。这是美国股市一日千里的时代,也是给美国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资本和科技高度有效的结合,让美国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新型经济的转变,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一路保持领先。

资本市场与大国兴衰

或许,美国崛起与阿根廷错失良机之间的对比,最能说明资本市场发展对大国兴衰会产生何等重要的影响。

阿根廷在20世纪初期也曾有过与美国类似的发展机遇。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将近4000美元,而美国也不过是5000美元左右,而且在当时还是一个乱象丛生的国家,很多欧洲人在选择到美洲定居和投资时,会选择南美洲的阿根廷,而不是北美洲的美国。然而在不到100年之后,阿根廷与美国已经无法相提并论。于是有经济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阿根廷的经济没有起飞?

造成这种差别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原因很多,但是,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会否认,美国经济在华尔街的推动下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动力,最终成就了经济的起飞;而阿根廷未能建立一个有效、健康的本土资本市场来推动其经济长期发展,正是它在大国博弈中最终落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整个近代历史的发展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都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由于长期被压抑的民用需求得到了恢复,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在经历了一段粗犷式的发展之后,欧洲和日本都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这是因为,初级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发展就进入了一个饱和期。而美国则在70年代突破了“经济滞胀”的瓶颈,它依靠资本市场的推动,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体系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而且在同一过程中,美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正如前面提到的,美国近几十年来引导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只能靠模仿在后面拼命追赶。

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国际资本和金融资源的竞争已经更加白热化。例如,近20年,一些新兴市场纷纷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以争夺国际资本;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已成为全球主要交易所争夺的资源,包括纽约、伦敦、新加坡、法兰克福、澳大利亚和多伦多等交易所,都在想方设法争取中国的公司到它们的交易所上市。

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

回顾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发展史,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资本洼地”现象。

17世纪,全球资本涌入荷兰,弹丸之地的荷兰随后崛起,成为欧洲海上霸权;18世纪,全球资本涌入英国,英国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全球资本流入美国,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今天,在对于国际资本的竞争中,中国远远领先于印度等新兴国家,正在迅速成为新的资本洼地,具备了崛起的条件。

但是,光有资本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全球资本涌入荷兰,虽然成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却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终究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草草收场;全球资本涌入英国,虽然成就了200年的帝国梦想,终因一战前后伦敦资本市场被纽约超越而让位于美国;而美国依托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近百年来推动经济滚滚不停地向前发展,迄今还能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今天的中国,也迫切需要建设一了国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根据2004年美联储的数据,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已远远超过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美国股市的市值达到17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43%;美国债市市值接近37万亿美元,占到美国GDP的307%。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源于一个强大的虚拟经济的推动。

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早期,几乎每一次经济热潮或技术进步,都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早期大规模修建运河和铁路从而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到后来钢铁和化工等行业的兴起推动了美国重工业化进程,美国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华尔街密切相关。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依托于华尔街的美国钢铁工业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便一举超过了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而华尔街,也正是在为美国重工业化融资的过程中迅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影响。也同样是在这个历史阶段,美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崛起。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以高科技为龙头的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但令人惊讶的是,近几十年的高科技产业,从计算机到网络、从生物到纳米,不仅无一例外都是在美国兴起的,而且美国始终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事实表明,并不是美国的科学家比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优秀,而是美国拥有高效的资本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投资产业,拥有将科技转化为产业和不断推动创新的强大机制。

正因为此,在被称为“咆哮的90年代”,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90年的2000多点起步,持续上涨到2000年的12000点左右,上涨接近6倍,市值占全球市值的一半以上。这是美国股市一日千里的时代,也是给美国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资本和科技高度有效的结合,让美国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新型经济的转变,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一路保持领先。

资本市场与大国兴衰

或许,美国崛起与阿根廷错失良机之间的对比,最能说明资本市场发展对大国兴衰会产生何等重要的影响。

阿根廷在20世纪初期也曾有过与美国类似的发展机遇。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将近4000美元,而美国也不过是5000美元左右,而且在当时还是一个乱象丛生的国家,很多欧洲人在选择到美洲定居和投资时,会选择南美洲的阿根廷,而不是北美洲的美国。然而在不到100年之后,阿根廷与美国已经无法相提并论。于是有经济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阿根廷的经济没有起飞?

造成这种差别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原因很多,但是,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会否认,美国经济在华尔街的推动下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动力,最终成就了经济的起飞;而阿根廷未能建立一个有效、健康的本土资本市场来推动其经济长期发展,正是它在大国博弈中最终落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整个近代历史的发展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都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由于长期被压抑的民用需求得到了恢复,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在经历了一段粗犷式的发展之后,欧洲和日本都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这是因为,初级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发展就进入了一个饱和期。而美国则在70年代突破了“经济滞胀”的瓶颈,它依靠资本市场的推动,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体系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而且在同一过程中,美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正如前面提到的,美国近几十年来引导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只能靠模仿在后面拼命追赶。

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国际资本和金融资源的竞争已经更加白热化。例如,近20年,一些新兴市场纷纷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以争夺国际资本;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已成为全球主要交易所争夺的资源,包括纽约、伦敦、新加坡、法兰克福、澳大利亚和多伦多等交易所,都在想方设法争取中国的公司到它们的交易所上市。

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

回顾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发展史,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资本洼地”现象。

17世纪,全球资本涌入荷兰,弹丸之地的荷兰随后崛起,成为欧洲海上霸权;18世纪,全球资本涌入英国,英国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全球资本流入美国,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今天,在对于国际资本的竞争中,中国远远领先于印度等新兴国家,正在迅速成为新的资本洼地,具备了崛起的条件。

但是,光有资本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全球资本涌入荷兰,虽然成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却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终究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草草收场;全球资本涌入英国,虽然成就了200年的帝国梦想,终因一战前后伦敦资本市场被纽约超越而让位于美国;而美国依托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近百年来推动经济滚滚不停地向前发展,迄今还能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今天的中国,也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以消化充裕的本国资本和不断涌入的国际资本,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资本市场与和平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GDP年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的高速,中国也成功地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型成为“世界工厂”。西方经济学家惊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速的改善。”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

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既面临着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全球的大国博弈中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就己经开始不绝于耳,而近年来出现的国际贸易摩擦、围绕人民币升值而展开的争论等,无不体现了现实国际利益的重新分配,并正式揭开了新世纪大国博弈的序幕。历史已经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对中国而言,大国博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客观现实,不容我们回避。采取正确的策略赢得这场博弈,是中国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同时,经过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依靠初级消费拉动的中国经济也开始面临着内需不足、产业落后、经济附加值低等挑战和困境。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呼唤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资本市场来满足。

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并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体系,迫切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而这种转变必须通过做大做强中国资本市场来实现。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改革医疗保险体系和建设新农村等重要领域,也要求资本市场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模式也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轻舟已过万重山跨越百年之路

经过10多年的资本市场建设,中国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建立起了一个基本上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资本市场。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在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致力于推动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建设,并引领了中国社会经济中的许多变革。例如,资本市场推动了包括独立董事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会计准则标准化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也就是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而从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探索到的经验和规律,同样也能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其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许多积极变化,基本数据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较大跃迁。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从年初的3.06万亿左右,变成年底的9.5万亿,从原来的全球新兴市场第四位变成了新兴市场第一位,回报率高达130%。2007年以来,市场稳步发展,截至近期,两市市值达18万亿元,日均交易量接近2000亿元,最高交易纪录是4100亿元,每日平均新增开户数38万,总开户数超过1亿。A股市场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也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深化改革,成就大国崛起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推动中国的崛起。拟采取的措施包括:

积极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拓展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即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带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创新。一方面,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定价机制,增加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促进市场创新,推动公司债券、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的发展,给投资者提供更多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同时,各方面应积极推动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市场(Private Equity, PE)和风险投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培养可持续的上市资源的供应。

完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是鼓励和吸引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二是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三是不断改进和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四是推进行业自律组织建设,逐步形成行政监管、法制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五是推动并购市场的活跃,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加强监管,深化投资者教育。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维持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前化解系统性风险。加强对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规范运作情况的监管,加强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透明度;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增大行为主体的违规成本。要将投资者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各个层面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投资者对于金融知识的学习,加强投资者风险自担意识。

加强规划,帮助市场明确预期。加快推出资本市场长期规划,在充分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借鉴境外成熟市场及其他新兴市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帮助投资者明确市场长远预期。

展望未来,资本市场将在中国经济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引导投资布局的调整,有效地拉动落后地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效地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改善中国金融结构,优化中国金融体系,增强中国经济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

篇8

关键词: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2-0005-02

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变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市场日益开放透明、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正在渐渐迈向现代化的国家;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即摆脱了贫困正在走向富裕之路。我们现在虽然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如何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则是我们正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中国要变成一个强国,就要在科技上有充分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国要变成一个经济的强国,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资源会越来越金融化、证券化,未来资源的争夺不是靠战争,而是靠金融市场。我们要有在全球视野下配置全球资源的战略眼光,从而使中国经济能有持续成长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有一个现代金融体系,这是中国由一个经济大国变成一个经济强国的必要条件。

强大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心脏。惟有一个健康、强大、透明的资本市场,才会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才可以把中国由现在的经济大国推向经济强国,才可以使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处于三足鼎立的位置。要不了几年,中国经济与欧洲、美国一起将处于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也一定会同欧洲、美国一起成为未来三足鼎立的一方。这些目标我认为都可以实现,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

沿着这个设想,我们该如何评价资本市场最近两年的发展?该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四大效应推动了资本市场这两年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效应。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规范的、然而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2006年和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成长的奇迹。股权分置改革改掉了资本市场落后的制度,爆发出了巨大的制度效应。因此,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对这两年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第一极推动力的作用。

第二,海外蓝筹回归的财富效应。我们在2006年5月份启动的海外蓝筹股的回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加快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提升了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从单一的融资功能向财富管理功能的方向转型。

第三,流动性过剩或者流动性充盈所带来的巨大的需求效应。充盈的流动性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我认为,没有流动性过剩或充盈就难以有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中国金融体系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如果我们资金短缺,将很难发展资本市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对流动性过剩采取结构性疏导政策,让它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流动性过剩或充盈将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常态。

第四,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所带来的乐观预期效应。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增长;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比2006年增长了60%,2008年的业绩仍将继续增长。

从以上四个方面看,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显现出一种跨越式发展,并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在第十一届(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有一个勾画,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一个展望,即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一定会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透明度较高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市值到2020年会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第二,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正在向中国漂移。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第三,21世纪新的金融中心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

为此,我们必须制定和实施与这个目标相匹配的政策,即在全球视野下寻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安排。基于这种理解,我们要摒弃那些陈旧的政策理念。在资本市场上,这种陈旧的政策理念就是单一的需求管理政策。我们要从单一的需求管理向优化供给、扩大供给并疏导内部需求和拓展外部需求的供求联动政策方向转型。在过去,资本市场如果涨起来,且涨到比较高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需求太旺,需要抑制需求。在实践中,我们控制市场投资需求最多的工具就是税收政策。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调控下,市场不断地循环,周期性波动,但却没有发展。因此,我们的政策理念需要调整,要把注意力放在供给上。只有市场扩大了、发展了,我们的资本市场才可以对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所以,扩大供给是资本市场政策的核心要点,是我们寻找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战略平衡的支点。

在需求管理上,重点是疏导需求,包括疏导内部需求和拓展外部需求。一方面,我们要促进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把老百姓原来放在银行里的钱,通过疏导慢慢地进入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外部需求,积极地培育外部投资者特别是外部超级需求者。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像中石油、中国_T商银行等优质蓝筹股中还在禁售期的股份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未来禁售期一到,实际上对市场供求关系战略性失衡会带来重要影响。所以,需要我们找到一个战略性的超级需求者与此相匹配。这就是我所说的政策理念要从单一的需求政策,走向供给主导性政策。

资本市场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历史,这其中有欢乐,有悲怆;有理性繁荣,有泡沫破灭;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也有落花流水式的无奈心情。这是资本市场的天然属性。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资本市场发展除了难改其天然属性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新的变化,这就是资本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要,如此蓬勃发展;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如此强烈的关注。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今天,已经成为大国金融博弈的核心平台,而金融博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支点。

资本市场之所以成为21世纪大国金融博弈的核心平台,是因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因为,资本市场愈来愈成为现代经济的强大发动机,而这种强大发动机集增量融资、存量资源调整、财富创造和风险流量化等功能于一身,以精美绝伦的结构推动着日益庞大的实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资本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在杠杆化地创造出规模巨大、生命力活跃的金融资产,并据此催生着金融结构的裂变,推动着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是因为,资本市场通过改变财富的流动状态而使风险由存量化演变成流量化,而金融风险的流量化使风险配置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使现代金融成为一种艺术,使金融结构的设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

篇9

新国九条首增三大亮点

新国九条全文共9个条目,在强调了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的前提下首次提出要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

新国九条指出,在培育私募市场时应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对私募发行不设行政审批。要发展私募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新国九条为私募市场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要知道其实私募市场对金融创新的推动力是很大的。此外,新国九条对于改善A股机构投资者比重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有着重要作用。”联创投资总经理李岩向《经济》记者表示。

新国九条的第二个新亮点是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文件提出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建设金融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

与此同时,新国九条还提出要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放宽业务准入,促进中介机构创新发展,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导证券期货互联网业务有序发展。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称,“新国九条首次提出要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显示出国家对证券期货行业的关注,对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个长期利好。此外,新国九条对证券期货行业同互联网的联合做出的正向表态值得关注,这会在今后促进行业更多地向互联网金融靠近,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尽管对新国九条的期待很多,由于基本面并无太大改观,短期对股市没有太大提振作用,但专家均表示,长期来说,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好。

对于新国九条的推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这对我国债券市场产品及规模的不断丰富有很大帮助。“随着直接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将突破目前的20万亿元,且将有大幅增加。规模和品种等方面的提升将为债券市场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新国九条表明了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决心,也体现出国家正在积极引导资本市场走向良性发展。”李慧勇向《经济》记者表示。

证监会领跑落实新国九条

新国九条所提及的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进证券期货监管转型等指导意见,为证监会改革修订《证券法》指明了方向。证监会的积极响应也使其成为落实国务院新国九条的领跑部门。

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多次表示,证监会的改革方向是增强投资者地位,要将此加入到《证券法》当中。在5月14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推动在新修订的《证券法》中增设更多保护投资者的内容,为建立稳定资本市场铺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新国九条提出拟在证券发行中引进更加市场化的注册制。无论投资者还是拟发行上市公司都对此事的进展予以高度关注。”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向《经济》记者表示,修改《证券法》是股市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前提和有力的保障。

“注册制就和实体经济中建立公司一样,到工商局注个册,就可以敲锣开张。届时股市上的新公司数量会像雨后春笋一般自由注册上市,使公司充分竞争,股民也可以买到更保险更实惠更可靠的便宜股票。”谢百三说。

在他看来,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是要把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好。监管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劣质股的退出制度、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加大查处及惩治违法力度,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利益。

“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真正捍卫市场公平和平等的原则,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保护中小投资者。”肖钢多次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良好氛围,使中小投资者享受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红利。

篇10

【关键词】保险资金,直接市场,基金业

一、改变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后

随着保险资金运作渠道,拓宽了市场对于原有投资模式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保险公司的直接市场保险资金成本估算,风险控制,人员配备,投资策略,债务结构创造了新的挑战。在基金业,保险公司目前的持有人是基金份额的主要组织,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保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金额为30.78十亿人民币,占对于基金净值总额的27.3 % ,基金业规模的1/3来自保险业。直接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险资金,影响了基金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对基金业的现有业务形成冲击。基金业和保险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关系,在过去的重要性,基金市场为保险资金间接方式已减少。随着大型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浇理性股市,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将加强机构投资者在游戏中的角色,这将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对建立和保业务策略进行调整行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保险资金直接影响市场

保险资金直接影响了基金业的市场基金业,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基金业是一个双刃剑。随着保险资金, 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加入,以保护证券市场,以及国家政策,股市的整体状况正在改善,这将是基金业的机会很重要。直接进入市场的保险资金有利于整个股市的好,经过一个大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直接干预可以发挥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转。在证券市场基金业的正常运作,以更好地利用其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性能优势。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基金业所造成的激励基金行业的影响会做出更好的自我管理和运作体系。

中国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保险资金占基金份额的总体比例约为1/3,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保险资金投资基金业的比例有所下降。该基金的很大一部分的利润正在从基金管理费所得,如果到期后的基金不能保持这部分的封闭式基金份额,或开放式基金是一个显著回购,基金的收入将大幅度减少。随着金融部门继续加强在国外的竞争在基金业,投资理念缺乏特色,面对混合的趋势,投资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的整体水平将逐渐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基金业的资本市场投资表现的整体环境具有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经营机制,持续下降,近年来,证券,基金行业是很难与它的专业财务和出色的表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基金业,将失去保险资金投资更多。

保险资金的直接面对冲击市场,基金业应拓宽其资金来源。基金业在机构投资者的吸收,并应制定一个个人投资业务,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管理的职能。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结构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业务策略,以提高投资水平,规范投资运作。基金行业在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应该是一个更大程度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其在吸引更多的投资表现出色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

三、保险资金直接与基金业的市场互动

(一)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收益率会比较投资于投资渠道的选择。直接投资的保险资金入市的股市比预期收益率后,只有通过高投入的资金,它可能会导致从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的一部分撤出。由于股市波动较大的投资回报不确定的。相比之下,保险资金的其他投资渠道的收益率,目前的投资收益率的基金业还是比较高的。

(二)属于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保险公司,稳健的投资是最重要的经营原则。因为股市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中国股市的特点是随机游走弱势有效市场,股票的低定价效率,更大的风险。相对稳定和有利可图的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和基金有良好的合作传统,在过去的经营实践中,基金间接地通过保险资金入市已经达到一个更好的回报率,有效地规避了风险。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不稳定的早,但长期政策的基础上强力推进,资金闲置资金的巨大需求的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市场有着积极的长期趋势。凭借其基金业更专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势,实现在股市良好表现,从而吸收更多的保险资金。根据需要,以分散投资风险,保险资金仍将保持投资于本基金。

(三)从目前情况看,投资于基金的资金比例的保险资金并不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仍然相当有限。保险基金,基金中的基金作为保险投资渠道的年增长率将有助于保护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限制该市场的规模是保险公司总资产的5 %,去年投资的资格,保险公司直接投资流入市场,也有严格的限制,保险资金的比例直接在股市投资仍然是非常小的。

保险资金直接在股市投资,保险公司的主要客户既是基金,该基金也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的情况之间,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只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基金行业具有成本低规模,高效率的专业管理优势,低风险的投资多元化,本基金的良好表现一定能吸收大量的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对基金行业的资金来源,虽然保险资金将直接市场基金行业有一定的挑战,但我们的保险资金已经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其在基金投资规模将继续增长。部分资金在保险公司出色的基金表现,能促进优胜劣汰市场基金,该基金的奖励的生存,从而推动基金业和保险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手中的增量流。

结束语: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互动。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以增强游戏,有利于长期利好资本市场的。直接保险资金入市,保险业和基金业的影响将是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跟踪。保险和基金业必须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做出理性的风险管理,投资安排和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9期

[2]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6期

[3]《税务与经济》2000年03期